给小孩怎样才能变白么讲这个驰 才能让他们更能理解这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共6分)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八岁卒,谥为文侯。(节选《史记》)【注】面雍树:大人面向小孩,小孩抱着大人的脖子好象悬在树上一样,可理解为安排好孩子,面,面向,面对;雍,通“拥”,抱着。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告故不伤婴,婴证之证:证实B.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坐:因为C.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困 北:被打败的敌人D.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德:感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B.与高祖相爱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C.终以是脱高祖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D.高后崩,代王之来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共6分)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八岁卒,谥为文侯。(节选《史记》)【注】面雍树:大人面向小孩,小孩抱着大人的脖子好象悬在树上一样,可理解为安排好孩子,面,面向,面对;雍,通“拥”,抱着。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告故不伤婴,婴证之证:证实B.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坐:因为C.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困 北:被打败的敌人D.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德:感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B.与高祖相爱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C.终以是脱高祖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D.高后崩,代王之来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共6分)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八岁卒,谥为文侯。(节选《史记》)&&&&&&&&&&&&&&&&&&&&&&&&&&&&&&&&&&&&&&&&&&&&&&&&&&&&&&&&&&&&&&&&&&&&&&&&&&&&&&&&&&&&&&【注】面雍树:大人面向小孩,小孩抱着大人的脖子好象悬在树上一样,可理解为安排好孩子,面,面向,面对;雍,通“拥”,抱着。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告故不伤婴,婴证之&&&&&&&&&&&&&&&&&&&&&&&&&证:证实B.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坐:因为C.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困 &&&&&&&&&&&&&&&&&&&&&&&北:被打败的敌人D.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德:感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B.与高祖相爱&&&&&&&&&&&&&&&&&&&&&&&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C.终以是脱高祖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D.高后崩,代王之来&&&&&&&&&&&&&&&&&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科目:难易度:最佳答案1.A (证:为…作证) 2.B(第一个“相”表示“双相”,指“互相”,第二个“相”表示“单相”,指“他”)解析汝阴侯夏侯婴是沛县人,(起初)在沛县官府的马房掌管养马驾车。每当送客人回来,经过沛县四水亭,就跟高祖交谈,没有不谈到日影移动,天色已晚才走的。不久,夏侯婴做了县里的试用官吏,与高祖很亲近。高祖开玩笑伤害了夏侯婴,有人揭发了高祖。高祖当时当亭长,官吏伤人,加重治罪。高祖就申诉他没有伤害夏侯婴,夏侯婴就为他做证。后来这个案子又翻了过来,夏侯婴因为高祖(作伪证)的牵连而坐牢一年多,挨了几百板,终于因为这让高祖逃脱了罪责。 高祖当初跟手下想攻沛县的时候,夏侯婴以县令属官的身份做高祖的使者。(后来)高祖回师平定三秦,夏侯婴又跟随高祖攻打项羽,到了彭城,项羽打败汉军,汉王打了败仗,因为形势非常不利而逃跑,(路上)遇见孝惠帝和鲁元公主,让他们上了车。因为马已经疲惫而敌人又在后面穷追不舍,汉王着急,几次用脚把孩子踹到车下,要丢下他们。夏侯婴几次都把他们从车下抱起来,让他们坐在车上,先慢慢驾车,等到把孩子抱好坐定后,才驾车奔跑。汉王非常生气,一路上有十几次想斩杀夏侯婴,但最终得以逃脱,把孝惠帝和鲁元公主送到了丰邑。汉王追击逃跑的匈奴骑兵到平城,被胡人包围,被困了七天,汉王派使者送厚礼给匈奴单于的阏氏,冒顿就解除一面的包围。汉王出城时想快点跑,夏侯婴却坚持慢慢行走,弓箭手都拉满弓向外以护驾,终于脱身。 夏侯婴跟随汉高祖在沛县起兵,一直至高祖逝世,长期担任太仆官职。后来仍以太仆身份侍奉孝惠帝。孝惠帝和吕后感激他在下邑路上解救孝惠帝和鲁元公主,于是把宫殿北面第一等的公馆赐给夏侯婴,说是“近我”,来显示他地位尊贵并且与众不同。孝惠帝逝世后,代王来了,夏侯婴以太仆身份与东牟侯进入宫廷,废去少帝,用天子车驾到代王宫邸迎接代王,与大臣共立代王为孝文皇帝,他仍担任太仆。八年后去世,谥号为文侯。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幸福人生讲座》(第二集)
《幸福人生讲座》(第二集)
转载自 蔡老师 |
《幸福人生讲座》
中国传统文化到悉尼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集)
2005/3 52-121-02
诸位朋友,我们接着刚刚的课程,刚刚提到了“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这个障碍,我学习文言文的障碍起因于对文化的不了解。当我们产生珍惜,产生学习的态度,这个障碍慢慢就去除了,所以要知缘才会惜缘。我们真正了解,几千年的文化得来不易,我们进一步珍惜、学习,才能够造缘。造什么缘呢?造自己幸福的人生,也造后代子孙幸福的人生。
诸位朋友,你有没有家规?家里有没有家规、家风?有的举手。诸位朋友,我们都没有家规,那这几十年来,到底教给孩子什么?到底教给子孙什么?到底播了哪一些种子?我们还糊里糊涂。现在收割了,稻子长得怎么样?很多家长摇头,十多岁的孩子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你不能看到这个结果在那里伤感,要思考到因在哪?因在这十多年播错了种子。所以眼泪不能再掉了,继续掉,稻子也不会长得好。一定要重新再种下好的种子,好的一些栽培的方法,包含好的阳光、空气、水,才能够往后有好的产品,好的稻子出现。
所以,相同的,孩子绝对不可能是等待就能够变好,一定要从我们自己开始改变起,我们有好的德行、行为,自然可以转化一个家庭的风气。所谓修身就能齐家,齐家就能治国、平天下。《大学》虽然短短一篇文章,把人生很重要的道理,人生的纲领都抓到了。
所以,诸位朋友,我们要来造缘。那您有没有想过,你的家风要承传多久?有没有人要承传八百年,有没有?那您想过要承传多久?我看可能连想都没想过。想都没想到了,能不能做得到?那当然不可能。所以人生好比一盘棋,当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那这一盘棋走起来决不痛快,会常常举棋不定,患得患失。人家的孩子怎么这么好?人家的孙子怎么这么好?那我怎么没有?看不清真相,走一步算一步。而真正能够看透人生道理的人,他早就看到五十步以后、一百步以后怎么下,所以他下起棋来从容不迫,而且当别人表达相反的意见他也不会受影响,如如不动。
您相不相信,现在您要用正确的方法教孩子,马上有很多人说你错了,说你不对。我有一位长者,他姓卢,我都叫他卢叔叔,他的孩子现在已经二十多岁了。他小时候教他的孩子,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批评他,说哪有人像你这么教孩子?教得这么严格,连他的父母都指责他,不能这样教孩子。但是,卢叔叔知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时候只要规矩好了,能循规蹈矩,长大就能自我要求,就很有自律能力。
结果,过了十年以后,他的父母看到他的小孩,都会说这两个孩子真乖,还会帮他们倒茶,会帮他们按摩,时时处处还会打个电话,回来关心爷爷、奶奶。所以父母改口,本来说不能这样教孩子,现在呢,哎呀,教得真乖。结果,他的兄弟、姐妹,孩子都出状况,都乱花他的钱,在外面很多行为都让父母很担心,他的兄弟、姐妹还回过头来拜托他帮忙处理他孩子的事情。但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也要抱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抱持着纵使别人不了解,我们这样做是对的,我们也不会不舒服、不会难过。因为确确实实,现在随波逐流的占大多数人,我们不能怪他们,因为“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
教育失去太久了,很多人就说了,现在教育这么普及,怎么会没有教育?什么叫教育?“育”,中国的经典言简意赅,一句话就把育的重点点出来。《说文解字》里面,许慎对“育”这个字下了这个注解,“养子使作善也”叫“育”,不是把一个儿子二十几岁,养得高高壮壮的叫“育”,那跟禽兽有什么差别?对啊,老虎也把它的儿子带大了。所以“育”是要当一个善人、当一个好人,这不只对自己家庭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任,假如孩子没教好他将是社会的负担。所以这个核心,就在这个“善”字,所以“读书志在圣贤”。
那现在我们的教育,孩子读书志在什么?志在赚钱,跟教育背道而驰。所以现在的教育,有一位长者说什么都有,什么都教,就是缺一个东西叫“德”,叫“缺德教育”,就缺这个“德”。所以学校的教育,我们以他的教的内容来讲,只能说是知识技能的传习所,不能叫教育。
不相信的话,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假如在五十年前,您走在乡间小道,看到一个农夫在那里耕田,他一个字都不认识。我们走过去,亲切问候他,然后问他,请问你觉得做人的根本是什么?他虽然一个字不认识,他可以跟你聊半个小时,不用打草稿,他会告诉你做人要孝顺,他会告诉你做人要勤奋,这样生活才有保障。做人要言出必行,我这个稻子要卖给谁,什么时候一定要把人家种出来,这个不能够食言,所以这些做人的分寸,纵使一个人不认识字他也讲得出来。
但是五十年以后,教育的普及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几,今天刚好大学毕业,大学生走出来,你去问他同样的问题,请问你知不知道做人的根本是什么?他会怎么回答?他会说你为什么问这么无聊的问题?你为什么不问我哪一场电影最好看?哪一首歌现在是排行榜第一名?脑子里面的认知,几十年当中天差地变。所以到底现在人是不是真的有受教育,有待商榷。
所以圣贤的经典,确确实实很值得我们好好来深入,这样才能抓到做人、做事的大根大本,所以我们要来造缘。当你了解到人生重要的智慧所在,相信你的家风可以承传几百年不衰。
所以学习的第一件事,是要立定志向,立志。诸位朋友,你有没有帮你的孩子立志?他从小有没有志向?这很重要。一个人的人生假如没有一个志向,就好像一条船驶在大海当中,不知道要去哪里?十年过去了,还抓不到方向。突然,十年以后了解到,啊,方向在那里,结果这十年刚好走反方向,那人生就累了。
所以,诸位朋友,我们现在开始要珍惜这个缘分,来吸收几千年的智慧。那请问,我们用什么态度来吸收?首先,要立志。那您立志了,立好了没有?要传几百年?定目标要定高一点,所以,俗话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了无所得”。你定的目标,定那么低,孩子会到哪里去?很多人定的目标是,只要我的孩子不犯法就好了。请问他的孩子会不会犯法?总有一天会犯法。因为你的目标就在那里,他就在那里晃啊晃啊。
诸位朋友,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的人生是什么样的格局?有想过这个问题的举手。诸位朋友,你每天在想什么?想着今天的黄豆会不会涨价。人生有很多事要赶快想,人生有很多事不用想,很多事是杞人忧天,所以理智重要。有理智,思考才有价值,没有理智,很多事情都是意气用事,会给人生多添麻烦。好,所以要立好志。我建议大家可以以孔老夫子为目标,两千多年了,他的家风不衰。家风不衰,最起码也要以范仲淹为标准,八百年不衰。
中国有一本书,是曾国藩先生的外孙聂云台先生写的,这本书的名字叫《保富法》,如何让财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只自己保持,世世代代子孙都能保持的方法。诸位朋友,要不要学?您已经了解了吗?这个方法在哪?方法就在经典之中。
所以,《大学》里面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所以仁慈之心的人,常常能够散财,帮助很多人,他积累了非常多的阴德跟人和,所以这种家风,这种阴德,就可庇荫子孙几百年不衰。但是假如只是一直赚钱,有钱都不给人家,自己有,俗话说“积财丧道”。中国话又说“有水斯有财”,财就像流水一样,这个水不流了会怎么样?发臭了,你让它能流动,它就越来越清澈了,而且还会加利息给你。
所以当我们有钱的时候,都不出去,“一家饱暖千家怨”,旁边的邻里乡党这么穷,你自己这么有钱,他们常常都会骂我们“为富不仁”。突然有一天,家里失火了,家人急忙拿着水桶要去灭火,旁边的邻居说,老天有眼,烧得好。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而在这个起起落落,当我们处于逆境,处于祸患当中,谁来帮我们?就是我们人生过程当中,处处替人着想,这个时候人家就处处替我们着想。所以当我们能够散财,帮助这些贫困之人,他们念念想着如何回报。
所以“财散人聚”,《大学》的教诲,所以财散出去,是不是没有了?错了,财散出去已经转化成人心了,不管你人生遇到什么困难,不管你以后从事什么行业,这些人心都会回来帮助你。所以,人不能只去推断这些看得到的,太多存在的道理,是我们要用心去体会的。所以当时时帮助别人,你们家一失火,很多人都跑百米,冲来要帮你们家灭火,因为他觉得我能帮得到他,我的心很快乐,因为我报人家的恩德了。所以如何保住财富,最最重要的还是要仁慈待人,有这样的家风,你的家族的财富就会不失。
所以,书中也提到非常多曾国藩的后代、林则徐的后代现在都还很好。那书里面还提到,有一个周姓的商人,开的是连锁的银行,那时候叫钱庄,财富很多,几百万两。突然,有一个地方得了天灾,当地的主管捐了五百两赈灾。结果,这个老板听到以后大发雷霆,骂这个主管,你怎么可以帮我捐五百两?我的钱就是我的。跟朋友聊天很自豪,他说我这一生致富之道,就是积而不散,只要进到我的口袋,想要把我拿走,门都没有,他很自以为得意。后来,清朝进入民国,他的财产三千万元,那个时候的元可不小,多不多?多,分给十个子孙,每一个人三百万元。结果,聂云台先生跟他的子孙也有认识,在几十年当中,十个子孙统统败掉,很多已经流落到跟乞丐一样的身分。其中有两三个子孙处世做人还算不错,不是那种败家子,但是也有非常多的厄运临头,到最后全部败光。
诸位朋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下一句“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子孙不好的德行,那个祸患后代子孙要遭殃。其实这个道理,诸位朋友,你只要在你身边细细去观察,就可以观察出来。所以这个周姓商人,到最后家风整个在下一代全部都败光了。所以诸位朋友,你如何经营财富要谨慎。很多为人父母都觉得赚来的钱要给谁?给小孩。有一对夫妻赚了很多钱,买了六幢房子,因为他有六个儿子,给他们都娶好老婆了,都成家立业了,这一对夫妻下场是什么?没有地方住。所以我们给孩子做得越多,他就会视为理所当然,当你不给他,比方说六个兄弟给的不一样,你就会被他们怨恨,为什么给大哥多?为什么给我少?但是他拿进去的他都视为理所当然,他不会感谢你的。所以这个大儿子在一个猪舍,猪寮旁边,盖了一个小木屋给爸爸妈妈住。
邻居看不下去了,告诉他告你六个儿子,没有奉养父母。诸位朋友,要不要告?老人家都很有智慧,都摇头。年轻人血气方刚,告!意气解决不了事情,德行智慧才能让人生圆满。所以《朱子治家格言》里面有一句话,“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家里面最忌讳的就是家人走上法院,互相控告,只要走上这一个情况,家风必败。纵使兄弟争财产,争到了,后代子孙学到什么?学到重利轻义,不管道义,到最后你争来的财产又被他拿去了,他会不会给你?所以人算不如天算,“天”是自然的法则,是真理。
所以,假如他去告六个儿子,胜诉,判定每一个儿子照顾两个月,刚好一年轮一周。本来老夫老妻还可以活二十年,结果去给孩子奉养,这个媳妇拿给他吃的东西都用丢的,丢过去,赶快吃,我要收了。吃得很紧张,二十年的寿命,三年以后,宣布你得癌症,有没有可能?癌症的真正原因在哪?情绪不好。很多人抽烟、喝酒,很开朗,活到八、九十岁。很多人每天吃得很营养,都要有机食品,但是比较悲观,到最后还不是身体都搞坏了?
所以,如何面对财富的态度,我们为人父母,这一课题要重视,因为中国人对子女太宠爱了,赚一大堆钱留给他。所以这个卢叔叔,他就跟他的孩子讲,而且,他有多少钱孩子都不知道。你不要很多钱都让孩子知道,很多房子都告诉他,他走到这个房子都说,这一栋是我的,那一栋也是我的,那你就完蛋了。
所以“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中国为人父母绝不看眼前,都能够深谋远虑,假如他的特质还蛮有贤能的,可是钱太多了,会怎么样?斗志都没有了,“损其志”。所以我们看看历史上留名的大半都是来自贫困家庭,因为一有钱就玩物丧志。假如子孙的素质比较愚笨,你又给他钱,那完蛋了,帮助他干坏事。
所以“钱”这个字怎么写?左边一个金,右边两把刀,这个文字就告诉你,对钱要谨慎,不然就兵戈相向。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多少兄弟因为钱告上法庭,甚至于父母都还没有安葬入土,孩子在外面干什么?吵着分财产。
所以卢叔叔他有多少钱孩子都不知道,然后告诉他的孩子说,我给你们最大的财富就是家庭教育,教导你们做人,你们愿意读书读到什么程度,我尽力、全力支持你们。但是我的钱,一分钱都不留给你们,因为“取之社会,用之社会”,所以我往后留下来的财产是要做公益事业,要全部捐出来。从小对孩子这样教导,请问孩子对父母是什么态度?很尊敬。假如你已经让他奢侈习惯了,然后告诉他说钱不给你,他会跟你打架,可是从小你告诉他“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孩子对父母非常地尊敬,他会效法父母的为人态度。
结果他的孩子也很优秀,孩子出国留学,留学要回来就打了一通电话给他母亲,说这个钱不够买机票。母亲一听到孩子不够钱,马上怎么样?很紧张。所以全世界最好骗的是谁?当妈妈的。孩子只要妈我饿了、我渴了、我没钱了,妈妈马上心神不宁。所以爱孩子要用理智,不能用情感,有时候“爱之足以害之”。现在孩子教育错在一个字—“宠”,宠坏了,动机都是爱他,反而害了他。所以隔天他的太太要去汇钱,卢叔叔马上说,来来来,这边坐,我算给你看,他现在手上刚好可以买机票。因为他太了解他老爸了,他只要一回来,你已经学业成就了,爸爸不帮助你了。所以他回来一定手头会很紧,所以先看能不能汇一点钱给他,他回来就可以怎么样?比较宽松。所以他说你不用汇了,他一定钱够。所以对孩子严格才是真正的慈爱。
卢叔叔他孩子要出国去留学,就告诉他我就给你这些钱,你假如多花了,自己解决。很多孩子为什么会堕落?钱太多了,钱多了就作怪了。所以第一个,钱财你只要多乱花,自己负责。再来,你假如带一个黑人、带一个白人回来,我跟你断绝父子关系,这个是话先讲在前头。所以孩子很清楚父母的分寸,所以他自然收敛了,不敢造次。结果因为没有汇过去,孩子还打了几通电话过来,后来知道父亲不会寄给他了,乖乖地飞机飞回来。
飞回来以后,去找工作,因为从小父亲这样锻炼,他二十几岁去应征一个连锁的教育机构,当董事长秘书。结果很多人去应征,应征到他的时候,董事长看完资料对他说,这个真的是你写的吗?不相信,还就这一些写的东西跟他询问,他对答如流。有其父,必有其子。所以应征了一、两个小时,后面的人都没应征了。然后对他儿子说你薪水要多少,你开。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的孩子去应征的时候,老板说你要多少薪水自己开。我们的孩子能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能不能?能不能攸关到现在我们教育他的态度。结果因为在大都市生活很困难。,所以卢叔叔他也知道,孩子第一个月一定钱不够,房租又贵,但是也没给他钱,让他自己想办法。因为身旁很多的晚辈都跟着卢叔叔学习,而这一些晚辈跟他的孩子都认识,都是他的大哥哥、大姐姐,所以他就交待这些大哥哥、大姐姐说,我儿子假如给你们借钱,你们可以借他,但是不可以借太多,只能借多少以内,当他告诉你今天要还,你一定要打电话给他要,不可以让他欠钱。所以第一个月熬不下去了,跟一位大哥、一位大姐各借了台币五千块,结果第二个月如期都还给他们,从此以后没有跟人家借过钱,独立的能力磨出来了。所以真正爱护孩子是要让他多历练,成就他的人格、成就他的能力,这才是长久之计。
所以,司马光先生曾经提到“遗金于子孙”,你把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遗书”,你把书给子孙,“子孙未必会念”,“不如于冥冥当中积阴德,以为子孙长久之计”。而这个阴德,除了可以庇荫子孙以外,当我们在行阴德之事,这个榜样将是孩子人格最重要的根基所在。所以家风如何承传,我们在这几天的课程,可以继续来研究、来深入。
刚刚提到了抉择是人生相当重要的关键。有没有朋友今天早上爬起来说,啊,这么早要来听课,在那里挣扎,不知道要抉择来还是不来。所以人生处处在抉择,而每一个抉择也处处在影响我们的人生,所以我们现在的人生状态是无数个抉择产生,而这个抉择有好有坏,有对有错。
人生有哪几个重大抉择?择什么?今天早上吃什么?“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外国人,哇,肚子这么大,假如这个肚子在我的身上,我看我路都走不动了,择食。所以,很多人说,遗传遗传,还有一个重要的是饮食遗传,你不喜欢吃什么,孩子就偏食,你喜欢吃什么,孩子就乱吃,吃过头。所以我有一个学生,小学六年级,一百零九公斤,他走路没有喘,我看了都开始喘,看了都替他喘,很辛苦啊。所以教育孩子正确的饮食态度很重要,因为人生有一个最重要的财富是身体健康,那你的孩子能身体健康,他的人生已经立于不败了。
再来,还要抉择什么?祸从口出,讲话要不要学?要不要?那我们教孩子讲话了没有?所以,人生有太多重要的事我们都还没做,为什么没做?因为对这个道理的认知深度不够,你真正了解它的重要性,你一刻都不想停留,所以择言重要。
孔夫子的教诲,分四项重点。第一个“德行”,德行是人生的基石、基础。再来,“言语”要对,“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当然一言可以兴家,一言也可以丧家。再来,是“政事”,这个政事,“政”是管理众人之事,所以“政事”广义来解释就是做事的能力。最后“文学”。其实这个就是“人生三不朽”。“立德”,有了好的德行才能够“立功”,要把事情办好,一定要会做事、会说话,所以才能“立功”。有了德,有了作为,要留给后人宝贵的经验,所以要什么?“立言”,“人生三不朽”。
诸位朋友,我们要“立德、立功、立言”,不能几十年以后化为黄土,那就太不值得了,浪费了当人、当中国人这么好的一个机缘。而一个人人生的价值从哪里看出来?当我们去世以后,很多人站起来鼓掌,死得好、死得好,那这一生有没有价值啊?没价值。假如你去世以后,很多的人缅怀,很多的人感谢,很多的人流眼泪、伤心,代表你这一生对于很多人的生命,有所助益,有所帮助,这一生很有价值。诸位朋友,假如现在我们当下走了,是鼓掌还是怀念?假如是鼓掌,现在要赶快人生态度转变,这样才能让人生发光、发热,所以择言。
再来,还有什么是重大抉择?从事什么样的行业。而这个行业当中,它还隐含着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男怕入错行”。而这个行业,必然要有贵人,要有好的领导者来引导、来培养。所以这个择业当中还包含着你能不能跟对人,择人的能力。你是当上司的人,你要会选人才,你是下属的人,你要跟对人。
所以“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所以择偶重要,怎么择偶?中国文化里面就有教择偶,可是我们都没有学到。十多年的读书生涯,有哪一篇文章教你选择伴侣的?没有。人生这么重要的事,都没有教过,所以我们孩子假如选错了能不能怪他们?不能怪。所以《诗经》里面第一篇《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奇怪了,这么重要的第一本经典居然是谈一个鸟类,为什么?这个道理很深。
中国文化用两个字来含摄—“道德”。什么是“道”?提到这个“道”,大家都觉得虚浮缥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实“道”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当我们做这件事循着正道,就能够越来越顺利,当我们逆道而行,倒行逆施,迟早会败丧下来。
所以中国的“道”指的是伦常大道,五伦关系,所谓“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天地万物都有它依循的正道、规范,人类也不例外。比方说,星球与星球之间的运转都有它的轨迹,才不会相撞,今天九大行星,假如海王星说我不想这样转了,我明天要转九十度,行不行?它硬是要转,在太空当中会发生什么?可能就发生跟另外一颗行星怎么样?撞在一起。所以不循正道必然发生磨擦,发生冲突。
所以人与人当中不外乎这个五伦关系,这五个正道,假如人不愿意循着这五个正道去走,必然会矛盾、磨擦、冲突。现在人有没有循着这正道走?越来越少人了解道德,所以冲突不断,“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夫不夫,妇不妇”。所以现在离婚率高不高?杀父害母的越来越多,不循道而行。
所以这个五伦关系就是人道法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叫“道”。而当我们循道而行,会有德行自然流露出来,所以循道去做,去处事待人,这个人就会流露出德行出来。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所以遵循父子之道,流露出来的就是“亲”,“亲”就是德行,也就是“父慈子孝”,这个“慈”跟“孝”,慈是父之德,孝是子之德。“君仁臣忠”,仁爱是君之德,忠是臣之德,所以顺着这个五伦之后,人就会把他自然的德行流露出来。
诸位朋友,这五伦关系哪一伦最重要?哪一伦?父子,还有人说,朋友,我说诸位,这一位朋友很值得交。我们来看看,夫妻同室,父子、兄弟、夫妇同家,延伸出去才是社会。“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个人的言语行为,甚至于思想观念,从小养成,所以家教重要。学校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延续而已,而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根本所在。但是现在的家长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教孩子是谁?给老师,所以教得一塌糊涂,因为根不见了。而教孩子最重要身教,以身作则,所以以前的父母懂,在家里面行为都非常谨言慎行,给孩子当榜样。夫妇同室,当夫妻之间能够相敬如宾,互相礼让,家庭气氛非常地和谐。
家庭气氛会不会影响小孩?当然会。我们今天在办公室里面,有一个人昨天跟男朋友吵架,心情不好,进了办公室大骂一顿,看到谁都不顺眼,这个房间里面的气氛怎么样?好像到了哪里去了?好像到了地狱一样,每一个人的胃都不舒服。所以气氛时时刻刻影响人,当夫妻之间常常吵吵闹闹,孩子的人格一定受影响,因为从小就有负面的一个引导。假如孩子在这样的环境成长,他会有一种感受,他会觉得我要赶快离开这个家,赶快嫁出去,不要在这个家了。所以很多的女性很早就结婚了,遇到一些男士,她要什么就给她什么,她觉得他好爱她,所以就嫁了。嫁了以后就完蛋了,为什么?为什么会献殷勤,献得这么积极?一定是有目的的,一定是她长得年轻貌美。所以当他没有健全的家庭生活,他是没有能力判断好的伴侣,所以很可能人生越走越糟糕。所以当夫妇和乐了,他就知道夫妇应该怎么相处,他会去找好的对象。
再来,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父母跟子女感情很好,所以夫妇正,父子关系就正。我跟我父母关系相当好,我记得父亲有时候把我找过来,来,爸爸带你去走一走。以前,父亲都很严肃,但是他有时候就带着我,骑着摩托车,虽然没有轿车,但是骑着摩托车可以感受到父亲很疼爱我们,所以我抱着父亲的肚子坐在后面,感觉很幸福。所以当父亲要多多陪孩子,那个对亲情很重要,他可以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怀。
那兄弟、姐妹的友爱,所以我人生路上,我两个姐姐时时都给我鼓励。我二姐当知道我决定要出来弘扬中国文化,她马上说,我一个月给你一万块的新台币,你不要有后顾之忧,绝对不会饿死,听了以后全身都是动力。
人生有两股力量不会要求你回馈,父母、兄弟、姐妹,还有一股力量含在父母里面,就是老师。所以中国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就跟自己的父母没有两样,所以这个关系就很好。
我们再来看,当孩子对父母懂得感恩,懂得报恩,这样的人生态度形成,他出社会去遇到提携他的长者,他就会对人家尊敬,他会对公司效忠,所以中国话说“忠臣出于孝子之门”,那是真理。所以现在很多日本企业界要提拔一个人才,好几个人都有资格,他们会怎么去做最后的决定?先去看看这些人孝不孝顺父母,一看,很多人都筛选掉了。再来,照不照顾妻子、儿女,没有道义的人是不可能效忠公司的。
所以,自然夫妇正,父子正。父子正,君臣就正。在家里兄弟、姐妹会互相照顾,他已经形成这种态度,形成恭敬长辈,形成处处替人着想,他一出社会跟同事、跟朋友自然而然都是这样的态度,朋友关系也会处得很好。所以夫妇重不重要?重要。
既然夫妇重要,那当然要慎于一开始,开始就要选好,择偶要很谨慎。所以我们的《诗经》一开头才说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什么是窈窕?我问中学生,他们直接回答身材姣好的女性,哇,昏倒,完全曲解了。所以现在男人都找不到好老婆,因为他错了。“窈窕”是指贤德的女性,所以不读经典,人生没有理智,会下错判断,那就有很多不好,要收拾残局。好,那我们早上课先上到这边,谢谢!
正在读取...
赞助商广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子怎么才能长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