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与硫酸铜反应得到氢氧化铜化学式没问题,但是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为什么钠不能置换出铜,氢的还原性强于铜,

液变成蓝色沉淀中没有u【实验结】通过实,小明学得出结论:钠加到酸铜液中会先与反应,生再与硫铜反应生氢氧铜.写出生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的验.【提问题】金属钠与硫酸铜液反应后的产是?【实验验】【查资料】进行验】取一块大小金钠,入盛有20升酸溶液的烧杯,发金属钠在液面上不停打转,产生大量气体,杯烫,溶中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并没有出现紫红色的铜.会,分沉淀渐渐变.能把位于后面的金从的盐溶液中换出来,钾、、钠等除.小明好,于是实步骤实验象结论将锥形内反后的物质过滤,向滤的固体中加量的稀硫酸固体全溶解N2O2NaOH+2,2NaOH+CuSO4═Cu(OH)2↓+NaSO4.【假设】沉淀中Cu(OH)2和氧化铜,可还有Cu.实验,老分析金盐溶液的应时指出,在金活动性顺序里,位于面的金属氢氧化铜热0-80变暗,度再高分解为相应的氧化物和水.【反思交流】出现黑物质的可因是钠和水反应大量的热氢氧铜受分解生成氧化铜.【考点】;;;;.【专题】科学探究.实结】根据钠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钠氢,氢氧化和硫酸铜反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进行分;猜与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进分析;【分析】【实验探1】根据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析;【反思与交流】根据氢氧受至60-℃变暗,温再分解为相应的金属化物水进行分析.【解答】解:实验探】生的气体用导管入肥皂水中,将燃木条近飘起的肥皂有鸣声说明生成的体是氢气,点燃该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验步骤实验象结论将锥形瓶内应后的物质滤,滤出的体中加入足的稀酸固体全部解实验论】2N22O=2NaH+H2↑,2NaH+CSO4═Cu(OH)2↓+N2O4;【思与交流氢化铜受热至-80℃变暗,温度再高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物水,所现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是:和水反应出大量热,氧化受热生成氧化铜.实验结论钠和水应生成氢化钠和气,氧钠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氧铜沉和硫钠,化学方程式为:2a+2H22NaOH+H2↑,2Na+CuS4═Cu(H)2↓+Na2S4;溶液变蓝色;猜想与假】氧化铜;溶液变成色沉淀没有Cu;故案为:实验探究氢气,检验纯度;【反思与交流钠和水反出大量的热,氧化受热分解生成氧铜.【点评】解读有用信息,对操中的描述和反应象认真加分析,再合己学识此类题迎刃而解.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老师 难度:0.60真题:1组卷:7
解析质量好中差
&&&&,V2.28502镊子夹取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稀CuSO4溶液的烧杯中
剧烈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和无色(无味)气体
猜想2不成立
②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沉淀完全溶解,烧杯底部无残留固体
猜想1成立【反思质疑】有同学认为未能得到铜可能是(CuSO4)溶液浓度太小的缘故,并为此作了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探究实验二】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饱和CuSO4溶液的烧杯中
反应更加剧烈,除出现与实验一相同的现象外,还生成了少量的黑色沉淀物
黑色沉淀物是CuO(或氧化铜),钠与CuSO4饱和溶液反应的产物中也没有铜
④往反应后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蓝色沉淀和黑色沉淀物均完全溶解,烧杯底部无残留固体【拓展分析】金属钠不能将铜等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分析:【探究实验一】取块状固体用镊子;依据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及题目的猜想和物质性质分析解答;【探究实验二】根据题目信息进行分析: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铜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依据氧化铜和氢氧化铜与硫酸可以反应,而铜与硫酸不反应分析解答.解答:解:【探究实验一】取块状固体用镊子;根据反应现象:生成蓝色沉淀,说明有氢氧化铜生成,也就说明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过实验现象从而证明了猜想2是错误的;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可以反应,加入稀硫酸后沉淀全部溶解,说明固体中无铜,因为铜与硫酸不反应,故猜想3错误,猜想2正确;故答案为:
&无色(无味的)气体.
&&1&&【探究实验二】根据题目信息: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从而使生成的氢氧化铜分解而成黑色的氧化铜;依据氧化铜和氢氧化铜与硫酸可以反应,而铜与硫酸不反应;可以向反应后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观察是否全部溶解,从而确定是否含有铜;进而确定未能得到铜是否与(CuSO4)溶液浓度有关;故答案为:
&&&CuO(或氧化铜).
④往反应后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分析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及操作中的描述和反应现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化学
(2012?黄石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取出3g合金样品,将60g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稀硫酸用量
剩余固体质量
第一次加入10g
第二次加入10g
第三次加入10g
第四次加入10g
第五次加入10g
第六次加入10g
0.6g(1)m的值为2.5;(2)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为80%;(3)计算第五次加入稀硫酸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科目:初中化学
(2012?黄石模拟)某班同学在做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用到的药品有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硫酸铜溶液.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交流表达:(1)小明通过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呈蓝色.(2)小红通过分析,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她的依据是Fe+H2SO4═FeSO4+H2↑或Fe+CuSO4═Cu+FeSO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作出猜想:小华认为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硫酸.实验验证:①小华测得废液的pH小于7,证明废液中含有硫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带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照读出pH.②小新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也得到与小华相同的结论,小新的实验现象是滴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后才有沉淀产生.通过实验与分析,同学们得出废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拓展应用:若将废液中的溶质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或Fe),过滤,滤渣的成分是铁和铜.
科目:初中化学
(2012?黄石)草酸晶体(H2C2O4?2H2O)熔点较低,受热时会迅速熔化并发生分解,其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2H2OCO↑+CO2↑+3H2O.某实验小组为检验草酸分解产物中是否有CO,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写出A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铁架台(或带铁夹的铁架台).(2)点燃A处酒精灯后,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点火,若不发出尖锐的爆鸣声,才点燃E和D处的酒精灯.(3)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或干燥CO气体).(4)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CO2CuO+COCu+CO2.(5)实验时D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6)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D处(填“A”、“D”或“E”)的酒精灯.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摘要: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后续性和可持续性,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谈发现式化学课堂的营造
2013年第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后续性和可持续性,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建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为其继续深造和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中国论文网 /9/view-6742531.htm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学模式 学习观念 创造想象 发现式学习   当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已受到广泛重视,而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后续性和可持续性,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建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为其继续深造和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要善于把老师传授的知识消化吸收,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发挥,忽略了让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中国古代就有“授以鱼,不如授以渔”之说,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发现问题,并主动运用已有知识查找线索,设法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获取新的知识。这个过程就是进行发现式学习的过程。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积累了一代代教师的丰富经验和优秀成果,在许多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特别在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上,应该说已经相当成熟。   因此,如何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新的教学理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扬长避短,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发现式学习,本人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立足于转变观念,提高学生素质。   一、利用一切手段,提高学生探究、发现的热情,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由于长时间的被动学习,学生已经习惯了机械的记忆,甚至有的学生懒于思考,只寄希望于记忆结论,完成答卷,以考取高分。为转变学生的观念,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出发,提出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答案的问题,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模型、 多媒体演示以及生动风趣的学生小品等创设教学情景;在课堂教学中,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辨析,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知识互相补充,情绪上互相感染,通过信息的交换、反馈及调整,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事物。使学生产生置身于研究人员行列的感觉,从而自发的去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进一步探究的动机。   二、启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展开发现式学习   创造力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它是人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高速协同活动的表现。创造力可分为“类创造力、潜创造力、真创造力”三个层次。“类创造力”是创造力的雏形,如儿童的幻想,青年的憧憬等,它并不产生创造结果,属于一般智力范畴;“潜创造力”指的是对本人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但以成为人类发现或发明过的成果,这是普通皆有的创造力;在“潜创造力”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真创造力”,即提供新颖的、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存在性成果。而化学发现式学习就是注重学生“潜创造力”的开发。   创造想象是一种不依据现成的描述或图示而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里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必要组成因素。创造性想象依赖以下三个条件:原型启发;积极的思维;灵感。其中原型启发在创造性想象中占主导地位,其想象过程的重要特征是协同性与跳跃性。 如:在学生以掌握一般气体制备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原理,研究有毒气体的制备方法。在学生的讨论和研究过程中,很自然的发现应用旧知识已经无法解决制备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即除去杂质和防止有毒气体的扩散。学生们发现了问题,激发了其解决问题的欲望,因而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挥跳跃性想象而解决问题,从而发掘学生的“潜创造力”。   三、课堂教学中发现式学习的展开   1、强调化学学科中考虑问题的一般方法,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   有关元素性质的学习,如果忽略了内在的联系,靠单纯的记忆往往会事倍功半。教师应及时在学习方法上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平时在进行元素族学习中普遍用到的科学方法,即在研究性质相似的一族元素时,我们往往只是以一两种典型元素为代表,对该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的性质作较为详细的研究,再通过对比,类推的方法,总结这一族元素的性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化学中研究元素族的基本方法和指导思想。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可以提醒学生注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根主线,注意结构、性质、用途等之间的联系。例如在研究卤素性质时,首先从卤素的原子结构入手,以此为中心,由其结构推测其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并决定其用途、制备和保存方法。在研究卤素的用途时,也与它们的性质联系起来――如氯气可以用来制备盐酸,是由于它能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氯气可以用于消毒、制漂白粉,是因为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有强氧化性等等。在研究卤化氢的制备时,必须充分考虑其性质的差异,氟化氢不能在玻璃器皿中制备和保存;溴化氢和碘化氢不能用浓硫酸制备等;在研究性质,在其结构相似导致性质相似的基础上,继续分析。也正是由于其结构的差异,也使它们的性质各有特点,如氟气不能在水溶液中制备其它卤素;氯气易液化;溴易挥发;碘易升华等。通过这根主线全方位地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一大特色。通过实验和观察,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第一手资料加以分析、对比,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由此对有关物质的性质等进行推测,当这些推论和预测经多次论证后,就可将其中正确的部分上升为理论,这些理论又可反过来指导有关物质性质的学习。
  这些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堂实验的改进   教材中的实验多以验证性为主。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采用探索性实验,并将演示实验改为并进实验,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请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对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有更清晰的认识,减少学生在进行实验中的盲目性,避免验证性实验中容易出现的“照方抓药”、动手不动脑的现象。   例如,在研究铜与硝酸反应并验证产物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直接把实验结论给学生,并把实验的每一步都交待清楚,让学生照着操作,虽然学生也有一定的兴趣,但学生在这过程中的获益不大。所以应先引导学生推测反应可能出现的产物是什么,产物的种类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验证产物,怎样设计实验装置等,然后在通过学生的讨论、陈述、辨析,修正设计方案,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经历“问题――假设――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等过程,充分体会探究,发现过程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3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储备,解决新问题,获得新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对己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讨论、分析和归纳,使新旧知识相互联贯,使学生得到综合提高,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学生研究了钠与水的反应并验证产物后,紧接着提出设问:钠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单质吗?然后要求学生把钠放在硫酸铜溶液中,并观察发生的现象。当学生发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与他们想象的现象不同时,就会应用以往的旧知识和刚刚得到的新知识进行分析。根据刚刚了解到的钠与水会激烈反应的性质,可以推测,钠首先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产物氢氧化钠与硫酸铜之间的反应,是同学熟悉的碱和盐的反应,产物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而不是根据一般的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出单质铜。这样就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印象会比较深刻。同时也使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从中也可以认识任何规律都不是绝对不变的,是有条件并依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起矛盾的普遍性中存在矛盾的特殊性,即共性与特性这一科学思想。   4.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自学、阅读、表达、合作、交流、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等等。   总之,通过化学学科中的发现式学习,可以在系统的理论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和严谨的科研态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给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特长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对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比较分析》,孟庆男,中国教育学刊,2003.02   [2]《学生应该是发现学习的实践者》,李世春,中小学教学研究,2003.01   [3]《发现学习与发现教学》,张楚廷,中国教育学刊,2000.06   [4]《“发现学习”的秘密》,高慎英,当代教育科学,2006.08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对金属钠能否像铁一样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下探究:【提出问题】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的产物中是否有铜?【查阅资料】①钠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②难溶性碱通常遇热时会分解,如:Cu(OH)2CuO+H2O.【分析讨论】经讨论,大家认为钠可能会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但也有可能钠直接与硫酸铜反应而生成铜.【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作出如下猜想:猜想1:有Cu(OH)2和H2,无Cu;&&&&&&&&猜想2:有Cu,无Cu(OH)2和H2;猜想3:既有Cu(OH)2和H2,又有Cu.【探究实验一】
①用______夹取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稀CuSO4溶液的烧杯中
剧烈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和______
猜想______不成立
②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沉淀完全溶解,烧杯底部无残留固体
猜想______成立【反思质疑】有同学认为未能得到铜可能是(CuSO4)溶液浓度太小的缘故,并为此作了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探究实验二】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饱和CuSO4溶液的烧杯中
反应更剧烈.除出现与实验①相同的现象外,还生成了少量的黑色沉淀物
黑色沉淀物是______,钠与CuSO4饱和溶液反应的产物中也没有铜
蓝色沉淀和黑色沉淀均完全溶解,烧杯底部无残留固体【拓展分析】金属钠不能将铜等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到底铁能否和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呢?请你帮助该小组设计一个实验,写出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______.
叶子eiTC10GP02
【探究实验一】取块状固体用镊子;根据反应现象:生成蓝色沉淀,说明有氢氧化铜生成,也就说明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过实验现象从而证明了猜想2是错误的;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可以反应,加入稀硫酸后沉淀全部溶解,说明固体中无铜,因为铜与硫酸不反应,故猜想3错误,猜想2正确;故答案为:
&无色(无味的)气体.
&&1&&【探究实验二】根据题目信息: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从而使生成的氢氧化铜分解而成黑色的氧化铜;依据氧化铜和氢氧化铜与硫酸可以反应,而铜与硫酸不反应;可以向反应后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观察是否全部溶解,从而确定是否含有铜;进而确定未能得到铜是否与(CuSO4)溶液浓度有关;故答案为:
④往反应后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拓展分析】铁的活泼性比铜强,把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铁丝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证明铁能置换出铜,发生置换反应.答案:【探究实验一】
&无色气体.
&&1&&【探究实验二】
④往反应后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拓展分析】把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铁丝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证明铁能置换出铜.
为您推荐:
【探究实验一】取块状固体用镊子;依据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及题目的猜想和物质性质分析解答;【探究实验二】根据题目信息进行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铜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依据氧化铜和氢氧化铜与硫酸可以反应,而铜与硫酸不反应分析解答.【拓展分析】根据铁比铜活泼的性质解答.
本题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考点点评:
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分析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及操作中的描述和反应现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扫描下载二维码化学简答题:钠比铜活泼.钠能否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为什么?2.
写出方程式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3.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1.不可以,首先钠与水剧烈反应生产NaOH液体,然后NaOH与硫酸铜反应生成Cu(OH)2沉淀2.2Al+6HCl=3H2+2AlCl33.3Fe+2O2=Fe3O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1.不能。因为钠非常活泼,会首先与水发生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钾钙钠除外,因为它们都会首先与水发生反应。)2.2Al+6HCl==2AlCl3+3H2(向上箭头)
点燃3.3Fe+2O2==Fe3O4...
1、不能,Na会先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2、2Al+6Hcl=2AlCl3+3H23、3Fe+4O2==Fe3O4
1不能,钠要先与水反应,2,3自己看书
化学简答题:钠比铜活泼.钠能否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为什么?不能,钠要先与水反应2.
写出方程式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2Al+6HCl=2AlCl3+3H23.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3Fe+2O2=Fe3O4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棒置换硫酸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