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身免疫病是终身的吗性甲状腺疾病与乳腺癌的关系

2018枣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医学基础知识历年真题(261)
10:08:27 来源:
1. 人体动脉中的血液均为动脉血()《生理学》(判断题)
2. 喉属于下呼吸道()《解剖学》(判断题)
3. 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是肾()生理学》(判断题)
4. 列举10个全身主要的肌性标志()《解剖学》(简答题)
5. 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药理学》(简答题)
6. 临床输血原则是什么?怎样理解()《生理学》(简答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参考答案】&。中公解析:肺动脉中的血液为静脉血。
2.【参考答案】&。中公解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上呼吸道)和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下呼吸道)。
3.【参考答案】&。中公解析: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
4.【参考答案】重要的肌性标志:
(1)咬肌:咬紧牙时,在下颌角的前上方与颧弓下方之间可扣到较坚硬的条块状隆起。
(2)胸锁乳突肌:当头转向一侧时,可看到明显从前下方料向后上方呈长条状的隆起。
(3)斜方肌:在项部和背上部,可见斜方肌的外上缘的轮廓。
(4)背阔肌:在背下部可见此肌的轮廊。
(5)竖脊肌:在脊柱棘突两旁的纵形肌性隆起。
(6)胸大肌:为胸前壁较膨隆的肌性隆起,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7)腹直肌:在腹前正中线两侧的纵形隆起,肌肉发达者可见脐以上有三对横沟,即为腹直肌的腱划。
(8)三角肌:在肩部形成圆隆的外形,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9)肱二头肌:当屈肘握拳旋后时,在臂前面可见到明显膨隆的肌腹。在肘窝中央可扪到此肌的肌腱。
(10)肱三头肌: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肱三头肌长头。
5.【参考答案】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1)替代疗法: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的补充替代疗法。
(2)严重急性感染或炎症。
(3)呼吸疾病:主要应用于支气管哮喘。
(4)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①自身免疫性疾病:对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病均可缓解症状。对器官移植术后应用,可抑制排斥反应。②过敏性疾病:对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均可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
(5)治疗休克:对感染中毒性休克效果最好。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对心原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也有效。
(6)血液系统疾病: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对再障、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也能明显缓解,但需长期大剂量用药。
(7)皮肤病:对牛皮癣、湿疹、接触性皮炎,可局部外用,但对天疱疮和剥脱性皮炎等严重皮肤病则需全身给药。
(8)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晚期乳腺癌、前列癌等均有效。
(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常见不良反应:
(1)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①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糖尿、皮肤变薄等。
②诱发或加重感染。主要原因为激素降低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③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④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⑤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
⑥其他:负氮平衡,食欲增加,低血钙,高血糖倾向,消化性溃烂,欣快。
(2)停药反应:
①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长期用药者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②反跳现象与停药症状。
6.【参考答案】临床输血原则:
(1)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育龄期妇女和需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Rh血型相合。
(2)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分别加在一起,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前者为交叉配血的次侧,后者为交叉配血的主侧。
①两侧均无凝集反应,可以输血。
②主侧凝集,不管次侧是否凝集,绝对不能输血。
③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可少量、缓慢输血,并密切观察,如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
更多信息请访问
关注枣庄中公教育微信zaozhuangoffcn ,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责任编辑:枣庄中公教育)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近期主推课程:
今日头条:
你可能感兴趣:乳腺癌患者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监测及意义--《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论文摘要集》2005年
乳腺癌患者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监测及意义
【摘要】:正目的CD4+CD25+T(regulatoryT cells,Tregs)细胞可以抑制T细胞以及NK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在维持免疫系统稳定、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Tregs在肿瘤免疫抑制方面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本研究旨在监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探明Tregs在肿瘤免疫当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49例乳腺癌患者、14例良性患者和9例健康志愿者,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法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含量:其中肿瘤患者于手术前、手术后及化疗后三个时间点分别采血。同时,收集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清,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和IL-10表达水平。为进一步分析rregs与淋巴结(lymph node,LN)转移的关系,采集来源于同一患者的肿瘤转移以及未转移淋巴结(n=15),比较其中CD4+CD25+T细胞的含量;同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LN中细胞因子TGF-β和IL-10、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良性患者及健康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29%±2.29%、3.84%±1.40%和3.11%±0.68%,恶性肿瘤患者高于良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并且通过CD4+CD25T细胞增殖的影响,验证了外周血CD4+CD25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37.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秀宝;;[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唐朝晖;余彦;白祥军;郝友华;陈国兵;邹声泉;;[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黄立锋;姚咏明;张立天;董宁;于燕;盛志勇;;[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郑蕊蕊;叶韵斌;;[A];第九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常华;[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黄立锋;[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朱峰;[D];浙江大学;2005年
全世明;[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李纪鹏;[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司中洲;[D];中南大学;2011年
黎莉;[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健;[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徐国栋;[D];浙江大学;2010年
贾维胜;[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赵德矿;[D];浙江大学;2006年
付晶鑫;[D];浙江大学;2007年
钟嘉明;[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谷彦军;[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丛义滋;[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郑蕊蕊;[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卢晓婷;[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转载]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R)的应用
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R)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科研方面可定量分析各种基因的表达、分析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分析细胞因子的表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测定及易位基因的检测等;在医疗方面,可用于免疫组分分析、临床疾病早期诊断、病原体检测、耐药性分析、肿瘤研究和微小残留病变(MRD)检测等;还可以在食品检验、进出口检验、公安系统、考古与物种分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RQ-PCR与其它一些技术的结合应用,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如与高级微型解剖技术结合后,能提高形态学损伤所致低水平扩增的检测能力、可定量分析石蜡包埋储存样本中的核酸及少量细胞中的全部转录产物等。此外,微阵列实验中所选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仍需使用实时PCR技术,利用该技术还可使等位基因特异表达分析以及生化武器证据甄别成为可能。下面将具体介绍
RQ-PCR在各方面的应用情况。一、在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一)临床常见病原体的检测1.HBV的检测对于HBV的检测,HBVM免疫标志物的阳性或阴性很难判断患者体内病毒是否处于复制期,病毒复制的量又如何,是否具有污染性。普通的PCR技术也只能是定性地对HBV进行检测。直到
RQ-PCR的出现,才真正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可及时、准确地检测出血清标本中HBV的DNA拷贝数。研究证实, HBeAg阳性患者97%的 HBV
DNA为阳性, HBeAb阳性的患者有37%的 HBV DNA为阳性。 HBV
DNA结果为102~10拷贝/ml时,病毒的复制水平较低,传染性较弱,而当 HBV
DNA在104~10°拷贝/ml时,病毒复制水平呈中等状态,有明显的传染性,当HBⅤDNA大于10°拷贝/ml时,说明病毒复制水平高,传染性很强。
DNA用RQ-PCR检测可及时灵敏地监测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研究显示,对于&10°拷贝/ml的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效果尚可;对于&10°拷贝/m的乙肝患者,使用拉米夫定的疗效优于干扰素。随着拉米夫定的广泛应用,HBV对拉米夫定耐药株的出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此通过HBV
DNA的定量检测来决定药物的选择,并观察到拉米夫定耐药,辅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至于贻误病情、浪费时间和财力。2.HCV的检测HCV
RNA病毒的出现要先于免疫血清学标志3~4周,因此用 RQ-PCR能及时地检出患者的感染状况和病毒的复制水平,有利于患者早诊断、早治疗2。
RQ-PCR实时检测,扩增和产物检测一步完成。检测过程无需打开扩增管,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小,在国内应用较多。国内现已有相应的试剂盒。实时定量
RT-PCR与 COBAS Amplico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且检测范围比COBAS Amplicor大一个对数级,说明用 RQ-PCR检测
HCV RNA具有广阔前景。3.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大肠杆菌O57:H7是引起人类腹泻、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重要病原体,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其感染剂量低于10cfu/ml因此,对低剂量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由于传统的分离培养检测技术耗时且灵敏度低,而且,大肠杆菌O157:H7的血清学鉴定常不稳定,可能造成漏检。陈苏红等以大肠杆菌O157:H7的r/bE基因作为待检靶基因,根据复合探针荧光定量分析原理设计检测引物和探针,建立了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
FQ-PCR方法。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可达10cfu/ml,定量检测的批间和批内差异均小于5%。能快速、准确、特异、敏感地对大肠杆菌O157:H7进行定量分析,为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4.常见病原体的检测除此之外, RQ-PCR技术还用于多种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的检测,如结核杆菌、流感病毒、人巨细胞病毒、B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萨氏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幽门螺杆菌、端(二)食品检验中常见病原菌的检测1.沙门菌的检测沙门菌(
salmonella)为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由其引起的食物中毒占世界食物中毒病例之首,是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与
Genbank中所有物种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的结果表明,fimY和inA基因序列在沙门菌内高度保守,是PCR法检测沙门菌常用的靶基因。石晓路等采用分子信标技术和
TaqMan-MGB技术,建立了两种针对沙门菌的RQ-PCR检测方法,并已初步应用于食品污染调查。两种方法检出限都达到了2cu/PCR体系。李光伟等0采用沙门菌的fimY基因序列,设计特异的引物和探针,建立了检测食品中沙门菌的
RQ-PCR方法。其检测灵敏度为180cfu/ml,与国标法检出的阳性样本数基本保持致,准确率达99.7%。
Patel等用分子信标为探针的RQPR的方法与传统的USDA检测方法比较,对感染沙门菌的鸡肉进行检测,发现传统方法检测需要3~8d,而
RQ-PCR仅需18h,且灵敏度更高。2.霍乱弧菌的检测霍乱弧菌的检测一直是微生物检验工作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外环境水质和食品中戳乱弧菌的检测,常常由于菌量少、菌株变异大以及霍乱弧菌越冬机制不明了,使得常规培养法、血清学检测法无法检出。张世英等选取霍乱弧菌不同血清型间nhaA基因的共有保守序列,建立FQ-PCR检测方法,并比较了该方法与常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结果表明
FQ-PCR与常规方法灵敏度、特异性一致,但是在含菌量少、菌株易发生变异(外环境疫水、海产品及霍乱越冬)标本的检测上,
FQ-PCR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不仅比常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高,而且避免了常规PCR方法由于后处理过程引发污染所带来的假阳性,对临床检验及卫生检测有较大的指导意义。3.常见病原体的检测除此以外, RQ-PCR技术在食品检测中还可用于检测阪崎肠杆菌、志贺菌、产单核细胞李斯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等病原菌。(三)动物检疫中常见病原体的检测RQ-PCR在动物检疫中可用于炭疽杆菌、布鲁菌、猪链球菌、空肠弯曲杆菌、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猪水疱病病毒、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羊痘病毒、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鲤春病毒血症病毒、诺沃克病毒、伯氏疏螺旋体等病原体的检测。此外,由于疯牛病、绵羊痒病已被证实同人的克雅病有直接关系,因此
FQ-PCR技术还应用于动物源性饲料、食品或其它日用品中牛羊源性成分的定量检测。二、在肿痼研究中的应用1.肿瘤标志物特异基因的早期检测在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表现为某个特定基因的高表达,通过 RQ-PCR可进行临床的早期诊断。如CD24在前列腺癌病人中表现为高表达,所以可以通过 RQ-PCR来定量病人CD24mRNA的表达来诊断早期前列腺癌。1999年Oki等应用
TaqMan技术研究了p3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75%的患者有p33表达下降,而表达下降者中80%能够检测到野生型p53,这说明p33在胃癌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Bueche等用
FQ-PCR技术研究乳腺癌常见的三个基因:cmye、cnd和erbB2,结果发现108例标本中10%的cmy、23%的cnd和15%的erbB2基因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拷贝数增加的最大值分别为4.6、18.6和15.1。将此结果与
Southern印迹结果比较,显示了良好的相关性;199年他又运用该技术对人乳癌组织中的ebB2基因mRNA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7%的乳腺肿瘤患者erbB2基因的mRNA过度表达,erbB2同样在其它肿瘤组织中有过度表达,但较乳腺癌少见2.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肿瘤疾病尤其是血液的恶性肿瘤常伴有特异性基因的易位,这种易位往往可以作为监测临床治疗效果的一种肿瘤标志。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治疗方案的改进已大大地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但是缓解期的病人仍存在复发的危险性。因此微小残留病变(MRD)的检测对于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RQ-PCR的应用正成为检测肿瘤微小残留分子标志的一种必备的研究工具。通过对肿瘤融合基因的定量测定能指导临床对病人实行个体化的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是交互易位t(8;21)(q22;q22),在这易位中,AML1转录因子基因和8号染色体的MT8基因发生融合,致使正常的AML1转录调控受到影响,这可能是白血病的病因。目前的研究证明用
FQ-PCR来检测融合基因有助于对这些病人的MRD进行定量,其作为预后的指标或对治疗方案的评估是有价值的。同样的方法也被用于定量其它的易位融合基因水平,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
BCR-ABL融合基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的白血病特异的
TEL-AM1融合基因;滤泡状淋巴瘤(FL)的染色体易位t(14;18)(q32;q21)和bcl2重排等。许多研究都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
FQ-PCR方法的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 FQ-PCR的运用将不断地扩大。3.肿瘤耐药基因表达的研究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是治疗肿瘤病人的主要障碍。由于耐药限制了许多肿瘤的成功治疗,因此研究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就变得十分重要。目前研究中发现主要的耐药机制有:①ATP结合盒基因超家族(
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的膜转运蛋白介导的耐药,这些蛋白包括MDRl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等;②酶介导的耐药,包括拓扑异构酶(Topo)、谷胱甘肽(GSH)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蛋白激酶C(PKC)、脱氧胞嘧啶核苷激酶(
deoxycytidine
kinase)等;③凋亡基因介导的耐药,如bc2家族、3基因、cmy等。多药耐药(MDR)是多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实时定量反转录PCR(RT-PCR)是了解肿瘤耐药、指导临床治疗策略的有用手段,它能观测用药前后及复发时肿瘤细胞的耐药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价疾病的预后三、在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在基因表达的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
Northern杂交等。传统的
Northern杂交方法定量的下限为105~10个分子。这种方法需要的mRNA的量较大,在基因表达研究上受到很大的限制。而
RQ-PCR技术对mRNA水平的检测比 Northern杂交方法要方便、快速、准确得多。
RQ-PCR技术可以对不同组织、不同处理之间(如药物处理、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等)、不同发育阶段基因表达差异进行检测,检测各基因在组织细胞中的表达丰度,分析基因的表达调控、mRNA的表达模式等研究。张中保等应用
RQ-PCR技术研究了玉米中10个水分胁迫诱导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及表达模式。在花丝中,除基因mads和grp外,其它8个基因均随干旱胁迫程度加重,相对表达强度增加;在幼穗中,除基因mds外,其它9个基因均随干旱胁迫程度加重,相对表达强度增加。叶嘉良等“克隆了家蚕
UBRPS27a基因,用RQPR对该蛋白的编码基因在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和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作了初步分析,发现RPS7a在活性增殖细胞中表达量很高。亚细胞定位试验发现
BmU-BRP27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存在。合成该基因的 dSRNA,并用脂质体包埋 dsRNA后转染家蚕细胞,发现
BnUBRPS7a基因沉默后引起了细胞形态的变化四、在细胞因子表达分析中的应用细胞因子是调节蛋白,它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包括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生存和凋亡)在免疫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都能分泌这种低分子量的蛋白质,其中包括淋巴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细胞因子可被分为不同的组白介素(LL-1~Ⅱ23),干扰素(IFNa,IFNy等),集落刺激因子(CSF),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生长因子(TGFB等)和趋化学因子(MCP1,MP1等)。为了阐明在许多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异中的免疫致病途径,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谱的可靠定量是很重要的。尽管被检样本中细胞因子含量往往极低,然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以其高敏感性和准确性在细胞因子的定量中越来越受到青睐。五、在遗传学及SNP分析上的应用1.在遗传病诊断上的应用人们早已经把 RQ-PCR技术用于遗传病DNA基因诊断,如检测血液中微量的遗传物已获得成功。对孕妇产前或产后进行基因诊断,有利于基因治疗或转基因治疗及单基因病和新基因突变病的诊断,如血友病、镰刀状贫血病、纤维囊性病以及舞蹈病症等的诊断。2.在遗传学及SNP分析中的应用RQ-PCR技术还可以用在点突变分析、等位基因分析、DNA甲基化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及特异突变基因检测等-方面。利用
RQ-PCR技术和有关的间接测序方法,可对已知DNA序列进行基因突变及多态性的分析,如位置突变基因及序列多态性的定位,或通过扩增DNA限制性位点检测遗传变异等。根据
TaqMan探针法在扩增之前处理DNA,然后用特异的引物和探针可以区分甲基化和非甲基化的DNA。SNP分析从根本上来说是确定一对染色体的每种基因的两个拷贝,结合
RQ-PCR可以快速地检测SNP结果。等位基因分析是一种多重(每个反应包括一个以上的引物和探针对)、终点(在PCR过程的终点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用于检测某个核酸序列的变异。每个反应中包括两个引物和两对探针,允许在一个目标模板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上出现两个可能的变异基因型。目标序列的实际量不确定。对于等位基因分析中的每一个样本,使用唯一的一对荧光探针,例如,两个
MGB探针来标记一个SNP位点。一个荧光探针与野生型(等位基因1)完全匹配,另一个荧光探针与突变体(等位基因2)完全匹配。等位基因分析将未知样本分为以下几类:①纯合子(样本只含有等位基因1或等位基因2);②杂合子(样本同时含有等位基因1和等位基因2)。等位基因分析主要是通过测量与探针关联的荧光发生的变化来判断未知样本的类别图4-10描述了在
Assays-on-Demand&MSNP Genotyping Products(
Assays-on-Demand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型产品)的分析中,目标序列与探针之间匹配和不匹配引起的后果。当仅有ⅥC荧光信号明显升高时,表明样品为等位基因1纯合子;当仅有FAM荧光明显升高时,表明样品为等位基因2纯合子;当两种荧光信号都明显升高时,样品为等位基因1与等位基因2的杂合子。总结总的来说,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由于具有定量、特异、灵敏和快速等特点,是目前检测目的核酸拷贝数的可靠方法,但与传统的PCR技术相比,实时定量PCR也有不足之处:①由于运用了封闭的检测,减少了扩增后电泳的检测步骤,因此也就不能监测扩增产物的大小;②因为荧光素种类以及检测光源的局限性,从而相对地限制了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复合式检测的应用能力;③目前实时定量PCR实验成本比较高,从而也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随着技术不断改进和发展,目前实时定量PCR已成为科研的主要工具,使得研究人员又多了一种比较简单且自动化程度高的研究手段。现今,定量PCR技术具有以下发展趋势:定量水平从粗略定量、半定量到精确定量、绝对定量;定量过程中参照物的选择从单纯外参照非竞争性定量到多种参照定量;检测手段从扩增样本终点一次检测到扩增过程中动态连续检测进行定量;检测方法由手工检测、半自动检测发展到成套设备检测,且检测效率及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必将成为未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必备的研究工具。可以这么说,现在用到PCR的地方,将来就会用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林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当前推荐数:0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Tel:400-875-6700
这是一种“善良”的癌症......内容概要:甲状腺癌近年高发,是真是假?甲状腺癌是一种怎样的癌症?甲状腺癌如何筛查?谁该去查?甲状腺癌近年高发,是真是假?2015年,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高明教授曾表示: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癌高发,已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发病率10年增长了近5倍。这种癌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大城市的女性更容易罹患(男性发病少,但容易恶性高),典型的实例就是中国魔都——上海。据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王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上海女性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甲状腺癌。2017年在该院头颈外科进行的甲状腺癌手术就有约5378例。而上海市疾控中心在2014年曾表示,上海癌症高发排名榜首的,还是肺癌……(来源央广网)王教授表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明确的甲状腺癌发病因素有电离辐射和家族遗传因素。此外,环境因素、社会心理、雌性激素、不良生活方式均可能产生影响。现在有一种声音认为,上海也好全国也罢,甲状腺癌的“高发”其实是件好事,恰恰证明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有钱能定期体检了,才会“查出来”更多的甲状腺癌病例。另外这也反映出体检技术的提高,你看以前都是拿手摸出来的(触诊),现在拍个B超就出来了,发病的能不多吗?我们再来看看美国。几十年来,美国的甲状腺癌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死亡人数却平稳如一条直线。从1975年的发病4.8人/10万人,到2015年的15人/10万人,发病人数涨了不少,可死亡人数却始终保持在0.5人/10万人。从这个数据上看,从年间,美国患甲状腺癌的人数翻了三倍,而死亡人数却没变,那是不是意味着:体检出来的早期甲状腺癌患者只是改变了发病人数数据,并没有改变他们生存结果呢?也就是说,不查出来,不早期治疗也没事呢?这就很难说了,毕竟见仁见智。有人认为,由于甲状腺癌的生存期很长,三十年还不足以在统计数据上显示出死亡率影响。此外,还有可能是体检将大部分甲状腺癌患者在早期时确诊,才让更多的甲状腺患者得以长时间生存。几十年间,医疗技术肯定是不断提升的,治疗也会更加规范化,发病人数倍增而死亡人数没变,或许恰好体现了体检筛查的作用。对此,各位读者是怎么看的呢?甲状腺癌是一种怎样的癌症?在医疗圈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人这一辈子必须得一次癌,而且可以选择的话,那么就选择甲状腺癌。”还有人说:“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低、预后特别好,是完全可以治好的,得了也不怕。”这些说法都正确吗?其中一部分正确。比起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等癌症,甲状腺癌算是相当温柔和善良的癌症了。它病情发展较慢,存活率高,治愈率也高。比如美国的甲状腺癌总体5年生存率已经超过了98%,国内也接近85%。如果是早期发现的话,治愈率几乎是100%。(美国甲状腺癌的5年生存率)比如大家熟知的乒乓球冠军王楠也曾遭遇过甲状腺癌,经过手术之后,并没有影响她的体育事业。甲状腺癌中的一种名为“包裹型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因为恶性程度太低,还被美国甲状腺学会踢出了癌症部落,更名为“带乳头状细胞核特征的非侵袭性滤泡型甲状腺肿瘤”,降格为非恶性肿瘤,以减少对这种惰性肿瘤的过度治疗。然而过于乐观也是不对的。甲状腺癌中绝大多数都是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如诊断较早,则预后非常好。但即使是甲状腺癌,也会包含一些罕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类型,比如髓样癌和未分化癌(恶性最高)。和其他癌症一样,晚期远端转移的甲状腺癌同样会威胁生命,5年生存率会骤降一半左右。(美国甲状腺癌早期和晚期5年生存率对比)甲状腺癌如何筛查?谁该去查?1哪些方法可以帮助筛查甲状腺癌呢?体格检查:医生可以通过触诊查看是否有结节或肿块,进行初步判断。超声检查:颈部超声是非常可靠的甲状腺癌筛查方式,可以帮助医生观察结节情况。血液检查:医生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降钙素、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核素显像等项目是否异常。如果发现可疑,进一步检查。甲状腺扫描:通过服用少量放射性物质,在扫描中可以发现结节的放射物吸收情况。帮助判断肿瘤。病理活检:识别癌症的金标准,非常可靠的诊断甲状腺癌的方法,一般可以用针刺活检获取样本。主要还是推荐医生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医生发现端倪后再行进一步的检查才是明智之选。2注意不要过度治疗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甲状腺癌检出高发的今天,确实有不少不规范治疗的情况。比如未确诊良性恶性、未明确病理、未达到手术指征的阶段,就都一刀切了,这是典型的过度治疗,不光浪费钱和医疗资源,更可能会对患者带来极大的不必要伤害,可能伴随其一生。因此在进行甲状腺癌治疗前,一定要谨慎,不要一听患了癌就乱了方寸,毕竟甲状腺癌可是难得的“善良”之癌,其中大部分都是可以治愈的。而大部分甲状腺良性结节可以通过随访观察,无需立即切除。3甲状腺癌高危人群美国发布的《甲状腺结节临床诊疗指南》,不推荐正常人和低风险人群常规筛查甲状腺癌,只推荐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甲状腺癌高危人群包括:女性,且年龄到了45周岁以后风险更高有吸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有恶性肿瘤病史,比如乳腺癌、肺癌等有头颈部辐射史,或接触射线较多,存在被辐射可能的人长期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如使用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等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肿或结节居住在沿海地区的人群颈部出现无痛肿块并短期迅速增大
Copyright@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盛诺一家医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身免疫病能活多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