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媒体仅仅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融合与媒体融合物谁的理论

当前位置:&&&&&&&&&
最新公告: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
09:28:28&&
多媒体介入教学,为英语教学开创了新的天地。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方便、快捷、实用等特点,它具有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传输 功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深受教师的欢迎。但是教学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并不能取代师生间的交流,不能取代教师对学生诸方面影响。
多媒体介入教学,为英语教学开创了新的天地。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方便、快捷、实用等特点,它具有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传输 功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深受教师的欢迎。但是教学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并不能取代师生间的交流,不能取代教师对学生诸方面影响。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会为英语教学增添姿彩,为教学方法的探讨提供广阔的空间,为培养学生英语的各种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 多媒体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作用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性教学和情景教学有机结合而设计的课件,增添了英语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和游戏性。看图说话拼图、填充、写作等等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这与最新的 &快乐教学法&和欧美国家提倡的&活动教学法&是十分一致的。
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主要感觉器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 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 94%。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可以作用于视觉,旁白解说、示范朗读 、背景音乐等可以作用于听觉。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学生增进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有利于增强感官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由能飞英语网编辑发表)
优美的音乐或生动清晰的图片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导人新课过程中事先准备好合适的图片或录音带等,学生就会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课 ,积极动脑思考。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多媒体是最佳工具。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被滥用,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
若滥用多媒体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如同走马观花,更谈不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运用多媒体开展英语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1、避免只求课堂热闹,不求教学质量
有的外语教师为了追求时尚,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利用一切能运用的媒体、录音 、录像 、投影轮番上阵,文字 、音乐 、动画呐喊助威,多媒体技术大显手,课堂上热热闹闹 ,声、影 、像样样俱全,学生兴趣盎然 、热情高涨,然而一堂课下来教学效果实属一般。而且在制作出这些精美的课件上耗上了大把大把的时间。课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往往是热闹的场面,学生跟着媒体走 ,围着课件转,按老师的指令,进入早已设计好的程序化训练。因而知识的迁移,运用等目的无法达到,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发展得不到满足。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学生同样是被牵着鼻子走,只不过牵鼻子的由教师换成了多媒体而已。
2、避免在教学设计上重教轻学
新课程理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发展能力,而许多多媒体课件在设计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有的教师在授课时,只顾坐在电脑前点鼠标 、照&屏&宣科 ,整个教学过程就像&在会议上作报告&,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师生问情感的缺失。目前的课件设计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教师怎样教,却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教学中呈现方式大多采用线性播放,学生不过是配合教师完成教师所设计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操作时只能&进&,不能&退&学生被电脑牵着鼻子走。无法根据自己的意志来选择学习内容和顺序,因此无法体现人机互动交流和对学生信息及时反馈的优势。
3、避免注重制作课件外表而忽略内涵
制作课件需要有充足的资料,因而制作课件往往会花去很多时间,有的老师偏爱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了制作出精美的课件,花了大把大把的时间,错误地以为制作课件便是备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备课是 &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要过好教材关和学生关。不光要备教材 ,还要考虑&备学生&,如果缺少教师的全面思考,课件制作得再精美,也是徒劳无功。另外,英语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不可忽视的,教师的语言,神态 、姿势等在教学中都可以和学生形成情感交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在使用了多媒体之后,教学的双方容易忽略彼此,不是教师一门心思用在演示课件上,就是学生死盯屏幕, &媒体&这个时候就只成了一个 &热闹的工具&,没有发挥它的课堂作用,而阻碍了师生正常的交流和反馈。而且每个英语教师的个性和课堂风格都是不一样的,如长期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堂结构将变得千篇一律,教师的个性和风格将大大受到了制约,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学特色、语言风格和板书设计等都被埋没。长此这样下去,教师的教学能力反而会减退。勿庸置疑,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对加大信息含量、加快教学进度都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我们如果运用得不恰当的话 ,再先进的教学手段都会成为教师、学生学习知识的绊脚石。
总的来说,多媒体教学既有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但我们运用多媒体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上,而应把帮助学生运用知识促进能力发展作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最终目的,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这个前提下,教师才能设计出更多更好更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才能走出误区,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最大效能,并且避免或消除它的消极作用。
(版权均属能飞英语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发布:能飞英语网&&&&编辑:能飞英语网&]
能飞英语网欢迎您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能飞视听学习软件
能飞背单词
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推荐文章
英语学习工具
版权所有 & . All Rights Reserved.媒介素养教育_学习时报
媒介素养教育
——培养公众对传媒信息的选择能力
现代社会,媒体不仅是公众获取知识的重要通道,也是公众认知社会与世界最重要的凭借,因而也成为能够影响国民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的商业化运行,面对媒介数量的高速增长和传媒信息内容的无限量增加,如何引导或创造条件使公众使社会有能力科学地、理性地接触和使用媒介,就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于是便有了媒介素养(或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的概念以及媒介素养教育一说。在学术界,比较认同英国学者利维斯和汤普森1933年所著的《文化与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是媒介素养教育的起点。照此,西方国家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发展。
所谓媒介素养,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出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因而,媒介素养教育或媒体教育与培养媒体从业人员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公民,旨在培养人们对媒体本质、媒体常用的手段以及这些手段所产生的效应的认知力和判断力,使人们既了解媒体自身如何运作、媒体如何构架现实,也知道怎样制作传媒作品与媒介信息。
提出媒介素养教育是基于世界传媒与教育界广为认同的八大理念: 1、媒介信息是对现实的再架构;2、媒介能够决定人们对现实的认识;3、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纳是有条件的;4、媒介信息拥有商业内涵;5、媒介信息包含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6、媒介信息拥有社会和政治意义;7、媒介信息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关;8、不同媒介各自拥有独特的审美形式或偏好。
国际上许多国家如英国、加拿大、澳洲等,早已把媒介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中,例如,新西兰的学生在五年级课程中就已加入媒介素养的培训,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1年在中小学与高中设立的“综合教育”科目中纳入了媒体素养;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也持续关心媒体教育的需求:台湾在2002年公布了官方的《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香港亦在1997年教育改革时开始推动媒体教育,2005年推行的英语新课程及2007年推行的中文新课程,亦纳入了媒体素养。
然而,对我国公民而言,媒介素养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名词,与此相对应的,却是我国的传媒业在规模、品种、信息量、信息覆盖面等方面的高速发展。当前,我国有2100多种报纸、9400多种杂志、数以千计的广播频率、电视频道和每年数以万计新增的图书和电子出版物,特别是异军突起的互联网更使网民人数骤增,截止到日,我国网民总数达1.62亿,且以每分钟过百人的速度增长。面对形形色色传媒的重重包围、面对汹涌澎湃的信息浪潮冲击,在强调“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要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国民的“媒介素养教育”。因为,一方面,公众媒体素养的提高将意味着对媒介活动和媒介所传播信息的鉴别、鉴赏能力的提高,意味着公众的信息吸纳能力和使用能力的提高,也意味着公众对媒介的专业与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即便是作为舆论阵地的主流媒体也是讲成本和效益的,更多媒介则已经走向市场和商业化,为适应公众对媒介不断提高的要求,媒介自然要不断地有所调整和发展,媒介与媒介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那些不能随着受众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传播行为,不能在新的传播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准和人文素养的媒介将被时代淘汰。这样,在大众媒介素养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竞争中的媒介水平将整体提高,从而真正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升公民素质发挥媒介应有的和重要的作用。因此,“媒介素养”是全体公民都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养、对于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媒介素养”在我国还处于“陌生概念”的状况下如何逐步推广是重要的课题。首先,传媒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对公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帮助群众增进对周围世界的了解,特别应重视正确、理性地分析和认知客观事物的方法的教育,使公众在参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完善自我,做个既有责任心又有批判能力的公民。其次,要使社会成员也对传媒的职业规范有充分的了解,帮助群众形成对媒体的正确认知,比如,传媒的信息怎样采集又如何制作和传播、传媒的公益性和商业性应否分开又如何区分,从而增强社会公众对传媒信息及传播方式的判断能力,学会选择、识别良莠,形成拒斥不健康的媒体信息的自觉。再次,要加强“媒体素养教育”的社会组织建设,美国有旧金山的“媒介素养教育方略”、洛杉矶的“媒介素养教育中心”、麦迪逊的“全国电子传媒协会”等传媒教育组织,它们定期研讨传媒教育的问题;智利有“教育普及中心”、“文化、艺术表达与研究中心”等组织;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成立了“儿童与公民电视论坛”等民间组织 ,以筹办会议、组织专题研究等形式大力倡导传媒教育。这些值得我们充分借鉴。
在“媒介素养教育”的推广中,还应尽快将其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较为重视在未成年人中的推广,是为了使人们从小就拥有一定的媒体素养,成长为拥有“媒体智慧”的人,并提出“教育界应以系统化的课程或训练,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当前,我国中小学虽然开设了媒体课程,但主要侧重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较为忽视关于各类现代媒体信息的接受、鉴别能力的培养。青少年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人生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将内涵更为全面的“媒体素养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之中,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当前现代网络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不但要积极倡导“青少年远离黄色网站”,更要从根本上培养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的能力,在加强思考力的训练中养育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文化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从而使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真正确立起来。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电话: 86-1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日)媒体运用技能理论知识
媒体运用技能理论知识
本图书概括了媒体运用技能的理论知识。大家通过学习,深入了解媒体运用技能。
目录1 教学媒体的内涵与特点教学媒体的内涵与特点1.1 教学媒体的特性  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于1946年在《媒体通讯,人体的延仲》一书中就指出:媒体是人的延伸,印刷品是人眼的延仲、无线电广播是人耳的延伸、电视则是人耳和眼睛的同时延伸、传声器是嘴巴的延伸、面对面的交流则是五官的延伸、电脑则是大脑的延伸。每种新媒体的出现都是一种延伸,而每一项新的延伸,都会使人的各种感官的平衡产生变动。这实质上说明了各种媒体对感受者的感官刺激是不同的,亦即具有其固有的特性。除此之外,教学媒体还有以下基本的特性:
  1.固定性。教学媒体可以记录和储存信息,以供需要时再现。
  2.散播性。教学媒体可以将各种符号形态的信息传送到一定的距离,使信息在更大的范围内再现。
  3.重复性。教学媒体可以重复使用。
  4.组合性。教学媒体还具有组合性,往往可以将几种媒体组合起来使用。具体有三种组合形式:第一种是将少数几种媒体技术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媒体,如声画同步幻灯、交互视频系统;第二种是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将功能不同的几种媒体加以简单组合,轮流使用或同时呈现各自的信息,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在多媒体计算机出现以前,人们把这种组合系统称之为多媒体组合教学系统;第三种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各种信息,如图、文、声、动画、视频等集成在一起统一处理,如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媒体的组合性还指一种媒体包含的信息可以借助另一种媒体来传递,如图片、图表等既可以通过幻灯、投影呈现,也可以通过电视、计算机呈现在屏幕上。
  5.工具性。教学媒体与人相比处于从属地位。即使功能先进的现代化电子媒体,还是由人所创造,受人所控制。在教学时,教学媒体只能扩展或代替教师的部分作用,而且适用的媒体还需要教师和设计人员去精心编制相应的教材,即使具有人工智能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
  6.能动性。教学媒体可以离开教师的活动,让学生独立学习。优秀的录像教材和计算机课件的确可以代替教师上课。精心编制的教学软件一般都符合教学设计原理,采用的是最佳教学方案,尤其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参与设计、编制的教学媒体,较之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来说.其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1.2 教学媒体的内涵  媒体,也称媒介。媒体这一术语来源于拉丁语“medi-um”,意思是“两者之间”,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载体。教学媒体,是指教学活动中交流、传递信息的技术工具和手段,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教学媒体(Teaching media)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凡是教学活动中信息传递、交流的载体或凭借物,不论其形态如何,都可以视为教学媒体,包括教学使用的一切材料、手段,甚至课本、教学语言;从狭义上看,教学媒体专指教学活动中信息交流、传递的技术工具和手段。我们平时所说的的教学媒体主要指狭义的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构成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是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原则、实现教学目的的中介。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研究运用教学媒体的技能技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的发展,对教育媒体的选择和运用起着制约作用。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声、光、电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影响到了教育媒体的变革。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新的科学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人口的大量增加,使得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媒体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因此,有目的地改革常规教学媒体,有效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实现宏观教育目标,圆满完成教育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课程改革的内容,促进教法改革的力度,满足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的高标准要求,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1.3 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  教学中选择教学媒体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组合必须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媒体的选用不是教学的目的,只是教学的手段,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不能有利于教学任务完成的教学媒体,无论多么先进都不应选用。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是选择教学媒体的重要依据。如果教学内容是进行语言教学,那么,录音机或语言实验室就应该是最佳选择。如果教学内容是化学或物理实验课,那么,直观演示或电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就会成为理想的媒体选择。
  3.学生特点。学生智力水平、经验积累、认知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对教学媒体的选择也很重要。不同种类的教学媒体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适用性。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教学选择媒体时,应根据学生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多采用图形、动画和音乐之类的媒体,使图、文、声并茂。而到了小学高年级为适应学生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形象化的手段可以适当减少。
  4.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如何去控制教学活动,如何调节师生间的互动,这些教学的因素也是教学媒体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一般说来,对于教学媒体大多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感情参与。但各种不同媒体学生参与、支配程度及师生互动方式都是不同的。
  此外,经济的因素、技术的因素也是选择教学媒体时不可忽视的。从经济上看,一方面,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考虑硬件、软件、制作、维修、人员培训、材料消耗等各方面的费用;另一方面,还必须考虑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的效益。从技术因素看,教学媒体的技术质量、操作的难易,使用的适应性、兼容性、表现力也都是在选择时必须考虑的。
2 常规教学媒体  常规教学媒体,也称为传统教学手段,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一直沿用的,相对现代教学媒体来说,功能比较单一、对感官刺激比较平淡、设备条件比较简陋的直观教学设备,通常又称为传统教学媒体。这些直观教具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中广泛使用,诸如以平面方式展示形象的图表、挂图和黑板画,以立体方式展示形象的实物、标本和模型等。
2.1 常规教学媒体的类型  1.图表。包括图画、照片、地图和统计等各种描绘事物的形象化图表。它可以供学生认识一些不易直接看到的事物和现象。
  2.黑板画。黑板画具有简便易行、临时速摹的特效。板画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教学收到积极的效果。
  图表和黑板画,虽然具有较清晰地显示出一个课堂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应观察的事物上的优点,但它只能平面地显示事物,不能使学生立体的、多方面的观察事物,缺乏真实感。
  3.实物。即把与教材有关的客观事物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供他们观察、聆听或触摸、闻、尝,以直接感受。实物是自然的实际的东西。实物中,有动物、植物、矿物和学生可以看清楚的工具和物质产品等。例如,生物课中,展示鸟类、家兔、盆栽的花卉草木等等。这种教具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到自然界事物的本来面貌,然后再据此逐步形成概念。
  4.标本。是对自然界具有典型性的实物,经过一定的加工制作,保存下来的完整的原有的物体形态。标本这种直观教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远方野外的动植物或矿物产品,既可以长期保存,又可以随时拿到教室里供学生观察。
  5.模型。是模拟实物的基本结构特点,经过加工制成的教学工具。它能帮助学生迅速地看清物体的整体结构及其内部的某些构造,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进行观察,便于掌握事物结构中的相互联系。有些模型还可以拆开、安装,显示结构、层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如人体模型、工程设备模型、地球仪等。
2.2 运用常规教学媒体的要求  常规教学媒体是我国课堂教学中经常和大量使用的教学手段。运用这些教学媒体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运用的目的要明确。运用教学媒体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事物建立正确的表象和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材料,从而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概念,搞清原理建立基础。决不是为了装簧门面,或者把课堂搞得热闹一点。运用教学手段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能把使用教学媒体本身当成目的。因此,教师在选用教学媒体时,一定要目的明确,合理使用。
  2.要从实际出发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运用要根据学科的性质、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解决教材难点和重点的需要。学科的性质不同,在选用教学媒体时可以有所区别,如讲授自然科学,像数学、物理、化学等,一般多选用实物和模型。讲授社会科学,如语文、历史等,一般多选用图画、照片和图表。同一学科的不同课题,不同教学对象,所使用的教学媒体也应有所区别。如年龄较小的学生,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少,缺乏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因而多采用实物教具。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实践经验的丰富,教具可逐渐趋于多样化和概括化。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活动的、颜色鲜艳的实物、模型教具,高年级和中学生可以使用象征性的图表之类的教具。
  3.运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所使用的教学手段的性能及其使用规则,进行了解和研究,以便在课堂上演示时操作熟练,运用自如。否则,将会影响教学进度,甚至发生意外故障。最好预演一次,以保证课堂上演示的顺利进行。越是使用复杂的教具,越要做好充分准备。
  4.出示的时机要适时恰当。教师要把握好出示教学用具的时机,做到适时恰当,恰到好处。一般要在讲解内容需用时恰如其分地出示,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如果出示过早,会影响学生听课;出示过晚,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演示完毕后还要及时收藏好,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
  5.要注意高度、位置和可见度。教学媒体的演示要放在全体学生都能看见的位置和高度上,并在可见度的光线下进行,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而准确地感知演示的对象。如果学生看不见,或部分学生看不见、看不清,就失去了运用教学手段的意义。在必要和可能时,还应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如眼耳鼻口手)充分感知所演示的对象,以便形成清晰而完整的表象。如果演示物过小,教师可拿下讲台让学生传看,或教师巡回让学生观看。
  6.运用时要注意贴切和恰当。教具的选择和使用,包括制作,都要贴切、精当,能很好地说明问题。该用的地方一定要用,不该用的地方坚决不用,不能滥用。教具的出示每堂课不宜过多,否则,琳琅满目,其效果则适得其反。
  7.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教学媒体使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地观察和认真地思考。对于使学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获得哪些新的感知材料,教师心中都要有数,并加以正确地引导。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既要让学生了解事物的全貌(从部分到整体),又要让学生抓住事物的重要方面和特征(从整体到部分)以及让学生认识事物的结构、层次和事物发展的过程,从而避免笼统观察,或只看次要部分,忽视主要部分。
  8.运用教学媒体要和教师的讲解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直观教具的使用和语言的讲解、提示结合起来。在演示教具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有关的理论原理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心中有数。在演示教具时,教师要对教具做总的说明,并进行引导性讲解。在使用教具后,教师要进行总结,把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教师要善于选择与教学目的教学条件相适应的最佳结合形式,一般选用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得出相应的概括性结论的方式。
  9.对教学媒体要注意检查与维修。为了使教学媒体运用的能够顺利进行,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就必须经常对所使用的教具进行检查与维修,以防止使用时发生故障。必要时,对经常使用的教具要配有备件,以备教学急需。
  10.自己动手制作常规教具。许多直观教具都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这样不仅节约资金,满足教学的急需,而且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充分掌握教具的作用和性能,深入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每个教师都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所教学科的性质与任务,就地取材,制作各种直观教具,如可以采集各种植物、矿物、动物制成标本。有位教师为了讲清“电子云”的概念,就利用一个小气球,在上面画满圆点,通过气球的胀缩,圆点的密度发生变化,而圆点数目不变的原理,过渡到电子云密度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电子数变化的抽象观念。
3 现代教学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是相对于常规教学媒体而言的。它是指从19世纪末期开始在教学中逐步采用的以电为动力的幻灯、电影机、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电子计算机等硬件以及承载着教学信息的幻灯片、电影片、录像带、录音带等软件构成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辅助用具。具体来说,就是用幻灯、电影、电视、录像、广播、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辅助教学活动的电化教具。
3.1 现代教学媒体的类型  1.幻灯机。幻灯机是由光源、光学镜片和电路组合而成的映像装置,主要用于提供放大的静止图像。它可以任意控制图像呈现时间的长短,便于学生观察,也可以帮助教师讲解和演示。幻灯在19世纪90年代开始在学校使用,目前已成为被教育和教学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手段。按幻灯的结构可分为:(1)折射式,用于放映透明幻灯片;(2)反射式,用于放映不透明的书刊、图片等。按它的操作方式又可分为:手动式,即调换幻灯片用手操作;自动式,即可以自动换片、定时换片、遥控换片,有些幻灯机还能自动调整焦距;声画同步式,可以同时放送幻灯片与录音解说,可以同时映出图像和放出声音,并自动换片。
  2.投影器。投影器是在幻灯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便于书写的光学放大装置。它可用于放映事先制作的或临场书写的各种投影单片或卷片以及用透明材料制作的投影教具等。它的基本功能与幻灯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有:(1)可以用作直接书写,代替黑板;(2)与银幕距离较短(通常摆在讲台一侧),并能放送出大而明亮的图像;(3)使用时无需较严密的遮光;(4)可用投影教具进行演示实验。由于投影器使用方便,所以它在教学中使用得十分普遍。
  3.录音机。录音机是利用声电转换和电磁转换原理进行工作的录音、放音机器。主要用于记录、重放和传输声音。录在磁带上的声音磁迹可以长期保存,不需要时也可以抹掉重录新的内容。录音用于教学,特别是语文、外语、音乐等教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已是使用最为普及的一种教学手段。
  4.电影机。电影机是利用摄像机和感光胶片,把人、事、物等各种景物拍摄下来,制成拷贝,再通过电影放映机在银幕上映出连续的活动画面。它主要用于传输动态图像或事物的变化过程以及声音,使教学活动生动、形象,富有真实感。教学用的电影机,应具有慢放、倒放和定格放映等功能,以满足不同教学的需要。
  5.电视机。电视机是用电磁波同时传送和接受活动图像与声音的装置。教学电视一般可分为两个类型:(1)开路电视系统,用无线电发射方式传送教学节目;(2)闭路电视系统,用电缆传送教学有关节目。
  6.录像机。录像机一般与摄像机、电视配套使用。经过摄像机,把形象和声音录在磁带上,然后输送给几台电视机去显示。也可以不要摄像机,直接选录有用的电视、电影节目。录像机可以多次重放,便于细致地观察和摹仿技术动作。
  7.语言实验室。它是一种装有录音系统和其他电化教学手段的主要用于语言教学的特殊教室。它的设备分为教师控制台和学生隔音座位两大部分。控制台装有耳机、话筒、录音机、控制线路和控制各种放录设备的开关,教师通过控制台对学生授课。学生的隔音座位都配有耳机、话筒、录音机等。语言实验室可分为听音型、听说型、听说对比型和视听型四种类型。
  8.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是能够接受、储存信息,执行指令并提供处理结果的机器。
  9.程序教学机。它是一种装有程序化教材的教学机器,主要用于自学、练习和测验、考试。
3.2 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  现代教学媒体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媒体,它具有以下鲜明的特性:
  1.高表现性。现代教学媒体突破以往简单平面的信息传播方式,通过多种感知方式,更生动、更直观、更鲜明地传递教学信息,使之立体化、形象化。
  2.可控制性。现代教学媒体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的控制,调节时空因素,使原本难以传递和获取的信息更清晰地得到展示,从而更好地传递。可控制性便于师生更深入地投人到教学活动中,使师生双方能更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成为教与学的主人。
  3.易接受性。由于现代教学媒体可以经过多种感知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使接受者同时通过多种感觉通道感知信息,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从而更易于接受、更易于理解,有利于提高认知的效率。现代教学媒体传递信息的方式不仅更具直观性、生动性、鲜明性,而且更具新颖性,因而接受者更易于集中注意,更感兴趣。
3.3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基本要求  现代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使用,会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和节奏有所改观。它的极强的表现力,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更加深入、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从而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但若使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在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安排。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需要,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而不能把使用教学手段当成目的。因此,教师应该熟悉课程标准和吃透教材,全盘考虑在具体教学时,需用什么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用它解决什么问题。对一堂课中运用什么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出现,都统筹考虑,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安排。
  2.做到恰当使用,最优选择。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一要根据学科的性质,教材的深浅、重点与难点,一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学生年龄大小,学校的地理位置等选择;二要考虑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特点和功能进行选择;三要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选用。
  3.做到认真准备,课前检查。
  4.做到适时出现,恰到好处。该用的地方用,不能为赶时髦而滥用。
  5.做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固然能提高教学效率,但决不能认为机器可以代替老师。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时仍要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好学生的视听活动。因此,在使用视听教具前,教师要简单介绍本课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对所使用的录音磁带、录像、电影片等的内容做些简单的介绍,如果内容繁杂,还要提醒学生在视听时注意什么,思考什么,便于使学生抓住中心和要害之处。视听教具演示完毕,要及时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掌握要点及时理解巩固。但一些基本技能的培养,单靠视听工具演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要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一些作业,组织学生自己去练习,逐步掌握技能技巧。
  6.做到适当讲解,提问引导。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时,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做必要的讲解、引导提示。应该让幻灯片、投影、录音、录像等为教师的讲授服务,而不是教师单纯地为电化教具作“解说”。在让学生听看教学节目时,可以停下来提问,使学生在听看节目的过程中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7.做到现代教学媒体与常规教学媒体相结合。现代教学媒体,固然有很多优点,但它决不能代替常规教学媒体。因为,常规教学媒体有许多现代教学媒体所不具备的优点,例如,在课堂上用直观教具做化学实验,学生不仅可以通过颜色和形态的变化来观察某一化学反应,而且可以通过嗅觉进行判断。有些化学实验、生物解剖、机械安装等,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必须亲自动手,而仅仅依靠电影、电视中看别人的操作是无法培养起相应的技能的。又如教师在黑板上的勾画图表,不仅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而且掌握了教师的思路。此外,现代化教学手段造价昂贵,而常规教学手段可自行制作,造价低廉。当然,常规教学媒体也有不足之处。为此,我们应把现代教学媒体和常规教学媒体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取长补短。
  8.引导学生把视听和思考结合起来。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仅仅靠视听的感知是不够的,还要引导他们边看、边听、边想,通过思考去消化、理解,以便从接受的感性图像中抽象概括出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这就要求教师,一要精心指导学生视听,充分获得感性认识;二是启发学生认真思考,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9.从实际条件出发,讲求实效。由于我国目前经济还比较落后,短时期内要使各个学校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尚不可能,即使条件较好的学校,短期内要达到使用设备齐全的现代教学媒体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各校应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因地制宜。
  10.做到平时检查,妥善管理。对于现代教学媒体,要注意平时检查,维修和管理,并按照要求进行保养、擦洗,以确保在应用时不出故障,顺利进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媒介 媒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