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石材不用在上部结构而用于地基基础加固

20分钟后,男子终于被围观群众和前来交警叫醒。
这种现象已经存在了两周,引得不少村民前去拍照。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由于普通百姓对石材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因而社会上对天然石材存在很多疑虑和误解,给行业造成很大伤害。
  为消除疑虑、澄清误解,国家石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专家,对天然石材的一些专业知识及大家使用天然石材的一些常识进行了权威解答,仅供参考。
  1、大理石真的具有放射性吗?
  天然大理石放射性接近天然本底水平,在我国《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T )和《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GB/T)标准中,大理石的放射性属免检项目。从2001年起,我国检测的所有大理石品种放射性核素平均为A类(不受限制)标准的1/50,完全达到绿色要求。一些不了解石材情况的人将花岗岩等石材充当天然大理石,导致一些情况下测得含有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
  2、窗台上的花死了与大理石窗台板有关吗?
  无关,天然大理石放射性水平很低,不会对动植物有危害作用。
  3. 鱼缸里的鱼死亡是石材茶几惹的祸吗?
  与石材无关,即使是花岗石茶几其放射性水平也极其有限,不会对动物有明显的危害作用。
  4、家人身体不好是不是家里有大理石的缘故?
  有很多家庭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误传造成的心理原因。大理石放射性水平极低,即使使用量很大也不会对人体有伤害。
  5、人造石就不存在放射性吗?
  人造石的主要成分是天然大理石粉或石英砂,依靠少量树脂胶凝结在一起,其放射性水平与天然大理石相当。
  6、石材放射性是不是就指氡气?
  不全面,天然石材中含有的主要原生放射性核素是40K(钾)、232Th(钍)、238U(铀),铀(238)衰变后变成镭,镭不稳定继续衰变成氡,氡是一种放射性气体,会继续衰变。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是使用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检测镭(Ra)―226、钍(Th)―232、钾(K)―40的活度(Bq),折算出内照射指数和外照射指数,内照射指数为镭的比活度除以200,与氡的浓度有关。
  7、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方面?
  放射性对人体的伤害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外照射,主要是γ射线电离辐射;另一个是内照射,主要是通过吸入放射性气体――氡,在体内近距离释放α射线,分解体内细胞而破坏生理平衡,对人体造成损坏。γ射线能量较低,穿透能力很强,因为人类对地球的辐射长期适应而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所以外照射对人类的危害不是很明显,许多放射性较高的石材矿区祖祖辈辈生活着的百姓并没有感到不适,而且寿命并不低,原因是已经适应了这种高辐射的环境。氡是一种比空气更重的放射性气体,容易沉积在屋内低处,在不通风或人类长时间停留的环境中,很容易吸到体内从而危害人体。内照射对人类的危害程度最大,预防的唯一办法就是室内多通风,减少氡的吸入量。
  8、放射性能象甲醛一样释放一段时间就降低或没有吗?
  与甲醛、苯、挥发性有机物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消散不同,建材中所含的辐射将永久存在,虽然放射性核素具有半衰期,但差异很大,比如氡的半衰期是3.82天,镭的半衰期是1600年,铀238的半衰期则可达44.7亿年,因此放射性是一个长期缓慢释放过程。
  9、放射性超过A类的石材是否就不能使用在室内环境?
  放射性超过A类的石材不可用于住宅、老年公寓、托儿所、医院和学校等场所,其他室内外可以使用。同时应明白这里指的是大面积装修,小块石材,如一个茶几、一块窗台板等,由于释放总剂量很小,不应受此局限。
  10、石材放射性能屏蔽吗?
  放射性元素在蜕变过程中放出一种特殊的射线,根据其不同的性质而被称为α、β、γ射线。α、β射线为高能粒子,在空气中的移动距离为几mm到1cm,一张纸即可挡住,因此只要不是近距离接触不会对人体有伤害;γ射线能量较低,穿透能力很强,一般很难挡住,除非是10cm以上的铅层。因此日常考虑在其周围加上一层合适的和足够厚的屏蔽材料,“阻挡”或“减弱”辐射粒子对人体的照射无实际意义。
  11、大理石窗台板使用三个月后出现掉渣是质量问题吗?
  坚固性较差的大理石、石灰石类石材,在生产加工时表面会涂刷面胶加固,背面会粘贴玻璃纤维网。这类胶一般是不饱和树脂胶,对紫外线、水和碱性物质敏感,接触了碱性物质、水或者经常用湿布擦洗表面、阳光照射等,会破坏面胶,出现面层脱落。如无这些因素,则可能是面胶产品质量或涂刷工艺质量问题。
  12、大理石地面使用不到半年就失去光泽是大理石的问题吗?
  这主要看大理石的品种和材质,质地坚硬的大理石耐磨性好,光泽度高,在人流量不高的条件下镜面光泽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材质较软的大理石光泽度很难到达高光泽,有时会使用抛光剂增加亮度,但维持的时间会短。还有些大理石铺装完成后会整体打磨进行结晶硬化处理,处理不好或非专业人员施工容易出现上述问题,就不属于大理石材料的问题。
  13、卫生间用大理石经常有粉末状物质渗出是什么原因?
  一种可能是接触了碱性物质、水等,破坏面胶,出现面层脱落;另一种是清洗、打磨过程中接触了酸性物质而未清洗干净,造成缓慢的腐蚀过程。
  14、室外用的人造石使用1年后变黄开裂是什么原因?
  人造大理石和人造石英石中主要的胶粘剂为不饱和树脂胶,不饱和树脂胶粘剂的耐紫外线老化能力差,因此人造石目前还不适用于室外。
  15、人造石地面使用半年后发生翘起开裂等现象是什么原因?
  人造石中的不饱和树脂胶遇水容易出现变形,变形量与树脂胶含量和品质有直接关系,碱性物质会破坏不饱和树脂胶粘剂,因此在有水的地方避免使用人造石,同时在人造石施工时不宜使用普通水泥砂浆粘接,应使用专用的粘结剂。由于人造石热膨胀系数大,比天然石材大一个数量级,因此施工时要留出足够的伸缩缝,并填充弹性填缝剂。
  人造石是一种新型的节能、节材、废物利用产品,应用时间较短,在工艺和技术方面还在不断地摸索和提高,不同企业间的工艺和质量差异很大,使用不同品牌和不同配方的胶粘剂也会有不同的产品性能,不同的产品和使用环境条件也会对应不同的问题。因此在选择人造石时,一定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严格把关,方可避免许多问题。
  16、大理石中检出有机胶的成分是否说明是人造石?
  不一定。天然石材在加工期间使用水泥或合成树脂密封石材的天然空隙和裂纹,未改变石材材质内部结构,仍属于天然石材范畴。人造石则是采用天然石材碎石或粉末,用少量水泥或树脂胶凝结成的装饰材料。
  17、大理石复合板还属于大理石吗?
  是。按照我国《天然石材术语》(GB/T )标准对建筑板材的定义和解释说明,建筑装饰用的大理石建筑板材厚度低于50mm,其中厚度大于12mm的称为厚板,厚度在8mm?12mm称为薄板,厚度小于8mm的称为超薄板。《天然石材装饰工程技术规程》(JCG/T)标准中对石材板材厚度加工成低于8mm时,规定必须复合背衬以增加强度,方可用于装饰施工,背衬种类有陶瓷、石材等。目前随着石材行业的技术发展,一些名贵品种和资源面临枯竭的大理石,多采用复合工艺加工和安装,莎安娜米黄、西班牙米黄就是这类品种。
  18、石材涂刷防护剂后是否就不会再出现水斑和泛碱等病害?
  不一定。石材防护剂绝非建筑防水材料,对石材的各种污染问题仅起到延缓和暂时的保护,不是一劳永逸的安全保障。涂刷防护剂后还应尽量减少接触各种污染的机会,及时清理污染物,并补刷防护剂。石材防护剂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5年,石材工程正常使用5年或在防护剂保质期到期内应至少涂刷相同性质的防护剂一次。
  19、石材涂刷防护剂最好的方法是六面浸泡法吗?
  不是。实验证明六面浸泡法的防护效果并不是最理想的,因为有些石材的毛细孔非常小,六面浸泡会阻止空气的排出,防护剂也无法渗入,因此防护剂只能渗到大的孔中,从儿影响防护效果。如果使用浸泡法应该是半面浸泡,然后另半面浸泡或涂刷,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交叉涂刷法。
  20、石材使用时一定要涂刷防护剂吗?
  不一定。石材防护是对石材的正常保护措施,是防止水和有机物以及其它表面污染物进入石材造成各种损害的有效方法。但不同的场合应区别对待,如室外广场、路面或经常有水的地方不宜使用防护剂,因为不仅不能阻止污水的渗入,还会阻碍水的蒸发,表现出长期水斑状态。有些位置防护效果太好又影响胶粘剂和密封胶的粘结性,因此需要根据需要合理需要防护剂。
  21、我国石材标准有哪些?如何分类、查阅这些标准?
  我国石材有关的现有标准和正在制定的标准有76项,包括基础(术语、分类和命名)标准、试验方法标准、产品标准、机械标准、相关辅助材料标准和石材管理及应用规范等方面的标准。产品类标准主要以建筑板材为主,其它如荒料、墓碑石、马赛克、复合板、雕刻品、柱体、线条等产品均有相应的标准。根据石质材料又分为花岗石、大理石、石灰石、砂岩和板石,分别对应不同的标准。
  石材分类和术语查阅GB/T ,石材名称和统一编号查阅GB/T ,石材试验方法依据GB/T 等,主要产品查阅《天然板石》(GB/T )、《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GB/T )、《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GB/T )、《天然砂岩建筑板材》(GB/T )、《天然石灰石建筑板材》(GB/T )、《卫生间用天然石材台面板》(GB/T )、《天然大理石荒料》(JC/T 202-2001)、《天然花岗石荒料》(JC/T 204-2001)等。其他产品可查阅相应的产品标准,在国家标准馆、中国标准出版社、建材标准化研究所等均可查到。
  22、地面石材涂刷防护剂是造成空鼓的原因吗?
  有一定影响,防护剂类型选择不当或防水效果太高会降低石材与水泥的粘结力,当水泥地基凝固收缩时出现空鼓现象。
  23、山东白麻花岗石使用后变黄是防护没做好吗?
  不是。山东白麻花岗石含有亚铁成分,随着时间会在空气中氧化逐渐变黄,防护剂只能延缓这个过程,目前的防护技术还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24、大理石污染后能用去污粉类材料清洗吗?
  不可以。大理石上面的污染忌用酸性物质进行清洗,会腐蚀污染石材。应使用中性或偏碱性的专业清洗液处理。
  25、石材地面和墙面出现水斑是防护剂的问题吗?
  不一定。防护不好会导致水从石材表面渗入,但是地基里的水分或幕墙冷凝水排不出导致水斑出现在石材表面就不能完全归咎防护剂了。
  26、石材的就是装饰中使用的大理石吗?
  不完全是。石材是装饰领域内的一类商业名称,按目前标准分类包含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砂岩、板石和其他有关石材,而大理石仅是其中常见的一类石材。
  27、国外石材有哪些标准?
  石材目前没有出台国际标准,主要的标准体系有美国ASTM石材标准、欧洲EN石材专业标准。我国的石材基础、产品和试验方法标准主要是采用美国ASTM石材标准,与其基本相同。而欧洲标准体系中的一些更深层次的试验方法是我们所缺乏的,如:盐结晶强度、岩相分析、激冷激热、动力弹性模数、耐盐雾老化强度、耐断裂能量、静态弹性模数、线性热膨胀系数、毛细吸水系数等,同时欧洲还有一套完整的人造石材术语和试验方法标准。
  28、花岗石就是地质上面的花岗岩吗?
  不完全是。花岗石是商业上以花岗岩为代表的一类石材,包括岩浆岩和各种硅酸盐类变质岩石材。一般是粒状火成岩,颜色通常从粉红到浅灰或深灰,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并伴有少量黑色矿物,纹理一般均匀,有些呈片麻岩或斑岩结构。一些黑色小粒状火成岩,虽不是地质学上的花岗岩,但也包含在这个商业定义中。黑色的火成岩被地质学家定义为玄武岩、辉绿岩、辉长岩、闪长岩,斜长岩被开采用作建筑石料、饰面材料、纪念碑和其它特殊目的,作为黑色花岗岩出售
  29、大理石是不是就是指地质上的大理岩?
  不完全是。大理石是商业上以大理岩为代表的一类石材,包括结晶的碳酸盐类岩石和质地较软的其它变质岩类石材。大理石类所有石材必须能被抛亮,这类石材组成和结构类型变化较大,范围从纯碳酸盐到碳酸盐含量很低的岩石在商业上统称为大理石(例如蛇纹石大理石)。大部分大理石拥有联锁结构,晶体颗粒尺寸从隐晶质到5mm。主要类型有:方解石白云石大理石、石灰石大理石、蛇纹石大理石
  30、怎样区分大理石和石灰石石材?
  大理石和石灰石的化学成分类似,都源自碳酸盐类沉积岩,只是在结构上大理石的结晶结构更全面一些,属变质岩,从直观的角度就是大理石可以抛出高的光泽度,并且物理力学性能要高一些。
  31、地质上的角砾岩和凝灰岩属于哪类石材?
  这两类石材属于特殊的石材品种,化学成分属于硅酸盐矿物,接近花岗石的成分,但是角砾岩属于沉积岩类,弯曲强度低,凝灰岩属于火山岩,孔隙率高,密度低,应用都不能像花岗石类石材。因此暂时还不好划归哪个石材种类,只能作为特殊的品种应用。
  32、石材的名称和编号怎么定的?
  石材名称编制原则为荒料产地地名加花纹特征名称,编号的第一个字母为花岗石的种类,如花岗石(G)、大理石(M)、石灰石(L)、砂岩(Q)、板石(S),四位数字的前两位为省或直辖市的编号,后两位为本地的顺序号。
  33、新的石材品种可以自己命名吗?
  可以。只要不重复,按照命名原则可以自己命名,但需要进行备案。已备案或已收录到《天然石材统一编号》标准中的石材品种不能再命名。按照石材产品标准要求,流通领域的石材名称规范使用《天然石材统一编号》标准名称或备案的名称。
  34、怎样简单区分大理石和花岗石?
  花岗石主要以石英和长石组成,粒状结构,颜色有黑、红、粉、白、灰、绿等,而大理石为细腻状石材,常带有纹理或线条,主要颜色为米黄、白、绿、黑白等。
  35、广场石材采用多厚就可以通过车辆?
  广场石材一般采用50mm以上厚度的石材,如果地基扎实不存在空鼓等问题,每50mm&50mm的面积可承载25t以上的压力,对于一般的车辆足以。
  36、有的进口石材称莱姆石与石灰石有区别吗?
  石灰石的英文名称为limestone,音译名就是莱姆石,实际上是一种类型石材,只是叫法不同。
  37、洞石石材使用中一定要补洞吗?
  看使用情况。孔洞是洞石石材的主要特征,带有孔洞的石材装饰效果特别明显,在室内的使用环境可以不进行补洞,但是日后孔洞中的赃物不好清理,影响装饰效果。在室外环境,尤其是有结冰的北方气候条件下,必须补洞,否则吸水的冻融效果会破坏石材的强度。
  38、洞石石材使用中是横纹好还是竖纹好?
  洞石石材的纹理是其强度的弱项,纹理应顺着长度方向会增加挂装安全系数。需要竖纹时将长度方向纵向安装,需要横纹时则将长度方向横行排列。
  39、安装大理石后一定要做结晶硬化处理吗?
  结晶硬化处理最早是国外对旧的大理石地面翻新处理后表面进行的一种工艺处理,可有效提高大理石的耐磨性。目前我国大理石地面施工安装后均进行结晶硬化处理,属于一种资源重复浪费。质地酥松、坚固性差的大理石、石灰石类石材施工完成后进行结晶硬化处理无可厚非,不失为一种提高光泽度、增加寿命的好方法。但是若石材本身为质地坚硬、光泽度很高的大理石,如莎安娜米黄、西班牙米黄等,使用该方法就属于多此一举。
  40、进口石材比国产石材档次一定高吗?
  不一定。国产石材主要以花岗石为主,进口石材主要以米黄色大理石为主,每类石材各种颜色均有。从价格角度讲大理石和进口石材要高一些,但也取决于品种、尺寸和工艺等,视用途和个人爱好选择。
  ★让家更美,让心更近。如果您喜爱石材,或对石材装饰感兴趣,想了解更多石材的保养方法,来加入老王的朋友圈吧:zsk161004(长按复制),期待与您 一起欣赏交流,鉴定!祝您每天都有好心情!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弘扬湖湘文化精神,展现湖南名人风采。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法体系及实用软件研究--《同济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法体系及实用软件研究
【摘要】:第一部分共同作用的地基基础设计理论研究
1.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过分的钢筋配筋率造成资金和资源的巨大浪费。大量现场测试结果显示:基础底板钢筋应力的实测值要远远小于钢筋强度设计值,本论文对各种可能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后得出结论:现行设计计算方法的不合理是造成基础底板钢筋应力实测值小于设计值的根本原因,能否考虑上部结构参加工作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当高层建筑的高度接近或超过基础的长和宽尺寸时,其整体工作性状更接近于深梁。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每个楼层的结构梁和板的应力是由“整体弯曲”和“局部弯曲”共同作用产生。据此,提出利用简支深梁计算基础底板钢筋应力和减少实配钢筋面积的简化方法,并与一些工程实例进行对比。
2.本论文通过5个工程实测结果和两个算例,定量地分析了结构形式为框剪、框架、剪力墙和筒体的上部刚度对基础变形、地基反力及底板钢筋应力的影响范围,进一步论证上部结构刚度的增长有一个临界高度(层数),上部刚度-层数关系曲线能客观地反映上部结构刚度由增加到趋于极限的过程。
简支深梁差异变形、底部最大水平应力及差异水平应力随梁高变化曲线上存在三个转折点。利用高层建筑与深梁工作性状的一致性,可以将H=0.3L、0.5L、0.7L(H为基础底板以上结构高度,L为基础长度)作为判别剪力墙、框剪、框架结构刚度影响范围的界限高度;对于筒体及其它形式的超高层结构,还需进一步研究,目前,可将基础长度小于60m的筒体结构刚度影响界限高度初定为H=1.5~2.0L,基础长度大于60m的筒体结构刚度影响界限高度初定为H=1.0~1.5L,最多不超过100m。
确定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范围,既能丰富对共同作用机理的认识,又能减少整体计算的工作量。
3.利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有限地质数据,合理地构造三维地质模型,可为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整体计算创造基本条件。本论文通过水平方向和深度方向的连续化处理,将整个场区的土体分割成连续的三棱柱体,可以通过线性差值,自动获得半无限空间内任意位置的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并能够自动构造出标准钻孔。
第二部分共同作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法体系研究
1.本部分系统地论述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整体设计的有限元方法,并作重要补充,提出解决“现行规范中基础内力和变形计算采用的荷载组合不统一”问题的具体方法,可以协调一致地整体计算基础变形与内力。
2.提出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简化计算方法,计算整体弯曲可采用“简化深梁法”,计算局部弯曲可采用“改进倒梁法”。还对常规的基础构件设计方法进行说明,提出一个自动判别钢筋混凝土内筒区域的方法,可帮助计算机自动完成内筒筒体对基础底板的冲切和剪切承载力计算。
3.将基础施工图设计研究的重点放在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智能化和效率上,以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本论文在基础梁选筋归并、配筋平面图表示方法和基础梁模板自动布图三个方面提出独特思路。
第三部分共同作用的地基基础辅助设计软件研究
1.比较系统地说明建立计算模型时应考虑的内容和需要设置的软件功能。分析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相关软件特点及数据接口内容,为技术人员合理地选择提供参考。
2.为提高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整体分析的效率,提出一个快速迭代方法,可以消除地基刚度矩阵满阵和不对称给计算带来的不便。对影响计算结果的计算参数也进行说明。
3.对后处理中的计算结果可视化和参数化绘图等问题进行研究。
总之,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为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理论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提供比较全面、实用的方法体系和相应的软件,期望早日用之实践。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6【分类号】:TU470【目录】:
中文摘要5-7Abstract7-19第一章 绪论19-28 1.1 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19-22
1.1.1 国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19-20
1.1.2 国内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20-22 1.2 地基基础设计方法的演变及存在的问题22-24 1.3 选题初衷:让“共同作用设计方法”从理论的殿堂走向工程应用的田野24-25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25-28
1.4.1 共同作用的地基基础设计理论研究25-26
1.4.2 共同作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法体系研究26-27
1.4.3 共同作用的地基基础辅助设计软件的研究27-28第一部分 共同作用的地基基础设计理论研究28-83 第二章 基础底板应力的计算方法29-46
2.1 引言29-31
2.2 工程实例基础钢筋应力测试结果31
2.3 影响基础底板钢筋应力计算值的因素分析31-35
2.3.1 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31-32
2.3.2 基础底面和地基土接触面上摩擦力32-33
2.3.3 作用在地下室外墙上的侧土压力33
2.3.4 地基反力集中于柱下(墙下)33
2.3.5 双向基础底板存在着扭曲作用33
2.3.6 基础底板受拉一侧的混凝土并未开裂,与钢筋一起抗拉33
2.3.7 基础端部的土体出现塑性变形33-34
2.3.8 温度应力34
2.3.9 底板钢筋应力设计时按上部荷载的设计值计算34
2.3.10 忽略地下室纵(横)墙作为“腹板”的承载能力34
2.3.11 施工过程中的影响34-35
2.3.12 基础梁未按倒T形或L形截面受弯构件计算35
2.3.13 取基础梁(板)“支座”,而不是“净跨”边缘的弯矩值进行设计35
2.3.14 基础梁(板)未按双筋受弯构件进行计算35
2.3.15 弹性计算方法的局限35
2.4 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底板钢筋应力简化计算方法35-44
2.4.1 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受力特征35-36
2.4.2 简支深梁的受力特征36-38
2.4.3 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水平应力与简支深梁水平应力分布相似性38-43
2.4.4 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底板钢筋应力的简化计算方法43-44
2.4.5 算例44
2.5 小结与建议44-46 第三章 上部结构刚度贡献的影响范围46-73
3.1 引言46
3.2 上部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时的刚度影响46-54
3.2.1 工程实例1——北京工业大学基础教学楼,框剪结构47-51
3.2.2 工程实例2——上海康乐路住宅,墙板结构51-54
3.3 上部结构形式为框架时的刚度影响54-59
3.3.1 工程实例3——保定冷库,框架结构54-56
3.3.2 算例156-59
3.4 上部结构形式为剪力墙时的刚度影响范围59-64
3.4.1 工程实例4——北京前三门604#住宅,剪力墙结构59-61
3.4.2 算例261-64
3.5 上部结构形式为筒中筒时的刚度影响64-67
3.5.1 工程实例5——陕西邮政电信网管中心大楼,筒中筒结构64-67
3.6 上部结构刚度影响范围的简单判别67-68
3.6.1 简支深梁弯曲变形、内力(应力)与梁高的关系67-68
3.6.2 利用简支深梁判别上部结构的影响范围68
3.7 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影响的地基基础简化计算方法68-71
3.7.1 简化计算方法的思路68-69
3.7.2 基础底板变形与厚度的关系69-70
3.7.3 筏板内力(应力)与厚度的关系70-71
3.8 本章小结71-73 第四章 三维地质模型的构造73-83
4.1 引言73
4.2 建筑场地的平面网格剖分73-74
4.2.1 原则73
4.2.2 剖分的起点73
4.2.3 构造第一个三角形单元73-74
4.2.4 构造连续的三角形单元74
4.3 三维地质模型74-77
4.3.1 连接主层分界线74
4.3.2 土层排序74-75
4.3.3 扩大层数75-76
4.3.4 土层连线76
4.3.5 内插和外插数据76-77
4.3.6 少于3个钻孔时的数据提取77
4.3.7 人工干预77
4.3.8 构造标准钻孔77
4.4 算例77-81
4.4.1 算例177-79
4.4.2 算例279-81
4.5 本章小结81-83第二部分 共同作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法体系研究83-146 第五章 上部结构、地基基础的整体计算84-103
5.1 引言84
5.2 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计算方法84-100
5.2.1 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刚度矩阵84-92
5.2.2 地基的刚度矩阵92-95
5.2.3 荷载向量95-96
5.2.4 共同作用的矩阵表达式96-97
5.2.5 保证基础内力和变形计算时荷载组合的一致性97-100
5.3 上部结构、桩、土、承台共同作用的计算方法100-101
5.3.1 上部结构与承台的单元刚度矩阵100
5.3.2 桩-土体系的刚度矩阵100-101
5.3.3 荷载向量101
5.3.4 共同作用的矩阵表达式101
5.3.5 保证基础内力和变形计算的荷载组合一致性101
5.4 本章小结101-103 第六章 基础构件的设计计算103-132
6.1 引言103
6.2 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简化计算方法103-110
6.2.1 整体弯曲计算——简支深梁法103-104
6.2.2 局部弯曲计算方法1——改进倒梁法104-107
6.2.3 局部弯曲计算方法2——倒楼盖法107-109
6.2.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的规定109-110
6.2.5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的规定110
6.3 基础梁计算110-116
6.3.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10-111
6.3.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11-113
6.3.3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113-114
6.3.4 裂缝控制验算114-116
6.4 基础底板(筏板)计算116-119
6.4.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16
6.4.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16-117
6.4.3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117-118
6.4.4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118
6.4.5 裂缝控制验算118-119
6.5 桩身承载力与抗裂计算119-122
6.5.1 桩身受压承载力计算119-120
6.5.2 桩身局部压曲验算120
6.5.3 锤击压应力验算120-121
6.5.4 锤击拉应力验算121
6.5.5 桩身裂缝宽度验算121
6.5.6 桩身吊运计算121-122
6.6 承台梁计算122-123
6.6.1 受弯承载力计算122
6.6.2 受剪承载力计算122-123
6.7 筏形承台(板)计算123-126
6.7.1 受弯承载力计算123
6.7.2 受剪承载力计算123-124
6.7.3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124-125
6.7.4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125-126
6.8 钢筋混凝土内筒对筏板(筏形承台)的冲、剪切计算126-130
6.8.1 底板的冲切破坏及影响因素126
6.8.2 筏板(筏形承台)上的荷载126
6.8.3 规范对内筒下筏基(筏形承台)受冲切、剪切承载力要求126-128
6.8.4 存在的问题128
6.8.5 如何自动判别“内筒”128-129
6.8.6 算例129-130
6.9 本章小结130-132 第七章 基础施工图设计132-146
7.1 引言132
7.2 基础梁(承台梁)的归并选筋132-136
7.2.1 模板(几何特征)归并132-134
7.2.2 钢筋的归并134-136
7.2.3 选筋136
7.3 筏板(筏形承台)的选筋归并136-137
7.3.1 选筋136
7.3.2 归并136-137
7.4 基础梁(承台梁)施工图设计137-142
7.4.1 模板施工图138-139
7.4.2 图表施工图139-140
7.4.3 平面整体配筋施工图140-142
7.5 基础平面施工图设计142-143
7.5.1 概述142
7.5.2 图幅142
7.5.3 绘图比例142-143
7.5.4 组图方式143
7.6 桩施工图设计143-144
7.7 本章小结144-146第三部分 共同作用的地基基础辅助设计软件研究146-186 第八章 建立计算模型(前处理)147-165
8.1 相关软件的应用现状及特点分析147-153
8.1.1 上部结构空间分析软件147-151
8.1.2 地基基础计算软件151-152
8.1.3 工程地质勘察软件152-153
8.2 数据接口153-155
8.2.1 建立数据接口的意义153
8.2.2 读入常用的上部结构计算软件数据153-155
8.2.3 读入DWG图形文件数据155
8.2.4 读入常用的地质勘察软件数据155
8.3 上部结构布置155-161
8.3.1 布置轴线155-156
8.3.2 布置梁156-157
8.3.3 布置柱157-158
8.3.4 布置墙158
8.3.5 布置楼板158
8.3.6 布置荷载158-160
8.3.7 楼层编辑160
8.3.8 生成计算模型160-161
8.4 地质勘察资料输入161-162
8.4.1 输入标高161
8.4.2 输入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161
8.4.3 输入钻孔161
8.4.4 连接地质剖面161
8.4.5 生成三维地质模型161-162
8.5 基础布置(设计)162-164
8.5.1 选择桩型162
8.5.2 确定单桩承载力162-163
8.5.3 试算桩数163
8.5.4 布置桩163
8.5.5 选择承台形式163
8.5.6 布置筏基梁(筏形承台梁)163-164
8.5.7 布置筏板(筏形承台)164
8.5.8 布置基础荷载164
8.5.9 生成计算模型164
8.6 本章小结164-165 第九章 地基基础计算165-171
9.1 总体控制165
9.2 地基承载力计算165-166
9.3 桩基承载力计算166
9.3.1 竖向承载力计算166
9.3.2 抗拔承载力验算166
9.3.3 水平承载力计算166
9.3.4 桩身承载力与抗裂计算166
9.4 软弱下卧层验算166
9.5 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整体计算166-168
9.5.1 快速迭代法166-168
9.5.2 计算方法的选择168
9.5.3 参数的选取168
9.6 上部结构、桩、土、承台共同作用整体计算168-169
9.6.1 计算方法的选择168-169
9.6.2 参数的选取169
9.7 基础强度计算169
9.7.1 基础梁计算169
9.7.2 基础底板(筏板)计算169
9.7.3 计算参数的选择169
9.8 承台计算169-170
9.8.1 承台梁计算170
9.8.2 筏形承台(板)计算170
9.8.3 计算参数的选择170
9.9 本章小结170-171 第十章 后处理171-181
10.1 输出原始数据171-172
10.1.1 输出几何数据171
10.1.2 输出荷载数据171
10.1.3 输出计算简图171
10.1.4 数据输出的形式171-172
10.2 输出计算结果172-176
10.2.1 地基承载力计算结果172
10.2.2 桩基承载力计算结果172-173
10.2.3 软弱下卧层验算结果173
10.2.4 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整体计算结果173
10.2.5 上部结构、桩、土、承台共同作用整体计算结果173-174
10.2.6 基础强度计算结果174-175
10.2.7 承台计算结果175
10.2.8 数据输出的形式175-176
10.3 计算结果的归并和选筋176-177
10.3.1 基础梁(承台梁)的归并选筋176
10.3.2 筏板(筏形承台)的选筋归并176-177
10.4 绘制施工图177-180
10.4.1 参数化绘图177-178
10.4.2 图形编辑178-180
10.5 本章小结180-181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181-186
11.1 主要结论181-184
11.1.1 关于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设计理论181-183
11.1.2 关于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设计方法183-184
11.1.3 关于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辅助设计软件184
11.2 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设计方法的展望184-186
11.2.1 设计规范有待充实完善185
11.2.2 推广利用简化计算方法185
11.2.3 大力发展辅助设计软件185
11.2.4 深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185-186参考文献186-19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著作、论文及其他工作192-194致谢19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士杰,张梅,何洪明;[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王士杰,张梅,张吉占;[J];工程力学;2001年06期
陈页开,徐日庆,杨晓军,龚晓南;[J];工业建筑;2001年03期
程军,杨新安;[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年10期
赵建平,梅国雄,宰金珉;[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张华,陈善雄,陈守义;[J];岩土力学;2003年05期
曾长女;刘汉龙;丰土根;高玉峰;;[J];岩土力学;2005年12期
杨志华;杨庆;孔纲强;栾茂田;;[J];岩土力学;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页开;[D];浙江大学;2001年
梅国雄;[D];河海大学;2002年
张大林;[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朱红波;[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廖华忠;[D];重庆大学;2003年
张玉洁;[D];浙江大学;2006年
张帆;[D];东南大学;2006年
刘建君;[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锡宏;陈卫;;[J];建筑结构;2006年10期
赵海平;;[J];浙江建筑;2011年02期
雷鸣;唐依民;聂重军;;[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孙家乐;武建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于晨芳;徐晓霞;丁晓明;;[J];山西建筑;2009年05期
谢晨智;何世秀;;[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09期
张亚东;张全益;;[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何春保;蔡健;倪光乐;;[J];岩土力学;2007年12期
杨敏,熊巨华;[J];世界科学;1997年09期
熊仲明,赵鸿铁,俞茂宏;[J];建筑结构;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亚东;张全益;;[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刘冬生;胡恒;;[A];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杨立斌;;[A];第十四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朱为奉;刘亦鹏;;[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杨光华;杜秀忠;张君禄;;[A];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C];1998年
陈卫;修龙;;[A];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杨立斌;;[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王秀丽;朱彦鹏;;[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陈方园;李斌凯;司晓辉;;[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郭宏磊;蒋永生;黄丽;丁大钧;;[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蔚;[N];中国质量报;2007年
吴晓松 通讯员
高鸣;[N];昆明日报;2010年
国都;[N];经理日报;2008年
同济大学科技园管委会;[N];科技日报;2003年
李雪林;[N];文汇报;2007年
吴为民;[N];科技日报;2003年
王春;[N];科技日报;2001年
陶洪光;[N];文汇报;2003年
吴长江?贺永志
段云行;[N];湖南日报;2007年
记者  沈秀红 孙飞翔 陆成钢;[N];嘉兴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卫;[D];同济大学;2006年
朱红波;[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7年
石金龙;[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9年
钱坤;[D];吉林大学;2008年
申兆武;[D];同济大学;2008年
王汝恒;[D];重庆大学;2009年
蒋建国;[D];湖南大学;2003年
武成浩;[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冯兆祥;[D];河海大学;2002年
吉林;[D];河海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文锋;[D];同济大学;2007年
沈青松;[D];浙江大学;2006年
王克明;[D];同济大学;2007年
寇玮琴;[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周俏冰;[D];中南大学;2007年
刘日新;[D];湖南大学;2012年
李志;[D];同济大学;2007年
曾英俊;[D];吉林大学;2007年
李钦锐;[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8年
孟晋杰;[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立基础 上部配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