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征文怎么写该怎么做

你觉得该如何做好读书笔记?
我读书的时候喜欢做笔记,特别是教材而且还是那种要用大括号画出来要显得条理很清晰的那种笔记,不然我看书吸收起来很困难,我个人觉得是陋习。请大家交流一下怎样看书?十分谢谢
与题主交流一下我的心得,但是不一定适于题主,请题主酌情采用。对于我个人来说,做读书笔记分两种,一种是文史类读书笔记,另一种是理工类读书笔记。对于小说、随笔类从来不记笔记,浪费时间,看完脑中过一遍情节,心中领悟一下哲理足以。以下读书笔记方法,只适用于自学。教学笔记或课堂笔记请搜索康奈尔笔记法(5R笔记法)。那么,首先说文史类读书笔记。拿历史书籍来说,我会边看边记,最后总结,此步骤分四步:一、做标记:划出一些重要历史知识,做好标记;看到某一历史事件,如果可以分析出发生这一事件的原因,写在书上,如果不能,画个问号继续往后看。(根据书籍页数,大概需一到两周。)二、整本书看完,书上也零零散散一堆标记或文字。这时,我习惯打开电脑,打开Evernote,快速看一遍整本书,着重翻到做标记的页数,然后把做标记的一些重要历史知识和对某些事件的心得录入Evernote中,按时间顺序或事件重要程度排版整理,并同步云端。(一般会在周末,需一到两天。)三、打开MindManager,脑中过一遍整本书,开始做Mindmap,把脑中混乱的知识整理成一个结构,并导入Evernote。(需一晚上。)四、在网上查阅各种对于这本书的书评,把一些优秀的书评和一些自己没有领悟到的道理收藏到Evernote中。(时间不定。)以后,如果脑中需要这类知识的时候,如果脑中记不起来,直接打开Evernote,查阅这类的相关知识,以方便使用。每篇Evernote笔记的顺序也是按照上述步骤来记录,方便查找。对于我一个学理工类的人,文史类的书籍只是爱好和提升自己,不必要太过认真。所以,我个人认为,这类书籍,这种读书笔记记录方式足以。至此,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就可以扔了。但是我是一个爱书之人,所有书都舍不得扔,虽然这些书很少再去读,也要让它安静的躺在我的书柜中。然后,重点说一下理工类的读书笔记。这类读书对于我来说是生产工具,所以读起来非常细致。首先浏览一下目录,了解这本书的大概思路和内容,如果某一类读书看得多了,通过目录基本就能明白这本书大概讲的什么,自己需要看什么内容,重点在哪方面。此类书籍我基本上分N遍去读。第一遍,非常非常慢。遇到每个知识都要想能不能联系到本身已经掌握的知识;遇到每个方法都想一下如何运用;遇到每个公式都要进行推导,然后把这些记录下来。如果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打个记号继续往下读,有时看到后面突然就明白前面记问号的知识点,再返回去把领悟到的记录下来。第二遍,比第一遍快一些。重新从头到尾看一遍,懂得的知识再进脑中过一遍,不懂的知识,看看这次能不能看懂。看懂了的,记录下来;还是没看懂,打双重问号。第三遍,比第二遍快一些。主要看打问号和双重问号的内容。如果此遍还不明白打问号的内容,查阅互联网或其他书籍,实在不行问别人。切记,在读前两遍时,千万不要查阅或者问别人,一是不能培养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力,二是查阅或者问了别人的知识不如自己理解的好吸收。……第N遍,阅读速度基本上一遍要比一遍块。当这本书看一遍目录或随意翻阅都可以融会贯通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整理笔记了。对于理工类笔记的步骤与文史类不同,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先做Mindmap。因为已经看一遍目录或随意翻阅就可以把知识脉络从脑中浮现出来,此时做Mindmap是最好不过的了。把脑中对于整本书的知识架构画出来,并保存到Evernote。(需一到两晚上足以。)第二步,整理写在书上的笔记。与文史类不同,理工类的知识不是记的,而是用的。知识点已经通过之前N遍的阅读记在自己的脑中,如果怕万一时间长忘记,已经在Mindmap上记录了。所以此刻整理的笔记不是知识点,而是看书时写下的运用方法、某种思路、一些灵感或者推导。这个很难细讲,因为每个人的专业知识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大家阅读到自己本专业的书籍时,自然会明白。(需N天不等。)第三步,此步骤可有可无。这是个人喜好,我会把这本书的重要的参考文献或参考书籍记录到Evernote中。原因嘛,一个是为了把知识注明来源并有依据,二是如果发现我读过的很多书籍都是参考某一书籍,那么这一书籍,将是我下一个要阅读的专业书。(仅需十分钟,但收获很大。)以上是我对读书笔记的一些心得,篇幅有限,不能把自己的所有想法写下,所以并没有讲很多细节,只是大体上说明我的读书笔记的方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吸收知识的方法,读书笔记只是其中一种。而且对于读书笔记每个人也各不相同。所以,我的方法只是给题主或大家一个参考,并不说明我的方法是正确的,只说明这是最适合我自己的。最后,请大家不要忘记做读书笔记的根本目的:为了学习知识。PS:应 的要求,把这个评论放到答案中:“如果说看专业书籍看目录脑中没有思维导图,只能说明一点:这本书没读懂。无论读什么书,只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把书读薄了,然后再把书读厚了。读薄了很简单,反复看,直到融会贯通。读厚了就不简单了,就不是读一本书了,需要很深的专业知识。这点我至今也做不到……”PS2:声明一下,我写的方法不适合于大学生的考前突击;也不适合上学的听课笔记。我写的,是平常自学读书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笔记方法。如果为了学到知识,各位可以参考一下我的方法;但如果为了得到一个好成绩,个人认为,考前突击方法更有效。PS3:再次声明,这个方法是只适合于我,各位酌情参考。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分享,助于相互探讨学习方法。请各位学霸学神学仙们不要私信给我说什么“你这个方法根本不行,应该怎么怎么样……”之类的话了,谢谢!把每天获取的知识当做一天快乐的源泉,谢谢所有看完的人!
介绍一下自己做读书笔记的经验。核心方法: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可以把书籍中的知识,结构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的形式和方法,请参看 我在这里不班门弄斧了。直接介绍,我使用思维导图的记录读书笔记的方法。以书籍的章节,作为思维导图的枝干,将你觉得重要的内容,以你自己能看懂的语言,记录在枝干之下。可以参看我下面的图面。以自己能看懂的语言,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读书笔记重要作用是,看到它,迅速回想起书籍中的内容。如果直接抄录书籍中的语句,脱离了原书籍中的上下文的内容,可以很难会理解。所以,要再附上自己的理解,这样也容易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举例:下图是我做的《定位》图书笔记,局部截图,原图这里展示不清,可以看这个再介绍做图书笔记的工具:手机(mindjet)+ipad(多看阅读)我现在倾向于用ipad看书。并且使用多看阅读这款软件。使用ipad看书的优点:方便携带、容量大,便于整理书籍。使用多看阅读的优点:1 可以在文字下画线,摘录文字成笔记,可导入到evernote2 有10G的空间,将书籍上传至网络。就相当于,建立了一个自己的网络图书馆。(这个账号貌似与小米账号相关)3 排版和界面很好,很适宜阅读,特别是pdf文档。使用手机安装mindjet。建议使用android手机,输入文字较为快捷。mindjet是mindmanager的移动版,而且是免费的。建议关联上dropbox。这样,可以将做好的思维导图实时共享出来。不过,mindjet的android版,有时会不太稳定。做思维导图时,建议常共享至dropbox,以防不测。使用场景:用ipad上的多看阅读看书,批画出书籍中的文字记录,在实时用手机画思维导图。tips:有些书籍并不是epud、txt等非图片格式的,因为只有这种格式,多看阅读才能做批画。因为很多网络书籍是以pdf格式存在,而且是图片。可以找一些扫描图片文字的软件,生成文字版的pdf,以便于批画。可以搜索OCR,查找类似的软件。另外,注册一个网络硬盘,建立自己的图书馆。这是我做读书笔记的经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这是个好问题啊。因为读了那么多年书,才发现不记笔记的读书都是耍流氓。分两个大的方面讲吧。首先是手写笔记。题主说自己特别喜欢在教科书上做笔记,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习惯。因为教科书有自己的体系,但是教科书因为必须要讲的详细,里面就有很多多余的例子,讲解。将最重要的勾出来,看重点可以加快复习进度,这就把书读薄了。同时将教科书的体系重新洗牌,改变成符合自己思维习惯的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教科书就有两个体系,这就把书读厚了。举个例子。我高中时候的历史书。高中时代的第一位历史老师他上课又很多笔记要记,全是勾书,整理书本结构。开始觉得很烦,但是等高二的时候发现,那本书的结构的确特别清晰,全书按背景,导火索,过程,意义,链接的顺序整理的非常清晰。历史书上的那种一会将背景,一会儿讲过程的毛病全部治好了。复习的时候非常快。然后从高二开始,虽然他没有再教我,但是我仍然自己整理教材体系。等到高三末期,发现历史四本书简直跟照下来存在脑子里一样的清晰。其中的结构全部都构建好了,只需要填充内容就好了。填充内容需要其他的笔记。历史需要背诵的东西很多。但是我偏偏是背不了书的人。于是我想到只要反复看,反复记,即是不背诵,时间长了自然也能记住。于是我把所有的错题全部记录到书上。可能书上只潦草的说了一句,但是恰恰就是考点的地方就全部原型毕露了,重点又常错的地方整理的次数就多,自然记得清楚,书就更厚了。整理1个学期之后就发现整本书哪里是重点哪里是考点全部清清楚楚,考试的时候一看题重点就浮现出来了,完全没有背诵过书,历史从50多分提高到了70多分。然后分析问题的能力提上去,历史曾经一度超过班上历史最好的同学(别人没事就看历史书啊,学渣压力大啊)。这个不是假的,也不是别人的事情,就发生在我的身上。简单的说,就是两件事。其一,把书的水分去掉,留下干货,把书变薄。其二,把靶向的内容整理在书上,把书变厚。所以题主的习惯绝对不是陋习,而是非常好的习惯。当初我的历史书都要翻烂了,各种颜色的笔记到处都是。不过书不能给题主看了,因为送给复读的同学用了。甚至做数学题的时候把过程写在旁边,做英语阅读把判断答案的依据都要全部勾出来。一本书看了不做笔记,以后再看还是跟第一次看的时候一样的摸不着头脑。但是这个习惯也不是每种书都可以的。比如上大学以后,小语种像那样做笔记就非常困难。没有结构,语法点小的找不到,而且是复合型的,没有办法归到某一个地方。于是找到另一种记笔记的方法就非常重要了。电子笔记。语言的东西乱,而且是完全没有逻辑可以讲。快速搜索便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把超过当前语言运用能力的内容全部记到笔记本里,然后变成个人词典,等自己编成了一部真的词典,可以说自己的语言运用水平就已经出神入化了。编词典的顺序就按照课文的顺序就可以了。我用的是ONENOTE软件,只看重他强大的编辑功能。把音和词分两边放,把原文和意思分两边放,把自己的翻译和参考的翻译两边放,非常方便。而且打印出来也十分美观。上图。需要任何的内容,搜索其中一项,另一项就自然出来了,可以随时复习,语言能力就自然提高了。需要任何的内容,搜索其中一项,另一项就自然出来了,可以随时复习,语言能力就自然提高了。大学里面很多东西都是没有试题的,如果按照高中那种历史的整理方法,在大学里就很不实用了,因为大学的资料已经只剩结构,无法再精简。上课又补充了很多内容。这样一来能做得,就是把结构融合并表格化,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笔记方案。再上图。这个是日本文学简史的笔记的五十分之一,全篇都按照这样逻辑整理的。老师给的资料只有前面5格内容,最后两格是上课补充的。这样一整理,整个日本文学史全部平面化,非常直观。这份笔记整个日语系好多人都在用,包括学霸。这个是日本文学简史的笔记的五十分之一,全篇都按照这样逻辑整理的。老师给的资料只有前面5格内容,最后两格是上课补充的。这样一整理,整个日本文学史全部平面化,非常直观。这份笔记整个日语系好多人都在用,包括学霸。同时还把这种整理方式拓展用在其他学科上。比如中国文化概论。4页的内容,一下子就成了半张纸了。非常清晰。4页的内容,一下子就成了半张纸了。非常清晰。
看见你说喜欢用大括号列大纲什么的,推荐题主试试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多用色彩和图像增进记忆。由于是文科僧,分享一下自己做文史类读书笔记的经验。一般都是先用颜色鲜艳的笔标重点,然后各种标注,读书的过程中多用联想法,把自己阅读时的感受或想法。差不多通读一遍后,隔个两三天,再次翻开书,这次只看目录。回想书中的内容,边想边画思维导图,画完后翻回去看,是否遗漏重点,再补上。最后,再综合目录画出一整本书的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背下来,好了,这本书基本上可以扔了。自从学了思维导图后,我的读书笔记一般都是这样做的。读完可以看看他人对这本书的一些评论,遇到新想法新观点,可以补充夹页在笔记中。我一般都用iPad做笔记,非常方便,另外拍照也是个好办法。
额,因为我对颜色比较敏感,所以上学时一切教材都要用红笔标注重点(离不开红笔的少女时代~),荧光笔的话看着眼睛不舒服,完全不标注的话不方便记忆。而且看着一本本教材上都有自己读过的痕迹很有成就感。(当然有的人就觉得这样脏兮兮)如果不是教材而是自己喜欢的一些书,读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我会抄在自己的本子或者日记上。偶尔也会用细线标出来,但很少这样做。总的来说我觉得读书这件事情也没什么陋习不陋习的,以前还听说有人背书时背完一本撕掉一本......用自己喜欢的适合的方式就好啦!吸收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不是么?谢邀。
我每个月至少读四本书,产品类一本(职业),自我管理类一本,其他随意。最近要改正的读书方法是,千万不要同步读很多本书。之前自己有这个毛病,一本书没读完又去读另一本,经常家里一本,公司一本,周末上课又一本。这样非常不好,前几天整理了一下同时在读的书,竟然有五本,有的甚至只读了几页。读书不专注会导致印象不深刻,有些内容不连贯记忆就等于白读了。所以最近在消灭读了一半的书,以后除了古经类书籍可以不一次读完,其他书籍看完一本再看新的。至于读书笔记的方法,之前除了摘抄句子以外,不做读书笔记。我有洁癖也很爱护书籍,书除了很好的朋友不外借。前几天徒弟借给我一本书,说让我先看,不然他把书看脏了我又嫌弃。所以之前很少在书上做标记。直到发现书中读过的内容过几天就忘了,没有什么收获,才意识到读书最好是要做笔记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阅读纸质书籍比较多,随身带一支自动笔,看到有感触或是需要记录的段落,画括号。除了纸质书籍,还有kindle阅读器,用kindle就更方便了,直接做标注。包括其他阅读APP也是这样,直接做标记。读完整本书再逐页翻一遍,把标记摘录下来。记录的方式,我是有强迫症的那一种。所以每种类型的笔记都是分开的。产品方面:Evernote。从书上敲字记录进去。Evernote也是我的工作笔记,所有跟职业相关的内容都在里面。文学方面:有道云笔记。kindle有个可以直接导出标记的软件:Kindle Mate。直接复制标记很赞。也有些阅读类APP支持导出笔记到Evernote。要学会方便利用资源。纸质书籍的内容,随手记录在摘抄本上。古经宗教:本子。个人兴趣。觉得古朴的东西写起来更有感觉。自我管理:本子。有一个“自省本”,自我管理方面的内容都会写进去。还是觉得用笔写更有助于思考和记忆。像《自控力》这本书,笔记就记了四页。把自己的感悟和针对自身的总结都写进去。每本书读完以后,及时整理读书笔记,最迟也要在当周内完成,不然就容易拖延症了。读书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我,了解更多的东西,书都读完了,就不要吝啬时间去消化它。至于读过的内容记不住怎么办,这也是我很困扰的问题。也许是我记性不好,没有办法像朋友那样谈到一本书夸夸其淡其中的内容。自我的解决方式就是以上,做笔记,走心。就算完全记不住,也要记得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或者说,记着个大概。当需要这些知识的时候,凭借印象深刻的内容,从网上检索出来。这也是有用的体验吧。以前我在豆瓣M读过的书,只是给个星评。后来我意识到,看到的读书不去思考内容,是无用的。现在会留下一句短评,哪怕只有几个字,都是读书的收获。读书的意义不在于读了多少本书,而是在于对每本书都有所认识。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我爹对我从小到大灌输的观点。记下那一刻你的灵感,记下那一刻你的感觉,记下那一刻你的喜怒哀乐,那么这本书就区别其他,是一本有温度的书,承载着你所有的情绪和感受。多年以后再看,看见自己的成长,回忆起当时的感觉,应该是比读书本身更美妙的一件事吧?
个人感觉读书笔记的最大存在意义是以后可以回顾的。可关键是,自己记的读书笔记,记在哪里,多久看一次。就我自己来讲,我看书不多,可是因为现在从网上吸收了那么多好的读书方法,让我认为读书笔记是必不可少的。我个人对于西方的小说,一开始看的时候会对人名很苦恼,往往名字特别长,也很难记,很多时候看了一遍,下次再出来的时候,也许称呼的是姓,前面提到的时候是名,让我感觉换了一个人。这样的话,我就会直接在书上用笔标出来。对于一些工具类的书,比如讲方法之类的,我就会提炼出来什么东西,记在 Evernote 上面,然后等车,或者排队的时候,就会掏出手机来看一下。平时会定一个以两三天为周期的待办事项,以此来提醒自己不定时的复习一下。对于一些文中特别美好的文字。我会在自己的博客上面,先写上那么一段话,然后根据自己的体验、理解,对这段话进行展开。很多时候,我写的时候并没有看完全书,但是就那么喧宾夺主,狗尾续貂之类的了;但是我也觉得这是对我自己的一种写作锻炼。同时,由于某些话而联想到的自己的某些故事,也会写下来。这些故事,记录着一种心情,记录着一些自己的状态。我觉得读书笔记这件事儿,就是记录的那种心情和状态。哪怕一直不看,十年后偶然一瞥也是有意义的,那种意义不是在于你早已忘了这本书的内容然后回想起来,而是在于你发现一个如此美好的你曾经记录过自己生命中的小细节。
自己的书都被我圈圈点点画得乱七八糟了,好处是下次读的时候虽然乱些,但可以很容易找到上次的思路,并给出新的思考。高中和大学的前半段一般是借别人的或是借图书馆的书来看(自己的都读完了,又没那么多闲钱去买书),所以看到好的词句或观点都是用抄的,如果是特别有意思的书还会在周末抽个时间写写读后感什么的。事实证明,除非靠写读后感来加深记忆,否则大部分书都是读过就忘了。后来有了KINDLE,用CTRL+C和CTRL+V来做读书记录快了很多,但整理出的东西太多了也要时间去回顾。现在是买个A4纸大小的活页夹,把摘出来的东西打印出来后夹在里面,有时间的时候翻一翻,加深记忆。对于我来说,我一般会把好的观点,可以用在自己作品里的案例,优美的句子以及一些概括性的东西记下来。以下是我从我的书摘中找的一些东西,作为例子与答主分享。案例:“科尔研究出276-1的结果不是质数的时间是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杜邦公司总裁克劳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挤出一个小时研究蜂鸟,权威人士把他撰写的关于蜂鸟的书称为自然历史丛书中的杰作。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地成功,它来自严格的自我管理和毅力。”观点:“一个人不应太高估自己的天分,这样只会让“努力”这两个字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句子:“此身既已许国,难再许亲。”概括性观点:“居视其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基本上,多抄多写,经常整理,就是我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了。以上~
原文是我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感觉这本书里的读书方法不错。——————分割线——————————果然要相信吸引力法则,最近正在翻看以前的文章,曾经写道:一年读了200多本书,却没留下什么痕迹,这真的是太不应该了。正因为抱着这样的遗憾,就恰巧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正是这本书,我才下决定改变自嗨的读书方法,试着学习怎样“学以致用”?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从选书、购书、读书到运用的全过程,没有宣扬一大堆艰涩的理论,而是真真正正、脚踏实地地读书方法。嗯,这篇文章就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加总结,也算是实践了这本书的内容,从这本书开始,以后都是这样的读书笔记和方法。这里再插一句,该书作者奥野宣之。我说看着名字这么熟悉,原来以前曾经买过他的另一本书《人生笔记》,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就是“笔记一元化”,把一天中的各种和感想都写到一个笔记本中,以自然时间为顺序,这样更能清晰留下自己的人生印记。《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方法也是和他的这本书《人生笔记》的方法一样,还是有关读书的所有东西都放在一个本子中。接下来就重点分享作者的读书方法。1.怎样选书?如何选择和找出自己真正想读的书?这里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方法,就是做个有心人,对日常生活中一切有关书的信息,先记下来,然后形成一个购书清单。这里作者有几种笔记方法来形成自己的购书清单。第一个是随想笔记。顾名思义,就是记下自己的日常感悟,当然这些感悟是与书有关的。例如“与朋友之间的谈话、看电视、走在街上触景生情的时候,都是灵感闪现的好机会。”这种笔记需要特殊整理,只要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就行了。第二个是购书清单。这种清单是随时变化和增删的,信息来源一般是在浏览报纸和杂志、或者在浏览地铁广告、书籍末尾的推广和新书宣传单上。购书清单的形成由此我想自己的购书清单是怎样形成的呢?好像没什么购书清单,好多都是在闲逛书店时,偶尔碰到符合眼缘的书籍,就买下了。这样也猜到了不少雷,也有被书商给骗了的, 看来花钱要谨慎。为了保险起见,以后买书还是买那种不易过时的,例如名著、人文社科类的经典书籍,这种书收藏价值 也大。而流行类读物,就在图书馆里借阅吧。不过作者在书中介绍的购书清单的来源还要广泛一些,例如自己喜欢书的参考文献,或者是喜欢作者的推荐书籍和作者。了解出版社的习惯,不同出版社的出版口味是不一样的。如果有时间,还要仔细研读报刊上的书评专栏。我的实践经过两天的整理,我也得到了自己的不算购书清单的清单,(字写的不好看,见谅了)偶尔在杂志上看见了感兴趣的话题,以后可以找相关书籍看看在图书馆借的书,都是一些漫画和轻小说,这些书读过一次就算了。有关购书清单,同样也可以借助电子设备和相关网站或App作者推荐亚马逊的心愿清单,不过我个人习惯了豆瓣,可以用豆瓣的“想读”功能,可以标记。我看了一下自己,已读过366本书,想读417本书。OMG,何年何月才能看完想读啊!2.如何读书?怎样利用笔记加深思考。重要的话说三遍:做笔记一定要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因为读书是为自己而读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有自己真正有感觉的东西,才能感兴趣,记得牢,之后能更好地加以运用。有关这点,我真的是深有体会啊。有关读书的选择,是随意的,兴趣点不断转移。同时做笔记的时候也是习惯了直接用one note电脑版,仿佛把书中的重点找出来,转移到one note里,就算大功告成了。自己也不会看第二遍,因为兴趣会马上转移到另外一个事件上。现在彻底明白这样子读书是不会形成体系的,而且也浪费了不少时间。“为了读而读”,以前自己的读书方法可谓讥讽地贯彻了这句话。一定要坚持下去这里作者提了两点建议。如果没有时间,就要严格筛选摘抄段落。这里仅仅摘抄就行了。可以随身带着便利贴,把感想写到便利贴上,之后回去直接把便利贴贴到笔记本上,这样也可以。不过鉴于笔者自己的情况,在通勤时,还是习惯用手机记录。之后回去再抄写到笔记本上吧。做标记也是有学问的:作者的标记方法作者通过三步来标记一本书中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第一步: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自己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一个角。这样做是不让划线打乱自己的思路。第二步:重读。这一步的所谓“重读”,就是重读第一步中那些被折的部分。如果重读仍觉得有趣,那就把那一页的另一个角也折起来。第三步:标记。这里就可以用到笔了。重读折角,如果还感到有趣,就用笔标记一下。做标记的时候也可以用以下三个符号。这里标记用的笔可以用黄色的彩铅。第一个符号是直线。用来标记“重要”、“客观上重要的”的语句。第二个符号是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自己认为很有价值”的语句。第三个是圆圈。一般用于专有名词的标注。做完标记后,接下来就可以写笔记了,这里作者介绍了一个叫“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写读书笔记之前,要注意以下三项信息: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写下这三项之后,就可以着手开始读书笔记的主体部分了。第一步就是写上通用的读书笔记标题。第二步是摘抄和评论。这里要再三确认一下自己在书中的标记,一定要精简,这样做笔记的时候才不会太累。这里作者有一个小贴士:“每次换行都要留一行空白,而每个段落之间留两行空白,这样写起来更轻松,同时还便于日后重读、插入文字或修改。”下图是作者的例子。首先是标题格式:[时间]《书名》/作者/出版社作者的例子里是[080715],即日时所写笔记。接下来就是“摘抄+评论”部分。摘抄部分是用“◎”标记,“评论”是用“☆”标记之。只要记得重点放在“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文章”和“写主观评论”上即可。此外针对不同的书籍类型,所写的读书笔记也可以有所不同。例如实用类的就可以完全以摘要的形式作为读书笔记;而小说类等休闲读书,完全可以是自己的感想。写完读书笔记之后,你还可以读一下书评,看看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从多方面了解这本书,可以收获更多。3.怎样运用自己的读书笔记?最重要的还是学以致用正如作者所说:“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到飞跃。”“之所以称读书为‘体验’,是因为它会让你想起关于这本书的书评、博客文章、商务书籍和生活中的对话。这些的点点滴滴,都会成为某种思考的线索。”“在读书笔记中再生产出原创文章,就像把一把刀磨得更加锋利。在原创文章中产生的思想,也一定是更加细致、深刻的。”重读笔记是消化吸收的第一步重读自己的笔记,可能会产生新的灵感。作者这里给出了自己为了重读笔记的安排。重读时间:一般是睡前或洗完澡以后、或者出差途中、读书看报期间感到疲劳时,或者闲的无聊时,都可以翻看一下。重读频次:一周一次也可以,三天一次也可以。最好独处时看看,以免被打扰。同时重读笔记也可以帮助自己筛选哪些书值得一读再读。在博客上写书评输出也是运用读书笔记的重要一步。经过了以上认真的读书笔记,你也就可以在网上通过重组自己的读书笔记,发表述评了。全文以书评作者的想法、解释和自己对书的印象为主,双引号里是书里的原文。这种就是报刊杂志中最常见的书评格式了。有了读书笔记,以后写书评真的是信手拈来啊!怎样利用读书笔记做主题阅读?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看法,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其中主题阅读是最难的。正好,奥野宣之就介绍了一种主题阅读的具体方法。流程如下图。主题阅读至于图中的“假说、验证”,具体可以这样操作:“从A、B、C三本书中找出有用部分,C书中解决A书和B书相对立的部分产生的问题,再以A书的眼光观察B书和C书中的事例。”对照阅读,就会产生自己的想法,不会轻易盲从一本书的观点。4.读书笔记小技巧:工具控必看在书的最后,作者向我们推荐了19个使读书更充实的小技巧,这里笔者一一列出。第一,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书。例如地图、图鉴、统计数据、百科全书、年表、词典。第二,多读百科全书第三,订阅报刊杂志来获得新书资讯和灵感。第四,经常逛逛旧书店,会有意外发现。第五,由浅入深吃透难懂图书。例如,如果你看不太懂经济学专业书籍,可以先看通俗版的。第六,把书分成三类:未读、读完要写读书笔记的、已读第七,把名著放在枕边第八、常带三本书阅读。不过这本书对于我这种单线程的生物来说没什么参考价值,这里我赞同胡适先生的阅读方法:一本书没读完,不要翻开下一本。第九,在家里的每个角落放满书。第十,去掉烦人的外封。第十一,杂志就要撕着读。第十二,经常参加读书分享会、新书发布会、论坛之类的。第十三,准备一支你想珍藏的钢笔第十四,名言要贴在显眼处。第十五,读后感从摘抄开始第十六,用复印机让读书更方便第十七、用“独创版权页”记录书读履历例如shop :(购书书店)BUY:(购买日期)READ:(阅读结束日期)MARK(标记结束日期)NOTE(制作读书笔记日期)第十八.书与笔记交叉使用第十九、书架是读书生活的基地最后的附录部分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文具,看完之后我也是按照清单买买买啊!不过亲身体验,有几种文具,在这里推荐之。1.国誉的本子国誉的本子,使用的感觉还不错,这里作者推荐使用A6和A5大小的本子,便于放进书架。2.百金的钢笔作者使用的是“百金”帝王系列,而我买的有两只,一只LAMY的,一只HERO的。3.中性笔这里作者推荐百乐的,而我使用的是三菱的。4.便利贴作者在这部分推荐了各种便利贴,不过我发现了好东西,不是便利一额,不过还是国誉的。5.点点胶这个使用起来比双面胶或胶棒方便多了。6.便携美工刀总结虽然以前自己读书笔记电子档写了不少,除了备案,什么用都没有,经过两天的实践,感觉:还是实体物品有感觉啊,包括做笔记的过程。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书笔记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