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发生的理念论与教育提出的人是谁

198.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三大流派是学院派;《强劫留西帕斯女儿》是的代表作;203.康定斯基是人;204.西方油画的发明者是,代表作是;205.法国印象派人物画可分为、、和人物画;208.摄影的主要特征是、、、;是;210.电影的主要类型有;212.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是;214.书法是以的组合、变化来表现的艺术形式;215.书法有、、、、等书体;217
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三大流派是学院派、巴洛克和
《强劫留西帕斯女儿》是
的代表作。 《亚威农少女》是
代表作。 马蒂斯的画称为
派。 蒙德里安是
康定斯基是
西方油画的发明者是
,代表作是
法国印象派人物画可分为
人物画。 206.
挂在美国白宫的第一幅中国画是
中国近代著名国画家有
摄影的主要特征是
摄影艺术独特的本质特性是
电影的主要类型有
四分法把文学体裁分为
四种。 212.
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是
建筑的类型以功能为标准分为
的组合、变化来表现
的艺术形式。 215.
等书体。 216.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美国拍摄了一个人打喷嚏的短暂过程,被看做是电影的萌芽。 217.
蒙太奇是从法国
学上借来的名词,原意是
年发明了摄影技术。摄影的类型有
电视剧首先是在
广播公司播映的。 220.
电视剧的类型有
诗歌根据内容不同可分为
散文根据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分为
三种类型。 223..小说的类型有
艺术概论的习题
单项选择题
1、艺术发生的“心灵表现论”提出的人是(
C、弗洛依德
D、克罗齐 2、艺术发生的“摹仿论”提出的人是(
A、亚里士多德
D、康德 3、艺术发生的“理念论”提出的人是
A、别林斯基
B、车尔尼雪夫斯基
D、柏拉图 4、艺术创作唯一的思维活动是
A、抽象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逆向思维 5、戏剧文学属于(
A、表演艺术
B、造型艺术
C、综合艺术
D、语言艺术 6、摄影属于(
A、造型艺术
B、语言艺术
C、表演艺术
D、综合艺术
7、园林属于(
A、表演艺术
B、语言艺术
C、造型艺术
D、综合艺术
8、美术的基本特征是(
9、罗工柳的油画《地道战》采用(
A、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搜尽奇峰打草稿”是清代画家(
D、石涛。 11、《清明上河图》是我国
朝的绘画作品。
12、《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是
绘画的代表作品。
13、贝多芬的《欢乐颂》是他的
交响曲中的一段大合唱。
14.《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演奏的一首
独奏曲。.
15.《阿细跳月》是我国
族的民间舞蹈。
16.《等待戈多》、《秃头歌女》是
戏剧的代表作品。
17.、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是20年代
的重要作品。
18、《红色娘子军》是
导演的影片。
19、《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
50年代的重要作品。
C杰克?伦敦
20.在我国,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这一思想的是
21、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绘画作品的最高层次是
22、把艺术作品的风格划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
“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种类型的魏晋时期的文艺
23、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美学家是
B亚理士多德
24、亚理士多德最重要的美学著作是《
25、“三一律”是欧洲――戏剧的创作法则。
26、敦煌地处河西走廊
D、北 27、莫高窟现存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等洞窟
D、38 28、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D、铜 29、 中国最早享有盛誉、被当时列为吴国“八绝”之一的画家是
D、曹不兴 30、 敦煌莫高窟(北魏)257窟,《鹿王本生图》描绘了
前生为九色鹿。
D、韦陀 31、 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画了两汉至隋代
位帝王像。
D、14 32、《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作者是
D、武宗元 33、《游春图》的作者是
D、展子虔 34、《明皇幸蜀图》的作者是
D、王维 35、《江帆楼阁图》的作者是
D、李昭道 36、法国印象主义美术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的作者是
D.莫奈 37、《照白夜图》的作者
D、韩干 38、昙曜修造了
处洞窟,其造像“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D、7 39、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
市南13里处伊水河畔。 A、郑州
D、商丘 40、中国画坛谚云:“黄家富贵”指的是
D。黄胄 41、翰林图画院在宋朝
A.建国之初
B。建国之后
D.宋末期 42、北宋重要宗教画家武宗元宗法
D.卫协 43、《朝元仙仗图》又称《
D、88 44、《五马图》的作者是
D、李昭道 45、《五马图》采用
画法 A.破墨
C.春蚕吐丝
D.白描 46、《泼墨仙人图》的作者是
D.马君祥 47、《泼墨仙人图》采用
D.减笔 48、《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D.李唐 49、《清明上河图》长
D.529.8 50、《清明上河图》高
D.28 51、《清明上河图》展现北宋
风貌的风俗画。
D.许昌 52、《文姬归汉》的作者是
D李公麟 53、《采薇图》的作者是
D.李成 54、《读碑窠石图》的作者是
D.米有仁 55、《溪山行旅图》的作者是
D.李嵩 56.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的作者是
D.李嵩 57、米氏云山创造者为米芾、米有仁
B.父子 C.兄弟
58、《千里江山图》的作者是
D.赵伯驹 59、《万壑松风图>的作者是
D.米友仁 60、《四景山水图卷》的作者是
C.米友仁 D.王希孟 61、马远《踏歌图》描绘峭拔山峰下田垅径上
位老农踏歌欢舞。 A.3
D.6 62、《山水四段图》的作者是
D.李迪 63、《双喜图》的作者是
D.黄筌 64、《雏鸡待伺图》的作者是
D.法常 65、文同的墨竹开创了“
D.湖州 66、宋杨补之的传世之作是
A.四梅花卷
C.出水芙蓉
D.猿图 67、宋末无初郑思肖的代表作有
D。墨荷 68、南宋末杰出的文人画家赵孟坚的代表作有
A.岁寒三友图
D.草卉秋鹑 69、宋末写意花鸟画家法常的代表作有
,对明清画产生重大影响。 A,李迪
D.郑思肖 70、艺术“理念说”是
D.席勒 71、艺术“摹仿说”是
A。亚里士多德
D.弗罗伊德 72、艺术“有意识的形式”说是
B.黑格尔 C.卡西尔
D.席勒 73、艺术“巫术”说是
B.弗罗伊德
D。黑格尔 74、艺术“无意识说”是
A.弗罗伊德
D。贝尔 75、马蒂斯的《舞蹈》采用
创作方法。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古典主义
76、马奈《草地上的午餐》采用
创作方法。
A。自然主义
B.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超现实主义 77、司母戊大方鼎是(
)时期的代表作。 (1)夏
(4)战国 78、唐代反映汉藏关系的著名绘画是(
)。 (1)历代帝王图
(4)步辇图 79、“波臣派”的开派画家是(
)。 (1)陈洪授
(4)董其昌 80、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是(
)先生。 (1)康有为
(2)梁启超 (3)王国维 (4)蔡元培 81、第一位将油画引入中国的是( )先生。 (1)李叔同
(3)林风眠 (4)徐悲鸿 82、《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油画的作者是 (1)哈尔斯
(4)委拉斯贵支 83、雕塑《巴尔扎克》的作者是( (1)贝尼尼
(2)多纳太罗
(4)罗丹 84、油画《自由引导人民》的作者是( (1)布歇
(3)德拉克洛瓦
(4)戈雅 85、法国巴黎圣母院是(
)建筑。 (1)多利亚式
(2)科林斯式
(3)伊奥尼亚式
(4)哥特式 86、丢勒是(
)国家的版画大师。 (1)德国
(2)法国 (3)西班牙
87、商代司母戊大方鼎重
D.898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艺术概论习题97等内容。 
 艺术概论试题8套+答案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有答案艺术概论命题预测试卷(一 艺术概论命题预测试卷 一) 1.我国五代后梁 五代后梁朝画家荆浩有著名的山水画《...  艺术概论 试题及答案_艺术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艺术概论》期末考试卷 一一、填空题(共 10 分,每空 2 分) 1、米开朗基罗 的西斯庭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 ...  艺术概论试题库 一、填空题 第一章 艺术的基本性质 一、艺术的定义 1、关于“艺术”的几种说法 (1) 当代英国著名美学家赫伯特? 里根说: “艺术家皆具有相同...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_艺术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大学期末考《艺术理论》试题 A 卷一、解词:(每题 5 分,共 50 分) 评分标准 1、什么是艺术流派? 、什么是艺术...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艺术活动的构成 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代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 4 个要素或环节构 成。 1. 客体世界 即艺术活动...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一、填空: 1.艺术起源说有巫术说、游戏说、模仿说、劳动说、心理映射说。 2 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 ...  孙美兰艺术概论课后答案细编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这是孙美兰主编的艺术概论所有的课后题,重点对知识点!非常细致,自己整理,本人的考研参考资料!...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艺术概论___练习题答案_整理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艺术概论___练习题答案_整理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2|
上传日期: 21:21:2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艺术概论___练习题答案_整理
关注微信公众号艺术的悖论-高校论文网
热门: |||
当前位置: >>
艺术的悖论
艺术的悖论 (8)
16:09:05&&作者:&&来源:互联网&&文字大小:【】【】【】
简介:摘要:有多种原因使艺术是什么难以定论,从艺术模仿论、艺术科学论、艺术“镜子”论、到艺术表现论、艺术再现论,再到艺术理念论、艺术直觉论、“有意味的形式”论、艺术经验论、艺术真理论,乃至艺术意境(境界 ...
众以及比它们更广阔的世界而存在的”。  不过,在经验自然主义哲学家杜威看来,“有意味的形式”这个命题根底里是一种二元论。“形式与质料的联系是固有的,而不是从外部强加的”,形式就是“任何事物适合于一个可以享有的知觉的条件所凭借的特征”,但在这里,形式被孤立了出来,“成为完全神秘的东西”。他还论证说,形式与质料的关系与自然中个体与总体、机遇和规律、机会与自由、工具性和目的性联系在一起。它表明,“外在的和物理的世界不仅仅是知觉、观念和情绪的一个单纯的媒介;它是意识活动的题材和支持者;而且揭示出这个事实:即意识并不是实有的一个独立的世界,而是自然界达到了最自由最主动的境界时存在所具有的明显的性质。”  九  “有意味的形式”的提出,将康德,特别是柏格森、克罗齐以来现代艺术的独立化进程推向了极致,这个进程被杜威阻断了。杜威锋芒所向不仅是“有意味的形式”,也包括试图“将艺术与对它们的欣赏放进自身的王国之中,使之孤立,与其它类型的经验分离开来的各种理论”。  在杜威看来,艺术是“运用经验并处于经验中才能达到的东西”,理论所要做的,就是“回到对普通或平常的东西的经验,发现这些经验中所拥有的审美性质”。  杜威认为,“经验”不仅是理解艺术之为艺术的根据,也是认识世界之为世界的根据。“经验”不是别的,就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目的与手段、质料与本质相统一的过程。它有两套意义:“不仅包括人们做些什么和遭遇些什么,而且也包括人们是怎样活动和怎样受到影响的,他们怎样操作和遭遇,他们怎样渴望和享受,以及他们观看、信仰和想象的方式”,也就是说,不仅包括“开垦过的土地,种下的种子,收获的成果以及日夜、春秋、干湿、冷热等等变化,这些为人们所观察、畏惧、渴望的东西”;也包括“这个种植和收割、工作和欣快、希望、畏惧、计划、求助与魔术或化学、垂头丧气或欢欣鼓舞的人”。一句话,“经验”就是自然和自然过程本身。  杜威确信,审美经验是从日常经验中生发出来的。人作为“活的创作物”(livecreature),每日每时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着交换,而且不是以外在的,而是以最内在的形式进行着交换。生命就是在协调—不协调—协调的过程中不断向“更有利更有意义的生活”转化。“与环境相协调的丧失和统一的恢复这种周期性运动,不仅在人身上存在,而且进入到他的意识之中”,情感则“是已实际发生的或即将出现的突变的意识符号”。因此,在一个只有往复流动没有休止的世界,或一个已经终结没有冲突的世界都不会有审美经验产生,只是“由于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实际世界是运动与到达顶点,中断与重新联合的结合,活的生物的经验(才)可以具有审美的性质”。  杜威认为,艺术作为一种经验源自美感经验,并且和美感经验一样,是“一件自然的事情”。艺术不同于一般的美感经验,在于它通过想象力将自然中各种因素统合在了一起,使经验达到了一种“完整状态”,在于它摆脱了知觉直接性和从属性,赋予经验以新的意义和新的享受。进一步讲,艺术是“自然中一般的、重复的、有秩序的、业已建立的方面和它是不完备的、正在继续进行着的、因而还是不定的、偶然的、新奇的、特殊的方面所构成的一个融会的联合,或者如某些美学体现曾在实质上宣称过的……艺术乃是必然与自由的一种联合,多与一的一种协调,感性和理性的一种和解”。  但艺术“是一种经验的张力而不是实体本身”,因此,在艺术与非艺术之间,在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美的艺术与实用艺术之间都具有某种内在的连续性。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序言中提到,哲学家欧文·埃德曼曾阅读了这部书的大部分书稿,并提出了批评和建议。埃德曼的《艺术与人》发表在1928年,此时,杜威的《经验与自然》刚刚发表不久,而《艺术即经验》尚未面世。他们两个人在哲学和艺术的观念上基本是一致的。埃德曼盛赞杜威“视经验为艺术,而艺术不过是智慧的总称”的观点,认为“无论什么样的生活,大都是一种经验;无论什么样的经验,大都是永恒之中的一段持续流动的时间和婉转多变的插曲”,而“艺术领域就是要强化和净化经验”的领域。他说强化、阐明和解释经验是艺术的三个基本功能,由于对经验的强化,所以艺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美感”;由于对经验的阐明,所以感情能够“得到更深刻、更丰富的
[] [] [] [] [] [] [] [8] [] [] [] [] [] []
责任编辑:whlg01
本文引用地址:&
     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艺术生产
在历史上,最早把艺术同国家政治意识联系在一起是柏拉图。他从按照他的理念论设计的理想国出发,提出“除掉颂神的和赞美好人的诗歌以外,不准一切诗歌闯入国境”。这可以看作是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的观念滥觞,此后历史中的艺术观念大体没有超出柏拉图的思想,形成的基本观念就是地域性政治的或宗教的工具论。这种工具论对艺术的理解是简单化的,要求是强调性的。真正作为一种学说的“意识形态”思想,是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正如伊格尔顿评价特拉西的观念学即“意识形态”理论时所说,“它是在精神层面上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与之不同,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学说,而是从属于他们所创立的历史科学,是历史科学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它没有独立体系,如马克思所说,它“失去独立性的外观。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这是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前提。&&&&正是按照历史科学的原则,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是一定阶段的生产力“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的矛盾,以及因此而发生的社会“变革”的反映,另一方面,这种反映又不同于“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这种社会变革本身,而是“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倾向性意识。就是说,意识形态不是对“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的历史内容作出的如同“自然科学的精确性”那样的反映,而是对一定历史内容作出的阶级和政治的倾向性反映。后来,恩格斯专门讲了意识形态问题,但实际上也是在历史科学的范畴内讲的。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通过意识、但是通过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思想家完成这一过程的动力有两个,一是“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真正动力”,实质是由“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决定的阶级和政治的利益驱动;一是“他想象出虚假的或表面的动力”,也就是来自他的“纯粹的思维”,或者是“他自己的思维”,或者是“他的先辈的思维”中的东西,比如“关于神、关于模范人等等观念”。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任何一种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意识形态与日常意识,特别是与科学意识不同,它是阶级利益的倾向性和遮蔽这种倾向的思维虚假性的产物,即总是以反映现实的非现实性或非“自然科学的精确性”,遮蔽着现实的利益倾向,所以“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现着的”。这也是马克思没有沿袭黑格尔等资产阶级思想家去搞精神哲学或意识形态学,而投其一生从事“实证”性的经济学研究,从而创立了他们的历史哲学的根本所在。在这种历史哲学中,“意识形态”主要是针对资产阶级的批判性范畴,而批判的前提是对“市民社会”或人的现实活动的历史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从这样的前提出发,实现了对以青年黑格尔派、“真正的社会主义”为代表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彻底批判和清算。&&&&马克思没有专门分析过资本主义艺术生产的意识形态性,但上述理论为这种分析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共产党宣言》中曾强调,“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资本主义艺术生产的意识形态性质,远比历史上的工具论复杂,就是因为它随着历史的“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不断地改变着它的历史内容和表现形态。从历史上看,它历经了三种基本形态。&&&&其一,思想启蒙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从旧的生产关系中产生以后,直到18世纪启蒙主义时期,一方面由于资本生产还没有成为普遍的社会生产方式,也没有完全支配社会的精神生产,另一方面“因为它的利益在开始时的确同其余一切非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还多少有一些联系”,是“以社会全体群众的姿态反对惟一的统治阶级”的,所以他们能够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把理性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原则。这个阶段的艺术生产,以至整个的精神生产作为意识形态的生产,从表现形态上看,还没有成为完全的资本生产。从历史内容上看,其利益被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其思想被“描绘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总体上表现了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和非现实的理想性,对扫除封建残余,准备和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有着进步的历史意义。但是随着资本生产方式的普遍化,那些理想化的意识形态同无情的现实生活本身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和矛盾,“以前只是暗中偷着干的资产阶级罪恶却更加猖獗了。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忌妒。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这一切“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这些首先是由那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出来的,但他们除了看到资产阶级世界的不合理性和非正义性外,“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并不是想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解放全人类。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想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所以那些空想社会主义文学或称资产阶级的“乌托邦”文学,大体上也属于这一范畴。&&&&其二,阶级或政治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的彻底分离”,资本的原始积累就是这种分离的历史过程,18世纪后半叶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加剧了这种分离,由此产生了有产者和无产者,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结构,因而也改变了资产阶级自身的历史地位,如《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阶级的武器,包括意识形态的武器,现在反转来“却对准了资产阶级自己”,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就包含着这种倾向。以往的等级社会的矛盾是地方的或民族地域内的矛盾,而现代社会的矛盾是资产者和劳动者的矛盾,这种“矛盾无处不有,一句话,具有全世界性质”。因此,资本主义艺术生产的意识形态的历史内容,不再是主要针对历史上旧阶级的倾向性意识,也不再是单纯针对国内其它阶级的倾向性意识,而是由所谓代表“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的倾向性意识,转而成为世界主义的以资产者针对无产者的倾向性意识。马克思对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的批判,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诗歌如卡尔?倍克的《穷人之歌》的批判,针对的主要是资产阶级艺术生产的这种倾向性意识,包括交织于其中在实质上已经转化或正在转化为这种倾向性意识的乌托邦意识。与此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评价表现_上人斗争的革命诗歌和支持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创作,也是针对资产阶级艺术生产的意识形态倾向而形成的高度自觉意识,并逐渐成为无产阶级文学和社会主义艺术生产的原则和策略。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与实践,历史地威胁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资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进入了世界历史的新形态,成了两大世界阵营的矛盾冲突。对此,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国家有着明确的认识,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着明确的认识。1946年凯南第一次提出“和平演变”构想,1947年,“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杜鲁门”主义出台,宣称世界已经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美国政府“决心承担无限制的责任”来援助“自由世界”,并在全球范围内对“极权主义国家”发动一场意识形态“冷战”。这使得资本主义的艺术或艺术生产有了更加强烈自觉的意识形态性质,如当时美国的国务卿杜勒斯自信地说,“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青年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我们迟早会教会他们用我们所需要他们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历史上,这种杜鲁门主义被称之为对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苏联解体、东欧巨变被看成是这种“和平演变”的成功。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或资产阶级的艺术生产“功不可没”。冷战结束后,一些人提出“意识形态终结论”,“去意识形态化”,针对的也正是这种阶级或政治的意识形态性质。其三,文化霸权的意识形态。这是一种远比思想启蒙的意识形态、阶级和政治的意识形态更为复杂的文化现象。战后的50年代至80年代,西方的一些社会学家如丹尼尔?贝尔、亨廷顿等两次掀起“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思潮,与此同时,“终结论”也遭至另一些思想家,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激烈批判。文化霸权的意识形态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为人们认识的。如今,这已经成了感性地摆在人们面前的事实。美国前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博士在他的《大棋局》中,就描述了美国文化霸权的开端。面对这样的事实,争论意识形态存在与否已无意义,重要的是对文化霸权的意识形态性质的认知判断。布热津斯基的描述,从现象看是轻松的、得意的,但在实质上却是复杂的。比如,仅就描述而言,它呈现的是全球化的文化霸权同世界化的历史进程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叙述,这意味着对文化霸权的认识既不能单纯强调意识形态性质而否认交织于其中的世界化意义,也不能因强调世界化的历史进程而无视这种文化霸权中的意识形态性质;再则,这种描述以“在场”遮蔽了“不在场”,以美国为中心的文化霸权的高昂姿态,遮蔽了被边缘化的第三世界现状,而意义总是存在于“在场”与“不在场”关系之中,这可能意味着文化霸权的意识形态不会像布热津斯基描述的那样轻松美妙。从根源上看,文化霸权的意识形态与思想启蒙的意识形态、与阶级和政治的意识形态,同源同质,都是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一性”(阿多诺语)认可,遮蔽其经济和政治的利益倾向,但其表现形态和历史内容及其结果却要复杂得多。从表现形态看,文化霸权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权力文化、权力意识。布热津斯基毫无遮蔽地将之称为“文化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并从大国战略的立场提出这种“文化统治是美国全球性力量的一个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方面”,很好地证明了这点。正是出于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力化倾向的警觉,葛兰西在1930年代提出的“文化霸权理论”,从60年代始被人们重新提起,并受到高度重视。在葛兰西看来,国家不仅是政治的,也是伦理的、文化的。他认为,政治社会随着市民社会的日趋明显而趋于弱化,文化霸权(又译文化领导权)将会越发重要,成为权力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葛兰西旨在论述无产阶级争夺文化领导权的斗争,但也为解析资本主义的文化霸权提供了一种理论参照。按照这种理论,文化霸权就是意识形态的权力化,或者说,意识形态权力化就意味着文化霸权。不过,这种意识形态的权力化不再是通过葛兰西所说的“争夺”和“说服”方式实现的,而资本主义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借助着工具理性实现的,其最终根源还是资本。其突出表征,就是凭借资本占有和操持着超强的现代文化生产和传播力量,因而有着无限制的话语支配权力,这如同资本主义生产从一开始就以强势力量巧取豪夺,把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一样,再一次把文化的生产与消费分离,把说者与听者分开,从而加剧着先以欧洲继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边缘化。这种文化霸权引发的最大蔽端,就是艺术生产的世界性不对等、不平衡。仅以文化贸易为例足以见其一斑。金元浦说:“中外文化贸易逆差悬殊的事实正在备受关注,文化贸易的巨大逆差与其他贸易领域的巨大顺差形成了鲜明对比。据报道,近年来在文艺演出市场,引进和派出每场收入比为10:1;出版市场,引进与输出比为6.84:1;版权贸易,引进与输出比为10.3:1,就图书版权而言,中国就引进12516项,输出仅为81项。”中国姑且如此,那些积贫积弱的民族又该如何?这种不对等的文化艺术交往与贸易必然推动着艺术生产的世界性不平衡。文化霸权的意识形态并不是总以“霸权”姿态出现的,而是挟持资本,仰赖权力,“暗渡陈仓”,将意识层面的东西完全渗透和转换到了现实的经验层面,甚至成了现实经验层面本身的东西。罗兰?巴特曾从“神话”的书写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操作的普遍策略就是将意识形态性的内容转化,使它看上去是非意识形态的东西,使大众既愿意接受又毫无察觉。文化霸权的意识形态似乎做得更为彻底,一方面将为意识形态的物化到现实经验层面,另一方面又将物质世界符号化,隐去其霸权姿态,以经验生活的面貌对人们构成一种欲望性的诱惑和柔性强迫。资本主义的消费文化可谓这方面的典型,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错位,视消费本身为文化的标识和地位的象征,重要的不是消费什么而是能否或是否消费,于是好莱坞大片、美国乡村音乐等,乃至西方高雅的古典音乐,同麦当劳、肯德基一样,都不过是文化消费的经验对象,其间的区别渐趋消弥。马克思当年曾说,商品之所以能超越一切宗教、政治、民族和语言的限制,是因为“它们的共同语言是价格,它们的共性是货币”,如今商品又凭借“消费”的共性打破了精神与物质、艺术与非艺术的边界。不能一概而论地说这里传播的都是资本主义的文化意识,其间也有先进向落后传播的文化导向,但当消费文化使艺术体验变成了一种“拥有”的感觉时,也就使消费者成了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美国生活方式的最易动清的接受者。这是文化霸权隐在的期待,如当年杜勒斯对苏联的期盼。从历史内容看,它不再直接表现为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政治敌对,也不再直接表现为帝国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对垒,而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渗透和入侵,也就是说,它不再以直接对抗和打压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为宗旨,而是以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秩序、行为标准,消解和同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弱势民族国家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民族精神。诸如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美国的全球化文化战略、消费文化等等,都带有这种文化入侵的性质,而资本主义的艺术生产几乎是它的集粹之地。虽然不排除这些文化形态对历史的世界化、现代化进程所发生的作用,但其意识形态的性质也是客观显见的。这种文化入侵的最大恶果是消解、戕害着发展中的民族国家,特别是弱势的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改塑和扭曲着本土的自我形象。在这方面,最富启示意义的是后殖民批判理论。说到后殖民批判理论,总要提到后殖民主义批判的先驱和革命的政治家法农,他在《黑皮肤,白面具》中喊出反抗帝国殖民主义统治的第一道呼声。在这部著作中,法农以身体为殖民文本,分析了“黑皮肤”冲动着被漂白或戴上“白面具”的欲望心理。法农认为这是一种失去了自己的自卑心灵,而这种自卑心灵恰恰是白人殖民者制造的,是“白人文明和欧洲文化强加给黑人一种存在的变态,……所谓黑色心灵不过是白人人为地造出来的”。法农的经典分析深刻地揭示了西方霸权文化对弱势民族的本土自我和民族心灵的戕害,这是远比“麦当劳式”的同质化严重得多的同质化,也是其后的后殖民批判理论,如赛义德、斯皮瓦克、巴巴等,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批判殖民文化的根本原因。《共产党宣言》中曾说到,资本主义“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如果说资产阶级早期是凭借资本掠夺和殖民扩张制造了这种“从属”,那么现在则是凭借经济和科技支撑的文化霸权在延续和强化这种“从属”。有人以同质化的历史性为制造这种“从属”开脱辩解,实则就是否定了文化霸权的意识形态属性。同质化,按照历史的世界化和现代化进程,它的目标是人类的生活质量和人性发展的同质,不是同形同态,因此它并不是消解和泯灭地方的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然而,文化霸权的意识形态引发的恰恰与此相悖。
15:35:23 14:29:13 14:16:05 13:33:55 06:39:22 21:50:09 21:36:21 21:25:13 21:11:59 20:54:4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念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