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帮我把材料P状态设备都P掉就剩下厂房

&p&既然被邀请,我就简单谈谈吧。&/p&&p&某个工程中,公司负责高低压配电设备的供货,其中也包含了110kV变电站和若干10kV变电站的SCADA电力监控,还有若干个低压400V的MCC电动机群控中心系统。我和同事们负责电力监控和低压MCC系统的设计和配套。&/p&&p&工程临近结束,销售来找我,说此工程还有一个外围项目,给一个配套的钢化仪表玻璃面板制作流水线设计全套控制程序。&/p&&p&我告诉销售,此项目很麻烦,看似简单但工程量却不小,最好不要接。但销售告诉我,合同已签约。大家知道我对玻璃加工设备比较熟悉,让我来设计此工程。没法子,只好接下工程。&/p&&p&到了工程所在地,查看了生产线,发现包括切割线设备、研磨加工线设备、高温加热线设备、强冷风栅设备和退火包装线设备都基本就绪,自动传递流水线也安装完成,机械手也已经到位,但所有的传感器和测控装置均未设计和安装,就等我来设计和实现了。&/p&&p&流水线的总体控制当然依靠PLC了,我采用了ABB的高档PLC。&/p&&p&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且与主题有一定的关系。&/p&&p&我们知道,黑体对于辐射是全吸收的,白体则是全反射的,而透明体则对光线没有反应,它让光线全部透过。&/p&&p&生产线中配套了630kW的电炉,电炉热元件所发出来的热量,当然就是加热玻璃毛胚工件,使得它得以软化,以便执行后续的风吹急冷操作。&/p&&p&但要提高生产线的生产率,我们必须知道玻璃从透明变成灰体的温度值。我们来看下图:&/p&&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4&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b469f21caae01e5ac3dfadb_b.jpg& data-rawwidth=&11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b469f21caae01e5ac3dfadb_r.jpg&&&/figure&&p&从图中数据可以粗略地看出,炉体内部温度的控制点应当在800K左右。所以,加热装置必须对炉体进行测温和控温,而程序则要把温度换成开尔文温标。&/p&&p&此图的解释可参见任何一本描述热力学与辐射书籍的相关部分。&/p&&p&设最终温度的控制点是T,则实际温度与控制点的温度差就是温度偏差e。测控程序需要把驱动晶闸管导通角的控制信号与温度偏差联系起来。&/p&&p&我们用PD程序来实现,也即:&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G%28t%29%3DK_Pe%2BK_d%5Cfrac+%7Bde%7D%7Bdt%7D& alt=&G(t)=K_Pe+K_d\frac {de}{dt}& eeimg=&1&& ,注意到此微分方程属于比例微分方式,其中的两个系数Kp和Kd由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取消积分是因为加热动态过程较短,一般才数分钟而已,积分起不了作用。&/p&&p&微分是必须的。毕竟加热器存在开炉门和关炉门的进出原料过程,此时的温度突降会引起微分动作,继而采取强加热措施。&/p&&p&实际上,用PLC来实现PD程序控制是很容易的,因为PLC有现成的模块可供选用。&/p&&p&难度最大的还是整个流水线的总调,因为各个环节都相互紧扣,所以协调程序调试起来有点费劲。各种传感器、测控仪表、机械传动装置、风机和风栅、机械手等等,都要面面俱到,而且系统中十几台伺服电机,也需要把握它们的动作时间。&/p&&p&然而最后问题还是出在温度调节上。&/p&&p&我们开始采用晶闸管移相式触发,不想因为谐波污染电源,致使全系统的仪表工作不正常。最后改为过零触发晶闸管,才把这个问题给解决。当然,过零时间的整定,与总体控制所需要的升温时间有关,所以也费了一番功夫。&/p&&figure&&img data-rawheight=&582&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2b19e10c1902daabeaefd3_b.jpg& data-rawwidth=&9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2b19e10c1902daabeaefd3_r.jpg&&&/figure&&p&当工程最后完工时,我看着流水线很久,有种恋恋不舍的感觉。投产后,我再次来到此地,看着产品玻璃板不断从流水线中出来,很有收获感。这就是工程师的情怀吧,我想。&/p&&p&由此看来,并不是题主所谓的“&b&自动控制原理没有白学”&/b&,而是如何理解受控对象的工作原理,把握各个对象之间的协调动作关系,以及各个对象的控制方式,这样才能编写出行之有效的测控方案。&/p&&p&用一句话来说:&b&工艺决定了控制方式,优秀的控制方式也促进了工艺的发展,而劳动生产率则取决于先进的工艺和优秀设备。&/b&&/p&&p&&b&======================&/b&&/p&&p&看了若干评论,和大家说说我的看法。&/p&&p&我们从本问题的回答贴中看到,似乎许多知友们把关注点放在编写程序上,殊不知,类似问题的核心其实是工艺过程。要知道,测控程序其实是为工艺服务和配套的。&/p&&p&因此,一旦接手某工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工艺过程,以及受控对象的物理、化学、机械特性和传动特性,还有对象的控制特性。另外,要把被控对象的环境因素(海拔高度、温湿度平均值、电网谐波参数等等)都作为重要技术参数记录在案。&/p&&p&其次,就是仔细研究用户的需求,以及国家标准和规范对设计的影响。只有知道了上述这些数据后,我们在设计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p&&p&其实程序设计并不难,难就难在这些工艺条件。许多条件甚至是矛盾的。&/p&&p&例如我设计的整条生产线,我们当然期望玻璃的升温快一些,这样流水线的生产效率就会提高。但若升温过快,会影响到玻璃的品质,且630kW电加热器的温度波动会加大,反过来又会降低生产效率。&/p&&p&因此,如何提高生产率,提高测控水平,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而不是仅仅只是调整程序这么简单。&/p&&p&在设计和施工中,要对动作位置检测传感器给予充分注意。这些传感器可以采用机械式的,也可以采用电子式的。一般来说,常温处用电子式的比较好,高温处则用机械式的比较好。对于光电式传感器,还要注意到环境光的影响。这些位置传感器测得的数据经过计算后,会参与到测控中去,所以它们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十分关键。&/p&&p&重点是:不要把关注点仅仅放在测控程序上,而是把重心放在如何适应工艺条件、生产效率和可靠性上。这才是要点之处!&/p&&p&&b&说句心里话:真正的技术其实都在我们这些供应商的技术人员手里。&/b&等我们撤走了,用户会配备自控专业的人来管理,但他能知道什么呢?!一旦保修期过了,厂家就不会来人了,全靠他了,此时对他的考验最大。&/p&&p&&b&当我们调试的时候,外行人看到的都是程序,以及各种算法,以为这就是核心技术。事实上,往往整天谈论程序和算法的人,极有可能只会纸上谈兵而已。内行人不但看到了程序,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程序如何与工艺对接,也只有他们才能学习到真正的东西。&/b&&/p&&p&===============&/p&&p&自控技术,博大精深,绝不是这个小小的帖子能够解释清楚的。&/p&&p&我来把有关PID控制简单说一下吧:&/p&&p&我们设系统采集到的控制偏差是e,则最常用的PID比例-微分-积分表达式为:&/p&&figure&&img data-rawheight=&324&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e11ea848aa93621bedd379b521fecd71_b.jpg& data-rawwidth=&8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e11ea848aa93621bedd379b521fecd71_r.jpg&&&/figure&&p&此表达式是用微分方程的形式写成的。&/p&&p&如果实际控制对象很复杂,则微分方程也很复杂。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有两条思路来解决:&/p&&p&&b&第一条思路:我们知道对象与偏差之间一定存在函数关系,但我们不去求函数关系式和微分方程,转而用上述PID特性曲线来模拟,并实施控制。&/b&这叫做近似法,并且十分常用。&/p&&p&&b&第二条思路:我们求得对应的对应的函数关系式和微分方程,并用拉普拉斯变换到复平面中构成传递函数。在这里,微分方程变成了传递函数的代数式。于是,我们按条件去分析传递函数,得到结果后再用拉普拉斯关系反变换回去,回到原函数空间中实施控制。&/b&&/p&&p&不过,目前的控制器中可以直接用传递函数实施测控,所以也没有必要再返回到原函数空间中。&/p&&p&现在,我们把关注点放在PID控制方式上。我们看下图:&/p&&figure&&img data-rawheight=&551&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5dcec8380c_b.jpg& data-rawwidth=&10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5dcec8380c_r.jpg&&&/figure&&p&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三条控制曲线。其中曲线1从设定控制点的下方接近目标控制线,曲线2则超出了控制点并从设定控制点的上方接近目标控制线,曲线3则出现了严重超调并以振荡的形式接近目标控制线。显见,曲线1是比较好的控制方式,而曲线3则是相对较差的控制方式。&/p&&p&我们来考虑比例、微分和积分的作用是什么。&/p&&p&&b&比例,它决定了初始控制量。&/b&&/p&&p&如果比例系数过大,则受控量会迅速地上升到最大值。此时的连续控制变成了位式控制。就如同居家里的吸油烟机风机一般,一开机就是最大值。&/p&&p&位式控制可以配套不同的最大值来确定输出量的大小。不过,对于位式控制,反馈是没有意义的。&/p&&p&&b&微分,当曲线平稳时它不起作用,但当曲线发生改变时,它会阻碍曲线的变化。因此,微分决定了抑制控制曲线突变的能力。&/b&&/p&&p&例如曲线3,它出现了严重超调,利用 &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G%28t%29%3D-K_d%5Cfrac%7Bde%7D%7Bdt%7D& alt=&G(t)=-K_d\frac{de}{dt}& eeimg=&1&&作用把它拉回到正常值。&/p&&p&至于积分,它的作用就是消除微小偏差。&/p&&p&我们看到曲线1也好,曲线2和曲线3也好,当时间充分大后,它们与控制线有偏差。为了消除偏差,我们就启用积分作用,把在一定周期T内这些偏差积累起来并产生控制量,以消除偏差。&/p&&p&我们都知道自动控制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并且它的运用面甚广。可以说,自动控制是现代生产的基石理论。在企业生产中,不管是总体控制也好,局部控制也好,到处都是它的影子。&/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89&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a2fbf2dd55608aec9d312b9f136aa0ee_b.jpg& data-rawwidth=&8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a2fbf2dd55608aec9d312b9f136aa0ee_r.jpg&&&/figure&&p&即便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它的影响。例如资金流控制、人口控制和社会稳定等等,似乎它也占有一席之地。当然,此时的控制原理和理论,已经不象自动控制原理如此简单,而是增加了人类社会学研究的各种标签和研究方向,具有了更加广泛的理论意义。&/p&&p&其实,好人一生平安这句话,似乎就能被解释为自动控制在人生中的典型运用。&/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83&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bbfe5bd17c04a0ac8a19f0_b.jpg& data-rawwidth=&10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9bbfe5bd17c04a0ac8a19f0_r.jpg&&&/figure&&p&是不是与自动控制曲线有异曲同工之妙?笑!&/p&
既然被邀请,我就简单谈谈吧。某个工程中,公司负责高低压配电设备的供货,其中也包含了110kV变电站和若干10kV变电站的SCADA电力监控,还有若干个低压400V的MCC电动机群控中心系统。我和同事们负责电力监控和低压MCC系统的设计和配套。工程临近结束,销售来…
&p&实名反对大部分答案。&br&利益相关:前机械行业从业者,和题主属于相近行业&/p&&p&请先看原问题:&/p&&blockquote&经过了解之后发现出来要下工厂。那么我们念了大学四年和工厂的普通工人有什么区别?我没有任何偏激的意思,这只是个单纯的问题。&/blockquote&&p&这是个很客观,很有价值的问题,请不要用“一线”“经验”“理论”“实际”“实践”等抽象的概念回答这个具体的问题。&br&工科直接相关的是制造业,是个稳定和庞杂的体系,但又是有其内在逻辑的,刚升入大学的的学生应该对本学科建立一个很具体的认识,而不是看各种抽象得不行的评述式论理。&/p&&p&上面有人说的深入生产一线、理论和实际结合等等,肯定不能说说的错,但并没有构建具体的工科行业的图景,未必帮得到题主,我也是工科里最土的机械专业出来的,说点具体的吧。&/p&&p&&b&这个回答比较长,我先介绍一下工科生就业的图景,再分析题主老师说的“下工厂”可能的真实含义,最后总结“怎么能不下工厂”。&/b&&/p&&p&首先和大部分人想象的先从最底层干起,一步步升到高级不同,制造业的体系和链条是非常长的。以机械行业为例,至少有
&b&理论研究 -& 研发 -&
设计 -& 工艺(生产现场技术员) -& 生产(制造) -& 销售 - 维修(安装)这一长串&/b&。并且任意相邻的两部分都有几乎不可逾越的鸿沟,想从最底层做起,多底算底层呢?从维修工、安装工做起好吗?对吗?&br&不对!&br&你是设计人员,你就从设计的最底层做起,你是研发人员,就从研发的最底层做起,生产人员,可能就要从给老师傅打下手扫地做起。绝对不是说,全行业都是从维修工开始干,最后最牛的爬到最高级的理论研究。&/p&&p&反过来说,做设计的去做生产,水平就能高吗?产业的上游就比下游的一定厉害吗?不是这样的。可能不同的流程位置在工作环境、收入待遇、社会评价方面有不同,但绝对没有高下之分。最厉害的设计,也只是设计厉害,制订工艺不行,生产操作更不行,出去销售也不行。所以本质上,这是个分工的问题。其他行业也是如此,比如研究代谢的专业营养师,能精确地设计营养餐,但炒菜肯定比不过天天做菜的厨师。工科由于其对设备和经验的极度依赖,上下游的分化和隔离就更严重。上下游之间可以咨询和参考,比如总工也会认真考虑维修工提出的意见(因为现场人家见得多),维修工觉得不想的地方,工程师也会解释,但换做对方的工作不行。&/p&&p&可以简单地把上面的一长串与大体地与学历对应:&br&博士、硕士:理论研究&br&硕士、本科:研发&br&硕士、本科:设计&br&本科、大专:工艺&br&大专、中专(技校)、高中:生产制造&br&不限学历专业:销售、维修。&/p&&p&应该说,尽管不同的流程并没有高下之分,但可以想见其需要的创造性劳动产多少是有区别的。举个例子,我原厂开发一种磨面机,初看无非是把农村的石磨搞成钢磨,装上电机,还用得着博士硕士理论研究?&/p&&p&当然用得着,谷子磨成粉后,在磨机内是一种类似龙卷风的状态,也会有气压、湍流这种气象学的现象,想提高磨机的效率,就要对面粉风暴进行数学建模,演算,优化,这些没有博士硕士和专业的研究团队,一般的工程师是做不了的,这是&b&理论研究&/b&。&/p&&p&&b&研发&/b&呢?博士把模型搞好了,说你这个磨机最优高度是50米高,直径8米,转速是XX,用电是XX,关键就这些,你去研发吧。好,一查国内外没有这么大的磨机,没法参(山)考(寨),那总工出马,把各部件分到各设计组,大家先试着做一下吧,这部分就是&b&研发人员&/b&,建模运算他们不行,但根据要求去设计用多少钢,什么构件牢固还是拿手的,很快设计任务分到底层的小设计员那里, 小设计加班加点把一个个大小零件都画出来了,拼图后交组长审核,组长交总工批准后,定型。这是“&b&研发&/b&”。&/p&&p&那什么是&b&“设计”&/b&呢?这个简单,比如之前50米的磨机研发成功了,试运行也完美,准备扩展产品系列,增长更大规格的型号或更小规格的型号,比如就在这个50米的基础上改一个35米的,因为有参照,设计难度大大下降,这种就叫&b&设计&/b&,能看出来“设计”比“研发”又简单 了,所以对学历、能力的要求又会降低。设计的结果就是图纸,出图后,发&b&工艺师&/b&审核。&/p&&p&为什么总工批准完,还要工艺师审核呢,工艺师(生产现场技术员)是做什么的呢?因为设计人员的知识是专门的,只对构想中的方案负责,但&b&工艺师&/b&是离加工更近的,他们要&b&对生产实践负责&/b&。比如设计了一个8米的大筒,但本厂的设备加工不了这么大直径,是想办法凑合,还是送其他厂协助?这都是工艺人员要考虑的问题。工艺人员还要制订出每一个零件的加工流程,顺序,可能会详细到工人的每一步操作,这里面要蕴含的巨大知识储备,也绝不是设计人员能全部了解的,还是那句话,分工,分工。&/p&&p&工艺通过之后,就可以&b&生产(制造)&/b&了,产业工人、技术工人做的就是这个。有人说了,工艺师经验那么多,他们怎么不生产呢?还是分工。技术工人可能在技校(或者学徒期)就跟某个加工设备打交道,论熟悉程度和专业程度他是最好的,但也只限于这一种设备(比如车工、焊工),其他的就不行,因此他们更胜在“效率”和熟悉度上,但也有一些技术能手,年龄大了或者能力全面,提拔为工艺师,但从工艺师再转为设计师则比较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长时间大量的积累,干过两三个工种,基本也接近退休了。&br&剩下的销售、维修,不再多说。&/p&&p&好,啰嗦了一大堆,现在回答楼主的问题:&/p&&blockquote&经过了解之后发现出来要下工厂。那么我们念了大学四年和工厂的普通工人有什么区别?我没有任何偏激的意思,这只是个单纯的问题。&/blockquote&&p&首先你要明确&b&“下工厂”&/b&是什么意思?一般来说“工厂”指的是生产部门,更具体的说是“车间”。工科的企业,生产部门和其他行政部分(包括研发、设计等)多数是分开的。&/p&&p&按上面的介绍,本科或硕士(成规模的一般要求硕士)进入企业之后都是做研发或者设计(这两个区分并不明显,一般混合),但为防止设计人员对工艺环节完全不懂,也会让他们去车间&b&观摩、体验&/b&一段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半年。这半年一般也不会让你生产(技工门槛很高的,本科生一般绝对干不了工人,你想你金工实习才一个月,人家学车床可能学了两年),最多会客串一下装配工人。这种可以称为“实习”,但实习的效果,一般就像大学的“公共任选课”,效果就呵呵啦。&br&你们了解到的“下工厂”,有一点可能是这个意思。这种观摩结束后,你还回你的设计岗位,不再在工厂里。&/p&&p&但“下工厂”更有可能是&b&“做工艺师(生产现场技术员,或者质检验收人员、物料统筹人员、采购人员、设备管人员等等与技术相关但技术难度、深度不大的岗位,共性是都与车间直接相关,常驻地点也在车间)”&/b&的意思。设计之后的第二个环节,工艺,是绝大部分工科本科生的最终去向。先在工艺科找个老师傅,老师傅每天制订工艺,你就学着,个别工种也会手把手教你学下,点到为止。过几年,你就了解了这个工种的各种细节,可以给工人下命令,指导他们生产了。他们有弄不懂的问题(比如这里总是做一半断了,怎么办),你也要想办法解决,解决后修改工艺,工人执行;如果研究发现是设计的问题,要向设计反馈,一起整改。工艺师还有兼有一些管理方面的内容,比如给某个工序、零件评难度、定绩效,这些都是长期在工厂里才有能力做的,设计师水平再高,不可能完全了解这些,也取代不了工艺师。&/p&&p&还有可能是&b&做生产管理&/b&的意思。这个岗位就不涉及具体的技术,而是监督工人的动作,劳动安全等,是个完全的管理岗位,自己不用干活,巡视就行。有技术问题找工艺师。&/p&&p&但不太可能是让你们&b&当工人&/b&。&b&这里的“工人”特指“技术工人”,是指掌握一定的工业技能,有专门的技工教育经历的。&/b&可以看技术工人的培训路线:先读技校,在技校里学某样加工设计,到厂里之后一般会当一段时间学徒,真正独立工作之前已经有了好几年的专门学习经历。就相当于你从高中开始只学一门课,到大学毕业时,这门课肯定能学到很高的高度,并且有了经验积累。本科生在“生产”环节,简直被技术工人完爆好吧(&b&有的时候收入也会被完爆&/b&)。因此让本科生做普通工人是完全吃力不讨好的安排。你上岗之后,不仅技能不行,一般也吃了不那苦,人员流失严重,工厂就不会再让本科生做技术工人了。&/p&&p&虽不排除某些特别的企业,对工人素质(一般是纪律和学习能力)要求很高(或者很低),愿意让本科生从头学起,并且他们那种加工技校也没有,可能会招本科工人,&b&这种企业里本科生就和普通工人没有区别。&/b&但和前一段的“&b&技术工人&/b&”相对比,更多招本科工人的企业(本质上是不限学历的招聘)招的工人其实是“&b&普工&/b&”,典型的即经过简单培训(所以文化知识有就可以,不需要专业技能,不需要上过技校,上过技校的反倒不需要做普工,即对能力要求很低)就能胜任的岗位(比如生产线装配工、制鞋制衣厂操作工)。正经工科科班出来的学生,一般工艺师的岗位总是可以找到的,很少会去做普工。但我国很多企业对普工的需求确实是非常大的(想想富士康就有百万员工,大部分都是普工),这时就会无差别招收各种学历的人,有本科学历自然更好。所以也能见有很多本科生最后做的是和高中生、初中生一样的工作。&/p&&p&普工最致命的问题是劳动内容技术含量太低,无法形成技能积累,几乎没有上升空间,同时工况和劳动环境往往也特别差。工科生去工厂一般不会做普工,不里不进一步说了。&/p&&p&另外大家对&b&“工厂”“车间”&/b&等有一些误解,也一并说下吧。&br&工科其实都属于制造业(第二产业),曾经是国家经济支柱,但营利能力一般比不过服务业(第三产业),因此过去工厂都设在市内,现在因为环境和经济原因,都搬到郊区或农村、乡镇了。好的企业,研发和设计还可以留在大城市内(毕竟高学历人才也希望在大城市工作),但制造环节(工艺、生产)往往都在很偏僻的地方(可能设计在大城市边缘,但生产在县城、镇上),也是因为这样,尽管很多车间的工作条件已经不错,但本科生仍是不愿意去。&/p&&p&&b&(注)&/b&有些企业,没有创新的动力,研发和设计人员很少或没有,由工艺人员兼任,也是常见情况,这种企业即使招聘的岗位有“研发、设计”,往往也就是车间楼上的几个办公室,等于还是下了工厂。&/p&&p&从就业难度上来说,&b&本科毕业做工艺和生产管理是容易录用的,也是大量毕业生最终的选择。&/b&做设计和研发也有。但一般要求成绩很好,所以对学业不太好又不想做工艺的本科生,销售是个不错的选择。&/p&&p&如果读了硕士研究生,就业主流就是研发和设计,理论研究一般需要博士。&/p&&p&职业发展:&/p&&p&&b&理论研究&/b&:&b&研究员&/b&-&(有各级职称的)&b&研究员&/b&-&(研究组)&b&组长&/b&、(研究室)&b&主任&/b&-&(研究所)&b&所长&/b& &/p&&p&&b&研发设计&/b&:&b&助理工程师&/b&-&(有各级职称的)&b&工程师&/b&-&&b&产品经理/项目负责人&/b&-&&b&总工&/b& &/p&&p&&b&销售 &/b&
:&b&销售&/b&-&&b&区域经理&/b&-&&b&大区经理&/b&-&&b&销售总监&/b& &/p&&p&&b&----------下工厂分割线------------&/b& &/p&&p&&b&工艺&/b&
:&b&助理工艺师&/b&(技术员)-&(有各级职称的)&b&工艺师&/b&-&&b&工艺总工&/b& &/p&&p&&b&生产管理&/b& :&b&小组长&/b&-&&b&线长&/b&-&&b&车间主任&/b&-&&b&厂长&/b&-&&b&集团副总&/b& &/p&&p&&b&工人
&/b&:&b&学徒&/b&-&&b&技术工人&/b&-&(有各级职称的)&b&技术工人&/b&-&&b&技术专家&/b&-&(享受津贴、返聘)&b&技术专家&/b&&/p&&p&&b&(★)从职业生涯来说,理论研究、研发设计、销售和工艺每升一级,收入和职业影响力都会产生很大的飞跃,工作内容也会越来越务虚,从“格物”走向“管人”。升两级左右一般就进入企业中层,开始参与公司的分红,逐渐摆脱对工资的依赖,到顶就是高层了。但工人的晋升基本只限于职称的提高,并且即使晋升也只是收入方面有较小的提升,工作内容也仍和以前相同。如果没有提拔成管理或工艺,一般不会有太大的改观(这也是大家经常看到“工匠级”技术工人收入还很低的原因)。因此从长远的职业生涯来看,带来更有前景的岗位的本科教育,还是有很高的回报的。&/b&&/p&&p&就人数而言,制造业理论研究非常少,少数特大型企业自有研究院,部分老工业城市有国家设立的研究院,这些院所进入门槛都很高,学业扎实的硕士博士才有机会。而能有专职人员做理论研究的企业就少之又少了,一般都是行业龙头。小企业需要理论研究时,多数是委托研究院或和高校合作。&/p&&p&大型企业的研发设计也基本要求硕士学历,越大的企业,这个门槛越严,小一些的企业,可能会放宽本科生做研发设计。从工艺环节,就本科到自学都有了。&/p&&p&总结起来就是,如果不想“下工厂(在生产部门)”工作,那么找工作时最好:&/p&&ul&&li&考取本专业研究生,就业时瞄准研发、设计类岗位,并&b&关注该设计部门的具体地理位置&/b&,最好找在职人员问清楚;&/li&&li&本科学历的话去较小的企业,也做研发或设计,其他要求同上;&/li&&li&应聘售前顾问、技术销售岗位,但也要考虑个人是否适合;&/li&&li&有些企业会招管理类(不限专业)储备人才,在制造业企业如果懂一些技术,做管理还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有这类岗位也可以关注;&/li&&li&对于录用时不定岗,后期再分配的,甚至工作地点都不确定的(多个分公司、分厂),很可能会有看见或看不见的坑,最好找在职人员了解清楚。&/li&&/ul&&p&&br&&/p&&p&其他答主说的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等等这些,都有道理,跟我说的也不矛盾。比如你做了研发工程师,你也是要经常去工厂看下,定期和下游工种交流学习的,但注意&b&从实践中学习,不代表要去做实践这件事。人家工人告诉你的一些建议,可能是他焊了五年同一零件总结出来的,你学习了,改进了设计,不代表你也要先去焊五年零件,你有焊工证吗?&/b&&/p&&p&最后,工人升上工艺师或设计师很多,但极少见(重回学校读书后就业的除外)升入研发和理论研究的,上面有人说的从一线冲出来,是不科学的。从一线冲出来,你是高级一线(技术专家、特殊津贴、返聘技术专家)。&/p&&p&&br&&/p&&p&补充&/p&&p&上面的介绍,只是从题目比较关注的就业地点(下不下车间)、工作环境来说的,不是收入/发现前景的排序。&/p&&p&比如国有的理论研究院所,硕博扎堆门槛很高,但内部仍有可能是老式大锅饭体制,薪酬制度陈旧&/p&&p&研发设计人员,收入也随公司的分配体制而千差万别(有些公司设计是死工资,靠积累年限,有些是奖金制,做得好就有爆发可能),但有一条不变,就是行业利润与从业者利润紧密相关。选技术水平高,发展活跃的行业(而不是竞争饱和),这些行业的各工种都会相对较好。&/p&
实名反对大部分答案。 利益相关:前机械行业从业者,和题主属于相近行业请先看原问题:经过了解之后发现出来要下工厂。那么我们念了大学四年和工厂的普通工人有什么区别?我没有任何偏激的意思,这只是个单纯的问题。这是个很客观,很有价值的问题,请不要…
一次性打火机。&br&&br&价格1-2元。批发2-5毛。&br&&br&一次性打火机是一个小型的压力容器。内部装得是0.25Mpa左右的液体丁烷。&br&&br&打火利用的是压电陶瓷 可以产生6000V左右的压差 输出几微安的电流。&br&&br&防风的打火机外焰可以达到接近1300度左右的温度。类似的丁烷喷枪可以融化铜。&br&&br&如果完全拆解一个一次性打火机(包括压电打火器) 大约有20个左右的零件。&br&&br&涉及到注塑、冲压、折弯、弹簧成型、电镀、喷涂、超声波焊接、烧结、橡胶热成型、塑料拉伸、胶粘等十来个不同的工艺 涉及到几十种不同的设备。&br&&br&而一次性打火机的设计也是非常可圈可点的。&br&&br&使用简单。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使用。&br&&br&性能可靠。正常的使用情况下基本都能点着。&br&&br&寿命够长。如果不是摔、晒、敲、洗,很少见到有人可以把一次性打火机的气用完。&br&&br&输出可调。火焰长度可以从不到一公分延伸到十几公分……&br&&br&从产品的角度来看这个设计几乎满足了所有需求。&br&&br&它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液气相变、气体扩散、燃烧条件、火焰控制、打火强度等等等等一系列复杂的计算。&br&&br&而它只卖一块钱。&br&&br&如果只是说到这里,一次性打火机虽然已经体现出了非常强大的性价比,但是还不足以体现它的强势。&br&&br&你们有在国外买过一次性打火机么?价格大约都在1美金上下。而在国内仅仅只需要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的价钱。&br&&br&这是个什么概念?一次性打火机和其它东西不太类似,绝大部分国内特别便宜的产品都是因为国外需求不高,人力需求特别大,或者有“知识产权”的问题,例如老干妈、纺织品和“劳力士手表”、“巴宝莉围巾”等。而打火机绝对不是。全球烟民大把,谁不需要用打火机呢?&br&&br&生产一次性打火机所需要的人力也并不是特别多。否则按照这两年的工价趋势和材料成本,打火机早就该涨价了。&br&&br&那为什么它这么便宜……&br&&br&因为这玩意的生产是有技术的。这个技术不是汽车工业的高自动化率和精密,也不是微电子行业的进一步集成,而是叫做“够用就好”。&br&&br&不信的话,有一定生产制造经验和机械知识的朋友,麻烦您自己拆个打火机,列个简单的BOM,告诉我,即使以1元的成本,你能生产一个打火机么?&br&&br&如果是有机械和生产采购知识的朋友应该已经知道我在说什么了。&br&&br&没有的朋友,让我来简单解释一下。&br&&br&你们心中的技术实力往往都是洁净的车间,全自动的设备,云山雾罩的CAD界面。所以你们大概会认为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小工厂们,都很low。&br&&br&可是这个“够用就好”却是中国制造业崛起过程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实力的体现。&br&&br&比如一个塑料模具,一开一合生产出几个产品。产品可能区区几毛钱,但是这个模具要好几万。&br&&br&珠三角的企业早年间都是依托日资、港资、台资的技术发家,技术很不错,他们的模具往往都是按照10w开合以上的寿命来制造,甚至可以做到100w次。当你有非常大量的订单的时候,或者你有非常高的利润的时候,这非常好。连续的生产可以有效的保证品质的稳定以及成本的低廉。&br&&br&可是如果你只有5000个的订单的时候呢?你就发愁了。3w的模具成本摊到10w pcs的订单里面,每件仅仅只有0.3的成本。摊到5000 pcs里呢?6元。这远远超出了材料和人工成本,瞬间把产品的成本提升了十倍。&br&&br&你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做一个5000次左右寿命的模具呢?” 模具的寿命,如果按照课本上照本宣科的选材制造,寿命不会低于5w次的。那么怎么办呢?&br&&br&长三角的师傅们和珠三角的不同,他们往往是从老上海一辈传下来的老企业,他们可能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认知不足,但是他们对于传统的材料和结构则是有了很高的认识。把握住几个关键点,其余的地方用廉价的材料代替,“够用就好”,模具同样可以生产出能够使用,符合标准的产品。而这种模具让珠三角的师傅看到基本都认不出那是个模具。这就完美解决了只有5000pcs订单的问题。&br&&br&回到一次性打火机上来。国产的一次性打火机的质量其实只能说是一般,相比国外标准的打火机,它没有厚实的外壳。但是它能用,够用。这就够了。它这个逆天的价格,来自于针对每一个零件的深刻理解,把能省的部分都省去了,却依然保证其功能性与可靠性。这样的经验不仅仅书上找不到,就算是行业内的人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理解的。&br&&br&这就是中国制造业最强的技术,“够用就好”。而一次性打火机恰恰是这一个技术实力的最直接体现。它能打火3000次,能持续点燃2分钟,而最重要的是,它只要一块钱。&br&&br&意大利的跑车闻名世界,技术水平毋庸置疑。但相比之下霸占世界的是造买菜车的大众丰田。大众的甲壳虫恰恰好就是最典型的“够用就好”的产品。&br&&br&中国最出名的车是什么?五菱宏光。相比之下它没有BYD的电动技术,没有长城的大气外形,没有贾老板的霸气PPT,但是它毋庸置疑是中国普通家庭最适合的车,能买菜能拉货能载人,不容易坏,好修。&br&&br&能够把产品的品质做到客户的预期以上一点,而价格降到客户的预期之下,还保证一定的利润,这绝对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中国这些年来成为制造业大国,人们往往总是认为这没有技术含量,完全是依靠人力成本生吃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这是不妥的。在这个整合的过程当中,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这种“够用就好”的经验累积,将产品的成本降到了一定水平以下,成功实现了推广与普及,这绝对是有着极高技术含量的。成为世界工厂不是什么坏事,美国也是在仿制与大规模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世界的话语权,从而支持它打赢了二战,在近百年来的历史舞台上屹立不倒。&br&&br&中国的企业若都能把一次性打火机这样的产品做好,那该多好啊。&br&&br&———————————————————————————————————————————&br&小透明竟然拿了11K+赞我受宠若惊。&br&&br&说实话我也没想清楚为啥就火了……&br&&br&不过看到好像有一位老前辈对我的答案不满。&br&&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group_id=805824& class=&internal&&有什么廉价但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东西? - yolfilm 的回答 - 知乎&/a&&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4a966f30a2b4f7b513dbce7d2d9f366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4a966f30a2b4f7b513dbce7d2d9f3668_r.jpg&&&/figure&&br&&br&首先一次性打火机确实不是那么复杂。毕竟打火机是个比火柴发明的还早的玩意。压电陶瓷也不是什么复杂的玩意 居里夫人的老公上上个世纪就发现了压电效应。丁烷气罐作为燃料也由来已久。&br&&br&这不是个高大上的玩意。&br&&br&使用不当它也容易坏。不少评论里说摔一下啊 点的久了啊 或者是放在车里太阳晒啊 有一定危险性。这一点儿都没错。过于廉价的一次性火机确实容易坏。&br&&br&但是我们这儿说的是为什么它只要一块钱 以及为什么一块钱的它代表了一定的工业水平。&br&&br&确实。大陆的工业发展比较晚 相比海峡对岸的台湾来说 很多方面都迟了10几年。港资、台资企业刚刚来到大陆的时候带来了许多大陆人民没见过没听过的东西 无论是工艺、材料还是管理方式都显得特别高大上。&br&&br&这是事实。那个时代里我作为一个厦门的小朋友看着高大上的台湾朋友吃穿用住都很高端。&br&&br&年纪大一点的朋友可能还记得80年代大家的家用物品里面 金属制品为主——脸盆水杯是搪瓷的 笔筒笔盒是铁的木的 晾衣架、晾衣杆都是铁的 台灯接线盒桌子凳子都是金属和木质的 家里的储物盒是金属的饼干盒 尺子是木头的或者铁的 剪刀小刀都是铁的。 甚至于有些老的家电 收音机、电视机还是木壳或者铁壳的。&br&&br&这是为什么呢?&br&&br&嗯……比较惭愧 那时候我们国家的注塑工业很弱。笔杆是胶木(电木)的 那是因为它不是注塑的 是类似于烧结成型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 注塑工厂绝大部分都是台资日资港资。国产的塑胶制品很少。我身边的一位老师傅 现在年近50 在90年代初一个月多的时候可以挣20000多元人民币 更不要说香港和台湾的工程师了。比较年轻的朋友可能不知道 那个时候内地一个大学生一个月的工资才30-40多块。发展比较好的沿海地区的工人也只有200-300块钱一个月。&br&&br&可想而知那时候我国的工业基础有多差,那时候台资厂日资厂还有香港厂的外派管理人员有多牛。&br&&br&大概就跟现在月入几十万差不多吧。&br&&br&注塑模具行业其实门道比较多。新技术也一直在发展。有很多类似于玄学的问题到今天已经基本揭开了谜底。但是直到十一二年前 一个做注塑模具的熟练师傅一个月也要开到1w多2w左右的工资。时至今日 一个比较熟练的模具工程师月薪过万已经比较难得 此消彼长 大家心里估计有数。&br&&br&今天的塑胶行业里中国可能不是最顶尖的 还有不少新技术有待学习和开发 但是产量估计是最大的了……绝大部分的塑胶模具都在大陆生产 无论是家电日用品工业产品汽车零配件甚至军工产品等等等等 国内均拥有了相应的人才和设备制造能力来应对。国内企业在多年的代工中通过客户、供应商、院校等等渠道也逐渐掌握了独立研发的实力。现在要做一个塑胶零件 基本不太需要再去寻找当初的台湾、香港师傅了 台资和港资厂在塑胶这个行业里渐渐的消失了。&br&&br&当然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不过是捡了人家做烂了不要的行业喝喝汤 肉早就被吃完了”。这话也没什么大错 不过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 塑料制品随着整个行业的成长 价格也早已经地板价了。年纪稍微长一点的朋友可能还记得 当年的地摊塑料制品有多烂 两元店到处充斥着回收料、废料再加工而成的软趴趴 四周都是飞边/披锋的塑料制品。而现在十元店已经开到了商场里 虽然说似乎有不小的知识产权问题(笑) 但现在x创x品的塑胶制品质量大家完全可以去比一比 是不是比x印x品的东西已经没差多少了(23333你们可以想想当初给x印x品多挣了多少钱)。这可是切切实实的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br&&br&一次性打火机不过是这个发展的滚滚洪流中一个不那么起眼的小石子 类似的还有很多 有机会还可以进一步跟大家讲讲。&br&&br& 我这个小透明也不过是把它拎出来稍稍展示一番 不想引起了老前辈的意见 实在不好意思。 &br&&br&还是要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br&&br&————————————————————————————&br&一点不得不说的话:&br&&br&说实话当初写这个答案是因为我一直喜欢跟身边的供应商以及制造业同行聊这个打火机的事情。我自己曾经分拆过打火机并且一个一个部件的估价 发觉按照自己常规的习惯来报价的话这个东西的BOM(Bill of Materials,物料表)成本可能都要两三块钱 才惊觉长三角成本控制的实力。身边珠三角的制造业老板们也纷纷表示自己确实没有办法在这个成本下做出来。&br&&br&我自己其实不太清楚为什么突然之间这个答案就火了 我确实挺开心的 谢谢大家的点赞。&br&&br&当然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讲真上面的那段针对yolfilm的回复不算平和 话里带刺是肯定的 扪心自问自己也不是一个那么平心静气的人 见到赤裸裸的攻击有些反应。写完之后其实还有那么点小忐忑 想说会不会太过有攻击性。转头看到yolfilm的答案已经被删 我其实也准备把带刺的部分去了。&br&&br&结果今天起床看到不那么令人愉快的结果。人家终归还是怼回来了。冤冤相报何时了。算了我道歉 游先生对不起 我并不是执意攻击 。 &a data-hash=&28bb2b6ff09a4ab2efff& href=&//www.zhihu.com/people/28bb2b6ff09a4ab2eff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yolfilm& data-hovercard=&p$b$28bb2b6ff09a4ab2efff&&@yolfilm&/a&我并不是针对您 不过您会不会确实用语粗暴了一些 我把带刺的部分去掉 麻烦您也不要用粗俗的语言攻击我可好?&br&&br&身为一个小透明其实平时并没有发声的机会 不过我一直认为在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下最好还是尊重术业有专攻的道理。我也曾经在网上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发表一些不成熟的臆测 从而闹了一些笑话。&br&&br&既然受到大家的支持 我就索性多写一点东西吧。&br&&br&比如压电效应和压电陶瓷。游先生您说的方糖夹碎发光确有其事 并且在16世纪就有文献记载。这一类断裂发光的现象很早就被人们发现 因为人们往往在很强的地震中观察到强烈的光。这是因为非对称晶体在断裂的时候正负电荷不均匀而导致的放电所引起的弧光 网上也有照片可寻(方糖被子弹击中的瞬间)。这种现象在方糖、石英晶体、金属、硅玻璃、碱金属卤化物中都能够被观察到。事实上拿两块鹅卵石互相敲击发出火花 甚至于古人使用的燧石都是基于这个原理。&br&&br&不过这个并不是压电效应啊……我们总不能说击石取火的古人早就发现了压电效应吧……压电效应指的是&br&&br&“当对压电材料施以物理压力时,材料体内之&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7%%25E5%%25E6%259E%%259F%25A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偶极矩&/a&会因压缩而变短,此时压电材料为抵抗这变化会在材料相对的表面上产生等量正负电荷,以保持原状。这种由于&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BD%25A2%25E8%25AE%258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形变&/a&而产生&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9%259B%25BB%25E6%25A5%25B5%25E5%258C%259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极化&/a&的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正压电效应实质上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摘自中文维基压电效应词条)&br&&br&方糖并不会在应力下产生电压。如果说要举一个比较恰当地例子可能应该举石英。毕竟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石英表就是利用了石英的压电效应而制成。现代数字电路中无法离开的晶振也是利用了压电效应而制成的重要电子元器件而实现。这么说感觉很枯燥 可以举个例子 ……我们讨论的CPU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CPU主频 一般是x.xGhz 换算成xx00Mhz 而其来源则是来自于一颗25Mhz的晶振的倍频……&br&&br&是的你没听错 一次性打火机里那个按一下就能电你一下的小玩意就是这么巧妙地和另外一个答案中人类智慧的结晶 CPU 通过压电效应连接在了一起……&br&&br&当然了他们的材料不太一样。晶振里的压电材料多数还是石英 打火机里电人的那个小玩意是PZT陶瓷 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压电材料。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不太清楚哪里用上了这玩意 不过它是你的倒车雷达、手机扬声器、加湿器等等生活用品中的核心元件……声呐、B超、管道探伤、超声波焊接等等军用、医疗、工业场景里PZT陶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br&&br&一次性打火机固然挺low的 不过里面的这个压电小玩意真的不low……它真的用处很多……而我们国家目前已经基本占领了PZT陶瓷的低端市场 高端市场基本被日本占据 国内的高端产品主要供给军工企业。 目前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已经携手与院校展开合作 开始制造高端的PZT陶瓷 相信很快高端产品的价格也会不再那么高高在上啦。
一次性打火机。 价格1-2元。批发2-5毛。 一次性打火机是一个小型的压力容器。内部装得是0.25Mpa左右的液体丁烷。 打火利用的是压电陶瓷 可以产生6000V左右的压差 输出几微安的电流。 防风的打火机外焰可以达到接近1300度左右的温度。类似的丁烷喷枪可以融化…
&p&&b&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赞,感谢各位关注,祝大家新年快乐,开工大吉。有私信询问转载的,请按照知乎相关规定规范转载,非商业用途不必再私信我,谢谢。&/b&&/p&&p&&b&看到回复里面很多问题需要回答的,实在抱歉,未能及时一一回复,本人能力有限,有些问题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需要一点时间,像职业规划类的本身我也不专业,&/b&&b&请路过的各位高人帮忙回复下,或者另外开题讨论。&/b&&b&有必要的话我考虑放一些个人的工作感受或者我自身以往面临机会选择时候的一些思考。&/b&&/p&&p&&b&有同学私信探讨某些设备如何设计的问题,实在抱歉,我只是设计过几款设备(产品),至于看一下设备名字,连用途规格都不清楚就能拿一套靠谱的方案图纸出来,真心没那个能力。实抱歉没能及时回复私信。&/b&&/p&&p&&b&还有同学直接放个型号上来询问怎么才能逆向的成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实在抱歉,理论上型号相关的技规格文档我可以去检索,当前的售价我也可以想办法去获取,即便这样,你们的目标成本我总得知道吧?总不可能你逆向别人还要做个比原版成本更高的?最后可以完成也不等于能够瞬间完成交付。&/b&&/p&&p&&b&私信探讨工作机会的,感谢关注,抱歉私信未能及时一一回复,首先说下,我们今年是在扩大队伍,有意向的建议先做个简要的自我介绍,给个方便直接联系的联系方式。&/b&&/p&&p&&b&另外,我私信回复过某些同学,这里解释下,A-&B 意思是把原来字符串中的A用B替换掉,比如 xxx#yyy
#-&@ 翻译过来就是xxx@yyy,谢谢。&/b&&/p&&br&&p&&b&-------&/b&&b&-------&/b&&b&-下面是首次回答,已经看过的请忽略,谢谢-&/b&&b&-------&/b&&/p&&br&&p&&b&背景:&/b&十年工作经验的机械工程师,第一份工作在内地军工航空企业,现在在深圳做非标设备,中间混过医疗器械,低压电器,还在某BIG很高的无人机企业当过绘图员,除了第一家军工单位是因为想来深圳拼一把之外,其余岗位离开之前在技术能力上都是给同事当导师的状态,至于业绩,已经公开的能拿的出手的有一个低压电器产品,比之前对标的某世界最小的日本 AICHI  ATS 三向尺寸小10%以上,性。能高一个等级,成本低20%-30%。结合个人经历说下对机械工程师这个岗位的一些感受:&/p&
&p&&b&从成长途经看&/b&:软件工程师可以通过勤学苦练短期内入行或者提高段位,机械工程师一般工作三年能入门就算很不错了,基本上都得是有名师带路还得有人愿意烧钱给你练手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绝大多数工作三五年以内的机械工程师觉得自己掌握了某某工具很牛这其实是种错觉,什么时候没有这种错觉开始重视专业基础了距离入门就不远了。&/p&
&p&&b&从专业特性看&/b&:机械结构由于其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这一直观特性,很容易被看明白,也因此似乎每个人都可以指挥机械工程师,但是,正因为这个直观特性,导致一知半解的二把刀工程师非常之多,多到靠谱的工程师非常稀缺,稀缺到我工作十年,在工作环境中还没有碰到过一个真人能够有能力做到在看到物理样机之前知道其运行表现,经常听到的说法是,这个我们做个样机回来试一下。虽然很多人热衷于各种虚拟样机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结构有限元,运动仿真,热分析等),但绝大多数只是会操作一两种工具罢了,如果没有具体的优化约束,没有相应的回馈验证,不清楚虚拟样机分析结果和真实物理样机之间的偏差界限以及偏差形成原因,基本上就是学生做作业,看起来很炫,但不解决实际问题,更何况现在由于技术手段与条件的改善,在单一物理问题上很容易做到极致,但真正要做出领先同行的产品机会往往在多学科融合优化这块。但现实中由于企业分工太细,所以绝大多数做虚拟样机的往往设计能力不够,设计能力凑合的又不懂虚拟样机技术,个人认为虚拟样机技术实施者其设计水平至少要能够高于设计岗位的人可以指导别人做设计之后才能够通过虚拟样机技术创造价值,各种模拟计算最终都是为了拿到一个更优的设计方案或者解决思路,而不是计算本身,更何况各个模块或者物理问题的单个最优也不等于系统最优。另外,由于机械设备的制作验证周期很长,涉及耐久可靠性的结论甚至可能要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以后才能得到可信的结论,一帮不靠谱的软件工程师可能会导致工期延长,大家加加班多半就解决了,而一帮不靠谱的机械工程师分分导致项目死掉,要没有高人坐镇很可能死到临头无药可救才知道难逃一死,往往项目做到这时候基本上已经是预算超支,项目延期,丢了订单和客户。&/p&
&p&&b&从成长机遇看:&/b&绝大多数机械工程师可能根本没有参与过真正的研发工作,更多的是抄图改图,说难听点就是一绘图员,但由于从事类似工作的机械工程师占比太高,导致机械工程师的收入平均值被拉得很低,大家直观感觉机械工程师没有前途(钱途),这个导致一开始选专业或者工作机会的时候有条件的人弃机械而选择软件之类,这大概率导致机械工程师队伍成员的个人资质相对软件可能会差一些,本来资质就差一些,还没有好的成长机会,就算有,相对软件工程师成长非常缓慢,还不容易成才,平均产出自然不如软件的高,产出都不高收入又怎么可能很高。毕竟打工者你能拿到的每一分钱都是你依靠自己的产出换来的。&/p&
&p&&b&从需要掌握的技能看&/b&:机电光气,热磁声振,动力控制,生产仓储运输维护,从功能定义到维修备件,从成本优化到用户体验,从环境适应到寿命预测,简直是包罗万象,永远都有学不完的知识技能,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进步,工作中还写过一些日常工程优化计算需要的简单代码,作为以解决问题为乐成就感驱动的打工者,目前还没有发现比机械工程师更适合的岗位。&/p&
&p&&b&收入方面:&/b&如果按时薪计算收入的话,机械工程师的收入一点也不比软件工程师低,多出来的时间可以用于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为承担更重要的任务储备技能,如果你每天都加班到晚上十一点甚至更晚很难想象你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提高。如果要比年收入的话,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薪水没有太大的比较价值,毕竟软件工程师可能有人带一两个月就能上手干活了,机械工程师可能要3年才能勉强入门。机械工程师由于起步收入低,所以会有一部分人半路转向市场软件等其他岗位,这个也会导致能够到最后还搞机械的人进一步减少,由于机械工程师成才困难,成才率还低,所以一旦达到某个段位以后,竞争对手会非常的少。去猎头网站看看就知道,高端机械工程师的年收入跟高端软件工程师是没有差别的,实际上,高端机械人才已经不是价位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了。&/p&
&p&&b&职业前景&/b&:机械工程师成长缓慢,成才相对困难,脱离好的平台和高人指导很难自学成才。一旦到达某个段位之后竞争对手很少。但机械工程师的工作经验能力几乎没有贬值风险,类似与医生和律师,只要你还在干活,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增值。机械工程师这一职业的历史如果从阿基米德抽水机算起已经两千多年了,从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建立算起也有两百多年了。两百多年前的机械工程师放到今天一样能设计出牛逼的设备,20年前的软件工程师放到今天其价值还不如一个应届生。&/p&
&p&&b&总结:机械工程师是拿钱烧出来的,一旦被烧出来了会很值钱,关键是越往后越值钱,悲催的是多数人没有烧钱机会。&/b&至于是否坚持,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还是先看看有没有平台给你烧钱再做决定。如果真心热爱,还特别好学,能扛住工作前五到十年之内相对较低的收入,耐得住寂寞每天投入两小时以上有效学习时间,就放心往前冲,突然有一天就会发现你一年的收入会比之前几年的收入总和还要多,工作可能还更轻松并富有创意。&/p&
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赞,感谢各位关注,祝大家新年快乐,开工大吉。有私信询问转载的,请按照知乎相关规定规范转载,非商业用途不必再私信我,谢谢。看到回复里面很多问题需要回答的,实在抱歉,未能及时一一回复,本人能力有限,有些问题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
&p&一方面,因为同样作为工科的IT和互联网行业,平均水平几倍于机械专业,和同龄人相比,心理落差太大。其实在IT和互联网兴起之前,机械行业的工作应该算是工科类工作中的佼佼者,有技术含量,收入也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在这个行业做一辈子的大有人在。&/p&&br&&p&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个行业发展太快,传统行业每年增长10%已经算是不错了,但是互联网行业年增长100%一点也不稀奇,比如小米公司2013年就增长了260%。公司规模没有这么大增长的情况下,销售额增加这么快,多增加的都是净赚的,员工的工资不高才怪。&/p&&p&增加行业增长快最大的原因,一方面是市场对这种新兴科技的变革是极度渴望的,另一方面是这个行业变革起来也非常容易,全部在电脑上完成就好了,不需要花什么成本,而且一改马上就能看到效果。而传统行业总是依赖机器设备,机器设备更改,那可不是一个小工程,不但要花钱,而且涉及到一系列流程更改,而且从改变到能看到效益增长的周期非常长,看起来并不明显,所以这个行业的人不太喜欢改变,所以增长慢是一点也不奇怪。&/p&&p&互联网IT行业工资高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是智力密集型的,最大的资产就是人,只要有一帮会编程的人就可以开个公司。人对一个公司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对人的投资会相应大很多。比起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几乎是没啥闲人,也没啥庸才,纯技术流,是驴是马分分钟试出来,不懂技术的人很快就被淘汰,这是智力密集型的工作,干得活都是直接为公司创造价值。&/p&&p&而传统行业不一样,光有人还不行,还要机器设备,而机器设备占了公司竞争力的很大一部分,人没那么重要的,所以对人的投资相对少。而且是驴是马没有一两年看不出来,每个公司充斥大量的庸才和闲人,而且传统行业的工作是沟通密集型的,平时大部分工作都是处理人和人之间的问题以及各种打杂跑腿,其中真正为公司创造价值的部分不多,所以工资自然会很低。&/p&&p&但是刨去这些庸才闲人,剩下的有价值的人其实工资还是很可观的(当然还是比不了BAT这种企业的高薪),特别是外企还有赚钱的中国领军企业。由于庸才闲人数量基数大,拉低了平均水平。
&/p&&p&同样作为工科的机械专业,工资却只有互联网IT同行的零头,心理落差太大。其实在IT和互联网兴起之前,机械行业的工作应该算是工科类工作中的佼佼者,有技术含量,收入也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在这个行业做一辈子的大有人在。
&/p&&p&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取舍,IT行业工资但是同时也要牺牲一部分生活,芬哥以前写过一篇文章 《&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我为什么不做程序员?》&/a&,仅供参考。&/p&&br&&p&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创业和各种投机钻营变得容易,很多学机械都没忍住诱惑,转行了,大多非富即贵。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学机械的还是会回归常态。&/p&&br&&p&&b&附上一篇我微信公众号发表的文章《理工科专业的职业选择建议》,微信公众号stehouse.&/b&&/p&&br&&br&&p&本人前某500强外企工程师,现某知名品牌外企工程师,对职场、管理、英语有些感悟 。&/p&&br&&br&&p&先说下机械专业有没有前途的问题。我大学的时候也是听说这个专业没前途,微信公众号后台也经常有人问我机械到底有没有前途。感觉读这个专业的人都以为这个很惨。
&/p&&p&现在想来,这种误解的来源还是学校老师和社会脱节,站在狭义的机械和国企就业的角度来理解的。
&/p&&p&我大学的时候也以为机械制造就是机械加工,车铣刨磨钻之类的活,机械设计就是设计机器和夹具,就业的方向只有去工程机械比如中联重科、徐工、柳工、三一之类,或者各种装备制造业比如沈阳机床、广州数控等等才算是本行,曾经一度很抵制。这些行业的工资当然是很低的,一方面是传统行业,国企居多,人员机构庞大、效率低,另一方面,行业发展慢,不怎么赚钱,工资也高不起来。
&/p&&p&毕业的时候,我发现可以把目标放宽到整个制造业,从机械装备或者工程机械放宽到任何&b&产品制造业。&/b&&/p&&p&这里的产品,是指任何你日常生活中看得到的东西,包括衣服、鞋子,手机、电视机、电脑,汽车都算是产品。&/p&&p&产品是工厂里做出来的,只要是有工厂的地方,都要招机械的人,比如汽车行业、家电行业、电子制造业,甚至食品加工(雨润)、水泥生产(海螺水泥)都要机械的人,哪怕是苹果公司也要找机械工程师。衷心建议是,学机械专业的人一定要学好英文(也不要特别好,能够结结巴巴沟通就行),因为外资制造业的工资明显高过国产制造业。&/p&&p&当你把目光不在局限于那个狭隘的工程机械和装备机械,你的工资就不再由你是不是做机械的决定,而是由你所在的行业决定。现在互联网行业工资最高,但是互联网行业也需要搞硬件的,比如暴风科技,本来是一个纯粹的互联网公司,但是出了一款暴风魔镜,它也要招懂机械结构设计,产品质量管理的人,甚至京东和亚马逊搞电商的公司,也要招懂机械的人帮他去管理产业链,这些行业工资高,自然做机械的工资也相应高。
&/p&&p&如果以后从制造业,我们需要把机械制造的范围从机械加工放宽到整个产品全部制造过程,还包括原材料生产、铸造、冲压,涂装(喷涂、电镀、电泳)、装配(包括焊接、粘接、螺丝紧固、铆接,过盈压配)。机加工只是其中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说实话我虽然搞了机械很多年,现在对机加工却还只是懂点皮毛,因为平时根本用不到)。
&/p&&p&装配才是制造业里的重中之重,我刚毕业的时候觉得装配没有技术含量,当时做了工艺工程师,问前辈,我这里一点工艺都没有啊,全部都是装配,所有零件都是供应商做好运过来的,前辈说,装配也是工艺啊,装配工艺。&/p&&p&为什么装配是重中之重呢,因为这是最后一道工序了,前面所有工序只要发生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装配发生问题,总装工艺工程师就要去分析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所以对前面工艺都必须了解,虽然没前面的人懂得深入,但是知识面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强很多,所以装配工艺工程师跳槽最好跳。 我当年做工艺工程师的时候,供应商的零件总是出问题,但是最后产品出问题责任也是我,总不甘心要替前面的人擦屁股,一气之下辞职走人了,后来才发现,错过了多少学习的机会。
&/p&&p&不要以为装配很简单,我大学以为装配就是人工一个一个把螺丝拧上,这个理解就弱爆了。&/p&&p&实际制造业里的装配工艺和我们大学教科书上写的完全是两回事,教科书里的装配工艺就是机械设备装配,大部分都是螺丝装配,而实际制造业里,装配工艺包括产品所需的所有零部件组装在一起的所有工艺。你看下一台手机,把它装配起来除了用螺丝之外,还要粘结、过盈压配,铆接,焊接(PCBA)等等。&/p&&p&装配除了这些工艺具体的参数之外,还要涉及到这么多工艺流程怎么安排先后顺序,效率和良率,因为关注的是产品的任何一方面。&/p&&p&比如,一台手机的装配,几十道工序。看下这个联想的视频,虽然是手工装配居多。但是这几十个工序先后顺序的安排,哪个工序要用工具,什么参数,也不是那么简单的。&/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TUzNzk5MDc2.html%3Ffrom%3Ds1.8-1-1.2%26spm%3Da2h0k..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联想手机(英文版)--海纳影视带你走进联想手机生产车间-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a& &/p&&p&汽车行业要求严格一点,会要求把手工作业变成用夹具装配,作业员把两个零件放好,按下开关,由气缸+压头自动把两个零件装配好。主要考虑的夹具定位的问题。
&/p&&p&有人说我大学只学了机械加工工艺学啊,只懂机加工,那些铸造,冲压、表面处理、装配工艺不懂,他们会要我做这个职位吗?这不用担心,只要是在校园招聘招你进去了,是没期望你懂的,都是把你当小白的,不懂就多去学习,学得多与少,决定你以后的发展。比如我从来没有学过电镀(这个应该是化工专业学的),但是作为对产品总装负责,电镀的我也在工作慢慢学了很多,甚至还可以去质疑别人的电镀工艺流程不合理。
&/p&&p&还有人觉得学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之后做搞机电一体化的工作,这虽然是一个发展方向,但是现实很残酷,几乎所有公司 机电是分家的, 机械的就是搞机械的,电的就是搞电的(PLC),完全是两拨人,所以想要找这方面工作的朋友,清楚自己的重心在哪里,不要浪费无畏的时间想两头兼顾。如果对PLC感兴趣 那就全力去搞PLC,不要想着自己又懂一点机械又懂PLC会很吃香。
&/p&&p&最后,觉得自己做的机械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的朋友,看看我写的这篇文章,因为现在社会分工协作高度发达,所有工作本来就没什么技术含量。&/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给文科专业的职业选择建议&/a&&/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4dbb7f3da3c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f4dbb7f3da3c4_r.jpg&&&/figure&&br&&p&毕业这么多年,以自己对这些职业的了解,写下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请大家酌情做出选择。按照贵乎的传统,一定会有人骂我说凭什么给职位分出个高低贵贱出来,我只能呵呵了。&/p&&p&这里说的理工科,除了IT和土木工程,偏向于机械类专业一点。&b&如果要去做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比如机械设计,考研更好,其他情况都不需要考研。&/b&&/p&&br&&p&&b&先说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永远都要优先选择大公司、大品牌。不要盲目崇拜外企,外企也要看是不是大型外企,小外企也只是呵呵。&/b&有人说小公司学东西多,大公司都是按流程办事,都是当螺丝钉,所以要选择小公司。这种观点我也只能呵呵。我管他是不是螺丝钉,只要我以后好跳槽就行。大公司出身的人,跳槽去哪里都容易,而小公司的人,哪怕能力再强,简历都没人看。&/p&&br&&p&&b&如果因为学校不好,实在进不了大公司怎么办呢?我的朋友幽哥(大家可以加他个人微信youge2016,咨询跳槽和职业规划的事情,他有十几年外资汽车行业工作经验,非常乐意解答,他已经出书,电子书&/b&链接:&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an.baidu.com/s/1pLrNbZ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an.baidu.com/s/1pLrNbZ&/span&&span class=&invisible&&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密码:m2j3&b&)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404f0f57bcad3a5& data-hash=&404f0f57bcad3a5& data-hovercard=&p$b$404f0f57bcad3a5&&@开心蛙&/a&给出一个很好的建议。先去大公司同行的中小公司,比如你想进华为,如果他不要你,你去投他的同行也是做通信的小公司,做了几年后再投华为就容易多了。&/b&&/p&&br&&p&&b&再说行业,理工科优先考虑汽车行业(或者比汽车行业更加严格的航空、轨道交通、医疗器械),包括产业链上的零部件制造商&/b&,因为汽车行业的特点是大批量,大规模,庞大供应链配合,产品高度涉及到人身安全和法律规定,没有其他一个行业同时有这么多特点。所以管理水平很高,是整个制造业的标杆,一切行业的典范。&/p&&br&&p&比如苹果这种做手机的公司,制造水平应该是很高了,但是比起汽车行业来说,还是弱爆了。比如手机制造商还在看良率的时候,汽车行业已经在追求CPK 1.67,甚至零缺陷了(哪怕产品100%合格,但是过程不稳定也是不行的,仔细琢磨这句话)。其他行业认为返工是正常的,汽车行业已对返工严格控制了,甚至要求零返工了。原因是汽车行业认为,检验和返工都是事后诸葛亮。只要问题发生了,不管怎么检验或者返修都是有风险的,制造过程正确并且稳定才是王道。&/p&&p&专门写了一篇文章。&/p&&h2&&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为什么汽车行业能够成为制造业的标杆?&/a&&/h2&&p&&b&其次考虑电子制造业,&/b&除了安全和法律法规没这么严格外,其他特点都具备。不过以港台企业居多(江浙一带以台湾企业居多,广东一带以香港企业)居多,也有少量外资的 捷普,伟创力,新美亚等等。这种这个行业的管理水准也不太差,但比汽车行业稍微差一点。跳槽非常方便,如果英语好,跳到客户那里去非常容易。&/p&&br&&p&工程机械行业比如徐工 三一 中联,怎么说呢,专业技术倒是能学到很多,但是这个行业不符合上面两大行业 大规模 、大批量 、庞大供应链的特点,所以管理水平 我只能说呵呵,因为产品数量不够大,还有很多公司在用手动机加工机床,而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几乎都是用CNC了,谁说用手动加工简直是天大的新闻。&/p&&br&&p&其他行业比如白色家电行业比如美的、格力、海尔这种,也符合电子制造的大规模大批量庞大产业链的特点,东西能够学到,管理水平也不太差(不过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比港台的还是差那么一点),但毕竟是夕阳产业,利润薄,薪水不会太高,不过跳槽去电子制造业还是很方便。做电视的都比比做白电要有前途。&/p&&br&&p&最后就是一些传统的玩具、日用品什么的(非智能),水平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不要考虑。&/p&&br&&p&最推荐的职位&/p&&ul&&li&&b&工艺(制造)工程师&/b&&/li&&/ul&&br&&ul&&li&&b&设计工程师
&/b& &/li&&/ul&&br&&p&最不推荐的职位&/p&&ul&&li&&b&测试工程师&/b&&/li&&li&&b&维修工程师&/b&&/li&&/ul&&br&&p&先说最推荐的职位&/p&&p&&b&工艺(制造)工程师★★★★★&/b&&/p&&p&我就是做这个职位的,不同的工厂叫法不同,有的叫制程工程师,制造工程师,PE,大部分理工科都是去做这个职位。&/p&&br&&p&这个职位是每个工厂都需要的职位,而且数量要求巨大。为什么呢?因为工厂是要生产工艺才能运转的,这帮人就是提供生产工艺,也就是规划每个产品按照什么要求生产的。整个工厂的运营在技术方面按照这帮人提供的指示在走。&/p&&p&这个职位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去生产现场现场解决一些产品的质量问题,比如分析是不是机器设备发生了错误,是不是物料有不良,是不是工人没有按照规定的方法生产。还有就是客户要求一个新的产品,设计一个生产流程把这个产品从头到尾做出来。而且这个职位要和公司(工厂)几乎所有的部门打交道,能够锻炼自己在做人和沟通方面的能力。&/p&&p&&b&可以说是最懂制造的人,最懂公司(工厂)的人。&/b&&/p&&p&很多人不喜欢在工厂工作,觉得脏累差,所以不想选择这个职位,一心想搞研发类的工作。殊不知正由于这个工作岗位由于直接和生产打交待,是对整个工厂了解最多、而且最容易做出成绩的,生产总监、厂长、副总通常都是做这个职位出身。公司内部转岗也容易,做制造工程师去做采购,销售,开发也毫不稀奇。跨行跳槽也非常容易,我见过做制造厂做生产经理的跑去汽车厂做生产经理。而且由于每个工厂都需要这个职位,跳槽非常方便,哪个公司工资高就去哪里。也正由于跳槽方便,流动性很高,所以内部出现空缺的机会也很高,基本上能够熬上四五年都能晋升到管理岗位。&/p&&p&缺点就是压力有点大,只要生产不能正常进行,都是这个职位首当其冲。&/p&&p&另外就是起薪普遍都不高,我毕业那会的行情才2000多一个月。但是随着工作经验的累积,弹性非常大(跳槽或者职位提升),月薪1万到10万都有可能。我去苹果面试一个普通制造工程师职位,从头到尾不和我谈薪水,我实在忍不住问了一句这个职位的预算是多少,他说,薪水你不用担心,一定能够满足你,年薪30W到100W都有可能,只看你有多大能力。&/p&&p&给这个职位的建议是,1. 尽可能多去掌握每一个制造细节 2. 尽可能多做做各种测试。优秀的制造工程师都是建立在掌握大量的制造细节的基础上,比如“刀具多久更换一次?什么材质的?转速多少?刀径是多少?还有其他哪几种类型也可以使用&用的是哪个供应商的物料? “这个胶水有什么特性?”“每个班次能够做多少产品?” 普通的工程师觉得反正都有人知道,所以自己懒得去了解。&b&想象你自己要在外面开一间同样的车间,你需要掌握那些细节才能做出一样的东西&/b&。另外就是通过多做测试来快速增加经验,比如一个产品要求烘烤 100 +/-10度,但是如果烘烤150度会发生什么?有十年经验的制造工程师由于在过去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偶然做过这个测试,知道结果,这变成了他的经验。但是优秀的制造工程师不需要十年,他只要能够主动好奇去做这个测试,就能快速弯道超车。
&/p&&br&&p&&b&设计工程师★★★★★&/b&&/p&&p&这个职位应该是能够用得到自己大学所学专业知识最多的职位,专业性稍微比制造工程师多一点(但是也多不了太多)。好处是不需要直接和生产打交道,不需要天天去生产现场,工作相对轻松,工资也相对高,在公司地位也相对高。&/p&&p&这个职位每天做的事情就是&/p&&ul&&li&画画图,技术含量不高,因为大部分时候都不是自己的原创想法,都是根据部门经理,市场部,或者生产部门要求来画,和文员差不多。
&/li&&li&做样品测试。有了一个新的要求或者想法,能设计出来不代表真正能做出来,或者不代表做出来的东西就是想要的东西,所以需要安排做几个样品出来,然后测试各种性能以及耐久。这部分工作占了他们80%的时间。&/li&&li&和外包供应商沟通技术要求。有些零件是外包给其他供应商做的,需要和他们沟通技术细节。&/li&&/ul&&p&&b&可以说是最懂产品的人&/b&&/p&&p&这个工作也很好跳槽,做笔记本结构设计的去做汽车结构设计也完全可能。但是受到专业的限制,跳槽面没有做制造工程师那么广。比如做轮胎设计的人去做发动机设计用人部门就有点难接受。但是做轮胎制造工程师去做发动机制造工程师就还可以考虑,因为毕竟都是制造。&/p&&p&有人问,如果我不会画图,可不可以做设计工程师?当然可以,很多人刚毕业的时候完全不会画图,这些技能都是在工作中学的。而且画图,不管3D还是2D不是什么牛逼的事,只是会用这个软件而已,真正厉害的设计工程师是可以有原创的设计的。好比你会用电脑的里的绘图板,但是你画不出像样的图出来。&/p&&p&这个工作的岗位升迁会相对难一点,因为流动性相对较小,可能做五年十年都还是个高级设计工程师,而做制造工程师的已经升了经理了。不管怎么样,地位高,工资高,工作压力小,相对好跳槽,有专业技术,也算是值得推荐的工作。&/p&&br&&br&&p&再说最不推荐的职位&/p&&p&&b&测试工程师&/b&☆☆☆☆☆☆这个职位就是配合上面说的设计工程师安排的测试,就是一个服务部门。想想一下医院里验血提供报告的人。&/p&&p&专业性是很高,但是又怎么样呢?&/p&&p&就算你把所有仪器所有功能都学会了,又怎么样呢?&/p&&p&知识的极限就是对仪器的了解。工作能力并不会随着你工作经验的增加而增加。最多就是能够有机会摆弄一下新的设备。&/p&&p&工作忙的时候,没有人能够体谅你的工作量,只知道质疑为什么测试还没做完,报告怎么还没出。&/p&&p&对于公司而言,这个部门是成本,不创造价值,只想着怎么把这个部门的人减少,在公司的地位非常低。&/p&&p&跳槽极其不方便,因为招的人本来就不多,能够产生空缺的机会就更少了。所以这个部门的流动性是最低的。而且由于不同公司的设备也不一样,也不太愿意招外面的人。&/p&&p&晋升机会,由于流动性太低,几乎不考虑有晋升机会。&/p&&p&毕业后和我进了同一间公司的同班同学做了测试工程师,我做了制造工程师,我陆陆续续跳了几次槽到了现在的公司。而我同学虽然也很想跳槽,但是苦于市场上测试工程师的职位何其少,而且做测试的跨工种找工作也没人要,所以一直都还在原公司待着。&/p&&br&&p&&b&维修工程师&/b&★☆☆☆☆☆&/p&&p&修得好是你应该的,修不好那是你不行。&/p&&p&能够学到很多设备的知识,这点非常有帮助。转去做制造工程师很容易。&/p&&p&但是只是和设备打交道,不需要和人打交道。一方面,知识的极限也只是对设备的了解,另一方在人际沟通方面锻炼很少。&/p&&p&属于很有能力,公司又不重视的,价值决定地位。&/p&&p&工作强度看公司,有的轻松有的累,但是总体而言,没太多前途。&/p&&br&&br&&p&再看其他职位&/p&&p&&b&质量工程师&/b&★★★★☆&/p&&p&如果你对质量的理解还停留在“品质检验”,也就是找个人把产品用肉眼看一遍或者测试一下,过就pass,不过就挑出来,那就弱爆了,这还是上上个世纪的质量概念。&/p&&p&现代的质量管理,已经发展到“预防质量缺陷发生“的层次上了。一个质量工程师做的事情是如何从设计上、从体系上预防质量问题产生。比如一辆汽车有成千上万个零件,漏装零件是可能发生的,质量工程师要做的事情就是从源头上,比如要求设计工程师从设计上可能漏装零件的数量,或者要求设计上能够防错,如果漏装零件,车就没办法装配。比如汽车的焊接,质量工程师要做的就是在工艺上要求机器能够自动检测出。如果电流电压不稳定,设备就停止运行,并且锁住零件不让流出。这样想要做出不良品都难。&/p&&p&一句话,质量工程师做的事情就是在源头上预防问题发生,而不是在问题发生之后再去检验。&/p&&p&你问我支不支持你选这个职位,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我是支持的,不过非汽车行业(或者比汽车还严格的航空,轨道交通)不去。&/p&&p&这个职位只有在汽车行业才是受到重视的,而工作是成体系的,有前途的,高薪的,热门的,好跳槽的。汽车行业的品质总监地位是崇高的。&/p&&p&在汽车行业,质量工程师分成负责内部质量的和处理客户投诉的。后者也一样有前途,和客户打交道多,出差出国机会多。&/p&&p&在其他行业,比如服装、玩具、家用电器,如果你和他说“品质是做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和他说8D,他会睁大眼睛惊讶地看着你,你是在说梦话吧,完全不能理解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们的理解确实还停留我在开头说的品质检验上。其他行业的品质要么就是没有品质总监这个职位,要么就是生产部门的附庸。&/p&&p&可以说汽车行业的品质体系IATF 16949(以前叫TS16949)是一切行业的标杆。&/p&&p&当然,像知名的大型制造公司比如富士康、仁宝等的品质体系也在向汽车靠齐,他们的质量工程师职位也是值得考虑。&/p&&p&不过这个职位和制造工程师相比,吃亏在于他们没制造工程师懂制造。一个制造工程师很容易能够去做质量工程师,但是质量工程师不一定能做制造工程师。&/p&&br&&p&&b&生产管理&/b&★★★☆☆&/p&&p&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牛逼,靠“管理”两个字骗了不少人,想想自己一辈子没当过官,终于也能混个领导当当了。让我来接接内幕。&/p&&p&不同公司这个岗位内涵不一样。&/p&&p&某些公司比如国内民营企业,国企等等,这个职位就是班组长,工作内容就是管一批流水线上的工人,天天在线上守着,做到要求的产量,一个大学生去做这个就有点屈才。&/p&&br&&p&某些公司比如台湾企业,这个职位就是做生产计划的,香港企业叫PMC(production material control),欧美企业叫logistic/planning。工作内容就是根据客户的订单,排出每天的生产计划。&/p&&p&这个生产计划的职位在任何公司地位还是很高的,很受重视,也比较有前途,因为订单的达成都是靠他来计划,很多厂长和生产经理生产总监都是做这个岗位出身的。当然,压力也很大,因为各种琐碎的事情比较多,比如生产物料不能如期到达,生产线人手不足,生产线因质量问题停线,这些都要重新排计划。&/p&&p&这个岗位的好处就是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理解整个公司和制造,跳槽好跳。缺点是压力山大,琐碎多,也不如制造工程师精通生产工艺。&/p&&br&&p&&b&项目管理&/b&&/p&&p&大公司在项目管理上有完善的流程,小公司或许就没有这个职位。&/p&&p&从事项目管理的人有几种&/p&&ul&&li&项目经理★★★★☆&/li&&li&NPI(New project introduction)★★★★★
&/li&&/ul&&p&这个项目经理可不一定真就是经理,只不过就是project manager(项目管理者)的翻译过来的。一个新的项目从头到尾要涉及客户、生产、品质、采购、销售等等,如果没有一个人来协调,可能各自为政,互相扯皮而达不到客户预计的时间,这是大忌。项目经理的就是从头到尾,调各方利益,把握各项决策,最终在时间、成本、质量上三方面达到客户要求(时间往往是最大的瓶颈)。&/p&&p&这个职位的地位很高,直接向高层汇报,所以平时大家都要给几分面子。不过,貌似只有汽车行业有这个职位,其他行业可能就直接由工程部做了这个工作了。薪水高,跳槽方便,也是突发状况多,琐事多,职业发展还是有瓶颈,一般做到高级项目经理就到顶了。&/p&&p&NPI这个职位在电子厂(特别是香港的)比较常见,和上述项目经理干的活有所不同。这个职位主要是在生产硬件(比如机器、设备、夹具)上导入,比如一生产线从头到尾所需要的硬件都是NPI按计划购买、调试、安装,确保在量产前各项硬件到位,同时对量产准备阶段的品质负责,确保产品在投入量产时品质是OK。很多公司由制造工程师来担任NPI的工作。&/p&&p&对这个职位的建议是,主动多去了解每个制造细节(参照文章对制造工程师的建议)。由于时间压力,对每个项目都是浅尝辄止,所以对制造细节掌握不如制造工程师,而一个优秀的有前途的NPI,是能够和制造工程师不分上下的。&/p&&p&工作前途和缺点参照制造工程师。&/p&&br&&p&&b&销售工程师★★★★☆&/b&&/p&&p&很多人问到这个职位,我来解释一下。&/p&&p&大家平时理解的销售是要口才很好,像推销员一样特能吹,这就特错大错了。&/p&&p&大家也觉得销售能够拿提成,这也不完全对,能不能拿提成看你是跟单还是开发客户。&/p&&p&销售分几种类型&/p&&ol&&li&大型工厂对工厂的销售,像富士康和苹果的关系。&/li&&li&中小工厂对工厂销售。比如国内各种做对外贸易的工厂。&/li&&li&设备供应商对工厂的销售,像注塑机供应商对富士康的关系。
&/li&&li&品牌对经销商的销售
&/li&&/ol&&p&第一种,富士康的销售是完全不需要去卖东西的,只是一个工厂对客户的窗口,只要接听客户指令完成客户要求和订单就可以了。这种销售是没有提成的。口才不是第一位,沟通能力,也就是准确理解客户要求并给出反馈才是最重要的。&/p&&p&第二种,这些销售员是要开发客户的,能够拿提成,但是多以&外贸业务员“这个抬头出现。&/p&&p&第三种,注塑机供应商卖机器给富士康,也不需要很好的口才夸夸其谈,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对产品的了解和服务才是第一位。我以前做制造工程师买镭射机的时候,约谈好几家供应商的销售,那些销售工程师简直把我气死,问到稍微细一点的问题,就都不知道,用很官方的回答告诉我说等我回去确认一下再告诉你比较好一点,对于这些供应商我统统拉黑。这种销售是有提成的。&/p&&p&第四种,就是某某大区经理,比如格力电器的广东省大区经理,也不需要很好的口才,不要去推销的东西,只要去维护和经销商的关系。有提成。&/p&&br&&p&&b&采购★★★★★&/b&&/p&&p&你说采购既然五颗星推荐为什么不把它放在最推荐里面呢?&/p&&p&因为这个职位是可遇而不可求,一是空缺的职位太少了,三是油水太多,人人都觊觎,根本竞争不上,三是这个职位大部分都是内部转岗,对外招还很少的。&/p&&p&对于大公司来说,采购分两种&/p&&ul&&li&直接采购
&/li&&li&间接采购
&/li&&/ul&&p&直接采购就是采购本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上某个外包部件,比如汽车厂的轮子可能是外包给轮子供应商,那么直接采购就是和轮子供应商打交道,这一块属于供应链管理,工资高,油水多,前途大。&/p&&p&间接采购就是采购本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以外的东西,比如机器、设备、夹具等等,有点油水,但是不如直接采购多,因为人家量大。&/p&&br&&p&对于小公司来说,采购职位就不要去了,因为采购都是老板亲自把关,采购员只有跟单的分,没有任何技术含量,被供应商欺负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大部分中小公司的采购都是跟单的。只有大公司的采购才有决定权。&/p&&br&&p&&b&工业工程师&/b&★★☆☆☆&/p&&p&这个职位也叫IE,如果你百度,发现这是一个多么高大上多么有前景的职位。事实上呢?&/p&&p&说得简单一点,主要工作就是测工时,也就是拿着秒表每天去生产线去测每个工位要花多少时间,或者是布线。&/p&&p&这个职位涉及到的学科工业工程,毫无疑问确实是博大精深,是从科学的角度优化生产效率,节省成本。只可惜大部分国内企业的意识还是很落后,认为成本是固定,如果要降低成本只能偷工减料了,没想过还可以通过改进作业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最后节省成本。哪怕是外企(喜欢把这个职位叫做 lean expert精益专家),意识稍微强一点,但这个职位总而言之地位不是很高,老板想要通过这个工种来做出成绩,但是往往决心不大,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所以工业工程师举步艰难。&/p&&p&另外一方面,由于工业工程师并不像制造工程师对项目有那么深的了解,也没有那么大的把控能力,经常被边缘化。&/p&&p&虽然能够学很多东西,但是总之由于没有地位,发展前景堪忧,而且跳槽也要混经验,要考什么六西格玛黑带才有说服力。&/p&&p&学这个专业的人,去做制造工程师才是王道。&/p&&p&几年前天涯有一篇文章《大专生,照样年薪三十万》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讲的是一个工业工程师从小白做到IE经理的经历,做事的思维可以参考,但是并每个人都有像他那么好的运气,整个职业路径没有参考价值。&/p&&br&&p&&b&一些边缘的职位&/b&&/p&&p&比如EHS(环境健康安全)工程师、设施(水电厂务之类)工程师,请不要考虑,太边缘了。&/p&&br&&p&&b&最后列举一下制造业的组织架构&/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7bba80d116fff7bce753_b.jpg& data-rawwidth=&775& data-rawheight=&1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7bba80d116fff7bce753_r.jpg&&&/figure&&p&由于每个公司的叫法都不同,大家找工作的时候,不要被职位的抬头迷惑(通常职位抬头都高大上),一定要看具体这个工作是属于什么职能。所有职能几乎都离不开我列的这些,如果不是这里面的,就要注意了,避免那些小众职位,以后换工作不方便。
&/p&&p&也有公司把制造工程部(包括制造工程师、IE工程师)划在工程部下面管理,便于和开发紧密合作。各有各的好处。&/p&&p&也有把质量部划在生产运营部下面管理的,这是非常落后的管理体制。汽车行业的几乎所有公司都是把品质部单独画出来。&/p&&br&&br&&p&&b&最后再次强调,大家一定要学好英文学好英文学好英文,职业选择面会大很多,不然连苹果都进不了。&/b&&/p&&br&&br&&p&&b&我去苹果上海总部面试的经历&/b&&/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苹果公司 (Apple) 的招聘流程是怎么样的?&/a&&/p&&br&&br&&p&(对于湖南的朋友,我推荐大家看看麓山就业网&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63jiuye.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63jiuye.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集合了湖南所有高校的校园招聘信息,还可以订阅宣讲会的通知自动发邮件给你,有些企业不来我们学校招聘,我照样过去宣讲会现场投简历,收我简历让我面试的企业也很多)&/p&&br&&p&如果对职位还有疑问的,可以在下面评论区问我,或者在我微信公众号stehouse给我留言&b&,先帮我点赞哈&/b&&/p&&p&&b&================================================&/b&&/p&&p&史蒂芬其他回答和文章&/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外企面试的时候英语自我介绍该说点什么?&/a& &b&重点干货推荐,大家帮我把这个回答顶上去,排名第一的是水货答案。&/b&&/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英语表达如何假装很地道(一)?&/a& &/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英语口语学习的几点见解&/a&&/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学英语有什么用? - 史蒂芬的回答&/a& 英语面试的经历
&/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样才能从英语很糟糕的人变成英语很厉害的人? - 史蒂芬的回答&/a& 英语学习的经历&/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什么材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