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看病流程为什么这么慢

一次“欲哭无泪”的美国看病经历,颠覆你想象…请好好珍惜中国医生吧!-微众圈
微众圈,我的微信生活圈!
一次“欲哭无泪”的美国看病经历,颠覆你想象…请好好珍惜中国医生吧!
摘自公众号:发布时间: 14:41:51
乐爸一家美国就医经过今年暑假乐爸和妻子带着四岁半的米乐美国自驾游。当地时间7月14日晚,儿子在屋里玩闹时不小心左手脱臼。夫妻俩带着孩子到洛杉矶儿童医院挂急诊,没想到接下去的经历让他们体验到了真实版的“人在逋尽保经历三位医生检查,儿子脱臼才复位医生写完长达四十多页的A4纸病历与工作人员反复交涉结账方式后才能离开诊治过程历时四个多小时1分钟 11块钱 VS 4小时 11800元11天后,乐爸返回洛杉矶儿童医院结账,当数字账单出现在眼前时,他脑袋一片空白。优惠打折后费用总计1767.6美元,约11800元人民币。幸好他们事先购买了旅游保险,全额赔付款已经到账。 乐爸在文章中曾表示,这不是孩子第一次脱臼,前两次在国内脱臼也是晚上急诊,直奔诊室后医生一分钟不到就搞定了,第一次仅支付了11块钱挂号费,第二次连挂号费都省了。 在美国看关节脱臼为什么这么费时费钱? 问题一:为什么到了急诊,等了半小时医生才来?浙医二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张茂表示,同样是关节脱臼,在两个不同国度的医疗环境下有不同的诊疗经历,主要是因为不同的医疗制度、文化等多因素造成的。在美国,医院急诊普遍实行急诊分级制度。根据病患症状由重到轻,依次分为1到5级。比如像心跳骤停、大出血等严重危及生命的急诊患者,就属于1级范畴,需要立刻进行急诊抢救。如果并不是非常危急的情况,等待1-2个小时其实普遍的。在国内,急诊实行分级制比较难,多数患者认为,既然挂了急诊,医生就应该马上为急诊患者接诊。问题二:为什么来了几个医生都没处理好脱臼?这涉及到国外医院急诊的分级制度。患者到达急诊后,护士会对患者初步评估,一般情况下,先由初级医生接诊,如果遇到处理不了的情况,再由较高资质和经验的医生来处理,但是所有接诊的医生都是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这是规定的急诊处理程序。问题三:为什么治疗费用这么贵?美国没有一个普惠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从人均水平看,美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均医疗支出都要多,达到7000美元。急诊又是医疗服务中的稀缺资源,价格会比普通的医疗服务更贵一些。此外,美国的医疗服务收费贵,和医生的准入门槛高也有很大关系。在美国,培养一个医生的代价也非常大。美国只有读完大学的人才能报考医学院,学费至少5万美元一年,当了医学生后还要当5-7年的住院医生,然后才能申请独立行医执照。 网友感慨国内医生不易乐爸这篇这篇长达6000多字的“日记”瞬间在朋友圈走红。网民的关注点集中在国内外就医环境、诊疗技术、医患关系这三个问题上。 网民“良人若初”:平心而论换位思考,我觉得咱们的医生真心挺不容易,还是要多一份理解。网民“fgit”:中国医疗是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在医疗技术水平等方面并不需要妄自菲薄,两个国家的就医环境与制度、文化习惯都有关系。网民“小米”是一名医生,她表示:我也很想像美国医生那样笑着安慰病人,看完病再送根冰棍安慰孩子,但估计后面排队的人会疯,我们只能尽自己所能在解除患者痛苦的同时,尽量让他们觉得“务”(服务)美价廉。 乐爸的这篇文章中写到:“不要再抱怨中国的医疗了,生在福中要知福!”。由乐爸的经历再推及到国内医生的待遇和面临的医患关系的难题,不禁令人感慨。 费时+费钱 美国看病也“折腾”杭州家庭赴美旅游,也顺道体验了一把“美国式医疗”,尴尬的处境让国人大为吃惊。在许多国人的印象中,美国式医疗代表着设施齐全、精准高效和以人为本,为何展现出来为何如此“不堪”?难道《实习医生格蕾》等美剧里反应的美国主流医疗机构的现实都是假的?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还要自己尝一尝。中国家长“乐爸”所反映的现实,无一例外展现了美国医疗系统极其脆弱的一面:漫长的等待、对医生的过度保护、小心谨慎的态度、较差的临床经验、高昂的医疗费用…… 美国的医疗机构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无论属性如何,收费都很昂贵。笔者曾经有一次因胸闷到医院接受检查,仅做了个X光片的透视,没有检查出任何毛病,就收到了近1600美元的账单。 当然,这其中的绝大多数由保险公司负担。这也告诉我们,为何医疗保险的话题在美国总能引发大范围争论。美国的普通民众如果缺乏医疗保险,会在一场大病后瞬间破产、无家可归。 △乐爸就医账单事实上,美国的医疗环境优越。初到北美的国人都对美国医院的硬件设施啧啧称叹,但渐渐地人们明白,这些费用都会反映到医院的账单上,最终由患者买单。再加上美国的医生准入门槛较高,医生作为高收入群体,其薪酬也必须由医院的高收费来支撑,因此医疗账单就往往让国人目瞪口呆。实话实说,中国人所吐槽的“看病贵”与美国式医疗账单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 除了收费昂贵,美国式医疗让人吐槽的第二大弱点是“效率低下”。到美国医院看病,等两三小时是常有的事情。 一方面,美国实施分级诊疗的制度,根据病患症状由重到轻依次分为1到5级。与此同时,美国的医疗官司往往让医院和医生担忧不已。 因此,医生常常反复确认患者病情,不到万无一失绝不轻易下手诊治。美国医生的谨慎小心往往还反映在另一个层面:严重依赖各种设备的检查结果,绝少依赖个人经验。因为在法庭上,医疗设备检查结果能很好地替自己辩护。长此以往,美国医生和护士的临床经验往往严重受限,与国内医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还记得某明星在美国的一家医院抽血化验,护士反复拿针管探寻,先后尝试多次才终于找到血管,期间画面惨不忍睹。遥想国内,护士熟练操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样的临床经验,也只有在国内的医疗环境中才能百炼成金。 美国医疗体系中也有许多优势值得我们合理借鉴当然,美国的医疗体系中也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医生是美国收入水平最高且最稳定的职业之一。医生的社会地位高,收入可观,工作环境好,工作压力远没有中国同行那么大。与此同时,由于分级诊疗到位,美国80%的大医院都沉在基层。患者未经家庭医生的许可,除紧急状况外决不允许轻易走进医院寻求治疗。 中外医疗差异大 对国内医生多些理解尊重 在这之前,请好好珍惜咱们自家的医生吧!内容综合央视新闻、现代快报赞是一种鼓励 | 分享传递友谊
微信号:hnyouth0371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亲历美国看病难,看病贵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夏威夷大学访学的我竟然被蜈蚣袭击了,看医生看来看去没有看好,最后决定打飞的回国治疗。
我到夏威夷大学和美国国会下属的东西方中心访学一年,闻书香,看彩虹,听课做讲座,仿佛天堂里生活。但做梦也没想到,我竟然被蜈蚣袭击了!传说中的先看病后付账2015年12月,我在夏威夷大学校园散步。突然,脚背感到一阵刺痛,抬脚一看,一坨黑乎乎的虫子正趴在脚面上。“啊!”我疼得叫出声来,用力甩腿、跺脚,脚面瞬间麻痹刺痛。在我一瘸一拐走向宿舍楼的五分钟时间里,毒液迅速扩散,从小腿麻痹到大腿。东西方中心宿舍前台的值班阿姨问我,“叫救护车还是出租车?不过,救护车会很贵。”(多贵?后来才知道至少一千美元)。她给我写下附近两家医院的地址,嘱咐我拿好护照、医疗卡和钱包。乘出租车到医院急诊,护士询问了我的医保、住址、过敏史等基本信息后,上网搜出一张图片给我看,“是这虫吗?”对,像是蜈蚣!一指长,多腿,黑棕色。护士把我领进病房坐下,给我一个冰袋。等了十几分钟,一位瘦瘦的光头男医生走进来,看了一眼我的脚伤,悠悠地说:“给你吃片止疼药,12个小时后会不痛,24小时以后消红消肿。”我问他:“请问有多大把握确定是蜈蚣?你经常见到被蜈蚣咬伤的急诊病人吗?”医生点头说:“99%的可能性是蜈蚣;我一个月12个班次,平均每个月能见一例。”在夏威夷,看来被蜈蚣袭击不算太罕见。“至于会不会感染,要再观察了。感染比例很低,千分之一吧。”医生说完就消失了。等了十几分钟,又进来一护士,一手药片,一手纸笔,吃药前让我签字。“吃完之后四小时,如果还疼,就去药店买药继续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伤口未作任何清理,看病三分钟,等待半小时。我问,看病多少钱?接诊护士回答说:“我们也不知道。以后会给你寄账单。明天记得电话告诉我们你的医保账号。”打车回学校路上,我去了longs drugs 药店买药。在美国,实行医药分家,最近的药店和医院相距车程8分钟,车费15美元。医生开的处方药,只有5粒止疼片。第二天,我找出医保网站信息,给急诊打电话,告知医保账号。这就是传说中的先看病后付账,只是你不知道,你这次看病花了多少钱。开了药方,却未必能及时买到药被蜈蚣咬伤后的五天里,我卧床休养基本没活动,伤势渐好,一周后能正常行走。不料第七天爬山后,伤口复发,开始发痒,脚面如卤猪蹄般又红又肿。正值圣诞节,校园诊所放假关门。我只好去上次看病的急诊。护士医生均穿红戴绿,身穿红裤子的男医生瞧我的脚,说是细菌感染,需要吃抗生素消炎。“大概几天能好呢?”他回答:“你让我预测未来,我可做不到。”“不过,如果过两天加重的话,一定要再来医院。”——不像中国大夫,会嘱咐几句“饮食注意事项或不沾水少运动”的注意事项,美国大夫只管当下。医生开了处方药头孢氨苄,我电话叫车往longs drugs药店超市赶。但是美国人的圣诞节就像中国的大年初一啊,药店下午3点就提前下班了。医药分离的假期效应,是病人可能会无药可吃。第二天一早,脚伤愈加严重,更肿了。我只好第三次打车去医院,医生这次开的是药效强的克林霉素。等了15分钟后,进来一位护士说:“不好意思,药还在路上,药店正在往医院送。”整个医院连一粒克林霉素都没有。又等了10分钟,护士给我送来一粒独立包装的克林霉素,让我吃下。而剩下的处方,还需要我自己去药店取。打车去药店买药,尽管前面没有排队,也足足等了一小时。原来药店打电话到保险公司确认我的医疗保险类型,核算到底每项我该承担多少费用。最后告诉我说,保险公司名称不对,团体保险号码也不对。我自付了40粒消炎药的10%(12美元)。药店人员却没有交代吃药的注意事项。看病贵,看病难,还给耽误了到了2016年元旦这天,交流项目的美国接待家庭邀请我去他们家里吃晚饭。Vernon说:“你要早点告诉我,我会告诉你不要去急诊。你还去了三次急诊!一次少说也要1000美元,而你们学生保险也未必会包括这类赔付。”Vernon算美国中产阶级了,他在檀香山市中心有整幢楼的房产。他给我讲述了他自己的看病难经历。那次,他突然鼻子发炎,第二天起来整个脸肿了一半”,Vernon的家庭医生推荐他去看专业的耳鼻喉专家,“我给三个专家打电话预约,都不接收。我几乎是乞求着,给第四个医生打电话。他的护士看我可怜,网开一面,让我加塞,给安排上了。”Pamela点头苦笑:“如果你不买保险,万一病了那就得倾家荡产;买了保险也一样病不起,除非你的保险月缴额度很大,涵盖保险范围广。我们一般也都不轻易去看医生,感冒什么的就扛着,哪疼了就吃止疼片。”后来我才了解,美国医保体系的可靠性、公平性和普惠性,远非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相匹配,其以私立医院和商业保险为主的医疗体系,使得政府难以控制成本、改善公平性。“有多少钱看多大病”是赤裸裸的现实。美国医院收费高的原因,在于其医疗体系私有化、垄断化导致医药定价缺乏透明度。全美护士联合工会(NNU)公布的资料显示,美国部分医院向病患收取的费用,比实际治疗成本高出10倍。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78%的个人破产,是因为付不起医疗账单。付不起医疗费的穷人,信用也将严重受损,社会生活将举步维艰。先看病后寄账单的流程,至少说明美国急诊不会见死不救。但实际上这种秋后算账、缺乏透明度的方式,导致了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第二、第三次仍去看急诊,以至付出更多的高额诊费。美国没有实现全民医保,其医保模式以商业保险为主、公共医疗保障为辅。商业医保主要由雇主以团体形式购买,费用与雇员分担,覆盖人群占六成。比如我的接待家庭,每人每月缴纳400美元医保金(说是2016年又要涨)。政府为65岁以上老年人(或符合条件的65岁以下残疾人)提供“老年和残障健康保险”(Medicare);为贫困儿童和贫困家庭提供的医疗补助(Medicaid),两者覆盖人群占三成。但商业医保强调风险控制和赢利,医疗收费持续上涨,保险公司或增加保费,或削减保险覆盖内容,增加自费项目。这正是我的美国接待家庭所遇困境,Vernon说,“我的家庭医生加入了一个VIP计划,这意味着,我要多掏1800美元的会费,才能继续找他看病。我目前还在犹豫要不要找他。”打飞的回国治疗吃药卧床休息到第十天,按照医生建议冰敷,仍不见好转。咬伤处依然红肿,越发大面积发热刺痒,瘙痒面积扩展到左脚脚踝以上,疹子起得像鸡皮疙瘩。亲友在国内找了六七家专家门诊,拿手机拍的图片给专家看,结论不一,一半说是丹毒,需注射青霉素两周,必须抓紧治疗;另一半说不确定,需要见病人才能确诊。他们希望我回国治疗,一来国内医生不会不当回事而误诊;二来我行动不便,一人在外连买菜做饭都成问题;三来,按照一次急诊千元的收费,往返国际机票算下来,未必比留在美国看病的医药费贵。综合考虑后,我迅速向单位和学校请假,买了回国机票。发微信状态向在夏威夷的朋友告别。强大的朋友圈给了我莫大温暖,关心、建议、吐槽分享,我收到了近两百条回复。“美国验个血也要一周才出结果,一年后才收到账单”……同学说他钓鱼时划破手,在夏威夷一家公立医院急症室给手背伤口缝了一针,打了针破伤风,等了两个小时,最后医院收费2500多美元,半年后,医院又寄来600多美元的账单,说急诊室的医生不属于医院的员工……更多在美就医的悲惨经历,坚定了我回国治疗决定的正确。从北京转机到家,直奔医院做检查,验血一小时出结果:血象正常,不是丹毒。但我当晚就多处发起红疹子,浑身过敏。医生判断是由于伤口发炎引起的过敏症状。住院输水5天、局部敷中药,红肿渐消,一周后走路依然发麻,变成小瘸子。医生说色素沉淀、皮肤消淤更新需一两个月,完全恢复仍需数月。赔付系统难缠尽管美国的医疗技术、医护素质,资源和水平世界领先,但并未转化为医疗系统的高效和公民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191个国家中,美国国民总体健康水平排名72位,医疗筹资分配的公平性排名55位。我向在美国做医疗咨询的宋婉求教。她在中国完成了本科医学教育,研究生在美国读健康传播,对中美医疗体系的异同有一定的发言权。对于“急诊不治病,只开止疼片”,“为何化验血需一周才出结果”,“看病难,找专家预约要排到三个月以后了”等说法,我请教了她的看法。宋婉说:首先,急诊不是最优选择,的确是“救急不治病”。建议上所买的医保套餐官网,查询附近的家庭医生,紧急情况下可去看Urgent Care ,接受医保,但便宜很多。其次,美国验血并非都需要一周才出结果,医院会看病症的轻重缓急,快的也可一天内出结果。宋婉说,中美医疗体系特点不同、理念也不同,是两个不同的制度和架构,这个话题很大。美国实行分诊原则,医生专业化水平高,收费也高。而且美国的医患比例远不如中国高。中国医生一上午看十几甚至几十个病人,而美国医生一上午最多看三四个病人。她告诉我,医保公司的网站可以找到需要支付很少费用(通常几十美元)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也称全科医生,他们起到“看门人”的角色,全科医生看不了的病,才会推荐给专科医生,这时“保险”的门才打开,因为专科医生更贵,保险公司赔付额度更大。对于预约制,宋婉说,病人要想找名医看病,预约确实要等上三五个月,但病人还可以有其他选择,比如选择更便宜的医生,或有预约空挡的医生。说白了,还是“有多少钱看多大病”。美国医疗的行政系统复杂,也颇为官僚化,医院和医生的收费分开。且赔付系统难缠,与这个行政系统打交道,需要很多协调,我们很多时候是“败在了外围”。我总算听明白了,但也糊涂了,病人需要治疗,这本来是两点一线的距离,但是在美国,病人却要穿过复杂的医疗机制线路图。(原文标题:瞭望东方周刊:亲历美国医疗之“痛”)
付费查看全文(0元)
登录查看全文
付费查看全文(0元)
登录查看全文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
相关附件下载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扫描二维码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更新于& 20:52
近几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到美国看病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但是,对于同是医疗大国的中国来说,患者们选择去美国看病真的有必要吗?携康长荣告诉你到美国看病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是具备相当经济实力的富裕人士,他们许多在国内都是三级甲等医院的VIP病人,到美国看病之前已经在国内最好的多家肿瘤医院或颇具实力的综合性医院治疗过,或会诊过。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有许多非常好的肿瘤医生,也有很多非常好的医院与设备。那么我们的患者为何要花费巨额资金出国看病?是什么样的原因驱使这些患者出国?&结合他们到美国看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为什么到美国看病?因为国内多家医院会诊,得出多个不同治疗方案,患者不知该相信哪家医院,该去哪家医院。经常听到有患者说,我为了治病,跑了国内多个城市,去了好几个大医院会诊,最后给我的方案都不一样,有的是化疗的具体用药各医院不同,一个是A+B组合,另一家可能是A+B+C或A+D;种种纠结与矛盾,患者无所适从。即使换药,在病历里一定有详尽的说明,对患者也会有药剂师详细地讲解可能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二、为什么到美国看病?因为国内癌症基因检测不全,靶向药物更新速度慢,数量少。癌症的基因检测对于合理选用靶向药物,控制癌症,提高五年生存率至关重要。患者中有些是曾经用过国内的一二线靶向药物,因产生了耐药性,需要新的疗法。他们来到携康长荣后,病理医生对他们的病理切片进行重新检测,检查的基因突变靶点远远多于国内,有的达到200多种以上。有些患者参加了新药的临床试验,有的疾病得到控制,延长了生存时间。除了肿瘤组织的突变基因检测外,还有一些与遗传有关的癌症基因,国内医院也常疏于检测。三、因为在国内癌症治疗结束后复发,希望到美国看病时得到最好的治疗以及根治的可能这类患者往往在国内已经完成了常规手术,放疗和化疗过程。有些是短期治疗后复发,有些是数年之后复发。一发现就已经恶化了,这类患者中有些复发的范围较局限,治疗效果很好,基本治愈。相当于局部复发的患者相比,全身转移的患者基本就是用药物控制,在没有常规药物可用的情况下,患者会选择参加临床试验,应用一些新药,有部分患者得到缓解,有些患者试验无效后选择姑息疗法。尽管医生建议他们回国,希望他们回家与家人在一起共度一段时光。有些患者依然选择到美国看病或者留着美国继续治疗,即使只有对症支持疗法。为什么呢?他们说,回国就是等死,在这里一天就有一天希望。四、刚一发现癌症就选择到美国看病,希望得到最好的治疗这类患者通常具有较高知识水平,自己在出国看病前已经对所患癌症做了一番学习研究,有些是通过中介帮助做了调研。他们认定只有到最好的癌症中心治疗,才能达到尽可能一次治愈的目的。这些人中有肺癌,乳癌,前列腺癌,食道癌,胃癌,脑瘤等各种癌症。据笔者观察,这类患者是治疗效果最好,满意度最高的。对于新发现的癌症,国内大部分医院都是先做手术,有些术前也不做活检,依靠术中冰冻切片确诊然后决定手术切除范围。相比之下,到美国看病时术前病理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完全确诊后,会有多学科的会诊,讨论制定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样是肺癌,有些可以先手术,有些要先化疗或放疗,或二者联合。每一项方案的制定都会有强大的统计学数据支持。同样,对于其他癌症,也都有一整套治疗规范。对于初诊癌症的患者,最需要的就是详尽规范的病理诊断,有效的基因检测,这些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18:35
去美国看病可以直接和美国医院联系,在美国全程有免费中文导医,没有必要花高昂的中介费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热门推荐:
&19楼百事通美国人看病为什么那么容易,却又那么贵
美国人看病为什么那么容易,却又那么贵
在美国生活一年以上的朋友,多少知道一点,美国人看病好容易,但却很贵。
为什么容易?因为美国人到医院看病都是先看病,后收费,与中国医院看病先付款后看病相反。在美国,你需要看病就看病,需要住院就住院,等出院才付款。
管你有钱没有钱,都是先看病再说,多少有点救死扶伤的精神。
有人说了,如果大家都说自己没有钱,患者都欠款,医院岂不要关门?
不会的,因为这个钱已经有人付给医院了,就是政府支付的。如果你有钱,却又不付钱,那么要计入公民信用记录,以后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信用了,就很难了。
美国人自己看病,也都觉得很贵,所以奥巴马政府要推艰难行医疗保险,有了医保,个人大约需要每年付500美元,政府按比例支付一部分,医疗费用就可以从医保支付了。
而不买医保的,看病自己支付的,却是很贵的,因为美国的医生不像中国的医生诊疗费那么便宜,看一个病100美元都算较低的,而中国的诊疗费不过是几十元。美国医院的医生,一天不过是看七八位病人,一旦下班就马上回家,他们收入也高。哪像中国医院的医生,挂多少号就看多少病,有的医生一天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病人,看完病人自己也累趴下了,收入也不高。再说,美国的医生看病都是预约的,不预约你就别想找到医生。
从美国回来的朋友说,在美国看病真贵,甚至一瓶眼药水就要198美元,在中国也不过是几十元。
不过,美国人收入高,月薪5万的,都是高级白领了。如果在美国月薪1万美元,在中国也算高级白领了。
而中国人到美国看病,有绿卡的也可以上r医保,如果没有医保,实在比中国贵多了,中国医院的医生如此感慨。看病不容易,不但中国如此,美国也如此。世界上,除了政府全额买单的民医疗类似天堂外,政府不全额买单的医疗都是很贵的。因为地上并没有天堂——只有天上造物主那里才有真正的天堂。美国看病“潜规则”:先预约“慢郎中”_新浪教育_新浪网
美国看病“潜规则”:先预约“慢郎中”
  从本质上来讲,在美国要么做富人,要么就做个彻底的穷人。真正的富人不必为就医发愁,真正的穷人看病则有政府承担。最糟糕的要数中间阶层,收入被房子、孩子、自己的医疗保险分得七零八落,看医生要精打细算。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的医疗保障“市场化”并非政府“甩包袱”式的那样“市场化”。美国政府对医疗部门的经费投入不管在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重上都是其他国家所望尘莫及的。但是,在美国看病,多少还是给人一种“慢郎中”的印象。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医院里,不是靠排队挂号,而是靠电话预约。除非病人说特别难受,必须现在就见医生外,前台工作人员一般都要找一个最适合病人和医生的时间,那么多半要等到几天以后了。
  少数人的廉价
  迈克尔?摩尔,美国导演,911事件之后拍摄《华氏911》斥责美国政府是罪魁祸首,他在葛莱美领奖台上说:“你应该感到羞愧,布什先生。”;3年后,他拍出《神经病人》,矛头直指美国医疗保健制度,以“让你笑到肚子疼”作为广告词,却没能让美国政府笑出来,反将他立案调查。
  国家在其1/4人群中实现了“全民医疗”,这一部分“幸运儿”包括某些残疾人,一些儿童、老兵及家属,以及极度贫困者。然而,对剩下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医疗绝不是一种廉价的东西。
  在美国,没有医疗保障的5000万人之中有这样一个渺小的个体,他不慎锯断了自己的中指和无名指,这个骨子里流淌着浪漫情怀的人舍弃了6万美元的中指,接受了医院的“无名指跳楼价”从而获得了重新佩戴戒指的机会;也有一位工人,是有医疗保险的2.5亿人之一,数十年前开始颇有远见地投资自己的心脏,终于在60岁时免费享受了去除血栓的昂贵手术。因此,美国人完全可以深谋远虑地仔细保险你的身体,给自己买来平静;或者怀着侥幸的心理,赌自己一直健康,然后在走进医院的刹那“一次性投资”;当然,若衣食不保,“极度贫困”又不够格,也许就没有上边的两难选择了。
  医疗保险又是怎样获得呢?作为一个外来人口,如果你很幸运地在一家口碑良好的单位上班,你的单位为你支付着一年2500美元的医疗保险。这笔保险金额虽然不高,但拜它所赐,当你进入急诊室、照X光片或者去找医生聊天,就可以只付那1/10的几百美元,如果不得不在医院过上几夜,也不至于背上几万美元的账单。
  高税收带来高福利
  世界卫生组织在几年前曾对全球191个国家医疗制度进行详细调查,结果法国名列榜首。法国拥有一整套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补贴名目繁多,包罗万象。然而,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与高福利相伴而行的是高税收、高福利。高税收虽有利于减少贫富差距,但弊端也显而易见。近年来发生在法国的骚乱事件暴露了法国高福利、高税收政策也带来的一些深层社会问题。
  几年前,曾经有法国的某家媒体报道了一位在法国中部城市――圣艾蒂安市的中国留学生在法国的留学生活。一位来自中国武汉的小伙子在到法国的 3个月后,查出自己得了肺积水,当时法语水平有限再加上自己得了病,小伙子顿觉天昏地暗。正当苦恼的时候,他不但得到了所在的语言中心的老师们热心帮助,而且得到了在医院治疗期间法国医护人员对他无微不至的治疗、照顾。作为法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受益者,病愈出院以后,他回忆道:当时一天3000多法郎的医疗、住院费用令他感到难以承受。在他失望、犹豫的时候,医生似乎看出了门道,对他说:“年轻人,别担心,现在你惟一能做的就是在医院安心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其他的困难我们会帮助你解决。”
  由于法国医疗保险的基础保险项目是人人必保,当然,外国留学生也不例外,每位留学生在来法国之前基本都是由校方直接代买医疗健康险,接下来的日子学校和医疗保险机构按照法国正常的操作程序,所有的住院费用都已由保险机构支付。
  在法国,税收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法国媒体列举了一个典型案例:周末的一天,某先生早晨出门,将垃圾扔到垃圾箱内。法国人每年要交70欧元垃圾税,每天合0.19欧元。上午10时,上咖啡馆喝一杯咖啡,缴税0.98欧元。10时40分,开车出门去见一位朋友,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50公里,缴纳的过路费和消耗4公升汽油中有4.1欧元为税费。下午1时,在商店购买25欧元食品和25欧元其他商品,按不同税率计算,增值税为 14.96欧元。傍晚在烟店买一包4.6欧元的香烟,缴税3.63欧元。晚8时,与朋友在餐馆吃15欧元最为普通的套餐,其中2.46欧元为增值税。饭后上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票价8欧元,内含2.16欧元的税收。回家躺下,还需要缴居住税、电视税和个人所得税,每天为17.84欧元。一天下来,这位先生的开支为117.48欧元,其中各种税负加在一起高达46.32欧元,占其支出的39.4%。
  对中国的启示
  与绝大多数欧美国家的情况类似,在英国,患者看病需要预约挂号。除非急诊,很少有人直接到医院找医生。没有预约,医院也不会接诊。人们得病以后,一般按下面的程序就医:打电话给家庭医生的诊所或医院,预约家庭医生的诊疗时间。如果家庭医生认为有必要,就会建议患者转诊到专科医疗中心或专科医院诊治;在取得患者同意后,家庭医生会为患者联系专科医生,并出具转诊单。一般情况下,患者是不可以自己直接到专科医疗中心或专科医院就医的。患者在取得家庭医生的转诊单后,可以给拟转诊的医疗中心或专科医院打电话,预约就诊时间。如果是急症,可以给急救中心打电话,请急救中心派车将患者接送到医院急诊室。一般不建议患者或家属自己开车看急诊;自驾车一旦遇到交通阻塞,会耽误患者及时就医。
  在国外,患者预约挂号是需要守时、守约的。如果患者想改变就诊时间,一般需要提前24小时给医院打电话变更预约时间或取消预约。如果患者没有如约就医,也没有提前取消预约,就需要按标准支付医生费用。
  英国是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它的医疗保障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国民的生命健康,而且在医疗消费方面体现了相对公平的原则,英国医疗保障制度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对中国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英国医疗保险资金主要通过国家税收筹措,由政府财政承担绝大部分医疗费用。医疗对象就医时,基本上不需支付费用,因而英国的医疗保险体系被称为全民医疗保险或国家医疗保险。英国1946年《国民健康服务法》规定,无论劳动者还是非劳动者,无论个人支付能力的大小,都可以得到免费的全方位医疗服务。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主要通过公立医院和遍布全国的开业医生(又称全科医生)向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公立医院由国家财政提供经费,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危重病人:开业医生为自我雇佣者,英国医疗保险体系主要依靠这些在全国城乡开业的全科医生向广大非重症、急症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就内部结构而言,英国的国民健康体系可分为供应方和购买方两大类。供应方由医院和制药公司构成,购买方由政府卫生主管当局和部分拥有医保资金支配权的全科医生构成;两者分别掌握医保资金总额的70%和30%。这些拥有医保资金支配权的全科医生,既是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提供者,又作为医疗转诊系统的购买者,代表病人向高层次医院购买专科医疗服务。与此同时,政府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则作为公众健康利益的代表,负责制订医疗服务的范围、内容、标准和费用水准,并依据这些指标与供应方签订年度购买计划。
  最有代表性的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政府文件是,在1976年工党政府发表的“英格兰卫生服务与个人社会服务的优先权”白皮书。白皮书提出了用低成本的方式满足社会脆弱人群卫生服务需求的战略。1986年,英国国家审计委员会的“使社区卫生服务成为现实”的报告中指出将预防保健服务从医院转移到社区,使社区卫生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包括救护车、学校保健、母婴保健、家庭护理、传染病预防、疫苗接种、公共环境卫生服务等等,这样使得医院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之间实行新的平衡。由于低成本地给予社会脆弱人群优先、综合和连续的服务,使得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控制卫生费用上效果显著,自1948年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制度的60多年时间里,英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从5%左右上升至7%左右,远远低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平均期望寿命男性达到72 岁,女性达到78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也成为全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
不支持Flas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看病要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