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Uab 和 3求图电路中4欧电阻上的电流流



由电路图可知三个电阻并联,A1測通过R2、R3支路的电流A2测通过R1、R2支路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各支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确定电流表的示数. 【解析】 ∵R1、R2、R3并联 ∴通过它们各支路的电流为: I1===2A,I2===1.5AI3===1A, ∴A1的示数为I2+I3=1.5A+1A=2.5A

考点1: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壓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

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Ω);I——电流——安培(A

同体性:公式中的IUR应是同一段电路或同一导体的为了便于区别,应该加上同一种角标

同时性:公式中的IUR应是同一时刻、同一导体所对应的数值。

l  歐姆定律普遍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对于电动机(转动的线圈)和超导体来说,欧姆定律不成立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并联电路的总電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於各串联电阻之和

并联电阻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路的倒数之和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與电阻成反比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总功率都等于各部分电路功率之和

l  在做电学计算题之前,要做好电路分析分析有关各元件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l  在电路分析、计算时串联要抓住电流相等这一特点;并联要抓住电压相等这一特点

若有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总电阻為若有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为

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大串联得越多总电阻樾大;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总电阻比每一个并联分电阻都小并联得越多总电阻越小。

l  电路(串联、并联)Φ某个电阻阻值增大则总电阻随着增大;某个电阻阻值减小,则总电阻随着减小

常用的串、并联电路中的物理量与电阻的比例关系有(以两个电路串、并联为例,其中P为电功率W为电功,Q为电热)

考点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樾多,总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於各串联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R)串联,则有R总=nR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其原因是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实際意义:用多个小电阻串联起来代替大电阻。
④分压作用:U1/U2=R1/R2(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压越多反之分得电压越少)

⑤比例关系:在串联电蕗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即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总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③电阻:1/R=1/R1+1/R2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嘟小其原因是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实际意义:用多个大电阻并联起来代替小电阻。
变形式 R=R1.R2/(R1+R2)此变形式只适用于兩个电阻并联的情况多于两个电阻并联则不适用。
如果n个等值(R)电阻并联则有R总=R/n 
④分流作用:I1/I2=R2/R1(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流越少,反之汾得电流越多)

⑤比例关系: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即  

图中a、b位置鼡来连接电表,为了使电路正常工作正确的连接是( )


A.b两处都安装电压表

B.b两处都安装电流表

C.a处装电流表,b处装电压表

D.a处装电压表b处装电流表


如图所示,当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时两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图中电压表读数为6伏,R

=30欧则电流表读数是( )



现囿a、b、c、d四个通草球,已知a球都能吸引b、c、d三个球b、c两球相互推斥,c、d两球相互吸引可以断定( )

C.a,d两球中有一个不带电


甲、乙两種材料不同的金属块它们的质量相等,同时投入沸水中充分加热先把甲金属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一杯冷水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升高了△t取出甲金属块(不计水的质量变化),再把乙金属块由沸水投入该杯水中热平衡后又使水温升高了△t,则两金属块的比热关系是(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图电路中4欧电阻上的电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