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弱碱(弱酸甲醇钠是强碱还是弱碱)等物质的量浓度混合多PH多少当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溶液酸碱性判断.等物质的量等浓度的:强碱弱酸 强酸弱碱混合...等PH值等体积的:强碱弱酸 强酸弱碱混合...怎么判断的.....我的理解是:等PH值等体积的里面就是H+和OH-的含量是一样的,所以是中性...等物质的量等浓度的就是弱的会水解,导致显强的一方的性质为什么会不对?考试时就错了...
黎约压过0958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1.物质的量浓度等,混合之後酸碱完全生成盐,没有剩馀,此时就根据盐去判断.2.pH等,混合之後明显弱酸(弱碱)会过量,显酸(碱)性.你第一个判断错了好吧,pH等只是说电离的H+=OH-,弱酸或者弱碱还剩馀一大堆没电离出来呢你就不看啦?第二个判断就对了因为是完全中和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
化学:3.3《盐类的水解》教案(人教版选修4)
化学:3.3《盐类的水解》教案(人教版选修 4)课题: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一)授课班级 课 时 3知识 与 教 技能1、理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2、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3、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过程 与2、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盐类水解的规律,再揭示盐类水解的 本质 3、由实验中各种盐溶液的 pH 的不同分析其原因,进而找出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及应用。目方法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重 点盐类水解的概念和规律难 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第三节 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盐类的水解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呈碱性 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呈酸性 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呈中性 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1、盐类水解(hydrolysis of salts):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 H 或 OH 结 合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中。 2、盐类水解的实质: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中和+ -计酸 + 碱水解盐 + 水3、盐类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 4、盐类水解的类型及规律: (1)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2) 组成盐的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 (3) 同浓度的正盐与其酸式盐相比,正盐的水解程度比酸式盐的水解程度大。 (4) 弱酸酸式盐的酸碱性要看酸式酸根电离和水解的相对强弱。HCO3-,HS-,HPO4 在溶液中以 水解为主,其溶液显碱性;HSO3 ,H2PO4 在溶液中以电离为主,其溶液显酸性 5、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 写法:谁弱写谁,都弱都写;阳离子水解生成 H+,阴离子水解生成 OH-;阴阳离子都 水解,生成弱酸和弱碱。 (2) 注意的问题: 1 ○水和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式,不能写成相应的离子。 2 ○水解反应是可逆过程,因此要用可逆符号,并不标“↑”“↓” 符号。 (Al2S3、Al2(SO4)3 、 例外) 3 ○多元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 多元碱的盐也是分步水解的,由于中间过程复杂,可写 成一步, (3) 双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弱酸弱碱盐中阴、阳离子相互促进水解,我们称之为双水解。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步骤、内容 师生活动 [科学探究]1、选择合适的方法测试下表所列盐溶液(可酌情替换、增加) 的酸碱性 2、根据形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将下表中盐按强酸强碱盐、强酸弱酸盐、 强碱弱酸盐分类 盐溶液 NaCl 酸碱性 中性 盐类型 强酸强碱盐 盐溶液 Na2SO4 酸碱性 中性 盐类型 强酸强碱盐 Na2CO3 碱性 NaHCO3 碱性 NH4Cl 酸性 强酸弱碱盐2-强碱弱酸盐 强碱弱酸盐 CH3COONa 碱性 (NH4)2SO4 酸性强碱弱酸盐 强酸弱碱盐3、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归纳其与盐的类型间的关系,并从电离平衡的角度寻 找原因 盐的类型 溶液的酸碱性 强酸强碱盐 中性+强酸弱碱盐 酸性-强碱弱酸盐 碱性[引入]我们知道盐溶液中的 H 和 OH 都来源于水的电离,而水本身是中性的, 为什么加入某些盐就会显酸性或碱性,而加入另一些盐仍呈中性呢?这节课我 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问]由上述实验结果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间有什 么关系? [板书] 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呈碱性 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呈酸性 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呈中性 [过渡]下面我们分别研究不同类型的盐溶液酸碱性不同的原因。 [思考与交流]根据下表,对三类不同盐溶液中存在的各种粒子(不要忘记水 及电离)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 酸碱性的原因。 NaCl 溶液 C(H )和 C (OH )相对 大小 溶液中的粒 子 有无弱电解 质生成 相关化学方 程式 H2O OH- +NH4Cl 溶液+ -CH3COONa 溶液+ -C(H )=C(OH-+C(H )>C(OH ) C(H )<C(OH ))Na 、Cl 、H 、 OH 、H2O 无-+-+NH4 、 Cl 、 H 、 NH3?H2O、OH 、H2O 有-+-+CH3COOH 、Na 、H 、 OH 、H2O、CH3COOH 有--++H ++H2O NH4 ++H +OH OH-+-H2O-H +OH++-CH3COO + H CH3COOHNaCl = Na + Cl-+NH3?H2O[讲]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 CH3COONa 水溶液呈碱性呢?醋酸 钠、氯化钠都是盐,是强电解质,他们溶于水完全电离成离子,电离出的离子 中既没有氢离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而纯水中[H ]=[OH ],显中性。而实际 上醋酸钠显碱性,即[H ]&[OH ],氯化铵溶液显酸性,即[H ]&[OH ] [板书]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讲]CH3COONa 溶于水之后,完全电离。 (因为 CH3COONa 是强电解质。 ) [投影]CH3COONa T CH3COO + Na ???⑴ [问]把 CH3COONa 溶于水之后,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平衡? [投影] H2O H + OH ???⑵+ + + + + -[讲]我们知道,CH3COOH 是一种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然存在 CH3COO 和 H , 根据, 可逆反应, 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共存, 那么就一定有 CH3COOH。 [投影]CH3COO + H+ +CH3COOH???⑶[讲]把⑴⑵⑶式联立,可得到 [投影]水解方程式:CH3COONa + H2O CH3COOH + NaOH[讲]这说明 CH3COONa 溶于水后,反应有 NaOH 生成,所以溶液显碱性。把上 述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投影]CH3COO + H2O-CH3COOH + OH-[讲]随着 CH3COONa 的加入,对水的电离有什么影响呢?促进了水的电离,可 以看作是使水分解了。醋酸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醋酸钠电离出的醋酸根离子 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醋酸的过程。 [投影]1、弱酸强碱盐,水解显碱性 CH3COONa = CH3COO? + Na + H2O H+ ++ OH?CH3COOH CH3COONa + H2O CH3COO? + H2O CH3COOH + NaOH CH3COOH + OH?[思考与交流]NH4Cl 溶液中存在那些电离和电离平衡?溶液中那些离子间相 互作用使溶液呈酸性? [投影]2、强酸弱碱盐水解 NH4Cl = NH4 + Cl? + H2O OH? + H++NH3?H2O NH4Cl + H2O NH4 + H2O+NH3?H2O + HCl NH3?H2O + H+[讲]大家要注意一个, 就是我们以前就学过的, 可逆反应是不能进行彻底的。 由上可知,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但 强酸强碱盐会发生水解吗? 不会! [讲]说得好!是不会。因为强酸强碱盐所电离出来的离子都不会和水电离出 来的 H 或 OH 发生反应,比如 NaCl,电离出来的 Na 和 Cl 都不会与水电离出来 的 H 或 OH 反应。那么,弱酸弱碱盐又是什么情况呢? [投影]3、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弱酸弱碱盐:双水解,水解程度增大。 [讲]根据刚才我们一起分析的各种盐在水溶液在的情况,大家思考:什么是 盐的水解?盐的水解有什么规律?盐的水解与酸碱中和反应有和联系? [板书]1、盐类水解(hydrolysis of salts):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 电离出来的 H 或 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中。 [讲] 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 H 或 OH 结合生成弱电解 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在溶液中由盐电离出的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 离子跟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弱酸或弱碱,破坏了 水的电离平衡,使其平衡向右移动,引起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变化。 [板书]2、盐类水解的实质: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中和+ + + + + -酸 + 碱水解盐 + 水[讲]通常盐类水解程度是很小的,且反应前后均有弱电解质存在,所以是可 逆反应,不过有些盐能够彻底水解,不存在平衡问题,因此不是可逆反应,这 是我们以后会详细介绍的双水解。 [问]盐类水解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有何变化? 增大[讲]可见盐类水解的实质是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的 过程。 [板书]3、盐类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 [讲]盐的水解可看作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过程。 [讲]CH3COONa 可以看作是弱酸 CH3COOH 和强碱 NaOH 生成的盐,这种盐叫做强 碱弱酸盐。 [板书]4、盐类水解的类型及规律 [讲]由强碱和弱酸反应生成的盐,称为强碱弱酸盐,含有以下(CH3COONa) CO3 ,PO4 ,S ,SO3 ,ClO ,F ,弱酸根的盐,常会发生水解。NH4Cl 可以看作是强 酸 HCl 和弱碱 NH3?H2O 反应生成的盐,我们把这种盐叫做强酸弱碱盐。类似这 样的盐还有 Al2(SO4)3、FeCl3、CuSO4 等。由于 NaCl 电离出的 Na 和 Cl 都不能与 水电离出来的 H 或 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所以强碱强酸盐不能水解,不会破 坏水的电离平衡,因此其溶液显中性。强酸强碱盐、难溶于水的盐不水解。对 于弱酸弱碱盐(NH4Ac) ,由于一水合氨和醋酸的电离度相近,因此铵离子、醋 酸跟离子水解程度相近,从二溶液显中性。 [板书](1)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 性,同强显中性。 [讲]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显 中性。弱酸弱碱盐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由水解所生成的酸、碱相对强弱决定。 [板书](2) 组成盐的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 [讲]例如,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种盐溶液,NaA 和 NaB,其溶液的 pH 前者大于后者,则酸 HA 和 HB 的相对强弱为 HB&HA,这条规律可用于利用盐的 pH 值判断酸性的强弱。 [投影]酸的强弱顺序:H3PO4&H2SO3&HF&CH3COOH&H2CO3&H2S&HClO&A l ( O H ) 3 [板书](3) 同浓度的正盐与其酸式盐相比,正盐的水解程度比酸式盐的水解 程度大。 (4) 弱 酸 酸 式 盐 的 酸 碱 性 要 看 酸 式 酸 根 电 离 和 水 解 的 相 对 强 弱 。 HCO3-,HS-,HPO4 在溶液中以水解为主,其溶液显碱性;HSO3 ,H2PO4 在溶液中以 电离为主,其溶液显酸性2+ + 2322- [问]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书写水解方程式的方法,说说书写时,要注意哪些 问题? [板书]5、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讲]一般盐类水解程度小,水解产物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和气体,也不发 生水解,因此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中不标“↑”和“↓”,也不把生成物写 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 [讲]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是中和反应的可逆反应,而中和反应是趋于完成 的反应,所以盐的水解是微弱的,盐类水解不写==,而用“ [板书](1) 写法:谁弱写谁,都弱都写;阳离子水解生成 H 生成 OHD +” ,阴离子水解;阴阳离子都水解,生成弱酸和弱碱。[讲]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以第一步水解为主;而多元弱 碱的阳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较复杂,中学阶段只要求一步写到底即可。值得 注意的是,其最终生成的弱碱不打“↓”,因其水解的量极少,不会生成沉淀, 但可形成胶体, [投影]以 CO3 CO32D 2D为例,的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HCO3D+H2O +H2O+OHD(主要) (次要) A l ( O H ) 3 +3H+HCO3 AlDH2CO3 +OHD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Al +3H2O3+[板书](2) 注意的问题: 1 ○水和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式,不能写成相应的离子。 2 ○水解反应是可逆过程, 因此要用可逆符号, 并不标 “↑” 、 “↓” 符号。 (Al2S3、 Al2(SO4)3 例外) 3 ○多元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如: CO3 ?+ H2O HCO3? +H2O2HCO3? +OH? H2CO3 + OH?多元碱的盐也是分步水解的,由于中间过程复杂,可写成一步,如: Cu +2H2O Al + 3H2O3+ 2+Cu(OH)2 + 2H+Al(OH)3 + 3H+[讲]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既有水解倾向,又有电离倾向,以水解为主,溶液 显碱性,以电离为主的,溶液显酸性。 [讲]些盐溶液在混合时,一种盐的阳离子和另一种盐的阴离子在一起都发生 水解,相互促进对方的水解,使两种离子的水解趋于完全。例如,将 Al2(SO4)3 溶液和 NaHCO3 溶液混合,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和大量气体。这是由于混合前 Al2(SO4)3 溶液显酸性,Al +3H2O HCO3 +H2OD 3+A l ( O H ) 3 +3H+ D+,NaHCO3 溶液显酸性:H2CO3+OHD,混合后由于 H +OH== H2O ,使两个水解反应互相促进,使其水解反应互相促进,使其各自水解趋于完全,所以产生白色 沉淀和 CO2 气体,Al +3HCO33+ D==A l ( O H ) 3 ↓ +3CO2 ↑[板书](3) 双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弱酸弱碱盐中阴、阳离子相互促进水解, 我们称之为双水解。 [讲]在书写双水解方程式时,我们也要注意总结一些规律。 1 [投影]○能相互促进水解的两离子,如果其一含有氢元素,写离子方程式时 在反应物端不写 H2O ,如果促进水解的两离子都不含氢元素,写离子方程式时 反应物端必须写 H2O ,有“==”和“↑”和“↓” 2 ○ 书写能相互促进水解的两离子的离子方程式时,按照电荷比较简单。常见 的能发生相互促进水解的离子有:Al+ 3+与 S 、HS 、CO3 、HCO3 、AlO2 ;FeD 2-2DD2DDD3与 AlO2D、CO32D、HCO3D;NH4 与 AlO2 、SiO3 等。+[小结]各类盐水解的比较。 盐类 实例 能否水 解 强碱弱酸 盐 强酸弱碱 盐 强碱强酸 盐 NaCl 不能 无 无 中性 NH4Cl 能 弱碱阳离子 促进水电离 酸性 CH3COONa 能 引起水解的 离子 弱酸阴离子 对水的电离 平衡的影响 促进水电离 溶液的 酸碱性 碱性[随堂练习]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符合按 PH 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C ) A、Na2CO3、NaHCO3 、NaCl 、NH4Cl B、Na2CO3、NaHCO3、NH4Cl、NaCl C、(NH4)2SO4、NH4Cl、NaNO3、Na2S D、NH4Cl、(NH4)2SO4、Na2S、NaNO3 [规律小结]水解造成的酸性没有弱酸的酸性强,水解造成的碱性不如弱碱的 碱性强;盐所对应的酸越弱水解造成的碱性越强;盐所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生 成的酸的酸性越强 2、下列反应不属于水解反应生成或水解方程式不正确的是(D 1 ○ HCl+H2O 2 ○ ZnCl2 +H2O 3 ○ Na2CO3+H2O 4 ○ Al2(SO4)3 +6H2O 1 2 A、○○ 3 4 B、○○ H3O +Cl+ D)Z n ( O H ) 2 +2HCl H2CO3 +2NaOH 2A l ( O H ) 3 ↓+3H2CO3 1 2 4 C、○○○ D、全部教学回顾:课题: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二)授课班级 课 时知识 教 与 技能 学 过程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与 2、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目 方法 情感 的 态度 价值观 重 点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 1、通过对盐类水解规律的总结,体会自然万物变化的丰富多彩 1、了解盐类水解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难 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三、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 1、内因:盐本身的性质 2、外因: (1) 温度:升温促进水解 (2) 浓度:稀释促进水解 (3) 外加酸碱 3、不考虑水解的情况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四、盐类水解的应用 1、分析判断盐溶液酸碱性(或 PH 范围)要考虑水解 2、比较盐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或离子数时要考虑水解。 3、配制易水解的盐溶液时,需考虑抑制盐的水解 4、制备某些无水盐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5、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6、化肥的合理施用,有时也要考虑盐类的水解 7、某些试剂的实验室贮存要考虑盐的水解 8、用盐作净水剂时需考虑盐类水解 9、Mg、Zn 等较活泼金属溶于强酸弱碱盐(如 NH4Cl、AlCl3、FeCl3 等)溶液中产 生 H2 10、某些盐的分离除杂要考虑盐类水解 11、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常利用盐的水解知识 12、加热蒸干盐溶液析出固体 13、判断盐对应酸的相对强弱 14、制备纳米材料 教学过程 [回顾]盐类水解属于离子反应,其实质是: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所电离出来的 H OHD +或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水解平衡就是一种化学平衡,盐类水解的程度大小与物质的本性相关。因此,反应中形成的弱酸或弱碱电离程度越小,则盐的水解程度越大。盐类 水解也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过程。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科学探究] 探究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促进或抑制 FeCl3 水解的条件, 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因素。 实验过程:1、从反应物性质考虑,FeCl3 是否容易发生水解?水解生成物是什么?写出其水解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2、应用平衡移动原理,从反应条件考虑,影响 FeCl3 水解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参照下表设计、写出 实验步骤 序号 1 2 3 3、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与同学交流 [投影小结]1、因 FeCl3 属于强酸弱碱盐,生成的 F e ( O H ) 3 是一种弱碱,并且难溶,所以 FeCl3 易水解。其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 +3H2O3+可能影响因素 盐的浓度 溶液的酸碱性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F e ( O H ) 3 +3H+2、影响 FeCl3 水解的因素有:(1) 加入少量 FeCl3 晶体,增大 C(Fe );(2)加水稀释;(3) 加入少 量盐酸,增大 C(H ); (4) 加入少量 NaF 晶体,降低 C(Fe (6) 升高温度 判断上述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依据有多种,一是平衡原理,二是可以通过溶液颜色深浅变化作 判断(如加热时,溶液颜色明显变深,表明平衡是向水解方向移动);三是通过溶液酸度变化(如加入 少量 FeCl3 晶体前后,测溶液 PH 的变化);四是观察有无红褐色沉淀析出(如加入少量 NaHCO3 后,使 Fe 的水解程度趋向完全) 3、通过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1)Fe 水解是一个可逆过程 (2)水解平衡也是一个动态平衡 (3)Fe 的水解属于吸热反应 (4)改变平衡的条件(如温度、浓度等) ,水解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5)当加入的物质能与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很难电离的弱电解质,Fe 的水解程度就可能趋向完全 [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研究水解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板书]三、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 [讲]当水解速率与中和反应速率相等时,处于水解平衡状态。若改变条件,水解平衡就会发生移 动,遵循勒沙特列原理。 [板书]1、内因:盐本身的性质 [讲]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或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 ,水解程度 就越大。另外还受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的影响3+ 3+ 3+ 3+ + 3+3+);(5) 加入少量 NaHCO3,降低 C(H );+ [板书]2、外因: (1) 温度:升温促进水解 (2) 浓度:稀释促进水解 (3) 外加酸碱 [讲]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稀释盐溶液,可促进水解,盐的浓度 越小,水解程度越大;但增大盐的浓度,水解平衡虽然正向移动,但水解程度减小。外加酸碱能促 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酸性的盐溶液,若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 H ,使平衡向水解方 向移动而促进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过]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不需要考虑水解呢? [板书]3、不考虑水解的情况 [讲]不水解的两种可溶性强酸强碱盐溶液相混合,按复分解进行分析,如 BaCl2+Na2SO4==BaSO4 +2NaCl。 水解反应不能相互促进的、 可溶性强酸强碱盐相混合, 一般按复分解进行, BaCl2+Na2CO3 如 ==BaCO3+2NaCl。若是具有氧化性的盐和具有还原性的盐溶液反应时,一般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FeCl3+Na2S==2FeCl2 +2NaCl+S [过渡]那么盐类水解有什么应用呢? [板书]四、盐类水解的应用 [讲]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很微弱,通常不考虑它的影响,但遇到下列情况时,必须考虑水解。 [板书]1、分析判断盐溶液酸碱性(或 PH 范围)要考虑水解 [讲]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盐酸混合后,因为完全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 NH4Cl,所以 PH<7,溶液显酸性 [随堂练习]1、有学生做如下实验:将盛有滴加酚酞的 NaHCO3 溶液(0.1mol/L)的试管微热时,观 察到该溶液的浅红色加深;若冷却至室温时,则又变回原来的浅红色。发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 ____ 2、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四种溶液:①CH3COONa,②NaHSO4,③NaCl, ④苯酚钠,按pH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盐类水解规律的掌握和理解,硫酸氢钠和氯化钠都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另外两盐均水解,水溶液都呈碱性,其水溶液碱性的相 对强弱可依“越弱越水解”的规律比较, 即组成盐的离子与水电离的H 或OH 结合成的弱电解质, 电离度越小,该盐水解程度就越大,乙酸钠和苯酚钠的水解产物分别是乙酸和苯酚,因为苯酚是比+ - 乙酸更弱的电解质,即苯酚钠的水解程度大,其水溶液的碱性较强,pH也较大,正确选项为D。 [板书]2、比较盐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或离子数时要考虑水解。 [讲]例如在磷酸钠晶体中,n(Na+ +)=3n(PO4 ),但在 Na3PO4 溶液中,由于 PO4 的水解,有 c(Na3D3D)&3c(PO42D3 D), 又 如 , 在 0.1mol/L Na2CO3 溶 液 中 , 阴 离 子 浓 度 的 大 小 顺 序 为 :D Dc(CO3 )&c(OH )&c(HCO3 ) [板书]3、配制易水解的盐溶液时,需考虑抑制盐的水解 [讲]配制强酸弱碱溶液时,需滴几滴相应的强酸,可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抑制弱碱阳离子的水 解,如配制 FeCl3、SnCl2 溶液时,因其阳离子发生诸如 Fe3++3H2OF e ( O H ) 3 +3H+的水解而呈浑浊状,若先将 FeCl3 溶于稀 HCl 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可使溶液始终澄清。同样配制 CuSO4 溶液,可先将 CuSO4 溶于稀 H2SO4 中,然后加水稀释。 [讲]配制强碱弱酸盐溶液时,需几滴相应的强碱,可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抑制弱酸根离子的水 解。如配制 Na2CO3、Na2S 溶液时滴几滴 NaOH 溶液。 [随堂练习]实验室在配制硫酸铁溶液时,先把硫酸铁晶体溶解在稀硫酸中,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 度,如此操作的目的是( ) C、促进硫酸铁溶解 D、提高溶液的 PHA、防止硫酸铁分解 B、抑制硫酸铁水解 [板书]4、制备某些无水盐时要考虑盐的水解[讲]例如将挥发性酸对应的盐(AlCl3、FeBr2、F e ( N O 3 ) 3 等)的溶液加热蒸干,得不到盐本身。以 蒸干 AlCl3 溶液来说,AlCl3 溶液中 AlCl3+3H2O A l ( O H ) 3 +3HCl,蒸干过程中,HCl 挥发,水解平衡向右移,生成 A l ( O H ) 3 ,A l ( O H ) 3 加热分解:2A l ( O H ) 3 ==Al2O3+3H2O,故最终加热到质量 不再变化时,固体产物是 Al2O3。又如,有些盐(如 Al 2S3)会发生双水解(能进行几乎彻底的水解), 无法在溶液中制取,只能由单质直接反应制取。 [随堂练习]把 AlCl3 溶液蒸干后再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____,其理由是(用化学 方程式表示,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______ [板书]5、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讲]弱碱阳离子与弱酸根离子在溶液中若能发生双水解,则不能大量共存,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的 离子有:Al 与 CO3 、HCO3 、S 、HS 、AlO2 等;FeD 3+ 2D D 3+ 2D D 2D D D 3+与 CO3 、HCO3 、AlO2 等;NH4 与 SiO32DDD+2D、AlO2 等。这里还需要我们注意的是 Fe 与 S 、HS 也不能共存,但不是因为发生双水解,而是因为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6、化肥的合理施用,有时也要考虑盐类的水解 [讲] 铵态氮肥与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 因草木灰的成分是 K2CO3 水解呈碱性; 3 +H2O CO2DHCO3D +OH ,铵态氮肥中 NH4 遇 OH 逸出 NH3,使氮元素损失,造成氮肥肥效降低; [讲]过磷酸钙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因 C a ( H 2 P O 4 ) 2 水溶液显酸性,K2CO3 溶液显碱性,两者混 合时生成了难溶于水的 CaCO3、C a 3 ( P O 4 ) 2 或 CaHPO4 ,不能被作物吸收。 [讲]长期施用( N H 4 ) 2 S O 4 的土壤因 NH4 的水解而使土壤的酸性增强:NH4 +H2O+ + +D+DNH3?H2O+H[随堂练习]为了同时对某农作物施用分别含有 N、P、K 三种元素的化肥,对于给定的化肥:①K2CO3 ②KCl ③C a ( H 2 P O 4 ) 2 ④(NH4)2SO4 ⑤氨水,最适合的组合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板书]7、某些试剂的实验室贮存要考虑盐的水解 [讲]例如 Na2CO3、NaHCO3 溶液因 CO3 、HCO3 水解,使溶液呈碱性,OH 与玻璃中的 SiO2 反应生成 硅酸盐,使试剂瓶颈与瓶塞粘结,因而不能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贮存,必须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保 存。 [板书]8、用盐作净水剂时需考虑盐类水解 [讲] 例如, 明矾 KAl(SO4)2 ? 2O 净水原理: 12H Al +3H2O3+ 2D D DA l ( O H ) 3 (胶体)+3H+, l(OH)3 A胶体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能吸附水中悬浮杂质生成沉淀而起到净水作用。 [板书]9、Mg、Zn 等较活泼金属溶于强酸弱碱盐(如 NH4Cl、AlCl3、FeCl3 等)溶液中产生 H2 [讲]将 Mg 条投入 NH4Cl 溶液中,有 H2、NH3 产生,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NH4 +H2O +H ,Mg+2H ==Mg +H2+ + 2+ +NH3?H2OMg 与 FeCl3、AlCl3、NH4Cl 溶液均能反应[板书]10、某些盐的分离除杂要考虑盐类水解 [讲]例如为了除去氯化镁酸性溶液中的 Fe 可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氧化镁,氧化镁与 Fe 水解 产生 H 反应:MgO+2H ==Mg +H2O,使水解平衡 Fe +3H2O 动,Fe 会生成 F e ( O H ) 3 沉淀而被除去。 [随堂练习]为了除去氯化镁酸性溶液中的 Fe 加入适量盐酸。这种物质是( A、氧化镁 B、氢氧化钠 ) C、碳酸钠 D、碳酸镁3+ 3+ + + 2+ 3+ 3+ 3+F e ( O H ) 3 +3H+不断向右移,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物质,过滤后再[板书]11、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常利用盐的水解知识 [讲]泡沫灭火器产生泡沫是利用了 Al2(SO4)3 和 NaHCO3 相混合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了 CO2,Al+ 3+3HCO3 ==A l ( O H ) 3 +3CO2D[讲]日常生活中用热碱液洗涤油污制品比冷碱液效果好,是由于加热促进了 Na2CO3 水解,使溶液 碱性增强。 [讲]水垢的主要成分是 CaCO3 和 M g ( O H ) 2 ,基本上不会生成 MgCO3 ,是因为 MgCO3 微溶于水,受 热时水解生成更难溶的 M g ( O H ) 2 [讲]小苏打片可治疗胃酸过多 [讲]磨口试剂瓶中不能盛放 Na2SiO3、Na2CO3 等试剂。 [板书]12、加热蒸干盐溶液析出固体 [讲]不水解、不分解的盐的溶液加热蒸干时,析出盐的晶体,如 NaCl;但能水解,生成的酸不挥 发,也能析出该盐的晶体,如 A l 2 ( S O 4 ) 3 ;能水解,但水解后生成的酸有挥发性,则析出金属氢 氧化物,若蒸干后继续加热,则可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如 AlCl3;若盐在较低温度下受热能水解,则 加热蒸干其溶液时,盐已分解,如 Ca(HCO3)2。 [板书]13、判断盐对应酸的相对强弱 [讲]例如,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种盐溶液,NaA 和 NaB,其溶液的 pH 前者大于后者,则酸 HA 和 HB 的相对强弱为 HB&HA [随堂练习]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NaZ的溶液,其pH 依次为 8,9,10, 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HX,HZ,HY ??C.HX,HY,HZ [板书]14、制备纳米材料 [讲]例如,用 TiCl4 制备 TiO2 :TiCl4+(x+2) H2O (过量) TiO2?xH2O↓+4HCl 。制备时加 ??B.HZ,HY,HX ??D.HY,HZ,HX入大量的水,同时加热,促进水解趋于完全,所得 TiO2?xH2O 经焙烧得 TiO2。类似的方法也可用来 制备 SnO、SnO2、Sn2O3 等。 [小结]盐类水解的知识不仅在以上我们提到的配制某溶液或分离提纯某些物质方面用得到,它还 有更广泛的应用,如在农业生产中化肥能否混合施用的问题,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等等,都与盐类水解有关。同学们如果有兴趣的话,可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阅一些相关资料,来 进一步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回顾:课题: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三) 专题: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判断授课班级 课 时 知识 教 与 技能 学 过程 1、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 与 力 目 方法 情感 1、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的 态度 观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价值观 重 点 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1、 学会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和守恒的观点解决离子浓度的问题难 点双水解问题 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 1.电离理论: 2.水解理论: 二、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的正电荷总数,知 2、物料守恒:就电解质溶液而言,物料守恒是指电解质发生变化(反应或电 识 离)前某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电解质变化后溶液中所有含该 结 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物质的量之和。 构 3、质子守恒:无论溶液中结合氢离子还是失去氢离子,但氢原子总数始终为 与 定值,也就是说结合的氢离子的量和失去氢离子的量相等。 板 二、典型题DD溶质单一型 书 1、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判断 设 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一般关系是:C(显性离子) & C(一级电离离子) & 计 C(二级电离离子) & 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 2、弱碱溶液 3、能发生水解的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弱酸强碱型 (1) 一元弱酸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一般关系是:C(不水解离子) & C(水解离 子)&C(显性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外一种离子) (2) 二元弱酸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一般关系是:C(不水解离子)& C(水解离 子)&C(显性离子)&C(二级水解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 (3) 二 元 弱酸 的酸 式 盐溶 液 中离 子浓 度 大小 的一 般 关系 是: C( 不 水解离 子)&C(水解离子)&C(显性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C(电离得到的酸根 离子) 三、典型题----两种电解质溶液相混合型的离子浓度的判断 1、强酸与弱碱混合 2、强碱与弱酸混合:C(弱电解质的离子)&C(强电解质的离子)&C(显性离子) & C (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 3、强碱弱酸盐与强酸混合和强酸弱碱盐与强碱混合 4、酸碱中和型 (1) 恰好中和型 (2) pH 等于 7 型 (3) 反应过量型 四、守恒问题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应用 1、两种物质混合不反应: 2、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3、两种物质反应,其中一种有剩余: (1) 酸与碱反应型 (2)盐与碱(酸)反应型 4、不同物质同种离子浓度比较型 教学过程 [引入]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判断是近年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解此类型题的关键是掌握 “两平衡、两原理” ,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 原理。首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理论基础。 [板书]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 1.电离理论: [讲]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 的电离的存在;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板书]2.水解理论: [投] 从盐类的水解的特征分析: 水解程度是微弱的 (一般不超过 2?) 例如: 。 NaHCO3 溶液中, c(HCO3 ) >>c(H2CO3)或 c(OHDD)理清溶液中的平衡关系并分清主次:[讲]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 NaHCO3 溶液中有:c(Na ) > c(HCO3 )。⑵ 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 H+ ++-的 (或 OH ) 也是微量, 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 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 c(H ) (或碱性溶液中的 c(OH ))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 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 c(H )>c(OH ),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中 c(OH )>c(H );⑷多元弱酸 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过]守恒作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客观世界抽象概括的结果。在 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守恒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本质的关系之一,化学的学习若能建构守恒思想,善于抓 住物质变化时某一特定量的固定不变,可对化学问题做到微观分析,宏观把握,达到简化解题步骤, 既快又准地解决化学问题之效。守恒在化学中的涉及面宽,应用范围极广,熟练地应用守恒思想无 疑是解决处理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工具。 守恒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其实质就是抓住物质变化中的某一个特定恒量进行分析,不探究 某些细枝末节,不考虑途径变化,只考虑反应体系中某些组分相互作用前后某种物理量或化学量的 始态和终态。利用守恒思想解题可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解题能力,对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进行比较可以用守恒法。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问题是中学化学中常 见问题。这类题目知识容量大、综合性强,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 电解质之间的反应等,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如何用简捷的方法准确寻找这类问题的 答案呢?在电解质溶液中常存在多个平衡关系,应抓住主要矛盾(起主要作用的平衡关系) ,利用三 种守恒关系――电荷守恒(溶液电中性) 、物料守恒(元素守恒) 、质子守恒(水的电离守恒) 。除此 之外还有如 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子守恒、能量守恒等这里只讨论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问题。 [板书]二、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的正电荷总数, [讲]电荷守恒的重要应用是依据电荷守恒列出等式,比较或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 如 (1) 在只含有 A 、 、 、 四种离子的溶液中 c(A )+c(H )==c(M )+c(OH ),若 c(H )>c(OH ), M H OH+ - + D + + D + D + + - 则必然有 c(A )<c(M )。 [投影]例如,在 NaHCO3 溶液中,有如下关系: C(Na )+c(H )==c(HCO3 )+c(OH )+2c(CO3 ) [注意]书写电荷守恒式必须①准确的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种类;②弄清离子浓度和电荷浓度的关系。 [板书]2、物料守恒:就电解质溶液而言,物料守恒是指电解质发生变化(反应或电离)前某元素 的原子(或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电解质变化后溶液中所有含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物质的量 之和。 [讲]实质上,物料守恒属于原子个数守恒和质量守恒。 [讲]在 Na2S 溶液中存在着 S 的水解、HS 的电离和水解、水的电离,粒子间有如下关系 [投影]c(S )+c(HS )+c(H2S)==1/2c(Na ) ( Na ,S 守恒) C(HS )+2c(S )+c(H)==c(OH ) (H、O 原子守恒) [讲]在 NaHS 溶液中存在着 HS 的水解和电离及水的电离。 HS +H2OD D D 2D D 2D D + + 2D 2D D + + D D 2D+-H2S+OHDHSDH +S+2DH 2ODH +OH+D[投影]从物料守恒的角度分析,有如下等式:c(HS )+C(S )+c(H2S)==c(Na );从电荷守恒的角度 分 析 , 有 如 下 等 式 : c(HS )+2(S c(S )+c(OH )==c(H2S)+c(H ) [讲]得出的式子被称为质子守恒 [板书]3、质子守恒:无论溶液中结合氢离子还是失去氢离子,但氢原子总数始终为定值,也就是 说结合的氢离子的量和失去氢离子的量相等。 [过]现将此类题的解题方法作如下总结。 [板书]二、典型题DD溶质单一型 1、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判断 [讲]解此类题的关键是紧抓弱酸的电离平衡 [点击试题]0.1mol/L 的 H2S 溶液中所存在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 H2S 溶液中有下列平衡:H2S H +HS ;HS+ + D D 2D D + D 2 D2D+)+c(OH )==c(Na )+c(H ) ; 将 以 上 两 式 相 加 , 有 :D++H +S 。已知多元弱酸的电离以第一步为+ D 2D D+2D主, 第二步电离较第一步弱得多, 但两步电离都产生 H , 因此答案应为: c(H )&c(HS )&c(S )&c(OH ) [板书]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一般关系是:C(显性离子) & C(一级电离离子) & C(二级电离 离子) & 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 [过]同样的思考方式可以解决弱碱溶液的问题 [板书]2、弱碱溶液 [点击试题]室温下,0.1mol/L 的氨水溶液中,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A. c(OH )>c(H ) C.c(NH4 )>c(NH3?H2O)>c(OH )>c(H )+ + +B.c(NH3?H2O)+c(NH4 )=0.1mol/L D.c(OH )=c(NH4 )+c(H )+ ++[过]下面我们以弱酸强碱盐为例,来介绍一下能发生水解的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解题方 法 [板书]3、能发生水解的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弱酸强碱型 [讲]解此类题型的关键是抓住盐溶液中水解的离子 [点击试题]在 CH3COONa 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c(Na )&c(CH3COO )&c(OH )&c(H ) B.c(CH3COO )&c(Na )&c(OH )&c(H ) C.c(Na )&c(CH3COO )&c(H )&c(OH ) D.c(Na )&c(OH )&c(CH3COO )&c(H ) 解析:在 CH3COONa 溶液中: CH3COONaD + + D D + + D + D D + D + + D D +Na +CH3COOD+D,CH3COO +H2OD +DCH3COOH+OHD;而使c(CH3COO )降低且溶液呈现碱性,则 c(Na )&c(CH3COO ),c(OH )&c(H ),又因一般盐的水解程度较 小,则 c(CH3COO )&c(OH ),因此 A 选项正确。 [板书]一元弱酸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一般关系是:C(不水解离子) & C(水解离子)&C(显性离 子)&C(水电离出的另外一种离子) [点击试题]在 Na2CO3 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_____ 解析:在 Na2CO3 溶液中,Na2CO3==2Na +CO32D D + 2D D D,CO3 +H2O2D2DHCO3 +OHDD,HCO3 +H2O2DDH2CO3+OHDD。DCO3 水解使溶液呈现碱性,则 C(OH )&C(H ),由于 CO3 少部分水解,则 C(CO3 )&C(HCO3 ),HCO3D D D+又发生第二步水解,则 C(OH )&C(HCO3 ),第二步水解较第一步水解弱得多,则 C(HCO3 )与 C(OH ) 相 关 不 大 , 但 C(H ) 比 C(OH ) 小 得 多 , 因 此 C(HCO3 ) & C(H ) 。 此 题 的 答 案 为 : C(H+ + D D +D)&C(HCO3 )&C(OH )&C(CO3 )&C(Na )DD2D+[板书]二元弱酸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一般关系是:C(不水解离子)& C(水解离子)&C(显性离 子)&C(二级水解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 [随堂练习]在 Na2S 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c(Na ) =2c(HS ) +2c(S ) +c(H2S) B.c(Na ) +c(H )=c(OH )+c(HS )+2c(S )2- - - + + - - 2-+-2-C.c(Na )>c(S )>c(OH )>c(HS ) D.c(OH )=c(HS )+c(H )+c(H2S)- - + [点击试题]判断 0.1mol/L 的 NaHCO3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解析:因 NaHCO3==Na +HCO3 ,HCO3 +H2O+ D DH2CO3+OH ,HCO3D 2DDDH +CO3+2D。HCO3 的水解程度大D于 电 离 程 度 , 因 此 溶 液 呈 碱 性 , 且 C(OH ) & C(CO3+) 。 由 于 少 部 分 水 解 和 电 离 , 则 C(Na)&C(HCO3 )&C(OH )&C(H ) & C(CO3 )。DD+2D[板书]二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一般关系是:C(不水解离子)&C(水解离子)&C(显 性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C(电离得到的酸根离子) [随堂练习]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在 0.1mol/LKHC2O4 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 是(CD) A.c(K )+c(H )=c(HC2O4 )+c(OH )+ c(C2O4 ) C.c(C2O4 )>c(H2C2O4)2+ + + 2-B.c(HC2O4 )+ c(C2O4 )=0.1mol/L2--2-D.c(K )= c(H2C2O4)+ c(HC2O4 )+ c(C2O4 )[过]下面再让我们利用上述规律来解决一下强酸弱碱盐的问题 [点击试题]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Cl )>c(NH4 )>c(H )>c(OH ) C.c(NH4 )=c(Cl )>c(H )=c(OH )+ + + + + -)+ -B.c(NH4 )>c(Cl )>c(H )>c(OH ) D.c(Cl )=c(NH4 )>c(H )>c(OH )+ + -[板书]三、典型题----两种电解质溶液相混合型的离子浓度的判断 [讲]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抓住两溶液混合后生成的盐的水解情况以及混合时弱电解质有无剩余,若 有剩余,则应讨论弱电解质的电离。下面以一元酸、一元碱和一元酸的盐为例进行分析。 [板书]1、强酸与弱碱混合 [点击试题]PH=13 的 NH3?H2O 和 PH=1 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 顺序是____________ 解析:PH==1 的 HCl,C(H )==0.1 mol/L ,PH=13 的 NH3?H2O,C(OH )== 0.1 mol/L ,则 NH3 ?H2O 的 浓 度 远 大于 0.1 mol/L , 因 此 ,两 溶 液 混合时 生 成 NH4Cl 为强 酸 弱碱 盐 , 氨 水过 量 ,且 C(NH3 ?H2O)&C(NH4Cl),则溶液的酸碱性应由氨水决定。即 NH3?H2O 的电离大于 NH4 的水解,所以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H4 )&C(Cl )&C(OH )&C(H )。 [讲]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强酸弱碱盐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弱碱,解题方法与此题相同。 [板书]2、强碱与弱酸混合 [点击试题]PH=X 的 NaOH 溶液与 PH=Y 的 CH3COOH 溶液,已知 X+Y=14,且 Y&3。将上述两溶液等体 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B、 C(Na )&C(CH3COO )&C(OH )&C(H ) C(CH3COO )&C(Na )&C(H )&C(OH )D + + D + D D + + D D + + + D) C、 D、C(CH3COO )&C(Na )&C(OH )&C(H ) C(Na )&C(CH3COO )&C(H )&C(OH )D -(14-X) + D + DD+D+解析:同上,PH==X 的 NaOH 溶液中,C(OH )==10Dmol/L,PH==Y 的 CH3COOH 溶液中,C(H )==10++-Ymol/L,因为 X+Y==14,NaOH 溶液中 C(OH )等于 CH3COOH 溶液中 C(H )。因此 C(CH3COOH)远大于 10 mol/L,CH3COOH 过量,因此选项 B 正确。 [讲]上述两题的特点是 PH1+PH2==14,且等体积混合。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关系的特点是 [板书]C(弱电解质的离子)&C(强电解质的离子)&C(显性离子) & C (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 3、强碱弱酸盐与强酸混合和强酸弱碱盐与强碱混合-Y[点击试题]0.2 mol/L 的 CH3COOK 与 0.1 mol/L 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下列粒子的物质的量 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D)D +C(CH3COO )==C(Cl )==C(H )&C(CH3COOH) C(CH3COO )==C(Cl )&C(CH3COOH)&C(H ) C(CH3COO )&C(Cl )&C(H )&C(CH3COOH) C(CH3COO )&C(Cl )&C(CH3COOH)&C(H ) KCl+CH3COOH,又知 CH3COOK 过量,反应后溶液中 CH3COOK、D D D + D D + D D +解析:两溶液混合后 CH3COOK+HClCH3COOH 和 KCl 物质的量相等。由于 CH3COOH 的电离和 CH3COO 的水解程度均很小,且 CH3COOH 的电离 占主导地位,因此,C(CH3COO )&C(H )&C(OH )。又知 C(Cl )==0.05 mol/L,C(CH3COOH)&0.05 mol/L。 因此,选项中 D 是正确的。 [板书]4、酸碱中和型 (1) 恰好中和型 [点击试题]在 10ml 0.1mol?L NaOH 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 HAc 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微 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 -1 D + D D)。-A.c(Na )>c(Ac )>c(H )>c(OH ) C.c(Na )=c(Ac )+c(HAC)+ -B.c(Na )>c(Ac )>c(OH )>c(H ) D.c(Na )+c(H )=c(Ac )+c(OH )-3 + + -+--+解析: 由于混合的 NaOH 与 HAc 物质的量都为 1×10 mol, 两者恰好反应生成 NaAc, 等同于单一溶质, 故与题型①方法相同。由于少量 Ac 发生水解:Ac + H2O+ -HAc+ OH 故有 c(Na )>c(Ac )>c(OH )-。+-->c(H ),根据物料守恒 C 正确,根据电荷守恒 D 正确,A 错误。故该题选项为 A。 [板书](2) pH 等于 7 型 [点击试题]常温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 pH=7,则此溶液中( A.c(HCOO )>c(Na )+)。B.c(HCOO )<c(Na )-+ C.c(HCOO )=c(Na )-+D.无法确定 c(HCOO )与 c(Na )的关系-+解析: 本题绝不能理解为恰好反应, 因完全反应生成甲酸钠为强碱弱酸盐, 溶液呈碱性, 而现在 Ph=7, 故酸略为过量。 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 (Na )+ c(H )= c(HCOO )+c(OH ) c 所以有 c(Na )= c(HCOO ),答案为 C。 [板书](3) 反应过量型 [点击试题]常温下将稀 NaOH 溶液与稀 CH3COOH 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pH>7,且 c(OH ) > c(Na ) > c(H ) > c(CH3COO ) B.pH>7,且 c(Na ) + c(H ) = c(CH3COO ) + c(OH ) C.pH<7,且 c(CH3COO ) > c(H ) >c(Na )> c(OH ) D.pH=7,且 c(CH3COO ) > c(Na ) >c(H ) = c(OH ) [随堂练习]1、将标准状况下的 2.24LCO2 通入 150ml1mol/LnaOH 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c(HCO3 )略大于 c(CO3 ) B.c(HCO3 )等于 c(CO3 ) C.c(Na )等于 c(CO3 )与 c(HCO3 )之和 D.c(HCO3 )略小于 c(CO3 ) 2、向 0.1mol?L 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 A Na 、CO3- + 2- -1 2+ 222― + + ― ― + + ― + + ― ― ― + + ― + + + -因 pH=7, c(H )= c(OH ), 故+-)B Na 、HCO3 D Na 、OH++-C HCO3 、CO32--[板书]四、守恒问题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应用 [讲]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抓住溶液呈中性(即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及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守 恒两大特点。若题中所给选项为阴阳离子的浓度关系,则应考虑电荷守恒,若所给选项等式关系中 包含了弱电解质的分子浓度在内,则应考虑物料守恒。 [点击试题]表示 0.1 mol/L NaHCO3 溶液中有关粒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C(Na )&C(HCO3 )&C(CO3 )&C(H )&C(OH ) B、C(Na )+C(H )==C(HCO3 )+C(CO3 )+C(OH ) C、C(Na )+C(H )==C(HCO3 )+2C(CO3 )+C(OH ) D、C(Na )==C(HCO3 )+C(CO3 )+C(H2CO3) 解析:A、NaHCO3 溶液因为水解大于电离而呈碱性,因此 C(OH )&C(H )。 B、应考虑电荷守恒,C(CO3 )前应乘以 2;C、电荷守恒符合题意;D、含弱电解质分子应考虑物料 守恒,在 NaHCO3 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NaHCO3==Na +HCO3+ D 2D D + + D 2D + + D 2D D + + D 2D D + D 2D + D;HCO3DH +CO3+2D;HCO3 +H2OD H2CO3+OHD则 C(Na )==C(HCO3 )+C(CO3 )+C(H2CO3)符合题意。故选 CD+D2D[板书]1、两种物质混合不反应: [点击试题] 用物质的量都是 0.1 mol 的 CH3COOH 和 CH3COONa 配制成 1L 混合溶液, 已知其中 C(CH3COO ) >C(Na ),对该混合溶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H )>C(OH ) C.C(CH3COOH)>C(CH3COO ) [板书]2、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点击试题]在 10ml 0.1mol?L NaOH 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 HAc 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微粒 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 -1 + + -)-B.C(CH3COOH)+C(CH3COO )=0.2 mol/L D.C(CH3COO )+C(OH )=0.2 mol/L-)。-A.c(Na )>c(Ac )>c(H )>c(OH ) B.c(Na )>c(Ac )>c(OH )>c(H ) C.c(Na )=c(Ac )+c(HAC) D.c(Na )+c(H )=c(Ac )+c(OH ) [板书]3、两种物质反应,其中一种有剩余: (1)酸与碱反应型 [讲]关注所给物质的量是物质的量浓度还是 pH。 在审题时,要关注所给物质的量是“物质的量 浓度”还是“pH”,否则会很容易判断错误。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抓住两溶液混合后剩余的弱酸或弱 碱的电离程度和生成盐的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 [点击试题]把 0.02 mol?L 度关系正确的是( A、c(Ac )>c(Na ) C、2c(H )=c(Ac )-c(HAc) [板书] (2)盐与碱(酸)反应型 [讲]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抓住两溶液混合后生成的弱酸或弱碱的电离程度和剩余盐的水解程度的相 对大小。 [点击试题]将 0.1mol?L-1 + + -1 + + + + +HAc 溶液与 0.01 mol?L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液中微粒浓-1) B、c(HAc)>c(Ac ) D、c(HAc)+c(Ac )=0.01 mol?L-1 -醋酸钠溶液 20mL 与 0.1mol?L 盐酸 10mL 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溶 )。-1液中有关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CH3COO )>c(Cl )>c(H )>c(CH3COOH) B.c(CH3COO )>c(Cl )+c(CH3COOH)>c(H ) C.c(CH3COO )=c(Cl )>c(H )>c(CH3COOH)+ + D.c(Na )+c(H )=c(CH3COO )+c(Cl )+c(OH ) [板书]4、不同物质同种离子浓度比较型: [点击试题]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 浓度最大的是( A.NH4Cl+ +++---) 。B.NH4HSO4C.NH3COONH4+D.NH4HCO3 NH3?H2O + H+ +解析:NH4 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NH4 + H2O+B 中 NH4HSO4 电离出大量 H ,使-+平衡向左移动,故 B 中 c(NH4 )大于 A 中的 c(NH4 ),C 项的 CH3COO 和 D 项的 HCO3 水解均呈碱性,使 平衡向右移动,故 C、D 中 c(NH4 )小于 A 中 c(NH4 ),正确答案为 B。 [小结]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多年以来全国高考化学试 卷年年涉及这种题型。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它能有 效地测试出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电离度、水的电离、pH 值、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基本 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首先必须有正确的思路: 其次要掌握解此类题的三个思维基点:电离、水解和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质子守恒) 。对每 一种思维基点的关键、如何切入、如何展开、如何防止漏洞的出现等均要通过平时的练习认真总结, 形成技能。 第三,要养成认真、细致、严谨的解题习惯,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学会灵活运用常规的解题方法,例 如:淘汰法、定量问题定性化、整体思维法等。 教学回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酸弱酸强碱弱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