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tittp值和显著性水平平怎么确定的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借助实测资料及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国内外裁弯比研究现状以及黄河下游自然裁弯的裁弯比,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黄河下游裁弯比对引河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裁弯比是引河能否顺利冲开并达到分流要求的关键因素之一,裁弯比愈大,引河过流愈大,发展愈快,最终分流效果愈好;黄河下游宽河道的裁弯比可按3.0~7.0来控制。
通过解析黄河河口尾闾摆动、大堤决口、三角洲演替过程与机制,认识到黄河河口尾闾每一次改道都再现了由地下河演变到地上河再决口改道的过程,而弯道环流裁弯取直过程中裁穿相对薄弱的悬河河岸,是近代三角洲以宁海为顶点自然决口与摆动的根本原因。1855年以来10条主要流路形成的整个近现代三角洲依次各存在第一代三角洲、第二代三角洲、第三代三角洲的自然叠加关系,1988年至今的现行清水沟流路第三代三角洲已成雏形。黄河尾闾摆动与三角州形成是黄河多沙河口几千年来的天性,要保障黄河河口的健康生命,不仅要为现行黄河河口尾闾留出一块可以摆动的第三代三角洲,规划流路河口也要留出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三角洲。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物理成因概念的三湖河口站封开河日期预报模型,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初步挑选预报因子,再应用SPSS软件对多元线性回归的预报因子进行了筛选,并对预报模型的精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①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三湖河口站的封开河日期;②在模型检验过程中,个别年份出现了较大误差,这说明封开河日期不仅与气象因素有关,也和其他因素有关。
在对黄河下游来水来沙条件及张堂一高村河段主溜线、来沙系数、典型横断面宽深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濮阳河段水力、泥沙因子间的关系,研究了主溜流路变化及横断面调整的特点。结果表明:河道整治工程的修建使主溜摆动范围明显减小,在改善河势的同时塑造了新的河床形态;在现有工程布局下,整个河段河势大体上得到了有效控制;应进一步完善现有河道工程,增强对濮阳河段河势的控制能力。
利用实测资料对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入海水沙情势变化及其演变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概括,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黄河入海水沙数量急剧减少,尤其是泥沙数量减少更甚,含沙量减小的特征十分明显;汛期水、沙数量占全年水、沙数量的比例也有了一定程度减小,小于500m3/s的小流量历时大幅度延长;小浪底水库的初期运用以及下游发生的全程冲刷使得入海泥沙有所变粗;从现阶段河道冲淤、水位、淤积延伸造陆以及尾闾口门河势变化来看,黄河口的演变正处于微变化或逆转性状态,并使得现行流路行河年限明显加长。
以黄河沿一唐乃亥河段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河段水沙条件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与年年均水、沙量相比,年来水量、来沙量减幅分别为15.7%~76.4%和22.6%~81.1%,沙量的减幅大于水量的;唐乃亥站汛期87.3%的水流过程主要集中在小于1000m3/s的小流量级,洪峰流量大于1000m3/s的年均洪水场次由3.56次减少到2.70次,最大洪峰流量由5450m3/s减小到2750m3/s。
运用不均匀系数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R/S分析、Pettitt变点检测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天然文岩渠流域年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年内分配差异较大.水面蒸发量年内分配较为平均。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具有反持续性,在未来将呈增加趋势;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年蒸发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分别于1984年、1994年、1977年发生变异,且都具有长持续性,在未来一段时间都将呈减少趋势。
介绍了皇甫川流域的地貌特征,对2012年“7·21”洪水的水文情势进行了分析,发现次洪洪量、次洪沙量和洪峰流量等特征值均比历史上相似面平均雨量和雨强形成的典型洪水偏低。在对流域下垫面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此次洪水水、沙量偏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良好的植被条件、淤地坝削洪拦沙、河道内采沙改变了洪水演进环境等是此次洪水水、沙量减小的主要原因。
基于年黑河莺落峡、正义峡断面径流量观测数据和中游地区气象观测资料,采用SPSS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影响正义峡断面下泄水量的莺落峡断面年径流量、黑河中游年平均气温等因素,并对年正义峡断面自然状态下的下泄水量进行了模拟预报。结果表明:黑河调水及中游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对正义峡断面自然状态下下泄水量的影响显著,年预报的多年平均值较年预报的多年平均值偏小0.792亿m3,从而影响了黑河分水方案的正常实施,建议对现行的黑河分水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BUCKET模型结构简单,原理明确,参数较少,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介绍模型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拓宽模型的应用,将其应用于具有遥测资料的伊河流域,对陆浑水库入库旬平均流量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与实测拟合精度较高,能够较好地反映伊河流域以旬为时间尺度的水文过程。将它与新安江三水源模型从原理、结构以及在栾川水文站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率定期和检验期两个模型精度相当。因此.将BUCKET模型应用于陆浑水库入库径流预报中,可以为该水库的预报调度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时,综合考虑区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可建立区域水资源多目标模糊优化配置模型。采用该方法对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王庄镇中鹤生态城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对区域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计算,可在满足区域用水要求的基础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基于模糊评价和层次分析法(AHP)开展大伙房水库水质评价,选择反映大伙房水库入库、库区、出库的7个水质监测断面7项水质污染因子监测值为对象开展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大伙房水库主要受氮磷营养盐污染;入库河流中浑河的污染程度最高;库区水质主要为Ⅱ类,出库水质为Ⅱ类,水质安全、可靠。从浑73、浑37、浑7三断面年水质监测值变化来看,库区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库区水质稳定提升。
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年为基准期,年为监测对比期,对该区近期的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多年均值相比,监测期年均降水量增加了3.9%,而年均径流量减少了48.2%,年均全沙输沙量和d≥0.05mm、d≥0.1mm的粗泥沙输沙量分别偏少了85.9%、90.8%和93.0%。近期该区降水量呈现微弱的增加趋势,而径流量和输沙量呈现减少趋势,原因主要是监测期内该区没有发生大范围和高强度暴雨,加之退耕还林还草和封禁措施的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已明显改善。
准确地模拟黄河输沙量的变化过程,可为研究黄河泥沙变化的原因和建立黄河泥沙预测模型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精细模拟该区间输沙量的变化,进一步划分了亚区,选择了23个降雨因子和一个水土保持治理因子,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河口镇至吴堡区间7—8月降雨量、水土保持治理度、陕西北片最大3d降雨量等3个解释因子。利用这3个因子解释和仿真模拟了年河龙区间年输沙量的年际波动变化与长期递减变化过程,其相关系数为0.886,显著性水平达到0.01,判定系数为0.772,说明本次研究拟定的技术路线可行,确定的解释变量合理,采用的计算数据客观。
通过对黄河源区弯曲河流的6个河段进行水流特征和边岸植被特征等方面的野外调查研究,分析了河岸植被对弯曲河流河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黄河源区弯曲河流普遍发育于山地草甸和高寒草句分布区,河岸植被发育良好,河流形态发育良好;②研究区6个试验点的植物种类繁多,以中生、湿中生植物为建群种或优势种,凹岸和凸岸的植被覆盖情况差异明显,凹岸植被生长时间长、植被群落相对稳定、物种多样性指数高、植株平均高度较高,平均覆盖度是凸岸的1.5~2.0倍;③凹岸草甸植被的淘刷主要发生在每年7—8月的洪水期,植被根系层下部因淘刷临空而坍塌形成护岸,从而减小了凹岸河湾演变速度;④发育良好的河岸植被不仅减轻了河岸侵蚀程度,而且提高了河岸土体的机械强度,有利于保持河湾形态的相对稳定性。
针对取自内蒙古东胜至准格尔旗一带的砒砂岩,进行了室内水岩作用模拟试验,通过对初始水、溶滤水成分变化的分析,探讨了水对砒砂岩风化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溶滤水的Ca2+、Mg2+及HCO-3的浓度普遍降低,Na+、K+的浓度普遍升高,SO2-4、Cl-的浓度在模拟试验后未明显变化。对水样测试结果的逆向模拟表明:矿物转化量越大,其溶解的矿物量就越多,产生的次生矿物量就越大,导致岩体的抗侵蚀性降低;8组岩样的初始差异性,造成差异性水岩化学作用,加剧了砒砂岩风化侵蚀。
简要分析了辐射井的井流特征,将辐射井的井管刻画为由一系列离散的管道和节点组成的井管,以辐射井井管与所在含水层之间的交换量作为耦合点,将离散的井管和有限差分网格耦合起来,建立辐射井取水计算模型。以陕西府谷墙头水源地为例,通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提出黄河墙头段河谷区地下水辐射井开采方式。结合具体的水文地质结构及有关参数,利用已建立的辐射井取水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计算了各方案下各个辐射井的出水量,最终确定了辐射井的允许开采量。
基于弧底梯形渠道整体现浇混凝土衬砌板原位冻胀过程监测数据,揭示了越冬期不同试验厚度衬砌板开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分析了衬砌板开裂程度与温度和板厚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衬砌板的开裂宽度与板的厚度成正比关系,裂缝宽度随衬砌板板厚的增加而变大;开裂宽度与积温的负值成正比,在冻结期随负积温的累积,衬砌板的开裂宽度变大,而在融化期则随正积温增大,裂缝宽度减小;在观测期末,裂缝残留量与板厚成正比;在试验区的气候、渠床条件下,大尺度弧底梯形渠道边坡混凝土防渗板的合理抗裂厚度为8cm。
针对薛家坪提黄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取水方式、水泵选型、运行方式等进行了比选,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针对泥沙较多的取水问题,采用沉沙池技术;在水泵选型时多尺度考虑上下级泵站流量匹配、机组备用、灌溉与工业用水结合等问题;运行方式采用单管运行,并配合蓄水池方案。该优化设计方案符合工程实际,节省了投资。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查询功能、空间数据分析与处理功能、数据与图形的交互显示功能,以黄河流域某农村人饮供水管网为例,建立基于GIS的供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在一个数据库框架下建立12个图层,分别为供水点、已建泵站、新建泵站、已建蓄水池、新建蓄水池、干渠、已建管线、新建管线、移民项目区、支线、公路、边框。系统可完成供水信息统计、供水点按人口数分类显示、供水支线信息统计、供水支线信息分类管理、专题地图绘制等任务,能提高供水管网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作物蒸发腾发量是农业用水最主要的部分。准确计算作物蒸发腾发量是制定农作物灌溉制度的基础,也是促进农业节水的关键。介绍了作物蒸发腾发量计算的基本理论及发展情况,按照理论基础,将目前作物蒸发腾发量计算的常用方法分类,并对经验公式法、参照作物蒸发腾发量法等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对常用作物蒸发腾发量计算方法在大时空尺度和非充分灌溉模式下的计算改进方式及应用进行了说明。基于作物蒸发腾发量计算方法问题、改进及实际应用情况,认为作物蒸发腾发量计算方法及实用技术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基于多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研究既有理论基础又便于实际应用的多尺度作物蒸发滕发量估算模式。
为准确估算灌区作物需水量,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参考作物腾发量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采用宝鸡地区年逐月气象资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主要影响因子,获得4个综合变量作为输入向量,用彭曼一蒙蒂斯公式计算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作为目标向量。运用matlab进行编程,应用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参考作物腾发量。结果表明:12组测试集样本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为5%,最大相对误差为11.4%,最小相对误差为0.4%;模糊神经网络模型与用彭曼-蒙蒂斯公式计算值有很高的一致性。
介绍了禹门河水库的基本情况,采用实测资料分析、造床流量计算、水库冲刷指标分析等方法,结合水工建筑物布置情况,对禹门河水库死水位的泄流规模进行了论证,最终确定死水位泄流规模为549m3/s。采用该数值进行水库运用,有利于保持水库的有效库容,长期发挥水库的反调节作用。
采用刚性承压板逐级一次循环法,对古贤水利枢纽坝址岩体变形模量进行了试验研究,其最大应力为7.5MPa,分5级均匀施加。介绍了试件布置、试件制备、仪器设备安装,现场试验方法和岩体变形模量、弹性模量计算的方法等。岩石压力与变形的关系曲线分为5种类型,即直线型(a)、近似直线型(d、e)、上凸型(c)、下凹型(b)。a、d、e呈线性关系,采用取直线段计算岩体全变形量和弹性变形量,b、c呈非线性关系,逐级分别计算全变形量和弹性变形量。
当今中国水利发展需求出现结构性转变,愈加重视水利工程满足舒适性需求的层次。如何系统、公正、全面地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价,稳定其水利投资规模,是保障水利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水利工程后评价系统是一个由经济、社会、生态多因素多目标组成的复杂系统,利用多目标决策理论,通过构建多目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水利工程后评价阶段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投影分析理论的水利工程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湖南省“四水”流域治理工程项目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不需要前期评估值,可得到综合效益评价值,为准确计算出综合效益评价值提供依据。
本刊讯3月20日9时,黄河内蒙古封冻河段全线平稳开通,标志着年度黄河防凌工作胜利结束。年度黄河凌情的主要特点是流凌时间较常年偏早,封河期气温偏低、封河速度快,封河流量大、河道水位偏低,小流量过程持续时间短,凌期来水偏多、槽蓄增量偏大,开河期气温异常偏高、开河日期偏早。
某典型水电站机组采用循环冷却方式,将冷却器分别置于8条尾水支洞中,工程设计需要论证冷却器对尾水洞过流能力的影响。由于冷却器数量多,模型制作工作量大,因此为简化模型制作,选取1条支洞进行单体模型试验,在量化分析冷却器阻力特性的基础上,依据阻力等效原则,通过简化模型阻力相似率定试验,选定冷却器简化模型的材料及其布置方案,用于其他7条支洞冷却器模型的制作,保证了试验进程。研究表明,尾水洞采用冷却器简化模型能够满足水流运动的相似性要求。
安全监测是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台儿庄泵站为例,选取主泵房、副厂房、安装间、清污机闸和挡土墙为安全监测的重点部位,对建筑物渗流、地基应力和土压力、建筑物位移等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计算出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和位移值。监测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值、土压力值、位移值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河口村水库泄洪洞进水塔的混凝土浇筑全过程。通过施加边界条件及温度约束,计算得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并分析底板、侧墙、胸墙、隔墙和边墙的应力场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胸墙和边墙拉应力值较大,可能存在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可以采取对混凝土拌和材料进行预冷,通过合理养护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以及通水冷却、在混凝土内埋设水管等措施,进一步降低浇筑温度,提高其早期抗拉能力。降低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
为研究改良后水泥土搅拌桩单桩承载特性以及合理的工程应用参数配比,从分析不同掺砂量、不同水泥掺入比、含水率、砂料粒径和龄期条件下的水泥土土工试验曲线及改良水泥土搅拌桩作用机理出发,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改良水泥土桩体承载能力、桩体应力应变以及沉降等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掺砂量的增加,单桩承载力先增大后减小,优化掺砂率为10%左右;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大,单桩极限承载力得到有效提高;含水率是单桩承载特性较敏感的因素,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戍桩质量犬幅度降低;随着砂料粒径的增大,单桩承载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优砂料粒径为0.25~0.50mm;当龄期从28d提高到60d时单桩承栽力提高75%左右。
印尼JATIGEDE黏土心墙堆石坝将溢洪道直接设置在由散粒体构成的坝体上,左右边墙直接与堆石坝黏土心墙相接,形成了国内外罕见的堆石坝坝型,坝体、溢洪道及坝体一溢洪道接触部位受力特性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长期运行稳定性。基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在坝体渗流场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正常运行工况下堆石坝坝体、溢洪道结构以及坝体一溢洪道接触部位的应力、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堆石坝坝体与溢洪道接触部位应力应变规律与常规心墙堆石坝有显著差异;坝体与溢洪道接触部位坝体土安全系数较低,应力集中明显,应力水平较高;坝体沉降、渗透比降、应力水平等均满足设计控制标准,大坝结构设计方案合理。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生成不同骨料形状的二维混凝土试件模型,对不同骨料形状、骨料分布、骨料含量、初始缺陷与界面层厚度等条件下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单轴拉伸分析。结果表明:骨料形状的不同对试件拉伸性能影响较大,碎石形骨料试件会较早出现应力集中,圆滑的骨料边缘可以改善试件应力分布,提高混凝土试件抗拉性能;骨料分布不同与界面厚度不同对混凝土单轴拉伸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初始缺陷的增加会导致试件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及峰值拉应变减小;混凝土材料的不均匀性使其在承受逐级增大的荷载时产生不均匀变形和应力。
振型是结构的固有特性,任何作用效应都可以振型展开。通过振型展开,可定义每个方向上的作用效应及在整个变形中的比例。调整振型顺序,有利于设计者提高对结构变形有利的反应,降低对结构变形不利的反应。以矩形渡槽和U形渡槽为例,分析了结构的振型方向系数和质量参与比例。
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指出了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和有关改进公式的不足,基于扰动参数D评估值的离散性,引入完整性系数Kv来表征岩体扰动程度,利用对数函数建立了扰动参数D与完整性系数Kv的关系,从而建立修正系数Km、Ks与完整性系数Kv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同时又考虑了Km~Kv、Ks一Kv曲线斜率的渐变性质,给出了改进的广义Hoek-Brown公式。以贵州瓮福磷矿岩体力学参数研究为例,分别用提出的改进公式和其他几种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公式在确定扰动和未扰动之间的岩体力学参数时与实际更接近。
基于高聚物材料所具有的绝缘性和渗透系数小的特点,提出一种检测高聚物防渗墙完整性的方法——电法。电法检测高聚物防渗墙是在墙体一侧钻孔,在钻孔中放入测量电极,得到测点位置的视电阻(U/I),并绘制w,一深度曲线,根据曲线中视电阻的变化趋势,判断墙体完整性。若墙体发生渗漏,则曲线会出现急剧突变;若曲线比较平稳,则可以判断墙体比较完整。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电法具有使用设备简单,检测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是一种检测高聚物防渗墙完整性的有效方法。
试验研究了新混凝土与碳化混凝土黏结的抗渗性能,分析了水泥净浆界面剂、硅灰界面剂、减水界面剂、减缩界面剂和膨胀界面剂对新老混凝土黏结抗渗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新老混凝土复合黏结层的渗透性远远大于原新、老混凝土的渗透性;使用硅灰界面剂时,新老混凝土黏结的抗渗效果最优;使用硅灰界面剂和减水界面剂时,在碳化老混凝土上直接浇筑新混凝土能够保证复合黏结层的抗渗性能,甚至优于清除碳化层再浇筑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通过试验和仿真分析对坑蚀钢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坑蚀钢筋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中屈服平台的缩短甚至消失与锈坑的三维尺寸有关,且受坑蚀深度变化的影响最显著;屈服平台的演化还与平均应变测量区域的大小密切相关,测量区域越小,锈坑对屈服平台的影响越显著;坑蚀程度对钢筋的工程应力应变关系有影响,但不会改变其单轴应力应变本构关系。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水下自激吸气式脉冲射流流场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模拟工况的运行参数和结构参数下,自激吸气式脉冲射流装置可以产生自吸气;不同水深条件下,装置形成的涡旋气团时间不同、气团形状不同;随着模拟水深的加大,装置内气体浓度以及射流轴心的速度、压力呈现递减趋势。
通过调查二塘沟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初步分析了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和水库左坝头岩石块体形成的地质环境、破坏机理。仅考虑边坡岩体自重力作用和暴雨作用,采用有限元法对二塘沟水库左坝头岩石块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只在重力作用下水库左坝头岩石块体下滑位移值不大,暴雨后X、Y方向的位移值比暴雨前大得多;暴雨后岩石块体从上往下、从左到右有明显移动,岩石块体以牵引式位移为主,下滑体体积比暴雨前增大,塑性区对比暴雨前有明显贯通,暴雨后岩石块体稳定性明显降低。
基于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开发的LabVIEW图形化编程开发软件平台,研究设计了水轮机压力脉动、振动和摆度及空蚀等水轮机典型故障的监测诊断系统,利用LabVIEW强大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功能,设计了信号采集、信号分析、信号处理、结果显示及诊断信号的整体系统,建立了研究信号的谱图库,满足用户分析信号的多样性需求。该系统能够连续在线监测水轮机状态的信号特征,实时显示信号变化过程,根据采集信号的数据研究结果,结合水轮机故障发生机理和特点,快速地判断故障发生类型及部位,从而为水轮机的及时维修与保养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必要的信息,节省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以国外某引水式电站引水隧洞为例,采用大型有限元程序LUSAS,以美国规范为标准进行隧洞衬砌的有限元计算。计算结果很好地反映了隧洞衬砌结构的受力情况,隧洞在围岩压力、水压力、自重等荷载作用下,在内水压力不大的情况下以受压为主,此时衬砌结构为偏心受压构件,主要由轴力控制,且最大轴力一般发生在衬砌的底部,若能增大此处混凝土的受压面积则可有效减少配筋。
分析边坡稳定性的传统方法主要有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传统的极限平衡法无法获得节理岩质边坡的滑动面与稳定安全系数,有限元法对节理岩质边坡的稳定分析需要设置节理单元,而离散单元法能真实地表达节理岩体的几何特征,便于处理非线性变形和破坏都集中在节理面上的岩体破坏问题,因此可以更好地模拟边坡的稳定状况。将离散元法与强度折减法结合,分别对土质边坡和含结构面的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离散元强度折减法在岩土体边坡稳定分析方面具有潜在的优越性,是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可行、有效的方法。
本刊讯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关于调整黄河下游渠首工程和岳城水库供水价格的通知》。自日起,黄河下游引黄渠首工程供非农业用水价格由0.092元/m3(每年4-6月)、0.085元/m3(其他月份),上调为0.14元/m3(每年4-6月)、0.12元/m3(其他月份)。供农业用水价格暂不作调整,仍维持0.012元/m3(每年4-6月)、0.01元/m3(其他月份)。这次水价调整把黄河供水明确为农业和非农业两类,这有利于水费的界定和黄河水资源的节约保护、改进供水服务质量、加强水费支出管理,确保水利工程水费取之于水、用之于水。
在水库岸坡渗流场及稳定性分析研究中,渗透系数的取值至关重要。采用Geo-studio二维有限元分析软件中的渗流分析模块Seep/w,对三峡库区三马山滑坡进行了渗透系数反演分析。首先以勘察期的水库稳定水位为水头边界条件,以现场简易渗透试验所得渗透系数为参考,进行地质建模;然后进行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渗流分析及反演,确定库岸边坡的渗透系数。反演所得的渗透系数与现场试验所得的渗透系数属同一数量级,模拟的浸润线和勘察得到的浸润线基本重合,表明通过渗流反演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是可行的。
基于强度折减法和重力增加法分别对未加筋边坡和加筋边坡进行了有限元数值分析,并与Bishop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加筋土边坡计算的可行性。通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分析,建议对于未加筋边坡将坡内点的水平位移急剧变化作为边坡处于临界破坏状态的判别标准;而对于加筋土边坡,将塑性区从坡脚至坡顶贯通作为,临界破坏状态的判别标准。
库岸滑坡失稳多与水库水位波动相关,尤其是水库快速泄水过程发生滑坡的几率更大。已有研究显示,水位快速变化将改变滑坡稳定性,因此研究水库水位下降速率与坡体稳定性的演变,对一定程度上控制或减缓地质灾害发生具有实际意义。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水位下降速率对滑坡渗流场的影响,结合极限平衡法探讨水位变动速率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和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水位下降速率不断增大,水头差呈非线性(二次多项式)增加;水位下降速率由1m/d增大至3.5m/d时,滑坡整体最小稳定性系数降低6%;当水位下降速率大于2.5m/d时,滑坡体将发生失稳;滑坡体稳定性系数最小值所对应的水位戍阶梯式下降,在1/2和1/4坡高处,滑坡体稳定性较差。
以内蒙古河套平原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将硅粉作为水泥土的外掺剂,研究当水泥掺量为6%、8%,硅粉掺量为l%、2%、3%、4%、5%时,水泥固化土的变形特征。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泥掺量相同时,适量的硅粉可以提高水泥土的强度,随着硅粉掺量的增加水泥土抗压强度呈现增长趋势,水泥土的破坏形态表现为塑性剪切破坏;随着硅粉掺量的增加,水泥土应力一应变关系曲线的应力峰值及残余强度增大;硅粉掺量相同条件下,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水泥土试件的破坏应力和破坏应变均逐渐增大。
利用TS-526真三轴仪改造的平面应变仪,对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原状非饱和黄土的变形和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含水率下非饱和黄土的偏应力与轴向变形关系曲线均表现为硬化性或者强硬化性;在不同含水率下,非饱和黄土的偏应力与体积变形关系曲线存在明显拐点,在拐点之前土样表现为受剪压缩,拐点之后土样表现为受剪剪胀;土体的基质吸力随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基质吸力减小;非饱和黄土的抗剪强度参数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非饱和黄土的强度高于饱和黄土的强度。
本刊讯3月26日,水利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简称《公报》)。根据国务院决定,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日,普查时期为2011年度。普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河流湖泊、水利工程、重点经济社会取用水户以及水利单位等。普查主要内容包括河流湖泊基本情况、水利工程基本情况、经济社会用水情况、河流湖泊治理保护情况、水土保持情况、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本次普查按照“在地原则”,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工作单元,采取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等多种调查形式进行。
[防洪·治河](张林忠[1] 乔景顺[2] 赵新建[1] 顾霜妹[1])
(徐丛亮[1] 李金萍[2] 李广雪[3] 李小娟[1] 田慧[1])
(乔继平[1,2] 王富强[2] 代俊峰[1])
(衡鹏 孙东坡)
[水文·泥沙](王开荣 于守兵 茹玉英)
(彭红[1] 郑艳爽[1] 尚红霞[1] 刘宝贵[2])
(高文强 邓燕 袁清超 马俊青)
(金双彦[1] 林灿尧[2] 张展[1] 陈艳[3])
(胡广录 张济世 樊立娟)
(刘晓琴[1] 刘国龙[1] 胡彩虹[2] 吴泽宁[2])
[水资源·水环境](田景环 刘林娟)
(黄瑞[1,2] 韩龙喜[1] 张鸿[3] 高俊杰[1] 潘曼曼[1] 彭辉[4])
[水土保持·生态](高亚军 王志勇 马志瑾 徐建华)
(李敏 王富贵)
(朱海丽[1] 王兆印[2] 李志威[2])
(王强恒[1] 孙旭[1] 刘昀[2] 张贵秀[1] 石建省[3] 叶浩[3])
[灌溉·供水](陈鹏[1] 王玮[2])
(马丹妮[1] 樊贵盛[1] 张建婷[1] 韩勇鸿[2])
(董亮 黄伟)
(林佳平 刘俊萍)
(徐凯 陆垂裕 季海萍)
(李贤波 马孝义 李忠娟 朱晖)
[水利水电工程](罗国杰[1] 顾列平[2] 杨丽丰[3])
(肖宜[1] 邵东国[1] 张华兴[2])
[水利水电工程](王二平 黄山)
(朱旋 孙勇 尚俊伟)
(康迎宾[1] 张鹏[1] 王亚春[2] 吕圆芳[3])
(吴斌华[1] 刘鑫[1,2] 洪宝宁[1] 庄骏[3])
(刘晓燕 何江达 肖明砾 谢红强)
(周寒清 彭刚 陈伟 吴彬)
(袁文军 阮怀宁 孔不凡 陈振振)
(孙文怀[1] 李延卓[1] 王锐[2] 张清明[2])
(乔连朋[1,2] 袁群[2,3] 冯凌云[2,3] 张国岑[4] 曹宏亮[2,3] 马莹[2,3])
(徐港 梁桂林 王青 张懂)
(文泓森 高传昌 赵礼)
(买合木提·巴拉提 虎胆·吐马尔白)
(王丽君 张深逢)
(陈晓年 王美斋 肖豫)
(孔不凡[1,2] 阮怀宁[1,2] 朱珍德[1,2] 袁文军[1,2] 陈振振[1,2])
[水利水电工程](王凯 汤明高 许强)
(王婷 张爱军 路亮 田树刚)
(彭浩 许模 郭健 肖宣煊 廖建)
(韩廷[1] 王海龙[2])
(张宁宁[1] 骆亚生[1] 李浩东[2])
主管单位:水利部
主办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主  编:薛松贵
地  址: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邮政编码:450003
电  话:2
电子邮件:
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128/tv
单  价:10.00
定  价:120.00
金月芽期刊网 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