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多位于天国的阶梯 电视剧之间还是天国的阶梯 电视剧内部

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aae93a0e602437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初二地理教案_甜梦文库
初二地理教案
初二地理教案上 册开远实验中学地理备课组 教师:王惠萍、金从宝 ◇ 课 题:第一单元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课 辽阔的疆域◇ 教学目标: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 的优越性。 2.使学生学会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 濒临的海洋、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3.使学生知道我国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简称和分布。 4.使学生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二)能力训练点 1.动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2.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的情感。 (四)美育渗透点 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赏析彩图: “春到乌苏里江”“中国的北极村”“南 、 、 海诸岛一角鸟瞰” 、 “帕米尔高原” 和书中风景插图, 并配上富有诗意的解说, 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感受到祖国各地山河秀丽、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2.通过讲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上,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大快人 心等事实,向学生表明: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利益,是我们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一切分裂祖国, “挟洋”搞台独,数典忘祖,损害 民族利益,是民族的败类、是可耻的,丑恶的。◇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 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教学难点: 1.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2. 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 教 具 : 录音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地球仪。 ◇ 教 学 方 法 : 1. 教师指图引导学生看、读、想、讨论等,并不断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鼓励,评价归纳。学生通过看图、读图、填图发言等加深对中 国疆域知识的认识。2. 教师演示拼图,引导学生看图填图,使“死”图变“活” ,吸引学生注意,感知后组织学生拼图竞赛,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学习,实现愉 快教学。 ◇ 课 时: 3 课时。◇ 课 型:◇新课、活动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 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 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 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第一单元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一课 中国的疆域 一、从世界看中国 [看图]“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 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 20°和东经 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 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 20°和东经 160°,用黄色胶条贴 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 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上。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高]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 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他国家的面积相比较还是小? [读图]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 [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 960 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 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 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 [承转]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 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 ,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 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1。 练习 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 ,找出我国领土的 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 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看图]“中国的疆域示意图” ,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学依次说出习题答案。 [教师归纳]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 53°N 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 40°N 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 135°E 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 75°E 附近。 [提问]请你算一算我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 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 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 50 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 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 北部接近北寒带。 [读图]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三面,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南北冬季 景色的差异” 图。 [提问]2 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 为什么? [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 此当祖国北方还是冰天雪地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 了。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 50 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 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 2.跨近 50 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 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 ,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 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 60 多个经度,分属于东 5 区至东 9 区,共 5 个时 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 5 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 6 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 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 60 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 当北京时间为清晨 6 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 7 点左右,最西 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 2 点 52 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 经撒满金色的晨光时,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共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 ①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 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②辽阔的国土:面积 960 万 平方千米,南北跨越近 50 个纬度,东西跨越 60 多个经度。我国东西之间距 离约 5 000 千米, 南北之间的间隔约 5500 千米, 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 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 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看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端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人]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三、广阔的海域 [看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 。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至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 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水最深的海区。 [板书]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 12 海里的海域,因此, 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 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 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 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 300 万平方千米。 请同们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临海和内海。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读图]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 18 000 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 共有 5000 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 30 000 千米 以上) ,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看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③(中国的岛屿、半岛和海峡示意图) 。 [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 岛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 [板书]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读图]读 “世界政区挂图” 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 , 英国、 蒙古和美国。 [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 同和不同的地方? [归纳]我国位于亚州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 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大西洋)西(太平洋)临海洋, 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 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 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 来。在这里,古代有著名的“丝绸之路” ,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 [板书]4.优越的海陆位置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 20 000 多千米的陆上疆界。 [板书]四、陆海疆界和邻国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 ,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 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看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中国的邻国示意图) 。 [归纳]结合投影片④, 总结我国陆上邻国有 15 个, 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 6 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 和印度尼西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中国的海域。 我国是一个东临四海一洋 的国家大陆海岸线绵长曲折,约有 18000 千米,岛屿众多,海陆位置十分优 越。 第 3 课时 [导人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 到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为了便于管理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要 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 五、中国的行政区划 [讲解]什么是行政区划呢?举个例子,我要在学校里找一个同学,你会告 诉我他在某年级某班,甚至明确到第几小组第几个,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学 校管理方便。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也会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 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 [板书]1、三级行政区划[启发引导]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 4 页,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找几位 学生将填写结果念给全班听) [显示课件] [总结归纳]我国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的年 级、班级、小组一样,上一级区划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这里的自治区、 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区。除此以外,国家根据特殊需要, 还可设立特别行政区。 [转折过渡]行政区划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 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 级的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的 名称和位置。 [板书] 2、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和直辖市[拼图讲解]教师在课件上按照课本第 6 页的顺序,完成中国政区演示拼 图。 (学生在教师拼出某个省的同时,在课本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上找 出这个省的名称) [教师提问]你认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可分为几种呢?每一种的数量是 多少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共有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1 个香港特别 行政区、1 个澳门特别行政区,总计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 [教师提问]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来记住这些名称呢? [学生讨论、回答] [转折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小组竞赛游戏来记住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和位置。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熟悉这些省区。 [组织学生竞赛]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每轮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 题,答对加 10 分,答错不得分, 第一轮:教师在课件的拼图上任意指出五个省区,请学生回答它们的名 称。 第二轮:教师说出任意五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相应的省区图块从课 件上指出来。 第三轮:教师任意拿出五个省区图块,请学生根据图块的形状判断各是 哪一个省区。 第四轮:教师说出任意五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图块放在黑板上相应 的位置上。 第五轮:教师利用省区的特点提问,如:与湖北省相邻的有哪些省区? 黄河的入海口位于哪个省区?长江发源于哪个省区?与缅甸接壤的有哪些省 区??? [教师简评竞赛结果]略 [转折过渡]我们有的同学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还有个小名。各个省区 也有自己的小名,我们称为省区的简称。 [板书]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讲解]为什么除了全称之外还有―个简称呢?因为在有的场合使用全称 很不方便,比如汽车的牌照上首先要有各省区的名称:然后是阿拉伯数字编 号。 试想如果车牌写上各省区的全称会很繁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2345” 如 这将是多大的牌照呀!所以我们为每个省级行政单位都起了一个小名,也就 是简称。 [读表提问]学生读教科书中“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表,思考这些简称是怎么出来的,找到记忆:打法。 (学生根据学过的历史 知识和常识,分组讨沦回答,能说出几个就可以。 ) [出示课件总结] 取用全名中的一个或几个 京、津、辽、吉、黑、苏、浙, 、藏、陕、 字 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 用本省的历史名称 甘、青、宁、新、港、台、内蒙古等 闽、赣、湘、皖等 冀、鲁、豫、粤、琼、渝、蜀、黔、滇、鄂 等 一个省有两个简称 川或蜀、云或滇、甘或陇、贵或黔、陕或秦[学生活动] 完成 P6―7 的“做一做” 。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了中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立。 重点学习了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分布,希望同学们下去以后 对照地图记住这些内容。 [布置作业] 填充图册。◇教学反思: ◇ 课 题: ◇ 教学目标:第二课众多的人口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 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阅读“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以及计算和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四)美育渗透点通过我国人口国情国策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生育观, 形成“少生优生好”“男女都一样”等生育观,摒弃“多子多福” 、 “早生儿 子早得力”等落后、愚昧、陈旧的生育观念。 ◇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问题及对策。 ◇ 教 学 难 点 : 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直辖 市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 教 具: “中国人口分布图” (挂图)“中国人口增长曲线”投影片、课 、 本插图、有关图表等。 ◇ 教 学 方 法 : 通过看有关投影片和课文插图、图表等,使学生弄清楚我 国人口的分布及人口特点, 然后通过计算人均土地占有量, 并将之与其它 国家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存在,并进而寻找解决途径。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表资料、发动学生思考、计算等,让学生自己得出结 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使结论准确明了。◇ 课 时 : 2 课时。 ◇ 课 型: 新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亿人口(2000 年)?中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2000 年底世界人口已超过 60 亿,我国人口总数为 12.95 亿,我国占世 界人口总数的百分比为:12.95/60x100%=21%,大约世界每 5 个人中就有 1 个中国人。 [板书]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 较图” (见下表) ,提出问题:将四国面积、人口相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面积(万平方千 1 700 米) 人口(亿) 1.48 0.26 12.95 997 960美国 9362.6[结论]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过其他三个国家人口总数 的 2 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 47 倍, 是美国的 4.7 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过渡]人口大国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首先介绍一下人口密度的知 识。 [学生活动]12.95 亿人/960 万平方千米=134 人/平方千米。 这一数字大 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 30 倍。 [板书]二、人口分布不均 [看图]观察课本中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图找到 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总数,参考课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区 的面积度并比较东部沿海两省与西部内陆两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差异。 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中国人口密度图”思考以下问题: (1)找到黑河一腾冲一线,对照图例观察线两侧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 密度的差异。观察哪些省区人口大于 200 人/平方千米,哪些省区人口密度 小于 10 人/平方千米。 (2)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该线两侧的面积、人口所占比例。 (3)确认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评议,由学生归纳: 黑河一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于 200 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东 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省,这些地区多为 平原区,适于人们生产和生活。而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于 10 人/平方千米, 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省区,这些地区多为高原 和沙漠,不利于人们生产和生活。 [教师小结]可见我国人口密度东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高原和山区。这 是由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的长短而决定的。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了我国人 口的分布。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复习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人口的分布特点, 引出新课。 根据下表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要求学生绘出 1764 年以来我国的 人口增长曲线并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年份 37 90 1996 通过观察,由学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1)我国人口基数过大。1949 年为 5.4 亿,1996 年时就达到 12.2 亿。 (2)增长速度过快。由绘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 了 47 年时间人口就增长了 1.3 倍,达到 12.2 亿。 人口(亿) 2.1 4.1 4.5 5.4 10.3 11.3 12.2 [板书]三、人口增长过快及其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 [教师设问]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 1.0%, 亿人口与 1 000 万人口的 10 两个国家每年各增加多少人口? [学生回答]前者每年增加 1 000 万人口,后者每年增加 10 万人口。 [教师小结]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形成了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庞 大的人口总量。 [板书]2.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 [教师设问] (1)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 (2)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懂得了由于旧中国经 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而新中国成 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 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布置作业] 1.人口的增长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2.填充图册。[教学反思]: ◇ 课 题: ◇ 教学目标:第三课多民族的大家庭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了解我国 各民族地域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 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 (四)美育渗透点 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VCD 歌曲,或看彩图《我们的民 族大家庭》 ,展示民族大团结盛况和多样的民族服饰,给学生以美的享受。2.通过对不同民族因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和经历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从 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和审美标准的讲述,帮助学生建立多元化的 审美观。◇ 教 学 重 点 : 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 教 学 难 点 : 我国的民族政策 ◇ 教 具: “中国民族分布”图;多媒体教学系统。 ◇ 教 学 方 法 : 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读教材的彩图等激发生的求知欲以达到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目的。◇ 课 时: 1 课时 ◇ 课 型: 新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引入新课] 前边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特点与分布等内容。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中国的民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彩图“我国的民族大家庭” ,了解我国是一个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板书]第二节 中国的民族 1、我国有 56 个民族 [教师给出数据](汉族总人口约占 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 8%) 。 [学生活动]让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 使学生确认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 55 个民族人口较少,但各 民族不论人数多少,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律平等的。引导学生回忆历史课上 讲过的: 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 19 在抗日战争时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这些典型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 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板书] 2、民族的分布:汉族――东、中部。 少数民族――西北、东北、西南。 [读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 ,并设问: (1)指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 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由学生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 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 东北。 [板书]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教师提供以下信息]: (1)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 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 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2)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中有 30 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劳 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 字。 (3)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教师设问]根据以上的资料和信息,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 体措施? [学生活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由小组代表归纳总结本组的结论, 经过全班评议,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以下几点意见: [板书] 4、我国的民族政策(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 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总结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总结得很好。 [课堂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 个民族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 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自己的贡 献。 [共同歌唱] 《爱我中华》 [布置作业] 填充图册。[教学反思] : ◇ 课 题:第二单元第一课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 教学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 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 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 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 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 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 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讨论山 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 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 1、 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2、 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教 学 难 点 :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等,组织学生讨 论;学生依据地形图、剖面图、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等思考分析,得 出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弄清各地地形区的位置,引导 学生阅读书中插图,让学生自己“看”出各地形区的地表特征,让学生 填图,完成课堂作业,使学生对位置分布掌握得准确牢固。最后教师板 图,使学生形成整体认识。◇ 教 具:《中国地形图》 多媒体课件。 、◇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探究法。 ◇ 课 时: ◇ 课 型: 3-4 课 时新课◇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复习) : 上一章中国的人口、民族等知识。(过渡) :我们中国人生活在怎样的一个自然环境之中呢? (板书)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讲述)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谓地势是指地 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指图提问) 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 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谈谈你是如 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各抒己见。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 4000 米以上,中部 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
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 500 米以 下。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 (教师用手势来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 (转折过渡) 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 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 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窝头,竖着,沿窝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窝 头的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窝头上, 而是切在地形图上。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窝头画一幅俯视图,画出的是什 么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 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沿北纬 36“线所做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学生绘图) :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略) (启发提问) 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 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总结) (转折过渡)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阶梯的界线又在何处呢? (板书) (读图提问) 1.三级阶梯概况 请同学们对照教科书地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教师绘制中国轮廓板图) 教师在板图上填绘阶梯分界处的山脉,请一名 同学说出山脉的名称,其他学生将山脉名称在书上画出。 (组织学生完成) :“活动 1”。 (转折过渡) :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线,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读图提问) 请同学们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 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种类和海拔高度。 (演示课件) :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正确答案复合在空白表格上。 (转折过渡) 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就形成了近海大陆架。 (板书) 2.近海大陆架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较浅的蓝色表示大陆架,我国的哪些海域属于大陆架呢? ( 学生讨论、回答) 。 【教师总结】我国的近海大陆架范围非常广阔,包括渤海和黄海的全部,东 海的大部分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由于大陆架地区海水比较浅, 可以透射阳光, 所以各种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此外在我国的大陆架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 石油资源。 【转折过渡】 以上我们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这样一个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有没有影响? 【分组讨论】 :将全班分为三组,分别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讨论地 势特征的影响。 【各组学生代表发言】 。 【教师归纳总结】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 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 古诗云“大江东去浪涛尽”, 又有“一 江春水向东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 的朕系。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 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 入内地, 形成降水。 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 【转折过渡】前面我们从总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 体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复习提问】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学生回答:平原、高原、山地、丘陵、 盆地)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 山地、丘陵和盆地。 【教师总结】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 【板书】 二、地形多种多样【转折过渡】我国地形种类齐全,哪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哪种最小呢?请 看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教科书“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说出各种 地形所占比例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这 样算起来我国山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 国家。 【板书】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转折过渡】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 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分组讨论】 ,各组选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归纳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 形式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 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同时由于平原 面积少,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课堂小结】山区开发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自然灾害发生。 【巩固练习】完成“地理填充图”的相应内容。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在黑板上副板书位置写出“一____山峰,一____山脉”,让学 生填写量词。 【引导思考】 如何用图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一座山峰、 (或列) 一条 山脉? 用语言表述山峰、山脉的最大区别?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补充】拿一简单模型做示范,区别山峰、山脉,并讲述山脉是有 一定延伸方同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拿两个相同模型,交叉放置,让学生 说出两个模型各自的走向。 【教师板图】在副板书位置画出地平面上的方向,再画几条线段,让学生说 出其延伸方向。 学生讨论。 【教师概括】走向即延伸的两端方向加起来。 【引导学生活动】同桌为一组,一人画线段、一人说走向。 【出示挂图】 “中国地形图” 任指几条山脉的走向让学生判断, , 如大兴安岭、 阴山等。 【板书】 三、主要山脉 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出示挂图】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让学生找出与阴山走向相同的山脉, 并说出名称。 【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有什么规律。 【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 布于山体上。 【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的所有山脉,每找出一条,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说 出其所在的行政区位置,并将其在投影片上重绘一次,同时让学生在已准备 好的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绘出该山脉。 【用同样方法学习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 【概括板书】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 主要山脉 昆仑山―秦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 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南岭 台湾山脉【教师概括】东西走向的三列好像“三道纬向长城” ,称“三横” ;东北―西 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好像“三条濒海峻岭”称“三纵” 。 【教师引导】欣赏歌曲《珠穆朗玛》 ,让学生思考珠穆朗玛峰的位置。 引导学生看课文中关于喜马拉雅山的介绍,并思考: (l)喜马拉雅山的走向? (2)喜马拉雅山最高峰的位置、名称、海拔? (3)找同学到板图上画出喜马拉雅山,并标注珠穆朗玛峰。 【教师概括】 喜马拉雅山是弧形山脉, 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 尼边境, 海拔 8848.13 米, 是世界最高峰。 其雄壮、 神奇吸引了无数登山健儿。 结合“珠 峰探险”的课文,激发学生勇于探险,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但又要引导学 生正确看待探险活动) 。 【课件】中国轮廓图。复习、概括,深入探讨。 教师提出一些要求,用接力赛的形式让学生按照要求挑选山脉名称移动 粘贴在正确位置上。 如: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②位于山西、河北两省交界上的山脉等。 让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山脉全部粘贴上。 【教师承转】我国山脉很多,除了以上山脉以外,还有一些山脉也很重要。 如:①在中俄边境上画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与其走 向相同的还有甘肃、青海两省边界上的祁连山。②在西南有一组南北走向的 山脉,横断山脉。 【教师引导】教师演示课件。整个中国就好像被一张网所覆盖,这张网有什 么奇妙之处吗? 【教师引导讲述】①指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交织成的网 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②指出昆仑山、祁连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③指出昆仑山、天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④指出天山、阿尔泰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⑤指出祁连山、秦岭、太行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⑥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每指一个网格,学生都可能会说出一个地形名称,若有问题,教师给以 补充。使学生明白每个网格中都有一个地形区。引导学生讨论山脉在其中所 起的作用。 【总结】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山脉纵横交织.把我国分成若干个地形区(可重述各地形区名称) 。 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①各地形区皆以山脉为界。 ②有些山脉是行政区界线,如太行山西侧是山西省,东侧是河北省;武 夷山西侧是江西省,东侧是福建省等。 ③有些山脉是自然地理界线,如秦岭是南、北方的界线。 【出示课件】中国地形图或挂中国地形图挂图。 ①分别让学生指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横断山,并让他们说出各 条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②分别让学生指出天山、昆仑山让其说出其南北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③分别让学生指出太行山、武夷山、巫山让学生说其东西两侧行政区的 名称。 ④指出其它一些山脉让学生说出其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概括小结】 略。 第三课时 【导人新课】在上一节里,我们学习了中国地形概貌及主要山脉,现在 请同学们回答: ①我国地势的特点是什么? ②请同学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各阶梯的分界线。 ③根据“中国地形图”说出第一、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 【教师点题】我国地形多种多样,有高原、盆地、山脉、丘陵、大陆架 等。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板书】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教师引导】首先,请大家看各个高原在我国所处的位置。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大家再看各个高原的边界山脉及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 【教师引导】看课本上的景观图及课文(还可以给学生看关于四大高原 的风光录像片),观察四大高原有何特点? 【教师提问 l 在读“中国地形图”时,同学们是否思考过一个问题:我国 四大高原在地形特征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讨论、 、回答。 【教师补充概括】海拔较高,顶部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 的广大地区,就是高原。 同学们再观察“中国地形图” 。 总结一下四大高原的不同点,要求学生讨论后填写表格。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补充】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只有山间的山盆地地势较平坦。 【板书】 四、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投影】四大高原的分布(位置、边界)及主要的特点之表格。 【教师引导】为什么各个高原又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呢? 在解释黄土高原成因的同时,简单介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成因及其 它特点,以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求知欲。 【教师引导承转】在第一、二阶梯上,除高原外,还有四大盆地。 【引导学生】指地形图,请学生想象盆地的形态。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根据地形图,指出各盆地的外围山脉。 同时看课本盆地分布示意图,并对照“中国政区图”,判断各盆地所在的 省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补充】 【投影】四大盆地的边界山脉、所在省区及主要特点表格。 【引导读书】请同学们看课本,总结各盆地特点、并填表。 【教题概括补充】将表格补充完整。 【教师引导】比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特点。请学生思考四大高原、四大 盆地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总结】大部分高原、盆地地区,或高寒,或沙漠广布,或地面崎 岖、沟壑纵横。总之,它们的自然条件恶劣。所以,这些地区目前仍是我国 经济相对贫穷落后有待发展的地区;但由于其自然条件独特,在近些年也充 分展示了发展潜力,如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柴达本盆地的钾盐、青藏地区的 牦牛、内蒙古的畜牧业、四川盆地的农业以及新疆、内蒙、云南等边境地区 的边境贸易、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若能加大这些地区的经济、人力投入及 交通建设,昔日偏僻、落后的地区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热点地 区。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教师总结】总结本课重点内容。 第四课时 【复习填空】请同学们在发的空白图中填写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界线 处的四条山脉的名称。 【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它们主要分布 在我国地势的哪级阶梯? 学生回答。 【教师指图提问】我国的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是哪些地形呢? 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三大平原和主要的丘陵。 【板书】 五、三大平原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三大平原的名称,请同学们看地图册。它们是位 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东北平原、首都北京所在的华北平原、长江流域的长江中 下游平原。它们依山连海,是一条纵贯我国南北的冲积平原带。 【巩固填图】请同学在空白图中填写三大平原。 【看图】长江中下游平原图。 【提问】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范围? 2、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如何形成的? 3、长江中下游平原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 【看图片】 【教师讲解】长江中下游平原以水田为主,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华 北、东北平原以旱田为主,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 长江中下游平原具有丰富的水热资源、广裹的平川沃土、众多的河流湖 泊,地上水稻、油菜,水中鱼、虾、蟹、藕,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引导读图】请同学们看地图册,我国除三大平原外,还有哪些面积较 小的平原。 【教师总结】我国是一个山地多、平原少的国家,平原面积仅占国土面 积的 1/10。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现有耕地,积极开垦荒地,因地制 宜发展农业,为人们提供更为充足、丰富的农产品。 【转折】同学们在读图过程中一定发现还有一种地形――丘陵。 【板书】 六、主要丘陵【读图观察】请同学们看课本,在丘陵地区是如何发展农业生产的? 学生回答。 【提问】课本中提到的丘陵地区的果园、经济林木具体是指什么呢?大 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回答:山东和辽宁有苹果、梨,浙江有蜜桔,南方还有茶叶、 竹子等。 【板书总结】 1.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2.利用及发展:梯田、果园、经济林木、风景区、 【布置作业】 ※ 板书设计: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填充图册。第二单元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三级阶梯概况 2.近海大陆架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三、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 主要山脉 昆仑山―秦岭 长白山―武夷山 南岭 台湾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 峰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四、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教学反思: ◇ 课 题: ◇ 教学目标:第二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 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 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 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 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 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 展是至关重要的。 ◇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2.我国 1 月 0℃等温线的分布。 3.绘制、阅读和分析有关地理图表。 4.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5.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6.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轩。 7.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8.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 教学难点: 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 2.温度带的划分。 3、干湿分布原因。 4、季风形成原因。 ◇ 教 具 : 1 月、7 月平均气温挂图 、 “中国年降水量”挂图 ◇ 教学方法: 1、学会运用气温图等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并探求其原因,鼓 励学生应依据资料、事实等去主动地探求发现结论,就能品赏到科学探索成 功的喜悦。 2、 鼓励学生依据降水量资料(图表),探求科学规律,发现真理,培 养自己的科学探索的精神。 ◇ 师生互动设计 1.引导学生阅读比较冬夏气温分布图所反映的气温分布状况,从而明确 冬、夏二温分布各有特点。教师再提供有关资料引导学生探求其形成原因。 最后指导学生借助图表, 了解各温度带的分布,积温、作物熟制等。 2.教师引导学生对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特点成因进行回忆,引导学生对 气候资料阅读分析对比,一步一步地分析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启 发学生思考其利弊。大部分科学结论都应由学生分析得出。 ◇ 课 时: ◇ 课 型:4 课时。 新课。◇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导人新课] 请同学们看“我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导”图。 [问]:2 月份我国黑龙江的景观如何? [学生答]:冰天雪地。 [问]:海南省呢? [学生答]:夏日融融。 [问]:为什么我国南北方的景观相差如此之大? 学生回答不一,老师肯定其中正碗的部分,进而点题:今天,我们就来 解答这个问题。 [板书] 一、南北气温差异[讲述] 要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 1 月、7 月平 均气温图一一等温线分布图。 [概括总结] 图 1 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 图2 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下我国 1 月、7 月平均气温 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 1 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1.黑龙江最北部的 1 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 1 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我国南北 1 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4.找出 0℃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 0℃等温线大致经 过的地区。 5.比较我国 1 月、7 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 明了什么?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一)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 1 月平 均气温在-32℃以下,海南省 1 月平均气温在 16℃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 悬殊。 (二)1 月平均气温 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向西到青藏高原 的东南边缘。 [板书] 1、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 50 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 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 比南方短,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了。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 长短这两个因素外,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看图]《季风的形成》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读课本图,思考以下问题: 1.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 2.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3.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否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 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 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综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 半球,冬季风南下对北方的影响显著;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的形成 原因。 [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 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 7 月平均气温图: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 据读 1 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渎图提纲): 1.黑龙江最北部 7 月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 7 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大约多 少摄氏度? 3.我国 7 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 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l、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 7 月平均气温 在 20℃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黑龙江省北部 7 月平均气温为 16℃,海南省南部 7 月份平均气温为 28℃,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 12℃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 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板书] [启发提问] 2、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1.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依据刚才学过的分析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学们课下可以讨论夏季气温分布 的特点? 2.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悬殊,夏季全 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一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 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 于农作物牛长 1.夏季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 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了解这些 知识便于我们掌握规律,趋利避害,让大自然能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 第二课时 [板书] [启发引导] 3、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什么样的温度才能使农作物活跃生长呢?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 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日平均气温小于 10℃,农作 物就不能活跃生长。我们把日平均气温)10℃的持续期,叫做作物的生长期。 把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积温。积温 与农作物的种植有很大关系。 可以说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根据积温 的多少和作物种类等,划分了一些区域即温度带。根据积温情况,我国划分 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请同学们看书上“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 [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月份的哪条等温线――致(读我国 1 月份平均气温图)? (4)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 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教师对学生读图给予具体指导,如教师讲解某个温度带分布的读图方 法,其他温度带由学生自己读出来。不要求与书上说法完全―――致,鼓励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比较哪种表述更好。 [出示] “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寒温带: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中温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热 带: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岛 青藏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 [指导填图]请同学把五个温度带和青藏高原气候区填在填充图上。 学生填图。 [教师提示]不同的温度带适宜栽培和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能够成熟 的次数也不一样,请看表: [出示] 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农作物 ≥10℃积 温喜凉作物:小麦、马 喜温作物:玉米、 铃薯、大麦(青稞)、甜 谷子、高梁、大 喜热作物:甘蔗等 菜 豆等 ℃ &3000℃ &5000℃[引导思考] 我国五个温度带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和不利的影响? [课堂总结] 我国南北跨度很大,近 50 个纬度,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可 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生存的地点。 而且我国水稻、 棉花等高产作物的分布北界, 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作物熟制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岛的一年三熟、也 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由于我国面积广大,各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夏季温度等差异很大, 同一―作物品种在不同地区所需的》lO℃,积温也不相同,因此,在引进、推 广农作物新品种或改革熟制试验时,必须因地制宜,才能获得成功。 [思考]: 1.你的家乡所在地冬季特别寒冷吗?为什么? 2.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我们这个地区农作物是什么熟制。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温差别很大。不仅如此,我国降水的分布 也相差悬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 [板书] [出示地图] 二、东西干湿差异大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提问]司学们注意观察 800mm、400mm、200mm 等降水量线的位置。然后 请三位同学分别粉演这三条等降水量线所在地区的居民,用生动的浯言描述 一下当地的降水特点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讨论,准备表演; [提问](1)请三位同学分别表演。 (2)请同学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板书]1.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转折]我国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总结]我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工: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 北方雨季短。 [板书] 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提问]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很大,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仅仅取决于当地的 降水多少吗? [学生讨论、回答]:干湿程度与蒸发量也有关。 [讲授]所以科学家根据各地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四类 干湿地区。 [板书] 3、干湿地区分布[显示]“中国干湿状况”图: [讲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 又划分了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干旱的 地区,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不同的干湿地区,地表的植被差别很大。东部湿润区,水分充足,可生 长高大茂密的乔木。过去这里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后来,人类的足迹来到这 片土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只剩东北地区和武夷山区还有大片原始林。 [显示]湿润地区景观。 [讲授]半湿润区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由高大的乔木向低矮的草本植物过渡, 典型的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但事实上,这片地区被开发利用得很难找到原 始植被了。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半干旱区气候偏干,地表植被为草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牛羊??”就是对这一带植被和农牧业生产的描绘。 [显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景观。 [讲授]干旱区水分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植被的生长,有些地区几年不降一滴 水,地表景观十分单调、荒凉,是典型的荒漠景观。 [显示]干旱地区景观。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的活 动与降水的关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我们知道,由于季风活动的一些 异常,有时会给我国带来一定的自然灾害,使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带 来不利之处。尽管这样,它对我国的影响仍然是利大于弊。为什么这么说? 让我们把我国东部季风区与同一纬度的其他国家、地区做比较,例如北非。 由于没有季风活动,北非气候十分干燥,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区,比我国的 干旱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是著名的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一片广阔的不毛之地。而我国的 30°N 附近,正是地肥水美的“长江中下游 平原” ,有利的一面。 1.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回答:我国牛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 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2.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干湿地区?第四课时 [复习提问] 两个问题: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2、我闰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人新课] 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分析、归纳] 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 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看图] 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 主要集中在 7~8 月 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 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 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板书] 三、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风向 冬季风 夏季风 偏北 偏南 性质 干冷 暖湿 范围 大部分 [讲授]夏季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 了。所以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人们根据夏季风 活动的范围, 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 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唐代诗人王之涣诗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 风”实际就是夏季风。 [板书] 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提问]请同学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 [学生回答]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越往西北内陆,降水越少;非 季风区降水最稀少。 [读图提问] 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请同学们读图,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我国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总结] 这就是我国气候的第二个特征:雨热同期 c [板书] 2、雨热同期 夏季,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启发提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以外最暖热的地区。因此,我国热量条 件优越。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有没有好处?有什么好处?请同学们 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 正如同学们所说,我国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 也有大面积种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数 一数二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1)西亚、北非在北纬 15°~30°的地区,气候景观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 “鱼米之乡”? [概括总结] 在世界上北纬 15°~30°的纬度带内,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大多呈现沙漠和荒漠景观。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区 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 量在 800 毫米以上。并且雨热同季,利于水稻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 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很大,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 [展示挂图] 展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图。 [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和我国于湿地区划分图,说说我国可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和干湿区? [学生指图回答。] [讲述]我国既有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又有四个干湿地区(图片叠 加演示) ,多种多样的温度带选加在多种多样的干湿区上,这说明我国的气 候复杂多样。气候的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又一显著特征。 [板书] 四、气候复杂多样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启发提问] 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 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 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我国的气候的三个特征。 希望同学们能对照前面所学的知识仔细领会。 [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 条) 2、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作业] 填充图册。※、板书设计 一、 南北气温差异大 二、 东西干湿差异大 三、 季风气候显著 四、气候复杂多样 ※ 教学反思: ◇ 课 题: ◇ 教学目标:第三课河流和湖泊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 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 措施。 3.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包括对下游的 影响) 。 2、 长江的源流概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洪涝灾害的治理等。◇ 教学难点: ◇ 教 具: ◇ 教学方法:地上河的形成。 《黄河水系图》《长江水系图》等。 、 读图综合分析法;探究学习。◇ 课 时 : 2~3 课时。 ◇ 课 型: 新课;活动课。◇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 :挂图“中国水系图” 。 (提问) :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板书) : 一、众多的河湖(学生读图) 读图 2.28“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 : 1、 2、 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 提问: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 样最终流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有哪些河 流与塔里木河相类似,不能注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哪些地区? (运用地图观察实例,概括总结) :内、外流河及内、外流区的概念。 (板书) : 1、内流河、内流区 2、外流河、外流区 (了解并完成活动题 1) :内、外流区的分布及面积的差异等知识。 (板书) : 3、河流水文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图 2.29《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 。 (提出思考问题) :1、四条河流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2、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 小,为什么? 3、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 流? (学生通过读图、思考及回答) :略。 (完成活动题 3) 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水文特征的差异性, : 以及与人们生产 生活之间的关系。 (提问) 为什么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有明显差异? :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活动题 2) : 1、解答此题时,教师提醒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和 、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在图中找出这些河流,说明流经的省区、地形区 及气候区。了解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找出其内在的联系。 2、当学生明确了地形、气候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塔里木河和罗布泊的图,讨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并与东部 外流区河流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性。 (阅读材料自学) “京杭运河” : (板书) : 二、黄河的治理(引导学生阅读) 《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 : (明确) 1、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 : 2、对应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景观图片,了解黄河流 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活动题 1) 1、黄河的忧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 2、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 3、读图,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分别是什么? (板书) : 1、中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大。(教师引导) 学生阅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 : 。通过阅读图中的数 据,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感性认识。 (读图分析成 因) :阅读《中国地形图》 、相关的气候类型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黄土 高原地区地表景观图。 (提问) :造成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大的人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 :略。 (见课本 51 页。 ) (提问) :请同学们根据黄河中游地区的泥沙含量大,联系不同河段水流速 度的变化,结合教材提供的地上河示意图、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说 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造成的隐患是什么? (板书) : 原因:A、上游地区的荒漠化问题。 (自然、人为) 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气温曲线、降水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状图,观看一些上游地区植被破坏的录像带或景观图片、幻灯片等,依次说 明这里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B、凌汛。 (自然因素) (解释) :凌汛的成因? (教师引导学生) :仔细观察发生凌汛的河段,其河流流向与不产生凌汛的 河段河流流向有什么不同?由此说明引起凌汛发生的自然因素是什么? (学生阅读) :关于“根治黄河”的阅读材料。 (完成) :活动题 2。 针对不同问题应该采取不同措施,希望同学们充分开展发散思维,为解决黄河的问题献计献策。 (板书) : 三、长江的开发(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以及中国政区图、 : 地形图、气候图。 (板书) : 1、长江的发源地。 2、上、中、下游的划分。 3、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 (学生分析) 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哪些河段有利于航行? : (引导学生阅读) :1、长江干流剖面图,观察长江流域水系图,分析水电站 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2、阅读长江航运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能力比较强,结 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分析航运能力强的原因。 3、结合荆江河道治理工程示意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受 到限制,限制的因素是什么。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 2) :分析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引导分析) :阅读材料、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示意图入手,通过阅读“平 垸行洪导长江”的资料和示意图,了解导致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之一: (板书) : 4、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围湖造田――减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 气候特征对洪涝的影响。 上、中游地区植被的破坏。 (阅读) “长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比较”的资料。 :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使 学生对于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增强学生的 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和意识。 ) (课后思考) 对于长江,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它? : 怎样解决长江的治理问题? (作业) : 填充图册。 ※教学反思:◇ 课 题:第三单元 第 1课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1. 基 础 知 识 : ( 1)知 道 中 国 自 然 资 源 种 类 繁 多 ,数 量 较 为 丰 富 ,但 人 均 资 源 少 , 利用不尽合理。 2. 智 能 的 培 养 : 使 学 生 辨 证 地 认 识 资 源 与 人 类 的 关 系 ,以 及 合 理 开 发 ,利 用 与 保 护 自然资源的意义。 3. 思 想 教 育 要 求 : 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资源数量特征, 解我国自然资源优势与劣势 了 并存,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 ◇ 教 学 重 点 : 我国土地面积、矿产资源的总储量、耕地总面积、河流年 经流量、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几位。 ◇ 教学难点: 我国资源特点。 ◇ 教 具: 自然资源相关图片。◇ 教 学 方 法 : 对比分析。 ◇ 课 时: ◇ 课 型:1 课时。 新课。◇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 、引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什么叫自然资源?什么是可再生资 源、非可再生资源?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 都是自然资源) 好,我们知道我国有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同 时也是一个资源小国。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我们学习: (二) 、新课学习: 第一课 (讲述) : 自然资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板书) :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1、 什么是自然资源? 2、 分类: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3、 自然资源的利用。 (看图回答)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 (学生讨论) :略。 (讲述) :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但现在我们应对“地大物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板书) : 二、自然资源大国:(讲述) 下面是一组表明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的数字: : 中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 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 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数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多。仅矿产资源 就已发现了 160 多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活动) :读阅读材料,回答:为什么我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 (回答) :我国资源总量大,品种齐全是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国”,但是我国 人口众多, 而且对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不善使得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 因此, 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少,甚至出现了资源危机。 (讲述) :从刚才书上的数字对比当中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 国,但人均占有量却很少,这又说明是一个资源小国。 (板书) : (读课文) : 三、人均资源不足 资料(讲述) :事实告诉我们,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因为我国人口 特别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就少了,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另 外,由于利用和管理不当,还有很多自然资源遭到了不应有的破坏和浪费, 这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回答) 下面大家思考, : 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的问题呢? (板书) : 四、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1.人口继续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减少。 2.既要看到优势,又要看到不足。 3.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促进复新。 (三)小结: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既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 又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从而科学地、合理地去利用资源,保护资源, 探索新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 四 ) 作 业 : 1、 写 一 封 保 护 和 节 约 自 然 资 源 的 倡 议 书 。 、 2、 讲 练 测 、 填 充 图 册 。 ※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有许多与生活密切关联的事例,教学中可充分使用,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习理解。◇ 课 题: ◇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第 2课土 地 资 源(1)知道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绝对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土地类 型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例低;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后备耕地资源 不足,难利用的土地多。 (2)知道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3)知道耕地、草地、林地三种最主要的土地类型的分布,以及它们内部 的地区差异和特点。 (4)记住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了解其特点。 2.智能的培养: 初步学会用统计图表的形式,反映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面积在减少的情况 下,说明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3.思想教育要求: 使学生认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1.记住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2.记住耕地、林地、草地三种主要土地的分布。◇ 教学难点:◇ 教 具:三种主要土地类型的内部差异和特点。《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 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 教学方法: ◇ 课 时: ◇ 课 型:读图分析。2 课时。 新课。◇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 、提问引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二节土地资源,讲新课之前, 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 1.土地资源属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 2.土地资源有哪些用途?(学生回答) 3.根据土地利用的情况,土地资源主要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板书) : (学生回答) : 一、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读图) :下面同学们读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找出土地资源的主要利 用类型,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讲述)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 : 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呢? 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呢? (先找同学回答,教师总结) :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因而 土地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式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林、 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虽然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但各类土地类型的比例却不尽合理。 (看图回答) :1.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2.难以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3.改造后可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由读图大家总结一下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有什么特点? (板书) : 二、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1、耕地、林地比重小 2、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 3、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三、土地资源的分布: (读图分析)《土地资源的分布图》 : (板书) : 1.耕地的分布: 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温的丘陵, 北方以旱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2.草地的分布: 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区, 以高原和山地及青藏高原区。 (讲述) :草地的和产草地也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3.林地分布: 东北、西南、东南部的山地。 (想一想) :为什么我国土地的主要类型会这样分布呢?(主要和气候、降 水有关) (板书) : 四.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讲述) :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耕地、林地、草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 产的物质基础,但是这些土地的比重小,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现在利用却 不合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 基本国策,那么具体措施是什么呢? (读课文回答) :1.遵守法规,用法律来控制。2.开源、节流。 3.加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活动) :课本三幅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说说你的看法。※板书提纲第2课 土地资源一、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1.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耕地、林地、草地。 2.土地类型的构成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 备土地资源不足。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原因: (气候、降水、地形) 。 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采取的措施: 1.用法律法规约束。 2.开源、节流。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教学反思:本节课应用多媒体课件中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联系生活中出现的相关现象和问题来讲解主要知识点,学生能易学易懂。并且可培养 学生的资源合理利用、环保意识。 ◇ 课 题: ◇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第 3课水 资 源(1)知道中国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低。 (2)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记住中国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 (4)记住水能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5)记住葛洲坝、龙羊峡两大电站的位置。 2.智能的培养: 阅读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同地形、气候 的关系。 3.思想教育要求: 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提高学生对防止水污染的认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 学 重 点 : 水能资源的分布。 ◇ 教 学 难 点 : 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的理解。 ◇ 教 具 : 中国地形图。 ◇ 教 学 方 法 : 分析讲解。 ◇ 课 时: ◇ 课 型:2 课时。 新课。◇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 、引入新课: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 第三节 水资 源。在讲新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思考: 1.我们生活和生产用水来自哪些水体?(河流、湖泊) 2.水有什么用途呢? 3.哪个部门用水量最大?(农业) (二) 、讲授新课: (板书) : 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1、 2、 3、 水体 海洋水 陆 地 淡 水的作用: 水资源的概念。 地球上的水体: 所占比重(%) 分布 占淡水总量 海洋中 冰川水 深层地下水 68.69 2.526 30 占水体总量 96.538 水水河流水、淡水湖泊、 浅层地下水 0.3咸水 大气水 (学生活动) : (讨论) : (板书) :咸水湖、地下咸水 大气中 填课本表格。0.935 0.00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短缺吗?并举例说明。 4、水资源短缺:A、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水资源的消费量剧增。 B、人类的生产活动――水污染――可用水资源减少。 ↓ 水资源短缺 (读图提问) :看课本漫画“就地取材” ,1、它的含义是什么? 2、水污染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3、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板书) : 5、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 工业废水、农药、化肥、城市污水等。 (阅读资料) :课本内容。说说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有什么特点? (板书) : 6、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讲述) :我们知道河流和湖泊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也是我们人类利用 最多的两种水体,因此,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我国各地人 民的生活和生产。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 那么,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回忆我国降水分布知识回 答,我国降水的分布有什么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夏秋多、 冬春少)这也是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板书) : 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1、 2、 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夏秋多,冬春少。(阅读资料) :缺水的华北。 (提问) :我们再想一想,为什么我国水资源会有这样的分布特点呢?(回 答) :东南部降水多,雨季长,在夏秋季,多外流河,外流湖,而西北内陆 降水少,干旱多内流河,内流湖。 (再思考) : 1.在外流区内,以秦岭―淮河分界线南方河流与北方河流的经流里 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南大北小,雨季南方长,汛期长) 2.在内流区内,河流的经流量很小,为什么?(季节性河流,降水 少,可融雪和山地降水补给) 好,水、土是立国之本,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是北 多南少。比如我国棉花、小麦的集中产区――华北平原,耕地面积约占全国 的 40%,而水资源只占全国的 6%,这种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的状况进一步 加强了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程度。 另外,由于北方缺水,使有的城市没有足够的淡水资源,只能长期饮 用咸水,天津就是一个例子。 面对水资源北少南多,北方缺水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板书) : 三、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让同学读课文回答) 。 1.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讲述) : 如引滦入津工程,将滦河水跨流域引入海河水系。南水北调,主要是把长江 水调到华北和西北,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入青岛,解决青岛水资源不 足问题。 2.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变化不均。 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让同学做活动题) (小结) :我国水资源相当紧张,但另一方面浪费又相当惊人,而且人为的 水污染现象特别严重,所以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就特别重要。 (看图) :节水标记。 (板书) : (板书) : 说说它的含义?1、从自己做起,珍惜每一滴水。 五、水能的开发。(讲述)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习过的地形和河流的有关知识,思 考我国许多江河的中上游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高原) 落差大, 水能资源丰富。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 6.8 亿千万,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西南三省和 西藏自治区。其中以长江水系为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和 珠江水系也有较大的水能蕴藏量,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 河和珠江的上游。 现在,我国已建成几万座大中小型水电站,目前主要有长江上的葛洲 坝水电站,黄河上的龙羊峡水电站和正在筹建中的长江三峡水电站。 虽然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但是有绝大多数尚未开发利用。今后我们应 进一步大力发展水电事业,以满足国家对能源的需要。 (布置作业) : 1、 课本填表。2、讲练测、填充图册。※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培养他们的节水意识,做环保小卫士。 第四单元 ◇ 课 题: 第 1课 第 2课 ◇ 教学目标:1.了 解 我 国 的 农 业 发 展 状 况 。经济和文化 农业的分布 农业的发展2.能 够 运 用 资 料 并 联 系 实 际 ,说 明 我 国 农 业 在 地 区 分 布 上 的 差 异。 3.举 例 说 明 因 地 制 宜 发 展 农 业 的 必 要 性 ,明 确 如 何 才 能 因 地 制 宜地发展农业。◇ 教学重点:我 国 农 业 在 地 区 分 布 上 的 差 异 。 ◇ 教学难点:说 明 因 地 制 宜 发 展 农 业 的 必 要 性 。 ◇ 教 具:相关农业发展图片。 ◇ 教学方法:自学结合讲述。 ◇ 课 时 : 2~3 课时。 ◇ 课 型: 新课。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 、引入新课:请学生想一想,你理解的农业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再结合图补充说明) 。 (二) 、讲述新课: (判断) :人工养殖珍珠、打猎、捕鱼、采草药等产业是不是农业? (归纳) :农业的概念。 (板书) : 一、农业与我们 1、 2、 什么是农业?分类? 农业的重要性:(结合活动提问讲述) :关于农业的重要性也可以让学生从身边找实例。 1、 2、 你平日里衣食住行中涉及到的物品,哪些是农业的产物? 并将所举的例子列在黑板上,最后归纳一下,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农业的产物。 (板书) :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读图) :1、图“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在读这幅图时,以下几个步骤进 行: (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 (2)它们的界线在哪里? (3)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 (4)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在这 些地区发展种植业?(6)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 区? (7)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 林? (8)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 (读图) :2、图“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农作物的主 要类型,在这个基础上再安排学生进一步分析这幅图。最终落实到活动的表 格当中: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耕地 类型 旱田 水田 熟制(一年几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棉花、小麦、玉米、花生、 温带水果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同时) :还要让学生适当地分析一下造成差异的原因。教师应尽量引导学 生将这部分知识与前面所学的中国的气候、河流、资源、地形等知识紧密结 合,以加强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 (关于作物的熟制) :这部分的知识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讲比较生疏,尤其是 农作物的分类、熟制等,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提前对父母或家里的其他长辈进 行调查,问问当地的熟制,以及几种主要作物的种植、收获时间,以便于理 解所学习的内容。 (活动 2) : 1、 2、 3、 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复习前面的知识,即气温、降水随着海拔的升高是如何改变的; 加强对气候与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的关系的理解; 了解一下在山区应当如何开展农业生产,并熟悉我国西南地区山区的常见农作物。 (同时,学生还会通过做这个练习注意到,山区的植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 呈带状分布的,这样就为今后高中学习垂直自然带打下了基础。 ) (板书) :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读图、活动) :根据图,安排学生做这样一个活动: 给他们几个地方选择,决定适合开展哪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 (可选择的地方包括:太行山区、华北平原、内蒙古草原、洞庭湖沿岸) (可选择的农业生产部门包括:林业、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 。 (提问) :让学生说出这样安排的原因。 (只有真正说出原因,才算是真正理 解了“因地制宜”的含义。 ) (简单归纳) :在安排农业部门生产时都考虑了哪些因素? (启发学生思考) :“上面的选择只是从自然条件方面考虑应该发展哪个大的 农业部门,当我们进行具体的生产时,又会考虑到哪些因素呢?”从而引出 下面的学习。 (读图、活动) :图与活动 3 的结合。 1、 让学生选择一种农业生产活动,在图中的 B、C 两点进行。 2、 可引发学生继续思考: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如果种果树, 应该安排在什么地方?山区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 (活动) :活动 1 和活动 2 可以结合起来。 1、 安排学生从报纸、杂志或互联网上查找一些关于因地制宜和不因 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的实例,并分析其成功之处和失误的地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位于福建省的中心河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