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薄又轻,有话无音,相隔万里飘飖空此身,可通心声.打一物

  接上。  我们先看第三回:黛玉进府与宝玉初见面。黛玉进府,在一种安排下,从西角门进来。不走正门,黛玉心中会有想法。红楼梦谐音厉害,西角门,洗脚门。穿堂入室,走过一箭之地,全是在雪雁和奶娘陪伴下走过来的。这阿黛又有想法。有娘的孩子是块宝,没娘的孩子是根草,还是狗尾巴草。想想吧,又是洗脚门,又是狗尾巴草,绛珠草就是敏感。但是红楼梦不写阿黛心灵上的波动,而安排她去大舅母邢夫人和二舅母王夫人处,没走过的地方,你林黛玉再走一次。荣国府的荣禧堂,黑漆漆的大门,这次走的是正门。你说她会没有想法,谁信?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情绪上的波动会影响林黛玉的判断。  红楼梦的作者绝对是一个心理战高手。不罢休,再一次折磨林黛玉。当她来到贾母房前时,几个丫头正在玩抓拐。一抬头看见阿黛: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装什么装?老太太贾母,为什么不安排人去接一下?这是一种安排,目的就是扰乱林黛玉的思绪,为还错泪做必要的铺垫,安排合乎逻辑的理由。当阿黛拥抱贾母哭泣时,她的心里有没有进府时的委屈?绝对有的。但这还不够,还需要凤辣子的玩笑,王熙凤的嬉笑装疯卖傻,充填了思考的余地,冰火两重天,一冷一热,你林黛玉不晕,谁晕?  当贾宝玉出现在阿黛眼前时,林黛玉大吃一惊: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何等眼熟?  神瑛侍者通灵玉用五色丝带挂在宝玉胸前,眼熟的应该不是贾宝玉,而是那块通灵宝玉。错觉,绝对是错觉。但是,又是这该死的但是,林黛玉没有得到贾宝玉应该有的回应。这让林黛玉迷惑不解。这是为什么呢?  程甲本第一回,那僧人说道:“此事说来好笑。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那时这个石头因娲皇未用,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居住。就名他为神瑛侍者。·········”   原文中说:【那石头经过女娲练过,灵性已通,自来自去,可大可小】。·忽然有一天石头来到警幻仙子处,住在赤霞宫里,所以警幻仙子称呼石头是【神瑛侍者】。  这神瑛侍者为绛珠草灌溉灵河水,所以绛珠仙子林黛玉还泪给神瑛侍者,即石头。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那石头灵性已通,被僧人带入警幻仙子处。警幻仙子命石头幻形入世,两年之后绛珠草也幻形入世。那石头噙在贾宝玉嘴里来到荣国府,林黛玉寄住在荣国府。两人一见面,林黛玉觉得贾宝玉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实际上她认错人了,还泪的对象是【通灵宝玉·神瑛侍者】,而非贾宝玉。  程甲本白纸黑字写得明白,林黛玉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天大的误会,天大的玩笑。更大的玩笑是手抄本的脂砚斋【石头记】故意不抄【自来自去,可大可小】八个字,却另外安排了一个来历不明的神瑛侍者。本来神瑛侍者和通灵宝玉是一个形体,让手抄本【石头记】这么一改,变成两个。即贾宝玉是神瑛侍者,通灵宝玉是那块石头。  这迎合了胡适博士的观点,是为胡博士量身打造的赝品红楼。那么这一部山寨,出自谁手?我们查阅了有正书局民国初年的版本,与那赝品如出一辙。最大的犯罪嫌疑人,就是那有正书局老板。狐狸尾巴,哈哈。红学,就是一个笑话;曹学,也是个笑话;脂学,还是个笑话。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听说绛珠仙子的生魂来到,竟然无动于衷。也是,假的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找地方凉快去,你呀根本就不配享受美女才女林黛玉的爱情。  脂砚斋石头记,把林黛玉塑造成逆来顺受的形象,这也迎合一些读者的审美情趣。  而真正的林黛玉,是一个敢于反抗命运的绝色女子,真正令人尊敬。
楼主发言:76次 发图:0张 | 更多
  1791年,清乾隆三十五年,木活字印刷出版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学界称之为程甲本。  1911年,又是辛亥年,上海有正书局出版《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全书八十回。学界称之为有正本。  程甲本写得明明白白,神瑛侍者是贾宝玉胸前的通灵宝玉。白纸黑字,铁证如山。  而在有正本里,在关键之处没有交代神瑛侍者的来历,给人的印象,和顽石是两个概念。这样,有正本里也没有明确写明神瑛侍者是谁,读者会以为是贾宝玉。后来的戏剧电影电视剧都是按照这个套路演的,更何况程甲本里有【病神瑛泪洒相思地】。雪上加霜,现在出版的红楼梦,也是这个路数。程甲本反而没有人提及。  还泪,与还错泪。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创作思路,冰炭不同炉。命运安排林黛玉还错泪,但是在过程中,阿黛发现问题,抗争,叛逆,不向命运低头让半分。还泪贾宝玉,则是低眉顺眼,逆来顺受,为荣国府殉葬。是非曲直先不论,你喜欢哪一个林黛玉?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是喜欢低眉顺眼,喜欢逆来顺受。最起码的1791年红楼梦就塑造了这样一个叛逆者的林黛玉,总不至于倒退吧。  二百年过去了,我们以程甲本作为版本依据,还原一个不一样的林黛玉。颠覆红楼梦。
  红楼梦,千万红迷挥之不去的爱恋,让多少人为之折腰。忽一日,老夫聊发少年狂,也要指点江山,挥斥方遒。顾不上润色,也缺少文采,想到哪说到哪,信马由缰,只求一个——真。  说起红楼梦,先看第一回。女娲炼石补天,多了一块,没用上,于是就放在大荒山青埂峰下。那顽石经过锻炼,灵性已通。可大可小,自来自去。有人说了,一块石头,没有脚,怎么走路?问得好,问的对,但是红楼梦就是这么写的,于是只好就这么看吧。忽一日,石头来到警幻仙姑处,警幻仙姑知道这块石头有些来历,就安排他居住在赤霞宫,取名叫神瑛侍者。  这神瑛侍者溜溜达达,在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看见一株兰草——绛珠草。只见这株兰草有君子临风之态,哎呀,神瑛侍者一见,不由从心底喜爱,用灵河水灌溉。这可了不得了,灵河,那是佛教圣地之河,浇水一千年。乖乖,那株兰草修炼成人形,还是个女体。听说神瑛侍者要下凡,女体叫个绛珠草,发下宏愿:我也下凡,用一辈子的泪水,报答神瑛侍者一千年的灌溉之恩。好家伙,一辈子的泪水,那得哭成什么样子?她一激动,犯下大错。她以为神瑛侍者下凡一定是人。女人一恋爱,智商就为零。  二十五回里,和尚来到荣国府,拿起通灵宝玉说道:青埂峰一别,十三载矣。这说明通灵宝玉就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通灵玉就挂在贾宝玉的胸前,明晃晃,亮闪闪。想当年贾宝玉降生时嘴里噙着一块玉石出生,奇迹呀,轰动效应,地球人都知道。警幻仙姑命顽石幻形入世,没说变成人形。也就是说,石头还是那块石头,只不过变成籽料而已。林黛玉稀里糊涂下世为人,上哪里找神瑛侍者?命运安排她还泪还给贾宝玉,千想不到万想不到,还错泪。本来贾宝玉是个打酱油的,却享受了美女才女林黛玉的爱情,就因为他的胸前挂的神瑛侍者通灵玉。这上哪说理去?!作者也太变态了吧。
  不好意思,抱歉,刚来天涯,不熟悉,发倒了。
  我们继续说第三回。第三回的信息量太大,非得仔细说。  当宝黛见第一面时,林黛玉有熟悉的感觉,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在梦里见过你。但是贾宝玉没有相同的感觉。人家看了一眼,转身找妈妈去了。林黛玉闪一跟头。当他再回来,才与阿黛说话。问她读的是什么书,还送给林黛玉一个绰号:颦颦。意思是皱眉头。一个皱着眉头的林黛玉,这就是来到荣国府未来生活中的林黛玉。颦颦,这个绰号的来历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东施效颦的典故吧?拜贾宝玉所赐,马上眉头就皱起来。熟悉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贾宝玉摔玉的桥段。为什么他要摔玉?因为他在吃醋。  一个神仙似的女子,为神瑛侍者而来,贾少爷岂不醋意大发?哈哈,原来贾少爷在吃醋。宝玉问阿黛:可有玉没有?说着,凑近让阿黛看神瑛侍者通灵玉。这一看不要紧,林黛玉眼睛都瞪圆了。原来是你!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你让我找的好苦。绛珠草与神瑛侍者心灵相通,三生石畔,两人早已心心相印。现在离得这么近,还有什么好说的?  贾宝玉一看阿黛这副模样,什么都明白了。我让你看个够!心里发狠,摘下神瑛侍者通灵玉狠狠摔去,嘴里不干不净骂道:【什么罕物,人的高下不识,还说灵不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贾宝玉不打自招,他在骂神瑛侍者通灵玉:你什么玩意儿!人的高低贵贱不识,还说灵不灵,我也不要你这个破玩意儿。原文如此。贾宝玉自供状。他在骂神瑛侍者通灵玉。所以说贾少爷在吃醋。
  贾少爷摔玉,林黛玉的眉头就皱起来了。为什么呢?贾母和王夫人会迁怒于她的。但这些林黛玉都顾不上了。她的心真的疼了,就像东施效颦里的东施一样。神瑛侍者受到伤害,她真的会心痛。于是在此后不久,她做出一个近乎疯狂的决定:追求贾少爷,最大限度保护神瑛侍者不受到伤害。傻!傻!!傻!!!  所有红学家都是反红楼梦的。
  所有红学家都是反红楼梦的。因为他们说,贾宝玉就是曹雪芹的化身,荣国府就是江南织造府,贾母就是曹雪芹的祖母。对号入座,无以胜加。  贾宝玉破口大骂神瑛侍者通灵玉,也就是说曹雪芹在破口大骂?这说的通吗?文学艺术创作,作者想象力,那种神出鬼没的构思,如花美眷的诗词歌赋,全然不见。下剩只有辫子戏。愤怒不已啊!红楼梦的服装是明朝的服装,讲述的故事也是明朝的故事。要知道,在清朝,穿明朝衣服犯法,二话不说直接【咔嚓】。贾宝玉王熙凤都是穿着明朝衣服,红学家们硬说江南织造府,关公战秦琼。笑话大了去了。  贾宝玉破口大骂神瑛侍者通灵玉,这个桥段红学家们无法解释。
  这么一本破逼书,养了一批狗逼,红学家,什么玩意  
  再来说一说十六回。挺有意思的。  十六回林黛玉从苏州奔丧回来。我们一直有个疑问:难道非得回来么?你别说,还是真的回来不可,为了神瑛侍者通灵玉也得回来。黛玉一进府,贾宝玉就知道了,赶忙过来。一见面,就把北静王赐给的珠串拿出来送给林黛玉。这北静王有事无事的,为什么送给贾宝玉珠串?有什么含义?肯定有含义,但红楼梦没说是什么含义,我们也不能胡说,总不能说北静王有意招驸马吧?但是林黛玉有什么看法我们也不知道。反正阿黛大怒:【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说着,掷而不取。珠串落地,有声,这叫掷地有声。臭男人贾宝玉捡起来收好,骂名是他自己捡起来的,怪不着别人。  林黛玉贾宝玉都是穿着明朝衣服,北静王当然也穿着明朝衣服。那么明朝的北静王是哪一个?北京王朱棣!燕王朱棣!明成祖朱棣!那个珠串是皇帝(朱元璋)赐给北京王的,现在转送给了贾宝玉。问题是:为什么林黛玉那么不待见朱棣?这里边有什么讲头没有?  我们说,红楼梦是穿着明朝的衣服讲述明朝故事的回忆录。那串珠串在林黛玉看来,就是一盘恶心的蛋炒饭。这就要从根上说起,话头太长,明天多更一些。
  宝玉的姐姐贾元春被皇上封为妃子,为了迎接她奉旨回娘家省亲,贾家大兴土木,专门建造了大观园。之后园子便空下来,于是贤德妃贾元春命贾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去居住。这一天是在二十三回,宝玉问黛玉:【“你住哪一处好?”林黛玉正心里盘算这事,忽见宝玉问她,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宝玉听了拍手笑道:“正和我的主意一样,我也要叫你住这里呢。我就住怡红院,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  原文告诉我们,住在潇湘馆是林黛玉自己的选择。那么为什么她那么喜欢竹子?这里边又有什么含义?我们先来看看潇湘馆的具体描写。  二十六回。贾宝玉住在怡红院,与潇湘馆比邻而居。【宝玉顺着脚一径来至一个院门前,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却是潇湘馆。】院内的景象见四十回的描写:【贾母领着刘姥姥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原文告诉读者,潇湘馆这里,翠竹环绕,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凤尾,凤尾竹,代指竹林。森森,竹林茂密的样子。龙吟,古曲名,又用以形容翠笛音响之美。细细,竹叶发出的细碎的霎霎声。就连窗户上,糊的也是碧纱窗。这是一种绿色的窗纱。难道模仿竹林七贤吗?  原来这里面有一个历史典故:门对千竿竹。  那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历史典故?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这是明朝初年大学士解缙的故事。解缙小时候,他的父母是做豆腐的。那一年过年的时候,解缙写了这么一副对联,贴在家门上。横批写的很狂,是:大块文章。  这本来是顽童的玩笑之举,不知怎么地,让曹丞相知道了。曹丞相家的后花园正对着解缙家的大门,曹丞相命人将竹林拦腰砍断,并将砍下来的竹帽隔墙扔出去。心说我看你怎么对?什么大块文章,依我看,大块豆腐还差不多。  竹子噼里啪啦扔出来,解缙一看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敢情,大过年的,这不是添堵吗?人家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依我看未必。行啦,小爷陪你玩玩。于是解缙添了两个字: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家人禀报曹丞相得知,丞相心说:这小孩儿有点意思,心说得嘞,再玩一把。于是曹丞相又命人将竹林连根挖去并扔出墙头。解缙一看,坏啦,这不是斩草除根吗?于是又添了两个字: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什么意思呢?砍竹,砍朱。不但砍朱,而且斩草除根,让朱断子绝孙。这是在骂清朝。不敢直接骂,只好弯弯绕似的拐着玩儿骂。  所以,红楼梦的作者化用其妙,将竹林安排在了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内外:【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透过那片竹林,我们似乎看到,明朝第一才子解缙陪伴在林黛玉俏丽身影旁,如影随形,影影绰绰,似幻似真的《还魂记》。  我们说,故事情节是血与肉,诗词曲赋是红楼梦的骨架,而人文典故则是红楼梦的气质与神韵,为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的营养。  再来看解缙的结局。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金陵作为“留都”为第二首都,这也反映在《红楼梦》中。清朝并没有“留都”,红学家又怎么能说穿着明朝的衣服讲述清朝的故事?贾宝玉的父亲贾政是五品官员,如果贾政一身的顶戴花翎,脑后一根油光水滑的辫子,外罩皇上赐予的黄马褂。这还是红楼梦吗?身着清朝服装的曹雪芹能让贾宝玉穿上明朝服装?他敢吗?逻辑上讲不通。所以还是明朝回忆录。  解缙在明成祖时候,官拜大学士,成为朱棣第一重臣。但是莫名其妙的是,不知怎地,解缙得罪了东宫太子。最后被人灌醉扔在路边,被活活冻死。这不就是【金钗雪里埋】吗?据此可以引出薛宝钗。宝钗黛玉,一对儿姐妹,活色生香。这个以后详细说。  林黛玉是解缙的崇拜者,害死解缙,自然恨之入骨对北京王朱棣。
  起小,我们被教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笑。谁会理解林黛玉追求贾宝玉是为了不再让他摔玉?谁会理解薛宝钗为了逃脱【待选】命运而去追求金玉良缘?她们共同的特点是:天真。很傻很天真。只有少女才会有的性格特点。你能谴责她们吗?这说明她们是纯洁的。可是,薛宝钗被扣上卫道士的罪名,林黛玉更被妖魔化成小心眼儿。哪跟哪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小说,红学端上来的却是恶心的蛋炒饭;看完红楼梦,你就想左手挽着林黛玉,右手挽着薛宝钗,把贾宝玉踹到茅厕去;而红学,左踢林黛玉右踹薛宝钗,而把贾宝玉顶在了头上。岂有此理。贾府,包括贾宝玉在内,红楼梦写他们罪恶累累。贾宝玉之坏,不比贾环轻,更具有欺骗性。当薛林认清贾府真面目,她们会离去的。这是在八十回后有所反映的,可是,被人使用掉包计,篡改了。关于这一点以后会详细说的。现在,我们说一说红楼梦的起始。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骄傲。  《红楼梦》是一部穿着明朝的衣服讲述明朝故事的章回体小说。它讲述了两座大宅门(荣国府,宁国府),一群败家子儿的故事。朱门酒肉臭,它描写了以贾氏家族醉生梦死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直至一败涂地,以致灭亡的过程,同时也预言整个封建社会的灭亡,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红楼梦》成书于清朝康熙初年,其后书稿在江浙民间流传,经过许多文人传抄,一直到曹雪芹先生“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依然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1791年,即在《红楼梦》原始稿诞生一百二十年之后,一个叫程伟元的姑苏人,在原作者故乡——苏州,以《萃文书屋》名义,第一次用木活字印刷出版了排印本《红楼梦》。学术界称之为《程甲本》。这样,书中内容被固定下来。自此,《红楼梦》借助于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流行于读者的股掌,其历史观逐步浸润开来。应该说,曹雪芹,程伟元,高鹗为《红楼梦》的流传做了自己的工作,是有功的。  《红楼梦》共计一百二十回。一百二十回是一个整体,是客观存在,不应该割裂开来。《红楼梦》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文化环境下的特定产物,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至于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具体情况,我们要仔细阅读,冷静分析,善于提出问题,要有自己的思考,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这一特定的历史人文文化现象。各种各样的手抄本八十回《石头记》在内容上与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基本一样,很显然是抄的。一句话,山寨货色。有人冒充曹雪芹闺蜜,证明曹雪芹著作权。当然,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证明的同时,伪闺蜜也享有一半的著作权。打劫啊。  莎翁在《哈姆雷特》中提出一个问题:生存还是毁灭?《红楼梦》也提出相同问题。生活在同一个历史时期而又相隔万里的两个作家,不约而同提出了同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是需要后世人来解答的。  作者将对故国的怀念埋藏在心底,不可遏制的感情从心底萌发,凝于笔端而一发不可收拾。作者调动所有的生活积累,将历史文化的熏陶化作特定的文学语言。其间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夹杂在一起,发挥了玄妙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创作了不朽的《红楼梦》。最为明显的证据是一百零五目:锦衣军查抄宁国府。锦衣军,金衣军,金衣军穿着金人军衣查抄宁国府,自然暗语清军入关,八旗横行。是不折不扣的明朝生活回忆录。  如果说,故事情节是整个躯体,有血有肉,那么《红楼梦》的诗词曲赋就是骨头架子。而历史人文典故的运用,则构成她独特的贵族气质与神韵。这些都是《红楼梦》最为迷人的魅力所在。《红楼梦》是黑洞,巨大无比的吸引力让人不能自持,引无数红迷竞折腰。这当中有胡适蔡元培王国维俞平伯这样学富五车的大学者,也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她属于读者,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据为私产。  我们痛苦地认识到,后四十回里贵族气质与神韵不复存在,代之的是十足的奴性;后四十回是对前八十回的“罗穴”,即“掐尖儿”。  不承认后四十回的客观存在,是腰斩。“胡适、俞平伯腰斩《红楼梦》有罪,程伟元、高鹗保全《红楼梦》有功。大是大非,千秋功罪,难以辞达。”大师就是大师,虽然层层迷雾限制了思考,但他仍然试图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岁月的消磨早已耗尽他的才华,目光如炬却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悲乎俞平伯,悲乎《红楼梦》。他祖父俞樾说过:“曹子清就是曹雪芹”。晚年回想起来,大梦方醒,却悔之晚矣。  任何作家都需要历练。象《红楼梦》这种水平的文学作品,作家本人没有五六十岁的年纪是写不出来的。苦难对普通人来说是灾难,而对作家来说是财富。只有把苦难变成财富,作家才会对得起自己的作品。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与假,有和无,老子告诉我们,这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概念。但他老人家没告诉我们这也是《红楼梦》的二维码。真、有,我们给它自定义是高电位,用‘“1”来表示;假、无,是低电位,用“0”来表示。让我们看看有多少种排列与组合:  真假;假真;真真假假;真有假;假有真:真无假有;  假假真真;亦真亦假:半真半假:  写一段黑客软件侵入操作系统,翻过防火墙,溜进盗梦空间,窥视隐藏文件,《红楼梦》的秘密将一览无遗,她(不能说所有)的秘密在红楼黑客面前将解密。因为任何秘密档案都会受到时间制约,而不会无限期的保持下去。何况时间过去了三百年,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满清,已经成为历史舞台打酱油的。时过境迁,应该解密了。本书《导演红楼梦》(曾用名《红楼黑客》)将以程甲本为依据,穿越红楼,梳理证据,还原本真。第一解释要有根有据,第二是合情合理,第三能够自圆其说。尽量不做过度解读,而将结论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定位。  信息是作者与读者、真实与理想的中介。如果我们恰当地把握其表达的思想,就有可能获益良多,完全没有必要陷入索隐或考证的泥潭而耗费我们的精力做无用功。相反,我们可以循着这一思路,重新定义我们与《红楼梦》的关系,以便寻找一条与世界和谐相处的途径。  本文不一线横推逐回解读,而是跳跃性的导演阐述,想到哪说到哪。要求您起码读过一遍《红楼梦》,否则您就会说:什么乱七八糟的。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取义石头上刻字,刻的是全本红楼梦;同时还有另外一层意思,石头城记,金陵十二钗记。一词两义,一词多义,这个在书里比比皆是。
  技术贴。红楼梦的基调。  《三国演义》的基调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同样,《红楼梦》也有基调。她的基调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首《虞美人》是南唐李后主的绝命词。故国,指南唐国都金陵。李后主以血著述,以泪泣血。喜欢红楼梦的人,是不是有似曾相识之感?金陵古称石头城,《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南京是燕王朱棣迁都北京之后才有之名。《石头记》实为《石头城记》。第二回假话(贾雨村)对冷子兴说道:“去岁我到金陵,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假话《石头记》存而《石头城记》隐,作者匠心独具。可笑红学束缚自家手脚考证,曹雪芹都笑了。一百零五回《锦(金)衣军查抄宁国府》,金陵又称江宁,简称宁。身穿后金军装的金衣军查抄金陵的宁国府,则象征南明灭亡。  清朝入关,可以称之为“朱颜改”。朱颜改一语,后主专指小周后;《红楼梦》则暗指明朝江山易主,明亡清兴。小周后名字叫嘉敏,字女英,生得十分美貌。作为胜利者,宋朝皇帝经常奸宿小周后于宫中。几天之后被放回,小周后指着李煜的鼻子破口大骂活王八。李煜以泪面对心爱的女人,于是写下了这一首【虞美人】。伤不起啊。  她的姐姐即大周后,字娥皇。我们都知道《红楼梦》女一号是林黛玉,而林黛玉的母亲就叫贾敏(嘉敏);林黛玉的居所叫潇湘馆,结诗社雅号“潇湘妃子”,又暗合舜帝与娥皇女英的历史典故。这两个典故来源,具有双重含义,为塑造林黛玉忧郁的性格而暗度陈仓,为这个人物的所作所为作必要的铺垫。她的《葬花吟》从表面上看是在“伤春”,实为“朱颜改”而心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点明金陵十二钗,都是明朝人物。站立长江岸边的采石矶,面对一江春水向东流,满月之下,凭吊故国家园,可不就是“清明涕泣江边望”(贾探春判词)嘛。朱门酒肉臭,荣国府的大门是红色的,所以才是朱门,同时也暗指朱家王朝,即大明朝。  很显然,《红楼梦》受到这一首《虞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作者和李煜有着相同的心病,抒发着一样的感情。只不过李后主抒发的对象是心爱的小周后,而红楼梦抒发的对象是家国天下。一句话,红楼梦穿着明朝的衣服,讲述明朝的故事,对大明王朝的灭亡不甘心,总结其愚蠢的自寻死路的种种自杀行为。一句话,为明朝招魂。最为厉害的,当属这句话:只是朱颜改。写尽了李煜的屈辱感。也写出《红楼梦》作者的刻骨铭心的爱国情怀。  朱颜改与朱楼梦。请看五十二回这首诗。  昨日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朱楼梦,即红楼梦,朱明王朝之梦。书名从【昨夜小楼又东风和只是朱颜改两句幻化而来。】水国,代指清朝。因为三点水,所以清属水。又,就五行八卦来说,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北方属水。满清兴盛于北方,故以水国代指,取水克火之意。四十一回品茶栊翠庵,妙玉用鬼脸青瓷罐装雨水,鬼脸青加上水,即鬼脸清。  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岚气,山峦中的雾气。岛云,岚气,都是水汽而成。比喻句。  月本无古今,情缘自浅深。  什么叫“月本无古今”?那“秦时明月汉时关”又当如何解释?作者对月咏怀:第一回月圆之时,假话三次对月咏怀,张嘴就是【时逢三五便团圆】,突出一个满月的“满”字;第四十八回香菱学习作诗,【精华欲掩料应难】,也是面对十五的月亮;七十六回【中秋夜即景联句】,起首便是【三五中秋夕】,又是月圆之时。满月之【满】,是个啥意思?这里边有什么文章么?您有所不知,秋天属金,秋天对月咏怀,对象是【金】。  当初努尔哈赤起兵造反,立国号“后金”。金,秋天属金,方位是西,于北方的后金来说,属于方位错乱,这不行,跟大明打仗,要讲究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什么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等等。这些个全被大清朝第一高参范文程看在眼里而记在心里。终于找到一个机会说:主子,咱们得想着法把明朝给灭了。咱们改易国号,改后金为清。火克金,这不假,但是金生水啊。金生水,这阴阳五行八卦易经什么的我比您懂啊。咱们再把女真族改成满族,您想啊,北方壬癸水,我大清属水的,水还是满的,要多少有多少,灭掉南方丙丁火是绰绰有余的。灭明易如反掌耳。  易经呀,八卦呀,阴阳五行,您说这些个土特产厉害不厉害?  所以满月之【满】,啥意思,你懂得。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汉南,泛指汉水之南。与漠北都是指代地理方位的名词。作者吴梅村是苏杭一带人士,这里指江南。春历历,景色分明。焉得不关心,又怎能不关心呢?汉家兴衰,我怎能不关心呢?范文程关心的是满清,《红楼梦》关心的是汉家兴衰。  五十二回薛宝琴为“真真女儿国”的美女作的这一首诗。真真女儿国,不就是女真国嘛。女真人金兀术,金朝是清朝的前辈。再说剃发令,面对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红楼梦偏偏让贾宝玉头戴紫金冠出出进进;偏让所有人穿上明朝服装。  先来看看贾宝玉服装打扮:【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脚蹬清缎粉底小朝靴。】  再看王熙凤的穿着打扮:【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缨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白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置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华夏一也。服装也是文化,把民族的根留住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为什么《红楼梦》要穿明朝衣服的原因。清代戏剧舞台上演员穿着很夸张的汉族服装,很难讲没有这种意识在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基本的是“衣冠文物”四个字。易服剃发,后脑勺拖一根辫子,汉唐以来何曾有过?所以顾炎武说“这是亡天下”。推翻满清一百年来,虽然辫子被革命革掉了,但中国人穿上汉服,却被耻笑。只有 《红楼梦》的作者,给后世的我们留下衣冠档案。文化的中心在文艺,这句话可真对。
  朱颜改,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朱颜改,服装也得改,全国人民穿旗装,不许穿蛮装。  《桃花扇》里最后一场戏,侯朝宗来见李香君,他穿着旗装。李香君把他轰走了。
  侧 写 吴 梅 村  《红楼梦》穿着明朝衣服,那么作者穿什么衣服?不用说,大家明白。可笑的是,近年来出现曹雪芹画像或雕塑,美其名曰作者。身着长袍马褂的曹雪芹让贾宝玉穿上明朝的服装,怎么看都有关公战秦琼的滑稽。  《红楼梦》作者相传不一。程伟元在出版时他也不知道谁是作者。那么有什么线索提供给我们,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呢?有的。请看第四十九回:  【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地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盒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却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宝玉便住了脚,细细的赏玩一回。】  这是贾宝玉进驻大观园以来第一个冬天。青松翠竹,白雪红梅。好一幅岁寒三友白雪图。看来贾宝玉十分喜欢红梅花。同时喜欢红梅的还有他守寡的嫂子李纨。五十回里李纨命宝玉去到栊翠庵向妙玉讨几支红梅,又命丫鬟取来“美女耸肩瓶”,将乞来的红梅插入花瓶之中。但只见:【原文:原来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个个称赞。】  最后这一枝红梅花被李纨插入耸肩瓶摆进了她的住所——稻香村。红梅花——稻香村,行为艺术暗喻“梅村”二字。吴梅村写《红楼梦》时就住在梅村别墅里。  这里有铺垫,有渲染,然而作者意犹未尽,最后安排邢岫烟、李纹、薛宝琴和贾宝玉分别来个独唱《红梅咏叹调》,把这一场戏推向高潮:  《咏红梅花》得“红”字,作者邢岫烟。她的诗以“红”为韵: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红。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咏红梅花》得“梅”字,作者李纹。李纹所作的诗以“梅”为韵: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咏红梅花》得“花”字,作者薛宝琴。她的诗以“花”为韵: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最后再看贾宝玉的七律。原文: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有“梅”的李纹和得“梅”的李纨又同都住在稻香村,【梅村,梅村】这样明显的暗示,读者能体会到吗?李纹是个单打一,从此之后便不参与任何情节。如果就此展开论证,又有几人会相信《红楼梦》是吴梅村写的呢?孤证不为定说是文史界的规矩,固执地论证又会背负过度解读的负担。  既然以红楼黑客自诩,那就再拿出一条证据。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玄墓山。四十一回里妙玉不经意间透露出,她早年间曾经在玄墓山蟠香寺住过。玄墓山,在江苏吴县西南七十里。相传东晋郁泰玄葬此,故名玄墓山。又名邓尉山,相传汉朝邓尉隐居于此地,故名。作者吴梅村去世后葬于附近的灵岩之东。玄墓山多梅树,花开时一望如雪,香闻数十里,有“香雪海”之称。《红楼梦》这么喜欢梅,那是有缘由的。  话说顺治十年,吴梅村应召,做了清朝不起眼的京官。闲暇时不免来到景山崇祯上吊之处,睹物思人,回想起往事。崇祯四年,吴梅村上京赶考。得中进士,殿试又中了一甲第三名,即榜眼。琼林宴也吃过,奉旨成婚也风光过。正所谓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那叫一个爽。谁承想,甲申之变,山崩地裂;孝子贤孙,痛不欲生。于是,他将景山写成“凸碧山”,却念作“宫毙山”,以资纪念这位亡国之君;北海景山取名大观园,实际上是“大官园”,取达官贵人聚集之意;吊死崇祯那颗海棠树,移植到贾宝玉的“怡红院”,后来枯死半边;王熙凤一干人等全部穿上明朝衣服,粉墨春秋,演义《金陵十二钗》;南京,明朝留都,古称金陵,又名石头城,简称宁国府的“宁”,这本书就叫做《石头城记》罢;偏还要模仿《西游记》里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猴子,硬说《红楼梦》是从大荒山大石头上抄回来的,爱信不信,反正我自己信了。于是改头换面就成了《石头记》,在传抄的过程中,有不少的抄写者添枝加叶,二度创作,《红楼梦》就是这么出炉的。例如苏昆生,这是昆曲艺术家;比如李渔,大文豪,文艺理论家,戏剧家;苏眉,是吴梅村的学生,得意高足;丘圜,隐居人士,姓名不详。那首《寄生草》就是丘圜写的。这些个人物都是吴梅村的好朋友,他们组成文艺沙龙,“真士隐”们集体创作了《红楼梦》,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姓名的明朝遗民【真失音】。国可灭,史不可灭。  红楼梦创作缘起于“庄氏明史案”。这是一件惨案,七十二人被砍头,十七人被活剐,行刑地点在杭州,死亡之前惨叫声中三千家属们发配宁古塔。暴行激怒了一群江南知识分子,他们拍案而起,肝胆相照,志同道合,这才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执笔的不是别人,正是《圆圆曲》的作者吴伟业——吴梅村。  我要唱首沧浪之歌,响彻在这大地。用那最猛烈的孤独,找寻你那失落的骄傲。  我要唱首沧浪之歌,穿越在这江河。用那最汹涌的卑微,救赎我们幻灭的渴望。
  我要唱首沧浪之歌,响彻在这大地。用那最猛烈的孤独,找寻你那失落的骄傲。  我要唱首沧浪之歌,穿越在这江河。用那最汹涌的卑微,救赎我们幻灭的渴望。
  红楼梦创作缘起于“庄氏明史案”。这是一件惨案,七十二人被砍头,十七人被活剐,行刑地点在杭州,死亡之前惨叫声中三千家属们发配宁古塔。暴行激怒了一群江南知识分子,他们拍案而起,肝胆相照,志同道合,这才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执笔的不是别人,正是《圆圆曲》的作者吴伟业——吴梅村。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  贾宝玉做了一个梦,梦见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警幻仙子。警幻仙子知道贾宝玉不是神瑛侍者,他只是荣国公的孙子。这再一次证明,1791年程甲本《红楼梦》是真本,所谓的脂砚斋手抄本《石头记》是假红楼梦,1911年有正书局本也是假货。程前脂后,是上一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欧阳健教授第一个提出的,意思就是脂本是后出的抄本,即假货。  在第五回,有一首【警幻仙姑赋】,红楼梦模仿曹植的【洛神赋】而成。这么高的文学成就表明了作者受教育程度。在红学界,有一种理论,说曹雪芹听奶奶讲故事于是写出了红楼梦。不是我们有攻击性,而是侮辱智商啊。不上学怎么写的了【警幻仙姑赋】?  贾宝玉做梦,【神瑛侍者·通灵宝玉】依然挂在他的胸前,留在秦可卿的房间,并没有随他进入梦乡。所以他在观看【金陵十二钗】册子时,反应就像白丁;听【红楼梦曲】时,心不在焉,眼神乱转,压根儿就闹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像呆鹅。警幻仙姑眼见贾宝玉甚无趣味,因叹:“痴儿竟尚未悟!”警幻仙姑知他不是神瑛侍者,故称贾宝玉是【痴儿】。《警幻仙姑赋》有曰:  鸟惊庭树,靥笑春桃兮;榴齿含香,纤腰楚楚兮。若飞若扬,荷衣欲动兮;影度回廊,出没花间兮。冰清玉润,闪灼文章。爱彼之容貌,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凤翥龙翔。春梅绽雪之素,秋菊被霜之洁,松生空谷之静,霞映澄塘之艳,龙游曲沼之文,月射寒江之神。奇美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节选)  原文太长,斗胆节选作为歌词。改动一下,以期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也为作曲家提供方便。信矣乎?难道是真的吗?瑶池、紫府都是仙境。果何人哉,难道是仙女来到了吗?如此之美也。意犹未尽啊。  结合着宝玉凤姐服装具体描写,由衷而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
  诗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晴雯,贾宝玉的丫鬟,享年一十六岁。贾宝玉的妈污蔑晴雯勾引贾宝玉,是狐狸精,轰出大观园。在其死后,借口传染病烧掉晴雯的遗体。这样一来,晴雯死后没有留下任何物质东西,留下来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清白】。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见到十二金钗册子,第一个就是说的就是晴雯。  三十一回,贾宝玉色诱晴雯,邀请她共浴。什么意思啊?啊?你懂得。我懂得。大家都懂的。如果是袭人,如果是麝月,如果是碧痕,会是什么反应?六十三回里,袭人将醉酒后的芳官架到贾宝玉的床上。君子不欺暗室,这种流氓也能是封建社会叛逆者?也会有朴素的民主思想?红学家们信口雌黄,用腐朽的价值观影响世人。这是犯罪。这里边有一个哲学问题,贾宝玉越坏,就越显得晴雯【清白】。在七十八回贾宝玉写【芙蓉女儿诔】时,就越感人,增强作品感染力。【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这说谁呢?含沙射影,说于谦。明朝忠臣良将忠肃公于谦。在土木之变中,挽狂澜于既倒,力挫蒙古瓦剌军事进攻,为保卫北京立下汗马功劳。却被污蔑“谋逆罪”处死。  红楼梦穿着明朝衣服讲述明朝故事。册子上第二个说的是袭人,袭人,暗中袭击之人。六十三回里,贾宝玉过生日,夜宴怡红院。请来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林黛玉,李纨等人喝酒。芳官原是贾府戏班子的女演员,因为戏班子解散留在了怡红院,伺候贾少爷。贾宝玉有意将芳官灌醉,并想法子去除她的外衣。当众人离去之后,袭人将醉酒的芳官架到贾宝玉床上。想不到吧?贾少爷玩劈腿,要林黛玉殉葬,薛宝钗前仆后继殉葬,多少人津津乐道于此?!多少人兴奋于八十回后薛林充当了荣国府的殉葬品?!更有人言之凿凿慷慨激昂陈词滥调,欣赏薛林那种义无反顾的自觉殉葬!辛亥革命都一百年了,还有人乐见于殉葬,陶醉于殉葬,触目惊心啊!电视剧电影戏剧都是这么演的。年轻人会问:这是红楼梦吗?专家们已经白发苍苍,还不遗余力地布道于青年一代,希冀殉葬观传承下去。这是在犯罪。我们说,这不是红楼梦,是红学。红学只是红学而已,而且只是而已而已。红学是反红楼梦的。书是怎么写的,我们就怎么读。红楼梦是给读者写的,不是写给专家写看的。薛宝钗搬出大观园就是风向标,最起码的她不会为荣国府贾少爷去殉葬的。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花名签酒令。史湘云抽得海棠花,签上写着【只恐夜深花睡去——擎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二家各饮一杯。】恰好林黛玉是上家,贾宝玉是下家。二人斟了两杯只得要饮。宝玉先饮了半杯,瞅人不见,递与芳官,芳官端起来便一仰脖喝下。黛玉只管和人说话,将酒全折在漱盂内了。  在红学看来,若贾宝玉有心和林妹妹亲近,和林妹妹共饮这是一个好机会嘛。然而令红学眼镜掉了一地的是,贾宝玉又一次地冷落了林妹妹。不可理喻的是,竟然吃剩下的半杯酒给芳官喝了。贾宝玉讨好芳官?套近乎?醉翁之意不在酒?  正确的理解是:林黛玉只管和人说话,眼角余光看见前男友献酒与芳官,只当没瞧见。爱谁谁,与我无关。将手中酒全倒掉。而已,只是而已而已,没有别的意思。  这是贾宝玉甩了林黛玉的第四条证据。红学跨越无视这个情节,只说薛林如何如何死心塌地追求贾宝玉,甚至殉葬也在所不惜。甚至为荣国府殉葬更不在话下。  额的神啊!当酒会结束后,令人担心的一幕终于发生了。  芳官醉了,晴雯睡了,小燕四儿早就睡下了。袭人担心芳官吐酒,特地将芳官扶到贾宝玉床上,在他的身边睡下。袭人躲的远远地睡了,给贾宝玉劈腿制造方便。  真不真的,红楼梦就是这么写的,程高印刷本手抄本都是这么写的。  花袭人姓花,芳官也姓花。酒会一开始,贾宝玉就喊热,宽衣,只穿着小衣。芳官也穿着小衣,担心芳官吐酒,扶她到一边即可。却别有用心地送芳官到贾宝玉床上,太有创意了,太有策划案了。袭人贾宝玉勾搭成奸,上下其手,暗中袭击。可怜芳官醉的一塌糊涂,始终不觉得。袭人之脏之坏一览无遗。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袭人栽赃倒打一耙:【不害臊,你吃醉了,怎么也不拣地方儿乱挺下了。】芳官这才醒过味儿来,原来和贾宝玉同床共眠。她不知道这是算计,更脏的是,过后袭人去向王夫人告密:唱戏的戏子更是狐狸精了。终于芳官被赶出大观园,下场比尤二姐尤三姐还要悲惨。只恐夜深花睡去,贾少爷比贾琏阴坏。
  只恐夜深花睡去,签花名原来是谴责袭人。
  花袭人,心机婊。所以是暗中袭击。
  王熙凤,贾宝玉的二嫂。  这要从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说起。刘姥姥是谁?刘姥姥是王二狗的老岳母。这王狗子的祖父作过小小的京官,与王夫人的父亲认了同宗。俗话说得好:一笔难写两个王。五百年前是一家嘛,大家都姓王,如果见了面,这王狗子得叫王夫人一声姑妈。就这么点儿关系,而且还都是二十年前的事情,那时的王夫人还未出嫁。现在上门去人家记得不记得你还两说着呢,怎么就告贷打秋风呢?只因家中没有隔夜粮,身无御寒衣,一个穷字压住手,这也是没办法。万般无奈只好来到了荣国府打打秋风。这里边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  第一:刘姥姥这个称呼是从周瑞家的嘴里说出来的,自此以后大家约定成俗吧,就这么叫了下去。  第二:刘姥姥的女婿与王家是世交,王熙凤恐自己孟浪得罪了王夫人,立刻将刘姥姥请进了卧室,这个规格很高的。那些个婆子下人请示下还得站在门外,这叫尊卑有序。穷人能进王熙凤的卧房,虽然有误会的成分,同时也反映了王熙凤还有那么一点儿人情味儿。  第三:时间上是秋尽冬初,这个时候正是贾瑞纠缠凤姐的时候。何以见得呢?刘姥姥进屋一看,【那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箸儿拨手炉内的灰。】身穿皮草,手拿手炉,无疑是冬天。第十一回那贾瑞纠缠不休,凤姐内心独白:【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哪里有这样禽兽的人?他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凤姐心里恨透了他,将贾瑞骗进东西夹道冻了一宿,几乎冻死他。这说明从第六回到第十二回故事发生在同一年的冬天。  第四:贾蓉前来借玻璃围屏,完事之后贾蓉告辞出来。【这凤姐忽又想起一件事,便向窗外叫“蓉儿回来。”外面几个人接声说请“蓉大爷回来。”贾蓉忙转回来垂首侍立听何指示。那凤姐只管慢慢的吃茶,出了半日神,方笑道:“罢了,你且去罢,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贾蓉方慢慢退去。】这会子有人,指的是刘姥姥、周瑞家的和平儿在场,凤姐不方便说。那么什么样的机密话需要保密?晚饭后贾蓉来听凤姐示下,凤姐将平儿支走,向贾蓉面授机宜。干什么?原来凤姐要安排贾蓉贾蔷去小黑屋子捉奸,捉贾瑞之奸。具体情节可以参考十二回。  这也就是说,捉奸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在同一天。从第六回到十二回写作手法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第五:与之相比,刘姥姥打秋风压根儿算不上什么。最终凤姐给了二十两银子,还有一吊铜钱。刘姥姥感激的热泪盈眶,不知说什么好了。于是这才引出【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好戏这就开场了。  总而言之,刘姥姥对王熙凤对王夫人对荣国府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为什么这么说?板儿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这一路走来,刘姥姥得背着,哄着,甚至骂着吓唬着,才能走到荣国府。凤姐给了一吊铜钱,是怕板儿再受罪,于是主动给了雇车的钱。二十两银子雇车破不开,没法用。铜钱可以破开,这就是打驴的的钱。人性光辉点一句就够了,彰显了王熙凤的母性。母性与野性,温柔与阴毒,贪婪与人性的两个方面,矛盾统一在王熙凤身上,写的是那么的淋漓尽致。《红楼梦》彰显人性是通过细枝末节具体体现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以后会写到的。顺便说一句,考证与索隐抱着皇权不放,围着紫禁城打转转,这种境界是解读不出来的。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贾母宴请刘姥姥,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在宴会上,不管王熙凤如何戏耍刘姥姥,刘姥姥不但不气恼,而且还有意无意配合凤姐。就因为这一吊铜钱,交情在这摆着呢。十个竹筒套杯,十个黄杨根整体剜下来的套杯,这要喝下去,可不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那么,话不投机半句多,又在哪里呢?  请看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之上半回。贾母领着刘姥姥薛姨妈等一大堆人来到栊翠庵,这里是道姑妙玉修行的地方。妙玉恭恭敬敬迎接,落座之后奉茶上来。贾母板着脸说道:“我不喝六安茶。”妙玉答道:“知道,这是老君眉。”然后道姑妙玉领着黛玉宝钗躲到东耳房去喝体己茶。怪不怪?更怪异的是贾宝玉还跟着来,他们几个在房间里谈笑风生,插科打诨。把贾母刘姥姥薛姨妈一干人晾在院子里。为什么《红楼梦》这么写?不合情理呀,妙玉是王夫人请来的,油盐米醋都是荣国府供给,住在大观园,她没有理由这么做。更怪异的是泡茶用的水,贾母又问这是什么水,妙玉回答是去年的雨水,装在鬼脸青的罐子里,用这种水泡茶,清醇无比。【贾母喝了半杯,剩下半杯刘姥姥吃了,说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那个时代是有雨水泡茶的习俗,江南梅雨时节接雨泡茶,但都是随接随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雨水放上一年,还不得臭了?何况京都位于北方,北方没这习俗。一潭(坛)死水,臭味相投。鬼脸青装上臭水,即鬼脸清。不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吗?不显山不露水,红楼借妙玉之口在骂大清。  至于体己茶用的是五年前玄墓山收的梅花上的雪水,一不留神,作者露出马脚,玄墓山位于苏州吴县,是吴梅村家乡所在。同时红楼告诉读者,妙玉黛玉宝钗也是臭味相投的死党。贾宝玉自己跟着来讨茶吃,姑且也算吧。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之翻版。从贾宝玉床上把刘姥姥轰走的不是别人,却是袭人。  前文说过,《红楼梦》的基调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话说公元974年,宋赵匡胤屯兵长江边上,准备攻占南唐都城金陵,也就是石头城,即今天的南京。李煜急忙派出使臣来到东京汴梁,即今日的开封,意思是求和。老赵一瞪眼,说了一句:“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意思是说,有人在我床边睡觉,我能踏实得了吗?多早晚得把你除了,我才能睡个踏实觉。  《红楼梦》用典,讲述了另一个版本的卧榻之侧,要不《红楼梦》原名叫个《石头记》?《石头记》原是《石头城记》。金陵十二钗,个个是南京人,《石头城记》写的就是十二钗日常生活。在第一回开篇明意就说:【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城)记》一书也。】文章人人会做,精彩各有不同。假借通灵宝玉的故事,写明朝回忆录,烟雾弹而已。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一潭(坛)死水,臭味相投,再加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么多的典故成语,挤在一起,有意思。
  王熙凤既有母性一面,也有血腥之心,杀人不见血。  第十一回,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王熙凤来到宁国府探望病了的秦可卿。回来的路上,在宁国府花园里,撞见了贾瑞。凤姐何等聪明,反应极快,立刻明白过来,这不是偶然的,是安排好了的。有人告诉贾瑞,说王熙凤要从这里经过,堵住她,调戏她,最好嘿咻她。  谁那么缺德,竟敢起这坏心?唆使歹人 使坏?动机是什么?  原来,秦可卿病是有原因的。就因为王熙凤平日里和她关系好,探病多来了几次,有人担心秦可卿会把秘密告诉凤姐。堵住嘴的最好方法是让她有口难言,羞口难言。从而秘密就可以保住而不至于曝光。那么这个人是谁呢?王熙凤心里明白,但决心谁也不告诉,因为这是家族的羞耻。为了家族的荣誉,贾瑞必须死。所以王熙凤毒设相思局,整死贾瑞。  他会配合吗?王熙凤为了给秦可卿报仇,豁出去了!
  好的,我们把这个事件梳理一下。  九月里的一天,是宁国府贾敬的寿辰。贾敬在城外与道士混在一起,所以是他的儿子贾珍办的酒席,请来戏班子,热热闹闹办一次寿辰。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等全都请来。吃完了酒席,去会芳园天香楼的路上,王熙凤想去探望病重的秦可卿。王夫人说,我们也想去,但是怕她嫌闹得慌,所以你代表我们,问她好。贾宝玉也要去,王夫人说她是侄儿媳妇,你去了多有不便。贾宝玉执意要去,于是贾蓉领着叔嫂二人来到秦可卿房间。为什么贾宝玉非要跟着来呢?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做了一场春梦,在哪?就在现在秦可卿躺在的床上。贾宝玉五味杂陈,心里不是个滋味,眼泪就下来了。这不是添堵吗?王熙凤一见秦可卿,倒抽了一口冷气:几日不见,怎么就瘦成这样了?秦可卿是贾蓉的媳妇,道:他这病也不用别的,只吃得下些饭食就不怕了。  由此可知,秦可卿是吃不下饭食,才饿成这样。她为什么吃不下饭食?王熙凤是有心人,见贾宝玉哭哭咧咧,于是让贾蓉带他离开房间。【这里凤姐又劝解了一番,又低低说了许多衷肠话儿。】这里秦可卿就把得病的原因,告诉了凤姐。【尤氏打发人来两三遍,凤姐这才向秦氏说道:“你好好养着,我再来看你。”秦氏笑道:“任凭他是神仙,治了病治不了命。婶子,我知道这病不过是挨日子的”】由此可知,秦氏已经绝望,她知道,时日无多,大限将到。  结论是:秦可卿的病因王熙凤知道的是一清二楚。
  继续。王熙凤离开秦氏房间,边走边想:道貌岸然,男盗女娼。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平日里看她也挺好的,不想原来是个娼妇。不知不觉来到会芳园,  【猛然假山石后闪出一人,躬身施礼道:请嫂子安。凤姐猛一惊,将身子往后一退,说道:“这是瑞大爷不是?”贾瑞说道:“嫂子连我也认不得了?”凤姐:“不是不认得,猛然一见,想不到是大爷在这里。”贾瑞:“也是合该我与嫂子有缘,我方才偷出了席,在这里清净地方略散一散,不想就遇见了嫂子。这不是有缘么?”一面说着,一面拿眼睛不住的观看凤姐。凤姐是个聪明人,见他这个光景,如何不猜八九分呢?】  王熙凤连阴司报应都不信,她也不相信这是巧遇,肯定背后是精心的安排。这是一个巨大的阴谋,王熙凤处变不惊,心说:【几时叫他死在我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此后凤姐不时亲自来看秦氏。秦氏也有几日好,也有几日歹些。贾珍、尤氏、贾蓉好不焦心。】  贾蓉是秦氏的丈夫,对媳妇的病漠不关心,他心焦什么?  我们也只能说到这里,再有更深的内幕,红楼梦不写,也不能胡说。你说,是吧?那种红学,非得说秦可卿是曹雪芹家什么人,不可取。人家老曹家压根就没有这八宗事,非得给人家按一个【乱伦】的罪名,干什么呀?还上电视台胡说八道的,还作家呢。
  红学,说到底,就是秦学,就是诽谤学。曹家后人老实巴交的,不起诉。
  红楼梦的缩地法。  十二回底:【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因为身染重疾,谢顺来特接林黛玉回去。作速择了日期,贾琏与林黛玉辞别了众人,登舟往扬州去了。】紧接着十三回初,因为贾琏不在家,所以王熙凤和平儿一处睡觉。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朦胧间,【就见秦氏从外走进来,含笑说道:“婶婶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婶,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婶,别人未必中用。”】  秦氏临终托梦。这应该是八月份的事。这一恍惚,大半年就过去了。读起来很流畅,这说明作者掌握读者心里很到位,叙事文笔相当老练生动。不服不行的。  其时,贾瑞已死。大仇得报,秦氏可以闭眼了。特地托梦向婶婶王熙凤作别。凤姐知道这个秘密,但是为了家族的名声,她不打算声张。但绝不可以认为王熙凤的底线就可以击破。后来贾琏安了外宅,偷娶尤二姐。凤姐知道后你,拽着尤氏哭着骂着,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往尤氏身上抹去。王熙凤认定:若不是你尤大姐作祟,尤二姐能做外宅吗?再后来,大观园发现了秀春囊。王熙凤几乎是第一时间认定,尤氏就是脏主!
  继续。  【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十一】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画: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尽。  【红楼梦曲·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这说的是尤氏。八十回后,尤氏又一次向王熙凤挑衅。凤姐还击。尤氏那些香艳故事曝光。羞愤之下,自尽于天香楼。内乱,丑闻造成贾氏家族彻底毁灭。  到那时,自来自去的通灵宝玉自己离去。没有了通灵宝玉,贾宝玉什么都不是。没有了通灵宝玉·神瑛侍者,林黛玉也会离开,薛宝钗也会离开。一个是姑表妹,一个是姨表姐,生活开了一个玩笑。贾宝玉发现,自己作了一场【红楼梦】。
  喜欢红楼梦  
  换换心情。  天上下雨地上流,又会作诗会打油。你也说红楼,我也说红楼,日月荏苒白了少年头。  为买汽车为买楼,谁是作者吵不休。吃着转基因,想念曹雪芹;住在唐家山,向往黄叶村。老板一瞪眼,骂我是肉头。不干就滚蛋,去找你的宝哥哥,没事别找抽。
  红楼梦胆大包天,竟然破口大骂皇帝是【衣冠禽兽】。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是谁胆大包天?不是别人,原来是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弟弟贾环。在红楼梦里,贾环是一个瘪三形象,头顶长疮脚心流脓,坏的不得了。这么一个坏噶儿噶儿,整个一个惹祸精。他的亲吗是赵姨娘。赵姨娘年轻时是个丫鬟,不知怎么地,被贾政看在眼里。情人眼里出西施,于是有一天,贾政就把赵姨娘给办了,具体情形大约和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一样。不一样的是,赵姨娘怀孕了。没办法,贾政只好和正房夫人王夫人商量。王夫人这个委屈呀,你要找乐子,找个天仙我也不管。你什么眼光,找一个蛤蟆,这不是存心恶心人吗?二十三回里贾环和宝玉站在一起,贾政举目一看,【见宝玉站在跟前,神采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猥琐,举止粗糙。】什么审美水平?  赵姨娘心存不满,可是敢怒不敢言,惹不起呀。那怎么办?于是教导儿子,时间一长,贾环得谁恨谁,尤其最恨贾宝玉。凭什么你们家有好事?凭什么你姐姐贾元春当上皇帝的妃子?晚上回娘家省亲,不是【昙花一现】是什么?早晚的事。不信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你别说,这一点还真让贾环说着了。正月十五过去没几天,贾元春让小太监送来一副谜语,让家里人猜。贾环一见,心中哈哈一笑,得嘞。我也写一个谜语,让小太监送进宫去,让娘娘猜上一猜。猜着猜不着的,我恶心恶心你。
  红楼梦啊  
  那么贾环写的是什么谜语?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谜底:大哥是枕头,二哥是兽头,即鸱吻。鸱吻是古代建筑屋顶上避祸辟火之怪兽。古人枕头两端是方形的,所以共有八只角。  试想,一个怪兽躺在妃子的床上枕着枕头,那不是衣冠禽兽是什么?  既然猜谜语,脑筋急转弯才有意思。这是一个谜中谜。既然让娘娘猜,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可以上娘娘的床?这还用说,谁敢给皇帝戴绿帽子?得,衣冠禽兽。  娘娘又让小太监带话,说娘娘没猜着。贾环这个郁闷啊,尤其是林黛玉薛宝钗,两人眼神一碰,抿嘴儿一笑,啥意思?贾环这个郁闷啊,你看贾宝玉,似笑非笑,笑得比哭还难看,啥意思?那个史湘云,不苟言笑,一本正经坐在那里,啥意思?敢情娘娘没猜着,郁闷啊。其实,人家猜着了,就是不告诉你。那么贾元春的谜语是什么?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谜底是爆竹。一响而散的爆竹,恰好是贾元春富贵荣华瞬息即逝的命运的自我写照。省亲才过了几天,贾元春便遭遇到独守空房。日日夜夜盼君王,君王去了别人的房。回想昙花一现的省亲,过后的冷清让贾家的大小姐由妃子变成了怨妇,怨妇写谜语。  这就是《红楼梦》。皇帝对贾元春从宠爱到冷落,没有任何缘由。皇帝只一个,妃子却有三千。独守空房的还有周贵妃吴贵妃许多许多,什么皇贵妃,答应,常在,贵人,才人,嫔妃有权利发牢骚吗?怨妇发牢骚是欺君之罪。  谜底不难猜,其含义贾母贾政如一桶冰水顶头浇下,心里拔凉拔凉的。  贾宝玉的大姐贾元春被皇帝封为妃子。消息传来,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人不免【洋洋喜气盈腮】。金山银山,不如靠山。皇帝老儿的腿要多粗就有多粗,抱上皇帝的粗腿,这辈子的荣华富贵就都有了。洋洋喜气盈腮,意思是高兴的腮帮子都笑歪了。常言形容人高兴,说嘴巴都笑歪了。红楼梦说他们【洋洋喜气盈腮,于是宁、荣二府上下内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笔锋犀利近似于白描,寥寥几笔刻画出从主人到仆人的势利眼。有分寸的调侃,无情的嘲讽,天马行空般的八卦,开合自如,俯仰由心。这么不留情面,足见作者对贾府的厌恶。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译文:是谁早朝回来衣袖带着太和殿上的香烟?可惜与琴瑟和谐的夫妻生活两两无缘。皇宫里司晨官报晓敲打我的无眠,五更天也不用侍女来添烦。焦头烂额一天天,内心煎熬一年年。逝去的是流水老去的是容颜,风吹雨打阴晴圆缺不再花好月圆。活在当下。  黛玉迷直译是更香,意译是更想。  更香是那个时候守时报夜用的,刻有刻度,一更一个刻度。因为用料不一样,所以更香与金銮宝殿的鼎炉香、琴房的焚香和衣被的熏香的香味不一样,所以两无缘。琴边衾里,指夫妻生活。晚上同寝白天弹琴表示夫妻和睦,琴瑟和谐就是这个意思。诗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鸡人,宫中司晨官。焦首,煎心,指香头燃烧的状态,比喻句。颔联是说失眠的状况,颈联是说望眼欲穿的心情。很准确的描绘了怨妇独守空房那种失落感。荏苒,时光渐渐过去。最后两句是劝元春爱惜自己,趁现在活着,好好活。更想,表现了黛玉温柔善良的性格,善解人意的聪慧。这是多么好的苏州姑娘啊,柔情似水。
  接下来再看看薛宝钗的谜语诗。其诗作曰: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落叶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谜底是竹编的抱枕,又叫竹夫人。中空,有眼。夏天睡眠时可以取凉,秋冬弃之不用。宋代诗人黄庭坚认为它不配称作夫人,就名之为“青奴”(清奴)。所以谜底是清奴,顾名思义,清朝人自称”奴才“,一语双关,暗藏机锋。这也符合薛宝钗的性格。在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利用宝玉黛玉之间的一点儿小误会,左手敲打林黛玉,右手敲打贾宝玉。另外再一层意思是,薛宝钗身份是“待选”,是“准妃子”。哪一天圣旨一下,她就得进宫去,怨妇的悲剧在等着她。平日里的薛宝钗很讲究合乎大家闺秀身份的礼教,涵养功夫极深。作诗以盛唐为宗,追求含蓄浑厚,言语行动处处谨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要处处显出自己很有教养。这样一个矜持自己能“珍重芳姿昼掩门”的薛宝钗,居然能够破“门”而出,大骂“有眼无珠(朱)腹内空”的清奴。爆竹迷的答案宝钗也猜到了,贾元春雪崩似的悲剧也看到了。现实教育了她,一针见血地写出“恩爱夫妻不到冬”做妃子的结局。用青春少女的身体去满足皇帝一人之淫欲,那万岁爷不是“衣冠禽兽”又是什么?在宝钗这里借清奴破口大骂,指明骂满,天下乌鸦一般黑。意味深长的竹子又一次派上了用场。薛宝钗不想当甄嬛传,也不想当武才人,更不想当夏雨荷,更不想当马尔泰·若曦。她就是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勇敢地追求金玉良缘是为了自救,只有自救才能够躲避怨妇的命运。当然,她的想法很天真。  而恰恰这一急,《红楼梦》由批判的道德便完成了道德的批判。作品赋予薛宝钗说“不”的权利。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有作品说“不”!这非常的了不起。这一小步,代表了人类的一大步。再加上一条证据:初进荣国府时,薛姨妈薛宝钗住在哪里?她们母女住在梨香院,对不对?梨香院,观众完全可以听成理想院。她们的理想就是宝钗早日当上宝二奶奶,躲避皇上的魔爪。对比贾府知道贾元春封妃子之后那副嘴脸,小人得志啊!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自古以来,谁敢从道德制高点对皇帝进行批判?谁敢骂皇帝是“衣冠禽兽”?经过二千年的浸润,帝王文化的烙印让我们背上沉重的包袱。《红楼梦》试图卸下这一份沉重,红学却意图加载。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将贾元春省亲这一重头戏解释为康熙南巡。这不是关公战秦琼么?昙花一现式的省亲是为二十二回做伏笔,要想这个“包袱”甩的响亮,省亲戏越夸张则包袱甩的越响亮。红学不知人文主义为何物,眼中只有辫子戏来。举例来说,贾元春独守空房又该如何解释呢?省亲安排在晚上进行,则象征着“昙花一现”。要知道,贾元春和薛宝钗林黛玉有着身份上的巨大差别,天堑一样的不一样。在等级社会里若钗黛与元春进行身份平等的对话,那是不是《红楼梦》很了不起?
  二十二回猜谜语,就是一个迷局。此回的钗黛合一只是冰山一角,足以见得二位姑娘的才华和魅力。钗黛联手,对怨妇进行人文主义终极关怀。  注:只有程甲本完整地保留薛林二位姑娘的谜语诗,所以能完整地解读出人文主义色彩。其余所谓的脂批本戚序本靖藏本无一不是肢解宝钗黛玉,篡改红楼,阉割人文主义精神,来路不明全部是山寨货色。他们这一改,严重损害薛宝钗形象,既追求金玉良缘又羡慕妃子地位。封杀林黛玉,唱衰薛宝钗,何其棒槌。贾环的【衣冠禽兽】钗黛都猜着了,但是人家就不说出来,打死你都不说,装傻装到底。姐妹俩个一对眼色,莞尔一笑,那叫心有灵犀一点通,需要拍一特写镜头,传神啊。宝钗的贴身丫鬟莺儿也猜着了,宝钗拉她衣袖,莺儿也明白了,也不说出来。安排贾宝玉的丫鬟倩雪傻呵呵的说出谜底。贾政贾母脸都绿了。当天晚上倩雪被人活活勒死在黑房子里,凶手是周瑞家的。OK!就这样。
  贾环大骂皇帝是衣冠禽兽,是旗杆上绑鸡毛,胆子太大了。贾元春看到后会使什么想法?估计吓得够呛。如果她看到贾母的谜语,那会崩溃的。贾母的谜语是在晚上,贾政下班回来后,对贾政说出来的,并没有送进宫,贾元春看不到,但是读者会看到的。  贾母的谜语是:【猴子身轻站树梢】。谜底是:荔枝(立枝)。反义是【树倒猢狲散】,离枝嘛。。这是一句成语,比喻有权势者倒台了,依附者也就随着散伙。  二十三回谜语的排序就很有意思的。贾环迷是首位,贾母迷是二位。而贾政迷是处在第三位。贾政迷【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你把三个谜语连一块儿,往下想,你不就明白了嘛。【衣冠禽兽】,【树倒猢狲散】,【有言必应】。  贾母的意思是,你别忙,早晚树倒猢狲散。贾政敲边鼓,有言必应,有言必应。贾元春是贾母的孙女儿,是贾政的长女,他们这么说,是不是自己抽自己嘴巴子?  作者最恨姓贾的,他这么写,完完全全是在发泄。那么贾元春的谜语诗又写了些什么?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谜底是爆竹。一响而散的爆竹,恰好是贾元春富贵荣华瞬息即逝的命运的自我写照。省亲才过了几天,贾元春便遭遇到独守空房。日日夜夜盼君王,君王去了别人的房。省亲安排在晚上,那不是预示着昙花一现吗?昙花盛开就在晚上八九点钟,一会儿工夫,花就谢了。回想昙花一现的省亲,过后的冷清让贾家的大小姐由妃子变成了怨妇。  这就是《红楼梦》。皇帝对贾元春从宠爱到冷落,没有任何缘由。皇帝只一个,妃子却有三千。独守空房的还有周贵妃吴贵妃许多许多,什么皇贵妃,答应,常在,贵人,才人,嫔妃有权利发牢骚吗?怨妇发牢骚是欺君之罪。  谜底不难猜,其含义贾母贾政一看就明白,如一桶冰水顶头浇下,心里拔凉拔凉的。黄粱美梦一朝醒,伴君如伴虎。当贾政看到薛宝钗的谜语里有【恩爱夫妻不到冬】一语,厌恶之感从心底涌出。厌恶薛宝钗,所以贾母贾政王夫人厌恶金玉良缘那是有缘由的。  九十七回薛宝钗出阁成大礼,凤姐出的主意【掉包计】,错的是南辕北辙。  这也埋下了贾府日后的祸根,尤其是贾环的【衣冠禽兽】,那是非杀头不可的。就看谁来检举揭发。最有可能的,是贾化。假话贾雨村,恩将仇报,出卖贾政。
  马克  
  继续。贾政看见薛宝钗谜语中有【恩爱夫妻不到冬】之语,心中想到:【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年纪作此等言语,更觉不祥,看来皆非福寿之辈。】到底是贾母见过大阵仗,知道儿子烦闷,装傻,说你上班累了,回去歇着吧。就这样,危机被遮掩了。但贾母心中无比愤怒,她认为薛宝钗在幸灾乐祸。她认为薛宝钗羡慕嫉妒恨。贾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薛宝钗比窦娥还冤。  薛宝钗年方二八,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更兼美貌才学于一身。这样一个美女才女,惹着谁了?谁承想,皇帝【待选】她,指不定哪一天就得进宫去伺候皇帝。你以为皇帝是白马王子啊?说不定是个秃子,也许是个麻子,恐惧啊。所以她主动追求【金玉良缘】,她佩戴的金锁,也许就是薛姨妈在夫子庙花几两银子买来的。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自救啊。她以为只要嫁人了,【待选】之事自然而然就流产了。天真。皇帝批准吗?  当她看到贾元春爆竹迷,已经猜到谜底,也清楚她的处境不妙。一时愤怒,也没多想,写下【恩爱夫妻不到冬】。冲着秃脑壳,biang,一时痛快了,哪里想得到,捅了贾家的肺管子。这样,金玉良缘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薛宝钗哪里明白,天天在作红楼梦。转眼到了五月五,贾元春从宫里送出过节的礼物。大家都有份,有多有少吧,都有。但是,唯独贾宝玉的礼物和薛宝钗的礼物是一样的。嗯?!这啥意思?首先是贾宝玉多想了。我应该和林妹妹的礼物是一样的才对,莫不是搞错了?贾宝玉自以为,有姐姐出面,就可以追求到手林黛玉。  这叫想入非非。
  于是贾宝玉叫了紫鹃过来,说:“拿了这个到你们姑娘那里去,就说是昨儿我得的,爱什么留下什么。”阿黛也收到过节礼物,她的和二姑娘迎春,三姑娘探春,四姑娘惜春的礼物是一样的,是扇子和数珠,别的都没有。一会儿紫鹃拿着东西回来了,说“姑娘说了,昨儿也得了,二爷留着吧。”黛玉的得的礼物,都给了紫鹃,她将扇子扔在箱子里。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王善保家的抄出这两把扇子,问紫鹃,这是誰的?怎么会有男人的物品?神气活现的,好像抓住林黛玉的把柄似的。其实就是贾元春赏赐的端午节礼物。  贾宝玉端午节的礼物是: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两串,凤尾罗两端,就是一种名贵的丝织品,还有芙蓉簟。这是一种编有荷花图案细竹席,荷花,别称芙蓉。  坑死薛宝钗了。时间过去那么久了,终于贾家有人做了暗示,而且还是娘娘。薛宝钗一激动,就把红麝香珠戴在手腕上,招招摇摇,在大观园里走来走去。远远看见林黛玉正在贾宝玉站着说话。见她来了,二人便走开了。薛宝钗好没意思,分明看见,只装看不见,低头过去了。在王夫人那里坐了一会儿,又来到贾母房里。碰巧贾宝玉也在这里。【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日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她与宝玉的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贾宝玉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剃头挑子一头热,可不就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此刻忽见宝玉笑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那香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少不得退下来。】  薛宝钗退红麝香串,露出臂膀和手腕。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丰庚,白皙,柔嫩,柔弱无骨,贾宝玉看在眼里又动了心思,意淫一番:这要是长在林姑娘身上,或者还能摸上一摸。偏长在她的身上,正是恨我没福气。  这小子怎么这么流氓啊?长在林黛玉身上就可以摸?只想着揩油,哪有尊重?没有尊重,哪来的爱情?宝黛爱情,只是一个冷笑话。呵呵。
  其实,就在刚才贾宝玉赌咒发誓:【“除了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我心里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一转脸的功夫,就垂涎薛宝钗的玉手和臂膀。也太虚伪了吧。  我们细数一下,发现贾宝玉无时无刻不在挖苦林黛玉。昨天,一大家子人说玩笑话,说到配药,有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等等。这些都是名贵的药材,不好找的。贾宝玉向王夫人要三百六十两银子,替妹妹配一料药,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只是有一味药不太好找,就是珍珠。【“正经按方子,这珍珠宝石要在古坟里找的,有那古时富贵人家装裹的头面拿了来才好。如今那里为这个刨坟掘墓?所以只是活人带过的,也可以使得。”王夫人听了道:“阿弥陀佛!不当家哗啦的,就是坟里有,人家死了几百年,这会子翻尸倒骨的,作了药也不灵。”】装裹的头面,这里指死人的珠宝。既然号称宝黛爱情,为什么贾宝玉如此恶毒?既然赌咒发誓心里只有林妹妹,为什么要说这种玩笑话?儿唱母随,王夫人更歹毒:【作了药也不灵。】可想而知,在这一对儿母子眼里,阿黛日子不好过。  有人说了,不就是一句玩笑话吗,至于那么认真?  问得好。三十回,贾宝玉打趣薛宝钗像杨贵妃,【宝钗听说不由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冷笑道:“我倒像杨贵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做得杨国忠的。”】在这里薛宝钗反唇相讥,讽刺贾宝玉依仗着贾元春的地位,可以当杨国忠的。薛宝钗思维敏捷,口齿伶俐,贾宝玉占不了什么便宜。  相反林黛玉听了这么恶心的话,人家不说话,用行动来反击。【正说着,见贾母房里的丫头找宝玉和林黛玉去吃饭。黛玉也不叫宝玉,便起身拉着那丫头走。那丫头说:“等着宝二爷一块儿走。”黛玉道:“他不吃饭,不同咱们走。我先走了。”说着便出去了。】他不吃饭,意思是,死人吃饭吗?还击不落痕迹。  对比薛林二位姑娘,似乎黛玉更为有心机。气的贾宝玉冲着林黛玉背影说:【我今个还跟太太吃。王夫人说:“我今天吃斋。”贾宝玉说:“我也吃斋。”说着,便叫那丫头“去吧。”】气急败坏的贾宝玉,恶心林黛玉,最后自己生气。哈哈。  别忘了,薛林都是初恋。冒些傻气,也没什么。第五回初试云雨情,贾宝玉可是情场老手,在她们面前能占什么便宜?  这就是《红楼梦》二十八回。那么为什么贾元春选择薛宝钗,而不是林黛玉呢?
  拉掉一段,今天补上。  薛宝钗退掉红麝香珠,递给贾宝玉,吓了一跳。贾宝玉眼神不对,是绿的。这种眼神宝钗见过,太熟悉了。第四回,宝钗的哥哥薛蟠为了强抢香菱,打死冯渊,就是这种眼神,眼睛泛着绿光。妈呀!【宝钗见他呆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丢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见黛玉踩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红麝香珠我也不要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嘴里说道:“呆雁在哪里呢?我也瞧瞧。”话音未落,人已经走出房门。贾宝玉在后面急追,林黛玉笑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黛玉一比划,手帕子正巧打在贾宝玉眼睛上。等他把眼睛揉好了睁开一看,薛宝钗已经走远了。可红麝香珠留在了贾宝玉手里。这不是恶心吗?让林黛玉抓一现行,跳到黄河也洗不清,浑身上下长满了嘴也说不清。红麝香珠给人家送回去?人家还指不定要不要呢,说不定一转眼就送给小丫头玩。贾宝玉越想越后悔,恨不得打自己几个嘴巴子。  贤德妃,闲的非,闲的无事生非。  为什么贾元春选择薛宝钗,而不是林黛玉呢?  两个人都聪明,林黛玉有一些书卷气,薛宝钗则有一些市侩气。当十八回贾元春省亲回到娘家,见到二位姑娘时,她不喜欢有书卷气的,因为会压贾宝玉兄弟一头,她担心兄弟会受委屈,这是她不乐意看到的。女比男强,幸福不长。孤标傲世偕谁隐,这是林黛玉的特质。尤其不入贤德妃的法眼。结合着二十八回红麝香珠事件始末,借这个机会我们解读,欣赏三十八回林黛玉的【问菊】和薛宝钗的【忆菊】两首诗。
  从二十八回跳到三十八回,这没办法,我们只能循迹作者创作思路。  三十八回,宝黛钗湘探齐聚大观园,赏桂花喝酒吃螃蟹,作菊花诗,共十二首。宝钗【忆菊】是第一首。诗曰: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请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谁怜我为黄花廋,慰语重阳会有期。  怅望,怅然想望。抱闷思,怀着郁闷的情思。蓼,水蓼,夏秋之际开红花,结成穗状。苇白,芦花,秋天开白色的花。断肠,形容极度思念。  二十八回是初夏,现在是秋天。贾元春赏赐红麝香珠已经四个月过去了,可是没了下文。她急切思念有关金玉良缘的消息,可就是没有。心急,可不能露出半点。该说得说,该笑就得笑。珍重芳姿昼掩门,得装成没事人似得。  空篱,指菊花未开。旧圃,去年的花圃。秋无迹,即“花无迹”,修辞说法。  菊花未开,只有冷月清霜。在哪里能看到菊花呢?恐怕只有在梦里。  盼望已久的消息能在梦里听到么?我的心随南归雁远去,晚风中,寂寞的我听到捣衣声。  谁怜我为黄花廋,慰语重阳会有期。化用李清照的【醉花阴】意境,安慰自己,好消息是一定回来的。她那里知道,二十二回灯谜诗,一句【恩爱夫妻不到冬】彻底得罪了贾家,没想头。  李清照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她在思念远方的丈夫赵明诚。  薛宝钗说:【怅望西风抱闷思。谁怜我为黄花廋】。她在盼望好消息能来到。  这首【忆菊】,很形象的描写了薛宝钗的心情,言之有物。  现在的社会现实是,学而优则商,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钱。我们再去批判薛宝钗赞同仕途经济,岂不是虚伪?她追求金玉良缘又有什么可指责的。总比【宁愿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强许多。
  一个姑娘家,仅仅是因为不愿意进宫当妃子,而被一些评论者打入另册。解放初期,香港电影《抢新郎》上映。而现在,甄嬛传,武媚娘,孝庄与多尔衮,还珠格格,康熙,乾隆多得不得了,薛宝钗自然是要被批判的。这反映国人心态,拜权利教。也是,两千多年的礼教,一朝清除哪能呢。红学,在这当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忆菊》是写菊花开放之前,诗人的心情。宝钗还写了一首《画菊》,同样的心情。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思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剪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如果心细,我们会发现,这首《画菊》末句是【粘屏聊以慰重阳】。《忆菊》末尾一句是【慰语重阳会有期】。都有【慰重阳】的意思。这就是还原薛宝钗心路历程的路径。  诗余,吟诗之余。戏笔,一时乘兴而作。丹青,作画。聚叶,密集的叶子。泼墨和染出,都是画画技法。霜,白粉。风剪影,指菊花在风中的姿态。跳脱,手镯。绘画生动也叫“跳脱”。秋生腕底香,即腕底生秋香。秋香,菊花。采掇,采拾。粘屏,把画粘在屏风上。译文:  诗兴未尽便挥笔逞狂作画,不需要多费心思斟酌  用千点墨泼成密集的菊叶,用几抹白粉染出簇聚的菊花。  风前的菊影淡淡传神,
腕底的菊花传出清香,  别说采菊东篱下的悠闲,
把画粘在屏风上也可慰重阳。  慰重阳,即慰语重阳会有期。诗是两首,却是一个意思。  多说无益。再看《螃蟹咏》。
  《螃蟹咏》是《菊花诗》的余音。吃酒赏桂吃螃蟹。贾宝玉兴起,先吟一首。黛玉笑他:“这样的诗,一时要一百首也有,就随手写了一首,但接着就撕了。于是,薛宝钗写下第三首《螃蟹咏》,受到众人的称赞。诗曰: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长安涎口盼重阳,又有重阳。《忆菊》是【慰语重阳会有期】,《画菊》有慰重阳。三次写重阳,她用螃蟹比喻皇帝。【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宝玉说:“骂的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  贾环骂皇帝是衣冠禽兽,是犯坏。宝钗骂皇帝是螃蟹,是出于自身感受。二者不可同日而语。早晚有一天,把你煮了,拆了,就剩一堆壳。  骂的痛快,我的帖子也该烧了。
  到底红楼梦是谁写的?薛宝钗这一首《螃蟹咏》根本意思隐藏太深,过于隐晦。但众人的评论给了我们思路。竟敢破口大骂皇帝,小命不要了吗?作者到底是谁?  1994年《红楼梦学刊》第二期刊登署名车锡伦、赵桂芝文章:《介绍曹寅(楝亭)明刊{书史纪原}上的“雪芹校字”题记墨迹》。《书史纪原》是研究书法著作。曹寅藏书。书中有“雪芹校字”笔迹。铁证如山,曹寅就是曹雪芹。曹寅,1668年生人,1712卒。康熙时代南京织造府的织造。他还有另外一个雅号——雪樵。雪樵,雪芹,能说不是一个人吗?【于悼红轩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我们现在看到的红楼梦,都是经过曹雪芹修改过的。修改之前的原文我们看不到的。薛宝钗的《螃蟹咏》隐藏的太深,糊弄了老曹,不然也被修改掉。喏,就是如此而已。  俞平伯先生的祖父俞樾在《小浮梅闲话》里说:“纳兰容若{饮水词集}有【满江红】词,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即雪芹也。”曹子清就是曹寅,俞樾说他“即雪芹也”,说明曹寅有“雪芹”这样一个别号。  曹寅去世十几年后,曹家被抄家。是否与曹寅修改红楼梦有关联,没有证据支持。但同样,抄家的罪名是“骚扰驿站”,也是无限上纲,欠银子之说更是欲加之罪。既然想整人就说你该我钱。皇帝说欠钱那就是欠钱,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抄家之后就会有钱吗?恐怕还是去抄《红楼梦》的。也许雍正看出《螃蟹咏》的含义,暴跳如雷。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于是就说你老曹家欠钱。yy,换个心情。
  歌曰: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化莫测的世界?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弋多姿的季节?烦恼最是无情叶,笑语欢颜难道说那就是亲热?温存未必就是体贴,你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哪一句是情丝凝结?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十九回贾少爷给心爱的林妹妹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洞。洞里有一窝耗子精。过年了,老板吩咐大耗子精去偷米,二耗子精去偷油,三耗子精去偷香蕉,最后有一个最小最小的鼠小弟,自告奋勇去偷香芋。据他讲,只有林老爷家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怎么偷呢?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小耗子精变成香芋的模样,趁人不防备,一天偷一个,这就是红楼梦里著名的桥段——偷香窃玉。原来贾宝玉拿心上人打岔。这没办法,谁让他不是神瑛侍者。真正的神瑛侍者·通灵玉就挂在他的脖子上,他听了也很生气。绛珠草是神瑛侍者的最爱,如此寻人开心,他会不开心的。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去美化少爷羔子贾宝玉,包括红楼梦自己也在丑化贾宝玉。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长久以来我们犯了一个错误,就是美化贾宝玉。这个错误和林黛玉犯下的错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红楼梦是站着写的,我们研究红楼梦的,无一例外,却是在跪着。这太让人羞臊了。第二回假话贾雨村有一著名论断:【正邪两赋论】。大意是贾宝玉一会儿好的要死,一会儿坏的要命,好与坏就在一瞬间。打个比方,他就像变形金刚。二十八回薛宝钗摘下红麝香珠时,看见宝钗雪白的肌肤,这小子就像色狼一样。但在三十八回作《螃蟹咏》时,又像一个异性知音。  远的不说,就说偷香窃玉这个桥段,手抄本就无法解释。按照程甲本,很好解释啦,因为贾宝玉不是神瑛侍者。既然不是,当然尽情调笑林妹妹。拿林妹妹打岔儿,贾宝玉那叫一个爽啊。管你哭不哭的。他才不心疼林黛玉的感受。   但手抄本说神瑛侍者就是贾宝玉,这就无法解释贾宝玉的行为。用手抄本去否定印刷本,与舔菊无二。程甲本,初版印刷了,假如是三万套的话,那么套套内容是一致的。任谁想做假也办不到。手抄本就不一样了,可以作假。  最典型的当属靖藏本。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有人写信给俞平伯先生,说他看见一本手抄的《石头记》——石头记是红楼梦的原名。他抄了一百五十条批语,寄给先生。但他犯了一个错误。当年俞平伯先生无意中疏忽,漏抄一条脂砚斋批语中的十二个字,这是《红楼梦辑评》初版。后来先生自己发觉了,于是再版的时候就改过来了。可是靖藏本的炮制者跟着先生犯错误,却无法改正这个错误。这是俞平伯先生最伟大的错误。用假的否定真本,传统久远。但是假的就是假的,永远也真不了。晚年的先生终于承认了程甲本的价值,体现了学者的人格。  还是回到红楼梦。为什么贾宝玉那么痛恨科举制度?为什么他骂儒官是【禄蠹】?他那么痛恨【仕途经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来这里边有个缘故。  唐朝时,有个大诗人,叫李贺。他去赶考,没成想被轰了出来。李贺不服啊,就与主考官争辩起来。主考官说,不让你参加高考,自然就有不让的理由。李贺就质问,到底是什么样的理由不许我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说,不为别的,就为你爸爸的名讳,所以才不让你考试的。李贺奇怪,为什么呢?我爸爸的名讳与我考试又有什么关系呢?主考说怎么没有,大有关系。我问你,如果你参加考试,再如果中了,那你的功名是什么?李贺说,如果我参加考试,再如果我中了,那我就是进士,李进士。主考说,对呀,你是李进士,你爸爸叫李晋。李晋和李进士是不是犯名讳?所以不让你参加考试,是为你好,回去吧,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李贺当场血吐三尺。二十七岁就离开人世。  那和贾宝玉又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太有关系了。宝玉有个哥哥叫贾珠,二十岁上下就死了。为什么死的?与李贺的遭遇相似。贾珠如果中了,就得当官从政,学而优则仕嘛。他爸爸叫贾政,贾政的儿子从政,犯名讳。得,也被轰出来了。贾珠这个气呀,没几天就死了。这贾宝玉再也不想参加什么鸟考试啦,去他的吧,神马都是浮云。  贾珠留下个儿子叫贾兰。八十回后贾兰也该考试了,倒是没被轰出来,那是因为贾政暗中活动的结果。朝中有人好做官嘛。贾兰中了三甲第四十八名。一报,二报,三报接踵而至,贾珠的遗孀李纨大笑三声,倒地而亡。贾兰傻啦,嘻嘻一笑,我中了,我中了。拍着手,鞋也跑丢一只,嘻嘻,我中了,我中了。这不是范进中举,范进中举里边有个胡屠夫,红楼梦里没有胡屠夫。你想,贾宝玉恨死了科举。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脱胎于《会真记》。《会真记》唐人小说,作者元稹。小说中的张生是一个始乱终弃的形象,而《西厢记》把张生改为忠贞不渝的形象,这一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红楼梦二十三回里,贾宝玉手拿一套《会真记》被林黛玉看见,要了过来,一顿饭的功夫,读完了全部一十六出戏。二十三回里回目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这样说来,林黛玉第一次看到《西厢记》剧本,全然被吸引住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却只管出神。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贾宝玉用戏词儿调戏林黛玉。为什么他的胆子就那么大呢?他怎么就知道林黛玉不会翻脸呢?  我们都看过电视剧,这个镜头剧照,宝黛二人头挨着头共读西厢。其实那是垃圾。为什么这么讲?因为贾宝玉在偷着笑。这和看AV是一个道理。贾宝玉憋着坏呢。林黛玉沉浸在剧情里,没有发现贾宝玉古怪的神情,否则会花容失色的。贾宝玉误以为可以,没想到林黛玉翻脸了,说翻脸就翻脸:【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指着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地,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说这些混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薄瓜爪和万里孙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