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国应试教育 英语对国家发展关系提出个人想法

您的位置:首页
“中学是应试教育,大学是就业教育,这教育就完蛋了。”
中国网:今年4月份您提出“现在我们的大学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时引发很多人讨论,为什么提出这个观点?大学教育的缺失在哪里?
钱理群:其实这个问题最早不是我提出来的,是从中学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我跟南师附中的王东升老师,还有仙桃中学一位老师谈中学教育问题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很大。当时我还写过很重要的文章就是谈现在中学教育培养的是什么人格,总结了有这么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争取权力就是一切的人格,比如一个农村的孩子他从小就发现谁有权力谁就可以吃的开,没有权力就不行。所以这个孩子很小就认为掌权是一切的,就是权力人格。那他在学校就是努力想方设法的去当班干部,掌握权力来管自己的同学。而我们学校就依靠这些学生管理学校,这是第一种类型的。
第二种类型是第一是全部目标,第二就不行,要活在世上必须是第一,要不是第一就没人管了。
第三种类型就是差学生坏学生,一切都仇恨这个社会,就发展成为反社会人格。
那这三个是极端的,大多数学生是什么呢?就是一个混世的人格,随大流,大家怎么活着我就怎么活着。大部分学生是这种人格。
还有第五种就是极少数的受有良知老师的影响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而这一部分人恰好一出校门就会理想破灭,很痛苦的。
中国网:那这五种类型的学生出路是什么呢?
钱理群:其实这五种类型大体概括了中学教育的结果,那我们再进一步追问,这五种人格,他们的出路或者是这些学生得出路怎么样?第一种人格是权力人格的一切的人,他有两种,一种上了大学了,就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权力主义型,他所有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取权力。还有一种就是考不上大学成了黑社会的小头目了。黑社会也是权力,这是一些,两个出路都很可怕。那么一切为了第一的那个孩子,一种就是也考上大学了,也成了精致利己主义者了。还有一种就是神经病,严重的还会选择自杀。
那么反抗社会的那个,或者被开除,开除之后慢慢的可能一定程度上最后沦落到黑社会了。
大部分那种随大流的人格,他们或者是上了大学,或者是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也找到了工作,那么这些都是混日子的了,这可能是大部分的。
那么还有少数的,还有独立人格的一些人或者上大学或者很孤独了,很痛苦了。
这个分析是非常之深刻的,它大体上说清楚我们现在的中学教育培养出的这五种人格。而这五种人格就让我感觉到教育的恶果,我们中学教育实质上变成什么呢?一个就成为那些精致利己主义的后备军,培养精致利己者,我们都很悲哀啊,那些都是学校的尖子生,就是前两种啊,权力就是一切,第一都是一切的都是尖子生。而且成为北大、清华很重要的学生来源,那么到了我们大学就见到效果了,那他就是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了,是为了权力,为了要出人头地,为了要成为人上人。他人生全部目的就是要获得权力,成为人上人。但是他有很高的智商,他很聪明,他利用这个体制,服从体制。他并不相信,但是他会,他懂得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而且很容易就成为接班人了,这是一种类型。
第二种类型为黑社会提供后备军,这大概现在都还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现在底层教育有一个黑社会,很严重的黑社会,无所不在的黑社会。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培养为黑社会输入了那些权力为一切、反社会性人格的人。
那大部分的讲起来是普通的,就是随大流的那种,北大也有。那么同时也会像在北大学校里就会有那些很有独立思想的学生,在北大也会出现。那么那部分人经常就会陷入很大的痛苦当中。你像北大学生基本就是三种水平,一个是利己主义者的,这人常常属于接班人,另一种就普通学生,你也不能说他不怎么好,有什么问题,但他基本上就是随大流的那么一种比较平平的人。还有一种就是独立思考有理想的人,那人就很痛苦,但是他们将来会有力量,这也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大致就是这么一个状况,所以我对大学的分析实际上是建立在中学教育培养了什么类型学生的基础上的。这其实也是我想说的,中国的应试教育培养出什么人来?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五种人格。
因为我的基本立足点是关注基础教育,那么从基础教育的角度来看,很多问题在大学就得到了反应。一种反应就是刚才说的就出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最根源的问题在于这一代人本来就是缺少理想、缺少目标的。别看中学目标好像也很明确,比如考上北大就是什么目标,但是一旦考上北大之后他的下一步怎么办?他的目标是什么就成了问题了。
当一个人没有另外一种理想的时候,驱动他的行为只能是利益。为什么会出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这个原因。因为驱动他的行为的是利益。人靠什么活?如果什么都没了,那只有靠利益做动力了,那就出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了,这是一种。
还有一种我要谈的,就是现在我们的应试教育的恶果是什么呢?到大学时就显现出来了,就是一批上了大学照样用中学方法来读书和学习的人。应试,最关键的还是分数。所以我以前一直跟大学生说,你们入了大学要根本改变中学那一套,就是要独立的思考,独立的读书。他现在做不到,到大学还是那样。而且特别是女孩子,就按照中学那套,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看笔记,然后把分数看得极其重要,一天到晚就是为了分数。就是他的读书的那套方法跟中学教育的时候一样。
中国网:他们完全把中学应试教育的那套照搬过来了?
钱理群:是,带过来了,这在大学就非常糟糕了、非常危险了。还有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在中国除应试教育以外别的教育都进不去嘛。到大学现在变成什么?变成就业教育了,跟就业绑在一起,一入学就考虑就业问题,然后根据就业要求,对学习的所有要求就是怎么找到好的工作作为全部的出发点,从一进大学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大学教育完全被就业教育所捆绑了。
中学是应试教育,大学是就业教育,这教育就完蛋了,整个教育就完蛋了。
我在北大一直跟学生说,我说我理解你们的教育,但是你们必须搞清楚一个基本问题,我们且不说大话谈理想,不谈理想,就从就业本身谈,看清楚就业的形势,你不能只看毕业能不能马上找到工作,这是很短视的就业问题。要考虑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什么,对不对?我就跟学生说,今后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化的一个时代。每个人很难固定在某一个职业上,他不断换工作,因为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它不断的推出一些新的行业新的领域,就业市场是不断变化的。
没有哪个人工作中的知识是靠学校里学的那一点东西,这是不行的。他要不断的更新知识,要不断的学习。因为未来社会要求你更新能力要非常强,你必须终身学习,你必须有很强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还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以后对人才的最简单的就是这两条要求,就是你能不能不断的更新你的知识,不断的适应各种新职业的各种要求。第二就是你能不能不断的创新。
而这两种人才就不是靠死读书和背书所获得的。即使你现在找了一个好的工作,如果你不具备这种能力的话,你迟早被淘汰,肯定迟早会被淘汰。现在很多企业家就说,对现在大学人才最不满意的就是几条,第一条就是他们缺乏创新能力,第二条就是没有团队精神。所以我跟学生说你到大学最基本的是要训练学习的方法,包括你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你要学习创造性思维。这个东西是关乎你一辈子的发展的,你不能简单的说,我未来就是要找一个工作,为了适应这个工作我把那个背一点得了,那是不行的。
中国网:现在很多年轻人就业好像就是为了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比如编制情节,就希望稳定。
钱理群:是,这样就业的目光很狭窄了。所以我就主张在中学和大学教育应该是两条道,一个既要为孩子的人生发展着想,也要为孩子的眼前发展着想。所以中学它应该两个任务,一个任务就是从基本打基础,另外一个任务也要考虑到高考的某些应试的要求。
所以我跟很多老师谈过,这个其实并不难。在高三之前来打基础,到高三集中来做一点应试的训练,这并不难。如果你基础好的话,你学几招应付考试的办法是可以学的,而且是可以操作的。大学也应该这样,就是你主要精力应该在打基础,当然最后是应该进行一点职业训练的。就是怎么把长远的发展和眼下的发展这两者结合起来。我们也不能走另外一个极端,光管长远,不管现在。因为考上大学和能不能就业毕竟是一个现实问题,你说我们做教育的不管这些事是不行的。
但这里就有一个重点在哪里,基础在哪里,基础在什么地方。你把基础打好了那些问题其实是并不难解决了,一个职业训练两三个月就行了,就可以做职业训练嘛。所以现在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实际上就已经是捆绑在一起了,它是有一个内在联系的问题。
文章来源:鍥炲? 1锛氭垜瀵逛腑鍥藉簲璇曟暀鑲蹭互鍙婃敼闈╃殑涓?汉鐪嬫硶銆愬畨寰藉笀鑼冨ぇ瀛﹀惂銆慱鐧惧害璐村惂
&&&&&&&&&&&&&&&&&&&&&&&&&&&&&&&绛惧埌鎺掑悕锛氫粖鏃ユ湰鍚х?涓??鍒帮紝鏈?惂鍥犱綘鏇寸簿褰╋紝鏄庡ぉ缁х画鏉ュ姫鍔涳紒
鏈?惂绛惧埌浜烘暟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出想法 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