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钠和盐酸反应是可溶性盐吗

(2)烧杯、玻璃棒、漏斗;+(3)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Al;(4)2Na2CO3+2Zn(NO3)2+H2O;(5)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6)往漏斗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浸没沉淀,让其自然;解析:(1)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压强(;(2)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常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性和强酸性,酸性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也能将亚铁离;+
(2)烧杯、玻璃棒、漏斗
+(3)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 Al(OH)3、Cu、Zn
(4)2Na2CO3+2Zn(NO3)2+H2O===4NaNO3+Zn2(OH)2CO3+CO2↑
(5)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6)往漏斗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浸没沉淀,让其自然滤出,反复几次
解析:(1)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压强(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固体表面积、使用合适的催化剂、研磨、搅拌、振荡等措施,都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的常用措施;
(2)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常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普通漏斗、玻璃棒;(3)硝酸具有强氧化
+性和强酸性,酸性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也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则溶液中含有Zn2、
++++-Fe3、Cu2、Al3、H、NO3,读表中信息可知,将溶液pH调至4时,铁离子完全变为氢氧化铁沉淀,可以除去溶液中的铁离子;将溶液pH调至6时,铝离子完全变为氢氧化铝沉淀,可以除去溶液中的铝离子,由于锌比铜活泼,则加入过量的锌不仅能消耗氢离子,而且能将铜离子完全还原为单质铜,即除去杂质,又没有引入新杂质,则除杂Ⅱ所得滤渣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铜、锌;(4)依题意,加入的碳酸钠与硝酸锌溶液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可得该复分解反应方程式:2Na2CO3+2Zn(NO3)2+H2O===4NaNO3+Zn2(OH)2CO3+CO2↑;(5)硝酸钠是可溶性盐,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明显减小,根据其性质推断,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硝酸钠晶体;(6)根据过滤之后洗涤沉淀的一般原理,洗涤碱式碳酸锌时,先向漏斗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浸没沉淀,再让其自然滤出,反复几次即可。
11.(1)25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
(2)坩埚 坩埚钳 三脚架 泥三角 干燥器 再次加热冷却并称量,直至两次质量差小于0.1 g
(3)过量的盐酸对后面KMnO4的滴定有干扰
++(4)否 如果用铁做还原剂,会与Fe3及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Fe2,干扰铁元素的测定
(5)2.8bc/a
解析:甲同学的实验原理是把Fe元素全部转化为Fe2O3,称量Fe2O3的质量,即可求出Fe的质量分数。(1)因为已经用过量盐酸和水溶解样品,所以操作Ⅰ精确地配制250.00 mL溶液需250 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取用25.00 mL溶液应该用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不能选用量筒。(2)固体灼烧实验步骤是加热灼烧、冷却、称量,再灼烧、冷却、称量,实验时应选用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和干燥器。为了确保生成物为Fe2O3,应再次加热冷却
+并称量,直到两次质量差小于0.1 g。乙同学的实验原理是利用Fe2的还原性,测定Fe元素
-的质量分数。(3)不用盐酸,是因为Cl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可以被KMnO4氧化,对滴
++定反应有干扰。(4)不用铁做还原剂,因为Fe与Fe3、H反应会干扰Fe元素的测定。(5)滴
+-++++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则n(Fe2)=5×b×10
-5×b×103×c×56-3×c mol,所以ω(Fe)=2.8bc/a。 0.1a
12.(1)空气(或氧气)
---(2)2H2S+16OH-12e===2SO23+10H2O
---(或H2S+8OH-6e===SO23+5H2O)
--(4)②足量1 mol?L1 HCl 少量0.1 mol?L1 BaCl2 ③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则说
明溶液中含有K2SO3;若KMnO4溶液紫红色不褪去,则说明溶液不含K2SO3
-(5)5.000 mol?L1
解析:(1)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主要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一定降低,总反应中氧元素由0价降为-2价,硫元素由-2价升为+4价,则放电时正极应通入氧气,负极应通
-入硫化氢;(2)负极主要反应物→产物是H2S→SO23;根据化合价升高总数等于失去电子数,
--则H2S-6e→SO23;左右电荷数分别为+6、-2,根据KOH溶液显强碱性及电荷守恒,
----则H2S-6e+8OH→SO2根据左右氢或氧原子守恒,则负极反应式为:H2S+8OH-6e3;
-----2-===SO23+5H2O或2H2S+16OH-12e===2SO3+10H2O;(3)放电时负极消耗OH,负极区溶液的碱性减弱,因此溶液pH降低;(4)K2SO3、K2SO4都能与Ba(OH)2、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检验K2SO4的存在时要排除K2SO3的干扰;K2SO3与HCl易反应,Ba(OH)2
的成本较高,因此步骤②中应继续加入足量1 mol?L1 HCl,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几滴0.1 mol?L-1 BaCl2,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含有K2SO4;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没有K2SO4;步骤③的目的是检验K2SO3的存在,先加适量硫酸中和KOH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加入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利用K2SO3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性质,如果没有K2SO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如果褪色,说明存在K2SO3;(5)K2SO3+BaCl2===BaSO3↓+2KCl,K2SO4+BaCl2===BaSO4↓+2KCl,2BaSO3+O2===2BaSO4,则最后所得固体为硫酸
-1钡;n(BaSO4)=11.65 g÷233 g?mol=0.05 000 mol,则20 mL电解质溶液中n(K2SO3)+
n(K2SO4)=0.05 000 mol,故100 mL电解质溶液中n(K2SO3)+n(K2SO4)=0.2500 mol;根据硫守恒可知,n(H2S)=0.2500 mol;2H2S+3O2+4KOH===2K2SO3+4H2O,根据系数之比等
-于物质的量之比,则n(KOH)=0.5000 mol;电池工作前,n(KOH)=56 g÷56 g?mol1=1.000
mol,则电解工作一段时间后剩余的n(KOH)=(1.000-0.5000) mol=0.5000 mol,则100 mL
-电解质溶液中c(KOH)=0.500 mol÷0.1L=5 mol?L1。 -
第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1.B 解析: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少量的碳酸氢钠,需要用给混合固体加热的方法,因为NaHCO3受热易分解。用坩埚可以给固体物质加热,用坩埚必须配有坩埚钳和泥三角,因为可直接加热,不必用石棉网。
2.D 解析:氯碱工业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的化学制备反应,通电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正确;氯化镁晶体脱水过程中镁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在氯化氢气体中脱水可以抑制镁离子水解,制得无水MgCl2,B正确;依据转化关系的流程中,③步反应为:2NaBr+Cl2===Br2+2NaCl;④是Br2+SO2+2H2O===H2SO4+2HBr,⑤步的反应为:2HBr+Cl2===Br2+2HCl;所以在过程③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C正确;过程①试剂添加顺序中,钡离子最后无法除去,则加入的药品顺序为: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后加盐酸,D错误。
3.D 解析: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的原因是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
++-氯化氢,A错误;用KSCN溶液鉴别Fe3是因为Fe3与SCN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红色
Fe(SCN)3,B错误;碳酸钙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钙,而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C错误;玻璃的主要成分SiO2易与HF反应,所以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D正确。
4.B 解析:SO2不能漂白指示剂,能使石蕊试液变红,A错误;可以根据钠、钾与冷
+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验证钠、钾金属性的强弱,B正确;若溶液中含有Ag,加入BaCl2溶液,
再加入稀硝酸时溶液中也会出现白色沉淀,C错误;检验SO2中是否含有CO2,应将气体依次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品红溶液和澄清石灰水,D错误。
5.D 解析:A项,蛋白质中加入NaCl发生盐析,加入CuSO4发生变性,错误;B项,
-2-2+若溶液X中含有SO23,加入稀硝酸,则会被氧化成SO4,从而与Ba生成沉淀,错误;C
项,反应方程式为:CO2+H2O+Na2SiO3===H2SiO3↓+Na2CO3,该反应发生的原理为强酸制弱酸,即酸性:H2CO3&H2SiO3,错误;D项,反应总是向着生成更难溶的物质的方向进行,由于AgI的溶度积比AgCl小,所以优先生成AgI,正确。
6.C 解析:将溴水分别加入苯和正己烷中,苯与正己烷都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且有机层都在上层,现象相同,因此不能用溴水鉴别,A错;BaCl2溶液与两种离子发生如下
-2+2-2+反应:SO24+Ba===BaSO4↓,SO3+Ba===BaSO3↓,产生沉淀均为白色,因此不能用
BaCl2溶液鉴别,B错;浓硝酸与铜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因此可用于制备NO2气体,C正确;混合气通入饱和NaHCO3溶液时发生如下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Cl2与水反应可生成HCl,进而与NaHCO3反应,故不能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l2中混有的HCl,D错。
7.BC 解析: Cu能与FeCl3反应,A错;Al2O3能与NaOH反应而Fe2O3不能,B正确;FeCl3与铁反应生成FeCl2,C正确;Cu能与HNO3反应,D错。
8.BC 解析:A中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项中
+-n(AgNO3)&n(NaCl),Ag+Cl===AgCl↓,反应后试管里有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硫化
钠溶液产生黑色硫化银沉淀,可以覆盖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氯化银转化成硫化银,正确做法是,在氯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硫化钠溶液(少量),产生黑色沉淀,说明硫化银的溶度积小于氯化银的溶度积,D项不正确。
9.(1)B (2)漏斗下端尖嘴未紧贴烧杯内壁
(3)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坩埚
(4)MnO2+4HCl(浓)=====MnCl2+Cl2↑+2H2O 除去HCl 吸收水蒸气 碱石灰(或NaOH与CaO混合物)
+10.(1)促进Fe3水解生成Fe(OH)3而除去 Fe(OH)3
-+-32-2-3+2-(3)3SO2 mol4?L4 3+Cr2O7+8H===2Cr+3SO4+4H2O H2SO4 1.0×10
--(4)正极 4OH-4e===O2↑+2H2O
11.(1)过滤
+--(2)Na、AlO2、OH 稀硫酸
++(3)Al(OH)3+3H===Al3+3H2O 在装置Ⅰ、Ⅱ之间增加一个盛有饱和NaHCO3溶液
的洗气瓶(合理答案即可)
(4)2Cu+O2+2H2SO4===2CuSO4+2H2O(合理答案即可)
解析:合金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铝溶解,铁、铜不溶,采用过滤分离;溶液中含氢氧化钠和偏铝酸钠,通入过量CO2,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过滤,沉淀中加盐酸溶解生成氯化铝溶液;固体B中含铁、铜,试剂X应该是硫酸,铁溶解生成硫酸亚铁溶液,过滤分离出铜。(3)沉淀溶解的原因是所得气体中含挥发出的HCl,应该在通入之前除去,可在装置Ⅰ、Ⅱ之间加一个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4)溶解铜可以用浓硫酸,但会形成污染,所以要加入氧化剂氧化铜。
--2-2-12.(1)溶液中存在CO23和HCO3 溶液中存在CO3和SO4(2和3顺序不限)
-(2)①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溶液加入试管中,再用滴管取过量的1 mol?L1氯化钡溶液并滴
加到试管中,充分反应后,静置,然后过滤,将沉淀和滤液分别装入另外的两个试管中 产
-生白色沉淀 ②往装有沉淀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2 mol?L1盐酸 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
--2-中一定含有SO2L1盐酸 出现无色气泡,4而无CO3 ③往装有滤液的试管中加入2 mol?
-说明原溶液中含有HCO3 △
第3节 物质的制备
1.D 解析:洗气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不仅能与氯化氢反应,而且能与氯气反应,因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应选择饱和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含有的氯化氢,故A错误;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蒸发溶液导致其彻底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氢气体,氢氧化铁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因此最终产物是氧化铁固体,没有无水氯化铁,故B错误;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稀盐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与纯碱能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但是稀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因此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氯化氢和水,故C错误;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密度比水重,因此出现分层现象,四氯化碳位于下层,水位于上层,故D正确。
2.D 解析: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制氨气时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A错误;NO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且和空气密度相近,应用排水法收集,B错误;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氢气时导管应“短进长出”,C错误。
3.A 解析:图示装置没有尾气吸收的装置,所以凡是有污染的气体都不能制取,B、
C、D都是没有污染的气体,只有A有氮氧化合物产生。
4.B 解析: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则试管中溶液分层,位于上层的苯能隔绝空气,防止硫酸亚铁溶液被氧化,将盛有NaOH溶液的长胶头滴管深入位于下层的硫酸亚铁溶液中,二者不仅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溶液,而且能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将氢氧化亚铁氧化为氢氧化铁,故A项能达到实验目的;常温常压下乙醇是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混合溶液加热到170℃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若混合溶液加热到140℃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醚和水,因此温度计的水银球必须伸入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故B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浓硝酸与金属铜接触时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因此试管和集气瓶内出现红棕色气体,使铜丝离开液面时,反应停止,由于二氧化氮有毒,需要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氮,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空气沿长颈漏斗的长管进入集气瓶内,可以防止倒吸,故C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氨气是碱性气体,通常用碱性干燥剂除去其中混有的水分,氨气
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倒扣漏斗的口与水面相平,既能充分吸收氨气,又能防止倒吸,故D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5.A 解析: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气体从B口进,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或洗气时气体从A口进。
6.C 解析: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它与水互溶不分层,不能作氯气的萃取剂,故A错误;若不用标准浓度的溶液润洗滴定管,滴定管内壁残留的蒸馏水能稀释标准浓度的溶液,导致实验时消耗标准浓度溶液的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高,故B错误;铜与稀硝酸易反应,产生硝酸铜、一氧化氮气体和水,一氧化氮难溶于水,故C正确;虽然亚铁离子遇硫氰化钾溶液不变红,氯水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铁离子遇硫氰化钾溶液变红,但是已有的氯化铁溶液能干扰亚铁离子的检验,故D错误。
7.CD 解析:乙醇与水混溶不分层,不适合作碘水的萃取剂,应选择四氯化碳或苯,
-+2-或A错误;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2且Ag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白色3氧化为SO4,
氯化银沉淀也不溶于稀硝酸,因此可溶性银盐溶液、亚硫酸盐溶液、硫酸盐溶液都能产生相同的现象,故B错误;向四种待测溶液中分别加入适量氯化铁溶液,出现分层现象的是四氯化碳,溶液变为紫色的是苯酚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或黄色的是碘化钠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C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玻璃棒起搅拌、引流作用,粗盐提纯过程中,玻璃棒先后起搅拌、引流作用,故D正确。
8.AB 解析:图示装置为固体与液体反应(可加热)装置。但C中氢气比空气轻,收集装置应短进长出;D中硫化氢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9.(1)加快反应速率或提高浸出率(合理答案均可)
+(2)S2ˉ+Cu2===CuS↓
(3)减少(防止)过氧化氢的分解
+++(4)6Fe2+ClO3ˉ+6H===6Fe3+Clˉ+3H2O
(5)Na2SO4、NiSO4
(6)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解析:(1)根据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可知,充分搅拌的目的是加快废渣中的镍单质等与硫酸反应的速率,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2)Na2S是可溶性盐,溶于水时电离出--++S2,S2与Cu2易反应生成CuS沉淀;(3)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其目的是将Fe2完全氧化为
+Fe3,且不引入新的杂质,但是H2O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水和氧气,因此温度不能过高;
+-(4)NaClO3是淀粉可溶性盐,NaOH是强碱,根据题意可知,Fe2是还原剂,ClO3是氧化剂,
+-Fe3是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Cl,而不是Cl2,因为碱性溶液不能大量存在Cl2,根据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等于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原理可得反应式:6Fe2+-++-+ClO3+6H===6Fe3+Cl+3H2O;(5)读图可知,加Na2S的目的是除去铜、锌等杂质,加H2O2、NaOH的目的是除去铁等杂质,加Na2CO3的目的是除去铬等杂质,因此推断滤液1的主要成分是NiSO4、FeSO4、Cr2(SO4)3、Na2SO4,滤液Ⅱ的主要成分是NiSO4、Cr2(SO4)3、Na2SO4,滤液Ⅲ的主要成分是NiSO4、Na2SO4;(6)从NiSO4、Na2SO4及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制取NiSO4?6H2O晶体,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过程。
---10.(1)CO2HCO3+OH 3+H2O
++(3)Fe+2Fe3===3Fe2 防止溶液冷却时,硫酸亚铁因析出而损失
(4)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5)取少量制得的硫酸亚铁铵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滴加1~2滴KSCN溶
+液,若溶液变血红色,则含Fe3
-解析:(1)Na2CO3是强碱弱酸盐,能水解生成OH,所以其溶液呈碱性,能除去油脂;
++++(3)铁屑过量的目的是防止Fe2被氧化为Fe3,或将Fe3还原为Fe2;步骤2中溶液趁热过
滤的原因是防止冷却时硫酸亚铁结晶析出,造成溶液中硫酸亚铁损失;(4)由于硫酸亚铁铵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和(NH4)2SO4都要小,因此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减压过
+滤(或抽滤)等得到较为干燥的硫酸亚铁铵晶体;(5)设计检验Fe3的实验方案时,应注意规范
+11.(1)取样,加适量H2O2溶液,振荡,滴加KSCN溶液,若无明显现象,说明Fe2
--(2)4.0×1020 mol?L1
+(3)抑制Al3水解
+(4)减少可溶性杂质的析出及Al3水解
(6)NH4Al(SO4)2?12H2O
---解析:(2)根据(1)中除杂后溶液的pH约为8,即c(OH)≈106 mol?L1,再根据
+-+--+-Ksp[Fe(OH)3]=c(Fe3)×c3(OH)≈c(Fe3)×(106)3=4.0×1038,解得c(Fe3)≈4.0×1020
0.1020 g--3mol?L1。(6)0.1020 g Al2O3的物质的量为 mol,则0.4530 g铵明矾中含-1×10102 g?mol
0.4659 g+---3有Al3为1×103 mol;0.4530 g铵明矾中含有的SO2 mol;0.4530 -2×104233 g?mol
0.0170 g+-3++-g铵明矾中含有的NH4为 mol。综合上述可知n(NH4)∶n(Al3)∶n(SO2-=1×104)17 g?mol
---=1∶1∶2,再根据质量守恒:0.4530 g=1×103 mol×27 g?mol1+1×103 mol×18 g?mol
-1-3-1+2×10 mol×96 g?mol+m(水),解得m(水)=0.216 g,则结晶水的物质的量为0.216 g12H2O。 -0.012 mol,即铵明矾的化学式为NH4Al(SO4)2?18 g?mol12.(1)品红试液变浅(或褪色)
(2)E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F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2是否有SO2生成,若品红溶液褪色或变浅,说明装置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含有SO2;(2)氢气具有强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使黑色的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单质铜,H2被氧化为能使白色的无水CuSO4固体变蓝的H2O,若装置E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F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说明装置A中放出的气体中含有H2;(3)常温下铁被浓硫酸钝化,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物薄膜,加热下强氧化性、强酸性的浓硫酸可以将铁氧化为铁盐,而过量的单质铁可以将铁
+++盐还原为亚铁盐,因此反应后A的溶液中铁元素可能既有Fe2又有Fe3,也可能只有Fe3,
++还可能只有Fe2,根据已知假设1、假设2的信息推断假设3为溶液中铁元素只有Fe2;根
++据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知,Fe2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Fe3具有氧化
++性,能将KI溶液还原为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的I2,Fe2遇KSCN溶液不变红,而Fe3遇KSCN
+溶液变红,大量含有Fe3的溶液呈黄色,与溴水的颜色相同,由此可以选择适当的试剂设
++计实验方案验证A的溶液中既有Fe2又有Fe3。
第4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B 解析: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应用渗析法,A错误;Na2CO3溶液显碱性,
-应用碱式滴定管,B正确;向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若原溶液中含SO23、Ag
+-也会产生与含SO24相同的现象,C错误;Na投入到CuSO4溶液中时先与H2O反应,不会置换出Cu,D错误。
2.C 解析:因二者褪色原理不同,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加热能复原,酸性KMnO4
++溶液褪色后不复原。A错误;也可能含有Na,因为即使有Na也可能被蓝色钴玻璃滤去了,
B错误;CO2与CaCl2溶液不反应,D错误。
3.C 解析: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得到的是Fe(OH)3沉淀而不是Fe(OH)33+2+胶体,A错误;溶液X中也可能含有Fe没有Fe,B错误;加入适量NaOH溶液,苯酚与NaOH反应生成苯酚钠,苯酚钠溶于水,苯不溶于水,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C正确; CCl4层显紫色是因为I2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CCl4萃取了I2,D错误。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第十单元 化学实验基础86等内容。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 10 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 1 节课时 训练(含解析)一、选择题 1.(2015?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高三 12 月质检)下列有关试剂的...  2015届高考化学(人教版B)一轮复习配套单元测试:第十章 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升学助考一网通 第十章 ...  第十单元 第1节 化学实验基础 基本实验仪器及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2 分,每小题 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实验操作或说法错误 的是( ....  《走向高考》2015届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单元测试:第十章 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十章 化学实验基础测试卷 满分 100 分,考...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点(一轮总复习)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点(一轮总复习)_理化生_高中...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基础知识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十单元课题 1 酸和碱...知识点 3、酸的化学性质 8、由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酸溶液具有一些相似的...  第十一章一、选择题 化学实验基础 第一讲 化学实验基础 1.下列关于酸碱指示剂...此溶液一定是某种碱的溶液 解析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 8.2~10.0, 不能使无色...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基础导学案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安丰高中 2016 届高三...(3)用 10 mL 的量筒准确量取 8.80 mL 的稀硫酸( ) ) ) 4.温度计的...  【南方新课堂】2017高考化学一轮高考总复习配套(课件%2B检测):第十单元化学实验基础 单元检测.doc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单元检测(十) (时间:40 分钟 满分...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苯酚钠为什么不溶于苯?苯不是有机溶剂吗?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苯酚钠是一种有机盐,更易溶解在水中,所以在水存在时,苯酚钠是溶解在水的,不会溶解在苯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苯是有机溶剂,但苯酚钠不是有机物,苯酚钠是一种盐,水溶液中电离出苯酚负离子和钠离子
扫描下载二维码小木虫 --- 600万学术达人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求助对苯氧基苯酚钠的制备方法
如题:用甲苯溶解对苯氧基苯酚,加入1.1eq 50%的NaOH溶液,立刻浑浊析出对苯氧基苯酚。直接用氢氧化钠固体也没有发现点板有新产物点,求助大家,如何可以得到对苯氧基苯酚钠盐或者钾盐!!!
乙醇/氢氧化钠溶解底物后,大概反应多长时间?产物点板能爬起来吗?
甲醇/甲醇钠回流就可以吗?溶剂换成水的话怎么做呢?
碱水反应这么快吗?对苯氧基苯酚不比苯酚,酸性有些弱。如何判断反应做成了呢?
苯酚就是酸啊,做成钠盐不就溶于水了吗?
你真喜欢钻牛角尖,不好,根本原因是基础薄弱。
没有成钠盐的可以萃取掉。
很快,回流一个小时基本全部定量反应完。这是威廉姆逊反应的基础。
好吧 基础薄弱没办法~~~
放入碱水 溶解就变酚钠了吗 都不用回流煮煮 这么方便撒? ~~~~
嗯 我制备这个酚钠就是为了与氯代烷成醚的 成醚反应需要再加入碱吗?常用溶剂可以优选哪些呢?求助啊~~~
常用溶剂醇,沸点低。乙醇,甲醇。片碱先和溶剂混合放热,然后降温投酚,回流状态下滴加卤代烃。
北京学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甲18号中鼎大厦A座1层102室 电话:010-
浏览器进程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取代.某同学取少量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加热,产生少量沉淀.该同学由此得出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反应,生成了溴化钠,你认为是否合理,原因:不合理没有用硝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2)写出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的反应方程式加热CH2=CH2↑+H2O+NaBrCH2BrCH3+NaOHCH2=CH2↑+H2O+NaBr反应类型消去反应.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可以用图1所示装置检验,现象是溶液褪色,水的作用是吸收乙醇.除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外,还可以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检验生成的气体,此时还有必要将气体先通入水中吗?没有(填“有”或“没有”)图2是实验室制乙烯并检验其性质的装置图,请回答:(1)写出圆底烧瓶中反应的方程式170℃CH2=CH2↑+H2OCH3CH2OH2SO4170℃CH2=CH2↑+H2O,反应类型消去反应;(2)烧瓶中混合液逐渐变黑,并产生某些无机杂质气体,写出产生杂质气体的化学方程式:&CO2↑+2SO2↑+2H2OC+2H2SO4(浓)CO2↑+2SO2↑+2H2O;(3)为了检验乙烯的生成,试管中应盛放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现象为溶液褪色;(4)洗瓶中盛放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吸收SO2CO2某学习小组同学为了确定盐酸、苯酚、碳酸的酸性强弱,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装置图进行实验:(1)锥形瓶内装某可溶性盐,写出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32-+2H+=H2O+CO2↑;(2)C中的现象为白色浑浊,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3)B中的试剂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作用吸收CO2中的HCl.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苯酚法测可溶性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