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台风暴雨应急预案地震,这些灾害去年重创了哪些中国古迹

当前位置:
>>>造成狂风和特大暴雨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台风C.地震D.冰雹-地理..
造成狂风和特大暴雨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B.台风C.地震D.冰雹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台风一般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福建、海南等省区.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造成狂风和特大暴雨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台风C.地震D.冰雹-地理..”主要考查你对&&中国的气候,季风&&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国的气候,季风
我国的气候: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除青藏高原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我国温度分布特点: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我国干湿地区划分与分布特点:
我国气候特点与评价: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对比:
温度带划分对比: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降水分布与时间对比:
我国降水界限的划分:1.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2.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3.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1.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2.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中国干湿情况分布图:我国气候分布图:我国季风走向示意图: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及防治方法:
发现相似题
与“造成狂风和特大暴雨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台风C.地震D.冰雹-地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7928120703228894135761219111696provincial government
白山市人民政府 &
&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台风会带来哪些灾害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气候研究室主任徐明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我国是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有近50%影响我国。
  据徐明介绍,台风灾害主要是在台风登陆前和登陆之后引起的。台风引起的直接灾害通常由三方面造成:
  一是狂风。台风风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因此台风大风及其引起的海浪可以把万吨巨轮抛向半空拦腰折断,也可把巨轮推入内陆;飓风级的风力足以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特别是在建筑物没有被加固的地区,造成破坏更大。大风亦可以把杂物吹到半空,使户外环境变得非常危险。
  二是暴雨。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中可降下100毫米-300毫米,甚至500毫米-800毫米的大暴雨。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
  三是风暴潮。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6米。如果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能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徐明提醒,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像台风这样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这些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常常容易被人们忽视,从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台风的次生灾害包括暴雨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另外,房屋、桥梁、山体等在台风中受到洪水长时间的冲刷、浸泡,即便当时没有发生坍塌,待台风、洪水退去后,由于上述原因容易出现房屋、桥梁坍塌等,也要引起高度的警惕。
  我国是台风引发的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国家,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频繁,最易造成人员伤亡。例如前几年的台风“云娜”重创浙江时造成乐清市发生重大泥石流地质灾害,台风“龙王”暴雨引发山洪灾害,台风“莫拉克”影响台湾岛时造成的泥石流淹没了一整个村子。在一些大中城市,台风造成的暴雨和海水倒灌很可能造成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引发交通瘫痪、地铁停运等,影响城市正常运行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台风还可能造成生态破坏、疫病流行,如台风引起的风暴潮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台风造成的泥石流会破坏森林植被;台风引发的洪水过后常常容易出现疫情等。有时候台风甚至会造成农作物的病虫害,2005年在遭受“麦沙”和“卡努”台风影响后,台风外围的西北气流和降水有利于稻褐飞虱大量回迁入上海地区,曾造成申城田间褐飞虱虫量猛增。(作者:王瑾)
责任编辑:陈勇台风暴雨地震,这些灾害去年重创了哪些中国古迹_网易新闻
台风暴雨地震,这些灾害去年重创了哪些中国古迹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台风暴雨地震,这些灾害去年重创了哪些中国古迹)
日本九州地震造成熊本城城台坍塌,意大利连遭三场地震导致多处古建筑受损……2016年,全世界的灾害导致了不少文物古迹受损。中国地域辽阔,文物古迹众多,同时也是世界上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例如泰顺的廊桥,其冲毁和再造几乎已经成为一项传统,而莫兰蒂台风也对厦门鼓浪屿的申遗造成了不小的挫折。近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年会及学术交流会在武汉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了2016年中国国内自然灾害对于文化遗产的客观影响,并交流了种种应对心得。《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特选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侯卫东对此的分析文章。2016年4月,日本九州7.3级强震致阿苏神社重要文化遗产“楼门”倒塌。在过去的一年里,从国际到国内,我们不断地看到各类突发的自然灾害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其中就包括了对文物古迹的破坏。2016年4月,日本九州地震,造成一些著名的古建筑倒塌受损,包括被誉为日本三大“楼门”的阿苏神社“楼门”以及参拜殿完全倒塌,熊本城城台出现崩塌。去年8月以来,意大利连遭三场地震,导致多处中世纪古城被毁,包括一些世界遗产。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及中东战场,也接连看到珍贵文物古迹遭极端组织蓄意破坏的消息。这一切无疑表明文化遗产所面临的风险并非遥不可及。中国地域辽阔,文物古迹众多,同时也是世界上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各类突发自然灾害类型在中国都能找到踪迹。每年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都会对文化遗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有鉴于此,专委会将本次年会学术交流的主题确定为互通遗产防灾减灾的资讯,了解各地区一年来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以及对遗产的客观影响,当然也希望交流防灾减灾的心得,从而能够较全面掌握文化遗产防灾减灾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展。一回顾2016年中国大陆的自然灾害,仍然以地域为特点呈现不同,根据国家民政部和减灾委发布的信息,前三季度,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1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2次,发生次数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少。前三季度共有6个台风登陆我国大陆地区,登陆个数接近常年同期。其中,第1号台风“尼伯特”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初台,也是2011年以来登陆我国造成死亡失踪人口最多的台风;第14号台风“莫兰蒂”是今年前三季度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全国重点保护单位鄂州观音阁遭遇水灾年度,国内造成文化遗产损失的重大灾害,主要集中在南方,为暴雨、台风等造成的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去年5月至8月,湖北遭遇较强降雨,特别是7月份百年一遇的洪水,造成几乎全省受害。强降水引发了大量的山洪、泥石流灾害,以及中小河流洪水、城市洪涝灾害。7月的持续强暴雨天气,使湖北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严重损失。据湖北省代表介绍,全省总计有2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个市(县)文物保护单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8700余万元。受损的文物古迹既有古遗址,如武汉盘龙城遗址部分已做的保护展示被毁,有传统民居,也有近现代纪念建筑。破坏形式有浸泡、冲毁、倒塌、渗水等。福建也是去年受灾较重的省份,据来自福建的代表介绍,截至去年10月,登陆中国大陆的台风8次,大部分经过福建沿海,其中尼伯特、莫兰蒂、鲇鱼等高等级台风,对沿海造成巨大损失,7月的尼伯特造成100亿元损失,9月的莫兰蒂造成169亿元损失,鲇鱼在厦门登陆,直接损失102亿元。文化遗产受损情况:40处县级以上文保单位受损,其中国保单位3处,遗址被淹没,奇和洞旧址、古建筑群宏林措倒塌部分建筑物,部分遭遇大水浸泡坍塌。鼓浪屿为拟申报的世界遗产,环境遭受毁坏,90%树木折断,岛上的传统和纪念建筑大部分受损。福建省的其他区域,有龙津桥、东关桥等廊桥被冲毁。泉州文庙门被吹掉,建筑物瓦屋面大量受损。暴雨在该地区造成的地质灾害,导致摩崖石刻多处塌方,危岩坠落。浙江除年中同样遭受洪水强降雨影响外,也是今年台风的受害者之一,莫兰蒂台风深入内陆,造成泰顺廊桥等三座廊桥被毁。这批文物古迹在一个半小时内,相继被洪水冲毁,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尽管暴雨、台风及导致的洪水和泥石流是上年度中国记忆深刻的自然灾害,但并不是中国遭受的所有自然灾害。由于并非所有灾害发生地的代表都参加了本次会议,加之信息沟通和采集的渠道不完整,很多相关的信息没有汇集过来。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很多文化遗产在不同的地点受到不同类型的突发或持续灾害的影响。二在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显然没有束手待毙。中国政府发布的“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减灾行动一文中报道,十二五期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年,中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2800 个县(市、区)不同程度遭受洪涝、干旱、风雹、地震、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影响。”尽管我们面临的自然灾害局面依然严峻,但从国际到国内,防灾减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人们已经不能容许灾害肆虐,通过各类行动,正在使灾害导致的损失逐步得到控制和减小。防灾减灾的机制建设,人才应对能力的不断提高,监测与预警机制的不断完善,应急资金、物资保障也越来越充足,国家先后建立了地震、水文、地质、海洋、台风、农业、森林、生态、国家突发事态等应急监测与预警机制,正在打造一个完善的灾害防护网络。文物古迹在过去的一年里遭受到不同的灾害,从事文物保护的机构和专业人员也在不断地和灾害进行抗争,竭尽全力保护这些人类的精神财富。通过各自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也积累了一些教训和经验。各地在灾害发生时或发生后大都采取了应对措施,如湖北洪水期间,保护人员采取各类围堵措施,减少洪水浸泡。福建和浙江在几次台风灾害期间努力抢救文物,保护现场。令人感动的是浙江温州泰顺的廊桥被冲垮后,沿岸群众自发寻找冲毁的建筑构件,在倒塌后的几天内几乎找回了大部分的木构件。作为地域性的标志遗产,能够得到周边公众的如此厚爱,是值得欣慰的事情。灾后的厦门鼓浪屿除了灾害发生时和灾后的抢救,从各位参加会议专家的发言中也能感受到,文化遗产的防灾减灾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并逐渐成为保护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重要节点。陕西在前几年曾遭受包括汶川地震影响、多年不遇的全省暴雨洪涝破坏后,在考虑对文物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均将防灾减灾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为了抗震,西安城楼的建设、大小雁塔的加固、西安钟鼓楼、秦始皇兵马俑的监测等工作,都加入了抗震试验和研究,从中寻找减轻灾害损失的手段。湖北在洪灾后思考古建筑的维修材料、工艺如何能够应对大面积水淤积以及暴雨造成的屋面渗漏,也考虑如何在洪水到来时进行合理的封堵。防灾减灾的一些基础性研究也在进行,如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针对传统村镇,特别是一些山区地形狭窄的村落难以按照一般的防火规范进行防火设计和规划的特点,通过“火灾蔓延仿真模拟”实验,较为真实地模拟火灾发生后的情况,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区域防火措施,取代盲目的防火演习。西南交通大学文化遗产监测研究中心针对南方地区以及云贵川山区大型民居聚落易发火灾,分析近期古村落遭受火灾的实际情况,对造成灾害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来自郑州大学岩土文物保护团队的代表,针对河南大量分布的墓葬的保护需求,介绍了“古墓防渗关键技术研究”。西安理工大学代表针对西安近期地铁建设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地铁盾构工程震动对古建筑的影响分析。两个大学的实验和研究对将来岩土文物的防渗和抗震预防性保护都有借鉴意义。莫兰蒂带来的暴雨使得泰顺三座古廊桥被冲垮来自四川的代表则重点介绍了汶川地震后续的一些灾后古代建筑的保护维修和加固工作,很多方法和技术措施都为防灾体系建设积累了经验和数据。除了国内文物保护与防灾减灾相关的工作介绍,继2015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做了“中国政府援助尼泊尔震后文物抢救工程介绍”之后,会上陕西文物保护院和陕西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代表还介绍了中国援助缅甸蒲甘佛塔震后保护工程前期调查的情况。前些年,中国政府曾对2006年东南亚地震后的印度尼西亚普兰班南寺庙群和波罗浮屠世界遗产地,以及意大利1990年的拉奎拉世界遗产地震后的情况做过调查,并制定了相关的援助计划。在我国近年的一系列文化遗产灾后抢救保护的现场,出现过许多国际文物保护的专家学者和机构的代表。这充分说明,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珍贵资源,文物保护没有国界。三通过本次年会和学术交流,我们对文物保护行业一年来防灾减灾领域的工作进行了一次较为认真的回顾,应该看到,文化遗产的防灾减灾虽然取得一定的经验和进展,但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来说,显然还是很不够的,总结起来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主动防控的意识不够,大多情况下是被动防守,很少主动出击。一些灾害很难精确预计,但一些灾害的预报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已具备相当的可靠性。一般来说,准确的地震灾害较难预报,但一般的气象灾害则有较成熟的预报,如暴雨、台风,其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也容易得到推测。那么,对于可以准确预计的和较难预报的灾害,是否应该有不同的防灾减灾的措施。地震一般是中长期预警,管理者一般都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只要高等级的地震不在自己任上发生,就可以得过且过。比如古建筑瑰宝应县木塔,目前仍没有采取任何的抗震措施,甚至连防灾的规划都没有。前些年曾经有过木塔抗震加固的设想,后来因为没有人响应,不了了之。这座已近千年的木结构古塔能否扛得住下一次较强的地震?木塔的抗震预防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认为该区域近期不会有较强地震,另外一个是对这类珍贵木结构古建筑的加固从理念到技术到实施的程序,都还存在空挡,即使决定要加固,也不清楚到底应该怎么做。对于另外一类灾害——那些可以较为准确预报的灾害,则是另外一种情况。暴雨、强降雨、洪水在当前较为完善的各行业防灾机制下,很多情报是清晰的,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有效的防控。古语道: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就是中国最早和最朴实的防灾减灾理念。很遗憾的是,我们这次看到的大多数还是灾后的应对,灾前的防护明显不足。一般情况下,古建筑的高水位浸泡,屋顶渗漏,都会导致古建筑受到一定的损害,这在各类调查和研究中都有反映,因此尽量阻止大量的水长时间和大量汇集在古建筑中是大家的共识,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说并不是很难。既可以有简单和临时的手段,也能寻找到较为复杂和长期发挥作用的方法。国际上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如东南亚很多地区每年都有水患,雨季洪涝,旱季干燥。灾害即已成惯例,保护也可以成为习惯。对于遗产区域的保护,既有复杂的机械,也有简易的人工措施,应时而动,既可保护文物古迹,又不会过度改变当地的环境特色。近年中国多地都发生过洪涝灾害,一般城市设防都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很多城市连年加高堤防,但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文物古迹的保护。我们应该研究部署与保护文物相适应的设施,在每年的灾害季节做好准备,在灾害造成损失前有所作为。古建筑瑰宝应县木塔台风的情况也一样,一般台风预报有一定的提前量,在台风季节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并不难,难的是要做很多的基础研究,对于文物古迹抵抗灾害的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制定合理适当的加固、防护措施,完全有可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泰顺廊桥就是很好的例子。历史上廊桥曾经多次被洪水冲垮,廊桥冲毁和再造几乎成为一种传统。那么我们的问题是,维持这种传统呢,还是找出廊桥冲毁的原因,防止再次被冲垮。这些都是灾后留给人们的思考。大自然之所以神奇,就是它有着完全不为人知的原始动力。只要地球在运转,灾害就不会停息。因此防灾减灾对人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同样。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上升为国策,并成为新时期中华文化重塑的一个热点。我们保护“人类的文明记忆和乡愁”,且不要让它随意被冲走或者毁坏。中国古迹遗址协会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尽管成立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时间,相关的工作开展的不多,也缺乏相关的经验,联系的区域还不够广泛,代表性还不够,但我们愿意在国际ICOMOS-ICORP和上级协会的指导下,在当前遗产保护的洪流中贡献自己的点滴之力。(本文原载于《中国文物报》,标题为编者所加。)
(原标题:台风暴雨地震,这些灾害去年重创了哪些中国古迹)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地震作为主灾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A.台风、暴雨
B.暴雨、海啸
C.暴雨、滑坡
D.海啸、滑坡
试题分析:地震作为主灾可能诱发海啸、滑坡。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试题“地震作为主灾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A....”;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阅读《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完成问题。(共8分)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①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飘送花香,雨水润物无声,这温柔敦厚的自然总是厚德载物,却又不事张扬,更不会以造物主自居。那么自称万物灵长的我们,更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② 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叹息。因此,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③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有谦和的姿态。北大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恼不怒,反倒用一句“没关系”化解了那名新生的不安。著名影星林志玲在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很多经销商都和她握手。有人注意到身高 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那天她总共蹲了八十几次。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每个人都保持一种“高姿态”,这种人其实最无实绩。反而是季羡林和林志玲这样的人,以谦和的姿态平等待人,更显高贵。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④ 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普通的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帮助他们找到幸福与快乐。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你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⑤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事万物皆有其闪光的一面。师法自然,小草的坚韧,大树的昂扬,细流的执著,大海的宽容……都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师法大师,圣贤的哲思,大儒的风范,永远是我们追随的目标;师法凡人,芸芸众生里有很多普通人更值得我们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爱心,几十年如一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不顾个人安危勇救学生……这些平民英雄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来的人性光辉,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成长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向他人学习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更高境界。  ⑥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小题2:选文第②③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说明理由。(4分)小题3:选出最适合作选文第⑤段道理论据的一项(
)。(2分)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①生命如一泓清泉,  ②青年时代的我们渴望挣脱一切羁绊,像江水一样奔流,流向未知的远方,我们拒绝停滞,因为停滞与否,将决定生命之泉拥有活力,我们冲破心灵的堤岸,融入溪流,汇入大江,奔腾入海,也许我们会变得浑浊,也许会被暗礁撞得遍体鳞伤,但我们将勇往直前,奔腾不息。  ③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的生命将会进一步升华,我们可以升腾为天上的云,迎着风在天空中自由地飘荡;我们可以化作雨露,给干涸的土地以绿色的希望;我们可以再次融入溪流,汇入大江,奔腾入海……哪怕这样的旅程多么地曲折艰险,我们更要实现那壮美的梦想。  ④生命如一泓清泉,让我们保持水的活力,水的自由,还有水的生命。1.请用正楷将第②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请给语段中加粗的字注上汉语拼音。(1)羁绊(   )(2)浑浊(   )(3)干涸(   )3.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说绍兴》,回答问题(9分)绍兴这座城市,仿佛是名家笔下的一幅水墨画。斑驳的青瓦白墙有些岁月了,但墙头的树枝爆出了可爱的新绿;旧石桥与乌篷船分明很有沧桑感,但老店里的茶是新茶,陈年的“女儿红”更令人心醉。我去过绍兴三五次了,却总是看不够。我觉得绍兴有两大看点,一是名人古迹,悠悠历史勾起游客诸多游兴;二是湖光山色,让人在心旷神怡中浮想联翩。绍兴最出名的古迹是“兰亭”。书法是中国人的创造,古往今来好书法者不计其数,但只有王羲之才配得上“书圣”的桂冠。右军祠、流觞亭、鹅池都是讲王羲之挥毫的。王羲之当年与40多位文朋书友在流觞曲水处吟酒赋诗,何等意气风发,于是便有了千古流传的《兰亭集序》。绍兴第二处古迹是“沈园”。这座江南小园虽比不上姑苏园林丰姿精雅,但也古意盎然,有几分苏式园林的韵味。陆放翁触景生情在此写下《钗头凤》。今日沈园成了有情人的伤心地。绍兴第三古迹是“青藤书屋”。徐文长是“文学畸人”,才华高绝,聪颖过人,长于书画。清代大书画家郑板桥居然宁愿在徐文长门下当走狗,可见徐文长艺术魅力四射,我在“青藤书屋”里泡一杯茶,可以看到一个景致清幽的小竹园,多少物是人非,令人嗟叹不已。绍兴名人古迹还有很多,大禹陵景区、王阳明基、蔡元培故里、鲁迅故居与“三味书屋”,都很有看头。参观完了,去“咸亨酒店”喝酒剥茴香豆,享受一下绍兴人的生活乐趣。①东湖仿佛是精致的天然盆景。②东湖还有稷寿楼、霞川桥可赏玩。③湖中有陶公洞、仙桃洞、揽越亭、碧容亭、静趣亭、白玉长堤。④我那年游东湖是初夏,乘乌篷船入湖,只见湖清如镜,峭壁投影,待小舟入洞,顿时阴凉无比,不由悄声耳语,引得回音震荡,众人大喊妙哉!⑤绍兴的湖光山色最美的是东湖。山有吼山,其形如狗,故又名狗山。其山以石取胜,有石亭、石碑、石柱、石栏、石洞、石桥、石阶、石墙、石坊……待到桃花盛开时,艳红一片,好景致也。绍兴下属有诸暨、嵊州、上虞、新昌,四处皆妙不可言。诸暨乃西施故里,以五泄最为有名;嵊州有百丈飞瀑;上虞有曹娥孝女庙;最吸引人的新昌大佛寺,香火袅袅不绝,其佛建于南北朝,比乐山大佛还早了200多年。穿岩十九峰峰峰斗奇,可近玩亦可远观也。小题1:(2分)文章分别从(
)两个方面介绍了古城绍兴。小题2:(2分)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⑴ 东湖仿佛是精致的天然盆景。 (
)⑵ 其佛建于南北朝,比乐山大佛还早了200多年。(
)小题3:文章倒数第二段的五句话排列顺序混乱,请重新排列(填序号)(3分)小题4:文章既是写绍兴,又为何在结尾介绍其他古镇?(2分)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御台风灾害的措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