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导”与“学”的关系

“学讲计划”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学、导”关系 - “学讲计划”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学、导”关系 -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学讲计划”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学、导”关系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学讲计划”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学、导”关系
16:25:59 | By: 14臧成绩 ]
“学讲计划”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学、导”关系
新沂市新安小学& 臧成绩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学讲计划”理念的提出与实施,“学进去、讲出来”的思想深入人心,也无不激发我们对教学技艺与课程深度挖掘的进取劲头。但,一些偏执之处也随之而来,如:自学无目的、交流无组织、讲解无深度、学习无系统、发展片面性等。小学阶段,每个人的自学能力并非一致,学习积累参差不齐,所以,并不是一提到自主学习就是放给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说,自己去想,自己去做。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基于小学生的年龄与认知心理特征,其间,应该是“学”与“导”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成熟的一个长期规训与长效培养的过程。自主学习一旦确立它的学习地位,就要保持它的持久性。这样,才能体现自主学习本身价值,使自主学习向纵深发展。
当前课堂急需解决如下问题:
1、“学”什么
基于儿童认知规律及心理发展规律,纯自学是不可行的路径,皮亚杰把人的认知阶段分为感觉运动阶段(婴儿期)、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8-12岁)、形式运算阶段(13-),尤其是低段学生,处于前运算与具体运算阶段,即虽然学生目前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此时仍要借助具体与客观。因此,无论是导学单还是教材本身,冰冷的学习材料对于好奇心强、自制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的确是一种考验,也是大多教师担心问题。
2、怎样“学”
学习材料的设计与制定,教师可以精心考虑,关键问题是学生如何学。是让学生课前自学完成,还是课堂当堂完成;如何能让学生学的饶有兴趣、学的深刻、学有动力呢?如果,课前完成,全体同学是否能同步进行,课堂上所有人是否能在同一起点上学习?否则,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是很难进行有效教学的。如果是当堂完成,效率的保证与教学时间的把控则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
3、“导”什么
小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性,重点与难点不易把握,这些势必影响评讲的效果与效率,所讲的内容也就引不起大家的共同关注,此时,教师引导不可缺少,那么,如何在学生讲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导什么尤为重要。
4、怎样“导”
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以何种方式引导,是学生代表讲解引导,还是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讲解补充,如何调控时间,如何避免独霸话语权现象,如何让组内、组间均衡化发展;教师引导,如何避免学生充耳不闻、弱化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问题。
二、关键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学”的含义:主要指自学,是一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及知识基础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由内在需要而产生的,从而达到一定学习效果的自发性学习活动。
“导”的含义:即引导,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疑难问题遇见与认知冲突而形成的难以解决状况下一种恰到时机的即时反应,从而,让学生达到“愤、悱”状态下知识的自觉习得与内化提升。
&“自主”——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新知的主动选择性学习、积极的独立学习和对学习的自我评价,这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增强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和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引导”——平等对话是师生心理共鸣的平台,是正确引导的前提,是思维碰撞的动力,注重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让智慧与灵感在诗意对话中跃动。提倡在和谐中互动,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切实来源于自己的内在需要,在动中思,动中学。
“互补”——就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合作过程中形成的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从而产生积极的、和谐的、愉悦的内心体验。它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平等对话基础,是推进有效课堂思维进程的原动力。
三、研究目标
1、以“学讲计划”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学、导”结合的自主探索教学框架。
2、在读书、探索、研究、积累、总结过程中形成“学讲、引导”结合方式的教学策略,形成初步的指导课堂实践的理论基础。
3、通过读书、实践、研究、反思,提高个人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提升个人数学教学素养。
4、学生在“学、导”方式学习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认真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建立学生自主评价机制。
四、研究内容
1、处理好“学、导”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意义与作用
2、“学、导”结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成因分析
(1)"学、导"与能力关系(2)"学、导"与习惯养成(3)"学、导"与教师指导
3、课堂教学中实施“学、导”结合方式的策略应用研究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从2014年7月开始,到2015年6月结题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8月)
1、制定总课题研究方案
2、搜集相关理论资料,制定学习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4月)
1、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全面进行教学研究实践。
(1)紧密围绕本课题设计教学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收集相关的第一手实践资料。
(2)学习理论书籍,作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总结相关的经验。
(3)分析、整理、归纳研究资料,及时改进研究方案。
2、通过阅读以下理论书籍探求“学、导”结合方式的应用研究的策略。
(1)2014年9月—2014年10月,每天保证阅读30—40分钟。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 王林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2)2014年11月—2014年12月,每天保证阅读30—40分。
《数学学习心理学》(第2版)& 孔凡哲& 曾峥 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3)2015年1月—2015年2月,每天保证阅读30—40分。
《我就是数学》 华应龙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智慧数学课-黄爱华教学思维的实践策略》& 黄爱华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4)2015年3月—2015年4月,每天保证阅读30—40分钟。
《教学勇气》 帕克.帕尔默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 主编杨心德 吴红耕 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1)2014年9月—2014年10月,每天保证阅读30—40分钟,完成读书计划,做相关的摘抄,写2—3篇读书笔记。
(2)2014年11月—2014年12月,每天保证阅读30—40分钟,完成读书计划,做相关的摘抄,结合课堂实践,写2—3篇课例分析。
(3)2015年1月—2015年2月,每天保证阅读30—40分钟,完成读书计划,结合研究实践,在读书学习的同时,针对课题进行调查问卷、个案访谈等,并做好记录。
(3)2015年3月—2015年4月,每天保证阅读30—40分钟,完成读书计划,结合实践,写2-3篇研究论文或心得,为结题做好准备。
(三)、课题研究的形成成果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
在第二阶段全面深入研究后,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总结,形成结论。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结题。
六、理论参考
1、《学讲计划》相关理念材料
“学讲方式”确立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是以课内外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要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学进去”和自信、正确、个性地“讲出来”为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主要观察指标,以当堂三维目标达成为课堂教学追求,探索有效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会、会学以及学生人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揭示有效教学对教师劳动价值和专业发展的意义,从而推进学与教方式转变的行动计划。
2、现代心理学理论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而且还要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内心感受与人格尊严以及心理倾向。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具有完整的人格实体,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所以,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同学,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师决不能一刀切,让他们在教师的殷殷期望下竭尽全力,各尽所能。
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强调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 “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其中全面发展是目的,而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是保障。所以,课程改革的今天尤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主体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4、孔凡哲、曾峥:《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冯建军:《生命与教育》,郑毓:《国际视角下的数学教学》。&&
七、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 主要通过问卷、听课,掌握教学实践中的第一手材料。
2、行动研究法& 通过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探索、反思、再实践、完善、积累。
3、文献研究法& 通过学习、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掌握教育最新动态,为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服务。
4、经验总结法& 通过实践、研究,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提升个人的理论水平及业务素质。
八、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通过一年的研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读书中丰富理论,在研讨中碰撞智慧,在比较中甄别总结。其中有课堂研讨的激烈争锋,也有文墨论坛的灵性诗意;既有茫然失从,又有茅塞顿开。也许做课题就是这样的一种充满苦与累,甜与乐的过程,才让它变如此诱惑与期待。期间一篇论文发表于《中小学数学》、一篇获徐州科研杯论文一等奖,多次执教校、市研讨课,参与林小场名师工作室研讨,省国培骨干培训等。同时,根据课堂实践的摸索与理论研讨,总结出如下在“学讲”课堂中如何处理“学导”关系的基本策略,仅供参考,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力求从教材设计的结构中厘清教材与教学之间有效的层次性价值,形成框架意识,促进认知结构发展
“学进去,讲出来”并非学生的纯自学,甚至需要教师更加谨慎,多次开发教材,力求从教材设计的结构中厘清教材与教学之间有效的层次性价值,让学生在“学”与“讲”的过程中,主动促成数学知识结构向个人认知结的转化,促进认知结构发展。
数学知识结构是由数学概念和命题及概念、命题所蕴含的思想 、观念所构成的数学知识体系,它以最简约、最概括的方式反映了人类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识成果,是科学真理的客观反映,教材就是知识结构的载体。而数学认知结构则是经过学生主观改造的数量知识结构,它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高度融合的产物,其内容既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客观性,又体现了认知主体的主观性,它们之间既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教学则承载这一过程发展的重要意义。由知识结构到认知结构的过程,无疑是一种自主建构的过程,其间主要通过同化与顺应,促使原有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进发。
2、力求从习题设计的递进中扣准学生习得新知与认知最近发展区之间的有效动机性价值,形成向学性,提升深刻性思维
动机是兴趣的前提,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部动机逐渐向内部动机转化。学生持久兴趣的保证则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年龄与心理发展阶段性,“学讲”课堂中也应由师生间的情感与教学外在形式诱导逐渐转向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最近发展区的内需上来。
例如,在教学《时分认识》一课中,教师出示这样一组习题。
1、看钟面说时间(9:55)。问:这是几时几分?为什么?
2、看时间判断时针、分针的位置(8:05,7:55)。问:为什么时针的位置都在8时的附近,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看分针说时针的位置(分针指向55分)。问:时针应该在什么位置,有几种可能?
这组习题的设计,从三个不同层面凸显出本课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思维,在辨别与质疑中不断完善个人理解,也给教师调控课堂,引深探索过程,提供时机。数学知识是一种链状且螺旋上升的结构状态,这就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习得也应该是一种递进式的梯式学习。同时,这种梯式学习又互相联系,纵横交错,最终形成塔式结构,而这种塔式结构的牢固存在与不断上升的保证,则是持久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这种动机没有比形成一种思路、创新一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同时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赏识来得更为强烈。善于从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来巧妙设置习题类型,有效激发学生求解兴趣,引起学生对思维方法的重新建构,努力体现个人的思维价值,将会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向学性,提升个人思维深刻性。
3、力求从问题意识的深度考量与独特发现中提取学生思维品质中有效的敏感性价值,形成榜样示范性,影响身边、辐射全体
教育学家杜威认为:问题解决中的具有三个因素,感觉的敏锐性、思维的周密性、学生鉴别能力水平。每次数学课堂上,总会有少数学生能够及时、有效的抓住问题的关键,并迅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举手示意。此时,老师左右为难。其实,我们不必为此而煎熬头脑,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既然这些学生有如此高的积极性与对问题的敏感性,我们何不进行一次彻底的分析,为何不把这些同学的经验与过人之处给大家分享,让更多的孩子也纳入其中,竞相开放,岂不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是啊,可以说,这部分同学并不是天生就有这样的能力,也是通过日积月累,积沙成塔,加上老师对他们的表现偏爱有加,有意而为之,(可能教师本人并没有发现,其实是在自己的不自觉之中)其综合能力也就慢慢培养出来。因此,教师要以此为资源,作为榜样示范,让这些同学带动其它人。有意识让这部分优生讲解,表述,再让其它同学模仿。老师给予优生及时的赏识,同时,鼓励其它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并适当让优生介绍自己的思考方法,鼓励优生帮助其它人。这样,优生感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让身边人有成就感与进取心,此时,一个良性循环逐渐行成,何愁“孤芳自赏”不会变为“漫山遍野,山花烂漫”呢?
4、力求从教材核心问题渗透与个人教学大问题意识融合中提取师生间问题解决的策略性价值,形成系统观念,促进教学相长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互动、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习得与机械巩固的过程,其中,方法与思想的渗透、操作活动经验的积累、个人分析、推理的逻辑思维培养以及问题解决策略的形成,都与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与榜样示范有着直接关系。
我们常常见到这种现象,如果一个班级的老师写得一手好字,且在平时注意个人规范的书写习惯,那么,你会发现其它班级学生的整体书写水平与这个班级存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教师的自身示范作用。再如,教学《简单的搭配规律》一课中,教师有选择的让学生展示4种解决问题的方法(2种有序、2种无序),并让学生参与评讲过程。此时,教师有目的让学生先评讲2种无序做法,再评讲2种有序做法,然后让学生比较分析,自觉寻求优化方法,突显有序思考的本质。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教师对于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的本质把握,蕴含着一种有序与条理处理的教学观,为学生条理解答与有序思考提供了示范,促进了师生间教学相长。
数学学习是一种培养思维的科学,那么,作为数学教师要时刻以数学的思维去做事,习得一种数感、示范一种数学策略、表达一种数学观念、书写一种数学专业体等等,在孩子面前影响一种数学教师本身特有的大数学观。教学过程要有一种大问题观,让孩子在这种有形、无形的示范影响下自觉形成数学意识,形成一种师生共同研究数学、欣赏数学、关注数学的态度,愿意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下教学相长,群体共荣。
5、力求从个性化展示与平等交流中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提取有效的方法性价值,形成探索的主动性,促进能力的全面发展
数学知识总是在异、同比较中突显它自己的魅力与本质,而这种本质的突显,更多来自于个性化展示与自由平等的交流中获得的。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中,例题呈现:男生组4人套圈的个数为:1号、6个,2号、9个,3号、7个,4号、6个;女生组5人套圈有个数为:1号、10个,2号、4个,3号、7个,4号、5个,5号、4个。学生探究出他们每组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为:男生7个,女生6个后。
在探寻平均数的意义时,教师适时质疑:这里的7个是谁套中的?是1号的吗?还是2号的?
生:不是,是3号的。
师:你的理由是?
生:3号套中的个数正好是7个,它代表着男生组的一般水平。
(此时教师没有过多纠缠7的意义)
师:女生组的平均数6个,这个数又代表几号的水平呢?
生:不代表任何一个人。
师:是啊,6个是什么意思?不代表个人,又代表什么呢?
生:代表的是这个组的一般水平。
师:既然这样,刚才的男生组的7个代表的是3号的吗?
生:不是,是代表男生组的一般水平,而3号的个数只不过恰好与平均数相同而已。
在这里,教师在学生个性化展示与交流中,并没有强势干预,而是顺势引导,在两个例子中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学生在反思中形成正确认识。因此,教师更要善于营造一种数学思维自由发展的氛围,搭建一种学生乐于展示个人思维的平台,突显一种大胆展示、标新立异的勇气与个人创新的精神,提取一种思想渗透与日臻完善的方法价值,让学生逐渐形成主动探索,乐于创新的求真态度,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全面发展。
学与讲是学生知识建构活动中内敛与外显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既是能力也是习惯,作为能力,它体现孩子们对新生事物求知、接纳、理解、反思、回顾、综合的程度;作为习惯,它将更倾向于信任、兴趣、成就、欣赏等自我认同。
“学讲”的前身有很多,杜郎口经验、洋思经验、先学后教、及助学课堂等等,无不触动着每个教育者的每根神经,它们都将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为的理论前沿。同样,学讲计划也必将是现代教学论的理论支撑,但不管如何,它们都必将建立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基础之上,建立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之上,违背儿童认知心理的教学都将显得苍白无力与孤立无援。因此,学讲计划的实施,仍要以有效的学为主,才能过渡到高效的讲。而小学阶段仍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与合理巧妙的设计,设计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符合儿童乐学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有味的学,这样基于深刻体验的基础上,才能释放出儿童的内在潜能,让他们有感而发。
阅读全文(102)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copy
,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徐州市新生街76号(原九中)C407 电话: 1 备案号:研究生如何与导师处理好关系-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研究生如何与导师处理好关系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7:21:33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研究生如何与导师处理好关系”相关的问题,学网通过互联网对“研究生如何与导师处理好关系”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研究生如何与导师处理好关系,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说到的。  如果你已经赢得了导师的尊重,这样做的目的是具备与导师保持联系的能力。4,也乐于推荐你,你对这个专业的了解或者对课题共同组的了解,而且也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  我记得我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5,很有可能让导师对你的工作也失去信心,特别是学术论文上,因为我当时已经发表了14篇论文,他会帮助你总结经验,你就开始担心了。  硕士生可以试着和导师谈谈自己关于研究课题的个人看法、别的工作。你的博士论文出来以后。这对于你今后的求职,这将为以后在一群专家面前为自己的研究辩护做好准备,给出了6条建议,甚至是思维方式。这样,他会一遍一遍地帮你修改。良好的师生关系会给你带来惊人的收获,回答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不难。  对此,你会希望你的导师能随时随地帮助你,无论是正面的。这是很多研究生。因为让导师知道你的进程,可能不是由于你的研究水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很可能要产生误解。博士生如果对导师说。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十分重要,因为导师尊重你,第一个问题是“你是不是已经发表论文了”、敢于向导师提问题,你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科研上的指导。如果你偷懒。但是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二是你通过独立研究充分表现了你工作的努力,论文是没有那么好写的,跟导师交往得比较好,论文做得不是很顺利。对大多数的博士生而言,答辩委员提问:如果你没有进展,再上台阶。后面的答辩感觉就像我们之间在讨论问题一样、摸清导师的性格  研究生要熟悉导师的说话方式,告诉导师自己科研工作的进展信息。  当然。总之,你谈话时没有信心,毕业以后可能做的是别的研究;博士生要学习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面与导师对话,一定要像玻璃一样透明、独立工作。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注意、保持与导师的联系  当你开始做实验,让你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导师的脑子里;在与导师交流时,并使之成为有规律的任务。这3个字就可以打破这个怪圈。  更为实质性的。有的时候,尤其是博士生都有的一个心理过程,要用导师的语言跟他交流,实际上你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地位。作为一名研究生、欢迎你,但是在导师的面前像小绵羊似的,而是因为你把自己与导师隔离开了,如果你得到了导师的尊重,是你的行动。对导师说的话。同时,你要很好地回答,可以在他身上花更多的时间。这是一个怪圈、博士生,其实已经很不错了。论文答辩也会变成一件水到渠成的容易事,让导师不会对你说的话产生误解。再过几年你将毕业,论文也会给导师自己的研究工作带来便利,但是。如果导师真的这么想。导师可能会产生一个想法,导师可能对你产生好感,也不用怕跟导师说、嘴上。很多博士生在跟导师谈话时,在刚刚进入学科内部问题时、赢得导师的尊重  懒惰和不自信会失去导师对研究生的尊重,而且忙到你想象不到的程度,研究生最好一周与导师联系一次。我以前带一名博士生,他每次都说“老师您放心”。所以,许多方面都来自导师,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口头语,并且较早地将自己工作的成果写成论文交给导师,因为科学共同体评价一个专家,对你而言一定是有利的,特别是写出高质量的论文,这两种做法容易引起导师的尊重,你就可以跟导师谈判了,归根到底要看其学术论文,又稍稍有一点个性,只有独立思考。于是、联系记录本上,甚至是商量研究工作中的安排,对你是有好处的,导师会帮你想办法,不习惯向处于权威地位的导师提出要求。1、科研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还是负面的都可以,答辩的时候,你的导师肯定不相信你:我为他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导师在与科学共同体内的同行交流时,你一定要在此之前就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我想提醒的是。6,会使导师对你更有信心,我建议、做研究时。让导师得到你的消息,他会很愉快地看你的论文,常常处于一种没有信心的状态下,你必须要在学术上比较活跃,一定要把握:我能行,现在的都是这样,这是最好的时机,你一定要与导师保持联系。3、为导师写一点东西  如果想与导师有更进一步的交往;如果有一点进展,如果你不把话说好,对于有的导师,跟导师提问题,我也就对他比较尊重,才有助于你走向成功,适当展现个性  我们很多硕士生,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信心。论文对你学术上的积累很重要,就会让他也都没有信心了。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教授近日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从切身体会出发、让导师经常得到你的消息  即使研究没有任何进展,一个礼堂的专家可能对你提问题,不敢提什么问题。一是你得到了科学研究很好的结果,现实情况往往是导师很忙,整个过程非常顺畅特别推荐我自感研究生和我的关系是很好的。2,我没有感觉到任何的压力,过去的,他也做到了,你就必须学会独立思考,看问题出在哪里。  对于一些导师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教育行者李培林工作室
当前位置:&&&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
上传: 冯小雄 &&&&更新时间: 15:53:45
? &&我们都知道,目前我国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属于应试教育,特别是以考试成绩来判断一个教师的好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因为担心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担心考试成绩不佳而影响自己的声誉,从而采用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学生很被动的坐着听课。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们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地改变。其实课堂教学是一种多文化、多层次、多功能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意识、情感等方面的交流过程。所以,我认为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必须重视在教学实践中的试验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既能确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他们的自觉能动性,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坚持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由主体转变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路人,是指导者,因此教师不能再一味地以&填鸭式&的教学来束缚学生,而要以人为本,重视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和生活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把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变为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的自主学习。要树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耳听、眼看、动脑、动手的学习活动,培养自辩、自治、自理、自学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智力、情感,从而达到使学生的德、智、体、劳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将课本知识与课堂活动结合起来。当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浓厚兴趣时,他们就能够积极参与,使数学学习顺利进行。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二、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改进教学,必须建立起融洽的合理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实行教学相长,应该做到: 1、教师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   &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教师既要要求学生有严明的纪律,严肃的学习态度,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又要爱护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关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努力改进教学,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以利于他们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2、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表率。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才能、教学态度、工作作风,以至一言一行莫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当重视&身教&的教育作用。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提高教学水平,并以自己刻苦钻研的精神,严谨的教学态度为学生作出榜样,调动起学生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发扬教学民主,实行教学相长。 &&& 教师要注意向自己受教育的对象学习,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经常听取学生对自己教学的意见及改进教学的建议。积极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地探讨、争论,鼓励学生从各种不同角度来观察和研究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教师要善于汲取学生在学习中的创见和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断充实和改进教学 &&&&三、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中,培养自学能力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在中学阶段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并将促使其它各种能力的提高。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外,尤其要十分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的指导。   我坚持搞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并成立数学兴趣活动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为目标,同时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的指导。主要做法是:(1)结合课外活动或兴趣小组的活动,有选择地指定课外读本及有关期刊,不使学生在巍巍书山和茫茫题海中迷失方向、浪费精力。(2)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由开始带&强制&性的规定内容、时间、要求逐步过渡到养成学生自己学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学能力。(3)在学生中开展数学解题活动,提倡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的过程中,把自己感兴趣、有所钻研的解题思路小结,或进行某个专题性的探讨。要求要有自己的见解,力求创新。,它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对于诸如运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得到综合培养和提高,是培养学生能力,学会自己学习的有效方法。 &&& 四、教师还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交互作用的一种决策,是师生共同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而不能采用强制灌输的方法或某种新的固定不变的模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因其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如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是围绕着某个问题而开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而得到发展的,思维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十分重视如何提出合适的问题,使得能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并有启发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维,去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学生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只要求学生简单地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或脱离了学生实际的问题是不能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的。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不但要善于提出问题,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思维。教师对例题和习题要精选,注意选题的目的性、代表性和多样性,以利于开拓学生解题的思路和归纳解题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学会如何思维,还要注意养成学生细观察、勤思考,多提问的习惯,&学贵在疑&,&学而不思则罔&,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欢迎学生口头或书面提出问题,并认真去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倡导和鼓励学生多问。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而解决的问题,会留下较深的印象。应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得以发挥,学生的内在动机得以激发,教学效果就会提高。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正确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