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老是说我清华的水平考了个二本考清华的分

说三道四技术文摘-感悟人生的经典句子
> 文档快照
本人觉得这样的想法很没有道理,北京考生里600多没考上清华北大的有很多啊北京清华大学高考北京大学王武彬,MediaHacker单独把北大清华拎出来进行比较意义不大。可能更有意义的几个数据:985率:985高校在某地区招生计划人数/该地区参加高考人数211率:211高校在某地区招生计划总人数/该地区参加高考人数一本率:某
本人觉得这样的想法很没有道理,北京考生里600多没考上清华北大的有很多啊北京清华大学高考北京大学王武彬,MediaHacker单独把北大清华拎出来进行比较意义不大。可能更有意义的几个数据:985率:985高校在某地区招生计划人数/该地区参加高考人数211率:211高校在某地区招生计划总人数/该地区参加高考人数一本率:某地区一本招生计划人数(或一本线过线人数)/该地区参加高考人数未检索到系统的统计数据,仅以北京和河南的部分数据为例:河南——2011年,考生总数85.5万人,共计录取各类新生61.6万人,录取率72%,本科层次录取率34%,一本层次录取率不到5%,985+211院校录取率2%。北京——2011年,考生总数7.6万,共计录取各类新生58906人,录取率78%,本科层次计划录取率54.3%,一本层次计划录取率近24.4%,985+211院校录取率不详(各高校录取计划均可查到。粗略计算,仅清华、北大、人大、北航、北里、北师、农大、民大8所驻京985(原文错为211)高校在京计划录取人数即超过1600,占报考人数比例已突破2%)。————————直接回答问题———————2011年北清在京豫两地的招生情况:清华,在河南计划招生67人,在北京计划招生221人。北大,在河南计划招生60人,在北京计划招生248人。这意味着,每6732名河南考生中有一位可以成为清北学生,而每282位北京考生中就有一位能够被清北录取。河南考生毫无疑问处于HELL模式,但是北京考生也要在HARD模式中奋斗,都不容易。外地考生的认知小有偏差,但从大方向上是正确的。王亞暉,喵虽然这个问题很早,但我上个星期才看到。为了这个问题我特地求证了一件事情,所以现在才来回答,我有个去年高考的学妹,是北京户口,但是在河北衡水中学念高中,在河北一模547,二模533,高考在北京考的,641,去上交大了,差10分上清华。河北那年一本理科是581,北京是484。虽然问题说的有点夸张,但是这个误解应该还是成立一半的。========================更新一下============================本来不想多说,看了某些回答的观点,觉得毛骨悚然。有些人说北京、上海的学生综合能力好,理应多招。我只是想说,作为一个高考大省的学生,我们也想花更多的时间培养一下自己的情操,学学画画,学学种花种草。但没办法高考压力太大,每天16个小时学习都学不完,连吃饭的时间都想省下来,那里由得我们去培养别的。有些人说北京政府给了这些大学很多好处,所以理应招收更多当地的学生。那我建议北京所有公厕公路都对外来人收费,走路一步5块,撒尿一泡20,拉屎一坨50,拉多了钱不够就自己吃回去。一帮央企拿着全国人的钱交着税,养着那几所大学,结果外地的人还就上不了了。全国那几个高考大省,河南河北山东四川几个也是人口大省,每个省几千万人口里能保证吃的起饭的也就那几所大城市的。其他的地方很穷,每次见人说国家现在多么富的时候我都恨不得给他两巴掌。如果你是北京人,周末上八达岭高速往上开,100多公里就到了张家口的赤城县,看看那里多穷,镇子里一年的人均收入还比不上你们一箱油钱,一天一顿饭一家一条棉裤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这么穷?不是懒,不是不上进。是因为北京要保证市区环境所以不让处在上风口的那里发展工业,为了保证北京用水所以把那里的水给截断了,眼睁睁看着自己水库里的水,自己喝不了,也种不了地。很多人看不起一些死学习的人,说这帮人没有前途。这个观点我同意,但是你们明白为什么他们这么玩命学习吗?看过那些县里中学的学生么。不学习他们能干什么?回去种地,赶上一年大旱全家饿死了,赶上一年洪水全家淹死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只要能考上好大学,就能改变命运,他们每个学生身上背着的是一家人,然而他们为什么这么穷?因为他们笨?结果是什么?每年高考之后之前学生自杀的消息我已经听的习惯了。我全是赞同,因为教育和遗传好,北京很多顶尖学生的能力是外地比不了的,但是是现在这种分配差据能够解释的?知乎用户,拖沓天王天 我们江苏考生400就可以去了哈哈哈哈知乎用户,知乎的搜索功能快满血状态吧!李易之 《 关于高考:北京的孩子 你为什么不心虚》:
http:///blog/29328409
颓废了两天,终于有力气来写点东西了。两天前我转了条状态,内容大概是我们北京人就是400来分上本科,500出头上武大,数学最后一题考勾股定理,你们怎么地吧(原状态已被删除,本人转的状态也莫名其妙的找不着了,400出头上武大肯定不可能,那是那北京孩子说着来炫耀下,刺激外地孩子的,楼主文章内容与此关系不大,只是个引子。高考分数毫无可比性,招生名额才是问题的关键,假如北大的名额在各省间分配的公正均衡,即使北京人真的400分上北大,外省人也不敢吐槽),我本以为是外地的孩子黑北京呢,出于新闻人一贯的谨慎原则,本人特意去状态发布者的主页上逛了下,显示是房山区,级别蛮高的,不是刚注册的,其不少好友标签都是北京市的某些高中,由上述信息本人可大致确认状态发布者确是北京的孩子,不是外省人黑北京。
话说本人转状态后,有三个北京的孩子跟我理论了起来,其中一个孩子还分享了另一个北京孩子对此事发布的日志http:///GetEntry.do?id=&owner=,我也看了。纵观这三个跟我理论的孩子和这篇日志,恰好代表了三种北京孩子对高考地域间制度性歧视的态度。第一个北京孩子跟我说,我爸妈给北京市纳税了,所以我上北京的大学容易是理所当然的,你们别的省自己不投钱建自己的学校,还老想来北京占本地人的资源,还眼红北京人上大学容易,而她分享的那篇日志以告诫诸位认清现实为名,以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为理,观点就是我上大学容易是因为我爸妈努力,他们从外地人成功打入北京,为我创造了上大学的捷径,我凭什么不能理所当然的享受这一切,你们苦逼是因为你们的爸妈不努力。。。(此处省略一万字)。
对第一位北京孩子,来,我告诉你,你的理所当然的优越感是多么不道德,你为什么要心虚。
首先,要理清一个大前提,就是北京和首都的关系,宏观上首都这个政治地位给北京带来了什么。我们且先假设,假如北京不是首都,北京还能不能那么火?能不能有发达的经济?能不能让你爸妈挣高工资纳税,养活那么多好大学?这个问题可以用民国时期的北京与天津对比,那时的北京不是首都,从经济水准和城市发展水平而言,天津远胜于北京,这个很容易理解,北京的经济区位毫无优势,脱离了政治中心的支持,与廊坊何异?所以,凭政治优势建立起来的经济优势,是靠政治力量将全国的资源集于一身,一句话,北京就是条吸血的蚂蟥,花别处的资源、人才,建自己的城市,天津自建国后,经济地位远不如从前,与此关系绝大。既然是用全国人民的资源发展起来的成果,凭什么一下就变成了北京人的私家菜。那些顶级的教育、医疗、交通,那花几块钱就能享受的专家诊治,那几毛钱的公交,那占中国四分之一的211大学(25所)、五分之一强的的985(8所)大学能是北京这弹丸之地凭一己之力建的?比经济区位,它不如天津上海,比人口、资源不如江浙广东,可以说成为首都逆袭之前,它毫无优势,而今通过损人利己(资源是定量,通过国家权力参与资源分配,调配和占用别的地区的资源就是损人利己)发了横财之后,能把成果都算成是北京人的?既然如此,那你理所当然的享受这一切的底气从何而来?
好吧,你可能说,北京现在不但不要外地的资源,还给钱支援贫困省份,我想说的是,你从别的拿的远多于你流向别处的资源。真正有底气说自己给国家的多于从国家得到的,上海算一个,改革开放前甚至开放后的一段时期,上海为整个国家贡献六分之一的财税,但它的市政设施、大学数量和投入都远不如北京,不能因为北京是首都,就合理合法的享受全国的供养。
你还可能说,北京市政府给北京的大学大笔财政经费,作为对当地纳税人的回馈,在我们北京多招点人有什么不对?好,越过宏观问题,来谈谈具体的微观问题,北京的大学课分为部属和(省)市属两种,即使是部属大学也是与地方共建的,地方政府也得按照协议负责一部分教育经费,那么地方出了钱,钱是地方纳税人的,本地人当然要享受相应的服务,这当然没问题,但生源名额分配仅是这样决定的吗?首先,一般而言,本地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大部分是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的,也就是说,地方的前期投资已从人才带来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回报,甚至超额回报,其次所有公正的制度都应尊重历史,举个例子,先让国家出钱出力,给江西建个最顶级的大学,请最牛逼的教授,建成后,江西跟国家商量,这个大学以后的办学经费由我们江西负责,然后把生源名额的百分之四十给江西,你说这样能合理吗?(为何能推出是百分之四十,数据来源:2011年,北京地区高考人数7.65万,北大招生名额350左右,约占总名额的九分之一,而江西考生人数是29万,同比折算,如果北大在江西,那么它至少要将近百分之四十的名额给当地),是呀,江西地方政府用纳税人的钱给大学经费了,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因为这样的做法没有考虑历史成本,没有尊重历史,所以不公正。
至于那篇日志里有新北京人叫嚣,因为我爸妈努力,他们成功的打进了北京城,所以我有权享受我爸妈给我挣来的这一切,我该怎么告诉你呢?对于你几乎动物性的崇尚弱肉强食,并肯定这样的自然法则,我不想告诉你现实事实与价值认同之间的区别,那太高尚了,估计你理解不了,我就跟你谈谈为什么你的想法图样图森破吧。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个人的努力可以换来更高品质的物质生活、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OK,这每错,教育资源在事实上的不均等性也没错,但是受教育权利是均等化的,你错在哪里呢?你把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存在作为受教育权利也应该不均等化的依据,你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搞清楚,知道这个对你来说,很难理解,来,我给你举例子,你要参加奥运的百米赛跑,因为你爸妈有钱,你可以享受最顶尖的营养师给你配备的最科学的营养搭配,能请最牛逼的教练来培训你,能使用最昂贵的训练设备,但你爸妈无论多么努力、混的多么成功、挣了多少钱,都不能给你挣来把你的赛道缩短的特权,不能在百米赛跑中,不管是非洲人还是欧洲人美洲人都得跑一百米,你说你爸妈是个很努力的新北京人,所以你有权只需跑五十米。个人努力能换来资源,但个人努力不能为你换来特权,假如有,那就是制度不公正,因为权利是均等化的,人人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特权的存在本身就是非法的,而你认为北京人享有合法的特权,并批判别人会别人的父母不够努力,所以无法享受这特权,这就等同于你认可高干子弟可以肆意的伤害你而不用承担责任,这也是特权,这是人家祖上出生入死努力挣来的特权,你不爽是吧,那只能怪你祖上怕死,怪你爸妈无能,怪你自己没血性不敢起义。这叫什么,这叫强盗逻辑和唯强权论,你在道德上跟非洲的狮子野猪没什么区别。
说完了第一个北京孩子,我来说说第二个北京孩子,她跟我说,其实北京人也是受害者,你们外省人只看见光鲜的特权,不见北京生存越来越大的压力,不见北京城埋葬了老北京人的故园梦,不见北京土著生活艰难,那些特努力向上的外省人,在挤压北京土著生存的空间,那些外省新贵来北京买房生活、生儿育女,抬高了北京的房价物价,推高了北京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费,人越挤越多,拆了旧房盖新楼,老北京人的北京城没了,现在的北京,已经不是北京人的北京,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国各省贵族精英的北京,你们所渴望的那些,老北京人未必想要。我只能感叹,多好的北京城,都让首都给毁了。那些老北京人可能随着新贵(包括第一代打进北京城并建国立政的第一代红色新贵)的到来,一体均沾了那些给新贵们的特权,特权的存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贵和精英的到来,第一代的政治贵族留下了庞大的红色贵族二代、三代们,并越滚越大,外省的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知识精英也在拼命的往里挤,成功了的就能自豪的让自己的子女发日志,嘲笑那些外省的穷丑搓,看吧,你爸妈无能,所以你享受不了这一切。北京城就这么大,再扩张也不好把天津变北京的外环吧,但北京人会越来越多,放心吧,只要在地域上设置了一个特权区域,那么它对全国有志青年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将最终引发内爆和内耗,除了当年打进城的那些人的子弟,别的精英们能在北京城挺多久?挺几代?(某王爷家的垮台证实了就是当朝权贵也不好混)外省精英不断逆袭,你确定能在北京城过好?所谓地域特权是对别的区域而言的,在区域内部,精英及精英后代对弱肉强食法则的运用绝对是惊天地泣鬼神,房子和幼儿园就这么多,总得有人上不起学住不起房吧?所以,在一个不公正的制度下,从长远来看,所有人都将是受害者,所有的优势和特权都是暂时的,北京人坑外省人,外省人怒了,努力逆袭成为新北京人,然后欺压老北京人。不公正的制度将人为的制造一个地域间和地域内的互害链条。
第三个跟我讨论的是个北京来的男生,很有责任感,也很有理想。他承认北京人享受了不该得到的东西,这确实需要改变,从这一点而言,我很佩服他,因为他目光不短视(短视是当前既得利益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可能有人说,这很容易呀,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现在的高考招生制度不好,我想说的是,你能看出来未必表示你会承认,你既能看出来,还肯承认,并且表示支持改变,那最大的可能就是:你不是北京人。我接着这位哥们的话说,说是制度的原因,其实还是人的原因,当所有的外省精英都在想着成为北京人、成为既得利益者集团中的一份子的时候,你就知道问题压根不在于制度,那么多的外省精英在改变现状上能有所作为,但为什么毫无动静呢?为什么明知不公正却一再让这个制度延续呢?因为他们的目标只在于成为不公正的制度中获益的一方,从未想过要去改变这个不公正的制度,即使想过,那也是他还是非北京户口时,当他有权力去做些改变时,他已经成为了获益的一方,他为什么要以现在的优势地位去冒险求来一个丧失未来继续获益的制度。
虽然前几段是批北京的某些孩子的,但我不想止于泛泛而谈,从某种程度而言,北京人对目前的状况是没有改变的责任的,至少从经济理性而言,是没有责任的,道义上就另当别论了。不公正的现状存在,并将延续,谁该为此负责?是那些外省人,那些在当前制度下处于劣势的人,难道将改变现状的责任寄希望于在现状中获益的人吗?太上皇会回答你,naive,too young, too simple.
最后将很久以前发的一段状态来作结:不公的体制得以存在,是因为人们允许它存在;比体制更根本的问题在于个人。你可能明确反对中石油中石化的垄断与低效,但当改革涉及包括中国电信在内的所有垄断企业时,你可能就沉默了,因为你或你的家人在中国电信上班,正从它获得的暴利中分得一杯羹。人们反对的很可能不是一种体制本身,而是体制中与你利益相冲突的某一个具体的个体。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在抱怨政府的腐败和垄断企业的暴利低效,但又都毅然决然的挤向这些行业和部门,甚至使用他们曾鄙夷的各种门路和手段,各地子弟都在骂北京人的高考很无耻,但又争前恐后的以成为北京人为荣。难道他们反对的真的是这个体制本身吗?他们反对的只是自己不是体制中的获益者而已,当他们有机会成为其中之一时,他们会很自然的成为他们曾经痛恨过的那种人。只要有权力的试探,任何人都可以堕落,纯粹功利性的反对毫无意义,但功利性是我们在身边和网上获知的绝大多数不满言论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一上微博,你觉得中国明天就有可能发生起义,但逛一圈菜市场,你就能判断这个国家十年也别想有大的改革浪潮。
我现在在做的,就是网上彪悍的键盘革命党,其实现实中的我正在考研,未必想成为北京人,但也肯定不拒绝,你能指望我在某一天做出什么推动者一切的事情吗?naive,当我都能做到这个的时候,凭什么让你搭顺风车。
特此注明, 我对北京孩子的能力没有偏见,而且,就我个人的观感而言,我觉得北京孩子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还有对学习的努力程度等确实高于一些苦逼省份的学生,但是,这不能成为北京人就应该享受特权的原因,是特权导致了北京孩子有时间做别的事儿,而别的省份为了上大学只能一头扎进书堆里,然后十几年后,高下立见,这正是不公正制度的后果,而非证明不公正制度存在的合理性的依据。楼主对于同样的问题,不想多做回应。对于北京孩子说是靠自己实力考上大学的,问心无愧,我就问了,你们敢和全国其他省份的考生做同样的卷子,凭同样的分数线上大学吗?04之前,是一卷考天下,全国都用同一张卷子,但是,清北在不同的省份录取线确实不一样的,在北大里,同一个班,北大的孩子跟外省的孩子相差过七十分是很正常的。后来,这样明显的歧视招致社会的不满太大,就换汤不换药的实行各省自主命题,然后以卷子不同,各省分数不具有对比性为名掩盖矛盾,你们还有话说?你们说现在清北在北京录取分数也很高,那根本不重要,分数和卷子难易度不能证明制度的公正与否,问题核心在于招生名额,不管北京卷子难易,北京考生分数高低,也不管你们的填报制度多坑爹,但每年在7.5万考生中一定有350人进入北大,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至于填报制度只是在涉及究竟是哪个北京孩子进入北大时增加了风险性,可能未必是那个成绩好的人如愿考上北大,但他阴差阳错失去的名额一定会被另一个北京孩子得到。同理,别的省份即使有29万人参加高考,北大只给31个名额,无论其省的卷子难易,如何填报,进北大的也只有31个。故问题核心在于名额。
推荐文章,刘瑜《谁有特权上大学
“无知之幕”的正义》 ,做个广告,她的《民主的细节》和《送你一颗子弹》都极好,前者是很好的公民教育读本,后者是闲时放松的佳作。至于有人不断攻击楼主是因为自己高考受打击了,心理有阴影才发这篇文章,那我想说,你们低估楼主了。不是每次有人站出来说有个东西不对就一定别有用心、动机可疑,楼主只是觉得现实不对,然后说出来了而已,别给每种坦率都预设不堪的动机,楼主出身江西,现在在南开念新闻,本身已经一定程度上战胜了高考的不公正。还有,相对那些骂我的人说,即使要骂,也请先看完文章,别一看标题就操家伙,交流可以,也无所谓谁说服谁,楼主未必对,但请勿出恶语。知乎用户,如果当初复读……比招生名额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户籍制度。如果户籍制度得到改革,解决的将不只是高考不公平的问题。刘迪,散会!为什么北京生源四百分就上大学的言论和你的实际感受相差甚远?因为夸张的言论描述起来才痛快,不过北京生源确实享受到了某种特权。题外话:感受最深的是自己周围一些同学抱怨唾弃这种特权,是基于自己没有享受到特权,而不是消灭这种不公平。如果怀抱这样的心态,很难在以后成为即得利益者的情况下消除这种人为设置的不平等。就像挤公交,没上车之前嚷嚷着让车上人挤一挤,让自己上去;上车以后就堵在车门吼着让司机快关门开车。氧气,广州执信 上海财大 悉大商院居然没有人说说我们广东学生的痛 其实说实话我们应该是介于Hell和hard之间吧 不说了 上图对了我记得上交每年招一个文科生 正面回答下问题。我觉得说400分 500分上清北应该还是搞笑的。但是我觉得在这种高考招生保护下, 真正受伤的是那些并不是最top的优等生们。我们不是真正的天子骄子, 我们不敢在70万人里面拼那120个清北的名额,因为我知道我们真的实力不够。 但是 我们真的也很努力啊 我们的爸妈为了也是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啊我们的好成绩也是12年的坚持努力自己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啊 我们也是你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啊 就因为我们生在广东, 所以我们这辈子都不可能去到清华北大, 复旦交大, 甚至是浙大人大南大中科了吗 为什么啊 世界这么大,我们真的很想出去看看啊。 ——————高二的时候,我有个兄弟在广东的一所超级中学退学了。 去了加拿大读书他当时全年级大概理科20名左右, 他们高中全省大约top5我们当时问他妈妈,为啥送他出去“即使留在这边高考, 他拼了全力, 再加上不错的发挥,也才能勉强进上交吧。甚至还选不了一个像样子的专业。”我当时是不信的后来我们高考完报志愿,我看到上交全省招49个理科生,我终于信了。对了他出去的时候,雅思8分, 高二的时候。 他现在在滑铁卢读精算,好像全奖。 ——————高考完我们班的同学在填志愿的时候,有一幕让我至今想起来了都很心酸。我是广州最top学校之一的理科重点班学生, 我们当时回班报志愿,人与人见面打招呼都是: “中大吧, 啥专业呀?”几乎我们班所有人都在那张泛黄的模拟志愿表上的C志愿填了中山大学, 但是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应该都会去那里吧。 但是我们仍然不甘心啊, 感觉自己第一志愿不填个清华,填个复旦,填个浙大, 对不起自己小学年年考第一时的家里人和老师们的期望, 也对不起高三画在自己书桌上的那一个校徽啊。 最终我们还是去了中大。 也许有人会觉得朱门酒肉臭, 但是我们真的很不甘心啊。 我们不是70万人中的120名,但是我们也是70万人中的 1000名啊。 小时候我的成绩很好,我以为长大后成绩依然很好的的话就能去清北小时候爸妈总是告诉我在北京天子脚下有那么两所神一样的大学,努力就能考上小时候老师表扬我们那群尖子生,总是会开玩笑说未来的清北学子冬天飘落的雪花,再向往夏天,也不可能在夏日里飞舞啊。 水护城,专业酱油三十年!比分数没意义,要比排名,很多朋友用录取率回答我觉得是对的。另一方面,据我所知,进清北的北京同学并不明显比外省考来的尖子差很多,这可能是更可怕的问题,即教育质量的贫富差距。不展开了褚跃跃,MIUI动效设计师2002年山东高考,理科,本人高考成绩530多分,距离二本线十几分,无奈上了个三本,年学费1万。同年,相同试卷(04年才开始各地自主命题),北京一本理科分数线,469分。MLGB—————————————————— 上面实事陈述或有误,似乎02年已经试卷不同了,于是查了今年的录取情况。2012年高考,北大清华各地录取人数:北京,报考7.3万,
录取449人, 录取比例6.15 ‰,每 162人录取1人;山东,报考55万,
录取167人 ,录取比例0.30 ‰,每3333人录取1人;四川,报考53.8万,录取266人 ,录取比例0.49 ‰,每2041人录取1人;江苏,报考47.5万,录取351人 ,录取比例0.74 ‰,每1351人录取1人;湖北,报考45.7万,录取269人 ,录取比例0.59 ‰,每1695人录取1人;河南,报考85万,
录取257人, 录取比例0.31 ‰,每3225人录取1人;…… (更新了录取比例,更直观,) 布丁味蘑菇看到@金毓嫣的回答,想了想还是来这道题下说两句吧。我虽然点了赞,但是并不是说完全赞同你的回答。事实上你反驳错了地方,不应该论证诸如“我们北京考生也很辛苦啊”“我们北京考生不只是综合素质高哟我们成绩也很厉害的”这些点。啊其实以前我也经常和外省的小伙伴们论证这个,并且悲伤的表示来了北京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恐怖的人云云,并且觉得题目中所说的四五百上清北这类段子都太过了。后来跟一人聊天(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陈罐粥你吧…记错了也不要怪我←_←),谈及此事,他表示其实也不是黑进名校的北京学生比较弱或者是怎样,觉得不公平的只是教育资源的倾斜。……我竟无言以对。这里的教育资源是小初高大学的教育资源。先说一下,我认为这个问题最需要解决的症结是教育资源的倾斜而非高考。@金毓嫣答案里引用的文章里说了很多外省同学进入北大以后发现和大城市的同学差异巨大的事,然而造成这些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于北京占了太多小初高的教育资源。而这些,是外省同学考上了北大也很难弥补的。所以真正值得批判的其实并不是高考,而是小初高大学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了北京。不小心写了不少= =,我先去读会儿书…想起来的话也许可能大概会再写点吧…孙二水,一个胖子,半职业五毛这些说法基本都是在全国统考的年代产生的,现在除了老少边穷地区已经都是各省自主命题了,试卷不一样也就没什么可比性了。估计让这个说法广为人知的原因就是01年的青岛三考生状告教育部事件,当年北京地区的文科重点线为456分,而山东的文科重点线为575分,两地分数线差距为119分,而这时还是全国统考的年代。当然这个事件没有什么结果,也没有使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得到解决,反而催生了各省自主命题,现在各省的分数线终于差不多了desertflowing今年高考,北京的孩子为了不离开北京上大学,二本学校里面相对可以的学校分数线都过一本线了…大家都在体制下个有各的难处,互相喷真的没意思。说北京人在大学里混日子不学无术的,不排除看到的就是真相的可能,但没准真存在了点误解。以身试法举个栗子,我在大一大二也不是拼命在学,大一通识课多,我翘课进图书馆读感兴趣的书,大二上学期除了专业课以外的课选择性翘了去XDF兼职助教,大二下学期决定出国以后才开始每天按时上课。按照“准时上课努力学习、高gpa”为标准评价我承认我逊爆了,但虽然挺逊的吧,自认我也并非其他同学所看到的那样没有付出努力在混日子。再举几个假期的栗子,身边的北京同学假期大多都没闲着,都在实习着。我表妹今年初二,看着她从小上补习班上到大,从幼儿园补小提琴开始,就没见她休过长假,今年马上初三更是暑假到现在都没见着影儿。我做兼职的时候,隔壁班坐满了来补习的一年级小孩。首先承认其他地方的考生们的不容易,特别人口大省,拔尖尤为不易。虽然我没经历过其他地区的考试性选拔,但毕竟大家都高考过,所以其中不易也是知道一些的。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强调一个观点:我们都是不容易的,普通人活在体制下唯有“委曲求全”,哪怕京沪这样相对发达些的地区条件稍微好点的,普通人也都只能“曲线救国”。要改的是教育模式,要控制的是人口数量,要普及的是全民教育,要建设的是小康社会,大家所批判的问题并不是治了一些考生、毁了一些家庭的期望就能解决的。所以别掐了,真的。何必呢。PS说说400分的事,辟个谣,清华北大在北京也是神学府。说说考试题容易的事,我当年高考语文作文写的是如果爱迪生穿越到现代。语文除了基础知识以外,比较注重考查考生的观点广度、想法深度。书本学得死,没有课外摄入,基本很难考到120+(2013年)。其他题同理,简单的是基础题,保证你会方法基本就能拿到分,高分段难度一直在增加。在北京,上大学确实比外地容易,但上好大学同样得削尖了脑袋,而且不出京上好大学的趋势是越来越难。一提到高考,架就没完,所以层主只提供观点,不提供结论。倘若这些还不能让大家消点气,其实不妨可以这样想,北京变成首都,也没跟北京人、北京人的后代商量过是吧。作为一个北京人,二十了都没去过天安门看过除了人海以外的东西,坐地铁老被挤成饼,开个车去二环早上得五点不然就在高速上吃午饭了,家乡该拆的拆改建的建,想看看小时候玩的胡同,却只能在记忆里看一看,实体的早拆的痕迹全无瓦片不剩了。因为是首都,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人均资源占有量也越来越少,沙尘暴刚消失几年马上又Pm2.5了,房价物价飞涨不断…说这些不是为了抱怨,而是想跟大家伙说,当我们站着自身角度去看其他地方的时候,往往看到最多的是我们比之没有什么,但不要忘了比之他们你们也有些什么是他们眼馋的。总结:1大家各有各的无奈,尽量看到、把握住自己有的,提高一下幸福感,再干点能改变不想要的现状的事 2北京人上好大学当真不易尤其清北,家里唯一上北大的长辈大学期间美国从医执照都考下来了。全是政策照顾才上北大个人能力不符北大要求吗?Kent Zeng,工科学生为什么其他省市的人觉得在北京上清华北大容易呢?简单说因为清北在北京招的人多。数字化一下,北京一年有七八万考生,清北大概得招700人吧,所以在北京,成绩位于前1%的考生是可以上北大清华的。而其他省份,比如湖北,一年40万+的考生,top2学校招生也就300,成绩位于前0.1%的人可以上清华北大。1%对0.1%,这种的差距放到湖北2010年理科数据里(我随手只能查到这个数),大概差30-40分的样子(前0.1%约655,前1%约620)。吳日常,悟入幻想。一、不能。北清理科分數線在650分左右,或者說一本線上170-180分吧。文科線不是很了解。二、各省卷子都不一樣,這樣比沒有意義。三、作為北京學生,我承認我們上北清比其他省學生簡單,從招生比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但這種“不公平”是否一定不合理我認為有待商榷。只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目前了解的省份的考生報了北清沒考上可以上上交復旦科大;北京考生報了北清沒考上……呵呵。不想多說什麽,北京考生被黑也不是一天兩天早就習慣了。我只想說,誰都別覺得誰好混,至少在自己混得足夠好之前。池岸,行者,创客,天马行空黑首都是世界性的问题,大家还是抛弃成见讨论问题,北京人和北京户籍是两个概念,北京户口目前是有多大成分由各省市迁入的?每年所谓的“进京指标”把户口落在北京的其他省市的人有多少?如果按各省人口比例录取,最先跳出来的绝对是户口迁到北京的其他省市人。公平?各省分别招生就公平么?最公平的应该是全国大排队&……归根结底是户籍制度问题,户籍决定学籍,北京西城、海淀的高中整体水平略高,西城的学校西城户籍的人多,海淀同理,这和高考是一个道理。夸张一点说,中国学生考SAT,个个TOP7,那为什么美国学校美国人多?WEAINE,SE@WHU题目问的是为什么有些异地考生觉得北京学生400-500就能上一本,然后作为一个异地考生,当时我就来答我为啥了呀,鉴于问题的性质,在答案的气氛上难免是对北京考生不利的。然后大家不要再开地图炮了好吧,我上次更新就说了,我也没骂人也没瞧不起人,为什么就要反过来骂我然后说我啥都不是呢。我从小经常搬个家什么的,我也不是山东土著,家里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我心里对家的地理属性没有太大的认识,北京我也住过不短的时间,曾经还有过转北京户口的打算,但是放不下当时的朋友,也不想从新学新的课本,所以这个打算并没有付诸实践。我答题的时候确实包庇了山东考生,因为我很烦别人仅凭我的生源地就给我扣个书呆子的帽子,但你们从哪能看出来我开地图炮了啊,我明明是借着答题让你们别冲我开地图炮了啊。再提醒一下评论区吧,别带着情绪说别人不理性,很蠢的,也别因为自己毁了一群人的形象。别开地图炮了,真是跪了。(重要的事情一共说了三遍=_=————————这个问题我答了好久了,今天突然这么多评论和赞,我就就评论里的问题解释一下吧。1、关于歧视或者说瞧不起。我并没有歧视北京考生啊,大家从我下面的原答案也可以看出来,我还在比较两地考生素质的时候默认了北京出厂默认高素质。停止在评论里地域攻击这种行为好吧。2、关于科目数量。我当年高考的时候还有基本能力的,但总分可不是750+100=850啊喂,考700分不低啊喂,理综240分,基本能力得分的六成计入总分也就是满分60分,所以总分还是750。现在取消了基本能力,总分也是750。3、关于基本能力。不要说正常人背一背书基本能力分分钟满分好吗,当时在山东要能让学生基本能力都能考个四十多五十多分的学校就是省重点的水平了,基本能力和理综一样都是要一本一本的刷题的,如果你觉着基本能力只是类似于太阳系有几颗行星这样的级别的话,去美术馆里随便找一幅画,说出这幅画的风格最像哪个画家的,这种风格叫什么,这是抽象画吗,冷抽还是热抽,这样的才是基本能力题的平均难度。4、关于我的分数。我说出分数只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当时没想别的,但在评论里表达我在装逼的话,我就不大舒服了,我已经说了我刚够线,我也没说北京考生考不上武大,比个人分数也没意思毕竟分数是有段的,我这651的上了武大,681的也上了武大,万一701的志愿报坑了也去了武大…所以这都是没法说的,讨论的时候就不要拿某个人的分数说事了。5、我说以上四条的时候是带有个人感情的。什么都不知道就要骂我的话我挺不爽的,所以啰啰嗦嗦加了这么多字。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一百块都不给我你就要骂我,知乎就这一个你玩坏了配配配配都配不来的。————————我和女朋友都是山东人,高考都考了651,理科。舅妈是北京人,“哎哟清华北大啊”。爸妈山西的朋友,“这不想上哪上哪啊”。其他山东人,“哦”。我们上了武汉大学,还是勉强够了录取线。你知道在山东什么样的人才敢去报北大清华吗?750分的总分,不够700分就报心里还真就没底。五六十万的理科生,要的不到五十人。是,我们高考分高,但你们仗着低分上清华北大的人不要来说我们其它方面素质低。山东省重点中学联盟素质教育水平也不是随便就能被虐的。我们高素质的人一抓一大把,加起来不比你们少,我们还掌握了更扎实的知识。然后你们上了清北港,还要回过头来唾弃我们。说高考是公平的,没错。说录取是公平的,摔!知乎用户,在简书写字:/users/c/latest_articles高考是公平的。因为人人平等,而有些人更加平等。金毓嫣,擅长天气预报及帝都公共交通二更:很早前写的东西了,当时也颇为意气用事,只是没想到过了这么久还有朋友关注这个话题,有些意外。看到我这冷饭如今被翻出来炒,觉得也许只要知乎还存在一天,高考还存在一天,哪怕这饭是馊了也会照旧被翻出来再炒一炒吧。当时言语用的也是偏激了,之所以没删没改把答案留到现在,也是因为很多朋友都留了评论,我若是删了,于他们也是不公。但是我是不会再回复关于这个问题的评论了,因为话已至此,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毕竟生活中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事要去做。评论区不会关,如有想借着我这个答案表表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的,欢迎来讨论。我不回复,也绝不是针对您个人。谢谢体谅。UPD:1.因为答主也是学生而且目前还未完全从期中考试的怀抱里挣脱出来…囧…所以评论区里的观点可能不能一一回复,还请大家谅解~2.对于一些带有人身攻击的言语,我就不回复了也不会删除的。我读书不多,但尊重他人的道理还是懂得的。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记得伏尔泰说过“我不同意你所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也会尽我所能做到。3.衷心希望愿意到评论区留言的各位,能够简单浏览一下我写过的回复。因为道理是一样的,反复讲一百遍也是那么回事儿。我不是锋芒毕露的人,但毕竟人无完人。言语不周,冒犯之处,还望您多多担待!4.补充一点:我是北京人,也许真的不能真正客观理智地分析这个问题。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把【中国人】笼统的分成了两部分:【北京人】和【非北京人】。题主可以直接提一个关于【高考制度】的问题,何必要把【北京】提出来。其实从一开始,每个回答的人就已经在潜意识里不自觉的把自己归到其中的一个【阵营】了,所以火药味儿才这么浓。试想,如果不把北京挑出来,单纯的就谈中国高考制度弊端,不带有这么强的地域特征,底下的答案和回复又将是如何?最后表明立场,我打心眼儿里不赞同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高考制度。希望能够【求同存异】吧,【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原谅我词穷了orz...毕竟我们都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5.在评论区里一个朋友@一多兰一红一眼提到了教育资源的问题。在此谢谢他的提醒。的确现在我们国家存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和“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可能的确是造成高考地域差异及不公平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之前的论述里单纯的谈个人想法,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外部因素,造成行文过于情绪化…幸蒙高人@布丁味蘑菇指点,以后会努力改正。初来知乎,如有得罪还请海涵。6.本答案及回复只代表本人的个人立场及观点。不能代表全部北京人的立场和观点。谢谢体谅。——————————————————————————————————正文:没看到几个北京的站出来说话,我必须实名答一下。也许会被骂很惨,但是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利。看了大家写的一些看法,我只想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我也不会反驳。作为一名应试教育下的考生,无论在哪座城市,都是考生。北京录取分数线是比绝大部分省市低一些,无可非议,但这不是北京考生的错,归根结底,是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请不要把矛头指向我们。作为一名曾就读于人大附的北京文科考生,诚然,我有很多同学去了清北,但是他们高中的刻苦努力程度,我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我不否定你们很努力甚至比我们努力的多,但是请不要因为你们很努力,就否定的我们努力好么。也许又有人会说,北京考生上了清北,成绩也是平平,根本比不过外省的。我也不反对。我的很多同学甚至学长学姐们,刷GPA 的确比不过很多高考大省考来的状元,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北京考生的综合素质,是要略高于外省的。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也许是在皇城根儿下,北京的素质教育开展的的确要比其他省市好一些。所以单纯的只看学习成绩而忽略其他能力,不也太片面了吗。再说北京高考哪有你们想的那么容易。是,你们可能会说,你们高中的时候一天考多少试,周末假期上多少补习班,做多少题多少套卷子。但是谁和你们说北京孩子下课了回家就打游戏看电视啊,就算学校不强制补课,你们以为我们周末家长不会到处给报补习班?从初中开始,我哪个寒暑假不是先到新东方学一阵子英语再考虑其他事?哪个周末是天天在家睡懒觉?我还是个没考上清北的学渣呢!那些大神,哪个不比我努力?我认识一个12届的小学弟,正好今年高考,已经生物金牌保送清华了,现在也没有天天玩儿啊…他说这段时间不用去学校了,正好在家可以多读点儿书,还给我推荐什么社会生物学还是生物社会学,说很有意思。再比如,和我一届的崇虫(化名)考上了清华协和,本硕博八年连读啊,现在天天忙的朋友圈都不刷,一个月更新一条消息还是同学丢了东西帮转的。哥哥在清华电子,电子狗多累啊,两点前没睡过,但还是坚持踢球练琴,无论在马杯还是TUSO,都做的很好,最近还找了妹子。现在在北大学生科的颖儿,19岁就去印度做海外实习生的晓晓姐(原就读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现转学去了美国),学阿拉伯语的Lindoro(…),学西语的zyn学姐,在三大疯人院学数学的基友。更别提那些读完高中就直接出国的大神了。他们真的都是很努力很努力又很谦虚很谦虚的人。我们还那么小,别让社会这个大染缸,给我们染上“地域歧视”的颜色好吗?至于说北京题简单。我无话可说。也许是。但是你们知道北京以前一度的英语卷子有多变态吗…你们知道北京考生英语要写两篇作文其中有一篇曾经是多么恶心平均分是多么低吗…你们看看北京的语文作文,你们觉得很好写?嗯?你们省的老师有没有告诉你们你们高考议论文的可能性最大最好写议论文?议论文是不是一般写起来比散文好写,比记叙文分高?你们看看北京的语文作文题,很多是能用议论文文体写的吗?我就举个例子,像“北京的老规矩”您来写啊您提笔试试能不能写出来800字您再说北京题难不难吧!我不否认有些省的卷子在某些方面是比北京难,但也请不要把北京的试题说的那么简单,毕竟北京的教委也不是脑残。至于其他,无非是北京孩子特别是很多附中的学生家庭文化底蕴比较好,很多父母和祖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或教授。耳濡目染,总有些帮助。这本来就不是一代人能解决的问题,也不该由一代人来解决。但是打小儿我们家就说了,在外面图个有礼有面儿,在学会做事前先学会做人。就算不谈分数谈招生比例,你们觉得清北在北京招生比例高。那我想斗胆问一下,你们省内的大学是不是也是在本省招生比例高?只是你们可能不屑去上罢了。毕竟,中国只有一个清华,一个北大。毕竟,她们都在北京!如果可以,你们也可以在贵省也办一个和清北一样档次的大学,到时候收贵省的肯定比收北京的多。最后,我想说的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像我不会否定你们的努力,但请你们也尊重北京考生的努力,可以吗?你们追求知识,你们想来北京,上清北,你们那么努力,却还是不行,这不是北京的错啊,更不是我们的错啊,不要把愤怒发泄到我们的头上好吗!如果我说,谁让你们不是北京人呢你们肯定会抱团骂我,对吧?那你们敢不敢说,你们就没有一点儿“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你们敢不敢说你们没有一点儿“羡慕嫉妒恨”的心理?你们有没有曾经幻想过自己是北京考生?如果可以,你们希望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北京考生?你们自己说!作为一名北京考生,抱歉我努力端正心态可还是很难,难免带有主观色彩。但是你们之前写的一些,也真是太不堪了。北京考生高考没那么容易,上清北更没你们想的那么容易。还有,那些外省通过竞赛或者高考来到北京,来到清北的人,我敬佩你们。那些努力了,却没有来到北京,来到清北的人,我依然敬佩你们。但对于那些也许都不够努力,只知道用所谓的“地域差异”来自我安慰加吐槽的人,我不评价你们。最后,但愿我们不是来比惨的。———————————————————————————————————————————————————Bonus:这是从前在北京大学吧看到一篇帖子。翻出来了。如果不信可以去搜搜,就是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原文链接没有了,复制粘贴上来。Attention:转自坚定chenheyan,侵删.每每看到“凭什么北/上高考500分就能上北大”之类的帖我就不禁点看看楼主的言行有多幼稚,但也深深地同情和理解。因为我也高三过,我也恰好就是在那些高考大省的四线城市非重点中学,最重要的是我也这么抱怨过。每每这时我妈妈就会跟我说:“教育的确不公平呀,可是听说大城市的孩子素质跟高,所以北大更喜欢招他们”“素质高?能高到哪里去?难道我不高吗?我又不是只会读书的呆子,什么我不会?他们高得到哪里去,屁嘞。”满以为这一切都只是幌子,大家都是人,能有啥不一样。我妈也答不上,只好作罢。(觉得默默中枪的请不要说出来)可能比其他人更幸运的是,我居然也有机会来到了北大。坦率的说的确三观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对原来的看法有了更完整更清楚的认识。因此希望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分享给大家,回答我妈给不了解答的问题:“凭什么我们省高考考北大要670/680/690+,北上只要600+”我相信我的身世和来历应该和大部分吧友类似。非北上广非江浙,非省会,非超级中学,非保送,非省部级高官,来了北大后发现自己多了一个没听说过的头衔:“凤凰男”。大概是有“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麻雀窝里飞凤凰”的意思吧。我来自湖南娄底,娄底一中。光这两样让我开学的时候就纠结了好一阵。新人一般都会被问家乡,我就说湖南娄底。“娄底?哪两个字?”“在哪?”。有些人会说:“啊那你是长沙四大名校的吗?”我也只能说不是。有一个师兄对我说:“那你肯定很厉害!”我问为什么,他说:“下面考上来的,能不厉害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二中微的老师当着我们组员的面问我后说:“啊,娄底,我知道,不是那个什么国家级贫困县吗!”在旁边十多个江浙沪同学的暴笑声中(当然他们和我很熟也不是嘲笑)我脸红地给老师解释不是这样,娄底是一个地级市。原来我的家乡在全中国的眼里大概是这样一个位置,不过我也没有想太多,只是有点疑惑:真的会比那些大地方的,差很多吗?刚来时看着餐厅里吉林某超级中学90多个新生被师兄师姐接风请吃饭,我这边是一位大了一轮三届,仅仅是因为同一个初中班主任教所以才有点瓜葛的师姐来请我吃,她还是高中去了省会长沙。谁叫咱学校前5年都根本没有清北呢(事实上之后到如今也没有)。她就给我开起了洗脑模式:出国流程啊,托福GRE啊,找老师做助研啊,学期交换啊。我可以给你们模拟一下她当时的原话,你们可以体会一下我的心情:“我是大二下去刷了一学期红宝和男朋友一起考了g,verbal还行上了600,他就只有500多但是对理工科够了,数学倒不是很care。现在申了几所,有econphd也有healthphd,还有几个master。如果有了offer我才去ad得考虑。如果你以后想出经济,就得申phd,master只能当跳板。当然如果出金融
备案号: 说三道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本小清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