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晚年的困惑认为共产主义宣言是粪,污秽之书吗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马克思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是幽灵呢?  幽灵即鬼魂,给人以诡异和恐怖的感觉,使人产生灾祸潜伏的联想。  马克思称共产主义为幽灵是事出有因的:1847年6月,有一群愤青成立了一个激进的社会革命组织,取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个组织实为乌合之众,苦于没有文化,连写个成立宣言的人都没有,只好求助于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是颇有名气的秀才。他俩也想借此机会出出风头,于是在1847年12月开始动笔起草,定名为《共产党宣言》。对于共产主义,最早来源于宗教的天堂意识,在早期的宗教活动中也尝试过共产主义的生活模式。后来,有个名叫欧文的富人,搞了个共产主义试验: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建立了一个“共产主义特区”,在特区里实行共产主义制度,结果以失败告终,欧文也就彻底地破产了。马克思饱览群书,见多识广,当然知道欧文的事,但是面对一班狂热的共产主义信徒,马克思不想扫他们的兴,只好采取隐讳的笔法,将共产主义巧妙地比喻为幽灵。幽灵带有邪恶的含义,中国人常常把碰上倒霉的事叫做“碰鬼”,欧洲人也有这样的风俗习惯。幽灵给人可能带来噩运,也可以说是善恶未卜,前途难料,总是让人感到非常诡异和惊悚。  马克思详细地看这班人,他们素质参差不齐,情绪非常容易激动,常常发生争吵甚至打架斗殴,常有以卵击石之举,颇感前途不妙,特对他们的信仰“共产主义”以幽灵冠之,在这里含有预警的意义,意思是说:你们热衷于打打杀杀,就是与幽灵打交道,小心小命。  果然,《宣言》刚发表,激进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就发动了武装斗争,1848年革命风暴席卷欧洲。由于力量对比悬殊,起义以失败告终,共产主义者同盟也作鸟兽散。1849年秋同盟领导人在伦敦重新聚集,逐渐恢复活动。1850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失败教训,重新分析形势,认为不宜鲁莽行事。但是以A.von维利希和K.沙佩尔为首的少数派则反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立即发动革命。马克思恩格斯感到与这班暴徒难以共处,正所谓“道不同不以为谋。”1850年9月,终于导致同盟分裂。马克思恩格斯就与他们分道扬镳了。日同盟宣告解散。“共产主义者同盟”前后共有6年时间就重归于幽灵了。  1847年,由于马克思的冲动酿成了1848年暴力革命的失败,促使马克思对自己思想的反思,1849年马克思开始闭门思过,将自己关在英国伦敦图书馆里埋头写作《资本论》,从此以后,马克思发表了一系列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三论:  一、“限制论”——“我明确地把这一运动的‘历史必然性’(即社会革命),限于西欧各国。”[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19卷,第430页]  二、“条件论”——“在生产力在资产阶级本身的怀抱里尚未发展到足以使人看到解放无产阶级和建立新社会必备的物质条件以前,这些理论家不过是一些空想主义者”。(注:1847年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57页。)  三、“阶段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所能解决的任务。”(马克思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前,马克思曾经坚决反对布朗基、普鲁东等激进派的暴力起义,认为根本不具备条件,但是,布朗基主义者瓦尔兰、普鲁东坚持在日举行起义,结果遭到当局残酷镇压,牺牲了3万多工人弟兄,5万多人被捕,坚持了60天的巴黎公社就化为幽灵了。1871年7月,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在同“世界报”记者的谈话中说:“目的是通过夺取政权来达到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目的是利用这一政权来实现社会任务。我们的目的应当广泛到能包括工人阶级的一切形式的活动。如果赋予这些活动以特殊的性质,就意味着使它们只合乎工人的某一个集团的要求,只合乎某一个民族的工人的需要。但是怎么能够号召所有的人去为少数人的利益而联合起来呢?如果我们的协会走上了这条道路,它就会失掉被称做国际的权利。协会没有规定政治运动的固定形式;它只要求这些运动朝向一个目标。国际是联合起来的团体的网,它布满整个劳动世界。在世界上的每一地区,我们的任务都从某种特殊的方面体现出来,那里的工人用他们自己的方法去完成这一任务。在新堡和巴塞罗纳,在伦敦和柏林,工人的组织不可能在一切细枝末节上都是完全一样的。例如,例如,在英国,工人阶级面前就敞开着表现自己的政治力量的道路。凡是利用和平宣传能更快更可靠地达到这一目的的地方,举行起义就是不明智的。在法国,层出不穷的迫害法令以及阶级之间你死我活的对抗,看来将使社会战争这种暴力结局成为不可避免。但是用什么方式来达到结局,应当由这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择。国际不会就这个问题下达什么命令,甚未必提出什么建议。但是它对每一个运动都表示同情并给以自己章程规定范围内的援助。”[《卡·马克思同“世界报”记者谈话的记录》(1871年7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出版,第683页。]  日马克思在阿姆斯特丹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告诉国际工人协会荷兰支部的追随者和工人们:  “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如果我对你们的制度有更好的了解,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恩格斯针对巴黎公社的盲目性,作出如下批判:  为了“消灭阶级和建立不再有土地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制度。”33个布朗基主义者确信:“只要他们愿意跳过各个中间站和各种妥协……日内‘干起来’,政权落到他们手中,那末后天‘就会实行共产主义’。把自己的急躁当作理论上的根据,这是何等天真幼稚!”  马克思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迅速兴起到内部分裂直至覆灭,又从巴黎公社的迅雷般的急起急落中,从工人的鲜血和牺牲中体会到共产主义确实是个幽灵。马克思指出:  “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恩格斯针对共产主义提出93字真言:“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而是一种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阶级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论。这在抽象的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在实践中却是绝对无益的,有时还要更坏。”  马克思对自己的《共产党宣言》越来越反感,曾经想过要修改它,但是为了尊重历史,就保留原状,但是马克思对这本书的评价是“粪,污秽之书。”马克思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里说:“但是《宣言》是个历史档,我们已经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马克思保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警醒世人,凡事都要讲条件,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不要脱离自然的客观条件盲目从事,否则一切都会归于幽灵。  马克思经过深思熟虑,晚年时思想日趋成熟。马克思总结历史教训时突然意识到,当一个团体或政党取得政治权力之后,它更倾向于保持这种权力,而不是在一定的时候将权力交出——即使这种权力是在革命或建立平等社会的名义下取得。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权力就会产生异化,将会慢慢离开自己的初衷,逐渐走向自己的反面。正如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夺取政权以后慢慢地腐化堕落一样,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也将会重蹈覆辙的。针对这个问题,后来恩格斯做了专题分析:  “以往的一切革命,都是归结于某一阶级的统治由另一阶级的统治所替换;但是,以往的一切统治阶级,对被统治的人民群众而言,都只是区区少数。这样,一个统治的少数被推翻了,另一个少数又起而掌握国家政权并依照自己的利益改造国家制度。每次这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状态下能够并且应该进行统治的少数集团,正因为如此,并且也只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变革发生时,被统治的多数或者是站在这个少数集团方面参加变革,或者是安然忍受这个变革。但是如果把每一个别场合的具体内容撇开不谈,那么这一切革命的共同形态就在于:它们都是少数人的革命。多数人即使参加了,他们也只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行动的;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情形,或者甚至只是由于多人采取消极态度,没有进行抵抗,就造成了一种假象,仿佛这个少数人是代表全体人民的。  “从17世纪英国大革命起的近代一切革命,都显示了这些似乎是与任何革命斗争分不开的特征。看来,无产阶级争取自己解放的斗争也具有这些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95~596页]   恩格斯说的“这些特征”,就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少数领导人就以为自己可以永远地代表全体人民,不需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将权力绝对化,甚至可能将提出异议的人打成反党分子予以镇压。这些现象后来都全部变为现实。  上世纪40年代初,一班记者到延安考察回来,向宋美龄描述延安共产党如何如何廉洁,官员如何如何勤政。亲眼目睹国民党由廉政走向腐败的宋美龄深有感触地说:“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尝到权力的味道。”  看后来历史的轮回——印证了宋美龄的预言,也印证了恩格斯指出的“这些特征”——有人自称是人民大救星,有人认为是人民的3个代表,更验证了马克思的幽灵论——列宁建立的共产主义大厦彻底地土崩瓦解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
一、《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深刻背景
1.《宣言》产生的历史条件
2.《宣言》的写作过程和发表概况
二、《共产党宣言》的框架结构和基本要点
1.《宣言》的篇章结构
2.关于《宣言》正文的主要内容
3.关于《宣言》七篇序言的主要内容
三、《共产党宣言》历史任务和重大意义
知识点汇总
C01: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C02:《宣言》的性质和任务
C03:《宣言》的基本思想
C04: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原理
原理和观点:
K01:《宣言》发表的意义
K02:《宣言》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物
K03:《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结晶
K04:《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实践中产生的纲领性文献
K05:《宣言》的写作过程
K06:《宣言》的发表概况
K07:《宣言》全书由七篇序言和四章正文组成
K08:《宣言》正文的主要内容
K09:《宣言》七篇序言的主要内容
K10:《宣言》的历史任务: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
K11:《宣言》的重大意义
重要信息:
I01:中国最早的《宣言》中文译本是1920年由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陈望道根据日文本翻译的。
I02:三大工人运动
I03:《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I04:《共产主义原理》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是第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由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1848年2月第一次以单行本的形式在伦敦用六种文字公开出版。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一个多世纪以来,《宣言》在70多个国家,用100多种文字出版了1100多个版本,武装了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和一代又一代革命者。中国最早的《宣言》中文译本是1920年由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陈望道根据日文本翻译的。这是《宣言》在我国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也是用中文版发行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宣言》是指引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取得辉煌胜利的指导思想和伟大旗帜,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更是共产党人自我修养、自觉成长的引路人。领导干部要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榜样,从《宣言》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坚定理想和信念,提高素质和能力。
学习《宣言》,要常学常新,百读不厌。善于把历史、理论、传记、著作相结合;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伟大领袖的革命风范。既要善于钻进去,把它放到特定历史条件下学懂弄通;又要能够跳出来,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研究解决现实问题。
一、《宣言》发表的深刻背景
1.《宣言》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宣言》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社会原因和思想根源。它是19世纪初期机器大工业在西欧各国普遍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空前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蓬勃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一,《宣言》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物。
《宣言》是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9世纪4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进入大机器生产阶段。产业革命在欧洲的迅速发展,既使资本主义发生重大变化,又促进了现代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
伴随着大工业的出现,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尖锐化。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达到非常激烈的程度。在法、英、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其后“三大运动”之所以都归于失败,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没有一个真正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三大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雄辩地说明了欧洲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在客观上要求产生自己的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指导斗争实践,克服小资产阶级及各种各样空想社会主义流派对工人运动的不良影响。
《宣言》既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西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经验总结和同资产阶级及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又是马克思、恩格斯将科学理论运用于各国工人运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实践的产物。
第二,《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结晶。
“马克思不但参加了革命的实际运动,而且进行了革命的理论创造。”“研究了自然,研究了历史,研究了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74——775页)。他们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所取得的伟大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在《宣言》产生之前,他们曾经撰写了《神圣家族》、《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批判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潮,这些著作为《宣言》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实践中产生的纲领性文献。
马克思和恩格斯1846年2月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作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在改造正义者同盟时(以下简称“同盟”),他们认为,同盟是当时国际工人运动中较为先进的一个组织,存在着改造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可能。为了加强与同盟领导人的联系,马克思、恩格斯经常选用口头、书信、报刊和发布通告等形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同盟的主要领导人和大多数盟员越来越认识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的世界观和革命理论是正确的,从而使同盟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欣然接受了同盟领导人的邀请,加入了同盟,担负起从思想上、组织上改组同盟的历史性任务。
2.《宣言》的写作过程和发表概况
第一步:改名称、定目标、写纲领。改名称:1847年6月,第一次代表大会,把“正义者同盟”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由马克思拟制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取代了“四海之内,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定目标: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确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奋斗目标。写纲领:恩格斯接受了大会的委托,为同盟起草了第一个草案——《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它的某些提法是带有妥协性的,没有完全消除空想社会主义的痕迹。同时,采用教义问答形式,自称《信条》,也有不够理想的地方。
共产主义者同盟委托恩格斯重新撰写一个纲领稿本。这就产生了第二个草案——《共产主义原理》,较好地表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观点,基本上反映了他们在这一时期所达到的理论高度,成为《共产党宣言》的草本。《原理》仍用了教义问答形式,这是恩格斯所不满意的地方。恩格斯在写《原理》之后写信给马克思说:“我想,我们最好是抛弃那种教义问答形式,把这个东西叫做《共产主义宣言》。”
第二步:起草和发表《宣言》。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经过长时间的辩论,《宣言》获得了与会多数代表的赞同。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为同盟制定正式纲领作为宣言公布出来。大会闭幕后,在起草过程中,马克思不仅充分利用了《信条》特别是《原理》的思想材料,而且还写信再度征求了恩格斯的意见。因此,《宣言》完全是两位伟人思想的结晶。《宣言》于1848年1月写成,未经任何更动,被同盟通过。1848年2月,《宣言》在伦敦付印出版。
二、《共产党宣言》的框架结构和基本要点
1.《宣言》的篇章结构
《宣言》全书由七篇序言和四章正文组成。
七篇序言,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根本任务和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历史概况和基本经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正文四章,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发展规律。其中,第一章揭示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第二章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思想;第三章是对各种假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第四章阐明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策略思想。这四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科学性和严整性,其中第一章是核心内容,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第二、三、四章是完成这个任务,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必要条件。
2.关于《宣言》正文的主要内容
(1)引言:6个自然段,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目的和任务。
第1至第2自然段,陈述“事实”,即写作的历史背景。在《宣言》的一开始,马克思和恩格斯即指出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一切旧势力深感恐慌,为了驱逐这个“幽灵”纷纷结成同盟。共产主义和共产党人到处遭到污蔑和咒骂。
第3至第5自然段引出“结论”,即写作的主要目的。从上述事实中,马克思、恩格斯得出两个结论:其一,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其二,共产党人为了对抗旧势力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必须向全世界公开表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订《宣言》,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和意图。
(2)第一章 资产者和无产者(共54段)
在本章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深刻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历史过程,正确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其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问题和一个结论:
第一个问题: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1—5段),即共产党人对过去全部历史的理解。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它像一根红线贯穿《宣言》的始终。这一学说由三个相互联系的观点构成: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必定会导致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具体分析了历史上存在过的几种阶级社会的阶级划分及各自特点)。
第二个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必然灭亡的规律(6—28段)。马克思、恩格斯依据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原理,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层,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第二层,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作了客观评价,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局限性和内在矛盾;第三层,科学地预见了资产阶级的未来: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个问题: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29—52段)。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是资本主义的灭亡并不等于自行消灭,它必须通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实现。所以,无产阶级必须采取革命手段,夺取政权,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逐步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具体说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地位;第二层,叙述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第三层,论证了“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说明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够担负起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
在经过上述分析和论证后,马克思、恩格斯得出一个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53—54段)。
(3)第二章&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共86段)
在第二章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为此,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纲领,严正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的种种责难,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阐明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党的纲领(1—14段)。包括三层意思:第一层,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的关系的论述,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即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第二层,指出了共产党的特点在于共产党人革命的彻底性和国际主义精神;第三层,阐明了共产党人的纲领,即共产党人的最近目标和最终目的。
第二个问题:通过对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的种种攻击和污蔑的批驳,阐明了共产党人的理论原则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任务(15—68段)。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层,通过对资产阶级的各种谬论的批判,阐明了共产党人关于消灭私有制及打破过去遗留下来的各种观念的基本观点;第二层,结论性地阐明共产主义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即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三个问题:通过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的论述,阐明了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69—86段)。这里也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指出共产党人的最低纲领,亦即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并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剥夺资本,变私有制为公有制,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二层,进一步论述了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即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存在的条件,国家消亡,实现共产主义。
(4)第三章&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56段)
在本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历史背景,指出了它们的实质和危害,揭露和批判了各种假社会主义,并对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流派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主要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关于反动的社会主义(1—34段)。主要分析了三种类型的反动的社会主义即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及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政治主张、实质及危害性。
第二个问题:关于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35—42段)。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分析了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政治主张;第二层,指出了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实质及危害性。
第三个问题:关于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43—56段)。第一层,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第二层,客观评价了三大空想家的历史功绩及主要缺陷,并指出空想社会主义对工人运动的危害性。
(5)第四章&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共12段)
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共产党人要实现自己的纲领,除了要有一整套正确的理论原则来指导,确立正确的革命道路,还应该有相应的斗争策略原则来加以保证。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最后一章中集中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原理。可以归纳为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论证了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的原理,进而阐明了无产阶级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辨证关系(2,7段)。
第二个问题:论证了共产党人对资产阶级民主政党的又联合又斗争的统一战线策略,阐明了共产党人革命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理(1,3—6段)。
第三个问题: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的原则(8—10段)。
最后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作为《宣言》的结束语(11—12段)。
3.关于《宣言》七篇序言的主要内容
序言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归纳如下:
第一,指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段话里包含着这样的思想:即《宣言》中的基本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教条,而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它必然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发展。它的实际运用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求与各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这不仅是正确对待《宣言》的态度,也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第二,阐明了《宣言》的性质和任务。关于宣言的性质,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指出,《宣言》是共产党的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关于宣言的任务,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共产党人不但要消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而且要消灭一切生产资料私有制。只有如此,才能杜绝产生剥削和压迫的根源。这样,《宣言》就宣判了资本主义的死刑。
第三,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重申了这一思想。在上述两篇序言中,恩格斯极其精辟、清晰地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的谦虚品质和博大胸襟。
第四,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鲜经验,提出了对《宣言》的重要修改和补充。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根据1848年欧洲革命特别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最新经验,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说,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证明,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彻底胜利,就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必须做的唯一修改。这个修改,是对《宣言》中基本原理的重大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五,提出了落后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思想。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通过对欧美革命和俄国革命客观情形的对比分析之后指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共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这里,马克思、恩格斯修正了过去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发达国家取得胜利的观点,预示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寄希望于东方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这一思想,后来为列宁所发展,并在俄国革命、中国革命中得到了验证。
第六,论证了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原理。在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在评价1848年革命的性质及意义时阐述了这一思想。恩格斯指出:“1848年革命虽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但它毕竟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为这个革命准备了基础”。而社会主义革命又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在这篇序言的最后,恩格斯还满怀激情地预见:一个新的历史纪元——无产阶级的新纪元正在到来。
第七,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策略思想。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针对1848年革命失败后工人运动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与马克思一致的重要策略思想: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因为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使“正在进行战斗的整个无产阶级团结为一个整体”。同时,他们认为,这种联合应该是既有原则,策略上又是灵活的。在1890、1892和1893年所作的三篇序言中,恩格斯还对独立自主和国际联合的关系问题作了透彻的论述。这些策略思想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和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三、《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任务和重大意义
恩格斯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说:“《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从伟人对《宣言》的一些重要的评价,可以感悟《宣言》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恩格斯强调:“《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列宁指出:“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列宁还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斯大林认为:《宣言》是共产主义的“圣经”和“福音书”,“《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
理论界专家学者论证《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经典之作、入门之作。《宣言》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文献,它的历史地位极为重要,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又是共产主义政党的第一个党纲,以后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的党纲都以它为依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宣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