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工作实效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实效性之我见
(&张掖市初中数学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发表日期:
&&&&&&&&&&&&&&&&&&&&&&&&&&&&&&&&&&&&&&&&如何提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实效性之我见&
增强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是校本教研工作永恒的主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围绕这个永恒的主题开展好校本教研工作。要想提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实效性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校本教研,它是指教师通过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收到的实实在在的效果,一般表现为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方法的优化与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课堂的优质高效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等。其 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下面我就如何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提高它的实效性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要对平时的教学经验有所积累。&&&&&
教师是进行教学研究的主体,要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教师就得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那么这些教学经验就得在平时积累。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加上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就会增强校本教研的信心,就会主动投入到校本教研中。
二、加强教研组活动。&&&&&&
靠教师个人的能力,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应加强同事间的合作。通过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结合教师的自我反思,选择一些组内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困难或者困惑,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教师在思考和探索过程之中的互助与合作,以教师教学行为中产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和开展研究。
三、专业研究人员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创造良好教研的氛围,进行教育交流。同时,还应注意隐性的专业引领,倡议教师 多读书,读好书,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骨干教师是校本培训的三个核心要素,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
&四、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方式一:请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定期开展讲座,为其他教师传经解惑,渗透新理念,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
方式二:确定一个时间,通知一名教师备课、上课(其他教师听课)---教研组成员一起评课。&
方式三:围绕老师们感兴趣的话题开展活动,首先让大家阅读学习,然后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方式四:针对某一节(或几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方式五:围绕一个大家遇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讨。先告诉每一个成员下一次教研活动的内容,让每人都事先想一想,写一写,然后确定一个时间,集体讨论,共同归纳。&
方式六:让老师们搜集有意义的案例,组内进行交流;大家围绕一些问题展开议论。&
方式七:每人准备一篇文章(诗或散文)或一个题目进行交流;可以自选,什么内容都可以;也可以规定一个主题,大家围绕主题进行交流。&
方式八:观看视频教学或讲座等,大家一起看,然后对某一个教学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方式九:不同学科的教研组在一起活动(可以分文理科,也可以不分。)从不同的角度看一节课,再讨论大家共同的问题。&
方式十:看一些企业的案例,类比教育教学工作讨论:我们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东方饭店的例子。类比我们对学生的服务。
方式十一:围绕一个课题展开系列的教研活动。&&&&& 强化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
以我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校内教研活动。&
一、正确认识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为学校发展服务;第二层含义是:“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确立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通过教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第三层含义是:“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首先要明确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 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
二、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做法&&&&& 校本教研强调以问题研究为核心,增强教研的目的性、减少随意性,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确定有自身特色的教研方式。&&&
(一)发现问题&&&&&
领导通过听课、观摩课例、研讨交流或者是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教学领导与教研组的教师们进行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进行研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活动发现问题:&&&&
&1、教研组听评课中发现问题&&&&& 领导在听课时,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及时与学生和教师交流,在听课和交流中发现教研专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活动。因此,学校各教研组每学期都应该开展教学研讨课,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听课、评课,从听评课中发现问题。如:我校就组织这样的教研活动,选择某位教师上课后,集体备课时,全组教师共同来备这节课,听课时全组教师共同参与,课后马上评课。评课时,先由授课教师谈本课的设计意图、要实现的目标、自己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再由本组教师进行评析,在评课的过程中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困惑提出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如我们在听评课中发现了“各学科在分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只注意分组的形式,而不注重效果”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就组织各教研组围绕“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自主学习”,展开研讨交流活动,使教研活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2、课例观摩中提出问题&&&&& 教师所有的学习活动、学习内容最终的着眼点还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因此要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也应该经常组织教师进行课例观摩活动。可以把外出学习带回来的光盘选择有代表性的放给教师观看,全体教师共同去感受。也可以因地制宜,选择身边教师的课例进行观摩研究,把学校教师上公开课、评优课或教研课的全过程实录下来,放给教师们看,并进行研讨。在听评课中把发现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专题进行研究&&&&
&3、研讨交流中提出问题&&&&&&
&专题研讨是一种可以自由发言的讨论会,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如我校曾以“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为主题举行专题研讨,在研讨中,教师们围绕着“探究式学习”展开了研讨,通过交流,教师们加深了对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同时还形成许多教学策略与方案,便可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4、自我反思中提出问题&&&&& 倡导教师自我反思,是因为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只有当教师意识到教学中出现了“问题”,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才真正踏上了一条校本教研的旅程。&&&&&
(二)设计方案
搜集、整理和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
(三)行动实践&&&&&
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教研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头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并保持探索过程中的同伴互助。&&&&
1、重视集体备课&&&&&
学校要确立“校本教研日”,使校本教研制度化。“校本教研日”可以是集体备课,重点是对教材的钻研、教学的设计、重难点的剖析和实践的反思等。也可以是综合教研活动,重点是理论学习、课例观摩、专题研讨、案例评析等。&&&&&
这种教研模式会形成重研讨、重互助、重实践的新型教研风气,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案例评析式教研活动& 案例评析式教研活动,是根据听课过程中感觉教师哪一个教学环节或是片段处理的好,把它拿出来与教师们一起分析研究,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在教研时,先让老师把自己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有什么效果?”说出来,然后全体教师进行评议。&&&&
3、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 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适用于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具有超前性的,或者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新理念、新方法的认识与实践。例如: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都是以写记实类习作为重点,很少有想象作文的内容。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可是,让学生多写想象作文,会不会产生更多的空话、假话?哪些内容的想象作文适合学生写?怎么指导才能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教师们都很困惑,可供借鉴的资料和经验很少。为此,我们可以应用“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加以研究,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反复地进行课堂实践、分析讨论,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认识,找到策略,积累经验。&&&&&
通过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就是想解决教师把理念转变成行动的问题,使教师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四)总结反思&&&&&
教师个人将参加校本教所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事、教育教学片段,通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并和全组老师一起分享。同时教研组总结教研活动开展过程的得失,写出教研活动的报告。&&&&&
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就是想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使教师能够在总结中提高,在借鉴中创新。
&三、校本教研要坚持以课例为载体&&&&& 要使校本教研取得实效,关键在于确定好教学研究的主题。我认为,研究的主题应该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亲身实践,应该让教师在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行为。课程改革需要教研活动的有力支持,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也只是做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还需要不懈努力与追求,只要我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08.5)提高教研组活动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08.5)提高教研组活动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高教研组活动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丰台区角门中学& 牛立春
&&& 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依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差距能否缩小,都取决于教研组活动的质量与水平。我校有一线教师44人,50岁以上教师和35岁以下教师各占50%,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课堂组织能力强,但教育教学理念需改进;年轻教师理念先进,敢于尝试,但缺少教育教学经验,组织能力相对较差,可以说如何培养一支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是学校面临的紧迫任务。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根据教师队伍现状,学校认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研组活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教研组活动要想真正取得实效必须做到“三个结合”,只要这样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阵地。
&&& 一、教研组活动与学校制度的落实紧密结合,是教研组活动取得实效的基础
&&& 1.落实教研常规管理制度,规范教研活动&&& 学校认识到教师学习与工作水平提高的关键是通过微观层面的教研组建设来完成的,教学工作提升的重点是加强教研组建设。严格落实教研组活动制度,做到每次教研组活动,定时间,定地点、有主题、有主讲人、有讲稿、有反馈;同时,落实教研组活动巡查制度,不断监控教研组活动的方式和效果,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教研的氛围,让每名教师在每次活动都有所收获。另外,坚持干部走进教研组制度,参与教研组的活动,为教研活动提供服务和保证,进一步推动了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朝着规范、有效的方向发展。
&&& 2.落实指导监控制度,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为探索实现新课程理念向教育教学实践转化的有效途径,学校以课堂教学诊断和评价为切入点,为每位教师录制常态课,涵盖所有学科,为教师反思教学提供依据。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对照《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观看和评议教师的常态课,推进学科教研活动,教研组在观看教学常态课时,找准一个切入点,围绕课堂教学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新确定新的教学设计。通过这种自我观课,自我反思,集体观看,集体评课的指导监控模式,教研组之间,组内成员之间,同伴之间能够开诚布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反思,学校形成了一种研究、学习、发展的良好氛围,教师们的教研意识不断增强,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 3.落实优秀教研组评选制度,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 为进一步落实和加强教研组的工作,调动教研组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研实体的作用,强调团队整体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学校坚持每学年教研组展示活动和评选角门中学优秀教研组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优先外派考察学习。各教研组都积极参加优秀教研组的评选和展示活动,全面地展示了各组的特点和风采,效果显著。通过评选展示活动既达到了教研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目的,同时,充分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了教研组活动的实效。学校涌现出了数学、英语、理化生等特点鲜明,教学成效显著的优秀教研组。
&&& 二、教研组活动与骨干教师培养紧密结合,是教研组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
&&& 1.教研组活动成就学校骨干教师&&& 学校始终倡导“发展有方向,成长有典范”的骨干教师培养方法,我们认为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是主体,而有效的教研组活动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学校在《角门中学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办法》中,全面系统地对学校骨干教师培养的方式、内容、办法和实施计划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在《角门中学校级骨干教师评选、管理办法》中,对校级骨干教师的评选条件、评选范围、对象、评选程序、校级骨干教师的职责、待遇和管理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在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办法中,明确强调“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每学期要在教研组内进行一次说课,上一节组内研讨课或观摩课,进行一次课后反思,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或备课组活动,即‘四个一’”。学校目前有区级骨干教师1名,校级骨干教师8名,都是通过教研组活动不断成长和成熟起来的,同时也是各教研组推荐评选成为校级骨干教师的。可以说,学校的教研组活动是我校教师成长的主阵地,也是教师不断发展的摇篮。
&&& 2.教研组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展我风采、共同进步的舞台
&&& 一个有朝气的教研组,必然有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的青年教师,而青年教师要寻求发展,必须要积极参与教研组的教育教学实践。学校一方面坚持 “师徒结对子”,在教研组内聘请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师傅,一对一的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要求青年教师要在一年中在教研组进行“三说三课一展示”活动,“三说”即“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课堂环节”;“三课”即“组内研讨课、组内公开课、组内观摩课”;“一展示”即“在全校上一节展示课”,全校教职工全员参加听评课。展示课由师徒和教研组共同确定展示课的时间、内容,认真分析学情、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同时发挥教研组团队力量,共同出谋划策。通过“师徒对子”和“三说三课一展示”活动,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有多名青年教师参加市区比赛展示或论文获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的理念得到了更新,青年教师增强了自信心,体会到了成就感。
&&& 3.教研组以课题带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提升自我我校每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课题,如数学教研组“复习课效果的研究”,史地政教研组“提问的效果研究”,语文组“作文赏析探讨”等,每位教师在本组都有研究的任务和子课题。为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增加课堂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每个教研组和教师课题研究取得成效。学校教研组要求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研究的课题,在全校上一节交流展示课,全体教师必须全员参加,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教师必须在组内说课,集体备课,然后再实施。通过团队的合力、同伴的互助、个体的努力,教师们从交流展示课活动中受益匪浅,校本教研的氛围也日趋浓厚,此项工作已成为教研组活动的常规工作。
&&& 三、教研组活动与各种研训紧密结合,是教研组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
&&& 1.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带动教研组活动
&&& 我们先后邀请首师大郭友教授为我校教师做了《教学设计》的专题讲座;杨朝晖教授做了《感受阳光,播洒阳光》的讲座;教科所刘志华老师作了《如何撰写教学案例》的辅导;赵学良老师做了《如何反思》的讲座;张洪老师的《追求卓越,做幸福教师》的报告。同时,我们邀请首师大郭友教授及五名教师到我校,听评物理、数学两位青年教师的课,并进行指导;首师大英语骨干教师30多人,多次参加我校英语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市教育学院的历史朱晓筠教授多次参加我校史地政教研组听评课活动和教研活动,并对我校历史教师“提问的艺术性”的课题进行专项指导。另外,分院历史孙楠老师、政治刘润泽、数学连老师等多位教研员也多次到我校进行指导。通过这些提高了教师们的业务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增强责任意识。
&&& 2.开阔视野,内化经验,提升教研组活动的效果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教育学院的春风化雨培训和首师大骨干教师培训,目前我校有近30名教师已经参加和正在参加培训,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我校与十二中草桥分校结成对子,每周固定时间听课、参加教研组活动,学习兄弟学校教研组活动的经验。多次组织教师到十二中分校、草桥分校、十中分校、右三、右外等兄弟学校听课,并达150多人次。外语教研组、理化生教研组、数学教研组多次承办首师大骨干教师班的展示交流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2007年11月,我校数学教研组以“兴趣启迪智慧”为主题,向市初中建设工程重点项目校的数学老师展示了我校数学教研组的风采,展示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认可,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展示,使我校教研组活动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形式更加多样,效果更加明显,增强了我校教师的自信心,教研组活动走上了良性循环。
&&& 3.召开研讨会,总结经验,形成符合本教研组的活动方式
&&& 开学初学校确定了教研活动的大主题,每个教研组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活动主题。学校一般要召开四次教研组工作研讨会,开学初进行教研组工作计划的交流研讨,期中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研讨,期末复习前进行一次研讨,查找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期末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总结成功的经验,固化活动成果。学校先后围绕“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作用、教学片断的演示”等主题展开了研讨。通过交流研讨,教师们和教研组明确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和提高的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研讨会在相互交流中教师们和教研组学到了其他教师和教研组的很好的做法和经验,每个教研组都基本上形成了符合本组教师实际的教研活动方式。目前,教师课前说课、同伴听评课、课后教学反思的教研活动方式,已成为学校教研组的常规活动内容,效果非常显著。
&&& 教研组是学校校本教研的载体,只有不断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增强教研组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课堂,关注于自己教学中最现实的问题,改变教研氛围,形成一股合力,引领教师不断解决问题,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螺旋式上升,促进教师群体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良性循环。
本周热门内容立足区域实际,努力提高教研实效性
> 立足区域实际,努力提高教研实效性
立足区域实际,努力提高教研实效性
来源:毕业论文网
立足区域实际,努力提高教研实效性&
&厦门市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颖石羡&&
&传统的区域教研活动,从策划、组织到实施,大多是教研员包办,方式也较为单一,如指定优秀教师上上观摩课,然后教研员评评课等。学校的校本教研意识不强,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不高,教研缺乏实效性。课改以来,我们发现,教研不能停留在精英教研阶段,应立足本区实际情况,创新校本教研模式,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提高教研实效性,提升我区数学教师队伍素质。笔者从一线应聘到进修学校担任教研员几年来,立足本区实际,在努力提高教研实效性方面做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一、开展特色研讨活动,促区域教研扎实开展
&一是举办“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同课异构”教研模式是课改以来很多学校在尝试的一种教研模式,但是效果并不尽人意。本区曾营小学数学教研组在这方面已先行一步,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于是,在曾营小学召开一场“如何用好新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活动策划、安排、组织等均给予曾营小学数学教研组较大的自主性,由教导、教研组长牵头推选出展示的年段、教师、课题,策划活动议程安排,凸显教研组的特色。如:曾营小学数学教研组推出两位骨干教师“同课异构”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全区所有三年级教师和各校教研组长参加。活动议程是先上两节展示课(一节是以教材原来的编排来设计教学,一节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尝试),然后由教研组长介绍同课异构的磨课过程(即:如何根据对教材的不同处理、班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进行教学设计),执教者谈教学反思,采取互动式评课,由听课老师或教研员结合这两节课的具体教学及“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抛出问题,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发表见解。这样的活动方式具有很高的实效性,有研究专题、有现场课为载体、有教研员、骨干教师和听课者之间积极的互动,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是“如何磨出一节好课”的研讨活动。“磨课”是课改以来也是很热门的一种研讨方式。而实际情况是,师资队伍素质高、合作意识氛围浓的备课组的确能“磨”出一节好课,而薄弱备课组,只能是停留在表面的“磨课”,缺乏集体智慧的凝聚,纯粹是“为磨课而磨课”。我区灌口小学一年级备课组是这样开展磨课活动的,先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组内活动,围绕该备课组教研专题确定一个课题由备课组长组织,进行主题研讨。讨论出执教方案后,由组内一位教师上课,其他组员都前去听课,课后由授课者先进行反思,所有备课组成员共同研讨,经过修改,完善教案,再由第二位老师接着上,教研组全体成员参与听课、观察、反馈,对第二次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寻找设计与实施之间的差距,依次轮流。几人轮流上完之后,备课组的成员们对教材的解读逐渐深入,在不断的实践、反思、修改、推敲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课的设计融入了所有成员的集体智慧,最后教学设计进行定稿,推出一位教师参加学校的展评课活动。在展评课的研讨环节,组织我区一年级的所有数学教师参与研讨,现场观课、听取磨课过程的介绍、提出疑难问题进行互动研讨。展评之后,教研组再进行一次集体研讨总结提升,形成文字性资料,即一份最完善的教案,一份磨课心路历程,一份集体评课稿,参加学校优秀主题教研活动的评比。并把整个活动全程拍下录像,作为校本研讨宝贵的资源。
&三是教研员上观摩课,带动薄弱片区的校本教研。某片区是较为薄弱的一个片区,几年来,优秀教师留不住,一些农村完小合并,生源减少,新教师又无法补充进来,教师队伍存在断层现象,师资非常薄弱,整个片区一个年段也就十来位数学教师,暂且不说学校的年段教研很难开展,有时开片区观摩课都找不到人手,片区备课组活动很难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研氛围不浓厚,教师被动参加教研,怕教研员下校听课,“老大难”问题很多。面对现状,校长、教导主任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也急!了解到这样的情况,笔者主动到这个片区上了一节“如何贯彻‘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的理念”计算观摩课,全区三年级的数学老师及该片区的数学教师全部参与研讨活动。教研员上讲台,以自己现场展示课例的形式提供研讨的素材,改变老师们认为教研员只会“指手画脚”的偏见,教研员本着和一线老师交流、互动的真诚,以实际行动拉近和一线老师的距离,改变老师们怕教研员听课的心理。教研员融入了一线教师的队伍,成了他们的一员,成了老师们生活上、业务上的好朋友。后来笔者针对这个片区的特点有计划地举行了几场专题研讨,活动的质量一次比一次高,老师们参与教研的主动性也有了明显变化,做到人到心到,教研氛围越来越浓厚。
&二、关注“两头”,促校本教研深入开展
&一是关注新教师的成长。06年至今的几年时间,由于我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招聘了相当多的新教师,目前新教师数大约占了全区数学教师数的四分之一,这些新教师的成长关系到全区将来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注,教研员对新教师的大力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一)全面听课,及时帮助新教师走入正轨。第一学期,教研员对所有新教师听一轮的随堂课,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在听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现在的毕业生有这么一些特点:学习的理论知识多,课堂实践能力弱;有一部分新教师心态摆不正,中学应聘不上,才到小学应聘的,眼高手低,之前的教学实践都是在中学,一时难以适应小学教学。但是,大部分新教师还是很好学、上进的。全面听课,既能让新教师感到业务部门对他们的的重视,又能尽早发现新教师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帮助,针对性指导,让他们少走弯路,尽早步入正轨。
&(二)举办“骨干教师和新教师同上一堂课”研讨活动。新教师和学生一样,遇到好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虽然每个新教师都有带教老师,但是,带教老师的水平是参差不齐、责任心也不一样。所以,新教师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带教老师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他们的成长速度。为了让老师们学有榜样,有计划地在新教师培养工作中较为出色的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和新教师同上一堂课”的研讨活动。通过师徒同上一节课的方式,让老师们直观地感受到师傅怎样手把手带教徒弟处理教材、选择教学方式、采用什么教学手段,而徒弟在磨练过程中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三)教研员为新教师上观摩课。在对新教师一轮又一轮的听课中,笔者发现了新教师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如: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弱;理解、处理教材的能力较弱;不能较好地预设与生成之间关系的处理;不能及时对学生有效的评价等。于是,组织开展了以“如何备好一节课,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主题研讨,由教研员精心备课,上现场示范课。为了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提前通知研讨的主题和现场课的课题,要求新教师提前熟悉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便于听课进行互动交流、反思。活动结束后,新教师提交一份有质量的听课反思,从新教师的听课反思中,我看到了新教师听课后的满满收获和深入的思考。
&二是关注薄弱教师的教学,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薄弱教师”正如班级里的待进生,如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是每个学校领导关注的问题,而学校又经常把希望寄托在教研员身上。如何提高这些教师的素质,非一朝一夕的事,得落实到很多具体的环节。
&(一)开展教材教法讲习培训。每学期期初教研员对各册教材进行具体分析,提出教学建议,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年段的教师队伍结构特点,邀请骨干教师进行专题经验介绍,这些方式让一线的老师,特别是薄弱教师很受益。
&(二)开展专题研讨活动。薄弱教师需要的是最贴近他们教学实际的、可操作性的经验、作法。所以,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以现场课例为载体,以同年段为单位,每学期有目的地分项研讨,如: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解决问题教学等。按课型研讨,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再如举行“中小学衔接研讨”“小幼衔接”研讨等。
&(三)加强同年段教师互相听课的力度。有的“薄弱教师”是学校的“老大难”、“钉子户”,校长教导不敢惹他们,只能听之任之,有苦难言。学校也总想借教研员的力来改造这些“落后分子”。分析这些“老大难”,大多是态度问题,个人素质并不低,只是不用心,得过且过。我觉得他们只要肯付出、肯学习,落后的面貌是可以改变的。下校时,笔者发现,很多学校没有同年段互相听课的习惯,尤其这些“老大难”,他们懒得听别人的课,更怕别人听课,我下校进班级听课时,就请没课的老师,特别是这些薄弱教师一起听课,参与评课,及时抓住每一次可以研讨、交流的机会,结合具体课例进行评课、分析,这种结合实际的现场课分析的方式,对薄弱教师的帮助是最直接、有效的。教研员的真心帮助,终究得到老师的理解,看到不同层次老师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感到由衷的欣慰。
下页更精彩:1
立足区域实际,努力提高教研实效性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提高人大监督实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