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囊前脂肪间隙消失外隙中有脑脊液吗?

焦春莲 曹向黎 杨红平(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一附院& 河南漯河& 462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2
&&&&&&& 脑脊液漏是椎管内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虽不高,但处理不当,可产生诸多并发症如伤口经久不愈,脑脊液囊肿或者引起长期腰腿痛、头痛等症状[1,2],严重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3]。早期发现脑脊液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减少因脑脊液漏而引起的并发症。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37例脊柱外科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 1& 临床资料
&&&&&&& 收集分析我院2004年6月-90例脊柱手术后患者资料,发生脑脊液漏者37例,其中男27例,女10例,年龄24-75岁,平均48.6岁。30例采取一般处理措施后7-12天漏口愈合;7例经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10-14天漏口愈合,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伤口经久不愈、脑脊液囊肿等并发症发生。
&&&&&&& 2& 护理
&&&&&&& 2.1 早期发现脑脊液漏
&&&&&&& 早期可以通过观察硬膜外引流管引流液颜色、性质、量以及伤口敷料情况来判断。脊柱手术后常规留置硬膜外引流管,经切口旁皮肤引出。留置硬膜外引流管不但可以引流伤口中的瘀血,也利于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漏的存在,以便及时处理。术后第1-2天引流液主要是暗红色血性液体,可伴有少量浆液性渗出,量逐日减少。如果术后引流量较多,血性物减少后可见清亮的脑脊液,或者伤口敷料上可见较多的浆液性渗出或肉眼可见的切口渗液,即可判断为脑脊液漏,一般在术后1-3天内可以发现。
&&&&&&& 2.2 脑脊液漏的一般处理措施
&&&&&&& 2.2.1体位& 脊柱前路手术后的患者取仰卧位,后路手术后的患者取俯卧位。颈段手术者平卧,切口处用0.25kg-0.75kg的沙袋压迫,胸、腰段手术者取头低足高位,以减少脑脊液的继续渗出,有利于伤口及硬脊膜的愈合。同时减少脑脊液的引流量,可以避免脑脊液大量引出而导致的低颅压头痛。
&&&&&&& 2.2.2去除或减少引起腹压升高从而导致脑脊液内压升高的因素& 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及时治疗咳嗽;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必要时,给予开塞露20-30ml纳肛或口服缓泻剂;及时处理尿潴留、排尿困难等。
&&&&&&& 2.2.3药物应用& 静脉滴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静脉滴注甘露醇脱水;口服醋氮酰胺以减少脑脊液的分泌;口服乙酰唑胺以抑制处于兴奋状态的大脑灰白质,减轻不适症状;适当补充生理盐水缓解低颅压;给予复方氨基酸、白蛋白以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创造有利于硬膜裂口愈合的条件。
&&&&&&& 2.2.4硬膜外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硬膜外引流管通畅,每日更换无菌引流袋,观察脑脊液颜色、量以及性状。拔除硬膜外引流管的时间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在排除引流管阻塞情况下,引流量连续2天少于50ml即可拔管,拔管后引流伤口连同深筋膜给以严密缝合,继续保持治疗体位2-3天。
&&&&&&& 2.3 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护理
&&&&&&& 本组患者中有7例行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其中5例因硬膜外引流管中脑脊液引流量较多,每日250-370ml,持续3-5天,而且没有减少趋势;2例脑脊液由切口处渗出多,即拔出硬膜外引流管,采用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进行治疗。持续引流6-12天后漏口停止渗出, 1周后漏口愈合。引流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神经根刺激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拔出引流管后神经根刺激症状自行消失;2例患者引流初期由于引流过快,340ml-390ml/天,出现颅内低压综合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给予放低床头、减慢引流速度等处理后,呕吐停止,头痛逐渐缓解。治疗期间未发生引流管阻塞、脱出等情况。
&&&&&&& 2.3.1保持引流管通畅,严格控制流速
&&&&&&& 用皮肤切口保护膜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脱出,同时也减少了对患者翻身等活动的限制。将引流袋悬挂于床边,低于创口部位15~20 cm,妥善固定,避免引流管受压、反折、扭曲。蛛网膜下腔引流管较细,每分钟的引流量较少,所以要保持引流通畅。若引流不畅时可用抗生素盐水低压冲洗,必要时更换引流管。引流时使用有调节器的引流装置,流速以 2~5 滴/ 分钟为宜,约10 ml/小时。避免引流过量引起颅内出血、低颅压及气颅等。引流中保持脑脊液匀速外滴,避免阵发性快滴或因管道系统欠通畅而不滴,因此当病人改变体位,头部高度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节引流速度;搬动病人、变换体位时,注意导管走向,并确认引流状态良好。
&&&&&&& 2.3.2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蛛网膜下腔引流管使蛛网膜、颅腔与外界相通,切口又容易被脑脊液浸湿,细菌可通过持续不愈的切口逆行感染。脑脊液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一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感染不易控制。因此,应保持置管部位的敷料清洁干燥,随时观察切口及置管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现象;注意观察脑脊液性状,若发现脑脊液呈血性、混浊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搬动病人时,要先夹闭开关再搬动,以防止引流液逆流;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 1 次,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常规使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监测脑脊液压力、检测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指标。
&&&&&&& 2.3.3拔管指征:切口持续 5-7天没有脑脊液漏出是拔除引流管的最佳时机,拔管前先夹闭引流管观察 24 小时。
&&&&&&& 3& 小结
&&&&&&& 脑脊液漏是脊柱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硬脊膜损伤是其发生的直接原因。硬脊膜损伤发生原因可归纳为[4,5]:①病理性因素,如骨折断端戳伤硬膜,减压后出现硬膜损伤表现;硬膜与周围组织如黄韧带、后纵韧带、脱垂椎间盘或肿瘤组织严重粘连,当使用器械去除粘连组织时造成硬膜撕裂;②医源性因素,由于术者经验不足、手术操作不熟练,粗暴操作等原因引起硬膜损伤。③术后咳嗽、喷嚏、排便困难、过早坐起站立等使腹压骤然升高,硬膜囊内压力瞬间增大,脑脊液撑破撕裂变薄的硬脊膜或硬脊膜裂口重新裂开,致使脑脊液外漏。
&&&&&&& 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原则是减低脑脊液压力差,促进硬膜及周围软组织愈合。如果脑脊液漏出不多,可以通过体位调整、药物应用等方法减少脑脊液自漏口渗出,促使漏口愈合;本组37例脑脊液漏患者经过体位调整、药物应用等一般处理措施,30例采取一般处理措施后7-12天漏口愈合;但是仍有7例因漏出量较多或脑脊液由切口处渗出成为难治性脑脊液漏,通过低位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后治愈。
&&&&&&&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压力在5-15mmHg,分泌和吸收相对平衡。当脑脊液压力小于5mmHg,脑脊液分泌增加,吸收减少;脑脊液压力大于15mmHg,脑脊液分泌减少,吸收增加。平卧或头低足高体位,有利于维持正常脑脊液压力,避免了因脑脊液流失,压力降低所导致的脑脊液分泌增加、吸收减少,保持了脑脊液分泌吸收的相对平衡,减少了脑脊液的渗漏,有利于伤口及硬脊膜的愈合。同时术后平卧减少脑脊液的引流量,可以避免脑脊液大量引出而导致的低颅压头痛。采用平卧或头低足高体位非手术治疗是治疗脑脊液漏的基本有效方法。
&&&&&&& 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操作简单,既可有效引流脑脊液,又可控制引流量,也可随时监测脑脊液的压力、性状,随时留取脑脊液标本。引流后脑脊液经导管流出,可使脑脊液得到分流,降低硬膜破损处的脑脊液压力,脑脊液不再通过裂口外漏,减少了对切口的浸泡渗透,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可以促进切口愈合。也有人认为当硬膜扩张时,硬膜缺口较大,引流后脑脊液减少,压力下降,硬膜缺口缩小,有利于漏口愈合[6]。但是蛛网膜下腔引流管使蛛网膜、颅腔与外界相通,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引流期间要加强观察护理,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同时保持引流管通畅,严格控制脑脊液流速,保持匀速外滴。定期检查生化指标,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参 考 文 献
[1]郭晓山,郑进佑,张长松.脊柱骨折手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感染的治疗(附10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874-876.
[2]Black P.C ere rod spinal fluid leaks following spinal fosse surgery: use of fat grafts for prevention and repair. Technical note [J]. J Neurosurgery, ): 250-252.
[3]侯铁胜,傅强,贺石生等.颈前路减压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J].中华骨科杂志,) : 650 -652 .
[4]郑文忠,刘爱刚,陈昆等.腰椎间盘切除术脑脊液漏的防治[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
[5]郭涛,宋跃明,杨天府等.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418-419.
[6]刘弘.难愈外伤性脑脊液漏的手术治疗[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86 -87.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图文】神经系统之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神经系统之四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4.9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局部解剖 脊柱区试题-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局部解剖 脊柱区试题
导读:1、脊柱区分布于枕区的皮神经为,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如果此时进行脊柱旁注射,患者常常处于强迫的脊柱侧凸体位,脊柱侧凸的方向,脊柱将弯向患侧,脊柱将可能弯向健侧,有时椎间盘突出患者会出现左右交替性脊柱侧凸现象,无论脊柱侧凸弯向何方后,7、腰肋韧带8、Luschka关节9、骶管裂孔三、填空题1、脊柱区分布于枕区的皮神经为,它是的分支,分布于臀区上部的皮神经是,它是的分支。2、骶管麻醉经进针,其定
7、 腰肋韧带
8、 Luschka关节
9、 骶管裂孔
三、填空题
1、脊柱区分布于枕区的皮神经为 ,它是 的分支,分布于臀区上部的皮神经是 ,它是 的分支。
2、骶管麻醉经 进针,其定位标志是 。
3、脊髓的动脉来源有起于椎动脉的 动脉和起于节段性的 动脉。
4、腰上三角的内侧界为 ,外下界为 ,上界为 ,底为 。
5、腰上三角底部的腹横肌腱膜深面有三条与第12肋平行排列的神经,从上向下分别为 神经、 神经、 神经,此三角的深方有 及腰方肌,故此脏器手术腹膜外入路必经此三角,并注意保护此处的三条神经。
6、腰下三角的下界为 ,外上界为 ,内上界为 ,底为 ,右侧腰下三角前方与 和 相对应。
7、听诊三角的下界为 ,内上界为 ,外侧界为 ,三角底为薄层脂肪组织、筋膜和第 肋间隙,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8、枕下三角的内上界为 ,外上界为 ,外下界为 ,三角内有 神经、 神经和 动脉经过。
9、从背部腰上三角处做肾手术时易损伤的神经为 神经、 神经、 神经。
10、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 腰椎棘突,两侧髂后上棘的连线平对第 骶椎棘突。两侧肩胛冈内侧端的连线平第 胸椎棘突,两侧肩胛下角的连线平第 胸椎棘突。
11、 与 的交角称脊肋角。枕大神经来自第 颈神经后支的分支。
12、胸腰筋膜在腰部分三层,后层覆盖于 肌的表面,中层位于 肌与 肌之间,前层位于 肌的前面。
13、背肌的最浅层肌有 肌、 肌。肩胛背神经支配 肌、 肌。
14、背阔肌由 神经支配、斜方肌由 神经支配。
四、简答题
1、肾手术时,腰部斜切口的层次如何?
2、成人常用的腰椎穿刺部位在何处?如何确定?经过的层次结构是哪些?
3、计数椎骨棘突序数的体表标志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试述脊髓被膜和各脊膜腔的特点
2、试述脊神经根与椎间孔和椎间盘的关系。
一、 选择题
1、B 2、B 3、D 4、E 5、B 6、C 7、A 8、A 9、B 10、B 11、B 12、B 13、C 14、
A 15、A 16、A 17、A 18、E 19、B 20、D 21、B 22、B 23、C 24、A 25、E 26、
C 27、C 28、E 29、C 30、D 31、B 32、E 33、D 34、A 35、E 36、D 37、C 38、
D 39、B 40、C 41、E 42、E 43、B 44、D 45、C 46、D 47、B 48、C 49、E 50、E 51、C 52、B 53、C 54、B 55、C 56、E
1、A 2、D 3、C 4、D 5、A 6、B 7、B 8、C 9、A 10、C 11、B 12、D 13、D 14、
B 15、A 16、C 17、A 18、E 19、B 20、E 21、C 22、A 23、C 24、E 25、C 26、
C 27、E 28、B 29、A 30、E 31、C 32、D 33、A 34、C 35、E 36、A 37、D 38、
1、A 2、B 3、A 4、C 5、C 6、C 7、A 8、C 9、C 10、D 11、C 12、D 13、A 14、
B 15、A 16、D 17、B 18、A 19、A 20、B 21、D 22、C 23、A 24、B 25、C 26、
D 27、D 28、C
1、ABC 2、BC 3、CDE 4、BE 5、CDE 6、ABCDE 7、CD 8、ACE 9、AC 10、ABC 11、ABCE 12、BCE 13、ABCDE 14、CD 15、BCD 16、CDE 17、ABC 18、ABCDE 19、ABCDE
二、名词解释题
1、 脊肋角位于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下缘之间的交角。肾位于该角的深面,是肾囊封闭常用的进针部位。
2、 胸背区和腰区的深筋膜分为浅、深两层,深层较厚称胸腰筋膜。其在腰区增厚,分三层:前层位于腰方肌前面,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后层覆盖于竖脊肌后面。
3、 在斜方肌的外下方,肩胛骨下角的内侧有一肌间隙,临床称听诊三角或肩胛旁三角。其内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三角的底为薄层脂肪组织、深筋膜和第6肋间隙,表面覆以皮肤和浅筋膜,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4、 腰上三角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的下方。三角的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有时由于下后锯肌在第12肋的附着处与腹内斜肌后缘相距较近,则下后锯肌亦参与构成一个边,共同围成一个不等四边形的间隙。三角的底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
5、 腰下三角位于腰区下部,腰上三角的外下方。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三角的底为腹内斜肌,表面仅覆以皮肤和浅筋膜。
6、 枕下三角位于枕下、项区上部深层,是由枕下肌围成的三角。其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三角的底为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浅面借致密结缔组织与夹肌和半棘肌相贴,枕大神经行于其间。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
7、 胸腰筋膜中层上部张于第12肋与第1腰椎横突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腰肋韧带,肾手术时,切断此韧带可加大第12肋的活动度,便于显露肾。
8、 第3~7颈椎的椎体上面侧缘有明显向上的嵴样突起,称椎体钩;下面侧缘的相应部位有呈斜坡样的唇缘,二者共同参与组成钩椎关节。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
9、 沿骶正中嵴向下,由第4、5骶椎背面的切迹与尾骨围成的孔称骶管裂孔,是骶管麻醉的进针部位。
三、填空题
1、 枕大神经;第2颈神经后支;臀上皮神经;第1~3腰神经后支。
2、 骶管裂孔;骶角
3、 脊髓前、后动脉;根动脉。
4、 竖脊肌;腹内斜肌;后下锯肌;腹横肌腱膜。
5、 肋下;髂腹下;髂腹股沟;肾。
6、 髂嵴;腹外斜肌;背阔肌;腹内斜肌;阑尾;盲肠。
7、 背阔肌、斜方肌;肩胛骨;6。
8、 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枕大;枕下;椎。
9、 肋下;髂腹下;髂腹股沟。
10、 4;2;3;7。
11、 竖脊肌外侧缘;第12肋;2。
12、 竖脊;竖脊;腰方;腰方。
13、 背阔;斜方;菱形;肩胛提。
14、 胸背;副。
四、简答题
1、 肾手术时,经腰部斜切口的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背阔肌、腹外斜肌、下后锯肌与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肾筋膜、肾脂肪囊到肾。
2、 成人腰椎穿刺或麻醉部位在第3~5腰椎棘突间,因为成人脊髓下端大约平第1腰椎下缘,而马尾浸泡在终池的脑脊液中,故在第3~4或第4~5腰椎间隙穿刺,一般不会损伤脊髓和马尾。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棘突,其上方为腰3~4棘突间,下方为腰4~5棘突间。腰穿时,所经过的层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和脊髓蛛网膜。
3、 第7颈椎棘突易触及;成人男性颈静脉切迹平第2胸椎,女性平第3胸椎;两侧肩胛冈内侧端的连线平第3胸椎棘突;胸骨角平第4胸椎体下缘;肩胛下角连线平第7胸椎棘突;剑胸结合平第9胸椎;脐一般平第3~4腰椎间隙;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棘突;两侧髂后上棘的连线平第2骶椎棘突。
五、论述题
1、椎管内容由脊髓及其被膜等结构。脊髓上端平枕骨大孔连于脑,下端终于第1 腰椎下缘(小儿平第3腰椎),向下以终丝附于尾骨背面。脊髓表面被覆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为硬脊膜、脊髓蛛网膜和软脊膜。各层膜间及硬脊膜与椎管骨膜间均存在腔隙,由外向内依次有硬膜外隙、硬膜下隙和蛛网膜下隙。
硬脊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形成一长筒状硬脊膜囊。上方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相续向下在第2骶椎高度形成盲端,并借终丝附于尾骨。硬脊膜囊内有脊髓、马尾和31对脊神经根,每对脊神经根穿硬脊膜囊时被其紧密包被,硬脊膜则延续形成神经外膜,并与椎间孔周围的结缔组织紧密相连,起固定作用。
脊髓蛛网膜薄而半透明,向上与脑蛛网膜相续,向下平第2骶椎高度成一盲端。此膜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与软脊膜相连。
软脊膜柔软并富于血管,于脊髓表面紧密相贴。在前正中裂和后正中沟处,有软脊膜前纤维索和后纤维隔与脊髓相连。在脊髓两侧,软脊膜增厚并向外突,形成齿状韧带。
硬膜外隙是位于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窄隙,其内填有脂肪、椎内静脉丛、窦椎神经和淋巴管等,并有脊神经根及其伴行血管通过,正常时呈负压。此隙上端起自枕骨大孔高度,下端终于骶管裂孔,由于硬脊膜紧密附着于枕骨大孔边缘,故此隙与颅内腔隙不交通。临床硬膜外麻醉即将药物注入此隙,以阻滞硬膜外隙内的脊神经根。针穿入硬膜外隙内后,因存在负压,会有抽空感,这与穿入蛛网膜下隙时有脑脊液流出并呈正压的情况不同。此隙内的椎静脉丛内、外互相吻合沟通,且无瓣膜,因此当盆、腹、胸腔等部位的器官发生感染、肿瘤或寄生虫病
时,可经椎静脉丛侵入颅内或其他远位器官。
硬膜下隙在活体是位于硬脊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的潜在腔隙,与脊神经周围的淋巴隙相通,内有少量液体。
蛛网膜下隙位于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在活体,蛛网膜下隙内充满脑脊液,向上经枕骨大孔与颅内蛛网膜隙相通,向下达第2骶椎高度。脊髓蛛网膜向两侧包裹脊神经根形成含有脑脊液的脊神经周围隙。此隙在第1腰椎至第2骶椎高度扩大,形成终池,池内有腰、骶神经根构成的马尾和软脊膜向下延伸形成的终丝。 由于成人脊髓下端大约平第1腰椎下缘,而马尾浸泡在终池的脑脊液中,故在第3~4或4~5腰椎间进行腰椎穿刺或麻醉,将针穿至终池,一般不会损伤脊髓和马尾。腰穿时,刺针经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和脊髓蛛网膜而到达富含脑脊液的终池。
硬脊膜的血供来自节段性根动脉。一条根动脉有两条伴行静脉,动脉与静脉间有较多的动静脉吻合。
2、脊神经根离开脊髓后,即横行或斜行于蛛网膜下隙,汇成脊神经前根和后根,穿蛛网膜囊和硬脊膜囊,行于硬膜外隙中。脊神经根在硬脊膜囊以内的一段,为蛛网膜下隙段;穿出硬脊膜囊的一段,为硬膜外段。
脊神经根离开脊髓时被覆以软脊膜,当穿脊髓蛛网膜和硬脊膜时,带出此二膜,形成蛛网膜鞘和硬脊膜鞘。此三层被膜向外达椎间孔处,逐渐与脊神经外膜、神经束膜和神经内膜相延续。
蛛网膜下隙可在神经根周围向外侧延伸,至脊神经节近端附近,一般逐步封闭消失。有时可继续沿神经根延伸,如果此时进行脊柱旁注射,药液就由此进入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内。
脊神经根的硬膜外段较短,借硬脊膜鞘紧密连于椎间孔周围,以固定硬脊膜囊和保护鞘内的神经根不受牵拉。此段在椎间孔处最易受压。椎间孔的上、下壁为椎弓根上、下切迹,前壁为椎间盘和椎体,后壁为关节突关节和黄韧带。颈部的椎间孔呈水平位,较长,约1.2cm;下腰部的脊神经根需先在椎管的侧隐窝内斜向下方走行一段距离后,才紧贴椎间孔的上半出孔。所以,临床上有时将包括椎间孔在内的脊神经根的通道称为椎间管或神经根管。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黄韧带肥厚和椎体边缘及关节突骨质增生是压迫脊神经根的最常见原因,临床手术减压主要针对这些因素。
椎间盘突出时,为了减轻受压脊神经根的刺激,患者常常处于强迫的脊柱侧凸体位。此时,脊柱侧凸的方向,取决于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受压脊神经根的关系。当椎间盘突出从内侧压迫脊神经根时,脊柱将弯向患侧;如果椎间盘突出从外侧压迫脊神经根时,脊柱将可能弯向健侧。有时椎间盘突出患者会出现左右交替性脊柱侧凸现象,其原因可能是突出椎间盘组织的顶点正巧压迫脊神经根。无论脊柱侧凸弯向何方后,均可缓解突出椎间盘对脊神经根的压迫。
包含总结汇报、办公文档、旅游景点、人文社科、IT计算机、资格考试、专业文献、考试资料、文档下载、出国留学以及局部解剖 脊柱区试题等内容。本文共12页
相关内容搜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局部解剖学论述题34673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局部解剖学论述题34673
文档格式:XLS|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0:45:4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局部解剖学论述题34673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硬膜外隙的名词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