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你最近读过的一本书看什么书?

  在一个秋日的傍晚,笔者快步走向巴黎爱乐大厅,夕阳从背后洒下。周围多是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好似西天的余晖。与之相应的,欧美诸多音乐大师也像他们的观众一样步入晚年,去年海丁克离世,今年巴伦博伊姆退出舞台。古典音乐的未来在哪里?

  在新冠大流行的过去三年,一些中国青年音乐家迅速成长,在夹缝中寻求新生。梅第扬触摸到了中提琴的职业“天花板”,金郁矿20岁时成立了自己的室内乐团,汪月含发行了中国第一张早期钢琴唱片,匡俊宏成为最年轻的古典吉他教授,而来自茱莉亚学院纽约及天津校区的年轻演奏家们也开始了他们的音乐创业,中国古典新青年虽初出茅庐却声势浩大。

  演奏属于这个世界的音乐作品

  Q:你的音乐偶像是谁?

  Q:你的口头禅是什么?

  A:就是…就是那个!

  Q:你最近的心境怎么样?

  A:乐观、积极、向上。

  Q:你最希望拥有哪种超能力?

  A:嘿,醒醒,快醒醒!

  Q:你最近在读/读完了哪本书?

  Q:你对自己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A:目前还没思考过整容问题。

  Q:何时何地让你感觉到最快乐?

  A:永远都会是大自然。

  Q:你最喜欢的旅行目的地是哪里?

  A:太多了!要根据我当天指挥的曲目决定。

  Q:如果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A:我没有什么想要重现的,我对世界的选择永远报以最高的尊重。

  2000年出生,今年22岁。在金郁矿的人生里聊高光时刻,这似乎是一个为时尚早的问题。

  但就是这个年轻人,有些时间节点总是为人津津乐道。比如,20 岁的时候他发起创办了新古典室内乐团;又比如,2011年1月他临时在复印店里做了一本乐团手册递到了指挥家余隆手中;再比如,去年6月他拿下了哈恰图良国际音乐比赛亚军;还比如,今年7月他和他的乐团在上海夏季音乐节呈现了一场别具一格的音乐会。

  出生于杭州的一个普通人家,金郁矿家里并没有音乐背景。唯一让他与音乐产生联系的,是出生前就被闲置在他房中的那架钢琴——原是父亲为他自己买的,却没能坚持学下去。长到四岁时,金郁矿开始学习钢琴。上了初中,他加入了合唱团并开始接触指挥。15岁那年,他考进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开始专业学习指挥。

  学指挥,不像乐器专业的同学,手中都有自己可以练习的工具,金郁矿大多时候只能通过钢琴来摸索着学习。直到有了自己的乐团之后,他开始和不同乐器的同事亲密接触,从弦乐到管乐都有了透彻的了解,可谓天差地别。当然,这并不是他创立新古典室内乐团的动因。“我们想建立一支以新古典主义和简约主义风格作品为中心的新锐室内乐团。”

  今年的上海夏季音乐节,金郁矿和新古典室内乐团演出了马克斯·希特《重组维瓦尔第“四季”》。《四季》,是意大利作曲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出版于1725年的世界经典。2012 年,英国作曲家马克斯·里希特对这部“经典”大刀阔斧地进行了重写,他删掉了原作75%的内容,以极简主义作曲手法,加入了电子合成器,让《四季》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四季》之所以受欢迎,全因它的优美和精致,但也因此常被使用于各种广告甚至是电梯里的背景音乐,毫无侵略性。《重组维瓦尔第“四季”》则不同,其中的暴烈与个性,让人听到了这个时代的声音。它不再是十八世纪的田园风光,而是二十一世纪大都市里的狂风骤雨。这大概就是金郁矿和他的乐团所想呈现的音乐,属于当下的声音。

  当很多职业乐团仍在挣扎莫扎特、贝多芬、马勒时,这些年轻人看上了一首此前从未在中国演出过的冷门作品——奥托里诺·雷斯皮基《为长笛和弦乐而作的组曲》,从寻找乐谱到排练演出他们准备了一年时间。不仅如此,金郁矿和乐手们的合作方式也与大师们不同。卡拉扬曾是古典音乐的“帝王”,金郁矿却完全做不来“霸道总裁”,乐团的艺术呈现都是他和乐手们商量着来,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作为一个“零零后”年轻人,金郁矿喜欢郑渊洁,看过很多他的作品 ;网名叫“哦耶”,自我评价很“雷鬼”;爱好“极度落后”,狼人杀、剧本杀、密室逃脱统统没玩过;不停在寻找古典音乐“遗珠”,对节奏蓝调、电子音乐和流行音乐也感兴趣;热爱指挥,但又说未来说不定会做个摄影师,“因为喜欢野外,喜欢白雪皑皑的感觉”。这就是新一代指挥家金郁矿,也许他会给古典音乐世界带来一些改变。

  触摸中提琴的职业“天花板”

  Q:你的音乐偶像是谁?

  A:切利比达克,还健在的是安德拉斯·席夫。

  Q:你的口头禅是什么?

  Q:你最近的心境怎么样?

  Q:你最希望拥有哪种超能力?

  Q:你最近在读/读完了哪本书?

  A:《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Q:你对自己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Q:何时何地让你感觉到最快乐?

  A:与朋友小酌之后喝茶聊音乐。

  Q:你最喜欢的旅行目的地是哪里?

  A:佛罗伦萨/马尔代夫。

  Q:如果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A:巴托克自己完成他的中提琴协奏曲。

  10月6日,作为新任的中提琴首席,梅第扬第一次出现在柏林爱乐乐团的舞台上,他也成为这支古典天团成立140年以来的首位中国音乐家。朋友跟他开玩笑说,你已经触摸到了全世界中提琴家的职业“天花板”。而这位“天花板”,今年不过28岁。

  梅第扬1994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五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十岁转学中提琴,并成为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破格招收的第一个中提琴学生。“对于当时还是个小男孩的我来说,小提琴的声音太高了。我想要一个更加成熟、偏男性化的声音。我觉得中提琴的声音更有魅力、可塑性更强,演奏时的自由度和空间感都更大。”

  在成为柏林爱乐乐团中提琴首席前,梅第扬早已经声名鹊起。2014年,他考入慕尼黑音乐学院。2018年,他在慕尼黑ARD国际音乐大赛中提琴比赛中一举夺冠,并包揽了最受观众欢迎、最佳委约作品演绎等全部六个单项奖。次年,他受聘担任慕尼黑爱乐乐团中提琴首席,不仅成为这支老牌劲旅最年轻的弦乐演奏家,更是乐团历史上首位中国中提琴首席。

  今年二月,梅第扬在两天之内经过了四轮考核,并接受柏林爱乐全团100多位演奏家的投票,最终拿下了中提琴首席的职位。过去三年,这一职位一直呈空缺状态。而慕尼黑爱乐在获知这一消息后,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并评论说:“一只眼睛在哭,一只眼睛在笑。”祝福与惋惜并存的复杂情绪溢于言表。

  作为中提琴家,即便站在“天花板”上,仍要面对一些“尴尬”。今年九月,梅第扬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了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返场时又加演了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这两首都是传世名作,却并非为中提琴原创,其中难免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梅第扬开玩笑说:“在古典音乐中,‘脏活’‘累活’都是中提琴在干,拉中提琴的人脾气都比较好。”

  “从1900年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提琴作品,这也使得中提琴在交响乐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比如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另外,如果我们把弦乐四重奏比喻成手臂,那么第一小提琴像皮肤、第二小提琴是经络、大提琴是骨头,而中提琴则是血液。血液可以让你的手臂活过来,好的中提琴也可以让声音变得更加立体。” 梅第扬说,“巴赫是我觉得永远不会被超越的作曲家,贝多芬、巴托克我也非常喜欢。”除此之外,还特别喜欢俄罗斯当代作曲家施尼特凯1985年为中提琴家巴什梅特创作的《中提琴协奏曲》。“这首曲子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提琴的所有特点。结尾处,仿佛一个人在病床上即将离世,有心电图的声音,像在叹气一样。我想通过演奏这样的作品,让更多人知道,中提琴是种宝藏乐器,还有很多待人挖掘的宝藏作品。”

  虽然自称是个随性的人,但很显然,梅第扬也有自己的野心和脾气。“我觉得音乐没有天花板,每个人都希望做得更好。在我看来,每件乐器都是平等的。我们最终追求的都是艺术,是美、是对音乐的理解,而通过什么乐器去传达并非最重要的。

  以音乐为媒,以空间会友

  7月盛夏的一个傍晚,海河岸边突然响起动人的音乐。六个年轻人,在天津茱莉亚学院的户外舞台演出了肖斯塔科维奇、海顿、拉威尔和德沃夏克的经典曲目,以及三首中国民歌《阿拉木汗》、《三十里铺》、《新疆之春》改编而来的室内乐作品。

  他们来自一个新成立的团体——青心室内乐团(“青心”即“初心常在,艺术常青”之意)。这支乐团创建于2021年,主要由纽约茱莉亚学院和天津茱莉亚学院的优秀毕业生组成。在创立之初,他们就确定了音乐表演和普及教育并行的目标,不仅要呈现出高质量的音乐表演,更希望带着自己的音乐走进大众。

  坐落在纽约的茱莉亚学院是国际公认的顶尖艺术学院,天津茱莉亚学院则是这所百年名校首次在海外开办的新校园。“一所学校,两座校园”,纽约和天津茱莉亚拥有着同样的基因。茱莉亚荣誉院长约瑟夫·W·波利希曾在他的音乐教育专著《艺术家引领社会》阐述了茱莉亚的教学理念——培养“完整的音乐家”,鼓励他们走进社区,用音乐影响更多人。这样的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茱莉亚音乐家。

  也许有人觉得,理想在现实面前终要低头,但青心的成立恰恰是一次“理想照进现实和不忘初心”的体现。乐团成员平日里都有各自的工作,有国内年轻的职业四重奏成员,也有在一流大学里任教的老师,还有在管弦乐团中工作的乐手,不同的生活背景也让他们的音乐变得更加丰富而生动。如他们所言,青心的创立绝不是为了取悦市场或者快速变现,而是一次崭新的尝试。

  在新冠大流行的当下选择创业,正是这群年轻人音乐热情和艺术理想的彰显。他们思考着:如果一个市场已经不接受创业者了,那是否说明这个行业已经趋于饱和了呢?然而,留学归来的他们,更加感受到中国古典音乐市场的活力和潜力,同时,也看到了无论是表演还是普及都还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这样的现状,给了他们创业的信心。“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成千上万的企业与个人破产,但艺术领域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或许,当下的危机也会成为一个新的转机。”

  今年秋天,青心室内乐团推出了成立以来的首个音乐季,围绕经典、新锐、融合这三个关键词,以“古建新声”为题呈现十场音乐会。他们将携手知名客座艺术家演绎十七到十九世纪的经典曲目,包括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格里格《霍尔堡组曲》等 ;同时也将致力于推广现当代作品,比如著名法国作曲家梅西安的《时间终结四重奏》、华裔作曲家周龙的《琴曲》等。

  与此同时,青心与天津茱莉亚学院达成了合作,尝试走出音乐厅做艺术普及教育,以实现他们的社会责任。乐团创始成员、小提琴家何宇洁回忆说 :“在纽约求学时,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场演出不是在音乐厅,而在距离学校两小时车程的一个医院大厅里。那次经历改变了我对艺术和音乐的理解,那些正在经受病痛却仍然渴望而专注地聆听音乐的脸庞,更让我坚信音乐在任何时间或空间里,都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力量。”

  古典吉他不止是“阿兰胡埃斯”

  Q:你的音乐偶像是谁?

  A:英国吉他大师朱利安·布里姆(Julian Bream)。

  Q:你的口头禅是什么?

  A:“别吧,真的吗?”(演出要延期了)

  Q:你最近的心境怎么样?

  A:何妨吟啸且徐行。

  Q:你最希望拥有哪种超能力?

  A:影分身!一个我去环游世界汲取生活中的情感与思绪,一个我守在吉他旁期待着把这些灵感呈现在我的音乐中。

  Q:你最近在读/读完了哪本书?

  A:梅尔维尔的《白鲸》,11月我要在北京现代音乐节演奏武满彻的《朝向大海》,这首作品的创作灵感参考了这部文学小说。

  Q:你对自己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A:日益渐高的发际线。

  Q:何时何地让你感觉到最快乐?

  A:在森林或大海边开车/散步。

  Q:你最喜欢的旅行目的地是哪里?

  A:下一个目的地,旅行对我有无限的吸引力。

  Q:如果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A:不一定要重现,我更想去未来看看。

  5岁时,匡俊宏从父亲的乐器行里抱起了一把古典吉他。在青藏高原的慢时光中,他就与这把吉他相伴成长起来。他至今仍记得儿时简单的生活,让他可以长时间沉浸在古典吉他的声音里。对他而言,这可能都不算一次选择,准确地说应该称之为“相遇”。

  后来匡俊宏却发现,大多数人对古典吉他知之甚少,甚至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蒂音乐学院的同学们对这种乐器也并不太了解。“古典吉他是一种独奏乐器,自身的琴体构造使它拥有足够的音量,不需要插电、不使用拨片,通常我们都是在专业音乐厅里进行演奏,我们拥有大量的独奏曲目、动听的室内乐作品,还有很多经典的协奏曲。”

  过去,古典吉他几乎是一个“遗世而独立”的存在。直到二十世纪,英国诞生了一位非常伟大的古典吉他演奏家朱利安·布里姆,他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古典吉他的发展。一方面,他精湛的演奏,吸引了诸多音乐爱好者和古典吉他学生。另一方面,他向当时许多重要的作曲大师发起了委约创作,包括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德国作曲家汉斯·维尔纳·亨策、日本作曲家武满彻等,他甚至还曾向斯特拉文斯基发出过邀请。

  但即便如此,对于很多人来说,谈到古典吉他,能知道《爱的罗曼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和《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当今世界以吉他独奏为职业的演奏家,大概不超过二十位,包括佩佩·罗梅罗、大卫·罗素等。从朱利安·布里姆到现在,古典吉他确实迎来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学生,但不得不说,这种小众乐器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从12岁开始,匡俊宏在多个国际赛事中拿奖并陆续在欧美举办了独奏音乐会。17岁时,他在慕尼黑ARD国际音乐大赛古典吉他组最高奖等多个奖项,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并打破了亚洲古典吉他界在此国际顶尖赛事零的突破。2021年,他还入选了由伯明翰皇家音乐学院院长朱利安·韦伯推举的“三十位三十岁以下的世界最杰出青年音乐家”。但是,如此高的起点却没有让他选择成为一名全职独奏家,而是选择回到国内同时开始了演出和教学。

  2021年,他受聘成为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今年秋天,他又加入了天津茱莉亚学院主持大学预科课程的古典吉他教学。与此同时,今年匡俊宏给自己安排了一系列的演出,他首演了作曲家文子洋题献给他的新作《清籁》,又与青年手风琴演奏家毛俊澔合作进行了国内巡演,十一月还将携手指挥家洪毅全和四川交响乐团演出意大利作曲家马里奥·泰德斯科《D 大调第一吉他协奏曲》,并要在北京演出武满彻的长笛和吉他二重奏《朝向大海》。

  匡俊宏说,他一直把朱利安·布里姆视为自己的音乐偶像。他努力想把一些大家可能并不常听到的音乐作品搬上舞台,也努力在教学中让学生们更加深入走进古典吉他的世界。“朱利安·布里姆让现在的我们看到了古典吉他的存在,我也希望在未来自己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古典吉他的美。”

  你好奇莫扎特时代的声音吗?

  “如果我告诉你,莫扎特当年听到的钢琴声音与今天是完全不一样的,你会好奇吗?”

  第一次按下早期钢琴琴键时,汪月含被指间柔和的触感和耳边温暖的音色怔住了,它是那么与众不同。刚进入印第安纳大学读研究生时,早期钢琴只是她的一门选修课。却不想一见倾心,汪月含逐渐被早期钢琴和历史演奏法所吸引,便又申请了一个专业。

  坐在一台1805年维也纳式钢琴的复刻琴旁边,汪月含开始讲解所谓的“早期钢琴”。“首先,琴身外观有很大的差异,早期钢琴是全木质的,体积偏小,琴键也小小的,黑白键颜色相反,琴弦极细。而且,早期钢琴使用的是膝盖踏板,通过膝盖向上顶,而不是像现代钢琴那样的脚踏板。这一切外观和内里构造的差别,最终导致了声音音色的不同,对于听众来说这是最直观的。对于演奏者来说,手指触键的感觉也和现代钢琴不同,早期钢琴的琴键很轻,弹起来不费劲儿,但要难控制得多。”

  在西方音乐史上,1750年至1820年被称为“古典主义时期”。往前,巴洛克时期有着鲜明的舞蹈音乐和严谨的对位写作 ;往后,浪漫主义时期则有着如歌的旋律线条和丰饶的和声色彩。处于两者之间的古典主义,有着语言和结构的工整性,而早期钢琴的出现和兴起,也让古典主义音乐中对说话语气和语音语调的模仿成为可能。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是古典主义的音乐巨擘,他们很大程度上定义和发展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古典音乐”。

  但在历史的洪流中,人们演奏音乐和聆听音乐的场所和方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汪月含说,从半个多世纪以前,欧洲有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投身到古乐复兴运动中。“首先是古乐器的复兴;其次是对演奏形式的复原,用当时的乐器演奏当时的作品;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历史演奏法的研究挖掘,探索当时的音乐家们如何分析作品、如何表现音乐。”音乐家们都在思考,莫扎特是如何创作演奏自己的钢琴作品的?汪月含也想把自己喜欢的早期钢琴,以及自己爱的声音分享给更多的人。

  其实不止是莫扎特,贝多芬、舒曼、肖邦,他们当年的钢琴声音和今天都是不同的。这自然触发了人们去探索:作曲家想要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今天在音乐里听到的演绎真的是作曲家当年的创作初衷吗?“当然,用现代乐器或者历史乐器,都可以很好的诠释音乐,只是诠释的方式不同,一种是偏向当代人的审美,一种是偏向历史上的审美。对于观众而言,多了一种聆听的选择,为什么不呢?”

  去年,汪月含发行了中国第一张早期钢琴唱片《莫扎特:幻想与回旋》,今年11月发行第二张《Beloved》。今年9月,她在北京智珠寺大殿举行了一场《挚爱莫扎特》专场音乐会。从乐器到曲目、从演奏方式到聆听环境,无限接近莫扎特的年代。“智珠寺落成和莫扎特出生时同一年,这让我在演奏时感觉,时间、空间、声音、人,一切都混杂在一起,所有我们以为的距离,在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中,全都不重要了。”

  新媒体编辑 / 欣仔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自闭是一个非常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类人群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从内向逐渐到自我封闭。这种非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人的生活以及性格是有很大的影响力。今天藏书馆APP推荐几本有助于调节内心世界的书,帮助这类人群走出内心的盒子空间。

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小说《第七天》于2013年6月首次出版。

《第七天》遵循余华先锋时期的艺术魔幻现实主义,试图创造一个平行而对立的生死世界。它让主人公杨飞的精神在生死之间徘徊,透过死亡看待生命,使人间如水般清澈的倒影。小说颠覆了以往对精神世界的理解,创造了一个宁静祥和的“死无葬身之地”,同时描写了一个冷酷暴力的人类世界,一个场景倒置。在对生与死的多重叙述中,创造了一群行走在麻木中的死人。作者试图通过对死者悲剧命运的描写来唤起人们对当代社会的反思。在“无葬身之地”的建设中,作者提出了对世界正义和人性美的呼唤。

No.2《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蟾蜍先生过去常常笑着皱眉头,但却异常不高兴,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没有力气站起来洗洗自己。 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咨询一下。 蟾蜍在导师苍鹭的带领下,经过十次的心理咨询,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逐渐找到了自信和希望。

这不是一本给孩子们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深刻的心理治疗书。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国家级心理咨询入门读物。以 TA 交往理论和分析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十次心理咨询,讲述了抑郁症患者最终找到幸福和自信的全过程。在书中,你可以看到心理咨询的倾听、移情、沟通技巧,还可以看到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过程模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亲身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心灵的治愈与改变。

No.3《肖申克的救赎》

这本书主要收入以及斯蒂芬·金的四部中篇小说,是他作品中的杰出文化代表作。其英文版一经中国推出,即登上《纽约证券时报》畅销书市场排行榜的冠军之位,当年在选择美国狂销二十八万册。目前,这本书我们已经被翻译成三十一种语言,同时创下了一个收录的四篇小说教学中有三篇被改编成具有轰动社会一时的电影的记录。

其中最著名的是《肖申克救赎》,这是电影史上最佳电影的七个奥斯卡提名。 这部小说展示了斯蒂芬·金擅长的惊悚片。 书中的另外两本小说《纳粹的高个子》和《尸体》在被拍成电影后也广受欢迎。 《尸体》也被认为是斯蒂芬·金最自传的作品。

No.4《与内心的小孩对话》

有一个不如意的童年,其实你并不孤单。

很多学生父母因其具有自身的人格发展障碍而把自己的欲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导致这些孩子的各类生理及心理健康需求问题得不到有效满足,在很小的年纪就承受常人无法进行想象的压力,对于企业外界事物感到害怕恐慌,产生童年阴影。

这本书是治疗童年创伤的良药。

作者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童年阴影产生的原因,并据此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步治疗,帮助你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重建自我

《摆渡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Claire Mcfall)创作的小说,作者从少年人的角度进行洞悉社会人性的温情,通过分析男女对于主人公的所见所感,道出我们所有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作为终极追求幸福的向往。

《摆渡人》获得五项世界文学奖,并在33个国家售出版权,是一部震撼数百万读者心灵的灵魂疗愈小说。

静心看书不仅能够有效的调理内心,也能让人保持一种静心的状态。但是书并不是万能的,还是需要多出去走走,贴近自然,这样才能更好的调节自己糟糕的状态。

————————————————————————————————————————————————————————————————

藏书馆是一个专注用户自我成长的云端在线阅读私人图书馆,用户可自行藏书、借书、读书、购书、荐书,并且为每个人配备了庞大的云存储空间。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介绍一下你最近读过的一本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