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海拔》中有哪些花絮?

《绝命海拔》吉伦哈尔饰演一位登山队向导


  搜狐娱乐讯 年度3D冒险巨制《绝命海拔》将于11月3日以2D、3D、IMAX 3D和中国巨幕全制式在中国大陆上映。今日影片曝光灵魂人物向导特辑,由杰克-吉伦哈尔和杰森-克拉克扮演的两队登山向导分别以各自片中的身份和大家分享了影片的部分情节,两位风格截然不同的向导,为了成功登顶珠峰,从竞争对手转变成为了合作伙伴。

  《绝命海拔》讲述了两支登山队在同一天登顶珠峰的故事。面对艰险恶劣的环境,两队队员们不断突破体能,超越极限,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却给他们带来重创。面对这场风暴的考验,登山队员们全力以赴,和大自然顽强地斗争。

  在影片中,罗伯-豪尔带领的“冒险顾问”登山队将与斯考特-费舍尔所带领的“山疯”团队同一天登顶珠峰。“冒险顾问”队的向导罗伯-豪尔由凭借《猩球崛起》、《终结者:创世纪》等影片闻名的好莱坞影星杰森-克拉克扮演,他介绍说:“罗伯非常乐意带领人们完成他们的目标,并帮助他们看到他所看过的风景。”

  另一支登山队伍“山疯”队则是由第78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者好莱坞影星杰克-吉伦哈尔饰演的斯考特-费舍尔带领,他在特辑中表示,两位向导对彼此都很了解,他们是这群队员的领导者。然而他们两个却是截然不同的风格,罗伯-豪尔注重细节,用特殊的方法把一切都组织好。斯考特-费舍尔则觉得罗伯-豪尔有点太过束手束脚,他对于“山疯”团队的观念是,更多的让队员自己去登山,并找出属于自己的方法。

  关于两支登山队伍在理念上的分歧,导演巴尔塔萨-库马克显然最有发言权,他在特辑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对罗伯和斯考特来说,登山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的方式,他们无法停止登山的脚步,所以他们必须要以此为生。两位向导从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可以更加有效地面对风暴的考验,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情。

  《绝命海拔》将于11月3日以2D、3D、IMAX 3D及中国巨幕全制式在中国大陆上映。

}

  电影《绝命海拔》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绝命海拔》是由英国沃克泰托影片公司、环球影业联合出品,由冰岛导演巴塔萨·科马库执导,杰克·吉伦哈尔、杰森·克拉克、乔什·布洛林、凯拉·奈特莉领衔主演灾难冒险片 。该片改编自美国作家乔恩·克拉考尔所著的《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故事源自于1996年的真实事件,讲述了由罗布·霍尔和史考特·费雪带队的两支探险队攀登珠峰的故事 。影片于2015年9月25日在美国上映 。2015年11月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原著作者-乔恩.克拉考尔,也是一位登山家
  疯狂山脉领队斯科特.费雪和冒险顾问领队新西兰人罗布.霍尔
  斯科特.费雪(左)和贝克.维瑟斯(右)
  美国邮差.汉森.,为了攀登珠峰打两份工,1995年随罗布霍尔攀登珠峰到达南峰未能登顶,1996年再次登顶过程中不幸遇难。
  贝克.维瑟斯,49岁,来自加州的一位病理学家,第一次攀登珠峰。在珠峰南坳暴风雪中熬过一夜,在严寒中失去了右手和鼻子。
  登山队员到达海拔8412米的珠峰阳台区。
  罗布.霍尔率领队员攀登中,这里应该是洛子壁。
  孔布冰川的巨大裂缝,需要架设梯子通过。
  贝克.维瑟斯在通过孔布冰川
  冒险顾问探险队珠峰大本营总管海伦(中).惠灵顿和医生麦肯齐(下),上方是罗布.霍尔好友登山家盖尔。
  1.影片中山难公造成霍尔、 斯科特、哈罗德、南玻康子、道格.汉森5人遇难,实际上在1996年珠峰登山季中,有4支队伍中共有9人在登山过程中死亡,另有3人在5月底相继去世。其中罗布.霍尔的冒险顾问探险队共有4人直接死亡,是伤亡最惨重的一只队伍。
  2.罗布霍尔的冒险顾问商业登山队,在当时是声誉最好,安全系数最高,收费最高的一支队伍。
  3.电影中贝克.维瑟斯由于严重冻伤,在二号营地坐尼泊尔军方直升机离开。其实第一个乘坐直升机离开的不是贝克.维瑟斯,而是台湾人高铭和。他也是在下山途中被严重冻伤,后来导致截肢。
  4.在南峰的氧气瓶其实是满的,是由于哈罗德缺氧造成意识不清晰,而且阀门被冻住,压力表不显示气压,进而影响哈罗德判断出现错误。
  5.疯狂山脉高级向导阿纳托列.布克瑞夫是苏联时代出生的登山奇才。在全世界14座超过8000米的山峰中,他无氧登顶了十座。96年作为疯狂山脉队高山向导,自己孤身在南坳救回了3人.1997年11月底在尼泊尔攀登世界第十高峰安纳布尔纳峰时不幸遇难。
  6.霍尔垂死之际和妻子用卫星电话通话是真实的,并非故意制造的煽情情节
  7.贝克.维瑟斯在5月11号下午神奇地自己站起来,走回了四号营地!他的脸和手暴露在暴风雪中一天一夜,脆得跟瓷器似的。即便已经回到四号营地,他的同伴对他的最后生还不抱希望,只是用了一些辅助性的安慰治疗,在四号营地的帐篷里过了一夜静静地等待死去。但是他居然在12号站了起来,要知道四号营地的高度也有7950米,Weathers在队友搀扶下从四号下降到二号营地,终于在二号营地等到了直升机的救援贝克.维瑟斯生还后,安了一个假鼻子,截肢了右前臂,移除了左手的所有手指和双脚的部分脚趾。

}

  《绝命海拔》改编自美国作家乔恩·克拉考尔所著的《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故事源自于1996年的真实事件,讲述了由罗布·霍尔和史考特·费雪带队的两支探险队攀登珠峰的故事。 两支队伍中的勇士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中有邮差、记者、医生,还有一名来自日本的职业女性。这些登山者看似平凡, 但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激励着他们前往海拔8000米以上、氧气稀薄的珠峰。在攀登过程中,他们的身体机能急速下降,在应对体力衰竭、缺氧、雪盲的同时,他们又极为不幸地遭遇了一场剧烈的暴风雪,因此命悬一线。

  影片中一部分珠穆朗玛峰的场景是在伦敦郊区著名的松林影视城中搭景拍摄的,而位于山腰的珠峰大本营则是由盖瑞·弗里曼和他的团队设计,在罗马城历史悠久的西奈西塔影视城中进行搭建。另外一部分外景是在珠峰大约4750米的海拔位置取景拍摄,这里距离大本营不远。此外的取景地还包括前面提到的意大利特伦蒂诺上阿迪杰大区的几座山峰。

  缘起于一场19年前的山难

  1996年5月,一个大型登山团队开始了命运多舛的攀登之旅。他们之中有 Imax纪录片制作人Ed Viesturs和David Breashears,记者Jon Krakauer和资深珠峰导游罗布·霍尔和安迪·哈里斯。然而,一场暴风雪在团队即将登顶时袭来,在短短1天左右的时间,从5月10日下午4点多,暴风雪开始启动、发作,持续了20小时,就这样湮灭了当时世界上最景气的珠峰商业登山公司,吞没了几个最优秀的职业高山向导的性命。

  现在,导演巴塔萨·科马库要还原这个故事。 “我希望尽一切可能让片子真实可信,“科马库说。“我读了所有相关书籍,见了许多幸存者或幸存者的家人。跑了好几趟珠峰,以弄清它到底什么样子。”

  寻找一位伟大的摄影师,以及身先士卒

  这位来自冰岛的导演从小在严寒中成长,习惯于登山跋涉,但他也从未遇到过像珠峰这样极富挑战的自然景观。科马库知道,他需要一个能够帮助他把这个悲惨史诗还原到屏幕上的人。“我需要的是一个性格和工作都特别老练的人,”导演说。“很显然,我需要一位伟大的摄影师,但也需要一个身心都已经准备好面对极度挑战的人——比如说在零下30°时在极高的悬崖拍摄。”

  在见过几名候选摄影师之后,科马库与萨尔瓦托雷·托迪诺进行了倾谈,两人一拍即合。 “萨尔和我在筹备过程中去了两次珠峰——我们曾一度乘坐直升机飞到24,000英尺处以尽可能接近珠峰,”科马库回忆说。“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人们要花好几个月才能适应这种高度。我问驾驶员还能不能飞得更高,他说,‘不行’。他给我展示他正在试图飞得更高,但直升机却做不到,因为空气过于稀薄,甚至不能产生向上飞所需的向下压力!我们戴着氧气面罩升空,差点陷入一大团云之中。万一被困在云里,那将是相当致命的。那种高度的天气瞬息万变,因此天气报告一点作用也没有。那真是极其,极其危险的地方!”

  “巴塔萨真的很想让这部影片具有现实感,”托迪诺证实。“很多事情都是实拍的。我们在尼泊尔拍摄——包括加德满都、昆布谷,并到了海拔15,000英尺的为悼念珠峰遇难者修建的纪念碑。”

  珠峰的恶劣环境不允许实拍

  现实生活中,1996年的队伍是从珠峰的尼泊尔一侧以传统路径登上珠峰的。这趟路线的大本营设置在海拔17,700英尺,也就是海拔3.35英里处的山峰东南面。在这样的高度,身体需要几个星期来适应环境:因为身体必须产生比平时多一倍的红血细胞以补偿大气中的氧气不足。

  攀登的第一站是越过被称为冰瀑的昆布冰川。冰川每天会移动四英尺,这会导致地形不断变化。遍历地形的唯一方法是使用铝梯,将其用作临时桥梁跨越不断变化的深渊裂缝。在冰瀑之上是海拔19,900英尺的一号营地,然后是海拔21,300英尺的二号营地,海拔24,500英尺的三号营地。第四营地则坐落在海拔26,000英尺处。登山者往往需要先上升至一个营地,再多次下降到之前的营地以使身体适应。从第四营地开始,登山者将进入“死亡地带”,除了面对稀薄的氧气,他们还必须面对陡峭的岩壁,重雪崩区,以及众多近乎不可能的障碍。

  没有保险公司会允许剧组在这种环境下拍摄,但科马库坚持实拍。“有一件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始终能在片中感受山峰的浩大,”导演道。“得离珠峰越来越近,真切感觉它的每一个方面,感受到你是多么的渺小和自然压倒性的强大。这不能全部在机内完成,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尽量在现实中拍摄。就像拍摄太空电影却没有办法进入太空,这部电影也一样。我们也要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托迪诺指出,“巴塔萨希望把摄影机和观众放入环境,让观众觉得他们就是正在爬山的人。这意味着很多外景地拍摄,长镜头和手持操作。”

  找到替代拍摄地点多米诺蒂,但同样面对极度挑战

  在全球范围内物色地点后,剧组选择在意大利北部,近奥地利边境的多洛米蒂山脉的滑雪胜地,Val Senales进行拍摄。因为它的自然光与珠峰最为接近。导演科马库表示曾想在冰岛拍摄,但光线不匹配。“在多洛米蒂,我们可以得到湛蓝天空,这是最接近珠峰的。”

  科马库的剧组从九月底十月初就开始筹备电影,但随后失去了赞助,只好打道回府。当确保新资金之后,就返回并拍摄了一个月,期间并没有太多的时间筹备,就这么一头扎了进去。

多洛米蒂在片中模拟的是珠峰的一号,二号和三号营地,但就连这个相对的低海拔地区都充满了潜在的危险。“一天晚上,因为一场暴风雪我们不得不撤离,那场风暴彻底埋葬了我们的营地,我们只好第二天把营地挖出来。”剧组及演员在山峰和峭壁上工作,任何时候都要牢牢固定住自己。上山下山都非常具有挑战性,每天起床得一层又一层地穿衣服和登山靴,再进入零度以下的温度——这些都会对剧组人员造成损耗,减慢速度。

  除了严寒,挑战还在于连续的疲劳工作。意大利剧组成员在及腿深的积雪里十小时不间断工作,没有午休。“一走上二十英尺就喘不上气,还没有真正的休息,这是相当累人的,有时我真想休息一下,来个午休,这样就能换袜子了!”

  摄影组第二组曾在珠峰进行了短暂拍摄,但在摄影期间几名协助剧组的夏尔巴导游因雪崩丧生后,第二组就被叫停了。

  使用接近胶片质感的Alexa XT和高瓦数灯具

  为了在这些极端条件下完成拍摄,托迪诺使用了他钟情已久的摄影机——阿莱Alexa XT。“Alexa处理的对比度很美丽,”他说。“我不喜欢视频摄影机那种锐度很高的质感, Alexa是所有数字摄影机里面最接近胶片的。虽然之前测试了一些相机,但我立刻明白这个项目应该用Alexa拍摄。”托迪诺拍摄中主要用ISO 800的感光度,这样是为了在雪地工作保留尽可能多的宽容度。Alexa记录ARRIRAW格式数据到内部Codex 记录硬盘,宽高比为2.39:1。托迪诺补充说,这部相机的表现“确实令人惊讶。拍摄期间,在零度以下的环境,居然没有出过任何问题。

  夜戏,主要是光圈全开以库克S4定焦头和爱展能 OPTIMO 17-80mm(T2.2)和24-290mm(T2.8)变焦头组合拍摄,白天的镜头组用T4-T5.6之间拍摄。托迪诺表示,“我想在白天有景深,让山和外景地始终存在并不要太失焦。”

  在山上照明也绝非易事。通过罗马Panalight采购的设备:灯、发电机,要用雪地履带式车辆来移动。摄影师托迪诺选择了瓦数较大的HMI灯具,如18K ARRIMAX,阿莱M90和M40。 “有很多时候,我们的灯光根本照不到外景地,因为最近的灯具都得放在400英尺远的地方。”

  拍摄地从多米诺蒂辗转到罗马,伦敦

  在多洛米蒂滑雪胜地里的宴会厅,美工设计师加里·弗里曼重现了登顶珠峰途中的加德满都咖啡厅。这并不容易,因为剧组位于一穷二白的奥地利边境,最近的大镇也有40分钟的车程。而且当时正下着风雪,影片却要呈现非常温暖的光线。加里使用了宴会厅的一些结构,然后将现场融入其中。

  外景部分,托迪诺使用Arrimax M90和M40和Full CTS灯光膜,以打造温暖的日光感。“美工设计和现场装饰是真是太神奇了,”托迪诺称赞道。“他们还原了实际加德满都咖啡厅的细节,甚至包括完全一样的盐和胡椒瓶。在那种环境下照明会打造一种真实感。”

  剧组原本打算在Val Senales拍摄珠峰大本营,但由于恶劣的冬季天气,剧组将外景地移动到罗马的Cinecittà摄影棚。Cinecittà是一家古老的,正在分崩离析的摄影棚。该工作室最初是由墨索里尼于1937年成立,在此曾拍摄过诸多经典作品,包括《宾虚》,费里尼的《卡萨诺瓦》和佛朗哥·泽菲雷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托迪诺说:“你可以看到《纽约黑帮》(2002)中的现场正在崩塌。在那里拍摄真是太棒了,因为在那儿拍摄的电影对于童年的我产生过巨大影响。这是一个庞大,漂亮的废墟,你知道它会消失在不太遥远的未来,但我真的很高兴能体验在那里工作。”

  大本营部分,摄影师托迪诺再次转向Arrimax 18,M90和M40来照亮帐篷,以拍摄白天内景;大部分外景则以装着标准家用40瓦灯泡的道具灯来照明。虽然剧组将转移到英国著名的松林摄影棚,但Cinecittà摄影棚的自然光线与珠峰的光线更加接近。能够更好地匹配外景的营地,而伦敦的外景太不可预计了,经常阴天还下雨。在英国松林制片厂工作,剧组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摄影棚之一——007摄影棚。在此剧组建造了四号营地,昆布冰瀑,希拉里台阶(离峰顶直线距离39英尺,以第一个登上它的人,埃德蒙·希拉里的名字命名)以及珠峰之巅。

  人造雪成为噩梦,几乎毁了六台Alexa相机

  在摄影棚的众多挑战中,如何重新创建珠峰的雪也是一项难题。珠峰的雪跟常人所知的雪不一样,它非常干燥和精细。如果把它捡起来,会像沙子一样流泻而下。为此特效部门应用了一种高度脱水盐作为替代物,虽然细盐重新创建了珠峰雪的外观和感觉,但是却对摄影棚里的演员,工作人员以及设备造成了严重刺激。“在摄影棚内拍摄时,大风机吹起的盐几乎弄坏了六台Alexa相机,并且摧毁了一台Technocrane摇臂,我们找来北海石油清理团队才把所有照明设备拆卸并且清理干净,再将其归还给租赁公司。那些雪看着很美,却是我们的噩梦。我们用塑料把设备包裹了一层又一层,可是因为盐粒太细,它们还是会钻进去。”

SoftSun设备装在Condor云台上使用。托迪诺说,“这是在重造一个历史性的事件,覆盖了一天中的不同部分。我通读了剧本,并指出每个镜头组发生在什么时间段,然后在SunPath查看那些日期的历史记录,将其作为阳光直射的参考。如果一个场景在下午两点发生,我们的Softsun灯就会放在那时太阳应有的方向和角度。”珠峰真正的光线非常强烈,最大的挑战是使摄影棚灯光贴近真实,让观众问,“天啊,他们到底是怎么上去的”。

  希拉里台阶是珠峰登顶中著名特征之一。1996年珠峰山难,罗布·霍尔就在这里去世。为了重现他的弥留之际,剧组把现场用厚厚的透明绝缘塑料布围起来,用制冷设备让温度下降到20华氏度。这使得能在现场使用真实的冰雪。通过透明的外壳,托迪诺用了FloLight灯带和SoftSun灯具照明。

  iPad神器,现代化制作流程

  数字合成师Jody Neckles在山上协助托迪诺设置外观和LUT。样片通过PIX系统交付,但剧组会将样片下载至iPad供摄影师托迪诺观看——他会在酒店房间使用Apple TV来播放它们。“这跟使用胶片是完全不同的,然而这就是现代制作的方式。”摄影师说。“我喜欢用iPad,以便我让剧组下载特定镜头组,白天时可以随身携带,”托迪诺继续。“如果我们必须回顾一个场景或匹配某个场景,我立马就可以看到视频。过去,我必须等待洗印室从一个镜头组里洗出一小片,在现场检视那些画面并匹配。现在则容易太多了。”

  摄影师托迪诺说,“这是一部令人难以置信的高挑战电影,”《绝命海拔》最终拍摄用了55天。 “我们在外景地拍摄五周,在摄影棚也拍了五周,没有一天过的容易。珠峰是最流行的攀登对象,但有那么多人葬身于此——有的人是死于事故,更多人是因为没有照顾好身体,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环境里的极限。筹备期间,我们看了去年一些登山者拍摄的视频。当他们攀爬时,每个人都不得不跨过一具沉眠于此的尸体。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希望通过拍摄这部电影,也将这种现象呈现出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远得要命的爱情的片后拍摄花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