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奥会执行任务有立功的吗

今天(14)上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社会交通临时管理措施,在北京赛区相关的必要道路、延庆赛区外部道路、赛区间连接路线、机场抵离路线等,相关部门施划了奥林匹克专用车道,以强化奥运车辆专用路权。

奥林匹克专用车道 指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在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以及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相关设施之间,供服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机动车使用的专用车道。

奥林匹克专用车道将于21日启用

奥林匹克专用车道将于1月21日到2月25日,2月26日到3月16日启用,分别服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冬奥会期间,奥林匹克专用车道共设置239.5公里,主要涉及首都机场高速、四环路、五环路、阜石路、京藏高速、京礼高速以及延庆赛区部分道路。

在冬残奥会期间,奥林匹克专用车道随场馆位置相应调整,缩减至196.7公里。

为尽可能服务市民出行,相关道路同时施划有公交专用道的,社会车辆可借用公交专用道通行。

违法使用奥林匹克专用车道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孔令辉介绍,奥林匹克专用车道启用期间,交管部门对违反《通告》规定使用专用车道的车辆,将采取执勤交警现场执法,和通过监控探头抓拍记录非现场执法两种执法方式,开展执法工作。

目前,交管部门已在全市设置了奥林匹克专用车道非现场执法设备246处,相关执法点位将于近期公示。

本市道路上社会车辆违法使用奥林匹克专用车道的,应认定为“机动车违反规定使用专用车道的”道路通行违法行为,依法处200元罚款。

北京车辆尾号限行政策不变

新增春节前调休工作日限行

北京当前正在执行的尾号限行措施有效期到2022年4月3日,已涵盖整个冬奥交通服务保障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这项措施照常执行。

今年春节放假调休安排已经公布,1月29日(腊月二十七)和1月30日(腊月二十八)上班。根据以往小长假调休工作日的交通状况,由于不限行,交通拥堵情况明显高于限行工作日,届时奥林匹克专用车道已经启用,北京全市交通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北京交通部门提出这两天仍需执行尾号限行措施。由于调休的是正月初三和初四,对应的是周四和周五,所以1月29日(周六)按照周四限行尾号2和7,1月30日(周日)按照周五限行尾号3和8。请广大车主特别关注这一变化,遵照执行。

如遇较重空气污染将采取单双号限行

北京市交通委今天表示:当预测发生空气污染过程且需要采取强化措施时,按照区域联防联控要求,除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车辆,保障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需求的车辆,以及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车外,其他机动车按车牌尾号实行单号单日、双号双日行驶,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停驶80%;除涉及赛事、民生保障、应急抢险外,中重型燃油(气)货车不得上路行驶。

北京倡导在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

北京市交通委今天表示:除保障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政府部门、机构、企事业单位外,倡导北京全市各单位采取居家办公、远程办公、错时上下班等弹性工作制,从源头、时间、空间等多维度,调节社会总体交通量。场馆集中区域的属地政府要主动作为,组织属地各单位积极落实好弹性工作制,减少通勤交通,缓解周边道路交通压力。

倡导市民绿色低碳集约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主动减少小汽车使用,同时遵守奥林匹克专用车道管理规定、礼让奥运保障车辆。将通过交通广播、MaaS平台、道路电子显示屏,高德、百度导航软件等渠道及时发布交通出行信息,引导市民合理规划出行方式、出行路线和出行时间。

当道路交通流量较大时,由公安交管部门对相关道路及时采取分流管控措施,引导车辆绕行周边道路, 也请广大市民朋友给予理解支持。

(总台记者 王胜东 李啸虎 胡亚利)

}

2021年12月11日 星期六 农历辛丑年十一月初八 十一月十八冬至 第11989期(今日八版)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0055 邮发代号:1-39 农民日报社出版 E-mail:zbs2250@.cn FARMERS’DAILY 农民日报 新闻客户端 农民日报 官方微信 新华社北京 12 月 10 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 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 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 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英文、法 文、西班牙文、德文、日文、俄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越 南文、老挝文等 10 个外国语种单行本和中英文对照本已由 中央编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联合出版,即日起向国内外 公开发行。 同时,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等 5 个 民族语种单行本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彝文、壮文等 2 个民族 语种单行本已由民族出版社分别同四川民族出版社、广西民 族出版社联合出版,即日起向全国公开发行。 党 的 十 九 届 六 中 全 会 主 要 文 件 外国语种和民族语种翻译文本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 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 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 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一百周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沉着应 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 四五”良好开局。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 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 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 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的结果。 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 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 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 创新能力,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认为,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 识。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必须坚持高质 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 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 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 会议强调,明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稳 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 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 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 “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 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 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一是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 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 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 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 政府隐性债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 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 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二是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 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强化契约精神,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 废债行为。 三是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 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要提升制造业核心 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形成内 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要坚持房子是用来 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 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 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四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 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 院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 的科研作风。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五是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要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 股票发行注册制,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 调动地方改革积极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主动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 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推动 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六是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 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 设质量。 七是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 政策。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会议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 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 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 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 “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要在推动高质量 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坚持 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支持有 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 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 公共服务。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 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 生长。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 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生产 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 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下转第二版) 中 央 经 济 工 作 会 议 在 北 京 举 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 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 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中国人的饭碗 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保供稳价。保障农民工工资 发放,加强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 ■ ■ ■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系列谈⑥ 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 一个不容忽视和必须解决的难题是发 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包容性。这是解决我国当前主要矛 盾的现实要求,是新阶段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逻辑,也 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旨要义。 古有“大道行之,天下大同”的社会 理想,今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和 精神生活都富裕”的现实目标。中国人 从古延续而今的富足和美世界构想,必 以平衡协调包容的发展为基础。不平 衡无以谈共同,不协调无以达共富,不 包容无以可持续。从西方国家的发展 史来看,唯经济指标的增长带来的是两 极分化、贫富不均、社会动荡。我们必 须汲取经验教训,开创一条更加注重平 衡、协调与包容的发展新路。 提高平衡性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区 域发展差距。当前我国最大的不平衡是 城乡发展不平衡。缩小城乡差距要从破 除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 人财物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着手, 引导更多优质资源流向农村洼地。持续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令人 羡慕的职业;持续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激 活沉睡资源,变资源为资产,增加农民收 入;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农民变市民, 共享城市发展成果。提高平衡性还要有 全国“一盘棋”的思维,统筹东部、中部、 西部、东北四大区域发展,财政资金、扶 持政策更多向相对贫困地区倾斜,继续 实施东西部协作、万企帮万村等行动,形 成先富带后富的良性机制。 增强协调性重点在于统筹经济 社会各类发展要素。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相互作用、 影响,是彼此促进而非此消彼长的关 系,任何一项出现“短腿”都会拖慢迈 向共同富裕的步伐。“唯GDP论”早已 成为过去时,绿色 GDP、生态环境友 好、社会稳定、百姓有获得感、人民群 众凝聚力强,组成了衡量发展质量的 综合指标。要统筹兼顾经济与社会、 市场与政府、发展与安全等要素,着 力解决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构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协调 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全 社会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 拓展包容性核心在于构建全民 共建共享格局。发展的包容性意味 着让更多人参与到改革建设中来,让 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分享到经济发展 的雨露、社会进步的阳光,在共建共 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要充分 调动不同群体参与促进共同富裕伟 大事业的积极性,尤其要激发农村地 区、欠发达地区人们的内生动力,畅 通向上流通的通道,给农民创造更多 勤劳致富的机会。要注重保障改善 民生,特别要提升农村的就业、住房、 养老、医疗、教育水平,实现发展成果 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人 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在擘 画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中,一个发展 更加平衡、协调与包容的和谐中国必 将展现出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促进共同富裕需要什么样的发展?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坚定前行方向 凝聚奋进力量 ——与会同志谈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第二版)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飞)12月 10日,农业农村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举行工作 会谈,签署高质量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合作框架协议。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 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广西壮族自治区 党委书记刘宁、政府主席蓝天立出席会谈。 唐仁健表示,农业农村部与广西签署合 作协议,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 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务实举措。广西 全区地处亚热带,资源丰富、作物多样,发展 特色农业是广西三农发展最大的优势和亮 点。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充分发挥广西 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加强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挖掘双季稻、冬油菜、糖 料蔗、特色农产品等生产潜力,打造重要农产 品保供基地;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品牌营销, 提高附加值,打造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样 板;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农业 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打造桂风壮韵 乡村风貌。农业农村部将在资金项目、政策 设计、技术指导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细化制 定年度任务清单,确保合作协议落地见效。 刘宁表示,此次签约是双方共同贯彻落 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 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举措, 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精神的行动,充分体现了农业农村部 和广西推动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新理念 新思路,必将助推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迈 出新步伐、闯出新路子,助力巩固拓展脱贫 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广西将以 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农业农村部的交流 合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 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根据协议,农业农村部和广西将围绕现代 特色农业高质量建设,从做实产业发展基础、 增强科技装备支撑能力、推进全面绿色转型、 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健全经营体系、建设 产村融合桂风壮韵新乡村6个方面开展合作。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邓小刚,总 经济师魏百刚,总农艺师曾衍德,广西壮族自 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周异决,政府副主席方 春明等参加会谈。 农业农村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共同推动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飞)12 月 10 日,农业农村部与安徽省 在京举行工作会谈,签署共同推动长三 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加 快农业现代化合作框架协议。中央农办主 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 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省长王清宪出席 会谈。 唐仁健表示,安徽是农业大省、粮食 大省、商品粮调出大省,是长三角的“米 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此次签署的 合作协议,是第一个聚焦区域农业协调 发展、第一个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 应为主题的部省合作协议。农业农村部 将加大支持力度,细化制定年度任务清 单,实打实推动协议任务落实,助力安徽 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打造江淮绿色“大粮 仓”,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快农 业现代化。希望安徽盯紧抓好冬小麦、 油菜生产,确保夏季粮油丰收,持续巩固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好长江十年禁 渔,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郑栅洁表示,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 重视三农工作,“十三五”以来全省农业 生产稳步发展,农业质量不断提升,农村 改革走深走实,农民生活持续改善。下 一步,安徽将以签署合作协议为契机,加 强与农业农村部合作交流,大力推进科 技强农、机械强农、增加农民收入,推动 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希望 农业农村部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打 造生产能力稳固、加工提档升级、销售渠 道畅通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带动安徽农 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根据协议,农业农村部与安徽省将 围绕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推进育种创新、 加强技术装备条件建设、发展农产品加 工流通、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创新 激励约束机制等6个方面加强合作。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总经济师 魏百刚、总农艺师曾衍德,安徽省委常委、 省委秘书长汪一光,副省长张曙光等参加 会谈。 农业农村部与安徽省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共同推动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

综合新闻 编辑:王文珺 校对:毕思宇 刘爽 新闻热线: E-mail: zbs2250@ 三农论坛 3 □□ 沈建华 中央在实施健康中国建设战略中提出,要从 “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在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目 标进程中,当代农业如何让人们吃得更安全、更健 康?大农业与大健康、大数据产业如何加快融合 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时代必 答题。 农业,不仅要吃得安全,更要吃出健康 香山科学会议是我国科技界以探索科学前 沿、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标的高层次、跨学科的 常设性学术会议。由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等 国家部门、机构共同组织召开。10月26日的会议 主要议题是“智慧农业与健康工程”。会上来自 我国农业、科技、信息等相关行业部门、研究机构 的多位院士、权威专家学者,分别就大农业与大 健康、大数据产业如何加快融合发展问题,提出 了不少高论灼见。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徐恒泳的报 告《生命健康系统控制技术》指出,生病的共性病 因和本质是人体酶系统酶蛋白活性下降,源头是 土壤生命元素流失严重,导致细胞物质缺陷和功 能障碍,解决的思路和方案,就是要生产全生命 元素健康功能食物,就是要大力发展、应用道地 农业及相关技术。 农业,不仅要吃得安全,更要吃出健康。然而, 人体必需的 30 多种矿物质元素,土壤中流失严 重。中科院专家调查检测发现,各种生命元素在农 作物当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这些农作物把土壤 的生命元素源源不断地带走,土壤却得不到补偿。 徐恒泳分析说,本来这些矿物元素中的金属元素 会以金属离子状态激活消化和代谢酶蛋白而转化 食物,人体通过消化过程将食物大分子转化为细 胞所需的小分子营养素,再通过合成代谢把小分 子营养素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物质,通过分解代 谢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当人体因缺乏各种 矿物金属离子导致消化、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酶 蛋白缺乏时,各种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慢性病和亚 健康就来了。 如果我们的食物具有足够的矿物金属离子, 就可以激活人体酶蛋白的活性,从而去促进消化 和强化代谢,解决消化和代谢障碍问题,进一步通 过强化脂代谢而化瘀疏堵,细胞营养素就可以平 衡分配,就可以去消肿补漏,修补器官内伤,从而 达到预防和自愈疾病的目的。道地农业恰能解此 难题。 道地农业,是寻求自然生态地道 的农业发展之路 中医特别强调道地药材,因为一方水土养一 方人,也养一方物。特定环境的道地药材含有的 有效成分,与其特定的矿物质、金属离子和微生物 的存在有必然联系,更易激活人体酶系统酶蛋白, 促进各类生化反应,增强治病功效。 南京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著名土 肥专家沈其荣认为:人们为什么常常水土不服? 是因为人在三岁之前,大肠菌群就已形成喜厌感 知,并跟随一辈子。因此,不管是药材还是农产 品,地道的更好。 但现代流动社会,不可能满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需求,道地农 业可以满足这种需求。“道地”的本质主要指土壤矿物元素种类和组成 及微生物菌群,使得植物具有独特的营养作用。道地农业从根本上解 决土壤营养源问题,深入挖掘药食同源的精髓,以道地食物作为健康的 基础,以道地的生产促进生命健康。 那么,土壤矿物生命元素不断流失,用什么资源来恢复和营养土 壤?道地农业重要技术之一,就是主要以海洋沉积岩为主原料,辅以其 他原料包括作物、植物秸秆、枝叶、动物粪便等,经微生物腐殖分解后返 还给土壤,有效恢复土壤的道地性。 海洋沉积岩是海洋生物残骸沉积的混合物,地壳变迁将其迁移 到地表,地面储量巨大。元素分析表明,各种海洋沉积岩的矿物生 命元素明显高于土壤中的含量。从矿物元素的种类和组成看,海洋 沉积岩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农业资源和生命健康资源,然而尚未引起 关注和重视。 道地农业技术由于补足土壤多种矿物金属元素,激活足量光合作 用酶蛋白,促进植物细胞物质、风味物质和免疫物质合成,可以实现高 产、优质、安全和健康的农业生产蜕变,将生命健康关口前移,可改变 “病从口入”的历史。 现代自然农业、道地农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 新路径 相对于几千年来的自然农业,现代化学和工业为农业的发展与进 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保障了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食物供给。然而,长期 单一施用氮磷钾肥,阻断了农作物与土壤的循环,导致农田必要矿物元 素的缺失,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量新的难题。 返璞归真,回头搞自然农业,中国行不通。二战后,日本福冈正信 提出,人类从事农业不应以征服手段改造自然,而要遵循自然格局和自 然过程。亚非先后有30多个国家应用发展,但起码的饥荒问题都解决 不了。 但我们可以在道地农业基础上,以现代诸多有效的技术手段加上 自然农业创建现代自然农业,满足人民高质量需求。这个“现代自然农 业”,是一种完全遵循大自然规律,运用全营养生命元素、全面平衡理念 和现代控制理论体系,采用和完善作物全元素生长配置和机制优化方 式,生产出无公害、全营养、多功能产品的现代健康农业。 它高度重视和遵循自然规律的“道”,全面营养生命元素缺失的 “地”,返还和弥补土地必要的矿物元素,提供全元素营养的作物和 食物。 它运用设计农业新理念,提出“五理农业”的具体技术手段,解决化 学化、工厂化农业解决不好的问题。这“五理”是:物理、生理、药理、地 理和天理。譬如“物理”:用光谱仪、诱虫灯等灭杀病菌害虫;“药理”:用 纳米、生物农药等增效降残;“地理”:引进先进生物技术优化土壤菌群, 种一季稻一季绿肥壮稻肥田;“生理”:给雄性害虫去性,减轻虫害;“天 理”:通过物联网智控等技术,巧用大自然的气候、日照、雨水等运行规 律,趋利避害。 在智慧农业撬动下,各地的道地农业基地都不同侧重、不同程度运 用了这些现代自然农业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丰富和拓展了生 态绿色有机农业的内涵与外延,为人类未来农业和健康产业健康发展 提供了路径选择的更新思路。 在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以道地农业为基础 和特征的中国特色现代自然农业,将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全新技术 路径,必将形成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格局,走进大农业、大健康、大数据产 业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为生态文明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加快现代自然农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 — —我国道地农业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路径探析 □□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2021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 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下半年经 济工作时指出,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加快贯 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 系。这一重要指示,为农村电商发展指明了 方向、明确了重点。为此,农业农村部信息中 心对全国农村电商发展成就、现状特点和存 在问题进行了监测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 了对策建议。 一、发展成就 经历20多年的持续创新发展,我国已经 成为世界第一大农村电子商务国,近年来农 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取 得了超出预期的好成效。特别是新冠肺炎疫 情发生以来,农村电商凭借线上化、非接触、 供需快速匹配、产销高效衔接等优势,在稳产 保供、复工复产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功能作 用凸显。尤其是特色农产品电商在脱贫县持 续快速发展,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作出 了独特的历史性贡献。 农村电商成为活跃城乡市场的重要渠 道。2021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 评价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 零售额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5号 邮政编码:100029 电话:(010) 传真:(010) 新闻热线:(010) 每份: 畜牧兽医 5 业界资讯 记者调查 □□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阎红玉 隆冬时节,记者走进了吉林省白城市通榆 县十花道乡张淑文家,正在院子里喂牛的张淑 文告诉记者,她饲养的品种是通榆草原红牛和 安格斯黑牛。张淑文说:“我家养牛就养了 7 年,现在自己家的庭院里建了2个牛舍,养了63 头牛,十一月份的冬季,农村地里的粮食都收完 了,我们就把大一点的牛赶到大地里去放养,小 一点的牛就在家里喂养。在大地里放养的牛能 自由自在地找秸秆和收地时落下的玉米吃,这 对地和牛都有好处,牛排出的粪便直接就落到 地里,培肥了地力,牛通过在大地里散放,增加 了运动量,对生长和防疫都有好处,仅养牛一 项,我们家每年纯利润最少就能收获10万元以 上,我们早就迈入小康水平了。现在,我们家是 养着肉牛加入到乡村振兴的序列中了。” 特别是2021年,吉林省实施了“秸秆变肉” 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更是增强了广大养殖 户的信心。 企业带动 农户养牛致富有“奔头” 坐落在通榆县十花道乡的吉运农牧业 2017 年建厂,目前存栏基础母牛 □□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冯建伟 11月初,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渔 政执法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 见》)。《意见》公开发布之际,农业农村部渔业 渔政管理局负责人就《意见》制定和贯彻执行 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意见》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 度重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全面推进科 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年 以来,《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 和国行政处罚法》,进一步对推进严格规范公 正文明执法、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都作出了 新规定。进入新时代,渔业产业进入加快推 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长江十年禁渔、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洋渔业 资源管理、涉外渔业管理、渔业安全生产监管 等执法任务对渔政执法机构能力、素质和保 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8 年,农业综合 行政执法改革后,各地渔政执法机构队伍和 人员组成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总体上看,当 前渔政执法队伍能力不足、素质不高、装备不 齐、保障不够、指挥不畅等问题突出,与其承 担的职责和任务不相适应,这在长江十年禁 渔和海洋伏季休渔等重大执法监管工作中表 现得非常明显。鉴于此,2021 年中央一号文 件明确强调要推进以长江为重点的渔政执法 能力建设。根据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要求和 渔政执法队伍实际,农业农村部在充分调研 和征求各地意见的基础上,起草印发了《意 见》。《意见》的出台,对凝聚渔政执法力量,提 升渔政执法能力,保障国家渔业权益、维护渔 业生产秩序、保护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 进水域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问:请介绍一下《意见》的总体考虑和主 要内容? 答:《意见》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 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 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乡村振兴 和渔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根据渔政执法职 责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 方位强化渔政执法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履职能 力和保障水平,强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加快构建权责清晰、上下贯通、横向联动、指挥 顺畅、廉洁高效、保障有力的渔政执法体系,实 现承担职责任务与能力保障相匹配。 《意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渔政执法能 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从健全执法 机构、规范执法行为、改善执法条件、聚焦重 点任务、加强执法监督、强化能力保障等方 面,对加强渔政执法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作 出部署安排,提出了具体要求。 问:在推动渔政执法能力建设上,《意见》 主要提出哪些具体措施? 答:《意见》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 动渔政执法能力与新时代重大渔业执法任务 相匹配的角度,围绕“十四五”期间渔政队伍 能力发展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 机构建设方面,沿海、内陆大江大湖和边境交 界等水域已经设有渔政执法机构的,继续保 持相对独立设置;对整合进入农业综合行政 执法机构的,借鉴安徽、江苏等省经验做法, 强化了执法机构和力量。为实施好长江十年 禁渔,《意见》特别提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渔 政机构执法机构要达到“六有”标准。在队伍 管理方面,要求按照水域特点和执法任务量, 配齐配强渔政执法人员,确保事人相配、任务 明确、责任到人;严格落实渔政执法资格考试 和持证上岗制度,在相对独立设置的渔政执 法机构范围内实施渔政执法资格考试;建立 渔政执法辅助人员管理制度,加强辅助人员 入口关和日常管理。在执法人员权益保障方 面,强调推动建立健全一线渔政执法人员立 功奖励、水上值勤办案津补贴制度,提高职业 保障水平。在加强装备建设方面,明确各地 要统筹用好渔业发展补助政策及相关资金, 按照《渔政执法装备配备指导标准》的要求, 开展渔政执法船艇码头、信息化监管监控装 备配备及运维;加强驻港监管机构等基层一 线渔政执法机构办公用房保障。深化渔政执 法机构外观标准化建设,统一悬挂(涂刷)中 国渔政标志,渔政执法船艇、车辆应当刷写 “中国渔政”标志,亮明渔政执法身份,接受群 众监督。在规范执法程序方面,明确要落实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渔业行政处罚自 由裁量基准和渔政执法案卷制作;原则上所 有日常渔政执法检查要通过“双随机、一公 开”的方式开展;相对独立设置的渔政执法机 构制作的案卷首页应当标注“中国渔政”标 志;建立健全水生野生动物价值评估、渔具渔 法认(鉴)定等支撑体系;组织开展渔政执法 案卷评查,持续发布执法典型案例和指导性 案例。在执法监督方面,明确要建立科学的 渔政执法绩效考评体系,推动建立执法有依 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督、违 法有追究的渔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明确部 门执法权责事项,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错 案责任倒查问责和尽职免责。 问:在构建协同高效的渔政执法体系方 面,《意见》作出哪些规定? 答:2018年机构改革后,渔业执法体系发 生了很大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有两个:一是 渔业执法由原先的中国渔政一家负责,转变 为渔政、海警、交通运输等多部门协同配合; 二是各地渔政执法机构设置发生了很大变 化,有的保持独立设置,有的纳入农业综合执 法队伍,有的与其他行业执法队伍综合设置, 统一协调指挥难度加大。对于第一个变化, 《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渔业渔政主管部门和 渔政执法机构要建立健全与同级外事、公安、 海警、水利、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海事)等相 关部门的执法协作机制,构建全链条联合打 击涉渔违法违规行为机制。对于第二个变 化,《意见》强调,渔业执法与渔业行政管理是 不可分割的整体,无论队伍设在哪里、隶属关 系如何、存在形式如何,只要承担渔业执法职 责,就要接受渔业渔政部门指导,坚持全国渔 政执法“一盘棋”,做到职责任务不变、指挥体 系不变、协作机制不变;要始终紧抓渔政执法 主责主业,强化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确保职 责任务不变;要保持与同级渔业渔政主管部 门和上级渔政执法机构密切联系、有效衔接, 分工明确,步调一致,确保指挥体系和业务归 口不变。 问:如何抓好《意见》贯彻落实? 答:渔政执法涉外性、涉生态性、涉安全 性特征明显,各地要从讲政治、统筹发展与安 全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 强渔政执法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 实抓好《意见》贯彻落实。一是加强工作领 导。各级渔业渔政部门要把提升渔政执法能 力作为渔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 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落实本意见的具体工 作方案,统筹规划、分期实施。要明确渔政执 法能力建设工作的负责人和责任部门,加强 业务指导。二是加强沟通协调。抓好《意见》 贯彻落实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离不开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等部门的大力支 持。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渔政执法机构要积 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加强与相关部 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等支 持,推动机构、人员、装备、经费等落实到位。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要及时总结本辖区渔政 执法能力建设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充分 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力争到“十 四五”末,全国渔政执法队伍执法能力和保障 水平能上一个全新台阶,全面匹配渔政执法 工作需要,为渔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生 态文明建设出新绩、立新功。 强化执法能力建设 构建高效执法体系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负责同志就《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渔政执法 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河北昌黎海湾扇贝成为渔业支柱产业 当前正值扇贝收获的季节,河北省昌黎县塔子口码头弥漫着 一股淡淡的海鲜味儿。一艘艘满载着扇贝笼的渔船争相挤在岸 边,船上工人们正忙着将一笼笼从海里打捞上来的扇贝通过传送 带搬运上货车,这些扇贝一小部分将直接进行销售,一大部分则被 运往加工车间,做进一步加工。当地养殖户王川正指挥着工人卸 车、倒笼,旁边的加工棚内几十名工人正忙碌着剥离扇贝柱。 多年来,该县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浅海养殖业,逐步形 成了以扇贝养殖为主的浅海筏式养殖,特别是海湾扇贝现已成为 昌黎县渔业的支柱产业。今年,全县扇贝养殖面积达16万亩,养 殖区域主要集中在滦河口、塔子口、大河口周边海域,涉及大小水 产养殖户400余家,养殖规模持续扩大,给养殖户和相关产业的工 人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贾一凡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杰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公示首 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 示范区名单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近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印 发通知,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名单予以公 示。公示期为2021年12月3日至16日。 按照《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 行)》(农渔发[2021]13号)和《关于开展2021年国家级水产健康养 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示范活动的通知》(农渔养函[2021]61 号)要求,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首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 殖示范区创建示范活动。经各主体自愿申请,县市省逐级审核,部 级复核确认,共有65个申报主体符合标准。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王春植 农业农村部开展渔业船舶专业技术人 员职称评审办法集中研讨调研活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 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渔业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 度,完善评价标准,充分调动广大渔业船舶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切实加强渔业船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近日,农业 农村部渔业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办法集中研讨和现场调研 在江苏开展。农业农村部在深化渔业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 改革和推进落实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专家们就《渔业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办法(草稿)》进行 了认真的审议,从《办法》总则、基本原则、专业类别、评审办法、组 织实施、附则以及渔业船舶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价基本标准、 渔业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与船员适任证书对应表几个部分进行 了仔细认真的研讨。会议强调,渔业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 的指标要具体量化、贴近实际,并具备可操作性,沿海和内陆的执 法船、各地渔业企业、科研调查船、从事渔业管理以及科研和教学 等渔业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的评审情况均要考虑到位,要坚持 把职业道德放在评价首位,重点考察职称申请人的工作业绩、实际 操作水平等评价指标,进一步提升渔业船舶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 和素质,从根本上推动新时代渔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实地调研中,参会专家就热点问题认真听取了一线工作人 员的意见,专家们赴南通启东市和海门区等地渔民服务组织、基层 渔港执法站点、远洋渔业公司实地调研,充分听取基层声音,广泛 征集各方意见。 林群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王春植 农业农村部调整《濒危野生动植物 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水生物种核准 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调整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 贸易公约附录水生物种核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此 次调整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年10月26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第三次修 正),经过科学论证。 公告明确,自发布之日起,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 录水生物种按照被核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级别进行国内管 理。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物种不再单独进行核 准,按对应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级别进行国内管理,进出口环节 需同时遵守国际公约有关规定。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雷少斐 □□ 张可夫 刘良恒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王春植 “有了这 24 小时抓拍系统,我们护渔人 更放心了。”12 月 5 日早上 7 点,55 岁的潘应 交和渔政执法人员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潘应交是湖南省浏阳市退捕转型后的一 名护渔人员。潘应交所说的抓拍系统,其实就 是智慧渔政系统。这套系统的加持,护渔人、 执法队员能够更有效地遏制非法捕捞现象。 浏阳市按照中央、省、长沙市统一部署,大 力推进禁捕退捕工作,全市133户渔民全部完 成渔民退捕协议签订,潘应交就是其中之一。 十年禁渔,关键在渔民,难点也在渔民。“虽 然政府为我们购买了社保,但等到领取退休金 还有几年。我也没有其他特长,擅长的就是水 上作业。”因此,潘应交退捕上岸后,从一名渔民 变成了护渔人,协助渔政执法人员护渔。 在完成退捕任务的同时,湖南省浏阳市 制定《禁渔巡护员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方 案》,成立了全省首支禁渔巡护队,引导渔民 转变角色,使渔民从水上捕鱼变为岸上护渔, 截至目前已有 126 人签订了护渔员协议,成 为了光荣的护渔人。 落实“十年禁渔”,光靠渔民退捕一条腿 发力还不够。 即便是禁渔主要力量——浏阳市农业综 合行政执法大队四中队,也只有10名执法人 员,靠人力难以禁绝。为此,湖南省浏阳市率 先启动智慧渔政系统建设并于今年 11 月正 式启用,在浏阳河、捞刀河、南川河三大河流 布设了40个高清摄像头,形成了水上有执法 船艇、陆上有执法车辆、空中有无人机、河岸 固定视频监控系统的立体监督体系,推动禁 渔监管向科技化、信息化、智慧型转变。 11月5日晚10时许,浏阳市农业农村局 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四中队执法人员在高坪镇 双江村巡查时,收到试运行的智慧渔政系统 发来的警报信息,照片显示:一男子驾驶一艘 小船在浏阳河中央,双手有向外抛撒的动 作。执法人员迅速赶至现场,将刚刚上岸的 男子抓获。经查,该男子是当地村民,当晚使 用粘网捕获 5 条河鱼,共计 健康养殖 7 动态信息 养殖中的那些事儿 □□ 薛莉 刘静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惠 甘肃省环县位于陕、甘、宁三省交会之处, 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 曾是甘肃省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曾是国家扶贫 开发工作重点县。环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 悠久的养羊历史,以“331+”模式大力发展羊产 业,形成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的肉羊 产业发展新体系,农民真正实现了坐在羊背上 奔向富裕路。 “331+”新模式,农民养羊有组织 环县是养羊大县,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 都把养羊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对 种草养羊有丰富的经验。2017 年,环县立足 当地的养羊传统,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指 引,以脱贫致富为具体目标,构建了“331+” 现代农业产业化助推精准扶贫新模式,大力 发展羊产业。何为“331+”?记者了解到,第 一个“3”是组建“公司+合作社+养殖户”三方 联动的利益共同体;第二个“3”是推进“资源 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 改革;“1”是建立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 理体系,采取“户托社养”的方式由合作社统 一饲养管理;“+”是加党建和村集体经济,村 集体以产业互助资金入股合作社分红,增加 村集体经济收入。 “自从政府推行‘户托社养’模式,将到户 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到合作社,既解决了合作社 资金周转的困难,也扩大了养殖规模,加之市 场行情好,合作社和养羊户都赚了钱,产业到 户资金确实是既富了合作社、又富了农民。”环 县恒基肉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杨文斌 告诉记者。恒基合作社不仅通过“户托社养” 模式带动养殖户脱贫增收,还通过提供全方位 技术指导、平价出售优质饲料、保底价回收断 奶羔羊等服务,带动周边农户大力发展湖羊养 殖,带领广大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2018年初,恒基肉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为了摆脱自身发展困境,积极响应县政府产业 扶贫号召,接受养殖户以2万元的财政专项扶 贫资金和3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入股合作社, 采用“户托社养”的方式进行肉羊养殖。不仅 每年向养殖户兑现保底分红,三年托养周期到 期后,合作社还给每户养殖户留置一半的基础 种羊滚动发展,由养殖户决定自养或者继续入 股。按照“331+”模式,2020 年底合作社实现 纯收入638万元,不仅带动周边养殖户脱贫增 收,还使得合作社自身实现了从起步艰难到发 展壮大、从入不敷出到盈利富余的蜕变。 “331+”模式能够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要素, 构建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养殖户和村级集 体共同发展,推广过程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 目前,环县已扶持创办“331+”肉羊养殖合作社 244 个,这些合作社带动了养殖户入社共同发 展种草养羊产业,实现了上联龙头企业、下联 农户的纽带作用,有效激活了农村闲置土地、 养殖圈舍、废弃作物秸秆等资源,引导帮助周 边农户兴羊业、发羊财,成了地域性的产业带 动中心。 “四化保障”很全面,解决农民 急难愁盼 “331+”肉羊养殖合作社解决了农民肉 羊养殖最关键的起步问题,为了提升肉羊产 业 发 展 的 可 持 续 性 ,环 县 提 出 了“ 四 化 保 障”,对资金、人才、风险保障和动物防疫等 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保障肉羊产业安全、稳 定、持续生产。 融资途径多元化,养羊资金得保障。深 化“政银担”三方合作,持续推进“十乡、百村、 千社、万户”普惠担保。在养羊专业村,发放 “金羊产业贷”,全面推行零担保、零抵押、零 跑路,贷款不出村、还款不出户、资金不乱用 的“三零三不”信贷模式,打通金融服务“最后 一公里”。 科研人才专业化,留住人才产业旺。环县 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形成人才编 队。引进“百名高端人才”搞研发,组建由32名 澳洲专家组成的“国际队”,63名国内科研院校 专家组成的“国家队”,15名基层畜牧兽医工程 师组成的“地方队”,构建多层次、全领域的人 才科技团队,开展联合攻关,推进技术创新。 此外,通过留住“千名大学生”和培养“万名职 业农民”等人才计划,让充足的专业人才为肉 羊产业发展提供无限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风险保障立体化,肉羊养殖无后顾之忧。 为构建环县羊产业风险管控体系,县财政每年 支出2000万元保险补贴,保险涵盖自然灾害保 险与肉羊价格指数保险。实行企业、合作社、 农户、金羊产业基金四方联保,一保五年、按季 收保、当年兑保,最终实现羊羊全覆盖、户户全 覆盖、社社全覆盖,投保不出村、理赔不出户的 “三全两不”高效服务。 防疫网络社会化,健康肉羊全国免检。环 县通过购买社会化防疫服务,实现100%集中免 疫和常年补免。同时,环县每年支出防疫经费 1000 万元落实专业化防疫,建立“环县羊产业 120”平台,对多方主体进行防疫知识、技术宣 传,提高防疫水平。在全省率先开创“无规定 动物疫病区”,通过实时检疫监测,逐步实现环 县肉羊全国免检。 从养到卖“五好标准”,标准铆 接全产业链 要想产业搞得好,标准规范要做好。为 此,环县提出了好地好肥种好草、好草好方配 好料、好料好种育好羊、好羊好厂出好品、好品 好评卖好价的“五好标准”,瞄准全产业链,打 造环县特色肉羊品牌。 在饲草饲料方面,环县以“草畜配套、种养 结合、农牧循环”为原则,大力发展草产业,推 动羊粪转化为生物有机肥还草,形成“有机草 喂有机羊,有机肥还有机草”的可持续发展模 式。同时,环县聘请12位专家组成研究团队对 健康养殖模式进行指导,统筹饲料加工厂、草 产业联合社和营养分析中心的三方联动,开展 精补料和浓缩料加工,为合作社和养殖户试点 提供全混合日粮和全发酵日粮等优质饲料。 推动羊饲料由“统一配方”到“测需配食”转变, 助力科学养羊。 坊间有“环县羊羔肉,蒸煮炸炒馋死人”一 说。为了保障“环县羊羔肉”的品质,环县在全 县范围内推广“三级二元”杂交繁育模式,纯繁 好品种,繁育优质品种。同时借鉴“怀仁模式”, 按照“分社扩繁、集中育成,统购统销、联动发展” 的思路,打造商品肉羊标准化生产基地,将适龄 杂交羔羊全部转入育肥场集中育肥,在提高综 合效益的同时保障环县肉羊的品质质量。 产品做基础,品牌为名片,扣响全国市场 的大门。环县重视羊产业品牌建设,着力打造 “中国羊谷、善美环洲”城市名片,以品牌效应 带动产业提质增效。不仅有“环乡人”农产品 区域公用品牌入围甘肃“甘味”肉羊产业品牌 集群,“环县滩羊”“环县羊羔肉”获得地理标志 认证,还有“环县羔羊肉”及“中盛中有”羊肉品 牌入选全国十佳羊肉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带 动环县羊肉价格上涨20%以上。 环县毛井镇杨东掌村的刘国宁,大学毕业 后原本在青岛从事电商创业,了解到普通农户 羊肉销售困难以及家乡大力发展电商扶贫的 消息后,他便带着先进的电商理念回乡创业。 2015年至2016年,刘国宁先后注册成立了甘肃 古耕农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环县富达 养殖专业合作社,与175户养殖户及养羊专业 合作社签订订单养殖合同,形成“电商+合作 社+基地+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创立“陇上刘 叔叔”羊肉品牌,把环县黑山羊从线下“赶到” 线上。通过统一养殖标准、统一屠宰销售、统 一羊肉包装,统一品牌营销,推动好羊肉实现 优质优价。通过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 台的 6 家线上店铺,2020 年羊肉销售额突破 4200万元,户均增收2000元。因其带动成效显 著、销售额亮眼,2019 年“古耕农夫”公司被商 务部列为电子商务先进典型,目前已发展为西 北羊肉线上销量最大的电商企业,公司羊肉类 产品连续5年位居各大电商平台羊肉类畅销榜 前10名。“陇上刘叔叔”“山童牧歌”等品牌的成 功大大提高了环县羊肉的知名度,为环县农民 增收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环县在大力推行“331+”产业扶贫模 式的基础上,以推进环县优势特色羊产业高质 量发展为主线,以加快羊产业全环节升级、全 链条增值为核心,着力构建肉用羊、奶山羊、黑 山羊“三羊开泰”的产业体系和党政、企、社、 村、户“五位一体”的经营体系,以及“三级二 元”的生产体系,努力为陕甘宁革命老区的产 业振兴探索出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的崛起之路。 坐 在 羊 背 上 奔 富 裕 ——甘肃环县肉羊产业发展形成新体系 肉牛生产性能测定项目第三方 核查将在全国陆续开展 为贯彻落实《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切实 做好肉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保证育种数据准确性,2021年 肉牛生产性能测定项目第三方核查工作启动会近日在线上 召开。 本次核查由全国畜牧总站委托和指导,北京联育肉牛育 种科技有限公司具体组织。核查工作将由国家肉牛遗传改良 计划专家组成员、育种企业代表和北京联育肉牛育种科技有 限公司技术人员组成 3 个核查组,按照核查方案在吉林、河 南、河北、甘肃等7个省份16个国家核心育种场或种公牛站陆 续开展。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惠 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 开发区积极拓展乡村振兴 产业项目,位于开发区北城 街道的万明养殖合作社引 进具有自动喂料、自动饮 水、自动杀菌等特点的大型 生态环保设备,大幅提升养 殖效率和畜禽产品质量。 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 社+基地+农户”模式,积极 吸纳养殖场周边村庄30多 户脱贫户及剩余劳动力就 业。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 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 衔接,打造了乡村振兴齐鲁 样板。 图为山东省聊城经济 技术开发区北城街道万明 养殖合作社加工车间一角。 翟继云 蒋一凡 摄 山东聊城:现代化畜禽产业园区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部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 快推进养殖业绿色发展,全面遏制动物源细菌耐 药性,2018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为期三年的全国 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制定了《兽用抗菌药 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1)》,以 蛋鸡、肉鸡、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肉鸭等主要畜 禽品种为重点。2018年至2020年,3年来分别有 100家、104家和112家养殖场参与减量化行动试 点工作,经农业农村部研究审核,试点达标养殖场 分别为81家、67家和75家,合计223家。 全国开展减量化行动以来,各省落实“同 一健康”理念,高度重视减量化行动,从试点养 殖场的申报环节入手,将关口前移,主动开展 自查自评,加强技术指导和把关后,上报农业 农村部。在推进实施过程中,结合各地实际, 精心制定减量化行动方案,定期开展自查与自 评,并推动各试点养殖场制定三年“减抗”方 案,规定“减抗”工作计划目标、内容与要求,扎 实组织实施。同时,各省还通过开展专项整 治、创新监管方式和创建减量化示范等方法, 推广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模式。 减量化行动实施 3年多来,各养殖场均制 定了本场的三年“减抗”方案,通过科学选址、 合理布局、环境控制与消毒等措施加强生物安 全防控;通过科学引种配种、提高动物福利水 平、科学免疫、完善饲料配方、加强饲料与饮水 卫生等措施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通过杜绝使用 违禁药物、实施兽用抗菌药物分类管理和规范 使用、严格执行兽用处方药管理制度和休药期 制度、积极使用替代产品等措施提升科学用药 水平。强化绿色养殖方式,降低动物发病率, 兽用抗菌药用药的使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减 量化行动扎实向前推进。 与开展减量化行动前的2017年相比,各试 点达标养殖场单位动物产品的抗菌药使用量 均呈现下降趋势,部分养殖场单位动物产品抗 菌药使用量下降幅度显著。2018 年我国兽用 抗菌药使用量提前实现“零增长”,2019 年和 2020 年我国兽用抗菌药使用量持续保持明显 低于开展减量化行动之前的水平,兽药残留和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减量化 行动成效显著。 今年10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兽用抗 菌药物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 为未来5年的“减抗”行动指明了方向。方案指 出,到2025年末,50%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实施养 殖“减抗”行动,将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兽药安全 使用管理制度,做到规范科学用药,全面落实兽 用处方药制度、兽药休药期制度和“兽药规范使 用”承诺制度。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供稿 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扎实推进 新疆拜城县 “粮改饲”补贴提升养殖户积极性 近日,新疆拜城县米吉克乡在该乡畜牧集中养殖基地举行 “粮改饲”补贴款发放仪式,为养殖基地的82户农户发放了35 万余元“粮改饲”补贴款,有效增强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 据介绍,为提升畜牧养殖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助推畜 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米 吉克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化养殖,建成了占地 1020亩的集中养殖基地。 库木买里村养殖户艾合买提·吐尔在养殖基地集中养 殖了 68 头牛 34 只羊。今年他种植了 300 余吨的青贮饲料, 借助国家“粮改饲”补贴好政策,他制作的青贮饲料都能领 到补贴。“我今天领了7113元的补贴,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争 取明年再多养些牛和羊来增加收入。”艾合买提·吐尔高兴 地说。 为了有效减少牛羊等草食家畜的优质饲草料供需缺口, 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拜城县广泛发动农户种植青贮玉米,通过 制作成青贮饲料的方式,提升饲料的营养性和可食性,并借助 国家补贴项目,每吨予以相应补贴,让养殖户真正得到了实 惠。 近年来,拜城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通过兴建畜牧集中 养殖基地、申请各类补贴等举措,壮大畜牧养殖产业。2021 年,拜城县累计为 15 个集中养殖基地发放“粮改饲”补贴款 326万元,补贴数量达10万吨,为提升养殖户积极性,做大做 强畜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魏百宁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道忠 湖南衡山县 “互联网+”动物防疫体系效率高效果好 为提高监管效率,提升免疫质量,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探 索出了一条“互联网+”动物防疫有效途径,保障了全县畜禽 健康和生产安全。 在入场监管方面,衡山建设了综合监控平台,通过“互联 网+”视频传输集成技术,将各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生猪定点 屠宰点和无害化处理收集转运中心视频监控系统统一接入综 合监控平台,实现了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和畜禽养殖生 产、屠宰、无害化处理全过程实时视频监管及回溯。同时,通过 监控平台,工作人员还可以与入网养殖场进行“1对1”及“1对 N”视频交流和通话,有效提升了监管水平和质量。自今年8月 份综合监管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县农业农村局通过平台开展远 程服务12次,其中宣传政策及法律法规3次、推广养殖技术3 次,发现粪污处理设备运行故障2起、生猪状态异常4起。 在散养畜禽防疫方面,该县引入“互联网+”服务理念,依 托微信平台,第三方公司防疫员加入各责任区乡镇、村、组的 微信群,通过微信及时发布服务信息与联系方式,同时群众也 可通过微信进行防疫预约服务。为了保障防疫水平,衡山县 改变以往全面铺开的工作方法,根据散养畜禽分布,要求第三 方公司防疫员每10至15天完成1至2个自然村的防疫工作, 逐村过关。据了解,预约服务推出后,防疫员纷纷表示工作强 度降低,工作效率有了显著提升,散养畜禽免疫覆盖率和免疫 质量明显好转。 旷志斌 黄斌 文/图 □□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近日,记者从青海省动植物检疫站 获悉,作为全国首个“牧运通”全面推进 省份,青海省动物检疫信息全链条管理 和无纸化出证试点工作自今年 8 月份在 大通、乐都、共和和河南四县(区)正式启 动,省动植物检疫站会同技术支撑单位 采取理论培训、现场指导、联点督导、云 指导等多种方式,稳步推进试点县无纸 化出证工作。 据介绍,无纸化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 明(B 证)是青海省动物检疫信息化建设 的一项重要内容,青海省利用“牧运通”系 统管理平台、“牧运通”手机APP和微信小 程序等网络信息化技术,围绕养殖档案录 入、检疫申报和受理、电子出证、指定通 道、屠宰检疫等多个环节,通过无纸化出 具动物检疫证明(B 证)实现动物检疫在 线监管,旨在探索建立畜禽免疫数量与检 疫申报数量相结合、产地检疫与运输监管 相结合、启运地出证与目的地反馈相结合 的动物检疫信息全链条监管模式,逐步做 到与畜禽免疫电子档案、官方兽医信息管 理系统等相关联,为保障全省畜牧业健康 发展、人民群众“舌尖安全”和打造青海绿 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青 海省动物检疫全链条管理和无纸化出具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B 证)试点实施方案 的通知》要求,试点的 4 个县(区)共培训 官方兽医206名,受训人员全部掌握无纸 化出证工作流程。截至目前,4个试点县 (区)共完成信息录入养殖场376家、屠宰 场 7 家、散养户 行业动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人均收入水平的 提高,肉类等畜产品消费占食物的比重逐年 提升,居民饮食结构也从过去的温饱型向营 养健康型转变。受非洲猪瘟疫情、环保拆迁 等因素叠加猪价下行周期影响,生猪产能大 幅调减后猪肉以及消费替代的牛肉、禽肉等 产品的进口量均出现大幅增长。随着生猪产 能恢复和猪肉价格回落,如何利用好国际市 场猪肉资源对调控国内市场、保障产业稳定 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产能变动和价格竞争力 影响我国猪肉进口贸易 2008 年开始我国成为猪肉净进口国。 年猪肉贸易保持净出口,2008 年 开始连续 12 年进口量超过出口量,进口量 从 37.33 万吨增加至 2020 年的 439 万吨,重 大动物疫病、环保规制等因素叠加猪价下 行周期导致 2007 年以来生猪产能发生 4 次 明显下降,同时由于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导 致国内猪肉价格竞争力下降,带动猪肉进 口持续增加,并且每轮猪周期猪肉进口量 均创新高。 我国猪肉进口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国内 外成本竞争力差异导致猪肉进口呈现刚性, 冻品和鲜肉价格差异在 5 元/公斤以上时进 口量显著增加,特别是受重大动物疫病冲击 导致国内供给下降猪肉价格快速上涨时,猪 肉进口往往创新高;二是骨头类猪肉和猪杂 碎进口呈现刚性,而号肉类和分体受国内市 场价格影响较大,例如小排、前腿骨、后腿 骨、胫骨等进口具有刚性;三是非洲猪瘟疫 情后进口冻肉与国内鲜肉市场由平行向交 叉影响发展。 2019 年之前我国猪肉进口量约占国内 猪 肉 产 量 的 4% 以 内 ,2020 年 达 到 10.7% 。 尽管猪肉进口来源市场在“十三五”期间不 断 扩 大 ,但 欧 美 依 然 是 最 主 要 的 进 口 来 源。欧盟和北美合计占我国猪肉进口的比 重接近 90%。 年,我国累计从欧 盟进口猪肉 850 万吨,占总进口的 60.4%, 主要来自西班牙、德国和丹麦,累计分别占 总进口量的 18%、15.2%、9.8%;北美是第二 大进口来源,我国分别累计从美国和加拿 大进口猪肉 241.6 万吨、150 万吨,分别占 17.2%、10.7%。 随着“十三五”中后期南美猪肉对华出口 的增加,进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截 至2021年10月,允许对华出口猪肉的国家和 地区共19个,近两年新增哈萨克斯坦和哥斯 达黎加。2015年以前南美进口猪肉占比不足 5%,2016 年开始持续增加,2020 年达到 68 万 吨,占15.5%,其中自巴西进口48万吨,占总进 口量11%。此外,我国每年还进口大量猪杂, 猪杂碎进口量震荡增加,猪价处于低谷时,杂 碎进口量会下滑,“十三五”前,一般猪杂进口 量高于猪肉进口量,“十三五”期间,猪肉进口 量明显高于猪杂。 适度进口可补充国内市场,过 量进口则冲击生猪产业 适度进口有助于补充国内猪肉产品消费 结构、稳定猪肉市场。猪价过快上涨时,适 度进口猪肉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国内供给,另 外一方面,通过进口转储投放,有利于保障 猪肉市场稳定。同时,由于猪肉产品消费结 构存在差异,骨头类、杂碎类猪肉产品发达 国家消费量小,而我国居民猪肉产品消费结 构多元化,互补型的猪肉产品贸易丰富了猪 肉消费结构。 猪肉过量进口冲击国内猪肉市场和生猪 养殖产业。“十三五”开始猪肉进口量逐渐增 加,常态下月进口量保持着10万吨-20万吨, 一般情况下三季度和四季度是冻猪肉集中出 库高峰期,也正值国内出栏量高峰期,在国内 供给充裕时,过量进口会加剧市场过剩的局 面,导致猪价季节性反弹幅度较小、猪价持续 低迷。美国、欧盟等主要进口来源地的生产 成本低、猪肉价格优势明显,过量进口会给国 内生猪养殖业带来压力。从长远角度来看, 只要保持一定的价差,无论国内猪肉供需何 种形势,企业的逐利经营都会推高进口,拉低 国内猪肉价格,给国内生猪养殖企业和农户 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猪肉进口过量将间接影响行业上下游。 就上游产品来看,进口增加导致国内猪肉生 产需求下降,生猪存栏减少,影响上游种猪生 产、饲料生产、兽药等行业,玉米等饲料原料 需求因而下降,玉米及饲料库存增加,价格将 持续下滑,影响玉米等饲料原料的生产、加工 和贸易。就下游产品来看,国外猪肉价格低, 火腿等下游产品以及餐饮、批发零售业将会 为更高的利润空间而采用进口猪肉,势必影 响国内猪肉的市场占有率。 合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 保障产业稳定 要合理进口猪肉,保障产业稳定,首先需 要建立利用国内国外两种猪肉资源的有效机 制。猪肉进口是调控我国猪肉市场供需的有 效手段,要正确看待、合理调控猪肉进口。因 此要持续完善中国生猪市场预警体系,为生产 者提供更多获得市场信息资源的渠道,及时向 社会发布猪肉进口预警信息,及时调整猪肉进 口关税,合理引导市场进口猪肉,既能够平抑 猪价,又可防止过度进口冲击国内市场。 其次,要加大产业支持力度提高竞争 力。政府引导、鼓励、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合 作,强化研发适用于中国气候环境和养殖条 件、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效生猪品种,提高有效 仔猪供应能力、PSY、饲料转化率。研发、推广 适用于于中国养殖条件和生猪品种的现代 化、自动化、实用经济养殖设施设备,支持中 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 此外,还要完善逆周期调控机制。要稳定 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既需要市场机制调节, 也需要政府适度干预,猪价下行周期更需要生 猪基础产能的适度干预政策。政府通过采取 逆周期干预能够降低生猪周期性波动,干预的 切入点和机制直接影响稳定的效果。以往周 期支持政策多于猪价上涨时出台,虽然助推了 产能恢复,但同时也导致非理性的补栏扩产, 给下一轮周期的产能过剩带来风险,在猪价下 行周期及时干预防止产能过度下降,有利于防 止新一轮周期猪价的过度波动。 立足国内产能,有效利用进口调剂实现猪肉保供稳价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 朱增勇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林挺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水产种业 分会成立大会即将召开 为了提升我国水产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出重点 补短板,加强行业自律,实现产业健康发展,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 会水产种业分会成立大会暨中国水产种业论坛将于2021年12月 17-18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牡蛎分会 成立大会暨牡蛎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也将同期同地举行。 水产种业分会成立大会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主办,中 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水产种业分会承办,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 管理局指导,将邀请从事水产种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媒体代 表等参加,共同探讨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据了解,水产种业作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芯片”,与产业发展 进步息息相关,当前我国水产种业发展内外部环境正面临深刻变 化,新趋势对我国水产种业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水产种业在创新 体系、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行业自律等方面,还存在一 系列与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短板。 在水产种业分会成立大会期间,还将召开中国水产流通与加 工协会牡蛎分会成立大会暨牡蛎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为促进牡 蛎产业交流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引导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 推进标准制定,促进牡蛎消费,增强产业凝聚力和竞争力,响应业 内期待和呼吁,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决定成立牡蛎分会。 据了解,作为十大富农产业之一,牡蛎产业已跨上高质高效发 展的快车道,但仍然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产业链条相对较短、 产业集约化程度偏低、风险抵御能力不强等问题。未来一段时期, 尤其是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的 新形势下,产业组织化程度亟待提高。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雷少斐 广西兽药研发获2项国家二类新兽药 证书 近日,据农业农村部第483号公告,广西英路维特药物有限公 司、广西馨海动保药业有限公司、广西英路维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江西中医药大学申请注册的中药类新兽药——白头翁皂苷提 取物、白头翁皂苷提取物注射液获批准为新兽药并核发2项二类 新兽药证书。这是2005年实行全国新兽药分类注册管理以来,广 西首个、全国第五、第六个获注册批准的二类中药新兽药,改变了 广西无二类以上新兽药历史,标志着广西兽药取得重大突破。 据悉,白头翁皂苷提取物注射液作为中兽药在畜禽养殖中替代 抗生素抗炎方面具有较好功效,可减少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在食品动物 中的使用和残留,为推动广西及全国绿色养殖和中兽药现代化发展提 供了技术和产品支撑。研制单位广西英路维特药物有限公司为2018 年2月桂林荔浦市人民政府引进战略合作的高新科技企业,2020年底 通过新版兽药GMP验收,也是广西首家获得通过的企业。公司依托 中药固体制剂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 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等技术力 量,积极研发申报国家新兽药,目前正准备申报1个国家一类新兽 药,并在广西馨海动保药业有限公司筹建全国第一条中兽药冻干粉 针生产线。 覃晓明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阮蓓 年关将至,独具特色的四川腊肉,逐渐走俏市场。四川省丹棱 县从源头把关,尤其是把好境内交易关,加强检疫工作,实现了养 猪业的恢复性增长,确保满足居民的猪肉需求。图为市民黎华芳 在选购腊肉。 刘敬宗 摄 2021年1-10月我国乳制品进口量 同比增幅超过20% 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统计,2021年1—10 月,我国进口各类乳制品同比增幅超过20%,出口各类乳制品同比 增加,干草进口同比增加。 进口乳制品情况 2021年1-10月,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337.27万吨,同比增 加24.1%,进口额115.27亿美元,同比增长14.7%,折合生鲜乳1949 万吨,同比增长23%。其中,进口干乳制品230.29万吨,同比增加 23%,进口额100.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8%,进口液态奶106.98万 吨,同比增加26.6%,进口额15.07亿美元,同比增长38.2%。 从进口的主要品类来看,除婴幼儿配方奶粉和酸奶两类产品大幅 下降外,其余品类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尤其是炼乳、稀奶油、奶酪、大 包粉、包装牛奶、乳清的增长幅度比较大,增幅基本均超过20%。 2021年10月,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25.41万吨,同比减少 6.2%,进口额9.37亿美元,同比增长3.7%,折合生鲜乳135万吨,同 比增长135%。 出口乳制品情况 2021年1-10月,我国出口各类乳品3.6万吨,同比增加1.3%, 出口额25970.89万美元。中国乳制品出口量很小,多年来,主要出 口产品一直是以向广东供应香港的鲜奶为主,近年来出口逐年下 降,婴幼儿配方奶粉成为最主要出口产品,主要目的地同样是我国 香港地区。 2021 年 10 月我国共计出口各类乳制品 2622.5 吨,同比减少 9.1%,出口额1185.69万美元,同比下降26%。 牧草及饲料原料进口情况 据荷斯坦从中国海关获得数据统计,2021年1-10月,我国进 口干草累计156.83万吨,同比增长13.1%;进口金额57917.82万美 元,同比增长16.2%;平均到岸价369.30美元/吨,同比增长2.7%。 进口苜蓿干草累计 139.01 万吨,同比增长 24.1%;进口金额 51924.80 万美元,同比增长 28.1%;平均到岸价 373.54 美元/吨,同 比增长3.2%。 进口燕麦干草累计 17.83 万吨,同比下降 33.0%,进口金额 5993.02万美元,同比下降35.6%;平均到岸价336.20美元/吨,同比 下降3.8%。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供稿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仁军 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公布数 据显示,2021年辽宁营口市生猪期 货价格保险合计理赔609.43万元, 其中投保量最大的一户获赔124.42 万元。按生猪 100 公斤出栏估算, 每头生猪获赔 253 元,养殖收益平 均每头 160 元,参保生猪期货价格 保险理赔金额达到养殖收益的1.58 倍。成功的试点经验,为实现乡村 振兴、推动营口市畜牧业健康发展 积累了宝贵经验。 12月 1 日,营口市召开了全市 生猪期货价格保险试点项目总结 会议,营口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 局、市银保监分局分别介绍了营口 市开展生猪期货价格保险相关情 况;中国大地保险营口中心支公司 对项目进行整体介绍;相关领导为 参保养殖企业代表发放理赔支票。 年初至今,生猪价格波动大, 对生猪养殖户收益影响巨大。为 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委 “一号文件”精神,发挥“保险+期 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 用,给生猪养殖户提供一个有效规 避价格风险的方式,营口市积极推 进大商所“2021年农民收入保障计 划”生猪期货价格保险试点项目。 营口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 局、市银保监局及大连商品交易 所通力合作,大地保险公司全力 配合,营口市在全省创新开展生 猪期货价格保险试点项目。为更 好把握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走 势,营口市农业农村局对全市生 猪养殖企业的养殖成本及收益情 况进行了多轮调研,结合承保公 司分析生猪期货的大盘走势,最 终选定 8 月 9 日入场投保,保险期 限 3 个月。本次生猪期货价格保 险试点项目保费总额为 400 万元, 市本级专项财政补贴 120 万元,占 保费总额的30%。 营口市副市长高洪涛表示, 生猪期货价格保险工作意义重 大,“保险+期货”模式结合了期 货市场的风险规避功能与保险 行业的承保理赔作用,创新性地 解决了农业价格不可保、市场风 险难规避的问题。生猪期货价格保险工作 帮助养殖企业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生猪价格 波动承受力,增强生猪养殖信心,对提高养 殖企业经营管理稳定性,促进生猪生产可持 续发展,优化生猪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都具有 重要意义。 据了解,下一步营口市要进一步扩大试点 范围,探索分期试点,带动更多的生猪养殖户参 与生猪价格保险,借助期货价格保险保证养殖 收益的稳定性,切实减轻养殖户的资金压力,增 强生猪养殖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推进保险 金融创新工作迈出更大的步伐,在全省打造“营 口样板”。 营口市生猪期货价格保险理赔六百多万元 市场研判 □□ 宣奇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69 岁的詹相苗养了 40 多年的珍珠蚌,算 是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最早一批,可对于蚌 瘟病仍是防不胜防。关键这病还会“传染”,尤 其四月份到七月份,如果稍不留神,有可能全 军覆没。今年,又有一批珠蚌死亡,不过还好, 最近即将领到 16 万元的保险赔付,这让老詹 些许宽慰。 山下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加工 和交易基地,有着“中国珍珠之都”的美誉。近 几年,随着区域之间的竞争加剧,从全产业链转 型升级出发,围绕数字赋能、公共服务、行业监 管,诸暨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去年,诸暨入围 年度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珍珠 产业由此再度成为重点,开始了新一轮的高质 量发展。 “珍珠养殖多为露天,自然灾害、疾病风险 还是挺大的。这些年,适度规模经营主体队伍 日益庞大,如何利用保险一方面降低养殖风险, 另一方面推动创新发展,加速新设施、新技术的 推广应用,成了新命题。”诸暨市财政局郭伟锋 告诉记者。对此,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专门 将珍珠产业政策保险服务纳入其中。 这一设想的提出,可谓直击詹相苗等人的 心坎。过去一口塘,发生蚌瘟病,减产不少,但 剩下的物以稀为贵,卖出好价格后尚能抵消损 失;如今行情走下坡路,一旦发现空壳多了,就 得抓紧排查,为减少损失,有时必须忍痛提前开 蚌。“这40亩的塘,一年成本就得20多万元,实 在不敢掉以轻心。” 珠蚌上保险?领到这一任务的中国人民财 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诸暨支公司,其实也是“大 姑娘上花轿头一回”,本身对珍珠行业不熟悉, 如何参保、怎样定损、费率几何,赔付周期怎么 定,这些都大有门道。加之珠蚌养在水里头,毕 竟看不见,又如何来规避道德风险,防止恶意骗 保?公司决定,跟浙江珍珠行业协会合作,先选 一批资深的养殖大户进行试点,了解痛点,蹚出 新路。 经过商讨,保险责任主要为自然灾害、疾病 灾害和意外事故,保额最低 8000 元/亩,最高 2 万元/亩,保费则为 480 元到 1200 元/亩不等。 至于保费,由诸暨市财政补贴 80%,农户自交 20%。头次试水,总共 12 家投保户,总面积约 2340亩,提供2081万元的风险保障。 “由于暴雨和台风,以及病害严重,目前接 到9户报案,已完成相关查勘定损工作,预计赔 款在95万元左右。为了防止二次受损,我们等 到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再进行最终赔付。”人 保财险诸暨支公司农业农村保险部经理钱成盛 认为,养殖险虽然保的是成本,但对于养殖主体 而言,等于有了一个兜底,“出险率高,说明很有 必要。” 浙江诸暨:珠蚌也能上保险 □□ 郑占波 李志刚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显萍 走进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横水镇的洛阳 爱荷牧业有限公司现代化养殖场,一头头荷 斯坦高产奶牛悠闲地吃完草料,在自动饮水 机旁喝完水后,踱步到生态发酵床上休息,不 时发出浑厚的“哞哞”声。记者了解到,前不 久,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发布第三 季度奶产量公布,该公司养殖的奶牛平均单 产量达 13.59 吨,排名全省 45 家大型奶牛养殖 场之首。 孟津区委书记杨劭春深有感触地说:“近年 来,孟津区大力实施乳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 转变,鼓励养殖场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着力 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牧场,让奶牛养殖向自动化 生产、智能化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迈进,使‘奶瓶 子’更优质,乳制品更高端。” 向智能化迈进 让养殖更轻松 走进爱荷牧业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奶牛 养殖场内,饲养员悉心照料着千余头高产奶 牛。一头头体格健硕的高产奶牛在悠闲休憩, 电子屏幕上,每头牛的活动量、产奶量、乳指标、 反刍数等健康数据实时显示。“公司配备了计步 器发情鉴定系统、牛舍温感通风与喷淋系统、牧 场粪污处理系统等高科技养殖智能化设备,实 现了从生态养殖、快速制冷、防疫消毒到冷链物 流、终端配送等环节的全流程智能化。公司把 精细化管理和科学技术当作第一生产力,有力 助推了牛奶产量和品质双提升。”公司负责人刘 海台介绍。 在朝阳镇的洛阳沐润农牧有限公司的千 头奶牛场,管理人员却寥寥无几。中午时分, 成群的荷斯坦奶牛从自动挤奶站出来,从专 用通道返回牛舍进行“午餐”。而为它们准备 “午餐”的是两台农业机械,一台自动清扫机 将它们早餐留下的“残羹剩饭”清扫干净后, 另一台机械撒料车紧跟其后,将调制好的发 酵饲料均匀撒在“食槽”中,仅用 10 分钟就为 500 多头奶牛准备好了“午餐”。“公司前几年 投资 2000 多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近 2 万平 方米的现代化养牛场,奶牛的饮水、通风、降 温,清粪、挤奶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 化,使奶牛养殖链更加轻松。”沐润牧业有限 公司负责人姚学敏说。 如今,在孟津区越来越多的奶牛养殖企业 实现了从生态养殖、防疫消毒到冷链物流、终端 配送等环节的全流程数字化。 标准化加规模化 打造奶业“孟津高地” 孟津区在推进奶业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 产、信息化管理、生态化发展的同时,按照“发展 奶业从壮大规模入手、壮大规模从强壮龙头入 手、强壮龙头从加强品牌入手”理念,着力扶优 扶强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奶牛养殖向乳 制品加工流通全面拓展,形成了生生乳业、阿新 奶业两家特色鲜明的成长型乳品加工企业,通 过建设绿色优质奶源基地,做大做强了乳制品 加工产业,实现了奶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 展和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平乐镇生生乳业奶牛养殖场的挤奶大 厅门口,上百头奶牛正排队准备挤奶。公司总 经理宋径磊告诉记者,被挤出的鲜牛奶顺着封 闭管道,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奶罐间,经储存冷 却后再从管道输送到奶制品车间,通过高科技 乳品加工生产线,被加工成消费者喜爱的酸 奶、鲜奶等系列产品。生生乳业被称为“孟津 区奶牛养殖、奶制品加工之首”,是该区在实施 现代奶牛养殖业发展战略中,精心打造的“代 表作”之一。如今,该公司已形成饲草种植、奶 牛养殖、乳品生产、安全配送等为一体的产业 链,年可产鲜奶 2 万多吨,加工各种奶制品可 达1万多吨。 奶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孟津区的特色优势 产业,奶牛存栏、乳品产量一直居洛阳市第一 位。近年来,该区在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发展 的同时,提出了打造全市最大的绿色、安全牛奶 生产基地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高产、优质奶业 发展,努力构筑全市奶业振兴的“孟津高地”。 目前,已建成 300 头以上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 10个,奶牛存栏达到1.6万头,牛奶总产量11万 吨,年加工奶制品 2.5 万吨,奶业产值达 5 亿多 元,实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智能化管理全覆 盖、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全覆盖、饲喂全株青 贮全覆盖。 在安全放心和强大数字的背后,靠的是一 个完整的集奶牛繁育、养殖、乳品加工、物流配 送和质量控制体系为一体的现代奶业产业链的 支撑。作为洛阳市的奶牛养殖大区,孟津区以 科技创新开路,正在交出一份奶业高质量发展 的优异答卷。 河南洛阳孟津区 科技创新构筑奶业“孟津高地” 奶业振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冬奥会做什么准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