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青光眼 冠心病 尿毒症合并青光眼怎么办 肠癌 脑梗五种病,怎么办

不死的癌症是哪种病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不死的癌症是哪种病
拇指医生提醒您:以下问题解答仅供参考。
权威医生回答
不死的癌症是西方医学对一些疾病的简称,又被称为免疫变态,这种疾病往往会引发自身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可以引起多种其他疾病,如类风湿、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等。
中信惠州医院
1.恶性肿瘤疾病31种 :肺癌、胃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直肠癌、喉癌、食管癌、鼻咽癌、膀胱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子宫肌瘤、原发性肝癌、胰腺癌、甲状腺癌、脑膜瘤、口腔癌、皮肤黑色素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胶质瘤、多发性骨髓瘤、皮肤鳞状细胞癌、脑动脉瘤、肾癌、睾丸癌、皮肤基底细胞癌、胆囊癌、皮肤癌、滤泡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
  2.心脑血管疾病18种:肥胖症、高血压、高胆固醇、腹主动脉瘤、冠心病、脑中风、瓜氨酸血症、范可尼贫血、酪氨酸血症酪氨酸血症、病窦综合症、深静脉血栓、周围动脉疾病、枫糖尿病、血色病、心肌梗死、高甲硫氨酸尿症、房颤、同型胱氨酸尿症等。
  3.代谢与免疫系统疾病16种:2 型糖尿病、Iga系肾病、选择性Iga系膜增值性肾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结炎、过敏性鼻炎、牙周炎、白塞氏病、慢性荨麻疹、视神经炎、干燥综合症、尿毒症、慢性重型肝炎、原发性胆汁肝硬化、1型糖尿病、肝炎后肝硬化等。
  4.呼吸、消化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7种:妊娠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支气管哮喘、胎盘早剥、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兆子痫、α-1抗胰蛋白酶缺陷、胆结石、结节病、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性卵巢综合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囊性纤维化、慢性肾病、乳糜泻等。
  5.肌肉、骨骼关节及神经类疾病27种:佩吉特骨病、Gaucher病、Mucolipidosis 病、偏头痛、骨性关节炎、糖原累积病1a型、苯丙酮尿症、泰-萨克斯病、RCDP1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丛集性头痛、老年痴呆症、周期性头痛、肌扭转张力障碍、克雅氏病(CJD)、肢带型营养不良症、Canavan病、布卢姆氏综合症、第十一因子缺乏症、背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帕金森氏症、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多发性硬化症、家族性自律神经失调、原发性震颤、不宁腿综合症等。
  6.眼耳鼻喉科及皮肤科疾病12种:麻风、白癜风、硬皮病、屈光不正、剥脱性青光眼、红斑狼疮、瘢痕形成、耳硬化症、异位性皮炎、尿道下裂、老年性黄斑变性、牛皮癣等。
  7.精神类疾病13种:酒精性成瘾、躁狂症、阅读障碍、精神分裂症、强迫症、学习行为失调、抑郁症、多动症、双相情感障碍、失读症、抽动性秽语综合症、迟发性运动障碍等。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保健医疗知识(四)疾病与防治
发布时间:&&&来源:&&&124人关注
& 1、密切关注血管病变,是防病抗衰老的关键
&  人体血管是人体运送营养物质和氧气的通道,又是排泄人体各种废物的通道,如果这个通道那里被堵塞或破裂都会给人体造成重大疾病甚至严重危胁人的生命.但是,人们对血管的认识和关爱是远远不足的.法国著名医生卡萨尼斯精辟地指出:“血管与人同寿”,这就是说,血管健康,人体健康,血管不畅,人体有病,防病抗衰老必须从保护血管开始。谁抓住了这个关键,谁就拥有健康长寿之果.
人们知道: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三种,人体全身布满着血管,把各种血管的长度加起来大约有十万公里之长。这样多这样长的血管维护起来也是需要精力和时间的。动脉、静脉血管由内、中、外三层组成,静脉管壁较动脉血管壁薄,毛细血管为一层内皮。人体血管是一套具有复杂分枝的闭锁管道,血液在其中不间断地循环往复的运行,把人们所必须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运往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同时又把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有毒物质运送到肺和肾脏排出体外,从而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血管的收缩与扩张,随环境的变化和运动量的大小适时增加血流量,适时调节体温,使人体内温度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范围。
但是,血管犹如自来水管、煤气管道一样,用的时间长了,就会结垢、生锈、老化。血管有自己的自然寿命,血管老化人衰老。每个人的血管都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自然衰老,失去弹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但是人为损害血管的生活习惯比比皆是,如吸烟、酗酒、恶劣的空气环境、高脂肪饮食等都在逐渐地悄悄地损伤着血管内皮,促使血脂代谢紊乱,血液粘稠,形成脂质垃圾附着于血管壁上,使血管逐步变窄、变硬、变脆,导致血管硬化,堵塞或出血,给人们的生命带来严重危胁。
人体动脉血管硬化是个渐进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发展,最早的病理改变是在儿童时期形成脂质纹,是由充满脂质的泡沫脂质细胞组成。20岁左右时约有50%的人动脉血管出现脂质纹。30岁以后,内膜损伤进一步发展成脂肪斑块,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的纤维基质增殖,动脉壁增厚变硬,此时非常容易引起血管病变。50~60岁,血管壁进一步狭窄,机体各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大大减少,使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当血管狭窄在50%以下时,人体还没有明显症状反应而全然不知,这就是人们对心血管病变知晓率低的原因所在。当某部位动脉血管狭窄达到50%以上严重时达到75%以上时,就可因有关器官的供血不足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引发一系列病痛。如心绞痛、头痛、头晕、四肢无力、肌肉酸痛等,严重者可引发心肌梗塞等。使人体生命出现严重危机。人体动脉硬化是血管内的复杂的病理变化,动脉壁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早期的病理改变发生在动脉内膜,大量的脂质堆积,主要是含胆固醇和胆固醇脂,只要人体存在着生命运动,血液中就会不断有胆固醇等脂质生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以及缺乏运动,动脉硬化性血管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趋向年轻化发展,很多中老年人都不同程度地患动脉硬化病。动脉硬化性血管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动脉硬化斑块阻塞血管可遍及心、脑、肾和四肢等。动脉硬化发生的病因主要有高胆固醇血症、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紧张等。
高血脂症是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的表现。
脂肪是人体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脂肪代谢是人体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在人体血浆中血脂的主要成分有胆固醇、甘油三脂、脂肪酸和磷脂等。胆固醇、甘油三脂的来源于两个途径。内源性是指由肝脏及小肠合成吸收,占80%左右;外源性途径主要来自食物中的动物脂肪及内脏食品,占20%左右。血胆固醇水平过高导致动脉血管内膜的损伤易使脂质类物质附着于动脉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使血管变窄。有的斑块容易破溃,这时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凝聚于此处,使斑块增大甚至完全堵塞血管造成心肌梗塞、脑梗塞以及其他组织器官部位的动脉梗塞等严重疾病,很容易使人致残、致死.
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形成和发展。烟草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有尼古丁、烟焦油、氢氰酸、一氧化碳、丙烯醛、一氧化氮、3.4苯并芘、多环芳烃、亚硝胺等,据测定有43种致癌物质,除严重影响人体呼吸系统和神精系统的正常工作,引发支气管炎、肺癌、失眠等症状外,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物质,能使血管收缩,影响机体的血流、血凝机制,使血液中的脂质物质更快更易于沉积在血管壁上,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吸烟量越大,吸烟的时间越长,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可以说,吸烟等于慢性自杀,提前订购死亡。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病中患病率最高的疾病 ,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的全身性疾病,病因比较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大多数病人属于缓进型高血压,也称良性高压,起病隐匿,病程较长,病情进展也较慢。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烦燥、失眠等。高血压是促进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可促使胆固醇沉积于动脉血管壁上,造成血管腔狭窄,影响人体供血,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高血压可引起脑动脉发生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还可以引起肾小动脉痉挛,严重时可发生尿毒症。因此预防血管疾病应从控制好血压开始。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而引起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进而使大量的糖从尿中排出,出现三多一少症状,进一步发展则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引起血浆中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并沉积在血管壁上,同时,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清除胆固醇的能力降低减弱,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引起一系列血管性疾病发生。所谓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以及心、脑血管病,高血压都是由血糖升高引发的血管性疾病。
精神因素虽然不是血管疾病的直接原因,但它是血管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精神压力过高会引起肾上腺素功能亢进,血管收缩和血液粘稠度增加,都会引起血压升高和动脉痉挛及动脉硬化。
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引发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饮食中动物脂肪含量过高,易使人体脂质代谢异常,人体摄入的脂肪在血中不溶于水,必须和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才能溶解而后被运输到全身组织器官.脂蛋白按其颗粒大小不同分为四种。颗粒较大的叫“乳糜”颗粒,稍小点的叫极低密度脂蛋白,更小颗粒叫低密度脂蛋白,最小的叫“高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影响最坏的是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它们能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粥样硬化。而高密度脂蛋白则对人体有益,动物脂肪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过高,吃多了易引发动脉硬化。影响血管健康的因素还有运动不足,睡眠不足等.
动脉硬化性疾病,严重危胁着人体的健康与寿命的长短,但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动脉硬化病理变化是可逆性的,具有进展和消退的双重效应。药物、饮食、运动可降低血胆固醇浓度,减少血管泡沫细胞的数目和所含的脂质,并可扩大动脉血管的管腔.恢复血管受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状况.
所谓防病抗衰老,就是通过一系列保健措施,推迟和延缓血管衰老和速度,提高生命质量,争取较为健康地活到应有的自然寿命。人衰老首先衰老在血管上,保健也要从血管开始,因此,怎样预防心血管病变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综合各种资料介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中老年人应适时服降脂药物,疏通血管。五,六十岁的人,一般情况血管都受到一定的浸害,开始出现血压增高,血脂血糖不正常的情况,应及时服降脂药物。高胆固醇血症主要选用胆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它是通过抑制合成胆固醇前期的一种酶,来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以达降低胆固醇的目的。这类药常用的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但这类药物有一定毒副作用,影响肝、肾等功能。还有一类药叫天曲益脂康,内含洛伐他汀和微量元素硒,它既是胆固醇合成酶抑制剂,又是强力氧化剂。从血脂产生的源头------肝脏开始,综合调节血脂,从而能迅速有效降低胆固醇,保持血液清洁,血流畅通,还可以有效修复受损血管,恢复其弹性,增强血管舒张功能,较好的消除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基础。降低甘油三脂可选用烟酸及其衍生物,烟酸能抑制组织中的脂解作用,并降低游离脂肪酸的浓度,阻碍肝脏中的胆固醇合成.常用药物有烟酸肌醇脂、阿西莫司、乐脂平、鱼油等药物.。以上药物均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及禁忌症.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并要树立长期治疗的信心.
二、注意改善饮食结构。主要是少吃动物脂肪和内脏,多食碱性食物。据调查我国居民的膳食普遍存在着“三高两低”现象,即高热量、高脂肪、高盐和低纤维素、低钙饮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医疗保健知识相对匮乏,造成许多所谓的文明病与“病从口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许多疾病是我们吃出来的。因此, 改善饮食结构对预防血管性疾病非常重要。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是血胆固醇增高的外源性来源,一定要堵住这个源头,少吃动物脂肪,防止血液中的胆固醇增高。同时要多吃碱性食物。因为多食碱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使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质减少,防止在血管壁上沉积,因而有软化血管的作用。这里所说的酸碱性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留在体内的元素性质,常见的酸性元素有氮、碳、硫、磷等,常见的碱性元素有钾、钠、钙、镁等。有的食物如蕃茄、桔子、杏等口味很酸,却是地地道道的碱性食物。一般地说,大米、面粉、肉类、糖、淀粉等食物几乎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山芋、土豆、豆制品及水产品等则都是碱性食物.
人体血液的酸碱度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因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呈偏酸性。人体血液偏酸性会引起一系列生理改变,如导致血黏度增高,血管硬化,引发多种老年病,所以在饮食中注意运用好洪教授讲的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多食葱姜蒜,尽量控制盐(每人每天5~6克),控制植物油(每人每天25克)。在改变饮食结构的同时,一定要补充水分,定时饮水,不要等到渴急了再饮水,一般起床后先喝一杯水,临睡前喝一杯水,白天定时饮水,要养成习惯。饮水可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利于新陈代谢。
三、广泛宣传烟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打一场广泛深入持久的戒烟运动.把戒烟提高到增强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的高度,特别是青少年的吸烟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烟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戒烟吧.
四、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压,它是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时更好地关注血压,一定要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才能减轻血管性疾病的诱发因素。
五、重视和加强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运动是血管年轻的良方之一。适度锻炼可将脂肪转变为热量,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能增加血管弹性,增加血脂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成分,保持血管的弹性。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使血管年轻。这是因为经常参加运动可以加强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管张力,使血压下降,缓解精神紧张症状,运动可使血液成分改变,使低密度脂蛋白减少,高密度脂蛋白增高,运动对血管的强壮作用,是任何一种药物都不可替代的。
运动包括自我按摩和保健运动。自我按摩适合各个年龄层次,对中老年保健特别适用。按摩能改善血液循环,使毛细血管、汗腺、皮脂腺、淋巴管和神经末梢受挤压剌激,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物质供应,增强免疫力,防病抗病,消肿止痛,促进受损组织修复,调节血压 ,增加排血量,使人体供血供氧得到改善。自我按摩的原则是分部位对全身每一个部位、每一块皮肤和肌肉都要按摩到。按摩时体位要求舒适,放松,手法要求顺势,省力和有效,强度随感觉进行自我调整。总之以舒适为度。
保健运动以有氧运动为宜。慢跑、快走、打太极拳、剑、扇、游泳、医学气功、保健气功等.每个人都依据自己的年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经常的运动锻炼,量力而行,秩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但要持之以恒。有氧运动是全方位的,锻炼时运动者全身都调动起来了,心跳加快,呼吸的深度和濒率增加,气体交换加快,血液的含氧量增多,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加快,脂肪消耗增加,人体肌肉获得的氧气比平常高出近十倍,神精系统在运动中也得到加强,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奇迹就会发生.进行有氧运动前应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应做放松活动。让心律慢慢降下来。按摩和运动是健身的两个重要内容,相互依存,共同促进达到健康的体魄.
人生百岁不是梦,只要我们保护好自己的血管,我们的目标就可以达到,也一定能够达到.。
  (康斗南整理)
&&&&&&&&&&&&&&&&&&&&&&&&&&&&&&&&&&&&&&&&&&&&&&&&&&&&&&&&  
2、血液老化是人体衰老的根源
血液老化是人体衰老的根源
进入中老年后,人体的各系统功能都开始衰退。血液的性状也发生相应改变,血脂含量升高,血液变得黏稠,循环流速减慢,引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专家形像地称之为血液老化。美国心脏健康中心的专家指出:血液老化是人体衰老的根源,也是心脑血管病的根源。老化的血液堵塞和硬化血管,容易引发中风、脑溢血、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病。美国的弗莱明汉研究报告显示:血液老化程度每加重10%,死亡危险增加23%。
血液老化的表现
血液老化的进程是长期缓慢的,发病比较隐匿。血液老化初期,血管堵塞不足70%,只会出现皮肤粗糙、面色晦暗、皱纹增多等轻微变化。由于没有太多不适症状,容易被人们忽视。等到身体明显不适,出现头晕、胸闷等一系列症状时,血液老化多已比较严重了。此时,进行对症处理,让血液恢复年轻已是刻不容缓,否则心脑血管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血液老化有“青睐”对象
随着年龄增加,每个人都会发生血液老化。但是,血液老化的程度和进展速度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相比之下,血液老化更青睐于以下十类人:1 是有高血脂家族史者;2是肥胖者;3是缺乏运动者;4是抽烟、酗酒者;5是常在饭馆吃饭者;6是多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者;7是爱吃油炸等高热量食物者;8是爱吃咸食者;9是年龄超过40岁者;10是工作压力大或脑力劳动者。
积极防治血液老化
调整饮食(饮食治疗)及改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治疗)是防治血液老化基础。主要包括注意合理膳食,加强运动锻炼,保持合适的体重,防治超重和肥胖,戒烟限酒。饮食方面要尽量减少摄取高脂肪,把每日的脂肪摄取量限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取量则限制在7%以下,胆固醇摄取量低于300毫克。吃肉类时,应尽量吃去皮的鸡肉与鸭肉,多吃瘦肉、鱼类。日常饮食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豆类等。
血液老化严重时,也可配合使用药物来降低血脂含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常用的药物主要有:1、他汀类药,如洛伐他汀(美降之)、辛伐他汀(舒降之)等;2、苯氧芳酸类或安妥明衍生物类药,如非诺贝特(力脂平)等;3、胆酸结合树脂类药,如考来替泊(降胆宁)等;4、烟酸类药,如烟酸、阿西莫司(乐脂平)等。还有航天生物制品药天曲益脂康片。
     (摘自《保健与生活》2007年第7期  陈益/文   1330.1*)
3、“三驾马车”为冠心病人保驾护航
&& 冠心病是一种代谢疾病,是多种危险因素作用于冠状动脉管壁,产生的一系列血管生物学改变,如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和炎症反应、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甚至引发心肌梗塞或猝死。人们除了在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外,更要注意以下药物的联合应用,有效地控制心肌缺血发作及避免心脏事件的发生。
他汀类药物
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称为人体内“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人体内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脂蛋白,是人体内的“好胆固醇”。
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LDL—C),并轻度升高“好胆固醇”(HDL—C)。
另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目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伐他汀。还有航天生物制品天曲益脂康。
B受体阻滞剂
B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病临床的应用历史已达40年,在治疗心绞痛、高血压及某些心律失常等方面效果上肯定,尤其是近30年,人们认识到B受体阻滞剂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成为当前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的一线用药。
常用的B受体阻滞剂主要有盐酸普萘洛尔(又叫心得安)、阿替洛尔(又叫酰心安)、美托洛尔(商品名倍他乐克)等。
抗血小板药物
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与血小板密切相关。动物模型显示狭窄部位的冠状动脉管腔中有血小板聚集物形成,其阻碍血流,可进一步减少缺血心肌的血液灌注,血小板聚集物或其碎片脱落可引起远端小动脉血栓阻塞。抗血小板药物能阻碍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阻止血栓形成,所以是防治冠心病必不可少的药物。
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抗血小板药物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中华医学会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中建议: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为首选药物,急性期剂量应在150~300毫克/天,可达到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3天后可改为小剂量50~150毫克/天,维持治疗。对阿司匹林禁忌者可采用噻氯匹定或氯格吡雷替代治疗。
综上所述,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为了保证心肌的正常功能,必须联合用药干预,保证冠状动脉的正常灌注,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肌耗氧量,延长寿命。
&& (摘自《家庭保健报》& 徐瑞聪/文& 1431*2)
4、心脏病防治重点必须从干预转向预防
中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科主任胡大一教授指出,心脏病防治必须从干预转向预防。他说,近年来,发达国家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强调了预防。然而,在过去15年里,中国35~44岁年龄级患冠心病的人数增长了150%,其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预防。
胡大一教授说,由于预防措施得力,目前发达国家的心脏病发病高峰逐渐老龄化,发病风险最高的为60岁以上老人。心脏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大是自然的。但在中国,心脏病发病正在年轻化,发病风险最高的是40~50岁的壮年人,“是不可原谅的”。因为这个年龄正应该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罹患心脏病甚至心脏病猝死,对本人、家庭、对社会都是一个重大损失,如果预防得力,这些不幸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谈及如何预防,胡大一教授说,预防分生活预防和药物预防。生活预防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精神压力,而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胡大一教授特别指出,对于没有出现致病危险因素的人,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了。但对于身体已经出现危险因素的人,则必须还要有药物预防,即通过服用有效的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药物,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治疗指南要求的范围内,降低致病风险。专家们就提出将他汀类药物作为卒中患者的日常用药,用积极降血脂的方式,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这些都是值得推广的积极预防方法。有研究显示,90%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预防减少和避免的。
胡大一教授还特别强调说,医生应该转变观念,过去只强调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责任,现在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向公众普及健康常识,让他们不生病、少生病更是医生的义务,“因为再好的干预治疗手段也比不上不生病”。
&&&&& (摘自《医药经济报》& 苏燕/文&& 1253*2)
&5、鲜为人知的老年“中风”
通常人们所说的中风也叫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分出血性卒中即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即脑梗塞两大类。但还有一些“中风”疾病则鲜为人知。
子宫中风又称为老年性子宫内膜出血性坏死,是妇女绝经后,心血管功能代偿性失调的一种临床表现。虽发病率少,但也并非罕见。故老年妇女应提高警惕,及早识别。该病特征是阴道出血,出血量与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有的人突然发生大量出血,病人可致休克;有的人则表现为间断性少量出血,呈贫血面容。
本病是由于动脉硬化所致,故也称“子宫卒中综合征”患者均已绝经,无子宫增大及盆腔包块,诊断时刮宫检查即可确诊,子宫切除是根治方法,对症处理是临时的应急措施。
所谓肠中风其实就是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俗称。老年人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的,不仅在心脏及脑血管发生,就是在腹腔内,动脉血管也在潜移默化地硬化着,尤其是腹腔内的肠系膜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这两根血管是供给肠道血液的重要命脉。如果这两根血管因硬化严重,被血栓阻塞,导致肠道血液流灌不足,就会使某段肠道因缺血而发生溃烂、坏死、出血,这就是发生了“肠中风”。在临床上表现为缺血性结肠炎。
一般肠中风发作前都有一些征兆,如饭后常有饱腹感,上腹不适或隐隐作痛,每次持续一两个小时;摄入脂肪过多或饱餐后症状加重,持续时间也较长。“肠中风”时腹痛的性质就好像肚子被什么人的手紧紧抓住那样,这种腹痛和便血现象有时可自行缓解,但又会反复发作,病情迁延数月或更长。除腹痛外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日渐消瘦。偶因过度劳累、剧烈运动、饱食、情绪波动,则可诱发腹腔动脉急性痉挛,造成肠子严重缺血。此症用药物不能根治,必要时只有考虑将缺血的那块肠子做手术切除。缺血性结肠炎大多发生在高龄中,约占91%,而且缺血的肠段大多数位于左半结肠,所以病人会解出鲜红色粪便。
预防“肠中风”应该做到三要。
一要像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那样,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平日做到膳食合理,少吃动物性脂肪,不暴饮暴食、戒烟少酒,控制体重,适度体力活动,情绪开朗,尽可能减少诱因。
二要加强对肠中风的预防意识,如近期经常自觉饭后腹胀、隐痛、不适,服用消化药无效,且反复发生,体重呈下降趋势,就及时到医院就诊,采取必要措施,控制急性肠缺血发作。
三要经常检查血脂成分、血液流变等项目,尤其是血小板的电泳。如果已发生心房颤动,就必须控制心室率,使平静时心率在每分钟60~70次;如果出现心动过速,立即配合心脏病药物如地戈辛以减少血栓脱落的危险因素。反复间歇腹痛的便血老人,应做一次选择性血管造影,了解缺血的部位、范围,在身体状况好的时候,请外科医生有选择地切除病变的肠段,以免一旦大量出血而发生意外。
某些老年人的眼睛有时也会“中风”,表现是蓦然出现一只眼睛“暴盲”,或仅能看见光亮。
眼中风,医学上称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是由眼底视网膜血管的出血或阻塞所造成。由于眼球内部的视网膜是产生视觉的重要部分,而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必须依赖视网膜散布的血管系统来供给养分以维持正常的运作。因此,如果眼睛血管出血或阻塞,无法正常供给养分,视力自然会受到极大影响。
眼中风多发于老年人群中,尤其是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病的老年患者,此外,降压药使用不当也可引发眼中风。研究发现,有3/4眼中风引发因素为夜间血压过低,这与睡前服用降压药或降压药用量过大有关。夜间血压过低可使视神经供血不足,甚至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眼中风最重要的症候,就是无痛急速的视力下降,有的患者本来眼睛好好的,但午睡醒来,却发现自己的眼睛看不见东西了;有的患者的感觉则是由远至近,一路变暗,最后是一片漆黑,宛如置身电影院中。还有的患者初时一只眼的视力是正常的,但在一两年后另一只眼也可发生中风。
依据眼中风范围的大小,视力受影响的严重程度也不同。范围大的,可能整眼失明;范围小的,可能局部视野受到影响,因此患者有时浑然不觉。
眼中风事前毫无警讯,但会快速造成视力下降,它的治疗也同而已中风一样,事倍功半。专家认为,对于眼中风,预防是最重要的。以静脉出血的眼中风来看,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都是高危险因子。眼部如高度近视、青光眼,造成出血的几率也较高;以动脉阻塞造成的眼中风而言,心脏钙化物、胆固醇过高、血小板纤维物等都会造成阻塞。
眼中风是血管毛病,眼科医生可以直接用眼底镜作眼底检查,这时可以看出血管有没有硬化,有没有胆固醇沉积、有没有血管出血。
一些老年人一觉醒来,或遭遇意外事件后,突然发现一耳或两耳听不见声音了,神经系统检查又完全正常,这叫突发性耳聋,也叫耳中风。耳中风是一种血管性疾病,发病原因与生活紧张、情绪波动以及动脉硬化有关。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耳中风的预防。
耳中风应注意以下几点: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情绪,生活规律,按时作息。
饮食清淡,营养均衡,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对原有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要及时治疗。
远离中毒性药物及噪音。
若发现听力异常,立即就诊是是治疗的关键,若拖延时间,缺氧时间过长,将可能变成永久性耳聋。
    (摘自《生活与健康》 常怡勇/文  )
6、胆固醇低了易患哪些疾病
在许多人的脑海里,胆固醇就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人们都知道高胆固醇血症也是一样对身体造成极大危害。
低胆固醇者管弹性差
胆固醇在体内参与细胞膜的组成,并对维持和营养细胞,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若血内胆固醇水平过低,会使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脆性增加,致使血管脆性增加。例如脑内小血管缺乏外周组织支持,抵抗血压变化的能力较低,当血压骤然升高时,低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脑血管就极易破裂出血。
低胆固醇者易患肿瘤
许多素食者,摄入蛋白质的来源主要是米饭、面粉等。这类食物中蛋白质的质量较差,如果素食者平时又不注意吃蛋白质质量高的豆类食物,就会发生蛋白质不足。蛋白质不足会使身体虚弱抗病能力下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其中也包括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的肿瘤。医学研究证明,蛋白质不足是胃癌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动物实验发现,动物食高蛋白质饲料可以减少胃内亚硝酸胺致癌物的合成。这说明老年人适当增加蛋白质是很有必要的。猪瘦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鱼肉以及海产品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鸡蛋和牛奶更是含丰富的蛋白质的隹品。
低胆固醇者易患自杀或攻击别人
研究发现,注意力不集中和有攻击性行为的青春期男性,其平均血清胆固醇浓度明显低于一般人群。具有社会变异人格的杀人罪犯和性情暴躁的酗酒者,其血清胆固醇浓度也比常人明显降低。精神病院中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血清胆固醇浓度较低,而性情稳定的患者,血清胆固醇溜浓度也基本正常。低血清胆固者为何会出现自杀和攻击行为呢?科学研究发现,胆固醇和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脂类成分。生物膜中的胆固醇结合疏松,可与血清胆固醇自由交换。因此,血清胆固醇低可使脑细胞膜上的胆固醇减少,从而使细胞上依附于脂类的5-羟色胺受体减少。临床医学已证实脑中5—羟色胺低下时,有自杀倾向的抑郁行为和侵袭行为增加。医学专家们的这一发现,为管教杀人犯和有攻击行为者,以及医治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那就是通过饮食等方法增加血清胆固醇浓度。这一发现也为现在普遍被建议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少吃油腻食物的人们提出了另一方面的忠告——不过分拒绝高胆固醇食物。
低胆固醇者易激素缺乏
另外,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类固醇激素的重要原料,它在体内代谢后可转化为孕醇酮,再由孕醇酮合成皮质激素、孕酮、雄激素及雌激素等。这些激素对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以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应激性反应、免疫功能均有重要影响。如果胆固醇水平过低,会导致皮质激素合成减少,从而导致应激能力降低,免疫力下降,使正常的抗病能力减弱;或导致性激素合成减少,影响正常性功能。
&&&&&& (摘自《健康导报》.& 杨杰/文&& 1212*2)
7、糖尿病人必须保护好自己的血管 
我是八年前在体检时发现并确诊为糖尿病的,当时空腹血糖12.5mmol/L,餐后血糖18.5mmol/L。从此开始了和糖尿病进行抗争的历程,起初为了控制住病情经常到医院进行治疗,咨询专家医师。血糖也逐步下降得到控制。但糖尿病是终身疾病,自己必须搞清楚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便购买了几本糖尿病治疗的专业书籍,订阅有关糖尿病的杂志,认真的进行阅读并摘抄作笔记,搞清楚糖尿病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什么是胰岛素抵抗、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各种综合症的表现及预防,逐步的树立起战胜糖尿病的自信心,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使原来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三高现象转变为三正常。我的做法大体是:
一.坚持适量运动加全身按摩是控制血糖的基础。
糖尿病是人们运动不足而引起的代谢综合征。体育运动能增加热量的消耗,促进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强人体内脂蛋白酯酶的活性,加速脂肪分解,可起到减肥和降低血脂,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下降,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全身按摩能使血管扩张、兴奋,汗腺、皮脂腺、淋巴管、肌肉细胞和神经末梢功能大大提高,增强新陈代谢,改善营养,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有调节血压,改善心率,增加排血量,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的作用,使人体各组织供血、供氧状况得到改善。
我每天早上五时开始全身按摩一小时,按摩的原则是不漏皮肤,不漏肌肉的分部位将全身普遍按摩一遍,按摩后达 到精力充沛,精神抖擞的效果。早餐后外出运动锻炼一小时左右,步行二十分钟后做自编的老年健身关节操、打太极拳、太极剑,达到全身出微汗,身感轻松愉快的效果。
二.选择好降糖药品,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个体差异很大,降糖药品也很繁杂,因此多须通过医生和自己进行选择好适合自己服用的降糖药物,绝不能按广告宣传而选药,一旦选错药,出现糖尿病并发症那是难以挽回的代价。药物的药量应随着血糖水平的高低进行必要的调整,密切关注低血糖现象,因为低血糖对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我所选择的药是“达美康”和中药“舒糖丹”,血糖水平基本上控制在(空腹)6.0mmol/L以下。
三.是改变饮食习惯,注意控制主食,逐步改变酸性体质。
糖尿病人控制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主食面粉一天要控制在八两以下,以多吃蔬菜,多吃葱、姜、蒜抗氧化食品。要改变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的误区,因为水果糖分多,但热量低,糖尿病控制饮食是控制食品的总热量为原则,水果里含有的许多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从一般食物中很难得到.当血糖很高时应注意严格控制水果,待血糖控制后逐渐增加水果量.蔬菜和水果均为碱性食品,肉、面基本为酸性食物,改善酸性体质非吃水果不可,没有别的有效办法。同时吃水果一定要在餐前半小时吃。餐前吃水果能很快吸收利用,而餐后吃水果与食物中的蛋白质可凝结成难以消化吸收的物质,增加肠胃负担,且营养成分不能利用。糖尿病人还应采取少食多餐的办法,同时应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每人每天控制在5克为宜,注意多饮水。2003年前我的尿检PH值为5,出现乳糜尿,亦出现痛风症状,检血尿酸为420umol/L,经过几年注意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后,尿检PH长期保持在7以上,血尿酸降为255 umol/L,改变了酸性体质,血糖也控制的比较理想。
四.是保护血管选服“天曲益脂康”,远离糖尿病并发症。
严格的讲糖尿病也是血管病,因高血糖与体内多种蛋白质发生非酶促的糖基化反应,产生不可逆的糖化蛋白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控制血糖,保护好自己的血管至关重要,否则各种糖尿病的并发症应即而生。糖尿病人的血管还有一个特点是,高血糖危害血管时选脏器中血管最细最小的首先受到侵害。而眼部、肾脏及足部的血管最细、最远,容易出现并发症。但保护血管的药品,保健品很多,一定要在医生和自己的精心选择后服用。我先后也选择了很多的保健品,效果不显著。三年前我选择了“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航天科技产品《天曲益脂康》,按保健量长期服用后,使三高变为三正常。《天曲益脂康》所含的洛伐他汀与硒,不降血糖,不扩张血管,但从源头控脂,清洗血管,改善了胰脏的血液供应及其功能,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
&&              甘肃 康斗南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
&  8、 糖尿病人胰岛素强化治疗 改善磺脲类失效
磺脲类降糖药失效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难题之一
国外有关报道指出,在应用磺脲类降糖药5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30~40%出现磺脲类降糖药失效问题,这样下去,大多娄患者最终均需采取长效胰岛素注射才能有效控制血糖。理论上讲,长期使用磺脲类降糖药,对胰岛素的合成无影响,也不引起胰岛细胞增生。但因药物的长期剌激,可引发胰岛B细胞膜上磺脲类受体数量减少及亲和力下降,从而有可能造成胰腺B细胞对药物敏感性下降,引起药物效果降低甚至失效。
&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取得初步成效
对于糖尿病降糖药失效的处理,通常做法是不停用磺脲类药物,但每日加用1~2次中短效胰岛素,即形成联合疗法。或者干脆停用磺脲类药物,改用中长效胰岛素治疗,但有一个现实问题是,不少患者出于种种原因,难以长期接受规范的胰岛素注射,造成血糖波动;甚至有些患者失去信心而放弃治疗,造成很大危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医学专家开展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的观察研究,希望通过这一方法 恢复患者机体对磺脲类降糖药的敏感性,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的益处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一方面可以减轻胰岛分泌负担,另一方面因暂时停用磺脲类药物,使得胰腺B细胞膜上的磺脲类受体适当“休息”,重新恢复对磺脲类药物的敏感性,由此可再次使用磺脲类药物来控制血糖,使患者免于长期注射所带来的不便。
临床实践显示效果良好
国内外研究资料多数表明这是一种可行、可靠和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之一。国内近期一项对30例明确诊断磺脲类药物失效的患者给予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后,再次恢复原用磺脲类降糖药,经过1~3个月以的追踪随访,患者血糖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说明这是改善磺脲类药物失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方法
在确诊磺脲类药物失效的基础上,原则上患者停用所服磺脲类药物,改用双相门冬胰岛素30( 诺和锐30)分别于早餐和晚餐前注射,注射后立即进餐。在此期间应注意定期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值适当调整剂量,必要时可加用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辅助治疗 。当空腹血糖控制在6.5毫摩尔/升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8.5毫摩尔/升以下后,保持用药和剂量不变,维持治疗2个月左右,而后停用胰岛素,改回原用磺脲类药物治疗,并注意加强血糖监测。
&&&&&&&&&&&&&&&&&&& (摘自《家庭保健报》 魏开敏/文&& 1299.2*)
9、糖尿病人食疗才是硬道理
&&&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是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必须严格遵循并要永远贯穿始终的,必须坚持一生!尤其是总热量攝入标准更是糖尿病人不可逾越的限度。
&&& 饮食疗法包括总热量的控制和合理的饮食比例。关键就是要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尽量避免血糖波动,而实现这一点的最好方法就是少食多餐,即保持一日三餐的总量不变,而改成五至六顿来吃,以避免血糖忽高忽低,尽量使血糖水平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这一点非常重要。并选择缓慢释放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再加上一些蛋白质。这就意味着下面的这些食物都是可选的;糖尿病人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每日主食150~300克,最多不超过300克。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会破坏营养平衡,超过了血糖就难以控制。主食应多选粗粮、全麦粉、干豆、大麦、玉米、荞麦、燕麦等,种类越多越好,越杂越好。
豆类以及制品(黑豆、豌豆、豇豆、绿豆、蚕豆、扁豆等)对血糖水平影响不大,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是糖尿病人优质蛋白质的最隹来源之一,是所有食品中的最隹选择;副食还应多吃鱼类(尤其是深海鱼类)、禽类;尽量减少猪、牛、羊等四条腿的红肉类;并限制胆固醇高的食物,如牛油、羊油、猪油、黄油、肥肉、鱼子、贝类、猪脑、羊脑、猪肝、鸡肝、猪肾、牛肾等,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每天吃500~750克新鲜蔬菜,而且保证每天吃的蔬菜颜色超过5~7种。新鲜蔬菜尽量生吃或轻度微烹制,饥饿时可以吃黄瓜、西红柿等含糖低于3%的新鲜蔬菜充饥。可选用苦瓜、洋葱、黄鳝、菠菜根、白萝卜、蘑菇、芹菜、冬瓜、空心菜、豌豆、豆腐渣、番石榴、银耳、木耳、绞股兰、魔芋、猴头菌、玉米须等等食物。含有大量淀粉的食物,如土豆、红薯、藕粉、粉条、芋头等应尽量少食。
多喝纯牛奶及酸奶,还要多吃虾皮、海带、奶酪、发菜、排骨、酥鱼、芝麻酱、黄豆等富含钙的食物,以保证大量钙的攝入。
多选用菌藻类食物,如海带、紫菜、木耳、香菇、以保证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攝入。
油类选用植物油(如橄榄油);菜味要淡,采用低盐饮食,(每日盐量低于6~10克)。
在血糖控制很好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些低血糖生成指数(GI?55)的水果(如苹果、梨、橙子、柚子、狝猴桃等等),菠萝、香蕉、和水果干对血糖的浓度影响最大,应避免食用。
附:老人软食的做法:
蒸鸡蛋羹:
&将鲜鸡蛋打入碗中,加入1/2鸡蛋量的温开水或牛奶、或肉末,搅拌均匀后放入锅中蒸熟,再放入少许食盐或酱油、香油,即可食用。
为了将粥中米粒尽快煮烂,可以先将米用凉水浸泡1小时,再放入锅中加开水煮粥。粥煮熟后,加入剁粹的菜泥、肉末、食盐等等,继续煮熟即可。
将猪肉、羊肉、牛肉、鸡肉等原料,洗净后放入冷水锅中,盖上锅盖用小火炖煮约1个小时,这样做可使肉中的营养慢慢渗出,从而使肉汤汁浓而味香。
把绿叶菜洗净切碎,放入有少许开水的锅中煮约10分钟,然后加入食用油、食盐拌匀即可。此法适用于制作肝泥,把猪肝或鸡肝洗净切碎,加入香油、酱油腌制,然后倒入有少量开水的锅中煮开,约有10分钟后即可。
&&&& (摘自《医食参考》2007.第1期 荀晓霖/文&& 1278.12*)
10、糖尿病肾病重在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有30%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病程15~20年后会出现糖尿病肾病,大约有2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存在糖尿病,然而在5 年后,肾脏并发症的发生会显著增高。
糖尿病肾病是威胁到糖尿病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确认患有糖尿病肾病,发展成肾衰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接受但又必须承认的事实。
然而,糖尿病肾病真的就不可治了吗?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经过规范化治疗,是可以逆转或者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那么,又将如何逆转或者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呢?这正是今天谈论的话题。
究竟糖尿病肾病是怎样发生的呢?
遗传因素和高血糖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病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当然,其它环境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等对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
为什么又会发生蛋白尿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蛋白质含量极低,用常规方法难以检出。当肾脏出现病变,如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或者肾小球滤过膜的静电屏障作用降低,就使得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增加,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阈值,尿中的蛋白质浓度就会上升,形象地说,就是肾小球滤过膜上出现了“小孔”,蛋白从小孔中漏出,形成了蛋白尿。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只有小分子蛋白质,如白蛋白能漏出,我们称选择性蛋白尿。随着病变的发展,一些大分子蛋白质也能够从肾小球漏出,我们称非选择性蛋白尿,这时,尿常规检查出现尿蛋白,预示病变在加重。
糖尿病肾病都有哪些症状呢?根据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一般把糖尿病肾病分为V期,在1期和Ⅱ期,病人没有症状,常规检查尿蛋白为阴性,尿微量白蛋白也在正常范围。所以,一般不易被发现。随着尿白蛋白水平的增高,糖尿病肾病进入到Ⅲ期,在此期间,患者也没有症状,常检查尿蛋白为阴性,唯一能够发现的,就是尿白蛋白水平超过正常范围。Ⅲ期以前,均属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这意味着经治疗可使病情逆转。如果尿蛋白继续增多,就进入了Ⅳ期糖尿病肾病,此时,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有尿蛋白,病人也有一系列临床表现,例如水肿、乏力、血压升高等,此时肾功能仍处于正常。如果出现肾功能衰退,就进入了Ⅴ期糖尿病肾病。通过对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的了解,大家都会清楚的认识到:糖尿病肾病重在预防,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而我们上面所谈到的病例,张某在发现糖尿病肾病时,就已处于Ⅳ期,也就是说,这个患者已经错过了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隹时期。
怎样才能更好地预防糖尿病肾病?
大家注意,糖尿病肾病的第一个信号就是尿白蛋白排泄率的持续增加。一般认为:6个月内连续尿检有3次尿白蛋白排出量在20~200UG/MIN(30~300MG/24h),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的原因,如泌尿系感染、心力衰竭、运动、原发性高血压,酮症酸中毒等,即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积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目的是逆转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治疗措施总结起来有几个字:努力降糖,积极降压以及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
严格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空腹血糖要控制在6.00MMO/LC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0/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这样就可以把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有效控制高血压。& 非药物治疗:如通过锻炼减低体重、限制食盐的攝入、限制饮酒等。& 药物治疗: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能够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逆转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降压药物应该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抵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我们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或笨那普利等,这类药物容易引起咳嗽,对于不能耐受咳嗽的患者可以选择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降压治疗主张联合用药,所以多数患者需要一种以上的降压药物。
优质低蛋白饮食&& 由于蛋白质攝入过多,尤其是植物蛋白,其分子颗粒较大,可加重肾脏的滤过负担加速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硬化。因此,建议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饮食上注意用优质蛋白。所谓优质,就是指动物蛋白质:牛奶蛋白是最好的,其次是鸡蛋、禽蛋白、再其次是鱼类蛋白、瘦肉蛋白。植物蛋白为劣质蛋白,比如豆制品、日常的馒头、米饭所含的蛋白,应该限制,以免增加肾脏的负担。有研究显示,优质蛋白质为主饮食对尿白蛋白的降低更为显著,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无不良影响。早期糖尿病肾病,可予优质蛋白,每日0.8G/KG体重。对于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就尽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最好低于2克。
另外,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害的药物及造影检查。如果存在泌尿系感染,在控制血糖的同时积极治疗泌尿系感染等。
一旦发生将如何处理呢?
积极治疗蛋白尿期。如果常规尿液检查发现有蛋白,就进入Ⅳ期糖尿病肾病,也就是临床蛋白尿期,治疗目的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在治疗上,仍然要把降糖和降血压摆在首位,因为只有血糖和血压达标,才有可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关于降糖药物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要选择肾脏排泄少的药物,如格列喹酮。目前,一些学者主张用胰岛素治疗,原因之一是胰岛素是身体自身合成的物质,因此不存在肝脏和肾脏的毒性作用,之二,胰岛素降糖效果更好。一系列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显示,与口服降糖药相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关于降压药物的选择,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加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
此外,针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存在的血液动力学的异常,可以用阿司匹林和潘生丁,特别是二者联合应用,可以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蛋白尿。
在饮食方面 ,仍然强调要用优质蛋白,但是更加限制蛋白的攝入量,要求:每日0.6/KG体重,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4年生存率,延缓其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的时间。
专家提示:我们强调降糖、降压,其目的在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由高血糖引起的口干、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在很多患者中很轻微,甚至没有。但是,没有高血糖的症状并不代表不存在高血糖的危害,长期高血糖导致的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应该引起重视。
&&&&&& (摘自《家庭医学》 总第322期 徐青/文& )
11、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中有60~90%的患者并发神经病变。事实上,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通过早期积极治疗,有可能使神经病变得到完全恢复,彻底摆脱病痛的困扰。提高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认识,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般治疗
1、病因治疗: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有原因,因此,首先要积极控制血糖,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口服降糖药控制效果不好时,要及时加用胰岛素。胰岛素不但可使血糖下降,纠正代谢紊乱,而且也是非常好的神经营养因子,对疼痛性神经病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扩血管治疗: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血管性缺血和缺氧,因此,通过扩张血管和疏通微循环可以增加神经细胞的血供及氧供,使受损的神经细胞得以修复和再生,对神经有保护作用。常用的血管扩张剂有已酮可可碱、前列腺素E1(凯时)、山莨菪碱(654-2)和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等,此外,还可选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嗪、丹参、蝮蛇抗栓酶和大活络丹等)。
3、神经营养药:以往多使用大剂量的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B12等,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临床上多选用:1、弥可保(甲基维生素B12)它与一般的维生素B12不同,能够渗入经细胞内,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明显改善神经病变的症状。最好注射给药,症状缓解后改为口服。2、神经生长因子,本品能改善周围神经病变所引起的肢体疼痛。3、酫糖还原酶抑制剂(托瑞司他),能保护神经功能,改善疼痛,早期应用疗效较好。
4、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血氧分压,促进有氧代谢,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血糖下降,还能促使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改善临床症状。
5、其他:采用伸展运动、按摩和经皮电刺激等均可改善神经功能。
针对某些特殊症状的对症治疗
1、胃张力下降(胃轻瘫)者:应少量多次进餐,并配合应用胃动力药(如胃复安、吗丁啉或西沙比利等)治疗。
2、顽固性腹痛者:可用次碳酸铋、复方苯乙派啶和易蒙停等止泻药,中药附子理中丸亦有较好的疗效。
3、膀胱功能障碍者:可采用耻骨按摩,每天3~4次,较重患者可用氨甲酰胆碱(乌拉胆碱)0.25毫克,皮下注射。必要时应留置导尿(保留导尿管),但应严格消毒、冲洗,以防感染
4、体位性低血压者:应注意在起床或站立时要缓慢进行,必要时可服用9a氟氢考的松0.1~0.3毫克,每日一次。
5、阳痿患者:可试用万艾可(伟哥)治疗(心功能不全者慎用),也可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睪酮,中药补肾方剂也有一定疗效。
6、疼痛患者:常用的镇静剂有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氟奋乃静、阿米替林和丙咪嗪等,需要根据疼痛的不同特点合理选用。锐痛及闪电样疼痛,可用卡马西平,每次200毫无,每日三次服用;刀割样剧烈疼痛,可选用苯妥英钠,每次100毫克,每日三次服用,也可用卡马西平或阿米替林;对烧灼样疼痛者,可用丙咪嗪或阿米替林。此外,中药的针灸治疗亦可减轻疼痛。
注意:麻醉性止痛药虽然有效,但容易上瘾,因此禁止使用。以上治疗方案均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 (摘自〈糖尿病之友〉2006.年第8期& 王建华/文& 1257*2)
12、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足
因缺乏足的知识而导致截肢(失足),造成终身遗憾(千古恨)的糖尿病患者并不少见。因此加强教育,做“足”预防措施,才能避免“失足”。
多数患者对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病变在糖尿病足的形成和发展中危害往往认识不足。皮肤表面有许多神经感受噐,可以及时敏感地觉察到各种刺激,如感觉烫会不自觉地缩回躲避,感受鞋子小了会马上换合适的。并发神经病变时,这种保护性功能减弱或丧失,对有害刺激的反应会全然不知,即便穿了一双不合脚的鞋,把脚磨破了都不知道;有的患者烤火取暖,等闻到有烤肉味时,才发现是自己的脚被烤焦了。
糖尿病足是一种慢性、渐进性血管神经病变,早期无任何症状,随着肢端缺血及神经营养障碍的加重,可有以下表现:
1、&&&&&&&&&&&&&&& 皮肤瘙痒、干燥、无汗,毳毛少,呈腊状,弹性差,变黑伴有色素沉着。
2、&&&&&&&&&&&&&&& 肢端发凉,或浮肿,或干燥。
3、&&&&&&&&&&&&&&& 感觉异常,包括麻木、刺痛、灼痛;以及感觉(温热觉、痛觉)迟钝或丧失;也可出现脚踩棉絮感等。
4、&&&&&&&&&&&&&&& 部分患者有鸭步行走、间歇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难等现象。
5、&&&&&&&&&&&&&&& 肢端肌肉营养不良、萎缩,张力差,易出现韧带损伤,骨质破坏。
6、&&&&&&&&&&&&&&& 可出现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棰状趾、鸡爪趾、夏科氏关节等。
7、&&&&&&&&&&&&&&& 肢端动脉博动减弱或消失,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
8、&&&&&&&&&&&&&&& 肢端皮肤干裂,或形成水泡、血疱、糜烂、溃疡,可出现足坏疽和坏死,严重者将不得不接受截肢术。
怎样才知道自己有没有神经病变?如果有了神经病变又该如何预防糖尿病足的出现呢?
首先要积极治疗糖尿病;其次是合理分配饮食,严格控制高血脂及各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如吸烟等。神经也需要良好的血液供应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如下肢缺血严重,也会造成末梢神经功能下降;第三定期去医院进行神经电生理等相关检查,及早发现。足底压力检查也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发现,提前发现溃疡高风险区域。了解患者有无足部压力异常,为足部压力异常的矫正提供可靠证据;第四对神经病变进行干预与治疗,学用的药物有弥可保(维生素B12的衍生物),抗氧化应激的药物a硫酸锌等;第五就是注意足保护,正确选择鞋补袜。
&&&&&&& (& 童奥、袁群/文&& 1225*2)
13、中医浅谈肿瘤疾
据有关资料证实,我国每年大约有160万人患上肿瘤,130万死于肿瘤,令人们谈肿瘤色变。但大多数人因缺乏对肿瘤的认识,不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及合理治疗,致使病情延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因此,正确认识肿瘤,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发现病情,早期合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谈谈肿瘤防治方面的问题。
恶性肿瘤是人体的器官和组织细胞发生变异后引起的无限生长的扩散的肿块。它可以破坏人体的器官和组织功能,消耗体内的有限能量而使人的器官受到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造成肿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分为外源性因素及内源性因素,这些因素使人体的正常细胞经过长时间的的诱导,逐渐转变为肿瘤。这一过程是相当慢长的,一般长 达15~30年。外源性致肿瘤因素,主要包括物理性致肿瘤因素等,另外还包括病毒、寄生虫及慢性炎症刺激;内源性致肿瘤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激素因素、精神因素等。
实际上肿瘤的早期都有一些症状,但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如果我们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同时在肿瘤的早期及时发现、诊断、治疗,那么肿瘤就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而是完全有治愈的可能。
肿瘤的治疗多种多样,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配合化疗、放疗,手术治疗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清除了所有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具有浸潤性,常与正常细胞混在一起边界不清,因此手术治疗对于有些肿瘤如皮肤部的肿瘤、子宫部的肿瘤等早期效果还是好的。但对于中晚期的肿瘤却不能通过单纯手术得到治愈,化疗和放疗也是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化疗药物通过干扰肿瘤的DNA合成,破坏DNA从而大量杀灭肿瘤细胞。放疗在电离辐射作用下杀灭肿瘤的同时,也会杀伤正常细胞,对身体产生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免疫功能下降、皮肤黏膜损害、脱发、皮肤干燥、红斑等,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受损。由于大部分患者体质虚弱,无法承受放、化疗的毒副作用,而大大限制了治疗剂量,难以保证治疗质量。祖国医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宝库。几千年来的临床实践,形成了对肿瘤比较完整独特的认识,取得了“活血化淤、扶正培本、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利湿逐水”等治疗大法,中医治疗的特点区别于其它方法。它强调人本的整体观,根据“正邪学说”采用辩证施治的原则,如八纲辩证、脏胕辩证、气血辩证等,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相应用药,从而达到调节功能、改善症状、提高人体的自身抗病能力而达到标本兼营治的目的。
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纯中药通过增加淋巴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的核糖核酸的含量,诱导并激活生物反应调节系统的活性因子,从而提高巨噬细胞功能,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增加机体抗肿瘤能力的目的。中药的抗癌优势在于既有双向调节人体失调的生理机能,同时具有极强的止痛、平喘、止呕、增强食欲、提高体力的作用。
治疗中服药安全可靠,不损伤正常细胞组织,对失去西医治疗机会的病人更为适用。配合放化疗使用,可增加疗效,减轻痛苦及不良反应。适用范围广泛,该系列中药制剂分别适用于食道癌、胃癌、贲门癌、肺癌、肝癌、鼻咽癌、乳腺癌、宫颈癌等多种中晚期肿瘤。
特别是对中晚期不能手术和放化疗的患者,通过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减少痛苦、增强机体抗肿瘤因子的活性,抑制和杀死肿瘤细胞,铲除肿瘤细胞生长的“土埌”,达到治疗目的,开创出中药抗肿瘤的新途径。
(摘自《上海大众卫生报》  王有政 罗四雄/文 1335.14)
14、防癌抗癌有新说
许多人都知道,食盐过多,人体内钠钾比例失衡能诱发高血压、冠心病、中风、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病,还会增加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肾结石的发病率。不仅如此,一些研究发现,钠钾比例不当,还能引发癌症,而提高人体细胞内的含钾量,降低钠水平,能减少正常细胞变异的可能,甚至生成的癌细胞消失而变成正常细胞。
多年前,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林医院的琼斯博士在纽约附近的一个名叫赛卡的小镇调查发现,该镇居民与相邻城镇居民生活习惯相同,但患癌症的人数显著低。进一步调查发现,该镇旁边有一个含钾量很高的湖,经结合世界20多个国家的资料分析发现,攝取高量钾的地区,其患癌症人数即低。由此认为钾对癌细胞有重要影响。细胞学研究发现,在正常细胞内,钾钠比例高达10倍,但年龄大者,身体中已有的钾很容易从细胞析出,而致细胞内钠的比例相对增高,此种环境适宜于癌细胞繁殖,这是老年人患癌机会增加的一大原因。实验室研究也发现,有些癌细胞如果在其养液中增加了钾,癌细胞会突然变成正常细胞。老鼠的血癌细胞本来不能造血,但将其培养液中的钾提高10倍以上时,即出现造血现象,由此证明高钾低钠有助于预防癌症。
芬兰科学家研究说:增加钾的攝入量,确能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医学教授海基.卡尔帕宁最近报告说:钾和钠两者间的比例反映出体内细胞分裂的信息,例如癌细胞的钾和钠比例明显低于正常的细胞。“钾和钠这两种矿物质都是我们身体所需的东西,医学研究证明我们体内的钾应是钠的至少2倍。不过现在多数人的饮食习惯却造成刚好相反的结果,所吸收的钠往往过多。”现代人高发癌症的原因,与人体内钾含量过低,钠含量过剩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钾有防癌功效,钠却与之相对立。卡尔帕宁说:“癌症患者的饮食中如果有大量的含钾蔬菜水果,便有助于恢复钾钠的均衡状态,从而抑制癌症的进一步恶化。
因此,科学家认为,改变人体内钾钠比例,仅靠限制钠盐的攝入并不够,最好措施是少食含钠食物、多食含钾食物,特别是应多攝入钾多钠少的蔬菜和水果。一般食物中都有一定量的钾和钠,但在比例上却有较大的差别。比如猪火腿、面包、蛋糕等食物均含钾、钠,但比值都在1以下,钠含量高出钾的5~10倍以上。在限制食用钠盐的情况下,如果过多的食用这些食物,非但不能增高人体内的钾钠比例,反而加大了钾钠的过分悬殊,而许多蔬菜和水果则属于高钾低钠。比如大豆的钾高出钠的330倍、南瓜为360倍、香蕉为380倍、枣为580倍等,多食这些食物,无凝可明显提高人体内的钾钠比例,使机体形成对癌细胞的高度抵抗力。
&&&& (摘自)《民族医药报》*谢静/文)1424.2*
15、老年甲抗的七种特殊表现
老年人甲状腺机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的典型症状是:异常兴奋。怕热、多汗、易激动、多食而消瘦。如果患者出现这些表现,临床医生很容易将其与甲亢联系起来。但是,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大约有15~20%的甲亢患者是以一种特殊表现为首发症状及主要表现的。对此,我们应当有所认识,以免误诊误治。
1、食欲减退:有近10%的老年甲亢患者没有多食表现,反而出现食欲减退,或伴随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若按照消化不良或慢性胃炎治疗效果差。此时应注意检查有无神经系统表现和心率的快慢。如果发现患者双手平举震颤,以及心率增快超过90次/分钟以上,就应当考虑甲亢之可能,进一步检测血清甲状腺素水平。
2、消瘦乏力大约有2~4%的老年甲亢患者是以不明原因的乏力,体重减轻、明显消瘦而来医院就诊的。资料表明,若这种不明原因的消瘦进展较快,在3~4个月中下降8~10公斤,就应虑及甲亢,注意神经系统、心率、和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检查,以争取尽快明确诊断。
3、心慌气短:大约有3~5%的老年甲亢患者以心悸、心慌、胸闷、气促气短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临床易被误诊为心机缺血、冠心病。且由于心电图常显示存在心房纤颤故而常被误诊为房颤。虽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效,但停药后又会复发。遇此不能单纯考虑心脏问题,还要虑及甲亢之可能,及时检测甲状腺功能。明确诊断后给予治疗甲亢药物,配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才能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反复发作。
4、神志淡漠极少数老年甲亢患者起病隐匿,缓慢进展,主要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常伴忧郁,还可出现嗜睡和乏力表现。这类患者易被误诊为老年痴呆症、拟郁症,但对症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临床上通常将这类以神志淡漠为主要表现的甲亢称为淡漠型甲亢。
5、精神异常:个别甲亢患者精神症状很明显,主要表现为多虑、焦虑、失眠和潮热,并有不同程度的幻想和妄想。这类患者常被误诊为神经衰弱、老年性精神病,若为更年期女性还可能被误诊为更年期综合征。但与这些疾病不同,这类患者在体检时常有心率的显著增快,通常超过100次/分。
6、顽固腹泻:少数老年甲亢患者腹泻久治不愈,每日大便3~5次或更多,呈稀便,可伴有少量粘液,但不伴腹痛和食欲减退,易被误诊为慢性胃肠炎此类患者可能同时有烦燥、出汗和易激动等甲亢症状,但患者注意力集中在腹泻上,忽略了其他症状。因此,反复治疗无效的老年患者,应注意检查心率和神经系统变化,对可凝病例最好检测甲状腺机能。
7、肌肉乏力:个别老年甲亢患者以肌肉乏力为主要表现,称之为甲亢性肌病。临床特点为:初起病时只是在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影响行走,以后蹲或坐的时间稍长站起来感到比较困难,进一步发展成为全身肌无力,尤以下肢无力显著,行走十分困难。其中,少数病例可伴低血钾症、进行性肌萎缩或其他老年性肌病,但往往治疗效果差。遇到此类情况,应注意检测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以减少误诊误。
&&&&&&&&&&& (摘自《生活与健康》.& 魏开敏/文 1288.2*)
16、老年缺氧与氧疗
大自然给人生存创造了良好条件,空气、阳光和水三种物质是生命之源。成人每分钟需要氧气约250ML,而人体内储存的氧气仅为1500ML,所以,一旦呼吸、心跳停止,数分钟就会造成缺氧死亡。
健康人每百毫升全血中含氧约20ML。大部分与血红蛋白结合,存在于红细胞内,每克血红蛋白可结合1.34ML氧气。因此,贫血的老人血中的氧含量必然较低,呈现缺氧状态。另外,血液中还有少部分氧气呈游离状态,溶解在血浆中,动脉血浆中溶解的量较多,氧分压为100MMHG.。当动脉血送达全身各器官组织时,由于局部组织细胞内氧分压很低,仅为5~40MMHG,故动脉血中的游离氧能迅速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其中80%在线粒体内,通过代谢生成能量,维持生命活动需要,20%参与细胞核、细胞噐的生理功能反应。一旦供氧不足或停止,细胞就会发生代谢及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称作坏死)。医学上把因血管堵塞所致的缺氧坏死称作梗死,如心肌梗死等。
老年缺氧常见两种情况:一种是全身缺氧,见于心肺疾患,如肺炎、哮喘、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心衰及贫血等,表现为:呼吸脉博加快,血压上升,活动后气喘等。另一种是某器官组织的局部缺氧疾患,主要为动脉硬化和血栓性疾病。缺氧对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心、脑两器官对缺氧特别敏感,耐缺氧能力也特别差,容易出现症状和损害,如心肌收缩力减退、心电产生和传导异常、肺动脉痉挛伴高压及头晕、烦燥、失眠、健忘等。急性缺氧发作可发生心衰、呼衰、嗜睡、惊厥、昏迷等,危及生命。
近20年来,吸氧疗法已从急症科、监护室走向千家万户,从单纯用于重症抢救发展成为康复保健的措施。因此,家庭氧疗和氧吧消费迅速崛起并普及。实践证明,氧疗对各种老年慢性缺氧症确有一定效果。中老年人平时间歇、短时吸氧对心脑功能均有营养保护作用。因为吸入低流量的氧(4~6升/分)可使吸入的空气氧浓度升高至30~40%(普通室内空气氧浓度为20%),从而提高了人体血浆内溶解氧的浓度,使更多的氧气得以弥散进细胞内,达到缓解细胞内缺氧的目的。所以把氧疗和氧吧看作是“康复疗法”和“保健措施”中有科学道理的。
购买制氧机、租用氧气瓶和氧气袋应该看作是一种科学的健康消费。不过。截止到今天,医界人士尚未给出循证医学的精辟评估。那些扩大氧疗和氧保健的宣传是缺乏科学根据的,也必将成为名不符实的广告行为,在此,提醒广大中老年朋友冷静对待。
&&&&& (摘自《健康周报》 李慎果/文&&& 1288.15*)
17、功能性消化不良浅议
可能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常常感到上腹部不适,食后饱胀,且不时有腹部胀气,食欲也有所减退,偶而会出现反酸、烧心和嗳气等症状,患者以为患了胃肠道疾病,但经胃镜检查及肠道钡餐造影并没有发现异常,医生最终给出的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提到“功能性消化不良”,过去人们可能并不了解这一诊断名词,因为这是于1989年后世界卫生组织才统一使用的一个诊断名词,而今人们可能已不再生疏了,因为这一症候群在人群中并不少见,在临床上也经常遇到。据欧美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我国的调查资料也显示,在胃肠病专科门诊的就诊患者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比例接近50%。患者中除了儿童很少见之外,青壮年、老年的病例均不少见,是一个涉及多个年龄段,极为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值得人们关注。
目前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与发病机理不十分清楚。医学专家认为,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及胃排空缓慢是主要病因,而这种障碍的形成往往是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有明显紧张、恐惧、失眠、焦虑或抑郁等精神与情绪变化的人易患功能性消化不良。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偶尔及暂时出现上腹不适与饱胀等症状的人并不能说自己已就患 了功能性消化不良,遇到这种情况只须稍加调理,如适当休息,缓解精神压力,改变生活方式及饮食清淡一些,就可使症状得到改善及消除,无须特殊治疗。只有那些具有上腹部不适、饱胀、嗳气、反酸等持续性或反复性超过4周以上,经胃镜检查没有发现溃疡、糜烂、肿瘤及食管炎,并进一步排除了相关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才可以明确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所以,当你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上述症状时,不要馬上就认定患了“功能性消化不良”。
目前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包括生活调理与药物治疗两个方面,生活调理主要是做到生活规律,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精神障碍,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及避免任何对胃肠道有剌激的食物与药物等。药物治疗方面,眼下尚无特效药,需要将促胃动力药(西沙比利、多潘立酮),和抑酸剂(雷尼替丁、奥美拉唑)联合应用。此外,HP阳性患者要行根除治疗,精神症状显著(焦虑抑郁)者可考虑使用抑郁药(如氟西汀)。总之,医生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并依据个人经验为患者选择适宜药物,争取缓解症状,稳定病情。
(摘自《健康生活报》魏丽/文&& 1383.2*)
18、 胃有十怕
一怕精神紧张。一个人在紧张、烦恼,愤怒时,其不良情绪可通过大脑皮质扩散到边缘系统,影响植物神精系统,直接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分泌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缩、幽门痉挛、排空障碍、胃黏膜保护层受损。造成自我消化、形成溃疡。长期抑郁、焦虑或精神创伤后,易患溃疡病
二怕过度疲劳。无论是体力劳动或是脑力劳动,如果疲劳过度,都会引起胃肠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调,胃酸过多而黏液减少,使黏膜受到损害。
三怕酗酒无度。酒精本身可直接损害胃黏膜,酒精还能引起肝硬化和慢性胰腺炎,反过来加重胃损伤。
四怕嗜烟成癖。吸烟可促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减少胃黏膜的前列腺素合成,这是一种黏膜保护因子。吸烟还能剌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加重对黏膜的破坏。
五怕饥饿不均。饥饿时,胃内的胃酸、胃蛋白酶无食物中和,浓度较高,易造成黏膜的自我消化。暴饮暴食又易损伤胃的自我保护机制;胃壁过度扩张,食物停留时间过长等都会促成胃损伤。
六怕饮食不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诱因之一,在溃疡病人中,该菌的检出率高达70~90%,而溃疡病治愈后,该菌亦消失。溃疡病人可通过餐具、牙具以及接吻等密切接触传染,不洁的食物,也是感染的原因之一。
七怕晩餐过饱。有些人往往把一天的食物营养集中在晩餐上或者喜欢吃夜宵或睡前吃点东西,这样做,不仅造成睡眠不实,易导致肥胖,还可因剌激胃黏膜使胃酸分泌过多而引发溃疡形成。
八怕狼吞虎咽。食物进入胃内,经储纳、研磨、消化,将食物变成乳糜状、才能排入肠内。如果咀嚼不细、狼吞虎咽,食物粗糙,就会增加胃的负担,延长停留时间,可致胃黏膜损伤;另外,细嚼慢咽,能增加唾液分泌,而使胃酸和胆汁分泌减少,有利于胃的保护。
九怕咖啡浓茶。咖啡、浓茶均为中枢兴奋剂,都能通过反射导致胃黏膜缺血,使胃黏膜的保护功能破坏,而促成溃疡发生。
十怕滥用药物。容易受损胃黏膜的药物主要有三类:一是乙酰水扬酸类,如阿斯匹林;二是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物;三是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故应尽量避免应用这些药物,如必须服用时,要控制剂量和疗程,最好在饭后服用。
&&&&&&&&&& (摘自《民族医药报》.&& 王洁/文&& 1309.15*)
19、便秘危害种种
引起便秘原因复杂,但造成的危害却不少,一定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现在所知的危害主要有:
1、&&&&&&&& 引起肛肠疾患。便秘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可直接引起或加重肛门直肠疾患。如直肠炎、肛裂、痔等。
2、&&&&&&&& 胃肠神经功能紊乱。便秘时,粪便潴留,有害物质吸收可引起胃肠神经紊乱而致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嗳气,口苦、肛门排气多等表现。
3、&&&&&&&& 形成粪便溃疡。较硬的粪便压迫肠腔,阻碍了结肠扩张,使直肠或结肠受压而形成粪便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
4、&&&&&&&& 患结肠癌。可能是因便秘而使肠内致癌物长时间不能排除所致,据资料表明,严重便秘者约10%患结肠癌。
5、&&&&&&&& 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临床上关于因便秘而用力增加腹压,屏气使劲排便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有逐年增多趋势。如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发作,脑出血,中风猝死等。
6、&&&&&&&& 引起性生活障碍。这是由于每次长时间排便,使直肠疲劳,肛门收缩过紧及盆腔底部痉挛性收缩的缘故,以致不射精或性欲减退,性生活没有高潮等。
7、&&&&&&&& 易使妇女发生痛经,阴道痉挛,并产生尿潴留,尿路感染等症状。
8、&&&&&&&& 影响大脑功能。便秘时代谢产物久滞于消化道,细菌的作用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如甲烷、酚、氨等,这些物质部分扩散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干扰大脑功能,突出表现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等。
&&&&&&&&&&&&&& (摘自《大众卫生报》 &&曾续成/文&& 1314.2*)
20、股骨头坏死的病因与治疗
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不甚明确,许多疾病可使股骨头的血液循环破坏而引起股骨头部分性或完全性坏死。常见的有:股骨头颈骨折、髋关节脱位、髋关节外伤(不一定有骨折或脱位)、X光照射后、大量使用激素、慢性酒精中毒等。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表现一般发生在发病48小时以后就可以出现,3~4周完全坏死。
虽然说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很多,但是饮酒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现代研究已经证明:酒精中毒(特别是慢性酒精中毒)与股骨头坏死有明显关系。大量饮酒(尤其是慢性饮酒)会引起血脂升高,使得血液的粘稠度增加,血液流动速度变慢。血脂增高后,其中的有些成分还能剌激血管,使血管发炎,导致一些细小的血管闭塞,使其供应的区域出现缺血性损害。成人的股骨头由于所处解剖部位的特殊性,血液供应本来就先天不足,在受到高血脂的作用后很容易导致股骨头中血管闭塞、血液循环中断,出现股骨头缺血。此外,长期饮酒还可以导致骨质疏松,骨头的强度下降,在负重时就可以导致骨头产生塌陷、坏死。
股骨头坏死好发在30~50岁之间。男性较多见,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比较明显的早期症状是无痛性跛行,短距离内行走不明显,长距离后就明显了,有时疼痛还会向膝关节放射,髋关节活动受限,病人常常觉得下蹲和上厕所困难,不能做“翘二郎腿”动作,可以伴随着关节退行性改变。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较为复杂,要根据病人的发病原因、年龄、健康状况等情况进行综合选择。儿童自身修复能力强,一般以非手术的方法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常采用的方法是:休息、防止负重直至临床和X线片有骨愈合表现为止,一般需要1~2年时间。对于成人,如果股骨头没有变形、关节间隙保持正常、髋臼完整、运动范围正常者,往往需要将股骨头中坏死的骨头切除,然后再“种植”一部分有活力骨头来提供支持和促进血管重建以加快骨头的修复;如果髋关节的关节面(股骨头表面,或者髋臼表面)已经有破坏,变得不平整、不光滑,则要将坏死骨头切除,换上一个人造髋关节来重新建立髋关节功能(即所谓的“人工关节置换术”。)&&&&
( 择自《医药星期三》周章武/文&& 1272.2*)
&&&21 、 浅谈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承担体重和下肢行走功能。股骨头是髋关节运动的轴心,也是主要的运动部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什么是股骨头坏死
某些致病因素使股骨头的血供破坏,骨组织营养中断,骨细胞死亡,骨小梁破坏,股骨头结构被破坏,出现囊性变、塌陷等。坏死是在无菌条件下发生的,故也称无菌性坏死。骨坏死可发生在人体的很多部位,而股骨头坏死发病最常见,这与股骨头特殊的生理功能和结构密切相关。
二、股骨头为什么会坏死?
&&&& 股骨头的血供减少,血管的吻合支量少且薄弱,当一支血管被阻断而其他血管不能及时代偿时,即会造成肌骨头的供血障碍,从而使股骨头产生缺血、骨质吸收、破坏、塌陷。
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创伤性因素有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或髋臼骨折、髋关节长期慢性累积性损伤等。非创伤性因素包括激素治疗,长期大量饮酒,高血脂相关疾病等。
三、股骨头坏死有哪些症状
早期症状:股骨头坏死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有髋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以及大腿内侧、腹股沟等处出现隐痛、钝痛,活动后症状加重。需特别注意的是股骨头坏死有时表现为患侧膝关节及大腿外侧疼痛,即“髋病膝痛”,又称异位性疼痛,因其“远”离髋关节常被忽视,易被误诊为膝关节炎或关节损伤,实际上为股骨头坏死导致的一种放射痛。由于股骨头坏死早期的X线、CT表现均不明显,故通常把磁共振作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首选检查手段。
中期症状: 股骨头坏死中期常有髋关节疼痛,呈持续性进行性的髋关节疼痛,站立时髋关节疼痛严重,严重者不拄拐杖无法行走。伴有患肢畏寒、酸软无力、臀部疼痛,或伴有腰椎疼痛、跛行、髋关节功能障碍等。这时拍X光片会看到股骨头内有半月状软骨下断裂,股骨头软骨下骨小梁与软骨分离,股骨头骨皮质断裂、轻度塌陷、但关节间隙正常。
后期症状:股骨头坏死后期可出现髋关节僵硬,疼痛加重,跛行明显,下蹲、盘腿、外展、内收、伸屈等功能受限。严重者出现患侧肌肉萎缩、丧失活动能力。后期X线片提示股骨头变扁塌陷,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关节面粗糙。
四、股骨头坏死的防与治:股骨头坏死理想治疗在早期,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患侧不能负重,可扶拐或用助行噐,以减轻身体对髋关节的压力。如果双髋同时受累,应卧床或坐轮椅。此外,还可以采取高压氧、理疗、中药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治疗需6~24个月,期间应定期复查,至病变完全愈合后才能负重 。早期如治疗及时,可防止股骨头塌陷,保存关节功能。中期一般采取手术治疗,如髓芯钻孔减压术、髋关节融合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等。
对股骨头坏死的预防,最主要的是不要过量饮酒和滥用激素,它们均可能会使脂肪阻塞骨内血管,造成骨血液供应减少。因此,对于饮酒较多或已使用激素 类药物的患者,应到医院定期检查。
&&& (摘自《家庭医生报》&& 杨述华/文& 1433*2)
22、“怪异”的颈椎问题
有的老人站立或走路时可因突然扭头使身体失去支持而倒地,后很快清醒站起,整个过程没有意识障碍,也无后遗症。还常伴位置性头晕、头痛、恶心、出众所周知,颈椎病以颈肩疼痛、颈部活动受限、位置性头晕、上肢麻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对邻近的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不同组织的压迫和剌激,可引发一些特殊症状。由于这些症状不太常见,因此,极易被误诊。下面就谈一下特殊的颈椎病:
&吞咽时食道常有异物感或梗阻感,少数老年人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这是由于颈椎前缘骨赘直接压迫食道后壁而致局部狭窄,或颈椎病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食管痉挛的缘故。有的老人则是因为颈椎骨剌形成过速,引起食管周围软组织剌激反应所致。
& 视力障碍
有的老人得了颈椎病后,视力下降,或礼物模糊,同时伴有眼窝胀痛、眼睑无力、怕光、流泪、瞳孔不等大等,甚至视野缩小,视力锐减,个别老人能失明。这些症状与颈椎病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继发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
颈心综合征
一些颈椎病老人会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早搏等表现。心电图可呈冠心病、心绞痛样改变。这是颈椎神经后根受颈椎骨赘剌激或压迫引起的。
颈性高血压
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升高,这与颈椎病所致的椎一底动脉供血失常和交感神经受剌激引起的功能紊乱有关。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皆为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并存的情况很多。有学者报道,老年颈椎病合并高血压约占40%。
颈胃综合征
自觉上腹饱胀、疼痛、恶心、欲吐、便秘、口干、口苦。久而久之,还会因为幽门扩约肌舒缩无力而出现幽门扩约肌肌源性扩张,或造成胆汁返流,损伤胃黏膜,引发炎症,腺体萎缩或上皮化生,进而发展成为萎缩性胃炎。这种病症的原因是颈椎骨剌的剌激引起颈交感神经机能亢进,通过大脑反射,进而导致胃肠、交感神经机能亢进。
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乳房疼痛,并伴胸大肌压痛。原因是支配乳房区域的颈6~7神经根受到了颈椎骨赘的压迫。
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无力、跛行,走路有踏在棉花上的感觉;晩期可发生单侧或双下肢瘫痪。个别还有排尿、排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尽或大小便失禁。这是椎体侧束受到颈椎骨剌的剌激和压迫,导致了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
汗等症状。这是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了颈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一过性的脑缺血所致。
(摘自《生活与健康》 . 若芷/文&& *)
23、七块骨头的烦恼——颈椎病
一、&&&&& 你了解颈椎病吗?
颈椎由7块椎骨组成,当然,它不仅仅是七块骨头,还有重要的组织,如脊髓神经根和颈动脉等。颈椎上托头颅,下连躯体。脊髓在这里穿过,大脑发出的种种神经支配信息,都是从这里输送到全身的,全身也通过这里向大脑发送神经信息,在颈椎前部还有血管、呼吸道、食管等复杂的生理器官,是人体劳动强度最大的枢纽关节部位。这七块小小的骨头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动作和仪态,当人们的颈椎出现问题时,颈、肩臂、上背及胸前区疼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治疗方法:
有哪些症状
、、、、、、
心血管内科
遗传咨询科
今日坐诊大夫
李伟副主任医师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处理,对疑难病例和少见病例的诊治也有较...
肥胖&是怎么引起的?
肥胖&如何治疗?
肥胖&吃什么好?
肥胖&病人的经验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毒症脑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