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团趣是什么公司和拼多多一样吗?靠不靠谱呀?

在拼多多上买了几样东西之后,我觉得它应该上榜明年 315
即使你没用过拼多多,最近也一定在媒体上(或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数次见过这个名字了,这个“三亿人都在拼”的电商平台,一夜之间和抖音一块成了受媒体欢迎的千万流量级网红。
对于这个充斥着 9.9 包邮商品的极具乡土气息的电商购物平台,五环内的人先是表示看不懂、看不上,但这个世界向来是成王败寇,于是成绩一路高歌猛进之下,拼多多在媒体笔下膨胀,摇身一变,就被加冕成让淘宝沉默,京东哭泣,腾讯嘴角疯狂上扬的电商第三极。
很多人爱把拼多多的成长路径与快手、今日头条对比,但如果想打个贴切的比方,拼多多在媒体圈得到的待遇,妥妥地可以类比为互联网界的赵丽颖、电商界的小米手机,是一则满分作文界的励志故事。
咸鱼翻身记的剧本始终是老套的三部曲:最初不招人待见,做出成绩之后实力演绎“昨日的我你爱理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一朝荣耀加身,一波粉丝掷果盈车,于是赵丽颖成了四小花旦之一,拼多多则与快手、趣头条并称“渠道下沉三巨头”。
不过,正如通稿满天飞,也无法掩盖赵丽颖演技上的短板和戏路的限制一样,媒体铺天盖地的吹捧,也不代表拼多多的模式完美无缺,可以蒙眼狂奔了。网红还是网骗?我们开启了付费分析模式。
进击的拼多多
互联网从来都不缺现象级产品,但拼多多的崛起令人吃惊的不仅在其草根属性,更令人意外的是,它所在的是被视为创业者几乎没有机会的电商领域。
多方的数据显示,拼多多的月均 GMV 在今年年初就已经达到了 400 亿,去年这个时候,其月 GMV 还只有 20 亿。
作为对比,问世已有 14 个年头的京东商城,去年的月均 GMV 也才 1100 亿。也就是说,拼多多花了不到三年时间,就赶上了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近一半的规模。
在微信小程序端,拼多多的累计活跃用户数更是对京东和唯品会另外两个腾讯系电商形成碾压之势。
很多一、二线的白领们,或者用黄峥的话来说,“五环内人群”,他们看不懂拼多多,但他们的父母说不定每天在微信群发各种拼团链接,时不时还向子女们抱怨 10 块钱买的苹果坏了一半,结果下次还会从拼多多上买 15 块钱 8 斤的芒果。
去年 11 月,我在写《据说有两亿人都在用拼多多,你是买了便宜水果还吐槽它的那位吗?》时,拼多多的广告语还是“两亿人都在用的 app”,结果不到半年时间,这句话已经变成了“3 亿人都在拼”。按照这个说法,大约每 4 个中国人中就有 1 个在用拼多多,不拼不是中国人。
官方给出的数据难免有夸大的嫌疑,但综合第三方机构的给出的渗透率、月活等数据来看,拼多多确实能打。
“你可以说我 low,说我初级,但你无法忽视我。”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概括得挺准。
但出色的业绩,加上媒体的吹捧,就能代表拼多多很优秀吗?本着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态度,我们对拼多多做了一次抽样调查。
测评:便宜难有好货
在上一期“冷评”中,我们提到很多媒体表面上看着为抖音摇旗呐喊,背地里可能连个抖音账号都没有;而对拼多多也一样,在写字楼人人争当隐形贫困人口的时代,那些推崇它的媒体老师,既然买得起 39.9 元的智利葡萄界香奈儿,又有几个真正会在拼多多买东西呢?
但我们就很不一样了,爱范儿是买不起 39.9 元一盒的葡萄的。好在拼多多的体验门槛很低,所以我们很豪气地抽了 6 个样本,来了一把“消费降级”:
15 元包邮的猕猴桃 15 个
9.9 元包邮的 T 恤
29 元包邮的电子秤
29 元包邮 4000 毫安的充电宝
7.8 元包邮的铁观音 2 盒
5.8 元包邮的 USB 蛇形小风扇
不得不承认,猕猴桃的价格确实是震惊到我了,而且还是更为金贵的黄金果,隔壁标价 10 元一个新西兰猕猴桃的百果园羞愧地低下了头。
原先嚷着“我这钱就算是丢了,被劫富济贫了,也不想浪费在拼多多上”,然而水果到货后,倒是没出现传说中的“烂了一半”之类的现象,品相完好。品尝了一圈,众人纷纷表示,嘿嘿嘿,还有点好吃哦。
9.9 元的 T 恤,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虽然质量挺一般,但上面“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的表情包笑翻了整个办公室。我由衷地表示,没错这说的就是我本人了。
真人肉测结果显示,电子称还是挺准的。鉴于女孩子一般会评价“不准”,我们排除了这种不科学因素,把桶装水抬上了电子秤,准确无误数字证明了它是靠本事卖 29 元的。
不过 USB 小风扇就有点像一次性用品了。第一次使用时,小风扇呼呼转还挺可爱,但第二天扇叶就消极怠工,实力演绎卡成 PPT,你们感受下:
讲真,要不是多买了充电宝和茶叶,本篇就将命名为《在拼多多上买了几样东西之后,我觉得有些人冤枉了它!》(也可能失落地不写了)。
4000 毫安的充电宝,双口输出,还支持太阳能充电,连包装都走的简洁路线。虽说简洁到连生产厂家都没有,但冒着牺牲一部手机的风险试用了一下,还是能给手机充上电的。
友情提示,拼多多上面还有 50000 毫安 3.3 元的逆天价,作者惜命不敢买。
相比之下,铁观音要好不少,虽然也无生产日期和生产厂家,但至少还有 QS 食品生产许可证,只不过我们技能没点亮,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也没查到这串证书编号。
至于味道,请回味广东地区大排档饭前烫杯的那壶茶水滋味。7.8 元两盒的价格,莫非,这就是传说中(臭名昭著的)“二手茶”?告辞了。
求生欲太强,限制了我使用充电宝和铁观音的欲望,而对于某些商品,我不但不敢买,还想奉劝其他买家回头是岸,比如:
丁丁增大器——某医疗器械,以标题为目的使用的话,可能会一辈子恨上拼多多。老司机们该懂的都懂,萌新们请百度,此处就不踩油门了。
丰胸霜——“美妆”类别下的热门产品,8、9 元的价格也很“拼多多”,但丁香医生耿直地说了,想不帮国家省布料,除了隆胸手术,别的办法基本没有。几块钱就能从 A 到 C,那这胸中也太没点 B 数了。
根除遗传狐臭止汗雾——能帮你约会,不能帮你结婚。真正要解决问题还是只有动手术一条路。
伪劣品满天飞,山寨货也是随处可见。你看到的“米家新品 U 盘”,实际上是品牌为“米家新品”出品的 U 盘。类似的还有比官方便宜了 100 块的所谓“小米 2 新品 m2”智能手环、“小米云 TV”……小米似乎很受山寨厂家青睐。
当然,山寨这种事怎么会放过苹果?在拼多多上你可以找到采用停产的 T7300 处理器的只要 1200 元的 Macbook Pro、349 元的“苹果款”智能手表……4、5 千块的 iPhone X 这里就不作评价了。
还有叫做三星实际为“SHANMARLL”的存储卡、名为“帮宝适”(Pampers)实为“Paonmepors”的纸尿裤,各种价格低到让你怀疑人生的 LV、Gucci、Prada 也不要太多。
拼多多放任这些打擦边球、玩文字游戏的,甚至明目张胆出售仿冒品的商家在平台上销售,还为其引流,这让我想起与今年“315 晚会”曝光的售卖“小茖同学”、“六仐核桃”等山寨食品的农村小卖部,两者本质上并没无差别。
黄峥说”那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拼多多仍需努力了。
不过黄峥大概记性不太好,去年他接受媒体采访,谈到平台商家售假问题时,还说“我们管不住”:
消费升级?还是先把质量升上去吧
前不久拼多多对外展示了他们扶持的“拼品牌”所在的“拼工厂”,从供应链侧力证“便宜有好货”,表示植护和可心柔两家生产的纸巾,虽然比不上大牌厂商,但总好过小卖部来历可疑的产品。
不过,用一两个模范生来说明全班成绩优良,这就有点以偏概全,偷换概念了。
黄峥说他们在做的是,对性价比的理解是“即始终在消费者的期待之外”。
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用了一次就转不动的风扇、安全性可疑的充电宝和茶叶、反科学的美容品……这倒真的是“期待之外”了。
我们现在说到山寨产品,顶多只是当笑话和段子来看,但忽略了黑心厂商的危害。比如我们前文提到的那款山寨“帮宝适”纸尿裤,就造成了多名新生儿臀部腐烂、异味难消等严重过敏反应。如今在拼多多上,这款山寨货还在正常销售。
本文的读者可能会吐槽这些妈妈们心真大,敢上拼多多买婴儿用品,但这显然不能成为拼多多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三四线城市,包括农村在内,消费能力确实有限,哪怕是在一线城市,绝大部分也是对价格敏感的人群,但因为我穷,就卖假冒伪劣给我,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哪怕有多便宜,哪怕是白送也不对。还美其名曰“消费升级”,就更可恶了。
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房纸用、有好水果吃。
此话不假,但安徽安庆的人也不应该是用质量有问题的厨房纸、吃烂掉一半的水果来提升生活品质吧?
拼多多把美国的 Costco 超市作为自己的终极定位,但要知道,Costco 做的是尽可能以最低价格提供高品质的商品,现阶段拼多多大部分产品都只有低价,毫无品质可言。在谈消费升级之前,还是先把好产品质量关吧。
有人认为,如今拼多多遇到的包括假货、廉价、山寨等问题,都是淘宝曾踩过的坑,15 岁的淘宝看着拼多多,满眼都是自己当年的样子。
即使今天已经有了天猫,大家也不再觉得淘宝是廉价的代名词,但假货阿里挥之不去的心病。有意思的是,阿里巴巴在今年的《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中指出,随着阿里的打假逐渐取得成效,“集假团伙开始向微商、拼多多等转移”。
虽然这话从阿里口中说出来未免不够有说服力,但拼多多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如今拼多多的发展势头丝毫没有放缓的样子,而随着平台的扩张,假货、劣货的隐患也会越来越大。既然黄峥认为阿里在前面十年已经替中国电商行业走了不少弯路,拼多多有可借鉴的地方,那么就应该吸取淘宝的教训,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我便宜我有理”。
拼多多草莽出身,天不怕地不怕,但想要达到阿里京东的地位,仅有漂亮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解决假货问题才是平台获得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写完文章,恍惚间,耳边又响起了儿时常听到的“一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改革开放几十年,谁还差那几块钱”的吆喝。黄鹤带着小姨子跑了,拼多多,你可要争气啊!
沉默螺旋的存在,让社交网络甚至媒体都倾向于呈现大众喜欢听的,然而媒体的要务,是更深入的思考,更冷静的评判,而不是说大家喜欢听的。因此,爱范儿推出“冷评”这个全新栏目:热点冷思考,人人跟风我入定,服务于不喜欢盲从,喜欢思考的读者。
题图来自:
吴羚工作邮箱: 邮箱 3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拼多多为什么能爆红?
导读:2018年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大家已经讨论了流量红利结束很多年后,会突然发现一批新的APP横空出世,好像一瞬间变得火爆了。这些APP的特点往往是成立时间不长,但是通过渠道下层以及抓住了长尾流量这个巨大的人群,瞬间变成了一款全民应用。比如这一段在朋友圈火爆的抖音,再比如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拼多多。整个电商红利已经几乎消失,过去几年大量垂直电商都被消灭的时代中,拼多多是如何成为一款现象级的应用呢?
社交电商的极致模式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也就通过三年不到的时间,做到了月流水400亿的恐怖规模。拼多多的商业模式说简单也并不复杂,就是一种网上团购的模式,以团购价来购买某件商品。比如一件衣服正价58元,通过拼团只要39元就可以购买。用户可以将拼团的商品链接发给好友,如果拼团不成功,那么就会退货。我们看到许多人会在朋友圈,各个微信群发带有拼多多团购的链接,通过社交网络实现了一次裂变。
事实上在拼多多之前,社交电商已经被反复论证过,小红书就是典型的社交电商模式,微信也做了微店。但是过去传统的社交电商模式都不太成功,而到了拼多多为什么能将社交电商的极致模式发展出来?背后还是对于流量以及用户参与度的思维模式。过去的社交电商,其实是主打KOL的,或者这些并不是真正的社交电商,而是网红经济。基于大家对于网红KOL的信任,用户就会去购买这个商品。所以传统的社交电商解决是信息不对称,然而还是没有解决流量的问题。什么是流量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商业社会的租金费。今天我要在人民广场开一个奶茶铺,那么租金肯定很贵,这就是要支付流量成本。今天我在网上开一个店,其实也一样要支付流量费,网红因为自带流量,其实就是节省了这部分的成本,但是根本上没有增加流量本身。
以“网红经济”为模式的社交电商中,KOL和其他消费者是不对等的。KOL发表建议,然后导入流量,其他人基本上只有购买的权力。也就是说,其他消费者其实对于商品本身做背书的参与度不强。但是拼多多模式中,任何人都可以发起团购,动员身边的人购买,这种模式下,用户的参与感就很强。过去KOL和消费者在网红经济模式下,是不对等的,但是在拼多多模式下,所有人都是对等的。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向他的朋友圈,好友宣布,这个商品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便宜。由于是基于熟人社交的电商模式,也解决了信任的问题。下面是拼多多的用户画像: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过去几年越来越发现,其实很多只是将线下的场景搬到了线上,但是人性基本的需求是不变的。比如在线直播,就是将过去的线下直播场景搬到了线上。比如电商,就是将购买商品的场景搬到了线上。那么在购买商品这个场景中,其实过去大量的时间是花在“淘货”上。特别是女性用户,其实在购买商品前没有很强的目的性,更多是通过逛街来发现便宜的好商品。过去的电商都是单纯解决最后那个交易购买动作,但忽视了如何去体现购买前的淘货动作。拼多多其实通过任何人都能发起的拼团模式,体现了这个动作。一个女性用户在网上花了1个小时搜索,发现好的东西,也能分享给她朋友。在这个模式下,任何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都是一个KOL。
长尾互联网用户的爆发
我们之前在分析快手的价值中曾经说过,快手整体的爆发是受益于长尾互联网流量红利这一块。其实过去几年中国大移动互联网增长最快的方向就是三四五线城市。无论是阿里、京东这样的电商,还是快手、微博、陌陌、今日头条这样的社交应用。过去几年一直在不断向下渗透渠道,也带来了变革性的变化。其实我们看去年,类似于格力美的这种品牌家电的股价暴涨,以及大阿里股价翻番,背后的逻辑是差不多的。这些互联网应用和电商将渠道打入到三四五线城市,打破了过去的信息和渠道不对称。这些长尾互联网用户也能够方便的购买到品牌消费品,也能够通过快手、微博、陌陌的社交娱乐平台解决精神消费的需求。拼多多的崛起,也和长尾互联网用户的爆发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们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北上广深,一直把我们自己看做互联网典型用户:至少大学本科学历,年收入在20万以上,有不错的英语,买东西看中品质和品牌。其实我们是互联网世界的小众用户。之前看到知乎上有一篇分析拼多多目标客户的文章,其中把中国居民按照五个分组做了划分:年收入64934元的高收入组,年收入34547元的中等偏上组,年收入22495元的中等收入组,年收入13843元的中等偏下组以及年收入5958元的低收入组。下面这张图是美国家庭收入的分布,其实年收入24万人民币已经超过了美国54%的家庭收入,年收入达到120万人民币就超过了95%的美国家庭收入。这还是人均GDP是中国6倍以上的美国。所以说大部分人,其实对价格是敏感的,大部分中国互联网消费者买东西第一考虑的是不是便宜!
所以说拼多多能够爆发,也有时代的背景,整个中国互联网过去几年最大变化就是长尾用户开始成为了主流!是的,他们不仅仅崛起,而且成为了互联网的主流。如果我们把互联网看做一种投票权,有些互联网应用是不同背景的人有不同权重,比如知识消费,大家想要抓取的是头部付费人群。过去YY打造的秀场模式1.0版本也是如此,日活月活不重要,重要的是头部一个月能付几百万的土豪。但是也有一些应用,他希望得到的是公平投票结果,这就迎合了大量长尾互联网用户。在之前的年代,他们的声音无法被听到,他们的需求难以被满足。他们是学历高中以下,一个月收入的普通人。但是抖音,快手,拼多多在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任何人来说,when your voice was heard, this is what matters。
拼多多对电商行业的冲击和思考
过去几年其实我们一直在推荐阿里巴巴,一个大的逻辑是认为流量红利结束后,一定是大平台的电商干掉垂直类电商,况且阿里巴巴还有支付和新零售带来的线下用户数据。事实上过去几年基本上垂直电商都被消灭了,但没想到拼多多会横空出世。这也让我从流量思维的角度,重新看待电商格局。
我们都知道目前腾讯系把控着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大头,整个被腾讯投资的公司应该占有超过50%的互联网流量。阿里系可能拥有20%左右的流量,其他公司占有30%。在互联网的两级中,我们也曾经分析过阿里和腾讯都将成为市值1万亿美元的公司,因为他们是真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帝国。
过去几年阿里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其“商业逻辑”的基因,因为阿里出道就是卖商品的,怎么让用户交易是阿里最大优势。腾讯出道是做社交的,怎么获取流量腾讯很强。阿里这么多年一直通过商业基因做了很多创新,比如支付宝,今天只要是出国旅游的中国人,都发现移动支付最强的国家就是中国,而背后是阿里对于支付环节的创新。可以说BATJ几家巨头中,阿里是真正做到了模式创新的。当然,阿里的问题是一直没有流量。
从目前我们看到的数据看,拼多多还只是冰山一角,无法抵抗巨大的阿里帝国。社交电商由于社交属性比较强,还是有一些通过低成本拉新诱导的行为。而阿里自身已经开始过渡到消费升级,从淘宝的高增长转向了天猫的高增长,从线上的高增长,变成了线下服务的新零售布局。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通过对于传统零售商的收购,阿里植入了其运营,管理,用户数据,仓储物流等一系列的优势。拼多多本身短期内,还难以对抗巨大的阿里系电商。但是从一个更长维度看,社交电商的价值也是用户数据,这些数据其实也会很精准。更重要的是,拼多多已经通过流量模式撕开了一段缺口,看个十年阿里是否在缺少用户流量的情况下,能够巩固其电商帝国的地位,这或许值得我们去做更深的思考。
个人观点,未必正确,大家批评。
点击展开全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拼团趣真的能拓客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