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意识到自己在成长成熟原生家庭的伤害后,如何自我成长

意识到原生家庭的伤害后,如何自我成长?_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_传送门
意识到原生家庭的伤害后,如何自我成长?
本期问题意识到原生家庭的伤害后,如何自我成长? 老师,您好,我在你们这个栏目中看了很多关于妈妈的做法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以及类似于个人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所以由此我产生了许多对自己妈妈的抱怨,我责怪妈妈没有把我养育的很好,我很想让她改变对我的方式,让我变得更好。当然,我已经成年,却因为曾经家庭的不快乐造成自己偶尔的不自信,有时我也责怪我们栏目,为什么说了那么多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就是不讲一讲,年龄上已经成年的人,在意识到自己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伤害,怎么再度成长?心理咨询师の如是说心理咨询师 余柳 回答:
你好,感谢你的来信,也谢谢你提出的问题和疑惑,为什么我们栏目说那么多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却不说说成人后如何从这种影响走出来。我想这不光是你的疑问,可能也是很多人的疑问,当从心理学上了解到自己之所以成为这样,是因为童年时的经历时,内心里会不由的产生埋怨和不满,为什么你们要这样对我,要是你们好好对我,我也不会这样了。这也是你所期待的:希望父母改变他们养育自己的方式。而这种期待并不能改写过去,所以自己仍旧是这样,那如何才能通过自我成长让自己好起来呢?
其实,不管是埋怨不满还是期待都是成长的过程,这里我们不妨来借鉴一下哀伤的的五个阶段:否认、愤怒/内疚、讨价还价、沮丧/悲伤、接受,对于任何丧失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只是有些我们并不能意识到。正如你对于自己经历的伤害一样,先是否认父母对自己不好,觉得这时候肯定是自己不对才会得到这样的对待,父母肯定都是对的,而后我们开始认清现实,然后心生怨恨,期待着父母改变他们,而当我们发现这种期待也无法实现时,则会为自己未能得到的善待而悲伤,最后接受这一切,重新出发。
这是一个概括性的过程,实际情形远比这复杂和具体,那么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些什么呢。这个过程是通过观察丧亲者的情绪反应而总结出来的,所以它的核心是情绪,要达到最后的接受,就会有前面的那些情绪反应。而我们对于童年的丧失,其实也有类似的过程,在我们能真正的接受自己,接受父母前,也会经历一系列的情绪体会,会怨恨内疚,会希望父母不是那样,会难过伤心,当我们不跟这些情绪对抗时,他们都会过去,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一边有情绪一边又觉得不应该,这时候,情绪就很难真正的流通起来,所以也就很难过去,我们就会像是陷在某个位置出不来。
上面这些是对于你的怨恨和期待而言的,那我们又为什么要那么强调原生家庭的影响呢,因为从那里开始,我们成为了现在的自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处事方式,看到自己的行为模式,会对现在这样的自己产生了解,知道自己会那么做,是因为自己只学会了那么做,会对自己有某种理解和接受。
自我成长就是在处理情绪的过程中,慢慢达到对自己的认识和接纳,这些回答或许有些空洞,因为情绪很难在这些理性的分析中升起,它只会被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场景激起,所以还是需要在每个具体事件中去感受自己的情绪,并认清那个情绪多少是跟眼前事件相关,多少由曾经的经历所影响。
我想这就是心理学有关的文章大多是关于原生家庭的,而很少关于成长的,因为原生家庭相关的会有一定范式,而成长性的只能由一件件具体事情来落实,它的共性就是接纳,但接纳并不能用任何理论来完成。就是在具体事情和困境中,咨询师帮助我们容纳目前还没法处理的情绪,让我们有更多的心力看清自己所处的境况及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模式,而后当我们对自己的接受度增加了,再回过来处理自己的情绪,这样的循环往复,最终找回那个遗失的自己。当然,这个过程我们也可以独立完成,那么就需要在情绪升起时去辨认它,理解它,最终是为了接纳它。祝你能找到自己的成长之路。咨询师介绍余柳
国家二级咨询师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咨询师 精神动力取向,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陪伴你直面生命中的痛楚,给予一个安全的成长空间,希望与你的相遇。如果您认可该咨询师的分析,可以打电话预约其进行电话咨询或面询,资费200/小时。
即将打开""小程序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最新文章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如何改造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如何改造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真正与父母独立,始终处于受害者心态,被「内在父母」控制。即使成年了,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功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与父母从精神上独立,完全承担自己生命的责任。
当他们遇到挫折,会像我过去一样,将一切的不好归咎于原生家庭——
性格内向敏感不善交流,是因为从小父母感情不合,总是吵架。
事情没做好就会无比紧张,自我批判,是因为小时候父母要求太高。
还有人一边讨厌父母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一边在事业家庭选择上对父母言听计从,“都是他们让我做的,没有办法啊”。
过去一年我在接触心理咨询,学习情绪管理、亲密关系、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意识到原生家庭并非不可改变。作为成年人,我可以选择继续“受害”,也可以选择扭转局面。万万没想到,我真得做到了,效果之好远远超出我的预期......
昨天写完《二十多岁是重建自我的最佳时期》后,我将草稿第一时间发到家庭群里。妈妈看到了,让我别写父母关系不合这段。
我说:这是客观事实,不用回避。
她说:我这么多年坚持,真得是想你有一个完整的家,尽管没有达到预期,让你受伤害,老妈觉得做人很失败。
我说:现在不是很好吗?可以写出来,说明一切都好了,否则我是不愿提及的。如果你有压力我就删掉这部分。
她说:好,那你随意,老妈不影响你,别有压力。
我说:这真得是很重要的改变,我们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过去是你和老爸的努力,去年我也努力了,然后有了不错的改变,说明我长大了,不是吗?
今天收到一个采访,对方问我:过去一年做过的事情里,最让你自己感动的是什么?
我说:家庭关系的改变。过去因为父母总是吵架,我对家庭非常抵触。大学时,不知道如何跟家人相处,放假很少回家,父母气得直接骂我冷血。
但去年重新梳理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心态从受害者转为改变者,开始积极主动跟他们沟通,并且一直在给他们分享我的生活和学习的体验。
然后他们的观念也跟随我一起发生了变化,对新鲜事物的接纳度高了很多。
爸妈变成了我的粉丝,每天都给身边的亲戚朋友安利我的文章。现在我们之间彼此独立、相互尊重、也很相爱,是我二十多年没有过的体验。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马蒂尔达问里昂,“人生总是这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里昂说,“总是如此。”过去我也这样认为。
原生家庭会对一个人有很大影响。我是个很少哭的女孩,但直到去年,我还经常会在独处的时候想到父母吵架的场景,那些画面一出现,我就忍不住害怕得掉眼泪,好像瞬间回到了小时候。所以我一直害怕与人发生冲突,几乎不会跟人吵架,即使被欺负也不会喊出来,通过理智让自己平静和忘记。
我有一个朋友,长得美,身材好,学历高,但对自己好不自信。她的父母都是领导,对她要求很高。她说从小到大跟父母都不像在交流,而是汇报,每次她都很紧张。成年后,工作中跟所有领导沟通,无论对方多么亲切温和,她在心里都会很忐忑,就像那个孩子一样。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内在父母,和一个内在小孩。内在父母是成长过程中父母或者亲近的长辈内化形成。内在小孩就是心中那个自己,是你过去经历的全部。如果你的父母很温柔,那你的内在父母可能也会对你呵护备至。如果你的父母很严厉,你的内在父母可能也会不断批判你。
我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想要释放能量,学习技能,培养兴趣爱好,旅行、读书、社交、工作方方面面都打理地很顺利。有一天,我发现已经完成了毕业前设定的所有目标,但我依然很压抑。无论是在工作中取得了进步与成就,还是休息时在海边度假,或者过年回家,我始终开心不起来,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
我这才意识到,这种不快乐并非来自当下,而是因为过去的经历。我的内在小孩还在过去不稳定的环境里,没有安全感,她在等人救她出来。但我还地活在受害者心态里,爸爸问我,你为什么不能像同龄女孩子一样天真烂漫、轻松快乐点呢?我既委屈又愤怒,都怪你们啊!我没有意识到,那个可以拯救内在小孩的人,就是我自己。
后来,我给自己画了一张自画像——是童年的自己。我每天会花一点时间,走到过去的自己面前,看看她在经历什么,她有什么情绪,她是开心,还是难过。我知道她很孤独,很胆小。我想她说说话,陪她聊会儿天。一开始,她对我很陌生,毕竟我从来没有关心过她。我也不知道怎么跟小孩子相处,专门跑去NGO做了一段时间志愿者,学习跟孩子沟通。
渐渐地,我与她的距离越来越近,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强大,有一天,脑海里突然蹦出一句话:生活不是一直像小时候那么艰难,我是个成年人了,可以接管自己——过去的自己、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我就是我的父母,我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志选择,按自己的态度生活。
然后我告诉自己内在的小孩:天天,你放心,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在你身边。我爱你,没有任何条件,只是因为你是你。无论你是胖是瘦,是优秀还是普通,我都会爱你。
那一刻,我跟自己和解了,也跟父母和解了。我好像真正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拥有来自内心的爱与幸福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滋养我自己,也可以滋养我身边的人。
每个人都是他所处的时代。
我重新去思考我的父辈祖辈,才意识到他们是充满伤痕的一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只要树立一遍历史大事,就知道他们在成长中经历了什么,战争、饥饿、文革、改革开放、各种特殊事件。
我中学时喜欢历史和文学,读了不少书,看了很多回忆录,却从未把身边的人放入历史环境里,只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和评判他们。我接触的那一代人,很多都不会处理亲密关系、对子女也束手无策,因为那个时代,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教育。
那一代人有文化和心理创伤,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面对,如何疗愈。这种创伤,还会在父母与子女的互动中传递,可能影响到几代人。当我接触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后,意识到这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去解决。每个人,都可以活得真实、独立、完整。
小时候,父母教我我们走路吃饭,读书写字,带我们认识这个世界,让我们一路成长起来。现在他们老了,思想跟不上这个世界的变化,学到新知的我,应该用知识反哺父母,带着他们一起成长。
家庭永远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无论多成功,都离不开自己的家。父母可能是永远的支柱,也可能是永远的痛。
我曾经陪一个抑郁的人,看他痛哭到深夜。已经是人生赢家,好像拥有了一切的他,说起自己的父母还是那么难以释怀。
我不希望一直活在过去的痛苦里,不希望自己始终在受害者角色抱怨父母,不希望家庭分裂,不希望越长大越不被父母理解。
我希望他们能幸福,能够自给创造幸福;希望他们能健康,能和谐相处;希望我们家可以变得很温暖,希望他们可以理解与尊重我。
无论我未来作出什么选择,他们都能信任我,让我放心去做。至少,他们不要是总是在朋友圈转发鸡汤和谣言的人。不要是催婚和逼迫孩子必须回家工作的人。
这一切,最好的方法就是沟通。我自己的方法是,在家庭微信群里分享我的生活、工作、学习——
推荐优质微信公众号,帮他们优化信息渠道,多读科学、前沿、靠谱的文章。以及我个人喜欢的内容,让家人在信息和知识更新上尽量与我同步,这样可以有更多沟通内容,也不会收到谣言和鸡汤:)
分享读书笔记和约见行家心得,主要关于学习方法、沟通技巧、情绪管理和亲密关系。我会很详细的写下自己思考过程,发大段大段的文字,反正是家庭群刷屏也不会被嫌弃。爸妈看到我这么努力,也会被我感染,自己多学习多了解。
分享我的工作和生活。每天做了什么事,吃了什么,遇到什么好玩的人。让他们对我在北京的日子放心,不会有太多的担忧。
这里面,有一些小心机,可以让沟通变得更有效——
把父母当小孩,要哄;反之,把小孩当大人,有事要商量;
少讲道理,要动之以情, 学会撒娇和示弱;
尽量报喜不报忧;遇到问题,先找到解决方案再告诉他们。
让他们为你一起做些小事情,提高参与感,多互动;
这一年的沟通,效果好得超出了我的预期!
最近我经常遇到一些爸爸亲戚朋友的孩子加我微信,说“天天姐,伯伯给我分享了你的文章,说有事情都可以向你请教”。我哭笑不得跑去问我爸,他每次跟人家吃饭都要讲到我。他说,“这么好的孩子,忍不住要炫耀。”
当有长辈劝诫我:“女孩子一个人在北京生活太辛苦,还是回家吧。”我爸爸会说:“她真得长大了,很多观念我们已经跟不上了。她有自己的选择与判断,让她自己决定。”
我妈更是让我感动,她几乎是最了解我的人,她说:“天儿,我感到你完全为自己的人生准备好了,你想得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到哪里去。”
她对我做得事情都很理解和支持,告诉我尽管放心的做自己,多探索多尝试,不要有经济压力,也不要害怕失败。
她会看所有我分享的文章,跑去一个一个打赏,萧秋水老师说:“你有一个英明睿智的妈妈,真得是幸运。时代不同了,上一代如果不掌握新的知识,就无法融入新时代,你妈妈不一样啊。”
原生家庭的概念越来越流行,都说家庭是一个人的宿命,但是命运总是在自己手里,如何面对,如何选择,还是由自己决定。如果始终是受害者心态,把责任推脱到父母身上,那可能永远无法独立,永远不能做自己。
最近没什么新愿望,希望爸妈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每天散散步,注意身体健康,开心就好。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如何治愈原生家庭的伤害如何治愈原生家庭的伤害董小姐说情感百家号能够伤害到你的人,往往是自己最爱的人,不经意间带来的伤害就成为了永远也无法愈合的伤口。你和朋友相处会受伤,和对象谈恋爱会受伤,在原生家庭中成长同样也会受伤,这些伤害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深刻。人生病了毫无疑问的需要接受治疗,无论这个疾病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的,生理上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控制,然而心理上的疾病只能自己以内化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调节,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是心理伤害,治愈这种伤害需要这几种 方法。图片来自 网路1 保持适当的距离人们常常挂在嘴旁的老话不是没有道理,"君子君子之交淡如水”优质的友人关系也是淡淡的,这种距离适中的亲密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这段关系更长久。作为在原生家庭中受伤的成员,同样也可以采取保持距离这个方法来减少自己受伤的次数,亲密的恋人每天腻歪在一起都难免会有各种小矛盾,更何况是自带伤害体质的原生家庭呢。2经济要独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经济宽裕了自己有更多的选择,认真对待自己的事业,用实力实现自我的价值,因为努力工作是保持经济独立的方式。个人财务上的自由是保护自我不受伤的屏障,赚了钱,你可以选择攒钱买房子,或者是自己在外面租房子,那么在你还没有遇到可以建立再生家庭的人之前,这里至少能够保护你。3内心逐渐强大成功的人往往有不一样的意志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内心创伤逐渐愈合的过程 也是考验自我意志力以及心理承受度的时候。任何适合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都是让人走的更远的法宝,面对原生家庭的伤害就是要保持内心的强大,平日里坚持阅读,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多走走看看,这样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内心也会逐渐的强大起来。原生家庭给了是自己生命的起点,没有它你没有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机会,原生家庭里父母是主角,她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第一次和一个生命一起成长,当意识到原生家庭在悄悄的伤害自己的时候,你应该头脑清晰,懂得如何调节自我,采取适当的方法减少受伤的机会,同时学会自我治愈,也要学会原谅和感恩。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董小姐说情感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亲情友情爱情情感分析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寻求亲密关系一些基本概念,一种自我成长[Word文档]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作文哪些事让你意识到自己的成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