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单位氧气气体泄露报警器造成死亡能评为烈士?

网传枣庄峄城一化工厂化学气体泄漏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工厂里还有很多装水处理药剂的桶,工作人员说目前是空的。
目前,该厂已经停产。
枣庄市峄城区环保局监察大队大队长闫浩接受记者采访
  4月29日讯 今天下午记者接到网友爆料称,枣庄市峄城区褚庄村附近一化工厂发生化学气体泄露事故。记者迅速赶到现场了解情况。
  晚上8点20分,记者在枣庄市峄城区环保局办公室见到了吴林街道副书记刘兰。她告诉记者,昨天夜里10点多,吴林派出所接到禇庄村村民举报电话。街道办高度重视,刘兰等街道办人员和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到企业现场,倾听群众意见诉求。现场80多群众强烈要求拆除烟囱、关停企业。凌晨12点多,得到29日一早几部门到现场联合办公的答复后,村民才散去。
  刘兰说,今天上午8:30分,峄城区吴林街道办、区安监局、区环保局工作人员以及褚庄村委会干部赶到企业现场办公。区安监局协调供电站对企业采取停电处理,防止企业擅自开工生产。村民自发组织在企业大门口开挖了一条深沟。
  随后赶到的峄城区环保局监察大队大队长闫浩告诉记者,今年1月18日,市环保局对该企业做出了不予环评验收通知,区环保局也立即下达停产决定书。今天上午通过对工厂操作人员的询问,认定旭东化工厂最近确实存在废气泄露问题。这个企业是生产水处理剂的。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酸性有害气体氯化氢。据闫大队长介绍,按照生产流程,这种气体必须进入尾气吸收塔进行处理。据工厂工人交代说,最近私自开工生产期间,因尾气吸收塔出现问题,技修工不在,才导致尾气泄露。闫浩说,旭东化工厂已被列入全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名单&。 关闭企业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做出决定。区环保局将加强现场巡查,杜绝企业违法生产。
【 延伸阅读 】
[责任编辑:杨凡、穆楠]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4,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2,诚邀合作伙伴。
十三五期间,山东明确划定耕地保有量“红线”,即耕地保有量到2020年不得少于11288万亩,未来五年山东将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150万亩左右。
据泰安公安微博:12月8日下午,泰安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警,中共泰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卫东同志自缢身亡。经现场初步勘查认定,符合自杀特...
昨天下午6时许,一名乘客突发疾病晕倒在BRT-5号线公交车车厢内,情况十分危急,驾驶员王佰柱在征得全车乘客同意后,公交车“变身”急救车,...
据临邑县委宣传部官方微信“今日临邑”消息,日,山东恒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三催化车间一闲置烟囱于下午三点三十分左右发生爆裂...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的建设用地总量将控制在4371万亩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降低22%,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50万亩左...
今天上午,被济宁市民来信点名的济南历山路100号院的违章建筑被依法拆除。解放路街道办事处采用人员和机械共同作业的方式,拆除自建房屋和...
记者昨日获悉,被誉为港口生命线的龙烟铁路项目推进顺利,计划明年通车。沿线将新建三个客运站点,分别为龙口市站、蓬莱市站和烟台西站。
12月10日(周六)上午10:00“好苹果·数山东”山东优质苹果农商互联促销活动的首发活动山东优质苹果品鉴会即将在泉城广场闪亮登场。
12月9日,记者从日照市红十字会会获悉,日照第10例造血干细胞捐血者丁肇伟将于明天启程赶赴济南。
山东苹果的质和量居全国前列,出口额一直居全国第一,在国际市场上有着良好的口碑。为进一步提升山东苹果在国内市场的品牌地位,让广大消费...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在济南发布国土资源工作“十三五”规划。《规划》从土地、矿产地质、测绘地理信息三大方面提出了16个量化指标。其中涉...
济南海关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山东通关改革、信用建设、原油进口等方面的情况。
自12月10日起,每晚22点至次日早5点经二路(纬二路至纬五路)封闭施工,施工期间,济南公交1路线临时调整部分运行路段。化工厂乙炔泄露爆炸四人死亡事故案例
作者:安全管理网 
来源:安全管理网 点击:
 评论: 更新日期:日
&&&&&事故经过:
&&& 某年6月24日上午,某化工厂焊工班在1号、2号、3号贮罐之间安装纵向走台。9点多钟,焊工王某将割枪借给外单位现场施工人员使用,20分钟后,割枪被还回。王某接枪后,随手就近把割枪插入2号罐顶上的连接口内。
&&& 中午11点30分下班时,工人李某去关氧气瓶和乙炔气瓶阀门,氧气瓶高、低压正常退气完毕,李某却发现乙炔瓶高、低压表指针已回零,说明瓶内乙炔气已经跑空。李某立即告诉了班长张某,但没有引起张某的重视。焊工王某也没理会,从罐顶连接口中提出割枪拆下,离开现场吃饭休息去了。
&&& 下午15点30分左右,电焊工赵某用电焊机焊接2号罐顶护栏立柱时,该罐发生爆炸,固定罐盖的68根直径14毫米的螺栓全部被拉断,235公斤的罐盖向西飞出20.8米,致使现场作业的4名职工死亡,多人受伤。
&&& 原因分析:
&&& 1、直接原因:
&&& 外单位现场施工人员没有将乙炔气关严,焊工王某将漏气的割枪插入2#贮罐,致使乙炔气泄露至2号罐内,并与罐内空气混合,到达爆炸极限。赵某用电焊机打火施焊时,罐体局部高温,引爆罐内混合气体。
&&& 2、间接原因
&&& &⑴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如:动火审批制度、罐内气体浓度监测制度等;
&&& &⑵施工前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施工方案,更谈不上现场交底;
&&& &⑶现场管理混乱,为赶进度,操作违反工艺流程,如无清罐记录,不开罐通风换气就进行明火作业;
&&& &⑷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
&&& ⑸职工安全素质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如:明知乙炔气泄露,不检查,不分析;割枪随意外借、乱放;施工人员未经专门培训,用一般的起重、安装、焊接操作技术工人来从事危险性极大的化工设备拆迁和安装,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
&&&&预防措施:
&&& 1、 预防乙炔气泄露是首要的措施。如发现焊割设备有漏气现象,应立即停止工作,及时检查,消除漏气隐患。检查漏气的方法,可以将焊接炬侵入干净的水中,或在各连接部位、气阀、焊嘴及射吸管等处涂抹肥皂水,然后开启调节手轮送入乙炔气,有不严密处,将会有气泡冒出。当气体导管漏气着火时,首先应立即关闭阀门,切断可燃气源,用灭火器、湿布、石棉布等扑灭燃烧气体。每次作业完毕确认关紧后方可离去。
&&& 2、 防止乙炔气达到爆炸极限。乙炔是无色气体,比重0.9,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2.5%~82%,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为2.8%~93%。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容易扩散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
&&& 3、 控制着火源。乙炔在空气中的燃点较低,由于火花、加热、摩擦等原因,都有发生爆炸的可能。乙炔用于焊接作业时,一旦发生泄漏,高速的气体冲出胶管或其他部位,在摩擦中会产生静电,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因此,在进行作业前一定要检查工具,防止乙炔泄露。
(祁建春)
Tag:.相关内容
爆炸事故热点内容
8484130421184341697416063153591515713109
爆炸事故推荐内容
04-0204-0203-2703-2703-2702-1801-2101-21
安全管理论坛新帖
论坛数据加载中...
 |   |   |   |   |  |   |  |  |  |  
&& 北京东方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
运营单位:北京创想安科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E-mail: [转载]宁夏大学化工学院07级毕业生柳波追记
为什么我们的社会总让好人吃亏,救人得不到应有的认可,怪不得没人敢就人,记得曾报道过一司机开车路过,看一老太太跌倒在那就了之后,尽然说他撞了老人,哎----这社会真让人无奈。习主席呀好好杀杀贪官吧,廉政建设该好好搞搞了,大陆要和香港好好学习。
舍身救人柳波:24岁的“阳光青春”
——宁夏大学化工学院07级毕业生柳波追记
作者:苏丽王静俣&&&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
&&&&&&&&&&&&&&&&&&&&&
【感动宁大】本期人物由化学化工学院推荐
&&&&&&&&&&&&&&&&&&&&&&&&&&&&&&&&&&&&&&&&&&&&&&&&&&&&&&&&&&&&&&&&&&&&&&&&&&&&&&&&&&&&&&&&&&&&
 &&&&&&&&&&&&
柳波生前养的花&&&&&&&&
面对同学中毒倒下,明知硫化氢泄漏几秒钟就能致人死亡,他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奋不顾身冲了上去——
  &&&&&&&&&&&&&&&&
舍身救人柳波:24岁的“阳光青春”
  &&&&&&&&&&&&&&&&&&&&
——宁夏大学化工学院07级毕业生柳波追记
  &&&&&&&&&&&&&&&&&&&&&&&&&&&&
校报记者 苏丽 王静俣 方舟
  &&&&&&&&&&&&&&&&&&&&&&&&&&&&&&&&&&&&&&&&&&&
  日晚9:40宁夏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一条视频:12月17日下午4时50分左右,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煤化工装置区发生一起硫化氢气体泄漏事故,造成3人死亡,9人中毒。
  日银川晚报一版报道:12月18日上午,银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久彬紧急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通报了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发生的硫化氢中毒导致3死9伤的责任事故。
  据介绍,17日下午5时,在宝丰能源苯加氢装置区,员工丁虎在巡检时发现非芳烃地下废液槽出泵的轴封有渗漏,在通知现场主操作员柳波后,对渗漏部位进行检查,他不小心掉入槽外的地坑中昏迷。现场主操作员柳波在接到丁虎报告后,通知宝丰能源苯加氢项目经理石月东。随后石月东带领柳波、郭永斌、郭东方等人前往现场查看,发现丁虎倒在非芳烃地下废液槽外的地坑中。石月东与柳波立即跳进坑中进行救援,因硫化氢中毒相继晕倒。经医院抢救,确定丁虎、石月东、柳波3人死亡。
  让读者跟随我们的镜头,认识一位平凡大学生,了解他短暂而阳光的青春历程。
  &&&&&&&&&&&&&&&&&&&&&&&&&&&&&&&&&&&&&&&&&&&&&&&&&&&&&&&&&&&&&&&&&&&&&&&&&&&&&&&&&&&&&&&&&&&&&&&&&&&&&&&&&&&&&&&&&&&&&&
&&&&&&&&&&&&&&&&&&&
柳波毕业照&&&&&&&&&&&&&&&&&&&&&&&
&&&&&&&&&&&&&&&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柳波笔记)
  &&&&&&&&&&&&&&&&&&&&&&&&&&&&&&&&&&&&&
  &&&&&&&&&&&
锦瑟年华谁与度?莫问情归处。 ——题记
  日,柳波出生于银川一户穆斯林家庭。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和少年,小学加入少先队,初二加入共青团。在银川实验中学读高中期间两次被评为“文明礼貌标兵”。2006年进入宁夏大学预科班,07年9月被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录取。少年的柳波懂事、礼貌、顽强,喜欢运动。升入大学,一米八0的大个子,帅气、阳光、开朗。勤快做事,热心助人。预科就和他同班同寝室,同学五年,后来又一起进厂的苏军介绍说,,柳波从上预科第一天起就主动打扫寝室卫生,每天拖地,提水,一直坚持到大学毕业。他住的寝室总是最整洁的,任何时候都有他打的开水供大家享用。他还时常从家里给同学带水果,每人一个与大家分享。
  普通工人家庭长大的柳波,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学习刻苦,从无挂课。生活很节俭,大学期间兼职打工,长期做家教,学习和生活费用基本上都是自己筹集,从不向家里要零花钱。每次外出或返校都挤公交,有时为了省钱就步行。学习用品极节省,用的纸都是正反两面写,被同学戏称为“柳一页”。笔记本用打印过的白纸自己裁开、装订,包上皮用背面来写。画图的尺子是高考时学校发的,断裂处用透明胶带粘过,刻度都模糊了,他一直在用,从高考、大学直到工厂。同学很少见他买衣服,一年四季总穿着干净整洁的运动服。
  柳波从大一起就担任学生干部,历任体育委员、生活部长、实践部长、分团委副书记、化学爱好者协会会长。多次荣获宁夏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标兵”等荣誉称号。他始终任劳任怨,热心为每一个同学服务,有苦活累活抢着干,遇到危险的事总是冲在前。日,在化工学院2007级党支部大会上,他被全票通过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
  记者采访了柳波的老师、同学,他们介绍了自己眼中的柳波——
  他不争名不争利,当了三年的学生会生活部部长,每次评先评优时,他都主动让给其他干部。调学生宿舍,他第一个带头从四人间搬到六人间,说“我是党员,我住阴面”。他做事不图回报,一心想着别人。自己家庭困难,从不伸手要补助,却在评助学金时第一个站起来为班里经济困难的同学争取名额。
  他吃饭时,碗里、盘子里从不剩饭菜,总是吃得干干净净,看到同学碗里有剩饭剩菜还劝人家吃干净,不要浪费。
  他上课总坐第一排,抢着给老师擦黑板。在办公室给老师倒水、擦桌子,在实验室帮同学提水。同学道谢,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好像是别人帮了他。
  他作为同学的入党联系人,每人两小时谈话时间保证够,一周谈几个人一个都不少。建党对象的优缺点,他在笔记本上写得清清楚楚,向党支部及时汇报。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见困难就上,见重活抢着干。他经常带着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拉条幅、刷墙壁、布展版,总是冲在最前面,说“我是大哥,我先上”。
  他参加工作后,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父亲买了一部新手机。日弟弟17岁生日,他给弟弟和父亲各买了一块精致的机械手表,还对母亲说,等下个月发了工资,多攒点,给你买一个戒指。他上班半年,自己什么都没买,一直穿着上大学时就喜欢的并且穿了好几年的一件旧黑夹克。
  2008年3月,柳波参加“宁夏青年创业培训”班,他在笔记中写道:“世界上最贫穷的人是没有梦想、没有动力的人。”柳波在英年华发的青春时代,有着自己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他脚踏实地,乐观开朗,笑对人生。记者在一个多月的追踪采访中,试图找到他“励志”“创业”改变人生命运的“动力”之所在。
  在柳波卧室,他靠墙的不大的写字桌中央,摆着一个宽20厘米、高25厘米的白瓷毛泽东半身塑像。他父亲告诉我们,这是柳波爷爷生前的遗物。9岁时爷爷去世,柳波就拿来放在自己的桌子上。后来从旧居搬到现在的新居,不管室内摆设怎么变化,柳波始终把领袖像摆在自己桌子中央,擦得干干净净、亮亮堂堂,周围放着他的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若以锦瑟之音繁比喻一个人青春之华美,那么,柳波的青春虽然平凡、短暂,却壮丽、美好。
“为宝丰的建设出一份力,以宝丰的壮大为自我责任。”(柳波笔记)
  &&&&&&&&&&&&&&&&&&&&&&&&&&&&&&&&&&&&&
  &&&&&&&&&
只影向斜阳,剑吼西风,欲把春留住。——题记
  日,柳波和其他十几名同学被招聘到宁夏宝丰能源集团公司,成为一名光荣的宝丰人,根据柳波在大学的表现和优干简历,公司拟分配他进人力资源部,进行重点培养,征求他意见时,柳波有自己的想法,他想从最基层干起,要求进车间,从当工人学起。
  在公司欢迎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的总结会上,柳波有这样一段发言:
  &&&&&&&&&
非常荣幸能成为宝丰的一员,宝丰的人非常热情。我清晰
的(地)&记着贺总监和吕部长为我们讲的第一堂入职教育(课),
贺总监满怀热情,推心置腹的精彩演讲深情的(地)教导了我
&&&&&&&&们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宝丰人。(摘自柳波笔记)
  在另一个用公司打印过的纸装订成的笔记本中,柳波用黑色碳素笔在背面写道: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虚心学习,稳扎稳打,一步一个
脚印,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多多向各位师傅学习。始
终以虚心、踏实、求知的心态不断的(地)提高自己、武装自&
己力争以后能独挡一面,为宝丰的建设出一份力,以宝丰的壮大
为自我责任。(摘自柳波笔记)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虚心、踏实”的良好心态;“为宝丰的建设出力,以宝丰的壮大为自我责任”的光荣使命;“成为一名合格的宝丰人”的崇高目标,让柳波很快得到厂领导和师傅们的赏识、器重,第一个走进苯加氢装置区主控室,成为一名主操作员。
  日,是个周末。柳波和父亲、母亲、弟弟一起在家里吃了午饭。他走进九岁起就和弟弟同住的卧室,整理了靠墙摆着的书桌,提着洒水壶,给从小就喜爱并精心养护摆在卧室向阳窗台上的四盆君子兰,浇了最后一次水。穿上那件心爱的黑色夹克外套,拎着母亲为他装好的9份用塑料袋装着的水果,那是他亲自从小区门口购买的苹果、桔子、香蕉和雪梨,每袋都一样,是他带给同宿舍的同学、同事和工友的。
  临出家门,柳波拉过正上高二的弟弟柳洋,和往常一样,和气地笑着说:“好好念书,考个好大学。等哥哥有本事了,咱哥俩一起干,多挣点,好孝敬爸妈。”说完,他拍了拍弟弟的肩,转身走出家门。
  “爸爸,我到单位乐(了)。放心吧,”这是柳波发给父亲的最后一条短信,时间定格在“日14:12”这一永远的时刻。
  就在柳波父亲柳振清收到儿子发来的短信,当晚10:40,柳振清接到宝丰通知:儿子出事了。
  12月17日晚11:40,在灵武市中心医院一间简陋的观察室,柳振清隔着玻璃看到了蒙着白色被单,躺在床上的儿子的尸体。
  宝丰的领导对柳振清说:你儿子是为救人而死的,是见义勇为的烈士。
  “见义不为,无勇也。”语出《论语·为政》,意为:看到正义的事情勇敢地去做。柳波牺牲的当日,他的老师、同学闻讯,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到工厂、医院。宁夏大学化工学院六七十名师生以最快的速度自发赶往医院看望。可是,他们再也没有看到帅气、阳光、总是笑着的柳波,与他们告别的,是柳波蒙着白布的遗体。
  石勋祥,这位自称为柳波“最遥远的朋友”的广西籍同学,怎么也不相信同班四年又一同进厂的柳波会永远地离去。12月17日是他的生日,他和柳波约好下班后一起过生日。下午他和其他几个同时进厂的同学准备了饭菜,买来了蛋糕,特意为柳波准备了他喜欢喝的雪碧饮料,等着柳波下班。不料接到的却是“柳波出事”的电话。想着平时最要好的兄弟在自己生日就这么不辞而别,他端着为柳波切开的蛋糕,禁不住失声痛哭。
  窦元运,和柳波同一天担任班级党支部的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人,听到柳波为救同学而牺牲,他没有哭,只是默默地低头肃立。说:柳波兄弟,你是好样的。要是见死不救,你就绝不是柳波。你平时总是笑着跟我说“有事,说一声”,怎么连个招呼不打就走了。
  人固有一死。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为宝丰建设出力,以宝丰壮大为自我责任的柳波,在“不负有法定职责和特定义务”的岗位,在生与死的紧急关头,选择了舍生而取义,用他24岁的生命,实现了“成为一名合格宝丰人”的承诺。
&&&&&&&&&&&&&&&&&
“为了人民的梦想和光荣,为了创造物感动。”(柳波笔记)
  &&&&&&&&&&&&&&&&&&&&&&&&&&&&&&&&&&&
  &&&&&&&&&&&&&&
天涯芳草无归路,回首花无数。——题记
  贺兰山麓,西夏王陵正南,有一座回民公墓。公墓“墓兴苑”正中东起第10座新坟,是一座无碑之墓,柳波静静地躺在那里。
  柳波牺牲后,柳振清在得到工厂和公司领导
“柳波是为救人而死,是烈士”的肯定后,于次日,忍悲含痛,将柳波的尸体从医院拉回。第三日,按照穆斯林葬礼习俗,将儿子安葬在贺兰山回民公墓。入葬那日,柳波生前的老师、同学百余人自发赶来送葬,有的从数千里之外打来电话慰问、悼念、吊唁,表达他们的悲痛和哀思。
  日,是柳波牺牲百日,记者和宁夏大学师生三十余人跟随柳波家人,来到柳波墓前祭奠。
  古兰声声,圣洁悲怆。枯草衰败,树木凋零。柳波的新坟,坐落在石碑林立的墓群里。墓前散落着零碎的石块、沙砾、方砖。
  “为何没有墓碑?”记者问道。
  柳父答:“我给儿子报烈士的申请还没有批下来。”
  说着,他慢慢挪动脚步,围着儿子的坟绕了一圈。看到坟上落下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碎石,他弯下腰,把碎石细心地捡起。他知道儿子爱洁净,不让一点杂物落在儿子身上。
  柳父告诉记者:“儿子从小懂事,很节俭,从不乱花钱,也没留下什么,等烈士批下来,要亲手给孩子立一块墓碑。”说着,他双膝跪地,用颤抖的手,把儿子坟前的碎石、沙砾抚平,上面临时盖了几块方砖。那是他要为儿子立墓碑的地方。
  记者问:“你对儿子的死有无遗憾,是否有过埋怨?”
  柳父答:“没有遗憾,我为儿子救人而死感到光荣,感到自豪。也不埋怨,他死的值得。我把儿子的手机一直开着,想儿子了,就看他发给我的短信,觉得他还活着。”
  在柳波家中,我们看到柳波留下的三个笔记本,两本是用打过字的纸装订起来的,背面写着字。有一个蓝色封皮的本子,记着柳波从大一入学直到进入宝丰牺牲前,写的没有结尾的演讲稿。笔记的第一页上,写着他新生入学教育的心得:
“穷则思变,变则通,人是打不倒的,输了再来。”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为了人民的梦想和光荣,为了
创造物感动。”
  柳波以24岁的短暂生命,书写了闪光的青春。他没有输,他心里装着人民的梦想;他很光荣,为了创造物而感动。
  走出柳波墓地,正午的阳光洒在光秃秃的坟上,射出缕缕金光。
  芳草凄凄,白云荡荡。贺兰呜咽,默然啼听。凝视公墓满目的黄,与无碑之墓遥遥相望的,留有一个供人思索的王陵。
  昔日昊王今安在?不远处,似有歌谣断续传来:“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犹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
&&&&&&&&&&&&&&&&&&&&&&&&&&&&&&&&&&&&&&&&&&&&&&&&&&&&&&&&&&&&&&&&&&&&&&&&&&&&&&&&&&&&&&&&&&&&&&&&&&&&&
&&&&&&&&&&&&&&&&
百日祭奠&&&&&&&&&&&&&&&&&&&米克芳摄 
&&&&&&&&&&&&&&&&
“虚心学习,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柳波笔记)
  &&&&&&&&&&&&&&&&&&&&&&&&&&&&&&&&&&&&&&&&&永远的约定
  &&&&&&&&&&&&&&
解语自销魂,弱袂迎春,尘缘不相误。——题记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人生前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因了某种需要,或是炒作,死后突然热闹了起来,供人学习、瞻仰。
  柳波是个例外。他生前就是师生们交口称赞的好学生、好工友、好兄弟。他死后,头上并没有耀眼的桂冠,也没有官方所赐与的光环。但是,只要认识、熟悉他的人,只要是了解、知道了他生平事迹的人,都无不被他平凡而闪亮的青春所感动。
  日,在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2号公寓党员活动室,“纪念柳波座谈会”的条幅悬挂在墙中央,室内气氛庄严肃穆。化工学院邀请了柳波生前的辅导员、同学、同事以及柳波父亲、弟弟等40余人集体采访。纪念柳波,学习舍己救人的好榜样。
  柳振清,这位坚强的父亲,听到柳波遇难,看到儿子血迹斑斑的遗容,他没有哭;为儿子净面、洗身、裹尸,他没有哭;亲手为儿子下葬,他没有哭。然而,当他走进儿子生前的校园,看到送儿子入校时的办公楼、食堂、住过的宿舍,走在儿子走过的马路上,看着来来往往青春活泼的大学生,听柳波的老师、同学一个个含泪讲述儿子生前点点滴滴的往事,年过半百的他再也忍不住100多个日日夜夜丧子的悲伤,禁不住失声痛哭,泪流满面。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为之动容,会场内一片哭泣声。
&&&&&&&&&&&&&&&&&&&&&&&&&&&&&&&&&&&&&&&&&&&&&&&&&&&&&&&&&&&&&&&&&&&&&&&&&&&&&&&&&&&&&&&&&&&&&&&&&&&&&&&&&&&&&&&&&&&&&&&&&&&&&&
&&&&&&&&&&&&&&&&&&学生记者给柳波父亲(右)赠书&&&&&&&&&&&&&&&&纪春芳摄 
4月3日,传统的清明节前夕,来自宁夏大学各学院的学生记者,自发来到柳波家中,看望他的父母、弟弟,采访他的生平事迹,赠送有学生联合签名的书及特意给柳波制作的“宁夏大学记者团记者证”,意为柳波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从那以后,先后有三批同学、老师共三十余人走进柳家慰问、采访。他们把柳波牺牲日作为“永远的约定”,在学生中一届一届传下去,让柳波精神薪火相传。
  宁夏大学党委宣传部领导对采写柳波的新闻很重视,亲自修改稿件,在宁夏大学新闻网综合新闻栏目刊发了化工学院师生纪念柳波的独家新闻,《宁夏大学报》刊登了纪念柳波的通讯。化学化工学院不但组织了纪念柳波座谈会,还以化工学院分团委名义,向宁夏大学全体学生发出“向柳波学习倡议书“,在全体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同学们积极响应倡议,结合学习雷锋、“金种子工程”建设、创争优、“感动宁大”人物评选,在校园内举办“学习柳波见义勇为、寻找身边的雷锋”征文、签名留言,征集“最感动校园的留言”。以多种形式,纪念舍己救人的当代雷锋柳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是一个需要英雄和呼唤英雄的时代。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
&&&&&&&&&&&&&&&&&本文作者采访柳波父母&&&&&&&&&
  推荐理由:柳波2011年7月于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毕业,12月17日在工作岗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最后一次见他是日,我带领化工学院50名学生去宝丰回访毕业生。参观联谊后,宝丰人力资源总监贺浒浜,对柳波等刚进厂的优秀毕业生大加赞赏,夸他们对企业忠诚,有责任心,作风务实,学习能力强。原先,我曾想:大学生当工人能沉得下来吗?“三班倒”的苦他们能受得了吗?那天戴着贝雷帽的柳波,用他灿烂的笑容打消了我的顾虑。他“虚心学习,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为宝丰的建设出一份力,以宝丰的壮大为自我责任”;“为了人民的梦想和光荣”,在生与死的紧急关头,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对母校、对老师、对家人的庄严承诺。
  柳波不论在大学还是在工厂,都始终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勤俭节约,诚实守信,敬业奉献。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用火一般的热情投入工作,把工作岗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他的身上闪现着时代赋予雷锋精神的道德光芒。柳波精神永远驻扎在化学化工学院师生的心灵深处,成为感动宁大的学习榜样。
  (推荐人潘瑞: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
  (作者苏丽:化工学院08级学生;王静俣:体育学院11级;方舟:《宁夏大学报》记者)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评为烈士的条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