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欲望而只做犯法做好微小的事情 成语的成语是什么

我的图书馆
  高考易错成语600个(1)   1.目无全牛: mù wú quán niú  【释义】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褒义成语  【近义】 游刃有余  【例句】①他对这项工作掌握熟练,已经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②只要肯下功夫,你的技艺日后必能达到庖丁目无全牛的境界。  2.天花乱坠 tiān huā luàn zhuì  【释义】 从天上落下许多花朵。比喻说话漂亮动听而不切合实际或用甜言蜜语骗人。也用来形容雪花纷纷飘落。是中性成语  【出处】 《法华经 序品》:“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近义】不着边际、花言巧语  【反义】 平铺直叙、兴味索然、缄口不语  【例句】 ①不管别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我还是要亲自去一趟,眼见为真。  ②你曾经被弹出的广告打动,以至购买被他们吹得天花乱坠的产品吗?  3.青梅竹马qīng méi zhú mǎ  【释义】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出处】唐 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近义】 两小无猜、亲密无间  【反义】背信弃义  【例句】①这对新人本来就是青梅竹马,我只不过是顺水推舟,捡个现成的媒人当当。  ②那少年时期的青梅竹马,在他心灵里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啊!  4.不刊之论bù kān zhī lùn  【释义】刊,古代指消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非贬义词  【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近义】天经地义、不易之论  【反义】不经之谈、无稽之谈  【例句】① 他是个自以为是的人,老是认为本人说的话是不刊之论,实在已被很多人嘲笑了。  ② 随着大家艳羡的目光流于字里行间,“不刊之论”四个字渐渐地在大家的心里凝聚沉淀出来,作者生花的妙笔让人叹服!  5.差强人意chā qiáng rén yì  【释义】 差:稍微地;强:振奋。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近义】 心满意足、称心如意  【反义】 大失所望  【例句】 ①可是高投入未必有高回报,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是事倍功半,效果差强人意。  ②这次作业差强人意,但不是你的最佳表现。  6.弹冠相庆tán guān xiāng qìng  【释义】 冠:帽子。掸去帽子上的尘土;表示庆贺。本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了官;自己也必将得到引荐而庆幸。后指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也形容坏人得意;准备登台的样子。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  【反义】如丧考妣  【例句】①他用不正当的手段坐上了公司的第一把交椅,他的同伙弹冠相庆。  ②一帮弹冠相庆的小丑,不跟他们一般见识哦。  7.汗牛充栋 hàn niú chōng dòng  【释义】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出处】 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近义】左图右史、不计其数、浩如烟海  【反义】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寥若晨星  【例句】①我们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多达数十万册,真可说是汗牛充栋。  ②现代小说可说是汗牛充栋,得精选阅读才不会浪费时间。  8.明日黄花 míng rì huáng huā  【释义】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出处】 宋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例句】① 旧地重游,往事已成明日黄花,令人感伤。  ②现在流行的事物,过些时都成为明日黄花。  9.深孚众望shēn fú zhòng wàng  【释义】孚:为人所信服。在群众中很有威望  【出处】 清·刘坤一《提臣应行陛见暂请展缓折》:“该提督老于戎事,忠爱性成……深孚众望,其朴城忠厚,早在圣明洞鉴之中。”  【近义】 德高望重  【反义】大失所望  【例句】我猜她从小到大都是家长鼓励老师表扬深孚众望的好学生,所以建立了一个功能强大且运行完美的超我。  10、重整旗鼓 chóng zhěng qí gǔ  【释义】 重:重战;整:整顿;整治;旗鼓: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用以代表军事力量。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也作“重振旗鼓”。  【出处】宋 克勤《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17卷:“法灯重整枪旗,再装甲胄。”  【【近义】 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另起炉灶  【反义】 偃旗息鼓、一蹶不振  【例句】 ①但是真正的创业者即使在第一次创业失败后仍不放弃自己的信念,许多人会重整旗鼓,从头再来。。  ②去年龙舟赛丢了冠军宝座,他们今年重整旗鼓而来,似乎势在必得。  11、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g  【释义】信:任凭,听任;雌黄:是一种单斜晶系矿石,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有剧毒,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意为随口更正不恰当的话,后指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  【出处 】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近义】:胡说八道、胡言乱语、信口开河  【反义】:信而有征、言之凿凿、守口如瓶  【例句】①这件事情关系个人名誉,不可以信口雌黄。  ②一个人要是老信口雌黄,怎会受到欢迎?  12、处心积虑 chǔ xīn jī lǜ  【释义】 处心:存心;积虑:图谋了很长时间。指存心很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  【出处】 《穀梁传 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近 义】 费尽心机、想方设法  【反 义】 无所用心  【例句】 ①他处心积虑,就是为了掩盖真相。  ②这些坏人处心积虑地制造假药,就是为了坑害人民,赚取黑心钱。  13、万人空巷wàn rén kōng xiàng  【释义】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现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出处】 宋 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近义】 万头攒动  【反义】 穷乡僻壤  【例句】①此时路旁看的,几于万人空巷,大马路虽宽,却也几乎有人满之患。  ②喜讯传来,首都北京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  14.不谋而合bù móu ér hé  【释义】 谋:计议;商议;合:相合一致。事先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晋 干宝《搜神记》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近义】 异口同声、殊途同归、不约而同  【反义】 众说纷纭、言人人殊、见仁见智  【例句】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你们两人不谋而合  ②因为价值观总是跟他不谋而合,所以喜欢他  15.无可非议 wú kě fēi yì  【释义】 非议:批评指责。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何晏注引孔安国曰:“无所非议也。”  【近义】无可厚非  【反义】 评头品足  【例句】①你们的盛情是可感的,动机是无可非议的。  ②年青人想到他们生活所能提供的最好的东西被骗走时,感到痛苦是无可非议的  16.莫衷一是 mò zhōng yī shì  【释义】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近义 】 无所适从  【反义】 一针见血  【例句】①做老师最失败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感觉莫衷一是的。  ②如果你对某件事情感觉莫衷一是的时候你一定要静下心好好想一想。  17、鞭辟入里 biān pì rù lǐ  【释义】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出处】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近义】 鞭辟近里  【反义】 无的放矢  【例句】①听了这场鞭辟入里的演说,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②这麽复杂的问题他都能分析得如此鞭辟入里,让人不得不信服。  18、刮目相看 guā mù xiāng kàn  【释义】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辨析】“~”和“拭目以待”;都含有“擦眼睛看”的意思。但“~”偏重在去掉老印象;重新看待;“拭目以待”偏重在等待着看某种事情的发展。  【近义】 另眼相看、另眼看待  【反义】 视同一律  【例句】 ①办公室的人都对我刮目相看,夸我再也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了。  ②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回答得很好,大家都对我刮目相看。  19.不足为训bù zú wéi xùn  【释义】不足:不值得;训:教导;规范。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或典范。  【出处】明 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近义】 不足为法、似是而非  【反义】 不易之论、不刊之论、天经地义  【例句】①他对孩子的事业不满意,总觉得其中有些东西不足为训。  ②扶不起的刘阿斗,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为训。  20.莘莘学子shēn shēn xué zǐ  【释义】 莘莘:众多的样子。众多的学生  【出处】林语堂《机器与精神》:“今日的莘莘学子,想读书都没有地方,一个完备的图书馆也没有。”  【例句】 ①其它国家的莘莘学子都希望来剑桥留学。  ②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也把“学好英语,将来出国深造”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苦苦地编织自己的留洋梦。  21.好整以暇hào zhěng yǐ xiá  【释义】 整:严整;暇:不急迫。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  【出处】 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  【近义】气定神闲、从容不迫、稳若泰山、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怡然自得、轻裘缓带  【例句】①好整以暇是为将者必要的素质,也是治军的要道。  ②我希望同学能事先阅读完毕相关资料,并好整以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2.仁者见仁rén zhě jiàn rén  【释义】仁者从仁的角度看待,智者从智的角度看待。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例句】①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对这些人的看法应该理解。  ②当我们去分析过去的历史人物时, 很多时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3.曾几何时:céng jǐ hé shí  【释义】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出处】宋·王安石《祭盛侍郎文》:“补官扬州,公得谢归。曾几何时,讣者来门。”  【例句】①相聚时情景历历在目;~;你却远走他乡。  ②~;我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培育下已经长大成人。  24.不稂不莠:bù láng bù yǒu  【释义】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出处】《诗经·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近义】不郎不秀  【例句】①看他整天不稂不莠,游手好闲,他爸爸都快急疯了。  ②他虽说是个大学生,但没什么专长,现在仍然只是给别人打打工,不稂不莠的,真替他担心。  25.附庸风雅:fù yōng fēng yǎ  【释义】附庸,追随;风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用作褒义。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喜欢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忙里偷闲。”  【例句】①墙上挂满了名人字画,其实他什么也不懂,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②2、虽然对于书法我是一窍不通,但是如果有“附庸风雅”的机会,我还是乐意掺和的。  26、含英咀华:hán yīng jǔ huá  【释义】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沈浸浓郁,含英咀华。”  【反义】生吞活剥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例句】①读千古流传的唐诗,就如同含英咀华,韵味悠长,回味无穷。  ②短小、精炼、深刻的文章,值得人们含英咀华。  27、拾人牙慧:shí rén yá huì  【释义】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多用作贬义。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近义】拾人涕唾 人云亦云  【反义】标新立异 独辟蹊径  【例句】①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②这篇论文毫无见地,不过拾人牙慧而已。  28、无所不为:wú suǒ bù wéi  【释义】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多用作贬义。  【出处】《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近义】无恶不作 为所欲为  【反义】循规蹈矩 安分守己  【例句】①贪婪的老板为了攫取利润而无所不为。  ②认为有了钱就能办一切的人,往往准备为了钱而无所不为。  29、登堂入室:dēng táng rù shì  【释义】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出处】 《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近义】登峰造极 当行出色 炉火纯青  【反义】浅尝辄止一窍不通一无所知初出茅庐  【例句】①你这样的学习方法在这门学科领域是不可能登堂入室的  ②如今,此怀旧小食已登堂入室,成为甜品专门店的一大台柱,身价亦暴涨数十倍哩!  30、狗尾续貂:gǒu wěi xù diāo  【释义】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含自谦义。  【出处】《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例句】①你这部小说已经写了大半;请我继续写下去;我怎敢~。  ②有人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狗尾续貂之作,艺术成就远不如前八十回。  31、休戚与共:xiū qī yǔ gòng  【释义】休,欢乐;戚,忧伤。彼此间忧喜和祸福共同承担,指同甘共苦。注意不能将本词与“息息相关”混淆,后者只比喻关系密切,而无同甘共苦之义。  【出处】《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近义】同甘共苦 同舟共济  【反义】无关痛痒 漠不相关  【例句】①在那动荡的年代,我们这些人命运相同,休戚与共。  ②他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无论发生什么他们仍将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将同他们休戚与共。  32、过犹不及:guò yóu bù jí  【释义】“犹,如同。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近义】过为已甚  【例句】①爸爸处理问题;十分慎重;他懂得~这个道理。  ②他本来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结果过犹不及,一身奇异的装扮反而令人难以接受。  33.穷形尽相:qióng xíng jìn xiàng  【释义】原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现在指丑态毕露。  【出处】晋·陆机《文赋》:“虽离方而遁员,期穷形而尽相。”  【例句】①看他那穷形尽相、丑态毕露的样子;我们都很反感。  ②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34.贻笑大方:yí xiào dà fāng  【释义】大方,有见识的内行。让有见识的内行见笑。“大方”是理解本词的关键。  【出处】《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例句】①我的意见很不成熟;不敢说出来;怕的是贻笑大方。  ②像你这样什么都不懂,却爱自吹自擂,也不怕贻笑大方?  35.数典忘祖:shǔ diǎn wàng zǔ  【释义】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数典忘祖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出处】《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近义】崇洋媚外  【反义】饮水思源  【例句】①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中国的古代文化;可不能数典忘祖啊!  ②我们不能数典忘祖;把自己的祖国说得一无是处。  36.鹿死谁手:lù sǐ shuí shǒu  【释义】鹿,原比喻政权,后亦比喻争逐的对象。鹿死谁手原指谁获得政权,后泛指谁获得胜利。  【出处】《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近义】龙争虎斗 明争暗斗  【反义】和衷共济  【例句】①这次乒乓球赛;能手很多;不知鹿死谁手。  37.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  【释义】轮,高大;奂,众多。形容建筑物的华丽。注意本词形容的对象。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例句】①美轮美奂的柜台,他们把自家的杯子蛋糕展示在里面。  ②花车上盛放的芙蓉组成的朵朵浪花气势恢弘,都江堰、青城山建筑造型美轮美奂。  38.炉火纯青:lú huǒ chún qīng  【释义】纯,纯粹。道家炼丹,炉中的火焰由红色转成青色时即为火候到家。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本词语用的对象。  【出处】唐·孙思邈《四言诗》:“洪炉烈火,洪焰翕赫;烟示及黔,焰不假碧。”  【近义】挥洒自如 滚瓜烂熟  【反义】半路出家  【例句】①他的球打的炉火纯青,深刻体现了网球运动的魅力。  ②能够亲眼看到这些老演员炉火纯青的演出,真是一大眼福。  39.洛阳纸贵:luò yáng zhǐ guì  【释义】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比喻广泛流传,风行一时。不能将本词只理解成物价上涨。  【出处】《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近义】有口皆碑 交口称誉 有目共赏  【例句】①这些作品也许都曾洛阳纸贵过,但平心而论并非最好。  ②他的推理小说,向来都能引起洛阳纸贵,极为畅销。  40.天马行空:tiān mǎ xíng kōng  【释义】天马,神马。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出处】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近义】挥洒自如 龙飞凤舞  【例句】①此人站在台上风度翩翩,帅气逼人,文章讲得犹如天马行空一般。  ②这位少年书法家在众目睽睽之下,挥洒自如,犹如天马行空。  41.风声鹤唳:fēng shēng hè lì  【释义】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近义】草木皆兵  【反义】风平浪静  【例句】①这些罪犯从狱中逃出后;~;草木皆兵;每天都心惊胆战地过日子。  ②遇到事情得冷静,大家风声鹤唳吓成这样有啥用?  42.罄竹难书:qìng zhú nán shū  【释义】罄,尽,空;竹,指竹简。罄竹难书指即使把竹简写尽了也写不完累累罪恶。比喻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词)。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出处】《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近义】罪大恶极 数不胜数  【反义】微乎其微  【例句】①日本侵华战犯的罪恶;罄竹难书。  ②林彪“四人帮”一伙残酷迫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43.望穿秋水:wàng chuān qiū shuǐ  【释义】秋水,比喻眼睛。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近义】望眼欲穿  【例句】①妻子望穿秋水;盼丈夫早日回来。  ②一海相隔四十年;姐姐望穿秋水;如今;姐弟俩终于团聚了。  44.抛砖引玉:pāo zhuān yǐn yù  【释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本词只用于自谦。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近义】引玉之砖 一得之见  【例句】①我的这些话不过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发言的兴趣;请各位把自己的高论都谈谈吧。  ②各位同学不愿先发表意见,我就来个抛砖引玉,先说几句吧!  45.炙手可热:zhì shǒu kě rè  【释义】炙,烧,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多含贬义。使用时要注意适用的对象。  【出处】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近义】烜赫一时、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反义】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例句】①小王可是领导面前炙手可热的人物,威信很高。  ②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你将碰到一位“炙手可热”的选手芬兰选手涅米宁。  46.屡试不爽:lǚ shì bù shuǎng  【释义】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注意不能将词义理解反了。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冷生》:“言未已,驴已蹶然伏道上,屡试不爽。”  【例句】①我那一招最骄傲的到现在还屡试不爽的大马桶式投篮,就是在老屋里潜心练就的。  ②哭功一出,天下无敌,尤其是妹妹面对哥哥时这一招更是屡试不爽。  47.韦编三绝:wéi biān sān jué  【释义】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多次断绝。形容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例句】①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②哥哥读书总是习惯反覆研读,简直到了韦编三绝的地步!  48.捉襟见肘:zhuō jīn jiàn zhǒu  【释义】见,同“现”。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出处】《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近义】衣不蔽体 衣衫褴褛 百孔千疮 左支右绌  【反义】绰有余裕 绰绰有余 完美无缺  【例句】①他还穿着那件捉襟见肘的衣服;真是太小气了。  49.粉墨登场:fěn mò dēng chǎng  【释义】妆扮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出处】臧懋循《元曲选后序》:“而关汉卿辈至躬践排场,而傅粉墨。”  【近义】走马上任 抛头露面  【反义】匿影藏形 销声匿迹  【例句】①时局混乱,才见一批批官员粉墨登场,不消多久,又个个罢官求去。  ②继葡萄酒之后,白酒市场的年份酒又开始粉墨登场。  50.饮鸩止渴:yǐn zhèn zhǐ kě  【释义】鸩,一种毒酒。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使用时注意这是个贬义词。  【出处】《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近义】饥不择食 急功近利  【反义】从长计议  【例句】①我们现在毫无计划地滥采自然资源;无异于~;最终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②在现今的商业时代,生产商只靠降价来吸引消费者,只能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手段。  高考易错成语600个(2)  点击音频讲解  51.管窥蠡测:guǎn kuī lí cè  【释义】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贬义词)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近义】盲人摸象 坐井观天 以管窥天  【反义】洞若观火  【例句】①我们万不可凭管窥蠡测的调查了解;就下结论和发议论。  ②我对这事果然了解得不透彻,难怪你会说我是管窥蠡测。  52.管中窥豹:guǎn zhōng kuī bào  【释义】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近义】窥豹一斑 以管窥天  【反义】洞若观火 一目了然  【例句】①李明在老师的热心的帮助下;思想有了转变;这从他近来写的一篇日记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②有的人孤陋寡闻;管中窥豹;却喜夸夸其谈;炫耀自己。  53.文不加点:wén bù jiā diǎn  【释义】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用涂改就完成。(点:涂上一点,表删去、修改。)  【出处】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近义】一气呵成  【例句】①很多优秀的作家在作文时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但实际上他们都已经掌握了既定的写作原则和规律。  ②多年的记者生涯,成就了他文不加点的写作功夫。  54.道路以目:dào lù yǐ mù  【释义】形容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出处】《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近义】缄口不言 三缄其口  【反义】畅所欲言  【例句】①在“四人帮"当道的年代;人们道路以目;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  ②残酷的现实,让人体会到了道路以目的心境。  55、方兴未艾:fāng xīng wèi ài  【释义】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出处】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虏人非有方兴未艾之势,而何必用此哉!”  【反义】日暮途穷 穷途末路  【例句】①我今天方心未艾的成就全靠你当时对我的谆谆教诲。  ②自从中国大陆对外开放后,旅游业便迅速发展,至今方兴未艾。  56.下里巴人:xià lǐ bā rén  【释义】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反义】阳春白雪  【例句】①比起阳春白雪般的古代文学,我更喜欢下里巴人的穿越小说。  ②在音乐会上,她为了从俗,也唱了一首流行歌曲,虽是下里巴人,但仍是韵味十足。  57、亦步亦趋:yì bù yì qū  【释义】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多用作贬义词。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近义】邯郸学步 东施效颦 如法炮制  【反义】独具匠心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例句】①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事情来办;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②学习他人长处,不是只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和特色。  58、不瘟不火:bù wēn bù huǒ  【释义】指戏曲表演非常沉稳,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注意使用的对象)  【近义】不冷不热  【例句】①虽然年年春晚节目表演都差强人意、不瘟不火,但国人依然年年对它抱有很高的期望。  ②这部不瘟不火的戏剧让人提不起兴趣。  59、色厉内荏:sè lì nèi rěn  【释义】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多用作贬义。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近义】外强中干 虚有其表  【例句】①别看他那副气势汹汹的样子;其实他色厉内荏;心里害怕极了  ②你为什么要如此的色厉内荏呢,难道你不知道这样对你自己很不好吗?  60、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  【释义】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近义】抽薪止沸 批郤导窾  【反义】火上浇油 扬汤止沸  【例句】①我们应该想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永绝后患,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②惟有釜底抽薪的消灭脏乱,才能积极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61、东施效颦:dōng shī xiào pín  【释义】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多用作贬义。  【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近义】邯郸学步 照猫画虎 亦步亦趋  【反义】择善而从 自我作古 独辟蹊径 标新立异  【例句】①不从主观实际出发;像东施效颦那样;胡乱模仿;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②每个人自有特质,何必如东施效颦般胡乱模仿?  62、胸无城府:xiōng wú chéng fǔ  【释义】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褒义词)  【出处】《宋史·傅尧俞传》:“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  【近义】胸无宿物 心口如一  【反义】心怀叵测 居心不良  【例句】①小姑娘天真烂漫;胸无城府;可以做个知心朋友。  ②他那胸无城府的性格,真的不适合做生意。  63、大快朵颐:dà kuài duǒ yí  【释义】朵颐:鼓动腮颊,即大吃大嚼。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注意形容的对象)  【出处】《周易·颐》:“观我朵颐,凶。”  【近义】大吃大喝、狼吞虎咽  【反义】细嚼慢咽、节衣缩食  【例句】①酒店内设中西餐厅,各地美食必将让您大快朵颐。  ②晚上可大快朵颐,享受一顿极富盛名的新鲜虾大餐。  64、求全责备:qiú quán zé bèi  【释义】苛责别人,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出处】《论语·微子》:“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近义】吹毛求疵 洗垢求瘢  【反义】金无足赤  【例句】①对人要看本质;看主流;不要求全责备;过于苛刻。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凡事不能求全责备。  65、评头论足:píng tóu lùn zú  【释义】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多用作贬义。  【出处】清·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那全副精神又注在各妓,那个好颜色,那个好太度,评头品足,少不免要乱哦几句诗出来了。”  【例句】①你应该多干点实事,不要总评头论足。  ②你也很讨厌被男人评头论足吗?  66、醍醐灌顶:tí hú guàn dǐng  【释义】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出处】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近义】茅塞顿开  【例句】①受到她的一言启发,我犹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②他的生动发言让我感到醍醐灌顶,顿时我的心情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67、目不识丁:mù bù shí dīng  【释义】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  【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近义】不识之无 胸无点墨  【反义】学富五车 满腹经纶  【例句】①原来目不识丁的他;经过两年学习已经可以读报纸了。  ②来到这异国都市,面对满街外文,我变成目不识丁的人了。  68、一文不名:yī wén bù míng  【释义】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近义】一贫如洗 两手空空 囊空如洗  【反义】万贯家财 腰缠万贯  【例句】①孩子已经到了三十岁,却仍旧无所事事,一文不名,这怎么不叫父母忧心忡忡呢?  ②如果作为家庭支柱的爸爸离家出走,那么这个家庭将会一文不名。  69、夙兴夜寐:sù xīng yè mèi  【释义】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劳。(褒义词)  【出处】《诗经·魏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近义】起早摸黑 夜以继日  【反义】饱食终日 游手好闲  【例句】①参加全国科学大会以后;他更是夙兴夜寐;加倍努力地工作。  ②他们兄弟俩;数月来夙兴夜寐;终于完成了这一国内罕见的牙雕。  70、耳提面命:ěr tí miàn mìng  【释义】形容恳切地教导。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褒义词)  【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近义】谆谆告诫 苦口婆心  【反义】旁敲侧击  【例句】①学习总得靠个人努力;如果自己不长进;既便别人在旁边耳提面命;恐怕也无济于事。  ②我们虽然将离开学校,但是老师平日的耳提面命,将永志不忘。  71、耳濡目染:ěr rǔ mù rǎn  【释义】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形容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近义】耳闻目睹 耳熟能详  【例句】①小明父母是美术工作者;他平时耳濡目染;从小就喜欢绘画。  ②可喜的是,长期耳濡目染,五个女儿也秉承了她纯朴善良的美德。  72、耳熟能详:ěr shú néng xiáng  【释义】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出处】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近义】耳闻则诵 熟能生巧  【反义】浅尝辄止 寡闻少见  【例句】①一句老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很少人能细细品味其中的深意。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②我想到了一个在中国人人耳熟能详的故事。  73、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 jīn  【释义】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忍不住笑了出来。在句子中使用时,不能与“笑”字重复。  【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五:“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  【例句】①小孙在领导身后做着滑稽动作;逗得办公室里同事忍俊不禁;“哧哧"地笑了起来。  74、悬壶济世:xuán hú jì shì  【释义】指行医救助生灵。(壶,药壶也,注意该词的使用对象)  【出处】典出《后汉书》及《神仙传》,与道医壶公有关。《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上记载的奇异的传说。  【例句】①当看到乡亲们饱受病痛折磨,儿时的我就立志要做一名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医生。  ②你虽不能悬壶济世,却能驱散人们内心的雾霾,你虽不是杏林中人,却也留得杏林春满。  75、趋之若鹜:qū zhī ruò wù  【释义】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词)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  【近义】如蝇逐臭 如蚁附膻  【反义】敬而远之 无人问津  【例句】①个体摊贩的收入较多;许多人趋之若鹜;弃工经商。  ②投资者对它趋之若鹜,到后来,却是割肉者无数。  76、越俎代庖:yuè zǔ dài páo  【释义】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  【出处】《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近义】包办代替  【例句】①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②我一向对他很尊敬,他是一位伟大的教练,但是他的言语已经越俎代庖了,他应该适可而止。  77、不绝如缕:bù jué rú lǚ  【释义】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出处】《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国,南夷与此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近义】危如累卵 岌岌可危  【反义】牢不可破 安如泰山  【例句】①许多古老的民间艺术;代代有传人;不绝如缕。  ②音乐教室里传来的音乐不绝如缕,令人陶醉。  78、匪夷所思:fěi yí suǒ sī  【释义】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多用于贬义的语境中)  【出处】《周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近义】想入非非 异想天开 胡思乱想  【例句】①由于改革开放;西方的文化以及匪夷所思的思想一并涌向我国;所以说抓精神文明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②在两极的冰盖上居然还有生物生长,真是有点匪夷所思。  79、见异思迁:jiàn yì sī qiān  【释义】一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出处】《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近义】三心二意  【反义】一心一意 专心致志  【例句】①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要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  ②他志存高远,矢志不渝的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见异思迁,真让我敬佩。  80、功败垂成:gōng bài chuí chéng  【释义】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  【出处】《三国志·杨阜传》:“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晋书·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近义】功亏一篑 前功尽弃  【反义】大功告成  【例句】①试验越接近尾声;越要谨慎小心;任何一个小小的误差;都会功败垂成 。  ②李自成功败垂成,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英雄。  81、异曲同工:yì qǔ tóng gōng  【释义】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近义】不约而同 殊途同归 不谋而合  【例句】①这两幅画虽出自不同画家,但对生命意义的表现却是异曲同工。  ②佛教和道家的起源虽然不同,思想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处。  82、因人成事:yīn rén chéng shì  【释义】指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因:依靠。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例句】①其实有时候我们也应该学会什么叫做因人成事。  ②学会因人成事不等于让我们学会如何去利用别人。  83、每况愈下:měi kuàng yù xià  【释义】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出处】《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  【近义】江河日下 日暮途穷  【反义】欣欣向荣 蒸蒸日上  【例句】①由于繁重的学习任务;妹妹的视力每况愈下。  ②法国报纸最近公布:法国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每况愈下。  84、始作俑者:shǐ zuò yǒng zhě  【释义】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例句】①既然你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后果如何收拾,自然由你来承担。  ②在这片河川地,倾倒垃圾的始作俑者,实在可恶,如今垃圾推积如山,不知该如何处理。  85、曲高和寡:qǔ gāo hè guǎ  【释义】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很少,现比喻议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近义】阳春白雪  【反义】下里巴人  【例句】①通俗读物就应该写通俗些;否则曲高和寡;看的人就不会多。  ②老教授这部力作很有学术价值;但曲高和寡;买的人很少。  86、声名鹊起:shēng míng què qǐ  【释义】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出处】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朱文元﹞先在徐班,以年未五十,故无所表见,至洪班则声名鹊起,班中人称为戏忠臣。  【例句】①在经过很多年的努力以后,他突然声名鹊起,成为人人都知道的人物!  ②周润发在香港因为出演黑帮片而声名鹊起。  87、尝鼎一脔:cháng dǐng yī luán  【释义】品尝鼎锅中的一块肉就可以推知整锅的食物的滋味。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近义】见微知著 一叶知秋  【例句】①还是尝鼎一脔,体会一下书的原貌吧。  88、罪不容诛:zuì bù róng zhū  【释义】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贬义词)  【出处】《汉书·游侠传序》:“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  【近义】罪大恶极 罪该万死 十恶不赦  【反义】大慈大悲  【例句】①他接连杀死数名儿童;真是罪不容诛。  ②秦桧害死了忠臣,罪不容诛,为后代所唾弃。  89、改弦更张:gǎi xián gēng zhāng  【释义】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近义】改弦易辙 改邪归正  【反义】旧调重弹  【例句】①公司内部的组织经过改弦更张之后,就变得更有效率了。  ②该计划虽然是最新的协定成果,但力度不足,应当改弦更张,摒弃重来。  90、江河日下:jiāng hé rì xià  【释义】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出处】宋·苏辙《栾城集·应诏进策·君术策第五道》:“其状如长江大河,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  【近义】每况愈下  【反义】蒸蒸日上  【例句】①自鸦片战争后;大清王朝便江河日下。  ②连续几年景气不好,很多公司的营业状况都呈现江河日下的趋势。  91、拒谏饰非:jù jiàn shì fēi  【释义】谏:直言规劝;饰:掩饰;非:错误。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贬义词)  【出处】《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近义】文过饰非  【反义】严于律己 从善如流  【例句】①毛泽东《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但是他不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个政策或工作方法去找振作的方法;他找到了~的方法。"  92、不孚众望:bù fú zhòng wàng  【释义】不使大家信服。不能理解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  【出处】《诗经。大雅。下武》中有“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句,后又引申为为人所信服。深孚众望,令大家深深信服。负,原意为违背,背弃,后引申为辜负,对不起。不负众望,没有令大家失望。在词义上,深孚众望和不负众望有相同之处,只是深孚众望程度更深一些。人们又根据这两个成语组合成一个新成语:不孚众望。其意为不能令大家信服。  茅盾《蚀。动摇》四:“他查复的公文,我也看见了,只说你“不孚众望”,其馀的事,概没提起”  【例句】①由于家庭出了问题,王老师最近总是无精打采,结果在最后关头不孚众望,没有被评上模范教师。  ②战士们由于战术上的失误,最终不孚众望,没有如愿以偿获得胜利。  93、间不容发:jiàn bù róng fà  【释义】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例句】①事情已到了~的地步;却哪儿也找不到他;真是让人干着急。  ②这事间不容发,得快点完成  94、下车伊始:xià chē yī shǐ  【释义】指官吏初到任所。  【出处】《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近义】新来乍到 下车之始  【例句】①有些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下车伊始就发议论;提意见。  ②不熟悉情况;不调查研究;下车伊始;就发号施令;这样做工作没有不碰钉子的。  95、妄自菲薄:wàng zì fěi bó  【释义】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近义】自惭形秽 自轻自贱  【反义】目中无人 目空一切  【例句】①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自己;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  ②所以,请你们不要再妄自菲薄,活出自信,活出阳光!  96、如坐春风:rú zuò chūn fēng  【释义】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不要望文生义)  【出处】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反义】如坐针毡  【例句】①鲁迅先生深刻的思想时时散发出犀利的光彩;谈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②普普通通的工作日也让人觉得内心温暖阳光明媚如坐春风,真好。  97、自怨自艾:zì yuàn zì yì  【释义】本义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已改正。现在只指自己悔恨,不包括改正的意思。(艾:治理,惩治)  【出处】《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近义】悔不当初 引咎自责  【例句】①不要再自怨自艾了;让我们重新开始吧!  ②对问题的思考能让你走出自怨自艾,让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情。  98、滥竽充数:làn yú chōng shù  【释义】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贬义词)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近义】名不副实 掩人耳目 鱼目混珠  【反义】货真价实 名副其实  【例句】①做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滥竽充数。  ②我买了一箱苹果,回家打开一看,竟然有很多烂苹果滥竽充数,我很气愤。  99、雪泥鸿爪:xuě ní hóng zhǎo  【释义】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  【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近义】飞鸿踏雪 飞鸿雪爪  【例句】①把人生看作雪泥鸿爪是悲观;虚无主义的思想。  ②往事亡矣;只是雪泥鸿爪;他每次看见旧物;总还生出一些缠绵来。  100、凤毛麟角:fèng máo lín jiǎo  【释义】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褒义词)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大奴固自有凤毛。”《南史·谢超宗传》:“超宗殊有凤毛。”《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近义】百里挑一  【反义】俯拾即是 多如牛毛  【例句】①以前山村的孩子能上大学的几乎凤毛麟角;现在可大不一样了。  ②在我们乡下地方,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有如凤毛麟角  高考易错成语600个(3)  点击音频讲解  101、轩然大波:xuān rán dà bō  【释义】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现也用来形容引起较大的反响。  【出处】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例句】①美国国会中某些人利用所谓“人权"问题;在许多国家掀起轩然大波。  ②如果不事先做好思想工作;就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102、沆瀣一气:hàng xiè yī qì  【释义】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贬义词)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近义】狼狈为奸 同流合污  【反义】志同道合 肝胆相照  【例句】①日本入侵者和伪军沆瀣一气;镇压抗日英雄。  ②这两个人;一个尖酸;一个刻薄;沆瀣一气;到处惹是生非。  103、人浮于事:rén fú yú shì  【释义】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用在贬义的语境中)。  【出处】《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近义】十羊九牧 投闲置散  【反义】人尽其才 各得其所  【例句】①这次机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率。  ②虽然时下人浮于事,只要你是千里马,就不怕没有伯乐。  104、口诵心惟:kǒu sòng xīn wéi  【释义】诵:朗读;惟:思考。一面读着,一面想它的意义和道理。(惟,思考)。  【出处】唐·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手披目视,口诵其言,心惟其义。”  【近义】口诵心维  【例句】①读书时要做到口诵心惟才会有收获。  ②我们作为学生就要口诵心惟。  105、栉风沐雨:zhì fēng mù yǔ  【释义】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褒义词)  【出处】《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  【近义】风餐露宿  【例句】①看到儿子今日的成就,他忘却了栉风沐雨的辛苦,心中有的是骄傲和光荣。  ②父亲当推销员,必须长年累月、栉风沐雨地在外工作。  106、东山再起:dōng shān zài qǐ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褒义词)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近义】重振旗鼓 卷土重来 重作冯妇  【反义】风流云散 过眼烟云  【例句】①失败了;只要不灰心丧气;一切从头开始;重整旗鼓;就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②一个人只要不甘心失败,总会有东山再起的时候。  107、尸位素餐:shī wèi sù cān  【释义】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贬义词)  【出处】《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近义】饱食终日  【反义】分秒必争 克勤克俭  【例句】①在旧时的官场里;尸位素餐;不办事只拿钱是普遍的现象。  ②我们不能搞尸位素餐那一套;能干就干;不能干就让比你能干的人顶上来。  108、未雨绸缪:wèi yǔ chóu móu  【释义】绸缪:紧密缠缚趁着天没下雨,先修补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出处】《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近义】有备无患 防患未然  【反义】临渴掘井  【例句】①要预防土石流,就得未雨绸缪,先做好山坡地保护措施。  ②面对生活,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考虑下一步的事情。  109、叶公好龙:yè gōng hào lóng  【释义】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近义】表里不一 言不由衷  【反义】名副其实 名实相符  【例句】①他表示愿意帮助别人;但当有人向他求援时;却避退三舍;这与~毫无差别。  ②我对绘画的喜爱不是叶公好龙, 而是真真切切。  110、满目疮痍:mǎn mù chuāng yí  【释义】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创伤。形容受到了严重破坏的景况。(只能用来形容国土家园。)  【出处】唐·杜甫《北征》诗:“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例句】①台风过处,满目疮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②灾难现场满目疮痍,罹难者家属看了都悲不自胜。  111、破镜重圆:pò jìng chóng yuán  【释义】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  【出处】唐·韦述《两京新记》卷三  【近义】言归于好  【反义】覆水难收  【例句】①刘大娘是我们的街道主任;她办事非常热心;曾使许多家庭破镜重圆。  ②在离散二十年后,他们夫妻终于破镜重圆。  112、望其项背:wàng qí xiàng bèi  【释义】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出处】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例句】①他作为短篇故事的作者,在独创性和感染力方面,是很少能有人望其项背的。  ②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高超至今难以有人能望其项背。  113、安土重迁:ān tǔ zhòng qiān  【释义】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出处】《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近义】恋恋不舍 安居乐业  【反义】背井离乡 志在四方  【例句】①中国农民安土重迁;但有生路;谁愿背井离乡。  ②他打破客家人“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让16个儿子外迁发展,迁得最远的十六子倬云,迁到安徽徽州。  114、闪烁其辞:shǎn shuò qí cí  【释义】闪烁:光一闪一闪,比喻说话吞吞吐吐。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多用贬义词)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又诘妇缚伤,则云搔破,其词闪烁,疑乙语未必诳也。”  【近义】含糊其辞 隐约其辞  【反义】直言不讳 心直口快  【例句】①对同志;有什么意见尽管坦率地提出来;不要瞻前顾后;闪烁其辞。  ②我问她为什么回来这么晚,她回答得闪烁其词。  115、微言大义:wēi yán dà yì  【释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出处】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及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近义】言近旨远 言简意赅  【反义】空洞无物  【例句】①如果当是偶像崇拜,马云说什么都不是问题,不管是疯人疯语,还是大智若愚,或是口若悬河,还是微言大义,只要是马云在说就行了。  ②至于因其特殊身份而一向微言大义的政府官员们,在这个问题的表态上就显得慎重得多。  116、众望所归:zhòng wàng suǒ guī  【释义】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晋书·列传三十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宋·陈亮《复陆伯寿》:“舍试揭榜,伏承遂释褐于崇化堂前,众望所归,此选增重,凡在友朋之列者,意气为之光鲜。”  【近义】人心所向 德高望重  【反义】众叛亲离 土崩瓦解  【例句】①中国承办2008奥运会,不是某些人所说的“国际施舍”而是“众望所归”!  ②他非去不可!众望所归,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117、上行下效:shàng xíng xià xiào  【释义】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旧唐书·贾曾传》:“上行下效,淫俗将成。”  【近义】如法炮制 鹦鹉学舌  【反义】源清流洁  【例句】①长辈赌博斗牌,晚辈耳儒目染,自然也成为赌徒,这就叫上行下效。  ②上行下效,当头儿的老违反规章制度,事情那能办好呢?  118、无稽之谈:wú jī zhī tán  【释义】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话。(贬义词)稽:考查。  【出处】《尚书·大禹漠》:“无稽之言勿听。”  【近义】流言蜚语 不经之谈  【反义】言之凿凿 言之成理  【例句】①巫婆、法师搞的所谓“天神显灵";纯属无稽之谈。  ②这并不是无稽之谈;确实是从大量史料中总结出来的。  119、唾手可得:tuò shǒu kě dé  【释义】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出处】《后汉书·公孙瓒传》李贤注引《九州春秋》曰:“始天下兵起,我谓唾掌而决。”  【近义】易如反掌 轻而易举  【反义】大海捞针  【例句】①科学上没有唾手可得的事;都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  ②四个现代化决非唾手可得;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使它实现。  120、等量齐观:děng liàng qí guān  【释义】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对待事物)  【出处】清·况周颐《惠风词话》:“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  【近义】一视同仁 混为一谈  【反义】大相径庭 截然不同  【例句】①最终的书达十二卷之多,几乎与一整套旧式百科全书等量齐观。  ②一只银匙完全不能与十年狱中生活等量齐观。  121、焚膏继晷:fén gāo jì guǐ  【释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褒义词)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近义】夜以继日 通宵达旦  【反义】饱食终日 无所事事  【例句】①他不顾一切地勤奋学习;像中了魔似的焚膏继晷;终于考入北京大学。  ②他的成功因素不在於天赋条件,而是那股焚膏继晷的向学精神  122、祸起萧墙:huò qǐ xiāo qiáng  【释义】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出处】《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近义】同室操戈 尺布斗粟  【反义】敌国外患 兵临城下  【例句】①这位富豪死后,子孙因争夺财产,竟酿成命案,真是祸起萧墙啊!  ②这个家族之所以会没落,完全是祸起萧墙,家族成员不够团结所致。  123、三人成虎:sān rénchéng hǔ  【释义】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论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不要望文生义)  【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近义】众口铄金 道听途说  【例句】①有好多的事情都要自己认真斟酌,不可道听途说三人成虎。  ②虽然谣言止于智者,但是三人成虎,亦能混淆视听。  124、连篇累牍:lián piān lěi dú  【释义】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多作贬义)  【出处】《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近义】拖泥带水 长篇大论  【反义】言简意赅 简明扼要 要言不烦  【例句】①当地的媒体闻讯公司的做法,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②连篇累牍的关于绑架和随机杀人的报道已经让人们的思想都麻木了。  125、火中取栗:huǒ zhōng qǔ lì  【释义】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已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出处】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近义】为人作嫁  【反义】坐享其成  【例句】①你们不能把我当成你们的工具,替你们火中取栗。  ②犯罪分子通过走私毒品发财;纯属火中取栗;最后只能落入法网。  126、满城风雨:mǎn chéng fēng yǔ  【释义】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出处】宋·潘大林《题壁》诗:“满城风雨近重阳。”  【近义】沸沸扬扬  【例句】①我不怕这些传闻,如是满城风雨,我就顶着风雨走。  ②即使你知道了这个秘密,也没有必要闹得满城风雨。  127、久假不归:jiǔ jiǎ bù guī  【释义】长期借去,不归还。假,借也。  【出处】《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近义】有名无实  【反义】完璧归赵  【例句】①借了公家或别人的东西都应及时归还,不能久假不归。  ②那件东西他借去之后,久假不归。  128、奇文共赏:qí wén gòng shǎng  【释义】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现多指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  【出处】晋·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例句】①老师常常以不学无术的董明的文章为例,让我们奇文共赏,以为借鉴。  ②这篇文章的观点荒谬绝论,“奇文共赏”,请大家来评论吧!  129、按图索骥:àn tú suǒ jì  【释义】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出处】《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变已明矣。”  【近义】照本宣科 生搬硬套  【反义】不落窠臼  【例句】①做好一件事必须要亲身实践,纸上谈兵和按图索骥的做法都应当反对。  ②虽然初到此地,但按照陈明给我的路线图,按图索骥,很快就找到了他的家。  130、皮里阳秋:pí lǐ yáng qiū  【释义】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阳秋’即'春秋’晋简文帝(司马昱)母郑后名阿春,避讳'春’字, 改称。这里用来代表'批评’,因为相传孔子修《春秋》,意含褒贬。  【出处】《晋书·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近义】指桑骂槐  【反义】说一不二 心直口快 开门见山  【例句】①众兄弟互相望望,都没有说话,只是皮里阳秋地笑笑。  ②老奸巨猾的政客们,权重一方的诸侯,在这里笑容可掬,却又皮里阳秋。  131、蔚然成风:wèi rán chéng fēng  【释义】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注意不要重复)  【出处】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日本国内,自望族以至一般文士,摹仿唐诗蔚然成风。”  【近义】蔚成风气  【例句】①讲文明讲礼貌的新风尚在我们周围蔚然成风。  ②让学习雷锋在全中国蔚然成风;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132、秀色可餐:xiù sè kě cān  【释义】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出处】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近义】秀外慧中 国色天香  【反义】其貌不扬 面目可憎  【例句】①这位姑娘非常漂亮;真可说是秀色可餐了。  ②向西望去;远远地有座高冈;冈上林木蓊郁;秀色可餐。  133、犯而不校:fàn ér bù jiào  【释义】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注意不要望文生义)  【出处】《论语·泰伯》:“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近义】唾面自干  【反义】针锋相对 以眼还眼  【例句】①像他这样宽宏大量、 犯而不校的人是不多见的了。  ②对那些以欺人为快乐之本的人,决不可犯而不校。  134、闻过则喜:wén guò zé xǐ  【释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要严格。(注意不要望文生义)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近义】知过必改  【反义】文过饰非  【例句】①对于群众的批评意见;领导干部应当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  ②圣人之所以不同于普通人,是因为普通人没有那种闻过则喜,知过必改的勇气。  135、毫发不爽:háo fà bù shuǎng  【释义】形容一点不差。毫,细毛;头发;爽,差错,失误。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便是心中许多道理,光明鉴照,毫发不差。”  【近义】不差累黍  【反义】截然不同 大相径庭  【例句】①对这台仪器的精确度要求毫发不爽;否则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  ②个体商贩们订出公约;要求努力做到买卖公平;斤两毫发不爽。  136、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  【释义】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安置东魏国的都城洛阳。一天,司马昭问他想不想念西蜀,他说“此间乐,不思蜀“。后来泛指乐而忘返(贬义词)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近义】乐不可支 乐而忘返  【反义】叶落归根 恋恋不舍  【例句】①虽然这里令人乐不思蜀,但我们不能老待在这里。  ②大卫对于哈里所讲述的事情可以用乐不思蜀来形容,因此他下定决心继续劝说他的父亲同意他加入海军。  137、蓬荜生辉:péng bì shēng huī  【释义】谦词,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增辉。  【出处】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三折:“贵脚踏于贱地,蓬荜生光。”  【例句】①因为有您的参与让本会场更加的蓬荜生辉!  ②欢迎各界朋友光临指导,您的到来我们将蓬荜生辉!  138、敝帚自珍:bì zhǒu zì zhēn  【释义】破扫帚,自己当宝贝爱惜,比喻自己的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  【出处】汉·刘珍《东观汉纪·光武帝纪》:“一量放兵纵火,闻之可以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宋·陆游《秋思》:“遗簪见取终安用,敝帚虽微亦自珍。”  【近义】敝帚千金 爱惜羽毛  【反义】视如敝屣 在所不惜  【例句】①对别人的货色,他满不在乎;对本人的东西,他敝帚自珍。  ②这件饰物是奶奶生前送给他的,固然是几块钱的地摊货,但他敝帚自珍,视它为宝贝。  139、安步当车:ān bù dàng chē  【释义】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近义】安贫乐道  【反义】急于求成  【例句】①在这小城住,有的就是时间,且让我们安步当车,逛它一圈。  ②时间这么赶了,亏你还有闲情逸致安步当车在这儿慢慢走!  140、空穴来风:kōng xué lái fēng  【释义】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出处】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近义】无中生有、捕风捉影  【例句】①某件你一直在担心的事情并非空穴来风。这尽管令人心烦,但早点知道总比晚知道好。  ②这一消息纯属空穴来风,与俱乐部的计划和球员本人的意见严重不符。  141、行将就木:xíng jiāng jiù mù  【释义】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近义】枯木朽株 气息奄奄  【反义】欣欣向荣 蒸蒸日上  【例句】①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他们横行霸道的日子不长了。  ②我虽年近八十;~;但还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尽自己一份力量。  142、如雷贯耳:rú léi guàn ěr  【释义】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很大,久闻大名。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近义】名满天下 闻名遐迩  【反义】无名小卒  【例句】①久闻老兄大名;如雷贯耳;只恨相识太晚。  ②肖飞的大名在敌占区里已如雷贯耳。  143、首当其冲:shǒu dāng qí chōng  【释义】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不要按字面意思来理解)  【出处】《汉书·五行志下》:“郑当其冲,不能修德。”  【近义】一马当先  【反义】畏缩不前  【例句】①在扑灭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战斗中;人民解放军~;与烈火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②剧烈的气候变化将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态等各个方面,其中,首当其冲是农业。  144、轻诺寡信:qīng nuò guǎ xìn  【释义】随便答应人,很少能守信用。(贬义词)  【出处】《老子》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近义】轻言寡信 花言巧语  【反义】一诺千金  【例句】①他一向轻诺寡信,你可别太放心把这件事交给他。  ②像他这种轻诺寡信的人,难怪朋友越来越少了。  145、期期艾艾:qī qī ài ài  【释义】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出处】《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近义】支支吾吾  【例句】①他对自己没什么信心,回答问题总是期期艾艾的,说不清道理。  ②刚刚在台下,他还口若悬河,辩才无碍,怎么一上台,就期期艾艾走了样?  146、盲人瞎马:máng rén xiā mǎ  【释义】《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比喻境况极端危险。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近义】履薄临深  【反义】万无一失  【例句】①只凭空想像,不评估实际情况的做法,无异是盲人瞎马,自讨苦吃。  ②刚毕业时,徘徊在求职的十字路口,我真像盲人瞎马,根本不知道何去何从。  147、得陇望蜀:dé lǒng wàng shǔ  【释义】比喻贪得无厌。(贬义词)  【出处】《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近义】得寸进尺 贪得无厌  【反义】心满意足 称心如意  【例句】①人家已尽了最大心力帮忙了,我们不好得陇望蜀,再提出别的要求。  ②许多人对名利总不知足,常常得陇望蜀,贪得无厌。  148、司空见惯:sī kōng jiàn guàn  【释义】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出处】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近义】屡见不鲜 习以为常  【反义】绝无仅有 盖世无双  【例句】①这些你司空见惯了的标点符号,蕴含了我对人生的理解与追求。  ②从初一到现在,我们没少开班会,早已经司空见惯了。  149、俯首贴耳:fǔ shǒu tiē ěr  【释义】形容非常驯服恭顺。(含贬义)  【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近义】胁肩低眉 奴颜婢膝  【反义】放荡不羁  【例句】①我想嫁给一个能对我俯首帖耳的男人。  ②然而现在并非所有的人都那样俯首帖耳,许多人已经抬起头来朝前看了。  150、惨淡经营:cǎn dàn jīng yíng  【释义】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不要误认为是贬义词)  【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指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近义】苦心经营 苦心孤诣  【反义】无所用心  【例句】①经过几年的惨淡经营;王记药铺居然又红火起来了。  ②他光知道挥霍;不知他父亲在生意中惨淡经营的艰辛。  高考易错成语600个(4)  点击音频讲解  151、老气横秋:lǎo qì héng qiū  【释义】形容人摆老资格,自认为了不起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出处】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近义】老态龙钟,暮气沉沉。  【反义】生龙活虎,朝气蓬勃。  【例句】①他虽正值青春年少,却总是一副老气横秋、无精打采的样子。  ②年轻人就是要挺直腰杆,像这样弯腰驼背,活像个老气横秋的老头儿!  152、欲盖弥彰:yù gài mí zhāng  【释义】想要掩盖事实的真相,结果反而更加显露出来(多指坏事)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章,同“彰”。)  【近义】适得其反,欲盖而彰  【反义】相得益彰  【例句】①他为了逃避法律责任,编了一大堆理由,没想到欲盖弥彰,反而露出马脚。  ②他忙于辩解的样子,简直就是欲盖弥彰,不打自招。  153、箪食壶浆:dān sì hú jiāng  【释义】古时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后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乎--指用饭菜犒劳军队 。  【近义】壶浆塞道、壶浆箪食  【例句】①当胜利的军队凯旋而归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情地犒劳他们。  ②每当农忙时士兵常义务帮忙收割,今年农民以箪食壶浆,迎接他们。  154、满城风雨:mǎn chéng fēng yǔ  【释义】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出处】宋·潘大林《题壁》诗:“满城风雨近重阳。”  【近义】沸沸扬扬  【反义】一片祥和  【例句】①会考试题泄漏,一时闹得满城风雨,有人主张重新考一次,也有人主张处罚当事人。  ②如此一件小事,为何闹得满城风雨!  155、大方之家:dà fāng zhī jiā  【释义】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出处】《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近义】识途老马、斫轮老手  【反义】小巧玲珑、短小精悍  【例句】①除了你自己,没人能阻止你前进的步伐。大方之家,不屑于此  ②说出去的话等于打自己的脸,只能咦笑大方之家了。  156、如丧考妣:rú sàng kǎo bǐ  【释义】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  【出处】《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近义】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反义】喜笑颜开、喜形于色。  【例句】①财主家遭抢了;财主老婆呼天抢地;如丧考妣似地哭个不停。  ②这也难怪她哭得如丧考妣,因为死者生前待她如己出。  157、置若罔闻:zhì ruò wǎng wén  【释义】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近义】置之度外、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习以为常  【反义】如雷贯耳、刮目相看、聚精会神、不以为然  【例句】①关于不明飞行物的问题,人们已作过大量的报道,出版了许多书籍,看来已不可能对此置若罔闻了。  ②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的同学置若罔闻。  158、邯郸学步:hán dān xué bù  【释义】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来的技能。(多用作贬义词)  【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反义】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自我作古、择善而从、与众不同  【近义】鹦鹉学舌、东施效颦、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趋  【例句】①我们做人做事不能邯郸学步,而要设法标新立异的学习真才,否则,只能让我们后退,不能让我们进步。  ②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邯郸学步,否则绝不会办成事情!  159、娓娓动听:wěi wěi dòng tīng  【释义】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就把英语来对答,倒也说得清脆悠扬,娓娓动听。”  【近义】绘声绘色、娓娓而谈、娓娓道来  【反义】一言不语、枯燥无味、索然无味  【例句】①我最爱听语文老师的课了,他讲课时那娓娓动听的声音让我回味无穷。  ②我们用娓娓动听的声音朗读课文。  160、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  【释义】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近义】闭门不出  【反义】锋芒毕露  【例句】①当国家不够强大时,不必强出头,韬光养晦,积累实力,才是稳当的政策。  ②相信假以时日,韬光养晦,川籍艺术家将再次崛起。  161、身体力行:shēn tǐ lì xíng  【释义】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出处】《淮南子·氾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 “力行近乎仁。”  【近义】事必躬亲  【例句】①老师身体力行地参与植树活动,所以同学们的积极性可高哩!  ②不论干什么,做领导的都要身体力行,才能带动大家齐心协力地完成工作。  162、左右逢源:zuǒ yòu féng yuán  【释义】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注意形容的对象是“做”,而不是“说”。)  【出处】《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近义】八面见光 得心应手 面面俱圆  【反义】进退两难 左右为难 左支右绌  【例句】①在本质上,这种诡辩是靠论证基础的不确定来达到左右逢源的,根子是在辩论中游移判定标准。  ②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就可以左右逢源。  163、如履薄冰:rú lǚ bó bīng  【释义】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不要认为形容形势危急。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近义】谨言慎行 战战兢兢  【反义】履险如夷 胆大妄为  【例句】①很多人都说,职场如战场,充满了明枪暗箭,尔虞我诈,令人如履薄冰  ②警钟长鸣不能靠别人去敲响,而应当自己去敲,时刻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妄自菲薄  164、胶柱鼓瑟:jiāo zhù gǔ sè  【释义】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贬义词)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近义】按图索骥 食古不化 一成不变 刻舟求剑  【反义】随机应变  【例句】①要突破目前的外交困境,胶柱鼓瑟的政策是行不通的。  ②这个时代环境瞬息万变,假如做人胶柱鼓瑟,因循守旧,就会被淘汰。  165、首鼠两端:shǒu shǔ liǎng duān  【释义】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近义】当断不断 举棋不定 优柔寡断  【反义】当机立断  【例句】①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果断裁决,不要首鼠两端。  ②两边都是我不能得罪的人,我如今是首鼠两端,进退维谷。  166、颐指气使:yí zhǐ qì shǐ  【释义】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贬义词)  【出处】《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近义】目指气使 目使颐令  【反义】唯唯诺诺  【例句】①董事们会发现时代已经变了。他们再也不能对工人们颐指气使,使其俯首听命了。  ②很多医生甚至还不知道要将病人当作消费者来看待,而多半是对病人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形成负面的医院品牌形象,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品牌意识淡造成的。  167、不知所云:bù zhī suǒ yún  【释义】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指的对象是说的那个人)。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近义】不得要领  【反义】一板三眼  【例句】①他的发言逻辑性太差,让人听了不知所云。  ②如果你讲话的速度快得让人感到不知所云,那么就用这种方法来放慢你的语速。  168、养痈遗患:yǎng yōng yí huàn  【释义】比喻姑息坏人坏事,结果受到祸害。  【出处】《后汉书·冯衍传》李贤注引冯衍《与妇弟任武达书》:“养痈长疽,自生祸殃。”  【近义】养虎遗患  【反义】斩尽杀绝  【例句】①我们对坏人坏事应该做坚决的斗争;决不能养痈遗患。  ②我们决不可养痈遗患,一定要斩草除根。  169、助纣为虐:zhù zhòu wéi nüè  【释义】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贬义词)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近义】助桀为虐 为虎作伥  【反义】疾恶如仇 为民除害  【例句】①肥胖会引发多种疾病,还会在癌症袭击人体时“助纣为虐”。  ②作为公正制度确立之经济基础的民间资本,在政府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环境里却扮演着助纣为虐的可耻角色,它们整体变节了。  170、名噪一时:míng zào yī shí  【释义】名声广为传扬。(中性词)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国师阅文偶误》:“娄上王辰玉、松江董元宰入都,名噪一时。”  【近义】名重一时、名震一时  【反义】湮没无闻  【例句】①她曾在时装界名噪一时。  ②鲁斯名噪一时、引领美国主流之后,主流状态就没再归位。  171、借箸代筹:jiè zhù dài chóu  【释义】引申为代人策划。箸:筷子;筹:筹码,引申为筹划。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请借前箸以筹之。”  172、苦心孤诣:kǔ xīn gū yì  【释义】指煞费心苦心地钻研,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褒义词)  【出处】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近义】煞费苦心 惨淡经营  【例句】①李时珍穷尽一生潜心贯注研究药学,苦心孤诣地走遍大江南北遍尝百草,终于从一位鲜为人知的小郎中,成为了妇孺皆知的一代药圣。  ②他在这个领域苦心孤诣钻研十年,颇有建树。  173、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  【释义】赞叹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近义】蔚为大观  【反义】海底捞针  【例句】①悉尼是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天际线。  ②乡间那辽阔无际,一片鲜黄亮绿的油菜花田,让人叹为观止。  174、高屋建瓴:gāo wū jiàn líng  【释义】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近义】居高临下 高高在上  【例句】①面对新趋势我们一定要把握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深刻领会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意义,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构建新世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与对策。  ②他讲话可谓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他的演讲不时搏得听众雷鸣般的掌声。  175、独辟蹊径:dú pì xī jìng  【释义】比喻处事有独创性。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抹倒体裁,声调、气象、格力诸说,独辟蹊径。”  【近义】别出心裁  【反义】陈陈相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