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在不用电的情况,电路损耙汽车电路一个月多少要多少度电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T104-2011》[条文说明]

104-97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是北京市建工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冶金部冶金建筑研究总院、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一局科学研究所、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市建筑工程研究设计院、黑龙江省建设委员会、哈尔滨市建筑工程管理局、黑龙江省机械化施工公司、大庆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主要起草人员是项玉璞、李承孝、赵柏台、韩华光、袁景玉、董天淳、李平壤、孙无二、项翥行、李启隶、邵德生、颉朝华、钱家琦、王康强、张丽华、张连升、周有遗、陈嫣兮、顾德珍、苏晶。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取消了钢筋负温冷拉的内容,增加了钢筋电渣压力焊冬期施工规定;修订了混凝土负温受冻临界强度的规定;取消混凝土综合蓄热法养护判别式;增加了外墙外保温工程冬期施工的内容;取消了饰面工程的冬期施工内容。
    本规程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技术现状与发展、工程应用实例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工程建设冬期施工领域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美国混凝土学会《Cold Weather Concreting》[AC1306R-88(Reapproved 2002)]和RILEM《冬期施工国际建议》,通过部分验证试验取得了重要技术参数。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

我国“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冬期施工期一般3个月~6个月,工程所占比重最高者可达30%。在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中,要求加快建设速度,使工程早日投入使用,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不断增多。如果在长达近半年的冬期中,停止或放弃工程建设,将会严重制约项目建设速度和资金、设备等的周转效率,因此,研究与发展、推广应用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技术势在必行。由于冬期施工有其特殊性及复杂性,加之我国建筑施工队伍技术水平高低不一,据多年经验,在这个季节进行施工,也是工程质量问题出现的多发季节。所以,选好施工方法,制定较佳的质量保证措施,是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并减少能耗及材料消耗的关键。
    为保证冬期施工顺利进行,在总结我国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在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制定出相应的规定以利指导施工,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考虑到当前国家对节能环保等在法规、政策上的诸多规定,在本次规程修订中,对原规程中耗能较大的施工工艺进行了适当删减,并在总则中予以明确。

1.0.2 保留原条文1.0.2。


    本规程属于专业性施工规程,其适用范围仅限于工业及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冬期施工。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建(构)筑物结构,如耐酸、耐腐蚀、防放射性、耐高温等特殊要求的工程,由于这方面的冬期施工实践较少,经验尚不成熟,所以本规程不包括此方面的内容。

1.0.3 保留原条文1.0.3。


    经十多年冬期施工实践活动表明,原规程对冬期施工期限界定的划分适用于我国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气温条件的特点,工程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和学术团体也大多认同此划分原则;同时,经对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对比,也基本保持一致。因此,新规程仍保留原规程的冬施起始界定期限划分规定。
    但是,当未进入冬期施工期前,突遇寒流侵袭气温骤降至0℃以下时,为防止负温产生受冻,亦应按冬期施工的相关要求对工程采取应急防护措施。

1.0.4 保留原条文1.0.4,增加了编制冬期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的规定。


    凡进行冬期施工的工程项目,应编制冬期施工专项方案,用于指导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保证工程质量。

1.0.5 保留原条文1.0.5。


    本规程属于专业性的行业标准,它和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具有一定的联系和交叉。因现行国家标准作为通用标准,有关冬期施工内容不能写得太多、过细,本规程补充了国家标准的不足,但有关常温的施工规定、质量验收标准仍应遵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

    鉴于条文中取消了浅埋基础、冻结法冬期施工、钢筋负温冷拉的相关内容,故在本章中取消“浅埋基础”、“冻结法”和“负温冷拉”术语。增加混凝土“初始养护温度”术语。

2.0.4 明确综合蓄热法养护的混凝土中掺加的外加剂为早强剂或早强型复合外加剂,以区别于负温养护法(防冻剂法)。

负温养护法的混凝土中需掺加防冻剂,原则上可不作蓄热保温养护。但由于负温养护法的混凝土强度增长较慢,工程建设进度不易得到保证;同时,浇筑后的混凝土在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若受寒流侵袭,会因防冻剂掺量不足而造成受冻,因此,本次在负温养护法的术语解释中,取消“浇筑后混凝土不加热也不作蓄热保温养护”的规定,而将“当混凝土温度降到防冻剂规定温度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作为负温养护法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而决定是否进行适当的蓄热保温养护。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的规定,将原规程中的“土方工程”与“地基与基础工程”合并为一章,与国家标准相统一。
    浅埋基础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内容所定,目前国内已基本不用,故新规程中予以取消。

3.1.1 保留原条文4.1.1,仅作部分文字修改。
    一般勘察资料中不给出标准冻深和定性的划分地基土的冻胀类别。本条特规定应根据工程需要,经勘察提出地基土的主要冻土指标,如冻土层实际厚度与分布、各层冻土的含水量、冻胀性或融沉系数等,便于基础设计与冬期施工。

3.1.2、3.1.3 保留原条文4.1.2~4.1.3。规定了冬期施工前的准备与水准点、坐标点的设置及保护工作。

3.1.4 保留原条文4.1.4,仅作部分文字修改。


    经大量工程实践和典型测试,在冻土地基上打桩、强夯所产生的振动,远大于相同条件下常温暖土地基的振动影响范围和振动力,但影响因素较多,很难对其影响范围给出定量规定。本条强调应采取相应隔振措施。

3.1.5 地下基坑冬期开挖后,易造成相邻建(构)筑物地基土遭冻,导致冻胀,故应采取相应保温隔热措施进行保护。

3.1.6 同一建筑物的基础同时开挖,是为了防止造成先期完成的基底土二次遭受冻结。

    冬期大面积土壤保温工程较为少见,常用采取的松土耙平法和雪覆盖保温等方法浪费人工、能源和材料,现阶段基本上不采用了;小面积的土壤保温可采用保温材料覆盖法,通常的保温材料,如炉渣、稻草、膨胀珍珠岩等均可,方法简单易行,无需在规程中单列条文进行规定,故取消“3.2土壤的防冻与保温”一节相关内容。

    采用蒸汽法、电热法等进行冻土的融化,耗费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与当前国家有关节能政策不相符,而且在工程实践中也基本不采用,对工程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大,故取消“3.3 冻土的融化”一节相关内容。

3.2.1 保留原条文3.4.1部分内容,取消了机械和爆破法挖掘冻土的具体施工方法,由施工单位或专业资质的爆破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

3.2.2 保留原条文3.4.3。提高弃土堆坡脚至挖方边缘的距离是确保施工安全。

3.2.3 保留原条文3.4.4,仅作文字修改。

3.2.4 保留原条文3.5.1,仅作文字修改。

    本条规定了土方回填时的铺填厚度与预留沉陷量与常温时的差别,是为了提高冬期回填土密实度。而对于大面积回填土和有路面的路基及其人行道范围内的平整场地填方,可以采用部分冻土回填,但限制其尺寸和含量,以保证冻土融化后均匀融沉。

3.2.5 保留原条文3.5.2部分内容,取消表3.5.2。冬期填方的高度可与设计单位联系,经计算确认高度。

3.2.6~3.2.8 保留原条文3.5.3,仅作计量单位修改。

3.2.9 保留原条文3.5.4。

3.2.10 保留原条文3.5.5。

    本节中取消了重锤夯实地基的处理规定。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中无重锤夯实地基的地基处理方式,且重锤夯实地基冬期施工应是在地基土处于非冻结状态下进行,实践中很少采用,故取消原规程4.2.1条文的重锤夯实地基内容。

3.3.1 保留原条文4.2.2第1款,仅作文字修改。《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02-83已废止,本条文不再引用。

3.3.2 保留原条文4.2.2第2款,仅作文字修改。


    冬期施工中,冻结土块,尤其温度越低的冻土,可夯实性很差,夯击后可能呈多孔堆积状态;其次,冻胀性土料进入持力层待融化后,会造成不均匀融沉变形,影响加固地基质量。因此,本条规定不允许将冻土夯入持力层。

3.3.3 保留原条文4.2.2第3款,仅作文字修改。本条规定是保证锤底干净平整。

3.3.4 保留原条文4.2.2第5款,仅作文字修改。

3.4.1 本条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成桩方法分类划分的。湿作业法冬期施工中,泥浆易受冻,工艺操作麻烦,故冬期施工宜采用干作业法成孔。

3.4.2 保留原条文4.4.1部分内容。


    考虑到在冻土层上采用钻孔机引孔,引孔直径小于桩径50mm时,对于灌注桩沉管施工或预制桩打入时产生困难;根据俄罗斯冻土地区桩基础施工多年实践经验,一般引孔直径为20mm左右,故本规程将钻孔机引孔直径修订为“不宜大于桩径20mm”。

3.4.3 保留原条文4.4.3第1款,仅作文字修改。

3.4.4 保留原条文4.4.3第4款,仅作文字修改。振动沉管灌注桩冬期施工,因桩成孔时的冻土传递振动力较大,易造成相邻桩产生缩径或断桩等质量故事,故应制定合理的桩施工次序和防护措施。

3.4.5 保留原条文4.4.4,仅作文字修改。


    本条规定了灌注桩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原材料的加热、搅拌、运输、浇筑及养护的相关技术要求。
    冻土地基若属冻胀和强冻胀类土,在冻结过程中由于冻胀作用对埋置冻土中的结构产生冻拔力,故规定冬季在这类地基上施工灌注桩后,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冻切力把桩身拔断。

3.4.6 保留原条文4.4.2内容。并增加了预制桩施工时应连续进行,并在施工完成后及时对桩孔进行保温覆盖的要求,防止桩孔进入冷空气,导致地基土冻胀。

3.4.7 保留原条文4.4.5,仅作文字修改。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地下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故增加本节基坑支护冬期施工内容。

3.5.1 目前,我国冬期基坑支护采用的主要方法为排桩和土钉墙,较有成效,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故推荐采用以上两种方法。

3.5.2 当在冻土地基上采用液压高频锤法施工型钢或钢管排桩时,考虑到在冻土层上施工存在困难,故应采用钻孔机在冻土层上引孔,确保型钢或钢管能顺利打入,并避免对相邻建(构)筑物产生影响。

3.5.3 选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作为排桩时,在排桩的后侧有冻胀和强冻胀性土时,要做好保温防护,以确保桩不受冻胀力的影响,必要时排桩外侧用袋装保温材料立起一道保温墙用脚手架作支护架。


    桩身混凝土可掺入防冻剂,采用负温养护法进行施工。考虑到排桩为临时性支护结构,防冻剂可选用包含氯盐防冻剂在内的任何防冻剂。

3.5.5 冬期施工土钉墙混凝土面板时,为了防止地基土表面受冻,故铺设聚苯板进行保温,防止冻胀。

    冻结法施工不易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工艺麻烦,国内已多年不用,故予以取消。

4.1.1 保留原条文5.1.1,仅作文字修改。并增加规定,在冬期施工中,砂浆稠度宜较常温条件下适当增大,但不允许在运输、砌筑过程中二次加水来调整砂浆的和易性,防止强度降低。
    在砌体工程施工中,为了保证砌体材料和砂浆的粘结强度,通常可以对砌体材料浇水湿润。但在冬期条件下,不得浇水湿润,否则水在材料表面有可能立即结成冰薄膜,反而会降低和砂浆的粘结力。本规程提出增大砂浆稠度的办法来解决粘结强度问题,数值多少,因各地情况不一,不作统一规定。
    为了保证砂浆能在负温度下持续硬化,发展强度,特规定不得采用无水泥配制的砂浆。

4.1.2 保留原条文5.1.3,仅作文字修改。

4.1.3 保留原条文5.1.4,仅作文字修改。并强调对于绝缘、装饰等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采用除外加剂法之外的方法进行施工,防止砌体产生导电或出现盐析等现象,影响结构使用功能。

4.1.4 保留原条文5.1.6,仅作文字修改。

本条规定留置同条件养护砂浆试件一组,主要是为施工单位控制冬期砌筑的砌体质量之用,检查强度增长情况,作为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一种手段,不作为验评条件。原规程中提出留置不少于两组试件,用于检查砌筑砂浆过程中各龄期的强度,施工单位经常反映,同条件养护试件留置数量过多,增加了管理和操作的难度,故在本次修订中,将同条件过程控制试件留置数量改为一组,而当有特殊要求时,可根据需要再增加适当组数的同条件养护试件。

4.2.1 保留原条文5.2.1,仅作文字修改。氯盐砂浆冬期施工较为常用,仍沿用原规程规定掺量进行。

4.2.2、4.2.3 保留原条文5.2.2。将“砌筑承重砌体砂浆强度等级应按常温施工提高一级”修改为“砌体砂浆强度等级应较常温施工提高一级”。


    根据研究表明,当气温低于—15℃时,砂浆受冻后强度损失约为10%~30%,为保证工程质量,特规定不论是承重砌体结构还是非承重砌体结构,当采用外加剂法在低于—15℃时施工时,砌体砂浆强度应提高一级,提高砌筑砂浆设计强度保证率。

4.2.4 氯盐与引气剂同时掺入砂浆中,会严重影响引气剂的引气效果,故特作此规定。

4.2.5 保留原条文5.2.5,仅作文字修改。 水泥砂浆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化反应的不断进行,生成Ca(OH)2而呈碱性,pH=12.5~14。埋在呈高碱性的砂浆中钢筋表面能形成薄而稳定的钝化膜Fe2O3,从而防止腐蚀。采用氯盐砂浆后,氯离子将破坏钢筋表面钝化膜,形成不均匀的表面和介质环境,因此不同区域就有不同的电位,从而易产生电化学锈蚀过程。为了阻止砌体中的钢筋和铁件的锈蚀,提出了应采用防腐剂措施处理。

4.2.6 保留原条文5.2.6,仅作文字修改。

4.2.7 保留原条文5.2.7,仅作文字修改。


    提出氯盐使用的限制条件是为了预防盐析、导电、钢筋腐蚀等。

20世纪砌体工程冬期施工中,外加剂法和冻结法在我国使用较多,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但这两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如外加剂法若使用不当,会产生盐析现象,影响装饰效果,对钢筋及预埋件有锈蚀作用等;冻结法施工,砌体强度增长缓慢,且质量不易保证,当前已较少使用,本次修订中已予以取消。而暖棚法施工可以为砌体结构营造一个正温环境,对砌体砂浆的强度增长及砌体工程质量均大有提高,但鉴于暖棚法成本较高,以及其搭设条件的限制,故其适用于“地下工程、基础工程以及工期紧迫的砌体结构”。

4.3.2 暖棚法施工时,棚内温度处于大于或等于5℃的正温条件下,砌体材料和砌筑砂浆的温度也处于正温,不会产生受冻,故取消原规程5.4.2条文中关于对砖石和砌筑时砂浆的温度规定。

4.3.3 保留原条文5.4.3,仅作文字修改。


    砌体的暖棚法施工,相当于常温下施工与养护。表4.3.3给出的养护时间是砂浆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值30%时的时间,此时砂浆强度可以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后再拆除暖棚或停止加热时,砂浆也不会产生冻结损伤。

    在一般规定中,取消了原规程中6.1.1、6.1.2条关于冬期施工中钢筋的选用规定,此内容属设计规定,不属于施工规定。

    钢筋的冷拉在过去作为节约钢材、提高钢筋强度的一种手段,现已不再使用,故取消钢筋负温冷拉一节。钢筋的冷拉仅作为钢筋调直用。

5.1.1 保留原条文6.2.1。并明确钢筋冷拉仅作为调直使用。

5.1.2 保留原条文6.3.1,并增加电渣压力焊施工方法。由于条文中没有气压焊的相关规定,故取消气压焊方法。新钢筋标准中增加了细晶粒热轧钢筋,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与普通热轧带肋钢筋,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工艺性能相同,但轧制工艺不同,鉴于目前缺乏此方面的研究数据,故其负温焊接工艺应经试验确定。


    根据我国近十几年来对钢筋负温焊接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只要选择合理的焊接方法和工艺参数,钢筋在一定负温条件下也是可焊的。闪光对焊在—30℃、电弧焊在—40℃进行焊接也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但考虑到温度太低焊工操作不便,易影响质量,为确保钢筋负温焊接质量,因而将焊接温度限定在—20℃。

5.1.3 保留原条文6.1.4。试验研究表明,钢筋在低温条件下对缺陷敏感,易发生脆断,故在运输与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不要任意扔摔。

5.1.4 保留原条文6.2.6,并增加钢筋张拉设备、仪表和液压工作系统的规定。

5.1.5 保留原条文6.2.7,并按新标准对钢筋级别进行替换。

    钢筋焊接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电渣压力焊作为一种新工艺,也在寒冷地区逐渐被推广使用。为保证钢筋冬期施工中的焊接质量,本次规程修订中,进行了工程调研和验证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电焊压力焊的原则性规定,供施工单位遵循使用。

5.2.1 保留原条文6.3.2,仅作文字修改。

5.2.2 保留原条文6.3.4。

5.2.3 保留原条文6.3.5。


    闪光对焊焊接参数热影响长度可反映冷却速度,热影响区长度越长,冷却速度越慢。实测结果表明,热影响区长度与钢筋直径、化学成分及焊接工艺参数有关。负温焊接要通过对焊接工艺参数调整来控制热影响区长度,适当降低冷却速度,防止热影响区产生淬硬组织和接头产生冷裂纹。

5.2.4 保留原条文6.3.6。


    负温电弧焊采取分层控温施焊,目的在于降低冷却速度,层间温度过低或过高都影响接头的性能,经试验研究确定采用150℃~350℃较为适宜。

5.2.5 保留原条文6.3.7。取消“在构造上应防止在接头处产生偏心受力状态”,与常温要求相同。

5.2.6 保留原条文6.3.8,仅作文字修改。


    负温帮条焊与搭接焊,在平焊或立焊时,规定从中间向端部运弧,主要是为了使接头端部的钢筋达到一定的预热效果。

5.2.7 保留原条文6.3.9,仅作文字修改。

5.2.8 保留原条文6.3.10,按新标准替换钢筋级别。图6.3.10与条文文字表述意义一致,取消。


    为了消除或减少前层焊道及邻近区域的淬硬组织,改善接头性能,所以规定HRB335和HRB400钢筋电弧焊接头进行多层施焊时采用“回火焊道施焊法”。

5.2.9 本条增加了电渣压力焊冬期施工的相关规定。鉴于电渣压力焊在寒冷地区冬期施工中经常使用,故编制组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调研,并采用半自动焊机和工程中常用的HJ431焊剂,通过不同负温条件、不同工艺参数的验证试验,经整理大量试验数据,提出了钢筋负温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同时对负温焊接工艺也提出了相关规定。


    1 钢筋直径不同,对焊接电流有相应要求,可参考表5.2.9进行。
    2 焊剂不烘干使用,会产生气泡、夹渣等质量缺陷。
    3 负温下焊接与常温焊接时的参数不同,故要求必须进行负温下焊接工艺试验。
    4 验证试验表明,夹具盒拆包时间早于20s,会使溶化的焊剂流淌,接头急速冷却,影响焊接质量。

6.1.1 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为负温混凝土冬期施工的重要质量控制指标之一。本次修订中对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按养护方法、混凝土性质的不同重新进行了分类规定。
采用蓄热法、暖棚法、加热法等方法施工的混凝土,一般不掺入早强剂或防冻剂,即所谓的普通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按原规程中规定的30%采用,经多年实践证明,是安全可靠的。暖棚法、加热法养护的混凝土也存在受冻临界强度,当其没有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保温层或暖棚的拆除,电热或蒸汽的停止加热,都有可能造成混凝土受冻。因此,此次将采用这三种方法施工的混凝土归为一类进行受冻临界强度的规定,是考虑到混凝土性质类似,混凝土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后方可拆除保温层,或拆除暖棚,或停止通蒸汽加热,或停止通电加热。
    本次明确将蓄热法、暖棚法、加热法等方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规定为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30%和40%,也是本着节能、节材的宗旨,即采用蓄热法、暖棚法、加热法养护的混凝土,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后即可停止保温,或停止加热,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采用综合蓄热法、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在混凝土配制中掺入了早强剂或防冻剂,混凝土液相拌合水结冰时的冰晶形态皆发生畸变,对混凝土产生的冻胀破坏力减弱。根据20世纪80年代北京建工总局的研究以及多年的工程实践结果表明,采用综合蓄热法和负温养护法(防冻剂法)施工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值定为4.0MPa、5.0MPa是安全合理的。因此,本次修订中仍采用原规程数值。
原规程中所规定的受冻临界强度数值多来源于原400号及以下混凝土的研究。根据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以及国内一些大专院校的研究表明,高强混凝土的受冻临界强度一般在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的21%~34%之间,鉴于负温高强混凝土的研究数据还不充分,因此,在本次规程修订中,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将C50及C50级以上的高强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最低值确定为30%,施工单位也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经试验确定。
负温混凝土可以通过增加水泥用量,降低用水量,掺加外加剂等措施来提高强度,虽然受冻后可保证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但由于其内部因冻结会产生大量缺陷,如微裂缝、孔隙等,造成混凝土抗渗性能大幅降低。原黑龙江省低温建筑科学研究所科研数据表明,掺早强型防冻剂C20、C30混凝土分别达到10MPa、15MPa后受冻,其抗渗等级可达到P6;掺防冻型防冻剂时,抗渗等级可达到P8。经折算,混凝土受冻前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值的50%。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抗渗等级多为P6~P8,因此,规定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50%,是保证有抗渗要求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质量和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技术要求。
对于有抗冻融要求的混凝土结构,例如建筑中的水池、水塔等,在使用中将与水直接接触,混凝土中的含水率很易达到饱和临界值,受冻环境较严峻,很容易破坏,在设计中提出的抗冻指标,施工过程中应予以保证。目前国内设计中有抗冻融耐久性要求的负温混凝土冬期施工研究试验资料很少,参考国外规范的规定,如国际RILEM(39-BH)委员会在《混凝土冬季施工国际建议》中规定:“对于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考虑耐久性时不得小于设计强度的30%~50%”;美国混凝土学会306委员会(ACI 306)在《混凝土冬季施工建议》中规定:“对有抗冻要求的掺引气剂混凝土为设计强度的60%~80%”;俄罗斯国家建筑标准与规范(СНиП3.03.01-87)规定:“在使用期间遭受冻融的构件,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0%;预应力混凝土不小于设计强度的80%”;我国《水工建筑抗冰冻设计规范》DL/T 规定:“在受冻期间可能有外来水分时,大体积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均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85%”。综合分析这类结构的工作条件和特点,参考国内外规范,在本次修订中增加了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值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的70%,以指导此类工程的冬期施工。

6.1.2 保留原条文7.1.2,仅作文字修改。


    热工计算是确保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冬期施工中至关重要,本条特此规定。

6.1.3 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中将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最低强度等级确定为42.5,取消普通硅酸盐水泥32.5等级,故本次修订中,参考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修订情况和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中的有关最小水泥用量的规定,将冬期施工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在JGJ 55的基础上增加20kg/m?,主要是考虑在低温或负温条件下保证早期强度增长率。


    同时,考虑现代混凝土配制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在有能力确保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速率不下降,混凝土能尽快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条件下,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也可小于280kg/m?,体现节能、节材的绿色施工宗旨,故本条最小水泥用量由“应”改为“宜”。

6.1.4 保留原条文7.1.4,仅作文字修改。


    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问题,近些年已引起国内外的极大关注。我国目前生产的水泥碱含量较高,加之冬期施工防冻剂中都是高掺盐量,因而更易发生碱-骨料反应。为保证建筑物的耐久性,因而增加对碱骨料的限制。

6.1.5 保留原条文7.1.5,并参考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及相关标准,将混凝土的含气量由2%~4%提高到3%~5%。

6.1.6、6.1.7 保留原条文7.1.6~7.1.7,仅作文字修改。


    控制氯盐的使用条件是为了防止氯离子对钢筋产生锈蚀。

6.1.8 保留原条文7.1.8。


    保温材料受潮后,其导热系数显著增大,其原因是由于孔隙中有了水分后,附加了水蒸气的扩散热量和毛细孔中液态水所传导的热量。在一般情况下,水的导热系数是0.58W/(m·K),冰的导热系数是2.33W/(m·K),都远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0.29W/(m·K)。因此,保温材料不应采用潮湿状态的材料。

6.1.9 保留原条文7.1.9,仅作文字修改。


    在冬期负温条件下,现浇结构加热养护温度超过40℃时,在升温阶段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因此在浇筑混凝土和留设施工缝时,应与设计单位商定。

6.1.10 由于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型钢质量占的比重较大,为保证其与混凝土有可靠的粘结性,故规定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型钢进行预热,预热温度宜大于混凝土入模温度,预热方法可按6.5节相关规定进行。一般采用线圈感应加热养护法比较方便、适宜。

6.2 混凝土原材料加热、搅拌、运输和浇筑

    防冻剂应用技术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基本成熟,施工单位也基本可以正确使用,故在本节中取消了7.2.4条、7.2.5条关于防冻剂配制和使用的具体规定。

6.2.1 保留原条文7.2.1,将水泥标号按强度等级进行替换。

6.2.2~6.2.4 保留原条文7.2.2、7.2.3、7.2.6,仅作文字修改,增加了对预拌混凝土用砂的加热与保温的规定。规定了水、砂的加热方法与水泥的储存要求。

6.2.5 保留原条文7.2.7,增加了预拌混凝土冬期施工搅拌时间的规定。

6.2.6 保留原条文7.2.9,增加混凝土入模温度的规定。入模温度是冬期浇筑混凝土时的重要技术参数,通过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可控制混凝土养护阶段初期的蓄热量,防止受冻。混凝土入模温度可通过热工计算确定,其最小值不得低于5℃。

6.2.7 规定了运输与输送中的保温要求。

6.2.8 保留原条文7.2.8部分内容。运输与浇筑过程中的保温要求在6.2.7中已作规定。

6.2.9 保留原条文7.2.10,仅作文字修改。考虑在强冻胀性和弱冻胀性地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地基土融化会产生下沉,故规定不得在强冻胀性地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在弱冻胀性地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基土不得受冻。

6.2 10 保留原条文7.2.11部分内容,仅作文字修改。大体积混凝土很少采用加热法养护,故取消采用加热法养护时的温度规定。

6.3 混凝土蓄热法和综合蓄热法养护

6.3.1 保留原条文7.3.1。

6.3.2 原规程中的判别式主要是反映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混凝土的几项主要关键技术: 中仅体现了水泥品种、用量以及结构围护层的散热系数,没有反映出外加剂对混凝土蓄热冷却的影响,特别是早强剂对混凝土早期水化速率和水化放热量的影响,无法真正体现出综合蓄热法的特点,以及综合蓄热法与蓄热法、防冻剂法(负温养护法)的差别;另外,a、b系数是反映水泥用量与品种的参数,而配合比设计中此两个参数根据混凝土设计要求、强度等级等已基本确定,不能作为判别式中的可调整参数,判别式中的结构表面系数Ms也依结构体型特征而为确定值,唯一可调整参数仅为围护层总传热系数,即采用综合蓄热法是否可行的条件取决于K值的选择。综合考虑经济与技术条件,以及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K·Ms值(散热系数)宜在50kJ/(m?·h·K)~200kJ/((m?·h·K)之间进行选择,可满足要求。K值可通过本规程附录A进行计算。
    为提高规程的可操作性,便于施工单位对规程的执行,特根据以上三个条件,将综合蓄热法的适用条件进行简化:
    1 气温条件:将原规程公式中的“冷却期间平均气温—12℃”修订为“最低气温—15℃”,作为控制条件;
    2 结构体型条件:保持原规程对体型条件的规定,表面系数为5m-1~15m-1
    3 保温条件:保持原规程的散热系数规定,即围护层的总传热系数与结构表面系数的乘积(散热系数L)为50kJ/((m?·h·K)~200kJ/((m?·h·K)。

6.3.3 保留原条文7.3.3条主要内容,并明确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的混凝土中掺入的为早强剂或早强型复合外加剂。而掺入减水剂,是为了降低水灰比,减少可冻水量,提高早期和后期强度;掺入引气剂,是为了改善混凝土孔隙结构,缓冲冰胀压力,提高抗冻性能。

6.3.4 保留原条文7.3.4,仅作文字修改。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北方冬季气候干燥,混凝土极易失水,影响强度,因此混凝土成型后应立即对裸露部位采用塑料布进行防风保水,同时进行保温。而对边、棱角部位,由于表面系数较大,散热较快,极易受冻,故应加强保温措施。

6.4 混凝土蒸汽养护法

    保留原规程7.4节主要内容。将原规程表7.4.1中的混凝土蒸汽养护法的简述和特点放入本条文说明中。
    取消原条文7.4.6,该条中水泥用量、水灰比及坍落度要求已不适用当前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要求。

6.4.1 由于蒸汽养护法设备复杂笨重,排除冷凝水困难又费工,技术控制也费事,对混凝土的某些性能又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推荐了几种简单易行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作出规定。

    混凝土蒸汽养护法的简述和特点见表1。

表1 混凝土蒸汽养护法的简述和特点

6.4.2 保留原条文7.4.2。

6.4.3 保留原条文7.4.3。

6.4.4 保留原条文7.4.4。

6.4.5 保留原条文7.4.5。


    为了保证采用蒸汽加热法的混凝土质量,根据本规程第6.4.2、6.4.3条规定要求,对三个阶段的加热时间,应通过加热延续时间内所达到的混凝土强度进行确定。

6.4.6 保留原条文7.4.6部分内容。 通过试验研究表明,在20℃~80℃之间,湿空气体积膨胀系数(1/℃)为(3700~9000)×10-6,水为(255~744)×10-6,水泥石为(40~60)×10-6,集料为(30~40)×10-6,气相的膨胀作用大于固体物料100倍。由此可见,采用蒸汽养护时,应尽量减少混凝土的引气量,不得掺入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

6.4.7 保留原条文7.4.8。

6.5 电加热法养护混凝土

    保留原规程7.5节内容,仅作局部文字修改。

6.5.1 保留原条文7.5.1。

6.5.2 保留原条文7.5.2。说明电极加热特点、分类和适用范围。

6.5.3 保留原条文7.5.3。说明由电极法施工的主要措施。


    电极法不允许使用直流电,因直流电会引起电解、锈蚀及电极表面放出气体而造成屏蔽。

6.5.4 保留原条文7.5.4。


    电热毯养护工艺是将民用电热毯原理移植于混凝土冬期施工的一种加热养护工艺。在北京等地已应用多年,对于表面系数较大,气温较低,工艺周期要求较短的工程,具有使用价值。采用电热毯养护工艺,由于电热毯功率低,温度分布均匀,故其养护温度(指混凝土温度)接近于常温,因此与高温电热法相比,具有控制技术简单,安全和耗能低的特点。
    本条强调了两点:1)要按构件尺寸做好保温以便提高保温效果和节能,遇停电时可利用蓄热养护,以免混凝土冻坏;2)保温材料要具备耐热性,由于有时电热毯接线可能出现短路,局部过热,用易燃材料将会引起火灾。
    由于模板边部(即上下左右)被吸收的热量散热较多,因此在北京、天津、太原、兰州、石家庄等轻寒地区可按本条布毯。若在沈阳、西宁、银川等小寒地区采用电热毯施工墙板,亦可按上述原则布毯,只是对通电和间断时间稍作调整即可,对大寒和严寒地区应提高布毯密度或通过试验增加电热毯功率解决。

6.5.5 保留原条文7.5.5。


    所谓工频涡流电指50Hz交流电作用下产生的涡电流。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交变电流在单根导体中流动时,以导线为圆心产生交变磁场的圆柱体,若此导线外面套有铁管,则交变磁场将大部分集中在铁管壁内,由于铁管有一定厚度,就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流,这种在管壁中无规则流动的电流称为涡电流。又由于铁管存在电阻,涡电流则在管壁内产生热量,这就实现了电能向热能的转换,可用这种热量来加热混凝土。

6.5.6、6.5.7 保留原条文7.5.6、7.5.7。


    线圈感应加热法或者简称感应加热,用于混凝土冬期施工,在原苏联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应用。
众所周知,线圈内通入交变电流,则线圈周围会产生交变磁场,如果线圈内放入铁芯,铁芯内的磁感应强度大十几倍乃至几百倍。如此强的交变电磁场,会在铁芯中产生电流,涡电流的能量会变为热量。运用这个原理,可以用来加热内有钢筋、外有钢模板的混凝土结构。如果在柱、梁的模板外表面绕上感应线圈,线圈内通入交流电则在钢模板和钢筋内就会产生交变磁场,产生涡电流,因而产生热量,这些热量传给混凝土,就可使混凝土得到加热。
    1)由于与加热构件不直接接触,操作安全;
    2)加热条件与混凝土的电物理性能及其在加热期间的变化无关;
    4)能够预热钢筋、金属模板和被浇筑空间;
    6)不需金属的附加消耗,感应电线可重复使用。
    由于以上特点,感应加热可应用于条形结构和在横截面和长度方向上配筋均匀的混凝土构件的施工,如柱、梁、檐条、接点、框架结构的构件、管及类似构件等,还可以应用于预制构件接头浇筑。
    感应加热也可以用于非金属模板的构件施工,只是升温速度应更严格地进行控制,见表2。

表2 感应加热混凝土的最大容许升温速度

注:分子值用于非金属模板施工。

6.5.8 保留原条文7.5.8。

    红外线也是一种电磁波,具有辐射、定向、穿透、吸收和反射等基本功能。其波长称作近红外线,4μm以上的波长较长被称为远红外线。红外线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在物体表面被反射,其余部分射入物体内部,后者中又有一部分透过物体,另一部分被物体吸收,使混凝土不断获得热量。


6.6.1 暖棚法指混凝土在暖棚内施工和养护的方法。暖棚可以是小而可移动的,在同一时间只加热几个构件;也可以很大,足以覆盖整个工程或者大部分。暖棚由于造价高,消耗材料多,因此应尽量利用在施结构。采取塑料薄膜搭暖棚,材料和用工均较低,且有利于工作场所的日采光和利用太阳能取暖。

当采用燃料加热器(油、煤等炉子)且置于暖棚内时,将产生较多的CO2,新浇的混凝土吸收CO2后极易与水泥中的Ca(OH)2反应,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碳化表面,不管如何刷洗无法清除,只有用砂轮才能彻底清除这一层。因此暖棚内应采取防止碳化的措施,如炉子的烟气应排至棚外,适当排气以控制含量;向棚内补充新鲜空气以供炉子助燃,特别是在养护的第一天内应尽可能地降低CO2浓度。

6.7.1 混凝土负温养护法在负温条件下需保持液相存在,液相中防冻剂浓度较高,即防冻剂掺量较高,对其结构耐久性产生负面影响,对耐久性要求较高的重要结构应慎用负温养护法,因此修改适用条件为“一般混凝土结构工程”。
当气温较低,且结构表面系数较大,在冬施中结构不易保温蓄热。如果结构对强度增长无特殊要求时,可以采用负温混凝土法施工。负温混凝土法特点是:对砂、石、水加热仍按常规进行,但混凝土浇筑后可不进行保温蓄热,只进行简单维护即可。其主要作用是,由于混凝土中掺入了一定量的防冻剂,可以使混凝土中一直保持有液相存在,水泥在负温下能不断进行水化反应增长强度。我国不少科研部门的试验表明,按设计要求掺入一定量的防冻剂,在规定温度下养护,其28d强度可增长到设计强度的40%~60%,可以满足一般施工要求。

6.7.2 保留原条文7.7.2部分内容。水泥的选用已在一般规定中进行了说明,故在本条中删除对水泥选用的规定。

6.7.3 对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是有阶段温度要求的,例如:“混凝土浇筑后的起始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当混凝土内部温度降到防冻外加剂规定温度之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符合本规程第6.1.1的规定”,为满足以上要求,当仅采取“塑料薄膜覆盖保护”达不到要求时,也应适当保温,故增加“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温覆盖措施”的规定。

6.7.4 本条明确规定采用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应加强测温,主要是用以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和计算混凝土成熟度,从而为施工单位控制混凝土质量提供依据。

6.8 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负温施工

采用硫铝酸盐水泥进行混凝土冬期施工是一种简单而可行的办法,在国内外都已有成功的应用经验。硫铝酸盐水泥具有快硬早强的特点,掺加适量NaNO2作为防冻早强剂,可进一步改善早期抗冻性能,提高负温强度增长率,特别适用于混凝土的负温快速施工。自1976年以来,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河北、新疆、辽宁、黑龙江等地得到推广应用。
    掺有防冻早强剂的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在负温下强度仍能较快增长,但随温度下降,强度增长速度也减慢。根据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的试验资料和实际工程应用结果,可以在最低气温为—25℃的负温环境下施工。
    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在80℃以上时,由于水化产物钙矾石脱水,对强度将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如冶金厂房等高温作业的建筑物或有耐火要求的结构,不能采用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的研究,硫铝酸盐水泥具有快硬、早强的特性,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腐蚀性能优于高抗硫硅酸盐水泥,故在本条中增加了硫铝酸盐水泥适用于“抢修、抢建工程及有硫酸盐腐蚀环境的混凝土工程”。

6.8.3 保留原条文7.8.4,并增加NaNO2与Li2CO3复合作为防冻剂。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及唐山北极熊建材有限公司近十几年的研究和工程实践,NaNO2与Li2CO3复合使用效果更佳。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在复合防冻剂、缓凝减水剂的作用下,既可以保证有充分的运输、输送、浇筑等时间,又可以在凝结后迅速硬化。特制的抢修混凝土在5℃~—5℃下,既可以有不小于40min的可工作时间,又可以在4h达到20MPa以上的强度。
    此外,掺复合防冻剂的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还具有一个重要特点,即混凝土受冻可以不受临界温度值限制,当混凝土成型后立即受冻,对后期强度没有不利影响。

6.8.4 保留原条文7.8.5,仅作文字修改。


    硫铝酸钠盐水泥混凝土凝结较快,坍落度损失较大。根据经验,在配合比设计时要适当增加坍落度值。用热水拌合时,可先将热水与砂石混合搅拌,然后投入水泥。
    用于拼装接头或小截面构件、薄壁结构的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施工时,要适当提高拌合物温度,并应保温。

根据唐山北极熊建材有限公司对硫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复合体系的系统研究,当硅酸盐水泥在硫铝酸盐水泥中的掺入比例不超过1/9时,水泥的凝结时间缩短50%,3h强度提高100%以上,而后期强度没有显著变化。几年来唐山北极熊建材有限公司将此技术用于低温下的机场和道路的抢修抢建工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故将原条文7.8.6中硫铝酸盐水泥不得与硅酸盐类水泥混合使用的规定修改为硫铝酸盐水泥可与硅酸盐类水泥混合使用,但掺用比例应小于10%。

6.8.6 保留原条文7.8.7。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施工的拌合物,可采用热水拌合,水的温度不宜超过50℃,混凝土拌合物温度宜为5℃~15℃。水泥不得直接加热或直接与30℃以上的热水接触。拌合物的坍落度应比普通混凝土坍落度增加10mm~20mm。

6.8.7 保留原条文7.8.8。硫铝酸盐水泥的细度较高、黏性好,机械搅拌时极易粘罐,且不易倒尽,所以,搅拌时司机要经常刷罐铲除粘结料,否则,这些粘结料迅速硬结后清理极困难。

6.8.8 保留原条文7.8.9。拌制好的混凝土,应在30min内浇筑完毕。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低于2℃。当混凝土流动性降低后,不得二次加水拌合使用,防止混凝土因用水量增加而造成强度下降。

6.8.9 保留原条文7.8.10。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浇筑后,外露面如不认真处理,极易造成失水粉化起砂或出现细裂缝等缺陷。

保留原条文7.8.11部分内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不适宜高温养护,否则会产生强度损失。将采用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按体积大小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养护方法:混凝土结构体积较大时,可采用蓄热法养护;对于体积较小的结构,不得采用电热法或蒸汽法养护,可采用暖棚法养护。暖棚法冬期养护混凝土,暖棚内的温度通常为0℃~10℃,原条文中规定的养护温度不得大于30℃无实际意义,故予以取消。

6.8.11 保留原条文7.8.12部分内容。拆模前应注意混凝土的温度,避免拆模时间不当而产生温度裂缝。模板和保温层的拆除应符合本规程第6.9.6条规定。

6.9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检查

6.9.1 保留原条文7.9.1。规定了混凝土冬期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项目。除了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常规项目外,强调了外加剂的质量及掺量、温度,这两项内容是冬施的成败关键,所以本条把检查项目内容提了出来。同时,增加了采用预拌混凝土时的质量检查要求,以及混凝土起始养护时的温度检查,有利于提高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6.9.2 保留原条文7.9.2,并增加矿物掺合料的温度检查。

6.9.3、6.9.4 保留原条文7.9.3内容。并对混凝土的测温停止时间进行了规定,即当混凝土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后,方可停止测温。

6.9.5 保留原条文7.9.4,仅作文字修改。混凝土质量检查除了按国家现行标准进行外,尚须对外观、测温记录,以及各种施工工艺参数等进行检查,这些规定都是为保证工程质量所必须的。

6.9.6 保留原条文7.9.5,仅作文字修改。


    拆除模板和保温层后,混凝土立即暴露在大气环境中,降温速率过快或者与环境温差较大,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本条采用了双控措施:一是混凝土温度降低到5℃以后,二是控制混凝土温度与外界温度差不能大于20℃。对于达到拆模强度而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混凝土结构,应采取保温材料继续进行养护。

6.9.7 冬期施工中,为了施工单位更加有效地控制负温混凝土质量,特提出在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规定的同条件养护试件数量基础上,增设不少于两组同条件养护试件,一组用于检查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而另外一组或一组以上试件用于检查混凝土拆模强度或拆除支撑强度或负温转常温后强度检查等。

7 保温及屋面防水工程

    外墙外保温体系作为节能建筑的重要体系之一,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北方地区的建筑节能体系中。2003年以来,国家相继制定了《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 149、《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等相关标准规范,为了更好地在我国寒冷地区冬期施工中推广应用外墙外保温体系,方便建设单位有效地控制外墙外保温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本次规程修订中,特增加此部分内容,将原规程第八章“屋面保温及防水工程”修改为“保温及屋面防水工程”,其中保温工程分为两部分,即屋面保温工程与外墙外保温工程。

7.1.1、7.1.2 屋面防水工程一般安排在常温期间完成施工。为了适应我国寒冷地区屋面防水工程建设的特殊需要,使新建、改建的屋面防水工程能尽快正常使用,必要时可以进行冬期施工,但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 建筑屋面防水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即施工气温)至少能保证使用材料的可操作性。对选用不同防水材料应分别控制不同施工气温来安排施工。
    2 在屋面上施工,应具备操作人员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要利用日照充分、无风、并设置挡风围护等条件以保证人员发挥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完好的工程质量。因此,作出相应规定极为必要。
目前国内新型防水材料品种很多,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应用情况表明,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以冷粘法施工,不宜低于5℃,焊接法施工不宜低于—10℃;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以热熔法施工更为简便,不宜低于—10℃;冬期一般不宜用涂料作防水层,溶剂型涂料在负温下虽不会冻结,但黏度增大会增加施工操作难度,因此,溶剂型涂料的施工环境气温不宜低于—5℃;施工时气温低于0℃,密封材料变稠,工人难以施工,同时大大减弱了密封材料与基层的粘结力,影响防水工程质量,因此,密封材料的施工环境气温不宜低于0℃。

7.1.3 规定了保温与防水材料进场和储存的要求。

7.1.4 保留原条文8.1.3。


    水落口、檐沟、天沟等部位是排出屋面雨水必经之路,方向变化,流水集中,易于积水,施工必须谨慎,这些部位增铺附加层可以提高防水抗渗功能,从操作工序上的合理性以及创造精心施工先决条件考虑,必须先将水落口、檐沟、天沟等部位的附加层卷材铺贴完毕,然后再铺贴整体防水层。

7.1.5 保留原条文8.1.4,仅作文字修改。


    一般屋面渗漏的部位多出现在屋面穿孔管道周围、设备或预埋件连接处、屋面突出部位等节点。杜绝以上部位的渗漏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是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包括穿孔、凿眼、底座连接等应予提前施工,并合理安排做好隔气层、保温层、找平层,然后再进行防水层施工。一旦完成防水作业经验收后,必须加强成品保护,不允许在防水层上打眼、凿洞等破坏防水层的逆作业发生。

7.2 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

7.2.1 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2004中规定:外墙外保温工程主要包括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机械固定EPS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鉴于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冬期施工时,胶粉浆料的吸水性高,两道抹灰施工中间要等水分排干,施工工期长,冬期施工极易受冻,故不适宜进行冬期施工。

7.2.2 根据国内部分单位的研究表明,有些EPS板胶粘剂和聚合物抹面胶浆在—10℃~—15℃条件下可以进行硬化,并在预定时间内达到规定强度,因此可以在—10℃以下气温中进行冬期施工。但考虑安全起见,以及抹面砂浆在—10℃以下气温中强度发展缓慢,易受冻,粘结强度下降的原因,故将外墙外保温工程冬期施工最低温度规定为—5℃。

7.2.3 在负温条件下,EPS板胶粘层和抹面层的硬化和干燥过程较长,不利于控制施工质量。为加速硬化和干燥速率,增强与基层的粘结效果,防止后期发生开裂、脱落现象,故规定施工期间及完工后24h内,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不应低于5℃。

7.2.5 EPS板常温下有效粘贴面积为大于40%,为保证冬期施工的安全可靠,在此基础上提高至50%,黑龙江省地方建筑节能标准目前也是按照50%进行控制。

7.2.6 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和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冬期施工,混凝土和抹面砂浆中均可掺入防冻剂,但对于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抹面砂浆中不得掺入含氯盐的防冻剂,防止钢丝网架产生锈蚀。

7.3 屋面保温工程施工

7.3.1 保留原条文8.2.1。
    为防止保温材料受潮、受冻,冬期施工前可将材料提前入场或组织库存、覆盖等保管措施,不允许保温材料混入杂质、冰雪、冰块等,以确保材料质量和保温效果。

7.3.2 保留原条文8.2.2。


    一般不应超出以上气温界线的规定,否则难以保证质量。

7.3.3 保留原条文8.2.3。


    砂浆中掺入防冻剂是为了提高抗冻能力,适应冬期施工。目前建筑市场上防冻剂品种较多,为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冬期施工防水工程使用的防冻剂进入现场必须复试,由试验确定掺量。

7.3.4 保留原条文8.2.4。与常温规定相同。

7.3.5 保留原条文8.2.6部分内容,文字作相应修改。倒置式屋面现阶段应用较少,具体采用材料和施工方法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取消原条文中的部分细节规定。

7.4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

    本节将原规程中的8.3节“找平层施工”和8.4节“防水层、隔气层施工”进行合并,作为屋面防水工程施工的主要内容,取消部分与常温施工规定相同的内容。
    水泥砂浆预制板和沥青砂浆找平层很少使用,予以取消。

7.4.1 保留原规程条文8.1.2第1、3款。 对找平层规定了应压实平整的质量要求。找平层表面若凹凸不平、起鼓、松动、坡度不准、积水严重会导致防水层产生渗漏。为此,在冬期施工的找平层必须保证压实平整。此外,更不允许有积雪、冰霜、冰块存在,表面有灰砂、杂物应该清理干净之后再铺设防水层,奠定牢靠的基层。在使用水泥砂浆找平层时可采取收水后二次压光,水泥凝固后及时喷涂养护剂覆盖养护,防止起砂、酥松现象发生。
    2 基层必须干净、干燥。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差异大,对基层含水率不可能规定统一的数据。但从冬期施工质量角度出发,其基层含水率应取较低值,以达到干燥为宜,这是多年施工与应用新型防水材料经验的总结。如使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在过于潮湿基层上粘贴,往往发生起鼓,粘贴不牢等现象。
    找平层干燥程度的简易检测方法:将1㎡卷材平铺在找平层上,静置3h~4h后掀开检查,找平层覆盖部位与卷材上未见水印即可铺设隔气层或防水层。
    3 冬期施工选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或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作防水层施工较为方便。采用不同防水卷材铺贴时,遇到突出屋面结构的连接处和基层转角处均应抹成光滑的圆弧形,圆弧半径根据材料柔性和厚度不同而不同,具体可按本条规定进行。

7.4.2 保留原条文8.3.1,增加细石混凝土找平层。


    由于冬期施工气温的变化,使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作找平层时必须掺用防冻剂防止受冻,保证砂浆正常现场操作。鉴于各地区气温不同,防冻剂不同,其掺量也不尽相同,应以当地情况和具体条件由试验确定,不作统一规定。当采用氯化钠作为防冻剂时,可按表7.4.2推荐掺量使用。

7.4.3 保留原条文8.3.4部分内容。


    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应设置分格缝,以减少砂浆或混凝土找平层产生裂缝,避免拉裂防水层。

7.4.4 规定防水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的要求。原规程表8.4.2内容与常温一致,予以取消。

7.4.5 保留原条文8.4.3,仅作文字修改。


    热熔法防水卷材冬期施工与常温施工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基层处理剂要挥发完全、充分。冬期施工常用溶剂型处理剂,一是免遭受冻,二是易于操作。冬季气温低,溶剂挥发缓慢,因此应严格控制溶剂干燥时间,冬期在10h以上基本挥发充分、完毕,然后安排热熔卷材工序,以防止火灾。
掌握住热熔铺贴要点,热熔卷材施工时要求加热宽度应均匀一致,加热喷嘴距卷材面要适当,0.5m左右。冬期施工气温低,熔化不易,若超出光亮程度过热熔化时,高聚物改性沥青易老化变焦,不利粘结,更不能熔透烧穿,把握住热熔火候才能粘结牢固。铺贴卷材辊压时缝边必须溢出胶粘剂以验证粘贴是否严密,溢出的胶粘剂随之刮封接口,也是加强接缝牢固的必要措施。卷材大面热熔铺贴同样要注意将卷材内的空气排出。
    3 做好接缝口及末端收头处理。为提高冬期施工的可靠性,防止防水层热熔铺贴后有缝口翘边开缝的可能,要求接缝口及收口末端都用密封材料封口,提高防水抗渗能力。

7.4.6 保留原条文8.4.4,仅作文字修改。

7.4.7 保留原条文8.4.5。


    冷粘贴施工法在我国已逐渐推广使用,材料多数使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这种卷材国内现已具备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其技术性能在拉伸强度、伸长率、低温柔性以及不透水性、热老化性能等均较为优异。原规程表8.4.5-1、表8.4.5-2内容与常温一致,予以取消。

7.4.8 保留原条文8.4.6部分内容。


    1 涂布基层处理剂:可使用稀释聚氨酯涂料进行涂刷。由于冬期施工气温低,涂料中的溶剂挥发过慢,因此需要间隔一定的时间,至少在10h以上,使基层处理剂挥发充分,待完全干燥之后进行卷材铺贴。
复杂部位应作防水增强处理,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合成高分子涂料(聚氨酯涂料)均布涂刷,但必须控制厚度在1.5mm以上,而且待涂料达到固化程度,即延迟36h以上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以便保证防水工程质量。另一种是采用自流化丁基橡胶胶粘带在复杂部位粘贴,按照水落口、阴阳角、管根部位等各异形尺寸裁剪自粘粘贴,操作简便,适应性强,防水增强效果好。
涂刷胶粘剂和铺贴卷材:当冷粘法施工使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三元乙丙橡胶卷材、橡塑共混卷材等)时,需要在基层上和卷材底面同时涂刷胶粘剂,并且晾干20min以上才能粘贴牢固。要求一定的间隔时间是为了保证粘结力和获得粘结的可靠性。冷粘贴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时要展平并与基层粘贴,不可用力拉伸来展平卷材,避免卷材承受较大的拉应力。边铺贴卷材边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辊压粘贴牢固。
    4 接缝口及卷材末端收头处理:高分子防水卷材铺贴后,由于施工因素、胶粘剂质量等原因,缝口、末端卷材有翘边的可能,所以接缝口和卷材末端都必须用宽10mm的密封材料封口,以提高整体防水效果。
    采用常温自硫化丁基橡胶带做附加层处理时的技术规定与常温要求一致,故予以取消此内容和原规程图8.4.6。

7.4.9 保留原条文8.4.7。


    冬期施工采用质量较好且稳定的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为宜,如溶剂型聚氨酯防水涂料等。冬期应储存在室内0℃以上的环境中,远离火源,避免溶剂着火而发生火灾事故。

7.4.10 保留原条文8.4.8,仅作文字修改。


    1 严格控制涂料的涂刷厚度。涂膜防水屋面是靠涂刷后的防水涂料形成一定厚度的涂膜来起到防水作用,厚度不够将直接影响耐用年限和防水功能,为此,规定了最小成膜厚度不低于2mm。
    厚的防水涂料不得一次涂成,因一次涂膜太厚,易开裂,而且难以一次就达到均匀厚度,故规定涂层应为两层以上。在分遍涂刷时,应待先刷的涂层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后一遍涂料,直至达到所要求的涂膜厚度。
    2 对铺胎体的要求。做涂膜防水需铺胎体材料时,一般是与屋脊平行铺设,铺贴时必须由最低标高处向上操作,使胎体材料的搭接顺着流水方向,避免呛水。为了保证有足够防水功能,规定了胎体下面的涂层厚度不得少于1mm,最上层的涂层不得少于两遍。

7.4.11 保留原条文8.4.9,仅作文字修改。


    隔气层的设置和施工宜选用与屋面防水层同类材料,便于统一掌握施工。冬期施工的隔气层使用卷材宜采用花铺法施工,以适应基层变形,不致拉裂防水层,但搭接必须粘牢,不能开裂,宽度可在80mm以上。

    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将原规程第9章“装饰工程”改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保持与国家标准相一致。

    在我国北方地区,常有冬期室外粘贴面砖、石材等,转常温后因粘结性能不良而造成伤人事故发生。目前,国内室外饰面工程冬季也很少进行,而且也不易保证质量,因此,室外饰面工程不适合进行冬期施工,费时费力,浪费能源,质量不可靠;而室内饰面工程在保持5℃以上的气温环境时,与常温施工技术要求相一致,故取消“饰面工程”一节内容。

8.1.1 本条的规定为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8.1.2 经过上海、北京、哈尔滨等多个城市调研,外墙采用粘结法施工饰面砖、饰面板及马赛克,在一年以后发生脱落的质量问题十分普遍,事故率占受调查建筑项目的50%,冬期施工采取措施不当是造成面砖脱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从质量和安全角度考虑,规定外墙饰面砖、饰面板及马赛克类等以粘结方式固定的装饰块材不宜进行冬期施工。

8.1.3 保留原条文9.1.6。


    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冬期施工外墙面采用冷作法进行抹灰并采用涂料做为饰面层涂刷时,应注意抹灰所使用的防冻剂材质与涂料材质相匹配,否则易发生反碱、起皮、变色等质量通病。防冻剂的掺量应由试验确定。

8.1.4 墙体基层表面如有冰、雪、霜等,会在基层和粘结砂浆层之间形成隔离层,影响粘结效果。

8.1.5 保留原条文9.1.2,仅作文字修改。安排室内抹灰工程应遵循的原则。

8.1.6 保留原条文9.1.3,仅作文字修改。冬期室内装饰为保证环境温度的具体作法及要求。

8.1.7 保留原条文9.1.4,并增加块料装饰的施工与养护温度要求。水泥砂浆的养护与常温要求相一致,故取消潮湿养护和通风换气的规定。

8.1.8 保留原条文9.1.5,并增加了粘贴面砖用砂浆的技术规定。


    冬期抹灰及粘贴面砖时除应对砂浆进行保温外,室外操作尚应在砂浆中掺入防冻剂,但由于各地气温不同,使用防冻剂品种也不一样,故规定防冻剂掺量应由试验确定。

8.1.9 保留原条文9.1.9,将“应”改为“宜”,建议冬期室内粘贴壁纸时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冬期壁纸施工温度一般应在+5℃以上,以保证胶粘剂的固化及粘结质量。低于此温度,常用胶粘剂很难保证粘结质量。鉴于当前某些胶粘剂新产品可以在5℃以下温度中使用,为发展新技术,应用新产品,也可按胶粘剂产品规定温度进行施工。

8.2.1 保留原条文9.2.1,仅作文字修改。
    冬期室内抹灰前应对门窗、阳台、楼梯口、进料口等处进行封闭保温,以控制室内温度达+5℃以上,保证适当的硬化速度和工期要求。

8.2.2 保留原条文9.2.2,仅作文字修改。


    为合理利用热源,降低煤炭消耗,砂浆应采取集中搅拌的办法,并注意运输时的保温,提高砂浆抹灰时温度。

8.2.3 保留原条文9.2.3,仅作文字修改。


    本条规定抹灰后应在前7d内进行正温养护,以保证砂浆强度的增长,防止灰层受冻而影响粘结质量及灰层强度。

8.2.4 保留原条文9.2.4,仅作文字修改。


    采用冷作法进行外墙抹灰时,可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同时应根据施工条件不同,合理地选择防冻剂。

8.2.5 保留原条文9.2.5。


    含氯盐防冻剂配制的砂浆不可用于高压电源部位,以防止氯离子导电而导致安全事故;也不得用于油漆墙面的抹灰层,因油漆涂刷在掺氯盐的墙面上会产生变色。

8.2.6 保留原条文9.2.6。经多年实践表明,不管是氯盐防冻剂还是亚硝酸盐防冻剂,都可以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中进行使用,故取消氯盐防冻剂在水泥中的使用规定。提出防冻剂在砂浆中使用时,应根据气温情况与防冻剂产品技术规定,经试验确定防冻剂掺量。

8.2.7 保留原条文9.2.7。


    冬期抹灰前,应对基层表面的尘土进行清扫,并可用与抹灰砂浆使用的相同浓度的防冻剂刷洗表面的冰霜,然后再施抹,可保证抹灰与基层的粘结质量。

8.2.8 保留原条文9.2.8。

9.1.1 保留原条文10.1.1,仅作文字修改。

    编制钢结构冬期施工制作工艺和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是组织钢结构施工的重要工作,可根据工程量大小、技术复杂程度、现场施工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编制,施工中应认真贯彻执行。

9.1.2 保留原条文10.1.2。

    钢结构工程和土建工程的质量标准是不同的,因此,钢结构制作、安装用的钢尺、量具应和土建单位使用的钢尺、量具用同一标准进行鉴定。并注意钢结构和土建结构不同的温度膨胀系数,对两种不同膨胀系数形成的差值应有调整措施,才能保证钢结构的安装质量。一般应由土建的总包单位提供同一标准的钢尺。

9.1.3 保留原条文10.1.3,仅作文字修改。

    钢结构制作时的温度和钢结构安装时的温度不同时,如钢构件在夏季、工厂内制作,在冬季、露天安装时,钢构件的尺寸会有较大的变化,施工中应制定调整这种变化的措施。

9.1.4 保留原条文10.1.4,仅作文字修改。

    参加负温下钢结构焊接工作的电焊工,必须先取得常温焊接资格,再参加负温焊接工艺的培训。平、立、横、仰焊各项应逐项培训合格后,方能参加相应项目的焊接工作。

    钢结构拼装时的定位点焊工作,往往得不到重视,拼装工用普通焊条任意点焊,造成焊缝质量的隐患,在一般钢结构工程中也是不允许的,重要钢结构工程更不允许。因此,定位点焊的焊工也要经培训合格。

9.2.1 在负温下施工用的钢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规定使用的钢种,即Q235、Q345、Q390、Q420钢。采用其他钢种和钢号时,要有可靠的试验数据。

9.2.2 在负温下施工时,钢材的各项性能指标以及化学元素碳、磷、硫的含量均应符合规范规定的标准,除应有常温冲击韧性合格的保证外,还应具有冲击韧性的保证,Q235钢Q345钢试验温度应为0℃和—20℃,Q390钢和Q420钢试验温度应为—20℃和—40℃,达不到标准时不得使用。

9.2.3 保留原条文10.2.3,并明确钢材板厚方向的伸长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 5313的规定。

9.2.4 保留原条文10.2.4,仅作文字修改。

9.2.5 保留原条文10.2.5,仅作文字修改。


    负温下采用的钢材应有钢厂提供的材质证明书。重要结构的钢材除有材质证明书外还必须按照国家技术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抽验,抽验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与质量检验部门协议商定。

9.2.6 保留原条文10.2.6,仅作文字修改。


    负温下焊接用的焊条,首先应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尽可能选用屈服强度较低、冲击韧性好的低氢型焊条,重要结构可采用超低氢型焊条,这样可以保证焊缝不产生冷脆。

9.2.7 负温下大量使用低氢型焊条,为保证焊接质量,低氢型焊条烘焙温度为350℃~380℃,保温时间为1.5h~2h,烘焙后应缓冷存放在110℃~120℃烘箱内,使用时应取出放在保温筒内,随用随取。当负温度下使用的焊条外露超过4h时,应重新烘焙。焊条的烘焙次数不宜超过2次,受潮的焊条不应使用。

9.2.8 保留原条文10.2.8,仅作文字修改。


    焊剂在使用前也应按照质量证明书的规定进行烘焙,如果焊剂湿度过大会影响焊缝质量,负温地区空气中的水气很易被焊剂吸收,因此,外露时间不宜过久,若时间间隔超过2h,应重新进行烘焙。

9.2.9 保留原条文10.2.9,仅作文字修改。


    气体保护焊用的CO2纯度应予以保证。若气体纯度达不到99.5%,含水量又大于0.005%,将不能保证焊缝质量。当在负温下使用瓶装气体时,瓶嘴在水汽作用下容易冻结堵塞,工作中应及时进行检查。瓶装气体压力低于1MPa,保护作用降低,应停止使用。

9.2.10 保留原条文10.2.10,仅作文字修改。


    高强螺栓在负温度下使用时,其扭矩系数会产生变化,因此,在使用前要进行负温下性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制定施工工艺。

9.2.11 保留原条文10.2.11,仅作文字修改。


    在温度低于0℃时,涂料的附着力、干燥时间、涂层强度、冲击强度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涂刷前应进行工艺试验,各项指标符合正温下施工的质量标准才能进行施工。
    负温下,水基涂料易冻结,禁止使用。

9.2.12 负温下钢结构基础锚栓焊接容易引起脆断,所以要求施工中应保护好螺纹端,不宜进行现场对焊。

9.3.1 保留原条文10.3.1,仅作文字修改。
    负温下,钢材长度尺寸比常温时有较大的收缩,可用计算也可用试验的方法取得尺寸变化值,放样时应考虑这种收缩对结构尺寸的影响。

9.3.2 保留原条文10.3.2,仅作文字修改。


    构件端头用焊接连接时,焊接过程中要产生收缩变形,钢板越厚,收缩变形越大。多层框架和高层钢结构的多节柱还会产生压缩变形,这两个变形量严重影响钢结构的外形尺寸及安装质量。因此,在构件制作长度尺寸中应增加这个数值,当环境为负温时,应使构件的制作长度和收缩变形量相协调。

9.3.3 保留原条文10.3.3,仅作文字修改。


    形状复杂的或在负温下弯曲加工的构件,制作工艺中要规定取料方向,也就是钢材轧制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能使弯曲加工时取得较好的质量效果。规}

东营鑫耙耳朵重庆小面加盟费

鑫耙耳朵重庆小面加盟费技术学习起来方便又不繁琐,3-5天即可学成。学习设备和用具在活动期间都由总部提供。

-----免费电线:151-0695-6533(李先森)

-----在线企鹅:158-9383-196

-----V信咨询:151,0695,6533

鑫耙耳朵重庆小面加盟费。让每一位食客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也得到了新的零售体验。制作手法更是与以往不同,每一道流程都有严格标准,做到标准化统一化。

鑫耙耳朵重庆小面加盟费运营方式新颖,可通过外卖,店内用餐,也可以在单位食堂出售或者批量送入超市、食堂等,无论是早上在学校、步行街或许商业区周边出售,仍是正午外卖、店堂出售,后顾无忧。

鑫耙耳朵重庆小面加盟费总部有着精巧的企宣团队,统一的产品形象、包装以及店内装潢,并在网站、电视、报刊等媒体做了大量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得到广泛消费者的认可!

老少皆宜 口味丰富--现做现卖、透明过程、口味独特、快捷卫生!

健康营养 精工细作--营养配方、精选土豆、绿色健康、工艺细化!

经营灵活 模式多样--外卖经营、坐店销售、一本万利、后顾无忧!

形象鲜明 知名品牌--企宣团队、形象统一、媒体宣传、受众欢迎!

1)从加盟,公司针对个人店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给出可行性方案。

2)科学的选址评估,预测店面存在问题,帮您选择最合适的店面。

3)房屋租赁指导,避免房屋租赁过程中的陷阱等。如:租赁抵押房屋。

4)公司统一办理开业所需证件,大馅餐饮加盟,省心省力。

5)专业设计团队打造装修图纸,避免装修及装修后设备摆放的的难题。

6)开业过程中,专业的带店老师上门带店,指导开业过程中宣传促销,处理开业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

1)适应人群广,大馅餐饮加盟,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还是白领、上班族都爱吃。市场前景广,消费人群广。

2)适合大众,口味新颖、独特,更好的留住老顾客,发展新顾客。

3)操作流程化、简单化、机械化、现代化。大馅餐饮加盟,从开始到餐饮出炉只需要20分钟,效率更高,并且餐饮品质更好。

4)无淡旺季,一年四季都可以做,一日三餐都可以卖,可以长期盈利。

-----当日前10名来电咨询可获取总部供给的万元装修礼包-----

本公司是一家以主营海鲜、面食、快餐的不错的企业。是一家集酒店管理咨询、餐饮、商教学业运营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公司旗下现有海鲜、快餐、面食、饮品等多个品牌项目,以山东济南为运营总部,面向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电路一个月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