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胃息肉注意事项多久能吃饭多久能吃芹菜

胃病可以吃芹菜么???芹菜不是属于纤维
胃病可以吃芹菜么???芹菜不是属于纤维
发病时间:不清楚
胃病可以吃芹菜么???芹菜不是属于纤维很多的食物么?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精选回答(2)
阳信县中医医院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
可以吃的,芹菜对于通便来说还是不错的,胃病常规的而言吃的不多不要紧的,不要吃的太硬、
额敏县人民医院
擅长:各型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诊疗范围:各型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急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及并发症、脑出血、脑梗塞、胸膜炎等疾病。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这种情况是可以吃芹菜的,没有什么影响,禁食辛辣生冷食物
向医生提问
(疣状胃炎伴米烂)
所谓胃病,是与胃相关的许多疾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部不适、疼痛、暖气、返酸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潴留、胃溃疡、急性胃扩张、胃息肉和胃癌等。
多发人群:40~50岁之间。没按时吃饭的男女性,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典型症状:&&&&&&&&&&
临床检查:&&&&&&&&&&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元)→ 您好,胃息肉1.5手术8天可以吃混沌和
您好,胃息肉1.5手术8天可以吃混沌和
悬赏200个健康币
来自黑龙江
健康咨询描述:
您好,胃息肉1.5手术8天可以吃混沌和肉馅吗,应该吃什么啊谢谢您还有我是萎缩性糜烂传染吗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还在打滴流吃药周五出院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现在是否可以吃包子饺子馒头蔬菜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感冒,咳嗽,支气管炎,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胃息肉1.5手术8天基本都恢复好哈,所以可以吃这些了哈&&&&&&指导意见:&&&&&&只要是容易消化的食物都是可以的哈,但是要注意不要吃太老的蔬菜,比如芹菜这些含有纤维素的都不要吃哈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主治医师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胃息肉进行手术的情况,过去八天了。这种情况是可以少量进食肉类的。&&&&&&指导意见:&&&&&&刚进行胃部手术的情况,要注意在饮食方面注意清淡、易消化饮食。
擅长: 白内障、青光眼、斜视、视网膜等疾病的诊疗。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患者胃息肉术后,现在饮食不知道调理&&&&&&指导意见:&&&&&&患者注意食物的温度,吃流质饮食,吃温的食物,出院要根据身体恢复状况&&&&&&医生询问:&&&&&&患者现在的精神状况&&&&&&以上是对“您好,胃息肉1.5手术8天可以吃混沌和”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疾病百科| 胃息肉
挂号科室:普外科
温馨提示: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息肉”这一名称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观察到的隆起物。...
好发人群:60岁以后
常见症状: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上消化道出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参考价格:39
参考价格:900
参考价格:2985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1.慢性胃炎。
2.与胃酸有关的胃部不适症状,...
参考价格:¥11
用于慢性胃炎及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
参考价格:¥10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做完胃息肉手术后能吃哪些食物?
患者信息:女
病情描述:做完胃息肉手术后能吃哪些食物?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54949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你这种情况我考虑易消化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和过硬过甜饮食,祝早日康复,
回答时间:
Ta帮助了129人
回答列表(1)
Ta帮助了2892人
病情分析:患者平时可以1.加强营养应选用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稀饭、细面条、牛奶、软米饭、豆浆、鸡蛋、瘦肉、豆腐和豆制品;富含维生素A、B、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物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组织,泛酸多的患者应少用牛奶,2.限制多渣食物应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纤维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腊肉、鱼干及各种粗粮,
回答时间:
桥边红药男
19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我昨天胃息肉切除手术后,现在胃很痛怎么办
医生建议:你好,根据你的咨询,建议禁食,另外静脉输液对症治疗,疼痛严重可以注射止痛药。感谢你对寻医问药的支持。祝身体健康。
33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我刚做完胃息肉手术,并拌有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胃溃疡,问一下我该吃点什么药好。
医生建议:你的情况可以服用奥美拉唑治疗,平时注意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食品,也不要吃硬的食物,以免食物摩擦胃粘膜加重溃疡,可以少吃多餐,不要喝酒,抽烟,有个很好的饮食习惯,胃病就会控制的。
修仙小猪女
51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有关胃息肉的中西医治疗的介绍
医生建议:你好,只能通过手术来把胃大部切除,这样才可以彻底治愈本病。意见建议:建议您去正规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以免时间长次数多了息肉发生癌变。饮食要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甜食,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其它的就没有特殊需要注意的了。祝您早日康复!
19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我有胃息肉请问上海哪家医院做胃息肉手术比较好?
医生建议:你好,对于胃息肉通常是需要手术治疗的,根据息肉的大小来确定手术方案,一般正规的医院都可以作的。
byebye911106男
51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你好,我爱人是半个月前作的胃息肉电烧手术,现在有时还是感觉有点扎疼,请问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
医生建议:您好,鉴于患者的情况,建议就诊医院复查,了解治疗的效果和恢复情况,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由于不同的患者的病情不同,药物治疗方面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建议自行的用药,以免引起危险。希望我的回答给您带来帮助,祝您健康。浙江人最容易得的6种癌,如何预防和治疗,权威专家揭秘真相
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7人被确诊为癌症,4人因癌症死亡。
在不少人眼里,一旦被癌症俘获,人生就意味着清零,以至于国人谈癌色变,成为心结。然而,从国内外公布的数据来看,癌症并不代表死亡,它也可以是一种慢性病,是一种生命现象,与衰老一样,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酝酿。
我们到底该如何科学抗癌?
(从左至右:丁克峰、葛明华、郑树森、毛伟敏、黄建、吕宾。)
结合浙江省癌症中心日前发布的《浙江省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我们选取了浙江省居民发病率最高的六大肿瘤:肺癌、女性乳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邀请浙江省抗癌协会相应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记者注:主任委员简称主委,他们都是各个专业领域内数一数二的金字塔尖的专家)来谈各大癌症新趋势,以及如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让民众更加客观地认识肿瘤、面对癌症。
一家四口都检出肺部结节 
三个人是肺癌
“目前,浙江省肿瘤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均为肺癌。”浙江省抗癌协会理事长、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毛伟敏教授说。
(毛伟敏,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浙江省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蒋友华副主任最近接诊了一个家族的患者。先是一位大姐,六十出头,在单位体检中加做“低剂量螺旋CT”发现肺部有结节,她很注重身体健康,就住进省肿瘤医院,直接复查。
复查再做CT,发现结节在1厘米左右,性质可疑,建议做胸腔镜探查手术。做出来结果就是肺癌,还好,处于早期,预后较好。
“医生和我说,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不要太担心。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如果没有做CT、拍胸片,说不定发现不了这么小的结节,等到结节变大,肺癌都进入晚期了……”
大姐做完手术心情不错,出院后过了一周,她的子女一起找到胸外科蒋友华副主任,大姐大女儿、二女儿和儿子都要求做低剂量螺旋CT。
“大女儿、二女儿和儿子都发现了肺部结节,再做进一步检查,两个女儿是早期肺癌,儿子的结节需要定期随访。他们一家健康意识很高,早期发现肺癌,及早手术,预后很好。”蒋友华副主任说。
一家人都检出了肺部结节甚至早期肺癌,那肺癌有没有遗传性?
蒋友华副主任说,目前对肺癌是否具有遗传倾向还没有定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如果处于同一环境中,比如吸烟、空气污染的空间中,都会成为“肺癌高危人群”。
做肺部螺旋CT
肺部结节检出率高达20%-30%
蒋友华副主任说,近年来肺部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原因在于,过去肺部体检主要是拍X光片,但X光片对于小于1厘米的结节是拍不出来的。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单位改做低剂量螺旋肺部CT,连1毫米左右的结节都能发现,所以检出率就高了。
“首先要明确一点,肺部结节不一定都是肺癌。”临床上,将肺部结节(孤立性)定义为单一的、边界清楚的、影像不透明的、直径小于3厘米、周围完全由含气肺组织所包绕的病变。一般多见于炎症、结核和肿瘤。
也就是说,肺部结节,它可能是肺炎,也可能是肺结核,还可能是以前肺结核留下的疤。而真正是肺癌的,比例很小。
肺部检出结节怎么办?
蒋副主任说,国外的做法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有危险因素,比如有吸烟史、环境污染、职业暴露、恶性肿瘤既往史、肺癌家族史和慢性肺部疾病;第二类是没有这些危险因素。再根据结节的大小,给予随访建议。随访时间不定,小于4毫米的结节可以1年之后做随访。
“体检中发现再小的肺部结节,也要每年进行随访,甚至在医生的建议下,加强随访频率,密切关注肺部病灶的变化。”
如果发现磨玻璃样小结节,而且大于5毫米,要在3个月之内做CT随访,必要时做穿刺和手术。
“在健康体检中,做胸部CT的人越多,结节的检出率会进一步增加。如果还是用X光胸片来筛查,检出率很低,即使检出,大部分也到了肺癌晚期,治疗效果并不好。”蒋友华副主任说。
国际上关于健康人群肺癌筛查的建议是,55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门诊中,经常碰到40岁左右的肺癌患者,甚至30岁出头就患了肺癌的。
“我建议,在我国,45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肺癌筛查,每年做1次低剂量螺旋胸部CT,射线在安全范围内,费用也不贵。”蒋副主任说。男性患肺癌与吸烟相关,女性患肺癌则与大气污染、二手烟和厨房油烟有关。
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明显
10%为复杂难治型有的只有几个月生存期
(葛明华,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委会候任主委、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委会候任主委、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教授说,甲状腺癌尤其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从2013年起,浙江省甲状腺癌跃居女性发病首位,已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
我省最新研究认为
甲状腺癌高发与碘摄入没明确关系
我省等沿海地区历年来是全国甲状腺癌的高发地区。很多人会问,现在全民补碘,海鲜里富含碘,沿海地区居民吃海鲜较多,浙江人需要吃碘盐补碘吗?补碘会不会导致甲状腺癌高发?
水碘在10微克每升以下为碘缺乏地区,而浙江省外环境平均水碘含量为2.42微克每升,是名副其实的缺碘省份。浙江居民碘营养70%以上要靠碘盐补充。
今年4月,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衔完成的《人群碘营养水平与甲状腺相关疾病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研究团队在全省22个县(市、区)开展了近2万人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包括外环境水中碘含量水平、人群日常饮食碘摄入水平、人群碘营养状况及人群甲状腺相关疾病分析等。
此项研究阐明了全省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碘营养水平及甲状腺相关疾病的患病现况、人群碘营养水平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关系及引起甲状腺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我省人群甲状腺癌的“高发”与碘摄入水平并没有明确的关系。
葛明华教授说,甲状腺癌高发,明确的危险因素是电离辐射、遗传和家族史、肥胖,但近年来高发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先进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
随着现在超声技术分辨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微小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都能被发现,这些病人几乎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所以大家不必对甲状腺癌的高发而感到恐慌,只要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95%的甲状腺癌可被治愈。
10%的甲状腺癌为复杂难治型 
有些患者即使积极治疗
依然只有几个月的生存期
据临床数据,甲状腺癌80%-90%的患者可长期生存,这些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低,通过正规手术治疗后预后很好。
“大家还是需要高度重视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非常快,患了癌谁都不可能不怕,而且近10%的甲状腺癌为难治型甲状腺癌,其中有种‘甲状腺未分化癌’,被称为人类恶性程度最高的癌症之一,发现到死亡基本在6个月内。”
甲状腺未分化癌好发于老年人,占全部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2%。未分化癌生长迅速,往往早期侵犯周围组织,平均生存时间只有3-10个月。
葛明华教授提醒,复杂难治型甲状腺癌初期症状和普通甲状腺癌一样,但前者往往很易复发、转移,“有些患者手术明明切得很干净,也没有淋巴结转移,但过了3个月,患者脖子又肿起来了,癌症再次复发。患者两三年内做了七八次手术,最后还是医治无效去世”。
“这就提示我们,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不要放松警惕,手术1-2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2-5年内半年复查一次,5年后每年复查一次。手术后3-5年甲状腺癌没复发和转移,相对而言可松一口气。”
并非所有的乳房肿块都是乳腺癌
乳腺癌是治疗方法最多效果最好的实体肿瘤之一
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外科王林波主任医师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约每9个育龄期女性就有1个乳腺癌患者。我们浙江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能与浙江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生活条件较好,脂肪等摄入较多,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多,人口老龄化程度高有关。”
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现任主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肿瘤外科(乳腺中心)副主任黄建教授说,从年龄看,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在20岁之前处于较低的水平,此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并于5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而后随年龄增长下降,平均年龄为48.7岁,比西方国家早10年。
(黄建,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现任主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肿瘤外科(乳腺中心)副主任。)
60%的乳腺癌发生在绝经前
35岁以下的患者也不少见
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现任主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肿瘤外科(乳腺中心)副主任黄建教授,就接诊过一位二十出头查出乳腺癌的姑娘。
“小姑娘,20多岁,长得蛮秀气的,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没多久,到我这里确诊为乳腺癌时已经发生了腋窝淋巴转移。”黄建说,“问她怎么这么晚才来医院,她说,两年前她就发现右侧乳房有肿块,但总觉得自己这么小,也就没放心上,随它去了。谁知一不小心竟然长到了4厘米。”
考虑到小姑娘年纪轻,也还没结婚生子,黄建教授领导的多学科团队诊疗(MDT),给她制订了先保护卵巢,继而辅助化疗后再做保留乳房手术及其术后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的全程个体化治疗方案。
“不仅为她切除了肿瘤,还保全了她的乳房,这样对小姑娘的心理打击相对小一些,同时,日后她也能保留生育功能。”黄建说。
虽然乳腺癌多发于中年,但这不是绝对的。无论是哪个年纪的女性,只要发现自己的乳房有肿块,如果这个肿块不会随月经期的改变而变化的一定要警惕,特别是还在逐渐增大,或者摸上去触感越来越硬的,建议及时就诊。
得了乳腺癌怎么办?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天塌了”,甚至有部分患者会萌生放弃治疗“等死”的念头。有一位患者,黄建教授记忆犹新。
她才五十出头,肿块是自己无意中摸到的,当地医生告诉她恶性的可能性比较大,建议及时手术,她一听恶性的,顿时万念俱灰了,觉得自己无药可救了。于是,就一个人在家生闷气,也不去医院。
两年后,当她找到黄建教授时,肿块都破出来了,还出现了肺转移。回顾她的病情,黄建教授说:“虽然她确诊时肿块就不小了,但还是有手术机会的,像她那种情况,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70%-80%完全没问题,真的非常可惜。现在她只能试着临床用药治疗,效果很难评估,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千万不要被乳腺癌吓到。”黄建再次提醒,虽然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但它的死亡率并不高,前五都排不进,这也是为什么说“患上了乳腺癌,但却是不幸中的大幸”的原因,乳腺癌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最多、疗效最好的实体肿瘤之一。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我国也在80%左右;东部沿海地区,如果是I期的乳腺癌,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5%。
治疗时会尽量保留乳房
即使切掉也要重建整形
黄建还表示,现在关于乳腺癌的治疗,和以往也已经大不相同了。
以前,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生以全切为主,尤其是病人,总觉得只有切干净了,心里才踏实。“现在,不但可以保留大部分患者的乳房,即使是实在没办法保留的乳房,我们在切掉后,也会给患者做个乳房重建整形。”
“这种转变源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越来越高,生存时间也越来越长了,5年、10年是基线,15年、20年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了。此时,给她们一个完整的乳房,不仅能增加患者的自信,也有助于促进家庭生活和谐。”
建议女性每个月自检一次
35岁后每年至少去专科门诊检查一次
王林波和黄建一致建议:女性成年后每个月一次的自检很有必要,主要做以下几件事——
看:面对镜子双手下垂,仔细观察乳房两边是否大小对称,有无不正常突起,皮肤及乳头是否有凹陷或湿疹。
摸:左手上提至头部后侧,用右手检查左乳,以手指之指腹轻压乳房,感觉是否有硬块,由乳头开始做环状顺时针方向检查,逐渐向外(约三四圈),至全部乳房检查完为止,用同样方法检查右边乳房。
卧:平躺下来,左肩下放一枕头,将右手弯曲至头下,重复“摸”的方法,检查两侧乳房。
拧:除了乳房,亦须检查腋下有无淋巴肿大,再以大拇指和食指压拧乳头,注意有无异常分泌物。
月经来潮后第9-11天是乳腺检查最佳时间,一旦发现异常建议及时去医院找专科医生,必要时做相应检查。
30-35岁以后,除了每个月一次的自检外,每年还应去专科门诊做一个体格检查及影像检查(如B超、钼靶、核磁共振等);若有家族史、肥胖、行经时间长(初潮来得早,停经晚)、经常熬夜等高危因素者建议提前至25岁。
一旦大便习惯改变,
无论是便秘还是拉肚子都要警惕,别放弃!
大肠癌是少数可防可治愈的癌症!
为什么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上升速度这么快,还尤其偏爱经济发达地区?
(丁克峰,浙江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大肠癌综合诊治病区主任。)
浙江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大肠癌综合诊治病区主任丁教授认为,原因有很多,除了遗传因素外,关键还有两点——
1.“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素,这点可以在我国居民超重或肥胖的比例逐年增加得到印证。“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会减缓肠道蠕动,延长食物滞留时间,增加了致癌物与肠道接触的机会,从而增加了患大肠癌风险。”很多年前,美国关于结直肠癌预防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少吃红肉”可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同时,大量的研究也显示,素食或低肉饮食可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2.久坐不动。久坐不动不仅会导致体重超重或肥胖,也会减缓肠道蠕动,增加患癌的风险,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结直肠癌患者中以肥胖者、不常运动的人居多的原因。
丁教授还说,流行病学调查和专项筛查显示,大肠癌好发于50岁以上。因此,50岁以上的人,最好每隔两三年做一次肠镜,尤其是高危人群:家族有大肠癌史的,本人有肠息肉的,本人有癌症史的,以及有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精神高压、慢性胆道疾病史等。
发现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
4个信号要警惕
除了早期筛查,还要警惕身体发出的信号。丁教授表示,结直肠癌的症状千变万化,但最典型的是大便习惯或性状的改变,具体地说-——
原来大便一直是正常的,突然便秘了;大便突然变细,甚至便血了;原来经常便秘的,突然开始拉肚子了;大便突然有黏液了,无论是鲜红色、酱油色,还是果酱色,都是不正常的,虽然它们可能只是痔疮,并不是癌,但不能忽视,最好的办法是及时去大医院的专科门诊就诊。
只要能管住嘴、迈开腿
一半的结直肠癌可预防
作为一种消化道肿瘤,结直肠癌也是“吃”出来的肿瘤。有研究表明,近50%的结直肠癌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控制体重和运动锻炼进行预防,丁教授有六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控制腹部脂肪。无论体重如何,腹部脂肪与结直肠癌风险的相关性都同样存在。
2.经常适度锻炼身体。不一定非得去健身房,打扫房间也可以,出去跑步也可以,总之一定要动起来。
3 多吃高纤维食物,如,芹菜、粗粮等。
4.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同样的重量,加工肉类如热狗、培根、香肠和熟肉制品等,会使结肠癌风险增加更多。
5.每天摄入足够量的水分。丁教授自己每天就有晨起喝两杯温水(500毫升/杯)的习惯,他说,这一方面可以让休息了一晚上后变黏稠的血液得到稀释;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泄。
6.保持愉悦的心情。
早期胃癌规范化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
40岁以上人群可以抽几毫升血,判断得胃癌的风险高不高
(吕宾,浙江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浙江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吕宾教授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第一位常见肿瘤是胃癌。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降低,胃癌的总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胃癌手术前他打了“退堂鼓”
一年后再见时已“回天乏术”
吕宾教授曾接诊一个60多岁的大伯,老家在金华。一开始,因为胃痛、胃胀来医院就诊,做了胃镜检查后发现,他的胃窦位置有一块隆起,且伴有糜烂,疑似不良信号。经过进一步检查,大伯被诊断为早期胃癌,肿块直径大约2厘米。
当时评估,大伯的胃癌属于早期,但经过评估有淋巴转移的风险,内镜下黏膜剥离治疗有风险,还是建议做外科手术。
“不是说属于早期吗?为什么不能在内镜下治疗,还要开刀?”大伯一听要开刀,心里害怕紧张,十分抵触。医生耐心地向他解释原因,终于说通了,确定好了手术时间。
出乎意料的是,临做手术前,大伯还是打了“退堂鼓”,说自己太紧张,血压飙升,不肯去手术室,收拾行李办了出院手续。
出院后,大伯全国各地去治疗,但找的都不是正规的医疗机构,试了很多民间偏方,吃药的钱花了50多万。一年后又回省中医院,再次找到吕宾教授。说自己的情况不好,想来想去还是打算开刀。
这时候大伯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肚子里都是腹水,肿瘤转移了,已经有肠梗阻。“我们给他做了化疗,4个疗程下来,腹水慢慢控制住了,手术也做了。但已经不是根治手术,是解除肠梗阻姑息性手术。后来过了一年多,他还是走了。非常可惜,本来是完全有手术机会的。”
40岁是胃癌筛查的起始临界年龄
可先通过血液检查筛出高危人群
吕宾教授说,胃癌早期发现和晚期发现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如何早期发现?从流行病学来看,40岁以下人群胃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多数国家将40—45岁设定为胃癌筛查的起始临界年龄,以下六类人是重点筛查对象——
1.40岁以上,男女不限;
2.生活在胃癌的高发地区;
3.有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尤其是胃癌家族史;
4.口味重,喜欢吃腌制食品;
5.有不同程度的肠化、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部疾病;
6.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六类人属于胃癌的重点筛查对象,但不是说所有40岁以上人群,都将胃镜检查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吕宾教授说,目前临床上已有通过抽取几毫升静脉血来筛查胃癌风险的方式,即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的情况,进一步判断是否需用做胃镜。
健康饮食管住嘴
防止“癌”从口入
俗话说“病从口入”,胃癌可以说是典型的吃出来的病,防治胃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管住嘴。吕宾教授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
1.忌过烫过热。吃得太烫太热,容易损伤胃黏膜,增加患胃溃疡风险。凡是容易影响胃黏膜损伤的,都是导致胃癌的危险因素。
2.少吃高盐、烟熏、油炸和烘烤的食物。如咸鱼、火腿、腊肉等高盐的腌制品,高盐饮食会导致胃黏膜损伤,加之腌制、油炸食品中含亚硝酸盐,长期接触会诱发胃黏膜病变。
3.饮食要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
4.日常饮食中多补充维生素C、叶酸、β胡萝卜素。因为食物中的一些物质,在胃的环境中,可能会转变为致癌物质。维生素C、β胡萝卜素所含的抗氧化剂,可以减少影响,还可以促进胃上皮的修复,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感染乙肝十多年没做过检查
28岁小伙查出直径11厘米巨大肝癌
(郑树森,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抗癌协会理事长、树兰医疗集团总院长。)
郑树森院士曾接诊一位28岁的小伙子。十多年前,小伙子就知道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却从不把它当回事,一次乙肝相关检查都没做过。当出现腹痛症状时,肝脏上已经长了一个直径超过10厘米的巨大肿瘤。
这位小伙子姓曾,原先身体一直挺好,没有任何不适。直到一个月前,感觉到上腹部隐隐作痛,但他觉得还能扛一扛。仗着年纪轻身体好,曾先生没有多想,每当肚子痛,躺下休息一会儿,疼痛的症状就减轻不少。
半个月前,曾先生到当地医院做检查,医生说他的肝脏发现“多发占位性病变”,不排除是肝癌的可能性,建议尽快去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曾先生一听肿瘤,整个人都蒙了。父母也想不到,儿子这么年轻会得肝癌。于是到树兰(杭州)医院找郑树森院士。
“小伙子右肝有一个直径11厘米左右的巨大肝癌,同时周围还有多发子灶,所幸癌细胞局限在肝内,还没有向肺部等处转移。”
郑树森院士说,仔细询问病史才知道,原来小伙子上高中时,就感染了乙肝病毒,因没有任何不适,根本没把它当回事,也从来没有到医院检查和治疗。加上长期工作疲劳,导致抵抗力下降,乙肝病毒不断繁衍,对肝细胞造成破坏,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
郑树森院士和医院肝胆胰外科的专家一起,对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决定为曾先生进行肝癌切除手术,因为肿瘤靠近胆囊,同时切除胆囊。手术由郑树森院士主刀,历时2小时,顺利完成。
郑院士说,这次肝癌切除术,他把肝移植技术借鉴应用到高难度肝癌手术中。一方面,实现了根治性切除,减少肝癌复发和转移的机会;另一方面,运用微创技术,最大程度降低了手术对病人身体的创伤。
要保护好肝脏,预防肝癌的发生,健康的饮食结构非常重要。郑树森院士给出了六点预防肝癌的建议:
1.接种乙肝疫苗,从源头上减少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
2.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要重视早诊早治,定期检查;
3.饮食上吃得清淡一点,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不要吃得太精细,少吃动物脂肪和内脏。尤其晚上要少吃一点,吃六七分饱就可以了,可以轻松入睡,减少胃肠道的负担;
4.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可以适当补充肠道微生态制剂,预防结肠癌发生;
5.平时少熬夜,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少喝酒,不酗酒,保护肝脏健康。
来源:都市快报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完胃息肉注意事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