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的饮食疾病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有助诊断

当前位置:
&我整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专集
我整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专集
作者 chendexin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综合征,其特征是周围关节往往呈非特异性的对称性炎症,可导致关节和关节周围结构进行性破坏;也可有全身表现.
病因学和病理学
  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它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在白种人中,相关基因位于Ⅱ类组织相容性基因的HLA-DRβ1 位点的5肽上.环境因素也起重要作用.免疫学改变可能由多种因素所致.本病患者约占人群的1%,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3倍.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但25~50岁为本病的好发年龄.
  在包括关节液细胞和血管炎中免疫复合物的发病机制中,明显的免疫学异常可能较为重要.浆细胞可产生抗体(如RF),从而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浸润滑膜组织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辅助细胞,它们能产生致炎症的细胞因子.巨噬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受累的滑膜中也很丰富.粘附分子的增加促使炎症细胞在滑膜组织中迁移和滞留.在疾病早期,巨噬细胞衍生的内衬细胞的增加显得格外重要,同时还伴随一些淋巴细胞和血管的改变. 
  在慢性受累关节,由于滑膜内衬细胞增大,数目增多以及淋巴细胞,浆细胞的浸润,使正常时纤薄的滑膜出现许多绒毛状皱褶并增厚.滑膜内衬细胞可产生多种物质,包括胶原酶,基质溶解素(能促进软骨破坏),白介素-1(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前列腺素.浸润的细胞,最初在小静脉周围,之后形成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合成白介素-2,其他细胞因子,类风湿因子和其他免疫球蛋白.并可出现纤维蛋白沉积,纤维化及坏死.增生的滑膜组织(血管翳)可侵蚀软骨,软骨下骨,关节囊及韧带.多形核白细胞在滑膜内数量不多,而在滑膜液中常为主要细胞.
  近30%患者有类风湿结节,通常发生在皮下易受损的部位(如前臂伸侧表面).此种结节属非特异性渐进性坏死肉芽肿,其中央为由单核细胞呈&栅栏样&包裹着的坏死灶,这些单核细胞的长轴从中心向周围辐射,整个结节的最外层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对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尸检时,在许多内脏器官里发现有血管炎病变,但仅少数病例有临床意义.
症状和体征
  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呈隐匿发病,进行性关节受累,但也可急性发病,同时累及多个关节.炎症关节最敏感的体征是压痛.多数活动性发炎关节最终要出现 滑膜增厚,这是最具特异性的体征.典型病例其手部小关节(特别是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足,腕,肘及踝关节呈对称性受累,但最初表现可发生在任何关节.
  晨起后或长时间休息后关节僵硬超过30分钟者常见.午后可出现疲劳与不适.关节畸形可发展迅速,尤其是屈曲挛缩.手指尺侧偏移,同时伸肌腱从掌指关节滑脱,这是本病典型的体征.腕管综合征可能是由于腕关节滑膜炎所致.腘窝囊肿破裂酷似深静脉血栓形成.
  皮下类风湿结节一般不是早期表现,但可能对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其他关节外表现有内脏结节,引起小腿部溃疡和多发性单神经炎的血管炎,胸膜或心包积液,淋巴结病,Felty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巩膜外层炎或其他关节外表现等.可有发热,通常为低热,但成人Still病除外.Still病为一种血清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样多关节炎,伴明显的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检查有助于诊断.80%病例可有正色素性(或轻度低色素性)正细胞性贫血,为所有其他慢性疾病的典型变化.血红蛋白一般>10g/dl,极少数病人可低于8g/dl.如果血红蛋白低于10g/dl,则应查找过度缺铁或贫血的其他原因.1%~2%的病人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常伴脾肿大(Felty综合征).可有轻度多克隆高丙球蛋白血症和血小板增多.
  90%病人血沉加快.约70%病人可测出IgM类风湿因子(RF),后者为抗变性γ-球蛋白的抗体,用凝集试验(如乳胶固定试验)可以测出.虽然RF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并非是特异的,而且在许多疾病(包括肉芽肿病,慢性肝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都可发现,但RF滴度增高可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在多数实验室,乳胶固定试管稀释法滴度1:160即认为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最低阳性值.RF滴度还可用浊度测定法来测定(<20IU/ml为阴性).高滴度RF提示预后不良并且常常与疾病进展,类风湿结节,血管炎和肺病变有关.治疗和病情自然改善均可影响滴度,当关节炎症活动缓解时,滴度也常常下降.
 滑膜液在关节炎症活动期总是异常的,混浊但无细菌,粘度下降,通常含白细胞/μl.虽然典型者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但在一些患者中淋巴细胞和其他单个核细胞可占半数以上.涂片检查可见细胞胞浆内包涵物,但它也可以在其他炎性渗出液中找到.滑膜液中补体含量常低于血清补体的30%.滑膜液无结晶发现.
  在发病前几个月内X线检查仅能看到软组织肿胀.随后出现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软骨受累),及边缘侵蚀.X线检查的恶化率与临床恶化率一样,变异很大.但侵蚀作为骨破坏的征象可发生在第一年.
  美国风湿病学院制定了一个新的简单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这些标准最初是为了给临床研究人员进行交流提供帮助,同时也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指南
  必须排除所有引起关节炎的其他疾病.有些晶体性关节炎病人可以符合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因此应作滑膜液检查,以排除这些疾病.然而,两种引起关节炎的疾病偶尔可同时存在.当诊断不能肯定时,应作皮下结节抽吸或活检,以便与痛风石,淀粉样变性及其他原因相鉴别.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可类似RA.SLE一般可以通过对受日光照射部位的特殊皮肤损害,额颞部脱发,口鼻粘膜损害,非破坏性关节炎,关节积液中白细胞计数<2000/μl(单核细胞为主),抗双链DNA抗体阳性,肾脏病变以及血清补体水平降低等加以鉴别(见下文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他典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可发现抗核抗体阳性和一些SLE的特征性表现,因而出现了&重叠综合征&这一名词.其中一些病例可以表现为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另一些病例则并发SLE或其他胶原病.多动脉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皮肌炎和多肌炎也可有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表现.
  其他系统性疾病也可引起类似RA的症状.结节病,淀粉样变性,Whipple病和其他系统性疾病均可累及关节;相关组织的活检常能区别这些疾病.根据受累关节游走性症状和发病前有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培养或抗&O&滴度变化)可以鉴别急性风湿热.在成人,心脏杂音,舞蹈病以及环形红斑比儿童少见得多.感染性关节炎通常侵犯单个关节或呈不对称性分布,诊断取决于病原体的鉴定.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可合并感染.淋球菌性关节炎通常以迁移性关节炎出现,还可累及腕,踝关节的肌腱,最终固定在1或2个关节.没有蜱咬史和皮疹,也可能是莱姆病,可进行血清孕筛查.最常累及膝关节.赖特尔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最先出现尿道炎或腹泻,跟骨,脊柱,骶髂关节和下肢大关节的不对称性受累,并且有结膜炎,虹膜炎和无痛性口腔溃疡以及环状龟头炎或足跖与其他部位的脓溢性皮肤角化病.血清及关节积液内补体水平升高.银屑病关节炎往往是两侧不对称的,而且一般呈RF阴性.但在缺乏特征性指甲或皮肤损害时,要作出诊断有时较困难.累及远端指间关节及关节呈毁坏性提示该病可能.
  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男性,主要累及脊柱关节,呈轴性分布,缺乏皮下结节以及RF检测阴性,有助于鉴别.痛风可累及一个或多个关节,疾病早期两次急性发作之间症状完全消失.慢性痛风酷似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渗出液中存在典型的针状或杆状阴性双折光尿酸盐结晶,可用补偿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到.二水焦磷酸钙结晶沉积病可引起单个或多个关节急性或慢性关节炎.根据关节液中含有弱阳性双折光的二水焦磷酸钙结晶以及关节软骨钙化的X线表现可鉴别该病.
  骨关节炎常累及近端或远端的指间关节,第一腕掌关节,第一掌指关节,膝关节和脊柱受累关节对称性分布,伴有明显关节炎症性肿胀(多数为骨性肥大),关节不稳定性和X线所见的软骨下囊肿等均可导致诊断混淆.但缺少类风湿因子,类风湿结节和症状,以及骨关节特征性的受累关节,滑膜液中白细胞少于/μl,可与类风湿关节炎鉴别.
  患病第一年采用保守治疗,约75%的患者有改善,但10%的患者尽管全力治疗最终仍造成残疾.类风湿关节炎对许多病人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休息和营养 在高度活动伴剧痛的严重病例,偶尔需短期的完全卧床休息.对不太严重的病例,要有规律地定期休息,并应仔细给以解释.夹板固定能使患部关节得到休息.必须坚持关节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的运动和锻炼.普通食物的营养一般已能满足需要,个别患者进食某些食物反而会加剧病情.鱼油或植物油能通过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而促进症状的改善.
  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和水杨酸盐 NSAID能明显缓解症状,适合轻度RA患者的治疗,但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则似乎无能为力
  水杨酸盐比较安全,价廉,具有止痛消炎作用,为传统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础药物.阿司匹林(乙酰杨酸)开始剂量0.6~1.0g(300mg制剂2~3片),每日4次,进餐和就寝时服用.然后增加剂量到出现最佳效果或轻微毒性(如耳鸣,听力减弱)为止.最终剂量可达3~6.5g/d(300mg制剂10~22片),平均剂量为4.5g/d(15片).如有轻度胃肠症状,可在两餐之间加服抗酸药,硫糖铝或H2 受体阻滞剂而不需停用阿司匹林.肠溶制剂对于合并有胃炎或食管裂孔疝引起的食欲不振有好处,但吸收不稳定,且全身作用仍会影响胃粘膜.阿司匹林与米索前列醇(100~200μg,每日2~4次)合用可减少高危病人发生胃溃疡,胃出血的机会,但可引起腹部痉挛和腹泻,对恶心,上腹痛均没有缓解作用.离子泵抑制剂对减少胃溃疡的发生也有效.阿司匹林缓释剂能长时间缓解一些患者的疼痛,并对就寝时也有效.然而,对于夜间因严重疼痛惊醒的患者则需要加服一次药物.非乙酰化水杨酸(如水杨酰和胆碱水杨酸盐)似乎比阿司匹林有更好的胃肠耐受性,而且不会降低血小板粘附性,但抗炎作用较弱.其他NSAID可用于对有效剂量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患者或需要减少服药次数才更有利于患者的情况.这些药物应用广泛,一般每次只用一种药物.所有药物均可每隔2周增加剂量,直到取得最好疗效或已达最大剂量.每一种药物至少应使用2~3周才能判定其有无效果.
  虽然其他NSAID比阿司匹林较少刺激胃肠道,但也能造成胃的症状和消化道出血,有活动性溃疡病时应禁用.其他副作用包括头痛,精神错乱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加重高血压,水肿和血小板凝集能力下降.当使用阿司匹林时,肝脏酶有轻度升高.由于肾脏前列腺素的抑制,肌酐水平可升高,偶尔还能引起间质性肾炎.服用阿司匹林而发生荨麻疹,鼻炎或哮喘的过敏者,如服用其他NSAID药物也可能产生同样问题.有报道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NSAID通过抑制环氧化物酶而抑制前列腺素.环氧化酶-1(COX-1)调控下产生的一些前列腺素对人体的许多部位都起着重要作用(如提供肾血流量和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其他前列腺素则是由炎症诱导,COX-2产生.特异性抑制或主要抑制COX-2的药物(如celecoxib,refecoxib)可避免由于抑制COX-1而产生的副作用.
慢作用药物 加用慢作用药物的最适宜时机正在研究中,对加速进展的疾病应尽早使用.一般来说,如用阿司S匹林或其他NSAID治疗疼痛与肿胀3~4个月仍无效,应考虑加用一种慢作用药物,如金制剂,青霉胺,羟基氯喹或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作为一种二线改善疾病的药物,早期应用正被逐渐推广.
  如果阿司匹林或1~2种NSAID不能充分缓解或抑制炎症,则除水杨酸或其他NSAID外,一般给予金制剂.金制剂能使部分病人病情缓解,减少新的骨侵蚀.硫代苹果酸金钠(gold sodium thiomalate)或硫葡萄糖金(gold thioglucose,aurothioglucose)均可使用.每周肌肉注射给药,第一周10mg,第二周25mg,以后每周50mg直到总量达到1.0g或出现显著改善时为止.当达到最大效果后,逐渐减少剂量至每2~4周50mg.复发常出现在缓解后停药的3~6个月.延长维持剂量服药有助于保持缓解达数年之久.
  具有肝,肾,血液疾病的患者禁忌使用金制剂.在接受金制剂之前,患者应作尿液分析,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与分类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检查.开始用药后的第一个月内,每次注射药物前都要重复这些检查.以后每1~2周重复检查1次.HLA抗原DR3的存在预示金制剂和青霉胺引起肾脏损害和其他副作用的危险增加.金制剂的毒性反应包括瘙痒,皮炎,口炎,有或无肾病综合征的蛋白尿,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他少见的副作用是腹泻,肝炎和神经病.当上述任何现象出现时,即应停止使用金制剂.嗜酸细胞计数>5%和瘙痒可出现在皮疹之前,这可能是个危险的征兆.皮炎一般出现瘙痒,严重者从单纯斑片状湿疹到泛发性,致命性表皮剥脱均可见到.
  当上述任何并发症出现即应暂停使用金制剂,轻度毒性反应(如轻微瘙痒或轻度皮疹)可以消退,荨麻疹已经消退2周以后再谨慎地重新开始治疗.然而,毒性症状若有发展则必须停药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对轻度金制剂皮炎患者,可外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口服强的松15~20mg/d,分次给药;对具有血液并发症的病人需要给予大剂量激素.严重金制剂反应发生后,应给予二巯基丙醇(金螯合剂),2.5mg/kg肌肉注射,最初2天为4~6次/日,然后改为2次/日持续5~7天.
  注射硫代苹果酸金钠后,几分钟内即可发生短暂的亚硝酸盐样反应,如颜面潮红,心动过速和晕厥等.如果金制剂未被贮存于暗处,这种反应更容易出现.发生上述反应时,可以使用硫葡萄糖金,因为该化合物似乎不会引起这些反应.
  一种口服金制剂金诺芬(auranofin),剂量为3mg每日2次,或6mg每日1次,至少服用6个月,如可耐受,必要时可增加到3mg每日3次,再持续3个月.如果疗效不理想应停止使用.与注射用金制剂不同的是,该药有腹泻及其他胃肠症状等显著副作用.与肌肉注射金制剂相比,较少出现肾,粘膜和皮肤副作用.但其似乎不如非口服金制剂有效.每月最少作一次尿分析,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分类和血小板计数.
  羟基氯喹同样能控制轻度至中度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其毒性作用一般轻微,包括皮炎,肌病及通常为可逆性的角膜混浊.然而引起不可逆的视网膜变性也曾有报道.所以服用前及治疗期间每隔3~6个月需用红色测试物检查视野,作眼科评价.最初口服剂量为200mg,每日2次,分别在早,晚餐时服用.按此剂量持续治疗6~9个月.治疗后如果无效,应停止使用;假如效果显著可将剂量减到200mg/d,只要有效就可继续服用,必须坚持经常检查眼睛.柳氮磺吡啶一直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但目前正日益广泛地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初为合成品).通常应用其肠溶片,开始500mg/d,每周增加500mg直至2~3g/d.3个月内应该起效,毒副作用包括胃部症状,中性白细胞下降,溶血,肝炎及皮疹.在增加剂量时监测全血细胞计数(CBC)和血清生化显得格外重要.
  口服青霉胺具有与金制剂相似的较好效果.对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若金制剂无效或发生毒性反应,可予以口服青霉胺.开始用小剂量往往能减少副反应.开始剂量为250mg/d,持续30~90天,然后增加到500mg/d,再持续30~90天.假如病情无明显改善,可将剂量提高到750mg/d,持续60天.患者开始出现效果后不必再加大剂量,应把用药量维持在最低有效水平.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每2~4周检查一次血小板,尿液分析及全血细胞计数.需要停药的副作用比使用金制剂时更常见.青霉胺能引起骨髓抑制,蛋白尿和肾病.其他严重副作用有重症肌无力,天疱疮,Goodpasture综合征,多肌炎或狼疮样综合征,皮疹以及恶臭气味等,此药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或在其指导下)使用,对它的作用要进行严密监测.
  慢作用药物的联合应用往往比单一药物更有效.在最近的一项试验中,羟基氯喹,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的联合应用比单用甲氨蝶呤或另两类药物联用更为有效.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为效果最迅速的短时抗炎药物.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般可活动数年,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临床效果常随疾病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并不能阻止关节结构破坏的发展.虽然最近有报道显示它能延缓其侵蚀作用,但是当疾病处于活动期,停药后会出现严重的反跳现象.由于其副作用大,必须在仔细且通过长期评估确定其潜在危险性较低后方可使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禁忌证包括:消化性溃疡,高血压,未经治疗的感染,糖尿病和青光眼.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之前应排除结核.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迅速控制临床表现,可用来维持关节功能,从而使患者继续从事日常的工作.但患者应注意长期用药后会发生的有关并发症.强的松剂量不应超过7.5mg/d,除非病人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身表现,如血管炎,胸膜炎或心包炎的患者.一般不主张先给予大剂量,然后迅速减少剂量的疗法,隔日给药一次的交替疗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通常在停药的那一天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活动过于强烈.
  关节内注射皮质类固醇酯可暂时帮助控制1~2个极度疼痛关节的局部滑膜炎.己酸丙炎松(triamcinolone hexacetonide)可以较长时间地抑制炎症,强的松龙叔丁乙酯(prednisolone tertiary-butylacetate)也是有效的.不选用氢化泼尼松21-磷酸盐制剂和地塞米松,是因为它们很快会从关节中清除而且作用持续时间很短的缘故.短期内为了减轻疼痛而过多地进行此类注射可能会加速关节的破坏.由于皮质类固醇酯为晶体,所以注射后约2%病人在几个小时内局部炎症会暂时加重.
  细胞毒药物或免疫抑制剂 这些药物(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孢霉素等)正日益被用于治疗严重的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它们可抑制炎症,并能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用量.这些药物的主要副作用为肝脏损害,肺炎和骨髓抑制,并且很可能随着硫唑嘌呤用药时间的延长,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性也增加.应让患者充分了解这些潜在的副作用,并劝告他们要在专家指导下用药,一种新的嘧啶(pyrimidine)拮抗剂,来氟米特(leflunomide)据说可能毒性较小.
  在严重活动性病例应早期合理应用甲氨蝶呤(3~4周即可起效),剂量2.5~20mg,每周一次顿服,通常从7.5mg/周开始,根据需要逐渐加量.嗜酒及糖尿病者应避免应用.须监测肝脏功能,如长期应用,有时须作肝脏活检.临床上明显的肝脏纤维化不太常见.应定期作全血细胞检查.肺炎是罕见的致命的并发症.停药后可致关节炎加重复发.硫唑嘌呤应从每日1mg/kg(50~100mg/d)开始,顿服或分2次服用,6~8周以后,可每隔4周每日增加0.5mg/kg,直到每日2.5mg/kg的最大剂量.应以最小的有效剂量维持.环孢霉素对RA的治疗有一定疗效,尤其是在与其他慢作用药物联合应用时.通常剂量不应超过每日5mg/kg以将它对血压和肾功能的毒副作用减至最低.
  环磷酰胺虽然在美国还没有被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但证明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由于毒性大,较少采用.其他实验性生物疗法(如抗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很有希望,但目前还不能使用,正在研究中.
  锻炼,理疗和手术 在炎症控制后能够预防屈曲挛缩和成功地使肌力恢复.夹板固定关节可减轻局部炎症,也可减轻症状.急性炎症过程被控制之前,为防止挛缩进行被动性锻炼要小心,避免发生剧烈疼痛.当炎症消退时,为使肌群康复应进行主动锻炼,保持关节正常活动范围,但不能使之疲劳.使用自动装置可使许多严重,衰弱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得以进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活动.已形成的屈曲挛缩需要加强锻炼,连续性夹板固定或矫形外科措施.合适的矫形鞋或运动鞋通常是很有用的,可被调整以适合个人的需要;放在疼痛趾关节下面的蹠骨板可减轻负重引起的疼痛.
  尽管滑膜切除术仅能暂时减轻炎症,但若抗炎药物无效,此法仍可用于主要关节以帮助维持关节功能.如果关节损毁并严重影响关节功能,需要使用人工关节作关节置换成形术.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是人工关节成形术中最成功的两种.不能指望通过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完全恢复像强健的运动员那样的活动.半脱位的疼痛的跖趾关节切除术有助于行走.拇指融合术有助于手指捏拿稳定.C1~2半脱位引起的脊髓受压或极度疼痛应行颈椎融合术.整个疾病治疗过程都必须考虑外科方法.变形的手和臂在康复期间限制了拐杖的使用;而严重受累的膝和足则妨碍了髋关节手术效果的充分发挥.所以在畸形出现之前,就应确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并考虑到关节功能.在疾病活动期可进行手术.自助装置可使许多关节严重破坏的RA病人与正常人一样生活.
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键),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身性表现除关节病变外,还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广义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除关节部位的炎症病变外,还包括全身的广泛性病变。
  类风湿的概念须与风湿相区别。在19世纪中叶之前,人们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随着科技医疗发展,人们对类风湿也认识得越来越清楚。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病名是1858年由英国医生加罗德首先使用的。1896年舍费尔和雷蒙将该病定为独立的疾病,同年斯蒂尔对儿童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了详细的描述。1931年塞西尔等人发现类风湿病人血清与链球菌的凝集率很高,1940年瓦勒发现类风湿因子。1945年卡维尔蒂、1961年斯勒芬分别提出类风湿发病机理的自身变态反应理论,并得到确定。1941年美国正式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名。目前,除中、英、美三国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名外,法国、比利时、荷兰称之为慢性进展性多关节炎;德国、捷克和罗马尼亚等称之为原发性慢性多关节炎;前苏联称之为传染性非特异性多关节炎;日本则称之为慢性关节风湿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类型有几种
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重叠类湿性关节炎。四种类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又可分成几类,各有其临床特征。
& & (1)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典型类风湿或多关节炎型。其临床表现为:
& & ①晨僵;②关节肿胀,疼痛,反复发作;②多个关节受累,单关节炎少见;④对称性关节受累,不同关节间症状转移,间隔期在1个月以上;⑤关节炎症有相互制约现象;⑥病程可持续几个月以至达数十年之久;⑦关节周围组织病变及并发症,例如,类风湿性皮下结节,关节附近肌肉萎缩,肌无力,关节周围的组织受累,骨受累,肩手综合征及下肢与踩部水肿等。
& & (2)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不典型类风湿。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 & ①发热型类风湿:在临床上可分为长期高热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和长期低热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以高热为主的类风湿发热,由感冒、外伤等因素引发,表现为不规则间歇性的特征。发热时,温度多半在38℃—40℃以上,有的高达42℃,一日温差可有较大波动,发热时伴有畏寒、皮疹、关节酸痛的症状。发热一般持续2—8小时骤然下降,伴有出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的症状。以低热为主的类风湿症状极不典型,往往被误诊为结核或潜伏性风湿病。病人体温多在37.3℃—38℃之间,很少超过38℃。全身症状多,表现为明显乏力、易累、倦怠、多汗、晨僵、关节肿胀、疼痛等症。
& & ②单关节炎:多由髋、膝、踝单关节开始发病,病变始终局限于1个关节,以后反复发作,缓解与加重缓慢交替。常伴有其他关节痛,但不肿,病程可持续1年至数年。
& & ③少关节炎:此型关节炎多半固定在2—3个关节上,好发于腕、踝、膝、跖、髓等关节。关节症状较轻,发展较缓慢,有较长时期的缓解期。
& & ④反复发作性风湿病:又称发作性风湿病。其特征为发作呈周期性,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数日乃至2—3周,自行消退,关节疼痛剧烈,多由劳累、饮酒、失眠所诱发。
& & ⑤干性关节炎:临床以关节僵硬、挛缩为主要表现,关节肿胀不明显,剧烈疼痛或反而无痛,但关节破坏及增生发展迅速,数月至1—2年内可使关节毁损变形,发展成残废。
& & ⑥内脏型: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其特点是当内脏症状突出时,关节痛的炎症表现一般是中等度的,有时轻微,或退居次要地位。可表现为心脏损害,类风湿性血管炎,肺、肾损害,关节淋巴结病,关节肝脾综合征,神经精神和内分泌系统损害,眼、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及其他。
& & (3)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长期高热为主要表现;②多关节炎型类风湿;③单关节炎;④少关节炎。其各自特征见上。
& & (4)重叠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类风湿重叠风湿病:全身症状重,可伴有明显心脏损害的表现与心力衰竭;②类风湿重叠系统性红斑狼疮;③类风湿重叠瑞特综合征。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
1.一般都有轻度至中度贫血,白细胞数大多正常,在活动期可略有增高,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贫血和血小板增多症与疾病的活动相关。多数病例的红细胞沉降率在活动性病变中常增高,可为疾病活动的指标。血清铁、铁结合蛋白的水平常减低。
& & 2.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免疫蛋白电泳显示IgG、IgA及IgM增多。C反应蛋白活动期可升高。
& & 3.类风湿因子及其它血清学检查:类风湿因子包括IgG型RF、IgM型RF、IgA型RF,和IgE型RF等类型。目前临床多限于检测IgM-RF,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是聚苯乙烯微粒乳胶凝集试验(LAT)和羊红细胞凝集试验(SCAT),这两种方法对IgM-RF特异性较大,敏感性较高,重复性好,检测IgM-RF在成年RA患者3/4阳性。IgM-RF高滴度阳性病人,病变活动重,病情进展快,不易缓解,预后较差,且有比较严重的关节外表现。类风湿因子阴性不能排除本病的可能,须结合临床。此外RF为自身抗体,也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一些与免疫有关的慢性感染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肝炎、结节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此外正常人接种或输血后亦可出现暂时性RF(+)。RA患者亲属亦可发现RF阳性。正常人尤其是高龄才可有5%呈阳性,故RF阳性,不一定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但结合临床仍为诊断RA的重要辅助方法。
& & 近来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协同核抗原抗体(抗RANA抗体)的阳性率(93%~95%),明显高于其他各种类型关节炎的患者(约19%0)及健康人(约16%),可作为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项有力证据。
& & 抗核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阳性率约10%~20%。血清补体水平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重症者及伴关节外病变者可下降。
& & 4.关节腔穿刺可得不透明草黄色渗出液,其中中性粒细胞可达1万~5万/mm3或更高,细菌培养阴性。疾病活动可见白细胞浆中含有类风湿因子和IgG补体复合物形成包涵体吞噬细胞,称类风湿细胞。渗出液中初体的相对浓度(与蛋白质含量相比较)降低,RF阳性。
& & X线检查:早期患者的关节X线检查除软组织肿胀和关节腔渗液外一般都是阴性。关节部位骨质疏松可以在起病几周内即很明显。关节间隙减少和骨质的侵蚀,提示关节软骨的消失,只出现在病程持续数月以上者。半脱位,脱位和骨性强直后更后期的现象。当软骨已损毁,可见两骨间的关节面融合,丧失原来关节的迹象。弥漫性骨质疏松在慢性病变中常见,并因激素治疗而加重。无菌性坏死的发生率特别在股骨头,亦可因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而增多。
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常见的以慢性关节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不明,主要特征为以小关节为主的多关节受累。多呈对称性。常导致关节破坏、畸形,最终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主要侵犯关节滑膜,其次还可侵犯浆膜、心、肺、动脉、神经、眼等结缔组织,所以该病为一全身系统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在关节,发病一般呈隐袭性,先有乏力、纳差、低热、手足麻木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单一或多个关节肿痛,侵犯最多的是小关节。几乎所有RA患者都累及手和腕关节,早期为手的近端指问关节梭形肿胀,掌指关节或腕关节的僵硬、肿胀和疼痛。晚期形成手的尺侧偏移及手指的“鹅颈样”或“钮扣花”样畸形,这是RA的特征性表现。手的远端指间关节极少受累。足的滑膜炎可以是RA的首发症状。跖趾关节受累更为常见,表现为软组织肿胀,拇指外翻或2、3、4足趾排侧向外侧移位畸形。25%的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有颈椎受累,颈椎受累的主要症状是短暂或持久的疼痛,僵硬和无力。常见的寰枢关节受累引起半脱位,寰构关节受累表现为声音嘶哑,喉部闷胀感或异物感,局部疼痛。下颌关节受累出现张口困难。RA侵犯大关节多为对称性、游走性。表现为关节的肿胀和疼痛,以及清晨的僵硬,即晨僵。晨僵是RA的重要症状,一般大于一小时,活动关节后
可慢慢减轻。(骨关节炎亦有晨僵,但活动关节几分钟、十几分钟后即可缓解)。临床常同时或相继出现双膝、双踩、双肘、双肩的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不易发现,步态异常和筋关节活动受限,可能是髋关节受累的唯一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是类风湿关节炎病情严重或病变活动的征象,有时非常突出或单独出现或关节炎之前出现。
  (1)皮下结节&&亦称类风湿结节,约15%一 20%RA出现皮下结节,这些患者的类风湿因子常为阳性,浅表结节的好发部位主要在肘部,关节鹰咀突、能部,偶而可在脊柱、头皮、足跟部 发生,结节可只有一个也可数个,小如黄豆,大如核桃,无触压痛或轻触痛。类风湿结节一般可长时间存在。在少数患者可软化,缩小甚至消失。腱鞘也可出现结节,出现于内脏的心、肺、脑膜 等处的类风湿结节,常引起相应系统性症状。
  (2)肺部表现&&类风湿关节炎的肺部表现有胸膜炎,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和肺间质纤维化。RA胸膜炎可导致小到中量的胸水,胸水为渗出性,可查到RF,总补体及C:或C‘补体活性降低。胸膜下亦可发生类风湿结节,但无症状。类风湿关节炎偶发间质肺炎或肺间质纤维化时,最常见的症状是静态或活动后引起的呼吸困难,表现呼吸急促和双肺湿哆音。
  (3)心脏表现&&RA心脏受累虽然发生率较高,但生前临床常出现症状者甚少,尸检发现40%RA病人有陈旧性纤维素性粘连性心包炎,部分病人可有心包炎,心包积液,极少病人有心瓣膜病。
  (4)眼部表现&&约30%RA有干燥性角膜炎,眼部的其他损害有虹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
  (5)神经系统表现&&RA神经系统表现多由血管炎引起,出现单个或多个肢体局部性感觉丧失、垂腕症、垂足症或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受累出现鱼际肌萎缩)。
  (6)其他 贫血为RA的常见症状,贫血程度和病变活动成正比,而且随着疾病的控制,贫血也可好转。贫血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称之谓Felty综合征。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
该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与环境、细胞、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神经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 &(一)细菌因素 实验研究表明A组链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可能为RA发病的一个持续的刺激原,A组链球菌长期存在于体内成为持续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发生免疫病理损伤而致病。支原体所制造的关节炎动物模型与人的RA相似,但不产生人的RA所特有的类风湿因子(RF)。在RA病人的关节液和滑膜组织中从未发现过细菌或菌体抗原物质,提示细菌可能与RA的起病有关,但缺乏直接证据。
& &(二)病毒因素 RA与病毒,特别是EB病毒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注意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关节炎与RA不同,RA病人对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强烈的反应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现持续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体,但到目前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发现EB病毒核抗原或壳体抗原抗体。
& &(三)遗传因素&&本病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高。
& &(四)性激素&&研究表明RA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4,妊娠期病情减轻,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病减少。动物模型显示LEW/n雌鼠对关节炎的敏感性高,雄性发病率低,雄鼠经阉割或用β-雌二醇处理后,其发生关节炎的情况与雌鼠一样,说明性激素在RA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 & 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前常无明显诱因可查。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仍停留于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采取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均能得到一定的疗效。现行治疗的目的在于:①控制关节及其它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②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③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 &(一)一般疗法&&发热关节肿痛、全身症状严重者应卧床休息,至症状基本消失为止。待病情改善两周后应逐渐增加活动,以免过久的卧床导致关节废用,甚至促进关节强直。饮食中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要充足,贫血显著者可予小量输血,如有慢性病灶如扁桃体炎等在病人健康情况允许下,尽早摘除。
& &(二)药物治疗
& & 1.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初发或轻症病例,其作用机理主要抑制环氧化酶使前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以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但不能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的自然过程。本类药物因体内代谢途径不同,彼此间可发生相互作用不主张联合应用,并应注意个体化。
& & ⑴水杨酸制剂:能抗风湿,抗炎,解热,止痛。剂量每日2~4g,如疗效不理想,可酌量增加剂量,有时每日需4~6克才能有效。一般在饭后服用或与制酸剂同用,亦可用肠溶片以减轻胃肠道刺激。
& & ⑵吲哚美辛:系一种吲哚醋酸衍生物,具有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患者如不能耐受阿斯匹林可换用本药,常用剂量25mg每天2~3次,每日100mg以上时易产生副作用。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胃溃疡、头痛、眩晕、精神抑郁等。
& & ⑶丙酸衍生物:是一类可以代替阿斯匹林的药物,包括布洛芬,萘普生和芬布芬作用与阿斯匹林相类似,疗效相仿,消化道副作用小。常用剂量:布洛芬每天1.2~2.4g,分3~4次服,萘普生每次250mg,每日2次。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出血、头痛及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易激惹等。
& & ⑷灭酸类药物:为邻氨基苯酸衍生物,其作用与阿斯匹林相仿。抗类酸每次250mg,每日3~4次。氯灭酸每次200~40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及食欲不振等。偶有皮疹,肾功能损害,头痛等。
& & 2.金制剂&&目前公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肯定疗效。常用硫代苹果酸金钠。用法第一周10mg肌注,第二周25mg。若无不良反应,以后每周50mg。总量达300~700mg时多数病人即开始见效,总量达600~1000mg时病情可获稳定改善。维持量每月50mg。因停药后有复发可能,国外有用维持量多年,直线终身者。金制剂用药愈早,效果愈著。金制剂的作用慢,3~6个月始见效,不宜与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并用。若治疗过程中总量已达1000mg,而病情无改善时,应停药。口服金制剂效果与金注射剂相似。副作用有大便次数增多,皮疹,口腔炎,紧损害等,停药后可恢复。
& & 口服金制剂金诺芬是一种磷化氢金的羟基化合物。剂量为6mg每日一次,2~3月后开始见效。对早期病程短的患者疗效较好。副作用比注射剂轻,常见为腹泻,但为一过性,缓解显效率62.8%。
& & 3.青霉胺&&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药物,治疗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效果。它能选择性抑制某些免疫细胞使IgG及IgM减少。副作用有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蛋白尿,过敏性皮疹,食欲不振,视神经炎,肌无力,转氨酶增高等。用法第一个月每天口服250mg,第二个月每次250mg,每日2次。无明显效果第三个月每次250mg,每日三次。每次总剂量达750mg为最大剂量。多数在3个月内临床症状改善,症状改善后用小剂量维持,疗程约一年。
& & 4.氯喹 有一定抗风湿作用,但显效甚慢,常6周至6个月才能达到最大疗效。可作为水杨酸制剂或递减皮质类固醇剂量时的辅助药物。每次口服250~500mg,每日2次。疗程中常有较多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等。长期应用须注意视网膜的退行性变和视神经萎缩等。
& & 5.左旋咪唑&&可减轻疼痛、缩短关节僵硬的时间。剂量为第一击50mg,每日1次,第二周50mg,每日2次,第三周5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眩晕、恶心、过敏性皮疹、视力减退、嗜睡、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蛋白尿等。
& & 6.免疫抑制剂&&适用在其它药物无效的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停药情况下或激素减量的患者常用的有硫唑嘌呤,每次50mg,每日2~3次。环磷酰胺每次50mg,每日2次。特症状或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后,逐渐减量。维持量为原治疗量的1/2~2/3。连续用3~6个月。副作用有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肝脏毒性损害及消化道反应、脱发、闭经、出血性拼膀光炎等。
& & 氨甲蝶呤&&有免疫抑制与抗炎症作用,可降血沉,改善骨侵蚀,每周5~15mg肌注或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副作用有厌食、恶心、呕吐、口腔炎、脱发、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药物性间质性肺炎与皮疹。可能成为继金和青霉胺之后被选用的另一缓解性药物。
& & 7.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关节肿痛,控制炎症,消炎止痛作用迅速,但效果不持久,对病因和发病机理毫无影响。一旦停药短期仙即复发。对RF、血沉和贫血也无改善。长期应用可导致严重副作用,因此不作为常规治疗,仅限于严重血管炎引起关节外损害而影响理要器官功能者,如眼部并发症有引起失明危险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心脏传导阻滞,关节有持续性活动性滑膜炎等可短期应用,或经NSAIDS、青霉胺等治疗效果不好,症状重,影响日常生活,可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发奏效不著可酌情增加。症状控制后应逐步减量至最小维持量。
& & 醋酸氢代泼尼松混悬液可作局部关节腔内注射,适用于某些单个大关节顽固性病变,每次关节腔内注射25~50mg,严防关节腔内感染和骨质破坏。去炎舒松特丁乙酸酯,是一种适合关节内给药的长效皮质类固醇,一次量为10mg,膝关节为30mg。
& & 8.雷公藤&&经国内多年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有良好疗效。有非甾类抗炎作用,又有免疫抑制或细胞毒作用,可以改善症状,使血沉和RF效价降低,雷公藤多甙60mg/d,1~4周可出现临床效果。副作用有女性月经不调及停经,男性精子数量减少,皮疹,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腹痛腹泻等。停药后可消除。
& & 昆明山海棠,作用与雷公藤相似,每次2~3片,每天3次。疗程3~6月以上。副作用头昏、口干、咽痛、食欲减退、腹痛、闭经。
& & 9.其它治疗&&胸腺素、血浆去除疗法等尚待探索。
& &(三)理疗&&目的在于用热疗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松弛,达到消炎、去肿和镇痛作用,同时采用锻炼以保持和增进关节功能。理疗方法有下列数种:热水袋、热浴、蜡浴、红外线等。理疗后同时配已按摩,以改进局部循环,松弛肌肉痉挛。
& & 锻炼的目的是保存关节的活动功能,加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在急性期症状缓解消退后,只要患者可以耐受,便要早期有规律地作主动或被动的关节锻炼活动。
& &(四)外科治疗&&以往一直认为外科手术只适用于晚期畸形病例。目前对仅有1~2个关节受损较重、经水杨酸盐类治疗无效者可试用早期滑膜切除术。后期病变静止,关节有明显畸形病例可行截骨矫正术,关节强直或破坏可作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负重关节可作关节融合术等。
& & 一般说来早期即予积极的综合性治疗,恢复大多较好。起病急的优于起病缓者,男性较女性为好,仅累及少数关节而全身症状轻微者,或累及关节不属对称分布者,往往病程短暂,约有10%~20%患者因治疗不及时而成残废。本病不直接引起死亡,但严重晚期病例可死于继发感染。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家庭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 &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关节的长期疾病,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包围在关节四周的滑膜会逐渐发炎并且肿胀,结果导致受影响关节的其他部分也发炎。这种疾病所影响的不只是关节,还能够影响心脏、肺脏及血管,并引起皮下组织发生变化。
& & 开始时,无明显症状,数周或数月后,会出现全身不适、倦怠。并且没有食欲,体重下降,并感到肌肉疼痛。稍后,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特有的症状。关节受影响时,它们会红肿、触痛,移动时会非常疼痛,并且会僵硬,某些人的关节症状还伴有滑囊炎或贫血症,严重者发生关节畸形。
家庭治疗措施
●适度的运动
& & 多休息,常做适度的运动,在温水池中游泳对僵硬的关节有好处。
●避免凉风直吹
& & 在夜间睡觉时,应避免户外凉风直吹,不要让电风扇直吹身体,也不要在冷气房内赤身睡觉。不在屋檐、走廊、过道等风袭较强处停留休息。
●避免受凉
& & 尽量避免受凉、淋雨,受雨淋或骤寒侵袭时,可饮少量酒以御寒。
●热敷按摩
& & 如发现身体有局部冰冷现象,应常加以按摩,或用棉花沾酒擦揉。对于关节疼痛可用热敷,局部涂桉叶油,服阿司匹林或水杨酸钠,也可以试用考地松或去氢考地松。
●将关书包夹起来
& & 睡觉时可用活夹板将疼痛的关节包夹起来。应注意保暖,最好用硬床垫。
营养与饮食疗法
●勿食脚肪与肉类
& & 肉类中的动物脂肪可刺激体内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使关节的肿胀、僵硬加重,另外肉类可引发某些个体的过敏反应,引发关节炎症。因此患者可以在自己饮食中禁食肉类二周,观察症状是否减轻。
●经常吃鱼
& & 鱼油中富含n—3型脂肪酸,鱼油被认为是一种抗炎物质,可直接作用于免疫系统,抑制可破坏关节的白细胞介素的释放,促进关节炎症消散,平时可常吃鲱鱼、鲑鱼、鲭鱼、沙丁鱼、金枪鱼等。鲤鱼中也含有Q—3型的脂肪酸。现在有市售鱼油,也可以服。
●多吃生姜大蒜& &
& & 大蒜、生姜具有抗氧化活性,它们可以消炎杀菌,姜还可止痛。每天吃几粒大蒜和姜,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避免食用的食物
& & 玉米、小麦中的面筋、牛奶、龙葵家族类如西红柿、辣椒等会加重关节炎症状,所以应尽量少吃。
●减少窟肪酸的摄入
& & 减少富含Ω—6脂肪酸的摄人:这类脂肪主要含在玉米油、葵花籽油、红花子油中,这类脂肪酸可以对抗鱼油的抗炎作用。
●补充营养素
& & 请参见风湿病的饮食疗法。
●保健药膳& &
①&&桑葚酒
& & 桑葚子一斤浸在3斤高梁酒中,用瓷罐封好,一个月后取出饮服。老年人可加木瓜、五加皮同浸。
②&&羊肉汤
& & 狗肉、羊腿连骨各2000克。橘皮干、橘皮各9克,红辣椒1只。油、葱白、生姜、花椒少量、黄酒、精盐适量。上料和狗、羊肉放在一起(冬季再加麻黄、附子、黄芪、芍药各9克)。用微火将狗、羊肉炖酥烂。佐餐用。
③&&鳝鱼粉& &
& & 粗大鳝鱼4—6条,黄酒适量搅拌鳝龟,将鳝鱼醉死阴干后,去内脏,焙干研粉,贮瓶中备用。每日2次,每次9克,用黄酒2—3匙,开水冲服,或调入粥中服用。连续服2个月为一疗程。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UA)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全身性免疫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免疫反应多发生于关节滑膜,为最常见的结缔组织疾病。发病多在20—45岁,男女之比为1:3,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小关节病变,也可累及心、肺、血管、肾脏等器官和组织。早期红、肿、热、痛,晚期关节强直、畸形。
& & [临床表现]
& & 起病缓慢,多于冬季发病。
& & ⒈ 关节外表现
& & 全身表现 最初只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及手足麻木、指端动脉痉挛现象。
& & 皮肤表现 约1/4的患者出现皮下结节,常见于肘的伸肌腱,手和足的伸、屈肌腱、跟腱。皮下结节与关节病变的严重程度及类风湿因子阳性有关。
& & ⒉ 关节表现 开始只有关节僵硬,以早晨起床后最明显,称为晨僵,活动后减轻,以后逐渐出现对称性手的小关节及腕、足等关节炎,关节周围的结构也常受累,受累的关节异常肿胀,伴疼痛、潮红、压痛及僵硬,特别是近端指端关节呈对儿性梭状肿胀,晨起重,活动后减轻。到后期,关节肿胀减轻,发展为不规则型,显著贫血。病变关节因关节软骨及软骨下受侵蚀,关节腔破坏,上下关节面融合,发生纤维化性强直,甚至骨化,最后变成强硬和畸形。手指、腕关节固定于屈位,手指及掌关节形成特征性的尺侧偏向畸形,关节周围肌肉萎缩。仅有10%——30%患者出现皮下结节,此结节多出现在关节的隆突部位,直径数毫米,质硬,略压痛,圆形或椭圆形的出现往往提示病情发展到较重的时期。多数病人还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心瓣膜病变、肺间质性纤维化、胸膜炎等关节外表现。
& & [治法]:祛湿通络,补肝肾,养阴
& & 麻黄8 白芍12 黄芪25 防已15 薏苡仁25 知母10 川芎8 当归9 秦艽10 羌活8 牛膝12 桑寄生12
& & [加减]:
& & (1)痛在上肢者,加桂枝9 威灵仙12
& & (2)痛在下肢者,加独活12 牛膝改为20
& & (3)湿重者,加苍术9 萆解12
& & (4)风邪重,加防风8 海桐皮12
& & (5)兼有痰饮症,加法夏9 厚朴9 陈皮6
& & (6)有关节肿痛者,加没药9 乳香8
& & (7)若皮下出现结节,加制南星9 白芥子8
风湿关节炎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常见病,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 100多种疾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不明,死亡率高;风湿关节炎常见且顽固,可引起全身的关节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是主要致残疾病之一。我国约有500万患者遭受这两种疾病的折磨。
  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被国际学术组织列为局部恶性病。此病虽不直接危机生命,但如不及时、合理治疗,将出现关节功能障碍、畸形以至残疾,被成为“不死的癌症”。初步估算,我国因此病的医药费和误工费等直接损失,每年不少于100亿元人民币。
  风湿关节炎属遗传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清楚,故还没有特效药问世,其诊与治亦显特别棘手。但如果80%的病例能得到早诊早治,将病性控制在骨节严重损害以前,其意义将是非常深远的。典型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并不难,关节液检查和骨膜病理切片的诊断和鉴别相当重要。对风湿因子滴定度的准确查找和鉴别(30%左右患者查不到;其他疾病亦可能引起风湿因子滴定度升高)亦尤为重要。另外,诸多的亚型及不典型病例极易与风湿关节炎表现相仿,如痛风、骨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这时非常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生通过分析免疫学监察或其它特殊检查进行鉴别,以防误诊。
& & [治法]:清热,祛湿,养血
& & 知母10 黄柏10 白芍10 川芎10 防风9 秦艽10 陈皮10 桂枝6
& & 独活9 防已12 薏苡仁18 苍术9 丹参10 黄芪30 桑寄生15 希莶草30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后
发病呈争骤者的病程进展较短促,一次发作后可数月或数年暂无症状,静止若干时后再反复发作。发作呈隐袭者的病程进展缓慢渐进,全程可达数年之久,其间交替的缓解和复发是其特征。约10%~20%的病人每次发作后缓解是完全性的。每经过一次发作病变关节变得更为僵硬而不灵活,最终使关节固定在异常位置,形成畸形。据国外统计,在发病的几年内劳动力完全丧失者约占10%。
& & 本病与预后不良有关的一些表现为:①典型的病变(对称性多关节炎,伴有皮下结节和类风湿因子的高滴度);②病情持续活动一年以上者;③30岁以下的发病者;④具有关节外类风湿性病变表现者。
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
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类风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 & ①类风关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恰好相反;
& & ②类风关在各年龄段中均可发生,高峰年龄为30-50岁,强直性脊柱炎多发于年轻人,高峰年龄为20-30岁;
& & ③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大多为B27型,类风关无此现象;
& & ④类风关以四肢小关节为主,上肢多于下肢,强直性脊柱炎下肢多于上肢,大关节多于小关节;
& & ⑤骶髂关节炎在类风关中十分罕见,而在强直性脊柱炎中高达100%;
& & ⑥类风关的关节外症状以皮下结节、胸膜炎、巩膜炎为多,而强直性脊柱炎以眼虹膜睫状体炎、血栓性静脉炎为多;
& & ⑦类风湿因子在类风关中为阳性,而强直性脊柱炎则大部分为阴性;
& & ⑧类风关的X线表现以关节周围骨质疏松、骨质侵蚀多见,很少有钙化、骨化现象,而强直性脊柱炎则钙化、骨化较骨侵蚀更为多见。
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哪些关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累及全身任何能活动的关节,以四肢关节,尤以双手和双足小关节为主,最常受累的是近端指间或趾间关节和掌指或庶趾关节,其次腕、肘、膝、肩、踝、胸锁、髋、寰枢椎关节也可被累及。此外,额颌关节、环构关节及其他颈椎偶可受累。若有颞颌关节炎时,可表现为咀嚼时疼痛,严重时局部出现肿胀、压痛和张口困难,而当颈椎病变时,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并可向锁骨和肩部放射,也可发生颈椎半脱位,严重时可造成脊髓受压迫,甚至危及生命。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拔罐时应注意些什么
(1)& & & & 拔罐时须保持室内温暖,防止受凉。
(2)初次拔罐及体弱、年老、紧张者,或儿童,宜选择小罐具,且拔的罐要少。同时选择卧位,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神情,询问病人的感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
(3)选择好部位或穴位。一般以肌肉丰满、皮下组织充实及毛发较少的部位为宜。
(4)拔罐时动作要做到稳、准、轻、快。
(5)拔罐时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罐具脱落。拔罐数目多,罐具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罐具牵拉皮肤产生疼痛,或因罐具间互相挤压而脱落。
(6)起罐后局部若潮红、瘙痒,不要乱抓,经几小时或数日即可消散。
(7)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末消退之前,不宜再在原处拔罐。
(8)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息,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灶浅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拔罐部位肌肉丰厚,时间可略长;拔罐部位肌肉薄,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时拔罐时间适当延长,天热时相应缩短。
(9)起罐时手法宜轻缓、平稳,勿硬拉或者旋动,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妊娠给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带来的困难及危险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为女性,因此患者是否能结婚、妊娠是病人非常关心的问题。目前认为禁止结婚是完全没有理由的,应该用积极的态度来处理婚姻和妊娠问题。但是婚前应让对方了解本病的情况,并得到充分的理解。
& & 那么,妊娠究竞会给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带来哪些困难和危险呢?患者妊娠后由于骨盆周围的韧带松弛,子宫扩张,使得下背部压力过大,加之妊娠妇女的体重增加,使得病变关节受到更大的压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患者能否妊娠也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活动期的病人不应妊娠,非活动期的病人,如病情较轻,无明显功能障碍时,则可以妊娠。虽然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否有遗传性尚无定论,但根据有些调查,类风湿性关节炎遗传的例子也很多。此外,患者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关系与患者能否妊娠也不无关系。
& & 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大都能成功地从阴道分娩。然而如果当病人的髋关节受到限制,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发生融合或骨盆出口狭窄时,必须考虑剖腹产。分娩过程对患者而言是一种很大的负担,因此,必须做好各种准备,医务人员应倍加关心。
橄榄油加青菜,关节炎克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它是由于患者自己的免疫系统攻击自己的关节组织,导致组织病变红肿发炎而疼痛,而最近由希腊的科学家所进行的研究发现,地中海式饮食,能够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Nutrition 7-1082
& & 居住于雅典地中海一带的民众,他们的饮食中食用大量的橄榄油,各种青菜水果,与鱼类,根据雅典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调查,人们如果长年地食用这些地中海式的饮食,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会就会降低。
& & 与过去研究结果有些不同的是,该研究中并未发现吃鱼多的居民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降低的现象,过去曾有研究指出,吃鱼油能够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研究人员推论,可能是地中海地区的鱼并非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而是浅海鱼类,浅海鱼的omega-3脂肪酸含量较低,但是地中海饮食中的橄榄油也含有多元不饱合脂肪酸,和深海鱼类有相似的效果。
& & 根据过去研究,地中海式的多青菜,多橄榄油的调理方法还能够预防心脏脑血管疾病、癌症与老年记忆丧失。
哪些食物能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
“医食同源”,所以自古就有利用食物防治疾病的方法,简称为“食疗”。食疗具有方便、可长期服用而无副作用(当然需要对症选食)的特点,特别适用于慢性病变。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食疗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疗法,占有重要地位。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不同食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症状的作用:
①苦瓜、苦菜、马齿览、丝瓜等食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缓解局部发热、发痛等。
②薏仁、豆腐、芹菜、山药、扁豆等食物,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可用于缓解肿胀症状。
③蛇类、虫类等活血通络祛风止痛的食品,既可做菜,也可泡酒后饮用,可以缓解局部的红肿热痛症状,还可起到防止病变向其他关节走窜的作用,因此是作用较强的食物。
④刚开叫的公鸡,配150克生姜(切成片),在锅中焖炖,不放油盐,可放少量白酒,1天内吃完。隔1周再服1次。公鸡仔具有补虚益肾暖胃祛寒的作用,可缓解局部疼痛、关节肌肉无力。
⑤童子鳝鱼0.5干克,阴干,泡入1千克白酒中,1个月后即可饮用。每次饮酒50毫升,每天2次。童子鳝鱼性温善窜,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等功能,可缓解局部红肿热痛,防止病变向其他关节走窜,并对肩肘关节活动障碍效佳。
⑥多种青菜、水果可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的需求,同时具有改善新陈代谢的功能,可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从而缓解局部的红肿热痛症状。
⑦香菇、黑木耳等食品,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缓解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症状。
⑧瘦猪肉200克,辣椒根150克,共煮汤,调味后服用,每日分2次服。可以缓解剧烈疼痛症状。
总之,很多食物都可以起到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症状的作用,但我们选用食物时一定要对症,否则会影响效果。这里的对症主要是根据中医学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归为痹症,并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四型。根据不同的类型选用不同食品。一般而言,风痹宜用姜、葱等;寒痹宜用胡椒、干姜等食品;湿痹宜用苡仁、山药等;热痹宜用冬瓜、丝瓜、绿豆芽等。
可能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食物有哪些
在我们日常饮食中,有些食物能明显地加重病人症状,若能稍加注意便可避免不必要的痛苦与心理压力。那么,哪些食物可加重症状呢?
(1)高脂肪类: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能产生酮体,而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故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类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烧汤也宜少放油。
(2)海产类:病人不宜多吃海产品,如海带、海参、海鱼、海虾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关节症状加重。
(3)过酸、过咸类: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鸡、鸭、鱼、肉、蛋等酸性食物摄入过多,超过体内正常的酸碱度值,则会使体内酸碱度值一过性偏离,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体内一定量的钙、镁等离子,而加重症状。同样,若吃过咸的食物如咸菜、咸蛋、咸鱼等,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而加重患者的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验方方剂
组成 鸡血藤18~24克 生地18~30克 防风9克 乳香9克 益母草12~18克 白芍15~18克 秦艽9克 没药9克 威灵仙12克 独活9克 防己12克
功用 散风除湿,补血行气。
主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加减 肿胀明显者,减少生地用量,酌加化痰之品,如胆南星,白芥子等。服药后胃有不适感或恶心者,去没药。
按语 连服5~10剂,大部分病人关节疼痛症状可缓解。血沉高者,类风湿因子检查阳性者,继续服用,也能正常。月经期及妊娠期酌用。
组成 麻黄10克 生石膏30克 生地30克 玄参20克 独活10克 桑枝15克 伸筋草15克 秦艽15克 防己15克 白术15克 茯苓30克 威灵仙15克 甘草10克
功用 养阴清热,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风湿热痹、郁热伤阴型。症见局部关节红、肿、热、痛,自觉热感,触之亦热。或伴发热,汗出觉粘,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口渴喜饮。舌质红或降红,苔黄腻,或黄腻少津,或黄腻而干燥。脉象滑数,或浮滑数。
加减 热重者,重用生地、玄参至60~90克;关节疼痛剧烈而屈伸不利者,宜加灸川乌、灸黄芪、杭芍;关节肿胀、疼痛,痛处游走不定者,宜加海枫藤10克,或加金蜈蚣3条,全蝎10个,亦可用蕲蛇加强祛风之力;关节漫肿而痛,肢酸困沉重,麻木不仁,或伴发热,日哺所剧,或筋脉拘急不可屈伸者,系湿邪偏盛,加苡仁30~60克、泽泻;兼有恶风自汗者,系卫阳不固,表气已虚,宜去麻黄,加黄芪30克,防己15克。脾胃虚弱或寒滞胃脘,常感胃脘疼痛者,无近期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加胡芦巴、毕澄茄,或加良姜、毕拨;食欲不振者,可加神曲、谷芽消食健胃;女性冲任素虚,原有经期不调,或月经过少者,或服药后有经闭反应者,可酌加红花或血竭,或再加淫羊藿、菟丝子、鹿衔草等。
类风湿关节炎能根治吗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从总体上说,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外界因素促发的一类疾病,现无根治的方法。所谓根治,就是去除病因,治愈疾病,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更谈不上去除了。目前的研究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类风湿关节炎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异常的抗原抗体反应相关,免疫抑制剂只能抑制抗原抗体反应,使它们维持在低水平而不能去除。有些病人看到一些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因关节畸形、强直,生活不能自理,顾虑很重,这是不必要的。只要医患之间积极配合,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且持之以恒,一般都能控制病情进展,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部分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如雷公藤可控制关节炎症,缓解疼痛,但并不能阻止关节病变的进展,有些人因害怕抗风湿药的副作用,仅服用中药治疗,最终出现关节破坏、畸形就是例证。因此,对类风湿关节炎可以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不要因服中药而停用疗效已肯定的抗风湿药,切忌乱投医,以免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晨练及散步方法
晨练和散步不仅可增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体质,促进其康复,而且可以增加关节的适当活动,从而减少关节僵直与畸形,减少残疾的形成。其主要方法有:
& & (1)快速走路和倒走。这是一般人容易掌握而且能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所谓快速走路,即每分钟120步,时间由短到长。所谓倒走,即退着走,在平道上或广场上进行,每次100—200步,可与快速走路交替进行。体质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快跑、长跑和变速跑。
& & (2)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等中华传统武术。
& & (3)气功。
& & (4)骑自行车,跳老年迪斯科、传统舞蹈、健美操等。
& & (5)也可以进行关节体操等简单的关节功能锻炼。
& & 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身体情况及自己的爱好等选择1—2种。病情较轻的可选择动作复杂、活动量大的活动如太极拳、太极剑、老年迪斯科等;病情较重,行动不太方便的可选择动作简单、活动量少的活动如散步、慢跑、气功等。病人也可针对自己的病变关节来选择不同部位的关节体操。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自我保健按摩注意事项
自我保健按摩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性高的能起到缓解症状及促进康复作用的好办法。在进行自我保健按摩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 & (1)局部存在急性静脉炎、淋巴管炎及各种皮肤病(如皮炎、湿疹、痤疮、局部化脓及感染等)时,禁用自我保健按摩。
& & (2)在过饥、过饱的情况下,不宜使用本法。
& & (3)自我按摩时必须在身心安静、肌肉与关节松弛的状态中进行。
& & (4)自我按摩时最好选用手及腕、肘关节无病变的上肢。如果双上肢均有病变,自我按摩时一定要注意病变关节的活动幅度及活动量,不可过大,以防加重损伤。
& & (5)自我按摩可与物理疗法和练功体操相结合,其效果更佳,一般先行理疗,再进行自我按摩,最后做练功体操。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制作药膳
中医学认为,医食同源,食物用得适当也可以对疾病的恢复起很大作用。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很重视饮食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它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简要地说明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寿亲养老新书》说:人若能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食疗确有补充人体营养物质,改善病人体质,提高病人抗病能力和防病治病的作用。
& & 在选择食疗物品时一定要对症,不加选择地滥补不仅起不到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一般而言,风痹者,宜用葱、姜等辛温发散之品;寒痹者,宜用胡椒、干姜等温热之品,而禁忌生冷;湿痹者,宜用茯苓、苡米等;热痹者,一般是湿热之邪交织在一起,药膳宜选用黄豆芽、绿豆芽、丝瓜、冬瓜等食品,而不应用羊肉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 & 药膳一般不应采取炸、烤、熬、爆等烹调方法,以免其有效成分遭到破坏,或者使其性质发生改变而失去治疗作用。应该采取蒸、炖煮或者煲汤等烹调方法,以保持食物的食性不变。另外,一次烹制也不要太多,以免一次吃不完造成食物发馊变质而改变食性,使作用降低,甚至会引起食物中毒。
& & 动手制作药膳时,患者可根据各自的病情、家庭经济情况、当地资源条件酌情选用下列处方:
& & ①辣椒、生姜、大葱各9克,同面条煮食,趁热吃下,以出汗为度,每日2次,连服10日。本法对寒型顽痹有益。
& & ②苡米50克,糖50克,干姜9克。先将苡米、干姜加水适量煮烂成粥,再调白糖服食。每天1次,连服1个月。本方对寒痹患者有益。
& & ③薏苡仁、木瓜、伸筋草、干年健各60克,用纱布包好,与猪脚1—2只,放入瓦堡中,再放入适量水,小火煨烂,去渣,不放盐,吃肉喝汤,分两次食用。本方宜于顽痹者食用。
& & ④五加皮50。100克,糯米500—1000克。将五加皮洗净,加水适量,泡透煎煮,每30分钟取煎液1次,煎取2次。再将煎液与糯米同煮成糯米干饭,待冷,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为酒酿。每天适量佐餐食用。本方适用于湿邪偏胜、重着酸楚的湿痹。
& & ⑤生川乌头3—5克,大米50克,姜汁10滴,蜂蜜适量。将川乌头捣烂研为细末,先煮沸米粥,后加川乌头末,改用小火慢煮,熟后加入姜汁、蜂蜜,搅匀再煮片刻即可。早晚餐服用,5—7天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风痹。
& & ⑥黑大豆1千克,松节200—300克,黄酒250克。用小火将黑豆煮至酥烂,收水晒干。每次50粒黑大豆,随时嚼食,每日3次。本品具有补脾肾、强筋骨、通血脉、祛风湿、除骨寒等功能,适用于寒痹。
& & ⑦粗大鳝鱼(每条250克以上)4—6条,剖去内脏,阴干,研细粉,瓶贮备用。每次鳝粉10—15克,黄酒2—3匙,开水冲服或调粥服。每日服2次,2个月为1疗程。鳝鱼祛风力强,能补虚助力,通利血脉,善治三痹,风甚者更宜。
& & ⑧童子鳝0.5千克,用绳系尾,悬于窗口处阴干,白酒1千克,浸泡1个月后饮酒。每日2次,每次l匙,2个月为1疗程。童子鳝性温善窜,能活血舒筋,驱风除湿。本方对肩肘痛不能上举的顽痹患者,效果尤佳。
& & ⑨鲜鳝鱼(拇指粗)10条,黑豆500克,共捣烂,风干。每日服10克。
& & ⑩白番鸭肉1千克,植物油1匙,黄酒3匙,炖鸭酥烂,喝汤,吃肉及果,分2—3天吃完。白番鸭补脏腑,强筋骨,胜风湿。本方功能祛风除湿,润五脏,利筋骨,适用于风湿筋骨痛。
& & ⑾猪瘦肉100克,辣椒根90克,共煮汤,调味后服食。每天1次,连服5—7天。本方对寒邪偏胜,疼痛剧烈的寒痹患者有益。
& & ⑿蛇肉250克,胡椒根或胡椒40—60克,放砂锅内加适量水,炖汤调味服食。每日1次,连服数天。本方适用于风邪偏胜,痛无定处的行痹。
& & ⒀柳枝或西河柳50—100克,水煎服。每天1次,连服14天。本方对热痹患者有益。
& & ⒁黄花菜根50克。将黄花菜根水煎去渣,冲黄酒内服,每天2次,连服数天。本方适用于热痹患者。
& & ⒂茄子根15克,水煎服。每天1次,连服数天。也可用茄子根(或白茄根)90克,浸入500毫升白酒中,3天后服用,每次饮15毫升,每日2次,连服7—8天。本方适用于热邪偏胜,红肿热痛的热痹患者。
& & 总之,药膳应营养丰富而全面,容易消化吸收且适合于自己的病情。
出现什么情况应去就医
1.& & & & 无论是由于创伤或未知原因,疼痛和僵硬感发展迅速,或许你正体验着类风湿关节炎发作。
2.疼痛伴发热,你可能患了感染性关节炎。
3.经短暂坐立或一夜睡眠感臂、腿或后背疼痛、僵硬,你可能出现骨关节炎或其他关节病变。
4.小儿臂凹、膝、腕、踝处出现疼痛或皮疹,或出现波动热、食欲不佳,体重下降、可能患上了幼年性类风湿关节炎。
当心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发生于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婴儿期发病极少。一般来讲,女孩的发病率略高于男孩。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多种多样,但主要表现为:
  1、发热。多数为缓慢发生,少数突然出现,可为不规则低热,也可为持续性高热或间歇性高热。发热经数周至数月后可自行缓解,但易反复发生。
  2、皮疹。发热期间约有1/5的患儿出现皮疹,其形态不一,多数为细小的斑丘疹,少数呈现结节性红斑中心暗淡的环形红斑,可遍及全身,偶有痒感。皮疹往往很快消失,但随着发热又可出现。
  3、关节肿痛,这是最主要的症状,常发生在发热后数周或数月,最初常先侵犯膝、踝关节,以后可发展到腕、肘、肩、颈椎等关节。多为两侧对称性,部分患儿呈游走性。此外,有的患儿还可伴发贫血、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肺炎等。
  在临床上,根据患儿全身表现和关节受累多少、内脏损害等情况,可分为三型。
  1、全身型:以高热、皮疹、全身淋巴结肿肝脾肿大、贫血等全身症状常见,而关节肿痛较轻。
  2、多关节型:发热等全身症状较少较轻,而以关节肿痛为主。一般超过5个关节,呈对称性,多见于膝、踝、腕、手、足关节,常反复发作,数年后可出现关节畸形。
  3、少关节型:一般无全身症状和关节外表现,仅累及1—5个关节,多为膝、踝等大关节的肿痛。不过,这三型之间可以转换,全身型和少关节型可以转为多关节型,多关节型最后可能形成少数关节变形。
  总的来讲,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多种多样,起病年龄越小,全身症状较重,关节病变越轻。7岁以上发病者,则大多数以关节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较轻,另外,当孩子无故发热,持续时间较久或反复发作,应仔细观察有无皮疹及关节肿痛。发现有上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使尽早做好诊断,及时治疗。
1、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3,其突出的早期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红肿热痛,常见四肢小关节,指间近端关节肿胀,掌指(跖趾)、腕、肘、踝甚至颞颌等关节肿痛及活动困难,晨间关节僵硬,午后逐渐减轻,关节外症状约有20%患者可出现皮下结节,长久不愈的晚期症状则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和强直,关节功能丧失。可损伤脏器,多组织器官,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人体消耗大,致残率高。
2、什么是类风湿因子?&&
检查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检查类风湿因子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条件之一,对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参考意义。类风湿因子在血清中滴度升高,往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处于疾病活动期,病程长或有关节以外的表现有关,病情得到控制或缓解时,类风湿因子有可能转为阴性。因此,临床上常将类风湿因子作为判断疾病活动性及药物治疗效果的一项指标。
3、类风湿因子阳性一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吗?&&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依据,其阳性率大约在80%左右,而另外20%左右的类风湿必还将有关节炎则测不出类风湿因子。因此,类风湿因子阴性,不能作为否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依据。那么,类风湿因子阳性的人也不能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一个绝对依据。健康人群中,5-10%的人可以测出类风湿因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也有所增加,如老年人的类风湿因子阳性可达15-20%。
除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外,其他许多疾病也可能出现阳性改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眼干燥综合征、各种肝病、结核、慢性气管炎、痛风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可不同程度地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
4、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遗传吗?&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我国郭巨录先生于1982年曾分析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32例,其中有14.6%的患者家族中有本病及其它结缔组织病的患者。也有人曾按家谱调查,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家庭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2-10倍。类负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近亲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也比一般人群高2-3倍。以上情况可以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家庭遗传倾向。
5、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何标准?& &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国内外均引用美国风湿学会1987年修订的标准,该标准内容如下:
(1)早起关节僵硬至少1小时(≥6周)。
(2)3个以上关节肿胀(≥6周)。
(3)手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6周)。
(4)对称性肿胀。
(5)手的X线改变。
(6)皮下结节。
(7)类风湿因子阳性。
如具备4项以上指标,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6、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注意什么?& &
(1)急性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该卧床休息,通过治疗急性炎症消失后,要进行适应身材体情况的锻练。活动量可以按照活动后的反应来进行调整。如在活动后关节疼痛加重,说明活动已过度,应作适当调整。活动量应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活动次数由少到多。通过活动达到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维持关节活动、改善关节功能以及避免出现关节挛缩、强直和肌肉萎缩的目的。
(2)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消耗疾病,再加上一些抗风湿西药对消化道的不良刺激,往往会引起食欲不好,出现消化道疾病,导致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及蛋白吸收不足,出现营养不良及贫血等。困此患者在饮食中有必要补充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出现贫血可以食用动物肝脏、瘦肉等;对骨质疏松明显的患者,除了增加蛋白之外,还应增加维生素D和钙质。急性活动期如出现关节红肿热痛时,辛辣刺激性及油腻食物均不应多食,久病胃肠不适者,如有水肿或血压高并发症时,还需要适当控制水分和盐的摄入。
(3)类风湿性关节炎大约有90%的患者对气候变经敏感。在阴天、下雨、刮风或受到寒冷、潮湿的刺激时,关节局部的肿胀和疼痛可加重。有些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季节有关,因此要重视气候、季节对疾病的影响,做到四时而调寒温,预防为主,注意避寒、保暖。如遇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治疗。再者不要受过度的精神刺激,要树立起一个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有利本病的恢复。& &
类风湿的调摄与护理  
1.防范风寒湿邪。潮湿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炎热之天,切不可汗出当风,或睡于风口,或卧于地上,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截其来路,乃是预防之良策。
2.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乐观,对本病治疗有着积极的影响。
3.适度锻炼,提高抗病能力,使全身气血流畅,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有利于巩固疗效、提高疗效。
4.有病早医。病在初,治尚易,病延长,病情深,难治愈。
  二、护理
1.精神护理(心理护理) 是本病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减轻病人精神负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心态。尤其是对急性活动期患者,病情一时不能控制,情绪急躁,求愈心切,更需加以宽慰,说明本病反复发作的特征,告之只有及时治疗,才能使病情得到控制。
2.生活护理 疾病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需要帮助与指导。每日测体温,汗出及时擦干,勤洗澡或洗脚,促使血流通畅。对肢体功能丧失卧床不起者,要防止褥疮发生。对严重关节功能障碍者,还须防止跌仆、骨折等意外发生。饮食要有节制,正确对待药补及食补,决不能蛮补滥补,应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应用。
3.姿态护理(体位护理) 为了减轻疼痛,患者往往寻求一种固定姿势,造成关节的畸形。姿态护理的目的就是及时纠正病人的不良姿态、体位。如膝部伸直时疼痛更甚,病人就在平卧时于膝腘下垫一小枕头,以求舒适,但久而久之,膝关节便固定于半屈曲位,不能伸直,行走时屈膝、鸭步。急性发作时关节肿痛、活动不利,但当症状减轻后应注意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姿态护理是指对患者的站、坐、行、睡的姿态和四肢安放的体位等,经常地予以指导,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姿势,以免贻害终生。
4.功能锻炼 通过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出现僵直挛缩,防止肌肉萎缩,恢复关节功能,保持体质。如手捏核桃或弹力健身圈,锻炼手指关节功能;两手握转环旋转,锻炼腕关节功能;脚踏自行车,锻炼膝关节;滚圆木,踏空缝纫机,锻炼踝关节等等。锻炼时,切勿超过自己的耐受力,适可而止,活动量应逐步增加,循序渐进。
5.并发症的护理 本病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有无其他并发病症,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病情恶化。
7、如何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
  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本人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防治,应以预防 为主,避免诱发该病的环境和因素,发病初期,有发热和明显的关节肿痛,应卧床休息,加强营养,保持精神愉快,及进时行彻底有效的治疗,控制病情不再发展,一般愈后较佳,反之则病情加重,迁延难愈。本病经过药物治疗,症状和病情得到控制后,不要立即停药,而应继续服药1-3个月,以巩固疗效,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治疗方法可以口服风湿乐胶囊为主,复方灵仙酒为辅。外用追风透骨膏及千锤膏为辅,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急性期或慢性急性发作时,可同时使用青霉素综合治疗,急性期过后停用青霉素。
& & 8、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何区别?& &
& & (可见下鉴别表)
鉴别点 & & & & 风湿性关节炎 & & & & 类风湿性关节炎
受累关节 & & & & 以四肢大关节为主 & & & & 以四肢小关节为主
临床表现 & & & & 急性者发病急,高 热,关节红肿热痛; 慢性者关节游走窜痛 或兼低热。 & & & & 手足小关节肿痛,晨 僵,中晚期可侵犯大 关节,常呈对称性, 大小关节皆可变形。
实验室及 X线检查 & & & & ASO阳性(1:600 以上)若阴性要有结 节性或环形红斑,血 沉多快,类风湿因子 阴性。& && & & & & & 类风湿因子阳性,如 中晚期相对稳定,类 风湿因子阴性者应以 X线摄片检查,具有 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的X线所见。
其它合并症 & & & & 四肢皮肤伴有结节性 或环形红斑,以及心 脏病变,四肢关节不 留畸形。 & & & & 本病系全身性疾病 多数有贫血、失眠、 纳差,且关节可以僵 直变形,甚至丧失劳 动能力,生活不能自 理,
好帖,衷心感谢!
24小时热帖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