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走路久了快了就头痛头昏眼花胀高血压会引起头痛吗还升高

03-13 22:05
  很多人都有由久卧或久蹲突然站起来,感到头昏、眼花、眼前冒金星的现象。上个厕所蹲的时间长了,猛地起来差点儿晕倒。唉,莫非真的是年龄大了,营养跟不上了  在我的生活当中,朋友们都有遇到过头晕的现象,头晕不简简单单是我们感冒发烧而引起的一种症状,即使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一个姿势久了梦到一起,也会使人们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的现象,那么这会不会是与血压有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高血压与头晕的关系。  头晕是高血压最常见症状  高血压患者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不断受累。  在众多非特异的症状中,头晕逐渐成为高血压最多见的症状,呈持续性,而非阵发性,一般不伴视物旋转,此与内耳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所致的眩晕有明显不同,有的为一过性,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时出现。  高血压的头晕症状还可表现为:头昏,头胀(头顶部、太阳穴部位,甚至全头痛),头脑不清爽,严重者有着裹布的感觉,看东西模糊,眼睛胀痛等,腰酸腿软,走路轻飘飘的,甚至东倒西歪,不能沿直线行走,有的患者伴有头摇动,手震颤,脸色潮红,脾气暴躁,口干,口苦,喝水不能解决问题,胸闷,心慌,气短等等。亲爱的观众朋友,很高兴你能看到这篇文章,我是互联网创业先行者的鸿翔教练,以前打过工做过高层管理,虽然有个不错的工作,但是我一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因为我永远都忘不了一句话:“当你没有钱,没有本事,连你最亲的人都不一定瞧得起你。”朋友你如果也和我一样心怀梦想,渴望成功,那么恭喜你今天有幸来了解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好多的网民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就月收入过万,做了一年收入至少六位数以上,时间越长收入越高,我愿意手把手的教你如何利用互联网一部手机在家创业,不用东奔西跑,你有可能不会相信,我已经带领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员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如果你也渴望成功,请第一时间加我的v心:壹叁陆贰贰陆叁贰伍柒零,了解不会损失什么,拒绝了解可能会错失良机,谢谢。?当出现高血压危象或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可出现与内耳眩晕症相类似的症状。  三类人群注意定期查血压  目前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迄今尚未阐明,普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环境因素参与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专家提醒,以下三类人群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血压。  ◆家族有高血压史;  ◆偶尔会头晕或头痛但无其他病史;  ◆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四肢乏力、疲倦、睡眠质量变差等情况。  通俗来讲,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一旦你出现头晕,要警惕高血压来临。专家建议,以上三类人群应定期体检,有条件的可以在家经常自测血压。  发生头晕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朋友们一定要弄清头晕的病因,只有对症下药才可以使我们的症状得到缓解,尤其是在家庭当中有高血压遗传病史的朋友,一旦出现浑身乏力,头晕等症状,应到医院进行及时检查,以免血压升高,引发其他疾病的发生。  蹲下时突然起立,眼前模糊眩晕,一会又恢复,是压贫血还是低血糖?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种现象。  由蹲位突然起立会头晕的现象在医学上称直立性低血压。严重时可出现晕厥,此时称位置性低血压性晕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  支配脑血管的神经主要来自颈部的交感神经,但它们对脑血管收缩和扩张的作用很微弱。控制脑血管里血流的速度主要是血压。如果动脉血压高,脑血管的血流速度就快,脑的血液供应就充足;如果动脉血压低,脑血管的血流速度就慢,脑的血液供应就差。正常人的血压是比较稳定的。所以脑血管的血流速度比较均衡,血液供应也较稳定。  正常人直立位时,因地心引力作用,静脉池瘀血为300~800毫升,回心血量减少使心排血量减少10%~30%,血压下降。而通过体内调节系统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交感神经、心率反射性加速、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等,维持血压和大脑血流。  当人处在蹲位较久时,由于腿部肌肉用力,肌肉需要大量的血液和氧气来维持这个姿势。因此,相对地说,身体里大部分血液就集中到人体的下半部。而当人突然站立时,头部位置迅速升高,脑子和心脏的相对距离加大了,需要血压迅速升高才能保证脑部正常的血液供应。但是,因为血液大部分集中在人体下半部,一时还来不及回流到心脏里去,所以,心脏排不出足够的血液来维持血压,这就造成了非常短暂的脑缺血现象。脑的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  哪些原因会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本病病因不明。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自主神经发生变性(尤其是交感神经系统),阻断了压力感受器的反射弧所致。直立性低血压除上述原发性外,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自主神经病变和药源性引起的。  如何缓解治疗这种情况?  1.起床走动及体位改变时,动作要慢,避免骤然起立,平时宜穿弹力袜、紧身裤或用弹力绷带,以减少直立时下肢静脉血液淤积。  2.饮食方面除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外,可适当增加食盐量以增加血容量。  3.中药可按低血压病处方随症加减。  4.严重时可到医院寻求药物治疗。  中医如何缓解直立性低血压?  1.按摩  (1)用拇指轻揉患者两足,并对在按摩中疼痛明显的反射区继续按揉5分钟。坚持每日按摩。  (2)每日揉压足后跟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尤其是涌泉穴,术者需用大拇指朝患者脚后跟的方向揉压10~15分钟。  (3)术者用拇、食指揉搓患者左足大拇趾、第三趾各5分钟,再用手指边上下摩擦平稳器官5分钟,然后揉压足心5分钟,每日2次。  (4)术者利用自己的足跟、足底前部跖趾对患者足跟施以节律性的压踩10~20分钟,每日1次。此外,还可以用空可乐瓶或拳头轻轻敲打足底15~20分钟,每日1次;用发卡或牙签刺激足跟15~20分钟,每日2次;旋转足踝15~20分钟,每日2次。  2.中药  中医认为,低血压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伤正、失血耗气等有关。平时可多吃山药、苡仁、桂圆、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红枣、人参、黄芪等。  (1)人参6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后服用,每日1剂,连服1周。  (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开水浸泡代茶饮,连服10~20天。  (3)黄精30克,党参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针灸  艾灸治疗对低血压有较好疗效,常用艾灸百会、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持之以恒,就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清肝火的7种中药!  总是半夜两三点就醒?这个穴位派上用场了!
来源:五钻石
本文由实况优化排版,不代表实况观点
重新发现生活高血压、心绞痛、头痛、心慌气短&一分钟缓解
配方:白芷8克(炒)川芎30克(炒)甘草(炙)30克,川乌(半生半熟)30克,加工细粉。用薄荷茶冲服,每次三克,每天3次服药禁忌生冷油腻之物。
百药无效的头疼病,一料可根除,经我20多年行医,临床施用此方应心得手。
白芷:去头面之风而止阴阳头疼;川芎上行头角,助元阳之气而治疼;甘草炙则温中而健脾胃可解乌头之毒,川乌(半生半熟)上行而走表,走肾而引火归原,此方配伍精珍,经炒炙其奥妙无穷。中医界堪称天下第一方。
<img STY1E="TexT-ALiGn: DispLAY: block"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7.sinaimg.cn/mw600/001OZm0qzy7d40qAiHQe6&690" WLDTH="400" HELGHT="300" NAME="image_operate_14481" STYLE="margin: 0px 0px 5 padding: 0 list-style: cursor: url(" MAX-WIDTH:=""
ALT="高血压、心绞痛、头痛、心慌气短&一分钟缓解"
TITLE="高血压、心绞痛、头痛、心慌气短&一分钟缓解" />
导读:现在社会压力巨大,很多人把喝酒当作排解工作压力的方式之一,几两酒一下肚,就忘记了工作的压力、生存的苦恼、社会的竞争、家庭的矛盾。一切不如意都在脑海里剔除,随着酒意升腾的都是自由和自信,以及酒精给予的刺激感。
对他们而言,酒真是个好东西啊!让一切苦恼远离,大脑麻痹,世上我最大,谁能奈我何?对于酒,我们也许没法绕开,喝酒是痛并快乐的。但第二天酒醒之后头痛欲裂之时,真的会很快乐吗?回答是否定的。
教大家一招,简简单单搞定宿醉后的头痛!
男人为什么都爱喝酒?酒,真的很好喝吗?当你问他们的时候,他们都会回答,一点也不好喝,而且喝完酒第二天身体很难受。即便是头天晚上采取一些解酒的措施,第二天也难免会出现头痛的情况。这是因为大量饮酒后,肝细胞无法将有害物质乙醛全部处理掉,造成急性中毒症状。宿醉时,肝会屯积脂肪,胃肠易患酒精性急性胃炎,自主神经平衡失调引起心跳加速,血液中水分与电解质平衡失调等,影响遍及全身。
酒醉的人中,有75%的人会有不舒服的宿醉感。宿醉所产生的效应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口渴、发抖、晕眩及肌肉痉挛等症状。当肝分解乙醇时,乙醛等有毒的代谢产物便会散布到全身各处,刺激神经引起头痛。
<img STY1E="TexT-ALiGn: DispLAY: block"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13.sinaimg.cn/mw600/001OZm0qzy7d40u7Ppa0c&690" WLDTH="690" HELGHT="394" NAME="image_operate_34440" STYLE="margin: 0px 0px 5 padding: 0 list-style: cursor: url(" MAX-WIDTH:=""
ALT="高血压、心绞痛、头痛、心慌气短&一分钟缓解"
TITLE="高血压、心绞痛、头痛、心慌气短&一分钟缓解" />
然而,怎样才能治疗宿醉头痛呢?
按摩“行间穴”
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img STY1E="TexT-ALiGn: DispLAY: block"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3.sinaimg.cn/mw600/001OZm0qzy7d40zGMFQ42&690" WLDTH="513" HELGHT="303" NAME="image_operate_53415" STYLE="margin: 0px 0px 5 padding: 0 list-style: cursor: url(" MAX-WIDTH:=""
ALT="高血压、心绞痛、头痛、心慌气短&一分钟缓解"
TITLE="高血压、心绞痛、头痛、心慌气短&一分钟缓解" />
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大趾、第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趾边缘。具体按摩方法是:按压行间穴5秒钟,压到有酸感后,休息5秒钟再按压,每次反复做20次。
我有一位同事,她的丈夫经常喝酒,而且每喝必醉,第二天必会出现头痛的情况。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我口中了解到上面提到的按摩“行间穴”治疗宿醉头痛的方法,现在她不会再为丈夫喝酒后头痛的事情而烦恼了。
“行间穴”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行,行走、流动、离开的意思;间,两者当中的意思,故名“行间穴”。
中国的医学,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释穴道疗法的效果。“气血不顺百病生”,所谓气血,就是支配内脏活动的一种能量,而这种能量若流动混乱,就会引起各种疾病。穴道就位于能量流动的通路上,这种通路称为“经络”,穴道的正确称法应是“经穴”。内脏若有异常,就会反映在位于异常的内脏经络上,更进一步地会反映在能量不顺的经穴上。因此,通过给予穴道刺激,使能量流动顺畅,就能达到治病的效果,这就是穴道疗法的目的。
喝酒后第二天宿醉头痛的情况就是肝出了问题而引起的,所以按摩肝经上的穴位自然效果最好,“行间穴”就是这么一个穴位。
这么简单好用的方法,大家都记住了吗?
笑笑风云榜&
&&&&本病在西医多见于内、外神经、精神等各科疾病中。在内科临床常见有:感染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颅内疾病,血管神经性头疼,偏头痛等疾病。该病为临床常见病症,是指外感、内伤或其他杂病以头痛为主要症状者,凡风寒、风热、风湿、内伤肾虚、肝旺、痰厥、气血不足,浊气上逆或肝阳上扰清窍,或气虚清阳不升,血虚脑髓失养等均可引起各种头痛。
1、全当归、川芎各1 5克。水煎服。主治头痛(《海内外秘方选》)。
2、川芎、茶叶各3克。水煎服。主治头痛(《海内外秘方选》)。.
3、白蒺藜4.5克,生何首乌3克,菊花3克,黑豆9克。水&&,煎服。主治头痛,头目不清(《汪广期先生方》)。
4、苍术300克,干葛根1 50克,炙甘草1 20克。上为粗末,水2 50毫升,煎至1
50毫升,去渣热服。主治头痛眼眶疼。(《洪氏集验方》).
5、白附子3克,川芎3克,葱白15克。先将葱白捣烂成泥状,再把白附子,川芎研成细末,与葱白泥调匀,摊于纸上,然后敷贴于头部两侧太阳穴上。主治头痛。
6、晚蚕砂300克,米酒适量。将晚蚕砂与米酒调匀,炒热用布包好,趁热熨头部,冷则重炒热再熨,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为宜,连续熨3~5天。主治头痛。&&.
7、硫黄(研)60克,焰硝30克。以雪糕为丸。每服20丸,腊茶下。主治头痛(《类编朱氏集验方》)。
8、桃金娘鲜叶茎30克。酌加水煎成半碗,连服2~3天。主治头痛和久患头痛(《福建民间草药》)。
.&&8、牛蒡子、苍耳子、甘菊花各9克。水煎服。治头痛及眼昏涩不明(《奇难杂证古方选》)。
9、全蝎、蜈蚣各等分。共研末。每服1- 5一-2.4克,1日2次。主治经久不愈的顽固性头痛(《常见病中医验方》)。
lo、头痛欲死者,以硝石末吹鼻中,即愈。主治头痛《雷公炮炙论》)。
11、用大蒜7个,去皮:先烧红地,“蒜逐个就地上磨成膏子,却以僵蚕30克-去头足,安蒜上,碗覆一夜,勿令透气。只取蚕研末,啼入鼻内,口中含水,主治头痛甚教(《普济方》)。
12.莱菔子、生姜等分。捣取汁,入麝香少许,啼入鼻中,主治头痛。(《普济方》)。
13、杨梅为末,以少许咭鼻取嚏,主治头痛不止。(《千金方》)。
1 4、吴茱萸煎浓汤,以新棉染,频拭发根,主治头痛(《千金方》)。
1 5、片脑3克。纸卷成捻,烧姻熏鼻,吐出痰涎。主治头痛。
16、白僵蚕为末,用热水调下6克。主治卒然头痛。
17、大蒜1个,去皮,研取自然汁,令病人仰卧垂头,以铜筷点步许.滴入鼻中,急令吸入,眼中泪出,主治头痛(《奇效良方》)。
1 8、丁香3克,白芷15克,瓜蒂30克。为细末,每用半字,吹入鼻中。主治头痛。(《儒门事亲》)。
19、用艾叶揉如绵,以帛夹住,包头上。用熨斗熨艾,使热气入内。主治风头痛,虽重绵厚帛,不能御风寒者。(《千金方》)。
20、生乌头去皮捣,以醋和,涂放布上敷痛处,须臾痛止。日夜五六敷,逐痛处敷之。'主治卒中恶风头痛屡验(《千金方》)。
2l、生鸟头3克,白芷12克。为末,每服1字,仍以末哺鼻。主治头痛(《圣惠方》)。
22、升麻、苍水(米泔浸)各9克,青荷叶1大片。水2盅,煎八分,食后服。主治头痛、面起接块。或头中如雷鸣。
23、乌梅肉30个,盐3撮,酒3升,煮1升顿服,取吐即舒。主治痰厥头痛如破者(《民间百病秘方》)。
24、珍珠母15,130克,制女贞、旱莲草各9克。水煎服。主治肝阳上升,头晕头痛,眼花耳鸣,面颊燥热。(《常用中草药图谱》)。
25、炮附子1克,釜墨1 2克。冷水调服3克。当吐即愈,
忌猪油冷水。主治痰厥头痛日久(《集简方》)。
26、乌梅肉30个,盐3撮,酒3升。煮1升,顿服,取吐即愈。主治痰厥头痛如破者《&&/fonts&肘后方》)。
27、马蹄细辛6克。煎水服。主治恶寒头痛。
28、川芎)当归、熟地、连翘、薄荷各6克。放碗内,将滚汤冲下,鼻吸其气,候温即服。主治风寒头痛数日不愈(《证治准绳》)。
29,绿绿草15克。煨水服。主治风热头痛。
30,荆芥根、乌柏根、葱根等分。煎汤频含漱之。主治风热头痛(《纲目》)。
31、川芎3克,茶叶6克。水l盅,煎5-分,食前热服。主治风热头痛.
32、硫黄30克.为末+饭丸梧子大.痛时冷水服5丸..主治肾虚头痛日久(《普济方&)。
'&&33、用上春茶宋调成膏?鞋瓦盏内覆转,以巴豆40粒!作2次烧烟熏之,晒干乳细。每服一字.别人好茶末,食后煎服,主治气虚头痛(《医方大成》)。
34、香附子&&/fonts&炒)120克,川芎60克,为术。每服6克,腊茶清调下。主治气郁头痛(《民间百病秘方》)。
35、川芎为末。腊茶调服6克。主治气虚头痛丸不愈者,甚效。(《民间百病秘方》)。
36、当归30克,酒2碗,煎八分服,主治血虚头痛欲裂。
7、枸杞根30克,金樱根20克.刀豆根20克,红枣8克。将药物煎后,调拌蜂蜜冲服。1日3次。主治血虚头痛不可忍者。
3 8、玉竹2 0克,白菊花1
2克,鹿衔草1-2克,川芎10克。煎服。1日数次。主治头痛。&&。
3 9、路路通20克,茶叶12克,钩藤20克,薄荷1 2克。煎服,1日数次。主治血瘀头痛。
40、葱白60克,艾叶60克,生姜12克,丝瓜络60克,食盐30克。将药物捣烂.加热后,用纱布包扎外熨头部。主治血瘀头痛。
41、黑牵牛7粒,砂仁1粒。研末,井水调汁,仰灌鼻中,待涎出。主治温热头痛(《圣济总录》)。
42、天南星(大者、去皮)、茴香(炒)。上等分为细末,入盐少许在面内,用淡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t50丸,食后姜汤下。主治风痰头痛不可忍(《魏氏家藏方》)。
43、芸香草3克.苏叶0.3克.白芷0.9克,川芎3克.姜皮为引,煎西服。主治伤风、头疼、发热。
14、山羊粪炒发研末。酒送6克。主治雷头风。
45、地肤子同生姜研烂,冲酒服,取汗即愈。。主治雷头风肿,不省人事(《男女奇效良方≥)
46、荷叶l枝,升麻1 5克,苍术1 5克。水煎温服。主治雷头风症见憎寒发热!状如伤寒(《类编效效方》)。
47、葶苈子,为未。以汤淋汁,沐头三四度。主治头风《肘后方》)。
48、乳香、蓖麻仁等分。捣饼。随左右贴太阳穴。主治风气头痛.不可忍者(《丹溪纂要》)。
49、藜芦15克,黄连l克。主治风气头痛,不可忍者(《圣惠方》)。
50、白蒺藜9克,薄荷1-5克,蓖荆子6克,川芎1.5克.羌活3克,桑叶6克,水煎服。取棉被盖头,汗出。主治头痛:
5 1、甘草煎汤淋之。主治头风久痛。勿令入目(《圣惠方舟)。
52、刀豆根15克。酒煎胀。主治头风(《医方集宜》)。
53、井底泥和大黄、芒硝敷之。主治头风热痛(《千金 方》)。
57、王不留行、香白芷等分。为末。干掺一夜,篦去。主治头风白屑(《圣惠方》)。
58、白菊苗。捣末。先灸两风池各二七壮,后空腹取药一方寸匕,和无灰酒服之,日再,渐加三方寸匕。若不欲饮酒者,但和羹粥汁服之亦得。主治久患头风眩闷,头发干落,胸中痰结(《:天宝单方图》)。
9、草乌头尖(生用)0,3克,赤小豆35粒,麝香1字。为来,每服1-5克,薄荷汤拎服。更随左右啼鼻。主治头风(《指南方》)。
60、大附子1个(生用,去皮脐),绿豆1合。同人铫子内,煮豆熟为度,去附子,服豆即安,每个可煮5服,后为末服之。主治头风。《类编朱.氏集验方》)。
6l、玄精石末,入羊胆中阴干,水调一字,吹鼻中。主治头风脑痛(《千金方》)。.
62、葛根30克,山楂12克,酸枣仁14克-金樱子1 4克。水煎服,每日2次。主治偏头痛。
63、樟脑3克,冰片0.l克,白芷6克,细辛6克。将药物捣细末,调拌面粉成形,外塞于鼻窍。主治偏头痛。
6 4、鸡蛋3个?川芎9克。和匀炒熟吃。主治偏头痛(《奇难杂症古方选》)。
6 5、向日葵盘干品6 0克,捣烂加水50 0毫升、,用砂锅文火煎至1 5 0毫升,分2次服完。主治偏头痛。
6 6、白萝卜去皮,切成细片、挤汁加冰少许,仰卧点鼻,左痛漓右鼻,右痛滴左鼻。主治偏头痛。
6 7、白芷6克,梅片3克,D共研细末,吹人鼻少许。主治偏头痛。
68、樟脑3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卷纸内,点燃吸烟至鼻腔即止。主治偏头痛。
6 9、雄黄、细辛各等量,共研细柬,药末吸人头痛对侧鼻腔。主治偏头痛(《陕西中医》~986-4)。
70、新萝卜自然汁,加冰片少许t调匀。昂头灌鼻孔,左疼灌左,右疼灌右。主治偏头痛(《男女奇效良方》)。
71、萝卜汁(加少量冰片).滴鼻。主治偏头痛(《海内外秘方选》)。
72、羊角天麻、川芎各等分。共为细末,葱酒调下(《秘传奇方》)。
73、牛蒡末15克,红砂糖1 5克;烧酒冲服至醉,出汗,主治偏头风,特效。
74、蜈蚣头1&个,捣碎,撤在伤湿止痛膏上,敷在疼侧太阳穴上,一次痊愈。主治偏头痛。
75、炙全蝎、钩藤、紫河车各18克。共研细末,装腔囊(每粒含生药0.3克)。o.9克/日!分.3次口服。主治偏头痛。
7 6、白附子3克,葱头15克。将上药捣烂如糊状,然后贴敷于痛侧太阳穴上,外面盖巧红膏药或白胶布固定。主治偏头痛。
77、嫩柏树果50克,食盐l00克。将上药共捣烂,放入锅内炒热,乘热敷于患者痛侧头部,每天2~3;次,连敷5~7天。
78、白芷10克,细辛3克,面粉6克,将前两味药研粉,加入面粉拌匀,炒热成饼,乘热敷于患者痛处,每天换药2~3次。主治偏头痛。
7 9、硇砂末o.S克.水润豉心0.3克。捣丸皂子大,绵包,露出一头,随左右纳鼻中。主治偏头风日久(《圣惠方》)。
80、雄黄、细辛等分为末,左边痛嗅入右鼻,右边痛嗅入左鼻,主治偏头风日久(《斗门方》)。
81、大黄末1克J黄芩末3克。二昧和生白酒一碗,炖热,调匀服之。主治偏头风日久(《广笔记》)。
82、取生萝卜1个,捣烂绞计,冰片少许和匀,灌入鼻孔。左痛灌左,右痛灌右。主治偏头风日久。
83、川楝子加烧酒少许,炒之。入包袱内熨之,左侧熨左,右侧熨右,主治偏头风日久神效。
84、养麦面和水煎饼,于恰好时取起;趁热贴在患处,外用布扎好。大约2-3日换1次。主治偏头风日久。
85、荜拨为末。令患者口中含,左边疼,夸左鼻吸一字。右边疼,右鼻吸一字。主治偏头痛(《类编朱氏集验方》)。
86、大青根30~60克。酌加水煎,饭前服。主治偏头痛时发时止(《福建民间草药》)。
87、土当归12克,桑寄生9克,秦艽6克,防风6克。竹沥l杯。水煎服。主治偏头风(《湖南药物志》)。
88、蓖麻子(去壳)15克,大枣15枚(去核)。共捣如泥,绵裹塞鼻中。主治半边头痛。
89、川椒15克,白梧桐叶60克。先将锕叶炒黄,次入椒再炒,以火酒洒在锅内,拌台取出,卷在绸内,扎在痛处,吃热酒l碗,取被盖颈而睡,出汗。主治半边头痛经年不愈:(《纲目抬遗》)。
90、白芷,细辛、石膏、乳香、没药(去油)。上各味等分。为细末,吹入鼻中,左痛右吹,右痛左吹。主治半边头痛(《种福堂公选良方》)。
91、白僵蚕为束,葱茶调服3克,立效。主治偏正头风,连两太阳穴痛者(《百病丹方大全))。
92、细辛、白芷等分为束,热痛水调,风痛酒浆调。笔涂痛'处,主治偏正头风(《男女奇效良方》)。
93、延胡索7枚,青黛6克,牙皂2个(去皮)。为末。水和丸如杏仁大,每以水化为丸,灌A病人鼻中,或左或右鼻孔均可,口咬铜钱1枚,当有涎出而效,主治偏正头风,痛不可忍者(《民间百病秘方》)。
9 4、草乌头1 2
0克,川芎120克,苍术240克,生姜120克,连须生葱l把。捣烂,同入瓷瓶封固,埋土中。春五、夏三、秋五、冬七日,取晒干,拣去葱姜。为末。醋面糊和丸梧子大,每服9丸,临卧温酒下。主治偏正头风(《经验方》)o
95、生萝卜汁1蚬壳,仰卧,随左右注鼻中,主治偏正头风神效(《如宜方》)。&&&&-&&.
96、万年青根,削尖,蘸朱砂塞鼻孔内;左痛塞右,右痛塞左,两侧痛者齐塞。主治偏正头风神效。
9 7、大青根、臭牡丹根各3 0克,鸡蛋2个。水煎。吃蛋和汤。主治偏正头痛,高血压头痛。
9 8、天麻45克,附子(炮制、去皮、脐)30克,半夏(汤洗七遍,去滑)30克,荆芥穗1
5克,木香15克,桂(去粗皮)0.3克,芎劳15克。上味捣罗为末。入乳香和匀,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丸,渐加至lo丸,茶清下,每日3次。主治偏正头痛,眼目肿疼昏暗,头目旋运,起坐不能(《圣济总录》)。
99、白砒、藤黄、斑蝥、红娘子各等分。研束,加水为丸,如梧子大,将1丸放膏药中间,另用1张膏药将药丸合入牯住,用针剌数孔放太阳穴、列缺穴上,胶布固定,1日1换,5日为l疗程。主治偏正头痛&&/fonts&《穴位贴药疗法》)。
1 00、川芎6 0克,香附子(炒)120克,上为束&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主治偏正头痛(《澹寮方》)。
1 01、革乳4 5克,用猪瘦肉1 20克炖汤,以汤煎药服。主治阴虚头痛(《江西民间草药》).。
102、葫芦巴(炒)、制三棱(酒浸,焙)各15克,干姜(炮)7.5克。上为细末。每服6克,温生姜汤或温酒调服,不拘时候。主治气攻头痛不可忍(《济生方》)。
103,片苓(酒拌炒三次,不可令焦)60克,川芎3
0克,细芽茶9克,白芷5克,薄荷9克,荆芥穗12克0上为细末。每服&6~9克,用茶清调下。主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痛,及头风热痛不可忍(《赤水玄珠》)。
104、虎胫骨(酒炙)9 0克,没药21 0克。为末。每次温酒下8克,颇验。主治历节痛风(《圣济总录')。
1 05、炭灰1
500克,蚯蚓泥50~300克,红花9克。和醋炒热,布包作两起,轮流熨之,主治历节痛风甚效(《景岳全书》)。
痛 辨 治 梗 概
——重点介绍已故著名老中医赵金铎教授治头痛经验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朱建贵
头痛的国际分类
头痛的中医命名
头痛的中医治疗近况
中医治疗的侧重面
赵金铎老中医头痛证治八法
本人对赵老治头痛经验的继承心悟
头痛是一个症状,既是单一的疾病,也是某些器质性疾病的信号或并发症内、外、神经、精神、五官等各科疾病都可引起头痛,如感染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颅内疾病、神经机能性头痛、偏头痛,以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血液病、代谢病、病态反应性疾病等等。
头痛的国际分类(1988年)
2.紧张性头痛
3.丛集性头痛和慢性阵发性偏头痛
4.与器质性病变无关的各种头痛
5.与头部外伤有关的头痛
6.与血管疾病有关的头痛
7.与颅内非血管疾病有关的头痛
8.头痛与某些物质或其戒断有关
9.与非头部感染有关的头痛
10与代谢疾病有关的头痛
11.头痛或面痛与颅骨、颈、眼、耳、鼻、鼻窦、牙、口腔与其他面和颈部结构疾病有关
12.颅神经痛、神经干痛和传入神经阻滞痛。
目前中医诊治的头痛大多为前4种头痛,以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最多,过去都统称为血管神经性头痛。
头痛的中医命名
头部位置较高,犹如高山一样,“高颠之顶,唯风独到。”头痛又与外感风邪有关,头痛往往缠绵难愈,时作时止,就像风去风来,风来则痛,风去则止,遇风又痛加重。所以这种头痛叫头风、首风、脑风、雷头风、沐浴风等。
头痛往往偏于一侧,又叫偏头痛。
头痛的中医治疗近况
病因病机认识
&&&&《内经》:“头痛颠疾,下虚上实。”“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下虚上实。上实为风痰瘀、下虚为肝肾不足。
治疗原则:发作期多祛风、化痰、活血,静止期多补肝肾、调脏腑。
中医治疗的侧重面
&& 以祛风为主
理论依据:病位在头,头居最高,“高颠之顶,唯风独到。”
客观表现:头痛突然而发,受风而发,头痛部位不固定。
常用方剂:川芎茶调散、芎芷石膏汤,羌活胜湿汤。
常用药物:川芎、细辛、白芷、防风、藁本、柴胡、葛根、蔓荆子、白蒺藜、天麻、石决明、珍珠丹、钩藤、羚羊角。
注意:风胜则干,风药易伤阴,久服要配以养阴药。
理论依据:薛立斋谓:“头痛久发,多主于痰。”
客观表现:头痛兼头重、恶心,甚则呕吐、腹泻,苔腻、脉滑。
常用方剂:
&&&&a、痰厥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
头 痛 辨 治 梗 概
——重点介绍已故著名老中医赵金铎教授治头痛经验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朱建贵
头痛的国际分类
头痛的中医命名
头痛的中医治疗近况
中医治疗的侧重面
赵金铎老中医头痛证治八法
本人对赵老治头痛经验的继承心悟
头痛是一个症状,既是单一的疾病,也是某些器质性疾病的信号或并发症
内、外、神经、精神、五官等各科疾病都可引起头痛,如感染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颅内疾病、神经机能性头痛、偏头痛,以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血液病、代谢病、病态反应性疾病等等。
头痛的国际分类(1988年)
2.紧张性头痛
3.丛集性头痛和慢性阵发性偏头痛
4.与器质性病变无关的各种头痛
5.与头部外伤有关的头痛
6.与血管疾病有关的头痛
7.与颅内非血管疾病有关的头痛
8.头痛与某些物质或其戒断有关
9.与非头部感染有关的头痛
10与代谢疾病有关的头痛
11.头痛或面痛与颅骨、颈、眼、耳、鼻、鼻窦、牙、口腔与其他面和颈部结构疾病有关
12.颅神经痛、神经干痛和传入神经阻滞痛。
目前中医诊治的头痛大多为前4种头痛,以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最多,过去都统称为血管神经性头痛。
头痛的中医命名
头部位置较高,犹如高山一样,“高颠之顶,唯风独到。”头痛又与外感风邪有关,头痛往往缠绵难愈,时作时止,就象风去风来,风来则痛,风去则止,遇风又痛加重。所以这种头痛叫头风、首风、脑风、雷头风、沐浴风等。
头痛往往偏于一侧,又叫偏头痛。
头痛的中医治疗近况
病因病机认识
&&&&《内经》:“头痛颠疾,下虚上实。”“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下虚上实。上实为风痰瘀、下虚为肝肾不足。
治疗原则:发作期多祛风、化痰、活血,静止期多补肝肾、调脏腑。
中医治疗的侧重面
&& 以祛风为主
理论依据:病位在头,头居最高,“高颠之顶,唯风独到。”
客观表现:头痛突然而发,受风而发,头痛部位不固定。
常用方剂:川芎茶调散、芎芷石膏汤,羌活胜湿汤。
常用药物:川芎、细辛、白芷、防风、藁本、柴胡、葛根、蔓荆子、白蒺藜、天麻、石决明、珍珠丹、钩藤、羚羊角。
注意:风胜则干,风药易伤阴,久服要配以养阴药。
理论依据:薛立斋谓:“头痛久发,多主于痰。”
客观表现:头痛兼头重、恶心,甚则呕吐、腹泻,苔腻、脉滑。
常用方剂:
&&&&a、痰厥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
&&&&b、热痰头痛:柴芩温胆汤。
&&&&c、寒痰头痛:苓甘五味姜辛汤。
常用药物:半夏、陈皮、茯苓、竹沥水、胆星、天竺黄、白附子、僵蚕。
理论依据:久痛入络,气滞血瘀,瘀血阻络
客观表现:头痛部位相对固定,呈刺痛。头痛日久不愈。
常用方剂: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
常用药物: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延胡、地龙、水蛭、葛根、三七粉、香附。
理论依据:肝肾亏虚(阴虚)、阴不潜阳,肝阳上亢。《内经》:“年四十,阴气自半。”“上气不足,头为之苦倾。”
客观表现:头痛日久绵绵,或头晕,烦躁,乏力,气短不足以息。
常用方剂:
&&&&A&&肝肾阴虚头痛:杞菊地黄汤合镇肝熄风汤。
&&&&B&&气虚:益气聪明汤。
常用药物:生地、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何首乌、太子参、党参、黄芪。
理论依据:脑为元神之府,心主神明,心脑相通。头为诸阳之会,神不守舍,元神失主,脑气逆乱,发为头痛。
客观表现:头痛,头晕,心悸,失眠,烦躁,失眠后头痛加重。
常用方剂: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
常用药物:枣仁、远志、柏子仁、夜交藤、当归、五味子、朱砂、茯神、合欢花、浮小麦。
成品药、外用药、其他疗法
水丸:正天丸。
滴丸:都梁滴丸、羚羊角滴丸、愈风宁心滴丸。
颗粒剂:复方羊角颗粒。
胶囊剂:镇脑宁胶囊。
袋泡剂:川芎茶调袋泡剂。
口服液:太极通天口服液。
片剂:元胡止痛片。
外用药:药饼敷贴:敷太阳穴、敷痛处、敷涌&&&&&&泉,敷肚脐等处。压耳穴等。
其他疗法: 针灸、点穴、气功等。
赵金铎老中医头痛证治八法
1、活血化瘀法
适应证:瘀血阻络。
表现:头痛如针刺,或剧痛如裂,或走路震痛。头痛时作时止。胸满不舒,烦躁易怒,如狂或发狂,口干不欲饮,手足指(趾)时有憋胀感,经行滞涩量少,夹有瘀块,经前腹痛,经行头痛加重,面色晦滞,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弦或细涩。
方药:柴胡6g&&&&&&当归9g&&川芎5g&&&&生地12g&&&赤白芍各9g&&枳壳9g&&桔梗6g&&&&丹皮9g&&&菊花9g&&&&&&甘草5g&&丝瓜络15g
2、凉血清肝法
适应证:肝阳化风,血热上冲。
表现:全头胀痛欲裂,太阳穴经脉隆起跳痛,面目红赤,烦躁易怒,夜寐不安,多梦易惊,甚则目眩妄见,口臭冷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鲜红、苔黄,脉弦数。
方药:生地15g&&丹皮9g&&酒军6g&&元参15g&&&龙胆草6g&&决明子30g&&柴胡6g&&菊花9g&&&赤白芍各9g&&枳壳9g&&&&甘草5g
3、滋肾平肝法
适应证: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表现:全头胀痛,颈项不柔,头晕耳鸣,肢体振颤,盗汗遗精,心烦易怒,舌红少苔,脉寸关微弦,两尺浮大无力。
方药:枸杞子12g&&菊花12g&&生地15g&&山药20g&旱莲草15g&&云苓9g&&&&丹皮9g&&&&女贞子15g&&泽泻9g&&&&细辛3g&&薄荷3g(后下)何首乌12g&
&&&&&&&&&&&&&&
4、清化痰热法
适应证:痰湿化热,上干清阳。
表现:头胀闷痛,头晕目眩,胸闷脘痞,恶心呕吐,痰涎较多,纳呆运迟,平素饮食不节,口干苦而不欲饮或饮水不多,或饮后不适,大便粘滞不爽,小便黄赤,夜寐多梦,易惊,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方药:云苓12g&&陈皮9g&&&&半夏10g&&竹茹12g&&枳实6g&&厚扑花9g&&菖蒲9g&&&&地龙10g&菊花12g&&怀牛膝10g炒决明子
5、化痰熄风,通络升阳法
适应证:风痰阻络,清阳不升。
表现:头闷痛,或痛不定处,或眉棱骨疼,晕眩呕恶,泛吐清水,肢体麻木,面色晦暗,头皮麻或闷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红,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或弦滑。
方药:半夏12g&&天麻10g&&&白术10g&&&橘络9g&白芍10g&&甘草6g&&&&胆星6g&&&&葛根12g&&云苓12g&&桑寄生12g&&钩藤15g(后下)&当归9g
6、舒肝解郁法
适应证:肝气郁结,痰血瘀滞。
表现:头闷胀痛,头痛时作时止,痛甚则呕恶不止,情绪焦躁,不任烦劳,面色晦暗,眼圈发乌,心悸气短,平素喜生闷气,胸胁胀闷,夜寐不安,数日不进饮食或食不甘味,大便时干时溏,滞下不爽,经行先后不定期,色紫且夹有瘀块,舌质暗,苔白或白腻,脉弦或弦涩。
方药:归尾9g&&&&&&赤白芍各10g&&&&柴胡9g&&&&云苓12g&白术10g&&&&薄荷3g(后下)&&丹皮9g&&&夏枯草15g&制香附10g&&橘络9g&&&橘叶12g&&法半夏9g&&&丹参15g&&&甘草6g
7、调和营卫法
适应证:营卫不和。
表现:头痛发无定时,或与天气变化关系明显,头汗出而恶风,项背强几几,头皮浮顽,口不知味,耳鸣目痛,或眉棱骨痛,甚则颈项痛,身拘急,舌正苔白,脉浮缓。
方药:桂枝9g&&白芍9g&&&&甘草6g&&&&生姜三片&&&大枣五枚&&黑芥穗3g&&黄芪12g&&葛根12g&&&白芷3g&&浮小麦20g&
8、温肝散寒,蠲饮降逆法
适应证:寒凝厥阴,浊饮上逆。
表现为颠顶痛,或头昏沉而痛,呕吐清水或痰涎,或胃脘痛,不欲饮食,四末不温,或冷汗出,面色青,口中和,或口干不欲饮,烦躁不宁,舌正苔白滑或白腻,脉沉弦或弦紧。
方药:吴茱萸3g&&党参15g&&生姜10g&&&大枣5枚&法半夏12g&&泽泻12g&&旋复花10g(包)藁本10g&&白云苓15g&&生代赭石20g(先煎)&&&广肉桂3g
(1)头项症状加减
头胀加芥穗6g&&&&&&&&&&&&&&&&&&&&头冷加桂枝6g
头热加胆草6g&&&&&&&&&&&&&&&&&&&&头晕加天麻6g
头重加藿佩叶各9g&&&&&&&&&&&&头汗加知母12g
前头痛加白芷10g&&&&&&&&&&&&&&后头痛加羌活9g
左头痛加柴胡、元胡各9g
右头痛加柴胡、香附各9g
巅顶痛加藁本9g&&&&&&&&&&&&&&&&&&头痛日久加僵蚕9g
头皮麻木加姜黄10g&&&&&&&&&&&&项强加葛根15g
脑鸣加蝉衣9g&&&&&&&&&&&&&&&&&&&&&&耳鸣加蝉衣5g
颜面抽搐加钩藤15g(后下)、全虫3g,
口眼歪斜加僵蚕9g、全虫3g,
目赤加木贼9g、酒军6g,
口舌生疮加黄柏9g、砂仁5g(后下),
口苦加黄苓9g,口粘加佩兰10g,
口臭加竹茹12g,口渴加花粉9g,
口角流涎属痰湿加半夏12g、茯苓15g,寒湿加干姜6g,
舌麻加菖蒲9g、远志6g,唇青紫加桃仁9g、丹参15g,
舌生瘀斑加苏木9g,舌红绛重加丹皮、生地,
舌光加元参15g、生地15g,舌龟裂加元参15g、玉竹12g,
舌苔白腻加薏米15g,白蔻仁9g,舌苔剥脱加怀山药15g,
舌苔灰黑加川军4.5g,项强加葛根15g
(2)经带症状加减
经行后期加红花6g、元胡12g,
经行后期量少色淡重用当归15g、吴萸6g,
月经过少加桃仁、苏木各9g,
月经过少,小腹喜按重用当归15g、白芍20g,
月经过多加生侧柏叶12g,
经血紫暗加桃仁10g、丹皮15g,
经血清稀加艾叶9g、肉桂3g,
带下清稀加薏米30g、肉桂4g,
带下黄浊加黄柏9g、车前草15g
赵老治疗头痛的5个特点
理法方药规范
药味少——每方药味数分别为:12、11、12、11、12、14、10、11味。
药量轻——每方总重量分别为:109、123、143、119、123、138、93、120克。
对女性患者的诊疗重视月经的期、量、色、质和带下情况。
疗效确切:此方案已经临床验证总有效率为86%。
本人对赵老治头痛经验的继承心悟
&&(一)治头痛以肝脏为病位中心,以气血痰热风寒虚为病机重点,分别施以舒、清、平、温、化、补诸法。
理论依据:《内经》:风气通于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临床依据:228/310=73.5%(310例中有228例与肝有关)
具体治法:
舒肝解郁—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舒肝化痰—越鞠丸合温胆汤加减。
清肝泄火—龙胆泻肝汤加减。
平肝熄风—天麻钩藤饮加减。
温肝降逆—吴茱萸汤合旋覆代赭石汤加减。
化肝活血—血府逐瘀汤或通窍活血汤加减。
补养肝血—圣愈汤加味。
关于临床评价
指标尚无特异性
脑血流图、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检查
头颅CT、MRI、TCD
血浆类啡肽、脑啡肽、胃泌素、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内单安氧化酶,血清5—羟色氨、儿茶酚胺、前列腺素、雌激素、视野检查等。
应用疼痛量表
(1)按头痛发作的次数、天数、持续时间计分
按头痛程度计分:常用2种
六点行为评分法(BRS—6):
无头痛,计0分;
有头痛但可被轻易忽视,计1分;
有头痛,无法忽视,不干扰日常生活,计2分;
有头痛,无法忽视,干扰注意力,计3分;
有头痛,无法忽视,所有日常活动都受影响,但能完成基本生活要求如进食和排便等,计4分;
头痛剧烈,无法忽视,需休息或卧床休息,计5分。
转自:同仁医学&
中风后要防血压高(血管那些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很容易再次复发受访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红本报特约记者
  60岁的李先生吸了40多年的烟,前不久,在家看电视,突然发生左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含糊,家人马上将他送到医院。医生确诊为脑卒中,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李先生康复出院后,觉得自己身体不错,医生给的药也没有吃。几天前,单位体检发现,李先生的血压达到了180/110毫米汞柱。但是,他仍然没有放在心上。之后的一天晚上,李先生在沙发上休息时,突然一侧的身体又动不了了,家人再次将他送医。经过仔细检查,医生认为李先生是“二进宫”,即卒中复发。经过全力救治,李先生的命虽然保住了,却落下了残疾。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红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血管病变是脑卒中的基本原因,血压骤然升高是中风的诱发因素之一。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患者在发病前血压不高,发病后却见血压升高。一般来说,中风发生后的血压升高与丘脑下部释放出一些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以及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等有关,它们会引起脑部和全身的血管痉挛,升高血压。很多时候,这种“高血压”可以回落,但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高血压状态,如果不干预,很容易“二进宫”,即卒中复发。而脑卒中一旦再次复发,病情会更为凶险,患者常会因反复发作而死亡。
  一般认为,患者血压水平高于140/90毫米汞柱,可使卒中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首次卒中后的患者,不论既往是否有高血压史,均需密切监测血压水平。建议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适当运动等;积极控制高血压,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最好能将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
  对于没有出现卒中的患者来说,预防更加重要。一般推荐40岁以上,只要有一个危险因素,就应每年做一次脑血管检查。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过度饮酒、运动过少、无症状颈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脑血管检查,一要先做脑卒中的风险评估;二要同时做颈动脉超声、脑血管超声。与欧美等白种人多为颈动脉缺血不同,中国人的缺血性脑卒中多发生在颅内,因此光做颈动脉超声可能不够。如果颈动脉超声和脑血管超声发现有问题,可再做一个核磁的血管成像。&#9650;
& & & (来源:《 生命时报
》日) & &
组成:葛根30g,杭菊花15g,川芎10g,天麻10g,白芍15g,白芷10g,白僵蚕15g,甘草5g,黄芩10g,生地15g,丹参15g。功效:活血凉血,祛风止痛。主治:高血压头痛、脑血管痉挛头痛、神经性头痛,症见头痛、头晕、面赤、性情急躁、睡眠不安、口苦、口干,舌偏红、兼有瘀点,脉弦略数。煎服法:每天一剂,连煎两次,所得药液混和后分两次温服。方解:头为“诸阳之府”、“诸阳之会”,临床各种偏正头痛,以肝阳上亢、风热上扰多见。“久病多瘀”,不少病人头痛久日不愈,常见不同程度血瘀证。方中葛根升清甘凉,能扩张脑血管及侧支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杭菊花甘凉,《本草纲目》曰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治诸风头目”,是治头痛头晕常用药。川芎、白芷祛风活血止头痛,李杲曰“头痛须用川芎”,《本草经百种录》说白芷是“祛风要药,能和利血脉。”天麻甘平,《药品化义》说“天麻气性和缓,为定风神药,头风、眩晕,悉以此治”。黄芩、生地、丹参、白芍活血凉血。甘草、白芍能解痉缓急止痛。川芎、白芷为血中气药,活血且能行气,正如王清任曰:“气通血活,何患不除”。加减:兼有呕吐者酌加姜半夏、茯苓、代赭石;失眠者酌加炒枣仁、夜交藤、合欢花;胸烦闷者酌加蒌仁、栀子、百合;大便结者酌加枳实、玄参、大黄;健忘者酌加石菖蒲、远志;痰多、舌苔厚腻者酌加法半夏、天竺黄;巅顶痛者酌加藁本,后脑痛者酌加羌活,两侧头痛酌加柴胡;脑热、脑涨酌加石膏、钩藤。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名医名方专栏 & &
头痛一症,根据引起头痛的原因不同,其疼痛症状也有所不同。如偏头痛,病史可追溯到青、少年起就有不定期的头痛发作,发作前可有视觉先兆如闪光、黑蒙或眩晕,发作持续数小时到数日,发作过程常是定型的。腰穿后头痛为裂开性,枕部最为明显,坐起时加重,卧下后减轻或消失,持续时间数天,最长可达数月。感染中毒性头痛以发热头痛最为常见。青光眼引起头痛自眼球开始,可渐向头部放射。额窦炎痛在前额。上颌窦炎头痛在面颊和前额,筛窦炎痛在眼球后和颞颥部,蝶窦炎多引致颅顶部疼痛。脑膜炎痛在整个头部,伴有发热。脑溢血为头痛伴肢体瘫痪。高血压头痛,为间歇发生,大多在晨起与疲劳后发生。&
1.川芎50克白芷50克炙远志50克冰片7克四位药研末,装入瓶子里密封储存,用的时候,取一小捏药面,细布包裹塞鼻孔,右边痛塞左鼻孔,左边痛塞右鼻孔。5——10分钟就不痛了,效果超级好使,&
2.生石膏25g 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20g白芥子12g白芷15g 后头痛加羌活20g  前头痛加白芷18g  偏头痛左侧加柴胡20g右侧加生白芍18g 头顶痛加藁本18g 每日一剂4~5剂便愈,病史长者可加服3剂&
3.偏头痛:脑清片2片+阿司匹林0.3克3片+强的松2片+西比灵2粒效果甚佳&
4.立愈汤,治一切头痛:土茯苓30克,何首乌12克,天麻、当归、防风各8克。来源;孟文瑞《春脚集》&
5..顽固性头痛秘方;通络头风汤川穹28g 当归18g 细辛5g(后下) 大蜈蚣2条(焙干研末冲服)头部冷痛(遇冷风或气温变低痛重)加白芷20g  头部热痛(闷热时痛重)加甘菊20g苍耳子18g头痛剧烈如针扎火烤加白僵蚕18克&
偏正头痛:细辛、雄黄各等分,研细末,用纸捻蘸药搐鼻,左痛搐右,右痛搐左,全痛两边交替搐。一次痛减,二次即止。(世医得效方)&
6.头痛:生乌头,去皮捣烂,醋调敷痛处,须臾痛止。(千金方)-&
7.偏正头风:生萝卜汁,仰卧随左右注鼻中,神效。(如宜方)-&
8.偏头风:荜拨,研末,口含温水,随左右吸鼻。(经验方、效验方480)-&
9.头痛:硝石末,吹鼻内,即愈。(雷公炮炙论)-&
10.头痛:高良姜,生研,频(搐)吹鼻中即止。(普济方)-&
11.头痛:决明子,炒研,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易,一夜即愈。(摘元方)-&
12.头痛不止:杨梅末,炒搐鼻。(千金方)-&
13.头痛:片脑,卷纸作捻,烧烟搐鼻,吐痰涎即愈。(寿域方)-&
14.风痰头痛:苦瓠膜,取汁,苇管灌入鼻,其气上冲脑门,须更恶涎流出,其病立愈,并除根。勿以昏晕为疑,干为末,吹鼻亦效。(普济方)-&
15.头痛:栀子末,蜜和浓涂舌,吐即止。(兵部手集)-&
16.偏正头风:谷精草,研末,白面和,摊纸贴患处,干则易。(集验方)-&
17.偏头痛:白萝卜皮,贴太阳穴,可止痛。(偏方二百三)-&
18.偏正头痛:荞麦粉,醋调饼,敷太阳穴。(西安铁路局中心医院)-&
19.头痛:血竭粉0.5克,贴右太阳穴及最痛处,3次即止。(效验小金方)-&
20.头痛:桂心30克,研末,黄酒调贴上星、百会两穴,日一换。(效验小金方)-&
21.头痛欲死:焰硝末,吹入鼻内立止。&
22.偏头痛粉治偏头痛&
偏头痛多见于女性,常于青春期起病,呈周期性发作。在发作前常先有嗜睡、倦怠、忧郁感,并可能在眼前出现闪光、暗点、偏盲以及局限性感觉运动障碍(如肢体麻木、失语)。头痛为搏动性钻痛、钝痛或刺痛。头痛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后逐渐减轻,常在入睡后缓解。&
[方剂]附子、干姜、桂枝、细辛、石膏、龙胆草、黄芩、大黄、党参、黄芪、白术、淮山药、当归、熟地、羌活、防风、柴胡、山萸肉、五味子、天南星、半夏、川芎、白芷、牡砺、磁石、全蝎、威灵仙、蜈蚣、地龙、桃仁、伏芩、枣仁。&
[制用法]药味、剂量均随症加减,烘干,研末备用。每天20克,分2--3次,温开水送,连服10天为1疗程。服后有效,可连服2--3个疗程。&
[疗效]本方祛风攻下,益气活血,寒温相合,刚燥柔润互济,掺人苦寒有大毒、清热止痛效果较佳的马钱子,总的药性偏寒凉,阳虚者不宜用。本方所治排除高血压、鼻窦炎、肿瘤所致头痛,多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呈中、重度者,病史均在一年以上。&
[验证]治疗结果:近期治愈21例,显效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病例:朱xx,男,35岁,日诊。头右半侧痛4年余,每月必发3--4次,每次2--3天,每天痛I--2次,每次1小时左右,呈针刺样,伴恶心、呕吐酸苦水,疼痛部无冷感,服西药无效。血压、眼底检查正常。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予偏头痛粉200克,分10天服完,仅服1疗程,随访至今无复发。&
[备注]本方集寒热温凉、气血阴阳、升降攻补于一方,乃为大杂绘,有违理法方药规范,但临床效果不错,真所谓理未明而效可见。&
23.新牵正散治偏头痛&
[方剂]白附子、全蝎各6克,当归、柴胡各12克,僵蚕、川芎、白芷各10克,蜈蚣1条。&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疗效]搜逐血络,祛风止痉,通络止痛。&
[验证]何xx,女,78岁,日诊。头右侧掣痛时发时止,肋部尤重已十余年。经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无明显好转。曾服镇痛、消炎、营养神经药等,又经中医药治疗均罔效。现症头右侧掣痛,逢恼怒加重,肋部肿胀发热。近一周来,头晕、眼胀、口不能张,彻夜不眠,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辩为肝火上炎,风痰阻络。投新牵正散加龙胆草、山桅子、黄芩、秦艽、赤芍各10克,5剂而愈。&
共治5例,男3例,女2例,病程最长10年,最短5个月,均治愈。治疗天数长则15天,短则5天。&
[备注]风疾偏重加半夏、防风、制南星、陈皮;肝火偏亢加龙胆草、山桅子、黄芩、丹皮;久病入络加赤芍、穿山龙、桃仁、红花。&
24.头痛塞鼻散治疗偏头痛&
[方剂]川芎、白芷、灸远志各50克,冰片7克。共研细末,瓶装密贮勿泄气。&
[制用法]以消毒纱布一小块,包少许药末,塞人鼻孔,右侧头痛塞左鼻,左侧头痛塞右鼻。&
[疗效]以本方治疗偏头痛百余例,疗效满意。一般塞鼻3--5分钟后,头痛即逐渐消失。有的塞鼻得嚏后,自觉七窍通畅而痛止。复发时再用仍有效。&
[验证]顾、,女,43岁。患偏头痛年余,每月发作1--2次,每次持续3--4天。发作时不能坚持工作,因畏服煎药,单纯给予头痛塞鼻散一瓶,每次取少许以绢包裹塞鼻,塞后即可止痛。痛发时再塞又可取效,连塞2天即完全痛止。半年余未再复发。&
25.加减清上蠲痛汤治疗偏头痛&
[方剂]当归、川芎、白芷、细辛、羌活、防风、菊花、黄芩、麦冬各3克,蔓荆子6克,甘草1克。&
[制用法]水二碗,煎成一碗,内服。&
[疗效]经多次临床应用,效果极佳。&
[验证]罗xx,女,55岁,日初诊。患者于1983年初:开始自觉头部左侧疼痛,视力由1.2下降至0.2,伴前额部胀痛;1984年初先后到xx大学学院,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做CT、脑血管造影等检查,诊断为脑动脉瘤,位于蝶鞍前部稍偏左侧,约2.1x3厘米大小;视力右眼1.2,左眼0.1,左眼视野缩小。经治未见明显改善,延请沈老治疗。自诉头部左侧及左眼眶周围疼痛不止,头部发胀感,头晕,左眼视物模糊,耳鸣,夜寐多梦,时有口苦,胃纳一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涩。证属风阳上扰清窍,治以祛风止痛,平肝明目为主,方拟加减清上蠲痛汤加味。处方:当归、川芎、白芷、羌活、防风、钩藤、蔓荆子、麦冬、独活、黄芩、细辛各3克,杭菊花、甘草各1.5克,蕤仁肉9克。水煎服,每天1剂。共服四剂,头痛、头胀减轻,依前方加草决明9克,每天1剂。共服14剂,头晕、头痛、耳鸣均消失,自觉左眼视力有改善。依上方再服七剂,眼科检查左眼视力由原来的0.1变为0.2,视物较前清楚。处方:当归、川芎、羌活、防风、杭菊花、麦冬、黄芩、甘草各3克,白蒺藜、蕤仁肉、草决明、蔓荆子、白芍、生地各9克。水煎服,隔天服1剂,连服14剂以善后。病者一直随诊至今,疗效巩固。&
[备注]偏头痛或左或右,加柴胡3克;头顶痛,加藁本3克;前头痛,加葛根9克;眉棱骨痛,加法半夏3克;风湿头痛,头重如裹,加独活、苍术各3克;痰浊头痛,脘腹闷呕恶者,加法半夏、陈皮、天麻、枳实各3克;肝风上旋,伴见头晕目眩者,加天麻3克,钩藤、白蒺藜各9克;如肝阳上亢者,再加石决明(先煎)15克;“头风不治多害目”,如伴见视力减退,目视昏花,视物不清者,加草决明、蕤仁肉各9克;肝火上攻,面红目赤,口苦溺赤者,加柴胡、龙胆草、山桅子各3克;大便干结者,再加大黄3克;气虚者,加生黄芪、党参各9克;血虚者,加制首乌、白芍各9克;肾虚者,加熟地;山萸肉、沙苑蒺藜各9克;阴虚有火,加生地、白芍各9克,羚羊骨(先煎)12克。&
26.全虫末外敷治偏头痛&
[方剂]全虫、胶布&
[制用法]全虫研细末,每次取少许置于太阳穴,以胶布封固,每天换药l次。&
[疗效]治偏头痛有奇效。&
[验证]刘x,女,50岁,干部,日就诊。右侧偏头痛5天,胀痛剧烈,呼叫不已,彻夜不眠,伴烦躁易怒、恶心欲吐、大便时干、小便黄赤、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予平肝潜阳、祛风定痛法。处方:石决明30克,钩藤2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白芍20克,丹参30克,地龙12克,僵蚕10克,黄芩12克,白蒺藜15克,甘草3克。配合西药止痛、镇静,治疗3天无效。遂用全虫末外敷太阳穴,用药1小时后疼痛明显减轻。第二天换药1次,痛未再作。随访年余,未见复发。&
27.三白汤治偏头痛&
[方剂]川芎30克,白芷、白芍各15克,白芥子9克,香附6克,柴胡、郁李仁、甘草各3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2次,分2次温服,每日一剂。&
[验证]用上药治疗偏头痛患者24例,一般都在服药2--5剂后头痛减轻。少则1--2剂,多则7--8剂,均能达到缓痛、止痛效果。另有人用本方治疗偏头痛患者7例,亦获痊愈。&
28.川芎白芷等治偏头痛&
[方剂]川芎、白芷、灸远志各50克,冰片7克。&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人瓶内备用,宜盖紧勿泄气。用时,以绸布或的确良布一小块,包少许药末,塞人鼻孔,右侧头痛塞左鼻,左侧头痛塞右鼻。&
[验证]用上药治疗偏头痛患者百余例,效果颇佳。一般塞舆3--5分钟后,头痛逐渐消失。药布塞鼻得嚏后,自觉鼻腔畅通而痛止痊愈。&
29.龙骨汤治偏头痛&
[方剂]白芍、夜交藤各50克,龙骨30克(先煎),蔓荆子、炒酸枣仁各20克,菊花、郁金、僵蚕各10克,栀子、红花、生石膏各15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l-剂,分2--3次口服。5剂为1个疗程。&
[验证]用本方治疗偏头痛患者38例,经用药1--2个疗程,其中,治愈者35例;显效者2例;无效者1例。&
30.四白丹参汤治偏头痛&
[方剂]丹参、白芍各40克,白菊花、白蒺藜、蝉蜕、防风、白芷、白芥子各15克,延胡索、羌活、地龙、生甘草各10克。&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
[验证]用本方治疗偏头痛患者56例,其中,治愈者50例,好转者2例;有效者4例。&
31.萝卜冰片治偏头痛&
[方剂]萝卜(选用辣者佳),冰片少许。&
[制用法]萝卜洗净,捣烂取汁,加冰片溶化后,令患者仰卧,缓缓注人鼻孔,左痛注右,右痛注左。&
[疗效]治偏头痛。&
[验证]屡用效佳。&
[备注]美国底特律亨利·福特医学博士说:“偏头痛的原因是脑部与血管系统受到侵犯的反应。”而镁对维持血管和神经的正常运行极为重要。研究发现正常人与患偏头痛的人,脑部含镁的程度,有显著不同,当补充镁后,可不同程度缓解偏头痛。因此,日常生活中常吃些含镁丰富的小米、玉米、黄豆、海带、瘦肉、萝卜及绿色蔬菜,有助于防治偏头痛。&
32.热水浸手疗偏头痛&
[方剂]40&#8451;以上的热水。&
[制用法]备足两热水瓶的的热水。把双手浸泡在盆中热水里。浸泡过程中,要不断加入热水,以保持水温。半小时后,头痛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功效]活血行血。治偏头痛。&
[验证]据《家庭医学》杂志推荐,效果奇佳。&
[备注]据美国专家介绍,偏头痛是由于脑血管充血扩张,压迫脑神经所致。双手浸泡在热水中以后,手的血管充盈,血液流聚于手部;脑血管充血量相对减少,脑神经的压迫也减轻了,痛感便逐渐消失。热水浸手治偏头痛,是美国人很熟悉的偏方,颇受青睐。&
33.鲤鱼头治头痛&
[方剂]黑鲤鱼头、红糖适量。&
[制用法]取活黑鲤鱼切下头,待水沸后放入煎煮至极烂,加人红糖。头痛发作时尽量服用。&
[功效]通经络,散风寒。用治头风。&
[验证]据《浙江中医》1985年12期介绍:付某,17岁,每天8--9时,眉棱骨开始疼痛。痛时狂叫,眼睛凸出,面色红,嘴角抽动,鼻尖发酸。曾经针灸、中西医治疗无效。后以此方治之,服后,其病若失,至今年未见复发。&
34.神经性头痛治方&
[处方]带壳生白果(即银杏)60克。&
[制用法]将上药捣裂人砂锅内加水500ml,文火煎至300ml,分2次服,本方可连煎3次,服3日.&
[验证]用本方治疗头痛(检查无器质性改变,属于神经性头痛)10例,大多l剂见效。&
35.马前子、蝉衣治眶上神经性头痛&
[方剂]生马前子0.9克,蝉衣9克,黄酒120ml.&
[制用法]将生马前子放在麻油灯上烘透至炭黑色,不能存性,捏之成灰为度,与蝉衣共研细末。用时,以黄酒冲服,每日1剂。&
[验证]用上药治疗眶上神经性头痛(俗称眉棱骨痛)患者13例,其中,服1剂治愈者11例;服2剂治愈者2例。&
36.全席汤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方剂]黄茂30克,全当归20克,川芎、天麻、乳香、没药、蒺藜、各10克,蜈蚣3条,细辛3克、全蝎5克,生甘草6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l剂,分2--3次口服。&
[验证]用本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120例,痊愈者108例;显效者5例;好转者4例;无效者3例。一般服药2--4剂见效。&
37.二白汤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方剂]白芍30克,蝉衣、白芷各12克,葛根15克,桂枝6克、细辛3克,川芎、蔓荆子各10克,生甘草8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
[验证]用本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53例,经用药3--8剂后,其中治愈者45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2例。&
38.川芎、丹参等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方剂]川芎、丹参各20--30克,白芍30--50克,石决明(先煎)50--60克,全蝎(冲服)3--6克,细辛3克,白芷10~15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l剂,分3次口服。&
[验证]用本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38例,经用药2--6剂后,其中,治愈者32例;显效者4例;无效者2例。&
39.清空膏治疗顽固性头痛&
[方剂]川芎、羌活各10--15克,淡黄芩15克,川连、柴胡各10克,防风12克,灸甘草6--10克。&
[制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服。病程长,上方加蜈蚣1--2条,太子参20克(或红参6克),白蒺藜12克;头痛连面或牵引牙龈痛者,上方加细辛3克,生石膏30克。&
[验证]侯xx,男,57岁,日人院,住院号:l997.患高血压病已3年。入院前3天因恼怒后头痛再发,右侧及枕部胀痛,视物黑朦,呕吐胃内容物,无意识障碍,无偏瘫失语、二便失禁等。当时血压:32/18.7千帕斯卡,拟诊“高血压脑病”,予降压、脱水等治疗。血压控制在21.3/13.3千帕斯卡左右,但头痛始终不能缓解,烦躁不安,转中医治疗而收人院。即投清空膏。处方:川芎、防风各12克,柴胡、川连各10克,羌活、黄芩各15克,甘草3克。l剂即知,复杯而愈。再予平肝潜阳、化痰熄风剂善后。&
40、治偏头痛偏方:头痛时,取鲜芦荟在头痛部位反复擦抹,一痛就抹,一般患者一个星期后,头就不痛了。&
药理:芦荟是生活中的灵丹妙药,能治百病。芦荟有杀菌、消炎、排脓、健胃、下泻、防晒、防腐、治灼伤和美容的作用。此方中,芦荟发挥的是镇痛、镇静的功效。牙痛难忍时,在患处贴上芦荟,就会消除疼痛。神经痛、痛风、筋肉痛患者,也可按此法使用芦荟。&
此方中,芦荟汁被大脑皮层的血管吸收,发挥了解毒、舒张痉挛血管的功效。从而解除了血管壁对脑神经的压迫,所以治好了偏头痛。&
41、不明原因头痛:白萝卜一个,洗净切一块捣烂取汁,将汁装入小药瓶中备用。从头痛之日起,将汁滴入两个鼻孔中,每个鼻孔滴入2滴。每日早晚各滴一次,连用一周就可以治好头痛。&
42、治神经性头痛:白菊花200克,水2000毫升,煮沸后倒入脸盆,趁热熏头,几次就行。用过之后头痛一次比一次轻。(最好用毛巾把盆围住,随温度变化调整头与盆的距离)&
43、治神经性头痛方:桂枝适量,用小火加适量的水熬3开后,喝汤,一天不分次数,当茶水饮,连喝一周,桂枝的用量可根据中医的诊断。(该方对一般性头痛和见风头痛都好使,后背痛也有一定疗效。阴虚引起的头痛可少用一点桂枝,阳火引起的头痛可多用一点桂枝)&
44、治偏头痛方:蔓荆子、白芷、地龙、蕲蛇各15克,水煎服。日一剂,以愈为度。&
45、治神经病偏方:将3两干桃花用刀切成细末,分10份。发病时用淡明矾水送服,1日2次,每次服1份,5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该方对癫痫病、疯狂病、神经病均有用)&
46、治头痛偏方:川芎、荆芥(去梗)各120克,白芷、羌活、甘草各60克,细辛(去芦)30克,防风(去芦)45克,薄荷240克。上药研末,水冲服,每次6克。有疏风止痛的功效。&
47、治疗神经性头痛偏方:&
A、西比灵、米格来宁,在说明书用量的基础上,每天再加吃1次。一般患者,西比灵吃3合、米格来宁吃1瓶,就会见效。此方无副作用。&
B、汉桃叶片,1次吃4片,日口服次数按说明书。一般患者,5—10合见效。&
药理:西比灵,是一种改善脑供血不足的药物,在临床上,也是治疗耳鸣的常用药。米格来宁有镇静作用,还对大脑皮层有抑制作用,恰可治疗头痛。汉桃叶片可祛风止痛、舒筋活血,可治疗多种神经问题引起的痛症。由此分析,上述处方治疗神经性头痛,有其内在的科学依据。
提示:神经性头痛患者不要喝茶、喝酒、喝咖啡,也不能吸烟,还要避免精神紧张、生气等都会加重病情。&
48、治顽固性偏头痛偏方:炙全蝎、钩藤、紫河车各9克。上药共研细末,分10包,日服2次,一般2日奏效。痛轻后,日或隔日服1包,以巩固疗效。&
49、治头顶痛偏方:藁本5克,酒制大黄5克,当归5克,川芎3克,白芷5克,羌活5克,防风5克,菊花2克,蔓荆子5克,麦冬5克,独活5克,黄芩5克(酒炒过),细辛3克,甘草2克。水煎服,日1剂,5天为一个疗程。&
50、治神经性头痛偏方:取1/3两白鲜皮,与半斤左右的清水放在一个碗里蒸。蒸开后,再蒸15分钟以上,将此水取出,待水温后,患者一次把水服下。每天早饭前喝一次,晚饭后喝一次。每次都要用新的白鲜皮,约10天左右,神经性头痛就会治愈。献方人称,此方百分之百见效。患者在治好以后,最好再接着服用,巩固一下治疗效果。&
药理:在上个方子中,献方人曾说,白鲜皮可以解毒生肌、促愈。而白鲜皮还有一个功效,医书《日华子本草》介绍,此物可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还能治头痛眼痛。所以,这个方子治神经性头痛,也有其科学依据。&
提示:白鲜皮,一般的中药店里就有卖的,而且,它的价格很便宜,大约3元钱就能买一两。白鲜皮蒸水喝,味道特别苦,但要想治病,这种苦必须“吃”。&
51.风寒头痛:&#9312;头痛遇风寒加重,鼻塞流清、浊涕。选用:川芎10克,白芷12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细辛3克,薄荷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菊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各种类型的鼻炎、鼻窦炎头痛,尤为适宜。&#9313;九味羌活丸,每日3次,每次20克。适用于感受风寒湿邪,憎寒壮热,肌肉酸痛,高热,头痛和鼻窦炎头痛,对寒湿型流感头痛也有佳效。&
52.风热头痛:&#9312;头痛头晕,咽干口渴,发热恶风。选方: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片,每次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9313;双黄连口服液,每次1瓶,每日3次。适应于风热感冒发热和感染性发热头痛者。&
53.瘀血头痛:有外伤史,且头痛日久不愈,痛处固定,如针刺,舌有瘀斑。选方:&#9312;血府逐瘀丸(成药),每次10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9313;路路通20克,茶叶12克,钩藤20克,薄荷12克,水煎服。&
54.肝阳上亢头痛:&#9312;头胀痛,头晕,口干口苦、大便干、舌红脉弦。选方:生石决明30克,代赭石30克,久煎汁送下六味地黄丸10克。&#9313;天麻15克,钩藤15克,石决明20~30克(先煎30分钟),黄芩10克,栀子10克,牛膝10克,杜仲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5.血虚头痛:头隐痛或掣痛,面色无华,心悸。选方:&#9312;十全大补丸(成药),每次10克,每日2次。&#9313;黄芪30克,当归10克,蔓荆子6克,水煎服。&
56.偏头痛:&#9312;川芎15克,全蝎3克,白芥子10克,白芷10克,水煎服。&#9313;全蝎、地龙、甘草各等份,共为细末,每次服3克,早晚各1次,白开水送服。适用于各种偏正头痛。
57.民间小验方:&#9312;鳙鱼(大头鱼)头1个,生姜30克,米酒120克,将鱼头切块,用水半碗,同放沙锅内煮熟,趁热吃完。&#9313;生姜片120克,老葱头30克,鲤鱼头2个,酒60克,同糯米加水煮饭,一次吃完。&#9314;猪脑2副,生姜汁1杯,酒60克,隔水蒸熟,一次吃完。以上均适宜于偏正头痛。&#9315;向日葵仁60克,母鸡1只,将鸡除去毛与内脏,用水煮汤吃。适用于神经衰弱性头痛。&#9316;老鹰1只,去毛与内脏,加生姜、米酒炖烂吃。&#9317;紫河车(胎盘)1个,川芎30克,先将胎盘洗净煮熟,同川芎在新瓦片上焙干,研为细末,每次服3克,开水冲服,每日2次。&#9318;全蝎、细辛各9克,甘草6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早晚各1次。以上均适宜于神经性头痛。&
1.川芎、大黄、芒硝各等份,研末加适量面粉水调,贴两太阳穴。适用于风热头痛。&
2.白附子3克,川芎3克,葱白15克,先将葱白捣成泥状,再把白附子、川芎研成细末,和葱白泥调匀,摊在纸上,贴头部两太阳穴,1小时后,痛可立止。本方适用于风寒头痛。&
3.青蒿子20克,苍耳子20克,雄黄2克,薄荷12克,将药物捣烂加热,外敷贴太阳穴或痛处,适用于血瘀头痛及鼻渊头痛。&
4.白附子6克,葱白20克,生姜6克,将药物捣烂,外敷贴太阳穴,适用于偏头痛。&
5.薄荷叶20克,雄黄2克,白芷8克,细辛6克,将药物捣烂,调拌面粉,外敷贴太阳穴、印堂穴、大椎穴等,适用于各种头痛。&
蚕沙60克,僵蚕20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野菊花30克,防风10克,将药物煎好后,倒入罐中,然后用一张纸封口,在纸上方开一小口,把头痛处贴于小口处,药物蒸汽熏头部,每日1次。连续熏15分钟。&
1.葱白60克,艾叶60克,生姜12克,丝瓜络60克,食盐30克,将药物捣烂加热后,用纱布包扎外熨头部。&
2.玉米糠60克,陈艾叶60克,老鹳草30克,桑枝15克,生姜2块,将药物捣烂加热,用纱布包扎外熨头部。&
3.川楝子12克,蓖麻子12克,白芥子10克,萝卜叶20克,将上药捣碎加热后,外熨烫头部,每日2次。&
61.鼻吸入&
1.薄荷、郁金、白芷、石膏、芒硝各等量,上药共研末,用纱布包塞鼻内,适用于风热头痛。&
2.凤仙花子(急性子),闹洋花各等份,上药共研为末,用时将药棉裹药末少许塞入鼻腔内,适用于偏头痛剧烈者。&
3.红皮白心萝卜1只,削如手指大,用竹针在萝卜端上刺一小孔,孔内放冰片末少许,塞入鼻内,右侧头痛塞右鼻,左侧头痛塞左鼻,吸3~4分钟,即可生效。&
4.樟脑3克,冰片0.1克,白芷6克,细辛6克,将药物捣细末,调拌粉成形,外塞于鼻窍。&
   1.体针:取穴太阳、头维、风池、百会。前额痛加印堂、阳白、合谷;偏头痛加率谷、外关;后头痛加天柱、后溪、昆仑;头顶痛加太冲,内关。针刺以平补平泻法为主,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电针:取穴同体针,每次选用1~2对穴位,进针得气后,按电针仪,选用疏密波,中等刺激,通电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耳针:取穴神门、心、脑、枕、颞、额。毫针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艾灸:以大蒜切片,放于脐上,用艾灸之,至病者口中有大蒜味即停。&
63.按摩 病人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方,一手扶住病人前额,一手拇指按揉其颈后风府穴,2~3分钟,同时以拇指上下用力按揉颈后正中的皮肤,反复3~5次。&
64.清上蠲痛汤&
【来源】明·龚廷贤《寿世保元》【歌诀】清上蠲痛芷归芎,二活细辛苍防风,菊蔓麦芩生甘草,祛风止痛兼清上。&
【组成】&#57405;当归、川芎、白芷各3克,细辛0&#57360;3克,羌活、防风各3克,菊花、蔓荆子各1&#57360;5克,苍术、麦冬、独活各3克,生甘草0&#57360;3克,黄芩4&#57360;5克。&
【用法】&#57405;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效】&#57405;散风热,止头痛。&
【方解】&#57405;凡风热上扰之头痛,治宜祛风止痛。方用当归、川芎养血祛风,此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配以白芷、细辛、防风祛风止痛;菊花、蔓荆子清上而祛肝胆之风热;羌活、独活、苍术善祛一身上下之风湿;麦冬养阴,甘草泻火,黄芩清热,以助清上之功。合而用之,养血、祛风、清热三法共施,风热必除,诸症自愈。&
【主治】&#57405;一切偏正头痛。可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上颌窦炎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症。&
【加减】&#57405;如证偏风寒,去黄芩、麦冬、苍术,加荆芥;热甚,去独活、羌活、细辛,加桑叶、连翘、银花;鼻流浊涕量多,加苍耳子、露蜂房、辛夷花。&
【附记】&#57405;方中多辛燥升散之品,因此,凡属肝肾阴虚而风阳上扰之头痛以及气血虚弱之头痛,均非本方所宜。&
头痛经久不愈&
65.治风湿头痛&
头痛似有重物压在头上,阴雨天加重者。苍术10克,羌活、防风、荆芥各6克,水煎服。&
方2:治偏头痛&
川芎32克,杜仲炭32克,蔓荆子10克研末,五味子16克,水煎服。&
方3:治顽固性头痛&
川芎、蛇蜕各19克,共研为末,绿豆500克煮熟和药末拌匀,分成三包,每天吃一包,晚饭后临睡时服,服后微汗,连服三天。适用于偏正头痛经久不愈者。&
方4:治风气头痛目眩方&
荆芥穗研末9克,水煎过滤服。(本方亦治产后血晕。表虛自汗者忌用。)&
方5:治头风疼痛方&
蚱蝉2枚,生研,加乳香、朱砂各1.5克,制丸成小豆大,每用一丸随头痛所在的一侧纳入鼻中,以出黄水为有效。&
方6:治三叉神经痛方&
细辛、麻黄、阶痈9克,偏左者加龙胆草9克,偏右者加生石膏15克、水煎服。(血虛头痛及气虛有汗者,阴虛咳嗽者忌用。&
66.菊花茶调散&
【来源】&#57405;宋·《银海精微》【歌诀】&#57405;菊花茶调芷荆芎,羌防细辛甘薄荷,风热上攻加僵蝉,头痛眼疾多可医。&
【组成】&#57405;川芎、荆芥各120克,白芷、羌活、甘草各60克,细辛30克,防风、菊花各45克,僵蚕60克,蝉蜕90克,薄荷240克。&
【用法】&#57405;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克,日服2次,茶水调服。也改可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可用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57405;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方解】&#57405;凡风热上攻头目,头痛目赤之症,治宜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故方用荆芥、防风、白芷、细辛疏风解表;川芎养血祛风止痛;菊花、薄荷、甘草清利头目;再加僵蚕、蝉蜕,以增强搜风散热之效;羌活善祛上部之风湿,可引药上达;甘草调和诸药。&
【主治】&#57405;风热上攻,症见头晕目眩、偏正头痛、恶风发热、目赤流泪、视物模糊。可用于头痛、偏头痛及多种眼科病症。&
【加减】&#57405;如见热邪偏盛,上攻头目,可去细辛,加蔓荆子、柴胡、忍冬藤,重用菊花;风邪偏盛、热象轻者,去羌活、细辛、白芷,加木贼、石决明、钩藤;内伤头痛,去荆芥、防风、薄荷、白芷;肝阳偏亢者,加天麻、石决明、珍珠母;肝郁化火者,加焦山栀、黄芩;清阳不升者,加党参、黄芪;一般头痛加藁本;目疾加蔓荆子。&
67.头痛神效丹&
【来源】&#57405;陈宝田《时方的临床应用》&
【歌诀】&#57405;头痛神效头痛方,桃红四物鸡血藤,防风白芷加二活,活血祛风效堪奇。&
【组成】&#57405;川芎15~20克,白芍10~2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6克,白芷10克,鸡血藤30克。&
【用法】&#57405;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功效】&#57405;活血祛瘀,祛风止痛。&
【方解】&#57405;本方系由桃红四物汤加防风、羌活、独活、白芷、鸡血藤而成。头部之疾多瘀多风,治宜活血疏风。活血是第一位的,因疏风先活血,血活风自灭,且证以瘀血为主,活血更具有重要的作用,故方用桃红四物汤加鸡血藤活血祛瘀;配以防风、羌活、独活、白芷祛风止痛。合而用之,可使血活瘀消,风去痛止,诸症可愈。&
【主治】&#57405;头部刺痛或跳痛或胀痛、或有头部外伤史、或遇心情不快、或月经前、或遇风寒则头痛发作或加剧、舌质淡暗或有瘀斑,但不必悉具。可用于血管性头痛、外伤后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强直性脊柱炎、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病症。&
【加减】&#57405;临证应用,可随症灵活【加减】。&
68.清空膏&
【来源】&#57405;金·李东垣《兰室秘藏》&
【歌诀】&#57405;清空芎草柴芩连,羌活升之入顶巅,为末茶调如膏服,正偏头痛一时蠲。&
【组成】&#57405;川芎15克,柴胡21克,黄连30克,羌活30克,炙甘草45克,黄芩90克(一半酒制)。&
【用法】&#57405;上药共研细末。每服4克,放于盏内,加入茶汁少许调如膏状,临卧用开水送下。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57405;和血疏风,清热祛湿。&
【方解】&#57405;头为诸阳之会,其象应天,喻作清空,本方专治风湿热邪上壅头目而头痛年久不愈者,故名“清空膏”。方中川芎辛香善升,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头痛之要药;羌活入足太阳经而疏风除湿;柴胡入足少阳经而升散解热,合川芎以止偏正头痛;黄芩、黄连苦寒泄热渗湿,酒炒而用,且与升散之品相配,则能上至巅顶而除头部湿热;甘草益气安中,缓痛和药;茶叶清利头目。诸药合用,可使清气上升,浊阴下降,风邪湿热俱去,则经年头痛可除。&
【主治】&#57405;风湿热之邪,上壅头目,症见偏正头痛年深不愈,或风热上壅损目。可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感冒、脑外伤后遗症所致的各种头痛,亦可用于因风湿热上攻所致的咽喉、耳目肿痛等症。&
69.黄连上清丸&
【来源】&#57405;清·《清太医院配方》&
【歌诀】&#57405;黄连上清大黄芩,荆芍栀翘归薄荷,桔玄芎菊天花粉,甘草黄柏生石膏。&
【组成】&#57405;大黄、黄芩、赤芍、荆芥穗各125克,生山栀、连翘、当归、薄荷、桔梗、元参、黄连、石膏各75克,菊花、川芎、天花粉、甘草、黄柏各60克。&
【用法】&#57405;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可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57405;疏风清热,泻火通便。&
【方解】&#57405;凡风热犯扰中上二焦及心脾热盛诸症,治宜疏风清热,泻火通便。故方用黄芩、黄连、黄柏、生栀清热泻火,合以大黄导热下行;当归、川芎、赤芍活血祛风;荆芥穗、连翘、薄荷、石膏、菊花祛风清热;桔梗、甘草清热利咽;玄参滋阴泻火,合天花粉以防止四黄苦寒太过伤阴之弊。诸药相伍,可使风热外解,里热下泄,风散、热清、火灭,诸症可愈。&
【主治】&#57405;头昏头痛、心胸烦热、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暴发火眼、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者。可用于头痛、泌尿系统感染、阴道炎、牙龈脓肿、口腔炎、咽喉炎、急性结膜炎等病症。&
【加减】&#57405;若见发热咽痛,加金银花、板蓝根以清热解毒利咽;牙龈红肿疼痛,加知母、牛膝以泻火清胃,导热下行;两眼红赤作痛,加决明子、蝉衣以清胆疏邪;小便黄赤,加木通、生地以清心利尿。&
头痛的偏方、验方&
头痛头痛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痛证。是临床较常见症状之一,现代医学中的多&
种疾病,如高血压、鼻炎、三叉神经痛等病中皆可见到头痛的症状。究其原因多因感受外&
邪、悄志不和,久病体虚及饮食不节,影响头部络脉或脑髓失养所致。&
70.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
[方一]葱30克,淡豆豉15克,黄酒50克。将淡豆豉放入锅内加水1碗,煎煮15分钟,&
再把葱切段放入,继续煮5分钟,最后把酒冲人,立即起锅,趁热服下,取微汗即停服。本&
方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出汗,一身不适等症。&
[方二]蔓荆子30克,酒500克。将&
蔓荆于为粗末,浸泡酒中,7天后使用。每日3次,每次服10-20毫升,温服为佳。本方疏散&
风热,清利头目,适用于风热头痛。&
[方三]芹菜400克,水发香菇50克,于淀粉、菜油、调料&
适量。芹菜择去叶、根、洗冲切段,盐渍10分钟,清水浮洗,沥干。香菇切片,淀粉、醋、&
味精加水50毫升兑成芡汁待用。炒锅内菜油烧至冒烟无泡沫,放人芹菜煸炒2-3分钟,投入&
香菇片,迅速炒匀,加酱油,炒1分钟,淋人芡汁速炒起锅。本方平肝潜阳,适用于肝阳上&
亢所致头痛。&
[方四]猪脑髓1个,天麻10克,绍酒7克,川芎10克,姜汁2克,味精1克,白芷7&
克,精盐1克。将天麻、川芎、白芷洗净,烘干研成粉末,放人蒸碗内,猪脑花挑净血丝,&
洗净人碗内,加绍酒、味精、姜汁、精盐及鲜汤150克,用湿棉纸封住碗口,置钢精锅内蒸&
熟即成。本方滋肾补脑止痛,适用于气虚头痛。&
[方五]炙黄芪30克,人参3—5克,枣仁10克,&
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黄芪、人参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人砂锅煎沸,改用小&
火煎浓汁,取汁前半小时人枣仁。取汁两份于每日早晚同粳米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入白&
糖,稍黄即可。本方补气止痛,适用于气虚头痛。&
[方六]鹌鹑蛋5只,胡萝卜30克,荷叶20&
克,山药15克,大枣10枝,菊花15克,红糖适量。加水共煮至蛋熟,吃蛋喝汤,连服6剂。&
本方补血止头痛,适用于血虚头痛。&
[方七]白萝卜300克,海带100克。将海带洗净,用温水&
浸泡5小时以上,连同浸泡的水一起装入沙锅内,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煨炖,将萝卜切片,&
待海带煮沸后下人沙锅同煮,直至烂熟。空腹将海带萝卜汤一齐服下,可当菜吃,连服数&
月,疗效显著。本方健脾化痰,除浊解腻,适用于痰湿头痛。&
[方八]红花、川芎、川牛膝各&
10克,白酒500克。选上等川红花、川牛膝、川芎,后两味切片,备用。将以上3味装入盛酒&
瓶中,浸泡7天,每日早、晚空腹饮用,每次不得超过15毫升。本方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适用于血瘀阻络的头痛、身痛、心痛、月经疼痛、以及跌打损伤所致的痛证。&
[方九]荆芥、&
防风、羌活、川芎、细辛各6克,白芷9克。水煎服,1日1剂,2次服。本方疏散风寒,可用&
以治疗外感风寒之头痛。[方十]薄荷6克,桑叶、菊花各9克,黄芩6克,连翘9克,蔓荆子12&
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本方疏风清热,可用以治疗外感风热之头痛。&
[方十一]羌&
活、川芎各6克,蔓荆子9克,甘草3克,防风、藁本各6克,苍术、白芷各9克。水煎服,每&
日1剂,分2次服。本方祛风胜湿,适用于外感风湿之邪所致头痛。&
[方十二]龙胆草9克,山栀&
6克,黄芩9克,当归6克,生地9克,柴胡6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服。本方平肝潜阳,&
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方十三]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芍、白术各10克,当归12克,陈&
皮10克,甘草6克,柴胡9克,天麻6克,蔓荆子9克,川芎6克,细辛3克。水煎服,1日l剂,&
早、晚服。本方补气,适用于气虚所致的头痛之证。&
[方十四]地黄、当归各12克,白芍15&
克,川芎10克。水煎服,分2次服。本方养血,适用于血虚所致之头痛。[方十五]半夏10克,&
白术12克,天麻6克,茯苓15克,陈皮6克,甘草3克。水煎服,1日1剂,每日2次。本方理脾&
化痰,适用于痰浊上蒙清窍之头痛。&
[方十六]当归尾、赤芍各9克,川芎、草红花各6克,郁&
金10克,菖蒲6克。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本方活血通窍,适用于血瘀所致之头痛。&
十七]生川乌21克,南星16克。2者共研细末,每服2克,1日2次。本方适用于偏头痛。&
八]川芎250克,蔓荆子100克,草红花20克,当归50克。共研细末,每服6克,每日2次,饭后&
1小时服。本方适用于瘀血头痛。[方十九]大附子1个,葱叶若干。将附子去皮脐,研末,葱&
叶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丸,1日2次,茶水送服。本方适用于头痛。&
[方二十]杜仲30&
克,夏枯草25克,菊花10克。水煎服,1次服。本方适用于高血压头痛。&
[方二十一]胆南星、&
荆芥穗各30克,生姜汁少许。研成细末,用生姜汁调成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饭后服。&
本方适用于痰湿之头痛。&
[方二十二]川乌、草乌各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白芷&
各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贮瓶备&
1,取药末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做成药饼。趁热敷贴于患部,&
外以油纸或薄膜盖定,绷带包扎,至局部及全身发热或微汗出为度。每日1-2次,每次2-4&
小时,3日后更换新药。&
2.取药末250-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纱布&
包裹,做成药枕或药袋。置于患部,外以电熨斗或电吹风热熨患部,使药力直透肌腠筋骨,&
以局部觉热为度。每日3次,每次30分钟,3日后更换新药。&
3.取上述生药粗末250-500克,&
置于瓶内,浸泡于60度上等白酒2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日振摇1次,7日后备用。用时将&
药酒少量倒于杯碗内,用脱脂棉团蘸药酒适量,以长柄镊挟持,火柴点燃,将燃烧之药酒快&
速涂于患部,迅即用手掌拍熄,并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红为度。&
4.直接用棉球或纱布蘸药&
酒适量,涂于患部,用手掌揉擦至发热为度,每日3-4次;亦可将药酒装入压力瓶内,先按&
摩患部片刻,再将药酒喷洒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发热。&
[方二十三]薄荷30克,粳米2&
两。将薄荷煎汤候冷,用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冰糖适量及薄荷汤,再煮一二沸即&
可。本方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适用于中老年人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四]生鱼肉(草鱼或海鱼肉均可)200克,玉兰花瓣15个、鸡蛋5个,味精、料酒、香油及盐适&
量。将鱼肉去刺切碎,玉兰花切成丝或末,二者混拌成泥。取5枚鸡蛋清,用筷子搅匀发&
稠,蛋清中放入少许香油、料酒、味精及盐,然后,将鱼肉、玉兰泥做成数个小球状,放入&
配好的蛋清中蘸匀,捞出后码在盘子中央。另取玉兰花瓣数片,围绕盘子四周分别贴在鱼盘&
外沿。最后将整盘玉兰鱼球放在开锅的蒸屉上蒸5分钟。即可食。本方养阴,润燥,祛风。&
对高血压之虚火上扰头痛有效。&头痛&&
21.張仲林} 奇效头痛散&
组成芎15g,天麻10g,细辛10g,白芷10g,田七10g,葛根15g,白芍20g.&
功效活血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治疗各种慢性头痛,偏头痛.现代医学之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
药物低温烘干,粉碎成细未,过细目筛.日服3次,每次3g,温开水沖服.&
孕妇慎用.&
加减巅顶痛剧者加藳本10g.头两侧疼痛甚者加柴胡10g.颈项痛者加羌活10g.气虚者加党参10g,黄茋10g.&
血虚者加当归10g,首乌15g.腰酸膝软,头痛且晕者加熟地12g,怀牛膝10g.痰多稠粘者加法半夏10g,胆南星8g.&
睡眠欠佳者加炒栆仁20g,合欢花15g.胃纳差,便溏者加怀山药15g.&
71.通治方]&
&&&&刘寿年:救脑汤录自《辨证录》,余临床加减运用,治疗神经性头痛效果甚好,而对于其它顽固性头痛亦有良效。自1977年5月至1980年4月,用此方加减治疗各种顽固性头痛80例,多在服药3-6剂后疼痛症状消失或减轻。&
&&&&辛夷9克川芎30克
细辛3克 当归30克 蔓荆子6克&
&&&&水煎服,每日l剂。伴头胀目赤者,加双钩30克、龙胆草6克、石决明30克;气虚神疲者,加生芪15克、党参12克;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夜交藤15克、生龙牡各15克;久痛不止,瘀阻脉络者,加水蛭3克、蜈蚣3条、全虫5克;寒呕者,加半夏10克、吴茱萸6克、生姜5片;热呕者,加代赭石15克、竹茹10克。&
&&&&--《千家妙方》上册&
72.叶怡庭:芍药牡丹汤治疗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临床观察证明,效果颇为理想。&
&&&&生白芍30克牡丹皮10克
甘草10克 当归12克 生地黄12克 川芎6克 桃仁l0克 红花6克
菊花10克钩藤12克&
&&&&水煎服,每日l剂。&
&&&&--《千家妙方》上册&
73.、寒 证&
&&&&赵学敏:截头风,治偏正头风,百药不效,一服便愈。&
&&&&香白正75克(炒)川苔(炒)
甘草(炒) 川乌头(半生半熟)各30克&
&&&&上药为末。每服3克,细茶薄荷汤调下。&
&&&&--《串雅内编》卷一&
&&&&张泽生:冒风或屡感风寒,客于脑腑,头痛屡发,病程较长,余常用川草乌各6克(病重者生用,轻者用制品),白芷18克,僵蚕18克,生甘草9克。研细末,分6包,每日1包,饭后清茶调服。曾治此类头痛10余人,诸药未效,投予上方l~2剂即愈。&
&&&&--《名老中医医话》&
&&&&许叔微:硫黄丸,治头痛。&
&&&&硫黄60克(研细)硝石30克&
&&&&上水丸,如指头大。每服3克,空心腊茶嚼下。&
&&&&予中表兄病头风20余年,每发头痛如破,数日不食,百方不能疗,医田滋见之,曰老母病此数十年,得一药遂愈。就求之,得l0丸,日服1枚。10余日,滋复来,云头痛平日食何物即发,答云:最苦饮酒食鱼。滋取鱼酒令您食,云服此药lO枚,岂复有头痛耶!如其言食之,竟不发,自此遂瘥。&
&&&&--《普济本事方》卷二&
74、热 证&
&&&&王昆山:防风芍药白正汤,余在临床已应用数十年,结合具体病人,若能适当辨证加减,效果甚为满意。除血管性头痛外,其它各种头痛症,亦可收到较好疗效。&
&&&&防风30克生白芍30克
白芷15克 细辛3克 菊花15克 川芎15克 薄荷10克 蔓荆子15克 生石膏30克
连翘15克红花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前额痛甚,加入葛根、升麻;左侧痛甚。加入柴胡"、黄芩;右侧痛甚,加入藁本、独活;后头痛甚,加羌活、麻黄;头顶痛甚,加胆草、珍珠母;头晕者,加入怀牛膝、夏枯草、黄精;伴失眠者,加入柏子仁、枣仁;伴多梦,加入夜交藤、合欢皮;伴烦躁不安,加入竹叶、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压性头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