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过手足口病的小朋友是不是比其他小朋友更加容易感染

手足口病传染课外班成重灾区
幼儿园部分班级听课-上海频道-东方网
> 滚动新闻
保护视力色:
手足口病传染课外班成重灾区
幼儿园部分班级听课
来源:东方网 作者:肖波 选稿:袁松禄
本市今年以来手足口病的发病比去年同期上升
  东方网5月22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幼儿园晨检相当严格,但课外班是交叉感染的易发场所!”昨天,徐汇区紫薇幼儿园园长张爱莲接受采访时说。眼下,申城已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各区县出现一些幼儿园班级因为有手足口病患儿而停课的现象。不少幼儿园园长表示,由于上课外班的孩子太多,很多孩子是在卫生状况不佳的课外班里交叉感染上病毒的。    申城最近两周患者数增加    上海市儿童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李锦康医生告诉记者,最近两周,手足口病小朋友比两三月份约增加三到四成。手足口病是由一系列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眼下申城已经进入手足口病高发季节。    针对昨天网络上流传的“中学生得手足口病”的说法,李主任表示,虽然手足口病的主要发病人群是婴幼儿,但中学生也有可能发病。因为手足口病病毒就像感冒病毒一样,如果抵抗力免疫力降低,学龄期孩子也可能得病。即使是成人也可能被手足口病病毒感染,只是不一定会像孩子那样表现得明显,一些成人只是表现为口腔疱疹。    课外班成交叉感染易发地    测体温、洗手、擦手、张嘴、摊开手心……今天8:00,紫薇幼儿园门口保健老师逐个为早上来园的小朋友进行晨检,“幼儿园检查非常紧,如果有发烧的小朋友一律劝回,班主任也会电话跟踪孩子病情变化。”张园长说。    普陀区某幼儿园一个班级因为出现两例手足口病患儿,这个班级不得不暂时停课一周,而这样的情况在全市各区县都有出现。记者为此采访了部分幼儿园园长,园长们表示,和往年相比,今年发病的孩子有一些是因为上课外班而被感染上的。    由于大部分幼儿园取消特色班、兴趣班,家长纷纷给孩子报了各种课外班。校外辅导班的工作人员是否体检,其他孩子是否携带病菌病毒等情况家长无从知晓。有的家长甚至觉得幼儿园现在只是游戏玩耍,偶尔缺课没关系,但外面每节一两百元的课决不能缺,少数孩子即使发烧也被父母送去上课,这就导致传染的可能。    除了校外辅导班,公共场所室内游乐设施也成为家长担心的一个场所。记者在莘庄某儿童室内游乐场看到,孩子进入游乐场之前被要求用洗手液洗手,但因为一些孩子太小,在游乐场里吃手、揉眼睛、抠鼻子后触摸游乐设施的情况也有不少。一些游乐设施的经营者大多只与商场签订《场地租赁合同》,场地提供者并无责任监管其卫生状况,仅靠游乐场经营者自觉自查。    患儿若现抽搐、呕吐要小心    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会出现发烧,口腔、手脚心、屁股部位有疱疹或皮疹,一般就诊及时恢复都比较快,预后情况也良好。如果患儿体质较弱,或治疗不及时,少数病例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上周,上海市儿童医院接收了一名患上手足口病的两岁多男孩,他萎靡不振,有呕吐、发烧抽搐症状,病毒已经侵入中枢神经,被收入重症病房,经过治疗,目前有所恢复。医生表示,每年都会接到几例严重的患儿,需要提醒家长,要特别留意手足口病患儿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精神非常不好,有抽筋、头痛、呕吐、休克等症状就要尽快送医院,个别孩子发病进展会非常快,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比较危险。    专家表示,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应教育孩子勤洗手、勤换衣物。近日,少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妈妈须知:5岁以下的儿童最好别去这3个地方,容易感染手足口
妈妈须知:5岁以下的儿童最好别去这3个地方,容易感染手足口
在我之前的文章里写过一些关于手足口病的文章。我女儿就是去了下面提到的地方玩,回来之后就感染手足口了,然后全身长满疙瘩,大人看着都起鸡皮疙瘩,想想都后怕,还好女儿感染的手足口不是病毒型的,吃了一个多星期的药就好了。家里有小孩子的一定要注意!手足口病严重的话,还会引发病毒性脑膜炎。
因为手足口病5岁以下的儿童比较容易感染,所以家里有幼龄儿童的父母一定要少带宝宝到以下地方去玩。
很多淘气堡都是简单打扫卫生,并没有做到天天消毒;其次是很多大人都陪着孩子一起进去玩,这个病毒在大人身上没事,可是小孩子却很容易感染;再有就是,很多淘气堡都是给钱就能进去玩,也不管宝宝是否生病了。有不少孩子因为生病不让送去幼儿园,大人就带孩子到淘气堡去玩,所以,我们带孩子去玩,就很容易感染了。
2、人工沙滩
这个项目在广场上是经常看见的,小孩子特别喜欢玩,而且价格便宜,5块钱一次时间不限。我女儿就非常喜欢这个项目。但是至从她上次玩这个回来得了手足口以后,我再也不敢带她去玩了。
3、橡皮泥乐园
这个项目在广场上也非常常见,因为也是很多宝宝一起玩。这个东西大家一看就知道,不可能清洗的、可想而知有多脏。不仅仅是手足口,估计还可能感染很多其他疾病。
那么手足口如何预防了?
1、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症状,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
2、下班回家后,请先把外出时穿着的服装换下来,放置在儿童不易触碰到的地方;
3、勤给孩子清洗双手、修剪指甲、勤换衣物、晾晒被褥;
4、为孩子准备食物时,请将食物彻底清洗干净,并加热煮熟;
5、尽量不给孩子食用剩饭剩菜,不要将蛋糕、饼干等食品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
6、注意纠正孩子吸吮手指、抠鼻孔、咬食玩具等不良小动作;
7、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发,注意及时修剪指甲,更换个人居家衣物;
8、彻底清洗双手,最好同时清洗面部,以免孩子在亲您的脸颊时被感染;
9、注意保持孩子的玩具清洁;
10、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2-6岁儿童最容易感染手足口_健康_亲子中心_新浪网
2-6岁儿童最容易感染手足口
  本市近期已进入手足口病高发季节。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发布预警,提醒市民近期应高度关注学龄前儿童日常个人卫生,谨防经肠道感染手足口病。
  预警提醒,手足口病主要感染2-6岁儿童。家长应避免带孩子到人多处。一旦发现孩子有咳嗽、流涕、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应及时去医院就医。
  孩子发热、咳嗽不要大意
  当孩子出现发热、咳嗽、呕吐、头痛等症状时,家长不要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检查孩子手、足、口腔等部位,如出现皮疹或疱疹,就要提防手足口病。市疾控中心专家警示,披着普通感冒“外衣”的手足口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孩子死亡。
  专家解释,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5-7月为高发期,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当人感染了肠道病毒EV71型,经过最短12-24小时、最长6天、一般2天的潜伏期后,急性起病,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会迅速发展为重症或并发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如不及时就诊、抢救治疗会危及生命,以至死亡。
  2-6岁儿童最容易感染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主要有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等,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及柯萨奇病毒A组l6型最为常见,肠道病毒71型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病毒在4℃气温中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
  专家指出,儿童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和床上用品、内衣等,以及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或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都是手足口病的传播载体。进入6-7月,&2-6岁儿童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感染对象。
  勤洗手勤通风不吃生水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表示,虽然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但该病是可预防的,市民预防该病应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15字口诀,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喝开水,不吃生水;吃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吃污染的、生的或不洁食物;开窗通风;勤晒太阳。
  专家提醒,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和建议,决定是否留家治疗或住院治疗;当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和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对留家治疗的患儿家长应做好按照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注意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疱疹破碎后引起的细菌感染;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一旦发现患儿的病情加重,应及时送医院救治;做到使用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幼儿园晨检消毒很重要
  专家表示,幼儿园晨检和消毒很重要,一旦发现学生发热,应立即加强隔离措施。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托幼机构、小学等集体单位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对教室和宿舍等公共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品定期加强清洗消毒;教育指导儿童、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加强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应及时送医院就诊,对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应离所(园、校)居家或住院治疗,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防治手足口病6大疑问
  ●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治的。
  ●哪些人容易患此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感染后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
  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怎样消毒日常用品
  一般家庭采用普遍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 相关阅读:
同时发往微博&
更多关键字:&&
电话:010-穗一幼儿园突发手足口病停课 小朋友儿童节在家过_新浪新闻
穗一幼儿园突发手足口病停课 小朋友儿童节在家过
  羊城晚报讯 记者许琛、实习生李露洁报道:今天,不少幼儿园都纷纷举行游园活动,提前欢度六一儿童节。不过,荔湾区机施幼儿园则分外冷清,因发现有个别小朋友可能染了手足口病,幼儿园从前天开始停课关园。
  30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荔湾路121号大院的机施幼儿园,游园长告诉记者,在一个星期前,幼儿园中班发现有小朋友感染了手足口病,随后大班、小小班也陆续有小朋友疑似感染,至今有六七名小朋友确诊。“今年市疾控中心管得很严,现在小朋友到医院就诊,如果确诊为手足口病的话,医院会将小朋友的详细信息登记并上报给市疾控中心,小朋友就读的幼儿园也会收到信息,一旦一个幼儿园超过三个班有两个以上的病例,市疾控中心便建议幼儿园整体停课,防止进一步的传染。”
  关于为什么要整个幼儿园都停课,游园长解释:“在发现有小朋友感染手足口病后,我们给其他小朋友们做了体检,发现有些小朋友的结果呈阳性,说明即使暂时不发作,他依然可能会传染给其他小朋友。” 游园长说,手足口病其实很常见,也不是什么大病,但传染性很强,所以得病的小朋友即使过了三四天便好了,为了保险还是要隔离至少十天后再重新开课。
  “在决定关园后,我们组织老师跟进自己班小朋友的情况,定期进行家访,而且幼儿园每天都会进行大清扫大消毒。六一节,老师会给小朋友们送去礼物。”  (原标题:穗一幼儿园突发手足口病停课 小朋友儿童节在家过)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