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态可分为以分为三类,各类中的末类和第一类

一、“信奉佛教的科学家”杨振宁

杨振宁博士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二日专程到纽约大乘寺参加玉佛塔的落成典礼。美国《华语快报》说杨振宁是一位“信奉佛教的科学家”,他在典礼上发言说:“佛教是世界上伟大的宗教之一,两千多年前传入中国以后,对古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雕刻,建筑艺术与佛教有渊源的关系,文学、诗词也融进了许多佛教的思想。宋朝的苏东坡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还强调,自己亦向往于佛法大同与宁静无私的境界。杨博士还在科学研究和讲授之余坚持修定,并多次参加美国万佛城“佛七”的宗教活动。

杨振宁、李政道博士曾说:如果我们早一点学习佛学,何至于七十年代才认识量子力学!

杨博士有句名言值得人们深思:“物理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宗教。”

杨振宁:佛教与科学彻底相容

    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我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系。在大学读书时及毕业后就对佛学兴趣日浓。今天我想从科学的角度谈谈我的佛教观。

  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总和。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相影响、相促进。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获得了新发现。而这些新发现又不能用原有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时,人们就提出各式各样的假说。

  一种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它的理论体系必须是自洽的,即它必须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的。第二,它必须对已有的发现能够准确地描述,即这种假说能自圆其说,并且是符合现有的科学实践的。第三,根据这种假说能够得出一些推论和预言,而这些预言能够被将来的实验和观测所验证。当越来越多的推论和预言得到验证时,这一科学假说就得到科学家的广泛接受,而这一科学假说也就被称为科学理论了。

  如果这一理论描述、解释和指导的对象广泛而重要,这一理论就被称为伟大的科学理论,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力学适用于所有宏观物体(非微观粒子尺度)在非接近光速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相对论能描述所有宏观物体在相对光速而言的低速,以及接近于光速的高速运动时的规律。

  这二种理论被提出的时候,它们能解释人们用旧理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根据它们所作的推论和预言都被以后的大量观测所证实。相对论是牛顿力学的推广,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时的特例。

  因为这二种理论的适应面非常广大,因而牛顿和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理论是最伟大的科学理论。卫星上天、潜艇入海、运动比赛、天文观察等都受这种理论所描述的规律的制约。

  同样,佛教也完全具备科学理论的三大特性。首先,佛学理论是自洽的、圆融的。四圣谛概括了人生多苦的现象,指出人生多苦的原因,指明了涅槃入灭的方向,指出了修习正道的道路,佛教的发展形成了众多宗派,各宗各派有各自独特的理论依据和修习方法,其基本的理论和目的是一致的。

  其次佛陀成道后提示了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道理,解释了社会和人生的种种现象,更重要的是听从佛陀开示修习的许多人都体验到了佛学所指出的种种境界,因而佛教在当时就得到许多人的拥护,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要强调的是佛教的实证性。听从佛陀的指示,依法修行的人都能或多或少地证实佛陀所言之不虚。佛学不是纯粹理论性的哲学,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证科学,虽然它包含了伟大的哲理。依佛学修行实践就是学佛。

  第三,佛学描述的一些自然现象对达到相应修行功力的人而言是一种实践观测,而对于普通人众来说则只能姑且信之,但对今人的自然科学的观测结果而言,就是伟人的科学预言。佛陀在千百年前就说过:一钵清水中有微虫八万四千,以及有关宇宙结构的三千大千世界等,这些都为现代科学中的微生物学和天文学所证实。

  现在有些人会对佛教不够了解的情况下指责佛教是迷信、是不科学的。其实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对科学也是了解不够的,是对科学采取迷信态度的,是缺乏真正的科学精神的。佛教的六道轮回的因果报应说往往被人攻击为迷信。这种人的论据之一就是有人做恶事也没得恶报。有人做好事也没得好报。其实这是对六道轮回业力成熟才得果报了解不够。论据之二便是因果轮回怎么没人看得见。

  事实上从佛教产生后的两千多年来,历史记载了许多看得见因果轮回、有种种神通的修道人。看不见的东西并不就是不存在的。我们的眼睛不能感觉到红外线、紫外线;我们的耳朵听不到超声波、次声波;我们看不见微生物,更看不见原子等微观粒子,我们也看不见听不到我们周围如今到处充斥着的大量电磁信号,如无线电波、电视信号、手机信号。

  我们能看见阳光却不能马上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是我们把上述东西作为科学常识而深信不疑,因为当今流行自然科学。科学的实证精神在于科学不会因为你相信就让你轻易地检测到,也不因为你没有去观测而不存在,而成为迷信。

  如果一个人想深入了解我们感觉器官不能感觉到的科学规律和科学现象就必须认真地跟科学领域中的善知识虚心学习。随着从小学读到博土毕业,你就能逐渐学到更多的科学理论,做更多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借助于科学仪器感知更多的科学现象。

  如果一个人不学习科学而仅仅因他不懂许多科学现象和规律却去指责科学现象和规律为迷信,这是非常可笑的。同样佛教所揭示的真理并不会因为你没有跟善知识学习、没有修行,就指责成为迷信。佛学也不会因为你仅相信而不努力用功就让你轻易把握。

佛教是智信而非迷信,是智慧者的信仰。印度和中国世世代代的历史人物证明了这一点。科学是人类智慧的运用,而佛学正是令人断除妄念显现众生本具智慧的,所以科学与佛学丝毫不矛盾的。

  佛教的科学性--正确认识佛教从这里开始!

  佛经中很多论述,与现代科学惊人的吻合。大到宇宙的形成、太阳系及银河系的构造,小到寄生虫、微生物的观察;甚至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尖端科学等,无一不证明佛教的真实性。下面略举数例

  三千大千世界与宇宙

  佛陀在《起世经》中对我们这个宇宙的状况作出过准确的描述,原文是古文,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佛陀以一千个太阳,一千个月亮组成的世界为一个‘小千世界’,而以一千个小千世界形成一个‘中千世界’,再以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就是一佛化土。李庆宏居士在《佛教起信与入门》一书中分析认为:小千世界对应的三维空间即为银河系。佛陀把一千世界合在一起讲,并且说明了此小千世界‘犹如周罗(盘起的头发)’,即不仅圆,还带螺旋状,正是银河系的形状。而且指出银河系有上千个有人的星球。佛并未把无数没生命的星球放进去,因为人是正报,物是依报。

  三千大千世界对应的三维空间即我们当前观察到的整个宇宙星空。

  如果把三千大千世界理解为三千个大千世界,算下来就是30亿个星系(目前天文学家已观察到约10亿个星系),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是同时成住坏空的,这就符合当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

  这种三千大千世界有无数个,也就是说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还没有超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起世经》还提到我们这个小千世界中(即银河系)有阎浮提、瞿陀尼、弗婆提和郁单越这四个大洲,地球属阎浮提洲之一。其它三个大洲应指银河系其它类型的外星人。佛陀对他们作过详细描述,包括脸型,寿命,生活状态等。四大洲外还有‘八万小洲’,应是其他类型还没进化出高级生命的星球。

  《瑜伽师地论》卷二记载:‘又此世间,二十中劫坏,二十中劫坏已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成已住。’根据部分佛教典籍的论述,一小劫为1,680,000年。每20小劫为一中劫,即33,600,000年。80中劫为一大劫,即268.8亿年。这就是一次宇宙大爆炸的寿命。我们目前测定的宇宙年龄是137亿年,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宇宙现在是中年。

  我们大致算一下,其中‘成’和‘成已住’的年限是67.2亿年,生命仅在‘成’和‘成已住’的阶段出现,太阳系已形成46亿年,约形成十几亿年后开始产生最简单的生命;太阳系还有47亿年的寿命,后面若干亿年地球上已不适合生存,算下来刚好。

  《楞严经》载,佛的弟子阿那律陀双目失明,后成罗汉。在开天眼后看见阎浮提(地球)就像掌中的庵摩罗果(印度一种椭圆形的水果)。若不是实证,2500年前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的?

  《俱舍论》描述到地轮依水轮、水轮依风轮、风轮依空轮。这表示地球是圆形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水外围是大气层,大气层外围是太空。

  准确指出月亮阴晴圆缺的原因

  佛在《起世经》中准确指出月亮阴晴圆缺的原因(于黑月分第十五日,最近日宫,由彼日光所覆翳故,一切不现。),现在的西藏人则还可以根据佛教的《时轮金刚续》准确测算日食月食。

  释迦牟尼佛曾指著桌上的一杯水说,这杯水中有八万四千个众生存在(佛观一碗水,四万八千虫)。这八万四千是虚数,表示非常多的数目。即不用显微镜就看见了水中的无数微生物。佛当年规定弟子喝水都要先过滤,尽可能避免伤害大一点的微生物(太小的就没办法了)。

  释迦牟尼佛说人身是个虫窠,人体内的虫约八十种。还指出确定位置和活动状态。今日由于科学发达,发现人体内的寄生虫,如蛔虫、蛲虫、便虫、钩虫、丝虫、绦虫、肺蛭虫、肝蛭虫等有数十种之多。(详见〈治禅病秘要〉及〈正法念处经〉。)可能有人要问了,2500多年前,没有任何现代科学,怎么对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了解得如此清楚?

  实际上一切都在识心中,人可以通过深度的精神修行,在大觉悟后,认识到宇宙的一切。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即使从现在开始经过50亿年的科学研究,人们对宇宙本质的了解还是及不上佛陀。

  这是由识心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佛是亲证,而许多现代科学,只能靠推测。如万物都是从空无中产生,以及所有物质依观测而存在,是现代量子力学铁定的结论。科学家无法从感性上理解,但也不能不接受这种结论。而佛早就指出万法心生,诸法无我。

  《楞严经》指出:“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又如近年兴起的宇宙全息理论,在《楞严经》上也可找到印证:“于一毛端含受十方国土”。这种例子举不胜举。二千多年前的佛学理论,近百年来才被现代科学一一验证。

  现代黄念祖居士说:“近百年中由于相对论、量子论、亚原子物理学、太空中的宇宙研究等等,所取得的成果,给佛教哲理增添了许多实际论证和实例”。无论如何,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佛教与科学是彻底相容的。

  昨日郑州书市最亮的明星杨振宁教授在郑州一家五星级酒店举行了一场小规模的讲座。在名为 “我的生平”的讲座上,杨振宁教授用大量优美的诗歌和感性的语言讲述起了自己的人生以及情感,他还首次披露了和妻子翁帆从相识到相知的细节。

  惊喜:不讲物理讲人生

  虽然昨日的讲座是三联书店专为宣传杨振宁新书《曙光集》而做,但这本书的编译者翁帆却并未现身。即便如此,杨振宁也在讲述中不断地说出那句著名的口头禅“翁帆和我……”听众之前一直以为是一场物理学学术讲座,杨振宁却自报题目为“我的生平”,“我这一生参加过上千次讲座,但今天我不讲物理讲人生,这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

  浪漫:诗词歌赋频挂嘴边

  杨振宁在整个讲座中穿插了许多中外诗歌,显示了这位科学家血液里的浪漫情怀。当谈到自己小时候在厦门度过的童年时,“那段岁月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海放大了我的感情”。在谈到自己当年在西南联大的求学生涯时,杨振宁又背诵了西南联大的校歌,“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我现在希望把它改成,千秋耻、既正雪、中兴业、需人杰”。在总结自己的人生时,杨振宁引用了莎士比亚的《AS YOU LIKE IT》,并用英文朗诵了其中的片段,赢得满堂喝彩。回顾自己最初的物理研究,他甚至用了“当年艰苦的生活决定了我对物理学所有的爱与憎”这样文学化的语言。

  沉重:对前妻充满怀念

  讲座的高潮,是杨振宁主动讲述自己的情感生活。此时,他背后的荧幕上出现了一张身着旗袍的大家闺秀的照片。大家纷纷猜测,这位美女究竟是谁呢?杨振宁平静地开始讲述,“我有个学生叫杜致礼,她那一个班的学生,后来还有写《红岩》的罗广斌、作家宗璞等。1949年,我在一家酒店碰到了杜致礼。1950年8月我们就结婚了。但是在她75岁时,她得了一场很长的病,最后去世了。”虽然语言平静,但是杨振宁的表情还是出现了少有的沉重,会场里也因为他的沉重变得鸦雀无声。

  温情:披露与翁帆交往

  杨振宁说,1999年对他的人生来说,是特别的一年。“那一年,我和杜致礼去汕头大学考察,当时学校派了一个叫翁帆的小女孩来给我们当向导,我和杜致礼都觉得这个小女孩十分可爱。”此时,荧幕上出现了一张当年翁帆陪同杨振宁、杜致礼夫妇考察后的合影,照片上的翁帆化着浓妆,一脸稚气。“回去后,我们有了一些断断续续的联系。2004年初的元旦,我收到了翁帆寄过来的一张贺年卡。于是,我给她打了一个电话,后来,她到香港来看我。再后来,我们就结婚了。”杨振宁用平静的语气叙述着,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他第一次公开披露和翁帆交往的细节。此时,荧幕上出现了一张翁帆站在海边的照片,杨振宁的语气里充满了温情:“这张照片是2004年,我在香港第一次看到翁帆时给她拍摄的。”而随后,杨振宁还在现场播放了他和翁帆的婚纱照以及两人的旅游照片。

  总结:人生就是一个圆

  在讲座的最后,杨振宁说他很喜欢莎士比亚的《AS YOULIKE IT》的第七幕,“返回童年、返回茫然、无牙齿、无眼睛、无味觉。幸运的是,我现在还是有牙齿、有眼睛、有味觉……”杨振宁幽默的谈吐引来现场一片笑声。随后,杨振宁用他最喜欢的诗人T.S.ELIOT的一句诗来总结自己的人生,“In my beginningis my end,Inmy end is my beginning……” 杨振宁再用中文念道“我们将不断寻索,寻索会让我们回到终点,以此第一次认识我们自己的所在”。杨振宁语音刚落,他手指轻轻一点,背后的荧幕上出现了一个挥洒出来的圆圈,他指着这个圆圈说:“这就是我的人生,我的人生走到现在,已经画了一个圆。”(胡晓)

钱学森是大科学家,他曾两次写信给佛协赵朴初会长,提出佛教是文化,佛教可以也应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同时还问:“你们办佛学院,修不修定呢?要注意修定,定生慧。”

80年代著名神童宁铂,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留校,19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大学讲师,2003年出家为僧。

二、梁乃崇教授学佛因缘

一个只相信科学证据的物理学者。

一个排斥宗教迷信、勇往直前的真理追求者。

一个努力探索西方文明、立志救国救民的时代菁英。

这些,都只是梁乃崇如梦的前半生。

三十八岁那年,因缘际会,他开启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谛听这世界的言外之意

梁乃崇出生于民国二十八年大陆广西省的阳朔。十岁随父搭船抵基隆,此后定居台湾至今。他自小功课成绩优异,毕业于台南一中、国立师范大学理化系物理组。而后任教于建国中学。五年后,受聘为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助理员,任职于位在新竹清华大学的中研院与清大合作的物理中心,其后并合聘为清大物理研究所教授。

他没有硕士、博土学位,纯凭研究论文一路升等,这在近年中研院是罕见的。

整整二十七年岁月里,梁乃崇凭着近五十篇受国际物理学术期刊肯定的物理论文,从助理研究员晋升至副研究员、研究员。

我不是一开始就是佛教徒,因为大学学的是物理,所以早年是个无神论者,不接受任何宗教,也不相信有神,认为世上所有的宗教都是迷信,包括佛教在内。当时我完全接受的是科学,尤其是物理,认为是天下的至理。所以是一个标准的无神论者,连习性都是。如果依《楞严经》的标准来看,原来的我是「五蕴魔境」里所说的「外道」。后来我就检讨一件事情︰我之所以有勇气坚定地做一个无神论者,是有依据的。这个依据是什么?就是科学无论什么都是证明出来的;没有办法证明的,它就不接受。它能够接受的、能够讲出来的,都是证明出来的;而这些宗教都没有证明什么,但却接受了很多东西──这一点他们自己并不清楚。

比如说:没有人知道上帝是什么,但是他们就是要接受。科学则迥然不同,如牛顿的三大定律,是经过证明以后,才被接受的;也就是一定要能证明,科学才会接受。而宗教不是,你只要相信就好了,并不需要证明。科学里面凡要证明的都必须经过一个很严密的过程:有理论上的,有实验上的;而且并不只是定性上面要证明,还要定量上面的证明,是非常严谨的。但宗教却似乎从来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我当时接触的宗教是基督教和天主教,没有碰到佛教,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所以我才这么坚定地做一个无神论者。

可是,后来我做了一些检讨,发现科学这个强势的证明基础垮掉了!怎么会垮掉呢?因为我在检讨科学的证明时,发现无论是物理也好,数学也好,虽然结果都是可以证明的,但在证明之前,它们一定要接受一些假设、公设、或者是预设。然而假设、公设是不能证明的!就像平面几何前面一定要有一个自明的公设,你要接受它,那是不能证明的——它已经讲得很清楚,它不能证明;而且你一定要先接受以后,才能够把后面的定理推出来。

所以,当我警觉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原先我对科学坚定的信念就垮掉了。于是我就自我反省:科学还是照样要接受一些它不能证明的假设,然后才能证明自己,那和宗教不是差不多吗?因为如果像基督教、天主教的上帝也是人的假设,那么不是和科学一样吗?既然自己都做同样的事情,你怎么好嘲笑人家呢?这不成立嘛!我根本就没有办法以科学的立场来批判、鄙视这些宗教。

所以从此以后,我就愿意接受宗教。当时我母亲和好多朋友都是天主教徒,他们一听到我愿意接受宗教,就高兴地说:「你可以接受上帝啦!那就来接受天主教吧!」我也很诚心地说:「好,我试试看。」虽然我那时候也满努力去接受,但还是不成功,因为上帝是我假设的!

我心想:我可以假设有上帝,也可以假设没有上帝啊!随便我啊!那就像平面几何中两条平行线到无穷远的地方是相交或不相交,随便我选哪一个。我要选不相交,那就是「欧氏几何」;选相交,就是「非欧氏几何」。而我若接受上帝,那就是天主教徒;若不接受,就是无神论者。咦!这好像是任我随便选的。当时我也曾努力地想:好!我就来接受「有上帝」这个假设好了——但这个上帝就一点味道都没有了,因为他是我假设出来的。所以,后来我只不过变成一个不反对宗教的人;也就是有宗教信仰也很好,我不排斥,但是自己却没有办法接受宗教。

后来有一些特殊的因缘(因为是境界上的事,就不必说了),促使我注意到佛教里面的禅宗。我第一次看禅宗的书是一位天主教徒用英文写的,然后他的学生又把它翻成中文。写的人是谁呢?就是吴经熊博士,他写了一本《禅学的黄金时代》,叙述唐朝禅师的一些公案,是一本很好的书。他的学生吴怡,就把这本书翻成中文,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我看了以后,非常地欢喜,每看一次就欢喜一次。可是经过了几次以后,我就警觉到一个状况:因为书里面写的那些公案、那些禅师之间的对话,我实际上是不懂的,看了那么多次都不懂,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可是,每次看了都很欢喜。我心想:我这个人很莫名其妙啊!根本就看不懂,怎么在那里欢喜?不知道自己在欢喜什么?——我接触佛教是这样开始的。

就在此时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神?或者是有什么神祕的力量及超能力这种事情?因为一个无神论者认为这些根本是骗人的,所以完全不相信。而我既然已经对禅宗有兴趣了,所以就很想确定这件事情,但我没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这一点。当时我们清华大学物理系有位教授告诉我:他太太经常会去新竹市某个地方,向太子爷(其实就是现在大家一般讲的乩童)请教问题,而太子爷的回答都很高明。

我心想:既然那里可能会有我想要的答案,我应该去看看。但他不愿意去,认为做教授的怎么可以去问乩童,只有没知识的人才会去那里。可是我不管,为了解答心中这个疑问,想要求得一个证据,我就决定自己去。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站在旁边看他怎么处理事情。看了以后,觉得那样会问不出什么名堂,因为别人问的都是:事业怎么样囉?或者身体不健康、家运又不好,要怎样解决囉?我觉得这一类问题的解答,不能够验证我想验证的事情,所以就想另外设计一个题目去问他。

第二次去的时候,我才把这个问题设计好。他是一个乩童,眼睛是用布蒙起来的。神还没有附身的时候,他就坐在那里;过了一会儿,神附身了,他就卡卡卡地乱跳,然后就可以讲话了。我去问他的时候,因为去问的都是老太婆和一般妇女,我一个年轻的男生夹在中间,实在很不好意思。但是因为一心想要解决我的问题,所以也就不管那么多了。那里是排队报名的,轮到我的时候,我就坐到他的面前,但一直不讲话,不说出我的问题。而他第一句话就对我讲:「事业我不管!」(台语)。然后他又说:「我只是来帮人家解决病痛或问题的!」意思是他的工作是在做这些事;至于我那样的问题,他是不管的。

我就说:「跟你有关啊!」两人之间的对话就只有这几句而已。你们知道他怎么回答吗?他生气地说:「我不是人家玩的东西!」(台语)

好,我当下知道我的实验已经做完了。我就是要看他是不是知道我心里想的是什么,因为这个东西只有我自己明白,没有别人知道。而他果然知道我心里想什么,所以我的实验已经做完了!当时我心想:他虽然不见得有什么神通,但至少有「他心通」,有这种超能力,因此我就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神的,我只想证明这一点。

各位晓得我当时心里想的东西是什么吗?有人知道吗?你们不知道是不是?所以他很厉害,对不对?他是很厉害的,因为他是哪咤三太子嘛!

我们都知道哪咤三太子是脚踏风火轮的,是不是?因此我心想:这样子很好啊!我可以发明一个玩具。中国民间不是有一种叫「溜溜球」的童玩吗?就是有一种圆圆的东西,中间弄一根绳子,把绳子拉一拉,那个东西就滚下去、又滚上来,这不就像风火轮吗?我想把那根杆子弄长一点,然后在外面再套一个纸做的哪咤,再拉一拉绳子,不就是哪咤踩着风火轮一上一下了吗?我心想:「你看,你哪咤的这个形,对上这个威名,然后去申请一个什么专利,你哪咤三太子还会保佑我发财,是吧?」当时我心里想的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你们说他回答的对不对?

然而,事情过了以后,我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因为人家都是在问要怎么解决病苦,我却在那里找碴!我觉得这样好像耽误了他帮别人解决痛苦的时间。所以那天回来以后,我就想自己应该吃素,以表寸心。但我也只想吃一天素,并不想永远吃下去。可是那天一吃下去,就没办法停下来,结果连续吃了六年,以后又没有再吃了。

那件事情对我的影响其实满重要的,我也很感谢他让我证明世上确有神通存在,此时我就更加愿意接受佛教了。后来,我又把日本铃木大拙写的关于禅的书买来或借来看。当时铃木大拙写了不少与禅有关的书,有人翻成了中文,在市面上可以买得到。同时我也把胡适考证《六祖坛经》的那些文献调出来,把其中的问题都很仔细地看过、想过——我开始学佛的情形大概如此。

此后,在清华大学校园里,我就经常和一些学佛的教授联系。他们有时候说要举办什么活动,参加什么寺庙的佛七,我也就跟着他们去。其中有一位化工系的教授颜孝钦先生,他的师父就是华藏上师。

有一天他告诉我,他的师父刚从香港来,会到新竹来弘法,问我要不要去皈依、灌顶?这位教授人很好,我非常相信他。我问他:「你的师父是谁啊?」他先告诉我是「阿闍黎」。我听不懂什么叫「阿闍黎」。他说就是上师,又说他师父是位居士,然后说这个就是密宗。啊!密宗?当时我心里想:密宗听起来神神怪怪的,还是少碰为妙。但他这么热心,我不好拒绝,所以就答应他说:「好啊!去见见面可以。至于要皈依、灌顶,这个先不要谈。」

然而奇怪的是:当天晚上我就梦见一位身穿灰色长袍的老先生,问我会不会禅定,我就入定给他看。(其实那时候,我接触佛法只不过一年左右,自己随便看些书,找人问些问题,还不知道什么是入定,但奇怪的是梦中就是会做。)他说:「嗯!不错,比我想象的还好。」然后我就惊醒了!

醒的时候,我家那个咕咕钟刚好打了两下,是半夜两点钟。当时我就无法再睡,心想:怎么有这么奇怪的事情?后来睡了一下,并没有睡得很好,差不多早上五点多又醒了。到六点半忍不住了,就跑到那位教授家去,一大早把他闹起来说:「快把你师父的相片拿来给我看看,跟我梦里头的人是不是一样?」他就去把照片拿来,一看之下,发现是同一个人!只不过我梦里面是立体的,照片是平面的,所以我觉得好像还有点差别——其实就只是立体和平面的差别而已。就因为做了这么一个特殊的梦,原先我心中对密宗的防卫心理立刻一扫而空,完全没有了!

所以,第二天,我就跟他一起到车站去接他的师父。在新竹火车站的月台上,等车子到了以后,那位教授就跑上前去找,最后在一节车厢的门口停住,有一位穿着灰色长袍的老先生从车上下来。我就在旁边一直观察:哇!怎么和我梦里面的那个人那么像!但是我心里也知道华藏上师并不晓得我梦见他,这点我很清楚。平常一般人会想:哦!我梦见你了,你怎么不知道呢?你还跟我讲话哩!我很清楚他不知道,但我不认为有什么稀奇,反而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虽然如此,我还是觉得这件事很奇特,所以就决定皈依他,跟他学佛。

当天晚上大家陪他一起吃饭,席间我把自己在八年前曾经出现的一些特殊状况说给他听,向他请教。他的回答好简短,先说:「是宿根。」又说:「哦!你是乘乱世来,想得大成就。好!我传一个法成就你。」当晚他就传了一个法给我。所谓传一个法,就是帮我灌顶,当时我还搞不清楚法在那里——我就是这样开始跟华藏上师学佛的。

后来,慢慢地我才陆续从林小姐和左小姐那边拿到一些法本,还有一些书。当时他并不是第一次到台湾来,却是我第一次见他——那是一九七五年初夏的事了。第二年,他又到台湾来,我又去见他。再过一年,他最后一次来台湾,以后就没有再来,因为一九七九年四月十日他在香港圆寂了。

当然,他每次来,我会见他好几次,大概是隔几天见一次。但是他每次到台湾来,从台北到高雄各地弘法,全部停留的时间也不过两个月,我大概会去见他七、八次;所以七次乘三,就是二十一次。我总共见他的面只有二十几次,没有很多。向他请教问题,大概都是只问一句,他回答也不过一句、两句就解决了,以后就是自己修行了。

华藏上师教给我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也就是我从他那里接受、肯定的一件事情,就是:人人皆有自性!这个自性就是「佛性」、就是「真心」,也就是「本来面目」,修行就是要把它修出来。

在这之前,我总是犹犹豫豫的,不知到底有没有自性;而从他那里,就确定了这件事情。同时他所有教我们的修行方法,都是针对怎么去把自己的本来面目修出来、把自己的自性修出来,目标都很清楚地指向这里。

他也告诉我们其他的说法——譬如今生一定修不成,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才有希望——「修心」才是正法。他通常不会讲很多话,只是告诉我们要这样做。所以后来我和别人讲佛法,也是很清楚地指明「学佛」的目标就是「修心」,如果目标不清楚,一下子瞄这个,一下子瞄那个,没有一个目标会瞄准的,对不对?

此后,我看他的《金刚经》注解,就把《金刚经》看懂了,而且是真的懂。我当时也不觉得怎么样,但我的那些师兄弟却很惊讶,说能懂《金刚经》那还得了,这是成佛才会懂的,所以就对我持怀疑的态度。他们要弄清楚我是不是真懂,所以帮我写信问华藏上师:这位梁先生是不是懂得《金刚经》?

结果我师父回信说:「梁先生真懂《金刚经》。」一九七九年二月左小姐去香港看华藏上师,他也当面对左小姐这么讲——我对《金刚经》的了解是这样得到证明的。

后来我还把所悟到的心得写成《圆觉宗金刚经讲义密解》。大家可以和其他《金刚经》的注解比较比较,你会知道我这样的说法是唯一的,别的地方找不到这种解说。我自己学佛的过程,就是这样的。

三、朱清时用科学方法重新审视迷信

朱清时,化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七任校长,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

2000年之后,朱清时的思想中宗教尤其是佛教的成分日渐增加。其著作《东方科学文化的复兴》 认为“以‘整体论’为指导的东方科学思想将成为第二次科学革命的灵魂”。他主张“复杂性科学观”,认为中医学是“科学性之谜的钥匙”。2003年8月,他在与友人刘正成谈话时提及西藏的达隆活佛可以“(几个月中)……就连这些东西都不吃了。吃石头磨成的粉,闻周围野花的气味,就能够吸收营养。”他认为这种辟谷是“佛教的这种修炼其实是两千多年来人类做的一种实验:心理的活动产生了生理上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在过去的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和心理学都无从解释。” 

2009年3月8日,发表《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认为当代物理学弦理论就是佛教的缘起性空观点,“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朱清时:人类实际上有三类科学,一是自然科学,是研究在人体之外的,还包括人体的物理过程;还有人文科学,研究人与社会之间相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如就像一个人应该怎么在社会中间活动,包括如何画好画,如何写好字,这实际上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的种情感交流。现在开始第三个科学叫“认知科学”,它既不能归于自然科学,也不能归于人文科学。它实际上是研究人的心与智慧的规律,所以也可以叫“心智科学”。在大陆把它翻译成“认知科学”,稍别扭一点,在台湾和香港则叫“心智科学”,心灵和智慧的科学。

两千五百年前,人类同时诞生了三大文明。这三大文明正好代表了科学的三个领域,第一大文明是希腊文明,它研究人体之外的客观世界,就是自然科学;第二大文明是中国的老、庄、孔、孟,它研究人群组成的社会,就是人文社会科学,讲人要如何修身、养性,怎么与社会相处;第三就是印度文明,如释伽牟尼,他专门观察自己的内心,并且研究如何控制它。藏语把佛教就翻译成“内观学”。

刘正成:是的,中医是通过阴阳协调的理论,通过“六经”的经胳学说去辨症施治,它不具体到某个器官的局部。这个医理是根据中国的传统哲学观念去认识人体的。同样,它的药理也是跟这个医理相统一的。现在的“中成药”就完全违背了中医的医理,把某种中药药材的某种成份分析出来,用这种分离出来的成份制剂,来治疗某个器官的病。这是反中医的。因此,许多年前,有识之士就说过,“中医将亡于中药”,就是这种哲学意义的破坏所造成的。

朱清时:现在诞生了一门新科学,叫认知科学,或者叫心智科学。它不是过去的自然科学,也不是过去的社会科学,而是一门新的科学。过去是没有多少人研究它,就像过去人们都觉得,力气再大的人也不能把自己提起来,我们自己也不可能认识自己的心智是什么,更不可能改造我们的心智了。所以很多人把这个领域忽略了。总以为我们的心是上帝创造的,先天赋予的。现在才把它当成一种客体去研究,研究他的规律。二十年后(这门科学只有二十年历史),大家才突然意识到,原来藏传佛教或者整个佛教就在研究这个东西。如果我们把佛教的迷信成份,不把求神拜佛当作获取个人好处的“捷径”的话,那么藏传佛教的许多修炼方法实际上就是心智科学(特别是心理学)的实验,而且取得了很多的成就。接受这个观点,现代心智科学或认知科学就会马上出现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

刘正成:朱校长,我并非在恭维您,您作为一个非常有影响的科学家,您对某种事物的看法,总有一种特殊的视角,得出一种特殊的、与众不同的结论。而这种结论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您的思想最终又会回到您的科学立场上。这让我十分佩服。例如,我刚刚给您书写的这本《白鹿场朱氏源流考》的碑文册页,这个碑文表面上看起来与历史上难以计数的碑文没有什么不同,以至让人误解一个科学家怎么在搞封建迷信祭祖呢?是不是他搞科学搞不出成就来了,走入迷信和世俗之途了?但事实却有惊人的不同凡响。您用最现代的基因学说,去认识中国人的宗族源流和这种基因种类保护的关系,您所撰写的这篇碑文是与历史上任何一篇碑文有着最大的科学性认识的分野。

我们不能割断历史,而是要保护它、延续它,以最终求得更新更深的认识。这就是我在书法艺术上所讲的“积累”的重要性。不是通过“断裂”去求新,而是通过“积累”去求新。文化大革命中把地、富、反、坏、右的祖坟都掘了,扬州就把刘熙载的墓翻了个底朝天,将刘熙载的尸骨、遗物弄得一片狼藉。这种愚蠢的行动,当然改变不了自然界,我们至今仍然崇拜刘熙载《艺概》中的文艺思想。您今天的谈话,又让我长了不少见识,特别对认知科学的反复阐述,引起了我求知的兴趣。下次,你们的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一定要叫上我啊!

安徽合肥,深秋的中国科技大学校园还是绿葱葱的。中科院院士、原校长朱清时的办公室位于理化大楼二楼的角落里。门口没有牌子,很低调。

办公室里生活痕迹很重,随处是书和古玩,甚至有些凌乱。如果没有外出计划,他每天埋在办公室看书写文章,研究他心爱的古玩。

与他在科学方面的成就相比,人们更熟悉朱清时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尝试。任中科大校长期间,他坚守“小而精”的办学思路,不圈地、不扩招。创办南方科技大学的过程中,他对自己心中教育改革的实践,引来广泛的社会关注。

2017年6月,退休后的朱清时因为一场关于真气的讲座,再次挑起争议。人们无法理解,也无法认同:一位拥有中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的学者,年过七旬后竟转而研究科学无法证明的真气。

时隔5个月,当朱清时再次面对新京报记者时,眉头不再紧锁。他神情淡定地说,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不会被外界动摇。“我知道自己在做一件重要的事。”

科技要克制地发展、使用

新京报:退休后,你研究科学与佛学的关系,是不是受到南怀瑾先生的影响?

朱清时:2004年,我第一次见到南怀瑾先生。他当初已经回到上海。我知道南先生是一个儒、释、道都很精通的高人、智者,我想问个一般人都回答不了,而且大家都困惑的问题。用一句大家熟悉的话,这个问题是:现在人们走得太快了,灵魂已掉在后面。怎么办?

朱清时:现在科技发展得很快,大家忙于赶上潮流,都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想想。你看现在的手机、网络、电商等,物质生活前进得很快。但是谁想过社会应该如何应对?人的本质是什么?

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快。大家都已意识到,在不久的将来,很多人都会失业。人工智能比人干得更好,成本更低,更可靠。人工智能几乎可以取代人做所有工作。然而掌握人工智能的只是少数精英,要不就是特别聪明的,要不就是特别有钱的。其他人都用不着了,那人类社会应该怎么办?剩下的人干什么?这些人到哪儿去挣钱?等到那时候,大部分人连想被剥削都没有机会了。

过去资本家要发财,办工厂剥削工人,这个挣钱的过程还得很长时间。现在靠人工智能,有些企业、有些人几年就拥有上千亿美元的财产。

    经常上黄山。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黄山上的挑夫,背货物上下山的农民。我们都很佩服他们,一个人身上要负重一百多斤,太艰苦了。我就问当地管理人员,为什么还要让这些挑夫这么辛苦呢?用缆车运货不是很方便吗?当地管理部门的人解释说,缆车是优点很多,而且价格便宜,比雇挑夫成本还低。但是如果用缆车载货物,这些农民就没有生存办法了,所以当地政府规定缆车不准载货物。现在人工智能可以做到无人餐厅、无人超市,但是人都失业了,谁来消费?

我那次去见南先生就是谈这件事。请教他应该怎么办。他给我讲佛学,我很有兴趣。因为我小时候,母亲和长辈的人说哪件事做得不好,都说那人“作孽”。这就是当时社会上的观念:人不能做坏事,做坏事是有业报的。当社会上还有这种观念时,每个人自我约束就有基础。在民间,这个基础已经延伸了两千年。后来人们没有了这种自我约束,社会问题越来越多。我一直在想:如果每个人都利己,没有业报的观念,没有底线了,社会就会出问题,这怎么办?

科学无法证明的东西,不能全部否定

新京报:南怀瑾先生是怎么回答你的?

朱清时:他给我讲佛学。佛学的宗旨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且佛学不只是说教,还发展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来说明为什么必须自觉地这样做。现代人认为这是迷信,这个道德底线就没有了。南先生鼓励我用科学的方法来看看佛学的思想体系中有没有一些道理。

新京报:他的回答,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

朱清时:那次谈话我就意识到了,刚才说“灵魂丢在后面了”,可能的原因是这几十年科技高度发展而且深入人心。但科技让人认为佛学的业力、业报思想是迷信,大家都不相信它了、把它抛弃了。

但是佛学的很多思想不被科学认可,并不是因为佛学的说法都与科学矛盾,而是因为科学不需要它们。因为无法证明它们,所以不需要它们。

比如人为什么要善良、慈悲、共享? 科学无法证明这些。科学是中性的,好人拿它做好事,坏人拿它做坏事。而且科学本身力量有限,它能证明的东西很有限。如果把它不能证明的都否定掉,这本身就不科学。

现在我已经老了,也不需要项目、经费、成果。我很愿意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看佛学中的道理。这个问题很困难,我知道自己很可能不成功。然而这个问题如此重要,探索一下总是值得的。

新京报:你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朱清时:我就看佛学的基本观念中,哪些并没有被科学否定,而且可能是科学涉及不到的。比如佛教讲“万法皆空”,这是佛法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所有物质都是从虚空中“无中生有”地产生的。现在的科学也认为是这样,也达到了这个境界,比如弦论。

    弦论之前,物质的实在性体现在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是上百种原子,这些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基本粒子组成。这些基本粒子都被当作是物质实体,都是组成物质世界的“超级砖块”,因而可以把物质世界看作是物质实体。在弦论之中,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认为是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的基本粒子,现在都是宇宙弦上的各种“音符”。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真的成了《金刚经》里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些并没有被科学否定。另外,业力种子这些观念则是科学还不能涉及的。

过于执着,就会偏离方向

新京报:8月25日,你在微博上发表文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以发现什么?》,你认为我们感知的物质世界是心物一元的世界。你以王国维的三境界结尾,"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结尾是想表达什么?

朱清时:我说的“心物一元”,指的是: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是一个由大脑虚构的世界。虚构将外界世界纳入主体内部经验,也使主体内部经验向外延伸镶嵌入外部世界,使内外两个世界浑然一体。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感知的物质世界是心物一元的世界。那篇文章讲的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是佛学认识心物一元世界的基本方法。就是在不执著于事物的表相时,其本质就会呈现出来。比如浪花和气泡是大海的表相,执着于浪花和气泡时就感觉不到水。不要在意它们,才能体验水的性质。

    引用王国维的这段话,因为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三境界的第一阶段,各种各样的事情你都去做,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参加,想苦苦找出真相,但找不到。最后阶段,突然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真理就在你身边,只不过你过去由于执著看不到。这是对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生动的描述。

新京报:除了佛学,其他领域也是这样吗?

朱清时:科研最明显。1998年,我刚做中科大校长,有所大学就发明了一个考核科研工作的办法——数SCI论文数(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因为SCI论文多的,科研也做得好,这是一般规律。后来考核指标执着于数SCI论文数,所有人都去关注SCI论文数。一关注就糟了。大家发现了许多其他方法来增加SCI论文数。科研就出了乱象。“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要执着于SCI论文数这个表象,应该去看科技水平本身。

教育也是这样。大家认为,好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在社会上贡献大,毕业生贡献大的学校就是办得好。教育的本意是要教学好,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能培养好。但发展到后面,大家就专门“掐尖”,抢新生,其实它的教学有多好吗?不一定。它把全国最好的新生抢去了,你教得再差,学生也会贡献大。这样就偏离了教育的本质。这是现在中国教育的一大病症。

新京报:怎样才能祛除这样的病症?

朱清时:中国目前教育的问题,是我们把教育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资源扭在一起了。比如高考很难改好,为什么?大家都想让自己的小孩进顶尖大学,怎么教育和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是否有利,就变得不重要了。衡水中学这个例子其实是这个现状的缩影,只要能进北大清华,学生怎么吃苦、怎么折磨都没关系。以后这个小孩有没有能力素质,也没关系,只要进了北大清华就成功了。

    育应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就是得到知识,培养能力。这应该和一个人以后做什么没有关系。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还需要好多年的进化。

南科大的什么东西,都不会太动心了

新京报:你在做南科大校长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南怀瑾老师开始是支持的,但后来变成了反对。为什么?

朱清时:南先生对南科大这种教育改革一直是支持的。只是后来南科大办学中间的波澜曲折太多了,南先生看到条件不成熟,给我讲了黄石公《素书》的一段话:“贤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意思是,不要去做条件不成熟的事。

新京报:但你还是坚持下去了。

朱清时:我很尊重南先生,知道他是对的,但我当时已别无选择。因为当时已经招了第一批教改班学生,而且招聘了教授。我必须对他们负责。办教育跟做别的不一样。当官可以辞职,像陶渊明一样去隐居;但做教育,我辞职走人的话,他们的一生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我必须硬着头皮,哪怕是赴蹈汤火,也要让这个事有交代。如果是因为我自己不干了使别人受伤,那我就是在作孽。南先生也理解。

新京报:现在回看南科大那5年,还有什么遗憾吗?

朱清时:现在没有遗憾的感觉。因为我已经放下了,看这些都是很冷静的没有情绪了。

回看南科大的5年,我觉得很幸运,能够把5年干到底,而且干出样子来。我刚去的时候,只在地下室有一个办公室,是零起点。实际上办学只办了三年。

我们当初坚持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教育的本质。不是上什么课、上多少课,是培养能力。我们教改班招了40多个学生,当时啥都没有。教学大纲、教材都没有,实验室也没有,教师也是刚招来。大家以为这些学生要像小白鼠一样被牺牲掉,我们却很有信心。因为教育的本质是能力。只要请到能干的老师和学生一起,边工作边学习,边教边研究,培养出的能力就比其他学校的都强。能力强了,知识不完整没有关系。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你只要有能力了,你要学什么知识都很容易。

现在看,真正让我欣慰的是,教改班的学生毕业后在国内外那么受欢迎。这个证明比什么都有力。他们经常给我发微信,报告他们的一些事儿。他们都已经是国际化人才了,希望他们学成后回国服务。

新京报:你还会继续关注南科大的变化吗?

朱清时:我觉得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如果有消息,我也看看,但不评论、也不太动感情了。因为平静下来了,什么东西都不会太动心了。

四、佛教的伟大使我感动

  我是生长在苏州外的一个市镇,名叫北桥,五岁时嫡母死,七岁时父亲死,我亲眼看见他们临死的情景,虽都是善终,但死者与生者的悲苦之状早深印在幼稚的脑海中。此后几年,我的两个嫂嫂也死了。家里接连做佛事,念心经、往生咒,我也随着念经咒,并听到大人们谈人生无常的事,小心灵中自也不免有点慨叹。

  十二岁进苏州第四高小读书,看见书店里有佛学丛报(这是我国第一种佛学刊物)出售,我觉得欢喜,买了回去看,对于佛教有了良好的印象,常和一个最亲近的同学,互以“阿弥”“陀佛”相称呼。十五岁先考取了复旦大学,后考取了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附中(前身为南洋公学,后身为交通大学)。十七岁获得了全校国文大赛第一名金牌奖。那时校长是唐文治夫子,他是当时提倡国学最力的一个校长,所以至今交大的同学大都以国文见长。十九岁升入大学部电机科,到二十三岁毕业。

  那年暑假商务印书馆招考编译员,我考取了,就在馆中担任译百科全书中有关工程及科学的文字。每天写稿总在二千五百字左右。同时,我又被交通部派在吴淞电机公司工作,人多事少,但按月领薪,所以不妨兼差,综计连写稿超额所得,每月收入达二百余元,超过了任何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但因为生活优裕,也就把出洋进修的事耽误了几年。

  那时,我的叔父景溪同我一起住在闸北,他是秀才出身,年轻时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后来因受他舅父的影响,爱看佛经,终日手不释卷,尤精《楞严》教旨。我在读书的时候,他常在京粤等地游宦,所以我也没有机会听他讲佛学。住在闸北后,他就时时同我谈论佛理。我被先入的科学知识所障,总觉得佛教有些宗教色彩。后来几经开导,就在编译所的东方图书馆(此馆藏书之富,冠于全国,后毁于一二·八战役)里借到了谢蒙所著的《佛学大纲》。此书有上下二编,上编讲佛教史,下编讲佛教理论。读了此书,已可窥见佛教概要,使我对佛教有初步的认识。家叔乃把《楞严经》介绍给我。我看了一个大概,就惊奇佛经组织的严密,说理的透辟,远非一般的著作可比,无怪家叔这样爱看。我就起了看经的热情。好在东方图书馆里各种藏经都有,借阅极便,使我得到极好的研究机会。加以叔父的指导,自然进步也快了。

  有一天,同事樊君来找我,约我同往太平寺皈依印光大师。印老极为慈悲,亲讲三皈依的道理,并教我们怎样拜佛、念经,又讲了不少做人处世的道理。这时我年二十五岁。从此我就跟商务印书馆的几位同事学习早晚课,但不怎样精进。此后又买了好几本有关法相唯识的经书,专心研读。

  我在商务任职前后共六年,除了每天规定应译书一千五百字以外,回到家里再做些额外工作,因此先后在商务出版了《科学丛谈》、《科学与人生》、《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等书。此外尚有内燃机和大学物理学两种,可惜没有出版。

  我虽然生活优裕,但总念念不忘出洋留学,当时国民革命军北伐,无线电报务员的需要很大,因此我就开办了一所无线电速成学校,办了一年,赚了一万多元,就把这笔钱做出洋的学费。到了美国哈佛大学读无线电的时候,有空就常到中文图书馆里阅读藏经,并不因美国物质上舒适的生活,而改变了学佛的思想,反而觉得科学的发展与佛教的宏扬是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事。

  回国后,到杭州担任中央航空学校无线电教官,同时兼任浙江大学教授。浙大颇有凡位教授信佛,记得有一次理学院程环西博士约我去,在教授们的座谈会上讲演过一次佛法。其后,曾招待过英国来华访问佛教的鲍乐登先生。可惜我不懂梵文,谈到佛法时,颇有隔阂处。有一次,我在杭州公德林遇见了圆瑛法师,他给我讲了楞严的要旨和《金刚经》的三谛三观的道理。我至今也未忘记他老人家的这一次讲解。

  此后十余年,我南来北往,服务于军界,又经营工业。我在家布置了精美的佛堂,看经念佛。到了1948年7月,我辞去公职,安然返回故乡苏州。

  我的老家在苏州乡下,父老故旧,死的死,离的离,所以想在城内觅屋,不到三天,就找到了一所精美、理想的住宅,而且租价较任何处为低廉。原来房东也是一位居士,一见如故,自然有说不出的愉快。他特地腾出书房,让我成立佛堂,供养佛菩萨像。当然,从此以后我们两家是每晚结伴念佛,我也找到了一个谈禅说法的对象,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又结识好几位居士;只可惜此时曾给我助益的王小徐居士已经圆寂,计自通讯之后,仅得面谈两次,从此不能复聆教益了,惟有将他赠我的“慈悲、忍辱”箴规,终身永守,以报万一。

  偶因亲戚喜事来沪一行,便道问候陈无我、范古农、陈海量诸居士,并参观佛教青年会。诸居士坚约演讲,我推辞不了,只得应允。我写的《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是我对佛教的处女作,这次演讲也是生平第一次,正像小学生对先生背书,怪不自然的。讲后越想越惭愧,正想溜回苏州,不料又被青年会理事长方子藩居士等拖住,定要叫我在九九电台播讲《佛学与科学》。我不得已接受了他们的要求。可是电台播讲又是我的处女作,讲得气急败坏,越想越懊恼。当晚,我在会里礼佛之后,偶然走到观音圣像前,抬头时不觉一阵心酸,满眶热泪涌流两颊;自觉四十余年,枉现人世,明知故犯不识羞耻,深恩未报,大事未明,虽日日说食,安能果腹?遂不觉跪像前恳切忏悔,惟愿菩萨慈光摄受,自即日起自誓断肉食,精修十善,开我慧目,弘施法益。礼拜毕,将拟讲辞意在菩萨前预为演习,以期临讲从容,不背佛意,见者闻者悉发欢喜心,未信令信,已信令入。

  是晚再讲,自觉说词圆融,气亦舒徐,与前大异;如此连续在电台播讲五日,事前无不注心观想。日间与上海诸居士接谈者凡二十余人,因此,获悉他们的内修外弘无不精严。

  我和他们相处,如衣敝旧袍者与衣狐貉者相处,顿觉寒酸穷相,因为他们中有能深入禅定的,有持终身八关斋戒的,有宗教兼通的,有数十年献身弘法的,有父母兄弟全部佛化的家庭,有经理职员全体持斋的商店,有富而能俭,严净戒律的,有舍财如土刻苦自励的,有深入欧美团体、家庭善巧说法的,有敦伦尽分福慧双修的,种种胜妙,说不能尽。他们各有职业,或商或工,或政或学,除了早晚两课外,照常勤行职务,行有余闲,则为法服务,奋发忘身。他们难能的地方,虽如是精勤勇猛,然绝无丝毫倨傲的态度。我想不到上海竟有这么多的善知识诸上善人,而他们的嘉言懿行真使我感动,由此体验到佛教精神的伟大。

  我自知对于佛法尚在门外,仅知赞叹其楼阁之壮丽,内容如何,尚待拾级登阶,方能窥见一二;但我既身受印光、圆瑛等诸大师启蒙于前,复得诸上善人策励于兹,若再蹉跎因循,将何以酬恩报德?即今在诸大德前发宏誓愿,说走便走,决不迟疑,与诸大德,同登觉路!

五、寂仲:一位科学家的学佛体验

我原是安徽某研究所的副所长,高级工程师,负责国家“六五”38项攻关项目——水平连铸的开发研究,1986年研究成功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为了能尽快在我国钢铁厂应用推广此项炼钢高科技,在广州创立了南方连铸工程有限公司,先后在衡阳、柳州、昆明、首钢、佛山、温州等地建立18台,32流水平连铸机。其中衡阳实现水平连铸获1996年国际发明金奖。由于长期从事于应用科学的研究与开发,整天接触的是图纸、数据、工程工艺规程,经常讲的是机械、电气、液压、仪表、计算机等方面的定理法则、工作原理、工作特性。致身犯心窦综合症与脊尖盘突出症。

  1997年2月由于机缘的驱使,我来到四川中江白塔寺,拜见海空上师,学习如意轮金刚法,几分钟内就圆成法性,出现了种种不可思议的事和无法用所学科学机理解释的事实。一年多我过去久治不愈的心窦综合症与脊尖盘突出症好了,工作心情愉快。如意轮金刚法,功法之殊胜,法力之强大,使我不得不信服。我过去认为在认识的领域内我没有打过败仗,什么都懂得,但现在感到我这个专家,实在太无知了,海空上师将我领到一个新的领域!耳闻目睹,事实纠止了我对的种种偏见与误传。我决心三宝,做一个忠诚的在家佛门弟子。一个以国家级专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佛门,引起种种非议与风波,不少好心的亲友、同学等为之惊讶,误认为我竟走了落后、迷信、消极、逃世的道路。现实逼使我不得不挤出时间对佛法,按我一生所学进行理解与认识。佛法高深圆融,博大精深,是世界学者所公认的。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我只是一个初入佛门的小学生,期望同修师兄给予指正。 

释迦世尊说法49年,谈经三百余次,意在破除“我”、“法”两执,我执就是主观的我,法执就是客观的宇宙,也就是说,佛法的内容无非是剖析人生,教育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佛法就是指宇宙自然的法则,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尔如是”。佛发现了人生宇宙的奥秘,成为觉者,不再为自己和环境烦恼,“转迷成悟”、“离苦得乐”,使我们得到解脱与自由。

  佛法上说宇宙万有,皆由“五蕴”因缘和合而生。“色”、“受”、“想”、“行”、“识”,称为五蕴,受想行识又谓之名。故五蕴又称为名色。色是指有形、有象,客观存在的物质能量,“受”、“想”、“行”、“识”相当于心理学上所说的感情、意象、意志与认识。所以佛教不是唯心论,佛法认为宇宙自然的法则,与“色”(物质)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佛教也不是机械的唯物论,而是把精神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属于一种能量的变化。

海空上师在答新华社记者问中说得很明确,真理是物质的、真实的、是能量,佛家称为业力,犹如电,虽然看不见,谁能否定是物质的能量呢?又说善恶之说固属理念,理是虚,念是实,念是思维,思维是能量,属物质的发动,佛家称为“念力”,行为的善恶是无形思维的外在有形的表现形式,欲念能量一经发动后,会施之于行动(作功),就如春花秋实,一定会结果的。又说人格也属物质,即能量,不是虚幻的。

海空上师明确指出,佛家的“名”(受、想、行、识)属于一种能量。佛教还把受、想、行、识作为一体两面,心物不二,一体圆融的五蕴世界,所谓“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中所说的宇宙的构成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佛教的这种世界观是完全符合现代科学的宇宙观。在古典物理学中有物质不灭定理,但自从原子能出现以后,发现物质是不可消灭的,当物质消灭时,转变为巨大能量即原子能,出现了质能不灭定理。现代科学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由巨大能量形成的,新生都是巨大能量集合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成物质(包括生命),能量是永恒的,存在形式千变万化,但其总和是不会改变的,不多不少、不增不减、不一不异、无始无终。

  宇宙的生成,不是神所创造,万物的变异,更不是上帝的支配,佛家提出“万法因缘生”、“万有因果律”,宇宙万物自有情世界到器世界,从精神到物质都是受因果律的支配,处于永恒的运动流转,生灭变化之中。宇宙间每一事物的生灭,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每一事物的存在,必须与其他事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是事物的因缘,就是“万法因缘生”。四阿含经所说“此有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些观点和辨证法所提出,运动是事物存在的形式,事物紧密联系的法则,反对静止地、孤立地看待事物是完全相同的。

  佛法上说支配宇宙万象生灭变异的基本法则就是万有因果律。任何事物决不能无因而生,但有因无缘也不能生,例如有种子有因,如不埋入土中,加上阳光雨露的“缘”是无法生根发芽的。因缘和合形成果报。因果律有三个原则,一、果由因生;二、事待理成,什么因必生什么果;三、有依空立,任何事物存在都是依否定实在性的本性而成立,凡是存在的原来都不存在,都是依空而立的。而辨证唯物论认为客观事物有它独立于人意志之外的发展规律,事物的发展,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遵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定律,与上述事待理成、果由因生、有依空立相同。

  佛教的时空观,认为空间是无穷尽的,三千大千世界,十方恒沙世界,时间是无始无终的,从因果法则上说,因前复有因,果后复有果,因果无始终,时间无始终,近代天文学的发展,证明宇宙确实是无穷尽的,不可胜数,证明佛经所说并非揣测之词,确是客观真理!

    生命的起因,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是现代科学迫切要研究的课题。人们不放过一切机会,想探索地球生命的起源,例如最近(11月18日)狮子星座的流星雨,美国太空中心派专机高空测定希望能测定到流星雨的燃烧灰尘中是否有有机物的成分。我们对生命的具体起因与发展规律虽然不清,但科学的基本定律与规律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的能量守恒定理,物质是能量存在的一种形式,宇宙万物均由能量发展变化而成(包括生命)。物质迟早都要消亡的,但能量确是永恒的。 

  佛法是生命科学中极有价值的学说。正如海空上师在答新华社记者问所说那样,“世界万物均由无形的能量组成,各类物相都要消灭,但它产生的能量本体是永远不灭的”。又说人类和宇宙一切均由心造、业力、能量所生,所谓“心”也就是无处不在的无形宇宙能量。

这种人体的生命能量既然是不灭的,就必然和宇宙的其他事物一样,在因果律的作用下,循环变化不已,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佛教有精辟的见解,透彻的说明。

  佛家认为人的本性、人体生命能,称为佛性,本是灵明洞澈,万德万能的,只因妄想执着(妄心)起惑造业,轮回六道!按大乘佛法将妄心分为八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与阿赖耶识,一般心理学只研究到前六识,末那与阿赖耶识属于潜意识,前者为“执我”,是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本,后者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是人体生命能的集合体),梵语阿赖耶意为无没,因为它是历劫生死流转,永远不灭不坏,阿赖耶识又称藏识,它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

人们万德万能,灵明洞澈的本性,因为妄想执着而生“无明”,两者和合,相续相牵,熏习不已而形成阿赖耶识。本性因无明污染成识,由于阿赖耶识中的妄心产生幻相,称为相分,缘其幻相的见照作用,出现见分,有了这种相分与见分的幻觉就产生末那识,执着见分为我之能见,相分为我之所见,这样,为我执着不已,攀缘不休。以后由此又产生虚妄的想象——意识。当意识出现后就喧宾夺主,不但忘了本性,把阿赖耶识与末那识也丢掉了,成了人生的主宰,好其所好,恶其所恶,再加上眼、耳、鼻、舌、身五识的帮助,贪图五欲(财、色、名、食、睡),因而有贪、嗔、痴、慢、疑诸烦恼,由此造下无量善恶之业。

当人生四大分离——死亡之际,前七识消灭,留下一个生死流转的根本——阿赖耶识,去承受那因善恶之业所招受的果报。这样由惑造业,由业受苦,由苦而复惑,因惑而再造业,再受苦,这就是有情生命流转的恶性循环!

  因果轮回是一般知识分子最不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上述业,是指身、口、意的造作,人每有起心动念、言语、行为,不管是善是恶,都会在意识中留下印象,印入阿赖耶识中,是永远不会被消灭的,在肉体死亡之后,业力寄托于阿赖耶识中,此识受业力的支配、牵引,在一定的机缘下与新的物质结合成新的生命。形成新生命的形式,阿赖耶识不能自主,会受业力的牵引,哪方面的业力最重就偏向哪方面,海空上师把它们比作“万有引力”,永恒生命能,按照因果律,在业力的牵引下,实行六道轮回。

  虽然深奥的宇宙生成、发展和变化的真理大法,用人类创造的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文字是表述不清的,但从生命能属于无形的宇宙间能量,是永恒的,业有善恶之分,使所熏染的阿赖耶也就不同,善者能位高,恶者能位低,历代祖师形成的高德能量,我们修炼如意轮金刚法不是就能感觉到吗?

  我们了解了佛性、妄心、业力、阿赖耶识、因果律的人生真理,应审思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1)从佛性的立场看人生。人人具有万德万能、灵明通彻的本性,只因妄心生无明,熏染成识,起惑造业,轮回六道、沉沦苦海,但本性始终不变,不增不灭,人人随时可以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应该如何珍惜自己,努力弃恶从善,以洗涤本性上的“无明”污染,还我本来面目,而达到觉者——佛的境界,以实现人生最高的价值与目标。

  2)从阿赖耶识的立场看人生。它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含有净染两面,但它有生命的根本,万法的本源,由于业力的作用,六道轮回,永无止境,但若净化可登圣域。我们现在的肉身,多么短暂、渺小、幻化不实,但生命的本体(生命能)是永恒存在。所以人生的价值,绝对不该是眼前肉体的享乐,而在人生命本体(生命能)的净化。我们应该积极地按佛法的教导行六度——、持戒、忍辱、精进、、般若,来净化我们心识上的六弊——悭贪、毁犯、嗔恚、放逸、散乱、愚痴。抹尽生命本性明镜上的灰尘,恢复本来灵明、洞澈、光泽、无瑕,获得永恒的解放。

  3)从业力的立场上看人生。世界的美丑,人生的苦乐,均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招致,人有身、口、意三业,可以为善,可以为恶。为恶者,意念上的贪欲、嗔恚、邪见,行为上的杀生、偷盗、,言语上的妄语、绮语、两舌、恶口。为善者意念上的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行为上的、布施、净行,言语上的诚实、质直、柔软、和诤。善与恶均在一念之差,所以如何净化我们的意识,离苦得乐,使我们的现世美好、幸福,也为我们的未来创造更好的条件,永远美好、幸福,这才是我们人生努力奋斗的目标。

  佛教的人生观,确是积极、乐观、创造的人生观,发扬本性光辉,净化生命,鉴因知果,避恶趋善,如果人人能如此,会多么美好、幸福!

    佛教认为生命的本性是宇宙永恒的能量的一种,它如同电能、磁能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感觉到的,测知的。因而把意念、真理、善恶、人格相应的思想、行为与言论(业力)作为生命能(阿赖耶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1)按照物理学对“能”的定义是:能是做功的本领。有“能”,就有“能场”、“能位差”(势差),由于能位差的作用产生力与相应的位移——作功。例如电能有电场、电位差,电荷在电场中由于电位差而产生力,可以作功,使电机高速转动。历代佛教祖师所形成的高德宇宙能(称为法力),同样有能场、能位差。如意轮金刚法修炼者,按三密结合,使自性与法性沟通,就会深感法力的推动,作出一些不可思议的动作,对人体进行内调与外调。这种能量不是同样可以感知吗?甚至气功以及日常生活的体力作功,不是人体能的体现吗?

  2)任何能量的强弱、大小,都与集中度、纯度等有关。例如光,如弥散,光波不纯,只能照明,如果单一光波(纯化)加以集中成为激光,可以钻透最坚硬的钻石。佛教提出的觉苦修行、净化人生,使我们的本性能量纯化、集中化、提高阿赖耶识的品位,在六道轮回中,必然会形成更高级的生命!

  3)任何能场的感知、受力都必须有一定的条件。电场受力必须本身带电,磁场受力必须本身带磁,同样在法力场上得到法力,必须焕发出自身本有的生命能,即自性,才可能做到法性与自性结合,在法力场上感受到法力。如意轮金刚法,口持真言、手结印契、意作妙观,三密相应,这样咒、印、观与身、口、意相应,以驱除妄心,焕发本性。做好三密相应,行持时,思想必须高度集中,口持咒不断、手结印不散、意作妙观、一心不乱、万缘放下、五蕴皆空。对一切妄想、杂念、是非、善恶都不思量,这样才能使清净的三密(咒、印、观)加持于我们身、口、意三业之上,互相融入。这样才能迅速清净我们的阿赖耶识,显露本性,使本性与法性相通。

4)由上可见,如意轮金刚法的基础是佛法的宇宙观与世界观。海空上师对我们反复强调,修持的关键在修心,“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也就是说一切烦恼,皆由心生,一切痛苦皆由心受,一切善恶业缘,皆由心起。贪、嗔、痴是生一切恶业乱心的根源,去除贪、嗔、痴,才能“静心”。因此要真正解决决心问题,就要理解并逐步树立佛法的宇宙观与世界观。

  当今世界,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精神文明愈颓废,西方赤裸裸的金钱关心、唯利是图、物欲横流、战争、杀人、抢劫、无恶不作,人类将走向自己的灭亡!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文化大革命的遗毒未除,西方资本主义颓废思想泛滥成灾,什么厚黑学、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无商不奸……等等,雷锋精神扫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前是多么的迫切!我们的社会风气变成怎么样?我们的下一代将往何处去?洪水吞蚀人的生命,但这种颓废、腐败的思想比洪水还可怕,吞蚀着人们的灵魂。佛教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如同灯塔一样,在人生的苦海里放射光芒,照亮人生正确的航程与方向。海空上师提出的人间佛教,佛教要社会化、知识化、生活化、科学化,对当前的世界是多么的迫切! 

(生活在这个人类共同依赖的器世界的人们,却有着种种不同的观念。观念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但无论如何,所有的看法、观点都应当是合理的。不过紧跟着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这“合理”的标准是什么?

  现在的佛教界、科学界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互相诋诟。某些科学家认为佛法的实践与理论离日常的科学态度十分遥远;而一些佛教徒则认为科学的立场与方法论,是主客对立的分裂式研究……如果平心静气地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来权衡,我相信任何问题最终都会水落石出。只是这种公正的态度在很多场合下,都被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

  吴金先生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后来又皈依了佛门,相信他对科学和佛法的对比研究,将会给很多人带来助益。)

  我出生在成都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父母都是共产党员,母亲是医生,父亲是高级工程师。我和其他许多人一样,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着常规教育,唯物主义思想对我们来说是根深蒂固的。但在十多年前,还在我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做出了我这一生中非常重大的一个决定:皈依佛教。

  我想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中学到了逻辑上的因果规律,而反观自己走过的这十几年道路,更让我深感由因遇缘然后必然感果的道理。记得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对同学们在一起山南海北无意义的闲聊和名利之争心生厌倦,总希望能用那些时间和精力多学点有用的东西。儿时常听父母讲起瓦特看到煮开水而发明蒸汽机的故事,这让我自幼便对宇宙人生的奥秘充满了好奇。上初中时我就有了一个朦胧的想法:人是一个小宇宙,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宇宙是一个更大的巨人,宇宙外面还有宇宙(其他的巨人)。现在想想,这个看法和佛法中的华严世界的一些境界竟有相似之处。那时,我对研究生命现象这个问题也极感兴趣,从古人的典籍和故事中,让我感到此中有着极大的谜团。我经常很不解地想,为什么如此大的谜团,世人却不感兴趣,这难道不比煮开水的意义大得多吗?还记得那时闲聊时常常爱引用一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当时并不知此中深意,只是把“色”理解为漂亮的女孩子,而“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了。当然现在再来看这句话,我自知其中包含有极深刻的道理。

  学生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对佛教的了解只限于广播和电视上所介绍的内容,偶尔能听到一两句像“色不异空”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样的名句。那时我对佛教的认识就是“因人生坎坷而悲观厌世,口念慈悲然行动却冷酷无情”的形象,还有就是在电影《农奴》中那个阴险的活佛形象。长辈们的看法则是佛教没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对国家社会的进步没有多少助益,而且他们把这个看法也传给了我们。深深思维一下,我现在终于发现教育环境对人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巨大了!

  我从小就对练气功很感兴趣,而此中的道理确又不能为现代科学原理所解释,因之对古人的东西也就越发感到好奇。在我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国内的气功名人们也正大行其道,从他们的报告和书中,都侧面提到了练功中的“鬼神”问题,这进一步触发了我对这一古老且具争议性问题的深入思考。于是皈依的事情,也有意无意地提到日程上。因我当时正练气功,听说修藏传密法可得到虹光身的成就。虽然虹化的事别人只是提了一下,但我心中却好像对此事挺熟悉,还非常向往羡慕。而且又听说修密必须先皈依上师才能听受、修习。就这样,对虹身成就的向往,促使我在那年的四月初八,以好奇和忐忑的心情参加了成都昭觉寺由清定上师主持的盛大皈依仪式。当时我只是觉得成为一名佛教居士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中国古代的很多名人如白居易、苏东坡等不都是居士吗?现代人为何不可以开阔一下自己的思路呢?

  没想到通过这么一个皈依仪式,我彷徨多年的心理状态居然被打破了,我开始以开放客观的心态去理解、研究佛教的理论。现在回想起来,心中还是深感庆幸。后来,当我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深入地研究佛法时,才发现在我面前呈现的竟是如此巨大的的一个宝库。如果以我有限的现代科学知识去判断,那么我认为,现代的工科、理科和文科所代表的科学,其发展的顶点将是佛法。真希望弥勒佛的降世是科学发展到极至的结果。

  皈依的举动不应该是盲从的,而我那时对佛法还并不了解,只是为了对自己和家人负责,我才真正开始认真地研读佛经,准备彻底挖出它的“封建迷信”的根子。记得当时认真去看的第一部佛经就是《心经》,一部代表整个

}

【摘要】:纪行赋又可称其为述行赋,是赋体文学众多题材的一类,“纪行赋”之名最早出现在南朝萧统汇编的《昭明文选》。“纪行”即纪征述行,是作者在远征途中记叙路途所见所感的文学表达,以其见闻来反映社会现实并抒发感慨、表达志向。本文的研究范围是对汉代从公元前202年,止于公元220年的存世的纪行赋作整体的观照,从文化视角下结合文化社会背景变迁与文化思潮发展来探究两汉时期的纪行赋。对于两汉纪行赋的文化意蕴的分析探究,本文大体上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整理两汉时期的纪行赋作品,界定本文研究范围。2.对前人和当代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3.从文化视角切入,采取文学和社会学、历史学相结合的方式对纪行赋文本进行内容剖析研究。文章分为:绪论部分:梳理纪行赋的界定及形成过程,并对目前学术界有关纪行赋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划定本文研究的范围与方法。第一章:两汉纪行赋的文化背景,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两汉的时代变迁与纪行赋的发展,二是两汉纪行赋作家群体的文化身份分析。西汉末年,刘歆的《遂初赋》是现存的第一篇纪行赋,由此确立了纪行赋的体例格式;东汉时期纪行赋出现了不少佳作,推动了后期纪行赋的发展;及至东汉末年,纪行赋才正式进入繁荣时期。作为纪行赋的创作主体,作家们的文化身份特性也影响了纪行赋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征。第二章:关于两汉纪行赋的文化内容研究,首先以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纪行赋总体的篇目数据整理,根据不完全统计,两汉时期共有三十三篇纪行赋:一类为咏史赋志类纪行赋,特征表现为“因地及史”,目的是借助史实以刺时事;另一类是军旅行役类纪行赋,特征表现为对真实征战的描写,抒发豪放进取之意,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体现着宏大壮阔、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第三章:关于两汉纪行赋的文化思想研究,共分为四小节。分别为儒家、道家思想在纪行赋中的体现以及汉代文人心态和文人世界观的分析,最后是关于纪行赋对历史的反思的剖析。两汉纪行赋在文化思想上体现着重史忠史的特征,且儒道兼顾。儒家主张实用性,道家对纪行赋作家乃至汉代文人的心态与世界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结语部分是对前文的梳理和总结,探讨纪行赋与同时代其他文学样式的关系,具体为游览赋及汉代诗歌,探究彼此相互交叉影响的关系,依此对纪行赋的发展进行补充说明。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7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甄尽忠;;[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06期
王彩云;[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年05期
王子今;[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甄尽忠;[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笑萍;;[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卜风贤;樊志民;;[A];第一届中国古代毒物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李勉 晋文;[N];合肥日报;2013年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杨振红;[N];光明日报;2002年
李小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独家|自如熊林回应甲醛门:如果真是你造成的,你要为这件事情负责,没有理由推托

  “装修环保是一种复杂的事情,涉及到非常多方面去努力改善的事情,希望大家给行业里面真正踏实做事情的企业和团队一些时间和窗口。”

  7月13日,一名自如客死于急性白血病。这位阿里巴巴员工,曾于5月8日入住杭州滨江一间自如房间。在他去世后,他的妻子对那套自如房子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甲醛超标。8月31日,一篇文章在网络发酵,名为《阿里P7员工得白血病身故生前租了自如甲醛房》。(以下简称“阿里员工死亡事件”)

  为此,三个月后,《中国企业家》记者再次坐到了自如CEO熊林的对面。而在5月份的那次专访中,我们问熊林,过去一年中,花费精力最大的事情是什么。他当时给出的答案是,提高装修建材的环保标准,将板材标准从E1级别提升到E0级别。

  简直一语成谶。仅仅一百天后,在装修环保方面,自如没有非但没有收获掌声,反而成为了众矢之的。

  “任何一个个体出现这样的问题,从我的角度,肯定会有非常深的自责和抱歉。每一个个体的健康和生命都只有一次,如果这件事情真是你造成的,你当然要为这件事情负责,你没有理由推托。”熊林对《中国企业家》说。

  但熊林仍然认为,在装修环保方面,自如“是这个行业里投入最大的,做的最用心的”。“我们并不是没有努力,也不是不重视,也不是不感同身受,因为我们49%的员工都住自如的房子。”

  9月1日,自如下架了9个城市的全部首次出租房源,待CMA认证机构检验合格后再行上架。

  自如,这个中国目前最大规模长租公寓运营商,近期简直麻烦缠身。仅在一个月前,它还曾因为同业的炮轰,背上了令北京房租暴涨的“锅”。

  所以,记者向这名行业独角兽提出如下问题——成立仅7年的自如,是否也和很多年轻公司一样,患上了“巨婴症”?虽然体量已经非常庞大,但公司内部的管理却没有跟上脚步。

  “以我们自己的梦想和自己的目标来说,这个是完全存在的。”熊林说:“我更希望我们是一个有节奏感的公司,现在肯定要客观、敬畏地重新审视这些节奏。”

  以下为熊林接受《中国企业家》(以下简称“CE”)专访的部分实录:

  CE:“阿里员工去世,生前租自如甲醛房”成为上周末热点。我们注意到,你到目前为止没有道歉。你是不是觉得没有到道歉的时候?

  熊林:任何一个个体出现这样的问题,从我的角度,肯定会有非常深的自责和抱歉,肯定是这么想的。每一个个体的健康和生命都只有一次,如果这件事情真是你造成的,你要为这件事情负责,你没有理由推托。

  道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通过积极行动,比如下架房源,通风,包括下一步提供三种方案,配空气净化器,帮用户退换租。我们不用去管别人做了什么,而是在我们今天能做到的最好的程度上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CE:这套房子甲醛超标是确认了,确实是超标了,因为他们是自己找的第三方检测的。

  熊林:我们跟家属也有理性的沟通,接下来会对房子进行检测,走法律的程序。作为一个服务企业,跟他们沟通和交流的时候肯定不会上升到我们这边有责没责,肯定是先解决问题,看看在这件事情我们能帮他做什么。最后这件事情的认定,我相信对所有人来说都很重要,所以希望大家有一定的耐心去等待这件事情,专业机构会给出更专业的结果。

  CE:阿里员工去世的时候网上有很多评论,我记得你当时在朋友圈有一个回应,说我们当时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对付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熊林:那是回应作者,作者的意思是自如的公关很精准,我认为我们的公关是公司部门里能力最弱的部门,相比产品、品质和服务,我们重点不在公关。

  CE:单就杭州这套房来说,自如放了多久交给他的。

  熊林:我没有这么细的数据,但自如的系统里都有,可以查一下。比如说这套房子什么时候收的、什么时候装修、装修完验收后他住进去的时间。

  CE:自如相当于是二房东,把房子租过来之后每个月都是有刚性成本在的,你们有没有检讨过是不是成本的压力导致了装修完自如要尽快出租?

  熊林:这个行业每天都有成本,快周转是经营上需要的,但孰大孰小要分得清。你想让它快点释放,就先让产品变得更好。我们通过“深呼吸”项目,希望每一套房子在验收时都是合格的,这是第一关。

  第三关,不管是带看,还是网上公示,自如一定要告诉用户优先选择二次出租房。我们希望这种明确告诉大家,在那么多房源里,你要根据自己的耐受性来选择。因为那间房的朝向、温度,去了你是能感受到的。最有效的方式,把事情透明给客户,客户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来感受,这样这些房子自然而然就会排在后面进行选择。

  今天首次出租的房源,出租周期是在往后延的。不同的城市不太一样,平均在25天。二次出租的房源全国释放出来以后,应该在15天之内可以租出去。目前没有强制要求空置期。我们没有所谓的空置期概念,而是必须检测合格才能上线,要有第三方检测报告。

  CE:检测报告对于自如的意义是什么?是发生矛盾时可以依靠的法律武器,还是你内心觉得这是一份靠谱安全的标准?

  熊林:如果要这么做,五年前就这么做了。我们完全可以把每套房子检测合格了,都有一个证书,将来找我们都有证据。这个事情非常容易,比我们做深呼吸,做其他的事更容易。但是我们也从来没有这么去想,这么多年花在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的努力,还是真正的从源头上希望做好。

  自如今年是口碑年,我们最终希望自己是一个深度的客户经营公司,所有客户都觉得你真好,我们又觉得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希望跟客户的接触时长和服务时长足够长。这样一时有没有一个报告有什么用,最终还是看他的感受,更长的时间段内你的企业到底是什么心。所以今天我们真的这么讲,我们做这个事,绝对不是做给任何人看的,或者有一个什么最后的退步,就是通过这个方式让你的产品真正合格,达到这样的标准推向市场。不管别人或者其他行业怎样,如果今天有这样的需求,有这样的期待,你就应该这样做。

  CE:目前这个检验报告的应用范围是什么?

  熊林:目前我们先放在首次出租,因为首次出租的房源相对来说确实更集中释放,而且各方面的市场关注度更高。现在我们有一个流程,假设你住的房源属于二次出租,你感受有问题,我们也有专业流程,随时提起,我们马上安排,并且我们有一条,只要你觉得你屋子里面的空气质量不合格,或者有异常反应,我们无条件帮助你做退换。

  CE:上次采访时,你曾说过,在装修环保方面,自如已经花了很多精力,为什么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熊林:自2014年开始,自如对老旧房、毛坯房装修后,会进行空气质量治理,因为这部分房型的装修程度较大。同年,我们对产品进行改造,四种主要产品中,有三种采用铁架子床和铁架子桌。最近,我们又开始了“深呼吸”项目,就是将板材从E1级别升级到E0级别,采用都芳漆,辅料也有明确的品牌规范。

  我们当时也考虑过,是不是把屋子装上新风系统,确实是做不到。一个是成本,一个是现有大量的自如房源已经是装修过的房子了,如果装新风系统,当时的办法是只能在窗子上打洞,很难说服很多业主和小区的物业,因为外观各方面都变了。所以这个举措我们没有落地。

  其实我们还在做一件事情。所有的房源因为有不同的装修基础,包括气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耐受性,即使达标的情况下,如果客户有鼻炎,还是会比较敏感的。所以我们要求所有的业务,从6月1号开始,必须在带看过程中告诉客户这是不是新收房源,是不是首次释放,如果是,需要提示。并且我们在APP上每一套新收的房源,第一次出租都有明确的提示,建议客户优先选择二次出租的房子。我们想告诉大家,在挑选的时候,对气味比较敏感的情况下,你要自己去感受。

  另外,客户如果任何时候感觉到空气质量有问题,自己身体不适,随时可以提出来,我们可以免费退换租,免费帮助搬家。我们在互联网上有公布,并且在业务一线带看的规则里也加了这一条。今天我们自如管家服务回访这是一个必问的问题,问客户你的管家有没有提示你这个房子是首次出租。

  但是,装修环保是一种复杂的事情,涉及到非常多方面去努力改善的事情,希望大家给行业里面真正踏实做事情的企业和团队一些时间和窗口。

  CE:这件事对自如内部产生了哪些影响?

  熊林:我们下午刚刚给大家开了全国会议,我自己跟所有的同事去讲这件事情的时候,用了一个词,我们叫“自如范儿”。自如的员工应该是聪明的、阳光的、专业的、坚强的,说到阳光的时候,我就是想说,最近大家可能有两种比较简单的心态,一种是愤怒,一种是委屈。我们并不是没有努力,也不是不重视,也不是不感同身受,因为我们49%的员工都住自如的房子。所以,不是说我们自己没有感受。

  我们一直在做这件事情,是这个行业里投入最大的,这件事情你是做的最用心的,但是今天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你,你会觉得有点愤怒,不过我跟大家讲我们还是要拒绝这种愤怒、拒绝委屈。为什么?因为这件事情就是实实在在的客户关注的事情,并且70万间房源里有少量的客户确实有(这样的问题)。

  CE:如你所说,自如是整个行业里在这件事情上投入精力最多的企业,你个人也投入了很多精力,但现在反而成为众矢之的,是不是也有一点委屈?

  熊林:委屈不委屈是相对的,这么多年委屈的事情或者困难的事情不少。撂挑子不干了,只能证明一点,你不够强。干一件事情,一个是专业要够,一个是初心要正。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我们在这件事情上的初心一直没有出过什么问题。品质是我们要去做的,是用户需要的,也是领先市场的核心。但我承认这件事情专业的挑战性和复杂性,供应链也好,内部控制也好,落地也好,中间会出现反复,因为房源千奇百怪,有各种个性化的房子收进来。那么多的房子给到你,在统一的标准下交付,它比交付统一的家具,交付统一的家电要困难很多。所以,我们认为这件事情在专业上具有挑战性,这是我们需要加强的,甚至要有更大投入。

  大家都是人,面对这件事情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挫折感和委屈,但终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面向未来。无非是两种假设,中国这个行业有自如和没自如有没有区别。如果有自如,大家认为它有存在的价值,剩下的就是我们要赶紧调整心态,在专业上继续坚守。第二,既然知道这件事情在专业上有更大挑战,需要更大投入,我们接下来赶快继续去做。其实今天一线真正在忙的事情就是迅速寻源检测的产能,迅速让管家给用户送碳包、配绿植,迅速把下架房源做到每天早上八点半开窗通风,晚上七点钟关窗。这些事自如已经在行动了。

  CE:上述事件发生后,退租比例如何?

  熊林:很多客户等着,没有房子。因为我们下架了大概一万多间房源,现在北京、上海、深圳很多地方已经没有房子出租了。

  CE:就北京而言,大量首次出租房源下架后,自如如何满足政府要求释放的8万间房源?有人说,自如囤了8万间房,这是事实吗?

  熊林:近期每一天,我们的采购疯了一样的在寻找两类机构,一个是检测机构,一个是空气质量治理机构,希望快速把我们的房源以更快的速度投放市场,如果合格的话。这是我们现在能做的最大的工作。

  首先,8万间需要三个月。第二,8万间等于自如现有的库存加上未来新增的库存,加上退出的库存,算法非常简单。第三,自如从第一天开始做,内外网信息全部打通,你今天看到外网的所有的房子就是自如装修的内部系统里面的,从来没有两套系统,或者一些房子在内部囤着。

  第四,一间房一天如果是一百块钱成本,8万间一天就是800万成本,一个月2.4亿。在这些细节上,我们都不愿意解释。可能真正关注这个行业的人肯定理解这个事情。

  我们是按照原先的供应量来计算的8万间,每个月大致在北京新收房1~2万间,再有租约到期退出几千间,这样三个月差不多就是8万间。

  CE:补充8万套房源意味着自如要在市场上寻找增量,是否会把房租炒高?

  熊林:大家不了解自如的定价规则,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梳理。自如今天的定价方法是基于市场价的价值定价。什么意思呢?自如首先根据市场的季节里面的出房量,会搜集中介出租,房东个人出租的价格,再定一个出房价,减去装修配置成本,减去合理收益就等于我们的收房价。所以今天根本不是我先收,敞开了收,多少钱我再加价租出去。这样的话,你拿了钱收高了,再加价出房价肯定高,房租就上去了。但是这个逻辑根本行不通,因为自如今天在北京只有8%的占有率。

  另外,一个客单价3万块钱的交易,在找房过程中至少通过三种渠道,第一个中介公司,第二个房产网站,第三个品牌公寓,甚至有更多人去豆瓣帖子看个人房子出租。你的定价超过5%的时候,没有人租你的房子。所有年轻人找房,两个条件,第一个交通,第二个价格。今天多了一个条件,谁的房子更健康。

  是不是中介机构推高了房租?过去这么多年里,整个机构的房租涨幅是最平稳的,根本没有高于市场涨幅。这是由它的经营机制决定的。如果它的涨幅高于市场,这个公司根本没有一点可能可以做到20万间以上。

  CE:你认为是什么推高了房租?

  熊林:这个事情的根本,第一个是供需,第二个是结构,第三个是城市化的大进程,第四个是收入水平的上涨。城市供需是根本,但这个还不完全一定上涨,哪怕供需合理,收入水平上涨,房租也会涨。世界所有城市都是这样。第三个是结构上的,今天很多人看这个是非常不严肃和不客观的,说我们那儿的房租涨了30%等等,首先这些数据我都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实。作为机构,我们天天分析手里的数据,没有得出这种结论。

  第二,到底哪些产品在涨?所有人都不明白一个道理,到底过去三年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哪一类的产品需求量最大,哪一类产品涨幅最大,很多人说需求量最大的是合租产品。但是恰恰过去几年,合租产品是涨幅最小的。

  我们不要简单推论房租上涨什么叫合理,什么叫不合理,首先要有核心的正式数据,第二,对幅度要有一个正确认识,不要每年都拿房租说事,吸引眼球,这个大家要有更冷静认识。另外,在这么巨量的市场里,上亿的人租房,但产品种类没有那么多,这都是相对比较复杂的事情。

  CE:机构、开发商、资本介入后对房租的抬升作用,是否会影响房东预期?

  熊林:这个道理在这个行业不能成立。这个行业的切入成本特别高,短期情况有没有呢,比如说市场现在特别火,一部分人在一个地方收了一些房子,他可能这段时间租出去了,但是以我这么多年的经验,两个季度以后,绝对租不出去了。

  在北京也好,上海也好,我们虽然都还在说供需问题,但是今天的供需矛盾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租房是一个周期性波动很强的市场,春节以后立马上升,而且来得非常快,两周之内开始下降,从四月份、五月份开始往上拉,拉到八月份到达峰值,大学毕业生陆续入市。然后到第四季度时,机构面临巨大挑战,因为人口撤出。

  所以看待这种问题太复杂的时候,要看点,也要看面,你看到了旺季的问题,也要看淡季的情况,机构在里面承载了多少。所以今天为什么有人说这个行业无解,你不愿意给房东高价,房东为什么把房子给机构,作为聪明的房东来说,还是觉得交给机构合算,因为自己出租,也面临不确定性。

  所以,这是机构在里面的价值。它在极度波动、极度个性化的市场里面,承担了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些规律对于行业从业者来说还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我们都是从零开始做的,这是第七年。

  CE:既然如此,怎么还有人说,机构抢房导致房租上涨?

  熊林:我的性格和我的特点是,我只评论那些我觉得值得评论的人。我们是做服务业的,我从来不会因为这个事对别人进行评论,但确实这个时代和市场以及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生了很大变化。我认为我们跟很多企业完全思路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理解。

  CE:自如是否面临“巨婴”问题,身体(规模)很大了,管理却没跟上?

  熊林:以我们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来说,这个是完全存在的。任何一个有抱负的企业,不是这个状态也不对。很多公司都没有成立安全部,但是我们有一个安全中心。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人口,每个城市都有自杀率,当自如管理的70万间房,常住在里面的接近100万的时候,自杀的比例都是很高的。但是这些事非常重要,如果你认识不了它,你在你的专业建设的时候,不去识别这些,你就完全没有办法或者没有任何理由说,因为我想有很好的发展,所以我没有认识到,那你就不配谈梦想。

  我们的心态是更多从自己看待,你应该停下来,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做,这是一个基本观点。但是,我们今天确实认为自己希望给更多人提供有品质的居住和服务,这个市场需要这样。以这个目标来看,肯定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从各个专业线上的能力,包括我们的产品和服务都有巨大提升空间,这个压力是显然的。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的心态可分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