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一只蟑螂这段话你什么感受

当你听到“你为什么就不能……“这句话时,感受是什么?
请放下你的期待。
期待,是一切不幸的根源。
来,亲自来看看和体验吧。
给巴克塔提交的问题里,包含了这个:
我是一个一直渴望恋爱与婚姻的人,参加过这个工作坊,我是否会很快开启一段顺利的恋爱,走进婚姻?
我是一个在关系里很“作”的人,参加过这个工作坊,我是否会成为一个温柔、体贴、懂事的伴侣?
他的回答第一句就是:请放下你的期待。
看到这个回复,愣一下,之后忍不住哈哈大笑。
必须承认我很“期待”他的回答,以及,“期待”他会怎么回答。
是做出承诺?是耐心讲出道理?
结果,他是这样的回答。
我与“期待”诚恳地面对面,不止一次。
我仔细看TA的面孔,仔细辨认:
从一份期待上,我放进去了什么,又给我期待的那个人,放进去了什么?
因为这份期待,我得到了什么,对方又得到了什么?
因为一份期待,我们彼此错过了什么?
而,如果没有这份期待,我们会有怎样的互动?
说到期待,它还有个样子是:
你(她/他)为什么就不能……
这个句式。
说到天下的爸爸妈妈们似乎有些话,惊人地相似。
我对我妈妈说过的,出现频率如此之高的一句话就是这一句。
(抱歉,妈妈,我并不是为了说你的坏话~)
啊,一想到这句话,就好像看到无数的“砖头”从天而降,把我妈面前砌了一堵墙,隔开了所有人,而她还继续在里面念:
你(她/他)为什么就不能……
让这堵墙越来越高,越来越厚。
(嗯,不过她现在好像有改变了)
反观我自己呢?
有几块这样的“砖头”从天而降,砸在我脚上——比我妈少点。
在我认真扮演“小棉袄”角色那些年里,我听了无数的这句话。
而在我年少无知又无比懂事的时候,我总是跟她反复分析,讲道理,试图让她明白:
因为别人生气,不值得嘛,我心疼你哦;
你看,TA这个人就是无可救药,你又何必再想这件事呢,不要自寻烦恼哦;
或者,这已经是既成事实了,我们还说它干啥……
人类会思考,能说会道,这些本领真是太耽误事了,我竟然还因为这个,沾沾自喜了那么久!
因为这些话,对于真正解决或面对这些问题,根本屁用没有。
久而久之,只是我接收了无数的情绪垃圾,还助长了妈妈继续抱怨。
我们彼此都把这个互动看成彼此“爱”的联结,让我哭一会去~
当我深刻感受到期待,与期待落空之后的巨大落差与痛苦。
第一次,我开始仔细看:
“期待”到底是什么?
它就像一个孩子不管不顾的要求,凭着这个要求是否可以满足,孩子确认了自己是否被爱,是否值得被爱,是否被这个世界接受。
为了让这份期待(要求)被看见,TA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和所有知道的“招数”,哭泣,叫喊,满地打滚,或者做一些什么伤害自己的事……
TA做了一切,唯一没做的是:
仔细听对方(爸爸妈妈)在说什么
在这个模式之下,孩子只有两个地方可去:
期待得到满足,感觉像天堂;
期待没有得到满足,感觉被整个世界抛弃。
两个感受中间,没有其他夹层。落差很大。
放到成年人身上,就是那个强烈的爱恨情绪,就是drama戏码可以产生的土壤。
抱歉,那不是真的爱,也不是真正的恨。
那是我觉得我很爱,和我觉得我很恨。
它们是一种靠着别人的反馈,确定的感受或情绪,而,不是情感。
当我看到这个真实,我开始对自己的期待小心,我也开始对别人给我的期待有所感受。
我听到别人对我说:
你为什么就不能……
我会慢慢地,清晰地告诉对方:
请你听我此刻所说的——
我不能按照你的期待或要求做这件事,因为此刻我需要……
我真的希望,你放下对我的期待和要求,真的看到和听到,此刻我的需要。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彼此的需求,是否可以找到一个平衡,可以吗?
这同样不是灵丹妙药。
有时,对方会因此而突然冷静下来,并道歉。
有时,对方会因此更加愤怒,吵闹不已。
我试过,暂时中止对话。
如果是很亲密的人,会尽量克制情绪,平静地告诉对方:
这不是惩罚,我只是觉得对话无法在此时进行下去。我们彼此都需要些时间和空间。
你这样对我,我很受伤。
但我愿意等你再去感受一下这件事。
等你也愿意的时候,我们再来不带情绪地讨论这件事,可以吗?
在写下这些时,我也意识到,我在反复用别人对待我来举例。
所以,这也是一个值得小心的地方。
我学到的任何东西,不能只是用来衡量与矫正别人对我的态度,也要成为检视和警醒,我对别人的态度与念头。
透过探寻,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信念都具有同等的价值。
我认为某个人本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没有任何价值。
他们实际所做的事情,和他们本来应该做的事情有同等的价值。
只有当我们看到自己的想法、判断以及意见与他们的对立面一样真实时,思维的两极对立才会得到平衡。
如果我所相信的想法,与相反的想法一样真实,那么,整个思维结构就崩溃了。
如果某个不同的意见与我的意见一样,具有同等存在的权利,那么,我们就不能说哪个意见是真的。
它们要么全都是真的,要么全都是假的。
当我们看到这一点时,就会有一种两极之间的内在平衡,而想法不再是两极分化的。
只有当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平衡我们自己的想法时,二元性的思维结构才会丧失效力,开始崩溃。
阿迪亚香提写在《觉醒之后》这本书里的一段话,让我在有了这些感悟之后,成为了总结。
当我认真地听这段话时(Mohani卫华 喜马拉雅分享),回想生活中的一幕幕,那些来来回回的期待,那些来来回回的期待所带来的失望、悲伤,痛苦,指责,甚至谩骂、隔离……第一次,有了清晰的看到。
我们以为的爱、信任,就这样被期待损磨殆尽,只剩下一个个感觉受伤的人。
那些爱与信任,根本没有机会被对方看到,因为“期待”挡在中间,太,大,了!
好可惜,多可惜。
和朋友谈到巴克塔的回复时,我笑了:
天哪,你知道吗?
如果在我第一次参加内在课程时,老师就这样对我说~
我肯定不会去!
因为我有那么多期待与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而他告诉我:亲爱的孩子,请放下你的期待。
我一定会无限悲愤地问他:
那你告诉我,我来干什么呢?
他说:来看看和体验吧。
我真的不知道,在这样一段对话之后,是否能安抚多年前迷惑不已的我,并让我决定跟随这样一位老师。
但此刻的我的,还是要选择相信,每个人内在深处对真实的渴望。
也附上巴克塔的另一段回复:
要进入内在探索的旅程就像是进入了一个未知的领域。当然,我们会像第一次从巢里飞出来的小鸟一样害怕。
像鸟妈妈一样,老师可以鼓励你,支持你,指导你,但你必须自己做飞行。
这个你不需要保证,你需要信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Bronk土土土土豆)
(六分大叔)
(doublesmile)
第三方登录: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你看到牙齿就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