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工作的好处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6,121被浏览1,873,082分享邀请回答76628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1015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在国企当派遣工是怎样一种体验?
我的图书馆
在国企当派遣工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国企当派遣工是怎样一种体验?
来源:破土首发 
点击:160次 
【破土编者按】许多人对国企的认知还停留在终身雇佣、单位制、有保障的福利制度上,却没有看到国企也是大量使用派遣工的用人单位。文中的国企派遣工有着和正式职工相去甚远的劳动条件、工作强度和福利待遇,他们遭遇的种种不公平也会让人重新审视派遣工制度的合理性和国企实际发挥的作用。
(图片来源:DGtle)
六点半走出位于天津市中心的小区,环卫工人已将街上的雪扫了大半。乘坐地铁到距外环线已不远的车站,班车司机操着一口天津话正大声呼喝:“都跺跺脚,跺跺,回(来)成澡堂子了!”刚上车时,相熟的员工总是要侃两句。工会的大姐在抱怨二胎政策:“四十多岁还生?不怕生出傻子!”工程师大哥脑袋聚在一起,研究如何逃离股市。慢慢地车厢里安静了下来,出城上班对曾在市内工作半辈子的中年人来说委实辛苦,乘客们迅速进入了梦乡。大巴很快汇入出城的车流,和海河的流向大体相同,向渤海奔去。在衰草与白雪的尽头望见矗立的水塔,那里就是我的目的地,一家新建的国有火电厂。
理论上是八点半上班,但是恶劣天气可以通融晚到,甚至下班时间都会提前,因此职工们均是慢悠悠走向食堂。即使承包给私人,食堂内依旧残存有国企原有的气象。每人一个柜子,里面放着个人的饭盒,拿着去打豆腐脑或者嘎巴菜。吃完自己洗饭盒,再放回柜子。即使厂长要吃饭也要来食堂。单位每月往饭卡里打的钱绰绰有余。吃完饭,厂里的职工就去参加“碰头会”,车间内要碰头,车间和厂里也要碰头。散会后,车间的领导们坐在办公室里换工作服、泡茶、抽烟、打打电话,职工就下到岗位上,该干嘛干嘛。上来交表格、拷资料时也会和领导扯一点闲篇:“你们健美操排完了?”“今天去带妆彩排,哎你知道运行他们出的是合唱?”
但我的“导游”不属于这个温情脉脉的老旧系统。我们就姑且称他小王吧,小王是大连某国有重型机械集团分公司领导在外面开办的私人企业的员工,被按照合同派遣到这个“现场”——每个小公司会有好几处“现场”,这处在天津,那处在邯郸,“现场”之间没有联系,因此即使同属一个公司,工人们也不可能团结成一个整体。像小王一样在工厂里干活却不属于工厂的工人远远多于火电厂直接雇佣的工人,在有些部门这个比例甚至能达到5:1。这个工厂中,非在编职工的来源主要有当地招聘的轻工(没有技术,只能出卖体力的工人),各私有企业派遣来的员工以及原先属于“三产”的职工家属。其中,派遣员工占多数,而且以没有五险一金的临时工居多,他们甚至连工作服都没有,要自己掏钱出去订做。
小王一边带我参观斗轮机一边回答我的问题。他是一个和我岁数一样,长相讨喜的河北汉子。从唐山的大专毕业后,来这家公司实习后就再没离开,今年刚刚从曹妃甸“现场”调派到这里。我很疑惑这家新建的工厂为什么不用最一流的德国设备,小王听了咯咯直乐。他说:“要都全自动了,哪儿还要的了这么多在编的职工,不都得下岗了?”他还指着轰鸣的斗轮机做出“我告诉你一个秘密”的样子对我说:“这台机器是从惠州一个濒临倒闭的小企业买来的,也就市场价的一半,你看看这个焊口,全是毛边。我们这些临时工正好配这些二流设备,也不耽误发电。”
他还说到: “招聘时不知道,以为进了国企,坑爹。”
“那你可以走呀。”
“一看你就没进入社会,哪儿这么简单,走了没工作,吃什么?”
“可是你不是没和他们签合同吗?”
“是没签,当时哪儿想到一直干到今天。没签合同,说走就走了,不打招呼都行,顶多这月没钱拿。”一时间我不知道如何回话,随口问:“你平时下班干嘛?看小说?”他突然就眉飞色舞地讲起来。
小王与起点小说
小王说他看“网文”的书龄有将近十年了,当然,看的都是“盗文”,他是绝对不会在起点上花钱打赏给作者的。从中学时看网络武侠小说,到高中时看“国术”、“黑帮”小说,到大学时看“穿越”和“玄幻”,现在已经学会通过论坛等渠道找合乎口味的小众读物——上不了“周榜”“月榜”的“冷文”。他笃定地告诉我,男生们看网络文学的成长路径都是相同的,从武侠,到黑道,根据不同的口味选择玄幻修真和都市两条路。我自然好奇他为什么会选择修真,他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因为都市小说太不现实了。”难道变成神仙就是现实?小王看着被大风吹得站都站不住的我,有些无奈的说:“我们可都是活在社会的背阴面。一个普通人,不开‘外挂’,根本不可能出人头地。”我慢慢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他们看来,一个普通人,或者说是“废柴”,在社会上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若还想着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那就是“假”,而要是看“都市流”小说中的“天命之子”小类,又不够爽。所以,能够堂而皇之开“外挂”,掉个悬崖就捡秘籍的玄幻类小说在他们看来是既不假又够爽的绝佳闲暇读物。为了这次采访,我特意搜集了几本工业题材的“爽文”一一去问,竟被嗤之以鼻。小王告诉我,他们的生活没什么好写的,那些所谓的工业题材我觉得好看,是因为作者根本没进过工厂,都坐屋子里瞎编的。“你对自己的工人身份没什么认同感吗?都不想看看有人写自己的身边事吗?”我问道。为什么要感兴趣?小王无法理解,写自己的身边事有什么意思?
之后,在翻车机那边,我见到了小李。小李是他们这个小团体的二把手,算是比最底层的普工中稍有一点话语权的小头头,作为每天早晨都要去找车间里的领导问一整天工作计划的角色,他并不比小王他们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小李带我去了他们的宿舍。发电厂建在距渤海仅有八公里远的地方,最近的网吧打车也要20元,唯一可以称得上娱乐设施的是更靠海的一处仿古建筑群。北方的海风呼啸着,我只能请小王拖着走。他们的宿舍就是一排建在这样一片荒凉盐碱地上的移动铁皮房。进去的时候刚巧赶上他们吃午饭,一口大锅里炒了足够这些小伙子吃的木须肉,桌子上还有昨天剩下的炖菜。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职工食堂,他们说那里只卖给他们这些人一份20元没有油水的盒饭,还不如自己做着吃。我摸了摸口袋里的本厂职工借给我的饭卡,发电厂发给他们自己的职工每月数百元再怎么吃也花不完的餐费,菜品更是任意挑选。我们边吃边聊,小李说他不看网络小说,他的业余爱好是打网络游戏。“你们不是没有网线吗?”“自己买的流量,不打游戏下班了还能干啥?”“那你会在游戏上花钱吗?”我随口一问,小李吞吞吐吐:“花一点吧。”旁边的小刘听到了赶紧插嘴,毫不留情出卖了他的小伙伴:“你那哪是花一点?好几千呢!”半个月的工资就被小李用来打游戏,但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他说,虽然冷静下来也有点后悔,但他现在又没有女朋友,有钱就花呗,存着干嘛。揭发小李是游戏狂的小刘也是游戏玩家,但比起在游戏中砍怪杀人,小刘更喜欢在恐怖电影中寻求刺激。每天下班后,他们这些派遣工人也不聚众打牌赌钱,仅仅是各自回到宿舍里对着屏幕,或者自己抄起鼠标打得对方鲜血四溢,或者看导演朝镜头泼出一桶桶血浆。
小张与成功学
我们聊到一半,小张回来了。小张有一张白白胖胖,还没被风吹日晒摧残的圆脸,和普通的大学宅男没什么两样。他今年下半年专科毕业,这份工作是学校规定的实习。小张清醒地知道在这个“现场”干活对他来说没有半分前途,他分析说,这么一个私人小企业,想往上升就只能当管理人员,但管理人员肯定只能是和老板关系密切的人,怎么能轮得着他?他告诉我,这个私人企业管理太混乱,完全不顾工人安全生产的问题。就在年前的时候,一个夜班工人检查皮带,一脚没踩稳摔了下去,让车把腿扎断了,也不晓得拖着断腿爬了多久才断气。早上其他工人上班时一看,好大一滩血。工作手册上明明白白写着夜班检修必须两人以上,这现场要是再有个人,指不定也就死不了了。“为了这么点工资搭上条命,我有病是吗?”小张打定主意,只要能找到工作立刻辞职。 “那你想不想换去国企上班?”“谁不知道国企好,有路子才能进,现在找工作,没路子没钱,可不就只能打工吗?要不然怎么办?”我想起这个国营工厂职工代表大会上职工们反映的问题,从小卖部零食种类太少到粉尘补助要按时发,从换电脑到冬天早下班半小时,和职工利益相关的要求应有尽有。
回到厂里的车间,没什么人,一个老师傅笑呵呵地说他们踢毽去了,晚点回来班长也不会真说什么。刚刚下午三点,上面的通知就下来了,由于天气不好,提前下班。车间内部电话铃陡然此起彼伏,人心思动。不过,这个通知只是对于车间内部的工人,派遣工人还要继续干活。四点半时,夕晖染红了水塔喷出的白烟,我坐上班车返回市内,小王他们还要过一会儿才能回去铁皮屋里做饭,由于发电企业不能停产,他们到春节也无法回家。
(本文为破土首发,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责任编辑:浅浅 )
馆藏&9592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作者简介】宇文瑾(化名),女,80后,北京土著,大学本科专业,后攻读在职研究生,中文专业硕士,目前是在京某质量认证机构的一名审核员。本人学习纯粹是个偶然。当然,同届的班上也有一些人是把当做第一志愿填报的。很不幸,原本一心想着本校系专业的我,偶然落到了班。也许和大多数这样的学子一样,虽然本人爱好日本动漫,但把当做未来的专业!实在没有想过,也许是填报志愿的失误吧。大学第一年,我基本上在磨合自己的心态中度过。已上贼船,只能就犯。不过,与其说是有那股开弓弦绝不回头的劲头,倒不如说自己也不知到底想做什么。那就学学看吧!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开始了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一、学习生涯母校的老师很敬业,学校氛围与一般大学不一样,与外界联络沟通的活动还是相对较少的。那时刚跨过应试教育独木桥的我们,还没有从那种模式中脱离出来,更多的仍是关注自己各个科目的学习成绩。然而对于应该在大学阶段反复考虑和思量的问题,比如:我希望今后有一份什么样的职业?我希望以何种身份面对这个社会?我希望有一个怎样的发展平台?我内心追求的究竟是什么?等等此类看似却很实际的问题本人很少静下心来深思熟虑,也都没有和父母交流过这样的问题。仿佛毕业之后,就会像初中进入高中,高中进入大学一般,大学毕业后就会有一份工作。事实证明这样的想法太天真、太落后了。果然,大四那年本人陷入了迷茫。曾经准备考研,但觉得就业形势严峻,还是应该先就业,于是在参加了政治复习班和复习了专业课2个月后果断放弃,毅然投入到了找工作的大军中。根据当时的就业形势,明显日资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最大。但大多数人心仪的外交部等国家机关进入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一是国考难度大,二是部委要求高,比如是否党员之类,三是对专业的需求很少。当年本人班上只有一位考入外交部的同学,据说也是四年一次的招录指标。其它的例如商务部、文化部、财政部,招录的人都很少。毕竟日本就那么一个小小的国家嘛!可见专业的学生要进入省部级政界,还是有十分难度的。相比之下,如果有一定人脉的同学,也许能够进入市级行政单位,当然代价就是也许要将你4年的专业付出抹杀。是的!进入即转行。这就是本人选择的一条至今迷茫的道路。二、工作初期本人毕业后曾经先后在国有旅行社、日资企业工作过,在短短的三年之内,换了三份工作。最后终于进入了一家市级行政。说起本人从事的专业,是的,早就不是了。说起来,到现在究竟还有多少人在从事着专业?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人和我是一样的,是的,我们转行了。这其中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之意愿。当年在日资企业工作的时候,我从事的是最普遍的“、秘书”一职。我其实很喜欢这份工作。要知道对于一个初入社会的学生来说,在公司专业会议上能够流利的用外语行业术语与中文熟练转换也是十分有成就感的。本人工作的是一家公司。行业术语非常多。进入公司的第一年,我几乎是不停的在学习和适应过程中。因为即便你是专业毕业,行业术语是你从未接触过的,大学四年留给你的只有的语感、优美的语调以及很好的学习能力。但两年后,我发现自己似乎到了一个瓶颈。当你的工作合格并且相当熟练之后,你觉得自己应该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总觉得不能一直做下去,语言只是工具,我急切的发现自己想要进入某一项专业的领域。同时,还发现了一个进入职场工作几年后大家会普遍发觉的问题,那就是这家公司太、差、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等,于是我开始有了危机感,总觉得工作内容到瓶颈了,那么如果有一天连公司都倒闭了,也许我的职业生涯就更加迷茫了(虽然这想法在现在看来也是太杞人忧天了,因为这家公司至今仍健在)。也曾经考虑过在公司内部转部门、转岗位,但还是那句话,当你觉得此公司很LOW的时候,它内部的任何岗位都不再吸引你,你只想赶紧走。虽然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虽然对未来之路仍然迷茫,但我希望能摆脱这样的环境。三、重选专业也许是本人出生于一个父母都在体制内工作的家庭吧,因此当他们提出来要为我安排一份体制内的工作时我欣然答应。在我的意识中,体制内的单位,应该是一份稳定、有保障、且可以凭借年头和资历晋升的地方。体制内的单位相比之下应该制度更健全、管理更规范,从此结束漂泊的寻找工作之路,看起来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代价就如前述,我只能放弃自己的专业。于是这样,在工作的第三年,我开始了我的第三份工作。在体制内的从事一份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当然,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不过还好,也许是命运的巧合,这家单位的专业和我从前的日资企业工作有相通之处。从前在日资公司我从事的是药品GMP认证相关的工作,巧合的是,体制内的这家,从事的是体系认证,就是大家都熟悉的ISO9001认证。说起体系认证,可以说,掌握了体系标准,你从事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将往不利。它是一种管理方法,包揽了社会经济中的各行各业,且大家熟知的很多个领域的各类认证都是以它为基础。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它疑提供了一套高明的管理办法,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它也能为你工作的开展提供绝佳的思路。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全面考虑与组织各相关方的关系,强调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强调风险意识和绩效,通过对过程的监控和管理,让组织得到持续改进,并在其中不断追求卓越。下面我想和大家说说的就是质量认证这个行业现状。我最初是抱着学习一门语言工具之外的专业这样的心入了这个领域。然而,理想总是丰满妖娆,现实也总是骨感怪厉的。不管体系本身是个多么睿智精深卓著的高级东东(它的标准文本内容可以用晦涩两个字概括),在社会中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企业、政府组织、民间团体面前,相信真正以追求持续改进和卓越进步为目标的组织毕竟是少数。据说这是全世界自愿性认证行业的通病。因为进行质量认证完全是组织自我意识的行为,是自愿性的,而非强制。因此,价格难约束了,市场混乱了,认证机构越来越不挣钱了,从事认证的审核老师和项目管理人员也越来越感到前途望了。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即使身为的认证机构也一样如此。更何况,本人以一个局内人的身份说,目前中国的检测认证行业正在发生一场巨大的变革,资源整合、品牌建设、要素聚集、线上线下结合,是必然发展的方向。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天企业做认证就像从上买东西一样方便和明朗,也许可以简单的这么理解。然而在改革的进程中,剧痛是难免的,人、财、物的归属和划分,是最根本的痛点。总的来说,虽然当年刚接触这个行业时觉得难度十分大,如今看来,掌握一门行业技能,如果能深入进去,工作单位只是不同的平台,但专业常在,甚至可以继续深入,成为牛人、大家,那么到时候选择怎样的平台发展,自主权总是握在自己手中的。此处要说明的是,目前本人还远没有那个水平。四、我所感受的“体制”最后我想和大家谈谈所谓的。众所周知,和行政机关是不一样的,唯一相似的是它们都属于体制内。但是,我的感受是是介于行政机关和企业之间的灰色区域。你说它稳定吧,每到机构改革的时候,永远先拿先试先行,几年过去了,却并没看到有多少受到影响。你说它挣的多吧,也许它比机关单位灵活,可也远远比不上企业。即使发个工资也有限制,当然,如果单位的大BOSS有本事弄来几个科研项目大家搞一搞,还是很有盼头的。此处需要做一个专业解释。目前存在的形态中,分为三种。一是国家拨款,一分钱不用自己挣的全额拨款单位。二是国家拨给人头费,但是也允许你自己出去挣点钱花的差额拨款单位。三是国家只管你机构和编制,却一分钱不给你,全凭自己本事挣,但是你发多少可不能随便花,要一样受到限制的自收自支。本人所在的单位是第三类。目前正在进行中的改革,目的是保留全额单位,取消自收自支单位和差额拨款单位中自己挣钱的部分,干嘛呢,转企。也就是说,今后的只有一种,那就是国家出钱养着的全额单位。这些单位大多数是提供公益类和行政类服务。此项改革历经了十余年,仍在进行中,多少人熬白了头发,熬秃了脑袋,都还没等到最终完成的一天。惭愧的说本人我也等了好几年了。说起来很是可笑,本来我是奔着稳定、规范来的,却一样也没有感受到。在这样的单位里,人情总是大于制度的。在这样一个壳子里,大多数人失去了创新的热情,没有了奋斗的动力,等待着改革,等待着分拨安置,怎样的氛围可想而知。当然,本人所经历的,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现状。本人的同学有几个身在中央级别的,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它们也大多数属于专业研究性、行政服务类的单位。不过论是、行政机关还是国企,体制内的单位最大的特点是要能耐得住寂寞,或者是有走上仕途的决心。本人见过太多家境优越,只图安稳度日,不求功,但求过的体制内人士,也见过太多当年名牌学校中的莘莘学子进入体制内后抡圆了胳膊往上冲,为了自己的人生能干一番事业,毅然走上仕途。然而这其中还有一部分不同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理想,有着自己的调调,不甘心落于世俗,不想谄媚,不想奉承,但他们忠于自己的工作(当然也会有热爱的人),本着对工作负责的心态,本着让自己的每天都不虚度的态度,认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是金子,在别人眼中他们是高素质、高能力、却清高的一类人。想干一番事业,却又不希望自己落入世俗的泥沼。因此他们在这样的体制内,会有压抑和被压抑的感觉。最后我想说,是金子,在很多很多地方都会发光。但是这需要金子自己选择平台。如今体制内的单位也有很多国外留学回来的优秀海龟,在中国政治改革、市场经济建设越发完善的背景下,政府机关也越来越透明,如果你有雄心抱负,那么在体制内也一定能够得到施展。但是记住,比起选择单位,永远更重要的是选择进入怎样的行业。来源:
聊聊该攻略
您对该攻略想聊吗?那就聊聊呗!oculus_notice
查看: 899|回复: 7
学机械必看:在机械业大国企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
阅读权限40
主题帖子积分
机械厂工人, 积分 3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9 积分
机械厂工人, 积分 3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9 积分
学机械必看:在机械业大国企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
笔者毕业后在一家和重型机械有关的国企做技术工作,所接触的都是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如汽轮机、发电机。本职工作上承设计部门,下接生产部门。作为一个机械行业的小工程师,愿意从亲身经历和实例出发,随意地谈谈对所处行业、自身工作的一些看法,分享一下在大型机械国企工作的体验,浅尝辄止。希望能帮助所有即将步入或已经身处机械行业的朋友们。
1.为什么大的制造企业大都是国企或央企
对于“大制造都掌握在国企央企手中,他们不进步行业怎么进步,人员复杂、水太深之类的话”,委实觉得很冤枉,至少我周围的基层技术人员都在为了自己的家庭或者事业而奋斗,倾轧和勾心斗角必然存在,但是这是所有有人存在的圈子都会出现的问题,而不仅限于国企。为什么重要的重型机械的制造企业都是国企、央企,一方面生产重型机械的企业不仅生产所需资金极其巨大,所遇到的各种风险也不是普通企业所能承担的。
打个比方,大三实习的时候去的中航工业名下的某个燃气轮机制造企业,其试运行平台光是吊挂运输发动机的设备就上亿,放置发动机的平台占地也极大,每次试运行所需要的燃料费与电费就要十几万左右,这不是一般民企所能承担的,以*盛重工为例,它暂时并没有因为造船订单萎缩而被拖垮,多少也是因为它有房地产行业的支撑,对于大部分民企,无论是做软件还是先锋的电子产品,成本都要比重型机械低多了,外企更不用说,谁会在别的国家设立和本国能源行业,乃至军品相关的大型企业呢。另一方面,国家为了自身稳定与发展,也会将重型机械以及能源类相关企业牢牢抓在手中,毕竟发电机械也好,航空航母发动机也好,都是国家的重要实力与命脉。
阅读权限40
主题帖子积分
机械厂工人, 积分 3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9 积分
机械厂工人, 积分 3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9 积分
2.中国特色的大环境对重型机械行业的影响
对于普通员工来讲,工作能带来的满足感,大都是“薪酬”,“生活质量”,“社会地位”这三类。
薪酬上来讲,要想去胜任技术类的岗位需要长久的积累,钻研与现场实习,很大程度上拼的是实力,有人说:技术人员钻营权术不搞研究也能成功。这只是在你达到一定技术水平之后才有可能的,对于技术部门,大部分的领导即使不是因为水平一流,多少也是才华较为出众,因为很多下面没有办法决定的难题,矛盾,决策,都要靠他们来拍板,生产中的问题都是实打实的,对与错不是用语言来绕弯贴金就能混过去。由小兵到领头人,从助理工程师到高工,这个过程相对艰苦和枯燥,没有近路可走,没有挂可以开,大部分基层的普通技术人员付出的辛苦与得到的薪酬与一些灵活性机遇性较强的行业相比,回报率是较低的。
生活质量来讲,但凡是生产企业,哪怕是所谓“清闲的国企”,想发工资也是要靠自己卖产品来赚的,近几年对于国企的要求与督查更加严格,很多人觉得国家扶持的重型机械国企,旱涝保收,总是不吃亏。可是对于任何一个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谁都是要向着好的方向去规划,于是为了占领市场拿到更多的订单,重型机械企业生产的大型设备,更新换代并没有那么快,拿电厂来说,一个国家能源需求即使不断上升,终归也是有限的,制造业企业面对市场的逐渐饱和,竞争就要开出条件,进而付出很多代价,比如交货时间无限缩短,价格降到惨烈,产品参数的提升,这些落实到基层技术人员身上体现的就是,付出更多的心血与更久的加班,放假三天以上就要有一半时间加班,加班并非是因为工作效率的低下,而是恶性竞争导致的非常规的、极短的生产周期所引发的技术准备时间极短,当你出色的完成一定的任务量,上面更多看到的是,你还有一些潜力可挖掘,还能做更多的事情,而不是你已经很累了。市场面临饱和的时候,这是制造业企业的通病。尤其是重型机械行业,国内的市场是有限的,国外也只有第三世界国家才会进口你的技术。
社会地位上来讲,重型机械企业的特殊性在于它即使做得再先进,起名为“集团”也好“责任有限公司”也好,都和“工厂”二字分不开。即使你是月薪上万的高级工程师,当你从一个带着“厂”字的单位里穿着工装走出来的时候,很多人看不到你的学识与能力,只会认为你是“工厂的”。在中国现今的大环境下,“工厂的”在社会眼里,代表了老土,工人阶级(即使我觉的大部分工人师傅很淳朴善良),没钱,没文化,屯。工作性质的不被理解,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与社会地位偏低的误解,无论你有多少学识能力乃至工资,工作岗位不够风光体面就是最大的错,这就是现在这个略略有些浮躁的社会,带给机械行业的无形的压力。
常常会有以下尴尬的对话:
某人问我妈妈,“你家孩子在哪儿上班啊?”,“ * *厂”
“咦,你家孩子不是上了大学的吗,怎么去工厂了??”,
”#¥%……&*#¥%“
说来有些凄凉,即使有很努力地去学习业务,每天像准备考试一样吸取知识不肯偷懒,直到现在老妈都没有在工作上赞扬我一句,即使我所在的单位是所在行业里排名前三的,她还是羞于说出自己的孩子是在哪里工作,即使我周围的同事大部分都是中等偏上的学校毕业的年轻人(而不是前面回答中所说的 二三流学校学生在设计母机),她还是会在看见一个漂亮姑娘的时候说,气质好的不是老师就是护士,反正不是工厂的。这种行业性的误解也会使机械行业的人施加一定的心理压力,并在自我实现中产生困难重重。
现在的社会一部分人价值观就是以金钱和风光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而并非工作态度与学识,所以对于刚步入社会寻求存在感与认同感的年轻人来讲,初为工艺工程师,初始的挫败感与成长过程的缓慢艰辛是比较难以忍受的,社会的发展现状会决定了人们的生存状态,进而产生对应的趋势与观点,我们没有理由去抱怨这样的价值观,无论是媒体的导向渲染也好,人与人之间交流传播也好,事实就是如此。
有进入机械行业而耐不住寂寞的朋友,说一句:俺爱国,可国不爱俺,啪的一声就走了!到外企做销售,7000/月!这样看似屌丝逆袭成功的故事,实际上是很无奈的事。
由私心来讲,是很不开心听到“国企、央企=又闲又有钱=清闲养老”这种不思考、不调查、直接贴标签的说法的,至少在机械制造业里,任何一个企业,都会有一些清闲的岗位,也必然会有更多承担主要工作的岗位,要不然拿什么赚钱发工资,国家养么?开玩笑,重型机械的制造业不是开采能源,而是制造设备,期间的每个过程都需要大量工人与技术人员的努力,大概很多人都会觉得别人的工作特别闲,工资又过分的多,唯有自己是最苦逼的吧。
阅读权限40
主题帖子积分
机械厂工人, 积分 3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9 积分
机械厂工人, 积分 3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9 积分
3.现阶段我国机械环境存在哪些问题,是否有好转的趋势
进入企业的时间越长,很惭愧地没有什么大的进步,对工作也有些失望,看到的一些事情挺让人郁闷。
a.标准混乱,执行不完善:国标抄ASME,企业内部标准如同虚设,不出大问题即可,并没有认真的掌控每个环节的质量关,只有在现场出现反馈或是监造较真的时候,才会有人去细读企业标准,想尽办法为自己的错误做出辩解,事后的解决办法更是可笑,居然不是想着提升人员素质与优化产品流程,而是修改放宽标准!!!
b.以敷衍的态度把控质量关:对于有监造把控质量的产品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问题,比如一些设计图纸要求,车间无法达到,如公差范围,全焊透等,反馈给设计部门时,设计者常常觉得很冤枉,这么多年都是这么画的啊...车间理所当然的表示,以前不是涉外产品,根本没有按照图纸要求的精度制造,检查员也常年心照不宣的放过了,没出过问题嘛,现在有人细细的审查,才发现不能加工到要求的精度。
c. 缺乏创新性:很多设计者沦为画图师,针对一些改造的项目,尽管是自身设计进行了性能和NOx排放的改进,很多尺寸却丝毫不敢改,因为他们根本不是彻底清楚为什么是这个数值,凡事求个大概,凡事只求不出错而已。但是这种现象也与主要技术只是一味的被引进,企业没有自己探索追求的过程有关系
但是,有一个好的现象值得欣慰,那就是市场激烈的竞争逼着企业自身不断进步,尽管步履维艰,改进过程中各家企业都走了很多弯路,但是这终归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趋势。不优化自身就立即被淘汰,这样的压力撼动了机械行业中原本温吞吞的国企们,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利益,不惜一切代价,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前行。
比如,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分离器,以前制造厂家乐于采用的是板卷式成型,内衬胶着材料的筒体,这种结构制造简单,但是炉膛温度依旧偏高,性能优势并不突出,而另外一种筒体类型,采用管子围成,中间扁钢密封,膜式结构,性能很好但是制造非常困难。以前出于制造周期成本的考虑,各大锅炉厂都很少使用第二种方案,但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为了体现自身优势,便几乎不考虑是否制造困难的问题了,其实很多时候,一些结构并不是不能做,只是没有逼到份上而已。
阅读权限10
主题帖子积分
初入机械村, 积分 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初入机械村, 积分 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没待过国企啊
阅读权限10
主题帖子积分
防灌水审核, 积分 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防灌水审核, 积分 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高大上,涨姿势~
阅读权限40
主题帖子积分
机械厂工人, 积分 4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 积分
机械厂工人, 积分 4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 积分
阅读权限40
主题帖子积分
机械厂工人, 积分 4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 积分
机械厂工人, 积分 4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 积分
阅读权限10
主题帖子积分
防灌水审核, 积分 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 积分
防灌水审核, 积分 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 积分
水很深的样子?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工作体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