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的东西太少,而且思维迟钝的动物很迟钝,与人交流少

长期很少与人接触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什么?为什么?
我的图书馆
长期很少与人接触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什么?为什么?
请尽量避免重复的答案 :)
【茱绿特的回答(40票)】:
表达能力下降,表达欲望下降。
人多会烦躁。
越发不愿意与人接触,恶循环。
可能会变胖。
听到话语很难转化成真正的意思,即感知别人情感变得迟钝。
会觉得自己精分。
觉得避开人自己能把事情解决的更好。
偶尔可能对镜觉面目可憎,出去社交不理想退回来又鼓励自己尝试再次不理想,习得性无助。
【Kornephoros的回答(21票)】:
说话不利索,寻找话题能力下降,一旦和人发生对话或交流,满脑子想的都是早点结束好回家继续宅
【宝木一的回答(15票)】:
看了上边的答案,大多将离群索居定义为不好的行为或者方式,其实并不尽然。
当你身边都是些庸人,你远离他们反而会获得一份清静,一个提高自己修养和思考能力的机会。
当你身边都是些忙忙碌碌的世俗之人,你远离他们有助于你对社会和人生开始全新的思考。
当你身边都是些恶人,远离他们可以使你步入正途,一心向善。
反过来说,当你身边都是些高人和好人,你远离他们也必然会使自己远离充满养分的环境。
这其实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所谓后果都是相对的。
总之,不论你如何选择或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首先要确保这种选择或改变对于当下的自己来说是有益而无害的,并且也不会伤害到别人的利益,那么这种选择就是合适的。如果你因为离群索居感到了身心上的痛苦,那么就去改变它,选择回归到正常的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的环境中去。
【陳浩的回答(9票)】:
亲身体验过,正常生活但是很少和人接触,时间不是特别长:
好像的确有社交恐慌,和人接触会紧张,但是不严重。
会不停地自言自语,这之后与人接触起来话会非常多。
【陈贻铭的回答(12票)】:
我就属于三年没有怎么出门的人,从事互联网行业,创业中,忙于程序测试编写,通过互联网电话交流,每日只有父母朋友些许,自我感觉良好,不过人变得有点理 想主义,偏执一些~其他挺好,每日听听郭德纲相声,看看电视,每日规律生活~我觉得挺好,几年的磨砺下来,就可以在一些感兴趣的领域小有所成了。
我并不认可说一个人需要过度的接触社会,毕竟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生存状态,就我看来,做人最高的境界就是“说想说的话,交想交的人,做想做的事”,至少这几年我做到了,钱不多,活的还算安稳。
偶尔看看知乎也不赖,一般潜水就是了,罪过罪过撒~
话说我是88年生人,退学创业三年了
【于岩的回答(10票)】:
很有机会变成某个领域的大师。
古代这个叫闭关,是好事。
【Michelle的回答(9票)】:
我也经历过,说说当时的状况:
1、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差,畏惧社会交流;
2、有时会跟自己说话,活在自己的世界;
3、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与周围人有些不同,觉得没人理解;
4、反应会比同龄人迟钝些;
5、不轻易接受外来事物;
既然是“后果”就是不好的一面,但是我想说下好的一面
1、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2、有自我的思维方式,不轻易被人左右想法;
3、有自我思考的空间,无人打扰;
4、思维活跃,天马行空;
5、偶尔出现“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田佳的回答(2票)】:
可能会变得很胖。。。记得从哪里看到过和人接触交流是需要消耗卡路里的。
【戴锦如的回答(2票)】:
社交能力变差
心理承受能力下降
加入光棍大军
【MaggieG的回答(2票)】:
由于有网络所以不会脱节,不过坦白讲是生活多了那些个有的没的幻想,思维变得极度简单。
【周星辰的回答(2票)】:
我自己是说话会有点结巴,然后可能说的前言不搭后语,别人听不懂。但是找到很想聊天的人又会说很多,思维跳跃很快。也会有点害怕和人接触,但是多几次就能习惯了。
【frankchen的回答(2票)】:
想法在脑子里转,就是不敢说,不敢做,情绪不稳定。恶性循环。
【Miss Chilly的回答(2票)】:
1、与现实脱节,太过于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所了解的东西仅限于自身,对于外界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视野、思路容易变得狭小,信息极度不对称;
2、由于过度沉迷于自己的世界而忽略外界,同时还可能会出现一些幻觉;
3、跟其他人在一起会觉得不自在、厌烦;不一定是厌烦对方,也可能是会厌烦自己,更多是对于“与人相处”这种处境感到厌烦;
4、表达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严重退化,说话没有逻辑、没有重点,导致不得不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对方摸不着头脑;会因此进而增加与人交流的厌烦感与对自己的厌恶感;
5、情绪极其容易低落,“不悲不喜”的情况已经属于难得,极少会感觉到“快乐”;
6、由于情绪的不稳定,饮食不规律,身体状况通常会不是很好,特别是情绪低落、对自己厌烦的时候容易暴饮暴食;
以上是个人感受
——————————————————————————
以下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1、先跟两类人开始交流,一类是十分熟悉的朋友,比较多话题,另一类是完全陌生的人,尝试在他面前展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开始肯定会不适应、厌烦,稍微克服一下,排斥心理就会逐渐没那么强烈,重要是迈出第一步~~~~
我当时是特意找了一份推销的工作来做,每天都要跟许多陌生人交流,想怎么能跟他们更好地交流,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感觉还是挺有用的,至少之后会开始逐渐尝试“主动”跟别人交流了~
2、多出去走走,多关注一下身边的人和事;不一定要有交流,多一些关注,会让自己不至于与周围脱节,可以增强自身在现实世界语现实人际关系中的存在感,有益于降低与人交流中的排斥心理;
【独眼的回答(1票)】:
我只有短期不跟人接触的经历。
主要是在口头表达上遇到一些问题,和人说话的时候经常会停下,希望能修改。对方说的话在我脑子里会变成文字,之后才能理解。如果只是打电话的话,无法记下任何信息。
【项焕钟的回答(1票)】:
会慢慢丧失人的社会属性,伴随很多心理问题,比如孤僻,寡言,迟钝,抑郁,焦虑,甚至会出现智力下降。
【Alice yu的回答(1票)】:
记忆减退、思维迟缓、注意力难以集中、行动变得迟缓,搞不好就抑郁了
【老世静的回答(1票)】: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邹文的回答(1票)】:
我想这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在此之前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二是在这段很少与人接触的时间里你在干什么。例如张三丰已是万人景仰的得道高人,那么他闭关修炼之后出来只会更强,从而对太极拳的拳法要义一气呵成。
我想大家也听过历史上很多闭门苦读而突飞猛进的贤达之辈,一个人做什么样的事,如何做法,一般也大抵对应着某个结果。所以倘若只是一个人苦闷着任凭时间流逝,幽闭症什么的自然也是可以有的。
【包杰伦的回答(1票)】:
我已经一个人宅了快两个月了。问题出来了,人变得偏执,自我,爱幻想,理想主义者。我该出去走走了。。。
【吕吉吉的回答(1票)】:
长期一个人的人
不好的一面:
讲话有点迟钝,语言表达能力有些退化,不连贯
身体素质相对有所下降
同外人接触会有不耐烦的感觉,会有觉得互相不能达到语言表达理解的感觉
思想会有些极端,更多的理想主义者更多的空想
好的一面:
能够多的去独立思考
如果有思想的话会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有快速的发展
思维活跃,创造力较强。
【李宁宁的回答(1票)】:
会心情不好。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世界脱轨。人际关系受到影响。这都是我的一些感受。和人交流就会感到愉悦。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不然一直绷着脸不说话很累的~
【贾铭的回答(1票)】:
长期很少与人接触会越来越不想跟人接触。
作为同伴的话或许可以
但作为同好或者交流更顺畅的朋友,我这辈子遇到的人很少,就算是最好的朋友,有时候看着她们,也会在心里默默觉得悲伤。觉得自己像是在另一个世界一样。
别人会觉得你奇怪。因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她们可能按照长期以来的规律和常理做出行动,而你通常会跟随内心,有时候遇到有心试探你的人,你不多想一层就回答的话,很可能就会被误解。这就是为什么别人总问我你为什么那么做,你是怎么想的。而我通常要解释一样。其实虽然她们觉得有些奇怪,但对我来说,每个举动都是有原因的,只不过是她们不知道而已。
会觉得跟很多人打交道是一件累人的事
久而久之,会害怕跟很多人打交道。以前我被人说是个很随意有点自来熟的人,现在反而有些腼腆,在陌生人面前通常很沉默,不好意思说话。
长期不与人交流的话,主观上这类人通常会有自己心理上的原因的。后果是离世界越来越远——如果你从事着孤独的工作——比如写作、漫画、编程、设计、摄影等等,大概对生活影响不大
【这类人通常会更容易与世界隔离】。如果从事一些比如决策分析、团队合作、组织表达之类的工作,就不是很妙
【不过这类人通常也不会自闭】。如果是学生,像我这样的,以后毕业要找工作的,估计要花较长的时间去观察这个世界和人,重新建立对世界清晰的印象,按照它的规则以及潜规则,介入它并适应它。一步步远离自己,一步步接近世界。会有反抗,会有痛苦和挣扎。
而且,这也需要时间。
【周保昌的回答(1票)】:
可能自我感觉良好,其实你已经落伍了,缺乏竞争力。
【马青的回答(0票)】:
我是见到熟人就想说话 不停的说 & 但是遇到不熟的人 &会有点表达恐惧 而且不愿意主动去跟人聊天什么的 &能躲开就躲开
【陈巍的回答(0票)】:
可以这么理解:物质映像传递给自己的精神的综合 意象 。这一综合意象与时间一样,感觉会与心情/温度/年龄/阅历..,发生不同变化。也会随以上变量随时发生不变化,禅语里有“相由心生”可以理解为, 心里想的是什么,看到的往往就是什么 ,状态不恒定。
【李琪的回答(0票)】:
体验过,大概多半年的时间吧~自己感觉就是当回家的时候就很贫,总是在说话,感觉要把很多话都说出来,不过在外面就很少说话,连路都不去问,宁可自己瞎走~还有就是说话语速变慢,中间会停顿,个别词语发音不太准~
【朱贇皎的回答(0票)】:
有机会变成灵修大师
【贾知霁的回答(0票)】:
心里想的口头表述不出
会显得烦躁,急切。
【袁野的回答(0票)】:
所有的表达都会有问题,包括语言表达障碍,表情僵硬,动作迟缓等,说到底,表达就是为了和交流而进化出来的功能吧。不过倘若已经发展训练好了这些技能再封闭自己,也是很难忘掉的,稍微训练就能康复。
不过脱离人际关系也有好处,缺乏情感联系可以让自己处于更中立客观的位置看待事物,不容易形成偏见,当然这个世界看起来更喜欢偏见一些,独善其身通常都是个贬义词。
【牧歌横笛的回答(0票)】:
表达能力下降,为人处事的方式也差了,容易郁闷,社交恐惧吧
【李炜的回答(1票)】:
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与现实世界脱节等
【史静思的回答(0票)】:
人会变得不自信,自我怀疑,有些是很不必要的怀疑,从人对自身产生负面影响,影响自己的判断力和各种能力
【刘建树的回答(0票)】:
1.说话不利索,严重甚至不会说话,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
2.不喜欢人多,嘈杂的地方。
3.极度的个人中心,讨厌其他人干涉到自己。
4.想隐居。
以上为个人曾经很少与人接触后的感觉。为期三个多月。
【国世涛的回答(0票)】:
我现在就是这种情况,一个人的时候会莫名的烦躁,,人多的时候有些害怕。。。
与人檫肩而过的时候没安全感
【Serena的回答(0票)】:
越来越不喜欢和人交流,有事情宁愿憋在心里也不想说出来。
人开始变得浮躁,容易生气,还莫名其妙。
想发泄,却找不到方法。
只和合得来的人交往,对陌生人没有交往和交流欲望。
越来越宅。。。
【Fishenal的回答(0票)】:
不会说话了,以前有一个美国人玩行为艺术,把自己关在集装箱里一年不和别人说话,每天弟弟给他送饭,也不许和他说话,一年之后出来的时候外面全是媒体,拿着麦克让他说感受,他突然发现不会说话了,据说缓了好几个月才好
【佐素梨的回答(0票)】:
言语跟不上思维
【Jinn的回答(0票)】:
任何行为都有结果,判断是否是后果,或副作用,其标准在于你的人生价值观。
我认为价值观应该是多样性的,没有褒贬,所以你大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要多怪就多怪,只要不触犯法律就行(当然,钻法律空子也行)
不喜欢与人接触就不接触呗,除非影响到你的生存
【周建军的回答(1票)】:
自己一个人可以阅读
自己一个人可以独语
自己一个人可以深思
自己一个人可以修行
但一个人成不了家庭,成不了团队,成不了社会
所有与群体相关的事物
与独居者无缘
【廖鹏的回答(0票)】:
会性格孤僻
【simplelove的回答(0票)】:
社交能力下降导致生活慢慢脱节生活没有新鲜感
【青鱼的回答(0票)】:
全身没有力气 连坐直都困难& 浑身都软
不愿意与外界交流 再无聊都不希望被人打扰
只想在网络里面聊天 交朋友
害怕见到认识的人
暴饮暴食 睡眠没有规律
【唐阿澄的回答(0票)】:
会导致你明白,没有必要在乎那么多不三不四的人。
【朱越的回答(0票)】:
空想;心里似乎绷着一根弦;但心里其实很享受自己开口说话的情形;真实状态
我也不知道自己会有什么问题
【林亮杰的回答(0票)】:
有时候觉得这个世界很空虚,一切都没有什么意义。长时间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和其他人交流,结果发现这样会导致情绪更加低落,进入恶性循环。人总是要找到一两个可以聊的来的朋友,才不会觉得孤独。很多时候和别人谈几分钟,会让我几天都想不明白的问题突然就想通的。总之,多和人接触,有意身心健康。
【徐千的回答(0票)】:
你不认识你周围的人了,因为你长期不和人接触,周围的人都长大了!
【大少七七的回答(0票)】:
看完之后,就觉得,有好处也有坏处,事事都有两面性。
我现在就只和几个关系比较好的朋友有接触。
其他的就只是同事关系了。
【Victorique的回答(0票)】:
多重人格,
我的情况是这样:虽不是长期很少与人交往,但是害怕与人交往,大学除了寝室的人朋友就三四个,也不知道算不算朋友,基本不和男生说话,遇见陌生人羞涩,熟人不会表达,朋友打电话来除了笑,还是笑,我就纳闷了,我在笑啥,神经病一个,对待不同的人不同的风格,陌生人一个样,同学一个样,知己一个样,多重分裂?喜欢掩饰,不喜欢别人知道我缺点,报喜不报忧,不喜欢欺骗和被欺骗,价值观在高中不知道沦没沦陷,喜欢安静,喜欢文学,倒是演讲比赛做主持人什么的,发现自己口才还是很好的,喜欢理论性的东西,实践也还行,迫于现实现在还活着,追求目标,力求另一个世界的我和这个世界的我不同,恩,同学聚会不想参加,害怕暴露在众人前,不想与他们讲一些没营养的寒暄话,不过聚会的很多同学都说我不随波逐流,有个性,一直认为爸爸是世界上最帅的男人,妈妈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所以我……晚上睡觉从不做梦,也没什么好做的,没什么心,不敢喜欢别人,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怕什么,可能是家庭教育吧。。喜欢动漫和电影,一直想去看场IMAX,喜欢收集有哲理的话,觉得李开复的世界因你而改变,写得不错,认为希特勒是世界上富有才华的演讲家之一,喜欢和有心灵契合的人谈天说地,但绝不是闭关,每天看新闻逛网站……呃,岁月安好,欲语还休……就到这吧。。
【唐晓雨的回答(0票)】:
自闭或神功大成。
【熙熙攘攘的回答(0票)】:
和社会脱节什么的倒不一定吧,现在获得资讯的渠道也很多,有可能语言表达会欠缺一点,因为自己一个人大多是用思考的,要不就会有点习惯性自言自语吧
【Super-Rat的回答(0票)】:
我一个哥们船员 & &回来后都不知道连灰太狼都有孩子了。。。
【王澍人的回答(0票)】:
自闭,与世隔绝,厌世,解决方法:豁出去了
【彭涛的回答(0票)】:
更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思维可能会快速跳跃起来,脑嘴不一
【张学良的回答(0票)】:
广场恐惧症.......................
【王胜伟的回答(0票)】:
表达能力下降,自闭自卑!
【七七的回答(0票)】:
无意中看了这个,我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儿了,现在,豁出去了……我身边的那些天才程序员们,有时候说话真的让人想撞墙啊~有木有~
【林峰的回答(0票)】:
会排斥与人交往,妄想症加剧,与人接触后会陷入各种胡思乱想中。
【郭青的回答(0票)】:
不知道你的长期怎么定义,在我过去准备考研过程中,也是大半年不怎么接触人,除了去吃饭时和收银员说:来6块烧鸭。这样一来会有什么结果呢?就我来说,思考能力增强了,因为在备考过程中都在看书思考嘛。以至于考完后与人沟通时反应变慢了,因为我在思考别人为什么问那样的问题。囧……
【nancy的回答(0票)】:
说话口吃,没自信,跟人交流时会紧张,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有时会“不屑于”与别人交流。
【丁若水的回答(0票)】:
大鼠的抑郁模型制作方法之一是给它们套上塑料瓶面罩关在密闭空间,同类之间关在一起也无法亲密接触。一个月,事就成了。
【小贺的回答(0票)】:
本人就4天我在家里,出现的状况供参考。
自身变得有点孤立,已经不太想说话了,估计的恶性循环,出去之后感觉不太适应,在马路上看到车辆注意力下降,反正都是不好的方面,还是不要这样子,多出去看看,世界更美好,心情更舒畅!
【backspace的回答(0票)】:
最明显是说话结巴了
【赵世奇的回答(0票)】:
一个我很熟悉的人,基本和连续十年没怎么和外界联系。
与现实脱节,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样子,甚至脑子还停留在苹果应该一块钱几斤的世界里。
说话最初有点小问题,后来好多了。
一些新鲜玩意不太会用。
精神状态不稳定,有些精神分裂倾向,需要长期靠药物治疗。
有幻听现象(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病的原因)
【董广庆的回答(2票)】:
根据本人生活经验,长期很少与人接触(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宅在一个地方很少出去,或者出去了很少跟人别人讲话)会造成一下问题:
1.长时间宅在一个空间里,会让你的浑身肌肉变得松软无力,大脑缺氧,时间久了会觉得身体虚弱,走路都觉得软弱无力。我曾今在家里一直宅了4天没出屋,最后觉得走路都很没力气了。
2.长期缺乏与人交流与人接触的机会,会让你变得很“自闭”,弄不好会演变成自闭症。
3.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总是活在自己的虚幻世界中不愿接触现实生活。
PS:浏览的其他朋友的答案,可能大家综合起来比较全面。反正,尽量不要闭塞自己的生活,多与人交流实际上是好事,可能你现在不太爱与人交流,或许是因为过度内向型的性格导致。要尝试着或者必要时强迫自己与外界他人交流,你会受益匪浅的。Life is real.
【郑纪森的回答(1票)】:
2010年4月份开始一个人宅,自己照顾自己。一直到2011年5月份,潜心追求GMAT考试,这段时间失去人的社会属性,思维越来越发散,越来越会跳跃,越来越能幻想,换来的是GMAT结果很低的结果。后来慌然大悟,就开始工作,GMAT考得700+的高分,思维也变得更加严密了。只是聊天的话题还是很少,光棍一条,双休日不与人接触就受不了。至于GMAT是什么,大家还是百度吧
【张有钱的回答(0票)】:
会少犯很多错,
【pino曹的回答(0票)】:
那种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方,人家的生活方式就是”长期很少与人接触“,人家跟动物接触,活的很好。
不是哪里都像天朝一样有这么多人的。
【mog liang的回答(1票)】:
社交恐慌。唉,我在说自己啊
【黄思远的回答(0票)】:
像诸葛亮一样 &。。。。
【采铜的回答(1票)】:
【陈阿堵的回答(0票)】:
看到这个问题想起一部电影:《闪电奇迹》英文名:Powder 。建议看看。讲的是一个二十年从未与外界有过任何接触的基因变异人的故事。
【戚倩倩的回答(0票)】:
会害怕与别人接触与交流,也会变的没有自信~
【王奕之的回答(0票)】:
就是不太会说话,这是在说偶自己么。。。
【Kada的回答(0票)】:
不知道怎么与人交往了~~~
【李超华的回答(0票)】:
哎,我都有6年没怎么跟人交流了。表达能力确实是下降得厉害,不过有失也必有得,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这样反而让我对很多东西都感兴趣,让我重新建立起一套世界观和价值观、重新去认识自己。
【张思成的回答(0票)】:
要不会变牛 要不会变傻?
【杨菲的回答(0票)】:
【乜甪的回答(0票)】:
会变成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
【侯红涛的回答(0票)】:
不善交流,语言组织能力下降。性格孤僻。
【思想品德的回答(0票)】:
快来拯救我吧!
馆藏&6954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孩子写作业慢有7种原因 你家孩子属于哪种?|孩子的成长|作业速度_凤凰教育
孩子写作业慢有7种原因 你家孩子属于哪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孩子写作业太慢,老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即使你坐在他旁边,盯着孩子写,一笔一划指导他写,孩子未必能改变写作业磨蹭的毛病。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采取正确的方法指导孩子,而不要一味埋怨批评,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孩子写作业太慢,老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非常令人头疼,拖拖拉拉,磨磨唧唧,没完没了。可是,即使你坐在他旁边,盯着孩子写,一笔一划指导他写,孩子未必能改变写作业磨蹭的毛病。 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因为各位家长你没有找到孩子写作业慢的真实原因,孩子写作业慢,有可能是因为他条理性差&&学习无方法,也有可能是学习基础差&&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有困难,还有可能是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家长一定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改变孩子写作业磨蹭的毛病。 针对孩子写作业慢的7个原因,你家孩子属于哪一种? 1.条理性差&&学习无方法。 2.追求完美&&橡皮综合症。 3.学习基础差&&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有困难。 4.被逼无奈&&故意磨蹭。 5.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 6.注意力不集中&&无关动作多。 7.协调性差&&感统失调。 一、条理性差&&学习无方法。 洋洋今年上小学二年级。爸爸妈妈为了能让他安心学习,每天都把他的生活安排得面面俱到。可洋洋写作业总是慢慢腾腾,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老师都布置了什么作业。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他的作业乱无章法,有些题经常会做错或漏做。妈妈也很苦恼。因为洋洋在家做作业之前准备文具也是很混乱。每次等到写错了,才发现没有准备橡皮;铅笔折断了,才发现没有准备削笔刀,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拿那个,这中间磨磨蹭蹭就花去好多时间。 这是一个写作业条理性比较差的典型案例。写作业时不知道有什么作业,文具准备不齐全,对各科作业的先后顺序没有条理&&这样写作业当然慢了! 对策:对于洋洋的情况,父母要教会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让孩子自己动手安排自己的事务,甚至可以让孩子帮忙父母做点家务,这样孩子就慢慢学会规划和条理。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100%理论。世界上许多事情都遵循100%理论,如果我们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们要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 如果父母都帮孩子做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实际上就被父母剥夺了。当然,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适当指导孩子做事的顺序和条理。 二、追求完美&&橡皮综合症。 蒙蒙是个二年级的女孩子,作业工整,成绩优秀。缺点就是写作业慢,写的字稍微有一点点不整齐或者不干净的地方,她就马上擦掉重写,所以花的时间就长了。蒙蒙是天生的&完美主义者&。但是有些孩子写作业慢却是父母们训练出来的,许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完美的,样样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比如作业:即使有一丁点儿不好的地方,父母都严格要求孩子改好写工整,这样要求的最终结果,不是孩子写作业慢就是对学习害怕。 对策:对于这种喜欢使用橡皮不停地擦来擦去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橡皮综合症&。原因是孩子学习压力大,心情焦虑,怕出错。对患有橡皮综合症的孩子,父母不要过多指责,也不要用打骂来纠正其不良行为,而要用奖励手段进行强化训练来达到目的。 孩子做作业时尽量少用橡皮,如果作业本保持清洁、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写好字,就有一定奖励。如果孩子离不开橡皮,家长最好把橡皮没收,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依恋橡皮的坏习惯会逐渐得到纠正。 三、学习基础差&&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有困难。 有的孩子因为学习基础差,作业不会做,写作业自然而然的就慢了。还有的孩子,对学习没有乐趣,即使会做也不想去做。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类型,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去弥补孩子的缺陷,怎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对策: 1.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有些孩子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就拿去问父母,问完之后接着写作业,刚坐下没多久又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又拿去问。这样来来回回折腾,时间就耽误了!这样做一方面会打断做作业时的安静氛围和专心程度,造成走神;另一方面,会打断孩子做题和写作业的思维。建议父母最好能教孩子如何调换顺序做题。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题目,最后再做不会的题目,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也不会打断孩子的思路。 2.对于孩子不懂的题目,父母给孩子补习。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全部一古脑儿讲给孩子听,而应是启发孩子,最后还是要靠孩子自己领悟。孩子知识储备够了,速度自然就快了。 3.想方设法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人们都是这样,对于喜欢有趣的事都乐意去做,而对于枯燥乏味的事,则是能拖则拖。所以,对于不喜欢写作业的孩子,父母要尽量调动孩子写作业的兴趣,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竞赛的方式来安排作业。比如:可以用计时的方式完成某一项作业,规定时间完成了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四、被逼无奈&&故意磨蹭。 这是一种被动的磨蹭,被父母逼出来的磨蹭。许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在做完学校的作业后再做些题目。所以,每天加了许多&妈妈作业&。听听一个孩子的说法吧:&快点写作业?我为什么要快呀?写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写完了老师的作业,我还要写妈妈布置的作业,写完妈妈布置的作业,爸爸的作业又来了,总之就是没有玩的时间&&,还不如慢点写呢!& 没想到&磨蹭&还成了孩子的一条对策。若是爸爸妈妈总给孩子加&父母作业&,孩子会开始有意识的慢,久而久之,渐渐地养成习惯,就真得变成磨蹭的坏习惯了。 对策: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孩子在一个半小时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五、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 孩子如果没有时间的概念,写作业、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许多家长总是什么都替孩子想好、安排好,&该写作业了。&&到练琴时间了,别看电视了!&&该洗澡了!&常常能听到家长这样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催促孩子,家长总是替孩子安排好了时间,孩子当然不用操心怎么安排时间了,也就很难有时间观念了。因此,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你就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 对策: 1.善用小闹钟。 用闹钟督促孩子做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的完成作业。闹钟是他最好的催促。同时,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了成就感,不再把作业当作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更加自觉。 2.把作业当成考试。 按考试的要求做完今天的作业,其余时间就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安排。设定好考试的时间,让孩子在做作业有一种紧迫感。久而久之,孩子做作业的速度也就快了,准确率也会慢慢提高。 3.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仅做作业慢,在任何事情上都会磨磨蹭蹭。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就需要要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凡是要多提醒,让孩子知道时间的紧迫性,循循善诱。 4.一分钟专项训练,让孩子感受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 (1)每天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年级不同,难度不同)。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每天让孩子练习一分钟写& &的快速书写。 通过以上的训练能够让孩子了解到时间的宝贵,一分钟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二到三组,还要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 5.与老师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孩子。 有些孩子在家里有家长督促的情况下,速度会变快。但是到了学校,没有了外人的督促,孩子又会慢下来了。所以,如果有老师的佩合,在学校也督促孩子,这样孩子的矫正速度就会变快了。 六、注意力不集中&&无关动作多。 小健是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但是小健的父母却一直揪心着他的学习。因为小健写作业时总是东看西看,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吃铅笔,一会儿咬手指,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的写法怎么能快起来?老师也反应小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还经常调皮捣乱,一会儿拽别人的头发,一会儿拉别人的衣服。 这个属于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这些孩子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让他们连续做作业超过20分钟,他就会走神,如果写一个字走神5分钟,作业当然就拖拖拉拉了。 对策: 1.作业分段。你先了解孩子当天的作业量,然后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如完成得好可以给予奖励。如果作业太多,可以把作业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阶段。如第一次规定做15分钟,完后休息一会,然后再规定一个15分钟,再休息。当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之后,往后所定时间就可以慢慢延长,等养成高度集中学习的好习惯时就不用再分割时间了。 2.要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的地方要简洁、整齐,尤其是书桌,准备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但不要堆放玩具等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孩子学习的环境还要安静,不要在孩子学习时,中途为了关心孩子,又为孩子送水果,倒水,这其实也是在干扰孩子。 3.训练注意力本身。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的特点。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还处在发育当中。因此,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可进行一定的训练,以提高注意力。我现举具体操作方法给大家作参考。 a、玩扑克游戏。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 取三张不同的牌,随意排列于桌上,让她盯住某一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那张牌的位置。若她猜对了,就胜。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这种方法能使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游戏又是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玩起来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每天坚持玩一阵,注意力会有所提高。 b、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 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她报出来。等等。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做对给红五星奖励或打分。 c、训练听力注意力。 每天给孩子读一篇文章,读完后要他回答书中的问题,长期坚持就会提高孩子的听力注意力。或者由家长给孩子念一组数字,或一组词语,让孩子正背或者倒背出来,逐渐增加数字和词语的长度,这个游戏不仅能训练注意力,还训练了孩子的记忆力。还可以每天回来追问一下每天上课的内容,让孩子把每天每节课的内容复述给家长们听,这样也能无形中养成孩子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 七、协调性差&&感统失调 孩子磨蹭的原因还可能是孩子生理方面的。当今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儿童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弱,甚至语言表达差。独生子女出现感觉统合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 现举两个因为感统方面的原因影响了作业速度的例子: (1)思维和手不能同步。阳阳上小学一年级,十分聪明,就是有一些内向,不爱说话。妈妈反映阳阳做作业时太慢了,每次写完作业时,由于他思维比较快但是表达和书写太慢,所以就会经常写错、漏写、跳字甚至串行。 这个案例表明了有些孩子思维和手不能同步进行,尽管思维比较快,但是表达和书写都比较慢。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样的孩子普遍不太善于交流,有时还会出现说话吞吞吐吐,甚至轻度口吃的现象。家长平时多跟孩子交流,多鼓励他跟别人交流,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 (2)手眼不协调。晨晨是一年级的学生,写作业时总是慢慢腾腾、歪歪扭扭,而且经常是写在横格线下面的,还爱横跨两格。晨晨经常就是看着&惯&却写成&贯&,看着&朋友&写成&明友&。在学校问题更加严重了,写字速度慢,经常在考试时答不完题,而且做题时还经常出错,成绩特别差。 这种孩子就属于手眼不协调,经常会写字出线、出格、还会出错。由于不协调所以写作业就会很费劲、很慢,这样总会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慢慢的就会很讨厌甚至恐惧写作业。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采取正确的方法指导孩子,而不要一味埋怨批评,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责任编辑:王尚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教育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29241
播放数:115246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抑郁症脑子思维变迟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