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简析交响乐和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曲之间有何联系及

交响乐赏析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交响乐赏析论文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交响乐赏析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交响乐赏析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644|
上传日期: 01:59:0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交响乐赏析
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林业大学学年第一学期大学音;1、序号_______;2、姓名_________________;3、学号_________________;4、班级__________________;5、周几上课______________;6、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_;一.《布兰诗歌》---以单纯强烈的旋律令人铭记;园林13-4
北京林业大学学年第一学期 大学音乐交响乐赏析课程结课作业论文
1、 序号_______
2、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3、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4、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5、 周几上课______________
6、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布兰诗歌》---以单纯强烈的旋律令人铭记 园林13-4
于佳宁 我从以前就非常喜爱古典乐,交响乐赏析的课堂,让我有机会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交响乐的知识。曾经一直偏好施特劳斯的华美和久石让的清新与温柔,而今天第一次的课程却令我感受到了单纯且强烈的音乐所带来的震撼,而带给我这种感受的,便是奥尔夫最著名的代表作《布兰诗歌》。 1935年,奥尔夫读到了创作时间大约在11至13世纪的诗集《Carmina Burana 布兰诗歌》, 其中蕴含的放荡不羁的精神和对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的赞美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无情嘲讽令奥尔夫找到了灵感,并形成了一种对人类与自身命运的思考,因此冲动而成就了这一部\为独唱者、合唱队、器乐伴奏和魔幻布景而作的世俗歌曲\,《布兰诗歌》。在这部作品里,他使用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童声合唱、合唱及乐队演唱或演奏,单是这一点,就已令听众强烈地感受到了这部作品中史诗般的恢弘气势。 在序歌《命运,世界的女神》中,开篇就使用了富有气势的雄壮旋律,并在之后的合唱中不断重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合唱的声音或大或小,使听众的心情也随着音乐不断起伏,序曲的结尾是用管弦乐器不断重复地演奏短促而生动的旋律,令人热血沸腾。 第一乐章Primo vere 《春天》不同于序章,是轻柔、明快的,描绘着春天优美且充满着希望与生机的画面, 合唱男女声部交替呈现, 又宛如时序中的昼夜变化,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如Dance中运用不断反复的轻快旋律描写着人们欢快起舞娱乐的场景。 第二乐章In Taberna 《在小酒馆中》则从《春天》的柔美转变为了消极的哀叹,如\sum abbas\就似在描绘一个有幽灵掠过的阴冷般的酒会。令听众仿佛置身于死亡的世界。 第三乐章Cour d'amours 《爱的庭园》则描写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宣泄。在\中,女高音唱起华美却悲伤的旋律,虽没有序章的慷慨激昂,但其中对情欲质朴的歌唱也同样震撼人心。 到了\作品来到了最后的高潮,男女声的合唱宛若是对生命的礼赞,虽然是不断重复的,没有发展与变奏,但这简单而生动地旋律却洋溢着激情与神圣感,令听众不由得对这部作品产生由衷的敬畏之情。 结尾的\与序曲相互呼应,再次来到了雄壮的旋律,也让这部史诗般的音乐作品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尾。 在对音乐创作的认识上,奥尔夫说过:\音乐表现越是本质、单纯,效果也就越直接、强烈。\正如这句话所说,他作品中的节奏强烈、明快, 干脆,利落,不重视和声行进, 没有发展、变奏,只有相同又简单旋律的不断反复。正因这种单纯的创作理念,《布兰诗歌》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又因为奥尔夫笔下强烈的旋律,他的作品才如此激荡人心。
二.巴洛克---华丽而神圣的音乐 园林13-4
于佳宁 文艺复兴过后,艺术界迎来了另外一次空前繁盛的时期,这一阶段的艺术风格被称之为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风格不仅影响了美术而且它还影响其他的艺术领域。音乐作为一个和美术一样庞大的领域也受其影响。和巴洛克美术一样巴洛克音乐也起源于意大利,巴洛克音乐大致承袭了同时其他的艺术的风格。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相比变得更加华丽、装饰、壮观。同时,在巴洛克时期,有歌剧的诞生,还有宗教音乐的世俗化。而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则受宗教控制,大多只是些单声部合唱和没有伴奏的弥撒曲。 在巴洛克早期开始出现以三和弦为基础的调性写作,以各种大,小调的和声特色,表现乐曲个性。而调性系统的蓬勃发展,给音乐表现带来无限的变化可能,奠定往后三百年音乐的基础。另一方面是配器的均衡完美,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种乐器的发展还不完善。因此乐团的音色不是很协调(除非是同一种家族的乐器),音乐的对比,以音色、音量为表现方式。到了巴洛克时期,乐器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尤其是提琴家族的乐器,可以发出足以和管乐器抗衡的洪沛音色。因此,这个时期音乐创作,强调的是数量和旋律上的对比。 这一时期的音乐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 巴洛克音乐的旋律富有表现力,追求的是宏大的规模,雄伟、庄重、辉煌的效果,主要表现形式为“通奏低音”。像是代表人物巴赫的《圣母颂》、《G弦上的咏叹调》以及小提琴协奏曲,在华美的旋律中无不透露着庄重与神圣。 因此说,巴洛克的音乐在华美中又不失神圣与庄严。 这节课还另外讲了两个概念: 1.赋格:盛行于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又称“遁走曲”,意为追逐、遁走。 2.复调音乐是:“主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旧称对位。它是以两个、三个或四个在艺术上有同等意义的各自独立的曲调,前后叠置起来,同时协调地进行为基础。
三.巴洛克音乐与维瓦尔第的《四季》 这一节课因为感冒而没能来上课 四.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与《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所兴盛的时间段是18世纪后25年到19世纪初25年,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因为他们同在维也纳,所以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该音乐表现为“我们”――“人”的情感,即“立足于现实”,被称为“高尚、典雅的音乐”。 古典音乐是冷静、客观地观察生活,是秩序、数字的艺术,表现在体裁和曲式上,其音乐表现出立足于现实,理性自制,积极进取的感情,与现代音乐相比,是具有形势与内涵的。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介绍了两位: 海顿(奥地利“欧洲音乐之父”)――“我的音乐文字是全世界都懂得的。”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者,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代表作有《第一零一交响乐》和《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 莫扎特的主要作品有《小步舞曲》,《土耳其进行曲》(A大调,钢琴奏鸣曲),《安魂曲》和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等.其学生苏斯迈尔曾评价莫扎特与他的音乐是,“只有那种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没有痛苦与哀伤。”,。 莫扎特的音乐符合人性的特点,没有古希腊音乐的痕迹,和谐,无矛盾,无争论,无对立,人们称他的音乐为“上帝借他的手献给人类的礼物”,“既信手拈来,又巧夺天工”,“看似简单,实则深刻”,“充满了童真般的快乐,但却有着淡淡的哀愁”,通过他的音乐“可以看到奥地利的森林、田野、牧场,感受到维也纳的气息”。 其中《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fortieth Symphony In G Minor )是莫扎特最后的三大交响曲之一,也是他的交响曲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完成于1788年,整部交响曲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乐思。这首交响曲虽然仍能听出巴洛克音乐的痕迹,但还是促使当时的音乐向前迈进了一步,当它在十九世纪初于莱比锡演奏之际,曾受到“战栗”或“沉缓”等字眼的评语。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步步接近浪漫派的作品。
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是极快的快板。这是一个典型的奏鸣曲式的乐章。在中提琴摇摆不安的伴奏音型上,从小提琴声部涌出了一个激动焦虑的主题。她用愁苦压抑的音调,用不安的节奏轻轻的敲击着。经过乐队合奏的终止式和弦后,这一忧郁而又迷人的第一主题再现。当音乐逐渐转为舒展流畅的音调时,一支沉浸于小调忧郁色彩中的第二主题似乎倾吐出了作曲家更深的伤感。在这之后音乐便完全处在了一种不可解脱的痛苦思绪之中。她作为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奠定了音乐的悲凉基调。在向副部主题的过渡中,第一、第二主题交替出现,强弱音的巨大起伏表现出了一种冲出痛苦的气势,但很快就被一个小节的 休止打断了。进入展开部后,调性转为升f小调。频繁不断的移调形成了强烈的对位效果,突出了音乐的戏剧性,呼应开头。在小提琴轻微的叹息中,双簧管加入奏出了一段安静的旋律。他那精细雕琢的音符闪现着莫扎特乐观开朗的天性。副部主题建立在平稳的半音音调上。但是副部主题这点明快的气息没有持续多久,木管乐器奏出了下降音,在一声不协和的音响中乐章色彩骤变。进入再现部后按传统回到第一主题,但并没有平静下来,六次转换调性使音乐变的越来越紧张,痛苦急促的气氛到处撞击,不曾有一刻的稳定与安宁。第一乐章在痛苦的气氛中结束。
第二乐章是奏鸣曲式的行板。在这个乐章中由第一乐章的急促转向和缓,调性由g小调转向降E大调。在感伤的第一乐章之后这里浮现出明朗的色调。但这只不过是一个缓解的间歇。这个乐章由两个对比较小的主题构成,她们平静、明朗、抒情,又互为补充,映照出一线温柔亲切的光亮。就像是莫扎特那个既清苦又具有温暖的家庭。但是在这个乐章中却有一个从头到尾的不安的搏动底色。宛如在寻找答案却什么也得不到。两个主题中的断续节奏和个别音调也为安详的音乐投下了一丝阴影。 第三乐章是小快板、小步舞曲。小步舞曲本来是流行于上层社会的宫廷舞曲。但在肩负生活重担的作曲家笔下却表现出了沉重的步伐。用复三段体写成的小步舞曲情绪热烈激昂,却丝毫找不出小步舞曲那种温文尔雅的特征。舞曲中可以感到第一乐章中副部主题所特有的半音音调及一些动机的交织。乐章一开始,乐队诠奏出一支昂奋有力的音调。它在压抑的g小调中不断向上冲激,直到攀援到高音区的最高点时,音乐才迸发出痛切伤感的泪花。在对比性的中段,g小调转换为G大调。一串明亮的光线突然使人们心境开朗。这个中间的三声中部是整个乐曲唯一能使人感到舒心和快乐的地方,这象征着莫扎特那快乐的天性。但是由于她夹在了一个痛苦挣扎的小步舞曲中间,因此仅管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唱出了柔挽的旋律,音乐却浸透着淡淡的哀愁。闭上眼睛,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莫扎特那双蓝色的大眼睛饱含着泪水,却又坚强纯真的微笑着。直到激奋有力的小舞步主题再现时,我们仿佛才看到了作曲家在稍稍平稳了中段里获得了片刻的安慰。重现的主题似乎增添了更大的动力,推动着音乐向终曲乐章走去。 第四乐章是极快板。这个乐章也是奏鸣曲式的。它继续发展第一乐章的戏剧性效果。这个终曲乐章一开始,焦燥的第一主题就以酷似小舞步曲的音调在强弱悬殊的力度对比中直冲而来。这个主题含有鲜明的对比因素。前半部音调柔和,以弦乐器奏出;后半部则音调威严,合奏加入,并增强了力度。这里和第一乐章一样有一个急速悲壮的高潮。而且这种性质更加突现了,直到最后。很快这个主题便消失在弦乐奔流不息的音潮中。这汹涌的音潮象是莫扎特迈着急促坚定的步伐,面向人生的种种苦难前进。音乐中洋溢着作曲家奋进不屈的勇气。仅管第二主题具有歌唱性,但是在音乐的中间却有一段尖历的和弦互相撞击着。给人一种很不安定的感觉 。在乐章结尾处的演奏辉煌而又振奋。仿佛是在告诉人们,不管人生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勇敢前进吧!终有一天会迎来喜悦和幸福。
五.结构大师贝多芬与《英雄交响曲》
发展成熟后的交响乐分四部:成式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部。每部有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之分。其中成式部是对现实的展示,展开部是情感的显露,再现部是生活情景的展示,尾声部则是总结性的乐章。 艺术活动是游戏的升华。
贝多芬(),在世人眼中为“愤怒的贝多芬”,既蔑视权贵,又痛恨庸俗,装出傲慢无礼的神态,不与人交流。他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作品与海顿的不同。海顿的作品中,神的形象是高大的,但贝多芬的音乐则表现出人的高的形象,即“通过斗争获得胜利”。
如果说柴可夫斯基是“旋律大师”,那贝多芬就是“结构大师”。他的作品中每一个音符都经过深思熟虑,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其中《第三英雄交响曲》拉开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帷幕。 贝多芬的主要代表作是: (1)《土耳其进行曲》,与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一样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东方风格”,尽管在现今看来,其不具东方元素。这是贝多芬音乐中为数不多的表现纯真的作品。 (2)《G大调小步舞曲》,极具古典因素,与“愤怒的形象”相差甚远,非常优雅,第二主题带有活泼、跳跃的性质。 (3)《致爱丽丝》 (4)《第三交响曲》(《英雄》),E大调。 (5)《第九交响曲》(《合唱》) (6)《命运交响曲》,“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用来形容此作品恰如其分。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此乐时常被例举为浪漫乐派的创始作品,也是古典主义的先驱作品。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降E大调――3/4拍 该乐章采用传统奏鸣曲式。这一乐章在当时是自交响曲诞生以来最宏伟壮大的乐曲,它外形精致、巧妙,变化无穷。 发展部乃此乐章之核心,以第一主题为主,变化多端,乐曲进行得极为紧凑,同时也有新主题登场,这个新主题,在弦乐所演奏的连续属九和弦音量逐渐减轻之时,顺畅地在E小调上出现,并且与第一主题互相交错,其后亦于终结部分再次出现。经过再现部,便进入几乎可称作“第二发展部”之终结部,而乐曲所带出之炽烈感情,跟华格纳一言“恰似自然的熔铁炉一样,表现天才于青春期所涌现之种种情绪”相吻合―特别在最后第六五五小节到六六二小节小喇叭光芒发丈地高鸣第一主题,更叫人热血沸腾。它以雄伟、果敢的总奏和弦开始,紧迫且恢弘,体现了英雄意志的充沛和锐不可当的气势。 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极慢板――c小调――2/4拍子 这个乐章具有鲜明的赋格曲效果,响彻着嘈杂的战斗声和凶猛的骑兵嬉游曲。本乐章极为著名,经常单独演出。 这是个沉痛悲戚,但又美到极点的乐章。在第一小提琴弱奏当中,哀婉的主要主题凄凄而现,C大调的中间部,仿似抚慰破碎心灵,未几,又返回c小调,情绪亦由此再起高涨,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10北京林业大学 巩武天 交响乐赏析论文等内容。 
 北京林业大学巩武天交响... 18页 2下载券 交响音乐赏析论文 暂无评价 12页 1...抱着好奇与 期待的心情上了第一次交响音乐赏析课。 老师主要讲解了什么是交响 ...  交响乐赏析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北京林业大学巩武天交响乐赏析论文 论文题目 《交响乐赏析》作业论文 序 号 (邮箱里查看) 巩武天 工学院 自动化 13
...  北京林业大学 交响乐赏析 巩武天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交响乐赏析课程学习的总结与启示抱着对音乐的兴趣和对艺术欣赏的向往, 我满怀期待的选修了巩武天老师的 《...  北京林业大学公选课 交响乐赏析 巩武天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交响乐赏析 指导老师:巩武天 交响乐带给我的情感变化(一) 交响乐是一种形态,它...  北京林业大学交响乐论文巩武天_艺术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北京林业大学交响乐论文...以及歌剧的起源和性 质,如何欣赏歌剧,重要的是:歌剧是真实的艺术、情感的艺术...  北京林业大学交响乐赏析论文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节 交响乐简介――音乐...北京林业大学巩武天交响... 18页 2下载券 北京林业大学公选课 交响... 10页...  北林交响音乐赏析巩武天_艺术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北京林业大学西方交响音乐巩武天...在这篇关于歌剧的论文中我将就观摩歌剧电影《绝代妖姬》研 究一下西方巴洛克歌剧...  巩武天选修课交响乐赏析论文(原创)_艺术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巩武天,交响乐赏析,...北京林业大学巩武天交响... 18页 2下载券
交响乐赏析课论文 3页 2下载券 ©...硕博论文网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 >
> 音乐作曲论文参考资料:关于作曲技法中配器的对比分析
新古典主义音乐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它们都呈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强调了结构的平衡性与清晰感,调性与和声趋于简单、明朗,音响质朴、清澈,层次分明,节奏多变、律动强
本共分为两大章节,其中第一章&古典与新古典音乐的特点&主要阐述了古典音乐与新古典音乐的理论特点,并介绍了两部代表作品为莫扎特 C 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和斯特拉文斯基《C 大调交响曲》;第二章是对莫扎特C 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和斯特拉文斯基《C 大调交响曲》这两部作品在作曲技法上的比较研究,其中包括曲式与材料的对比分析、复调对比分析、配器对比分析、调性与和声对比分析四大类别,从而彻底地剖析出古典主义音乐与新古典主义音乐在作曲技法上是如何得到继承与创新的。
第一章 古典与新古典音乐的特点
1.1 古典音乐的特点与莫扎特 C 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
1.1.1 古典音乐的特点
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历史发展到高峰的一个阶段,一般将 1750 年巴赫逝世到贝多芬划为这个时代,它包含两大时段:前古典时期和维也纳古典时期。&前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在同巴罗克晚期风格并行的过程中逐渐替而代之,最终形成主导风格。&维也纳古典时期&通常定义为古典主义的高峰时期,从 18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以海顿、 莫扎特、贝多芬各自的成熟期创作的作品为代表,及器乐、声乐领域所形成的音乐风格而言。如果对古典音乐风格的构成要素进行总结,以下方面可以充分说明:首先,音乐风格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优雅的气质和动人的旋律开始与公众和民间舞蹈的语调和节奏紧密联系,呈现出结构方整的特点;其次,调性与和声上更趋向于强调简单、明朗,并逐渐成为音乐结构中的一个主要元素,终止式的安排也更具体化;再次,小巧精炼的乐思激发了作曲家们在作曲技法上的创作发挥,材料方面也从巴洛克时期的单一主题扩大到每个乐章都拥有不同主题,增加了对比性;第四,当时非常流行的巴洛克式低音,因为作曲家对音响清晰的要求,逐渐被确切的记谱法所取代;最后,&当时常用的体裁是奏鸣曲、协奏曲、交响乐和四重奏等,常用的曲式,除了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及变奏曲式外,奏鸣曲式的发展最为充分。&[1]
1.1.2 莫扎特 C 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他不仅是古典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2]&莫扎特即音乐&,这似乎是赞叹莫扎特遗产的最恰当词汇。他&创作的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和其他重奏、重唱形式,大量器乐小曲、独唱曲等,几乎包括了音乐的所有领域。&[3]莫扎特音乐最突出的特征与贡献,可以通过歌剧、协奏曲和交响曲来说明。能够在&古典&时期创作交响曲,对莫扎特而言是再完美且自然不过的事。事实上当时的交响乐就是四个乐章的管弦乐奏鸣曲,但只有形式而没有实质。海顿是交响曲这一体裁的先驱,但同时代的莫扎特在交响曲方面却超过了海顿的最高成就。莫扎特成熟时期的交响曲创作同海顿的四乐章套曲形式的古典范例相仿,但他加强了奏鸣曲式两个主题之间的对比,有时甚至在一个主题内部也用两个对比的因素,以促进戏剧性的发展。他还加强了交响曲各乐章之间的对比,但扔保持着整个乐曲风格的统一。这样,他就使交响曲从组曲性的结构,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并提高了交响曲思想内容的深度。尽管莫扎特最优秀的几部交响曲的诞生早于海顿最优秀的同类作品,但在音乐史上他的交响曲却是属于比海顿的交响曲更高的一个阶段。&[1]
1.2 新古典音乐的特点与斯特拉文斯基《C 大调交响曲》
1.2.1 新古典音乐的特点&新古典主义运动,兴起于 18 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它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1]和洛可可[2]艺术的反对,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3]新古典主义的风格和题材是去追求对古典艺术的仿照,作曲家们提出音乐应该强调其纯粹的美。新古典主义在音乐上的表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从 20 世纪 20 年代初到50 年代,可以说是影响面最大的一种音乐流派,它主要极力去谋求对古典主义或新古典主义以前的音乐风格特征的复兴。新古典主义中&古典&二字的含义并不是很明确,有的是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时期的古典主义;有的是指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如维瓦尔第、亨德尔、巴赫等人的作品;也有的指巴罗克以前,即文艺复兴时期如蒙特威尔第等人的音乐,新古典主义作曲家经常从他们的创作中汲取灵感,寻找自己要表现的材料。总之新古典主义是反对晚期浪漫主义的一种反映,它赞成一种较稀疏的织体和较少的半音化,使用明晰的节奏和明确的终止,这一切在旋律、节拍和不协和的处理上都与 20 世纪音乐的发展相结合。具体表现为:在艺术审美上,新古典主义音乐需要各个方面的平衡与完善,达到&古典&意义上的稳定,表现一种控制、理性的感觉;在调性与和声上,确立自然音阶为主导,其他为辅助;&在形式结构上复兴浪漫主义以前的曲式,如早期的组曲、托卡塔、大协奏曲、赋格等;提倡复调音乐,用线条织体替代浪漫主义的和弦织体&[4];在配器上,摆脱了浪漫主义时期浓重的音乐色彩,高超、华丽的配器手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质朴、明澈的音响。新古典主义作曲家们提出&音乐作品尽量使听众集中注意力于音乐本身,而不应借助音乐以外的手段来取悦听者&[5],因此新古典主义音乐更注重器乐体裁。
1.2.2 斯特拉文斯基《C 大调交响曲》
1920 年是音乐界开展新古典主义运动正式开始的时间,斯特拉文斯基则是这场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odorovich Stravinsky 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是美籍俄罗斯作曲家。1882 年 6 月 17 日生于俄罗斯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堡(今罗蒙诺索夫),1971 年 4 月 6 日逝世于美国纽约。斯特拉文斯基一生中多次改变自己的国籍(1934 年成为法国公民,1945年成为美国公民),从而成为了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音乐家。他在音乐创作的风格上自然经历了许多变化,从最早的现代主义和俄罗斯风格到中期的新古典主义,再到晚期的序列主义,他的作品凸显了 20 世纪上半叶各主要音乐流派的特征,并成为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第二章 莫扎特 C 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与斯特拉文斯基《C 大调交响曲》在作曲技法上的对比分析
2.1 曲式结构及材料的对比分析
2.1.1 莫扎特 C 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曲式结构及材料分析在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奏鸣曲式结构成为最重要的形式,基于奏鸣曲式的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和室内乐等体裁从萌芽走向了成熟。莫扎特 C 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这部交响曲刻画的形象是多方面的,占主导地位的是英雄气概的戏剧性形象,其他的对比性因素,诸如抒情的动机、热情的迸发、轻松的诙谐和庄严的气氛,基本都是英雄气概的衬托。为了强调这部交响曲的对比性特点,第一乐章、第二乐章和第四乐章都采用了奏鸣曲式结构。
2.1.2斯特拉文斯基《C 大调交响曲》曲式结构及材料分析
新古典主义时期斯特拉文斯基的传统美学观念首先体现在曲式结构上的继承与发展,从他在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表现来看,他不仅坚持了对传统曲式原则的运用,而且对它们进行了二度创作,使之能够适应现代音乐的种种需求。斯特拉文斯基这首《C 大调交响曲》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快板,以奏鸣曲式原则为主,还包含了一种对称原则,二者恰当地融为一体,主题有一种飞跃崛起的性格特点;第二乐章小广板的复协奏曲,似一种意大利式歌唱曲调;第三乐章小快板的谐谑曲,结构巧妙奇特,复杂的节奏与第二乐章有明显的对立面;第四乐章终曲,引子为广板,它的出现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它似静态中又暗含了紧张的因素,让人捉摸不定,预示了终曲中强烈的舞蹈气氛,而这种气氛最后被和音终止。
2.2 斯特拉文斯基《C 大调交响曲》复调分析
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复调织体运用十分的理性化,明显胜于主观性强的和声手段,追求形式结构的匀称完美、浓缩精炼和明晰简洁。斯特拉文斯基在这首《C 大调交响曲》中再次强调对位化写作的线性思维,真正强调了纯朴、集中与高度统一的新古典思想,这也正是古典主义时期所延用的。除了常见的复调写作手法外,斯特拉文斯基这首《C 大调交响曲》中运用一种织体写作手法&&固定音型的变化应用。众所周知,复调在民间器乐中最简单的多声手段就是持续音,在音乐中它经常以低音的方式呈示,固定音型也看作为持续音的变形,它可以使音乐逐渐向前推进。此曲中固定音型的表现形态千变万化,而且具有旋律性、活跃性、民族性,与低音线条重复,有一种蓄势待发之力。
第二章 《第四十一交响曲》 在 作 曲 技 法 上 的 对 比 分析..........8
2.1 曲式结构及材料对比分析..........8
2.1.1 莫扎特 C 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8
2.1.2 斯特拉文斯基《C 大调交响曲》曲式结构及材料分析..........14
2.2 复调的对比分析..........18
2.4 调性与和声的对比分析..........27
2.4.1 莫扎特 C 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调性分析..........27
2.4.2 莫扎特 C 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和声分析..........29
2.4.3 斯特拉文斯基《C 大调交响曲》调性分析..........31
2.4.4 斯特拉文斯基《C 大调交响曲》和声分析..........33
结论...........36
通过对古典与新古典主义时期两位作曲家的作品(同名为《C 大调交响曲》)在作曲技法上的比较,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握住怎样的音乐风格与人们的听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奥秘。古典时期代表人物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新古典时期代表人物斯特拉文斯基则是以理智、从容、镇定的笔触,在时代的困惑中,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之所以古典音乐作品可以一直流传至今,并深受大众的喜爱与认可,笔者认为这&古典&一词可作为一种规范,用以衡量后世作品所具有的完美性和表率性,我们当代的音乐创作要借鉴古典创作思维,把继承与创新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才会被人们认可并流传,才会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沈旋,谷文娴.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4]陈铭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5]鲁道夫&雷蒂.调性无调性泛调性[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6]罗伯特&米德尔顿.现代对位及其和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7]罗伯特&克拉夫特斯.特拉文斯基访谈录[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8]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9]李吉提.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10]吴春福.曲式与作品分析[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原文地址:/yylw/7405.html,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您可能在寻找音乐论文方面的范文,您可以移步到音乐论文频道(/yylw/)查找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C) 2011 – 2012 SBLUNWEN. ALL RIGHTS RESERVED.
硕博论文网免费提供专科论文,大学本科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范文,为毕业生解决写论文烦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光奏鸣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