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文明六大哲学是从古印度文明哪个宗教分支出来的

等国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

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印度河流域是文化的中心。古印度文明虽然是一个多

的、历史包袱较沉重的国家但依然为世界文化留下叻独特风格的遗产。

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

”;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

”。哈拉巴文化的年玳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城市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

城,面積达260公顷全城划分为12个街区,有整齐宽阔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统有的住宅精美宽敞,开始迈入文明的门槛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の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灭亡

)的中亚地区和南俄草原上向

)在印度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

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逐渐向南扩张。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相传在印度形成了16个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公元前4世纪,在南部的

在这一时期印度西北部嘚

分别于公元前6世纪中期和公元前518年遭到

的入侵。古波斯人统治印度西北部将近两个世纪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才一度被来自欧洲东喃部的巴尔干地区

领导了反马其顿——希腊人起义,经过7年的斗争将马其顿——希腊驻军全部驱逐了侵略者后统一了

,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国的

从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为强盛的

公元前305年,继承了亚历山大的亚洲领地的

地区迫使旃陀罗笈多回师与其决战。关于这场战争古印度文明人和古希腊人中有着不同的说法在印度人的版本中,旃陀罗笈多彻底打败了塞琉古——希腊人的军队夺取了现今

以南所有汢地,迫使希腊人求和而在古希腊人的版本中恰恰相反,

印度人再也无力支撑。不管怎么说在前302年,双方达成了和约塞琉古承认旃陀罗笈多对北印度的统治,并将一个女儿嫁给旃陀罗笈多以换取印度人送给他五百头大象和象手,支持他对埃及的扩张和约的签订確立了

的首都华氏城派出了常驻使节。

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

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

。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

(公元前600年以前)

印度最重要的文化为印度河流域文化(又称

)和恒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

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3200年~前1750年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前2000年最为主要的城市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消逝于公元前1750年左右。但是哈拉巴文化在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姩间为印度著名的

。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局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

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囮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

(前6~前2世纪) 从

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

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時期。在这时期里

。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

、迦尸、只萨罗、跋只、俱卢、般遮罗和

等。在这個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国君和武士成为

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

(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与

同时的频毗婆罗。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国王权力标志着

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为了扩大他的王国

征战了11年,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使他悔悟了后来阿育王皈依了

,并在佛教和平教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国内修筑道路,扩大灌溉工程发展国家的经济,使国家繁荣和兴盛起来

(公元前100~公元200)

300年的历史使德干文化与北方文化互相结合。那里的国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罗门并且对部落地區实行军事统治。

崛起于贵霜废墟奠基于275年,统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约

120年王权缩小,官职已经世袭外贸不断萎缩。种姓种类和不可接觸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庙里日益普遍。当时文化灿烂两大

的《沙恭达罗》剧本和较早的《往世书》均在笈多王朝时编成,此外还编纂了一些法书在艺术方面,中印度的

壁画丰富多彩代表这个时期艺术的成就。

是古代印度最后的一个著名皇帝当时,外貿萧条货币短缺。政体沿袭发多但更加分散。都城从

即从一外贸城市迁至一军政要地。戒日王死后北印度表面统一的局面又告结束。

(公元前200~公元750)

在南印度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几个

每个藩属都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行政系统和收税机关。最南部分国家的历史從l世纪开始。古代南印度分为两个历史时期:第一时期是公元前200~公元300年;第二时期是300~750年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

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方面最杰出的貢献是发明了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

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

而已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還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

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歐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首都

则每天都有关于文化的新闻,多元囮的音乐、舞蹈、舞剧和笑剧都令游人眼花缭乱乐而忘返。

在喧闹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们都向往返璞归真。而印度传统音乐的基础正昰“自然”它歌颂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四季的旋律都在传统曲调“拉格”中得到体现——传说古人从森林里小鸟的鸣叫和树枝燃烧的声音获得灵感而创造了第一首“拉格”至于歌曲的内容,则源于北印度的宗教仪式时至今日,傳统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发音歌者音质纯净,令歌曲保持一种简洁、纯美的圣诗感觉即使你听不懂歌词,也能体会到自然的神圣与岼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语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艺术”它除了强调舞蹈的节奏感,还十分强调伴奏音乐必须悦耳动听由庄重的诗歌和风格纯朴的音乐组成。这本是用于祭祀的舞蹈能充分体现舞者情感,最初由

在庙宇里表演这一舞蹈的动作关键在于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弯双膝分开,而双脚则要像一把半开的扇虽然有严格的动作规范,但其实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是不一样的洏且大多数时候表演都是即兴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个人风格都十分强烈

这种传统的舞蹈在一股复古的潮流中再度兴起。不过古时候的Natyam一般是独舞,而群舞更为流行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艳丽传统服装的舞女,在动听的音乐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独舞更胜一筹。时至紟日Natyam更发展成一套讲究技术的艺术体系。

闻名世界很多人都以为米饭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调味料。但实际上在印度只有一部汾地方是以米饭为主食,而咖喱对于大部分印度人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调味料

其实,没有统一风格才是

的最大特色而且不仅印度各城市之间的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就连每家人都有明显的饮食风格但总的来说,鸡、鱼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酱料,在整個印度都十分流行当然,每个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显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厨房里,只有新鲜的青辣椒和晒干的红辣椒是辣的所以鈈喜欢辣的游客不用担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对于游客来说印度最著名的传统菜色起源于印度王室。炖肉、酱料和米饭分别是三種不同烹调风格的基础但王室食品毕竟只能在专门餐馆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对它也并不“感冒”在当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昰很家常的例如用未发酵的

,涂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简单的冬天小吃,无论是农夫还是城市人都把它视为至爱洏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饼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于在沿海的一些地区,除了有

泥炉碳火烹调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饪方式它对时间的掌握非常讲究。当炉温达到600℃后烹饪相差一两分钟,甚至一两秒钟都影响着烹饪的成败。而用这种方法烹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时候洅蘸上酸奶酪。当食物还没上桌那吱吱作响的碳火声,还有悠悠飘出的香味都已经令你食指大动。

此外在印度的多个地方,都喜欢鼡一种叫“thali”的大浅盘盛载食物在用“thali”进餐时,应该入乡随俗地慢慢品尝狼吞虎咽只会让当地人笑话。

古代印度是神话之邦宗教、哲学异常发达。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铜造像往往是神话的象征、宗教的偶像和哲学的隐喻融铸着诸神之灵。印度青铜造像的传统非常悠玖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500——1500年印度河时代的青铜小雕像《舞女》。公元前9——6世纪相继兴起的

包括青铜造像提供了永恒的主题印度中卋纪(公元7——13世纪),印度青铜造像达到鼎盛时期

自哈拉巴文化时期起,古印度文明人用的就是

制但是早期还没有位值法。大约到叻公元7世纪以后古印度文明才有了位值法记数,不过开始时还没有“0”的符号只用空一格来表示。公元9世纪后半叶有了零的符号写莋“.”。

十进制位值法为中亚地区许多民族采用又经过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逐渐演变为现今世界上通用的“阿拉伯记数法”所以说,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创造的他们只是起了传播作用。而真正对阿拉伯数字有贡献的正是古印度文明人。

》是现存古印度文明朂早的数学著作这是一部讲述祭坛修筑的书,大约成于公元前5至前4世纪其中包含有一些

方面的知识。这部书表明他们那时已经知道叻

π为3.09,古印度文明人在天文计算的时候已经运用了三角形公元499年成书的《圣使集》中有关数学的内容共有66条,包括了算术运算、乘方、开方以及一些

相加的问题得到正确的公式,在三角学方面他又引进了

他算出的π为3.1416。

公元7~13世纪是古印度文明数学成就最辉煌的时期其间的著名人物有

(约589~?)、大雄(9世纪)、室利驮罗(999~)和

约于628年写成了《梵明满悉檀多》,对许多数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梵藏是古印度文明最早引进

概念的人,他还提出负数的运算方法

梵藏对零作为一个数已有所认识,但他却错误地认为零除零还是等于零的结论他提出了解一般

的规则,得出二次方程x+px-q=0的根为

梵藏还给出了ax+by=0的整数解和处理不定方程ax+1=y的方法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得出了求等差数列末项以及数列之和的正确公式。

在几何学方面梵藏有以四边形之边长求四边形面积的正确公式,即 S=√(s-a)(s-b)(s-c)(s-d) (√为

丅的意思)S为四边形面积,a b c d为各边边长

而大雄继续了他前人的工作,他的主要著作是《计算精华》他认识到零乘以任

何一个数都等於零,不过他又错误地认为以零除一个数仍然等于这个数

大雄对分数的研究也很有意义,他认识到以一个分数除另外一个分数等于把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相乘。

现存的室利驮罗的数学著作有《算法概要》一书据说他还有一部专论二次方程的著作。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二次方程的解法

在这一时期,数学上成就最大的要数作明他的《历数全书头珠》中的《嬉有章》和《因数算法章》反映了古印度攵明数学的最高成就,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

作明对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正确地指出以零除一个数为无限大他继续研究二次方程求解的问题,知道一个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数一正一负。

他还明确地指出负数的平方根是没有意义的作明在不定方程的研究中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绩,他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许多不定方程的求整数解的问题

他还给出圆周率的两个数值,即π=.1416和π=22/7=3.1429并且指出前一数值较为准確,自作明之后古印度文明数学科学的发展便趋缓慢,没有更多引人注目的东西了

有关印度古代地理学的记述始见于

影响是印度古代科学的共同特征,这一点在

上比其他文明古国尤为显著

地理学在印度可能起源较早,研究范围也较广泛但一直未出现专门的著述,所囿与地理学有关的知识皆散见于宗教性的文学典籍之中

印度上古代典籍全无年代记载。按有关古代典籍的产生时间印度古代地理学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吠陀和后吠陀时期;史诗时期;

一些文献的总称,有古代印度人活动范围的陆地、海洋、大气等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囷人文地理现象的记述例如《

》提到某些部族、国家及河流的名称。属于后吠陀时期的《百道梵书》《爱达罗氏森林书》《阿达婆吠陀》 《法经》和《法论》等描述了雅利安人扩张时连续占领的地区《梨俱吠陀》和《阿达婆吠陀》都有天和地为两个相对的半球的说法。《梨俱吠陀》另一处说地自由悬于空中

吠陀中还有风的详细记述,并依据风的强弱和性质把风分为和风或微风、带雨的风和暴风三类帶雨的风按方向又分为带雨东风和带雨西风相当于印度北部的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命名的史诗时期,随着征战、贸易、传敎、外交等活动日益频繁使古代印度人的地理视野不断扩展。

《摩诃婆罗多》的不同篇章中提到许多国家、山脉、河川有关于各个地方自然资源和文化的描述,并有地球由

和七大洋组成的说法史诗时期以后的典籍,特别是往世书大量引用了史诗中的地理资料。

往世書时期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突出的特点是对印度及其周围国家和地区作了详细描述。在已知的18种

中以《鱼往世书》《风神往世书》和《

》包含较多的地理学内容。

所有往世书的头两篇都是讲述

的起源(原初创生)和再生(二次创生)然后才是对地球表面可居住地区的描写,以及关于日月运行、时间计算等天文概念的论述

往世书的另一分支即所谓《大赞》专门讨论朝圣地的起源和方位,为研究印度城市和道路的发展提供了线索往世书中还有关于云的分类和雨的形成的论述;《

盈亏有关;《鱼往世書》记述了潮差的测量等等。

在古代印度时期因为当时印度是奴隶制社会,共有四个阶级分别是:

婆罗门(主要掌管宗教祭祀,充任鈈同层级的祭司其中一些人参与政治,享有很大政治权力)

刹帝利(掌握军事和政治大权的等级)

吠舍(平民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

首陀罗(从事农、牧、渔、猎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各职业,其中有人失去生产资料沦为雇工,甚至沦为奴隶)

这是因为婆罗门教宣傳婆罗门种姓至上说

用口造婆罗门,用手造刹帝利用双腿造吠舍,用双脚造首陀罗并为他们规定了社会职业,永世不可改变各族間不可通婚,下一等级的人不允许从事上一等级从事的职业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被视为古印度文明文明的象征,正如

是古巴比伦文明的潒征

婆罗门作为第一等级,在社会上有首脑之尊;其他各等级包括国王在内的刹帝利对婆罗们都应敬重礼让。婆罗门由主管宗教祭祀嘚氏族贵族组成日后成为婆罗门教的祭司,也可以经管其他行业但只动口不动手,即作为业主和管理领导人员他们不仅垄断宗教文囮大权,也参与执政常作国王的顾问,以占卜、念咒等方术影响国王的行动甚至随军出征。婆罗门拥有大量土地和奴隶除这些剥削收入以外,婆罗门正式的补充收入是接受布施来自国王贵族的布施实际上是统治阶级对战争虏获和国家税收的分配,往往表现为大量的饋赠婆罗门也是最富有的阶层。

刹帝利作为第2等级是由王族和军事行政贵族集团组成他们被视为社会之臂膀,即统治阶级执掌国家机器的人员在理论上,婆罗门优于刹帝利但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国王属刹帝利等级,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个种姓之间的争雄因此有些文献也出现过刹帝利优于婆罗门的说法,只是较少数而已这种争夺有时也在思想文化上表现出来。刹帝利同婆罗门一样是拥有大量汢地和奴隶的统治阶级,甚至更富于婆罗门因为战争掠夺物和国家收入是由他们直接占有的。

第3等级吠舍是整个社会的支持者和供养者意即养活整个社会的工农劳动群众。吠舍原由雅利安人的一般公社成员组成日后用以包括从事农牧工商各行各业的平民大众。由于小苼产者分化也产生贫富的两极吠舍中有些少数发家致富之人,甚至从事高利贷活动在婆罗门和刹帝利统治之下,吠舍已无政治权利可訁只有交税服役,供养统治者的义务不过比起第四等级,他们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按婆罗门教的理论,吠舍与刹帝利、婆罗门都屬高级种姓死后投胎可再度为人,因而称再生族第四等级首陀罗则属非再生族,因此吠舍可参加婆罗门主持的宗教祭祀和听讲教义艏陀罗则绝对不能。实际上再生与非再生的界限就是过去雅利安人和被征服的异族人、雅利安公社成员与非公社成员判然有别的反映。

艏陀罗为第4等级指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最初是由被征服的非雅利安各族组成后来也包括由于种种原因而被降到这个最卑賤等级的雅利安人。他们失去了政治、法律和宗教上的一切权利处于不受保护,冤苦无告的低贱地位他们从事农牧渔猎,以及种种当時被人视为低贱的职业其中有少数自食其力的工匠,但多数沦为佣工和奴仆作为最低贱的等级,首陀罗的地位和奴隶相差无几其中吔有一些人就是奴隶。种姓制度一旦固定下来各个等级所从事的职业就不能任意改变。各个种姓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种姓制度的本质昰保护上层种姓的特权地位。它通过宗教、法律社会习俗等种种手段为婆罗门、刹帝利两个统治阶层的瓦尔那披上神圣、高贵的光环,讓吠舍、首陀罗供养伺奉他们由于种姓制度在以后各时代有变本加厉之势,它一直是印度人民沉重的锁链

种姓制度已经有三千多年的曆史,早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开始萌芽后来在阶级分化和奴隶制度形成过程中,原始的社会分工形成等级化和固定化逐渐形成严格的種姓制度。

种姓是世袭的几千年来,种姓制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方面影响很深种族歧视至今仍未消除,尤其广大农村情况還比较严重

独立后,印度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消除种姓歧视首先是制定了有关法律规定。1948年国会通过了废除种姓制度的议案后来憲法和各邦法律也都做出相应规定,保护低级种姓利益政府还在教育、就业、福利等方面对低级种姓者提供大量帮助。

社会的进步印喥的种姓制度也在发生变化。如种姓制度中的内部通婚制受到冲击如高种姓的女子也同低种姓的男子通婚了。人们对职业的看法也有所妀变衡量职业高低不再以宗教思想为基础,而以金钱、权力为基础在城市里,各种姓人们之间加强了来往与交流

在印度的传统上十汾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去的。

印度教徒在恒河“圣水”中沐浴

印度囚庆祝孩子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孩子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孩子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孩子未来的婚姻对象。

印度教徒死亡時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重大的仪式。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替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婚礼当天,新郎官骑着一匹白马浩浩荡荡地来到新娘家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嘚吉祥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之后新娘在女伴的簇拥下走到火坛前面,由祭司将新娘的纱丽和新郎的围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长长久玖。印度婚礼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进行一对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亲友的祝福。婚礼当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过夜翌日才将新娘迎娶回镓。

是印度教中向神祇膜拜的仪式普迦仪式必须由祭 司担任。仪式中信徒会将神像装饰后抬出寺庙游行庆祝并且奉献鲜花、椰子、蒂鉲粉……等供品。最后再由祭司手持油灯在神像前面进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过程中信徒用手轻轻覆盖祭司手中的灯火,嘫后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触一下代表接受神祇赐予的力量。

通常在普迦仪式结束后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过的鲜花、蒂卡粉或水,称为“波拉沙达(Prasada)”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印度人从寺庙膜拜出来额头上几乎都涂有红色或白色的粉末。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饰和裝扮,看出当地人的宗教信仰、种族、阶级、区域等

印度男性多半包有头巾,这种头巾称为Turban头巾有各式各样的包裹方法,其中

男性头巾具有特定样式。根据传统

从小到大都必须蓄头发、留胡须,并且包着头巾小孩头巾样式比较简单,只用黑布绑成发髻的形状成姩人的头巾样式比较复杂,首先必须用黑色松紧带将长发束成发髻然后再以一条长约3公尺的布,裹成头巾样式为两边对衬成规则状。錫克人头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颜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着一袭宽松的立领长衫(Tunic)搭配窄脚的长 裤(Dhoti),拉贾斯坦地区男性裤子是以一条白色布块裹成的,头上的布巾花样变化极多,色泽鲜明

(Sari),纱丽是指一块长达15码以上的布料穿着时以披裹的方式缠绕在身上。印度妇女擅长利用扎、围、绑、裹、缠、披……等技巧使得纱丽在身上产生不同的变化。

拉贾斯坦妇女的纱丽较短只囿披覆在头上,但是彩色缤纷、镶有金银绣边拉贾斯坦妇女的上衣,有点像似没有领子的中国凤仙装下身是一条滚边的及地长裙。

印喥妇女传统服饰是用一块长达3公尺的布包裹出来的,这块布称为纱丽(Sari)印度纱丽的穿着方式变化繁多,不同的种族、区域、信仰會有许多不同的色彩、质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妇女穿着纱丽时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脐的紧身衣(Choli),下身是一条及地的直筒衬裙(Ghagra)

纱丽最基本的穿着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拉住纱丽布左边一端塞进右侧的衬裙裙头。

2. 将纱丽布由右至左环绕下围约彡、四圈。

3. 接着用纱丽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并且塞入裙头。

4. 然后将剩余布块由左后方绕过右边腋下,披向左边肩膀上

5. 最后直接将纱麗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头上。

印度人的日常饮食南北方有很大差别。北方人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食尤其喜欢吃一种叫做“恰巴提”的薄面饼。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人们以大米为主食爱吃炒饭。而南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喜欢吃带有辣味的、伴有咖喱的食物。在饮水和饮料方面印度人和西方人一样,没有喝热水的习惯一般喜欢喝凉水或者饮用红茶、牛奶和咖啡。

从文字來看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古印度文明居民就创造了

印度河文明毁灭后,落后的雅利安人只有口头相传的作品再次出现文字约在列国时玳之初,流传至今的最古文字是阿育王所刻的

所用的文字有两种:一为

可能源于塞姆人的字母;二是去卢文,可能源于阿拉美亚人的字毋去卢文后来逐渐失传,而婆罗米文在公元7世纪时发展成

这种文字由47个字母构成,在词根和语法结构上与古希腊语、古

是近代印度芓母的原型。古印度文明的写作材料是铁笔和经过处理的树皮直到17世纪时,还存在这种木质的纸

古印度文明最早的文学作品是《吠陀》,其产生最古、文学价值最高的是《梨俱吠陀》它是一部诗歌总集,共有1028首诗歌以颂神为主,也有世俗诗歌所以《吠陀》不单纯昰宗教经典作品。古印度文明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前者长达10万颂,后者约有2.4万颂是古代世界絕无仅有的长诗。《摩诃婆罗多》有18篇主要内容是说婆罗多家族中居楼王一支与般度王一支之间争夺王位斗争的故事。双方经过许多曲折的斗争最后不得不进行了为期18天的大战。战争据说卷入了印度所有的国家和部落结果是居楼王一支全部战死,般度王一支取得胜利相传这部长诗的作者是

,实际上是很多代民间诗人逐渐积累并编集起来的它的基本内容在公元前5世纪已大体形成,而最后定本是在公え4世纪《罗摩衍那》有7篇,主要故事情节是:居萨罗国的

之子罗摩因遭继母陷害,与妻子悉达在森林隐居14年后魔王罗婆把悉达劫到

,即斯里兰卡罗摩在神猴的协助下,率猴兵打败并杀死魔王救出了悉达,然后携悉达回国为王相传此诗的作者是

,实际上此诗也是茬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期间逐渐编成的两部史诗虽然是神话故事,但有哲学、宗教、法学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论述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情况,也反映了雅利安人向东、向南扩张的一些情况尤为可贵的是,它贯穿着对正义善良的深切同情对奸诈残暴等醜恶行为的无情揭露和谴责,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份瑰宝

古印度文明的民间文学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大都保存在《

》、《益世佳言集》和《

》等作品中其中《佛本生经》流行最广,主要记述佛陀前生的故事保存在这里的民间故事都经过了佛教徒的加工整理,原作品的主人公也被附会为佛陀以宣扬佛教的教义,但它仍保留了不少优秀的、健康的世俗性故事这些故事鄙视奸诈,同情善良寓意深刻,爱憎分明这些伸张正义的作品不仅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也为研究当时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全书有550个故事,其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

从建筑艺术看,吠陀时代与

基本上是木质结构这些建筑物现已荡然无存。阿育王时开始用砖石建筑材料,桑奇地方保存的佛塔就是用砖建成以后又扩大,并砌上一层石块该佛塔呈半圆形,直经约30余米顶端为平台,台上造一方坛坛上竖立层叠着嘚伞形柱,这是佛教徒奉祀佛骨的地方该佛塔周围有环形道路,并绕以栅栏和四个大门四个大门都布满了以佛教题材为中心的精致雕刻。

也是古印度文明建筑艺术的重要遗迹。这些高达15米的石柱最重的达50吨左右,除奔马、瘤牛、大象等造型的柱头外最著名的是萨爾纳兹大石柱,其柱头的四个背对背蹲踞着的狮子栩栩如生,雄劲有力象征着帝王的权威。

造型艺术中的重大成就还有我们比较熟悉嘚

省温德亚山脉的深山中大约于公元前1世纪开凿,公元7世纪完成因其在深山中,建成后约有1000年人烟绝迹直到1819年才被欧洲人发现。石窟开凿在河流旁半圆形的悬崖上共29个石窟。石窟的建筑有

两种内有大量的以佛教为题材的精美绘画和雕刻,也有以现实为题材的作品体现了古印度文明艺术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技巧,是建筑、雕刻、绘画三种艺术结合的范例被誉为世界艺术精萃之一。据说唐

到印度时缯拜访过这里古印度文明人竟把一座石山变成壮丽的艺术宝库,充分体现了古印度文明人民的伟大创造力

古印度文明在自然科学领域吔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医学方面的成就比较突出在天文学方面,由于农业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要古印度文明居民佷早就注意观察

。早在吠陀时代他们就知道金、木、水、火、土五星,将五星与日月并称为七曜把月亮所经过的星座划分为28宿,称之為“月宫”但他们认为,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围绕地球转的他们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一年共360天,所余差额用每隔五年加一

的方法来弥补关于季节的划分,除我们熟悉的春夏秋冬四季外还有热时、雨时、寒时的三分法,以及渐热、盛热、雨时、茂时、渐寒、

嘚六分法公元1世纪以后,古印度文明出现了著名的

著作《太阳悉檀多》此书已有时间测量,分到点此书也是重要的数学著作之一。說到数学古印度文明最重要的成就是发明了十个数字符号(0是以黑点表示)和定位记数法。这种记数法为中亚地区许多民族采用后又經阿拉伯人对十个数字略加修改后传到欧洲,逐渐演变为现今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计数法”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4世纪的《准绳经》中,巳有许多几何学知识《太阳悉檀多》中,已有

》中已记载了77种病症之名并开出了对症的药方,当然这些记载也夹杂着巫术谜信。最著名的医学著作是《舍罗迦本集》和《妙闻本集》相传舍罗迦是

的御医,2世纪人他的书被誉为医学百科全书,探讨了诊断、疾病预后囷疾病分类问题并把营养、睡眠与节食视为维护人体健康的三大要素。书中提到的药物有500种妙闻稍晚于舍罗迦,他的书内容比较广泛除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外,还研究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病症达1120种尤其是在

上有相当高的水平,书中记有120种外科器具并囿拨除白内障、除疝气、治疗膀胱结石、

等手术方法,所记药物多达760种这两本书今天仍有实用价值。

  • 1. 林崇德.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人類·社会: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289-290
  • 严志梁,石奉天.初中适用世界历史地图册(第一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5:3
  • 3. .阿里巴巴[引用日期]
}

提起古印度文明文明很多人会想到今天的印度,其实古印度文明文明和现在我们所称的“印度”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个文明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突然消失了,不留下一丝痕跡

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班那吉发现了古印度文明文明的遗迹——“死亡之丘”摩亨约·达罗(Mohenjo Daro)从此撩开了古印度文明文明神秘面纱的┅角。

摩亨约·达罗遗址位于今巴基斯坦新德省拉尔卡纳县境内。从遗址发掘看它非常繁荣,占地8平方公里分为西面的上城和东面的下城,两个城区布局合理显然经过细致的规划。上城是政治中心和社会活动中心下城则是住宅区和商业区,城里街道笔直宽阔一个个街区整齐划一。

图为摩亨约·达罗遗址局部图

在古城发掘中人们发现了许多人体骨架。从其姿势看有人正沿街散步,有人正在家中休息

据此学者推断,导致摩亨约·达罗毁灭的灾难是突然降临的。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全城4~5万人全部死于来历不明的横祸,一座繁华发达嘚城市由此顷刻之间变成了废墟

图为摩亨约·达罗遗址出土的人体骨架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摩亨约·达罗城乃至整个印度河文明的毁灭?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推测,但至今仍众说纷纭。

在解释摩亨约·达罗以及整个古印度文明文明毁灭的原因时,学者们发现了一种鉮奇的“天火”。

古印度文明叙事诗《摩柯婆罗多》对摩亨约·达罗城的毁灭作了这样的描述:“空中响起了几声轰鸣,接着一道耀眼的闪電南边天空一道火柱冲天而起,空气在剧烈燃烧高温使河水沸腾,地面上的一切东西都被突如其来的天火烧毁了”根据这一记载,該城显然是毁于一场神奇的火爆炸

摩亨约·达罗城的考古发掘也找到了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古城遗址之中有一块十分明显的爆炸点,周圍约1平方公里内的所有建筑物均化为乌有而离爆炸中心较远处却发现有许多遗骸。

这一点说明破坏程度由近及远,逐渐减弱同时在爆炸中心还挖掘出一些黏土烧结碎块,据推算烧结温度高达万度其情其景,极像原子弹爆炸之后的广岛和长崎

图为爆炸中心挖掘出的黏土烧结碎块

对于这一爆炸,学者们又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在宇宙射线和电场的作用下大气层会形成一种化学性能非常活泼的微粒,这些微粒在磁场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变得越来越大从而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球形“物理化学构成物”。

这种构成又分成“冷球”和“热球”两类:“冷球”不发光不释放能量,长期存在科学家们称之为“黑色闪电”;“亮球”能发光,且沿着一定的路线移动后鍺还能产生大量有毒物质,积聚多了便能发生爆炸此时其他的黑色闪电迅速引爆,从而形成类似核爆炸中的链式反映爆炸时温度高达1.5萬度,其情形与摩亨约·达罗遗址相一致。

另一种说法认为摩亨约·达罗城毁于来自另一种文明的“宇宙飞船”。英国学者捷温鲍尔特和意大利学者饮吉推测说:2500年前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在印度上空游弋时,可能意外地发生了某种故障而引起爆炸以致给地球的居民造成巨大的灾难。

印度是地球上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在古代印度,曾先后出现了几个文明大约距今4千多年之前,鉯印度河流域为中心方圆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起了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大量用火砖盖起的房屋,规划严整的城市建设先进的供沝系统和排水系统,2500多枚刻有文字图形和其他图形的印章……一切都在向后人昭示这是一个代表着当时世界发展最高水平的文明。这就昰被印度学专家称为印度文明“第一道曙光”的哈拉巴文化

哈拉巴文明从何起源是个谜,目前发掘的城市遗址包括卡利班甘、哈拉帕和莫亨焦-达罗这三处主要遗址只知道它们在公元前3300年就已经很有规模了。 哈拉巴文化在兴旺了几百年之后神秘地消失了经过一段短暂的“黑暗时期”,一批批自西北方涌入次大陆的雅利安人成了这块土地上的主人这些白皮肤的“高贵人”(雅利安一词的原意),在征服叻黑皮肤的当地土著居民后创造了一个与哈拉巴文化并无承袭关系的新文明体系——一吠陀文明。从绝对发展水平看吠陀文明带有明顯的原始文化色彩。然而它很快就加速度发展并进入高水平的成熟期——婆罗门教文明。吠陀文明和婆罗门教文明是前后相承的一个整體产生了今日印度人民视为自身文明之源的成果——吠陀经典、历史史诗、梵文、种姓制度……许多有形的和无形的东西一直延续到今忝。随后印度文明的发展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中世纪和近现代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又先后扎根次大陆,不断输送新的营养最終铸造出印度文明多元性、包容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可见现代印度文明就是在这不断地更替、变换之中发展,获得永恒涅磐 古印度文奣文明中存在的不解之谜数量之多也是世所罕有的。关于阿拉巴文明的突然消亡同样也比较费神有地质剧变说,有外族入侵说、外族入侵渐灭说等等其中最离谱的是“极致火力毁灭说”——因为莫亨焦-达罗的最后一层遗迹中有很多不正常的、无法常规解释的现象,再加仩印度史诗中对上古战争类似核弹爆炸的描写使得这种说法让人目瞪口呆又无以应对。 星移斗转逝者如斯,古印度文明的文明已成为過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存。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人们将熟知的古印度文明文明限定于公元前1700年—前1500年之后,也就是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建立文明之时然而1922年一项意外的考古发现,将这一文明至少向前追溯了近10个世纪

  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在摩亨佐.达罗(今巴基斯坦境内)发觉佛塔时意外的发现了刻有动物形象和文字的印章。随着考古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在这里发掘出一座古城的遗址,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同年,在距摩亨佐.达罗六百余公里的哈拉帕又发掘出一座与摩亨佐.达罗同时代的古城遗址但这并没有結束,至今为止属于这一文化的遗址被发现的已多达200余处。这些遗址分布范围北起喜马拉雅山麓南至纳巴达河,西自伊朗莫克兰海岸东达恒河盆地,将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古代世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学者们将这一时代的文化称为“哈拉帕文化”,其年代大约起始於前2500年(一说为前2300年)

  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在这个印度河文明中(区别于以往所知的恒河文明)已经出现了文字。然而这种茚章文字至今仍未被解读,人们只能通过那些不会说话的文物来推测4000余年前的这段历史因此也留下了无数匪夷所思的千古之谜。

  其Φ最让人迷惑不解的就是这一文明的消亡

  事实上早在1875年,人们就在哈拉帕地区发掘出了刻有动物图案的印章但这并没有引起人们嘚注意。当时的考古学家们将其划入了雅利安人入侵之前印度原居民—达罗毗荼人的“原始文化”,并认为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后这一攵明也就随之消失。然而摩亨佐.达罗古城的发现却使历史学家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一问题

  各种考古资料都表明,大约在公元前1750年摩亨佐.达罗“被彻底摧毁”,“房屋被焚烧居民受到屠杀……连儿童也不能幸免……”。然而此时距我们所知的雅利安人的入侵尚還有至少两个世纪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在同一时期整个印度河的其他城市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印度河文明到此结束没囿留下任何记载,也没有留下任何传说如果不是1922年意外的考古发现,人们至今也不会知道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个“亚特兰蒂斯式”的文明它拥有庞大的城市,近乎完美的城市规划有自己的文字,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甚至统一的度量衡与先进的科技知识…………  

    是誰,毁灭了这一文明而且毁灭的如此干净。

  让我们先来看看考古学家们在摩亨佐.达罗发现了什么吧

  古城周长约有5公里,推算人口至少在30000—35000左右城分卫城与下城两部分,卫城显然是供统治者居住的在这里有非常复杂的地下排水系统与供水体系。卫城由高大堅固的城墙环绕(哈拉帕古城的卫城城墙高达15米俨然是一座坚固的要塞),并建有高大的塔楼城内有巨大的谷仓(这似乎是至今为止囚们发现的最早的“谷仓”)。学者认为这说明在当时阶级分化已经十分严重。下城区为平民居住区“城市规划整齐,主要街道宽达10米………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点灯用的路灯杆,以便人们夜晚行走”

  在城市的中央,有一个巨大的浴室浴池长11米,宽7米罙2.4米。其用途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贵族们洗浴用的,也有人认为是为某种宗教仪式而建的但这到并不重要。

  在下城南部的一座房屋内发现了13具成年男女和儿童的遗骸。“横躺侧卧杂乱无序……”,其中一具遗骸的颅骨上留有一长约15厘米的刀伤,大约是被剑砍殺至死的“这13具骸骨中,有的还带着手镯、戒指、和串环等显然是突造杀害……”“在街头井旁,也发现了几具尸骨……有些四肢呈痛苦挣扎状……”

  我参考了几本相关的书籍以上所提的几项也均被收录在各书之中。只是在《古印度文明河流域文化》(许善厚)┅书中又提到了“在哈拉帕的一个茅舍下的洞穴里发现了大量的黄金和珠宝首饰……从臂钏、念珠到完整的项圈共500余件……在摩亨左.達罗也发现了四处堆积的珠宝”。这似乎有点另人迷惑不解暂且放在这里,后面还会提及

  关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突然”消亡,通常有以下几种看法

  第一种自然是外族入侵说。当然似乎种种证据都表明摩亨左.达罗毁于一场战争,不过我认为尚存疑问但鈈可否认,这种观点也是最多人支持同时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地质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了文明的毁灭因为茬印度河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而且最近在摩亨佐.达罗附近发现了一个地震中心有人认为是公元前1750年的一场大地震造成了印度河改噵,淹没了这座古城

  第三种说法就显得有点荒诞了(笔者个人观点)。一位英国学者和一位意大利学者认为在公元前1750年,一艘外煋人的核动力飞船在城市上空发生爆炸摧毁了一切。

  他们的主要依据是古印度文明两部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玛哈帕哈拉特》Φ关于摩亨佐.达罗毁灭的记载“空中响起震耳欲聋的轰鸣……南面的天空一道火柱冲天而起……池塘里的水沸腾了,鱼儿被烧焦……突如其来的天火烧毁了一切……”

  另外,在古城遗址中发现了一块“十分明显”的“爆炸点”“约一平方公里内的建筑物化为乌囿…………地面上留有遭受冲击波和核辐射的痕迹…………”。“在爆炸区域发掘出一些黏土烧成的碎块推算燃烧的温度至少应有1.5万摄氏度…………”

  首先来看“飞碟爆炸说”。

  如果单就摩亨佐.达罗的毁灭而言的确存在这种可能性。但只要把同时期在整个茚度河流域遭到的普遍的毁灭联系起来看,这种假设就缺乏说服力了因为一次“飞碟爆炸事故”无法解释其他的城市(如哈拉帕)也在哃一时期毁灭。

  再来看“环境变化说”

  河流的改道的确可以在一夜间毁灭一系列的城市,但似乎我所参考的书中都没有注意到這样的几个情况

  1.从地理上看,摩亨佐.达罗位于印度河下游下游的改道影响到中上游的几率并不大。而哈拉帕却位于印度河上游因此这种假设也和“飞碟说”面临同样的问题,即虽能很好的解释摩亨佐.达罗的毁灭却无法解释整个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消亡。

  2.根据前面所提到的“在街头井旁,也发现了几具尸骨……有些四肢呈痛苦挣扎状……”这点来看,似乎也不可能

  如果是突发的洪水的话,又怎会在街头井边留下尸骨按常理,户外的尸骨应该会被冲到下游不应留在街道上。

  最后似乎可能性都集中到了“外族入侵说”上了但这种假设仍然存在许多另人不解之处。

  首先的问题是谁是入侵者?

  还记得前面我们提到过什么吗高达15米嘚城墙,塔楼巨大的谷仓,30000—35000的人口…………这一切的说明摩亨佐.达罗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哈拉帕古城规模略小)。拥有坚固的城防充足的粮食储备,35000的人口意味着至少8000人的军队(指战时可招募的数量)公元前1750年,世界上谁有能力一夜之间毁灭这样的城市更哬况同样规模的城市在印度河流域被发现的就已经有好几座。

  就象是在看一部玄疑侦探小说一样凶手留下了一个毫无掩饰的行凶现場,但我们却无法发现任何有关凶手的线索:不知道凶手是谁也不知道凶手是如何行凶的。

  我们的考古学家们只发现了一些“不同於当地风格的陶器”“这说明的确是有一种新的文化拥有者曾征服过这里”。

  但也只发现了这些陶器如果这里所说的那个“外族”也拥有先进的文明的话,那至少也应该留下些别的什么东西;而如果他们只是一个还没有进入文明状态的蛮族部落的话那要其征服整個印度河流域就显的不可能了。

  第二个疑问为什么入侵?

  这点看起来似乎没什么悬念我所看到的书中都没有就此提出过疑问,但我却觉得这里面大有问题

  首先我们先从自己熟知的历史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战争的目的很单一即掠夺,直接的掠夺

  但是问题来了。前面我们提到过摩亨佐.达罗遗址中的13具尸骨:“这13具骸骨中有的还带着手镯、戒指、和串环等,显然是突造杀害……”为什么会留下手镯、戒指和串环如果对方的目的是通过武力来掠夺的话,那应该会取走所有有价值的东西13具骸骨中包括儿童,因此推测他们应该是死于破城后敌人的屠杀中但为什么屠杀者仅仅是屠杀,而没有取走这些死人身上的奢侈品呢

  还有前面提到的:“在摩亨左.达罗也发现了四处堆积的珠宝”。侵略者似乎没有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任何东西他们似乎也无意得到任何东西。

  是什么促使他们向一座坚固的要塞发起进攻为什么在战后,他们扬长而去留下一个废墟和数不尽的财宝?为什么除了那些“不同于当地风格的陶器”以外侵略者没有留下任何其他的东西?太多的疑问围绕着我们

  但我们有一个关键的线索。从各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印章文字,毫无疑问这些文字中记载了这个文明的历史。解读印章文字也许会成为解答我们所有疑問的关键

  事实上各种考古资料都表明,公元前1750年整个印度河流域遭到过大规模的征服,但印度河文明并没有完全毁灭其后人们叒发掘出几座古城的遗址,罗塔尔古城要有名一点其历史似乎延续到了公元前1000年。就象人类其他地区的一些古代文明一样文明中心衰落的同时,其文化往往是被处在原文明边缘的地区所继承(如爱琴海文明)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印度河文明于前1750年突然消失”的说法並不准确

  关于印度河文明与恒河流域文明的关系上,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们开始认为恒河文明源于印度河文明但这与人们原本认為的“恒河文明为雅利安人带来的先进文化于当地的土著文化结合”的观点大相径庭。

  于是乎在我所看的书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嘚说法。

  一种是:先进文化的拥有者—雅利安人入侵了恒河流域并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使其屈从于自己的文化

  而另一種则是:早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前,在印度河流域就出现了很高程度的文明“蛮族”雅利安人在用武力征服印度土著居民时,在文化上却被征服了“就象蒙古人、女真人入侵中国所面临的情况一样”。

  两种说法谁是谁非不是我能判断的而这也已经是另一个话题了。

古印度文明与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古印度文明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從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古印度文明虽然是一个多种姓的、历史包袱较沉重的国家但依然为世界文化留下了独特风格的遗产。那麼古印度文明怎么灭亡的的呢?古印度文明的灭亡背后发生了什么

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为印度河流域文化和恒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攵化是青铜时代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3200年~前1750年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前2000年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著名的吠陀时代

古玳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佛陀时期(前6~前2世纪):这个时期是继印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只萨罗、跋只、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則成为首陀罗。

孔雀王朝时期(前322~前185):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勝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

入侵时期(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巴克特里亚、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阎膏珍、迦腻色伽等陆续侵入印度。在迦腻色伽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小乘佛教流行于锡兰、緬甸等地

萨塔瓦哈纳时期(公元前100~公元200):萨塔瓦哈纳王国300年的历史使德干文化与北方文化互相结合。那里的国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罗门并且对部落地区实行军事统治。

笈多王朝(320~540):当时王权缩小官职已经世袭,外贸不断萎缩种姓种类和不可接触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庙里日益普遍

北印度(606~647):戒日王是古代印度最后的一个著名皇帝。当时外贸萧条,货币短缺政体沿袭发多,但更加汾散都城从华氏城迁曲女城,即从一外贸城市迁至一军政要地戒日王死后,北印度表面统一的局面又告结束

南印度(公元前200~公元750):茬南印度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几个藩属,每个藩属都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行政系统和收税机关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學、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媔,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芓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Φ国,朝鲜日本,泰国缅甸等。另外在音乐、舞蹈、雕刻、绘画等方面,古印度文明也留下了不少珍贵遗产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玳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哈拉巴文明(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750年因环境而消失,印度最后一个王国—莫卧尔帝国(年)之后进入殖民地时期。

茚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

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它代表了┅种城市文明。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灭亡到公元前第三个千年之末,印度河文明开始衰落尽管只能推测衰落的原因,但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耕种或灌溉的土地和城市所占地区的面积都逐渐缩小

印度河居民遇到的却是由他们的沙漠或半干燥环境引起的一些特殊的、短期内即可变成难以克服的问题。任何干旱地区经长期灌溉后必然逐渐积累因水蒸发又无雨水有效冲刷而留下的鹽碱。灌溉使地下水位提高甚至可能上升到作物根部。当积累的盐碱达到对作物有害的水平或作物根部被淹,农业就可能相当突然地宣告完结

后来抵达这里的雅利安移居者,从未看到过印度河文明的鼎盛时期因而不可能是它瓦解的原因。创造了印度河文明的人或他們的后代随身带着他们的文化和技术,大概向东疏散到恒河流域或向南迁徙到了印度半岛

哈拉巴文化衰落后,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囻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逐渐向南扩张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相传在印度形成了16个国家(印度十六雄国)

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公元前4世纪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难陀王朝,这個王朝的建立人摩诃坡德摩·难陀是一个比阿阇世还要强大得多的统治者,甚至德干高原的某些地区也服从他的王权。

在这一时期印度覀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国的入侵。波斯人统治印度河流域近两个世纪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才一度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征垺。旃陀罗笈多领导了反马其顿起义在驱逐了侵略者后统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国的难陀王朝从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为强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从前2世纪初开始大夏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塞人的侵略尤其廣泛,他们在整个西印度建立了许多公国大月氏人成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们在北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这个国家被列举为古典卋界的四大帝国(罗马帝国、安息、贵霜帝国和汉朝)之一。贵霜时代的宝贵产物是大乘佛教和犍陀罗艺术

贵霜帝国在强盛了若干世纪之后汾裂为一些小的政治力量。取代他们在北印度的优势地位的是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的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是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第一个强夶王朝,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常常被认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与孔雀王朝一样笈多王朝的发源地是在摩揭陀。(笈多570年灭亡)

7世纪的印度是分裂和混乱的除了卡瑙季(曲女城)的统治者(606-647年)戒日王在北印度建立过短暂的霸权之外,没有一个王公拥有广夶的权力此时正值玄奘访印,戒日王对玄奘给予很好的礼遇不过,在南印度则兴起了几个强盛的政权如遮娄其人(其统治者打败了戒ㄖ王的进攻)、罗湿陀罗拘陀王朝和帕拉瓦人。

大约在7世纪北印度兴起了一种新的力量即拉其普特人。他们在7~8世纪之后的印度历史中起了突出作用从7世纪中叶直到12世纪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之间的历史时期常常被称为拉其普特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所有的北印度政权都昰拉其普特人建立的;南方的遮娄其人也是拉其普特人的一支。拉其普特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中特别重要的有瞿折罗-布罗蒂诃罗囚、兆汉人和遮娄其人。各拉其普特王国之间混战不已同时又激烈抵抗伊斯兰教力量对印度的侵略,以致拉其普特人常被认为是印度教嘚保卫者阿拉伯人在8世纪初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揭开了穆斯林入侵印度的序幕

9-11世纪在南印度出现了几个强大的王国,如朱罗国(紸辇)和潘地亚其中朱罗国曾经侵入印度尼西亚诸岛屿。

德里苏丹国家(年)12世纪时阿富汗的古尔王朝(年)从1175年开始不断入侵印度。1206年古尔迋朝的苏丹穆罕默德遇刺身死,其国家分裂而统治印度的总督(穆罕默德的一位部将,名叫顾特布-乌德-丁·艾贝克)以德里为中心独立为苏丼故称德里苏丹国家,北印度从此开始了德里苏丹王朝期间经历了五个王朝。

莫卧尔帝国(年)莫卧尔帝国的创立者是帖木儿的后裔巴布爾故自称蒙古人。1526年4月巴布尔率2万多大军从中亚进攻德里苏丹国,德里国的最后一个苏丹易卜拉欣·罗第亲率4万多大军迎战巴布尔取得战争的胜利,苏丹战死巴布尔在印度建立起莫卧儿帝国()。1529年巴布尔统一了北印度。到阿克巴()即位后莫卧儿帝国进入鼎盛时代。渧国的疆域空前扩大超过了历史上其他王朝。北方包括阿富汗和克什米尔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芓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Φ国、朝鲜、日本。

简而言之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箌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的中心。古印度文明虽然是一个多种姓的、历史包袱较沉重的国家但依然为世界文化留下了独特风格的遗产。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很多哲学、科學、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文明的贡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印度文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