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真的 电视剧很烦你知道吗?我是个高中生,我一直控制不住自己的网瘾,我一周也就回来两天,可是玩起来就是

一个网瘾心理医生的手记:真情的虐待全文阅读 作者:陶然主编 银子_6C社区
一个网瘾心理医生的手记:真情的虐待全文阅读 作者:陶然主编 银子
一个网瘾心理医生的手记:真情的虐待全文阅读 作者:陶然主编 银子
一个网瘾心理医生的手记:真情的虐待全文阅读 作者:陶然主编 银子 《一个网瘾心理医生的手记:真情的虐待》由集整理于网络,如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是侵犯了其他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一个网瘾心理医生的手记:真情的虐待全文阅读页面。一个网瘾心理医生的手记:真情的虐待 作者:陶然主编 银子遗忘的角落(1)常说:父母间经常吵吵闹闹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谁能料恩爱夫妻的孩子居然也有那么多令人烦恼的成长问题呢?父母亲之间情意浓浓,缘何儿子却体会不到这关系中的甜蜜,反而对亲生父母表现得亲情淡漠,令父母感到寒心?本案例向您展示一个冷漠、孤僻、固执,经常吮吸大拇指、酷爱小蚂蚁的少年——多多,他已经辍学在家,成日与《魔兽世界》为伴。年幼时多多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较少,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关怀,过度恩爱的父母将给他带来怎样的疏忽和冷落,而他情感需求的苦苦寻觅在屡屡落空后,又会有怎样的结果?现实生活中有千千万万的留守家庭,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尽量避免去重复类似的伤害。  一、独自成长的小海龟多多出生在一个城市家庭,从小和他的亲生父母接触较少,半岁的时候,就被带到另一城市的爷爷奶奶家远离父母居住。两岁半以后,他又被带回出生地寄住在姥姥姥爷家,虽然父母的住地离姥姥家很近,但他们似乎都很忙,忙得很少露面,偶尔到了晚上把小多多带回家睡一觉,第二天一早就给他送回姥姥家,但即使这样的见面机会也是少之甚少。有时周末多多也无法享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因为多多的父母好不容易等到休息日,两人需要有时间单独相处尽享二人世界,他们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孩子,好像多多可以天生天养。其实在他们眼里,这个孩子是意外的第三者,冒冒失失地闯入了他们甜蜜的生活,像个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原有的节奏。可是,姥姥姥爷也不能把所有的爱都放在多多的身上,因为还有舅舅家年龄相仿的表弟和他一起长大。即便如此,多多依然感觉童年是迄今为止最快乐的时光,他忘不了那时候自己经常在外玩到很晚回来,都是姥姥把他找回去,偶尔姥爷还会带他上街买玩具,或者能幸福地睡在姥姥的怀里,可同时让他嫉妒的是,好像这样快乐的时光总是更多地属于表弟。在童年的记忆里,多多永远是那群玩耍的小孩中回家最晚的那个,他每次都目送别的小伙伴们被爸妈喊回家,自己还在外面待着,其实是在等着姥姥叫他回家,姥姥似乎也习惯了,总是等到天很黑了才把他叫回家。当多多一个人的时候,他经常趴在地上观察小蚂蚁,也喜欢小昆虫小狗等动物。蚂蚁可能是他最亲密的动物了,他有时候会花上几天的时间去观察被捣碎的蚂蚁窝的变化。直到现在,他还依然对蚂蚁津津乐道,来到治疗基地以后,我几次从治疗室的窗口看见他蹲着目不转睛地盯着地面,估计就是在进行他小型的蚂蚁实验。多多记得读幼儿园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每天中午能回家,可是幼儿园里规定中午小朋友们都在一起睡午觉不许回家,他总是隐隐担忧,中午不回家就会失去什么似的,根本没有心思睡觉。多多不明白爸妈为什么总是那么忙,住在离姥姥家那么近的地方,也不来看自己,近在咫尺却又像远隔天涯。他感觉爸妈对自己置之不理,很少关心自己去哪儿了?在做些什么?在和谁玩?也没有兴趣听听自己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时的经历。孩子童年时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才会拥有安全。孩子到了六个月大,就会意识到自己与父母彼此分离,这使他们感觉无助。孩子特别是儿童,最大的要求是归属感和安全感,甚至是初生的婴儿,对母亲的爱抚也有积极的反应。四岁以下的孩子,常可能出现害怕被父母遗弃的焦虑。他们知道依靠父母才能获得生存,遭到遗弃就无异于死亡,所以害怕任何形式的遗弃。家长如果忽略孩子的存在,对他不闻不问,表现得漠然和拒绝,这不但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还会损害其自信心,他会认为自己不够好,在父母心里自己是无价值的。在治疗中,有时单一的或两三种的技术是不够的,经常会将各种治疗方法进行整合施治,沙盘游戏也是治疗技术中的一种,多多强烈的被遗弃感也表现在他完成的初始沙盘游戏中。书包网
想看书来书包网遗忘的角落(2)沙盘游戏是瑞士分析心理学家多拉·卡尔夫所创立的一种心理分析和治疗方法。游戏主要是通过数千个沙盘游戏模型,加上沙盘和沙子所构造的形状来呈现沙盘游戏者的“世界”。沙盘模型有:人物(如小女孩、小男孩、警察、魔鬼、超人、丘可比等)、动物(如恐龙、大象、白兔、小狗、唐老鸭、米老鼠等)、自然风景(如植物、树、岩石、贝壳、卵石、食物等)、交通工具(如轿车、摩托车、飞机、坦克等)、建筑物(如房子、桥梁、路标、栏杆、路墩等)以及战争武器和现代生活用品等。这些微型模型代表无生命和有生命的存在,代表外部现实世界和内部想像世界中都可能遇到的存在。患者在自由、受保护、共情、理解的环境氛围中,创造并体验其“自己”的世界,利用沙盘、沙子、水和沙具把各种意象和情景呈现出来,在游戏中获得一种心理的整合性发展。与绘画投射测验一样,在沙盘游戏中,任何一件沙具,也是充满了象征性的语言。沙盘游戏既有诊断功能也有治疗作用,病人在沙盘游戏治疗过程中完成的第一个沙盘称为初始沙盘,初始沙盘所带来的信息和意义是重要的。初始沙盘为治疗师提供了治疗方向,因为它经常会在象征中为治疗师提供很多信息,例如关于病人的问题本质、治疗的预后以及治愈将如何出现等。在多多的初始沙盘里,如下图所示,左边是海边的沙滩,右边是原始人居住地,最显眼的是在沙滩上刻意掏了一个洞,有只海龟背对着洞放着。他告诉我海龟孵完蛋就走了,这是乌龟的特性。在此处他使用乌龟,实际上是把幼年时被抛弃的体验联系起来了。在关于乌龟生命周期的知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小乌龟从未见到过妈妈,乌龟妈妈在乌龟出生之前就抛弃了它们,它们也从未见过父亲。在孵化时没有父母的照顾,没有人教也没有人保护。沙盘游戏的主题所投射的有可能与其成长历程中的创伤事件紧密相关联。沙盘游戏的沙景既投射了儿童活动的轨迹,又表现儿童心灵深处的“情结”和人格特征,通过游戏将内心的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表达出来,达到儿童自我治疗与人格整合的作用。  二、自 我 陶 醉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多多开始回到父母身边,但自己的爸妈不像同学的爸妈,懂得关心孩子,如果下雨了会送伞到学校,每天上学放学来学校接送。多多说他小时候对这些细节很在意,认为父母不爱他,不关心他而沮丧万分,但现在已经无所谓了,他这样的自我安慰实际上只是一种无奈的抗争。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缺乏关爱,照料得不尽心尽职,或只是以自我为中心,孩子将在此期间得不到充分的支持,感觉自己的存在是无价值或者无意义,他们将以虚假的自我来加强脆弱的自尊。这也是传统精神分析所说的自恋,即内驱力从外界撤回,心理能量指向了自己的内部。这样的人,爱自己而不能够爱别人,因为他们不具备去爱别人的能力。在最初的治疗阶段,他首次来到治疗室便将室内的布置和装饰做了一番挑剔的评价,在做初始沙盘的时候也对模型表示不满,在摆放时嘴里念叨着动物的比例太小,海中的动物太少等之类的埋怨。他努力在我心目中构建他与众不同的形象,告诉我他是一个珍贵而且特别的人。他确信自己与别人相比有特殊之处,有着不同寻常的思想和行为,在公众场合总是显眼。他曾经说最大的梦想就是搞一项科学实验,专门用来造人,我问他为什么不有朝一日自己生养?他说:自己的基因倒是绝对优秀,只是担心会遗传来自于母亲的不良基因,不能保证孩子的质量。尽管目前多多的生活状态已是一团乱麻,他依然理直气壮地坚信自己的过人之处。多多在人格特征上所存在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和心理医生的合作,他缺少内省,缺乏对自我改变的期望,因为在帮助多多的自我评估中要触及他“不如别人”的核心信念,这将遭到他防御性的抵抗,因为他宁愿认为问题的根源是外在的。书包 网
想看书来书包网遗忘的角落(3)所以在最初的治疗关系的构建上,对多多本身存在的优势给予了积极良好的反应和评价,比如欣赏他对生物学、历史学知识的广泛了解,对文学的喜好,对科学实验的关注,拥有较强的思考能力等,同时也赞扬他能够非常准时准点地来到治疗室,来强化他对治疗本身的支持。以上这些都是为了满足他对人际交往的期望,从而使他进入到治疗关系中。一旦与他建立起了良好的治疗关系,接下来我便试着挖掘他不良认知背后的原因,缓慢地对其进行挑战。每次在治疗基地看见他时,他都是面带自信的微笑,好像提醒所有人自己在时刻愉快着。在治疗室里我问道:“你好像心情不错?”他骄傲地回答:“嗯,我一般都是这样。”多多认为一个人应该经常保持舒服快乐的状态,如果他有些许感到负性情绪,似乎意味着自己的无能和不优越,他竭力避开消极的情感体验,而在治疗中我刻意让他体验了失望和焦虑。他认为自己的方向不是考大学找工作,而是搞电脑研究,所以在游戏中时间比较多,我问他:“电脑有很多方面,你研究哪方面的?”“对外挂有兴趣。”他回答。在网络游戏中,外挂专指各种作弊程序。由于外挂的强大功能,使得网络游戏的游戏规则和价值观几乎被完全颠覆。“那外挂实际上是一种程序设计,看来你已经有这方面的基础了,不错呀?”我准备层层深入,不给他找借口的机会。“……我……”他支吾了一声。“你懂得计算机语言?”我忽略他的吞吞吐吐,继续发问。“那个……我想自己学段时间就没问题了。”他在努力维护自己的形象。“嗯,现在大学里都开设了这方面的专业,我知道你对大学不感兴趣,但可能有所了解,如果往这方面走,在大学里会需要自学什么基本课程呀?”“可能要学高等数学吧……”他的表情已经显得不太自然。“嗯,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研究外挂的想法呀?”“两年前吧……”他回答。“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两年了,学习结果如何,难吗?”我知道他根本没有自学相关书籍,但需要和他进行细致的讨论,引导他挑战自我。“我……没怎么学,觉得高数是比较枯燥的东西。”他的回答没有反省自己脆弱的行动力,也没有考虑自学高数的学习能力,我估计他根本不了解高数就给下了定论。“看过高数的书吗?”“没有,听别人说过挺枯燥的。”多多的脸上到这时已经完全没有了他一贯的笑容,有些焦虑地东张西望。“啊,你不像是那么容易被别人意见左右的人呀!”我假装不解地问。他辩解到:“我也翻过几页,都是公式,挺死板的,不适合我。”他现在正在艰难地死扛着,为了缓和一下气氛,我笑着说:“如果你远远地看了银医生几眼,还没和我说上几句话,甚至长什么样都没弄清楚,你就能告诉别人我是个不能交往的人吗?没招你没惹你呀?你就忍心把我一棒子打死?亏得我不是那倒霉的高数。”他的嘴角往上翘了下想笑没笑出来,神经略放松了些。没等他开口,我接着温和地问:“你好像不太了解高数,却给它下定义?对不对?”“大部分事情我都是通过自己的逻辑推理得来的,而不是自己去做。”他边说边把身子往后一靠,掩饰自己的尴尬。我能感觉到他没有发出来的一丝怒气,为自己的形象已经被我“无情”地破坏,但一时间又找不到能替自己辩护的词语。我已经在冲击他的底线了,这会儿应该差不多可以结束了。“你曾经告诉过我,你是适合搞创作研究的人才,通过前段时间的交流,我已经感觉到了你丰富的想像力,这是从事创作的一项重要能力,现在又知道你同时在关注自己的推理能力,我能感觉到你的努力,那每次推理的结果让你自己满意吗?”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遗忘的角落(4)“有时候……会完全一样,偶尔有……一定……的距离。”他低声地在挑着字眼慢吞吞地回答。在后续的治疗中,可以发现多多有一套自己发明的理论,用来解释目前不满意的生活状态,而且头头是道地安慰自己。如他认为自己是有理想的,经常有闪光的奇思妙想,在自己不想去办的事情面前便说顺其自然,所以在治疗中和他讨论了几组概念的区别:“理想和空想”,“奇思妙想和胡思乱想”,“顺其自然和放任自流”。在最初将多多带入消极情绪的体验时,他把我当成一种威胁,表现出了反感和不能适应,有两次刻意在预定的治疗时间内迟到了。这种我引导他进行的自我挑战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挫折,我能理解他的愤怒、羞辱和空虚。我在努力地启发他反思问题所在的同时,尽量策略性地处理自己对多多的评价和反应。在治疗中,我也特别提醒自己的语气保持轻松,以一种推心置腹的状态和他交流,减弱他对我的敌意,让他感觉到我不是在刻意批评他,即使他的缺点暴露,他仍然是可爱而且值得尊重的。慢慢地,他开始产生一种矛盾的情感,是完整地接受治疗还是拒绝对自我进行剖析和评估?随着治疗的前进,到最后他能够理解到:心理医生不是想攻击和伤害他,而是想和他一起寻觅一条积极的自我强化的途径。总之,多多的人格缺陷的诱因在于儿童早期缺乏足够的父母关怀。在治疗中,心理医生会被患者理想化,应该在情感上充分满足患者童年对于父母关爱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让患者发现自我的不良关注、认知上歪曲的信念,从而修复和重建健康自我。  三、真实的渴望多多由于缺乏需要的关爱,性格表现得冷漠、孤僻,不易与人沟通,对很多事持怀疑态度,这也对他的人际交往产生极大的障碍。他不相信人与人之间能够建立真正的友情,对他人缺乏起码的信任,喜欢夸大他人他物的消极面。他在与同学交流时显得爱批评、固执己见,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等特点,而一旦受到挫折,往往会推诿到他人或客观原因。他也意识到自己不太招同学喜欢,他往往在和同学最初的交往中能相安无事,偶尔还能有一两个欣赏他的伙伴,但也不显得亲密,过不了多长时间关系就转为紧张,由于他对待同学语中带刺导致关系破坏,或者同学对他的印象越来越糟糕而不再交往。但他认为这并无大碍,既然破坏了也就算了,他不是那种和人主动交往的人,反而正好有机会享受独处,“我喜欢自己骨子里的孤僻”。他已经习惯在遭遇挫折的时候试图自圆其说来掩饰自己真正的需要。小时候希望父母爱自己,但是现实让他失望,他想:你们不爱我没关系,我自己爱自己。长大后和同学不易相处,同学离他远去,他想:也许你们本来就不值得我交往,我正好享受孤独。当然,所有这些仅存于多多的自我安慰,虽然表现得比较“坚强”,但终归是不符人之本性。他不止一次在向我提及,和某一同学本来相处还行,后来就不了了之了,同学也不再和自己主动联络。多多不仅回忆起现在的高中同学,还回忆起了初中的短暂友情,回忆完了又模式化地告诉自己其实这些同学都无足轻重,但我能体会他言语和神情中的懊恼之情。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使孩子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只能在群体中获得,它能减轻孩子由于孤独而出现的焦虑和恐惧。当在治疗中把多多身上厚厚的铠甲卸除后,他表达了自己对团队的渴望,希望能够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而在《魔兽世界》中参加公会,就是缓解自己这方面的需要。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公会”这样一个集体,满足了多多的归属感。网络游戏独一无二地使千万人群汇聚在一起,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性在游戏中一样有所体现。它的体现方式,就是网络游戏中形形色色无以计数的社会组织——公会。游戏是虚拟的,然而操作这些游戏的玩家是真实存在的,游戏像个缩微社会能真实地约束着玩家的行为。书包网 遗忘的角落(5)在《魔兽世界》中的公会,往往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有的目标是击败游戏中最强大的Boss(怪物);有的为了在战场中实现更好的配合; 有的为了集合多人的财力共同控制市场,从中获利; 有的是某几个职业的组合,利用职业特点玩出自己的特色; 当然,还有很多人只是为了寻找朋友,能在游戏中交流。多多参加的公会是PFU(Play for Uber)公会,PFU即荣誉至上,这一类公会将以公会制定的战略目标作为最高方向,一切调配以最高目标为优先。公会注重纪律,对会员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有着相对比较详细和完整的管理制度。PFU公会的会员甚至不是自由的,他们不能完全随心所欲地去游戏,要把大多数的时间放在参加公会的活动中,要遵守公会的各项制度。这也意味着无论你此刻是否需要上学或者上班,都要无条件地听从指挥各就各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否则你可能会被踢出队伍。作为多多来说,他把这种公会相对严格的规章制度看成是这个组织的凝聚力,为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公会的会员而感到开心,加入组织的人都为公会的成长抛洒一腔热血,为取得的成功而欢呼雀跃,或者为失败而感到耻辱。在公会中的玩家已不仅仅是个人的身份,其有着与公会无法分割的关联。公会可提供许多便利,包括免费的物品、组队的机会、商业技能冲顶、任务物品、容易获得技能和原料等。多多在公会里交了不少朋友,在阵营战斗中受到别人的保护,和朋友们一起冲锋陷阵。在游戏中网友之间的交流,与QQ、MSN及聊天室里的交流不是一样的感觉,大家在同一个世界里打打闹闹就认识了,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相互熟悉起来,知道有那么多朋友都和自己一样在这片虚无的领土上疯狂追逐梦想,牺牲了时间和精力,寄托了很多情感,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大家就自然而然地亲近起来,其实不少到最后不舍魔兽的玩家,是舍不得那些志同道合一起寻梦的兄弟姐妹们,丢不掉那份惺惺相惜的玩伴友情。  四、过度恩爱的父母多多的父母真是与众不同。别的家长把孩子送来后,三天两头来电话询问情况,可他们没有,倒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轮番上阵打来电话。论理孩子在基地治疗期间,心理医生会选择时间和家长联系,有时候也需要对发生的新情况互相沟通。但这次我刻意没有联络,我想知道他们到底会不会主动来电询问自己儿子的治疗和生活情况。也许给基地打过电话的老人们,会把我们沟通的情况传达给多多的父母,但家长打电话来基地不仅仅是想知道一些客观的情况,也是他们一份想念孩子的心情需要得以缓解。在治疗中,我能强烈感受到的只是他们对多多的冷落和淡然,多多上小学以后开始和爸妈住在一起,但他感觉自己是这个家庭的局外人,他曾经向我描绘这样一个场景:“我认为我的爸妈,他们两人是关系很好的一对,小时候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爸妈在家里嬉笑着逗乐玩,围着沙发转,跟孩子似的追着闹,我就坐在沙发上傻待着。当时我也特想参与进去跟着玩,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觉得自己插不进去。他们经常在家两人挺开心地打闹,到后来我就装作没看见,再后来我就躲进自己房间干脆不看他们。”从第一次看见多多,就明显地发现他有严重的行为问题,吮吸大拇指、咬指甲,指甲已经被咬秃了,看起来肿胀有些变形。在他小学的时候特喜欢咬笔,在课堂上咬那种灌墨水的钢笔,经常把笔咬秃了,墨水都被吸出来,弄了一嘴黑。后来我见他父母时,问他们有没有注意这些,母亲淡淡地回答:“曾经说过但孩子不听,也就没办法了。”吮手指、咬指甲、咬铅笔和咬衣襟等顽固性习惯在儿童中是最常见的,大多始于幼儿。但多多已经是读高二的青少年了,还存在这种习惯并且表现非常严重的并不多见。遗忘的角落(6)顽固性习惯的最初表现是正常的原始反射——吸吮,这是婴儿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顺利吮吸才能快乐成长。凡是婴儿接触到他嘴里的任何物体,都会引起吸吮,当婴儿开始有眼手协调动作后,吮手指就会很自然地产生,引起快感。因此,当小儿在饥饿、寂寞、无聊、身体不适或需要情感抚慰时,就会吸吮手指。如果在2~3岁阶段偶然出现这一现象,持续时间不长,是正常的。3岁后小儿与外界接触增加,因为运动、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丰富起来,手开始作为接触周围事物的主要工具,因此会逐渐放弃这种原始的、单调的获得快感的方式,吮手指现象就会自然消失。有些小儿由于周围环境单调,没有小朋友做伴,孤独而没有成人爱抚,就会保留吸吮习惯,演化成吮指、咬指甲、咬铅笔、咬衣襟等,并从这些行为中得到一定满足,逐步形成习惯。如果在幼儿期能及时消除吮指行为,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会逐渐消失,不需要特别的矫治,像多多这样如果错过了发育关键期,这个年龄段的矫治相对就比较麻烦。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在出生后的第一年,主要由嘴巴获得快感的这个发展阶段是“口欲期”,这一时期人主要的需求是通过吸吮母乳而获得口唇的愉快感。口欲期在孩子出生前就开始了,通过X线透视,可以看到胎儿在子宫内吸吮手指。对于刚出生的婴儿而言,一方面最迫切的生理需要是解决饥饿问题,另一方面没有任何行动能力的婴儿也必须获得一个强有力的保护者。只有满足了生理与精神的两方面需要,才能给婴儿提供一种全面的生存安全感,吮吸可以缓解饥饿感、减轻焦虑感、获得心理快感。母亲们通常把宝贝紧抱怀里,轻轻摇拍、亲吻脸颊、温柔细语,这样做远比单纯喂奶的作用要大得多,因为这些动作是一个尚不能用理性思考的婴儿,所能感受到的被爱的方式。母子之间正是通过以上方式建立起信任感,同时也使孩子逐渐明白自己是被人所爱、有自身价值的人。反过来,如果人的口欲需求受挫或过度满足,则会出现这一发展阶段的固着现象,即人的心理年龄将不会从这一年龄阶段得以成长,反而仍停留在这一阶段。口欲需求受挫,表现为不安全感,影响今后的人格成长,人将会出现自卑、自恋的性格缺陷。如果口欲需求过度满足,又会出现“口腔性格”,即表现为过度依赖、嫉妒等性格特征。有调查表明,如果婴儿没有顺利度过或完成口欲期,就往往特别需要对“嘴巴”的满足。到了成年期可能出现吸拇指、咬指甲、咬被褥、咬手帕等神经症表现或产生口欲攻击(如骂人、讽刺、挖苦、猥亵、下流言语),也可表现为吸烟、嗜酒、贪食或厌食等,甚至是对口淫有极度的兴趣,尤其是在精神压抑的时候表现更为强烈。从多多的成长来看,在他半岁时正是婴儿的口欲期,被强行中途断奶带到奶奶家,不仅得不到口欲的满足,而且完全离开母亲的怀抱,无法享受母亲的爱抚。那时的环境未能满足多多的口欲需要,顺利建立起正常的母婴或亲子关系,获得安全感,从而使他心理上受到了最初挫折,埋下了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未能发展出自信的性格、对人和社会缺乏信任感的祸根。同时,在行为上表现出吮吸拇指、咬指甲的不良习惯,用以缓解焦虑或发泄心中不快,在与人交往中出现好讽刺挖苦的口欲攻击特点。不过,对于多多而言,不仅是在婴儿时期,包括在他现有的成长体验中,一直没有享受到父母给予的足够关怀,已经对父母产生了强烈的生疏感和距离感。对他而言,类似“父母”和“家”这样的词不再有温暖的含义,仅仅是一个代号罢了。多多不止一次说他是个不恋家的人,我问:“家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概念?”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家,就是宿舍。”当他把“家”不带感晴色彩地说出来时,不是因为心里憋着怒火说的气话,他的语气很平静,习惯性地保持着他慢条斯理的言语特点。遗忘的角落(7)我把多多的回答后来复述给他父母,意在促进他们的反思,他父亲很不解地回答:“你说这孩子,我说呢!我们一直觉得他对亲情挺淡漠的,他天天上网也不去学校,老逃学!我跟他妈就劝他,他倒是不像别的孩子那么敌对,但他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根本不听我们的话,反应挺冷的。”总体而言,随年龄增长,青少年行为自主意识增强,对父母权威认同程度下降,但忽视型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对父母权威认同程度最低,亲子间的亲和度最低,因此,它对亲子关系的消极影响最大。研究发现,从13岁开始,孩子开始更注重知识、回报和关心。其中“关心”指孩子对父母“为我们好、爱我们”的理解。由此可以推断,青少年期的孩子对父母权威的判定更重视父母对他们的情感因素的作用。父母对青少年的成功管理取决于青少年的同意程度,而这种同意程度又受父母赋予青少年的温情多少的影响,较多的温情使亲子互动建立和维持了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从而使互动双方更容易关心对方的需要,采纳对方的观点。忽视型父母较少关心青少年,因而其子女对父母权威的认同最低,希望在许多事情上自己作决定。成长在这种环境下的青少年最不倾向于认同父母决定他们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虽然,在治疗阶段我一直等待多多父母的电话,但在孩子出院前两天都没消息,倒是多多突然向我申请:“我想打电话回家,我如果不打电话给他们,说不定爸妈会忘了我在这儿治疗。”接着又问:“我爸妈没打过电话给你吧?”我含糊地回答:“你们家打过了。”“要打也可能是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他们,我说的是——我爸妈!他们有吗?”他刻意地强调,认真地问我。这个时候我真的不想说出实情让他又一次失望,在治疗中我也在努力修复亲子关系,重新点燃他对父母亲情的希望。从前他认为父母抚养自己只是尽义务,最近两年荒废学业心里也添了些内疚,而且在基地的治疗期间和别的孩子接触,知道别人的父母甚至用打骂呵斥来教育上网问题,但自己的爸妈倒是表现温和,这样的比较让多多的内心有了些许暖意。他在似有若无隐约期待更多温情,告诉自己如果换个角度想问题,将信将疑爸妈也许是爱我的。我相信多多父母并不是打算好刻意不爱他,而是粗心和自私,也有他们自己对父母的依赖。如果我把他们错过的很多向孩子表达爱的好时光呈现出来,鼓励他们重新用爱去接纳多多,会比从前的无知无觉漠然处之好多了。我也相信这样的改变会让多多冰冻的心逐渐松动,因为多多的内心依然在萌动着被父母关爱的期待。想到这儿,我咽了口气撒了个谎说:“打过电话,你爸打过。”他眼睛有些亮,问我:“打过几次。”“一次。”我心虚地回答。说多了他不信,但即使一次也让多多开心起来。治疗后期,多多的奶奶主动和我电话联系,要求提前来接孙子出院,奶奶的声音在电话里听起来较强硬,感觉在家里一贯当家作主,其实有较长一段时间多多的父母下岗了,基本物质生活都是靠她来维持,看来如此这般,多多的父亲更有理由做“甩手掌柜”了。在这前一天,我已经主动和多多的父亲联系了,商议好出院时间等相关事宜。奶奶的口气就是多多的父亲说了不算,不用等他接,自己来接孙子就行了(奶奶的住地离我们治疗基地更近)。我告知出院时她可同来,但根据治疗计划,父母必须来,这也是治疗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否则,好不容易重新建立起来的一些情感触动或者行为改变有可能功亏一篑,可以出院并不代表万事大吉。对于父母而言,教育子女的责任重于泰山,如果孩子出现问题,在某些方面家长难辞其咎,而今孩子要重新站起来,他们的配合依然责无旁贷。书包 网
想看书来书包网遗忘的角落(8)之后我联系了多多的父亲,再次重申:他和妻子两人必须一起来接孩子出院。妈妈看见我,便委屈地说:“我们的家庭怎么会出这样的问题,你看很和睦的!”我说:“正因为你们家庭太和睦了,和睦代表的是一种情感的亲密,可仅仅是属于你们的亲密,家庭是一个系统,你们的联系过于紧密,孩子那儿却空了,这样就失去了正常的平衡。”当我从孩子的角度,把治疗中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告知时,他们先是张大眼睛看着我,好像我在揭开一个秘密似的,起先偶尔还替自己辩护两句,到后来父亲一直低头不语,母亲在一旁抽泣。我把我说的那句谎话也告诉了他们,只有他们手中握有魔杖,能够把谎言变成现实,如果真能这样,那我因撒谎带来的内疚也会淡化,那句谎言方能幻化成一句美好的祝福。多多出院之前,正好赶上基地组织节日的联欢活动,全都是由孩子们自编自演的节目,基地工作人员定期地组织患者进行适当的文娱体育活动,如进行集体游戏、开展娱乐活动、郊游等,也可参加各种体育比赛或辩论比赛,有报纸、杂志、书籍等可供阅读。这样,尽量使基地的生活丰富多彩,同时亦是临床上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在集体娱乐活动中,患者思想集中,情绪松弛,避免沉浸于恐惧、忧伤、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增强了自我的价值感。我鼓励多多去参与表演,他参加了一个团体的表演,他们的表演自然幽默、精彩不断,表演中时常被大家欢呼喝彩,掌声差点淹没了他们可爱的话语。表演结束后,我向他献花,在掌声中他咧开大嘴激动地乐了,像花儿似的绽放——那才是由衷的开心,而不是他曾经想要刻意保持的快乐自信的形象,希望在他脸上能绽放更多这样动人的笑容。随访时听说多多的父母有了较大的转变,多多嘴上不说,但心里是明白的。他的父母两人一起在街上做点小生意,有时候父母比平时回来晚点,他也会打个电话,说的不是直接关心的话语,但至少他会想起来而且愿意打这个电话。多多还需要努力把自己对学习的期望降低下来,不要把梦想定得太高,不能实现时反而会去轻视取得的一点一滴的小成果,没有小成果哪能陡地突生大成果呢!哪怕是最冷酷的人,心里也会有这样一个角落:那里有母亲温暖柔软的怀抱和轻柔的抚摸,有父亲坚实的臂膀和自己一同玩耍的笑声。这个角落是如此温馨,以至于在触及它时,会不禁露出由衷的微笑,会感到冬日暖阳般的温情。自恋,不是一个人的精彩,而是欲语还休的无奈。我本善良(1)打架斗殴、欺负同学、破坏公物、结交狐朋狗友、早恋、性情暴躁、不服父母及学校管教、沉溺网络游戏……是天性还是教养?这是众人眼中那男孩无药可救的现状。母亲对他的未来不再抱有希望,表现出冷眼旁观和厌烦的姿态;校方把他看成书包里经常藏有刀具的“恐怖分子”,屡次劝退。曾经,儿子接受的是母亲严厉的管教,稍有不慎便可能引来一阵拳脚,一边打还一边骂“不许哭”!父亲的情绪时好时坏,一会儿把儿子当成手心里的宝,一会儿又变得性急暴躁。母亲的绝对控制让他无比压抑,父亲的忽冷忽热又让他心生不安。走近他,你会发现这个已经滑出正常轨道的“粗暴”男孩,其实有着不为人知的善良、真诚和脆弱!生活环境的排斥令他走在悬崖边上,是让他“破罐子破摔”,还是去撕掉贴在他身上那些令人不耻的“标签”呢?我本善良龙龙是由父亲带他来基地治疗的,他看上去体型强壮,肤色黝黑,一头桀骜不驯的浓密乱发,眉骨有些欧化地高耸,眼神躲在眉骨下带着一股悍气,眼角处有一小疤,嘴部倔强地紧抿,像是时常处于一种“艰难忍受”的状态。母亲没和他们一起过来,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工作过于繁忙,而是因为和龙龙的关系处于紧张的状态,甚至于无法接受养育了这样一个让自己不耻的儿子的事实。因为这个儿子让她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她已经记不清楚多少次赔着笑脸向别人赔礼道歉,厚着脸皮到学校去疏通关系,并且花钱赔偿损失。  一、破坏的冲动龙龙的行为就是我们常人眼中所认为的不良少年、“坏孩子”。他经常把学校的课桌椅大卸八块给倒腾散架了,走在校园里手拿小刀顺手就把树苗砍断,或者将大树的树枝给它剁下一截,类似这样破坏公物的行为屡禁不止。经常在人群拥挤的大马路上像脱缰的野马飞快地飙车,有好几次和别人相撞被掀下车,后背曾被剐蹭掉一块皮,大大小小的皮肉伤不计其数。对这一切他极力隐瞒,大部分时候爸妈并不知情,有时候因为要赔偿对方损失才不得不让爸妈知道。龙龙自己都感叹命大,那么多次在危险边缘却能逢凶化吉。他虽然只是一名16岁的中学生,却是有名的“花心大萝卜”,他很有女生缘,和各种各样的女生来往,而且只要他看上的女生,用他与众不同的大胆、执著,基本都能追到手。当然他爸妈想不明白,不知道自己的“坏”儿子到底在那些女生眼里有什么魅力。有时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龙龙对同学大打出手。至今在父母眼里,龙龙交往的朋友都看不上眼;还有更严重的,就是参与一百多号人的群架,在当地有不同的派别势力,他是其中某一派的成员,只要接到“上级命令”有打架的任务,那必须浴血奋战参与斗殴,打架时起初大家还能分出敌我双方,到最后根本就是红了眼的野兽,只知咆哮着、挥舞着、撕扯着,一片混战,直到大家筋疲力尽。确实,龙龙从小就让父母不省心,经常出现让他们无法监控的局面,龙龙对挫折的耐受性极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冲动,甚至暴力行为。幼年时,龙龙就已经表现得比别的孩子胆大妄为,好尝试冒险行为。在3岁左右,有一次拿自己的小三轮童车毫无畏惧地和汽车去撞,认为自己的车也是车;上学后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多动,和同学打架是家常便饭,经常破坏学习工具。小学毕业后曾经接受过多动症的治疗,服用了一段时间的药物;初中阶段被老师发现书包中常备有刀具出入校园。来到基地后,通过生物反馈仪的测试,发现他在“注意力集中能力”的指标上勉强处于正常范围,而在“冲动控制能力”的指标上是处于非正常范围。  二、天性?教养?龙龙引人注目的就是他超常的攻击性。关于攻击行为的心理学解释,一直众说纷纭,如偏重生物学的观点认为与雄性荷尔蒙的分泌及遗传因素有关,或强调攻击是人的本能冲动;社会学习论认为是个体经由观察学习和模仿产生攻击;挫折?攻击假说认为攻击是受挫折、情绪和环境线索的影响。我本善良(2)如果说攻击性带有天性的成分不易扭转,听起来多少让人感觉悲观,但据研究发现:人的攻击性倾向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且遗传基因也影响着个体的兴奋水平,攻击性幼儿父母的性格特征有具有好动性急的特点。在与龙龙的治疗中了解到,他父母的脾气都暴躁易怒,每次吵架的动静都曾让年幼的他感到害怕。他清楚地记得读幼儿园时,有一次他站在门口目睹了父母在卧室激战的全过程。一番唇枪舌剑后,妈妈将枕头和被子恶狠狠地全扔向爸爸,仍不解气,率先动作麻利地把蚊帐支棍“唰”地从床上抽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往床那边的爸爸甩出去。爸爸头一偏,棍子撞在墙上又弹回在地上,差点受伤的爸爸怒火中烧,将床往妈妈那边使劲一脚踹过去,床腿给踹断了倒下来,“可怜”的床惨遭毒手散了架,和着妈妈的尖叫一并发出刺耳的噪音。无论来自于父母天性的基因抑或是潜移默化的学习,龙龙在最初的成长中都无法抗拒对他的影响。所幸又能让我们乐观起来的理由是:攻击性除了遗传原因外,还有一部分就是环境的影响。遗传的作用根深蒂固,环境作用则相对有可能被改变。攻击性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特质,那些先天气质暴躁的儿童可能始终具有较高的攻击性,因此又总会引发他人的消极反应,这些消极反应又反过来助长其敌意行为的产生,所以我们不能把青少年的敌对行为简单地归因为先天遗传所致。遗传的确会影响个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从而最终影响社会行为,但它几乎不能决定行为。社会行为通常反映了他人对儿童遗传特征的反应,如果这种反应是不适宜的,也会相应促使不适宜行为的增加,即遗传力量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而环境总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得以发展。龙龙的行为从幼儿时就不能符合大人的要求,因此没少被妈妈用拳头教训,而且妈妈对龙龙的要求挺多,甚至犯一点细小的错误都必须改正。妈妈希望龙龙能够按照她的想法行动,甚至没有回旋的余地,只需说一不二地执行。她将孩子的活跃或正常的自主理解成不尊重或拒绝,在教养方式上较多信赖严厉的惩罚措施。小时候,龙龙如果不能很好地遵守妈妈眼中的规则,结果就是挨揍。有时是被扇耳光,有时被扫帚抽,龙龙开始还会嗷嗷大哭,后来居然能够忍受疼痛不流眼泪了,因为妈妈边打边说:“我打你的时候,不许哭!越哭我打得越厉害!男孩不许流泪!”从此以后,妈妈是看不见他的眼泪了,但有一次龙龙闯祸了,从未打过他的姥姥仅有的一次动手打了他后,他痛哭了一场。作为一个小孩被打而哭泣是多么自然的情感流露,但是母亲的呵斥让他感受到这种情感流露的可耻。这表明龙龙要为流泪感到羞愧,要为克服令人羞愧的“脆弱”而努力。“男儿有泪不轻弹”是我国屡见不鲜的家庭教育,但那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扭曲,这也反映出儒家思想那崇尚理性、贬抑情感的价值观,数千年来在中国人的心理上占据着主导地位,理性已上升到与人格尊严相同的地位。虽然爸爸从来不打龙龙,但他的情绪极不稳定。有时好喝两口酒,喝醉了就是发脾气砸东西,家里不少东西被他破坏了,但在爸爸高兴的时候,会带他出去玩,这是他最开心的时刻。遗憾的是:爸爸太容易变化自己的情绪,龙龙不敢奢望也没有把握爸爸的好心情能持续多长时间。爸爸给予龙龙的爱,就像玻璃器皿在忽冷忽热的状态中产生的物理现象,布满了没有安全感的裂纹。妈妈的专制,使龙龙的情感十分压抑,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发泄积怨,采取一些攻击和破坏的极端行为来表达对妈妈的不满。同时,孩子还会模仿父母的攻击行为,孩提时龙龙就学会了:暴力是对待挫折的一种常见方式。另外由于龙龙的行为不能符合大人的要求,而外界环境又给他过高的压力与批评指责,则导致自身状态与环境之间出现冲突,从而产生严重的情绪问题。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我本善良(3)  三、拉开治疗序幕每位患者来到基地治疗后,都需要进行生理方面的检查,通过体检得到一些生理指标。众所周知,传统游戏或者自然游戏都不同程度地要求游戏者调动身体肌肉、器官进行各种形式的配合与运作,强调了游戏者的肢体协调性、平衡性与反应能力,而网络游戏中的游戏者只需要用一只手移动鼠标,或者几根手指在键盘的小小空间上进行轻松弹击,就可以完成全部的游戏操作。几乎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玩家的“身体”基本上不用过多的参与到游戏过程当中,只需面对屏幕保持一个一成不变的僵硬坐姿,由此便形成了一种“身体缺席”的状态。网络游戏的“身体缺席”会激化一定“游戏瘾”。当玩家们在网络游戏过程中的身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他所有的神经反应都集中于游戏情节对于大脑的刺激,对其余的躯体知觉刺激都表现得相应减弱,此消彼长的身体状态必然有助于玩家在游戏时浑然忘我的投入。这样,玩家如果持续上网,则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导致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进而引起自主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将会使免疫功能降低,诱发各种生理上的不适。根据临床经验大致表现出以下几类症状:腕骨髓道症、眼睛干涩、紧张性头痛、背痛、饮食不规则、不能处理个人卫生、睡眠及肠胃功能紊乱等。同时,每个人的体内都可以分泌一种名叫“多巴胺”的物质。多巴胺有刺激愉悦中心,调节情绪,影响认知过程的作用。长时间上网使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升高,短时间内会令人高度兴奋,但其后的颓丧感却比之前更为严重。如同吸毒的人需要的剂量越来越大一样,上网的人也需要越来越长的时间刺激,才能让人体的这个“奖赏系统”分泌出足够让人兴奋的物质,一些负性情绪状态如抑郁、不适感、焦虑的增加与多巴胺的水平增加有关。网络成瘾还与脑的边缘系统或大脑皮质某些部位5?羟色胺(5?HT)功能失衡有关,因为5?HT在人体主要作用是与人类的情感、心境有关。由于5?HT中枢不同通路功能之间也有许多复杂的联系,所以网络成瘾患者体内5?HT的改变也是复杂的。成瘾行为的慢性作用能够对神经系统造成长期的改变,导致耐受和条件化等效应,并且影响自然奖赏效应。长期慢性作用使心理上感受到的愉悦、快乐和满足,渐渐地产生生理上的一种依赖,所以,成瘾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或身体病态,它与精神依赖和生理依赖密切相关,不过至于网瘾与其他成瘾行为如毒瘾、酒瘾,是否有着同样的物质基础尚无实验依据。但根据临床表现,大致可以得出和其他成瘾行为相关的假设。在对龙龙的体检中,发现他体内的微量元素——铅元素含量超标,高于正常水平。铅元素的超标可抑制大脑细胞酶的活性,从而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代谢,影响脑功能的正常活动,产生异常情绪、智力障碍或行为偏离等;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直接影响到人的生育、生长和身心健康,同时会对情绪和行为的改变产生作用,和人体的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密切相关。临床发现这些因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引起的症状,和网瘾患者的表现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如注意力不集中、情感和行为的异常、体内神经递质分泌紊乱等。所以,虽然近一两年对网络成瘾和神经系统、精神成瘾、心理障碍等关系的研究,已引起普遍关注,但基地也密切关注网络成瘾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龙龙的情绪来到基地后就表现得极不稳定,大多时间不愉快、不友好,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容易被激怒,曾经把宿舍包暖气的柜子三拳两脚就给踹裂了。值得庆幸的是,我和龙龙之间的治疗关系进展得较为顺利,我想这源于他内心深处对温馨交流迫切的情感需要。他起初抗拒我,表现得不太合作,话语较被动,但不是特别地反感,在半信半疑中进入治疗阶段。有一次给他布置了治疗作业,接下来的那次治疗中,我没有刻意提起作业的事,在结束前问他是否还有什么想和我说的。他犹豫了一下,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没了”,我也没再追问。紧接着下一次的治疗中,也是在治疗结束快要结束的时候,他突然从裤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带着点“坏笑”,似乎还有些不好意思,调皮地说:“本来不想给你的……嗯……还是给你吧,这是我的作业。”我回答说:“嗯,很不错呀,你当时没有拒绝写作业,我想你就是答应了。既然关注你同时也应该关注你的承诺,完成得比较快呀,我以为你会让我等更长时间呢。”我本善良(4)其实对于他什么时候会把作业给我或者会不会做作业,我自己心里都没底。在布置作业之前没有给他限定时间,我想对于他应该有更多的空间和自由的感受,我也想通过他的行为来了解他心态的变化,不像有些患者可能正需要刻意强调作业完成时间来对有些习惯行为进行矫正。对于心理治疗,并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包治百病屡试不爽,应该努力为每位病人寻找最适宜的治疗方法,乐观地去欣赏不同患者的独特内心世界,不轻易为规律之外的人性感到棘手,而是惊叹上帝造人从生理到心理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但相同的是:治疗的整体过程是流动的、自发的,有时候可能会进入无法预期的新领域,这都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动态治疗关系,往往比一潭死水有意义,但围绕的始终是患者的“紧要点”,结果总是万流汇川。我想龙龙的“坏笑”是觉得自己似乎不应该表现得这样“听话”,但我知道他确实认真写了,而且在上一次治疗中就想给我而没有给我。他从母亲处获得的爱的感受较为有限,在治疗中我更多的是默默给予他温情的支持,也没有轻易触踫他压抑的情感,偶尔带他去情绪治疗室打打沙包,只等他自己向我随意敞开心扉。慢慢地我得以逐步触到更真实的他:这个“硬汉”的背后其实是个爱哭的男孩,经常会莫名的偷偷落泪;他不愿意被父母认为自己是无可救药的人,凡事都把自己往坏处想。有一次帮同学的MP3充电,父母就认定又是他把别人的东西损坏了。他不喜欢目前自己参与当地打架斗殴的一派势力,但是欲罢不能,一是因为哥们义气;二是因为就像上了贼船似的下不来了。  四、黑暗中的“曙光”龙龙不走寻常路的行为引发了父母对龙龙道德发展的担忧。他们不知孩子怎么越变越坏了,做了很多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其实个体道德的最初萌发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儿童时期,10岁前儿童的道德推理能力就比我们设想的更为复杂。道德成熟的个体服从社会规范,并不是由于他们担心受惩罚,而是由于他们最终内化了学到的道德规则,即使在没有权威人物给予强化时也会有一致的表现。那么,是谁养育了道德成熟的儿童呢?这当然和教养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采用不同策略促进不同气质儿童的道德内化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气质类型冲动、莽撞的儿童并不能够通过说服诱导的教育方式,使其获得充分的道德经验。要想这类儿童在早期表现出内化的道德意识,那么这些儿童的父母应该与其充分建立温馨互动的亲子关系,唯有这种关系才能鼓励孩子“希望被父母大加赞赏”的强烈愿望。儿童往往有很强的动机去完成由和蔼成人所提出的要求,父母过于信赖权力压制总是会限制道德内化的发展,它对任何气质类型的孩子都不适合。龙龙的父母一直想将儿子的一切尽在掌握,但往往事与愿违。在龙龙的交友方面,父母尽管努力而又强制性地干涉,但孩子还是坠入他们最不愿看见的团体之中,交往的朋友也让他们整天提心吊胆。随着孩子的成熟,同伴在儿童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有研究表明,儿童的社会化主要受同伴的影响,即使他们生活在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父母也有可能成为同样的人,但同伴的许多显著影响嵌套在父母的影响之下,积极或消极的同伴关系通常植根于家庭,卷入不良同伴群体的青少年的问题通常始于家庭。当父母有了消极情绪,无法很好调节和自控,缺乏建设性的解决办法,经常对孩子生气或命令孩子,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难学会消极情绪的调节技能,他学会的是霸道和独裁,从而使得他和同伴的交往总是处于不和谐的状态。龙龙在学校的交往非常不顺利,而且也被认为仗着自己身强力壮,利用武力来挑衅别人,遭到同学的拒绝和排斥,大家对他是惹不起躲得起。同时由于在学校捣乱经常受到处分,是一个已经在老师那儿备了案的破坏分子。书包网 我本善良(5)在学校经受过多的责备和惩罚,并不能鼓励他考虑怎样才能和这个环境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反而让他感受到更多的失望,使他对老师和同学都不感兴趣。父母对于来自学校的不良反馈也是怒火中烧,他们的态度使龙龙的心里更是火上加油。这样他只好铤而走险,游离于学校之外的场合,在那儿他遇见了可以同病相怜的孩子们,他们有着相同的经历,相同的被正统人群拒绝的感受。类似于这些孩子们组成的团体,在不同程度上带有反社会的特质,有时候这种团伙却能越来越巩固,往往是因为成人这边给青少年过大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逃入团伙。在一个屋檐下的他们有着共同的语言,互相欣赏,自由自在,一改往日被人嫌弃的不光彩形象。他们的野心在一起燃烧,恨不能用怒火去摧毁那个不属于他们的世界,相约一起去搞破坏,去打群架,恣意发泄这种行走在社会边缘,感觉不到家庭温情的愤怒和不满。对于龙龙来说,所谓的和女生的恋爱也仅仅是出于简单的思路:把她们当作是一宗私有财产,是一种征服和占有,通过这样来体现自己作为一个男子汉的价值,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没有感受过亲密正常的友情关系,又如何能轻易成就甜蜜正常的恋情呢?龙龙说他从来没想过要结婚,其实从长远考虑,如何构建一段婚姻,与配偶建立亲密牢靠的关系对龙龙来说也会是个难题。不过,尽管龙龙对于女生的态度如过眼云烟,没有付出真心,但有不少女生依然对他情有独钟。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身处青春期的部分女孩会青睐“粗鲁”男生,认为他们“酷毙了”,是一种力量的象征。父母担心龙龙在外惹是生非,而且对于那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对儿子的影响那是防不胜防,为了能够让心里踏实些,他们又把好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方法拿出来:把龙龙反锁在家。整个暑假龙龙闭门不出,他们以为龙龙会像小时候那样在房里把能砸的东西都给砸了,但现在的反应却出乎他们意料之外,龙龙每天乖乖地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因为龙龙自发地找到了一种快乐,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这快乐持续产生影响,直到暑假后开学也让他欲罢不能。让龙龙在电脑前端坐的是游戏《反恐精英》。《反恐精英》(简称《CS》)是一款枪战射击游戏,这款游戏也是动作型游戏的代表作。暑假过后,龙龙开始涉足网吧,和几个玩得不错的难兄难弟一起玩游戏,创建了CS的小战队,化身为特种部队的精英,受命去摧毁纳粹的秘密堡垒,这可比自己在家单枪匹马战斗有趣得多。这个同仇敌忾的战队给了他们无限的动力,恨不能付出一切去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该游戏节奏紧张,视觉效果华丽,音效逼真,感受直观刺激,让玩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要求玩家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对突发事件能进行最快处理,并且要有较强的立体感,这样才能较快地适应所处的三维环境。游戏的对抗性强,一般一个回合所需的时间不长,容易吸引像龙龙这样好动的、喜欢对抗、热衷挑战的男性青少年组队参加,但高强节奏的对抗自然也需耗费玩家大量的体力和脑力。龙龙在课间或中午时分去玩,这样接下来上课基本就是处于休息的睡眠状态,如果没有玩累,也许逃课继续在网吧奋战。一般玩家认为好游戏的标准是“易于上手,难于精通”。这就要求玩家在游戏中的学习必须门槛较低而又具有一定的深度。比如在《CS》中,初学者不用对各种武器装备的性能指标有所了解也可以上阵杀敌,但是玩久了就会对这些武器的差异有所分辨,渐渐达到精通的层次,从而诱惑玩家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增强技能。暑假时龙龙起初愿被反锁老实待在家里,不和父母反抗,是因为听着风声将有打架任务,可这次他不太想参战,在家也可暂时躲避,后来当他玩起CS便欲罢不能了。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具有“死本能”,天生就有破坏欲,攻击、伤害、破坏、毁灭等都是人在死亡冲动的驱使下实施的行为。罗伦兹也认为“攻击冲动”是心理能量发泄的一个重要途径,生活未能提供足够宣泄心理能量的机会,不得不寻找发泄的替代方式,如体育运动、竞技等。我本善良(6)发怒、攻击、破坏和摧毁的行动,则是人在攻击冲动的驱使下释放自己过剩心理能量的途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举动,如把纸揉成一团、生气时摔碗等都是破坏欲。破坏行为是人们对现实不满的最直接的发泄。在游戏中满足人们的破坏欲,也是吸引玩家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当玩家们在游戏中攻克层层难关时,比如敌人的碉堡、迷宫的围墙等,仿佛现实世界中的种种障碍和挫折也在他的勇猛之下分崩瓦解。在游戏中杀人、射击、打怪……乃至网络游戏中的PK等都是破坏欲的体现。玩家怀着热情将眼前的事物破坏殆尽,最主要的诱人之处是:破坏的结果不是受到处罚,而是会获得奖赏,就像获得进一步深入游戏,迈入更高级别的通行证。玩家在现实中被自己压抑,不为社会所认可的攻击本能完全在游戏中被合理化。龙龙的不良行为无论在学校或者在家庭,就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不为社会规则所允许,但在游戏中你做了坏事不仅没人处置你,而且有人为你高声叫好,上哪儿你能体会到这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当网络游戏高举“破坏有理”的英勇旗帜所向披靡,就像当年“文化大革命”时,一群群的年轻人高声呼喊“革命无罪,造反有理”,饱含着年轻生命所赋予的高度热情,把一些被冠之以“四旧”、“资本主义”的事物通通砸碎。那年头想当红卫兵的人趋之若鹜,因为这实在是一件不费力又讨好的差事,有社会“鼓励破坏”的政策为你鸣锣开道,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把看起来比自家日子过得要殷实而且较美的物件,用我们的革命热情名正言顺地彻底粉碎,它完全痛快地迎合了人对攻击破坏行为的原始口味。不过网瘾患者们较之不幸的是,他们不能像红卫兵们那样在现实的社会中酣畅淋漓地表达自我。当然,既然人有如此本性,偶尔的情绪宣泄似乎也属情理之中。如果游戏中的破坏行为能够约束在一定的尺度内,不超过人们的道德评判标准,那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游戏的设计真的如此中规中矩,让人着迷的程度可能又会大打折扣了。曾经有人建议,把正面的学习内容用网络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不是可以使网瘾患者有所改变,引导他走向正途,同时可以让孩子娱乐学习两不误。应该说这不失为一个加强学习兴趣的好办法,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了解到的是:网络游戏让人着迷的不仅是娱乐的游戏精神,刺激的多媒体效果,更大一部分因素是对人的本性的挖掘,而且是我们传统道德意义上的“恶”之本性的挖掘。“性善论”和“性恶论”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之一。古语说:“人之初,性本善”。但在现实中我们却发现邪恶无处不在,难道说恶的奥秘大于善的奥秘?不得而知。但即使人性本恶,社会文明道德的约束也将内化——人跟随暴力和易被暴力裹挟的本性,把类似于兽性的争斗拼杀,转化为追求学业事业的竞争动力,否则巨大的能量潜伏在人性深处没有得到转换或者弱化时,游戏暴力的出现则产生了启动效应,能够增加攻击行为。由于孩子在玩电子暴力游戏中,是积极卷入攻击计划并实施攻击行为的,也被他们的成功所强化,所以比消极观看暴力电视将产生更强的鼓动效应。目前,我国共有250多款网络游戏在运营或准备运营,门类诸多的游戏产品普遍存在着标注不清的混乱,缺乏正确的社会引导。家长、老师都不清楚到底哪款游戏适合未成年人,哪款不适合?没有明确的标识,不能有效地引导和监督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CS在我国已经风行五六年之久,而且这款游戏的风头正旺时已经过去,可最近我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才将CS游戏初步评为暴力度最高的A3级,因其主要内容为对战,在战斗过程中血腥场面较多,将不适合向未成年人推荐,如果市场监管部门能够及时有效地引导应该比这种滞后的行为更有收益。书包 网
想看书来书包网我本善良(7)  五、唤 醒 理 智龙龙在游戏中奋力拼杀,同时还得在当地参与斗殴,毕竟他是有“组织”的人。龙龙的父母只知道孩子不学好,经常在外惹是生非,并不知道事实比他们想像的程度更为严重,甚至孩子身上的刀伤他们也不是特别清楚。确实,往往这样专制的父母同时伴随着对孩子的忽略。龙龙因为参加了一派势力,所以活动范围受限制,如果一不小心踏入别人的势力范围管辖区,很有可能势单力薄而挨揍。另外在殴斗中如果结下更深的仇怨,对方也可能随时来寻仇觅恨。就这样,龙龙大脑里的那根弦时刻绷得很紧,精神时常处于紧张状态,伴有强烈的恐惧心理。他已经养成了时刻备战的警惕习惯,偶有风吹草动便神经高度紧张。比如他走在校园里,有同学从后面拍一下他的肩膀,他会很机警地像风似的快速一拳扫过去,他的脑袋还没扭转过来,拳头却已经把同学扫落在地。龙龙虽然身手敏捷,对于打架时如何占据有利优势颇有心得,具体到双脚如何站立、眼神如何瞄准等,但如果说他毫无畏惧、视死如归,那绝对是想当然。最开始由同伴介绍加入黑社会团体还挺高兴和得意,觉得有人“罩”着很有归属感,但后来明白这个势力团体能够保护你,更能让你担惊受怕。你不知道从何时起,这个团体曾有的冤家都和自己没来由地结上了仇,你面对的是一个团体和自己的对抗,而你不可能随时都安全地躲在自家的屋檐下。他曾经想过退出团体,但似乎“撇清”是不可能的,这样不可能去除“江湖恩仇”,还得罪了自家兄弟。所以每次召集斗殴时,他只能到场。当他向我描述起打架的情景时,全身都在颤抖,混着他想强忍的泪水,由于抽泣吞咽和回忆的紧张,他的言语一字一顿,泪水冲刷了他眼中的暴戾之气,露出天真、无助以及恐惧。我很难把此时的龙龙和打架时眼露凶光的他联想起来。他告诉我眼角的疤以及背上刀伤的由来,他在打架时没法对自己的身体顾虑太多,可结束后却留下深深的后怕,他像战场上负伤的战士在舔触自己的伤疤,可惜他有着和战士同样的勇猛,却无法和战场上光荣负伤的战士同日而语。龙龙在“残酷”的青春面前,愈来愈迷惘,“CS”不能成就永远的快乐,不能躲避不期而至的威胁,回头看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父母那儿本已无法交代,哪敢对父母再透露一丝自己的恐慌,生活的目标到底在哪儿?龙龙觉得自己过一天算一天,有时候没有希望的感觉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只有在自家卫生间洗澡的时候才感到从未有过的安全和自由。他经常洗澡,而且每次要持续一两个小时以上,很多时候在卫生间里舒适地睡上一觉再出来。妈妈对此怒不可遏,他在里面睡觉,妈妈在外面骂骂咧咧。后来龙龙的妈妈来接他出院时,对于儿子怪异的洗澡行为还耿耿于怀。龙龙的情绪控制和管理能力非常差,由于愤怒情绪往往会导致攻击性行为,特别是在自尊心受挫产生激烈愤怒时,可他在当时并不能完全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容易失去意志控制力,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如果不及时学会情绪的调节技能,不排除将来在万一暴怒之下伤害人,甚至杀死人等的过激行为,这样就成了激情犯罪。在治疗中,主要运用了行为治疗中的系统脱敏技术,帮助龙龙克服行为的冲动性。该技术首先找出一系列让患者感到冲动的事件,由患者给出他对这些情境事件感到的主观干扰程度,由轻到重的层次排列出一个等级。先从层次最低水平的冲动事件开始想像,直到患者对该事件的冲动体验消失变为轻松时,逐一让患者想像慢慢升高等级的冲动事件,直到龙龙对所有事件体验到的冲动基本消失。通过龙龙对情境的敏感性的降低,不再轻易爆发为攻击行为大打出手。除此之外,再辅助主动的注意力转移及有意识的自我控制,了解身体上出现紧张的征兆,让身体放松到情绪放松,唤醒理智,自己对自己低声说话,只要当时在那关键的时刻能够把怒气制服,过了那股劲儿心里就会冷静平和许多,冲动的行为就不易发生了。龙龙很认真地配合治疗,希望在无助的生活状态中找一些能够被自己把握的东西。我本善良(8)随着治疗的层层递进,能明显感觉到龙龙和我之间距离的拉近,我给予他的是支持性的真诚关注,在治疗中从没有主动对他那些特别的暴力行为进行具体探讨。我想对于龙龙而言,情感的温暖远大于行为的矫正,急于干巴巴地叙述那些暴力是徒劳的,等他主动开口才是更合时宜,其实他只要张开口说话,想刹都刹不住。即使他在基地已经表现出破坏行为,我依然一如既往无条件地尊重他,了解他的不良情绪产生的过程,淡化对他行为后果的过度关注。我尽量做到让他感觉:他在我这儿是安全的,他不会被人当成异类。我不会只顾着用眼睛盯着他的那些狂乱行为,他可以放心地舒展自我,陈述他行为背后的郁闷心绪,让他明白除却他的那些同伴,还有人想耐心地去关心他,而不仅仅是想抓住他暴露的缺点实施惩罚。他慢慢向我敞开心扉,基本是无话不说,把许久无处倾诉的心情在我这儿酣畅淋漓地倒出来,有一次治疗时他向我表示道歉曾把基地的设施破坏了,而且因为他是我的患者,问会不会因为此事而给我的工作造成不良影响。为此他向我倾诉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苦恼,这样才有我和他上面进行行为脱敏训练的那个情景。他同时向我讨教如何帮助他的一个朋友,他也替这个朋友的心理健康担心,因为该朋友对待小动物非常残忍,经常虐待致死。在快接近尾声的某次治疗,龙龙基本上一直都在哭泣,这次哭泣丝毫没有掩饰的意味,他把脸朝向我,没有太大的哭声但泪水肆意地夺眶而出,在他的脸颊奔流,通红的双眼里溢满了哀伤和自责,断断续续地说起他在家庭当中的生活境况,最后对我说:“我给爸妈带来了很多麻烦,我想现在就给他们打电话道歉,希望能够重新开始。”我慢慢看见他作为一个正常的孩子应该有的情感复苏了,他不是只有霸道专横的一面,他懂得为别人去考虑、去负责任。当一个众人眼中的坏小孩打开心结后,向你袒露他可爱、人性的一面,你不由得被感动,这时你完全有理由相信“人性本善”,只是被暂时蒙蔽了而已。在和龙龙的治疗中,也应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哲学。如《道德经》中所说的“为无为、事无事”,以无为的态度去作为,以不搅扰的方式去行事,这些智慧应用于临床实践,也能显示出它们的价值。在和龙龙的治疗中更多的时候看似毫无作为,不提供任何东西,只提供支持。“牝常以静胜牡”,即雌柔常以静定而胜过雄强。通过这种支持把龙龙的言语、紧张、压抑、愤怒、恐惧接替过来,这个过程非常微妙也是无为的体现。无为并不是在龙龙面前被动的退缩和不管不顾,而是自觉地不去采取任何非自然的举动,只采取与当前相协调一致的举动。对于某些治疗来说,也许不要过于依赖技术强调技巧,而是提供一个环境,像是滋养婴儿成长的“子宫”,让天然纯真的生命力充分展开,为患者内在的智慧提供完美的自由,使治疗工作及内在的探索自然而然地产生,看似“无为”总有为,实则已经“为所当为”。  六、明天会更好龙龙出院时,我要求妈妈一定要来接它,妈妈一落座便开始发牢骚,在她眼里龙龙一无是处,让她伤透了脑筋,自己对孩子的付出已达到心力交瘁的程度,她想不明白为什么从小在生活细微处就认真教育孩子(实际上更确切的说是指责),怎么会有这样的结果?龙龙的妈妈十分要强,不相信这么能干的自己怎么把孩子教育成这样!在和她最初的交流中,发现她很少有耐心听别人完整地叙述一句话,经常打断、插话、争抢话语权,只想别人听自己尽情地表达。可想而知,她对孩子怎么可能有耐心去倾听,实际上也许她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如她说的精彩,当然做的也不如她精彩。在家的时候,她经常嫌龙龙干活笨,在孩子面前处处逞强。“他不可能比我懂得多,我做事又快又好,我看见他干活那样拖拖拉拉,就觉得很看不惯。”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人类最常见的努力之一是超越家庭中的其他分子,尤其是比父母更进一步,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努力,可惜龙龙的妈妈不仅不会珍惜而且唯恐这样的努力抢走了她能干的头衔。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我本善良(9)对于龙龙来说,此时最需要从父母处收获的是鼓励,遗憾的是,尽管在见龙龙前我已经和其母亲有过交流,但无奈她是超乎常人的无内省能力。龙龙父母来接他出院时,许久没见孩子,当龙龙微笑着走进来,龙龙的母亲没有流露情感的温柔,身体甚至没有丝毫离开座位,而是拿着怀疑挑剔的目光从上到下打量了一下龙龙,语气中也没有关怀而是责备,问道:“这身上的衣服怎么看起来很脏,头发没剪吗?……”所幸的是,龙龙父亲连忙走过去牵住龙龙的手。我打断了其母的喋喋不休,赞赏龙龙在基地的自理能力不错,然后引导龙龙开口说话,龙龙说他把所有衣服都洗干净并收拾好了,就等爸妈来接,龙龙在努力地想让妈妈认可自己。可惜这时龙龙的妈妈丝毫没有赞赏儿子的意思,反倒夸起自己来了,“我从小就教育孩子做家务,所以他知道把衣服洗了……”听起来,孩子正面的一切东西来源于她的教育,而产生不正确的一面就是因为没接受她的教育。龙龙和父亲的关系相对更好,只是父亲有时候情绪太容易反复,没有用成熟稳定而又坚持如一的情感支持龙龙,但我相信他将做得更好,并且通过引导他学会接受目前龙龙的情绪问题,从而能够让孩子敢于向他吐露自己的负面情绪而不怕遭到谴责,而且爸爸也可以带他去参加一些活动,来转移注意力和疏导情绪。这样使龙龙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更加倾向于通过与别人的交流来解决问题,通过正当渠道发泄心理的不满来获得心理平衡。其实,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当孩子感觉无助时,他不会、不敢或者不能在第一时间想到求助父母,这样的亲子关系给孩子误入歧途亮了绿灯,极大增加了受到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在家庭治疗中,龙龙的身体始终倾向父亲,我引导他向父母倾诉出自己的情绪,其实看得出来他是在对着父亲吐露心声,父亲首先不能自已地大声喘息着哭了出来,龙龙和父亲心意相通,起初强忍着,顿时也哭了。当时场面挺感人,我也觉得嗓子眼里有些发紧。可是龙龙的妈妈显然超然物外,脸部保持着那硬朗的轮廓,我试图让她说出一句她在生活中存在过错、坦诚向孩子抱歉的话,似乎比登天还难,而这样示弱的坦诚对龙龙的触动绝对会很大。在我略强的压力下,她依然只是勉为其难地说了句:“我们共同努力。”而我认为她应该真诚地承认“我有过一些不当的方式。”令人有些担忧的是,从她嘴里吐出诸如此类的话尚且缺乏勇气,真正为了孩子去对自己做些改变的勇气又有多大?是否有?看来龙龙还是很了解妈妈,他曾说:“我妈是个不可能改变的人。”而妈妈并不了解他。出院后不久,龙龙主动给我打来电话叙说近况,他相对别的孩子来说,是自我描述出院情况最多的一个。他离开了原来那个地方,转学到离家有一定距离的某寄宿制学校就读。从前的“江湖”已经渐行渐远,和他没有太多联系,只是有几个铁哥们还在交往,和他们的交往也征得了父亲的同意,他打算假期也在当地打工不回家。他说起爸爸的时候口气特别亲热,听着都感觉温暖。爸爸经常去看他,并说他童年玩得最好的表哥考上了大学,他很替表哥高兴,虽然没有明说,但我想他会主动提及优秀的表哥,实际在心里已经把他树为榜样,榜样的模仿也可对他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主要看模仿的倾向,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我问起他妈妈,他苦笑一下,说:“我妈就那样。没事!”对于龙龙的妈妈来说,需要更多的家庭治疗或者个体治疗,也许才会有明显的收效,但因为龙龙家不在北京,所以也没有更多的机会开展治疗活动,这对于龙龙的更良好的恢复而言是个遗憾。龙龙的妈妈事实上自尊水平较低,几乎没有社会支持,她坚信强制性纪律的有效性,也许她本身也曾受过严厉的惩罚,处于虐待型的关系之中。而一个违抗父母管教的儿童,也更多地引发她更具控制性或无效的教养方式。在治疗接触中,我对她确实有不少的负面印象,但我也能感觉到她的无助和心酸。我本善良(10)最后,龙龙半开着玩笑对我说:“如果有时不开心,感到十分不满心里憋得慌,我还会打电话骚扰你!”我笑着回答:“欢迎骚扰!”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沉入边缘哲学(1)一名酷爱哲学的少年,有着过人的智商,却不把全部精力投入即将面临的高考,急坏了在一旁干瞪眼的父母。他热爱游戏、动漫和玄幻文学;他肯定暴力、毒品、犯罪和颓废;他希望把一切不被世俗接受的东西合理化,如吸毒、枪杀、嫖妓、同性恋和恋童癖;他沉醉于虚拟世界,为自己拥有丰富的精神而备感骄傲,可现实像一面镜子让他照见了自己的脆弱和逃避。我们生存的社会不可能没有缺陷,但青少年阶段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期望都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当他们用超常的敏锐捕捉到现实的弊端,当他们认为社会带着一脸装模作样的正经,不慌不忙地把他们打造成俗流的时候,可能产生强烈的愤怒或绝望的情绪,从而影响其对社会及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他对现实世界的反感,是从对父亲的反抗中开始,他和父亲之间的矛盾真的不可调和吗?请父亲率先脱下“征服者”的盔甲,认可你的孩子!沉入边缘哲学小凯来基地治疗之前,已经见过几个心理医生,并且陪伴了他这几年的成长。他和这些心理医生彼此相处得也不错,通过他们的治疗和父母关系已经有所改善,而且目前他也没有辍学。这不禁让人疑惑:父母为什么要把孩子送来治疗?父母告诉我:虽然还未到辍学的地步,孩子快要高考,但依然在游戏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学校上课根本不认真听课,不是睡觉就是看动漫书,反正自得其乐。从现在的学习成绩来看估计很难考上一流大学,他们希望小凯能投入更多的精力认真考大学,另外一方面不能接受小凯现有的一些世界观和人生观,想要扭转他对学习抱有的无所谓态度。虽然还没有接触小凯,但从这些信息至少可以感觉到:父母对于孩子将来要走怎样的路,现在要为将来做何准备有他们的一套思路,但明显地被小凯强烈地抗拒。所以现在他们很慌张:“这孩子失控了,我们该怎么办?”小凯不知内情地被哄到基地,被迫入院,心里十分的不情愿,但又不敢反抗,所以表现得倒还平静,不像有的孩子打骂哭闹着和父母及基地发生正面冲撞。小凯父母忧心忡忡,孩子在这之前已经接受过心理治疗,唯有这次治疗是用某种方式哄骗孩子过来。小凯来基地之前的那段时间,算是彼此之间关系还算相对平稳的阶段,父母趁机利用了孩子对他们的信任才有机会把他骗来,小凯这会儿肯定很恨他们,如果因此导致治疗不能顺利进行,反倒起了负面作用,那就是不能挽回的错误了,所以对于小凯的情绪非常担心;从前已有的治疗虽然在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方面似乎有所改善,但终究感觉有些浅表,如此费尽心机把孩子弄到基地,不知治疗后果会是怎样。不管家长方面认为是出于什么原因,小凯有必要急需来到基地治疗,但对于家长利用了孩子的信任这一点达成目的,我十分不能苟同且对小凯深表同情。  一、治 疗 伊 始小凯18岁,高二学生,小时因为早产而体弱多病,加之幼年时四世同堂则备受呵护,爷爷奶奶和母亲均溺爱孩子,唯独父亲打骂孩子,父亲这样的行为一直持续到初中有所收敛。小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接触电脑,家长起初竭力控制不让玩游戏,但后来逐渐失控,在游戏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初二沉迷网络情况已经较为严重,初三开始接受心理医生的常规治疗。随着初二上网时间的失控,与父母的关系日益敌对,从此便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拉锯仗。父母起初以一些对他学习上的要求作为条件来交换上网时间,可是父母因为十分在意学业,而表现得有些得寸进尺,就是在本已谈妥的交换条件后,而且小凯已经将承诺兑现的情况下,父母会不甘心就此罢休而提出更多关于学习上的要求,从而激怒了小凯导致罢学,父母为挽回局面不得已只能做出更大的妥协。沉入边缘哲学(2)在斗争的喜悦和获利中,小凯学会了只有在对父母的反抗和学业的懈怠中,才能够争取到一些可贵的自由。父母都是在“学业”的名义下,限制了小凯更多的自由,无形中弱化了小凯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这样的现实自然是与父母的本意背道而驰。但显而易见的是,父母并未从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有所领悟,否则也许他们并不会送小凯来到基地,也许小凯成长中的各方面情况会有更多喜人之处。初见小凯时,他头发凌乱不修边幅,衣服乱七八糟随便挂在身上,行动拖拖拉拉地走进治疗室,身体歪斜地倒在椅子上,之后便一直趴在治疗室的办公桌上,基本没有太多前奏他就开始大段地述说,说的都是哲学类的思想观念,和动漫故事里出现的世界观,间或偶尔考考我:“你是否知道神话故事对语言起源的解释?”“你是否明白世界最初的本源是什么?”……我告诉他:很有兴趣听你告诉我。将近一小时的治疗时间,我说的话不超过五句,一直在认真地倾听。他的话语很多而且凌乱,语速不均匀,经常在一句话没有完整说出来便戛然而止。他的眼神一直在闪躲,回避和我的对视,一边说话时还一边不停晃动脑袋,我被他晃得有些头晕。他看起来焦躁不安,同时也急于表达自我展示自我,当然还有对我的挑衅:如果我说的东西你都不懂,你还给我治疗什么?在第一次治疗结束时,我问他:“你将在基地度过一段时间,有什么想法吗?”他一脸无奈:“被弄到这个鬼地方,我还能怎么样?这种生不如死的日子,过一天算一天吧,只怪我的心太软了!”他最后那句话应该是针对他父母的,他的话语虽然带有敌意,但应该不会发生什么破坏性的事件,也不至于有胆量从基地逃跑,不用对他采取行为特护。有很多来基地治疗的孩子,被父母强制过来后不是蓄谋逃跑就是找人打架,再者砸坏基地财物发泄不满情绪,这样不得不对他们实施行为特护,由教官密切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保障他的个人安全。一般经过一段时间,情绪得到稳定能够接受心理治疗后,再由行为特护转为一般护理。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情绪容易冲动的年龄阶段,该阶段的思维方式和水平还很不稳定,如果对于自己被骗来基地接受治疗,在心理上出现应激反应时,往往会有势不可挡的力量产生情绪上的爆发,所以在工作上对于他们的情绪以及可能引起的行为变化,必须及早慎重考虑。  二、精神世界的陶醉接下来的两次治疗,我和小凯在治疗室里坐以论道,进行哲学层面话题的讨论,我认真倾听他对尼采的热爱,他对尼采那惊心动魄的批判性思想的欣赏。尼采是19世纪后半叶的德国哲学家,他处处表现出惊世骇俗的狂放、放任与尖刻。尼采曾大声疾呼“上帝死了”,主张“重新评定一切价值”。他把罪犯辩护为起义英雄,他把善良归结为无能,他为欲望开脱,抓住道德撕开非道德的内衣。当然无论尼采的哲学观点是否有所极端表现,但仍掩不住其深邃的哲思和词藻的华富。尼采也许并非是在宣扬和诱惑着什么,他只是在表达着他的一种迥异于主流的观点。但他确实把一些反人类反规则的意识悬挂在小凯的大脑里。尼采桀骜不驯的人格与高度强调个性意志的思想,强烈吸引着小凯,小凯也认为“要让别人理解自己是很难的,尤其是,如果自己像恒河那样急速地思想和生活,而别人却像乌龟般的方式思想和生活”。同时,不知道小凯是因为先了解尼采而对教育制度存有很强烈的反感情绪,还是先有了反感情绪而从尼采那儿找到共鸣,他推崇尼采所言: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麻痹本能,一部教育史就是一部麻醉史。小凯去学校上课基本只是履行了一个学习的形式,他从根本上就认为刻板的学校老师、狭隘的教育方法限制了自己自由飞翔富有个性的思想,认为要汲取知识采取自学反倒比课堂教学要更有意义,这样他也就更多时候在教室里表现得心不在焉,经常趴在桌上睡觉看动漫。沉入边缘哲学(3)很难了解,小凯是怎样喜欢上哲学的,我想是天赋使然。他从初中就开始自发主动地阅读这方面的书籍,相对于在那个年龄段尚不知哲学为何物的很多同龄孩子,他无疑显得早慧。起初他是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如道教很感兴趣,这也奠定了他对玄学有特殊的爱好,但之所以向我谈论得更多的是尼采,应该是源于尼采离经叛道的言论更符合他现在叛逆的思想需求。无论这些哲学思想对于小凯产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至少使他的精神世界充满了内容,他也很珍惜自己拥有这样的一个精神世界,从而害怕被别人控制和改变。这样的小凯在现实生活中自然表现得特立独行,他除了有几个不常联系的动漫爱好者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和班上同学基本不太往来,更不可能和女同学有所接触,似乎大部分的情感已经投入到动漫和游戏。尽管他在精神领域完全凌驾在同龄人之上,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有他虚弱的一面。小凯对哲学思想的热爱也反映到他对游戏的关注方面,他在选择游戏时很关注剧情以及游戏所表达的世界观,他认为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世界观的构成日益成为衡量一款游戏耐玩性的重要标准。他自认为是素质已经提升的玩家,对单纯的升级砍杀的游戏不屑一顾,而把目光集中在游戏所表达的更深层内涵方面。小凯喜欢玩的是PPG类(角色扮演类)游戏,以《北欧女神》为例,本游戏以北欧神话为蓝本,以游走于神界与人界的灵魂挑选者华尔基丽作为视角,以女战神华尔基丽和凡人路西欧的人神苦恋为主线,由此展开故事:主神奥丁为了应对即将出现的毁灭之日,派华尔基丽去人间寻找人类中最强的勇士,并收集他们的灵魂到神界,而华尔基丽本身的精神是由人和神共同构成的,所以她能成为这二者之间的桥梁。游戏故事并不复杂,但却掺杂了神话和宗教的色彩。该游戏的整个剧情给人以凄美而充满勇气信念的感觉,游戏制作者努力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融进了作品。如果说东方的神话是玄妙而神秘,希腊神话是浪漫而优雅,而北欧神话则是豪迈而悲壮。任何民族的神话都有创世纪的传说,但北欧神话却着力描绘宇宙的毁灭,其对于宇宙毁灭的沉痛悲壮之幻想,是所有的神话几乎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北欧神话的世界因战斗而创造,亦因战斗而归于毁灭,贯穿这一切的是凄惨无比的战斗世界观。在宇宙末日的大火焰中,在极其悲怆壮烈的最后之战中,诸神都遭毁灭,这些幻想实已臻至人类思维的极限。《北欧神话》的游戏在庞大的故事架构中发展,融合了冒险、动作和角色扮演,为了让玩家获得真实的体验,游戏开发商们自然会竭尽全力精工细作。该游戏以精美的3D画面制作,综观整个游戏,玩家几乎是在进行着一场真实的北欧之旅。无论是出现在游戏中的建筑物、人物的装束、手持的武器还是幻想的怪物都充满了古代“北欧风情”,如此奇特美妙的虚拟世界,小凯和大多数玩家一样,也是深陷其中浑然忘我。  三、对玄幻的痴迷小凯在网上的大部分时间除了热爱游戏和动漫以外,还被网络上的玄幻文学深深吸引。玄幻文学是一种较新的文学题材,而它在国内的流行是与互联网的普及同步,不少的玄幻写手,是伴随着游戏成长起来的,深受游戏的影响。目前几乎所有文学类网站都有玄幻专栏,而且专门的玄幻文学网站也有不少,至于该类文学作品则更是多如牛毛。许多玄幻文学的作者,或是将热门的网络游戏设置为其作品的背景,或是将人们熟知的动漫人物作为其小说的主要人物,或是将奇幻与传统的武侠文学相结合,使得作品本身既具有了时尚、流行的潜质,又成功地吸引了众多游戏玩家、动漫爱好者的目光,而壮大了其读者的队伍。玄幻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有着极为丰富的想像力,其作品的内容可谓天马行空无所不能。它们可以把主人翁放在完全虚拟的大陆,也可以直接引用经典的上古神话;它可以是完全的想像世界,也可以是超现实的探险传奇;在这些感染力和想像力十足的世界中,主人翁展现着自己的成长模式与传奇经历。玄幻文学作品的读者群主要集中于青少年。对于他们而言,网络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魔幻世界,魔怪、精灵、巫师、兽人……时下孩子几乎没有不熟悉这些名词的。书包网 沉入边缘哲学(4)人们常常把玄幻文学所建构的世界,称之为与现实完全不同的“架空世界”。在这个世界,没有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玄幻文学不但不受自然界规律、社会世界理性法则和日常生活规则的制约,而且恰好是完全颠覆了自然界和社会世界的规范。这种玄幻世界观本身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渴望精神满足、灵魂自由的小凯,小说中关于“异世界”的设定完全吸引了对现实不满意的小凯去尽情遨游,在网络上追求另一种生活。他需要这种与真实世界相分离,在假想的奇幻世界里活动和游戏的感觉。不仅如此,小凯也潜移默化被游戏中的世界观、游戏中的背景所影响,尤其玩PPG类(角色扮演类)游戏,通过漫长的战斗和游戏世界的冒险,玩家与游戏之间建立的感情和世界观代入感是强烈的,这种情感会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玩家的思维中升华,使小凯不再满足于游戏中的现状,和在网络游戏中的等级状况。然后他就开始尝试寄情于文字,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玄幻小说,沉醉于自己设定的世界中。所以说,小凯不仅爱阅读而且也构思和书写玄幻小说传输到网络,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分享他的美梦,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同时将被束缚的心灵在网络上寻找无限诉求。玄幻小说的时下流行,反映出当前处于都市城堡中的青少年,缺乏心灵寄托和对现实的逃避,在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还极其有限,但又渴望自己强大的情况下,产生了心生双翼想要逃离这个世界的感觉。他们在小说中(无论是书写或阅读)往往幻想的是自身有异样的能量,而不是需要古代神话中强健体魄的力量要求,借助的工具也并不是现代工业产品,而是如哈利·波特一样,一把扫帚就可飞行,一个意念就可在几个世界的时空中穿行,那是怎样的自由自在,惬意逍遥!从上面小凯的自画像可看出,头身比例不太协调,头部较大,表现他强调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并沉迷于空想,但有时候积极性又很高;另外,显示足趾,也说明欲逃离社会规范,存在妄想;同时身着透视服装,均说明他现实感很差,沉迷于虚拟世界。  四、不能肯定的自我从某个角度看,小凯是一幅有灵性的画卷,铺陈着深深浅浅的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但笔触落处又夹带阴影,我对小凯的某些方面带有欣赏的成分,但从治疗角度,暂时要把这些欣赏放在一起。小凯所拥有的精神世界是他自我认同,确立自我价值的唯一方面,他以能够拥有超乎同龄人的思索能力而自豪,正因为他自我肯定了这种鹤立鸡群的资本,他更渴望这方面的精神世界无限扩大。在这样的动力下,现实生活离他越来越遥远,在现实中克服困难的行动力日益弱化,在很多具体的问题上表现得懦弱自卑,没有主见、无所适从和逃避。从这种意义上而言,过度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帮助他构建的是一个虚假自我,同时这个虚假自我还包含了内心强烈的冲突——自负与自卑、自我肯定与自我厌恶。我认同小凯的思考能力,但不能一直和他在治疗室里进行哲学层面的相关问题探讨,从治疗上而言,它是搜集信息、了解患者以及构建关系的过程。经过这段时间与小凯的相处,他已经表现出更多对环境的接纳,逐渐安静下来,对我的态度也由最初的不以为然和挑衅转变为友好。不过,要想把他带入更深的治疗阶段,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何况他在过去的几年间已经拥有诸多心理治疗的体验。下一步治疗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要打破小凯现有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让他更好地自我觉察。至少在接下来的治疗当中不会再纠缠于哲学,我会有意回避和转移这些话题,让他的哲学思想无用武之地;二是据了解,从前的心理治疗的体验多是温和的方式,那么我努力让他心理上构建和以往治疗不一样的感受。如果形容前段时间和小凯的谈话是让“灵魂在高处飞”的话,那后续治疗中将感受到的都是现实的行走。尽管现实对于目前的小凯而言像一片沼泽地,但我们还是得往前行走,即使泥足深陷。书包网
想看书来书包网沉入边缘哲学(5)我首先选了一个感觉轻松、容易让人接受的话题入手。“你有喜欢的女影星吗?”“不太有……”小凯回答时一脸的犹豫。“……那是没有的意思?”我没有轻易放过他的闪躲。“游戏和动漫里有……”接下来小凯仔细叙述了自己所喜欢的女性,似乎又有意带着我去那虚拟王国里转悠,我把话题拉回到现实。“可她们无法神话般地在你的爱意下复活,说说你们班上讨人喜欢的女生是什么样的?”“嗯,不是太清楚,我也不太在意吧!”“描绘一下你所喜欢的女生是什么样的?”……小凯思考了好一会儿,也没有回答。与其说是他没有答案,不如说他对于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自己喜欢、而对方也心仪自己的女孩没有信心,所以根本没有用心去了解和观察身边的女孩。这种现状对于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孩自然是一种不正常的压抑。“你有过感动吗?为一个女生,或者一个朋友,或者是别的人……”在这儿我没有提父母,因为不想激起他的愤怒情绪而转移这次治疗的话题。“你说的是现实吗?”小凯特意问了一句,说明他已经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思路了。“嗯。”“……可能有过一次吧,我也不能确定是不是……可能也不算吧,我不太想说……这个……”“看来你连绝无仅有的一次感动都不能确定是感动,你居然真的都没体验过感动!”小凯想要申辩,但又无从申辩,他没有把在游戏动漫中体验过的感动说出来去驳斥我。其实他也明白,那种虚拟的体验是不能和现实的感动相提并论的,这样的反驳是毫无意义的,但有时候患者并不会因为内心明白毫无意义,就不予以反驳,小凯的沉默,也说明我们的治疗关系有了更深一步的信赖。“这么说你连起码的感动都没有过,你还老谈什么精神世界?”我故意装作很不以为然地继续发问。显然,小凯对我不屑的问话和口气猝不及防,有点不知所措,惊讶地看着我,张了张嘴,停了会才说:“哎呀,我没有感动,但有别的情感,比如愤怒、怨恨、喜欢……不过我好像没有感受到过自信。”小凯的最后一句话,很直接地面对我承认他不自信这一点,让人听起来有些突然,这是他第一次说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在这一瞬间我也有些感怀于他对我的信任。“你说你不自信?”“也不能完全这样说……我不能肯定……我不会像别人那样豪言壮语的样子,我不喜欢……但我好像确实没感受过……我也……嗨……”他看着别处支支吾吾地,含糊不清地罗列了一些词。“你知道自己到底想表达什么吗?”“我没太说清楚……我的表达能力不是太好。”“你说你的口头表达能力差吗?”“也不是……我的脑子有点乱!”“那是说,你不仅表达能力差,而且思维易混乱?”“可能是这屋子有点什么让我不舒服的气味吧!”“难道说你表达能力差、思维易混乱,而且容易受外界影响?”在以上的诊问中,我们之间几乎没有停顿,他表现得有些穷于应付,而我似乎是一副恶债主模样在步步紧逼,根本不给小凯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是真的付出我的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