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坚持什么 才能更加党员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念 对党的忠诚

党员干部如何才能做到对党绝对忠诚?_第一评论_人民论坛网
党员干部如何才能做到对党绝对忠诚?
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当前,广大党员干部如果都能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那么我们的党一定会战胜当前的各种风险挑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是,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如何才能做到对党绝对忠诚?
对党绝对忠诚就要锤炼党性,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是对党员干部的根本政治要求,也是党和人民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锤炼党性,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一门永不结业的必修课。只有始终不渝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奋斗目标和方向,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对党绝对忠诚就要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对党绝对忠诚,是每个党员干部首要的政治品质。一个对党不忠诚的人,谈不上担当,谈不上奉献,更谈不上牺牲。一个对党不忠诚的人,肯定做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谈不上恪尽职守。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各种社会矛盾突现的当下,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有忠诚于党的信念和品格,发自内心地为党尽忠,全力以赴为党分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党员干部除了坚持不懈地干、只争朝夕地干、夜以继日地干、善作善为地干,别无捷径可走。
对党绝对忠诚就要坚守道德情操,树立清廉家风。再伟大的事业,也是从家庭起步;再美好的人生,也离不开亲情滋养。家庭的温馨,不在锦衣玉食,而在于平淡安宁,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就是对家人最好的慰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廉洁家风不仅是社会风清气正的源泉,还是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温馨港湾。党员干部要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身边人做起,坚守道德情操,自觉做到廉洁自律、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为子女做出好榜样、树立好形象,为树立清廉家风奠定良好基础。
(附:人民论坛思想会QQ群:,欢迎您加入交流、踊跃来稿!)
[责任编辑:李金芳]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学习体会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1期  日  阅: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首次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的中央全会,是党的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围绕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下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下称《条例》)两个重要的规范性文件,成为这次会议的重要制度成果,为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行动指南。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标志着党中央已经实现了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设计,全面展开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行动,这在党的建设历史上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十八届六中全会最具标志性的政治成果就是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习近平总书记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这意味着党的领导体系得到了新发展。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于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地团结一心、凝聚力量,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干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做了许多过去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赢得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拥护和爱戴,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人心所向、全党认同的,是经过实践检验、历史证明的,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的。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纯净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总结党内政治生活正反两方面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审议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一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对党内政治生活作出规范,对严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两个重要文件,既是对我们党开展严肃认真的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经验总结。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准则》的主体部分一共讲了12个方面,这12个方面其实也是党内生活中存在的12个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的要求、给出的答案。在这里,我主要围绕前两个部分即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来谈谈学习体会。一、坚定理想信念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准则》的第一部分“坚定理想信念”一开头就说:“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参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1页。)谈到坚定理想信念,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什么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二)为什么要坚定理想信念?(三)如何坚定理想信念?(一)什么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准则》指出:“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定力,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参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辅导读本》,第21页。)“打铁还需自身硬”,硬就硬在我们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第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的本质规定,是党章所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于党的最终奋斗目标的根本规定就是:“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因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理论基础、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于共产党员的本质规定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聚焦到一点,就是必须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第二,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中第一位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遵循的是规律。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日),人民出版社, 2016年,第12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日),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9页。)第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统一,是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我们共产党人锤炼党性,首要的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比较,是最高理想和当前理想的关系。最高理想需要当前理想不断实现才能最终实现,而当前理想要以最高理想为指引。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如果大家都觉得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没有必要为之奋斗和牺牲,那共产主义就真的永远实现不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 第23—24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实现共同理想和实现最高理想本质上是一致的。第四,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共产党员必须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基本政治素养,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心中有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习近平:《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767页。)“坚持对党绝对忠诚,必须对党高度信赖,做到热爱党、拥护党、永远跟党走。”(习近平:《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秘书工作》2016年第6期。)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共产党员要绝对忠诚于人民,必须忠实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二)为什么要坚定理想信念第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失去了理想信念就失去了灵魂,就会迷失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5页。)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历史经验和教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失去了信仰,不相信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否定党的历史,歪曲和丑化党的领袖,结果,葬送了近70多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事业,埋葬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有着90多年历史的俄国(苏联)共产党。相反,中国共产党恰恰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第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很难维护全党全国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努力维护和实现了党的团结统一,而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则是坚定理想信念。邓小平同志说:“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邓小平:《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90页。)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表赞同,并且进一步强调:“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团结统一靠什么来保证?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靠严密的组织体系,靠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还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习近平:《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347页。)我们党现在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如何把这么大一个党组织凝聚起来形成共同的意志,保持行动统一、步调一致呢?党如何带领13亿多全国各族人民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呢?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旗帜高高飘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统一才有坚实的思想基础。第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需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员队伍的数量、结构、思想状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国内外和党内外复杂的形势,面对社会上各种拉拢诱惑,党内有些干部的思想出现动摇和变化。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中指出,在长期实践中,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一个时期以来,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排在首位的是,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不信马列信鬼神,他们出了问题首先是因为理想信念垮掉了。这就使我们认识到,要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的是要让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习近平:《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413—414页。)(三)如何坚定理想信念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加强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党章党规。我们要认真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党的广大党员不用学习就能够自发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表明,只有真正学好马克思主义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要学习好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前尤其要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通过学习,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聚焦现实问题,就能够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适应时代进步和事业发展要求,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哲学、历史、法律、科技、国防、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就能够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我们要认真学习好党章党规。尊崇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着力把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的要求具体化,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出台的重要文件和党内法规中关于党内政治生活、党内监督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系统化,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第二,要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和具体行动中。我们不能空谈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要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在革命战争年代,对于理想信念的检验更简单、更直接,那就是看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你敢不敢冲上去,能不能像董存瑞那样舍身炸碉堡,像黄继光那样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枪眼,像王成那样为了胜利喊出“向我开炮”。习近平总书记说:“对理想信念的检验,和平年代不像战争年代那样直截了当,但依然可以分出优劣高低。领导干部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都有理想信念的影子。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和重大考验面前,公私是否分明,法纪是否严明,就是对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最好检验。”(习近平:《党员、干部都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鞭策自己》(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677页。)在和平建设时期,生死考验有,但毕竟不多,检验一个干部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比较难,X光、CT、核磁共振成像也没有办法。但也不是不能检验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讲话中讲到要看“六个是否”,“那就主要是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340页。)而且这个检验不是一下子或一两件事完成的,需要一个过程和看长期表现,甚至要看一辈子。第三,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结合。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必须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与严肃党的纪律和规矩结合起来,也就是把高标准和守底线结合起来。首先是要注重发挥理想信念的先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领作用。”“对共产党人来讲,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日),《人民日报》日。)其次,要把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2015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时就讲到:“全面从严治党,必然要求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紧密结合。道德使人向善,是纪律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纪律用来惩恶,是道德的坚强后盾和保障。新修订的准则,扣紧‘廉洁自律’这个主题,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这是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够得着的一个标准,要树这么一个标准,这是高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追求;而新修订的条例,围绕着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我们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这都是很清晰的。”(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一百一十九次会议关于审议中国共产党廉政准则、党纪处分条例修订稿时的讲话》(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65—66页。)既强调思想建党和制度管党相结合,又强调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2015年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是树立的道德高标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就是设立的底线,这两个党内法规体现出了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准则》的第二部分一开头就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参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辅导读本》,第23页。)(一)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充分认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并以此为基本依据来作出决策和谋划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是内在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和确立中逐步明确和成功开辟出来的。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也称为政治路线,是党根据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和主要矛盾而制定的总揽全局的行动纲领。它集中概括了党的基本政治主张和基本任务,是党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总依据。党的基本路线正确与否,对社会主义建设成败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就是以党的政治路线的根本转变为开端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就在于果断停止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定,这是党在新时期的政治路线转变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同时还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1979年3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针对各种思潮和错误观点,邓小平又及时明确地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这次会议的讲话中,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工作方法》,《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76页。)党的政治路线不管怎样表述,“实质是搞四个现代化,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工作方法》,《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6页。)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作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确认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强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论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总方针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框架。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开始找到了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邓小平同志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邓小平:《一心一意搞建设》,《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页。)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基本路线的提出表明了我们党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性认识上已经升华到新高度、新水平,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已经具备。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专门有一部分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指出“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党的十七大报告丰富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在“富强民主文明”后面增加了“和谐”二字,体现了党的理论的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形成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到,“邓小平同志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几十代人,那是多么长啊!从孔夫子到现在也不过七十几代人。”“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必须立足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推进我们的事业。如果丢失了我们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概言之,就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既是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的,也没有脱离党的最高理想。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15—116页。)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日),第14页。)可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既体现出继承性,又体现出发展的思路,是继承和发展的辩证统一。(二)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全党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的制定是与坚持基本路线紧密相连的。“五位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也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在实践中的展开和具体化。党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纲领,是制定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具体纲领和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重要规定,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仍然很低,而且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也是我们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基础。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保障。2014年9月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今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中,他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09、118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首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改革开放已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为一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4页。)我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今后的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仍然要着眼于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围绕解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各方面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我们脚踏实地,一手一足,一砖一瓦建设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695页。)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聚精会神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使两者相互促进、统筹联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就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明确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经济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三、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新胜利(一)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反对错误的思想路线,对于一个政党能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具有决定性意义。无论是坚定理想信念,还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破除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既防止思想僵化、固守本本,又防止忘记国情、脱离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1980年,邓小平同志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出清晰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8页。)正是在正确的思想路线引领下,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在实践中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准则》中要求“全党必须把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贯穿于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全过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参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辅导读本》,第25页。)这是对党的历史深刻把握的必然要求,是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必然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既反对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坚持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发挥我党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一大制定的纲领和党的二大制定的党章中,都对党内政治生活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党的五大后修订的党章,第一次把民主集中制写入其中,党的六大党章提出民主集中制三条原则,即下级党部和高级党部由党员大会代表会议及全国大会选举产生;各级党部对选举自己的党员,应做定期报告;下级党部一定要承认上级党部的决议,严守党纪。这些原则为党内政治生活的进一步展开奠定了基础。1926年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及其使命》一文中就开始使用“党的生活”“党的政治生活”“党的内部生活”“党内政治生活”等词句,1927年李维汉从共产国际代表讲话中听到“党内政治生活”一词,其后他也开始使用起来。1929年12月,古田会议通过决议,严厉批评了极端民主化现象和非组织观点,明确了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基本方法,成为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常态化发端的标志。1941年5月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党内政治生活中因采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而有了具体的实践形式;因采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而有了合理的价值取向,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在政治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这些为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也成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总结了党内政治生活正反两方面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审议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一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对党内政治生活作出规范,对严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关于《准则》和《条例》的说明中指出:“1980年准则,既对当时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又对党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进行了归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丰富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其主要原则和规定今天依然适用。”(习近平:《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参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辅导读本》,第88页。)1980年发布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新的《准则》我们都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我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决捍卫党的基本路线,对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的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的言行,对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三)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是要体现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是对党领导人民探索形成的发展道路的高度自信。坚定道路自信,就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对党自身理论创造和创新的高度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但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努力使之与不同时期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理论自信,就是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要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就是对党根据中国国情进行的制度设计及其这个制度所展现的优越性高度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以及各种具体的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自觉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价值的高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日),第13页。“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日),第13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首先就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四)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是要体现在增强 “四个意识”、坚持“四个服从”上。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认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来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列宁就非常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建设,在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集体核心的作用时,他认为,组织和造就大批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干部队伍,尤其是培养一批有经验、有很高威信、有凝聚力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集体和核心,是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原理,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推动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和核心形成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原则。1938年10月,“鉴于张国焘严重地破坏纪律的行为”,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全体党员要遵守“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纪律,“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8页。)为了贯彻民主集中制和“四个服从”的纪律,毛泽东同志还具体提出了建立向中央报告的制度,健全党委制等,并阐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为我们党确立中央权威,形成成熟稳定的中央领导集体和核心提供了制度保障。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中央领导集体必须要有核心。他说:“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邓小平:《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邓小平选集》第3卷,第309页。),“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邓小平:《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邓小平选集》第3卷,第310页。)。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和这个集体中的核心。当然,这个集体中的“核心”,与集体领导制度并不矛盾,因为领导核心不是个人说了算,不是把个人凌驾于领导集体之上,而是强调领导集体中的“领班人”所处的重要地位和肩负的重大责任。有了这个“领班人”,有利于巩固中央领导集体,使中央领导集体更加稳定、更加坚强、更加团结,如果出现重大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这是总结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历史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今天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对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开展作出了重大部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和实践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全会取得的政治成果和制度成果,对于更好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作者:冯俊 责任编辑:市委党校
相关阅读: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