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excel怎么计算百分数理解百分数

& 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应用
[导读]第一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这个单元里,初步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用百分数描述部分与整体或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相互改写,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编排,通过应用...
第一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这个单元里,初步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用百分数描述部分与整体或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相互改写,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编排,通过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的广泛应用。
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经常应用百分数,如用百分数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的关系,又如利息与纳税的计算、折扣的设计与计算等。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多,编排6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全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
例1、练习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这一段是接着六年级(上册)求简单的百分率编排的。
例2、例3、练习二,根据国家规定的税率和利率,计算应纳税金额和可得利息金额。这一段应用百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4、练习三,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包括设计折扣和根据折扣求现价或原价的问题。这一段里有列方程解题,也有列算式解题,列方程求原价是重点。
例5、例6练习四,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或分数问题。在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只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安排在本单元,由百分数问题带出。
"整理与练习"综合全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里,教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联系后项是100的比,体验了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尤其是百分数与小数的相互改写,为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做了必要的准备;还教学了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初步应用了百分数。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包括四个内容,依次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根据已知的税率求应缴纳的税款以及根据已知的利率求应得的利息,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编排了六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全单元的内容分成四段教学,最后还有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2.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向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迁移。
  3.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例4、例5、例6以及练习里的内容,要更新观念,改变习惯了的教学方法。首先是不要求学生识别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两类不同的问题,尤其不要机械套用已知单位"1"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这些所谓的规律。过去这样教的解题效果虽好,但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把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变成了依据个别词语的简单判断。改进教法要加强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充分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个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列算式还是列方程解题。其次,不必进行有关分率与百分率的联想训练。如从用去25%想到还剩(1-25%);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6想到两天看了全书的1/5+1/6,这些联想是为列除法算式服务的。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和利用实际问题里的相并、相差等最基本的数量关系,作为列方程或列算式的依据,让小学与初中的教学相衔接,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百分数的应用
第一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画好后,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大约长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要求: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3、进一步引导: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提出要求: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后追问:"125%-100%"这个算式中,125%表示什么意思?100%呢?
二、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三、指导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
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05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3、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并组织适当的交流。
四、指导完成练习一第1~3题
1、做练习一第1题。
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
2、做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
3、做练习一第3题。
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可提醒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第二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完成第2~3页练习一第4~8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
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二、完成练习一第4~8题
1、完成第4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解答第(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2、完成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
重点把第(2)、(3)题与第(1)题比较。
3、完成第6题。
指名学生读题,理解什么是"孵化期"。然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检查正确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
4、完成第7题。
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就是"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
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
5、完成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完成后交流。
三、读读"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阅读。
交流:读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思考:为什么不可以说2006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2005年提高了0.3%?
突出单位1不同的两个百分数不能直接相减。
你还能举些有关百分点和负增长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纳税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的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初步
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2、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教学思想。
预习题:弄清什么是纳税?怎样纳税?纳税的意义是什么?
疑难点:分段纳税的有关知识。 熟练地运用百分数进行纳税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了解纳税(幻灯投影出示)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05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纳税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5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6%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学生读题。
提问: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
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2、我们怎样计算呢?
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3、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200元的10%是多少?再加上5200元就是买摩托车共付的钱。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
4、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
三、同步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指名学生读题,让学生说明算式里的每个数据的意思。
18万和360万分别表示什么? 那么这儿应缴纳的营业税应该怎样求呢?
学生讨论并练习。
四、拓展提高
  练习二的第4题。
我国2005年10月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超过部分不到500元的5%超过部分是500元---2000元的10%超过部分是2001元---5000元的15%********
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在这道题中,李明的妈妈应纳税的收入是1800元吗?为什么?全班展开讨论李明妈妈的纳税的收入应为多少元?税率是多少?那么爸爸的收入是2500元,应纳税额为多少?他的税率又是多少呢?
介绍分段纳税,最后让学生分别求出李明的爸爸妈妈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五、课堂回顾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2-3题。
教学目的: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信用社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老师的家里有8000元钱暂时还用不着,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
2、这位同学的建议不错,我就把这八千元进行储蓄。在储蓄之前,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1、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储蓄知识
2、说得真好,储蓄能支持国家建设,这是储蓄的优点,我们一起看以下的信息投影:2001年12月,中国各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363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711亿元。这些钱都是我们大家平时的储蓄。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城市居民的存款总数已经突破10万亿,所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对国家、个人都有好处。
3、储蓄时要做哪些工作?储蓄分几种类型?
结合自己的理解,向大家说说什么是活期和定期,什么是零存整取各整存整取吗?
参与实践,内化体验
1、同学们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老师先谢谢大家能相互交流这么多的储蓄知识。现在老师就带上这些钱,准备把钱存入我们泰兴镇的信用社,存款之前,信用社的工作人员给了老师一些存款单,要老师完整的填写这张存款单,现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这样一张存款单,你知道各部分该如何填写吗?试试看!(学生一边相互讨论一边填写)
2、学生展示所填表格,并相应介绍
3、刚才同学们都顺利的把八千元存入了信用社。假设过了几年之后,存款到期了,老师去信用社把它取出来,同学们都记得当初存入信用社的金额是人民币八千元整,现在取出来是不是也只是人民币八千元整?是少了还是多了?这些多出来的一部分钱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什么?
4、什么是利息?八千元又是什么?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
5、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进行调整,我国1998年到2006年银行活期和整存整取的利率如下:(投影)时间活期
整存整取1年期整存整取2年期整存整取3年期整存整取5年期98.3.251.715.225.586.216..444.774.864.955..443.783.964.144.599.6.100.992.252.432.72..20.721.952.242.522..30
 从表中你能获得哪
 根据刚才的交流,你认为应如何计算利息?
6、根据你们刚才所填写的存单,你能帮助老师算出八千元到期时有多少利息吗?
联系例题,升华认识
1、你能帮亮亮算一算,到期时他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吗?
学生计算后看书,与书上较对?
指名读: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到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缴纳利息税。
2、存款的利息必须按20%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那么亮亮应缴纳的利息税是多少元?亮亮实得利息多少元?
3、根据你手上所填写的存单能否帮老师算一算,老师应该交纳多少利息税?实际得到的又是多少?
学生计算后,汇报交流。
4、指着某同学,你为什么可以不纳税?
如果你购买的是国库卷和建设债券不仅仅可以用来支持国家的发展,而且不要纳税,希望同学们今后多支持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哪个同学知道,还有哪种储蓄形式不纳税?
自主归纳,实际运用
1、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掌握了什么本领?
2、运用所知识完成练习二的5、6、7、8题。
第五课时: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4和"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有关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百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4
1、认识折扣。
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
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做"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2、探索解法。
提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启发:图中的小朋友花几元买了一本《趣味数学》?这里的"12元"是《趣味数学》的现价,还是原价?在这道题中,一本书的现价与原价有是什么关系?
追问:"现价是原价的80%"这个条件中的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以哪个数量作单位1?这本书的原价知道吗?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元。×80%=12=12÷0.8=15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5元。
3、引导检验,沟通联系。
启发: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你会不会对这个结果进行检验?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再交流交验方法。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原价15元乘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二、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学生解答后交流:你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答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相等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要求说说每种商品所打折扣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
学生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
2、做练习三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3、做练习三第3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
4、做练习三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四、全课小结
提问:回忆一下,打折是什么意思?一件商品的现价、原价与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出要求:课后抽时间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并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
品德与社会
Copyright& 北京学而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号-1)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知它在实际生活中的;1、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它的读法和写法;一、谈话导入,引出新知;师:生活中见到这些数你会读吗?谁来读一读?①、爱;④、目前我国男性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52%,女性人;师:这些都是什么数呢?(百分数)谁再来说说几个有;师:可见百分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什么是百分数?
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教材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知它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2、明确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1、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它的读法和写法。 2、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引出新知 师:生活中见到这些数你会读吗?谁来读一读? ①、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②、这学期我们班中考数学成绩的优秀率是59.4%。 ③、今天全校出勤率为100%。 ④、目前我国男性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52%,女性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48%。 师:这些都是什么数呢?(百分数)谁再来说说几个有关 百分数的例子? 师:可见百分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什么是百分数?百分的意义是什么?它怎样读怎样写,以及它和分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是我们这节课探索的主要内容。《百分数的认识》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 创设情境: ⑴、妈妈调制的三杯糖水,哪杯最甜呢? 糖水 糖水的质量/克 糖的质量/克 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1号 2号 3号 20 50 25 7 13 9
师:先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学生独立填表) 汇报:1号:糖占糖水的
237=35 2010013号:糖占糖水的=26 50100号:糖占糖水的9=36 25100师:哪杯糖水最甜啊?(通分比较大小) 353626因为>>,所以3号最甜。 626师:那么、、分别表示什么?
3535表示1号杯糖占糖水的。 表示2号杯糖占糖水的。 表示3号杯糖占糖水的。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表示什么?(3个分数都表示糖占糖水的百分之几。)
⑵、3种西瓜种子的发芽情况如下表,你认为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 品种 一号 二号 三号 ⑴、 生填表汇报: 2、百分数的意义: 师:可见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很容易比较大小。那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六个分母是100的分数表示什么?(学生如有困难,可小组合作完成。) 如: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我们数学上把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起了个新名字,就是百分数,因为它描述的是两种量的大小关系,是两种量的比,所以还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那什么是百分数呢? 生叙述,师写:把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叫做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22师:因为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所以发明了“%”符号作为百分号。那么=22%,读作:100百分之二十二 谁会写其它的?(生写) 3、百分数的读法写法练习: ⑴、12 %读作
0.109 %读作
130 %读作 ⑵、百分之二十二写作
百分之零点一写作
百分之十六点五写作
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写作 4、教材第65页“读一读说一说”和“练一练”1题。 ⑴、出勤率95%:表示出勤人数占学校总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五。 ⑵、棉80%:表示棉材料占衣服材料的百分之八十。 涤纶20%:表示涤纶材料占衣服材料的百分之二十。 ⑶、纯果汁100%:表示果汁的量占总量的百分之一百。 ⑷、覆盖率40.6%:表示绿化面积占北京城市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点六。 实验种子数/粒 20 25 50 发芽种子数/粒 5 7 11 发芽种子占实验种子的几分之几
⑸、命中率49.8%:投中的球占投篮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九点八。 ⑹、已完成25%:已下载的部分占整个文件的百分之二十五。 ⑺、牛奶中蛋白质含量占牛奶总量的百分之二点五。 5、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师:什么是百分数? 师:它和分数有什么联系?(都可以表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有什么区别? 125分数还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如:米,吨。百分数只能表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是两种3100量的大小关系,是两种量的比,所以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后面不能带单位。 6、把下面的成语写出百分数。 百发百中(100%)
一箭双雕 (200%)
百里挑一(1%) 十拿九稳 (90%)
一分为二 (50%) 三、 全课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你能有一个百分数来评价一下自己今天掌握知识的情况吗? 师:最后,老师送一句话给大家共勉,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我衷心的祝愿我们每一个同学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不仅能付出自己99%的努力,并且能拥有那1%的灵感,这样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让我们为此而努力吧! 四、 布置作业:教材65-66页“练一练”1题和3题。
教学反思:教材中安排了“派谁去罚点球”以及“选种哪号种子”两个主题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丰富对这一概念的认知。 我们常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点就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生存在着实施方面的众多的差异,我们要正视这些差异、要重视这些差异,适时地、适当地改编教材,从而更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光泽这个地方,学生对足球是陌生的,许多同学对于“足球怎么比?”、什么是“点球”是毫无概念的,这样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无法真正地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由此,我想就应改编教材,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来引入。于是想到了“篮球”。学生对于篮球是熟悉的、是有感情的,许多学生还是此中的高手。篮球比赛中的一些规则等学生是有生活经验的,因此也是能够很好建构的。同时,我还把第二个主题情境去掉,让学生通过多元的训练来丰富对百分数的认知。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75等内容。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本教学设计是本人参加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堂课优质课评比上课的教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黄恒安海口市三门坡镇...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_六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2015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长山小学:孙会杰【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  优秀教学设计《百分数的认识》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这是六年级的一节课。《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年路小学 王亭亭 学习内容:新世纪版六年级上册第...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_六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百分数的认识》阅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百分数的认识》 。 【...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百分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教学设计吴起县宜兴希望学校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77 至 79 页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知道百分数...  g头中心校“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课题活动公开课教案 课题:百分数的认识执教者:李雪霞 开课时间: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  2014人教版《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百分数相乘怎么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