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读 《活着 富贵》以“富贵的一生”概括富贵的生平

萨沙's Blog
字号:大 中 小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电影《活着》的故事并不复杂。男主人公福贵,是一个有钱人家的第三代,是个少爷。他的祖辈真是富贵异常,这从他家的老房子可以看出来。按照古代的标准,这房子就是标准的豪宅,估计没有上百万两银子是修建不出来的。而这样的房子居然还有三处,可见福贵家的富裕程度,应该属于当地数一数二的富豪。
可惜自古富不过三代,到了福贵父亲那一代,由于好赌,将三处房子输了两处,仅仅剩下一处。好在家里还有些老本,福贵一家五口的生活还是不错的。遗憾的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福贵的老子好赌,福贵也好赌。他整天去赌场赌钱,往往都是一个通宵,第二天才回来。福贵这个人性格懦弱,好赌好玩,对老婆家珍和女儿凤霞都还不错。
由于福贵有钱,赌场里面的人对他也另眼看待,比如赌场谢老板,赌场伙计春生,门口的仆人,甚至赌客龙二都对他恭敬异常。
福贵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吃喝玩乐却都很精,平时出门都不走路,让一个又肥又胖的女人背着。他业余玩票唱皮影戏,唱的居然很好,到达专业水平。
不过,福贵赌技平平,很快被身为半职业赌客的皮影班主龙二看上,并且暗中算计他。其实龙二也就是看上福贵家的那个豪宅,一心想赢过来。
于是,在龙二表面恭敬,实则阴险的算计下,福贵每天都在输钱,但每天还是去赌。
福贵的老婆家珍是个好女人,她为了不让福贵赌钱磨破了嘴皮子,流尽眼泪,甚至不惜用肚子里面的孩子还打动他,但都是没用。
福贵托词说:这赌啊,跟戒大烟一样,卡嚓一下,齐根断了,那就得出人命,还得慢慢来。
而福贵的父亲对他整天破口大骂,却拿这个儿子没有办法。
终于,福贵再次一次去赌钱,忍无可忍的家珍追到赌场,却被认为丢了面子的福贵一同乱骂,还抬手要打。
家珍认为福贵嗜赌成性,不会放弃赌博,灰心之下,带着女儿凤霞和肚子里的孩子有庆回了娘家,不跟他过了。
也就是这一天,在一次赌输以后,龙二突然停手不赌了。为什么?因为福贵输光了!
福贵此时才发现龙二一直在算计他。福贵:谢老板,这不能完啊!赌场谢老板:福贵少爷,你连本都没了,拿什么继续玩呢?
福贵大喊:我拿命跟他来!
赌场谢老板劝道:算了,说句不好听的话,你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命也就不值钱了,再说咱睹场也没这个规矩呀!
福贵把整栋豪宅输给了龙二,为此福贵的父亲气得老病发作,死了。
福贵老爹死前先是对来清帐的人很客气的说:
赌债也是债,自古以来没有欠债不还的道理,今天各位都在,那就照老规矩办吧!
话说的很漂亮,但在按手印的时候福贵老爹的手不断颤抖,说:我以为,我能够死在这院里。
随后,富贵老爹突然发作,拿起拐棍就打富贵:
福贵,小王八蛋,
我杀了他,
我劁了他,
我剁了他,
我饶不了他,
我敲了他,
我劁了他,
我要他的命……
随后倒地不起,气死了,至少也算死在这院里。其实他年轻时候也跟富贵一样,赌输了家里另外两处房。
&--------------------富贵大少爷,出门都是人背着的。下面是他家的房子,超级豪宅。
福贵和生病的母亲搬到一个贫民的小屋子里面,以贩卖小东西为生,但此时家珍却带着孩子回来了!
中国的妇女往往不怕跟着丈夫吃苦受罪,就怕丈夫不务正业和变心。
家珍回来以后,福贵找到龙二,想借钱开个小店。
当时龙二已经不赌钱了,他住在福贵家的豪宅里面,过的非常舒心。
龙二:你祖上这房,盖得是真好!冬暖夏凉,真他娘的货真价实!
听说福贵要借钱,龙二居然没有一口回绝,而是说:这自古以来,都是救急不救穷呀!这样吧,我借你一样东西,实实在在地救你一回穷,我当皮影班主的时候,从不跟人张口,这钱--你得自个挣!
龙二却把自己留存下来一箱绝好的皮影,借给了富贵。
于是,福贵拿着这箱皮影,同赌场伙计春生等几个人开始搞起了唱皮影的生活,风吹日晒也赚了几个钱。
不过,当时,正好是国共内战时期,也就是解放战争期间。
在一次演出期间,福贵,春生全部被国军用刺刀架着强行抓走,做了民夫。
根据现场分析,很可能是淮海大战的国军部队。
他们认识了一个老兵老全,老全照顾了他和春生,并且让他们不要私下逃走,因为抓住就枪毙。当时方圆几十公里都是国军被包围的部队,根本没处可逃。
当时到处都是打死的人,到处都是死人堆。
富贵望着一大片死人对春生说:家里人都不知道--就这么死了!
春生:福贵呀,咱们可得活着回去呀!
福贵:回去了,可得好好活啊!
老全当时正在找他一起当兵的弟弟,只是始终没有找到。
当时几十万国军被包围,每天都有大量人死去。每天晚上都有伤兵哭爹喊娘的声音,一个晚上就会冻死。福贵问老全:怎么没人管?
老全两眼无神,颓废的说:谁管谁啊?几十万大军都被围着了。
其实后老老全才知道,这哭喊随后被冻死的伤兵里面,就有他的弟弟。
如果当时救一下,他弟弟就不会死。
老全突然在春生扒下死亡士兵的棉袄上,发现了他弟弟的名字。老全过去找人的时候,被一发流弹击毙,解放军开始冲锋了。
春生和福贵立即举手投降,都被解放军俘虏,成为解放军的民夫,干的活主要是唱戏拉大炮。
其实国军和解放军都是中国人,也没有什么不同,解放军战士也很喜欢听皮影戏。
几个月以后,福贵回到了老家,喜欢开汽车的春生参加了解放军,南下继续作战了。
此时,福贵的母亲已经去世,临死也不知道福贵在哪里。而福贵的女儿凤霞,因为得病无钱医治,成了哑巴。
福贵的老婆家珍得到政府照顾,靠给镇子里每家送水为生,养活两个孩子,没有饿死。
当时福贵的家里还是那么贫穷,没想到,这种贫穷在这个时候却是一件好事。
解放战争很快结束,开始了土改和镇压反革命的运动。
福贵此时已经一文不名,成为了城镇普通贫民,而赢了他房子的皮影班主龙二,则因为这个房子被定为地主,房子也被政府要求分掉。
龙二不愿意,不但殴打了来收房的政府干部,还放火将豪宅全部烧毁,这按照当时的法律毫无疑问是反革命地主破坏活动,必须严厉镇压。
当时牛镇长跟福贵说了这件事:烧了好几天,好几夜,你们家的木头可真好!
福贵吓得面无人色:那--那不是我们家的木头,那是反革命的木头!
家珍:是--是反革命的木头!
牛镇长:对!那当然了!你是你,他是他吗!
于是,福贵被迫去参加了公审宣判大会,并且眼睁睁的看着面无人色的龙二从他面前押向刑场。龙二本来面如死灰,看到福贵的时候却两眼死盯着他看,并且用力挣扎,高声大叫,却听不见他叫的是什么。
随后龙二被五枪打死,福贵则吓尿了裤子。他冲回家,家珍奇怪的问:怎么了,你裤子怎么湿了?
福贵:五枪!五枪!把龙二毙了!毙了!毙了!五枪打得死死的,肯定活不了,那院是房要是不输给龙二,那五枪打的就是我!
&--------------------镇压反革命运动,龙二看到福贵以后大叫,如果不是赢了福贵的房子,他也落不到这个下场。
福贵突然想起来什么,急切的问家珍:咱家定的什么成分?
家珍:不是地主吧?
福贵:地主?不会吧,地主早输给龙二了,你快想想到底是什么?
家珍:不是地主,就是城镇老百姓!
福贵:这还差不多,
镇长不是说,我参加过革命么?
福贵:你没记错吧,咱的成份是老百姓吗?
家珍:没错,是老百姓--叫个城镇贫民!
福贵:贫民好,贫民好,什么也不如当老百姓!
家珍:赶明儿,我找个镜框,把这证明镶起来,挂墙上!
福贵:挂!挂!
福贵一家,就这样应祸得福的躲过了土改和镇压反革命运动。
随后就是大跃进运动的人民公社。
公社大食堂,不限量的自助餐,随便吃多少都行。
家珍问牛镇长:镇长,把这锅都砸了做不成饭,往后吃什么?
牛镇长:你看,你看,往共产主义跑呀,还愁没咱吃的。咱们镇上成立了集体大食堂啦,
往后你肚里饿了,只要你抬抬腿,往食堂门里一跨,鱼呀肉呀,撑死咱们!
实际上,短短1年以后就出现了全国范围的大饥荒。
由于姐姐凤霞被邻居小胖子欺负,有庆冲过去和三个孩子厮打。后来乘着公社大食堂吃饭的时候,将一碗辣面条倒在小胖子头上。
小胖子的父亲气不服,指责有庆是福贵指使的,是破坏人民公社。
胆小的福贵被这个政治帽子吓住了,立即重重打了福贵几下,周围的邻居都来劝。
家珍对有庆被打不满,有庆也对父亲生气,福贵知道自己错了,很多获得了儿子的原谅。
随后又是大跃进大炼钢铁,一群根本不懂炼钢的人,甚至孩子,都在用家里的锅碗瓢盆炼钢,最终只炼出一些粗糙不堪的钢团,根本没法用。
善良又很积极的镇长却用当时特有的大跃进语言说:咱们的钢铁炼出来了,咱们的钢铁卫星上天了,咱们到县上报喜去!大家都立功了,福贵家珍,又唱戏又送水,也立功了!今天食堂里吃饼子庆功,每个饺子里头都包了一头猪!大家要放开吃,敝开吃,吃饱了接着干,15年赶上英国,超过美国不在话下!咱们炼的钢铁呀,能造三颗大炮弹,都他娘的打到台湾去,一炮打到蒋介石的床上,一炮打到蒋介石的饭桌上,一炮打到蒋介石的茅坑里--让他睡不成觉,吃不成饭,还拉不成屎,咱们就解放台湾了!
旁边的老百姓们高兴的哈哈大笑。
可惜,事情并不是都是值得笑的。
有庆由于参加炼钢,也是2天没有睡觉,本来他不愿意再去学校炼钢。不过胆小的福贵劝他去,怕大家都去,自己儿子不去再惹上麻烦。他用饺子来哄儿子。
福贵:有庆爱吃饺子吗?
有庆:爱吃!
福贵:爱吃肉吗?
有庆:爱吃!
福贵:那就好,有庆要是听爹的话呀,咱们的日子就越来越好。你看啊,咱们家现在也就是一只小鸡,鸡养大了就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再养大了,就变成了牛啦,牛以后就是共产主义啦,就天天吃饺子,天天吃肉啦!
到了学校以后,疲劳之极的有庆躺在一堵围墙下睡着了,没想到当时区长正好来学校视察工作。这个区长也就是参加解放军的春生,他由于参加大炼钢铁也有3天3夜没有睡觉,极度疲劳。在春生倒车的时候,由于精神恍惚,居然把围墙撞倒了。围墙的砖头砸在睡觉的有庆身上,有庆当场就死了。
消息传到家珍和福贵处,两人都悲痛欲绝。
春生拿着钱和花圈赶到有庆坟墓去祭拜,被福贵家珍一顿大骂。家珍砸了他的花圈,拒绝收他的钱,并且狠狠的说:你记住,你欠我们家一条命。
凤霞还用石头砸坏了春生汽车的玻璃!春生也极度悲痛,他让司机放了凤霞,低头不语的离去。
随后又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善良的镇长来让福贵交出他保存20多年的皮影,因为这些都是四旧,要毁掉。
牛镇长:你那箱皮影啊,还是烧了吧!那东西全镇的人都见过--留不住!你没看你那些都是什么东西啊,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这是典型的四旧!你看上面社论都下来了,越旧的东西越反动,你看!烧吧,烧吧,听毛主席的话!烧吧,你们家烧完了,我还要到下一家去。凤霞,凤霞,去把你们家火盆拿来,烧!
福贵无奈,只好将皮影都烧掉了。
镇长还热心的给凤霞介绍了对象,一个腿部有点残疾的二喜。身为工人的二喜也是一个老实人,福贵和家珍包括凤霞都很喜欢她,于是同意他们结婚了。
结婚的场面宏大,是文革中特有的场景,因为万二喜是工人,凤霞也是贫民,成分都很好,所以婚礼由牛镇长主持。
牛镇长:今天是万二喜同志跟徐凤霞同志,结婚大喜的幸福日子,咱们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记毛主席,来,咱们唱歌--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
河深海深,不如阶级友爱深;
毛泽东思想是革命的宝,
谁要是反对它,
谁就是我们的敌人,
……(老萨生平都想找出这首歌的作者,但始终都没有找出来。老萨极想看看这个认为毛主席比爹娘亲的作者,在生活中到底是什么样子)
随后,牛镇长又说:咱们这是革命的航船,乘风破浪跟毛主席前进!好了,好了,咱们该走啦,给毛主席敬礼,给毛主席敬礼!
万二喜对着毛主席像大声喊:毛主席他老人家,我把凤霞同志接走了!-----------------当时结婚的标准仪式,我们年轻人看了觉得可笑,老一辈人却觉得很正常。
小两口结婚时,已经是文革最厉害的中期了。
凤霞怀孕了,二喜来和岳父喝酒。
家珍让二喜多照顾凤霞,还调侃的说:当时我怀凤霞的时候,你爹整天不着家(赌博去了)。
不知内情的二喜问:爹,你当时工作挺忙啊!
家珍笑着说:忙!
福贵尴尬的说:不提当年了,爹没什么出息,你们呢是赶上好时代了,等凤霞的孩子长大了时代就更好了。二喜,来,喝酒!
二喜却似乎想到了什么,说:爹,春生被揪出来了,他是走资派,昨天开他的批判大会。爹,咱可得跟他划清界线啊!
福贵吃了一惊,随后满口说:那当然,那当然,一直有界线,一直有界线,多少年了也没好好理过他!
随后突然有一天晚上,面目憔悴的春生突然找到福贵,要求把毕生的积蓄交给他们,偿还有庆的事情。
春生说:我这一辈子就这件事情放不下,处理完这件事,我就什么都不欠了。
福贵虽然对丧子的事情始终耿耿于怀,但他毕竟是个好心人。他询问以后,知道春生已经被打为反革命,而他的妻子也自杀了。春生觉得活不下去,决心自杀,死前来偿还对福贵家珍的亏欠。
这期间有段极为冷酷的对白,虽然只有很少的几个字。
福贵:出什么事了?
春生呜咽着说:我媳妇昨天自杀了!
福贵大惊:自杀了?怎么回事?
春生:不知道!
福贵:人呢?
出生:不知道!!!我就接到一个通知!
不知道怎么死的,也不知道尸体在哪里,真可谓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其实当时就是这样,不要说一个小小的区长夫人,就连周恩来的干女儿孙维世,也不明不白的被害死,随后作为反革命分子将尸体火化,将骨灰随意丢掉。
福贵和家珍尽力劝了春生,让他千万要活着。
下面就是一段点明整个电影内容的对白。
福贵:这时候你千万不要胡思乱想啊,
再怎么你也得忍着,
你可不能再走这条路啦!
春生哭道:福贵,我不想活了!
福贵:你不想活也得活!咱俩可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活下来不容易!啊?你知道吗?这钱说算我跟你嫂子收下了,先搁你在你这儿,日子还长着呢,我知道你现在不好受,可是不管怎么着,也得熬着!也得受着!
春生:我就怕我受不了!
从不和春生见面的家珍突然出来:春生,外边冷,进屋说吧!
福贵:对,进屋说吧!
春生:嫂子,就不进去了,我是偷着出来一趟,还要赶紧回去呢!
见春生转身出门,家珍在后面喊道:春生,你记着--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呢,你得好好活着--
随后,就是文革中后期了。凤霞怀孕足月,马上就要生产。
福贵和家珍去感谢介绍人牛镇长,却发现一直忠于政府的牛镇长居然被打成了走资派。
其实所谓走资派,不过是政治斗争的一个借口而已,最著名的走资派就是刘少奇和邓小平了。
牛镇长:凤霞都要生孩子啦,这日子过得可真快呀!
福贵:二喜捎话来了,人现在县医院,说是就要生了,让我们过去。
牛镇长:太好了,咱们又多了一个小工人阶级啊!
家珍:不喝水了,我们这就过去,等凤霞生了孩子,我们一起来看你!
牛镇长:那也好,不坐了?
家珍:不坐了,不坐了!
家珍和福贵看见镇长老伴在收拾行李,还在哭。
牛镇长说:没事,走吧,走,没事!
家珍:镇长,嫂子哭什么?出什么事了?
牛镇长:以后你们别再叫我镇长啦,他们说我是镇上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明天还要学习班交代问题!
家珍:让你去交代问题?
福贵:怎么都成走资派了?这么多年谁都知道你呀!
牛镇长沉重的说:相信群众相信党吗,反正我是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走的!
家珍:他们让你去了,你还能回来吗?
牛镇长:不说这个了,不说这个了,去吧,去吧,你们看凤霞吧!--去,去看凤霞吧!
福贵:镇长你把心放宽,多保重!
家珍:回头凤霞出院了,一块来看你!
牛镇长:好,好,给凤霞带个信,让她好好生,给咱生个革命接班人!----------------------文革之前和文革中春生的变化
当时医院的医院全部被当做反动派打倒,只有一些17,18岁的年轻护士(红卫兵小将们)负责产科工作。福贵和家珍不放心,让二喜找来一个被打倒的老妇产科大夫王医生。
当时红卫兵小将们不同意王医生进入医院,万二喜只好找了一个借口。
二喜:就是这个王斌,当年在这所医院里,污蔑我们工人阶级的妻子,生理有缺陷,不能生育,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天我们把他揪来,就是要用铁的事实来教育他,批判他,让他看着我们工人阶级生孩子,让他看着我们红色江山后继有人!
红卫兵:还是工人阶级觉悟高,王斌,在这里只允许你老老实实,不许你乱说乱动!
随后万二喜告诉王医生不要怕,只是请他来帮忙。
当时王医生脖子上还挂着牌子,万二喜要帮他摘下来,王医生却阻止了,他无可奈何的说:还是戴着好!戴着吧!
可是王医生因为被关押后几天没有吃饭,气息奄奄,福贵就去给他买了几个馒头。
凤霞生产开始很顺利,儿子馒头顺利出生。但生完以后,凤霞突然大出血,这些红卫兵小将们没有任何临床经验,自己都被吓得浑身发抖,大叫:怎么办啊?怎么办啊?
这时候福贵突然想起了王医生,冲出去找他。
此时王医生却因为一次吃了太多的馒头,导致急性胃扩张,自身难保,已经瘫倒不能动弹了。
最终凤霞因为大出血死去!
片子最后,家珍已经重病,身体还好的福贵带着馒头给凤霞和有庆上坟。
他说:小鸡长大了就是鹅,鹅长大了就是羊,羊长大了就是牛”
馒头问:牛之后了呢?
福贵淡淡的说:牛之后就是共产主义了。
这部片子之所以被禁,在老萨看来三个原因。
第一,片子里面对30年代以后的种种运动和政策,进行了一种隐晦但辛辣的讽刺。
包括土改,镇压反革命运动,大跃进,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这里面有很多现在看起来荒诞不经的事情,但在当时都是正常现象。就比如有些地主后代,因为吃喝嫖赌成为叫花子,最终成分却是平民,而诸如周扒皮那种通过省吃俭用,没日没夜苦干的人却成为地主,被批斗。一个镇长,一会儿成为忠于革命的人,一会儿成为走资派反革命。公共大食堂随便吃饭,吃了不到一年就全国范围饿死人。大炼钢铁,全国都用土窑炼钢,练出来一些根本没有用的报废钢,而真正优质钢铁只能大钢铁厂才能练出来。医院有技术的医生全部被打倒,由狗屁不通的年轻人接手。等等
第二,中国人的命运不由自己决定,而是由当政者决定。
可以看到,《活着》其实是一部悲剧,富贵一家到了最后几乎死光。但这部片子里面,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坏人。赢了福贵的龙二,也算不错,他没有赶尽杀绝,还给了福贵一个谋生的手段。
而龙二因为福贵的房子被枪毙,也不是因为福贵害他,而是他自己主动赢过去的。
抓富贵他们当兵的老全之流,也是迫于上级的压力,没办法不抓民夫,最终他们自己也大批大批的死于战争。
撞死有庆的春生,他也是因为大跃进连续工作,才出了交通事故,不是诚心的。
而凤霞接生的那些红卫兵护士们,他们也不是不想救凤霞,实在是没有能力,根本无法救,自己都差点吓哭了。将老医生都以反动学术权威打倒,也不是这些红卫兵的责任,也是上面的命令。
至于王医生没法救凤霞,也是因为自己被关在牛棚,饿的时间太长,才猛吃了一顿。他自己因为这顿暴饮暴食也差点丢了性命,后来再也不敢吃面,也不能怪他。
而代表政府出现的牛镇长也是一个大好人,他善良热心,帮助富贵家做了很多事情。但很多事情,比如大跃进,大炼钢铁不是他一个小小的镇长决定的,他也没有办法。甚至这个一心为共产主义现身的镇长,最终也被打为走资派,成为阶级敌人,可谓绝大的讽刺。
所以说,其实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并不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而是由一个个统治国家的人所决定。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加害对方的意思,但最终却造成了互相伤害的结果。--------------------------王医生已经被打倒,关在牛棚里,脖子上还挂着牌子。下面是他吃得太多,险些丧命,自然也救不了凤霞了。
第三,中国人为活着而活着
老萨有个同事去过缅甸,又去过印度,他说缅甸非常穷,印度的贫民窟也非常穷,但秩序却相对比较好,为什么?因为缅甸人笃信佛教,印度人笃信印度教,他们都认为这一代吃苦只是下一代享福的一个阶段。只要能够安心于现实生活,下一代转世就会很好。
其实,这些人都不如中国人。《活着》从头到尾,福贵的生活可谓生不如死,生活贫苦,又被拉壮丁,各种政治运动都必须强制参加,他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先后死亡,妻子又重病。有人会说,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但福贵却不这么认为,他对儿子有庆和对外孙馒头说的话,代表了他和大部分中国人的心理。
好死不如赖活,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宁可活的再惨,再没有尊严,也要咬牙熬下去。但熬下去的目的并不是自己去努力改变什么,只是希望外界改变,就是所谓小鸡长大了就是鹅,鹅长大了就是羊,羊长大了就是牛,最后实现所谓的美好世界而已。
中国有句名言,叫做: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其实这句话就是中国人最好的象征,不错,乱世人是不好,但无论如何人绝对不能做狗,他哪怕是一只待遇很好的狗。
因为狗就是狗,狗永远不能成为人,而且做惯了狗,就会成为思想上的狗,即使有了人的身体,再想成为人也不可能了。
在老萨来看,这部片子之所谓被禁播,主要就是因为第三点。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导读:分析《活着》中主人公福贵的人物形象,内容摘要:余华的小说《活着》展示了顽强的生命信条,主人公福贵面临种种苦难,而是努力坦然地活着,活着是他唯一的生活目标,关键词:《活着》,《活着》是先锋小说作家在90年代很具特色的一部长篇小说,在《活着》中,它是怎样吞噬主人公福贵的,余华的《活着》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他用自己内心的强大以及不屈的灵魂顽强隐忍地活着,“活着”是人的一种最朴素、最基本的生存愿望和要分析《活着》中主人公福贵的人物形象
学生:张媛媛
指导老师:张进
内容摘要:余华的小说《活着》展示了顽强的生命信条。主人公福贵面临种种苦难,却没因此而倒下,而是努力坦然地活着。对于福贵而言,活着是他唯一的生活目标。他用乐观对抗苦难,最终让历经苦难的生命变得无比坚韧,这种韧性与乐观的精神承受并超越了一切。 关键词:《活着》;福贵;沉沦;锤炼;升华 【Abstract】Yu Hua's novel\faces a variety of suffering, and therefore did not fall, but efforts have frankly alive. For Fugui, alive is his only life creed. His optimistic to fight against it, and finally let the suffering of life becomes strong, the toughness and optimistic spirit bear and beyond all. 【key words】\ 《活着》是先锋小说作家在90年代很具特色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也是一部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在《活着》中,我们可以看到苦难的身影无处不在,它是怎样吞噬主人公福贵的。面对苦难的残忍,福贵又是如何坚忍的。余华的《活着》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无论苦难再大,它也摧毁不了福贵。他用自己内心的强大以及不屈的灵魂顽强隐忍地活着,以及从苦难中超越出来,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升华,达到一个平静与坦然的世界。 一.生命的沉沦 对于个体而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活着”是人的一种最朴素、最基本的生存愿望和要求,它也是人们唯一的生存信条。对于“活着”,有高尚式的,也有堕落式的,全凭个体的自我抉择。年少轻狂的福贵,他自恃家产丰厚,吃喝嫖赌无一不沾。面对父亲的训斥,他选择出言顶撞“爹,你他娘的算了吧。老子看在你把我弄出来的份上让让你,你他娘的就算了”, [1]让年迈的父亲伤心。他也曾骑在妓女身上向老丈人问好,使老丈人难堪。身怀有孕的妻子家珍为阻止他赌博,挺着大肚子来到青楼跪着哀求他回去,他无动于衷,还对家珍拳打脚踢地凌辱。对 - 1 - 于亲人的劝阻,他没有丝毫的改变,继续沉迷赌博。赌博使他迷失了本性,使他疯狂而又残暴。他就像深陷泥潭的孩子,需要别人的拯救,这个帮他的人并不能只靠别人,还要靠自己。因为等待他人的帮助远远不如自己醒悟。如果他选择站起来,一切都不晚,仍有光明和希望等待着他。如果继续沉沦,那等待他的只有灭亡。最终由于龙二的欺诈,他输光了家产,父亲也因此失去了面对生活的勇气,从粪缸上跌下来,摔死了。他的沉沦使他从天堂坠入地狱,变得一无所有。是站起来还是继续堕落,他选择了前者,选择了自救。钱财、权利是催成人们堕落、自私、沉沦的温床,但它也是福贵改过自新的良药。对于福贵而言,因为没有比“活着”更为重要的了。“只要人活的高兴,就不怕穷”。一无所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而丧失活着的勇气,一无所有没有使福贵丧失生存的动力,他继续寻求着属于他的道路。他的败家很大部分与他父母有关,离不开他母亲的溺爱,但与他自身也有很大的关联,毕竟内因才是决定事情的根本因素。 二.生命的锤炼 改过自新的福贵,想要重新使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但事与愿违,不料又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后来福贵被解放军俘虏放了回来,回来时老母亲已经死去,女儿凤霞在一次高烧后成为了聋哑人。他一心想要和家人在一起好好活着,实现“鸡会变成鹅,鹅会变成羊,羊会变成牛”的理想,但事情就那么不遂人意。儿子有庆为了给县长老婆输血被医生抽干了血而死去。妻子家珍也因长期劳累过度以及营养不良而身患软骨病而死去。随后女儿凤霞在分娩时流血过多而死。之后女婿二喜又在劳动中死于意外事故。最后唯一的亲人――外孙苦根也因吃多了豆子而撑死了。短短几年,他送走了身边一个一个的亲人。这种种的打击和痛苦足以让一个普通人倒下去。但福贵没有倒下,他用坚韧、乐观面对,虽说“痛苦是生命存在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痛苦与生俱来,并一直伴随生命走向终点”,[2]但它们在福贵的面前显得是那样的黯然失色。 在小说中,春生对待苦难的逃避,让我们更加赞赏福贵身上的品质。春生是曾与福贵患难与共的朋友,两人经历过战争与死亡的恐惧。多年之后的重逢竟然是在福贵儿子友庆死于非命,友庆正是为身为一县之长的春生的老婆输血而被抽死的。命运好像跟福贵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昔日的朋友竟是间接导致他儿子死亡的元凶。但曾经的患难之情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因此福贵选择默默承受儿子死亡带来的苦痛,学会渐渐淡忘。在文化大革命时,贵为一县之长的春生沦为阶下囚,人人都对他拳打脚踢。他深夜跑来找福贵,告诉福贵“他不想活 - 2 - 了”。春生这是对愤怒、委屈的宣泄,并且他也想在福贵这里寻找些安慰,获得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与力量。安慰是找到了,福贵让春生好好活着,但最终春生还是选择了自杀。人死是很容易,但最难的便是活着。春生他选择了自杀来逃避现实,逃避生命赋予他的重大责任,他躲在了一个沉寂的世界,不受任何人的打扰,不再委屈和痛苦的活着了。福贵则不同,他七次面对亲人死亡的经历,每一次的打击都是沉重的,足以使一个人倒下。福贵没有倒下,他也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生命,也没有对老天抱怨,更没有撕心裂肺的哀嚎,甚至都没有愤怒,有的只有坚忍。坚忍生命带来的考验,即使现实生活再怎样难以承受,他也要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因为人生不可能是完满无缺与一帆风顺的,正如孟子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3]对于苦难的坚忍与承受,福贵使生命免受它们的威胁,他用自己的生存方式谱写了一首生命的赞歌。没有苦难的承受,又怎能有对生命的锤炼,生命赋予我们的那份厚重,福贵给了我们很好诠释。在每一次战胜苦难的同时福贵也获得了对生命的重新理解,正是那份对生命的重新认识使得福贵好好的活着。 余华曾在《活着》的韩文版自序中写到“‘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4]忍受是福贵对于苦难生命的态度,它让我们看到以福贵为代表的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是怎样对待生命的厚重。他们对待命运的捉弄,只能坦然接受,对待苦难的折磨,只能默默忍受。因为他们明白“好死不如赖活着”。这种福贵式的生存方式向我们昭示了生命本身的要求就是超越苦难,以及好好活着。就像余华所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5]“活着”是每个人最根本的生活形态,它和“死亡”并不是相对而言的。“死亡”意味着个体生命的终结以及某种事物的消失,而“活着”并不只是指个体生命的存在,它还指个体对待生命的那份坚忍,它是一种无言的抵抗。那份坚忍也正体现着余华在序言里所言的“高尚”,即“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6] 三.生命的升华 余华曾说:“福贵是一个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的人”。的确,生命的苦难,命运的无常不但没有损害他的记忆,反而使他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过去。这种对过去的清晰再现是对生命的一种理解,也是对过去的一种反思。面对死亡,不是恐惧,而是平静和坦然。坦然接受一切,“我也想通了, - 3 - 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7] 1.福贵与“牛”的联系 晚年的福贵是与一头老黄牛为伴的,他并不孤单。他还为那头牛起名“福贵”,也许会有人疑惑,福贵怎能与一头牲畜同名,这不是在贬低自己吗?答案是没有。福贵送走身边一个一个的亲人之后,牛成了他生命中惟一的安慰。此时的牛,在福贵的眼里,它不在是一头牲畜,而是自我的象征。其实福贵在买牛时,他积攒的钱足可以买一头健壮的牛,他却买一头十分衰老的牛,就是“福贵”。“福贵”是福贵在屠刀下救的,在充满眼泪的牛眼中,福贵看到了生命的无奈,活着的艰辛。在那头牛身上,福贵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如何在苦难中挣扎。正是因为那头牛,福贵才更清楚的认识自己,以及明白了活着的不易。 在和“福贵”作伴的日子里,福贵不时用亲人的名字称呼身边并不存在的牛。如他对老牛说:“今天友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话还的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8]表面看来这是老年福贵在和老牛“福贵”的对话,但其背后的情感却很意味深长。一方面他以这种方式思念着家珍他们,并且安慰自己家珍他们并没有走远,一直在陪伴着自己,使自己不在孤单;另一方面他也在鞭策老牛的同时,为自己看似黯淡的生命鼓气,让自己更加坚强的面对苦难。 2.超然的灵魂 福贵,他由拥有到失去,再到一无所有;由天堂到人间再到地狱。对于这些痛苦的经历与回忆,他选择坦然与平静的面对。因为他知道不管怎样挣扎,痛苦是不会消失的,还不如默默忍受。以一种忍受的方式来对待生命中的苦难,那么这些苦难就不足为道了。 在回忆自己的妻子家珍时,他是那样的坦然与达观。他带着微笑“家珍死的好,死的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没留下,不像村里有些女人,死了还有人说闲话。”[9]语气很平静,没有丝毫的沮丧。在谈及龙二和春生时说“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性命”。它与《老子》中的一句话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10]水看似柔弱与平凡,它却能水滴石穿,包容万物,也能藏污纳垢。福贵很平凡,但他却有水一样的胸怀和意志,才显得不平凡。他虽然身体瘦弱,却掩藏不住内心像水一样的强大。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他只用了简简单单一句话概括“活着比什么都好”。看似简简单单的,但做起来很难。在今天这个社会,自杀的人不在少数。有为情自杀,有 - 4 - 为战胜不了困难而自杀的。他们这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和对生命的亵渎。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赋予人们的使命与责任,我们要勇于承担,像福贵一样坚忍,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生命。余华所谓的“高尚”,也就是如此。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必须对它负责。对物质享受的过多追逐,只会让我们迷失自我,活在空虚的世界。龙二贪恋本不属于自己的财产,为享受而活,最终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人的个体生命与浩瀚的宇宙相比,是那样渺小,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又是如此的巨大。苦难的不断发生,激发了福贵潜在的承受能力,使他以一种平常心对待苦难,进而使生命回归到一种本真的状态。对于像福贵一样的人们,没有比活着更为重要。眼泪对于他们来说是奢侈品,他们来不及哭泣,因为生活的苦难早已让他们忘记了流泪,他们只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追逐过多的享受,只为朴实的活着。 《活着》作为现实主义小说,它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即福贵。福贵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向我们展现了什么是真正的强者。面对苦难,敢于坚忍,敢于抗争。在命运的静态中蕴藏对生命的执着,在生命的执着背后突显人生的精彩。
注释: [1]余华:《活着》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10) [2]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3]孟子:《孟子.告子下》 [4]余华:《活着》(韩文版自序)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5]余华:《活着》(前言)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6]余华:《活着》(中文版自序)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年版 [7] [8]余华:《活着》上海文艺出版社
4) [9] 余华:《活着》上海文艺出版社
) [10]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参考文献: [1]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2]候玲宽:《试析余华长篇小说中的人性之恶与人性之善》 [3]郑阿平:中国式的生存哲学的阐释――解读《活着》
- 6 - 包含总结汇报、人文社科、资格考试、word文档、旅游景点、考试资料、办公文档、专业文献、外语学习以及分析《活着》的主人公富贵的形象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活着 富贵外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