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无缝对接承诺书”教育,真的安全有效吗

把学校真正建在安全的地方
&&来源:&&
  近日,因为附近废弃多年的水泥厂内危险化学品没有得到有效处置,甘肃榆中一学校45名学生出现汞中毒或尿汞超标,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把学校建在安全的地方很难吗?当代城市治理与教育管理的一个基本观念是,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更是一个城市的紧急避难所,因而承载着公共服务的社会空间职能。换言之,如果发生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学校便是重要的避难中心。如果立足于紧急避难所的角色定位,学校选址、规划布局、硬件建设、抗震级别等校园安全问题,无疑会被提高到一个全新的认知高度。
  纵观近年来由环境公害引发的校园悲剧,选址安全是学校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尽管我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都提到了学校的选址安全问题,但表述相对比较笼统,基本停留在简单的呼吁层面,缺少科学的监测指标和明确的惩戒标准,实践中难以有效遏制土壤污染等更为隐蔽的环境公害。
  因此,无论是通过立法应对土壤污染与修复问题,还是对学校环境进行动态常规性的监测和跟踪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选址的安全问题,避开一切可能存在的环境公害,还需织密制度之网。近日由国务院印发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首次对企业的空间布局提出选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周边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焦化等行业企业”。可以说是为学校选址安全划出了一条政策“红线”。
  学校选址的审批过程,涉及发改委、规划局、教育局、国土局、环保局等多个部门,但目前各个部门之间还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比如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奠基仪式,早在环评报告发布之前就已经举行。将学校选址纳入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协调网络中,促进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与协调配合,进而实现从“块状管理”转向“链式管理”,这是学校建设迫切需要跟进的现代监管理念。
  事实上,将学校定位为紧急避难所,那就意味着学校选址不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行政规划”问题,必须最大限度地保障选址程序的透明化以及广泛的社会参与。如何做到土壤环评信息和监测结果的社会公开,并且在参与渠道和监督程序上体现出完整的可操作性,这是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探索的实践命题。
  归根结底,在面向学校选址的“链式管理”框架中,只有推行更为严格的环评标准,完善更为严格的法律体系,执行更为科学的治理方案,确保更为广泛的社会参与,才能给校园安全一种根本性的制度承诺。
  (摘编自6月3日《中国教育报》)&
  《 人民日报 》( 日 05 版)
(责编:赵竹青、马丽)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网传“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不安全,是真的吗?来源:央视网作者:
  今年的全国学生学籍等相关信息采集均要在网上填写《全国中小学生学籍基础信息确认表》
  近日,网上一篇题为《全国学籍注册那些事儿》的文章,经大量转发后引起不少家长疑问。文章称&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似乎是独立性质的商业公司打着教育部的幌子在大肆收集信息,完成自己的商业目的。
  看到这样的消息,很多家长都表示担心自己孩子的信息会不会被泄露。
  家长:疑虑重重
  这种网络化办公方式,引起了部分家长对于学生信息安全的担心。
  阅读该文章后,家长主要有三点疑虑:一,学校在没有交代相关政策细节的前提下,就让家长填写&全国中小学生学籍基础信息确认表&,并强调如信息有误,后果自负,是否得当;二,针对家长疑问有相关人员解释说,教育部推行的学籍管理系统需要电子录入,该解释是否准确;三,填完表格后,下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APP到手机端,然后用手机拍照上传,做法是否合乎规定。
  这篇文章中还提出了几点质疑:该软件是不是可以视为如QQ、微信等一样的商业化软件,通过学籍管理电子化的幌子采集数据,达到商业化的目的?软件只能在手机上操作,不能在电脑上注册,有手机的独占性,而软件经常出现崩溃,无法登录等现象,安全如何保证?一些偏远、落后地区没有智能手机的家长该怎么办?
  随后,记者采访了宁夏银川市一位小学生家长。这位家长告诉记者,最近学校发短信通知家长到学校开家长会,确实下载过这款APP,并上传资料。另外,宁夏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这是教育部统一要求,6月底全国各地学生学籍信息均须通过这款APP上传完毕。
  记者又电话咨询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得到了同样的答复。针对软件不好用经常崩溃的问题,工作人员回应软件正在调试阶段,后期会逐步改善。而如果家长没有智能手机,可以让班主任帮助上传信息。
  教育部:多种措施保证学生信息安全
  教育部针对家长反应的问题,在官网上发布信息回复。
  记者查询发现,在5月2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已经在教育部网站上,就家长反映的学校要求他们通过&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上传学生有关信息的规定和如何保证信息安全等问题作出了答复。
  针对为何核查学生学籍信息,教育部答复:部分学生学籍信息存在缺项、错误、未更新等问题,个别学生因没有提供居民身份证件号未获得正式学籍号。为加快处理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全国学籍系统学生信息质量,教育部启动数据质量核查工作,并将进展情况纳入月度通报。
  答复中还写到,《通知》要求全国中小学校组织家长(监护人)对全国学籍系统生成的《全国中小学生学籍基础信息确认表》(以下简称确认表)进行核查确认,并将确认修改后的确认表照片通过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上传至学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教育数据中心。主要目的,一是确认家长(监护人)已经收到确认表,并完成学籍信息核对,保障家长(监护人)对学籍系统中学生学籍信息的知情权,有效避免因学生学籍信息不准确,影响学生升学、转学、毕业等业务办理;二是将确认表照片作为电子档案存入全国学籍系统,以备必要时对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核查,最大限度确保学生学籍信息完整准确;三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以通过统计拍照上传完成率了解数据质量核查进展,督促下级单位及时完成数据核查工作。
  此外,教育部回应,&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是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建设的即时通讯平台,目的是在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更好地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服务。该平台由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天天艾米(北京)网络有限公司开发,仅限于对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技术支持服务。
  对于家长们担心的信息安全问题,教育部回应,为配合学生学籍数据核查工作,&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通过电脑客户端、手机客户端(APP)开展咨询、答疑和上传确认表照片,并采取了多项措施保障信息安全。一是所有确认表照片均直接传送并保存在学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教育数据中心,与学籍信息同等对待,&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不保存任何确认表照片信息;二是平台在上线前已通过专门信息安全服务机构的严格安全检测;三是在确认表照片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都采取了可靠的加密方式。上述措施可充分保障确认表照片和学籍信息的安全。
  由此可见,&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是独立性质的商业公司打着教育部的幌子在大肆收集信息,完成自己的商业目的说法是假的。但是学校如果及时与家长解释清楚相关政策,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误解产生。
本文转自:
编辑: 林晶晶|责任编辑: 黄作敏→ 新闻教育 无缝对接 学与用
新闻教育 无缝对接 学与用
努力培养出适应我国新时期需要的新型新闻信息传播人才。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教育得到飞跃发展,如何培养合格的新闻传播人才,我国广大新闻教育工作者这些年来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也在许多方面形成共识。作为即将走向新闻传播领域的准新闻……
去年9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考察新闻学院时指出,各种新型传播手段的出现,给新闻工作带来许多新变化新挑战。同学们要认真研究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掌握新闻工作的新知识新本领,还要在实践中巩固学到的知识,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业正处在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一方面,社会转型、社会变革需要新闻传播的正确引导和助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舆论传播环境。另一方面,由于新技术的影响,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不断涌现,传播媒体在不断进行调整、融合。作为向新闻实际部门输送专门人才的新闻,理所当然地必须接受这一严峻挑战,努力培养出适应我国新时期需要的新型新闻信息传播人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得到飞跃发展,如何培养合格的新闻传播人才,我国广大新闻工作者这些年来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也在许多方面形成共识。作为即将走向新闻传播领域的准新闻传播工作者们,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达到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需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精神。新闻传播行业是一个特殊的专业领域,新闻传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时时需要有清醒的认识,而时至今日,这种意识更需要强化。其次,需要具有较高的境界和较宽广的视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在新闻传播领域经受的考验和挑战也越发增多,变化和诱惑随时可见。对现时社会的观察和认识,新闻传播从业人员需要有一种超越常人的视角和意识,面对社会现实带来的职业腐蚀,新闻从业人员更需要从容和淡定。再次,需要具有适应新的传播方式和特点的能力。随着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媒体受到严峻挑战,传统的新闻传播运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一张纸、一支笔”的新闻报道、表现模式早抛之远矣。这就要求改变新闻培养过程中的一些旧套路。新闻学院的在校期间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锤炼新闻传播的基本功,还要了解掌握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各种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其运作方式,还要具备适应新闻信息传播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继续能力等,以能适应新型的新闻传播工作,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发挥潜能,展现才干。
调查本内容是否有用
上一篇:公安大学扣押了他的档案,要求他腾退房屋。朱某无奈起诉到了法院。昨天记者获悉,市一中院支持了朱某,判决公安大学为教师朱某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现为律师的朱某原是公安大学的一名教师。他起诉称,2003年7月,公安大学聘用他为教师。200……下一篇: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则维持原来的政策。而且,由于各省加分情况各不相同,导致加分标准差异明显。
为此,有专家建议,为体现课改的公平和持续有效,教育部应适当收回各省加分项目的制定权,对不合理的加分项目进行剔除。各省加分项目的……
新闻教育 无缝对接 学与用 相关推荐
{$str_relative_reduce}
新闻教育 无缝对接 学与用 新闻,对接,无缝,教育,传播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系统无缝对接证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