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演义为什么阿里云 全民云计算不及格

大家都在看在阿里云,腾讯云的校园云计算竞争活动中,阿里云好像是败了! - 简书
在阿里云,腾讯云的校园云计算竞争活动中,阿里云好像是败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云翼计划是阿里云给广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每月仅需花费9.9元即可租用一台性能相对不错的云主机,大概看了一下,那配置基本上作为个人网站服务器是没问题的。服务器或者简单的捣鼓玩具都相当不错了。关键是价格相当于正常价格的一折!还是学生好啊。阿里云官网关于“云翼计划”的说明:1)所有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在读高校学生,完成支付宝个人认证与学生认证,可享受2)购买固定机型 CPU1核, 内存1G,带宽:按量付费(15G流量包),系统盘40G(Windows)/20G(Linux)9.92元/月3)每人限买1台,购买的最长时间为剩余在校时间(以毕业时间为结点)4)在指定配置、时间范围内,购买、续费均按活动价,升级如超过指定配置,则不再享受活动优惠注:阿里云的学生信息来自学信网,对于新入学的学生,请确保你的学生信息已在学信网录入,再进行学生验证,避免失败3次被锁个人看来,云翼计划带来的“福利”还是挺不错的。不过提醒一点,这个主机特惠主机是有流量限制的上边也说过了15G每月的流量,使用的时候要好好考虑一下流量的问题啦,不然流量可能会用完的。一旦这个月流量用完了你要么额外付点钱买,要么只能等到下个月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云+校园计划是腾讯云为在读高校生量身打造的扶持计划,旨在为高校生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资金扶持和经验分享。同时让更多高校生了解云计算及互联网知识,为后续职业、创业发展奠定基础。【计划详情】1)优惠的对象:所有全日制统招在读高校学生;2)参与计划的条件:完成腾讯云平台的学生认证3)获得优惠的方法:完成学生认证,到云+校园页面抢购学生优惠代金券。4)享受优惠的时长:从学生认证通过的时间,持续到当前在读学历的毕业时间。
(注意:享受优惠的时长需要大于7个月,否则无法提交学生认证)5)优惠扶持政策内容:
【1元云主机-64元服务器代金券】
有效期:31天,用户使用代金券满65减64元;
发放周期:每个月发放一张代金券,直至当前学历毕业。
指定配置:CPU1核、内存1G、带宽1M、赠送系统盘Linux20G/Windows50G(如超过指定配置,需补齐差价)
【免费域名-25元域名代金券】
有效期:1年,首次代金券金额25元;次年续费代金券50元。
发放周期:每年发放一张代金券,直至当前学历毕业。
指定配置:.cn域名1年(如超过指定配置,需补齐差价)6)取消优惠资格说明:
考核退出:获得优惠名额享受云+校园扶持的用户,连续3个月未主动领取服务器代金券,将被认为主动放弃优惠特权,不再享受优惠。若需要享受优惠,请重新参与优惠资格的抢购。
稽查退出:扶持优惠仅限于本人使用,若发现倒卖相关优惠资源、帐号等行为,将没收其优惠资格。那么问题来了,这两家大厂都在做,这明显属于竞争,不过据我所知,是阿里云先推出的该类活动,不过,现在好像是阿里云败了,截止现在,阿里云已经停止了对该活动的支持
图片发自简书App
前几个月,点开校园任务后会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改为签到领卷,这几日发现连签到功能都没有了,询问阿里云才得知已经暂停了,学生活动,改为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而腾讯云的云+校园还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中,还开展了各类线上线下活动,根据上面的两家活动服务器配置中可以看出,腾讯云确实的扶持很大,1元,没有流量限制,现在这社会,1元你能干嘛,感谢鹅厂的独立,不过确实,现在黄牛太多,不知道阿里云是不是因为黄牛的压力才放弃了该活动,寻找一个新的活动方式!最后,送上腾讯云的9折优惠码
图片发自简书App央视抛出云计算大单:据说被马云接走了|央视|阿里云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央视抛出云计算大单:据说被马云接走了
  新浪科技讯 2月4日中午消息,中国政府采购网披露的信息显示,央视社交电视平台招标结果出炉,东软以949万金额中标。据知情人士透露,该项目是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媒体云计算项目,将由东软合作伙伴负责核心云计算相关平台建设。
  中国政府采购网昨日发布《》,公告称,为了加强资源的共享和应用,促进业务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央视网计划建设社交电视平台。此平台的建设不仅要实现当前系统的服务化、能力解耦、资源池化等需求,而且还能平滑地过渡到服务共享、数据交换的阶段,从而支持快速创新和开放化平台运营。
  央视该云计算项目是顺应“互联网+TV”的技术趋势,实现电视业务和互联网融合,希望把观众重新拉回电视机前。
  公告中标信息显示,该项目中标人为“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标金额949万元人民币。
  而早在2014年2月,东软集团曾与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政府、企业、IT运营等领域的云服务业务的发展,涉及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与服务、市场营销与拓展等合作。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项目将由阿里云负责核心云计算相关平台建设,从金额上看,是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媒体云计算项目。
  新浪科技分别致电阿里云和东软,双方均表示正在了解中,暂不予置评。(李英楠)
马云有钱我们都知道,但是这样撒钱推广,支付宝想要什么呢?微信...
在商界取得成功,不仅需要天赋过人,而且过人之处要与众不同。
从这个意义上讲,苹果和微软已经给未来的PC产业做出一个样本,只...
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将可先于欧洲消费者购买到Model X车型。
有安卓手机厂商特别推出了自动抢红包工具,以提高抢红包的速度。云计算(63)
版权声明:未经同意谢绝转载;经授权的转载需全文转载并保留来源(微信公众号鸣北林techculture)和该声明,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如有文字或图片不全,请移步公众号鸣北林techculture。
云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在你还没有感受到的时候,三次小高潮已经过去了
大客户的硝烟
以前我们说到,Google、IBM、Oracle奔跑着,都在争取第三名的位置。目前看,Google势头不错。证据呢?没有。除非它们拿出靠谱的财务报表,证明各自的可以对比的营收。别拿SaaS和IPaaS加起来与IPaaS对比,也别拿软件销售与服务销售来对比,至于微软和IBM的云计算销售金额,就更让人找不着北了。
在没有可让我信服的云计算营收数字之前,靠感觉。这种感觉的大部分,来源Google的一些组合拳:1
用巨额资金打造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从各方面明示暗示云服务是他们的永久业务;2
通过价格战和拥抱新技术吸引一批小用户;3 通过母公司资源和极低的价格吸引几个大客户并广而告之。
包括微软、Google、IBM、Oracle都在玩着三板斧。他们具体怎么玩的,天天有新闻报道轰炸,你们看过那些报道的可能性远大于看到这篇文章的可能性。我就不在这里帮你们记笔记了。
但是,结果是,头两板斧微软、Google、IBM都在玩,也还玩得不错。Oracle貌似就气势弱了一点。我只说我提到的这几板斧Oracle弱了点,Oracle的营销攻势一点额也不弱。第三板斧,大客户方面,Google可谓玩得最好,微软有点醒悟,IBM可能玩起来比较吃力。
为什么这么说?可能世界500强都是IBM的客户,但我不记得哪个大点个公司或知名公司是IBM云计算的典型客户。我估计,又有人来喷我了,我就知道哪个啥啥啥公司就是IBM云服务的大客户。对不起,我不是调研公司,不是IBM员工,不是IBM客户,我完全可能不知道你说的那些,甚至有可能,我受某些因素影响,故意忽略这些信息。总之,我不知道。
微软被Google的几板斧刺激后,也找了几个大客户来背书。2016年来,日产、宝马、丰田陆续与用上了微软的云。为什么都是汽车公司?不知道。微软显然与传统企业的关系要比亚马逊、谷歌好一些。还有,大众选了Mirantis打造OpenStack私有云,也掀起了一次私有云的小高潮。
相比微软,Google在大客户上可谓营销功夫了得。2016年连续搞定了Spotify、苹果、迪士尼。这几件事对于谷歌云计算的营收帮助不好说,但谷歌搞得这几件事人尽皆知,这几乎从心理上奠定了Google在云计算上的老三位置。
但据分析,Spotify一年只给Google云计算带来30万美元左右的营收,而谷歌和Spotify的公关稿里,一口咬定,这个交易与价格无关,是谷歌的数据分析服务起了关键作用,鬼才信,做了婊子还要立牌坊。
苹果的6亿美元订单虽然大,估计至少分三年来花,而且苹果与Google的订单用来平衡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而已。苹果可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两个篮子都不保险,而且据称苹果已经准备建造自己的数据中心,更多的。三个篮子行不行呢?四个更好,这不,苹果也为IBM云支持Swift语言站台呢。
亚马逊最近也搞定了SalesForce,4亿美元的合同呢。BOX似乎投到了IBM的怀抱。下一场争夺,据说是跟Uber有关。
大客户的迁移可以这么看,如果有几家实力强劲的公司非常严肃的对待云计算,那么他们几家的基础服务其实是差不多的。这很合理,毕竟公有云已经有十年历史,基本的产品,对于有各种资源的玩家来说,虽不是手到擒来,起码认真做了,还是能用的。
公有云服务宕机
&&其实,哪家公有云都有宕机的时候,处于什么阶段宕机频率多大的问题。
&&&&&& 话说亚马逊这些年也没少中断服务,规模大的中断,这几年也不止一次。每一次都能引起一个波澜,激起大家讨论SLA、公有云的可靠性这些毫无用处的东西。没有什么价值,无非是给了公有云的替代产品一些营销素材罢了,给了一些理论派鼓吹自己的理论罢了。
唯一有一点点价值的是:如果至关重要的服务,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记得我加了一个如果。这世界上,没有几个服务可以全部跑在一个随时会宕机的服务器上,但是,也没有几个服务要用到跨数个公有云服务商部署,像苹果那样。
&&&&&& 有个意思的是,今年谷歌云服务宕机了一次,时候有个观察者说了一句话:没人注意到谷歌云服务的宕机,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 不知道你看懂了没有。这意思是说,今天你的脸上长了一个豆豆,然后你隔壁的同事看到了,对你说:呀,没人知道你脸上长豆豆了啊,太可惜了。
&&&&&& 就这意思。谷歌云服务中断了,没有什么人讨论,没有引起客户的恐慌,没有引起观察家和媒体的热议。谷歌公关部门当然松了口气,谷歌云服务部门也可能自认为运气好:呀,没人找我们麻烦啊。
&&&&&& 问题来了。问题就在于,你都中断了,还没人感知到,还没人找你麻烦,没能引起热议,说明你在和不在,没人关心,你的服务对社会和行业影响很小,你的产品不是媒体和行业关注的焦点。
&&&&&& 前面还说谷歌云大客户营销干得好呢,现在又说谷歌云没有影响力。就好像,刚给了颗糖吃,又被打了一巴掌。
&&&&&& 这篇文章可不是写谷歌的。
&&&&&& 重点是,另一个公有云服务商-SalesForce,停止服务一天(某些地区),删除了用户4个小时的数据(部分客户)。
&&&&&& 这下小高潮了:公有云不行了,公有云不可靠,公有云不可控。公有云的替代产品欢呼雀跃:别被公有云欺骗了,公有云也不保险,建设私有云吧。
&&&&&& 吧啦吧啦,吧啦吧啦。这之前,Oracle广告说,来,把公有云搬回家。哦你个吗。然后有高人宣称:云就是别人的计算机和别人的系统。哦你各地。
&&&&&& 超融合是保险柜吗?就算是,你请得起银行的安保系统和安保人员吗?私有云是麦当劳里的汉堡吗?拿回家只管吃掉就完了?
&&&&&& 我不用调查就知道,全世界所有公有云服务商的可用性、可靠性的平均值比全世界所有非公有云的平均值高。这次不说可能,也不说很可能,就是一定。
&&&&&& 为什么大家会关注公有云服务商的宕机?因为太难得太稀有了,一年也没几回。先不说中小公司,那为什么没有媒体报导某个五百强或某个顶级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宕了呢,因为那司空见惯了,不能算个新闻。
云计算财务泡沫
&&&&&& 还记得我之前怎么评价微软IBM的云计算营收吗?大部分人可能没看过,因为那时候大部分人没有关注这个公众号。如果你想详细了解可以往回翻翻,如果你是一个特将效率的人,我这里替你总结两个字:泡沫。详细的说,是四个字:雾里看花。还不够详细?那还是翻一翻我以前的文章。
&&&&&& 其实这些迷雾都是做给华尔街和投资人看的,给外行看的,给只看财务报表的人看的,纯属自欺欺人之举。第三方调查里,还是有各个服务商的财务预测的。未必准确,但一定比那些服务商自吹自擂的云服务营收靠谱。自己都不信,还能指望我相信?
&&&&&& 其实以前也有,此类的小高潮了。比如微软比亚马逊早一天发布财报,云计算收入刚好比亚马逊多0.1亿美元。微软宣称自己季度云计算营收高达60亿美元,全球第一。IBM马上在微博回应,我是70亿美元啦,你微软最多排第二。这特么都是偷换概念惹的祸,我,不是我们,也不是投资人,只认IaaS和PaaS的营收,你那个软件、咨询、服务器等设备、SaaS产生的收入,只是你自己定义的云计算,不具备同等可比性。就像武大郎脚下垫了两个凳子,对武松说:看,我比你高。姚明在旁边站着呢。
&&&&&& 2016年6月3日,甲骨文前任高级财务经理斯维特拉娜·布莱克本(SvetlanaBlackburn)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骨文对不正当解聘做出赔偿,并称甲骨文违反了有关保护揭露雇主行为失当员工的法律。
&&&&&& 具体来说,就是布莱克本控告甲骨文在云服务业务中造假帐。原告指称在甲骨文工作期间,被上司要求在财务报告中计入百万美元计欠缺单据及文件支持的收入,并称自己因为拒绝按上司要求入帐,以及警告就其相信不法的会计行为作举报而被解雇。有关指控引发多间律师行发表声明,表示会代表客户调查可能出现的证券诈骗行为,部分更拟向甲骨文采取法律行动。
&&&&&& 甲骨文发言人否认有关指控,并指原告在甲骨文工作不足1年,因表现欠佳遭解雇,讥讽布莱克本的诉讼“十分荒谬”。资本市场对此的回复是,甲骨文当天收盘大跌3.97%。
&&&&&& 皇帝的新装啊。甲骨文、微软、IBM都是皇帝,都自以为穿着漂亮的新装:云计算业务。大家都假装,当然,不排除很多是真的,相信他们的云业务进展顺利,云营收就像财报上一样漂亮。
&&&&&& 但是却有个小孩喊:皇帝明明什么都没穿!布莱克本可能不是小孩,可能有其他的因素,但它就起到了那个小孩的作用。
&&&&&& 好吧,也许衣服真的很漂亮,但现实是它们不如那个穿新衣的皇帝,至少那个皇帝很坦诚,赤身示人。而有些服务商,却用财务技巧和模糊的业务分类,做成一个飘亮的铁皮,将真实的自己包了起来,谁知道铁皮里面是金缕衣还是衣衫褴褛呢?比起“表里如一”,我觉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可能更大。
小高潮后的絮叨
&&&&&& 云计算大客户争夺战,是公有云服务商与客户之间的游戏;公有云服务商的宕机,是媒体与读者、公有云与非公有云阵线的游戏;财务,是公有云服务商与投资者的游戏。
价格战、开源战、标准战、创新战,商场如战场,有人谋定而后动,有人孤注一掷,有人随波逐流,有人背水一战,有人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人千呼万唤不出来。云计算大戏连台,今年刚刚演出几个小高潮。
慧眼自然不能借给你,但若用心,这里会带给你视野和洞察力。
&&相关文章推荐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155334次
积分:2523
积分:2523
排名:第14437名
原创:94篇
评论:19条
(15)(6)(10)(2)(1)(1)(1)(1)(1)(1)(1)(1)(1)(3)(1)(1)(3)(3)(1)(1)(6)(2)(1)(2)(4)(1)(4)(1)(11)(1)(6)(5)云计算演义(11)为什么阿里云不及格?_鸣北林_传送门
云计算演义(11)为什么阿里云不及格?
cloudcomtimes
版权声明:转载需全文转载并保留来源(微信公众号鸣北林techculture),并同时转载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第一名值不值得称赞?那要看第一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整个行业的影响。 1
到第一名靠什么?第一名通常要靠创新和效率。比如IBM、Oracle、微软、谷歌、Facebook,他们或者曾经,或者现在,或者在某个领域,或者在数个领域,是第一。他们靠创新的商业模式、产品、技术,在某个领域成为老大,有的甚至是创造了一个此前不存在的领域。 比如丰田、宝钢、万科、格力,他们的创新并不是那么显著,或者说虽然也有不少创新但那不是他们成为第一名的重要因素,但管理和执行的效率很高。
当然还有很多可以达到第一名的方法,比如抄袭、垄断、运气等等,都能让一个企业达到第一名的位置。 我认为,其中一种达到第一名的方法-用钱砸,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用钱砸,通常毫无创新和效率可言,而且,通常,伴随着抄袭、垄断,更而且,能否达到第一名与否,通常还是取决于运气,这种完全不可控的因素。 有人说,不管怎么来的,第一名就是胜利者、成功者,利用获得欢呼和赞美,享受肉多汁多的果实。2
阿里云是不是第一名
当然有厂商说,我是云存储市场第一名,我是游戏行业第一名,我是视频行业第一名。
可是我告诉你,这都没有鸟用。
面向开发者和企业的云计算只有两个市场:云主机和IPaaS。云主机当然是一众小弟们玩的市场,只有云主机才能称为一个细分市场,其它只有IPaaS,综合性的云服务平台。
再按产品细分?没有。再按行业细分?也没有。再按场景细分?也没有。纵使一时有,那也就是一时的,不能长久,很快会被IPaaS碾碎。纵使表面上看有,实际上也没有,行业和细分只是营销上的诡辩术。
所以,在IPaaS上的细分,最多时暂时的、表面的。实际,大家都是干的一个事:IT基础设施。
我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是错的。
上面我是用结果来衡量过程。结果可能就两个市场,但过程,比如某些公司的起步,可能是各种细分开始的,功能细分也好,场景、行业、产品细分也好,都有可能。这就好比做生意的第一桶金,什么路子都有,但最终走向,就这两个细分市场。
IDC2015年初的报告说,在2014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整体规模达到3.27亿美元。其中,阿里云以22.8%的市场份额首次登顶IaaS服务市场。2014年阿里云在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达29.7%。
可以说,阿里云绝对是第一。而且其市场份额很可能高于29.7%,甚至可能高于50%。我没有用户调查和市场调查数据,这只是在云计算之中,在云计算之外,各种信息汇聚之后,形成的直觉。直觉,比第六感第一个档次,但有可能比人工智能高一个档次。 3
阿里云的自嗨
自从某个季度阿里云达到三位数的同比增长,就开始这样自嗨了:
对比国际云计算巨头亚马逊最新一季财报,云计算服务AWS收入增长81%,低于阿里云106%的增长速度。这也让阿里云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云服务商。阿里云收入增速也超过了中国公有云市场整体增速。2014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增长61.9%,高于美国市场增速,但低于阿里云106%的增速。
这个自嗨来自于“IT爆料汇”,只能说中国的自媒体也好,传统媒体也好,活得确实艰难。难以产生价值和收入,只能给厂商带点广告,配厂商自嗨的都算是有档次的了。
毫无技术含量的自嗨。事实是这样的:亚马逊AWS季度营收25亿美元,阿里云季度营收1.8亿美元,两者有十倍以上的差距。AWS增长10%,绝对增长量都比阿里云增长100%来得多。AWS一个季度的净利润是6亿美元,比阿里云季度营收多,比阿里云全年营收差不多。2014年之际,除了创业公司和某些所谓的巨头敲敲打打,真正的巨头并未发力,比如百度和腾讯。 自嗨和陪嗨,都没有什么不对。没人能对阿里云说什么,不要说自媒体传统媒体,就是竞争对手,也不好说什么。人家就是没有争议的,第一名。 但是,我看,阿里云不及格。
首先看看阿里云的领先或第一是怎么来的。 4
阿里云是矮子里的将军
关注过拳击或者搏击的人都知道,那都是讲级别的。比如70公斤级,80公斤级,各有各的冠军和排名。70公斤的人去打80公斤级的比赛,那叫瞎闹,最多叫表演赛。因为10公斤的体重差距,对于胜负有很大的影响,70公斤级的冠军未必打得过80公斤级排名10名开外的选手。同样道理,80公斤级的选手跑到70公斤级的赛场上,赢了所有选手,也不能说明什么。
当然,商场和搏击不一样。商场有法律法规,但并没有搏击这样严格的竞赛限制。商场更复杂,更多不确定性,所以对商业竞争并没有那么严格的限制性。 世界500强欺负一个乡镇企业?可以。世界500强可以做一个打火机,灭掉所有温州打火机企业。当然,方法也许只有一个:免费(先不说这么做的合法性问题)。但,纵使如此,500强还是500强,那是因为它的其它业务成为500强的。至于它做成了打火机第一,我不觉得有什么厉害的,我甚至认为它是不及格的:没有创新,没有效率,社会价值甚至为负。 阿里云的第一站,对垒的不是国内第一家云计算公司云快线,而是盛大云。因为云快线在阿里云上线一个月不到就解散了。 阿里云虽然2009年9月才成立,但自称2008年10月就开始研究飞天了。在2011年7月官网上线前的2011年年初,与万网合作云主机。应该说这时,阿里云初步具备产品形态。这中间的研发有两年多的时间,期间包括阿里人自己所说的推倒两次。
盛大与阿里云是同一个月上线的,比阿里云稍晚几天。盛大云大概在2011年初才开始进行研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推出六七款产品,我认为是疯了。因为它的人并没有那么多,而基础设施服务,也不像普通的web服务,很多问题可以上线后再说。
纯从研发上说,盛大云比阿里云的效率至少高一倍。人比阿里云少,盛大大概那时候只搞到300人,阿里云有1000人,盛大云研发时间也只有阿里云的一半。
当然,也有些创业公司比盛大云的效率还高。搞技术的都知道,人多并不意味着力量大,需要好的组织、沟通、架构、流程。但肯定的是,阿里云研发效率比盛大云和绝大部分公司低。哦,对了,据说阿里有一个项目多个团队同时干的传统。谁干的好用谁的,那么最后可能就是三个人干了一个人的活。对于有钱的大公司,不能说这个错,为了增加百分之一的胜算,投入两倍的人力,那也可能是值得的。
你会说,那盛大云怎么还是败了呢?败是败了,但绝不是败在研发能力和研发效率上。 研发能力和效率不高,却能够有后来的发展,显示了阿里云的第一个运气之处:钱够多,愿意等够长的时间看到结果。这当然首先是因为背后是阿里巴巴财大气粗,其次马云和阿里对战略业务耐心还可以(但是,还不够,后面会说到),另外一个则是王坚博士有能力说服马云和阿里集团。 我不愿意说半头话,也不愿意至只批评不建议,也不愿意只说表面不说内涵。但我不是理论家、不是咨询师、不是亲历者,说与不说,说多少,说多深,说多明白,有时候也看心情。阿里云和盛大云上线头半年,两者的客户数量至少持平,甚至盛大略多。 盛大云败在三个问题:不够理解产品、不够理解国情、不够坚持。情怀一点的另外两个问题是,没有情怀和理念,没有战略耐心。 说得实际一点,时间太短,只能在技术、功能、体验上照抄国外同行,没有理解、考虑或内用户的情况。这里我不说用户习惯,遵循和改变用户习惯,都是可以的,前提是你要知道用户的情况。那时的云计算用户,都很小,并不知道主机系统盘和数据盘的区别,特别是网络盘是分布式块设备的价值。也不理解盛大云的云主机,只用系统盘,跟自己在服务器上只用罗磁盘,没什么区别。然后,就有了磁盘事件(欲了解历史,参考中国IaaS产业年度点评2012,在公众号前面)。盛大云声誉遭遇突然危机。 这个时候,显示出了阿里云的第二个运气之处,阿里云的系统盘和数据盘都放在了分布式存储系统之上。别告诉我这是阿里云的英明神武,打死我也不信,后面还会说这个运气成分更大,而且很快显示出问题比好处更大。所以,尽管头两年,阿里云也有几次大规模的系统宕机,甚至机房停电,但客户的存储数据损失很小,几可忽略。阿里云,安然度过这几次当即危机,而盛大云则遭遇客户的强烈反应。 还有一个不是突然危机,确实持续的危机,那就是对IDC现状不了解。高层竟然不知道双线,不知道BGP,不知道备案。那还搞个毛云计算啊?在中国搞云计算,一大半是要搞定IDC的事。 不知道备案咱就原谅了吧,毕竟那时候还有阿里云这个难兄难弟,也不知道要备案。反正就是,刚上线的大约头半年,阿里云和盛大云都没有备案服务,这块大家半斤八两。问题是,阿里云很快开始于万网合作,并由此意识到万网在带来那点客户之外的其他价值,直接打断万网了万网的分拆上市进程,由此开始了阿里云和万网的全面整合。 万网本就是IDC领域的老牌公司,备案相当熟练了。所以虽然盛大也在上线几个月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着手解决,却显然没有万网现成的体系来得快。然后就是,万网的虚拟主机全面迁移到阿里云上,万网的域名、虚机客户挖掘了再挖掘,向阿里云上赶。加上阿里电商体系的商户和合作伙伴资源,翻个底儿朝天,向阿里云驱赶。虽然盛大云也捉摸了一些盛大游戏的用户和合作过半,显然规模和基础设施需求,无法与万网和阿里电商的客户多,虽然,这几波阿里也没有捞到太多客户,但至少比盛大多很多。 这里显示出阿里云的第三个运气之处:收购的万网。万网虽然在2009年被阿里收购时,是阿里系当时最大的投资。但往后走,这个收购就是个小虾米了,因为阿里后面的资本运作很多,有些也很大,而万网大概花了5.4亿人民币左右。阿里收购万网的时候,阿里云还没有成立。而且收购的目的和云计算也没有一丁点的关系,收购的目的是让阿里巴巴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链条上延伸。 收购万网,基于马云最初的一个设想,即把阿里巴巴打造成一个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平台,为中小企业(即小B)提供其所需要的各种服务。淘宝为阿里巴巴上的“B”提供消费者,万网、阿里软件等企业为阿里巴巴上的“B”提供软件工具与服务。比如投资shopex,做软件的,万网,卖域名和虚机的,两者结合,开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新形式。 马云的设想是传统企业涉足电子商务,通过阿里巴巴能享受到一站式服务:万网提供域名并为其定制网站;阿里巴巴、淘宝网及淘宝商城为其对接用户;支付宝提供结算服务;一淘作为入口为其推荐并输送流量。 然而,万网有企业IT服务的雏形,这给后来的阿里云带来了企业IT的经验、客户流,而这一点,阿里当时完全是无意的。 带宽上,阿里云是BGP,盛大云是电信单线啊!这特么太要命了。单线意味着用户的服务在中国一半的地方要么无法访问,要么访问体验非常差。等盛大云意识到这个问题,着手解决,已经一年过去了。这一年,中途还有磁盘事件,口碑已坏,客户如同南飞的大雁,纷纷离去。 这显示出阿里云的第四个运气之处:阿里集团的基础设施已经经过其他业务千锤百炼。基础设施分硬件和软件。软件基础设施,可能BAT各有千秋。但硬件基础设施,阿里云在互联网公司里肯定数一数二。
说点情怀和理念吧,是很虚,很多时候这玩意很难用语言表达。只能举个简单的例子。那时候,阿里云继承了阿里电商的搞法,大搞活动、促销。然后盛大云的营销体系,就是这样干的:招阿里的营销,学阿里的活动和促销形式。对云计算、产品、营销,没有想法啊。我的说法就是,没有情怀和理念。 再说盛大云的战略耐心吧。大概是盛大云上线一年左右,CEO何刚就出走。给何刚的时间从搭台唱戏到下判断,不到三年时间。研发占去了一年半左右,我估计陈天桥给何刚的时间只有两年。两年对于互联网项目已经是很长了,而且与云计算,企业IT项目,变革企业IT的项目,只能算开个头。 因为太着急,所以一下子上很多产品,所以对产品和国情没有深入了解,所以头一年,打了几帐都输。开头输,问题多,并不是致命的,阿里云就是例子。问题是,陈天桥并不是深刻理解云计算的人物,那时还有支付等战略性业务,看起来更有前景。陈天桥成为富翁之后,再也没有年轻时把全部资源压在一个事情上的魄力了。因为拥有了很多,赌的筹码就大了,自然不敢下全注,再说还有其他看起来挺热门的趋势。
看两段原话,是王坚博士代表阿里云说的:
“超越Hadoop”一节:阿里云战略上最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坚持追求拥有自己的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而且,经过三年艰难地技术攻关,数次推倒重来,终于跨过了这个技术门槛,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实现了飞天(Apsara)这个非常扎实的通用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它除了MapReduce之外,还支持最广泛的各种编程模型。而且,阿里云技术人员在这个统一平台上实现了电子邮件、搜索、地图、弹性计算、数据处理等众多功能,也就是说邮件和搜索底层是一样的,除他们外,在世界上只有 Google能够做到这一点。
“超越Hadoop”提出问题:为什么不直接用Hadoop呢?王坚回答:“大家都会觉得,直接用Hadoop不是很好更快吗。Hadoop当然在离线大数据处理上很有价值,但它无法解决我们公司公共云计算服务的问题,因为我们已经上线的云服务,已远远超出Hadoop的能力,这和公司的定位是有关系的。今天飞天已很好地支持了阿里云的各类业务,其中也包括了大数据处理,从这个意义上讲,飞天实际上已经超越了Hadoop。”处于核心的飞天系统竟然是Hadoop的升级版?这是要做大数据的节奏?做存储系统的节奏?都不是,是要做公有云平台啊。后面一系列的产品性能问题,都来源于此。这种Hadoop升级版的分布式系统,在上线后,用户稍微多一些之后,磁盘IO成为一个巨大的瓶颈,10Mbps的读写速度也不能保证。盛大云情况略好,但IO略好,挡不住磁盘损坏啊:读写慢比数据没有了好。 但是,慢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放个没什么人访问的小网站没什么影响,放个有读写操作的网站,问题就来了,撑不住。大掌门和博客园事件,基本都来源于此。研发压力很大,软件优化,比如三份写成功改为一份写成功即返回,硬件优化,比如上SSD磁盘,改进虽然很有限,多少还是有效果的。至于,某些真需要高IO的产品,比如关系数据库,大概只能抛弃飞天存储系统了。这里显示出阿里云的第五个运气之处:同时代的盛大云问题大不坚决,小公司问题少但没阿里有钱有影响力,有钱有影响力的公司还在打瞌睡。阿里云有足够的时间、金钱、人力,来调整系统结构,优化软硬件。等过了两年,虽然不能说性能卓越,起码凑活能用的时候,腾讯百度还在睡眼惺忪。 盛大云自此已成历史。腾讯百度即将陆续登场。 回来说阿里云。明白了吗?Hadoop或Hadoop的升级版,是阿里云的核心。考虑到这是王坚博士所说,王坚组建并执掌阿里云数年,可以说,阿里云在2010年3月之前,几乎都在潜心搞Hadoop的重写或升级版,分布式存储和计算平台,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是大数据。 阿里云成立之时,2009年9月,前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软件总经理王涛曾表示,阿里云计算可以将阿里系各个平台上的商品信息、信誉体系、支付工具、IM用户资源挖掘提炼,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所以,阿里云的成立初衷是整合内部的数据,并分析提炼。后来也提出了分享阿里系的数据说法。跟大数据的说法一样,这当然是正确的。信息是人和外界世界联系的纽带。在IT出现以后,很多信息表现为数据,数据当然很重要了。至于大数据,那只是IT发展到某个阶段,数据量多了,怎么存储怎么利用的问题。有什么值得大说特说的呢? 2010年初的时候,项目应该已经搞了一年多了。可是,就算搞出来,谁用呢?阿里体系?
阿里体系当然不怎么用的,或者说也就是拿来做做实验而已。每个业务体系有自己的分布式系统,有自己的数据存储、分析系统。 既然叫阿里云,那就得向主流的云靠拢啊。不能说自己喜欢玩分布式存储和计算系统,就一直玩这个,还得市场化啊。一直埋头挖井,抬头一看,别人在种麦子啊。于是开搞云主机。2010年3月前后开始吧。于是阿里云筹备了新的项目组,基于飞天系统,也就是这个hadoop升级版,开发云主机等产品。至于必须基于飞天,而且所有产品都要基于飞天,王坚博士有实际的压力,也有情怀的因素,你懂的。 分布式系统搞出来,是没人买的。云主机差不多半年搞出来,可能有人买,至少云快线再卖,阿里云的云主机谁卖呢?瞅了瞅,就万网吧。
2011年初,在万网上线了阿里云支持的云主机。可是万网是很实际的,也很保守了,云主机都要长得像VPS,至于云存储、NoSQL数据库,万网可是不带正眼看的。这可怎么整,别说大数据,云计算名号也不能保得住啊?外有亚马逊的云,内有即将上线的盛大云,上千号人的阿里云不能就支持万网做个VPS吧。 阿里必须开始自己的云计算平台。至于万网,你爱怎么玩怎么玩,爱上哪上市上哪上市吧。不过后来发现万网上市并不那么顺利,阿里云也多少需要一些万网的资源,那就把万网收了吧。 阿里云不仅仅是网站上线前,把分布式数据平台作为自己的核心。上线后,也没忘了数据,也许仅是为了阿里云成立和运转时对马云的一个承诺?我们要搞数据!
尽管从阿里云网站上线之初,就没搞过什么数据的事,我指的是阿里的数据。关于阿里云打造“数据分享第一平台”的定位,那简直就是胡扯。这里再引用王博士在2012年初的一段话:
阿里云对自己使命的表述方式颇有点与众不同——打造以数据为中心的先进云计算服务平台。在对话中王坚不无自豪地表示,三年前公司成立的这个初衷,现在一个字都不用改。他们当初对云计算的理解和判断基本上仍然是成立的。为什么这么强调数据?王坚认为,数据将成为对国家和企业至关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而且,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个革命性变化——数据都是在线搜集完成的,从不在 线到在线,使数据真正具有了战略价值。与他的说法可以相互印证的是,全球范围内Big Data也成为业界大热词,有国外观察者称数据将成为新时代的石油。
很简单的问题:数据是什么数据?分享给谁?
阿里云 “数据分享第一平台”的口号,直到2015年才改掉,改成如今的“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平台”。
阿里云如此热衷大数据和数据分享,一定是与马云分不开的。马云前几年动辄DT时代,我想既是王坚给马云吹风,也是马云和王坚互相找到了知己、互相打气。马老板开口闭口DT时代,王坚开口闭口分布式大数据,这马屁必须得拍响啊!
不过,从亚马逊公布云计算营收以来,马云已经开始说大数据云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了,当然,DT还是要重新解释一下的。马云更相信DT时代的说法,更相信大数据,也许因为这个更好理解,也许因为王坚成立阿里云之初和马云达成一致的就是这个愿景。
在我看来,上至马云,下至王坚和阿里云的初期核心员工,将DT和大数据作为阿里云的初期定位,但却起来个阿里云的名字而不是阿里数据的名字,很令人费解,难道只是因为那时候云听起来更时尚?
大家来体会一下:
2012年9月9日,在第九届网商大会上闭幕式上,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再次站上了网商大会的舞台,发表主题演讲。马云表示,从明年1月1日开始,整个阿里集团将会转型,从自己直接面对消费者变成支持网商面对消费者。阿里集团的下一个十年,将开启“平台、金融、数据”三大战略。马云表示,“数据如果不是拿来分享,那他就只是一堆数字”,阿里集团未来将挖掘并分享海量数据,为更多企业创造价值与机会。他强调,在新时代,数据将会影响世界,“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很难预测,但经济上的地震是可以被预测的。大量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在干什么,未来会怎么样。假如我们有了一个数据预报台,就像为企业装上了一个GPS和雷达,企业的出海将会更有把握。”-请注意,没有云计算的位置,数据分享,是阿里云的使命,马云这么想的,阿里云的网站上也是这么写的。
2016年6月28日,在杭州举行的“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浙江发展专题报告会”上,马云和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为浙江全省副厅以上领导干部讲了一堂生动的“大数据、云计算课”。马云说,今后一段时间,阿里将积极助力打造“数据强省”、“云上浙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助推浙江经济提升未来竞争能力。-请注意,大数据排在前面。
如此等等,我就不列举了。大数据很好理解,大就是强,大就是牛叉,通俗易懂也高大上。我十分体谅阿里云的小伙伴们,必须在同一个分布式存储和计算系统上,架设各种云计算产品,必须在没有任何数据分享产品的情况下,将数据分享作为公司的第一口号。干着云计算的事,喊着数据分享的口号。
即使亚马逊发布了云计算财务数据后,马云和王坚有所松口,但言云计算必提大数据,DT时代更是重新解释为大数据和云计算。我突然想,马云和王坚是不是认为,大数据是存储,云计算是计算呢?
他们有情怀,我也有。大数据不过是云计算时代的一个场景而已。其它云计算公司,包括阿里云,现在也不是没有数据服务,不仅包括存储分析能力,也包括数据本身。而这都是后面的事情了,数据相关业务占云计算公司的收入也不大。也许将来会更大,但也只会是主要业务之一而已。
同样在2012年,阿里云还很苦难的时候,公有云只是个可选项。王博士当时这样表述:
阿里云的业务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数据中心和技术、运营都由阿里云负责,一种是数据中心和服务器是客户的,阿里云负责技术和运营,与客户分享收入。后一种模式已经有好几家公司在尝试,王坚预计后一种可能利润更高。
2015年7月的云计算大会上,虽然不是阿里云的CEO,仍然作为阿里云代言人的王坚博士说:
王坚强调,有别于此前提出的公有云和私有云概念,阿里云正在积极打造在基础设施和安全特性层面完全统一的公有云和专有云。“互联网的发展给云计算带来了一个巨大机会,国内很多有实力的大客户都愿意用公共服务、用专有云的方式来使用云计算”。
2016年,阿里云在市场稿件里如此介绍:阿里云专有云有五大技术特点,包括大规模充分验证的全产品堆栈,满足任意想象的应用架构组合;基于多租户模型的企业级云安全架构,全方位保障企业信息安全;基于全API开发的开放架构,一次开发,全局部署;基于自动化,数据化,智能化的统一运营运维;和公共云一样完整的产品线和服务能力。
本以为阿里云是同类,公有云的旗手,自此只能无奈承认:商业面前,情怀就是那口丑气。相比公有云,当然私有云客户大,来钱快啊!
阿里巴巴的其他业务窘迫到何种程度,要靠阿里云的营收和增速来提振股价吗?
2016年5月,德银发布报告,说阿里云营收超谷歌云计算,进入全球前三。2016年6月,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调高阿里股价预期,对阿里云估值达390亿美元,三年后阿里股价靠云计算。阿里云未来5年内营收将突破 185 亿美元,收入和盈利前景可观,由此将阿里巴巴目标股价由 119.3 美元上调至 130.6 美元。
这些大机构报告发布以后,包括IDC圈、36氪、科技朱比莉等一众媒体开始给阿里云刷墙,论证阿里云为什么就是第三,为什么阿里云未来前景大好,为什么,没有别人的菜。
好吧。是时候说点正事了。
有人说,阿里云很努力,结果也证明阿里云是中国营收第一名。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无可挑剔。
有人说,你一会说阿里云曾经有很多问题,一会说阿里云有很多的好运气,只要好运气盖过了问题,运气就是实力,运气就是必然。
有人说,你看着阿里云发展很好,大家都说阿里云发展好,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心理太阴暗了吧,度量太小了吧,鸡蛋里太挑石头了吧。
不管你说什么,挡不住我批评阿里云不及格之处。5
阿里云不及格在哪里
阿里云的精神领袖严重拖后腿。他们搞错了情怀。把DT作为情怀,把大数据作为情怀,把hadoop升级版分布式系统作为产品技术架构的统一基础,这不利于阿里云的品牌塑造、产品品质。阿里云员工的心里矛盾倒在其次,阿里云产品的口碑在各种强力支持下却没有显出优势,甚至连续出现大的性能危机。
阿里云含着金蛋却孵出银鸡。上面说了阿里云的五大运气,其实就是说阿里云拥有全中国其他所有公司都没有的先天条件。从资金、战略耐心、BGP带宽、人员数量质量,到备案服务能力、中小企业客户基础、传统基础设施服务协同,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条件,它都一一具备了。只剩下人怎么干的问题。但是从阿里云上线之初,后面陆续出现的IO问题、客户激烈反应问题等看,口碑不佳。一个千人团队研发两年多,上线两年多,才成为一个小客户凑活能用的产品,简直是奇耻大辱。
情怀和能力均三观不正。 DT和大数据情怀,让内外在品牌定位和理念上费解。大一统的基础架构平台,让架构者、开发者吃尽苦头,产品口碑和用户体验总是缺失一环。公有云到专有云,情怀已丢弃,营收第一。当然,相当数量的公司,包括创业公司,为了营收和融资,抱公有云和私有云两条腿。这既是情怀问题,也是战略问题。这既是情怀问题,也是能力问题。能力上,另一个让人笑柄的是,阿里云的云主机产品,长期以来用几根拉杆随意拉伸组合来确定主机的配置(最近做了更多限制,不让用户随便拉了),并视这种配置方式为云计算弹性能力的重要部分。云计算的弹性伸缩原本不是指这个,或者说主要是指横向伸缩,而不是纵向。阿里云的人以此为傲,并被国内各大云计算公司消防。东东施效颦与东施,东施是阿里云,东东施是国内其他云计算公司。我猜阿里云的产品设计团队,对于全球主要云计算的产品,停留在看产品名和描述的程度上。
阿里云阻碍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壮大。阿里云大概占国内市场份额半数以上,但依然是阻碍了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壮大。原因无它,以阿里云自身和背后的各项实力,产品性能平平,口碑平平,服务不好视频、游戏、高性能需求的互联网客户,中型和大型的互联网客户、传统企业客户,哪里敢大步转向公有云呢?阿里云以公有云头牌出现,阿里集团为之背书,政府合作连连,广告打满所有可以打的地方。从资源利用效率上讲,可以说是劣币驱逐良币,其它云计算公司可能不是输在产品、口碑上,而是输在价格战、营销战的可投入资源上。响当当的市场第一名的实力如此,客户还敢想象第二第三名的产品能好到哪里去?用户会认为,公有云就是如此这般的能力,对上公有云毫无兴致。
阿里云营收结构畸形却爱自嗨。看不惯这个形式。当然,为了种种原因,我是阿里云我可能也会这样,但我不是。阿里云公布了营收,并未公布营收结构。所谓全球第三的营收,首先专有云可能占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合并的万网的的传统IDC业务可能占了四分之一到三份之一,可比的公有云大概只占到一半,甚至不到。如果这样算,按科比业务计算,全球第几呢?微软和IBM还说自己云计算全球第一呢。 6
如果以成败论英雄,阿里云现在算得上成功,毕竟行业营收第一。但我们很多人更相信的一句话是:不以成败轮英雄。
阿里云自身的投入资金、人数、其他资源,可能比全中国所有公有云的投入都大。但它的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见公众号其他分析文章),比国外和国内公司,包括一众创业公司,都要低。 阿里云在暴发户式的投入,和铺天盖地的营销下,对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作用,总体为负。一众创业公司,大量宣传了云计算各个细分产品和技术,阿里云只是说大数据好请买我的云主机。而阿里云的产品不及投入换来的地位,让潜在客户不敢大步走进公有云。这大大缩小了中国的公有云该有的市场规模,根据该号其它文章分析,全球IaaS市场规模是全球IDC市场的47%,而中国IaaS是中国IDC市场的7.4%,7.4和47就是可比的差距,可以说,如果全球IaaS成熟度是47分,中国就是7.4分,我们需要增长7倍才能达到世界水平,也就是美国水平。
如果有任何公司具备阿里云的资源,结果一定比阿里云好,或者一定能打败阿里云。这一局,阿里云赢在了垄断。
好比如来佛打得过孙悟空,黄飞鸿打得过渔夫,李逵打得过黄花闺女,那又如何?
这就是垄断的坏处,劣币驱逐良币,以及一只老鼠坏一锅汤。要么老鼠自己变成小鸡和蘑菇,要么来只猫把老鼠请出去。这就是中国热门市场的悲哀:个体赢,行业输。
阿里云离成功尚远,中国云计算市场离成功更远,已经在路上的行者且行且珍惜。
我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是错的。
射粉团,古时端午节游戏。一切都被商业裹挟,就是文明的代价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鸣北林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7月3日 21:42
鸣北林 最新头条文章
鸣北林 热门头条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云云计算专业认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