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以上病媒生物防制设施建设试验室配置监控设施包括哪些

粮油检测微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
第一法适用于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性检验;第二法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较高的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计数;第三法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较低而杂菌含量较高的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计数。&2 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2.1 &恒温培养箱:36 ℃±1 ℃。&2.2 &冰箱:2 ℃~5 ℃。&2.3 &恒温水浴箱:37 ℃~65 ℃。&2.4 &天平:感量 0.1 g。&2.5 &均质器。&2.6 &振荡器。&2.7 &无菌吸管:1 mL(具 0.01 mL 刻度)、10 mL(具 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2.8 &无菌锥形瓶:容量 100 mL、500 mL。&2.9 &无菌培养皿:直径 90 mm。&2.10 &注射器:0.5 mL。&2.11 &pH计或 pH比色管或精密 pH试纸。&3 培养基和试剂&3.1 &10 %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3.2 &7.5 %氯化钠肉汤:&3.3 &血琼脂平板:3.4 &Baird-Parker琼脂平板:3.5 &脑心浸出液肉汤(BHI) &&3.6 &兔血浆:3.7 &稀释液:磷酸盐缓冲液:&3.8 &营养琼脂小斜面:3.9 &革兰氏染色液:&3.10 &无菌生理盐水:&第一法 & 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检验&操作步骤&样品的处理&称取 25 g 样品至盛有 225 mL 7.5 %氯化钠肉汤或 10 %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 均质 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 225 mL 7.5 %氯化钠肉汤或 10 %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 1 min~2 min。若样品为液态,吸取 25 mL 样品至盛有225 mL 7.5 %氯化钠肉汤或 10 %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的无菌锥形瓶(瓶内可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振荡混匀。&5.2 增菌和分离培养&36 ±1 ℃ &℃ &血平板18 h~24 h&Baird-Parker平板18 h~24 h或45 h~48 h&Baird-Parker平板,血平板&检样&25 g(mL)样品+225 mL 7.5 %氯化钠肉汤或10 %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均质&血浆凝固酶试验&将上述样品匀液于 36 ℃±1 ℃培养 18 h~24 h。金黄色葡萄球菌在 7.5%氯化钠肉汤中呈混浊生长,污染严重时在 10%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内呈混浊生长。&5.2.2 &将上述培养物,分别划线接种到 Baird-Parker平板和血平板,血平板 36 ℃±1 ℃培养 18 h~24 h。Baird-Parker平板 36 ℃±1 ℃培养 18 h~24 h 或45 h~48 h。&5.2.3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 Baird-Parker平板上,菌落直径为 2 mm~3 mm,颜色呈灰色到黑色,边缘为淡色,周围为一混浊带,在其外层有一透明圈。用接种针接触菌落有似奶油至树胶样的硬度,偶然会遇到非脂肪溶解的类似菌落;但无混浊带及透明圈。长期保存的冷冻或干燥食品中所分离的菌落比典型菌落所产生的黑色较淡些,外观可能粗糙并干燥。在血平板上,形成菌落较大,圆形、光滑凸起、湿润、金黄色(有时为白色),菌落周围可见完全透明溶血圈。挑取上述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及血浆凝固酶试验。&5.3 鉴定&5.3.1 染色镜检: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排列呈葡萄球状,无芽胞,无荚膜,直径约为0.5 μm~1 μm。&5.3.2 血浆凝固酶试验: 挑取、 Baird-Parker平板或血平板上可疑菌落1个或以上,分别接种到5 mL BHI和营养琼脂小斜面,36 ±1 &℃℃培养18 h~24 h。&取新鲜配置兔血浆 0.5 mL,放入小试管中,再加入 BHI培养物 0.2 mL~0.3 mL,振荡摇匀,置 36&±1 &℃℃温箱或水浴箱内,每半小时观察一次,观察 6 h,如呈现凝固(即将试管倾斜或倒置时,呈现凝块)或凝固体积大于原体积的一半,被判定为阳性结果。同时以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和阴性葡萄球菌菌株的肉汤培养物作为对照。也可用商品化的试剂,按说明书操作,进行血浆凝固酶试验。&& & 结果如可疑,挑取营养琼脂小斜面的菌落到 5 mL BHI,36 ±1 &℃℃培养 18 h~48 h,重复试验。&5.4 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验&可疑食物中毒样品或产生葡萄球菌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鉴定,应按附录B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6 结果与报告&6.1 结果判定:符合 5.2.3、5.3,可判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2 结果报告:在 25 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GB 10&5&36 &℃±1 &℃第二法 & 金黄色葡萄球菌 Baird-Parker平板计数&7 检验程序&8 操作步骤&8.1 样品的稀释&8.1.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样品置盛有225 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r/min~10000 r/min均质1 min~2 min,或置盛有225 mL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2 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8.1.2 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样品置盛有225 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匀液。&8.1.3 用1 mL 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 1:10样品匀液 1 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 9 mL 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 1 支1 mL 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 1:100的样品匀液。&8.1.4 按8.1.3 操作程序,制备 10 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 1次 1 mL 无菌吸管或吸头。&8.2 样品的接种&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 2 个~3 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 10 倍递增稀释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 1 mL 样品匀液以 0.3 mL、0.3 mL、0.4 mL 接种量分别加10倍系列稀释&选择2个~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接种Baird-Parker平板&计数及血浆凝固酶试验报 &告&检 样&25 g(mL)样品+225 mL 稀释液,均质&45 h~48 h GB 10&6&入三块Baird-Parker平板,然后用无菌L棒涂布整个平板,注意不要触及平板边缘。使用前,如Baird-Parker平板表面有水珠,可放在 25 ℃~50 ℃的培养箱里干燥,直到平板表面的水珠消失。&8.3 培养&8.3.1.1 &在通常情况下,涂布后,将平板静置 10 min,如样液不易吸收,可将平板放在培养箱 36 &±1 &℃℃培养1 h;等样品匀液吸收后翻转平皿,倒置于培养箱,36 ℃±1 ℃培养,45 h~48 h。&8.4 典型菌落计数和确认&8.4.1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 Baird-Parker平板上,菌落直径为 2 mm~3 mm,颜色呈灰色到黑色,边缘为淡色,周围为一混浊带,在其外层有一透明圈。用接种针接触菌落有似奶油至树胶样的硬度,偶然会遇到非脂肪溶解的类似菌落;但无混浊带及透明圈。长期保存的冷冻或干燥食品中所分离的菌落比典型菌落所产生的黑色较淡些,外观可能粗糙并干燥。&8.4.2 &选择有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的平板,且同一稀释度 3个平板所有菌落数合计在 20 CFU~200 CFU之间的平板,计数典型菌落数。如果:&a)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的菌落数在20 CFU~200 CFU之间且有典型菌落,计数该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 &b) &最低稀释度平板的菌落数小于 20 CFU且有典型菌落,计数该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c) &某一稀释度平板的菌落数大于 200 CFU 且有典型菌落,但下一稀释度平板上没有典型菌落,应计数该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d) &某一稀释度平板的菌落数大于 200 CFU 且有典型菌落,且下一稀释度平板上有典型菌落,但其平板上的菌落数不在 20 CFU~200 CFU之间,应计数该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第三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MPN计数&12 操作步骤&12.1 样品的稀释&按8.1进行。&12.2 接种和培养&12.2.1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 3 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 10 倍递增稀释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 1 mL 样品匀液接种到 10%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管,每个稀释度接种 3管,将上述接种物于 36 ±1 &℃℃培养45 h~48 h。 &10倍系列稀释&选择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各吸取1 mL,&分别接种于3 管10%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接种Baird-Parker平板血浆凝固酶试验&检 样&25 g(mL)样品+225 mL 稀释液,均质&查MPN表报告结果&12.3 典型菌落确认&12.3.1 &见 8.4.1。 &12.3.2 &从典型菌落中至少挑取 1 个菌落接种到 BHI肉汤和营养琼脂斜面, 36 ±1 &℃℃培养 18 h~24 h。进行血浆凝固酶试验,见 5.3.2。&13 结果与报告&& & &将除琼脂以外的各成分溶解于蒸馏水内,加入 15%氢氧化钠溶液约 2mL,校正 pH 至 7.2~7.4。加入琼脂,加热煮沸,使琼脂溶化。分装烧瓶,121℃高压灭菌 15min。&B.2 &仪器和设备&B.2.1 &电子天平:感量 0.01g。 GB 10&14&B.2.2 &均质器。&B.2.3 & 离心机:转速 3000 g~5000 g。&B.2.4 & 离心管:50 mL。&B.2.5 & 滤器:滤膜孔径 0.2 μm。&B.2.6 & 微量加样器:20 μL~200 μL、200 μL~1000 μL。&B.2.7 & 微量多通道加样器:50 μL~300 μL。&B.2.8 & 自动洗板机(可选择使用)。&B.2.9 & 酶标仪:波长 450 nm。&B.3 &原理&本方法可用 A、B、C、D、E 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完成。本方法测定的基础是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96 孔酶标板的每一个微孔条的 A~E 孔分别包被了 A、B、C、D、E 型葡萄球菌肠毒素抗体, H孔为阳性质控,已包被混合型葡萄球菌肠毒素抗体, F 和G孔为阴性质控,包被了非免疫动物的抗体。样品中如果有葡萄球菌肠毒素,游离的葡萄球菌肠毒素则与各微孔中包被的特定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其余未结合的成分在洗板过程中被洗掉;抗原抗体复合物再与过氧化物酶标记物(二抗)结合,未结合上的酶标记物在洗板过程中被洗掉;加入酶底物和显色剂并孵育,酶标记物上的酶催化底物分解,使无色的显色剂变为蓝色;加入反应终止液可使颜色由蓝变黄,并终止了酶反应;以 450 nm波长的酶标仪测量微孔溶液的吸光度值,样品中的葡萄球菌肠毒素与吸光度值成正比。&B.4 &检测步骤&B.4.1 &从分离菌株培养物中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方法&待测菌株接种营养琼脂斜面(试管18 mm×180 mm)37 ℃培养24 h,用5 mL生理盐水洗下菌落,倾入60 mL产毒培养基中,每个菌种种一瓶,37 ℃振荡培养48 h,振速为100 &次/min,吸出菌液离心,8000 r/min 20 min,加热100 ℃,10 min,取上清液,取100 μL稀释后的样液进行试验。&B.4.2 &从食品中提取和检测葡萄球菌毒素方法&B.4.2.1 &乳和乳粉&& & &将25 g乳粉溶解到 125 mL、0.25 mol/L、pH8.0 的 Tris 缓冲液中,混匀后同液体乳一样按以下步骤制备。将乳于 15 ℃,3500 g 离心10 min。将表面形成的一层脂肪层移走,变成脱脂乳。用蒸馏水对其进行稀释(1:20)。取 100μL 稀释后的样液进行试验。&B.4.2.2 &脂肪含量不超过 40%的食品&& & &称取10 g 样品绞碎,加入 pH7.4的 PBS 液 15 mL 进行均质。振摇 15 min。于15℃,3500g 离心10&min。必要时,移去上面脂肪层。取上清液进行过滤除菌。取 100 μL 的滤出液进行试验。&B.4.2.3 &脂肪含量超过 40%的食品&称取 10 g 样品绞碎,加入 pH7.4 的 PBS 液 15 mL 进行均质。振摇 15 min。于 15 ℃,3500 g 离心10 min。吸取 5 mL 上层悬浮液,转移到另外一个离心管中,再加入 5 mL 的庚烷,充分混匀 5 min。于15 ℃,3500 g 离心5 min。将上部有机相(庚烷层)全部弃去,注意该过程中不要残留庚烷。将下部水相层进行过滤除菌。取 100 μL 的滤出液进行试验。&B.4.2.4 & 其它食品可酌情参考上述食品处理方法。&B.4.3 &检测&B.4.3.1 &所有操作均应在室温(20 ℃~25 ℃)下进行,A、B、C、D、E 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 ELISA 检测试剂盒中所有试剂的温度均应回升至室温方可使用。测定中吸取不同的试剂和样品溶液时应更换吸头,用过的吸头以及废液要浸泡到 10 %次氯酸钠溶液中过夜。 GB 10&15&B.4.3.2 & 将所需数量的微孔条插入框架中(一个样品需要一个微孔条)。将样品液加入微孔条的 A~G孔,每孔 100 μL。H孔加100 μL 的阳性对照,用手轻拍微孔板充分混匀,用粘胶纸封住微孔以防溶液挥发,置室温下孵育 1 h。&B.4.3.3 & 将孔中液体倾倒至含 10 %次氯酸钠溶液的容器中,并在吸水纸上拍打几次以确保孔内不残留液体。每孔用多通道加样器注入 250 μL 的洗液,再倾倒掉并在吸水纸上拍干。重复以上洗板操作 4 次。本步骤也可由自动洗板机完成。&B.4.3.4 & 每孔加入 100μL 的酶标抗体,用手轻拍微孔板充分混匀,置室温下孵育 1 h。&B.4.3.5 & 重复 B.4.3.3 的洗板程序。&B.4.3.6 & 加50μL的TMB底物和50μL的发色剂至每个微孔中,轻拍混匀,室温黑暗避光处孵育30 min。 &B.4.3.7 & 加入 100μL的2 mol/L 硫酸终止液,轻拍混匀,30 min 内用酶标仪在 450 nm波长条件下测量每个微孔溶液的 OD值。&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天平,食品采样箱,摇床/振荡器 ,灭菌器,培养箱(电热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是为操作原代培养物、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生物安全柜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大类以满足不同的生物研究和防疫要求。生物安全柜广泛应用在医疗卫生、疾病预防与控制、食品卫生、生物制药,环境监测以及各类生物实验室等领域,是保障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础,属于“民生”计量的范畴。),恒温水浴锅,菌落计数器(菌落计数器是一种数字显示式自动细菌检验仪器。由计数器、探笔、计数池等部分组成,可减轻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效。菌落分析仪采用高清晰数字CCD相机,快速读取平板菌落数,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测定结果重现性好,可避免人工计数所带来的人为误差;配套的专业分析软件具有区分菌落和培养基、杂质不同光学特性的能力,如培养基颜色、厚度、菌落大小、颜色、隆起状况、密集性和蔓延性等,筛选特定菌落;能对抗生素的抑菌圈做精确的描述和记录,能进行稀释系数校正等一系列有关运算;计数数据和结果自动传输到计算机,数据自动处理,储存平板图像,为监督检测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等。菌落分析仪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的品质和卫生检验、水质分析、乳及乳制品的检测、医院临床检验、化妆品检验和药品的品质和质量检测等等,适用于对微生物的菌落计数和计算、抗生素的抗菌性测试和菌种筛选等)。
兽药厂实验室一般包括理化室、天平室、精密仪器室、红外检测室、小型仪器室、试剂室、标定室、高温室、中药室、微生物检测室、留样室等,实验..【详情】
一、按需购物,有的放失  “需要什么买什么”这似乎是一条很浅显的原则,谁都知道,但是知道归知道做归做,因为许多人都还有另外一个“小九..【详情】
输血科(血库)应配备的仪器设备,如下: 序号仪器设备输血科血库1储血专用冰箱(42℃)√√2储血专用低温冰箱(-20℃以下)√√3血小板保存箱(..【详情】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核酸(DNA,RNA)和蛋白质。 ..【详情】
来宝商城为各食品企业、商业第三方检测(食品室)以及相关检测机构等提供最全面的仪器设备与行业解决方案,并提供最优质..【详情】
灰分含量是淀粉及变性淀粉检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指标,是判断纯淀粉含量和淀粉品质优劣的重要依据:评定淀粉是否卫生、有没有污染、判..【详情】
客户顾问:
&&|&&&&|&&
Copyright&(C)&&&来宝商城版权所有上海市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双击自动滚屏
上海市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22:30:10&&&&&阅读10172次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病原体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和实验室感染,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和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市对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行 “预防为主、分级管理、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管理原则。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的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指从事《名录》中所规定的适用于(A)BSL-1和(A)BSL-2防护等级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场所。&&& 本规范所称的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所规定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品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第四条 本规范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的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第五条 本规范为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管理要求第一节 组织管理第六条 实验室设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实验室安全负责,其主要职责为:(一)负责建立本单位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落实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或责任人;(二)定期召开生物安全管理会议,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三)批准和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危害评估等重要文件。第七条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的主要职责为:(一)负责组织制(修)订和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二)负责组织对涉及的生物因子、使用动物、重组DNA以及基因修饰物质的研究方案进行审查和风险评估;(三)负责对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保存和使用,实验室安全操作,实验室废气、废水、废弃物处置和消毒灭菌等规章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评估实施效果;(四)&负责组织跟踪国际国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最新动态;(五)负责定期调查、了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健康监护情况;(六)组织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并评估培训效果。第八条 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其主要职责为:(一)全面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二)决定并授权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三)监督有关法规和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纠正违规行为并有权作出停止实验的决定;(四)任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具体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五)负责制定和实施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六)负责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现场处置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以及处理意见向设立单位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报告;(七)负责对涉及感染性物质的研究计划、方案以及操作程序等,实施前的生物安全审查。第九条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的主要职责为:(一)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以及技术规章方面的咨询工作;(二)就技术方法、程序和方案、生物因子、材料和设备进行定期的内部安全检查;(三)纠正违反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四)在出现潜在感染性物质溢出或其他事故时,协助事故调查;(五)检查和监督实验室废弃物的有效管理与安全处置;(六)检查和监督实验室各项消毒灭菌措施的落实情况。第十条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编写生物安全手册,手册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二)生物因子生物危害评估(三)实验室人员和项目准入制度(四)人员培训考核制度(五)人员健康监护制度(六)生物安全检查制度(七)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八)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九)实验室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安全保管和档案管理制度(十)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十一)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十二)实验室生物危险标识使用规定(十三)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十四)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十五)实验活动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十六)其他必要的管理性和技术性文件
第二节 备案第十一条 本市开展《名录》中所规定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按《关于在本市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向所在区(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备案。二级实验室还应向所在区(县)公安机关备案。
第三节 人员管理第十二条 实验室应建立工作人员上岗考核制度,所有与实验活动相关的人员都应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资质。第十三条 培训对象应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样本运输人员、废弃物处置人员、仪器设备维修人员等。第十四条 培训内容应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消防和应急处置预案、化学和放射安全、生物危险和传染预防、应急救护等课程。第十五条 实验室相关人员应每年接受生物安全培训。培训组织机构应采取有效方法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实验室设立单位应建立人员培训档案。第十六条 实验室应定期对实验人员开展与其从事实验活动相关的健康体检,建立人员健康档案。第十七条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入实验区工作,若出现疾病、过劳状态或其他意外状况,则不应进入实验区或立即退出实验区。
第四节 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管理第十八条 生物样本采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的要求。样本采集人员应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危害等级相适应的生物安全防护装备和防止扩散污染的措施。样本采集人员应对样本的来源、采集时间、采集人员等做好记录。第十九条 高致病性(或疑似)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运送应按《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生物样本运输管理规定》执行。非高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运送应由专人负责,专车运送,运送人员应经过培训取得相关资质,不得通过公共交通工具运送,运送过程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状况,运送单位、运送人、接受机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第二十条 单位内部运送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容器或包装材料应满足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应密封,防水、防破损、防外泄。外送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容器或包装材料应满足国际民航组织《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Doc9284包装说明PI650)规定的B类包装要求。最外层的容器或包装材料上应按规定做好生物安全警示标识。 第二十一条 实验室保藏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或样本保藏部位为内部治安保卫的重点,有关实验室内部治安保卫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务院第421号令《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执行。第二十二条 实验室应指定专人负责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保藏,双人双锁,并建立所保藏的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名录清单。保藏的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应设立专册(卡),详细记录名称、编号、来源、鉴定的日期和结果、鉴定者、所用的培养基、保藏的方法、传代次数等。第二十三条 实验室应建立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销毁制度,销毁保存的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应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在专册(卡)上注销并注明原因、时间、方法、数量、经办人等。
第五节 实验室环境、设备与器材的消毒和废弃物的处置第二十四条 实验室应根据相关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验工作的类型、操作生物因子的特性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应编写包括针对各种设施、设备、工作环境、污染状态的消毒程序的操作规程。&&& 应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的规定采用有效手段监测消毒效果,并要作好书面记录。第二十五条 实验室空调系统应定期维护、清洗消毒,并有书面记录,空调系统清洗消毒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承担。第二十六条 实验室应根据国家规定的要求建立实验器材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工作程序。实验器材和废弃物处置应由专人负责。实验室污水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实验用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和实验器材、弃置的菌(毒)种、生物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应在实验室同一建筑内消毒灭菌,达到生物学安全后再按感染性废弃物收集处理。实验用非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和实验器材,应放置在有生物安全标记的防漏袋中送至指定地点消毒灭菌后方可清洗。运送过程中应防止有害生物因子的扩散。经生物无害化处理后的废弃物包装必须符合要求,并有中文标签,标签内容包括产生部门、日期、类别等。实验废弃物最终处置必须交由经市环保部门资质认定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集中处置。第二十七条 其他可能接触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相关场所的消毒和废弃物处置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参照本规范的要求执行。
第六节 应急处置第二十八条 实验室应建立意外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制订针对意外暴露和事故等状况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含以下内容:(一)对暴露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生物危害评估。(二)明确高危险区域和地点。(三)明确可以暴露于危险或受感染的人员及其这些人员的转移通道。(四)列出能够接受暴露或感染人员进行治疗、隔离的单位和运送方案。(五)列出事故处理需要的免疫血清、疫苗、药品、特殊仪器和其他物资的来源。(六)列出应急状态下所需的装备和制剂的名录及存放地点。(七)明确事故处理的责任人员及其所承担的职责。(八)其他必须明确规定的事项。第二十九条 实验室的应急预案应每年培训或演练,所有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操作程序等有关事项。
第三章 技术要求第一节 生物危害评估第三十条 在建设实验室或开展实验活动之前,实验室设立单位的生物安全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应参照卫生部《名录》组织各相关方面的专家对拟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实验活动的危险性、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预防治疗的获得性、防护屏障的安全性、应急预案的有效性等因素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等级。第三十一条 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结果应由设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签字认可,并归档保存。
第二节 设施设备第三十二条 实验室所用设施、设备和材料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第三十三条 一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施设备要求:(一)无需特殊选址,可以设置在共用建筑物内。但应有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和设施,有开启式窗户的应设置纱窗。(二)布局应分实验区和非实验区,二者之间应有效分隔,在实验区外应有实验所需用品的储存、个人物品存放和工作人员休息的空间。实验室的人流、物流也应符合从清洁到污染的要求。(三)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平整、不渗水、易清洁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四)实验台和橱柜应牢固稳定,实验台面能防水、耐腐蚀、耐热、易消毒。(五)每个实验室应在靠近出口处设洗手池,洗手龙头应为自动感应式、长手柄式或脚踏式,备有洗手皂液,必要时配备快速消毒洗手液。(六)室内仪器和物品的摆放合理,便于操作,并应遵循易消毒的原则。(七)室内应有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的设备和设施。(八)室内使用的利器应盛放在固定的容器内。(九)室内照明应保证工作需要,并避免反光和强光。(十)在出口处应设挂衣装置,专门放置实验室工作服。(十一)门口应有一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标识。第三十四条 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施设备要求(一)可设在共用建筑内,但应相对独立,设可自动关闭的带锁的门。(二)实验时门应呈关闭状态,在实验结束后实验室应呈锁闭状态。实验室的门或墙上应有可视窗。(三)在室内应配备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的型号应根据实验的项目和对象确定。生物安全柜应放在气流流动少,人员走动少,离出口处较远的位置,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间。(四)当对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感染性材料样本的操作无法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应加装负压罩。(五)在所在的区域内应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查和验证,作好记录,确保消毒效果和使用安全。高压蒸汽灭菌器的安全、计量鉴(检)定和管理应符合国家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使用人员应作好使用记录。(六)在室内应设有洗眼装置,必要时应设紧急喷淋。(七)应保障实验室的通风和换气,可采用自然通风,如采用机械通风,应保证有不少于每小时3-4次的通风换气次数。(八)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保证紧急情况下基本设备的用电需要。(九)在门口应有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标识。(十)有特殊要求的专用实验室按其要求执行。
第三节 个人防护第三十五条 实验室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应在生物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防护级别的要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和维护应有明确的规定。第三十六条 一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个人防护要求:(一)工作场所应配备有足够的清洁专用工作服和乳胶手套,并有专柜存放。污染的工作服和手套应放置在有适当标记的防漏袋中消毒。(二)实验时应穿戴专用工作服和手套,手套应戴在工作服外面。穿戴工作服和手套时不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全结束离开实验室之前方可除去手套和工作服。使用过的工作服和手套不得带离实验室,一次性手套和工作服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三)当防护用品破损或污染物泼溅时应立即更换。(四)应着不露趾防滑防水的工作鞋。第三十七条 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个人防护要求:(一)进入工作场所操作时应穿专用防护服,戴防护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使用面部保护装置。(二)在从事有可能出现渗漏的实验工作时,应穿戴防水鞋或防水鞋套。第三十八条 其他可能接触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相关场所的个人防护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参照同等级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要求执行。
第四节安全操作第三十九条 实验室应在危害评估的基础上,对实验活动过程和所有对安全性有较大影响的特定实验活动制定标准操作规程,这些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相关实验和检测项目生物安全操作规程;(二)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使用规程;(三)生物安全柜使用规程;(四)离心机使用规程;(五)匀浆器、摇床、搅拌器和超声处理器使用规程;(六)尖锐利器使用规程;(七)样本分离操作规程;(八)洗手操作规程;(九)其他有必要制定的操作规程。第四十条 实验室应建立人员进出登记制度,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特殊情况下,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的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由专人陪同,并做好登记。第四十一条 实验室应建立内务管理制度,个人物品不允许带入实验区。第四十二条 对会产生气溶胶或高浓度或大容量感染性材料的样本进行高风险实验操作时(包括离心、混匀、超生雾化和剧烈搅拌等),实验室应使用密封的离心机转子、安全的离心杯或样本储存容器,并只允许在生物安全柜或负压罩中开闭、装载和操作。第四十三条 实验室应确保检测报告的生物无害性,宜采用电子通讯方式在清洁区打印、发放报告。在污染区出具的检测报告,需经消毒处理,达到生物安全后方可发出。
附录一 术语一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指实验操作、安全设备和设施适应于从事具有明确生物学特征的、已知在健康成人中不引起疾病的、活的微生物菌(毒)种研究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指实验操作、安全设备和设施适应于操作我国的生物危害第三类以下的致病微生物或少量第二类致病微生物的某些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专用实验室:是指专门用来开展针对某一特定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如艾滋病实验室、结核病实验室等。
附录二& 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本规范采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的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方法,与《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和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的分类方法对应关系见表1。表1: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等级划分与标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 2004)四类& 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Ⅰ级 (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Ⅰ级& (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三类& 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Ⅱ级& (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Ⅱ级& (个体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病原微生物能够对人或动物致病,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区、牲畜或环境不易导致严重危害。实验室暴露也许会引起严重感染,但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且疾病传播的危险有限。二类& 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Ⅲ级 (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尔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物治疗的病原微生物。&Ⅲ级& (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低)病原微生物通常能引起人或者动物的严重疾病,但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个体向其他个体的传播,并且对感染由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一类& 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Ⅳ级& (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非常严重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原微生物。&Ⅳ级& (个体和群体危险均高)病原微生物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并且很容易发生个体之间的直接或间接传播,对感染一般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附录三 生物安全柜选型原则实验室应根据所需保护的实验对象的类型;针对操作感染性物质所需的个体防护要求;暴露于放射性核素和挥发性有毒化学品时的个体防护要求;或其他特殊性的工作要求来选择生物安全柜的类型。一般在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中主要使用Ⅱ级生物安全柜(A1型、A2型、B1型、B2型),常用的是A2型和B2型。生物安全柜的选型遵循原则见表2。表2:生物安全柜选型原则保护类型&生物安全柜选择个人防护,针对危害程度一、二、三类的微生物&Ⅱ级各型生物安全柜少量挥发性放射性核素/化学品防护&Ⅱ级B1型或外排式Ⅱ级A2型生物安全柜挥发性放射性核素/化学品防护&Ⅱ级B2型生物安全柜
附录四&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和基本程序一般根据物品的种类和污染后的危害程度来选择消毒、灭菌方法。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对于菌(毒)种、生物样本、其他感染性材料和污染物等,应选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对于实验防护服、实验器具等,可选用高压蒸汽灭菌、化学浸泡法处理。对于实验仪器,台面和实验室环境等,可选用化学消毒剂或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处理。但若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采用更为有效的消毒法(如甲醛熏蒸等)。对于被菌(毒)种、生物样本或其他感染性材料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洗,使用前再按物品危险性的种类,选择适当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附录五&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方法实验室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的物品不得离开实验室。一、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灭菌剂每月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含氯制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消毒灭菌物品的监测:应定期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随机抽检,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二、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高压蒸汽灭菌应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对于高危险性物品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三、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紫外线消毒应进行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不得低于70μw/cm2。新使用的灯管也要进行监测,不得低于100μw/cm2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要求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0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0%。四、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效果监测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五、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包括对空气、仪器设备、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的监测。在怀疑有实验室污染时应进行环境监测。监测方法和卫生标准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附录六& 生物安全标识的使用一、 生物安全标识见图1图1:生物安全标识(略)&
注:标志为黑色,背景为黄色二、 生物安全标识的使用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入口的明显位置必须张贴生物危害标志。标志上应明确标示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等级,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紧急联系方式等。见图2图2:生物安全实验室标识(略)
授权人员方可进入责& 任& 人:紧急联系电话:凡是盛装生物危害物质的容器、运输工具、进行生物危险物质操作的仪器和专用设备等都必须粘贴标示有相应危害级别的生物安全标志。
地址:上海市重庆南路227号&&&
邮编:200025&&&& 电话:0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病媒生物防制设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