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 岩土工程程勘察报告里面的阶地和地质时代成因怎么确定

删除理由:
&广告/SPAM
还可以输入&120&字
还可以输入&120&字
他一定是哪里做的不够好,别替他瞒着了,告诉我们吧~
一般报告里面土层年代怎么确定?
发表于&&8条回复&&4716次阅读&&&&&&&&
勘察报告在提到土层分析的时候都会说到土层成层年代。那么土层的成层年代一般是怎么确定的?还是大约估计一个数就可以了?
Xixmy为【[分享]展柜】增加了20热度值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请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
奖励&&&&&&
&&&&&奖励于& 16:40:35
&&发表于&&|&
查当地的地质志。一般上面都有。
奖励&&&&&&
&&&&&奖励于& 16:40:41
点赞
&&发表于&&|&
这个可不能随意估计,查看区域地质图吧。
奖励&&&&&&
&&&&&奖励于& 16:41:07
点赞
&&发表于&&|&
我想这个你主要是对你们那里的区域地质图比较清楚才可以。要了解区域性的地层。看地形图只是能确定大概年代!
奖励&&&&&&
&&&&&奖励于& 19:30:51
点赞
&&发表于&&|&
同意四楼的说法
奖励&&&&&&
&&&&&奖励于& 14:56:56
点赞
&&发表于&&|&
查尽可能大比例尺的地质图,地质志的附图也能基本满足工程需要
奖励&&&&&&
&&&&&奖励于& 17:21:08
点赞
&&发表于&&|&
可以根据土的成分来区分Q3 Q4,一般Q3地层偏褐黄色,Q4褐红色最好是查当地的20万的区域地质图,或者看区域地质志,地质志一般网上就能下载到。
奖励&&&&&&
&&&&&奖励于& 21:51:50
点赞
&&发表于&&|&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地层的成因及时代是一个基础地质问题,这得有区域地质的基础知识。
奖励&&&&&&
&&&&&奖励于& 23:47:08
点赞
&&发表于&&|&
查看区域地质志可以得知当地土层的地质年代,若是没有可以翻看一些附近工程的地质资料,可以做个参考。当然也可以向前辈请教。判断当地土层的地质年代,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不能随意估计的。不然的话,那勘察报告还不成儿戏了。
奖励&&&&&&
&&&&&奖励于& 23:03:36
点赞
后才能评论,评论超过10个字,有机会获得筑龙币奖励!
筑龙学社APP扫码
立即免币下载资料
:&400-900-8066地质时代成因符号_中华文本库
地质成因及符号_天文/地理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地质成因及符号[/align] ml--...地质成因符号 7页 1下载券
地质成因及其符号 1页 免费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
pr--成因不明沉积 注:上述每类符号前加 Q,并以...由原岩风化产物经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而成的沉积物,...阶 地的位置越高,其形成的年代则越早。如黄河在...
成因不明沉积 Qb Q del Qcol Q Q o ch Qpr 2.5 地层代号 2.5.1 在平面图、剖面图及柱状图需要注写地层代号,岩石的地层代号由地质时代、岩石符号组成,两 ...
土层的地层代号由地质时代、第四系 成因组成,当第四系成因有多种时可用“+”相连...其他符号, “▼”可放在圆 圈的下方 圆圈直径 4mm,圆圈内有 其他符号, “...
pr--成因不明沉积 注:上述每类符号前加第四纪符号...由原岩风化产物经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而成的沉积物,...等, 阶地的位置越高,其形成的年代则越早。如黄河...
(133) 1301 成矿时代 1302 成因类型 1303 矿床成矿时代、成因类型举例 1304 ...数字地质图的要求,制定这—套标准的代号、符号和花纹以及相关的编码,亦利于地质...
地 质 图 例 二 00 九年五月目 录 一、地质年代、符号 ... ......矿床成因类型及矿床符号颜色 42 43 十五、储量估算中使用的符号 44 十六、地质观察点...
等, 阶地的位置越高,其形成的年代则越早。如黄河在兰州附近就有六级阶地。 ...地质成因符号 7页 1下载券 地质成因表 3页 1下载券 常用地质图例及符号 7页...
pr--成因不明沉积 注:上述每类符号前加第四纪符号...工程地质特 征,以下分别介绍其中主要的几种成因类型...等, 阶地的位置越高,其形成的年代则越早。如黄河...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第一段) 2.1.2 地质年代符号表 符号 说明 备注 Q4 ...土层的地层代号由地质时代、第四系 成因组成,当第四系成因有多种时可用“+”相连...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地质勘察报告怎么看》_优秀范文十篇
范文一:写地质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要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且侧重于详细勘察阶段。1 报告的编制程序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应,顺当进行。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编录与实验资料的矛盾、图表间的矛盾、文图间的矛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影响质量。 通常的编制程序是: (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 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5)编绘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 (6)编写文字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在较大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分区进行勘察评价。2 报告论述的主要内容 报告应叙述工程项目、地点、类型、规模、荷载、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工程勘察的发包单位、承包单位;勘察任务和技术要求;勘察场地的位置、形状、大小;钻孔的布置者和布置原则,孔位和孔口标高的测量方法以及引测点;施工机具、仪器设备和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方法;勘察的起止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质量评述;勘察工作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报告应附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勘探点测量成果表和勘察工作量表。倘若勘察工作量少,可只附图而省去表。一个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2.1 地质地貌概况地质地貌决定了一个建筑工地的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1)地质结构。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岩石)、岩性、厚度;构造形迹,勘察场地所在的构造部位;岩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程度。由于勘察场地大多地处平原,应划分第四系的成因类型,论述其分布埋藏条件、土层性质和厚度变化。 (2)地貌。包括勘察场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态、次一级地貌单元划分。如果场地小且地貌简单,应着重论述地形的平整程度、相对高差。 (3)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潜蚀、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如在碳酸盐岩类分布区,则要叙述岩溶的发育及其分布、埋藏情况。如果勘察场地较大,地质地貌条件较复杂,或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报告中应附地质地貌图或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如场地小且地质地貌条件简单又无不良地质现象,则在前述钻孔位置平面图上加地质地貌界线即可。当然,倘若地质地貌单一,则可免绘界线。 2.2 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这一部分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着重论述的问题,是进行工程地质评价的基础。下面介绍分层的原则和分层叙述的内容。 (1)分层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互层处理。(2)分层编号方法。常见三种编号法:第一,从上至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这种方法一目了然,但在分层太多而有的层位分布不连续时,编号太多显得冗繁;第二,土层、岩层分别连续编号,如土层Ⅰ-1、Ⅰ-2、Ⅰ-3,,,,;岩层Ⅱ-1、Ⅱ-2、Ⅱ-3,,,,;第三,按土、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如某工地填土1;冲积粘土2-1、冲积粉质粘土2-2,冲积细砂2-3;残积可塑状粉质粘土3-1、残积硬塑状粉质粘土3-2;强风化花岗岩4-1,中风化花岗岩4-2,微风花岗岩4-3。第二、三种编法有了分类的概念,但由于是复合编号,故而在报告中叙述有所不便。目前,大多数分层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并已逐步地加以完善。总之,地基岩土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此外,详勘和初勘,在同一场地的分层和编号应尽量一致,以便参照对比。 (3)分层叙述内容。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 ①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对于分布较普遍和较广泛的层位,要说明缺失的孔段;对于分布局限的层位,则要说明其分布的孔段。 ②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厚度。如场地较大,分层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则应指出埋深和厚度最大、最小的孔段。③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心的形状,即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 ④取样和实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尽量列表表示土工实验结果,文中可只叙述决定土层力学强度的主要指标,例如填土的压缩模量、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粘性土的孔隙比和液性指数、粉土的孔隙比和含水量、红粘土的含水比和液塑比。对叙述的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好还有最小平均值、最大平均值,以便设计部门选用。 ⑤原位测试情况: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和主要数据。也应叙述其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⑥承载力:据土工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资料分别查算承载力标准值,然后综合判定,提供承载力标准值的建议值。 2.3 地下水简述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必须论及: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状况、埋深、岩性、厚度,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地下水流向、水力坡度;含水层间和含水层与附近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水位季节变化,含水层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等。对于小场地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勘察场地,论述的内容可以简化。有的内容,如水位季节变化,并非在较短的工程勘察期间能够查明,可通过调查访问和搜集区域水文资料获得。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要结合场地的地质环境,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判定。应列出据以判定的主要水质指标,即pH、HCO-3、SO2-4、侵蚀CO2的分析结果。 2.4 场地稳定性 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选址和初勘阶段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1)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 (2)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3)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4)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发展趋势如何。 (5)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 (6)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的同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议。 2.5 其他专门要求论述的问题 对于设计部门提出的一些专门问题,报告应予以论述,如饱和砂土的震动液化、基坑排水量计算、动力机器基础地基刚度的测定、桩基承载力计算、软弱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等。 2.6 结论与建议 结论是勘察报告的精华,它不是前文已论述的重复归纳,而是简明扼要的评价和建议。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对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的评价。 (2)结合建筑物的类型及荷载要求,论述各层地基岩土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可能性和适宜性。 (3)选择持力层,建议基础形式和埋深。若采用桩基础,应建议桩型、桩径、桩长、桩周土摩擦力和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 (4)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和防护措施。(5)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6)建筑是否作抗震设防。 (7)其它需要专门说明的问题。 以上7个方面的内容,并非所有的勘察报告都要面面俱到,一一罗列。由于场地和地基岩土的差异、建筑类型的不同和勘察精度的高低,不同项目的勘察报告反映的侧重点当然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上列概述、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简述和结论与建议等四项,是每个勘察报告必须叙述的内容。总之,要根据勘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报告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条理通顺、文字简练、论据充实、结论明确、简明扼要、合理适用。 3 图表编制要点3.1 主要图件 (1)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表示的主要内容:①建筑平面轮廓;②钻孔类别、编号、深度和孔口标高;应区分出技术孔、鉴别孔、抽水试验孔、取水样孔、地下水动态观测孔、专门试验孔(如孔隙水压力测试孔);③剖面线和编号:剖面线应沿建筑周边,中轴线、柱列线、建筑群布设;较大的工地,应布设纵横剖面线;④地质界线和地貌界线;⑤不良地质现象、特征性地貌点;⑥测量用的坐标点、水准点或特征地物;⑦地理方位。对于较小的场地,一般仅表示①、②、③、⑥、⑦五项内容。 标注地理方位的最大优点在于文中叙述有关位置时方便。此图一般在甲方提供的建筑平面图上补充内容而成。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1000)。(2)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钻孔柱状图的内容主要有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顶深度、层顶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地质柱状图上,第四系与下伏基岩应表示出不整合接触关系。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柱状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或1∶200。 (3)工程地质剖面图。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关于剖面线的布设和地基岩土分层原则,此前已论及,不再赘述。倘若分层正确,一般来说分层线的连接就会自然平顺,而不致将产状平缓的第四系尤其是全新统的土层画成陡斜状,或出现新老层位之间的互相穿插等不合理现象。 同一层位间的相变,要用岩性渐变线表示清楚。透镜状分层和同一层位中的透镜状夹层,在不同的剖面线上要互相照应,显示其分布范围。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一般横比例尺采用(1∶200)~(1∶500),纵比例尺采用(1∶100)~(1∶200)。在剖面图上,必须标上剖面线号,如6-6′或F-F′。剖面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如标贯锤击数、分层承载力建议值)。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4)专门性图件。常见的有表层软弱土等厚线图,软弱夹层底板等深线图,基岩顶面等深线图、强风化、中风化或微风化岩顶面等深线图,硬塑或坚硬土等深线图等。不言而喻,这些图件对于地基基础设计各有用途。有的图件还可以反映隐伏的地质条件,如中风化顶面等深线图,可以反映隐伏的断层;等深线上呈线状伸展的沟部,往往是断层通过地段。专门性图件并非每一勘察报告都作,视勘察要求、反映重点而定。 3.2 主要附表、插表 (1)岩土试验成果表。按岩、土分别分层,按孔号、样号顺序编制。每一分层之后列出统计值,如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大平均值、最小平均值。(2)原位测试成果表。分层按孔号、试验深度编制,要列统计值,并查算分层承载力标准值。 (3)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按孔号、试段深度编制,列出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单位涌水量、水温和水样编号。 (4)桩基力学参数表。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层复杂时,应编制地基岩土划分及其埋藏条件表。4 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4.1 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工程理论地质基础 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在丘陵山区,要注意地质构造的观察分析;在平原地区,要着重于第四系成因类型、岩性组合的分析研究。此外,要时常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的有关岩土勘察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以便不断更新和提高个人的理论知识。 4.2 要熟悉和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 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掌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 4.3 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 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 4.4 要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 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 4.5 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由此可知,现场勘察和实验资料的质量好坏,对报告的编写影响极大。因此,必须认真抓好第一手资料的质量,而钻探工作又是第一手资料的重点。为此,报告的编写者,必须常到现场掌握有关的勘察情况,最好是参与现场的地质编录工作。 4.6 提高综合知识技能 除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现场地质编录的综合判定能力)。俗话说:熟能生巧、触类旁通。只要多干多学,善于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提高,就能逐步地编写好每一份勘察报告。
范文二: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1.1 工程概况拟建丰沃〃悦湖城项目位于太原市金胜镇西寨村,东临新晋祠路,南接健康北街。该项目分东区场地和西区场地两部分,此次勘察由西区1#~6#住宅楼、14#、15#商业楼、幼儿园及地下车库和东区2#~4#住宅楼、12#、13#、15#商业楼组成(详见丰沃〃悦湖城项目建筑规划总平图);各拟建建筑概况详见表1.室内土工试验由我单位土工试验室(于二O一三年十二月十一日完成),内业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于二O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完成。1.2 勘察目的及要求根据甲方所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1:1000)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2009年版),其勘察目的与要求如下:1.2.1 查明建筑场地范围内地基土的类型、分布范围、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1.2.2 查明场区地下水埋藏条件,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及地下水位以上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出经济、合理的降水方案。1.2.3 查明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评价与整治的方案建议。1.2.4 判定饱和砂土与粉土的地震液化情况,对建筑场地类别进行判定,并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1.2.5 论证天然地基方案的可行性,对持力层的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合理建议。 提出合理建议。1.2.6 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有关变形计算的参数;对可供采用的其他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对各种地基处理方案的可行性、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地基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1.2.7 提供基坑开挖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结构设计所需岩土参数,建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1.2.8 提供场地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1.2.9 建议合理的桩基类型,选择合理的桩端持力层,查明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的分布,分层提出各地层的桩侧阻力特征值(极限值)及桩端持力层的端阻力特征值(极限值)。1.3 岩土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2009年版)第3.1节及山西丰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规划总图,确定拟建场地西区1#~6#、东区2#~4#楼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西区14#、15#、幼儿园及地下车和东区12#、13#、15#工程重要注:基底压力为预估值;设计单位: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设单位:山西丰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对拟建场地进行工程地质一次详勘。本次勘察外业工作于二O一三年八月二十八日至二O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进行,性等级为三级;结合场地的地形、地貌与场地土的组成及其对地震的反应特征、场地地质环境、场地地下水等因素综合考虑拟建场地等级为二级;参照地基土的成因、时代及其岩土性质的变化等确定地基等级为二级。综合以上条件按照《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第3.1.0条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确定拟建场地西区1#~6#楼、东区2#~4#楼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剩余拟建建筑勘察等级均为乙级。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表3.0.1,确定拟建场地西区1#~6#楼、东区2#~4#楼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其余拟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均为乙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6.05节,确定拟建场地西区幼儿园抗震设防类别均乙类,其余拟建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均丙类。2.2 勘察工作量 2.2.1 工作量布臵的原则根据上述勘察目的与要求,本次勘察工作量的布臵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按中等复杂地基、乙级~甲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布臵工作量。(2)勘探点按建筑物平面形状沿建筑物角点、周边及中心部位布臵,间距按18.0~30.0m控制。(3)勘探孔深度依据基底压力、基础埋深、基础宽度、估算的压缩层深度以及抗震评价需要确定。2.2.2 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共布钻孔148个,其中取样孔56个,标贯孔78个,取土标贯孔14个,钻孔深度15~80m;波速测试孔13组,测深为20~50m;静力触探试验18个,深度20.15~30.15m;地脉动测试点4个;各勘探点布臵详见附图“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臵图”,具体完成工作量详见“勘探点一览表”。2、现场勘察工作及室内试验2.1 勘察工作量布臵的依据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2009年版) 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⒊《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 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 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 ⒍《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 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⒏《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⒐《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 ⒑《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⒒《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0版) ⒓《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⒔《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 (DBJ04-248-2006) ⒕《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DBJ04-258-2008)2.3 勘察方法此次勘察采用钻探取样、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波速测试和地脉动测试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勘察和评价。2.3.1 钻探:选用XY—240型钻机3台,钻进方式为回转钻进,泥浆、套管护壁,单动双管全断面取样器回转钻进并采取土样,取样质量达到Ⅱ级。回次进尺和钻进方法严格按照《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中有关条款进行。2.3.2 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落锤法,锤重63.5kg,探杆直径42mm,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2009年版)第10.5.3条有关要求进行操作和试验。2.3.3 剪切波速及地脉动测试:使用RSM--24FD型工程检测仪进行测试,其中波速采用3道4Hz检波器接收,震源采用24磅铁锤人工激发。地脉动测试在外界干扰较少,场地相对平静的夜晚进行。2.3.4静力触探试验:采用KYJ-15型静力触探车进行。采用JTWJ-2全自动数字采集仪对3号双桥探头进行自动记录。数据处理采用JTWJ-2全自动数字采集仪与室内计算机对接进行数据传输。试验前,对静力触探微机进行调试和校正,触探时,作到垂直触探,保证了静力触探锥尖阻力qc、侧摩阻力fs的准确可靠,测试结果见附图:静力触探试验柱状图。2.3.5勘察采用太原市独立坐标系统、黄海高程,控制点由建设单位提供,详见“丰沃〃悦湖城项目总平图”。2.4 室内试验2.4.1 本次勘察室内土工试验均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进3.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西区部分场地为原西寨村个人单层住宅和库房,现已拆除,高差变化较小,孔口高程介于775.51~778.48m之间;东区场地为原西寨村耕地,场地高差变化较小,孔口高程介于775.67~778.54m之间。其中拟建西区场地14#、15#商业楼和东区场地15#商业南侧建筑轴线在现有健康北街绿化带边缘,孔口高程在777.41~778.54m。场地地貌单元属于汾河冲洪积平原区,微地貌属汾河西岸Ⅰ级阶地。 3.2 区域地质构造太原盆地是晚新生代晚第三纪形成的断陷盆地,新生代以来盆地处于不断下沉趋势,山区相对上升,盆地内地质构造复杂,盆地边缘均有大断裂存在并控制盆地构造运动。3.3 地基土构成及岩性分布特征根据钻探揭露的地层及沉积旋回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判断,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基土沉积时代及成因类型除场地表层近期人工堆积层(Q42ml)填土外,其下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流相冲洪积(Q42al+pl)粉土和河流相冲、洪积层 (Q41al+pl)粉土、粉质粘土、粉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相冲、洪积层(Q3al+pl)粉土、粉质粘土、砂类土,第四系中更新统河流相冲、洪积层(Q2al+pl)粉质粘土、粉土、砂类土,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十二个大层,依层序分述如下:西区场地第①层:杂填土(Q42ml)杂色,大部分钻孔开孔为0.0~0.20m厚的水泥板,主要由砖块、砼块、局部见灰渣及生活垃圾,少量粉土组成。该层土成份复杂,结构松散,稍湿。该层层底埋深0.3~3.40m,厚约0.3~3.40m,层底标高773.58~776.24m。 第①1层:素填土(Q42ml)2.4.2 所有原状土样均进行了含水量、密度、比重、塑限、液限及固结试验,高压固结试验最大压力为3200kPa。2.4.3 砂类土进行了筛分法颗分试验,并提供各级颗粒含量值。2.4.4 为基坑支护提供可靠的计算参数,选择部分土样进行快剪试验。为提供基坑降水设计依据,选取部分土样进行渗透试验。2.4.5 所取部分钻孔水位以上土样进行腐蚀性分析试验。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褐色~褐黄色,稍湿,松散,主要为粉土,可见煤屑、植物根系,局部见少量砂类土。主要分布在14#、15#商业房区域。该层层厚1.1~3.40m,层底埋深1.5~3.50m,层底标高772.95~776.84m。 第②层:粉土 (Q42al+pl)黄褐色~褐黄色,稍湿~湿,中密~密实,土质均匀,零星煤屑,摇振反应迅速,韧性低,干强度低。该层土具灵敏性,为场地主要液化地层。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92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1.0~9.0击之间,平均4.6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平均值qc=1.08MPa。该层土在K50中1.1~2.7m以粉细砂呈现。该层层厚0.9~10.6m,层底埋深2.40~11.70m ,层底标高768.59~776.84m。 第②1层:粉质粘土 (Q4al+pl第④层:粉土(Q41al+pl)褐黄色~灰褐色,稍湿~湿,中密~密实,土质不均,局部混少量粉砂,摇振反应中等,韧性低,干强度低。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75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13.0~23.0击之间,平均17.1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平均值qc=4.89MPa。该层层厚0.40~9.40m,层底埋深14.40~22.80m ,层底标高753.58~762.24m。 第④1层:粉质粘土(Q41al+pl)灰褐色~灰黑色,软塑~可塑,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含云母、煤屑、氧化物。局部夹有粉土及粉细砂。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380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13.0~24.0击之间,平均17.3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平均值qc=5.54MPa。该层层厚0.60~5.90m,层底埋深15.00~23.15m ,层底标高753.32~762.00m。 第④2层:粉细砂(Q41al+pl)褐色~灰褐色,稍密~中密,饱和,磨圆度一般,单粒结构,级配不良,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及暗色矿物等;细粒含量约27.4%,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16.0~28.0击之间,平均20.9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平均值qc=6.83MPa。该层层厚0.8~7.00m,层底埋深15.0~26.65m ,层底标高750.91~761.55m。 第⑤层:粉土(Q3al+pl)褐色~灰褐色,中密~密实,稍湿~湿,含云母,煤屑,铁铝氧化物。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34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18.0~37.0击之间,平均25.6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平均值qc=6.77MPa。该层层厚0.6~9.50m,层底埋深20.00~29.40m ,层底标高746.91~756.93m。 第⑤1层:粉质粘土(Q3al+pl)褐灰色,可塑~软塑,含云母、氧化铁,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韧性中;局部呈现。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61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15.0~35.0击之间,平均24.5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qc=6.04MPa。该层层厚1.30~5.60m,层底埋深20.00~30.00m ,层底标高748.08~756.61m。)黄褐色~褐黄色,可塑~软塑,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粉土薄层,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韧性中;该层土具灵敏性;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444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4.0~9.0击之间,平均5.7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平均值qc=2.19MPa。该层层厚0.8~6.0m,层底埋深2.4~10.2m ,层底标高764.14~774.31m。 第③层:粉细砂(Qal+pl4)褐黄色~灰褐色,稍密~中密,饱和,磨圆度一般,单粒结构,级配良好,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及暗色矿物等,局部夹粉土薄层;细粒含量约25.3%,该层普遍呈现,为场地内主要液化地层。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10.0~20.0击之间,平均13.8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平均值qc=6.63MPa。该层层厚1.3~6.8m,层底埋深9.9~17.60m ,层底标高760.88~766.48m。 第③1层:粉土(Q4al+pl)黄褐色~褐黄色,湿,中密,摇振反应中等,切面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含云母,煤屑,铁铝氧化物。该层含砂量较大,局部与粉砂呈互层,该层仅在K33呈现。层厚3.00m,层底埋深12.9m ,层底标高763.48m。黄褐色~褐色,饱和,中密~密实,颗粒均匀,级配不良。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细粒含量约13.3%,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25.0~34.0击之间,平均28.1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qc=10.32MPa。该层层厚1.90~7.00m,层底埋深26.70~30.00m ,层底标高746.32~749.03m。 第⑥层:粉细砂 (Q3al+pl)灰褐色~褐灰色,密实,饱和,磨圆度一般,单粒结构,级配不良,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及暗色矿物等;该层局部可见中砂,偶见砾石。细粒含量约18.8%,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32.0~64.0击之间,平均39.9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平均值qc=8.32MPa。该层层厚0.90~17.60m,层底埋深28.40~40.50m ,层底标高735.55~747.58m。 第⑥1层:粉土(Q3al+pl)褐色~灰褐色,湿,密实,含云母、氧化铁,土质不均,混有粉砂。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330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25.0~46.0击之间,平均35.2击。该层在ZK70中27.15~31.15m以粉质粘土呈现。该层层厚0.70~14.90m,层底埋深29.10~40.30m ,层底标高736.68~746.88m。 第⑦层:粉土 (Q3al+pl)褐灰色,湿,密实,含云母、氧化铁、土质均匀。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65MPa~12量约20.4%,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34.0~64.0击之间,平均48.9击。该层层厚3.20~9.00m,层底埋深42.20~47.50m ,层底标高728.85~733.94m。 第⑧层:细砂 (Q2al+pl)褐灰色,密实,饱和,级配不良,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细粒含量约15.1%,该层普遍呈现。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40.0~64.0击之间,平均52.6击。该层在ZK4中51.15~52.4中以中砂形式呈现。该层层厚1.70~9.90m,层底埋深48.50~58.40m ,层底标高717.21~727.25m。 第⑧1层:粉土(Q2al+pl)褐灰色,稍湿~湿,密实,含云母、氧化铁、土质均匀。压缩系数平均值a1~=0.213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50.0~59.0击之间,平均53.5击。该层层厚1.90~3.28m,层底埋深52.30~57.20m ,层底标高719.78~724.06m。 第⑧2层:粉质粘土(Q2al+pl)褐灰色,可塑~软塑,含云母、氧化铁。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93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50.0~55.0击之间,平均52.4击。该层层厚2.0~4.9m,层底埋深52.7~55.4m ,层底标高720.52~723.20m。 第⑨层:细砂(Q2al+pl),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42.0~55.0击之间,平均47.9击。 褐灰色,密实,饱和,土质均匀,级配不良,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该层层厚0.9~5.70m,层底埋深40.9~50.8m ,层底标高725.64~735.54m。 第⑦1层:粉质粘土(Q3al+pl)褐灰色,可塑~软塑,局部以硬塑呈现,含云母、氧化铁,局部混少量砂土,切等。细粒含量15.8%,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50.0~64.0击之间,平均57.2击。该层层厚0.60~8.50m,层底埋深56.40~64.50m ,层底标高712.11~719.35m。 第⑨1层,粉土:(Q2al+pl)褐灰色,稍湿~湿,密实,含云母、氧化铁、土质均匀。压缩系数平均值a1~2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韧性中;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47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36.0~56.0击之间,平均46.5击。该层层厚1.10~8.80m,层底埋深45.10~53.40m ,层底标高723.59~730.80m。 第⑦2层:粉细砂(Q3al+pl)=0.190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51.0~66.0击之间,平均55.8击。该层层厚1.00~6.30m,层底埋深58.60~64.80m ,层底标高711.55~718.19m。褐黄色~褐灰色,软塑,含云母、氧化铁,局部混少量砂质,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韧性中。压缩系数平均a1~2=0.170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52.0~65.0击之间,平均58.6击。该层在ZK67中57.15~60.6m以中砂形式呈现。该层层厚0.6~7.50m,层底埋深57.00~62.10m ,层底标高713.63~718.75m。 第⑩层,粉土:(Q2al+pl)褐灰色,稍湿~湿,密实,含云母、氧化铁、土质均匀。压缩系数平均值a1~21干强度中,韧性中。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50MPa~1,具中等压缩性。该层仅在ZK20呈现,层厚4m,层底埋深75.15m ,层底标高701.03m。 第(12)层:粉质粘土(Q2al+pl)褐灰色,可塑~软塑,含云母、氧化铁,土质均匀。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10MPa~,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65.0~66.0击之间,平均65.3击。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层厚5.3m,层顶深度74.7~78.5m,层顶标高698.02~701.91m。第(12)1层:粉土(Q2al+pl)褐灰色,稍湿~湿,密实,土质均匀。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148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65.0~67.0击之间,平均66.3击。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层厚5.2m,层顶埋深74.8~77.3m ,层顶标高699.00~701.18m。东区场地第①层,杂填土:(Q42ml)杂色,结构松散,以砖块、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为主,分布不均。该层层厚0.4~2.10m,层底埋深0.4~2.10m,层底标高775.25~776.44m。 第②层:粉土 (Q42al+pl)黄褐色~褐黄色,稍湿~湿,中密~密实,该层在场地普遍分布表层约有50cm厚的耕土。土质均匀,零星煤屑,摇振反应迅速,韧性低,干强度低。该层土具灵敏性;该层土为主要液化地层。压缩系数平均a1~2=0.333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1.0~8.0击之间,平均3.6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平均值qc=1.20MPa。该层在13中4.2~5.7m以粉砂的形式呈现。该层层厚1.1~10.3m,层底埋深2.25~10.60m ,层底标高765.66~773.65m。 第②1层:粉质粘土 (Q42al+pl)黄褐色~褐黄色,软塑,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粉土薄层,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韧性中;该层土具灵敏性;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404MPa~1,=0.188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48.0~67.0击之间,平均58.5击。该层层厚2.35~9.30m,层底埋深63.15~71.40m ,层底标高704.33~713.29m。 第⑩1层,粉质粘土:(Q2al+pl)褐灰色,可塑~软塑,局部硬塑呈现;含云母、氧化铁,局部混少量砂质。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25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52.0~59.0击之间,平均54.6击。该层层厚0.50~7.40m,层底埋深60.00~68.70m ,层底标高707.05~716.64m。 第(11)层:细砂(Q2al+pl)褐灰色,密实,饱和,土质均匀,级配不良,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夹有砾石,局部可见薄层状中粗砂等。细粒含量约15.5%,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62.0~70.0击之间,平均67.0击。在ZK6中68.2~77.3m以中砂形式呈现该层层厚5.00~11.00m,层底埋深74.7~78.50m ,层底标高698.02~701.91m。 第(11)1层:粉土(Q2al+pl)褐灰色,湿,密实,土质均匀,摇振反应中等,韧性低,干强度低。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170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62.0~65.0击之间,平均64.0击。该层仅在ZK2呈现,层厚8m,层底埋深76.7m ,层底标高699.65m。第(11)2层:粉质粘土(Q2al+pl)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2.0~10.0击之间,平均4.1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平均值qc=1.37MPa。该层层厚2.30~7.20m,层底埋深2.70~11.20m ,层底标高765.41~774.05m。 第③层:粉细砂(Q41al+pl)褐黄色~灰褐色,松散~稍密,饱和,磨圆度一般,单粒结构,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及暗色矿物等;细粒含量约25.5%,该层普遍呈现,为场地内主要液化地层。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9.0~15.0击之间,平均13.3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平均值qc=6.23MPa。该层层厚1.3~5.9m,层底埋深10.7~15.8m ,层底标高760.93~765.06m。 第④层:粉土(Q41al+pl)褐黄色~灰褐色,稍湿~湿,中密~密实,土质不均,局部混少量粉砂,摇振反应中等,韧性低,干强度低。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44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8.0~24.0击之间,平均16.3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平均值qc=6.22MPa。该层层厚1.30~8.00m,层底埋深14.50~21.20m ,层底标高754.93~761.34m。 第④1层:粉质粘土(Q41al+pl)灰褐色~灰黑色,软塑~可塑,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含云母、煤屑、氧化物。局部夹有粉土及粉细砂。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304MPa~1褐灰色,稍湿~湿,稍密~密实,含云母、氧化铁、土质不均匀,局部混有粉砂。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90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14.0~27.0击之间,平均20.7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平均值qc=7.26MPa。该层层厚1.25~10.70m,层底埋深22.80~30.00m ,层底标高745.90~753.18m。 第⑤1层:粉质粘土(Q3al+pl)褐灰色,可塑~软塑,含云母、氧化铁,夹粉土薄层;局部呈现。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346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16.0~25.0击之间,平均20.7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为qc=12.27MPa。该层层厚2.80~6.20m,层底埋深21.30~26.40m ,层底标高749.67~755.31m。 第⑤2层:粉细砂 (Q3al+pl)黄褐色~褐色,饱和,中密~密实,颗粒均匀,级配不良。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混有粉土等。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15.0~35.0击之间,平均25.4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平均值qc=11.18MPa。该层层厚2.35~9.20m,层底埋深25.00~30.00m ,层底标高746.07~751.74m。 第⑥层:粉细砂 (Q3al+pl)褐色~灰褐色,中密~密实,饱和,磨圆度一般,单粒结构,级配不良,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局部夹薄层粉土。细粒含量约22%,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18.0~46.0击之间,平均34.3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平均值qc=14.87MPa。该层在14中34.6~36.2m以粉粘形式呈现。该层层厚1.4~12.70m,层底埋深30.00~40.40m ,层底标高736.06~748.54m。 第⑥1层:细砂(Q3al+pl)灰褐色~褐灰色,密实,饱和,磨圆度一般,单粒结构,级配不良,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及暗色矿物等;细粒含量约11.8%,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23.0~48.0击之间,平均38.7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平均值qc=21.51MPa。该层层厚7.10~12.00m,层底埋深33.80~38.30m ,层底标高737.54~742.06m。 第⑦层:粉细砂 (Q3al+pl),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11.0~22.0击之间,平均16.1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为qc=2.44MPa。该层层厚1.25~7.80m,层底埋深14.25~21.00m ,层底标高754.90~762.05m。 第④2层:粉细砂(Q41al+pl)褐色~灰褐色,稍密~中密,饱和,磨圆度一般,单粒结构,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及暗色矿物等;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15.0~24.0击之间,平均20.4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平均值qc=6.71MPa。该层层厚1.20~3.70m,层底埋深15.70~20.80m ,层底标高755.18~760.14m。 第⑤层:粉土(Q3al+pl)褐灰色,密实,饱和,级配不良,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局部夹薄层粉土。细粒含量约17.4%。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34.0~50.0击之间,平均42.2击。该层层厚4.50~11.20m,层底埋深42.60~46.90m ,层底标高728.91~733.31m。 第⑧层:粉土 (Q2al+pl)褐灰色,湿,密实,含云母、氧化铁、土质均匀。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195MPa~1该层揭露层厚6m,层底埋深57.8m ,层底标高718.04m。 第⑩层,粉土:(Q2al+pl)褐灰色,稍湿~湿,密实,土质均匀,摇振反应中等,韧性低,干强度低。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168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51.0~64.0击之间,平均57.5击。该层在钻孔3、14中以细砂呈现。该层层厚1.40~11.85m,层底埋深60.00~71.15m ,层底标高704.81~716.75m。 第⑩1层,粉质粘土:(Q2al+pl)褐灰色,可塑~软塑,含云母、氧化铁,土质均匀。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04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42.0~59.0击之间,平均48.7击。该层在1中48.6~51.8m处以细砂呈现。该层层厚5.10~9.30m,层底埋深48.60~53.80m ,层底标高722.04~727.24m。 第⑧1层:粉质粘土(Q2al+pl)褐灰色,可塑~软塑,局部以硬塑呈现,含云母、氧化铁,土质均匀。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35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44.0~55.0击之间,平均49.7击。该层层厚4.00~10.80m,层底埋深48.70~53.70m ,层底标高722.09~727.21m。 第⑨层:细砂(Q2al+pl)褐灰色,密实,饱和,土质均匀,级配不良,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细粒含量约14.4%,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50.0~60.0击之间,平均54.2击。该层在2、6、9、12中局部以中砂呈现该层层厚1.10~8.00m,层底埋深51.0~59.70m ,层底标高716.09~724.65m。 第⑨1层,粉土:(Q2al+pl)褐灰色,湿,密实,含云母、氧化铁、土质均匀。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150MPa~1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56.0~64.0击之间,平均58.5击。该层层厚4.00~9.90m,层底埋深60.00~72.40m ,层底标高703.70~715.91m。 第(11)层:细中砂(Q2al+pl)褐灰色,密实,饱和,土质均匀,级配不良,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细粒含量约7.8%,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65.0~75.0击之间,平均69.4击。该层层厚4.00~11.90m,层底埋深72.00~78.60m ,层底标高697.26~703.91m。 第(11)1层:粉土(Q2al+pl)褐灰色,湿,密实,含云母、氧化铁、土质均匀。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10MPa~,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58.0~62.0击之间,平均60.0击。该层层厚4.00~7.65m,层底埋深72.80~75.15m ,层底标高700.81~703.04m。 第(11)3层:粉质粘土(Q2al+pl)褐灰色,可塑,含云母、氧化铁,土质均匀。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130MPa~1,具中等压缩性。该层仅在钻孔16揭露,层厚6.65m,层底埋深73.15m ,层底标高702.66m。第(12)层:粉土(Q2al+pl)褐灰色,稍湿~湿,密实,土质均匀。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196MPa~1,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65.0~67.0击之间,平均66.0击。仅在钻孔1中局部以细砂呈现。,具中等压缩性。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52.0~56.0击之间,平均54.0击。该层层厚0.80~6.00m,层底埋深55.30~58.90m ,层底标高716.91~720.80m。 第⑨2层:粉质粘土(Q2al+pl)褐黄色~褐灰色,,软塑,含云母、氧化铁,局部混少量砂质,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韧性中。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133MPa~1,具中等压缩性。该层仅在钻孔1中呈现。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层厚7.20m,层顶深度72.8~77.80m,层顶标高697.99~703.04m。第(12)1层:粉质粘土(Q2al+pl)褐灰色,软塑,含云母、氧化铁,局部混少量砂质。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25MPa~1根据上表判定结果,拟建西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东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3.6 地基土的腐蚀性评价根据本次勘察在西区钻孔ZK24、ZK65、ZK72和东区1、3、16中所取土样的腐蚀性试验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2009年版)表12.2.1、表12.2.2及表12.2.4,判定场地环境类别为Ⅲ类,综合判定:拟建西区场地和东区场地地基土对混凝土均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均具微腐蚀性;地基土腐蚀性判别表 表4,具中等压缩性。该层仅在钻孔5、12揭露。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层厚8.00m,层顶深度72.8~77.80m,层顶标高697.99~703.04m。以上地层接触组合关系及分布规律参见附后“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 3.4 地下水条件本次勘察各钻孔在勘探深度范围均揭露地下水,勘察期间西区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介于3.70~6.80之间,静止水位埋深介于2.70~5.80之间,稳定水位标高介于772.51~773.83m之间;东区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介于4.50~7.31之间,静止水位埋深介于3.00~5.50之间,稳定水位标高介于772.39~773.35m之间;各钻孔的地下水静止水位的情况详见“勘探点一览表”。地下水属潜水。勘察期间为枯水期,丰水期水位可按提高1.00m考虑。含水层主要为第②层粉土层,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3.5 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根据本次勘察所取地下水样水质分析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2009年版)表12.2.1、表12.2.2、表12.2.4及附录G,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在考虑干湿交替作用及长期浸水条件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的腐蚀性综合判定结果见表3。地下水腐蚀性判定结果 表34、地震效应4.1 抗震设防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附录A可知,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4.2 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拟建场地钻孔中的波速实际测试结果计算,在20.0m深度范围内等效剪切波速见表5(详见附图“波速测试成果图”),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第4.1.6条,因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0m,故该建筑场地类别为III类。场地实测等效剪切波速 表5介于4.174~45.82之间。东区11个标准贯入试验钻孔的液化判别计算详见附表“液化判别计算表”。从该表可以看出各标准贯入试验钻孔判别的地基土20.0米深度内的液化指数介于8.93~32.55之间。根据各试验点的液化指数及分布位臵,综合确定拟建场地西区车库、幼儿园液化等级为Ⅲ级严重液化,其余拟建建筑综合判定为Ⅱ级中等液化;东区15#液化等级为Ⅲ级严重液化,其余建筑可按Ⅱ级中等液化考虑。详见液化判别计算表。4.4 建筑场地抗震地段划分根据此次勘察揭露地层,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场地地形、地貌特点综合考虑,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第4.1.1条划分,拟建场地属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4.6 场地卓越周期根据场地地脉动及波速测试结果,场地卓越周期详见下表6(见附图“地脉动测试成果图”)。4.3 地基土液化评价该场地土层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存在有饱和粉土和砂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第4.3.2条对该场地土层应进行液化判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第4.3.3条对拟建场地进行初判后按照第4.3.4~4.3.5条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对地面下20.0m深度范围的饱和粉土和砂类土做进一步判别,其判别方法如下:计算出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Ncr。式中:N0——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本区取值为12;ds——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 dw——地下水位深度;Ncr?N0??ln(0.6ds?1.5)?0.1dw?c——粘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按3考虑。如果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值小于临界击数,则判为液化土,否则为不液化土。对液化土计算其液化指数,液化指数计算公式如下:i?1式中:ILE??(1?Ni/Ncri)di?in 5、场地岩土综合分析与评价5.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根据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2009年版)及参考有关数据统计原则,本工程岩土参数及选取原则如下:(1)对沉积时代相同的层位,具有相同工程特性的指标作为同一工程地质统计单元体。(2)对过于离散及有明显异常的指标统计时舍去。 (3)各土层呈透镜体状土层数据不参与统计。(4)各项指标统计值一般均提供范围值、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统计频ILE——液化指数;Ni——i点的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Ncri——i点的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20.0m深度范围内液化土层点的总数; di——i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i——i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m-1);根据以上公式西区29个标准贯入试验钻孔的液化判别计算详见附表“液化判别计算表”。从该表可以看出各标准贯入试验钻孔判别的地基土20.0米深度内的液化指数数,若子样少于6个,只提供范围值、算术平均值及统计频数。对指标个数少于6的参数,不进行回归修正。(5)标贯指标以试验点击数为子样进行统计,标贯击数为实测及修正后的锤击数。 (6)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包括三轴剪切试验、直剪试验成果)见附表2。5.2 地基土承载力评价根据室内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标贯试验及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见下表7。5.3 地基均匀性评价该场地地基土主要由杂填土、第四系粉土、粉细砂、粉质粘土等组成,拟建西区场地各单体建筑持力层为第②、②1层,下卧层大部分为第②、②1、③层,应视为不均匀地基;东区场地各单体建筑持力层为第②、②1层,下卧层大部分为第②、②1、③层,应视为不均匀地基。5.4 地基变形评价本工程西区1#~6#住宅楼和东区2#~4#住宅楼地上层数为33层,基底压力约为600kPa ;上部结构荷载传至基底的压力较高,压缩变形影响深度较大,地基变形计算时压缩模量应按e-P曲线上实际压力段(土的自重压力至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段)取值,详见各区e-P曲线。对砂类土其压缩曲线较为平缓,在高压力段内,孔隙比的变化不大,为此,现根据原位测试结果,参考《工程地质手册》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考虑给出基底下各砂土层计算的压缩模量,以便地基变形计算时参考使用。综上所述:拟建场地不能采用天然地基。 6.2地基处理方案根据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第②层粉土具灵敏性土,需进行针对性处理,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拟建西区1#~6#住宅楼和东区2#~4#住宅楼地上层数为33层,基地压力达600KPa,建议采用桩基础。西区14#、15#商业,建议采用挤密碎石桩部分消除液化处理即可;西区学校区域建议采用挤密碎石桩全部消除液化;西区地下车库区域建议部分消除液化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进行处理。东区12#、13#楼,建议采用挤密碎石桩部分消除液化或对基础和上部结构进行处理;东区15#楼,建议采用碎石桩部分消除液化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进行处理。方案1:复合地基方案(挤密碎石桩,适用于西区地下车、幼儿园)采用碎石桩消除地基液化时,桩径可取φ=0.40m,桩间距可取1.2m,正三角形或正方形布桩;建议学校区域全部消除液化,处理深度不小于15m,地下车库不小于10m。地基处理前,应进行试桩工作,并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确定,工程桩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质量。方案2:复合地基方案(适用于西区14#、15#商业楼和东区12#、13#、15#商业) 根据本次勘察揭露地层情况及原位测试结果,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提高地基承载力、消除液化、工程造价、施工工期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本工程可采用碎石桩+CFG桩二元复合地基。采用碎石桩消除地基液化时,桩径宜取φ=0.40m,桩间距应与CFG桩间距一致,处理深度宜至第③层且不小于10m。采用CFG桩提高承载力时,桩径取φ=0.40m,桩间距可取1.2~1.4m,正三角形或正方形布桩,有效桩长可取10m,桩端持力层为第⑥层。地基处理前,应进行试桩工作,并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确定,工程桩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质量。本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时,CFG桩的参数可采用下表10。 方案3:桩基方案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地基土的分布特征,结合地区建筑经验,可采用桩基础5.5压缩指数及回弹指数根据本次勘察高压固结试验结果,除个别土样异常外、大部分土样的超固结比OCR在1.0左右,该场地地基土可视为正常固结土,当考虑土的应力历史进行固结沉降计算时,计算所需压缩指数,可查e-lgP曲线和土工试验成果总表。6、地基方案分析评价6.1天然地基可行性分析 6.1.1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根据勘探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知,场地及场地附近无全新活动断裂,属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6.1.2地震液化拟建场地具中等~严重液化,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丙类建筑中等液化地段应采取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或更高处理措施,严重液化地段应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乙类建筑严重液化地段应全部消除液化沉陷。6.1.3天然地基承载力评价拟建西区场地地下车库天然地基承载力能满足设计需求,可不进行地基承载力的处理;其余拟建天然地基承载力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采取针对承载力的处理。6.1.4地震震陷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第4.3.11、第4.3.12条及其条文说明判定,拟建场地应考虑震陷影响。对地基进行处理。(1)桩基选型根据本次勘察揭露地层情况,受地层条件的限制,采用预制桩有可能难以克服地层阻碍,因此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工期,钻孔灌注桩具有较强克服地层阻碍能力,施工时对周围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可采用钻孔灌注桩。但钻孔灌注桩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泥浆护壁造成的孔底沉渣,影响端阻力的发挥,建议采用桩侧桩端后压浆技术解决这一弊病。(2)桩端持力层的选择根据本次勘察揭露的地层情况,西区场地第⑥层粉细砂、第⑦2层粉细砂呈密实状态,东区场地第⑥层粉细砂、第⑦层粉细砂呈密实状态,可选为桩端持力层。(3)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估算依据本次勘察地基各土层状态指标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5条规定结合地区建筑经验,将各土层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及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列于下表6。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估算自基底标高772.40m算起。现以西区3#楼钻孔ZK6、东区4#楼钻孔9为例,依据表6.中参数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式5.3.5分别估算桩径700mm、1000mm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见表6.1.3.3~2。 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及极限端阻力标准值表 表10 注:1.其中括号内参数是考虑液化影响折减后参数。2.当进行CFG桩设计时,应按照干作业钻孔桩取值,且表中参数不能直接使用,应将标准值换算成特征值使用。桩基施工前,应进行试桩,并对单桩极限承载力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适时调整设计参数,尽量达到经济和设计的要求。桩基施工验收时,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及桩身质量检测。拟建场地各土层平面变化较大,自然地面以下15m范围内主要为液化土层,20~50m以粉土为主,粉粘呈透镜体呈现,局部区域夹粉细砂或细砂层。从场地平面分布趋势来看地基土分布不均,应考虑不均匀沉降。6.3 基坑开挖、支护及降水拟建场地整平标高为778.70m,基础埋深6.30m,基础底标高为772.40m,场地东临新晋祠路,南接健康北街,东西场地中间被现南北方向排污渠隔开,拟建西区车库和东区4#楼离排污渠较近,建议进行局部段支护开挖。基坑支护及降水方案详见下表11。 7、结论与建议7.1 结论7.1.1 本场地位于汾河东岸Ⅰ级阶地,场地地基土沉积时代及成因类型除场地表层填土和河流相冲洪积(Q42al?pl)粉质粘土、粉土外,其下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1al?plQ4统河流相冲、洪积层 ()粉土、粉质粘土、粉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相冲、al?plQ3洪积层()粉土、粉质粘土、砂类土,第四系中更新统河流相洪积层(Qal?pl)粉2质粘土、粉土、砂类土。7.1.2拟建西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东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拟建西区场地和东区场地地基土对混凝土均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均具微腐蚀性。7.1.3 拟建场地抗震防设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2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7.1.4拟建建筑场地类别为III类。拟建场地卓越周期:西区场地东西方向的卓越周期为0.40s;南北方向的卓越周期为0.39s;垂直方向的卓越周期为0.44s;东区场地东西方向的卓越周期为0.41s;南北方向的卓越周期为0.43s;垂直方向的卓越周期为0.41s;拟建场地应考虑震陷影响。7.1.5西区车库、幼儿园液化等级为Ⅲ级严重液化,其余拟建建筑综合判定为Ⅱ级中等液化;东区15#液化等级为Ⅲ级严重液化,其余拟建建筑综合判定为Ⅱ级中等液化。7.1.6 太原城区标准冻结深度为0.74m。7.1.7 拟建场抗浮设计水位高程可按774.83考虑。 7.2 建议7.2.1 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详见表7。 7.2.2 地基处理方案详见6.2条。 7.2.3 地基开挖后,应进行验槽。7.2.4 主楼与地下车库连接可采用“后浇带”方式连接。7.2.5 本工程不论采用复合地基还是桩基础,均应进行试桩工作,其承载力特征值均应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处理后,应按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测。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7.2.6 鉴于建筑物对沉降敏感,建议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对建筑物进行长期沉降观测,直至沉降稳定。7.2.7 基坑开挖时,采用直接放坡段应对第②层粉土(具灵敏性)进行坡面保护。 7.2.8场地上勘探时施工钻孔建议在使用结束后采用砂土进行回填。
范文三:地质勘察报告一、工程及勘察工作完成概况(一)工程概况山东省**企业有限公司拟在市北区沂 七路与九路之间,水巷北侧,兴建**华苑工程。本次对其拟建的13栋住宅楼、1栋商业楼及地下车库和1栋幼儿园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根据规划图纸,其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二)本次勘察的目的及任务:本次勘察为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勘察,目的是提供本工程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主要任务是: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成因、类型、分布情况、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2、查明建筑物范围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工程特征、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提供各层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供场地标准冻土深度。3、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并对可能的持力层和软弱层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并对岩土的均匀性、强度和变形性作出评价。4、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分析预测地震效应,判定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震液化,并计算液化指数。5、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查明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6、判定地基土和地下水在建筑施工及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对工程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提供基坑开挖支护所需的计算参数,对基坑支护结构类型提出合理建议,对基坑降水方案作出评价。7、评价地基基础方案、若需进行地基处理,建议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地基处理设计参数。若采用桩基础,对桩基础和桩型选择作出建议,提供桩基础设计参数及评价成桩的可能性。(三)本次勘察执行规范标准如下:建设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2009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山东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DBK14-S3-2002)等。(四)勘察等级由于本工程为3~25F楼,确定工程的重要性等级为二~三级;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等级为二级;建筑场地内岩土层种类较多,确定地基的复杂程度为二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的有关规定,综合确定勘察等级为乙级。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幼儿园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五)勘察工作量的布置本勘察采用钻探与原位测试相结合,室内试验与原位测试相对比的方法进行综和评价。室内试验包括:常规土工试验,固结试验,剪切试验,岩石抗压试验等;现场试验包括:标准贯入试验,剪切波速测试。本工程勘探点的放设是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物规划图及坐标数据,采用GPS对勘探点进行定位。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9)等有关规范要求在拟建物角点及边线共布置钻探孔201个。其中:取土72个,标贯孔62个,取土、标贯孔26个,一般地质孔41个,进行剪切波速测试15个孔(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外业钻探采用XY-1型钻机5台,土层采用单管合金钻具液压回转钻进工艺,全取芯钻进,砂层采用泥浆护壁单管合金钻具回转钻进工艺,岩层采用双重岩芯管合金钻头循环液回转钻进工艺;共完成钻探总进尺3678.10米,采取原状土样146件,扰动样222件,岩石样18件,进行标准贯入试验508次。按规范要求取样采用薄壁取土器,快速静压法采取土样,岩石样采用单管合金钻具取样;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落锤方式。剪切波速测试采用长沙产GJY—1A工程检测仪,西安地质仪器厂生产的井中三分量检波器。本次勘察的孔口高程采用绝对高程系统,S3型水准仪测量,以场地南侧沂蒙九路与秀水巷中心线交点处A3钢筋标记点为高程基准点引测,(见平面图,其坐标为X=,Y=高程为H=71.838m)。外业钻探于日~2月7日和日~3月15日进行。室内试验和水质检测起止于日~日,由我公司土工试验室完成,岩石抗压试验起止于日~2012年3月18日,由山东地矿开元勘察施工总公司土工试验室完成,日提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二、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沂沭断裂带西侧汶泗断裂带南侧,距离汶泗断裂约5km。沂沭断裂带处于郯庐断裂带中段,南起郯城,北入渤海,纵贯山东中部,大致沿沂河、沭河及潍河分布,长达330公里。该断裂带主要有四条主干断裂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鄌郚—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昌邑—大店断裂。由于四条主干断裂的切割,形成了中央为地垒两侧为地堑的“二堑夹一垒”构造形式。沂沭断裂带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发震断裂,尤其是东部两条断裂活动更为强烈,1668年郯城大地震即发生在这一组断裂带。汶泗断裂带位于场地北侧约5km左右,横穿南坊镇,走向约310°,倾向西南,倾角60°,西南盘为石炭、二叠、侏罗纪、白垩系等地层,东北盘为古生代地层,沿断层有燕山期闪长玢岩侵入,下盘下降为逆断层。场地内无全新世活动断裂通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三、场地气候拟建建筑场地位于临沂市北城新区,当地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具气候适宜、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光照充分、冬季干冷、春旱多风、夏热多雨、晚秋又旱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1.8~13.3度之间,极端最高气温36.5度,最低气温-11.1度。春季多东北风,秋冬两季多北风、东北风,夏季多东风、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6m/s,最大风速24m/s。年降水量746.7~979.2毫米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34.37mm。土壤结冻期为85~140天,无霜期一般189~230天,标准冻土深度为0.5m。四、地形、地貌及地下水场地地形较平坦,局部因人工取土,形成较多土坑地势较低,勘察期间测得的孔口高程为68.58~72.99m,孔口最大高差4.41m。场地属冲洪积平原地貌,地貌单元单一。勘察期间,在勘察深度内揭露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3.59~8.00m,水位标高64.39~65.03m,平均标高64.99m。该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岩石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3层细砂层和第4层粗砾砂层中,主要补给方式为大气降水和侧渗补给,主要排泄方式为大气蒸发及工农业用水;岩石裂隙水主要为石灰岩溶蚀裂隙中的岩溶水,局部存在火山角砾岩风化裂隙中的风化裂隙水,与上部潜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地下水年变化幅度约3.0~5.0m,近年来最高水位埋深为3.0m(标高为69.0m,可作为抗浮设计水位)。地下水环境类型为Ⅱ类,赋存土层属中等~强透水层,根据水质分析报告,该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的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的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对附近建筑物的调查,场地土未见污染,附近建筑物未见腐蚀现象,综合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其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五、场地地层及物理力学性质本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表层覆盖填土,其下为冲积形成的粉土、砂土、黏性土,下伏泥岩、石灰岩,局部为火山角砾岩侵入体,自上而下分为如下9层:1、杂填土(Q4ml)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50~8.30m,平均1.25m;层底标高:63.25~72.14m,平均70.75m;层底埋深:0.50~8.30m,平均1.25m。杂色,松散,稍湿,以回填砂、粉土为主,夹少量砖石碎粒,局部取土坑内以建筑垃圾混黏性土为主。 2、粉土(Q4al+pl)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30~5.20m,平均2.14m;层底标高:66.52~70.33m,平均68.77m;层底埋深:1.30~5.70m,平均3.24m。黄褐色,中密,湿,含较多黏粒,少量云母,切面粗糙,干强度和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具中等压缩性。在本层内采取土样108件,扰动样14件,进行标准贯入试验96次,其试验指标统计如下:3、细砂(Q4al+pl)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50~6.40m,平均3.11m;层底标高:62.64~69.53m,平均65.72m;层底埋深:2.60~10.00m,平均6.28m。黄色,稍密-中密,湿-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砂质纯净,分选好,级配好,磨圆较好,具中等压缩性。在本层内采取砂样115件,进行标贯试验160次,其试验指标统计如下:3-1、粉砂(Q4al+pl)仅分布在1、31号孔附近,厚度:1.10~2.80m,平均1.95m;层底标高:66.22~68.46m,平均67.34m;层底埋深:4.10~6.20m,平均5.15m。黄色,稍密,稍湿-湿,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砂质较纯净,分选好,级配好,磨圆较好,具中等压缩性。本层进行标贯试验1次,标贯击数10击。 4、粗砾砂(Q4al+pl)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50~8.00m,平均2.93m;层底标高:58.47~66.32m,平均62.79m;层底埋深:5.70~13.70m,平均9.21m。黄色,中密-密实,顶部稍密,湿-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局部夹少量砾石,砾石粒径3cm左右,分选差,级配不良,磨圆一般,具中等压缩性。在本层内采取砂样91件,进行标贯试验145次,其试验指标统计如下: 5、黏土(Q4al+pl)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50~5.70m,平均2.24m;层底标高:56.86~63.46m,平均61.40m;层底埋深:8.80~14.70m,平均10.70m。黄褐色,灰白色,可塑,含砂10%左右,局部夹少量卵石,卵石粒径3-8cm左右,卵石局部富集,切面粗糙,干强度和韧性高,无摇振反应,具中等压缩性。在本层内采取土样38件,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7次,其试验指标统计如下:6、全风化凝灰岩(K)主要分布在6#、7#、8#、13#楼范围,厚度:1.00~5.30m,平均2.64m;层底标高:56.06~62.34m,平均59.56m;层底埋深:9.60~15.80m,平均12.48m。紫红,灰黄,碎屑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火山碎屑,凝灰质胶结,胶结程度一般,岩芯呈土柱状、块状,采取率低,锤击易碎,为极软岩,遇水软化,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Ⅴ类。该层进行标贯12次,其试验指标统计如下:7、泥岩(C)分布在场地西侧及南侧,根据其风化程度不同分为如下2层 7-1、全风化泥岩(C)场区局部缺失,厚度:0.50~5.50m,平均2.22m;层底标高:57.17~62.68m,平均60.26m;层底埋深:9.20~14.50m,平均11.78m。褐红色、紫褐色,泥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铁泥质胶结,胶结程度差,岩芯呈土状,采取率低,可捏碎,为极软岩,遇水软化,风干易裂,岩体风化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Ⅴ类。该层进行标贯27次,其试验指标统计如下:7-2、强风化泥岩(C)场区局部缺失,厚度:1.00~3.50m,平均2.20m;层底标高:56.90~60.14m,平均58.27m;层底埋深:11.50~15.30m,平均13.70m。褐红色、紫褐色,泥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铁泥质胶结,胶结程度一般,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采取率77-86%,锤击易碎,为极软岩,风干易裂,遇水软化,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Ⅴ类。天然抗压强度8、火山角砾岩(K)主要分布在场地东北侧,6#、7#、8#、11#、13#楼范围,根据其风化程度不同分为如下3层:8-1、全风化火山角砾岩(K)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40~2.60m,平均1.16m;层底标高:55.56~62.21m,平均60.02m;层底埋深:9.40~16.30m,平均11.98m。褐红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成分以火山岩碎块为主,棱角状,凝灰质胶结,胶结一般,岩芯呈土状,采取率低,为极软岩,可捏碎,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Ⅴ类。该层进行标贯13次,其试验指标统计如下:8-2、强风化火山角砾岩(K)场区局部分布,部分钻孔未揭穿,厚度:0.70~4.50m,平均1.66m;层底标高:53.20~60.59m,平均58.30m;层底埋深:11.20~18.50m,平均13.65m。紫红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成分以火山岩碎块为主,棱角状,凝灰质胶结,胶结一般,岩芯破碎呈块状,采取率为68-71%,锤击易碎,为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Ⅴ类。该层进行标贯10次,其试验指标统计如下:8-3、中风化火山角砾岩(K)场区局部分布,部分钻孔未揭穿,揭露厚度:0.90~3.60m;层底埋深:13.50~18.20m,平均15.63m。紫红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成分以火山岩碎块为主,棱角状,凝灰质胶结,胶结较好,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采取率为85-92%,为较软岩,锤击易碎,岩体较完整,岩石质量指标RQD较好,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Ⅳ类。本层采取岩样6件,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统计如下:9、石灰岩(O)场地普遍分布,根据其溶蚀发育情况分为如下4层: 9-1、强风化石灰岩(O)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40~3.40m,平均0.86m;层底标高:55.54~63.95m,平均59.44m;层底埋深:8.00~16.10m,平均12.45m。灰黄色,青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构造,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岩芯呈碎块状,采取率为65-70%,锤击难以击碎,为较硬岩,岩体溶蚀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Ⅳ类。9-2、中风化石灰岩(O)场区普遍分布,各孔均未揭穿,最大揭露孔深:27.0m,最大揭露厚度:11.8m。 青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构造,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岩芯呈柱状,采取率为85-90%,锤击难以击碎,为较硬岩,岩体较完整,岩石质量指标RQD较好,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Ⅲ类。本层采取岩样6件,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统计如下:9-3,溶洞:进尺快,充填物为粘性土及少量岩石碎块。9-4,溶蚀破碎带:钻进漏水,进尺不均匀,采取率低,溶蚀裂隙较发育。本层内表层岩溶较发育,见大量溶沟、溶槽及破碎带,局部为溶洞,分布不规律,根据钻探资料,各钻孔岩溶发育情况统计如下:六、场地地震效应(一)饱和砂(粉)土的液化判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中关于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的规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第一组。场地内存在第2层粉土、第3层细砂、第3-1层粉砂及第4层粗砾砂为可能液化土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对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应进行液化判定,当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定为不液化土或不考虑液化影响: (1)初步判别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更新世极其以前时,7、8度时可判断为不液化。 2、粉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7、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16时,可判断为不液化土。3、天然地基的基础,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du>d0+db-2 (4.3.3-1)dw>d0+db-3 (4.3.3-2) du +dw>1.5d0+2db-4.5 (4.3.3-3)式中:dw---地下水位深度(米),宜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埋深,按3.0米;du---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m),计算时宜将淤泥和淤泥质土扣除; db---基础埋置深度(米),不超过2米应采用2米; d0---液化土特征深度,粉质黏土取6米,砂土取7米;据判定,第2层粉土中黏粒含量大于10%,满足初判条件,可判定为不液化土层。第3层细砂、第3-1层粉砂和第4层粗砾砂,地下水位埋深不满足初判条件,须进一步判别。 (2)进一步判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4.3.4条要求,当初步判定认为需要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20m深度范围内的液化。在地面下20m深度范围,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可按下式计算: Ncr=N0β[ln(0.6ds+1.5)-0.1-dw]Ncr-为液化判别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 N0-为液化判别标准贯入击数基准值取10 ds-为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Pc-为黏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应采用3dw-为地下水位埋深,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取3.0米 β—调整系数,设计地震第一组取0.8。c当N<Ncr时,饱和土液化。计算过程采用《华宁岩土工程勘察软件包》液化土判别软件进行,据判定,第3层细砂、第3-1层粉砂及第4层粗砾砂在20m深度内均不液化。 (二)、建筑场地类别根据波速测试报告,场地覆盖层范围内等效剪切波速vse=211.5~249.2m/s,大于150 m/s,小于250 m/s,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场地覆盖层厚度10~16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的规定,判定该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七、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属冲洪积平原地貌单元,地形较为开阔,表层为杂填土,其下为粉土、砂土、黏性土及风化岩,场地土的类型为中软土。场地不存在液化土层,勘察范围内揭露下部岩层种类较多,火山角砾岩与石灰岩呈沉积接触关系,接触带局部溶蚀较发育。泥岩多分布于石灰岩上部,因火山岩侵入而缺失,和石灰岩为沉积接触关系较好。钻探揭露的溶洞,溶槽等发育不规律,大多充填黏性土,场地附近从未发生过溶洞坍塌等事故。此外未见其他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存在多处取土坑,部分已回填,填土厚度较大,位于建筑物范围内的应采取换填处理。综上所述,场地为较稳定场地,属工程建设的一般地段,适宜拟建物的建设。八、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一)场地均匀性评价勘察深度内,场地地层为杂填土和砂土、黏性土,下伏泥岩、石灰岩和火山角砾岩,上部土层变化较大,下部岩层分布较复杂。第1层杂填土,场地普遍分布,填土层厚度变化较大; 第2层粉土,局部缺失,厚度变化较大,分布不均匀; 第3层细砂,场地普遍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分布不均匀; 第3-1层粉砂,局部分布,厚度变化大,分布不均匀; 第4层粗砾砂,场地普遍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分布不均匀; 第5层黏土,场地局部缺失,厚度变化较大,分布不均匀; 第6层全风化凝灰岩,局部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分布不均匀; 第7-1层全风化泥岩,局部缺失,厚度变化较大,分布不均匀; 第7-2层强风化泥岩,局部缺失,厚度变化较大,分布不均匀; 第8-1层全风化火山角砾岩,厚度变化较大,分布不均匀; 第8-2层强风化火山角砾岩,厚度变化较大,分布不均匀; 第8-3层中风化火山角砾岩,厚度变化较大,分布不均匀; 第9-1层强风化石灰岩,局部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分布不均匀; 第9-2层中风化石灰岩,场地普遍分布,分布较稳定;第9-3层溶洞,场地零星分布,分布不规律,不均匀; 第9-4层溶蚀破碎带,场地零星分布,分布不规律,不均匀;综上所述,上部填土层分布不均匀,基础埋深下,地基持力层及下卧层坡度局部大于10%,属不均匀地基,高层建筑物具体评价见第九条。 (二) 场地土特性分析勘察深度内,根据野外鉴别及标准贯入试验、室内试验,各层土力学性质分析如下:第1层杂填土,土质疏松,性质不稳定,应挖除;第2层粉土,中密,强度一般,力学性质一般,可作为多层建筑及车库地基持力层;第3层细砂,稍密~中密,强度一般,力学性质一般,可作为多层建筑及车库地基持力层;第3-1层粉砂,稍密,强度一般,力学性质一般,位于开挖深度以上; 第4层粗砾砂,中密~密实,顶部稍密,属于中等压缩性土,强度由上至下逐渐提高,力学性质较好,可作为多层建筑地基持力层及下卧层;第5层黏土,可塑,强度一般,力学性质一般,为软弱下卧层; 第6层全风化凝灰岩,强度一般,力学性质一般,可作为拟建物地基下卧层和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第7-1层全风化泥岩,岩石极软,强度较高,力学性质一般,可作为拟建物地基下卧层和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第7-2层强风化泥岩,岩石极软,强度较高,力学性质较好,可作为拟建物地基下卧层和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第8-1层全风化火山角砾岩,岩石极软,强度较高,力学性质一般,可作为拟建物地基下卧层和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第8-2层强风化火山角砾岩,强度高,力学性质好,可作为拟建物地基下卧层和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第8-3层中风化火山角砾岩,分布稳定,可作为拟建物地基下卧层; 第9-1层强风化石灰岩,溶蚀较破碎,强度高,力学性质好,可作为拟建物地基下卧层,岩溶分布不规律不宜作为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第9-2层中风化石灰岩,为稳定基岩,可作为桩端持力层; 第9-3层溶洞,为软弱下卧层; 第9-4层溶蚀破碎带,为软弱下卧层。 (二)岩土承载力根据室内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结合当地工程经验,综合确定各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kPa)和压缩模量E(MPa)建议采用下值:九、地基与基础方案 1、 天然地基方案分析根据规划图纸,场地整坪标高约为72.5m,其中6#、10#~13#楼下部设置整体地下车库,埋深6.0m,标高约66.5m。1#、2#、3#、9#楼基础埋深约3.6m,标高约69.0m。4#、5#、7#、8#、商业楼基础埋深约5.0m,标高约67.5m。 1.1、多层建筑地基方案幼儿园为3层建筑,建议采用天然地基独立基础,基础埋深按现地表下2.0m考虑,标高70.0m,以第3层细砂作地基持力层。西北角位于原取土坑范围,填土厚度较大处采用中粗砂换填,换填范围应满足应力扩散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140kPa设计。商业裙楼建议采用天然地基独立基础,以第2层粉土和第3层细砂共同作地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130kPa设计。建筑物荷载较小,可不考虑沉降变形的影响。地下车库埋深为6.0m,基础开挖后,地基土为第3层细砂和第4层粗砾砂,局部取土坑范围填土厚度较大处采用中粗砂换填,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140kPa设计。建筑物荷载较小,可不考虑沉降变形的影响。 1.2、高层建筑地基方案 1.2.1持力层选择及承载力修正若采用天然地基筏形基础,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对地基持力层承载力进行修正,按下式计算:fa?fak??b??b?3???d?m?d?0.5? (5.2.4)各建筑物基础埋深情况不同,但建筑范围设整体车库,修正计算时,考虑地下车库的影响,土层修正深度按车库荷载折算土层厚度取值,1.5×25/19.0=2.0m。第3层细砂,承载力特征值fak=140kPa,基础宽度b=6.00m,d=2.00m,ηb=2.0,ηd =3.0,γ=9.0kN/m3,γm=18.6kN/m3,进行深宽修正,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a=277.7kPa。 1.2.2天然地基方案评价建筑物荷载按每层18kPa考虑,车库荷载按30kPa考虑,11层楼承载力要求228kPa;12层楼承载力要求246kPa;17层楼承载力要求336kPa;25层楼承载力要求480kPa。第3层细砂经承载力修正后,仅满足11层和12层建筑物承载力要求,17层和25层建筑物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建议采取复合地基处理或采用桩基础。 1.2.3地基下卧层验算对1#、10#、11#楼和商业楼,若采用天然地基筏形基础,以第3层细砂作地基持力层时,下部分布第5层黏土为软弱层,根据规范要求,根据公式对下卧层验算:pz?pcz?faz (5.2.7-1)pz?lb?pk?pc? (5.2.7-3) (b?2ztan?)(l?2ztan?)式中 pz—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 pc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fa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b—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边的宽度;l—矩形基础底边的长度; 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z—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 θ—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经验算,第5层黏土下卧层地基承载力满足承要求,拟建1#、10#、11#、商业楼可采用天然地基。 1.2.4地基均匀性评价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中第8.2.4条规定: 1)地基持力层跨越不同地貌单元或工程地质单元,工程特性差异显著; 2)地基持力层虽属同一个地貌单元或工程地质单元,但遇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判别为不均匀地基:①中—高压缩性地层,持力层底面或相邻基底标高的坡度大于10%; ②中—高压缩性地层,持力层及其下卧层在基础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差值大于0.05b(b为基础宽度);③根据在基础宽度方向上钻孔资料,计算各钻孔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当量模量,根据公式Es??A判定。 ?Eiisi按上述规定,对1#、10#、11#、商业楼地基均匀性判别见下表:地基均匀性判别一览表经计算,1#、10#、11#、商业楼地基土为不均匀地基。 1.2.5地基变形计算对1#、10#、11#、商业楼,当采用天然地基时,地基土不均匀,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进行沉降变形计算,地基最终变形量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地质大学岩土工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