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泄露个人征信信息泄露怎么办

股票/基金&
两家银行滥查个人征信信息 被客户起诉后遭罚
  “经常接到陌生电话和骚扰短信,不胜其烦。个人信用信息不能无责任、随意地被查询。”4月17日,郭先生如此对记者解释其起诉南京两家银行的初衷。
  日,郭先生到南京分行查询征信报告时,发现(,)、(,)在其不知情、未授权的情况下查询了他的信用信息。当年12月底,郭先生分别将民生银行南京分行和南京银行告上南京玄武区法院和白下区法院。
  日前,南京玄武区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民生银行南京分行侵权行为成立,被告书面向原告赔礼道歉。但白下区法院尚未开庭。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还不健全,在对银行泄露个人信息行为无法取证的情况下,单就私自查询信用信息起诉银行一般很难胜诉。因此,此类案件较少,据我了解,客户能够一审胜诉的,此案件还是首例。”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雁峰对记者称。
  4月16日,记者从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获悉,该行已依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对两家银行做出各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18日,郭先生对记者称,在一审庭审后,他发现民生银行出示了两张有本人签名的申请表,其中一张签名非其所签,“本人对该申请表一事也毫不知情,民生银行存在冒用本人签名办理信用卡的行为,性质恶劣”。他称,已就此事向玄武区法院提交了民事起诉书。
  记者联系了民生银行南京分行法务部人士核实此事,对方称案件目前正在走法律程序,不方便透露信息。
  征信被滥查
  玄武区法院判决书显示,在未取得郭先生授权下,民生银行南京分行分别于日、日,以贷款审批、信用卡审批的名义向人行南京分行查询郭的信用记录。
  据了解,民生银行所查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住址、职业、所有银行贷款及办卡信息、是否欠款的信息、电话号码等。
  “我只在该行办过信用卡,在其查询我信息前已经注销了,之后既未申领新卡也未申请贷款。”更让郭先生诧异的是,自己从未在南京银行办过任何业务,但该行于日私自查询了其征信报告,查询目的称是贷款审批。
  去年5月16日,郭先生发现两银行的查询记录,当即找银行交涉。民生银行当时告知称,“密码被人偷窥了,”后又称,查询是为了“二次开发客户”。南京银行也未能给出令郭先生信服的解释。
  “如果每次银行都以"二次开发客户"为自己开脱,将起不到惩戒和示范作用。”郭称,他交涉的目的是想知道,自己的征信信息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去年以来经常接到陌生电话和骚扰短信,现在存在的银行员工打包贩卖客户信息的现象,更让我没有安全感。”
  今年央视3?15晚会上,(,)信用卡中心风险管理部贷款审核员被曝向作案人朱凯华出售了300多份个人信用信息,造成储户3000万存款被盗,敲响了保护个人信息的警钟。
  根据《办法》,商业银行只能经当事人“书面授权”,在审核个人贷款、申请信用卡或审核是否接受个人作为担保人等个人信贷业务,以及对已发放的个人贷款及信用卡进行信用风险跟踪管理时,才能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现行法律只是规定不能泄露个人信息,但对于私自查看个人信息,法律并没有直接界定。因此,目前如果私自查询客户信用不是恶意的且没有公开,很难直接定性为违法,这是模糊地带。”张雁峰对记者表示。
  人行罚单
  2011年下半年,在与民生、南京银行交涉未果后,郭先生向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管理部投诉了两银行,同时提交《信息公开申请书》,申请公开商业银行违法查询个人信用信息的处罚措施,以及被投诉两银行违法查询个人信用信息的调查处理情况。
  当年12月,人行南京分行公布调查结果,认定两家银行未经郭先生授权擅查信用记录情况属实,并做出各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两银行的私自查询信息行为侵犯了我的隐私权,除了行政处罚,还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郭先生于2011年12月底分别起诉了两家银行,要求其登报赔礼道歉。
  对此,法院认定,被查询信息均属于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法律规定的隐私。并称,民生银行未经授权的查询行为违反了《办法》,主观过错显而易见。其查询行为导致其不应获知、却获知了郭先生的个人信用信息,虽然获知后未宣扬、披露,但获知行为本身就侵犯了郭先生的隐私权。“判决银行书面赔礼道歉。”
  不过,民生银行南京分行不服一审判决,已经提起上诉。记者18日联系了该分行法务部人士,对方称案件目前正在走法律程序,不方便透露信息。
  理财资讯&&& &&& &&& &&&
  行业动态&&&
&&& &&& &&& &&& &&&
04/06 14:4204/19 06:4904/18 01:2304/16 16:0104/16 05:3704/16 03:1004/16 02:4304/15 06:57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员工倒卖征信报告 银行员工买卖征信该怎么处罚_青年创业网
员工倒卖征信报告 银行员工买卖征信该怎么处罚
最近,绵阳市民杨女士,经常接到小额贷款公司电话,也时常收到类似诈骗短信。虽然她确实有贷款方面的需求,可让她疑惑的是,名目众多的小额贷款公司是如何获知她的需求的?她的个人信息又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呢?
如果看完绵阳警方日前破获的这起案件,杨女士的疑问也许能得到一部分解答。
日前,成都商报记者获悉,绵阳警方破获了一起公安部部督&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系列案&,打掉了一条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产业链,抓获嫌疑人19人,共计查获个人信用报告等公民个人信息200余万条,涉案资金100余万元。令人吃惊的是,这一犯罪产业链的源头,来自于山东某银行一员工,其通过网络出售公民个人&征信报告&。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中。
绵阳市公安局游仙区分局网安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11月,绵阳市公安局游仙区分局民警在游仙区海棕路设卡开展治安检查,发现一辆轿车形迹可疑。民警在该车后备箱,发现一套疑似用于群发短信的伪基站设备,并现场挡获犯罪嫌疑人赖某。
街头伪基站
牵出大量&征信名单&
调查发现,赖某是绵阳一小贷公司销售经理,月收入十分可观。民警对赖某展开调查,发现赖某除了将所购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免费提供给下属、亲戚用于推销小贷业务,还将部分信息高价转卖。
游仙分局网安大队民警在固定了相关证据后,对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赖某实施抓捕,并在赖某使用的手机、电脑中发现了含有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公民个人信息3288组。审讯中,赖某交代了他购买个人信息用于转卖、发展客户的事实。
与此同时,日,游仙网安大队民警在成都市将购买&征信名单&的嫌疑人陈某抓获。经审讯,陈某对在赖某处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供认不讳。
列为部督案件
打掉银行为源头的犯罪产业链
为查明信息来源,民警明确了赖某的上线之一湖南人刘某。日,刘某在湖南被抓获。经突击审讯,刘某交代,从2015年7月至日期间,他通过微信、QQ、电子邮箱、支付宝等网络工具出售、购买个人信用报告等公民个人信息累计达43万余条,获利32万余元。而且,刘某的下线达到400多人,也就是说,刘某将信息销售给了400多人。
9月25日,绵阳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支队长杨彬介绍,今年5月6日,该案被公安部列为挂牌督办案件,市区两级公安机关成立了联合专案组,要求坚决打掉该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产业链。
杨彬介绍,通过从刘某、赖某入手,专案组民警对其上线进行层层追查,辗转江西、山东、湖南、浙江、河南、四川等全国10多个省市,历时40余天,成功抓获山东某银行工作人员丁某等19人,摧毁了一条以银行员工丁某为源头的买卖银行个人信用报告的犯罪链条。
银行员工获取&征信名单&后售卖
绵阳警方介绍,本案查获的200多万份公民个人信息,大部分是&征信名单&,而信息源头,就是银行员工丁某。他是如何获取&征信名单&?又是如何卖出去的?
获取信息直接售卖,每条20到30元
警方介绍,山东人孙某与银行员工丁某是朋友,而孙某专门从事买卖&征信名单&业务,他利用丁某的职务便利,从丁某处获取公民个人&征信名单&。
所谓&征信名单&,就是公民因为有资金需求,到银行查询的个人征信记录。在征信记录上,详细记录了个人存款多少、贷款多少、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等所有详细信息。
&丁某利用职务便利,获得公民征信记录后,就偷偷售卖给朋友孙某,每个人的信息,价格在20-30元不等。&孙某获取这些信息后,又利用网络工具,售卖给他人。
民警表示,孙某可以卖给一个人,也可以卖给很多人,其他购买的人再通过自己的渠道,继续销售倒卖赚取差价。
&这是一个交叉的链条,从丁某手中出来的信息,就以这样的形式,售卖到全国各地。而其他中间人,也可能还有上线,也就是同样可以从其他人手中购买。&民警说。
订单式卖信息,每条最高可以上百元
警方介绍,除了丁某获得公民征信名单后直接售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丁某被委托查询固定人员的征信记录。这种方式是指一些小额贷款公司遇到公民要办理贷款业务,公司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就想通过银行的朋友查询获得办理者的征信记录。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要得比较急,因此,丁某查询的征信记录价格也较高,经过孙某转手,价格可以达到60-100元/份。&办案民警表示,&征信名单&时间越近的,价格就越高,经过层层转卖后,价格更高。
被骗者账户余额多在10万元以上
他们购买&征信名单&到底用来做什么呢?民警介绍,购买公民个人信息者,除了进行小额贷款推销、网络电信诈骗外,还可能进行售房、装修业务等等推销活动,给公民带来不必要的骚扰。比如绵阳市民杨女士,她因为购买房屋需要办理贷款业务,就到银行查询了自己的征信记录。小额贷款公司获知其信息后,就把她列为了目标客户。
&被骗者,账户上余额多在10万元以上。&办案民警说,在此案的侦查中,有一个细节让警方很意外,即公民存款在10万元以下的&征信名单&,基本上没有人购买。
那么,公民如何来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呢?绵阳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支队长杨彬表示,&征信名单&是非常隐私的公民个人信息,公民自身无法完全防范,还需要银行加强内部管理,银行员工讲究职业操守,多学法律法规,不泄露公民信息。
杨彬提醒,除了&征信名单&外,公民在其他社会活动中,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码,不要在大街上贪图小便宜,随意扫描二维码以泄露个人信息。同时,公民在接到小额贷款公司推销电话、诈骗电话和短信后,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申明:本站所有标明出处稿件均来至互联网,所转载内容及图片只为传播信息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版权及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投稿删稿联系邮箱: &青年创业网首页 &创业投资有风险请谨慎操作
最新图文推荐
最新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榜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银行泄密之痛:3.2万客户个人信用被泄露 _ 东方财富网()
银行泄密之痛:3.2万客户个人信用被泄露
作者:聂国春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继今年3月南京两家银行被曝涉嫌泄露客户信息之后,江苏银行近日也因信息泄露事件被央行上海分行责令整改。  银行频陷“泄密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大家困惑的是,自己的个人电话等信息为何会被保险、地产、咨询公司等机构所掌握?银行、券商等了解自己经济实力的机构有没有可能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公民个人的信用信息有何保护措施?银行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应受到何种处罚?  事件:  3.2万个人信用被泄露  8月8日,央行上海分行对江苏银行上海金桥支行违规查询使用个人信用报告的情况予以通报。  根据央行上海分行的调查,金桥支行于今年2月至4月,仅凭借宜信普惠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查询授权书,在未与客户发生业务关系的情况下,查询了3.2万余人的个人信用报告,并将部分查询结果提供给从事小贷服务业务的宜信惠普。  人行上海分行认为,金桥支行的上述行为,违反《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责令金桥支行对违规查询使用个人信用报告的行为进行整改,并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回应:  查询并未违规  在媒体爆出此事后,江苏银行8月14日晚间发表声明称:“今年2月至4月中旬,宜信惠普本着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设想,经客户同意,推荐客户到金桥支行办理贷记卡。根据宜信惠普提供的3.2万份由客户本人签署给金桥支行的申请贷记卡、准贷记卡查询授权书,金桥支行进行了个人征信查询,仅对初选出的926个客户&是否符合我行信用卡发卡条件&问题,向宜信惠普提供了&是&或&否&的答复。客户个人信用报告的具体信息金桥支行从未对外提供,不存在有些媒体所称的3.2万户客户信息泄露问题。”  宜信普惠也于14日称,其系经客户同意,由客户直接签署书面授权书给金桥支行申请贷记卡,金桥支行按照银行制度独立审核是否批准相关申请。但因双方对客户信息进行独立保管和评估,合作效果不理想,所以双方在2012年4月份就自动终止了相关合作。  宜信普惠还介绍说,该公司一贯要求客户自己提交信用报告和其他申请材料,并通过侧面调查和实地调查等技术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为农村和城市高成长性人群提供小微借款咨询、交易促成及信用管理服务。  调查:  银行泄密事件不断  尽管宜信惠普声称有客户授权书,但江苏银行并未与客户发生直接业务关系。在此情况下,查询个人信用显然有问题。正因为如此,江苏银行的声明还表示,该行总行于二季度末的例行检查中,已经发现了金桥支行信用查询数量异常情况,对该支行进行了调查处理,并在全行范围内进行了检查。  实际上,严重的客户信息泄露事件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去年12月,有网友爆料称,国内多家银行的用户数据已经泄露。根据该网友提供的部分信息截图显示,泄露数据的银行包括交行、民生和工行等,数据包含了用户的姓名、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但上述3家银行均予以否认。  今年央视“3&15”晚会也曝光了几家银行的网银失窃案。报道中,第三方信息购买人朱某向银行工作人员购买了共3000多份车主的银行卡账号、余额等账户信息和个人征信报告,共造成受害人损失3000多万元。  而在本报报道的《银行擅查个人信用记录被判侵权》一案中,民生银行南京分行就在法庭上承认,曾两次未经授权查询郭先生的信用记录。  财富中心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内部人员要查看客户信息难度并不大。不过,柜台人员和业务经理作为操作员接触的客户信息影响有限,管理部门则能接触到大量客户信息而又缺少监督。如果出现倒卖客户资料的情况,一般是相关业务条线的主管或者是统计人员,只有这些人能直接进入数据库。  记者了解到,现在银行内部对于“泄密”并没有太多的办法,基本上靠道德约束。虽然倒卖客户资料一旦被发现成本较大,但“内鬼”在利益或者业绩压力的推动下,很可能互换信息。正因为如此,很多消费者办了银行卡之后,接到保险推销电话。  有业内人士坦言:银行客户的资料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保险公司可以查,基金、信托公司可以查,小额贷款与融资担保公司也可以查。
  建议:加大处罚力度  “根据《刑法修正案》第二百五十三条,如此大批量的客户信息被泄露,应该追究相关当事人或者机构的刑事责任。”北京华联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惠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王惠娟告诉记者,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并未对何为“情节严重”做出司法解释,但当时人大法工委在对法案进行说明时,提到要参考以下几点:出售信息获利较大、出售多人信息、多次出售信息或者给公民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公民生活。  王惠娟认为,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加大制度执行和内部监控的力度,提高员工信息保密的意识,另一方面在法律和政策上应该对金融机构的泄密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在监管方面不能以罚代刑。  “在目前法律还不完备的情况下,民事诉讼维权难度还比较大。公民如果遭遇个人信息泄密,要首先考虑向公安机关进行刑事举报。”王惠娟律师说。她建议司法机关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加大处罚力度。  值得期待的是,《征信管理条例》和《个人征信信息保护暂行规定》有望在年内出台。据央行网站年初的消息,时任央行副行长杜金富在2012年征信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择机出台《个人征信信息保护暂行规定》。而去年7月,央行也公布了修订后的《征信管理条例 》,《意见稿》的核心之一就是明确在我国尚无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情况下,征信管理立法对个人信息应当重在保护,严格规范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提供和使用。  相关案例  非法获取个人信息被追刑责  ●2010年1月,广东男子周某因向他人非法出售个人信息资料被珠海市香洲区法院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这是国内被法院以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的新罪名追究刑事责任的第一人。  ●2011年8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宣判迄今北京最大的一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包括三大电信公司员工在内的23名被告因出售、非法提供、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而被判刑。  在23名被告中,有7人分别来自移动、电信、联通公司内部,或其他公司派驻电信公司的职员,而这些职员则正是倒卖个人信息产业链的源头。  ●2011年11月,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宣判了一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件。29岁的侯某于2010年3月到4月间,从别人手中非法获得800余条银行客户的信息资料。2011年1月,侯某将这些信息上传至百度文库,供他人下载,获取积分。相关银行了解情况后,立即向警方报案。随后侯某被抓获。  小知识  “个人信用报告”是公民的“经济身份证”  “个人信用报告”又被称为公民的“经济身份证”,有了它,公民可在贷款、求职、租房等许多活动中让对方更了解自己。诚实守信的人会因为一份“无瑕”的信用报告获得加分。  目前,个人信用数据库采集的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婚姻状况、居住信息、职业信息等个人基本信息;还包括贷款发放银行、贷款额、贷款期限、实际还款记录等贷款信息;发卡银行、首授信额度、还款记录等信用卡信息。信贷领域外的公共事业缴费信息、个人欠税、法院判决等信息也已经或即将纳入个人信用数据库。可以说,个人信用报告的信息之完备,足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完全“透明”。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组织建成了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截至2012年6月底,个人征信系统分别收录8.1亿自然人的信息,本年单日最高查询次数达到135.5万次。  目前,公民可以到所在地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征信分中心免费查询本人信用报告。总行营业部则是首家可以通过网银渠道向个人客户直接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业务的金融机构。该行客户开通移动证书版个人网银及个人网银征信查询功能后,即可使用个人网上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法规链接  《刑法修正案七》第二百五十三条: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银行只有在办理个人贷款申请及管理、信用卡申请、审核个人作为担保人时才可以经授权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商业银行越权查询个人信用数据库,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个性化推荐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查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